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工程经济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筑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平台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如进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建筑工程概预算、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的专业技术能九“建筑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以工程为依托、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的课程它被放置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中期教学之中,作用就在于联接工程与经济。学生在低年级阶段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和工程类的课程这些课程里面,争议性的知识较少,而经济类的课程在争议性方面存在显著特点经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筑工程经济学”作为较早与学生接触的经济类课程自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管理素质和哲学思维的任务,比如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如何以管理者的特质去说服他人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过去单一封闭的专业教育转向复合型、素质型、应用型教育。
实践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经过课程的学习,有的甚至已获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仍然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不具备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以至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相关工作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工作。这些固然与经验的积累有关,但也从根本上反映出在目前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困扰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案例教学(caseteacHng)又称案例研究(case,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主要特点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变成解决问题的研究讨论把教师的单向教授变成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思路变成集体智慧,一些抽象的理论变为解决现实纠纷的可操作的实践案例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和鲜明的针对性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具体表现为。
1.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由于案例的选择具有理论上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拆能够在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相互交流中轻松、自然地运用所学知识,从而锻炼了运用理论的方法和技巧。
2.训练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通过对案例材料的独立思考和分柝与同学交换意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了观念、概念和原则,将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知识,并与所学的理论相对照检验了理论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匪这就训练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能教会学生在不确定的情况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决策使学生能从近期和远期的“系统”角度来进行思考,有助于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增强。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必受书本知识的束缚,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形成各种方案,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3.形成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传统教学往往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这种任务式教学由于缺乏沟通(这种沟通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还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灌输”之嫌。而案例教学通过讨论小组形式实施教学,讨论小组类似于“学习型”组织小组成员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共同提高,并且学会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
三、“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大环境中“素质教育”、“应用型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的主要方向为实践应甩在学生“四基”(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在专业理论和知识系统构架之后,应建立知识应用的模型,模型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案例应用。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具备进行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能力和对方案的科学经济决策能力。而课程案例教学就是在由注入式知识教育向实践式素质教育转变、由连续型细节授课向跳跃型平台授课转化、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形式的互动交流转变等一系列过程中,把课堂教学引入深入研究、广泛应用、积极创新的氛围之中。当前“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与许多经济类课程之间有相通、相似之处,没有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比如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资金筹集、运用、评价,价值工程与价值分析等。
2.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目前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传统的教材为依据按章节灌输现成的知识点即使有案例也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小例题完成某些简单的计算而不是把系统知识整合以后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实际的完整的训练。缺少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学生对“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形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过程提不起兴趣,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往的建筑工程经济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课程结束以后,相关的实践也比较少,学生缺少体验实际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四、“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模式的具体设想
1.基本思路。
具体做法是:先由教师寻找合适的项目案例把项目的原始资料汇入教师的备课讲义中,再视教学课时的安排,把整个教学内容(包括案例)划分为若干阶段。比如,本课程划分为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确定性经济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价值工程等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个部分首先由教师结合案例讲授基本的要点,然后进行实践的练习(个人、小组)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地组织作业成果汇报和课堂讨论然后由教师讲评再由学生修改作业并完成阶段性报告。从上述环节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受到数次严格的理论与实践的训练。最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专门安排一至两周的课程设计,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财务评价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2.选择和准备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选择教学的案例是关键一个好的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客观性。案例来源于具体工程,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是真实的、具体的,而非虚构的。②隐含性。案例要包括本课程要解决的大部分问题③目的性案例的内容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④实践性案例选择是否得当,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⑤时间性^任何案例都无法全面地反映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状况而且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案例需要不断更新。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目标、模式、特点来选择和设计案例,注意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同时要注意避免将案例教学变成举例教学。高水平的案例教学应当是借助于案例通过讨论或其他方式以案说理、以理析案,引导学员进入教学活动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同完成教学任务。
因而对现成的案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加以适当改造,使二者相互匹配同时,教学案例的准备,以及对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甩除了以教学目的为指导,还必须将案例教学放在课程结构中的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案例学习确实是一个对他们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技能有较大帮助的方法。因此在课程教学之前,除了编制常规的教学日历、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之外,还需要配合编制一份项目指导书,项目指导书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量身定做的。
教师对案例的准备应当是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教师必须透彻地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焦点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把握案例中焦点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基础并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教师不需要将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强加给学生但至少得准备与学生一起分享它们。
3.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一、经济学角度下现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存在的问题
