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教育多样化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8 16:51: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教育多样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教育多样化

篇(1)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87-0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只有教育教学工作抓好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障。然而,“传统思维牵引下的中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尤其像一匹负轭难行的老马,步履蹒跚,与时展渐行渐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论述普通高中教育时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学校主导型的保障架构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它更强调学校对教育质量的自主管理与监控,属于一种教育活动内部的质量保障架构。”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个体差异也在逐渐增大,而社会对学校的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直接推动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模式、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大胆地拓宽办学思维,齐抓并举地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多样化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落实素质教育

合肥一中作为安徽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样本校,积极主动地抓住新课程改革契机,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几年来,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上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并已逐渐形成独具合肥一色的课程体系。

1.开足必修课程,奠定学生全面的知识基础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高中教育必须立足必修课程,以使学生普遍达到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必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合肥一中坚持按新课程要求,全部足课时设置语言与文学等14个科目。尤其是技术课程、体育与健康、艺术课程和科学领域中的实验课等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合肥一中“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

例如,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作为课改后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可供借鉴的教学资源和经验较少,很多学校开设这门课仅仅是为了应付学业水平测试。这样做实际上不仅是忽视了学科发展的本质要求,而且还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通用技术课程建设上,我们积极贯彻课程改革思想,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在实处,与此同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2.落实综合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生长点,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这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在这门课程的设置上,合肥一中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自主研发、编印《合肥一中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个人发展、跨学科综合五个类别的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内容。

在社会实践课程设置中,我们采用的是学校引领与学生的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提供并设计实践的主题,学生自主选题,选题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实践,学生在完成“实践考查―总结成果―展示评比”等一系列任务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合肥一中在全市乃至全省最先开展的修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在全市推广并在全国引起一定的反响。

合肥一中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的立足点不仅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是学生人格的全方位塑造,从而立体地体现出合肥一中“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它以近乎完美的形式将必修课程的学习、新课程的多维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的深度发掘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技能等多维素质方面得到了提高。

3.重视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合肥一中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非常注重选修课程的设置。首先,学校开设各学科模块选修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和终身的学习能力,践行“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高中生的视野,学校拓宽必修课程的外延,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选修模块纳入日常课程教学中,而在这些选修模块中,大部分内容都不是高考的测试内容。

其次,学校还开设反向选修课程。普通高中的学生为了应对高考的甄选,一般在高二学年开始进行文、理分科的学习,合肥一中践行“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不因高考而忽略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学习,为了尽可能减少文理分科给学生带来的文化知识的不完整性缺憾,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校特地设置了反向选修课程,理科班级的学生要选修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模块,文科班级的学生要选修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模块。同时,设置模块分项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其中不同模块进行学习。

二 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体现因材施教理念

合肥一中积极进行“有效、分层、特长、和谐教学模式”的构建。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了以下班级分层的类型,理科:全科加强班、数理加强班、生化加强班、语言类(语文、外语)加强班、全科班、常规班;文科:全科加强班、数学加强班、语言类(语文、外语)加强班、全科班、常规班。家长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在不同类型的班级上课,开课前,学生可以自主填报志愿向学校申报自己所选择的班级类型。

当然,分层编班并非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突出问题是会导致“教育不公”――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向“重点班”倾斜,但合肥一中的分层编班的做法不仅矫正了这种倾斜,更一贯坚持越是基础较差的班级越要配备有经验的老师。分层编班后,学校将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在教师备课、讲授、布置作业、辅导等环节上有所区别、有所侧重。为配合分层分班改革,学校还实施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策略,并编制了体现不同能力梯度的分层作业。

三 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大力探索走班教学制度

走班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走班,这样便于集中优势教育资源,解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学校开设培优班和补缺补差班,这些班级的教师,都是学校专门选择的,在考纲研究、考点把握上有一定经验的老师,并且一个学科尽可能根据需要多安排几个老师,从而形成优势互补的教育教学格局。二是学生的走班,这样老师便于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力量开展针对性教学。还是以培优和补缺补差教学为例,我们就是以学科的差异性为基础进行编班组织课外辅导的,从而取得有的放矢、务实高效的教学效果。

总之,走班教学既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学问题的有效处理,又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弹性力量得到有力的释放。

四 开发校本课程,满足个性化需要

合肥一中充分利用“学校拥有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在整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过程中,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选择的课程,无论人数多少学校都坚持开设。二是大力鼓励教师开设有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尽可能为老师提供各种课程开设的场地、设备等条件,并积极创造各种平台供教师展示个人或教研组的课程研究成果,鼓励其著书立说。在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师拟订课程计划,整理课程内容,设定课程目标,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合肥一中校本课程。根据“每学期分上、下两学段各开设40门以上的不同课程,学生分上、下两学段各选修一门不同课程”的开设计划,经过学校――学生――学校两轮选排,学校最终确定校本课程的课程表,每周一个课时,学生自由选课。同时,学校还研发了A、B两套校本课程,共70个专题,涉及高中课程的7个领域。

五 注重艺体教育,让小学科有大作为

1.艺术教育方面

为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合肥一中组建了音乐社团,开设了专门课程――音乐指挥;为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合肥一中开设了绘画色彩创造、造型艺术与审美培养、插画艺术等课程。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合肥一中在高一年级选择了10个班试点开设艺术欣赏课,音乐、美术分别以讲座形式两节连堂上90分钟,每班每周有4节艺术课。这样做既增加了艺术课教学时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课采用“套餐选项模式”

体育课不再是常规的跑步等教学方式“唱主角”了,跆拳道、健美操、武术等项目也一一闪亮登场,并以套餐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套餐选项模式”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球类、武术、体操、田径、太极拳、技巧体操、跆拳道、散打器械、健身操等。这样的模式不仅扩大了学生选修的范围、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体教育的大力开展,在丰富学校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文体素养的同时,也使教育教学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六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严格学分管理制度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的规定,一名高中生在校三年总学分达到144个学分后方可毕业,而在合肥一中三年里有些学生修满178个学分。比省教育厅的规定学分额多出的学分,学生要通过选修课和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这样的要求既让学生得到了学分、锻炼了能力,又响应了国家“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号召。

