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公共管理的本质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8 16:51: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共管理的本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共管理的本质

篇(1)

Abstract: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usually has two kind of entirely different standpoints: Superintendent's standpoint and public's standpoint. Stands in superintendent's standpoint,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main attention takes the public interest spokesman and vindicator's Public sector, how can carry o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to the public affairs. Stands in public's standpoint,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main attention “how can the citizen obtain the thing which from government there they need” (the note: Howard Frant:Useful to Whom? Public Management Research, Social Science, and the Standpoint Problem,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ume 2, Number 2,1999, p.324. ).

key word: Public interest; Modern age public;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essence

引言

显然,这两种立场都没有脱离公共利益这个核心问题:前者以“公共部门如何实现和服务于公共利益”为焦点;后者以“公共利益是怎样被实现的”为焦点。进一步对比可以发现,前一种主张所说的公共利益多半是抽象的,而后一种主张则意指现实的公共利益,它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

事实上,研究公共利益时有两个关键问题不容回避。第一,公共利益是抽象的(虚幻的)还是现实的(具体的)?第二,公共利益与共同利益完全一致吗?围绕这两个问题,本文将在区分公共利益和共同利益概念差别的基础上,界定公共利益的本质内涵;进而力图阐明公共利益乃是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问题。

一、对“共同利益”的概念辨析

“共同利益”和“公共利益”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两者在词源上有很大的“相似性”。通常所说的“共同利益”有两个英文词与其相对应,即common interest和generalinterest。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common在被解释为“共有的、共同做的、共同受到的”时,是指“两个人或更多人,或者是团体、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所享有的东西,所做的事情,或是属于他们的东西、对他们有影响的东西”。而general则被解释为“普遍的、全面的”,此时它指“影响所有人或绝大多数人(的事物)”。(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7页、第612页。)

可见,“共同利益”首先是指“多数人”的利益。“多数人”可能是指两个人、少数几个人、绝大多数人甚至是所有人。他们都可能从“共同利益”中获益或受其影响。这是共同利益的相对普遍性。

同时,“共同利益”是被“共享的、共有的、共同承担的、或者是共同受到影响的”。它与共同的立场、共同的行动相关。它不局限于某个单个的个体,不可能也不应该为其所独有。这是共同利益的不可分割性。

通常,共同利益可以指代共同体利益,或是利益关系的产物。我们将分别阐述这两种指代关系。

(一)共同利益与共同体利益

共同体是个宽泛的概念。一个组织、一个社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或是整个人类社会,都可以分别看作是共同体。作为现实的载体,这些不同层次的共同体都存在着自身的利益,因而可以分别被看作是利益共同体。在对这些利益共同体进行考察时,可以采取几种视角:一是以单个的利益共同体为单元,分析其共同利益的属性;二是以不同层次利益共同体的相对关系为单元,分析共同利益的相对性。

1.共同体的规模与共同体利益

共同体是由相关成员组成的。其成员数量的多少,影响着共同体利益的内容。既然共同体利益不局限于某个或某些特定成员,它就应该是绝大多数成员或者是所有成员共同的利益诉求。共同体规模越小,共同体利益的内容越简单、越狭窄;共同体规模越大,共同体利益的内容越复杂、越广泛。但无论如何,共同体利益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这是由利益需求“总量”和利益差异程度所决定的。

最为主要的是,共同体规模制约着共同体利益的认可和确认。在共同体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利益聚合比较容易实现;或者说共同利益容易被认可和确认。随着共同体规模的不断增大,利益的差别性和多样性使得共同利益的“形成”越来越困难,因此也只能在形式上用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来代表共同体利益。这在实践中存在困境:“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中原则是否忽略甚至是侵犯了少数人的利益?

通常认为,不管采取怎样的表达机制,共同体利益在形式上的“一致性”并不能抹杀其实质上的“普遍性”或“差异性”。如果少数人的利益被忽略或侵犯了,他们就会游离于共同体之外,共同体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共同体总要采取一些救助弱势群体的措施。其背后的逻辑是:这些少数人的“共同利益”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得到确认,但在实际上应该得到实现。就是说,共同体利益并不以大多数人主观的确认和认可为限度,它还包括一些客观的、在特定时期内没有得到确认和认可的利益。

比如,人们在和平时期可能并不会感受到共同体安全的重要性;一旦共同体安全受到威胁时,任何成员都不可能否认共同体安全乃是最大的共同体利益。再比如,在追求共同体利益的过程中,共同体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可能被“无意”地破坏了,此前似乎没有人意识到“外生的”自然环境也是共同体利益;当共同体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惩罚或威胁时,保护自然环境就会理所当然地成为共同体利益。可见,形式上的共同体利益并不能抹杀那些客观的、具有普遍影响力的潜在共同利益。

这表明,共同体利益并不否认差异性和客观性,它既包括形式上的“共同利益”,也包括客观的“普遍利益”。

2.共同体的层次与共同体利益

既然共同体及其组成部分都可以看作是利益实体,那么就应该考虑到不同层次共同体及其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一体化的角度而言,人类社会这个最大的共同体是由若干层次的次级共同体按一定规则组成的。高一层级的共同体利益制约着低层级的共同体利益,两者之间也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冲突。比如,我们可以把人类社会看成是由国家组成的共同体,国家本身也可以看作是次级的共同体。基于国家利益,一些国家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是对人类社会整体利益的威胁;同样,一些核大国发展核力量形成核威慑也是对人类社会安全与和平的挑战。这是国家利益与人类社会整体利益的冲突。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其他形式的国家间合作,则是协调国家间利益关系、维护人类社会“共同体利益”的措施。

3.共同体的性质与共同体利益

以上,我们只是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探讨了共同体利益。事实上,除了规模之外,共同体的性质也是影响共同体利益的重要因素。比如,对于组织这类利益共同体来说,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区分为“公共的”或是“私人的”。这近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显然,两者都具有各自的共同利益,但因为性质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其共同体利益也有所不同。这正如斯托克斯所说,“‘公共’与‘私营’之间的根本区别并不是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区别,而是追求公共利益与追求私人所得之间的区别”(注:David Mathasen: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Its Critics,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Volume 2,Numberl,1999.)。

在这里,政府被看作是代表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公共部门。这种传统的看法受到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挑战。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政府也是有自身利益的,因而并不见得能够代表公共利益。事实上,这种冲突可以用共同体利益来解释。布坎南等人所说的“政府的自身利益”近似于政府这个公共组织的共同体利益,而斯托克斯所说的“公共利益”乃是社会这个共同体的利益。传统观点认为,这两种共同体的利益根本一致;而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两者可能相分离。可见,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并不等同于公共利益,这取决于共同体利益的指向。

这种逻辑同样适用于对国家、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分析。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都不能被看作是纯粹的利益共同体,但它们在形式上具有利益共同体的某些特征。如果将国家看作是最大的利益共同体,那么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别可以看作是次级的利益共同体。我们通常所说的“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在这里都可以理解为低层级的共同体利益。它们是其成员的“共同利益”,在各自的范围内也都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它们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并不少见。这种冲突再次表明:不同层级共同体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国家利益显然是高于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

上述分析表明,共同体利益首先是共同利益,它是共同体成员利益的综合。随着共同体规模的扩大和层级的提升,共同利益聚合的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时,在探讨共同体利益是否是共同利益时,必须选定合理的参照系、辨别其适用范围。因为低层级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并不一定是高层级共同体的共同利益。