(1)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由于近两年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逐渐变大,但是在市场环境中,工程和建筑的市场还是存在相应的矛盾。一旦出现招投标的情况,当招标信息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招标信息公布后,就会造成投标的企业比中标的企业多出十倍,甚至几十倍。但是来投标的企业的素质却参差不齐,一些大型的企业在参加投标的时候,都是进行独立的编制投标文件的,但是有些小型的企业则在开始参加投标的时候四处打听,通过相互串通的方式来实现中标,这就造成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2)招投标中存在不合理的压价行为。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由于一些建筑规模的限制,造成建筑市场上施工队伍存在过剩的情况,并且任务分布不均和机制的不够完善,是的部分建设单位不注重这些因素,而去盲目的节约成本、节约投资,就会造成工程造价出现严重的压价行为。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之前明明知道标价的不合理,却为了获取任务,而且坚持进行投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筑工程出现被动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会造成中标单位为了能够节约成本,采取劣质的材料,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使得整个工程的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3)投标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操作不规范、钻空子的问题。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提高中标率,不惜花高的价钱从其他的企业中收集相应的资质证书,更是分派几批的人员分别进行投标,这就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中标率。此外,我们知道在企业进行招投标的时候,报价是在招标评分中占的比例较大的,因此,一些企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听标底的情况,这样就使得招投标出现不合理和不规范行为。(4)建筑工程交易市场不够开放,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严重。在一些地方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一些工程项目有政府官方的背景,因此,在进行招投标的时候,当地的建筑工程交易市场为了能够照顾本地人,就会把外面的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拒之门外。此外,在进行评标的时候,也会对外地的企业持区别对待的态度,从而导致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无法处于一个公平的平台上面。
二、经济学角度下现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改进的措施
(1)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守法意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作为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操作人员、领导干部和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育力度,使他们的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得到相应的增强。尤其是对于评标专家来说,应该分批次和分时间的进行一些专门的培训,以制度来规范每一个人的规范行为,提高守法的意识,防止源头的腐败。(2)正确处理好业主责任制与招投标制的关系。在进行招投标的时候,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明确的划分各个建设单位和招投标之间的职责,确保多个施工单位能够参与到投标当中来,作为评标委员会,应该根据评标的结果来定标,实行投标机构监督管理的运行机制。这样正确的处理好业主责任制和招投标制的关系,就可以使投标和中标更加符合招投标的管理法规,也可以相互职业,相互影响,从而确保招投标工作顺利的进行。(3)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以示儆尤。随着现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招投标中,要求招标人必须将招标的公告、招标文件和评标报告等书面文件报送到相关的部门进行备案,并将这些备案的材料通过网络的形式发送到网络上进行公布,从而使得整个招投标更加透明化。(4)加大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招投标环境。政府要加大力度,对一些必须进行招投标却逃避招标,搞假招标的项目,进行严厉的打击,依法惩处。对排除和限制非本地施工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纠正,为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实际是一种经济市场的竞争行为,因此,对于招标单位来说,只有选择信誉良好、标价合理和方案优秀的投标人,才可以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规范整个建筑市场的秩序。
参考文献
[1]王琳.对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问题的建议――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1(9)
[2]冯寄军.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串标”的成因及建议[J].科技促进发展.2010(2)
一、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制度的研究背景
国际上通用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承发包方式就是采用招投标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承发包。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工程招投标。“特殊商品”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设工程咨询和建设工程实施。而招投标,在国际社会已经实行了200余年,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在对这些“特殊商品”进行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招投标,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后叶的英国,主要是政府部门采购办公用品。而美国的政府招标采购历史,可以追溯到1792年,当时采购的对象主要是军需物资。招投标的影响力自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不断扩大。招标采购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而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政府投资项目施工和相关的招标投标法规建也逐步进入了正轨,并且成立了招标投标管理机构。招投标的施行在我国越来越广泛,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筑业开始尝试在建筑工程交易市场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度。
二、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目的以及原则简介
招投标的目的从招标人和投标人两方面开始讲。从招标人来讲,就是为了提高投资效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程工期,节省工程成本。而从投标人及其所在的建筑行业来看,招标投标机制中最为根本的内涵之一就是竞争,工程建设领域因此竞争机制也随着招投标活动引入。有序的招投标竞争,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投招标应当遵循四大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三、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不合理的压价行为
经调查分析,造成工程造价出现严重的压价行为,主要是因为部分建设单位盲目的节约成本、节约投资,不注重考虑一些建筑规模的限制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建筑市场上施工队伍存在过剩的情况,另外还有任务分布不均和机制有缺陷和不足等等一些地方欠缺考虑。
(二)操作不规范、钻空子
现如今,一些监管机构执行不力、监管不严。招投标出现不合理和不规范行为主要来自一些施工企业,为了极大程度地提高中标率,花高的价钱从其他的企业中收集相应的资质证书,更是分派几批的人员分别进行投标。报价,在招标评分中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因此一些企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听标底的情况。
(三)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
近几年来,我国的工程和建筑的市场存在着相应的矛盾。在招标信息后,来投标的企业的素质却参差不齐,有些小型的企业则通常采用通过相互串通的方式来实现中标。
(四)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的不良影响,建筑工程交易市场不够开放。
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普遍比较严重,甚至影响招投标程序的正常开展。地方保护政策的打压下,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常常无法公平竞争,当地的建筑工程交易市场通常是拒绝那些外面的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即使没有拒绝,在进行评标的时候,对本地和外地的建筑施工企业态度也有所不同,破坏招标投标的公平、公正性。
四、经济学角度下现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改进的措施
(一)改变政府职能,做好市场宏观调控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做到力争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严格法规管理,加强行为监督,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如果政府是投资方,那么就应该监督管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遵循市场经济下的公平竞争,做好市场宏观调控,尽量减少直接插手招投标事宜,为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
(二)改进评标方法
国际上普遍采用低价中标法,但是市场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比较健全的。新经济形势下,现今的评标工作对评标专家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评标方法还是不够科学合理,我国的评标专家还是应该加强培训,提供其水平。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具体国情,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标方法。
(三)加强合同管理以及招标后管理
我国由于受传统招投标模式的影响,经常采用一种很模糊的制式合同,但是招投标双方通常都很难达成共识,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合同纠纷事件。因此,合同文本亟需规范化,在制定规范化合同文本时要借鉴国际相关经验,结合我国独特的国情。招投标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就是加强招标后管理。后期的合同履约、验收付款等环节的监管,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些环节,是对招投标制度的作用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所必需的。
(四)让法律成为招投标良好环境的保证
为了营造良好的招投标环境,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必须进行招标却逃避招标,搞假招标的项目,我国政府就应该利用法律这把利器进行打击和惩处。为了给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采购得来信息在媒体上,以示儆尤。评标专家,必须要进行一些专门的培训,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守法意识,防止源头的腐败。
参考文献:
[1] 胡菲.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法律制度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具有难度的工作,它需要造价人员了解关于建筑工程各方面的实际状况,需要管理人员贯彻落实激励机制,只有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发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功能性,使建筑企业内部之间形成统一的理念及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使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更加趋于专业化,规范化,推进建筑企业的合理化进程。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建筑工程投资费用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工程价格管理,此两者都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建筑工程投资费用管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对撰写工程投资计划、施工设计方案、预测计算工程造价及造价变动等活动的管理,只有切实做好每个部分,才能更好的进行建筑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实现投资商的预期目标。工程价格管理是对施工中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人力物力等一系列施工设备进行价格的预测计算,监控,从而做好合理的价格控制,为建筑工程节省施工支出资金,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及目的