根据《合肥一中学分管理办法》,教师有权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缺课在1~5节之内的,要按1节课增加1个学分的标准提高考试的合格分数”;“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多次发生违规违纪、不交作业等行为,教师可视情节严重程度提高不少于5分的合格分数,直至不予学分认定”。这样严格的学分管理,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同时,这种严格的学分管理,还有利于扩大师生接触的范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当然,这样做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一种促进。实行学分制,选课的主动权在学生,他们有选择教师的自由,这无疑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压力。学生会选择学识渊博、方法灵活、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而那些教学水平不高、不负责任的教师则得不到青睐。这样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受到学生的喜爱,进而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局面。

七 关注学生长线发展,开设大学先修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可较好地解决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首先,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提前体验、了解大学课程内容,能为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思想的准备。其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早开始接触大学课程,可为将来理性地选择大学相关专业奠定基础。最后,通过有准备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广、层次更深的内容,能够增强学生面对未来挑战的自信、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合肥一中积极和北大、中科大合作,依托物理、生物、历史等学科4位博士的专业优势,结合校本课程开况,率先开设微积分、中国古代文化、生物学等大学先修课程,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学校教育多样化发展本质上就是教育教学内涵的拓展。要真正推进教育多样化发展,还必须把多样化的办学思路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把课程的具体设计思路和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从而,综合多种因素,形成齐头并进之势,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合肥一中教育的多样化,才能真正推进高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栋.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2]祝新宇.构建多元融合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机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

篇(2)

传统教育长期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主旋律,当教育教学从业人员意识到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后,在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带领下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现正处于不断深化的阶段之中。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犹存,很多体育教师都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中跳脱出来。在进行高中体育日常教学时,体育教师所采用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体育教师教学生模仿的单一教学方法,即体育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和动作示范,学生跟着体育教师进行练习,体育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

在这样的状态下,体育教师处于教学的绝对主体地位,体育教师是命令的者,学生只是一味的对体育教师的命令进行响应即可,学生在教学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根本无法和体育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这就更不用说激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了。因此,为了促使高中体育教学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促使体育教师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为了促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体育教师有必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当然,在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条件下,体育教师必须保证每种方法都具有有效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的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保证教学多样化的现实意义

1.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保证教学多样化,可以促使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教学的组织性进行了着重的强调,这甚至是体育教师用来评价学生体育成绩是否达到相应的课程要求标准的一个杠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主要着重于学生的行动与体能方面的规范性,也就是对学生的运动动作标准和体能情况进行量化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属于一种静态的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在整个教学标准中处于何种位置,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阶段性进步。

学生在体育课前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或者一些跑跳运动,体育教师对这些动作的标准性进行评价。这样一来体育教师就将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了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之内,使得学生只能进行机械学习,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不可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交流的,就更不用说是良好的活动交流了。同时,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还会使得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扼杀在萌芽状态,这与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之上,使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体育教师还要改变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方式,不光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进行一次性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学习的整个过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这样更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体育能力水平。

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保证教学多样化,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师要遵循这一原则。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对课堂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在课堂上更为积极的表现自己,进而突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完全契合体育教学得目标和要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的同学生进行有效的贤ǎ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要在课堂上做学生的教师,在课堂外做学生的朋友,同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进一步的对学生进行了解,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真实需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向着最佳的方向发展。

二、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现教学的多样化

篇(3)

长期以来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主导着课堂教学,教师将课文分解成各个细小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则是以被动者的身份倾听和接受,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这样“教”与“学”的本末倒置,致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被摧毁,学习个性被压制,课堂学习效果也处于不理想状态。所以,探索和总结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目前应重点研究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多样化教学方法阐述几点个人看法和意见。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探究式教学法,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结合,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正确掌握所学知识,保障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给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学习《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时,在正式为学生讲解之前,我就给学生设置了合作探究环节,即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4人为一组(前后桌)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具体问题如下:(1)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2)为什么只有山才能客观地听取狼的嗥叫?(3)说说“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4)作者为什么要杀狼?(5)没有狼真的是“天堂”吗?文章中对狼的存在还有不同看法吗?(6)人在这个过程中,在自然面前,把自己看做了什么?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待学生讨论完毕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这些问题阐述看法,我们做出点评。这样,我通过设置合作探究环节,做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我们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时,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法,营造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动静兼备的教学优势,将它有效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使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通过画面的展示和声音的播放等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营造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会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滕王阁序》这篇课文时,由于是篇文言文,学生在初读之后可能会觉得生疏,不能真正感受到滕王阁的无限壮美,于是,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孙道临(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在滕王阁现场配乐朗诵的视频,然后,又播放了多张滕王阁壮丽景色的图片,同时配有详细的文字解说,这样,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形式从学生的视觉、听觉上引起了审美的兴奋,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投影屏幕,对书中描写的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有了直观上的感知和认识,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在具体讲解这篇课文时,学生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有效教学。

三、实施实践性教学法,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丰富故事情节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时,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们就可采取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去真实经历和体验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如此既能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这篇文章的意思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角色扮演活动:根据文本内容创编剧本,自行分配课文中出现人物的角色,如佚之狐、郑伯、烛之武、秦伯、晋文公等等,然后将课文中的内容演绎出来。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实践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篇(4)

一、课程目标:阅读兴趣、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对高中英语教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来自于他们的阅读实践,能通过阅读获得信息,能有知识运用的成就感。教师在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难度和趣味性,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渴望。假期中教师可以布置阅读一些名著的简写本,如:Great Expectation, David Copperfield, Gone with the Wi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等。选修课可以安排学生选读一些英文报章杂志。在课堂教学的Free Talk或Brainstorming环节,可安排学生简短汇报课外阅读的内容,这既是为了巩固学生的阅读,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注意不同类型阅读材料对高中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学生对英文诗歌有着更多的偏好,虽然这类材料对阅读欣赏的要求较高,但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加以利用。