(二)作为利益关系产物的共同利益

在探讨共同体利益时,实际上是从静态意义来理解共同利益的。除此之外,共同利益也表达了利益主体横向的利益关系。通常认为,“由于利益自我性和社会性的作用,任何利益关系中都包含着三种利益内容,即利益关系两个原构利益主体的利益及其相互结成的共同利益”。确切地说,共同利益乃是“利益关系中的第三种利益”(注: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1页。)。对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引伸:

1.共同利益的动态变化性

尽管利益关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按照上述逻辑,如果利益关系发生变化,那么其所产生的“第三种利益”也会随之变化。从这一意义上说,共同利益也具有动态变化性,而且在变化过程中其主体内容也将有所调整。这使得共同利益本身也是一个难以完全把握的概念。如果仅仅是共同利益的内容发生变化,那么共同利益的公共性或私人性就不会变化;如果两者同时发生变化,那就意味着利益关系本身发生了变化。显然,两个私营机构为垄断市场而形成的利益关系及其共同利益,与基于合作性地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而形成的利益关系及其共同利益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意味着共同利益作为利益关系的产物,可能在其动态变化过程中改变其公共的或私人的属性。

2.共同利益的本质属性

如果我们承认利益的普遍性以及利益驱动假设的话,那么就同样应该承认利益关系的普遍性。也就是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可能会发生潜在的或现实的利益关系。但在利益关系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原构利益主体”的性质不同,所产生的“第三种利益”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质。两个公共机构基于公共目的而产生的利益关系及共同利益,显然与两个私营部门基于私人目的产生的利益及其共同利益有所不同。换言之,不同利益关系产生了不同的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可能具有私人的性质,也可能具有公共的性质。

由此可见,共同利益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难以分辨,这取决于作为共同利益基础的利益关系的本质属性及其动态变化性。或者说,不能仅仅从概念上将共同利益等同于公共利益,尽管公共利益也具有共同利益的某些属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呢?

二、公共利益的本质属性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共同利益并不一定是公共利益”(注:陈庆云:“公共管理基本模式初探”,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8期,第37页。),尽管二者之间具有某种特殊的联系。要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对“公共利益(publicinterest)”作出概念上的界定。

(一)公共利益的内涵

按照《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public意味着“公众的、与公众有关的”,或者是“为公众的、公用的、公共的(尤指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的)”。(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6页。)在这里,公众是一个集合名词,公众组成的群体可以看作是共同体。因此公共利益首先与共同体利益相关。不过这个由单个公众以一定方式组成的共同体,与由单个个体组成的私人性质的共同体存在实质性差别。前已述及,共同体的性质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共同体利益的性质。基于这种认识,公众组成的共同体已经包含着公共性而不是私人性的内涵。

其次,公共利益意为“公众的或与公众有关的”,它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这也决定了现代公共管理转向公众立场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公众利益并不能代替公共利益。因为公众利益既有纯私人性质的,也有公共性质的;公众除了消费公共物品之外;还大量地消费私人物品。反之,公共利益则应该代表公众利益,否则它就失去了依托而成为一个纯粹抽象的概念。

再次,公共利益与中央或地方政府的供给相关。这是由政府的公共特性所决定的。尽管在公共选择学派看来,政府也具有自利性,但谁都无法否认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这一方面,往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即因为政府是代表者和维护者,而认为公共利益只能由政府来维护、增进和分配。这排除了政府以外社会主体的补充作用。事实上,西方国家大量出现的志愿性团体、社区自治,以及“治理(govenance)”概念的提出都表明:“政府并不是唯一的提供者”(注:世界银行:《变革世界中的政府—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参与也同样可以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二)公共利益的本质属性

作为共同体利益和公众利益,公共利益是一个与私人利益相对应的范畴。在这一意义上,公共利益往往被当成一种价值取向、当成一个抽象的或虚幻的概念。以公共利益为本位或是以私人利益为本位,并没有告诉人们公共利益包括哪些内容,它只阐明了利益的指向性。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利益也具有一些基本的属性。

1.公共利益的客观性

公共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叠加,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基于利益关系而产生的共同利益。不管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公共利益都是客观的,尤其是那些外生于共同体的公共利益。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这些利益客观地影响着共同体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尽管它们可能并没有被共同体成员明确地意识到。

2.公共利益的社会共享性

既然公共利益是共同利益,既然它影响着共同体所有成员或绝大多数成员,那么它就应该具有社会共享性。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所谓社会性是指公共利益的相对普遍性或非特定性,即它不是特定的、部分人的利益。第二,所谓共享性既是指“共有性”,也是指“共同受益性”。并且这种受益不一定表现为直接的、明显的“正受益”;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事实上也是对公众利益的潜在威胁。

以上两种特性都是从抽象的意义上来讲的,但公共利益并不是完全虚幻的概念。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利益主要的现实的物质表现形式。一般认为,“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货物。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使用者不能被排斥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注:世界银行:《变革世界中的政府—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页。)如果将非排他性看作是源于产权而派生出的特性的话,那么,它在形式上保证了公共物品“共有”的性质。而非竞争性则从实际上保证了公共物品可以是“共同受益”的。这决定了公共物品是公共利益的物质表现形式;进而,公共物品的现实性决定了公共利益也是现实的而非抽象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公共物品的这种特征往往被误解,即公共物品往往被理解为共同体所有成员的利益。不能否认这样的公共物品的确存在,但不能借此认为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应该具有这种特征。共同体所有成员的利益事实上是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物品来实现的。

从纵向上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共同体利益的层次性来界定公共物品的层次性:(1)全球性或国际性公共物品:世界和平、一种可持续的全球环境、一个统一的世界商品及服务市场和基本知识,都是国际公共物品的例子。(注:世界银行:《变革世界中的政府—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2)全国性公共物品:提供宪法、法律等制度安排,国家安全和防务,发展初等教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跨地区的公共设施(比如道路),都是全国性公共物品。(3)地方性公共物品:地方基础设施(比如城市道路)、垃圾处理、街道照明、警察保安等都属于地方性公共物品。(4)社区性公共物品:社区绿化与环境、社区治安、社区基础设施等乃是社区性公共物品。

从横向上来说,同一层次的公共物品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1)基础性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指基础设施一类的公共工程。(2)管制性的公共物品,指宪法、法律等制度安排以及国家安全或地方治安。(3)保障性公共物品,比如社会保障、疾病防治。(4)服务性公共物品,比如公共交通、医疗卫生保健等服务性公共项目。

由此可见,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和多样化实际上代表着公共利益的层次性和多样化。在这一意义上,公共利益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现实的概念了。这是现代公共管理探讨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从而确保公共利益的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的基础。

三、公共利益: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问题

从上述对公共利益本质属性的阐释中可以看出,既然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共享性,既然它具有相对普遍的影响力,那么确保公共利益的增进和分配就应当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传统观点基本上秉持着管理者的立场,即以政府公共管理作为核心研究对象。这对于探讨政府这个最大的管理主体如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是大有稗益的。不过,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却力图改变这种立场,顾客取向和结果取向并不仅仅是政府公共价值观念转型的目标,它也蕴含着公共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同时,市场化供给机制的引入似乎并没有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政府身上——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甚至是公民个人或公民团体的参与同样能够带来有效的产出和更高的绩效水平。因此,转向公众立场有相当的合理性和现实基础。