管理人员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及方法,对工程投资及施工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及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建筑企业能够准确投资工程项目,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实施合理化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制度的不断变革,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工程造价中的人员绩效管理而言,诸多建筑企业目前的激励机制都不够完善,激励机制能够很好的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心,然因建筑企业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建筑方的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对工程造价不予重视,造成了施工材料等设备的严重浪费,加大了企业的资金输出,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建筑企业合理化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脚步。
2.信息传递不够准确完整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实现工程的合理造价必然要对施工前,施工后的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其过程必然要与负责各工作的人员进行交流合作,然而就目前建筑企业的现状而言,这一状况是很难实现的,原因在于,管理人员与其他方面的工作人员交流不够,不能得到准确有效的工程信息,这一状况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不能使管理人员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3.有限理性管理有待加强
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耗资多的特点,因此对其工程造价的计算预测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毕竟信息技术及人为技术都是有限的,而施工中突发状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不确定因素及风险的存在,需要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有限理性的采取管理手段,降低工程施工中风险发生的机率,为建筑工程保驾护航。
4.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工程造价人员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其工作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然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认识造价人员的重要性,其内部的造价人员文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工程造价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致使他们在估测计算工程造价之时不能以一种审慎性的工作态度去对待造价工作,并且有些工程造价人员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加入到工程造价工作中,大大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进展。
三、在经济学的角度处理工程造价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建筑企业的不断崛起,面对这一现状建筑企业要想长远发展,立足于社会经济中,就要及时找出问题,不断优化其内部管理。上文已经全面阐述了合理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笔者针对问题所做的关于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经济学措施:
1.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要普及到个人,倘若只是对一个团队进行激励所起的激励效果不是很显著,难免团队中会有偷懒等行为的出现,所以要想真正有效的实施激励制度,就要将此机制明确到人,重视每个员工的发展,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分析,只有重视每一位员工,员工之间才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向心力,共同努力,从而使管理人员更加有效的进行合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
2.加强部门交流,使信息传递更加准确完善
要进行合理的工程造价就要统筹调节好项目设计、项目概算以及项目施工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工程前期以及工程施工的实际状况,从而更好的把握每个环节所需要的大概资金支出, 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其次,加强部门交流,可以使造价人员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信息,有利于造价的评估及预算,也能发挥造价管理在建筑企业的实际作用和效果,为建筑企业节省开支,提高其经济效益。
3.改善有限理性的经济学思路
有效理性对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这是无法避免的,但也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管理人员要合理控制造价管理,可以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之上进行改善,强化工程造价的设计流程,注重流程之间的紧密结合,此外,对于工程投资以及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管理人员可以建立项目风险评估小组,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合理化的分析,从而更好的开展工程造价管理。
4.提高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精确性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提高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以一种具有审慎性的科学态度,前瞻性的目光去看待工程的造价问题,能够给予工程企业一个合理的工程造价。此外,造价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诸多知识,比如施工设计、施工技术、施工流程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造价人员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降低工程投资及工程施工的成本,从而提高工程企业的整体效益,提升建筑工程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四、总结
建筑企业要合理有效的进行建筑工程投资以及施工,要取得更高更大的经济效益,就要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合理控制,它是减少项目投资及施工资金的重要环节,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建筑企业一定要贯彻落实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控制,增加建筑企业的资金收入,为建筑企业更长远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使其在现今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1]莫晓俊.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有效控制的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1,11(3):322-333
[2]樊文广.试论工程造价合理性的经济学分析及实际操作[J].价值工程,2012,3 (09).277-278
技术经济评价的因素、现金流动与时间价值、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目标、项目建设的不明确性与分析风险、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评价项目财务报表、国民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工程建设价值、项目在经济工程中的运用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的主要学习内容。此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科学地评价各类工程项目和技术方案实践的可行性,能够从中选取出最优秀的实施计划,为进一步优化方案奠定基础,为扩大和使用先进技术指引正确的方向。经过不断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工程经济学与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并能在工程项目中做到正确的运用,明白工程的活动规律,熟识当今的工程经济原理和操作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科学地评价使用方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真正提高实践的意义。
在当今《建筑工程经济》课堂中,老师很重视讲解有关工程经济的基本概念和重点知识,课下让学生经过大量的习题进行不断练习,以便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降低了对该学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味地灌溉理论知识,学生越来越难以接受。比如:对投资收益率、借款日、偿还期、利率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公式的死记硬背方式,即使老师进行多次细心讲解,不断举例子,大多数学生仍然不是很明白;在运用公式做题时,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工科学生本身对财务知识了解甚少,在学习国民经济评价内容时倍感力不从心。所以,对《建筑工程经济》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行改革是必要的,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当做实践的基础,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早日实现教学目标。
2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2.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实现教育的发展目标
对于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达到较高的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能力目标主要是能够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使用工程经济学分析技术,在将来工作中具备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经济基础意识,真正解决建筑工程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技术方案具备最基础的管理能力;素质目标主要体现在团队合作中,主要要求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想要体现出多方面的高素质,就必须在案例教学中采用正确的培养方式和锻炼方式。案例教学就是群体活动,所有成员需要共同讨论,能够发自内心去评价别人,也能真正接受别人的评价,有强大的包容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2.2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授予学生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践技能。比如,运用各种经济指标判断某种方案的可行性和优选方案,使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联系课程的实践性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大量教学案例,并把大量的案例贯穿在各个理论重点上,使学生真正摆脱枯燥泛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成效。
2.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能给学生最大的支持,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让学生充满自信地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角色转变,使学生能积极思考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以便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
案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理会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老师应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对问题能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辩论过程中,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辩论中,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真正地从“说者”转变为“听者”,这种转变能活跃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讲演能力。
3案例教学方式的正确运用
3.1引出案例的方式
(1)引入实际案例。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老师在讲解每节新内容时,都能先引入一个案列,经过实际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比如,在讲解资金的等值计算时,可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关零存整取的问题,问学生假如每年年初向银行存入2万元,十年后所得到的利息是多少,运用哪些公式计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运用标注型案例。在学习完知识点之后,可以运用这种学习方式,经过案例学习,加以标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加深。比如,在学习完如何正确评价方案的经济指标后,给学生一些建设项目的问题,使学生通过练习能正确计算出项目所需的经济指标,经过长期练习,在将来工作中遇到计算项目指标的问题时便可轻松自如地计算出来。