阅读策略,或者称为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阅读策略很多,比如快速阅读的策略、语篇理解、利用结构或上下文猜测词义、主题句的寻找等等。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注意辅之相对应的训练策略。课外阅读就是对阅读策略的实际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学到的方法(比如常用的skimming和scanning快速阅读技巧),要相信高中学生对英语阅读策略的把握能力,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并反馈实践的结果,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阅读兴趣、阅读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策略也应该是阅读能力的内容之一)一样,阅读能力也是阅读课程的目标。这个目标曾是传统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高中英语的阅读能力,除了常规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初步的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基础能力,学生的词汇量、语法基础、对篇章结构的了解是理解的前提,阅读技巧的运用、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最主要的内容。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要有相当比例的真实性材料,也就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字语言材料。这类材料能增加非英语环境中学生接触英语的程度,能丰富学生语言运用的经验,有效地激活学生存储的知识。随着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还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赏析能力,比如作品的语气风格、作者的态度、语句的修辞等。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必要补充,教师不能把课程目标仅仅定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等都应该得到重视并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语言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个体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倘若只停留在语言的组织结构上则偏离了方向。在课程目标上,教师不能短时间之内忽视功利性应试的牵引作用,但也不能无视学生今后更长时间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内容:媒介多样、内容丰富与体材灵活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开展拥有诸多的途径与媒介。网络、报刊(含电子杂志)、书籍、应用型材料(如广告、海报、发票、通知等)都能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提供很好的素材。面对众多媒介,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不同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比如选修课要侧重选择对阅读技巧有专项训练的内容,在篇幅上要控制在与高考试题相当;在课余,为了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指导学生选择趣味读物,或者时事热点、文体新闻等内容;寒暑假期间,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简写本或者英文报章杂志。同时,教师还要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阅读信息,并适当地介绍和推荐一些主要的英文学习网站。

课外阅读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时事、体育、娱乐、科技、天文、历史、地理等。由于学生的个人爱好不同,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考虑涉及的面广一点,对于学生不熟悉领域的有关内容要加强必要的指导与引领,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中信号词或信号句的敏感度,帮助其领会段落之间的链接,学会阅读材料中的图片和题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选择和推荐课外阅读的题材和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该类题材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体材的灵活多样也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特点之一。小说故事、科普读物、应用写作以及即事感怀的生活哲理小品文等都可以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可涉猎的范围。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很好地演绎着课程多样化的各种优势。通过加强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挣脱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囿于课本和课堂的学生获得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组织:形式开放、实施有效与指导到位

与课堂教学不一样,课外阅读显然在形式上更为开放。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组织与实施具有很广泛的选择性。这些活动可以是学生自主的活动,也可以是选修课上教师指导下的泛读,还可以与学科相关的小组活动、文体竞赛、研究性学习等各类输入性的语言接触上。在体现教育民主化的同时,课外阅读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另一个切入口。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更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英语的课外阅读既要有学生的随意性,还要合理地加强教师对课外阅读的强制性要求,以增加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摄入量。

英国语言学家Janice Yalden在其代表作《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中倡导通过比例大纲形式来设计、决定、安排课程的内容。所谓比例大纲形式,“就是以话题或概念为框架,将一个语言课程分为几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分别用来重点发展语法能力、交际能力和篇章能力”。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虽然课外阅读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为了更系统地发展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技术和内容的指导。Yalden提出的“语篇为主线的课程框架、情景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学习任务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对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话题、情景、意念、主题”等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焦点和内容”。[4]

教师的指导到位是有效实施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保障。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课外阅读的策略技巧等都要有具体、周密的考虑和建议。为了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把握,积累知识,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课外阅读笔记的记载方式,如:

教师不能因为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放任不管。教师的指导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除了规划性的指导,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性的反馈。利用适当的时间,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英语课外阅读的内容。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用讲故事、写读后感等形式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本身要率先垂范,要积极阅读课外读物,增加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领悟和积累,否则在指导高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会失去话语权。

四、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协商要求与激励有力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多样化的要求体现在评价上就是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综合性和灵活性”。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评价主体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学生对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效果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个评判的过程,学生要能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有一个价值性的判断,而评判的结果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继续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学生对自己课外阅读价值的评价关系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阅读大都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评价的结果影响着学生独立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伴也是评价的主体。虽然课外阅读大都是自主性的活动,但当同学间在交流课外阅读内容、分享阅读成果的时候,同伴也就成为了价值评价的主体了。这个评价的最大价值体现为同伴间的合作、探究。教师肯定也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评价主体。教师的指导包含了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教师的评价对帮助学生反思修正、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课外阅读有相当比例是学生在家里完成的,因此评价主体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家长。家长的评价主要表现为与子女的交流和对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认可。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能获得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的丰富信息,增进与子女的沟通,而不再是一个“局外人”。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而应该更加关注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课程评价的要求上要有别于课堂教学,要与课堂教学评价合理错位。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题型存在畏惧心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成就感。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针对传统评价模式中存在的“管理主义倾向”和“过分强调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等缺陷,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提出了“第四代评价”,主张以“协商”和“回应”的方式“共同建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协商,分享了课程评价的“权力”,理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进步与困难,既尊重了知识、能力、兴趣等多元价值的取向,更尊重了学生的成果,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5]

由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热情,教师尤其要注意指导工作的激励作用。无论是在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建议时,还是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时,教师都要从树立学生信心的角度出发,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的课外阅读,勉励学生勇敢地在实际中运用英语阅读的技能,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格。由于课外阅读材料本身的新颖性,加上学生在选择时的兴趣使然,学生能轻松地将课堂上乏味的语法结构和功能有机地融合到阅读的过程中去。在这个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将能最大化地激发起学生的潜能。

课程多样化给高中英语的课外阅读带来了新的理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操作策略。课程多样化视野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追求的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能从另一个角度对高中英语的教学起促进作用的方法。我们不能庸俗地把课程多样化理解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简单化和随意化。这其实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寻求创新、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过程。[6]■

参考文献:

[1]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43.