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公共利益是现实的。它表现为公众对公共物品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利益需求。这些需求与公众个人对私人物品的需求相区别。后者可以通过在市场中进行自由选择、自主决定而得到实现;而前者则需要集体行动、有组织的供给方式才能得到满足。毫无疑问,政府是最大的、有组织的供给主体,这由政府传统的公共责任所决定。但仅仅有公共责任并不能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政府的能力和绩效状况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是对传统政府理论和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批判。批判的焦点在于政府组织的低效率并不能有效满足公众的需求。即使对这一相对普遍的现实忽略不计,也应当承认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基于这两大前提,必然要求寻求政府以外的社会力量。从西方七十年代以来的公共行政改革实践来看,基本上都倾向于放手让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改革的成功经验都贯穿着“政府不必是唯一提供者”的多元化主体信念。这一信念应当这样理解:

第一,政府的有限能力决定了它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公共物品。建立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关系是必然的理性选择,也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公共利益的组织基础。

第二,这一信念意味着政府不必直接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它可能通过有效的、激励性的制度安排来鼓励其他社会主体参与供给,也可能通过集体购买的方式满足公众的需求。这样,政府既不必在力所不及的情况下直接提供公共物品,也能够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第三,政府虽然不必是唯一的提供者,但政府的某些传统责任和职能是不能放弃的,而且某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也就是说,主张多元化供给并不能全盘否认政府的作用。政府毕竟是最核心的公共管理主体。

篇(2)

该书提出的经理角色理论,如今已经成为大多数管理学教科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书是作者最知名的著作,奠定了其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地位。他对管理工作的观察与研究,迄今无人能超越。

篇(3)

1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有效控制成本是企业获益的基本前提。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之所以研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建筑企业可以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当中取胜,因为施工项目成本是否准确客观,对企业财务成果和投资者的效益影响很大。成本多算,则利润少计,可分配利润就会减少;反之,成本少算,则利润多计,可分配的利润就会虚增而实亏。所以,只有科学合理地控制成本的投入,使得所消耗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利用,企业才能使收益大于成本并最后获得盈利。

2.有效控制成本可以合理地制定建筑施工成品的价格。建筑施工过程中,其实就是商品生产的一个过程,这既包含活的劳动,也包含物质的消耗过程,建筑企业为了要在此过程中获利,就必须合理地计算好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成本价格,这样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投资行为。此外,企业可以利用产品成本这一综合性指标,有计划地、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反映和监督产品的生产费用,使生产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2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

2.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3.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一些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5.成本结算不全面。由于在工程竣工结算后,各企业普遍缺乏以合同价款收入与实际支出相对比的事后分析检查机制,更缺少以获取最大效益为出发点的对工程实际取得的效益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的机制,没有形成全体员工的收入同其创造的最佳收益程度相挂钩的激励分配机制,这些缺陷导致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漏洞极多,同时也使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不够真实、准确。

3 工程管理施工中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首先要明确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有其综合性和群众性,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都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只有把所有的参与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成本管理是全企业的活动,为使项目成本消耗保持在最低限度,实现对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项目经理应将成本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专人,对成本进行全过程控制、全员控制、动态控制,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还可以设立项目部成本风险抵押金,激励管理人员参与成本控制。

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1)人工费控制。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做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对材料量的控制与对材料价的控制两个方面的工作。(3)机械费的控制。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从经济的角度管制工程成本还包括对参与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的措施。

4.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消除风险隐患。建筑企业一次性完成合格的建筑产品,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应把工程质量管理当作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施工生产中严把质量关,从施工前的测量放样、施工中材料投入以及施工后工程质量养护等始终贯彻“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5.加强合同管理,规避法律纠纷。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施工承包合同签订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必须熟悉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对可能发生有歧义的、招标文件中不合理的条款要提出修改意见,对专用条款中的每一项条款都要透彻分析理解,避免以后在竣工结算时产生纠纷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签订过程中,对招标文件不合理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应该据理力争,提出合理并有利于施工企业的约定。

篇(4)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126-01

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已在我国建立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任何企业都毫无例外的要进入市场竞争,在市场中实现优胜劣汰。工程施工企业也毫无例外的要进入到市场的大潮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练好“内功”,在市场中谋得发展。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不只是一句空话,必须向自身要效益,从控制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率着手,降低施工的成本,从细微之处入手,才能真正提高效益。下面从我们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谈几点粗浅认识。

1 理性成本控制

1.1 精简人员机构

归根到底,人的因素才是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保障。从施工开始之初,就应该挑选出精兵强将到工程施工现场常驻,为工程施工的过程提供有力的保障。通常一个项目应配备3―4人,这其中应设项目经理1人,2到3人的施工小组。小组内应明确分工,在工程施工中按照分工,明确职责。通常工程项目的造价一般较低,其管理方式通常也较灵活多变,很多分支工作如采购、财务等工作均可由公司内相关人员兼职完成,节省人力开支。

1.2 控制通讯费用支出

施工现场配备车辆的标准通常为两部,分别为越野一部,轿车一部,能够保证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业务展开的需要。通过包干形式将通讯费用支出有效控制,达到控制通讯成本的目的。

1.3 减少办公性费用支出

办公文具看似开支较小,但深究起来就会发现其中的消耗和浪费巨大,控制成本就应该从控制办公文具开支这样的小事抓起,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如材料需要上墙展示,则应该要求采用统一的标准,而通用的内容则可以固定下来,避免随意变动带来不必要的浪费。除个别工程项目另有要求外,通用的展示材料可以重复用于其它工程项目。

1.4 严格控制招待费

工程管理过程中会产生招待费用,此部分费用应严加控制,防止假公肥私。公司根据以往工程项目测算招待费标准,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超标。遇到特殊情况,经公司批准方可支出。

2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2.1 控制分包费用支出

公司在日常分包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把关审核,对分包队伍建立一定的评级机制,对审核合格的分包方应建立相关的名录数据库,如需进行分包,则应优先从已有数据库中查选。所有分包队伍必须为名录内单位,并经三家以上分包队伍通过投标竞价的方式分包部分施工项目。任何新进入的队伍,发包方都应严格评审程序,高标准、严要求,合格后方可加入分包方数据库。这种方式大大的加强了对分包方的管理,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无资质的队伍进入分包,从源头上抓住了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的关键和根源。

2.2 控制材料费用支出

工程的特点是材料费用占总造价比例高,一般都在70%以上。所以控制材料费用支出是整个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这里,材料费用的控制分为两个方面:

(1)从原材料价格控制入手。原料价格控制通常分为以下三个环节,首先就是对买入价格的控制,这要求我们的采购人员对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了解,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从几家供货商中择优选用;其次控制好运输环节费用。对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的考虑要合理有效,在能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把运费控制在最低,从运输环节降低成本。最后要注意资金链,尽可能的少占用资金,把进货的频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把储备性材料的数量降到最低。

(2)控制好现场的材料损失。一般施工工程施工区域大,距离较长,加之多使用钢材物资,更应该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和登记。材料损失是经常事情,如果控制不严还有可能发生分队伍位或是项目部人员监守自盗的情况,公司在某工地上就曾经发生过分包队伍民工偷盗材料的事情。一般可采用分包单位材料代管的方式,公司购进的材料直接在工地发放给施工队,完善交接手续。最终实际完成工作量与材料发放数量进行比较,若材料发生缺失,由施工队按合同约定进行赔偿。这样能较好地控制材料的浪费及丢失,方法简单且有效。