(3)运用综合型案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相互关联的内容,需要运用到多方面知识,这时就需要运用综合分析型案例。综合型案例的学习难度较大,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可以编制一些小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在各种方案建设过程中使用经济指标来选出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案。
3.2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步骤
(1)选取案例。案例选取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在选取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应该选取与教学知识点相符合的案例内容。案例教学主要是根据理论教学来进行的,这一特性就要求老师在讲课之前应该做好十足的准备,掌握教学知识点的同时应全面理解案例的主题,必须使案例内容与理论知识保持一致,两方面知识能够有联系。其次是遵照案例选取的准则,需有较高的及时性、针对性,并具有代表性。
(2)研究案例。一般情况下,案例分析应该采取小组方式来进行研究,这样能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集中所有观点,使案例分析具有多样性、全面性。老师在本环节中应依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等进行分组。通常情况下,小组成员最多不能超过5个,也可以由学生自愿结组,每组都应该选出一名组长,及时解决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小组内部关系。
(3)讲述观点。在本过程中,老师作为组织者,应采取各种办法来促使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此环节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带动学生对学过的课程进行全面总结,能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以便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要求。老师应把学生的发言情况和参与情况记录到学生的平时成绩中,也作为期末考核成绩之一,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能更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
4职业院校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1)在教学中,应该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习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时,应该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课程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知识。理论教学课堂上,应丢弃教条主义,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能够系统化学习;应选取一些当今的实际工程问题,使学生能联系理论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设计中,联系教学目标,把相关土方量计算、硷施工配合比、工程网络计划等相关设计内容作为准备作业的主要考核内容,使理论知识与课程设计相结合,能够保障学生在课程设计之前就已经充分了解施工生产的全部过程和主要内容。联系理论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为所用,拥有专业的技能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0
一、 专业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城市形态的形成,从而带动城乡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 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顺应了建筑市场的需求而衍生的一个专业。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但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模式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业现状仍存在一定距离。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算是较为年轻的专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但基本上以工程技术为依托,兼顾管理、造价、经济,不同的院校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造价、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算是一个建筑“全能”专业。
可是,这样的“全能”专业真的能让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们全能的胜任建筑行业中各岗位的工作吗?
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
现下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单位等。这些公司对建筑管理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了。从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水平来看,多数的学历水平较低,但是基层相关的施工技术工作经验丰富,良好的专业技术是保证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就是要培养具有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等相关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了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通过以下行业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看出,行业当下的现实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尽契合,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尴尬。
而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领域过泛,什么都想抓,什么工作岗位都想能胜任,虽然愿望是好的,但由于知识技能多而不精,反而有“小刀很多把,把把都不利”的无力感。相比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术型毕业生来说,感觉更显弱势。如何把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建筑类教育中的极强专业,并具有竞争力,已成了呼之跃出必须的改革。
三、已有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但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存在着专业实践基础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理论研究还欠缺、实验室及设备不完善的缺陷等,在专业实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形成特色职业发展模式,既需要把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规律,又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和学院发展实际出发,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系统研究职业化、特色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
四、改革目标和内容
如何能提升我们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本次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具体包括: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
从技术、造价、管理、经济、这四个核心大方向出发,四手都抓,但可以根据专业的历年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出偏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在摸索和跟随市场的脚步中前进,分出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向。从现下行业需求情况和我院综合办学能力来看,主抓土木施工技术和造价两个方面,兼顾经济和管理,既可满足市场对建筑行业大批量施工技术和造价人员这两块的需求,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施工和造价两个方向做到知识结构和技能虽少而精,又能兼顾胜任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工作领域,为就业拓宽方向,提高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因工程管理行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除了内部教师需继续进修及提高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加强企业工程师来担任课程教学的模式是我们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这一方面我们学院可以说较有优势,利用学院自有建筑产业中的资源,聘请项目中现场施工和预结算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将项目带进课堂,课堂融入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枯燥的理论知识“填鸭式”灌输模式。
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材改革研究。
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等领域的知识根据政策要求和市场情况不断在改进和调整,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因内容陈旧和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与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同时对于最新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拓宽专业,应把合理应用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知识领域作为首要问题考虑,而不应再死守教材理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吸收传统知识外,更多地还要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仅用加法和减法修改教学计划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根据专业侧重方向,完善核心课程,修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增加贴近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知识需求的课程,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5、建筑工程管理的教学模式建设研究。把课堂移步至实验室、企业、工地现场,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等。
五、改革的创新之处
1、不盲从部分高校较极端的课程教学体系,偏“土木”,或偏“管理”。根据各类建筑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向,建议按主抓技术、造价,兼顾经济、管理开办专业。
2、利用本学院自有产业项目的优势,加重和加大学生实践课程,让学生把课堂搬到工地更为便捷,提前角色带入,为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3、重视和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毕业生能进入就业岗位直接就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广西北部湾经济商圈和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坐落广西南宁为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无限商机,使得建筑等相关行业还在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人才空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招生与教学就还将继续下去。我们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式探索,都有待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以越来越娴熟的步伐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以越来越饱满的姿态填补市场的空缺,为该专业的人才输出和提高就业竞争力补充更完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在1998年把“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燃气工程”两个专业合并,新组建而成的新型专业。随着我国大学本科人数越来越多,就会给毕业生就压带来很大的压力。怎样才可以提升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增强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呢?