[2] 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0-41.

[3] 康红兵.农村高中英语课程多样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2(1):36-38.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39-02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性语言,实践性、情境性、互动性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在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围绕英语表达交流,突出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活跃课堂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潜能动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实践证明,越是形式丰富的合作,越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越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创造动力。小组合作能o予学生更多表达话语权和探究自由权,帮助他们在深入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强化识记运用,在彼此争辩质疑中总结学习方法。

一、自主结对,模拟对话

自主结对是小组合作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增进组内的凝聚力。因此,在小组合作中,应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小组内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自由选学,拥有主动发展空间,使小组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自由互动。优化学优生和学困生比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力主动自由搭配,让他们在彼此结对帮扶的过程中相互对话,深化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 Unit 4 Body language的“Reading communication:No problem?”阅读引导中,不妨利用导读案,就“哑语的重要特征及意义”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运用自主结对的形式,就“What did you fin from body language?”予以对话,帮助他们在深入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丰富认知。结合学生自主对白内容,可引导他们通过结对的形式,围绕“Can you communicate with the others if you can not speak?”尝试运用一定的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有的学生从语言的交际性出发,围绕“The different value of body langue”展示了不同类型的肢体语言,并就人际交往过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有的学生围绕“肢体的密码”提出“肢体语言是日常口语表达交流的重要补充,是人际交往的必然发展需要”的价值意义。有的学生围绕“Can you guess the main ideal of my body language?”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对话,从而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等等。通过自主结对的形式,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话,在主动搜集相应的阅读发现中获得丰富感知,从而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敏锐思维灵感,获得丰富知识。

通过自主结对,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探究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在主动沟通的过程中获得深厚体验,便于他们在积极对话中找到更多交流切入点。教师借助对白话题,引导学生多提出自己的意见,引导他们在宽松交流中灵活运用课程知识。模拟对话,让学生有了更多自我发散思维想象力的机会,能使学生在深入实践运用中增强感知综合运用力和灵活性。

二、集思广益,助力写作

基于学生讨论沟通和质疑争辩基础上的合作,更利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表达灵感和素材,便于他们各抒己见,积累书面表达素材内容。引导学生搜集小组合作中智慧,帮助他们在分门别类的归类整理中积累写作方法,开阔表达视野。

利用讨论和争辩,更能使得课堂富有生机活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的“Reading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中,结合“Jane Goodall’s achievement”,可引导学生从语篇表达主题和相关细节描述中予以讨论交流,鼓励他们以“Success comes from hard work”为表达中心,搜集与此相关的素材。有的小组结合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的相关内容,从 Jane Goodall 的所作所为所感中列出相应写作提纲,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表达感知。有的小组以“How to get achievement?”为论述中心,从勤奋努力、实践认知、示范引领等不同的角度深入互动交流,围绕“What should we do for our dream?”提出更多有价值的语言表达信息,让他们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形成丰富语感。借助讨论话题主动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便于他们在形成一定主题思想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组织学生搜集相关表达素材,引导他们就其中的写作思维与素材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在搜集罗列相应素材中相互学习借鉴,选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书面表达模式,提高写作技能。

三、值日报告,展示自我

Duty report(值日报告)是小组合作中值得推崇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群策群力中主动综合运用英语,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整体综合运用能力。值日报告,让学生在代表小组合作探究整体智慧和结晶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围绕小组合作过程主动阐述更多富有独到见解的主张。

值日报告过程,让小组合作成果予以展现外化。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 Unit 2 Working the land的“Reading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阅读指导中,围绕“Yuan Longping’s great achievement”表达主题,可建议学生就“What do I know about Yuan Longping?”和“If you have a chance to interview with Longping,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提出自己的设想,给他们更多自由表达机会。围绕小组合作探究,可建议学生在搜集更多讨论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向全班同学报告。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报告情况组织学生对值日报告进行点评,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认知。结合学生的值日报告,可引导他们就“袁隆平的相关事迹”登台进行主题演讲,运用报告的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主动拓展,让他们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语言素材。学生针对自己的发现,能主动围绕相关的话题深入补充相应的语句和素材。结合学生在值日报告中表达,可要求学生深入展现自己的语言才艺,让他们在深入交流中形成更多的思维灵感。

运用值日报告,能使学生在主动交流中明确相应的角色,从参与者主动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让他们站在更高的层次审视小组合作。围绕小组值日报告,可建议学生就自己的表现予以总结,让他们在认真反思的过程中深化感知,提升综合语用能力水平。

四、任务驱动,组织竞赛

小组合作过程也是学生认知不断深化过程,体现了语言交际性与开放性的教学原则。可以设多样化和层次性任务,让学生在彼此竞赛的过程中发现优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任务驱动,引领学生在组内竞争和组间竞赛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知识,形成深刻体验。借助竞赛活化教学内容和过程,帮助学生在深入互动中开阔视野和丰富思维,强化语言组织运用。

创设任务能使学生有更多合作探学的内容。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的“Reading First impression”教学引导中,围绕“What did Li Qiang find in the future?”和“From time traveling,what do you have get?”内容进行相互表达,看哪个小组成员能够灵活准确运用阅读素材中的相关词汇、短语,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语篇意识。结合相关任务话题,可组织学生运用竞赛的方式,围绕“How to introduce your future life?”进行相互介绍,并让他们自选评委,通过竞争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进行对抗赛,让他们在组间竞争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合力和凝聚力,让彼此合作更有深度和广度,激活学生探学的激情和兴趣。除此之外,可结合合作探究过程,建议学生围绕“The character about life in the future”进行主题演讲竞赛,让学生在主动摘录相应信息中予以转化运用,产生学习内在潜力。引导学生结合竞赛中的收获,围绕“What did you get from discuss?”主动提出相应的观点,让他们在不断协作交流的过程中丰富感知体验,给他们更为明确的学习指导。