2.3 做好策划及计划工作

接到施工图纸后,公司应对图纸进行会审,并坚持到现场实地勘查,发现问题及时与甲方沟通。根据合同清单、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同时还需编制详细的材机械设备进场计划、材料采购计划、工期计划。这样可以合理地配置人力及机械设备资源,规范施工程序,杜绝材料浪费,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3 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平时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工作,并对工程增量进行及时确认工作,为竣工结算积累资料。结算可分为两部分:即内部结算和外部结算。

(1)内部结算,即与分包队伍结算。与分包队伍结算的工程量应以实际为准,通常与业主结算会以图纸和清单为依据。经验证明,两者会有一定的差额出现。对内按实际结算还能实现前面提到的材料控制,堵塞材料管理漏洞,通过节约途径降低成本。

(2)外部结算,即与业主结算。除正常的合同内计量外,还要认真组织工程增量及索赔工作。结算工作做得好,可直接产生效益,实现增收。

4 结语

想要提供工程的收益率,就要从成本控制这些细微之处入手,把控制成本的理念牢牢的贯穿在施工的整个过程,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地对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如此企业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住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使企业在硬软件实力上都获得较大的提高,增强在市场大潮中的综合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聂军洲,潘峰.浅析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及管理创新[J].知识经济,2009,(3):129-130.

[2]张志辉.工程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50-51.

[3]马玉芝.施工工程管理和施工进度的控制[J].铁道技术监督,2009,(1):23-25.

篇(5)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成本控制得越好,竞争力就越大。反之,若企业成本控制得不到位,就会造成成本造价的增加和浪费,公司的经济效益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在公路施工企业中,一些企业由于成本控制没有做好,使得成本增加,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公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得如何,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益,影响着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注重企业的成本控制。

一、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经济效益直接关系的企业自身的发展,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对于路桥施工企业更是机遇与风险共存。企业首先要搜集市场工程材料造价,还要掌握一些外部的工程造价,与企业自身的成本标准比较,保留合理的计划,找出差距弥补不足。这样在参与招标投标的工作时,对工程报价有了可靠的了解,也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工程开始的每一道工序、工程中每一个部门、工程现场的每一位操作工人都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项目管理班子和全体人员都必须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和成本观念,培养强烈的成本意识。企业的成本管理要以科学性为主要依据,建立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所有部门协调配合的成本管理体系,这样经营层与各个成员之间拥有的一致性会促进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的运作。

二、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现状

1、施工方案有待提升

施工过程中把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地管理成本的支出与投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都存在着技术、成本两者偏重其一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都忽视了通过有效评估来选择出对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共同有益的方案进行施工,有的施工单位往往会在细枝末节上进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却忽视了施工方案优化的关键作用。另外,在人员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不畅,也成为成本不可控的因素之一。

2、综合型技术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项目都以招投标的形式进行,但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工程造价师却不多见。这就导致了一个怪圈,那就是管理成本的工程师往往不懂现场、不懂施工,而真正管理现场施工的工程师又不懂成本管理,从而造成了虽然在岗位上各有其人,但是成本管理却又偏偏没有得力的人来进行。

2、成本管控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着各管理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一个工程项目,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及预算、施工过程成本费用、工程决算等多个造价环节,这些环节分别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分散管理,使得各节点间无法达到紧密的联结,甚至出现脱节的问题。没有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使各个环节看似都在管理成本,实际上单凭各节点间出现的纰漏,就使最初的计划无法全面贯彻于整个工程项目过程中。各环节按各自的方式来完成份内的事宜,势必影响工程成本的总体管理。

4、技术落后

在当前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大部分的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极为淡薄,不仅施工理念保守,而且采用新成果、新技术来降低成本的意识微弱,而与此同时造价工程师又往往没有参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只是做一些事后复核,纯粹从概预算规则、工程经济方面来加以管理。由于缺乏技术革新的理念,造成技术与成本管理的脱节,因此管理效果显然不尽如人意。

三、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策略

1、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质量,市场竞争力就是空谈。作为公路施工企业,应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立足市场、开拓市场、长远发展的核心。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严格过程管理, 防止因误工、返工和返修造成的浪费,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企业应以质量第一、诚信为本、互利双赢的理念,积极探求提高质量的手段和方式。同时,应综合考虑应提高质量而付出的费用和因质量提高而延误工期造成的损失,权衡质量保障措施的费用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找出质量与工期两者间的最佳结合点,争取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不延长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成本。

2、完善成本管控体系

一个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众多,使得每一个环节都相对独立而又缺乏联系,从而造成管理成本加大、工作脱节问题严重。因此,从体系方面对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往往对工程的施工成本缺乏有效的管理,这些单位就应该对自己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从工程投标开始介入,进行整体成本的管理与调节,直到整个项目竣工并结算完毕。这样,就从真正意义上加强了工程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交通行业已经走出了多元投资的发展趋势。那么,根据主体的不同,工程成本的管理也应该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不同角度发挥各投资主体的不同优势,调动积极性,共同作用于整体的造价优化。在成本管理时,应进一步侧重于价格的管理,通过宏观把握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保证价格的总体合理性,加强包括标底价、合同价、采购价等各种价格的管理。

3、加强核算工作

对施工过程中的资金和材料的消耗进行更准确的控制和管理是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工程完工以后将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加以比较和研究,找出成本之间的差异,确定成本的节约或者是浪费的金额,对于浪费的项目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成本控制工作。成本分析完成之后要对项目成本进行系统的审核,在用工、材料、设备和管理方面检查是否超标,总结经验,明确日后的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点和注意事项。只有加强对控制成本和审查,通过控制来发现管理上的问题和相对薄弱的环节,促使工程建设和成本控制管理不断完善。

4、加大对资金的管理及财务风险的控制力度,让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篇(6)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1、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作用

成本控制是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能否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化的重要途径,并且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分别从以下三方面来体现:一是在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中开展成本控制,可以实现限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费用和消耗的额度。在费用和消耗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实时地控制成本的形成,采取各种措施,使成本不超过预先制定的标准;二是成本控制和成本计划(或成本目标)密切相连,它是成本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促进成本计划更好地落实,发挥出成本应该有的作用;三是公路工程施工管理通过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贯彻执行有关成本管理的各项法令、方针和政策,使企业成本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进而使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2、施工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按照成本发生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种: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

(一)间接成本间接成本即指管理成本,其控制对象是公路施工单位、施工队以及生产班组等,工程的日常开支和损失就发生在这些单位。因此,要控制管理上的成本就必须以这些部门、施工队为控制对象,同时接受项目经理的监督、指导、检查和考评。另外,成本控制的对象还应做好自我控制,这样才能更直接、更有效的进行管理成本的控制。

(二)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为了构成公路工程实体的支出,因此也称为工程成本。工程成本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以及机械使用费等几个方面。要对其进行控制,应根据施工项目的工程量,按照预算编制相应的成本支出计划,并明确到各个职能部门、施工队及班组,以此作为进行工程成本控制的依据。