一、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
2007年,在四川长虹置业有限公司、重庆隆鑫地产有限公司、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十多个用人单位的校内宣讲会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用人单位都对毕业生有着以下几个要求:①毕业生在校学习成绩要好,起码不能挂科情况严重;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相对扎实,素质高;③毕业生学习能力要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要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当中;④能够吃苦耐劳,也有一定的特长和创新思维。有些用人单位甚至还要求毕业生拥有英语四级证和计算机等级证,这也表面,毕业生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大。
二、毕业生对就业的考虑
面临如此的情况,毕业生也有自己的考虑。有一些是不着急落实自己的工作岗位,只不过想借助招聘会来增加自己的求职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遇到了满意的单位或者公司,方才去进行应聘。有一些人毕业后就恨不得马上到单位或者公司上班,只要有单位或者公司要,他们就愿意签,即便工资不是很高也没关系。最后一种人是介乎前两者之间,他们先在一个单位上班,然后私下里寻找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这样的话,他们可以在有着基本工薪保障的条件下另觅高位。
三、教师培养目标
教师有着传授知识和经验的责任,他们自身也是要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十多年来,不管是教育理论的推广、教育改革的更新和教学质量的完善,教师都是有着举足轻重地作用。新课程体系的推出,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要更加熟练和掌握,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兴趣愿意去阅相关学术专著和学术期刊,从而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要求,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很好就业。许多高校都对教师的学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一般的大学对教师都要求至少为硕士学历,甚至还要求为博士学历。这样一来,教师整体力量就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平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四、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身为教师,要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学的进度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从而设定学时的多少。一个教师,或许能够教好一门专业课,但却没办法上好所有的专业课。而且,一个专业也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课程,这就需要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里的人是不同学科的老师所组成,但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熟悉相应专业的要求,掌握相应专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
蛇无头不行,一个教师团队的组建自然也需要一个负责人。这个负责人可以是学院院长,也可以是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身为一个教学团队的负责人,他有义务和责任凝聚团队力量,促进团队交流、文化建设,也要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为了使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变强,学校方面应该招聘高学历的教师。对于资历浅的青年教师,负责人也要相对性地关注青年教师的经验增长,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五、实践教育非常重要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付祥钊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环境的调查。据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最差的就是实验能力。而到了毕业应聘的时候,用人单位都会着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要的不是光会嘴上理论长篇大论,一点动手能力都没有的“好好学生”。
实验教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进行实验的时候,要有很高的实验素养。对于实验当中的测量、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案设计、进程规划等等,都需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要不然,就会使得实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浪费了实验材料和器材。虽然实验课时不多,可其中的难度却是不低。而且,有些实验相对复杂、计算繁多,而且枯燥乏味,这也导致了不少学生有对实验很不感冒的心理。不仅如此,由于不少学校的实验设备落后,而且数量不多,也就使得一些学生没办法能够亲身尝试,让他们心中有些不平衡,更加厌烦实验。
近些年,一些高校也都发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故而也对实验室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得实验条件得到明显地改变。不过,即便如此,实验设备依然难以满足实验需要,主要原为:①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这个专业的实验设备有不少都是大型设备,购进需要消耗不少的资金;②那些大型设备体积庞大,需要占用较大面积。而大多数的实验室面积都不大,如果放置大量的大型设备,更是会花费不少实验室,也会给学校带来很重的负担;③由于设备贵重,在实验的时候,为了防止学生因为大意而弄坏设备的情况出现,还需要配备不少的专业人士。这么一来,就会给实验带来很大的困难,给学校带来另外的负担;④随着本科学生越来越多,倘若进行实验的话,不但需要大量购买设备,而且管理起来也有很大的难度。如果买少了,不少学生就只能站在一边“看热闹”,大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至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实验能力那更是空口白话了。
六、对实验教学的一些粗浅建议
对于实验室的管理,首先就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对于实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实验教学、仪器操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形成后,会大幅度增加实验室运行的费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需要对此做好协调和思考,为了节省资金,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联合,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不断培养他们动手实验的能力。等这批学生毕业后,可以为联合的企业输送大批有用人才,也顺便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
结论:有些高校的基础课偏多,专业课较少,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难以让毕业生达到市场要求,形成了大片毕业生难以就业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的困境,对专业教师和专业的教学团队质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出国进修或者深造,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人才。古人云“学以致用”,就是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要能够应用到实际当中。故而,对学生的培养就要以市场情况为导向。
参考文献:
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主要是针对土木类等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其教学意义十分重要,是土木工程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必备知识内容,和其他专业课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要根据其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其中主要特点包括:
1.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所教授的主要内容就在于各种不同工种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及实际的操作过程,是建筑工程施工实践的总结性内容,具有十分强的实践性。
2.综合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大量的内容涉及了对工程进行测量和建筑材料及建筑中的主要采用的结构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内容,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兼容性,因此要想保证学好这门课程,就需要掌握极为扎实的基础功底,确保前期工作的充足和充分。
3.技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建筑事业正在快速发展和进步,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型的技术和新型的设备,新的工艺和新的材料的涌现,使得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其标准和规范也在快速进行改变。