结合课程内容创设相应导思话题任务,引导学生在主动跟进中融入自己的感思,利于他们在彼此表达实践中产生深刻感知印象。围绕学生差异,创设多样化和层次式问题,使得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表达运用中获得不一样认知,帮助他们在亮才艺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语用技能。

总之,内容大于形式,但不可没有形式。越是形式丰富的英语课堂,越能够体现教师教学智慧,越能彰显开放、多元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围绕丰富小组合作形式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深入协作互动中掌握英语表达运用技能,激活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放手让学生走出依赖教师的讲解模式,使课堂在动感十足的交流中精彩纷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1.1教学对象多样化需要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产生共鸣的过程。高等教育的教学对象个体差异性很大,教学对象来源复杂,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程度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学习内容,学生在接受能力、接受程度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如,在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中,作者2安排全班学生对“静定结构弯矩图的绘制”部分进行了课前预习,但上课时发现学生的预习效果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学生只能回答出弯矩的基本概念,有的学生则能够回答出弯矩图绘制的基本方法,少数同学竟能回答出多种绘制弯矩图的方法。于是他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其中对静定结构的定义、弯矩图的定义等基本知识,采取启发讨论式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激发学生第一课堂外的学习兴趣;对弯矩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弯矩图绘制的注意事项、弯矩和荷载关系等核心知识,采取讲授式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对弯矩图的绘制举例部分,采取讲练结合式教学,让学生在听讲中进行练习、在练习中长知识,并布置了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所讲知识进行巩固,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2教学手段多样化需要多样化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手段也不再局限于粉笔和黑板,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也日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新型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直观性不强、容量小、师生互动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大大减少了教学工作量,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如,作者1在建筑工程CAD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机房里“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而是主动将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施、红蜘蛛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阶段教学、讲练交叉、视频教学和远程答疑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图形绘制及编辑命令的应用为基础,逐步过渡到平面图形的绘制,最终完成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每个阶段都将电子邮件、飞信文件等网络平台作为教学手段,架起了师生之间的桥梁,便于给学生布置大量练习题,保持学生的“学习饥渴感”。这样,既简化了教学过程,又融洽了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好评,该课程也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2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条件

2.1做好学生学情分析[4],增强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学情既包括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及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学习习惯等。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有效掌握学情,“知己知彼”,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1)观察归纳法。优秀的教师应善于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捕捉学生有关学习的信息,做到认识学生,熟悉学生,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心中有数,并通过合理的引导,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到学习上来。作者1在讲授建筑工程CAD课程时,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过于贪玩,有上课打游戏的现象,就及时调整了这部分学生的座位,把他们分散到学习踏实的学生中去,让周围的学习环境去改变他们;并绘制不同类型的建筑构件,让学生明白枯燥的命令能够变成生动真实的建筑构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地从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资料分析法。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既有资料,如档案、考勤表、平时成绩单等资料,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其所好”,改善教学状况。作者2课前认真备学情,上课时能够直接喊出学生的名字,进行沟通。这样,学生从心理上就认可了教师,愿意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一个学期下来,结构力学这门学生公认难学的课程的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期末考试90分以上的学生达到23%,在学生评教中,教师成绩也不错。(3)课程改革法。课程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新形势下,单纯的说教式、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培养的需要,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给学生学习的激情,把学生带回好好学习的轨道上来。针对当前高校存在的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不少高校通过课程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关注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探索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同时完成课程的学习。如中山大学一门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选修课就是讲遗传学,被誉为“神级选修课”[5]。这样的教学内容既生动又“与时俱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4)询问沟通法。上课前,授课教师可以与辅导员、学生代表及为该班授过课的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所期望的教学方法及学习需求,同时传递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及该课程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样,在上课前就完成了教师、学生、课程的“交底”,教师既掌握了学情,又在无形中积极影响了学情。采用这种方法,使我们很容易变成了学生的知心人,方便快捷地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2.2完善教学条件,净化教学环境,增强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条件包括教、学的场地,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内容。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教师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免受外界诱惑,积极主动学习的助推器。如,作者1所在学校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在市中心,附近有南阳市中心医院、多处大型超市及游乐场所,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教学活动经常被街道上突然响起的鞭炮声、音乐声所干扰;教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比较老化,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多,学生课余学习时间利用率不高,复习及预习质量不易保证。而新校区在市郊,附近干扰因素少,教学条件比较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等教学实施,为教师实施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平台,学生课余时间也乐意到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积极配合教师提出的各种学习要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教、学活动都比在老区容易开展,而且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3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打造尚学务实的教师队伍,保证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在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涌现的今天,教师作为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向导,唯有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作者1,2平时十分注重向周围教师、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得体的教学方法和高超教学艺术,为建设建筑工程CAD院级精品课程创造了条件。作者2于2011年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结构力学课程培训,通过培训,加深了对结构力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理清了教学思路,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为教好结构力学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施

3.1探索验证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专业课往往是行业发展成果的浓缩,不乏大量枯燥的理论推导和规定,学习难度大、短期内不易出学习成果,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探索验证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归纳法、公式推导法、经验总结法、演绎法和反导法等,是根据行业发展和科学规律的发现及验证过程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在科学思维过程中完成课程学习及职业能力培养,旨在使学生从“接受者”变成“探索者”,逐渐养成探索型、研究型学习习惯。