3、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成本控制的现状

3.1、存在不良的市场规律

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成本应用是其工程的核心部分之一,而其有较大的工作量,操作繁复,内容多而杂,极易发生失误。而实施公路工程成本应用时极易由于某些原因的干扰造成成本浪费的现象,那么就缩减了成本利用率。因此,公路工程建设成本应用时,通常进行成本管理得以控制成本的运用,以至于保障成本可以合理化应用,极致的体现提成本的利用率。但现今国内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确未体现其有效的作用,反之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中标价格低或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一市场规律的存在极大地影响公路工程成本并管理工作。而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只能以缩减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来实现其目的,再加之需保障施工质量,这个公路工程成本管理带来了挑战和难度,很容易促使成本管理中出现不足,降低管理效果。随着市场规律的调节,建筑市场形成连锁涨价,各种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的价格都有所上调,公路工程材料成本这一块就会增加很多,这与企业成本预算有很大出处。要想尽量达到成本预算目标,需要对其他方面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这就给公路工程成本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稍有不慎,很容易出现管理效果不佳的情况。

3.2、存在不良的人为因素

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实施重点是人员,企业高层领导、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都可能影响企业成本管理,促使成本管理无法高质高效的进行,无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无法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公路施工企业高层领导对公路工程成本管理不予以重视,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实施方案、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等方面工作不进行商讨和决策,促使成本管理无法合理的、规范的、有效的落实到实际的公路工程中,成本管理的作用将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管理人员作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主体,其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直接影响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如若管理人员自身行为不规范、不标准,将会大大降低成本管理的效果。成本管理工作实施不仅需要管理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公路施工企业其他员工的支持,才能够保证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

4、加强公路施工管理成本控制的措施

4.1、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工程中标后开工前,企业应根据中标单价和合同文件编制项目目标责任成本,以保证工程的实施能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编制之前,要仔细、详实地搜集、分析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市场行情和供应条件等资料,确保目标责任成本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公路工程项目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项目之间总会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如果企业所制定的项目目标责任成本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或者只是简单地按照以往经验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工程项目所处环境以及施工条件、施工工期等要求,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和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指导、控制作用。

4.2、加强现场管理,堵塞浪费漏洞。

1)现场平面布置管理。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是根据工程特点和场地条件,以方便施工为前提合理安排的,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大、中桥工地,由于现场布置不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例如:材料、构件放置不当,造成二次搬运;钢模、钢管脚手架等周转设备,用后不整修;排水系统不畅,造成设备锈蚀、材料如水泥受潮变质,严重的造成水毁等,都将会造成人力、材料、设备的损失和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2)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在于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容易发生工伤、设备事故,忽视消防工作,易发生火灾;不注意食堂卫生管理,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等等,诸如此类事情,都是项目成本的不利因素,情况严重的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以现场管理着手,做到文明施工,加强预防工作,把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3、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首先,精心安排,干净利落的完成竣工扫尾工作,要适当的对人员和机械配置进行调整,保证无闲杂人员和闲置设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费用。采取“快刀斩乱麻”的办法,把竣工扫尾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其次,重视竣工验收工作,顺利交付使用。在验收以前,尽快完成验收所需的竣工资料提交甲方。再次,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在办理工程结算前,要求项目预算与项目实际成本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核对。最后在工程保修期间,应安排保修工作者,保修责任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保修计划,包括费用计划,以此作为控制保修费用的依据。

4.4、加强人员成本管理

现代施工企业,需要许多高素质的人才,通过人才对施工成本就行规划和核算,通过人才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通过人才对施工整体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所以说施工企业想要实现现代成本管理理念的目的,就需要对施工的相关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施工成本管理人员不但专业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在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公路施工企业的竞争水平和综合技术素质,达到有效控制工作成本的要求。

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加强成本控制能够给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带来高收益,进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本文分析了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t is mainly to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engineering cost,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us effectively avoid risk, quality safe premise, further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project. Do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not only for the local economy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also can promote effectively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control.

Key word: highway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最主要的命脉,是公路的形象和生命, 也是国民经济和公路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民经济进一步持续稳定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加快公路建设必然带来工作量的加大 ,随着工作量的加大和进度的加快,标准的提高,质量问题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做好质量管理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学习合同文件、了解技术规范。在进入施工现场后,要认真组织全体参加施工的员工了解技术规范、学习合同文件,参照相关文件精神并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明确全体参加施工员工的岗位责任,制定出详尽的质量管理计划,以确保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3)每个单项工程施工之前,应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关于施工应重点注意事项的培训,并予以严格考核。工程施工要在“设计规范”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操作。通过考核教育,实现全体员工持证上岗与挂牌作业。

(2)每个单项工程施工之前,须组织相关人员对机械设备、原材料、施工工艺进行检测。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备应对方案,切实做好施工准备,在详细检查,确定完善后方可施工。

(4)施工调度工作是组织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为施工中的正确指挥创造有利条件,以促使施工任务按期保质完成,为此必须随时掌握施工进度,了解施工计划完成情况,了解材料、燃料供应,进场情况和电力供应情况,及资金到位情况,分析其是否能满足当前和下一步施工需要,如有必要可随时进行调整和调动,认真考虑外界因素对整个工程的影响,把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了解工人出勤、工时利用、劳动纪律和施工生产秩序情况,对施工中发生的各种事故,随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紧急处置,搞好调度工作的关键是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和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设备完好的情况等。

(5)为了搞好施工现场平面管理,首先,要严格执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平面布置图,生活设施、材料场地、仓库、构件预制、动力和给水线路,施工道路,沥青混凝土加工及基层的冷料加工等都要按照平面布置不得随便更改,在执行中随着工程进展、情况变化,对平面布置进行补充或调整时,要做好统盘安排。其次,要加强经常性的现场管理,合理分配使用场地,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现场交通和给水系统畅通。

(6)施工单位从事的施工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各项工程完成情况的文字和数据反映,也是鉴定工程好坏的主要凭证和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科学研究,寻求改进途径的可靠资料,而且还是交付使用后进行养护管理维修的依据,原始记录包括的内容有各种原始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试验记录、主要测试记录、各种外部和隐蔽工程照片、各种有关质量问题的报告,如变更设计申请、质量事故报告单等,工程进度日记、原始记录工程量很大,相当部分由班组施工员填报,并由技术部门统一归口,竣工时一并交验。

(7)公路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竞争。因此,工程质量关系到企业的信誉、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如何科学的分析施工中引起质量事故或缺陷的原因,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评价工程质量,首先要确定质量特征和质量标准,工程质量特征是指最终建筑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产生影响的技术指标,如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工程质量特征有:密实度、厚度、平整度、宽度、标高、外形尺寸、弯沉值等。

二.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同样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只有不断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将成本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并融入各项管理工作当中,充分发挥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施工材料的选用、机械设备的配置、人力资源凋配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编制本项目详细目标成本。

2.1施工机械、物料、人工费用的控制:

目前,公路工程项目成本费用的消耗,其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机械使用费、人力劳务费、物料购置储藏费,这些费用占据了工程项目总费用的80%左右,若要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此些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对于项目的人工费,施工企业应根据其自身实际的施工能力、技术完备程度,合理进行劳务分包,而对于劳务分包的成本控制,应事先进行具体的责任划分,以责任成本为基础,展开劳务分包的招标,中标的人力劳务单位应具备相关的资质、信誉、实力,同时还需保证输送人力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够满足项目施工需要。针对分包劳务费用的结算,应严格按照项目的施工合同进行结算,同时根据实际的工程量进行补充结算。此外,施工物料、机械设备的费用,应根据详细的施工设计图纸、实际场地情况进行采购与选配,待通过监理部门的检验、审核后,方可投入使用,以此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2.2 项目的预算成本:

