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作为一个被资本强力催长的分支,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发展本身并不具备成熟的条件。虽然,中国医疗市场的变革正在展开,市场的需求也远高于供给,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远未到达爆发的时点。在欠缺成熟催化剂的前提下,目前被资本强力推高的公司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模式可持续性挑战,2016势必将成为互联网医疗涅重生之年。
医疗市场的走势
要理解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必须首先理解中国医疗市场未来的走势。鉴于中国长期的老龄化和医疗服务需求的高涨,套用供给理论可能更适合作为医疗市场分析的框架。供给理论强调改善供给能力来调整需求,好的供给自然能带来需求,通过降低政府对资源的支配,加强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供给侧改革初期治理的核心是淘汰落后产能并通过市场优化产能供给,而政府在多个渠道降低直接管理,鼓励创新,更多的转向以监管为核心的治理模式。
在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并没有下降,反而在节节上升,但有效优质的供给却始终非常匮乏。因此,相比于那些需求疲软的行业,医疗服务是供给侧改革更容易体现效果的对象。而要改革,首先是应该将落后产能淘汰和重组并强化优势产能,从而进一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从市场现状来看,目前三甲医院集中了优势产能,无论是人才、技术水平还是硬件设备,三甲一应俱全,也获得了需求方的一致认可。而二级以下医院,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则因为缺医少药,成为落后产能,需求方不认可,看病的人寥寥可数。表面看来,改善供给只要扩大三甲,淘汰基层就能实现。
但是,医疗服务有别于普通商品,其自身的供给逻辑并没有这么简单。三甲虽然集中了优势资源,但价格高昂,浪费严重,严重耗费了支付方和病人的资金。由于小病占了医疗需求的大多数,而大病的占比毕竟只是少数;如果任何小病都涌向三甲,势必造成进一步的医疗资源浪费,导致供需失衡无法扭转,最终让病人和作为支付的医保承担高额的费用。基层作为守门人则主要以较为合理的价格为普通的小病提供服务,而占比较小的疑难杂症和重症则交给大医院去解决。
因此,在医疗服务市场,改善供给的核心是将大医院的功能定位于大病,大部分的小病还是回到基层。淘汰落后产能的核心是将自身服务能力差且无法吸引病人的基础医疗机构淘汰或重组,加强那些已经有较好服务能力的基础医疗机构。对于大医院来说,由于未来分流会造成其营收下降,应该以政策指引的形式让其明确自身发展的边界并做好开源节流的规划,通过深化对大病的治疗能力来增加供给纵深,并规模化地削减原本被浪费的成本。
医疗供给侧的改革
因此,医疗供给侧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合格医疗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当前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合格医生的匮乏,如何加强对医生的培养并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具有完整服务能力的医生成为重点。在中国专科盛行的体系下,即使放开医生自由执业也无法为基层提供足够的合格全科医生,这也是目前制约提高供给的另一个因素。因此,加大合格医生的供给才是正道,但这耗费的时间会较长,不能立竿见影。不过与那些试图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解决困境的方式相比,这是更为有效而稳健的方案。
第二,支付体系的建立。在医疗机构整体改革的大背景下,服务费用的上升是大势所趋,但价格上升后全国性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并未建立,医保的控费能力也极其粗放。如何在短期内建立一整套完整可行的支付价格体系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支付标准和监管标准作为供给改革的基础是最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服务供需双方还是产品方,最终都是要依靠这个作为指引。只有在一个全国性的支付标准建立后,医疗市场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市场的调节手段也才能体现出来。
另外,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也将作为支付体系的有益补充。在过去的10年,高端健康险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市场规模过小,无法获得大发展。未来商业健康险主要的市场将集中在中端人群,因为这部分人群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最为旺盛,也有能力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购买健康险。随着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支付方将支撑优质医疗服务的成长,也增加了供给。
第三,政府降低准入、回归监管。目前优质供给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监管错位,主要集中在准入审批而非强化监管。要加强供给,需要将准入降低,让各类机构都能进入,但需要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严格控制医疗行为。监管精细化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这对于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也为各类辅工具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同时,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也将有助于控费能力的增强,进一步提高支付方的监管能力。