4.独立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章节之间的连续性不强,各部分内容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目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学生和教师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主要是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和更新,建筑施工该技术课的课时被一再减少,这就使得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较低。其次,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内容偏向于具体、零碎,缺乏逻辑性,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力不足。再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要求的内容往往与实际存在很大的偏差,这主要是源于该课程的较强实践性等特性,这就需要教授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不能照本宣科,否则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动手能力不足,这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该课程的实习效果较差,通常来说,学生在校实习时间为半个月左右,然而土木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学生在工地进行实习的过程中不能真正深入接触工程,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知识相对片面化,受限于工程本身存在危险性,并不愿意接受学生工程实习,学生被排除在外,无法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最后,由于工程的更新速度远远高于课程的改革速度,这就使得教材内容相对落后,无法与实践同步,预期效果无法达到。为此,选择新的教学途径才能给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带来生机。
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关键性,重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此进行接受,并进行学习。
其次,可以尝试请校外的工程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这些专家需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具备理论基础,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感受这门课的意义,通过现身说法,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真实的解决方法。运用这样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将理论课程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需要将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真正意义上发挥课程的意义,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合理改进。事实上,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多数是介绍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这些东西并不适合死记硬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是一门课程的导向,只有改变考试内容和考试模式,才能真正意义上对课程进行改革。为了适应课程的特点,可以尽量减少考试内容,加强对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出卷时主要针对具有灵活性和应用性的题目。真正实现课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给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向,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再其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并重,这就需要真正意义上保证实践操作能力,避免只会理论不会操作的状况的出现,主要可以适当地延长学生实践的工期,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实践学习。
一、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
计算流体动力学即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简称为CFD,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数值计算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流体流动及换热模拟,在航空航天、能源、石油化工、建筑工程等众多领域内获得广泛应用。在建筑领域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可以对小区建筑物是空气流动、室内通风、室内供热制冷设备布置、建筑物与外界环境换热等状况进行模拟与研究,从而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打造宜居环境。
(一)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
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应用,是在计算机基础上,对实际流体流动状况进行模拟仿真。其技术实现的基本原理为:通过数值求解控制流体流动微分方程,获得流体流动流场在区域范围内离散分布状况。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数学物理模型构建、数值算法求解与结果可视化。
1.数学物理模型构建。针对所需要研究的流动问题,通过构建数学物理模型进行描述与研究。在建筑环境领域,其流体流动问题主要是进行不可压流体粘性流体流动控制微分方程求解,为此,可以建立湍流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如下公式为粘性流体流动控制微分方程:
在方程中,S代表源项,Γ代表扩散系数,p代表密度,其变量φ所代表的物理量不同,其方程含义不同。在应用该方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建筑工程环境中温度、浓度、流场速度等物理量分布。
2.数值算法求解。考虑到粘性流体流动控制微分方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只能应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为此,应对求解区域进行离散处理,一般采取有限元、有限差分、有限容积等离散形式。在进行不可压流动与传热问题研究时所采取有限容积法进行离散。通过离散,可以获得代数方程并进行求解,获得流场离散分布。
3.结果可视化。单纯进行方程求解无法让一般工作人员进行理解,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将速度场、温度场等进行模拟描述,通过计算机图形,直观表达出模拟结果。在可视化处理后,可以将复杂数值以直观图像进行显示,便于非专业工作人员理解。当前,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可以生成静态速度图、静态温度场图,并可以描绘出流场轨迹。
(二)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优势
在建筑环境工程中,其建筑群风环境预测、室内热环境、风环境、设备性能等均是通过试验方式来实现,如进行风洞试验等,其试验存在着一定缺陷,且试验周期较长。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其成本较低,速度较快,且模拟真实度较高,其模拟准确性有保障。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可以生成可视化结果,可以为建筑设计及优化发挥指导意义。
二、计算流体动力学在建筑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一)建筑外环境分析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其外环境对建筑内居住者生活存在着很大影响,尤其是建筑设计较为密集的区域,其小区热环境问题与二次风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可以对建筑外环境进行仿真模拟,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实现建筑风环境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仿真模拟建筑外环境风流动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建筑内自然通风设计提出意见。按照模拟获得风速大小,进行住宅建筑风荷载承受值计算,有助于优化建筑结构设计。
(二)通风空调空间气流组织设计。通风空调空间气流组织是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其空调空间气流组织直接关系着通风空调效果,如空调空间气流组织质量较好,则室内空调温度及速度能够满足建筑环境设计的要求,反之,则不能实现其设计目标。为此,在进行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施工之前,应进行空调空间气流组织的设计与预测。在传统方法中,多是选择典型送回风方式的气流组织状况研究,其精度及应用范围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对建筑物内部空气气流分布及温度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可以实现对室内通风效果及空气质量的评价,指导通风空调空间气流组织设计工作。
(三)建筑物及外环境传热计算。在建筑工程中,其建筑围护结构所具备的热工性能会对室内热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如隔热保温性较差的围护结构其建筑室内热环境表现为冬冷夏热。为此,在工程施工中应综合分析室内与室外热交换等情况。通过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结合数值传热学,可以对建筑流固耦合进行传热计算,根据研究结果,合理选择建筑围护材料,有效控制建筑室内热环境,实现节能目的。
(四)建筑设备性能研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会应用到多种设备,如风机、空调等,其设备运行均是通过流体工质流动来实现,流体流动状况直接影响着设备性能,如流道设置良好,其流体流动阻力较小,可以降低设备噪音,节约能耗等。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可以对设备内部流体流动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在研究结果上分析设备性能,改进设备结构,实现设备应用的综合效益。
三、结语
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流体流动与换热模拟,在航空航天、能源、石油化工、建筑工程等众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分析主要分为数学物理模型构建、数值算法求解与结果可视化三个环节,在实际应用中展示出较大优势。从建筑外环境分析设计、通风空调空间气流组织设计、建筑物与外环境传热计算、建筑设备性能研究四个方面对建筑环境工程中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环境质量,实现建筑施工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康吉. 建筑室内环境建模、控制与优化及能耗预测[D].浙江大学,2013.