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预算成本的编制工作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主要以预算成本为基础,对于各个施工阶段的成本费用采取控制,以此实现施工单位、承建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利润的最大化目标。在进行项目预算成本的编制时,工程造价人员应根据项目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预算的审核,从中搜寻不合理的要求、标准、条件,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预算漏洞,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预算成本,应包含避免施工企业追加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增加的施工量、以及项目的最高限定额度。在项目施工确定施工设备机械、人工、物料之前,应分别对其展开市场调研,根据其市场均价,制定合理定额。

2.3 加强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过程中搞好标准化施工,按质量管理体系,根据总体施工进度编制“月、旬、周”施工作业计划,合理安排工序,实现平行流水作业相结合,加快施工进度。进度计划反映了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过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是现场管理者统筹全局,合理调配施工资源,正确指导生产活动的基础。能否按照计划得以实施,既体现施工单位的合同意识,也体现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差较大时,可对照总体进度计划的工期安排,找差距、查原因,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工期计划及关键线路,完善管理、促进施工进度,满足总体施工进度的要求。

结束语

总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所涉及到的各阶段管理要素众多,同时需要以时代背景下的先进管理机制作为有利支撑。而相对于我国的的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如果能够长久性的保持这种,并逐渐提高这种项目施工的管理水平,一定会为公路建设行业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会给国家国民经济的提高打下坚实有力的服务建设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广第 质量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6-58.

[2]杨盛福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篇(8)

为了创造良好健康积极的工作氛围,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特做以下规定:

一、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请假,根据季节调整工作时间,周六周日为休息日,可自行调休。国家法定节假日按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执行。

二、工作时间禁止登陆个人QQ、玩游戏、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打私人电话

(包括用公司电话和个人手机)、吃东西、串岗聊天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发

现第一次罚款5元,第二次罚款10元,第三次罚款20元。

三、工作时间特别是同事打电话期间,不准大声喧哗,影响同事工作的罚款10

元。工作时间不能带任何外人来办公室,客户除外。

四、不允许上班时间外出办私事,擅离职守的罚款20元。下班时间不能滥用公

司电话。

五、工作时间如果个别人言语过激,可反映至公司领导,让领导处理,不可与

其吵架。一旦出现吵架现象,一经发现每人罚款20元。

六、每天早上上班十五分钟后准时自觉开晨会制定当天计划,下午下班前半小

时陆续汇报工作,下班前没汇报工作的按缺勤处理(扣除当天工资)。

七、多打电话才能发现更多的优质客户,才能有更多成交的机会。故规定,每

天电话量最少为30个,关机停机无法接通和不接电话的除外,保证电话的数量

和质量,少一个电话罚一块钱。抽查有电话作假的罚款50元。当天开发新客户

发货的,不要求电话量,但仍需汇报工作。

八、休息日要保持电话畅通,以方便个人客户问题随时联系解决。

九、员工之间要团结友爱,尊重领导,营造良好氛围,发现顶撞领导无视领导

的行为,直接予以开除。

自此日起按照规定严格执行!

考勤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强化全体职工的纪律观念,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考勤制度是加强公司劳动纪律,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搞好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全体员工要提高认识,自觉地、认真地执行考勤制度。第三条考勤工作由办公室专人负责实施。其他人员负有监督的义务。

第三条考勤记录作为年度个人工作考评的参考依据。

第二章具体规定

第一条工作时间

1、本公司全体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一律以八小时为标准。

2、上午上班时间为8时,下班时间为12时;下午上班时间为14时,下班时间为18时。因季节变化需调整时间,由公司另行通知。

3、员工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第二条迟到、早退

1、迟到30分钟以内罚款5元,迟到30分钟以上和早退按旷工处理(扣除当天工资)。无故旷工者第一次扣除三天工资,第二次直接开除。

2、迟到早退情节严重屡教不改者,将给予通报批评、扣除绩效工资、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3、遇到恶劣天气、交通事故等特殊情况,属实的,经公司领导批准可不按迟到、早退处理。

第三条病假

1、员工本人确实因病,不能正常上班者,须经经理批准,月累计超过五个工作日者,必须取得医院开据的休假证明。

2、患病员工请假须由本人或由直系亲属于当日九点前向所在部门领导或公司主管领导请假,经批准后方可休假。

第四条事假

1、员工因合理原因须要请假处理,经公司领导批准的休假,称为事假。

2、请事假的员工必须提前一天书面申请(如遇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必须由本人在早晨九点以前请示公司领导),如实说明原因,经部门领导报经公司领导同意后,方可休假,否则按旷工处理。

第三章本考勤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卫生制度

为创造一个舒适、优美、整洁的工作环境,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制定本制度。

一、卫生管理的范围为公司各办公室、厕所、阳台、门窗等办公场所及其设施的卫生。

二、卫生清理的标准是:门窗无浮尘;地面无污物、污水;四周墙壁及其附属物、装饰品无蜘蛛网、浮尘;办公桌上无浮尘,物品摆放整齐,桌椅摆放端正,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保养良好,无灰尘;厕所地面、便池清洁干净,无杂物、无异味。

三、卫生清理实行轮流制,(具体请按下表执行)公共卫生清理由值日生负责日常保洁。实行区域负责,区域划分为:客厅、卫生间、经理办公室、阳台由当天值日生负责,其他的由本部门员工负责打扫并保持清洁。领导视察发现某个区域不清洁的一次罚款5元。

四、公共区卫生清理每天进行一次。

五、每位员工要积极主动地搞好卫生清理,不得因卫生清理不达标而影响公司的整体形象。

六、卫生检查评比结果累计存档汇总,列入年终评先树优工作的内容。

1.本公司为维护员工健康及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特订定本准则。

2.凡本公司卫生事宜,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准则行之。

员工待遇

员工待遇如下:

新员工进公司试用期为三个月,根据员工工作情况,第一个月基本工资为800(含全勤午餐补助)元,销售任务为3000元,按日期销售额超出3000元以外,根据给予客户返点的不同可以享有提成(和客户共享水针30%,粉散剂和原粉35%)。

如果第一个月销售额达到3000元,第二个月基本工资为1000(含全勤午餐补助)元,销售任务为5000元,完成任务设立全勤奖50元,电话费补助50元,销售额超出5000元以外,根据销售返点的不同可以享有提成(和客户共享水针30%,粉散剂和原粉35%)。

第三个月基本工资为1200(含全勤午餐补助)元,销售任务为8000元,完成任务设立全勤奖50元,电话费补助50元,销售额超出8000元以外,根据销售返点的不同可以享有提成(和客户共享水针30%,粉散剂和原粉35%)。

如果第一个月销售额没有达到3000元,剩余的销售额积累到第二个月即5000+剩余的销售额,工作发放为800元。如果第二个月销售额没完成(含积累销售额)可以剩余的销售额积累到第三个月及8000+剩余的销售额,工资发放可根据不同情况(800元—1000元),不享受全勤奖和电话费补助。如果第三个月销售额没完成(含积累销售额)可以剩余的销售额积累到下一个月,工资发放可根据不同情况(800元—1200元),不享受全勤奖和电话费补助。