第四,各层级协同体系的建立。要加强供给,光有加强基层优质供给还远远不够,由于原先的供应体系已经被严重扭曲,各个层级之间原先的协作体系早已不通畅。如何将各个层级之间的协同体系建立起来,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还需要有一个较好的价值理念作为指引。在这点上,疗效将是一个很有利的核心指标,通过疗效考核的方式来明确各层级的合作,将有助于不同机构有着共同的动力。
当然,医生自由执业对于推动增加供给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中国医疗供给短缺的核心问题是合格医生的匮乏,医生自由执业只能盘活存量,无法增量,最终还是解决不了短缺的问题。所以,核心还是在加大培养合格人才,但人才的进入是需要刺激的,这就不得不依赖支付方的支持,以提高医生个人的收入。而收入的增加必须伴随着监管,否则不仅控费流为空谈,也将严重损害病人和支付方的利益。最后,各层级体系的协同是完善整个供给的重要一步,否则供给无法有效,依旧是割裂的区块。
从上述简单的分析来看,医疗服务市场的改革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但在变革的过程中,各方都将寻找到自身的机会。在大规模的市场变革中,互联网医疗公司必须顺应市场趋势来明确自身的定位,抛弃不切实际的战略,才能抓住浪潮,否则很可能难以维系。
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分成
从供给侧来看,互联网医疗未来的机会将分为几部分:第一,医疗人才的培训。由于医疗人才培训是一个长期过程,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训更是没有前例可循,课程的研发和远程教学培训将成为一块较为稳定增长的市场。同时,各个层级医师常年的培训也都将获得较大的增长。这部分市场,政府的投入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依靠各家医疗机构的投入。因为在多点执业进而自由执业的大趋势下,医生会向更好的医疗机构流动,对人才的争夺将常态化,获得良好的训练是很多处于上升通道的医生所渴望获取的。多层级的医疗机构的协同对医生的要求明显变高了,这些都绕不开长期的培训。
第二,配合监管体系的发展。随着标准化支付体系的建立,对医疗行为监管的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在精细化监管建设的过程中,各类数据分析和互联网的工具都将获得运用,比如现在逐渐获得市场关注的合理用药系统和未来的PBM等都将是监管不可或缺的帮手。
第三,各层级之间的合作带来的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机会。随着各层级医疗机构协作的加强,远程问诊和远程监测都将获得较大的发展。但远程医疗的发展更多的将是为各类医疗合作体提供协同,而非独立第三方的单独发展,远程问诊的辅角色将日益加强。当然,目前中国整体医疗市场扭曲较为严重,中短期内获得成功的远程医疗公司将是那些能拥有庞大的线下重资产的公司,而非单纯的互联网公司。这一点与美国的发展以及行业投资人早期的基本判断完全相反,也使得远程医疗领域更多的成为一个巨头之间的游戏,而非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所能运营的。
而移动医疗的发展更将紧密围绕医疗服务的需求。由于缺乏价值医疗的赔付标准,移动医疗在中国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只能成为各个医疗机构更有效地去管理和服务病人的工具,以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来为医疗服务提供延伸和诊断辅助。由于主要支付方的医保很难作为采购方来采购移动医疗的服务,而商保发展又过于缓慢,移动医疗在中短期内的发展更多侧重于技术类服务,而非整体。
第四,云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规模性扩张。在支付、监管和多层级合作的体系下,远端的存储和传输将获得极大的增量,无论是为一家医院单独定制的还是为医疗合作体共同打造的,都离不开云计算。同时,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提高支付方的监管能力和更好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数据分析将不可或缺,拥有大数据并不代表有能力去做好数据分析,这在未来将是具有专业化能力公司的角逐之地。
从以上的简述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如果要真正寻找到适合自身的模式,必须顺应市场趋势,任何纯粹基于互联网思维来做医疗服务的都将不可持续。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基础医疗的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其进行重组和关停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想在中期就能有收获的公司必须暂时绕开体制,在体制外构建一个线下的重资产模式,才能在一个区域提供一个可能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因此,未来两年,能够在这一市场存活和发展的首先是拥有线下重资产的大体量公司,光拥有巨额现金依旧很难在这一市场立足。尽管目前有多家公司试图通过成为商业健康险的渠道来获得营收,但互联网医疗公司本身是无法通过成为保险渠道来成长为巨头的。
其次,市场趋势带动下的大量细分市场都有机会,但对于大体量的公司来说都不适合,而是那些在细分领域长期深耕且专注的公司。无论是数据分析,或是合理用药和未来的PBM公司,都是需要长期专注才能成功的,但这些市场未来尽管体量会很大,但市场仍会长期分散,很难在短期内出现大体量公司。
总之,增加优质有效的供给是未来医疗服务的长期趋势,如何围绕这一趋势去获取发展动力将是所有医疗服务公司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互联网的工具性属性将有助于市场的推进,但如何成功的在市场上找到契合点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价值所在。
是什么让王杉们“瞧不上”移动医疗?