一、前言
以能力模块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特征的“现代职业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正在推动。考核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好的考核方式即会促进教师的教,又会促进学生的学。过程考核,即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侧重于对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进行监督和评价,构成教与学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过程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过程考核目的就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化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改变课程结束时“一锤定音”的做法。
目前,传热学的考核手段和评价指标都比较传统。针对传热学过程考核模式的探索和改革,期待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实施过程考核进行了尝试。
二、传热学课程基本情况
传热学主要讨论和分析热量传递规律,阐述传热方式、传热机理、传热条件、传热基本定律、传热速率和传热设备、传热测试方法、影响传热的因素、增强和减弱传热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三种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能对典型热传递过程建立和求解方程式,有效地使用增强或减弱传热的措施来分析工程某些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传热学过程考核实施目的
1.知识点考察。知识点考察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传热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包括:导热(导热基本概念、导热系数、导热微分方程、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等知识点);对流换热(流体的流态和热传递机理、边界层、相似理论、自然对流、强迫对流等知识点);热辐射(热辐射基本概念、黑体、灰体、角系数等知识点)。目的之二是让学生运用以上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求解实际传热过程,例如平壁导热(房屋维护结构)、圆筒壁导热(管网)、肋片导热(换热器);管内、外受迫对流、相变对流换热(空调蒸发、冷凝器);实际物体之间的辐射换热等。
2.能力考察。能力考查主要包含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制作PPT等课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点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运用传热学测量仪表的能力。
3.素质考察:主要考察学生的小组合作、创新思维、动手实验等素质。
四、传热学过程考核的实施方法
1.平时作业层次性考核。平时作业内容除了针对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在数量、难度、应用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使学习较好、有能力的学生多做一些有挑战性的补充作业,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则完成基本作业,调动好同学的学习兴趣。此外,通过完成作业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简化分析问题的锻炼,得到解决实际传热问题的能力。
此外,平时作业要求学生课外自行完成,教师通过定期检查、答疑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清晰掌握,杜绝抄袭现象。
2.出勤及平时表现考核。主要考察学生每堂课的出勤以及随堂提问情况。每次课都记下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较好地约束学生的学习意向,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并需要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有效减少迟到、早退等现象,同时也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出勤部分采用满分制,违规时根据规则进行减分,而随堂提问则采取激励制度,每正确回答一个问题进行奖励。
3.开放性作业考核。由于学时有限,在课堂讲授的内容无法完全的铺展、细化,对部分内容的讲解流于表面,或过于注重重点、难点等局部细节,而忽略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这些作业与生活或者工业过程贴近。例如,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来说,空调系统中最主要的部件是两个换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其中分别发生的是制冷工质的沸腾吸热以及凝结放热过程,这两部分换热的理论基础分别来自于传热学课本中沸腾和凝结换热一章。为了增强换热器的传热面积,肋片的应用则增加了同学们对换热器表面不同结构的理解和认识。空调中冷量的载体―制冷剂在管路中的输送过程需要保温,经济保温层厚度的确定也离不开利用传热学知识的计算。
在开放式作业中,让同学调查、分析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建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做成PPT在课堂上讲解和讨论。在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理解、去学习课堂内容。此外,也可锻炼同学查阅资料、组织构建PPT、以及小组分工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4.个人自我考核。个人考核是通过对学习过程中个人行为表现的反思得到知识技能提高的一种策略,目的在于养成学生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评价。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为目的,针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正确评价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给出对本课程学习过程的建议,可建立学生个人考核评价表如下。
5.实验考核。目前传热学开展的课内实验有两个,分别是:实验一:自流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实验二:法向辐射率测试。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出勤、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个人实验操作技能考查相结合的方法。实验前采取每组一个组员进行实验讲解,其他人补充的方式来检查预习情况,试验老师针对讲解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注意事项的补充;且对每个实验按照实验步骤和操作制定详细的分数,实行扣分制,实验过程中,进行对项检查,对小组中个别同学偷懒的予以扣分,而对那些预习较好、动手能力强的进行加分。这样避开了以小组来计的弊端,又兼顾了个人的表现实验考核主要通过实验预习、实验中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报告的整理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将来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方式来加深考察。
6.考试。考试主要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此外,有两次随堂测验。期末考试环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针对综合传热问题进行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另一部分则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解。
五、传热学过程考核评价标准
六、效果
过程考核实施以来,无论从学生反馈,还是从综合成绩来看,实施的效果均较好。主要表现在:
学生上课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大大减少了缺勤、吃到、早退等现象;
课堂气氛好,教学环节中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课堂氛围活跃,不死板;
开放性作业的准备和汇报过程加深了对本课程发展现状、前沿的全面掌握,拓展了课本学习内容;
个人自我考核环节促进学生自我监督、互相监督的自我管理素质;
不定时的随堂测验督促学生自始至终的良好学习态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In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Project"Teaching, on the Reform of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Training
FEI Liyuan
(Guangxia College, Dongyang, Zhejiang 322100)
Abstract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is a cor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t's divided into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wo teaching systems, the theory of teaching system for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services, training teach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raining for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but hard to do", in the reform of the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work of curriculum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make efforts to reform training.