奖励政策(本奖励政策只限常规订货,):若客户一次性订货(单张订单)3000元以上,奖励现金50元;一次性订货(单张订单)5000元以上,奖励现金100元;一次性订货(单张订单)10000元以上;奖励现金300元;一次性订货(单张订单)20000元以上;奖励现金500元;依此类推(康牧王老客户除外)。

篇(9)

一、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原则

(一)全面控制原则

1、全员控制

参与项目施工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2、全过程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对项目成本形成的各个阶段(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交验)都要进行成本控制。

(二)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三)目标管理原则

工程项目成本也应按照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的方法实施控制。

(四)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首先建立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然后授予责任人一定的成本控制权限后还要制定和落实成本控制的考核和奖罚制度。

二、施工成本全过程管理的要点

(一)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1、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常出现的问题

(1)建设单位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片面地理解为设计单位的事而不闻不问,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2)工程设计人员往往偏重于设计质量与功能,不注重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有些设计的安全系数大大超过设计规范要求,由此造成许多投资浪费。

(3)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图纸设计粗糙、深度不够;有的建设单位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审核不严格,对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单位的技术咨询把关不严,造成设计概算超估算,施工预算超设计概算。

2、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

(1)优化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方案是设计阶段的首要步骤,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优化设计方案主要采用设计招投标、引入专业咨询机构等方法。具体如下:

①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工程设计招标

工程设计招标是从多个具有工程设计能力的设计者中选择一个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设计质量高、工程造价合理、设计费用低的设计者。工程设计者经过设计招标、竞争获取设计任务,这就要求他们对工程设计必须从质量到造价进行全面优化,拿出最优秀的设计方案来同其它竞争者展开竞争。这样既能节约设计费用,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②引入专业咨询机构优化设计方案

由于设计单位一般注重于设计质量和功能,可能忽视工程的成本因素;另一方面,对设计单位成果的审核需要专业力量来完成,而很多时候建设单位缺不具备这种专业水平。因此,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对某些关键的设计参数指标,比如含筋量、平米混凝土量、建筑体形系数、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修改完善,确保建设成本经济合理。

(2)推行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技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建设单位的造价人员要与设计人员积极配合,从项目开始就要对建设标准、功能定位、装修档次、设备选型等建立比选程序,反复推敲,不断的优化设计方案,尽可能的节约成本。

(二)合同签订中的成本控制

1、合同签订中成本控制常出现的问题

在合同签订阶段,建设单位大多有些“本位”思想,以为在施工中可以用付款来控制施工单位,合同签订不严谨,不规范,合同条款不真实、不完备、不具体,不明确,没有风险条款的责任约定,很容易引起纠纷。

合同签订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1)正确选用合同类型

根据项目规模、 工期长短、项目的复杂程度及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使用固定总价合同、可调合同或成本加酬金合同等类型。

(2)仔细审核合同条款

条款是否完备、 风险责任和违约责任是否具体量化等。笔者认为风险责任原则是合同中关键的条款,结算时经常会引起纠纷。风险条款的约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主要材料、人工、机械以及一定范围风险幅度的约定

对于主要由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如工程造价中的主要材料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价格风险,应在合同中注明风险的范围和幅度,进行合理分摊。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可提出承包人承担5%以内的材料及人工价格风险和10%的施工机械使用风险费用。

②工程量引起的单价调整的约定

因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工程量增减,要在合同中约定,该项工程量变化在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执行原有的单价;该项工程量变化在合同约定幅度以外的,其单价及措施费项目应进行调整。一般工程量变化幅度约定为10%。

③措施项目费用的约定

投标时的措施项目费用是否调整,如何调整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以”项”为单位计价的措施项目,一般不做调整;以综合单价计价的措施项目,当工程量变化幅度在10%以外,且影响分部分项工程费超过0.1%时,其对应的措施费应作调整。

④甲定乙供项目的约定

建设单位出于统一采购,保证效果和质量的考虑,在一些设备及外饰效果的项目上会统一要求,这就要求在合同中明确提出项目包括的范围、工程量、单价、交货条件、验收标准、结算方法等约定。

(三)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1、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阶段,建设单位疏于合同的管理,没有认真学习合同条款,没有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及现场签证进行有效控制。

(2)在签证过程中出现了签证内容模棱两可,缺乏可操作性;签证的内容前后矛盾或重复;签证工程量远大于实际完成的数量;材料签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事后补签,与实际情况不符,如此签证其结果直接导致建设资金流失,严重影响施工合同正常履行。

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

(1)完善现场经济签证制度

经济签证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遵循事实求实的原则,在施工单位上报资料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图纸、合同及相应的结算资料,对确属合同外应现场认定的工程量,必须有现场专业工程师、预算人员会同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亲临现场,认真复核,具实认证,然后交项目经理审核,最后报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生效。

(2)工程款的审核、批复及拨付

科学的制定付款计划,合理、及时地拨付工程款,不但对工程工期致关重要,对于成本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工程款拨付不及时,会极大的限制工程进度,影响工程的总体成本,工程款超拨,也会损害公司利益,给公司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和工作被动。

(四)结算阶段成本控制

1、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单位的最终合同价款是在工程结算时确定,在结算时施工单位势必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争取较高的费用索赔等方法提高工程结算,高估冒算现象比较普遍。开展工程结算审核不仅要严格,而且要准确,只有在准确意义上的严格才是合理、真实和可行的。

2、工程结算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

①利用合同对竣工结算送审金额进行专款约定,建设单位在合同中约定送审金额不得超过审定金额的3~5%,否则产生的审计费由施工单位承担。

②利用合同对结算送审资料进行专款约定,所提供的资料完整、真实、合法规范。

③抓住竣工结算审计重点,确定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定额套用是否合规;设备及材料价格是否符合市场行情;各项费用计取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

参考文献:

篇(10)

一、前言

在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工期等条件的前提下,电力施工单位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对工程成本的合理管控。

二、电力工程成本控制中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采用精细化、细微化和定量化的管理理念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就是成本精细化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就是采取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技术和适时模块技术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实现企业建设的效益和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横向精细化管理,一种是纵向精细化管理。横向精细化管理就是在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当中,按照企业所属的行业来进行企业的成本细化管理,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纵向精细化管理是在采取一系列手段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阶段,按照时间性的要求,把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管理。

三、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原则

(一)对实施过程当中进行成本控制

在对项目成本进行全员控制的过程当中,还应对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多加注意,如系统内包括的关于部门经济核算的责任,不能降低各项目环节的成本控制力度,应确保项目从施工到竣工期间的整体过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二)尽量降低施工成本

降低工程成本除了要降低来自各个方面的成本控制外,工程承包方还要结和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和管理的施工方式。

(三)电力企业需要实现对权、利、责的有机统一

项目各部门在项目工程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项目各部门不仅有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的责任,同时也有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权利。所以,对于各个班组和部门的成本业绩,工程管理部门有权利对其进行定期的考核与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各个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奖励。

(四)实现动态控制

一次性完成是所有项目的特点,因此成本控制在项目中间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所谓的中间控制和动态控制。在项目进入到施工阶段时,首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施工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确保成本计划编制的准确合理。另外,还要制定出系统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确保施工当中出现的偏差能够得到及时的补救和整改,进一步完善方案内容,进而实现对项目整体成本的控制。

四、电力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一)树立成本管理理念

在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当中,成本管理理念非常重要。项目由运作投标到实现竣工,工程成本一直是电力工程最为关键的部分,其影响更是无法估量,成本管理的变化取决于企业成本的变化,这一变化也改变了传统成本管理模式。