此前,原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与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一场对话成了移动医疗甚至整个医疗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相比朋友圈的热闹,当时现场的观众却只有一个感受:鸡同鸭讲。这场看似激烈的对话,其实是两个不同领域内的大佬在谈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从气势上看,王杉也以压倒性的发言时间,成为现场当之无愧的男一号。整场对话也传递出一种信号:站在公立医院的角度,互联网医疗公司目前还没有和他们平等对谈的资格。
真正让大医院院长“看不上”互联网医疗的原因是什么?是医疗质量,是商业模式,还是医疗资源的所有者与索取者之间强烈的不对等地位?其实回头来看,这种姑且可以用“封闭”或者“偏见”来形容的态度,多多少少都与院长们的知识储备有关。
院长心中的互联网、
大数据和移动医疗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外界的观念往往并没有那么容易影响到他。在菁英阶层里,这种模式更加典型。
大型公立医院院长无疑是菁英阶层中的菁英阶层。在对话中,王杉不止一次提到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尤其是与互联网、大数据有关的经历。看得出来,他对IBM在医疗大数据的整体解决方案是认可的,并且认为这将是未来医疗发展一个必然的趋势。
对于院长们来说,IBM正在做的这些事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对医疗行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一覆盖云存储、云计算的领域才是与医疗行业真正对等的阵营。
在张锐为数不多的发言内容中,其中一点确实说中了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院长对于信息化和互联网的理解:“传统的医疗是以医疗作为主体的,无论是工作还是自己的IT系统都会往塔尖走。”
实际上,无论是院内的信息化工作,还是在和信息科的对接上,院长们也在进行着一次体验式的改革。当几个医院一起开会的时候,院长们拿出手机,通过业务或者管理的信息系统就可以看到自己医院的运营状况,或者某个病人的信息。
对于院长们来说,这是一种最直接的体验,真正能感觉到移动技术和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而现在广义上的移动医疗,尤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没有给院长带来任何体验。起码,没有任何正面的体验。
院长的价值判断:
投入与产出
面对张锐半玩笑式的邀请,王杉的回应也很直接:“你把我的价值只限于‘给你用’,我可能还有更大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在哪里,委婉点说是给移动医疗“出主意”,再直接点说:这个游戏得让医院制定规则。
这样“霸道总裁式”的回应并不是没有道理,或者说,大型公立医院的院长其实就是扮演着总裁的角色。他们每天所要面对的是医院里“医、教、研”几条线,时刻惦记着人才、资金,总是在进行价值的判断。不难理解,王杉在对话一开始就抛出的那几个问题:医疗质量、患者安全、人才培养,以及围绕这一切投入的管理成本。
这些原本就不是移动医疗所能解决的,但是确实是医疗行为中必须涉及的部分。谈到这样的问题,是处于院长这个位置的一种惯性思维,也是价值的博弈。
互联网企业如何冲破医院的“壁垒”,这个问题说着说着就似乎真的成了医院的问题。可是回过头来想想,当移动医疗这个行业根本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把“壁垒”挂在嘴边,认定有人在人为地设置障碍,略显有些“矫情”。
而对这个问题,王杉的回答也很明确:“(互联网公司)真的没有拿出什么现在已经成熟的、医院必须买的东西。你给到了医院什么,医院就必须买你的服务?”
回到最后,还是价值的判断和交换。在医院看来,他们的价值是明确的。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院仍然是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而大学医院更是“产供销一体化”。这时候有人想来分一杯羹,医院费尽心思培养出来的医生资源就这样在一夜之间要“给你用”,凭什么?