3.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课程特点,适时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学生归纳等环节完成教学。在问题的提出、讨论、解决、归纳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如作者1在建筑工程CAD课程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展示出一张建筑平面图,告诉他们,这张图是由CAD软件绘制而成。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该图形绘制需要用到哪些命令、绘图顺序和步骤是什么等。教师再进行点评。最后,由学生独立进行绘制。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3.3阶段划分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课程。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和重组,找出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再将原本复杂的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让学生“各个击破”。如,作者1在建筑工程CAD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划分为3个部分:平面图形的绘制及编辑、建筑工程图样的绘制及编辑、建筑工程图样绘制实训。其内在联系就是AutoCAD软件的应用。首先绘制矩形、正多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其次绘制门、窗、散水等建筑构件,然后介绍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独立绘制一套建筑施工图。随着学习进程逐步增加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惧学”情绪,每次课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教、学就变得容易了。

3.4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工程建设监理概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工程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寻找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再与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到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过程变就成了教师、学生、工程师3方互动的过程。这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不谋而合。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测量专业采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以新购置的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教学器材为基础,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进行,让学生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并通过邀请企业员工与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参加国内测绘大赛、校企合作完成工程项目等形式,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四方共赢[6]。

篇(7)

一、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选择

现在的高中生都是“95后”,他们比较讲究自我,也追求个性,所以他们对艺术的欣赏普遍追求个性、另类,大多数已经忽略了传统的、民族的艺术,尽管如此,我认为我们选择美术课程资源的原则应该是:立足本民族,面向全世界,同时关注流行元素。

(一)立足本土民间艺术,为接纳和尊重多元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间艺术是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校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与中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中学生与民间艺术对话,仅仅从画册上摘录我国精选的民间艺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提倡从中学生生活的本土文化做起,让中学生了解民居建筑、曲艺文化、年画、剪纸等本土艺术,这些艺术或许称不上是精品,但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对这些本土艺术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环境的耳濡目染和不断的尝试理解、掌握的。这种艺术学习不必涉及抽象的艺术概念,更多的是依赖学习者与学习环境、材料的一种互动体验,而这恰恰是一种生态学的艺术教育方式,是一种更符合人性、更符合艺术教育本质、更符合中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所以高中美术教育课程资源的首选民间艺术,学生在与民间艺术对话的过程中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了解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了解民间艺术的寓意,为今后步入更宽广的世界,接纳和尊重多元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汲取世界经典艺术的养分,了解人类多元文化的相似性及独特性。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各种经典艺术,了解不同国家、不同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对美的知觉和选择的敏感性,还将有助于培养超越文化的界线,自如熟练地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的能力,端正学习多元文化的积极态度,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世界经典艺术主要选择名人名作或是为世界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作品;可以是生动形象的现实主义作品,也可以是非具体、无定型的抽象主义作品。让学生接触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帮助他们了解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及各自的独特性,学会分享共同的文化,容纳和接受不同的文化。

(三)关注流行的视觉文化,感受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气息。

视觉文化是近年来文化界、美术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由视觉艺术扩展而来的,目前对视觉文化还没有确切的定义,此处仅指各种多媒体视觉影像,如动漫、广告、电视节目、网络文化等。视觉文化是和商品社会、大众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虽不是经典艺术,却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广告:从平面到立体,从报刊到电视,从静止到流动,几乎无孔不入。除此之外,动漫、公共场所标志、雕塑等随处可见,中学生从小就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视觉文化环境中,如何对待视觉文化与经典艺术的关系,怎样将视觉文化纳入美术课程,丰富课程内容,都是我们关心的话题。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视觉文化,如果我们能用一个家喻户晓的广告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与学生讨论审美,讨论艺术语言的适用,是否有助于整合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感呢?只要教师选择得当,引导有法,视觉文化就完全可以获得与经典艺术同样的效果,把视觉文化和经典艺术完全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中美术课程实施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中美术课程实施,仅仅从艺术领域考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美术教育与学校环境创建结合起来,把美术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把美术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此加强美术与人类、历史、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联系,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与学校环境创建结合起来的多元美术教育。

环境是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场所,要让学生接受多元美术教育的熏陶,就要发挥学校环境创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环境布置和装饰中,应力求体现多元文化的特点,同时,遵循“立足本民族,面向全世界”的基本原则。校园里主题墙和橱窗是展示多元文化的很好方式。例如,我们可以布置一个“中国风”的主题墙,上面悬挂京剧脸谱、中国结、剪纸、年画等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及地方文化的图片和手工艺品,还可以设置一个“国际文化展示窗”的橱窗,展示各国的民族服装、工艺品及其他物品或图片,使其成为学生领略世界各国文化的窗口。此外,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或者教学楼走廊墙上布置一幅很大的世界地图,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贴上国旗和当地地理风貌和生活特色的图片……同时,尽可能让学生美术作品也成为环境创建的一部分,使环境创建的过程成为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增强多元文化环境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二)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多元美术教育。

1.融入真实的民俗文化环境,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对于民间艺术的学习,要强调其真实的学习环境。那些与节日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例如年画、剪纸、花灯等,在学生生活的社区随处可见,家长应引导学生参加本地相关的民俗活动,让学生接触本地的民间艺术,与民间艺人交流,在真实的民俗文化环境中,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真实的民间艺术活动中,在浓浓的民俗文化氛围中,感受民间艺术的质朴率直、不拘一格,感受民间大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民间艺术表现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2.关注身边的时尚,引导学生判别视觉文化的优劣。有时大众视觉文化因其生活化的特性更令学生信服。对此,教师、家长、视觉文化工作者要意识到这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从看似平常的视觉文化中,认识到它不平常的意蕴。对于流行的视觉文化的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身边做起,从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入手,找寻有意义的题材,生成相应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比如,学生大多喜欢广告,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广告”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广告的收集、分享、交流、欣赏、设计、展示,学生不仅欣赏了多种多样的广告式样,学习到多种多样的艺术表达方式(包括美术、音乐、语言等),而且意识到了广告有优劣,逐渐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以健康的审美观看待视觉文化,以新的眼光看待经典艺术和大众文化的关系。