Key words double project; professional skills; take working process as leading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项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识图能力;掌握两种计价模式下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报价的技能。这一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很明确目标就是“实习即就业”,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顶岗实习就能上岗,就能就业。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求有很好的岗位上岗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除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外,如何安排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也是至关重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项目研究国内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运用DACUM方法(即developing a curricu lum的缩写,其直译的意思是教学计划开发,而它的本质是一种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方法)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时,主要是偏重于岗位技能,而忽视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人们也发现,由于将“以就业为导向”狭隘地理解为“就业教育”,将“弱化理论、强化技能”简单地理解为“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从而在课程结构和内容组织上仍然是学科型知识体系的压缩和简化。因此,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围绕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践模式。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通过增加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等环节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但大部分仍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学生无法尽快适岗。尽管在不断的总结中也逐步有了相对综合的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系列技能型规划教材――由肖明和柴琦主编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却只是按照国家和山东省颁布的有关新规范、新标准编写而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浙江省内高职院校,还是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还应该积极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国家和浙江省颁布的有关新规范、新标准进行编写。
2 改革之前的情况
以笔者任教的班级为例,在改革之前,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按照相关的教材给学生上课,比如讲到土石方工程的时候,先逐条讲解土石方工程定额说明、工程量计算规则,然后举一些小的案例,讲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直接工程费的计算,没有考虑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不太能够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在为期一周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过程时,学生拿到一套完整的图纸,有两种不良现象。一种是没有思路,茫然无从下手;二是不看图纸,不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拿起图纸就算,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对图纸定额不熟悉,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漏项就是重复计算。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点学习分散,缺乏系统性所致。
为适应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主线,教学理念应该是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以技能为核心。它与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理论肢解分配到各个技能模块中去,而把学生暂时用不到的理论知识大刀阔斧地砍去,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
3 改革后课程设计思路及课程内容安排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在教学中,实施基于造价员工作过程的双项目并行的课程教学设计,通过分析五大员的相关岗位工作过程从熟悉施工图纸、编制招投标文件到工程竣工结算,确定其四大职业技能即计算建筑工程量、计算直接工程费、编制工程量清单、计算综合单价,从培养其职业能力出发整合选取教学内容,设计两条线路的课程体系,即定额计价模式、清单计价模式。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原则,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的项目化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正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在实施“双项目”教学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理论实践强化的过程体现。
按照教学过程中的“双项目”并行的教学思路,老师讲“项目一”――学院培训楼,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练“项目二”――宏祥手套厂2#厂房。每一分部讲解时,老师以项目一学院培训楼为例讲解该分部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清单组价,在该分部的最后一次授课时,简单讲解项目二宏祥手套厂2#厂房的思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项目二的各单项考核项目,并按时上交考核成果,对于存在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讨论自己解决的,就由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课代表汇总,上课时间由任课老师统一讲解。
比如在讲解土石方工程,采取PDCA教学环节设计:第一步,教师以项目一学院培训楼为例,布置土石方工程的相关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查阅相关基础知识,熟悉图纸;第二步,教师围绕土方工程的施工工艺:平整场地――挖土方――基底打夯――土方回填――余土外运,分析任务,定额计价模式下完成土方工程量、土方直接工程费的计算,清单计价模式下完成土方清单编制、土方综合单价计算,学生熟读“项目一”图纸紧跟老师思路在相关工作表格中完成“项目一”土方任务。第三步,学生完成项目一的土方任务后,引入项目二的土方任务,分析任务,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二的土方任务,完成自评、互评,并上交成果。第四步,教师审核项目二土方的成果,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总结,对于项目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教师穿插小的案例进行讲解,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学生修改补充项目二的任务。
4 实训的组织安排
在“双项目”并行的教学模式下,为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我们把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并与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招投标实训合并一起实训三周,先要求学生完成某职工宿舍楼工程量的计算:然后要求学生编制该套图纸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标:最后,该项目进行投标报价,编制商务标。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相关的,就是计算工程量,编制商务标。由于有了教学中“双项目”的训练,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训时,面对一个全新的实际工程项目,大致思路可以很清楚了,老师只要将注意事项指点一下,学生即能进行实训任务,因此作为指导教师来说,实训指导任务较以往要轻松许多。
每个班级可视具体人数进行分组,每组5~6人,由教师选一名负责任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内人员实训考勤、监督工作,组长要切实负责,保证组内成员能有一定的计算速度,指导程度稍好的同学帮助个别速度较慢的同学,以便能跟上计算进度,每天能抽一定的时间检查其他同学完成的工作量,确保小组实训任务的圆满完成。要求完成该工程建筑物的建筑工程及装饰装修工程部分的工程量计算,并编制工程量汇总表。主要分部工程如下:土石方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及混凝土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装饰工程楼地面、墙柱面、顶棚工程、门窗工程、施工技术措施项目(脚手架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及超高增加、混凝土模板工程等)。完成手工算量之后,学生利用品茗计价软件,进行报价,并编制商务标。
实训过程项目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实训过程工作化,使学生在实训中表现出较好的适岗能力。所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的效果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课程建设,影响到学生真正的适岗能力,影响到整个高职教育能力强化体系的执行力。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是要强调操作技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下,只有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和造价文件编制的能力,才能在大批本科院校毕业生,甚至是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员面前显示出竞争优势。我们需要将实训课程纳入到相关专业的课程要求和考核中来,更好地为培养工程一线的各类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针对学生实训时反映的“听得懂但动手难”的情况总结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在已将“双项目”教学贯穿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不断调查、总结,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引领学生算量及报价,提高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学生达到毕业即可顶岗就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实用型人才。
该论文为院级课题以“双项目”教学为背景,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的改革研究的科研成果。课题编号(201102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