(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

首先,逐步改变管理层的结构使管理层的结构简单化,明确企业内部的责任和义务,按照岗位要求,制定相应的细化标准,并将标准落实到岗位与个人,最终实现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其次,在管理环节上进行细致化和细节化的设置。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分析,从而制定出操作性和针对性都比较强的方案。

(三)应明确工期、成本、质量三者的关系

就施工过程来看,成本、工期以及施工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施工当中是非常紧密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取赶工措施促进项目计划的最终完成,势必会造成项目费用的增加;第二,施工的项目没有按照预期规定的工期完工,业主成本费用就会加大。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电力工程施工要想顺利进行就必须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但是处理突发事件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也就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成本管理的实际作用就是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管控,协调工期与施工质量的关系,最终降低工期成本并且在用时最短的施工工期里做到施工质量最好。

(四)加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强化成本管理基础

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规范性资料和指导电力施工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工程图纸为基础,结合可以合理组织的资源为条件,并严格按照合同当中要求的施工质量,工期以及对技术安全要求的规范编制而成的。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在实际当中的应用来看,施工组织设计能够很好地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进行正面的引导,并给出具体的规范要求。

(五)完善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

1.将管理层次简单化。首先,各部门之间要划分好职责范围,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并按照岗位的实际需求,具体地制定和完善细化标准,并最终在不同岗位的工作中实施细化标准,科学合理地实现对体系和机制的考评。

2.将管理流程细致化。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对项目以及部门的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制定操作性和针对性都比较强的规范和措施的前提。以提升整体系统的运作效率为目的,不断思考、提炼综合,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量身制订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的精细化的、完善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

3.实现成本动态控制。项目工程要想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就必须控制项目工程的中间环节,也就是对项目中间环节进行动态的控制。在项目进入施工阶段时,首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施工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根据施工图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目标和编制成本计划。为了防止项目施工当中出现误差,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案必须要制定妥善,以便对施工当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准确的纠正,不断改进和修正成本计划,进而实现对项目整体的成本控制。

五、结语

成本控制对于电力工程施工来说非常重要,成本管控要想贯穿在电力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就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奖惩制度,确立成本管控体系和与之相关的责任体系;发挥施工人员在电力工程施工当中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和对成本控制的强化力度,确保企业稳定有序地发展。

(作者单位为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 黄展新.关于如何做好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23).

篇(11)

引言

据统计数据显示,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成本要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整个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加强技术成本管理,树立科技创新理念。首先,做好工程量计算管理工作。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具体施工方案与工程量计算通常是通过技术交底来确定的,因此技术管理工作的价值在于它决定了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源头。其次,加强先进技术、材料的应用,不断优化电力施工组织结构。因此,具体操作过程中需明确权、责、利之间的关系,确定成本目标,特别是技术人员应当从每道工序中够看到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的经济效益,各项经济指标和个人利益挂钩,要使员工树立我要干、我要算的主动管理观念。

1 电力工程管理成本控制相关概念

工程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不超出项目预先设定的预算成本,项目组织根据项目实施前拟订的计划和标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追踪项目成本数据和执行情况,运用多种方法,将实际发生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检查、监督和引导,修正预先设定的成本预算。

电力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和编制成本报告,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绩效测量、补充计划编制,并利用计算机工具、变更控制系统等使成本控制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电力工程管理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工程准备阶段成本控制、工程进行中签证发生控制以及工程结算阶段成本控制。

2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成本管理机制亟待完善,市场应变能力差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电力施工企业中,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模式初具形态,但是用行政管理手段或一般企业管理的方法去管理工程项目的思维定势依然存在,导致项目经理的权责利不能有效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有些电力施工企业与主业单位没有脱离关系,造成施工企业利润压缩,主要靠与主业单位互利项目为主要工程项目,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些工程项目甚至赔本中标,越干越亏。这就造成企业在明确项目经理责任、权利的同时,对项目经理的利益规定模糊,项目盈利和亏损如何奖罚不具体,难操作,难兑现,给项目实施、成本控制造成了一定影响。

2.2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体制及历史沿革问题影响,不少电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普遍存在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期和重局部轻全局的弊病。习惯于按大集体企业的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完成产值,扩大投资,谋求业主多计价来实现成本盈利。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企业长期发展及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以及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这样一来,随着投资力度加大,各电力施工企业均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控制压力。在赶工期的情况下,无法保证质量和效率,长期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

2.3 成本管理的内容不全面

一些企业对成本管理内容的认识仍然局限于过去陈旧的成本观点,认为成本就是管施工过程中的制造成本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管理费用等,缺乏对施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造成工程成本直线上升。

3 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原则及措施

3.1 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1)动态控制原则。电力工程项目是一次性的,无论是大型变电站技改或是居民小区配电室工程,都是涉及民生的重要工程,资金主要由政府或开发商等进行投入,这就要求电力工程对于成本控制比其他工程项目更加严谨、高质。所以,在施工开始阶段,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为成本控制做好准备。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工程人材机等使用情况,积极调整成本计划,要考虑已发生的工程成本,不能埋头光顾完成工程进度而忽略成本控制。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施工项目从投标开始到指导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因此必须明确各级管理组织和各级人员的责任和权限,有效调动职工在各自施工岗位上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

(3)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工程公司存在总经理“一句话”工程,即项目经理不得不无视成本控制而采用某厂家的设备、材料,而最终的责任全部由总经理承担。这就造成了项目经理及各成本控制职位员工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没有认真参与到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环节当中。所以,在项目部成立之初,就要制定从项目经理起自上而下的权利责任制度,权责对等,认真贯彻执行,有法可依,才能更好地实施电力工程成本控制。

3.2 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1)优化组织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的技术纲领,它的技术措施内容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本和效益。虽然在进行投标时,每个施工企业都会提交一份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过了建设单位的认可,但这种施工设计属于总体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不同的单位工程没有加以分解,也没有对其成本内容进行贴切的分析。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调整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将成本控制问题考虑到其中,对特殊施工工艺进行比较分析,优中选优出成本最低、技术性最好、不耽误施工进度又保证整个施工质量的施工方法进行具体操作。

(2)实行成本控制责任制,全员控制、动态管理。结合电力施工企业实际,建立矩阵组织结构的管理。以项目经理为最高指挥,纵向设立职能管理部门负责计划、技术、合同、财务等专业管理,横向设立项目部具体管理各项目施工工作。通过纵横交叉管理,达到对工程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提高管理的效率。明确成本控制责任制,结合整个工程,签订经营管理责任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使工程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管理与项目责任人利益相挂钩,达到责权利相统一。进一步加强项目部成本控制责任建设,明确每一名项目部成员对于成本阶段的控制职责,形成动态成本控制闭环。

(3)成本信息化科学管理,提升素质、适应需要。采用信息化系统是项目部做好成本管理的必要手段。适时使用和推广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ERP软件,是搞好成本项目管理的基础。同时,随着影响成本升降因素的不断增加,项目各成本管理部门所要处理的信息急剧增多,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电算化手段进行成本控制,需要相关业务人员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

4 结论

电力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也当前国内该领域相关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要想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组织设计、加强技术管理,尤其要做好工程施工材料、相关机械设备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可以有效适应电力工程的成本管理体系,将项目成本管理目标有效地贯彻到整个电力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去,以便于从不同的环节实现成本的控制,从而不断降低施工成本,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