多元文化提供的教学资源是数不胜数的,我们要善于取材,立足选择课程资源的原则,利用家庭、社会和环境因素辅助教育,我相信多元背景下高中的多元美术教育一定能开展、实施得很精彩。

篇(8)

中图分类号:F426.61;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30-02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大量进入教育领域并在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合理地运用现代化设备开展英语电化教学可以使语言、人物和环境更紧地结合,使语言学习、语言使用更趋一致,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高中英语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会话、视听等方面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协调发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大量进入教育领域并在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合理地运用现代化设备开展英语电化教学可以使语言、人物和环境更紧地结合,使语言学习、语言使用更趋一致,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运用现代电化教学可以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抑制干扰,及时地收集、归纳信息反馈,从而对症下药加大教学的信息量,确保可靠性,最终使英语教学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更加高效。

1 存在的问题

(1)重视课堂示范,忽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一些教师不精通电脑操作,将课件设为自动演示,按顺序播放课件,教学变成了“演课”,缺少互动与沟通,完全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于重视多媒体,忽略其他教学手段。个别教师认为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很轻松,整个课堂没有了板书和其它传统教学手段全盘都是多媒体。虽然多媒体教学在某些方面比传统教学有优越性,但是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过分依赖会适得其反。

2 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纲中新列入的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模式的现代教育,它与别的教学方法一样只能在合适的环境下使用。因此,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不能作为全盘通用的教学手段,而忽视其他传统教学研究和应用。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的优势来突破难点,使学生在立体的教学环境下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快速度来获取知识。高中英语教材语言真实地道,内容生动有趣,板式设计新颖,时代感强,阅读素材涉及学生生活实际等热门话题,这给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如Unit 17 Lesson 3 My Favourite Comedy,文章由于篇幅较长,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欣赏到喜剧演员Mr Bean的表演艺术和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使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热情又消除对大词汇量文章的恐惧感,于是阅读完文章就可以回答出课本上的问题。

3 具体方法

(1)利用多媒体技术,启发学生深层理解能力。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的阅读理解题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对于某些深层理解题,考生极不容易把握,甚至对照正确答案,还是感觉有些模棱两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除了平时多读、多练之外,应该在每个单元阅读课文的课堂教学后,用组织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给学生定量的文字或视频文件让学生阅读,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发展广阔的想像的空间。

(2)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大纲中新列入的教学目的。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语言真实地道,内容生动有趣,板式设计新颖,时代感强,阅读素材涉及学生生活实际,等热门话题,这给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如Unit 17 Lesson 3 My Favourite Comedy,文章由于篇幅较长,学生难于理解,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欣赏到喜剧演员Mr Bean的表演艺术和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使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热情又消除对大词汇量文章的恐惧感,于是阅读完文章的同时就课本上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分析、推断中学会了语言知识,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法教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可以扩展和缩小对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显示事物缓慢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借助视频更加形象直观。例如:学生现在理解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的差异是困难的,这是在高考考试中的焦点,学生在掌握这个知识的时候不能有盲点,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进行了语法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同时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放下传统思想中语法知识是枯燥无味的,在学习语法时更加活跃。

(4)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有许多不被计算机所取代的功能。英语是一个很实用的语言学科,它必须通^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大量交流,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有亲和力的,最灵活的语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例如:英语课堂上的“自由交谈”和值日生的“日常报告”用英语为学生或师生提供一个用英语口语交流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计算机多媒体不能被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如果所有的教学都利用多媒体,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变成多媒体演示,就会变成照本宣科,就会失去有针对性的讲解,冷冰冰的人机对话只会让教学更加生硬。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学生容易接受教师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解释,而不是屏幕宣科。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即使是最先进的现代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合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英语教师在运用CAI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要找准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既不能“喧宾夺主”,但也不要“因噎废食”。如今,随着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改革已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才能更上一层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作课件,适时插入,根据自己教学风格融人个性特色,使我们的教学不断地推陈出新,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现代化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徐玉臣,李民权.心理词库理论、多媒体网络教学与听说结合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08(1):43-47.

篇(9)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上,主要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信息化教学管理是以网络、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为依托,建立一个网络、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环境,使信息化技术和教学资源被广泛运用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因此,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同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予以保障,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多样化人才培养。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使教学资源得到优化与整合,促进教学管理的公开、公平,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第一,教学管理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能使教学中的基础数据更加准确,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办公成本。第二,使教学管理更加透明,能保证教学资源的公平与共享。另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成绩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更加透明,能提高教学的严肃性。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一)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少高职院校与时俱进,建立了各自的教学管理系统,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这些教学管理制度多数都以配合新的管理方式为目的,很少考虑到教学管理制度要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二)信息化管理缺乏有序的流程

很多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时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的规划,应用范围窄,层次不高。所建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往往只注重于某一方面工作的处理,缺少通盘考虑教学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衔接,信息化互通程度不高。

(三)信息化系统的维护跟不上

当前,高职院校都很注重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与建设,刚开始系统能运行正常,但随着各校具体情况的产生,且系统自身有一定的缺陷,在后期使用中就需对系统进行维护与改进。但往往这些后期维护工作会被高职院校管理者忽视,到最后很多系统跟不上教学管理的需要,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管理工作。

三、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一)完善信息化制度

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与建设的进展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可以通过制度来规范师生操作使用行为,保障信息使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同时,把握好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解决高院校个体的信息化发展特点,确保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

(二)完善信息化的运行机制

要搞好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工作建设,除了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外,更应有完善的、科学的运行机制。第一,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立足未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规范操作流程,维护好网络的安全、系统管理及信息的;第二,建立学校的信息评估系统,细化部门信息技术的责任和校园信息化系统使用效果的评价制度;第三,完善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负责制,协调各部门的执行体系,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高效地运作。

(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增强信息化技术的操作与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是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思想,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工作流程,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同事,要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网络信息的应用能力。

四、信息化教学管理在多样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多样化人才培养积累教学资源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课程资源为多样化人才培养积累了大量资源。如网络教学平台,它以课程为核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能对各类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教师能在信息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学生能自主选择课程,并进行自学与自测。另外,微信,QQ日志、微课和慕课等出现,使知识都能通过这些信息化的形式便捷传递给师生,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积累教学资源。

(二)建立适合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全过程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与程序,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明确由学校、用人单位、家长和学院、教务处等相关教学职能部门,各系、教研室、教师、学生构成的“三维六级”教学监控人员的职责,构建一个以工作预防、实时监控与及时纠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中,教师分别在期初提交、教学计划,教学方案,课件等;期中提交教学异动情况、学生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等;期末提交课程成绩、教学反馈等。这样信息化的管理解决了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构建适合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多元评价体系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改变只重视教师或学校单方评价的传统做法,积极发动行业、政府与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管理,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实施的过程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通过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设置好各类人员的登录账户,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完成行业、政府和社会力量代表参与的质量评价。

综上所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高职院校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以教学管理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季保启.浅析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

[2]王平,曾晓秋,林敏.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构建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

篇(10)

后大众化理论是建立在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基础上,由日本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有本章先生提出的。有本章先生在考察日本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发展轨迹后发现:当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停滞不前,与此相反,非传统的学生增长势头甚猛,其增长率甚至超过了传统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可能多次入学。这一发现也超出了马丁·特罗的预期,他把这一阶段称之为“后大众化阶段”(Post Massification)。

我国自1999年实施大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张,至今已超过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上升,从1998年的全国平均9.8%升至 2010年的全国平均26.5%[1],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高,已达到或接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2020年40%的指标,北京、上海、江苏等高校集中的大省、市则宣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接近或跨入普及化阶段,也出现了有本章先生发现的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一些特征。有理由认为,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已经或即将在我国出现。本文对我国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多样化模式及其构建进行探讨。

一、“五维多元”:我国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多样化模式的应然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更加多样化。为顺应这一形势的到来,我国应当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样化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本文选择了举办与投资主体、学生入学形态、学校类型、学校功能、办学层次等五个主要维度,提出了我国后大众化时期的“二元”、“二向”、“三类”、“三极”、“四层”的多样化模式,即“五维多元”模式。

(一)举办及投资主体:公办与民办二分天下的二元举办及投资模式

为适应我国后大众化时期的到来,我国应当建立以公办及政府投资与民办及非财政性投资的二分天下的二元举办及投资模式。目前要大发展民办高校,改变过去以公办及政府投资为主、民办及非财政性投资为补充的举办及投资格局。

从政府办学方面而言,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办学主体重心应当逐渐下移。一是应将办在地市的省属高校下放给地市办学或实行省市共建、共管,大力支持地市级政府办学;二是应当扩大到县级政府办大学,要改变县级政府办大学不多的局面。

篇(11)

一、加快推动普通高中办学的多样化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中多样化办学最关键和最核心的就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人才质量的内涵问题。下一阶段,在强调高中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在高中教育的制度设计、类型等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大批适合高等教育需要、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人才。

从百年名校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办学实践看,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至少涉及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两个领域。换言之,只有办学体制、培养模式真正多样化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才能实现。而办学体制多样化的核心内涵是把办学的自还给学校。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核心内涵是把个人发展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二、正确认识高中教育的功能和性质,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

什么是高中办学多样化?多样化起源于多元化(diversification)。多元化简单地说就是“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多元文化共同致力于人类进步和人的自由和幸福的。所谓“教育多元化”,顾名思义,是指我们的教育需要各种不同的方法、策略和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办学体制多元化外,高中教育多样化更多地应该寄希望于高中本身,需要高中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和优势,创新人才发展的模式和思路,通过丰富的课程,在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南菁中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南菁的教育要适应每一个学生、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个性化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尊重学生个性,探索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三、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追求个性化的课程建设是高中办学多样化的实践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南菁中学积极探索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比如,美国高中课程实验项目的引进,直接面向出国需求,引进原汁原味的美国高中课程,外教授课。一方面满足了部分学生考取国外大学的需要,另一方面,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也随着这一项目的引进得以在学校推广,丰富了传统的办学思路。拓宽了传统课程体系,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成长需求。2010年新东方南菁委培班的近20名同学全部被美国排名前70名的大学录取。

近年来,南菁高中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课程开发方面,南菁中学将探寻的目光转移到学校课程文化因子中的优秀遗传基因(重视学术研究、强调自学为主、引导学生关心时局)上,提出了必修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精品化、拓展课程特色化、心理教育课程化的要求。充分挖掘学校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设学校课程。

沈鹏艺术馆、明远书屋、邢秀华书法艺术陈列馆,是文化南菁最重要的标志,更是南菁文化精神的一座丰碑。他们由沈鹏、顾明远、邢秀华三位在当今世界艺术和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影响的校友捐赠设立。艺术馆、书屋总建筑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展出书法作品、绘画精品、学术著作、文物近万件,是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精品和中外教育理论著作的殿堂。学校利用独特文化艺术资源,开设了美育系列课程。在形成了包括文化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素养、潜能开发、西方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课程体系之后,学校依托独特的艺术馆资源和科学的课程体系重点开发了《国兰与文化》《沈鹏书法艺术赏析》《失传古欹之探究与复制》等美育课程,促进学生向“求真”“求善”“求美”的多元方向发展。2011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美育课程基地。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制约着高中办学多样化的深入推进。

首先,如没有高中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是不可能有高中办学的多样化的。高考仍然基本上是评价高中教育质量的唯一方式,地方行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理解,家长对孩子升学的期待,这使得学校在办学多样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仍然放不开手脚,受到了极大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