目前公立医院院长们对于外界,尤其是移动医疗创业者来说,正逐渐形成一种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刻板印象。假如从这种思维格局里跳出来看,不难发现,院长们对移动医疗的不屑一顾并不是因为它是“新鲜”的,而是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这一行业能给医院带来的价值判断的。
一、网上药店经营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成熟,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行业,使得我国网上药店发展迅速。由于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物质,其使用方法、数量、时间等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使用效果,误用滥用可能会危及生病,所以国家对于网上药店有诸多法规和政策上的约束,这就导致了我国网上药店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截至2016年4月,我国批准的合法网上药店共431家,相对于传统药店,这个数量远远落后。2015年中康资讯的《中国医药行业六大终端用药市场分析蓝皮书(2014-2015)》显示:2014年,整个中国药品市场(不含药材)总规模达12802亿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13.3%,2009年至201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4273亿人民币。如图1所示,目前网上药店基数虽然很小,却是未来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
二、针对网上药店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一)优势(S)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网上药店发展。2014年,中国网上药店总体销售规模达到72亿元,较2013年增长71.4%。预计2015年网上药店全品类交易规模将达110亿元,药品单项增长至27亿元。2014年网上药店注册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14年国家食药监系统登记的网上药店共269家,截至2016年4月注册网上药店数已达431家。从增长数据看网上药店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拥有传统药店无法比拟的优点。由于网上药店的特殊经营形式,其真正地实现了“零库存”,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如门店租金成本、工商税务费用、库存成本、运营成本等。网上药店没有时空限制,其经营药品种类可以远超传统药店,目前网上药店经营药品品种平均在5000种以上,这使得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购买到平时难见的药品,也可以在药品之间进行对比,获得更多的药品和疾病信息。消费者买药不再需要专门去药店,只需在网上药店选择购买下单,然后相应地物流服务就会将药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节省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更加方便快捷。
多元化发展。从药品品类上看,网上药店药品销售份额前三名是益养生类、泌尿补肾类和皮肤病用药。另外,诸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剂等品类也是网上药店经营的重要品类,这些品类的共同特点是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安全性好,非急性疾病治疗药物甚至是非治疗性药物。部分药店还推出“全能服务”的经营理念,其经营范围包括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妇婴用品等。
(二)劣势(W)分析
网络购药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隐患一方面指的是消费者用药安全无法保障,消费者在使用药品时,只有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药品有效,网上药店由于其虚拟性,无法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另一方面由于网上药店的监管问题,使得消费者的信任程度降低,由于监管工作的复杂和繁琐性,使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布虚假药品信息,违法销售假劣药品,扰乱药品市场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阻力之一。
医保制度不支持网上药店支付系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根据人群、地域的区别,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二是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三是适用于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消费者在进行医疗支出时,更倾向于使用医保支付,这使得消费者在做出有关网上药店的购买决策时,会产生一个复杂的过程。
网上药店的药品结构受到严格限制。从药品结构看,OTC药品占据网上药店销售90%以上的份额。《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要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药品交易网站只能销售非处方药,一律不得在网站交易相关页面展示和销售处方药。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应当符合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国家这些为了保障人民安全用药的相关规定,极大地限制了网上药店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三)机会(O)分析
变化的药品消费特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药品的消费特征也呈现了新的变化,第一老龄化,2015年我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2.1亿,占总人口的10.1%,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已占药品市场消费的50%以上,这意味着治疗相关疾病的药品需求较大,例如心脑血管疾病、三高、慢性病以及相关的保健品。
第二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发生了改变,据调查,大中型药店、连锁药店、医院是人们购买药品首选的比例分别是42.9%、34.3%、22.8%,由此可见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不再首选医院。
第三健康意识,目前我国人均年药品消费额为5.5美元,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身体健康,其自我健康意识、自我医疗能力不断地在提高和加强,网上药店的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国家相关政策扶持。2011年5月,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表示:“在创新药品经营模式方面,要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提高药品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鼓励规范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网上药店。”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扶持网上药店的发展,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等。
(四)威胁(T)分析
传统药店具有较强竞争优势。2014年,零售药店市场总规模2817亿元,药店总数达到434930家,其中中国连锁药店百强销售额达960亿元,在总体零售规模中集中度达34.1%,同比上升近2个百分点。传统药店受新版GSP出台的影响,单体药店数量会有所下降,但其销售规模增长率仍与往年持平。传统零售药店在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占有率、发展速度、市场前景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同业之间竞争激烈。根据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分析网上药店的营销环境,其中行业现有竞争状况对于网上药店的威胁较大。同业之间发展较快的竞争企业有天猫医药馆、三九健康网、阿里健康计划,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电商企业也纷纷加入到医药电商的竞争中来,如百度、京东、小米、1号店等。这些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会导致网上药店市场良莠不齐,必然会伤害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网上药店发展对策
(一)企业方面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提升药学服务水平,培养消费者购药习惯。网上药店可以通过广告投放、公众知名媒体宣传、好友推介激励机制等手段,宣传网上购药的渠道,使消费者逐渐信任网上药店,养成选择网上药店购买的消费习惯。网上药店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模式和消费者的医药需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来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二)政府方面
网上药店虽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但不支持医保支付购买仍制约网上药店的发展。政府可通过财政手段、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推进医保制度与网上药店支付系统的对接,不仅方便消费者的支付,更有利于医保报销系统的实时更新。
(三)行业方面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互联网药品销售和信息平台。通过建设全国统一的互联网药品销售和信息平台可以起到监管和化解网络购药风险的作用,为消费者普及药品常识。统一平台的建立,会使网上药店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节资源分配,使得行业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不同于很多早在2000年前就开始研究PACS的企业,富士PACS进入中国市场相对较晚。所以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是很高,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邓力说,“因为富士PACS开发之初的理念和着眼点是基于互联网的架构,所以在早期受限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PACS发展三阶段
自2011年始,卫生部将发展县级医院PACS作为县医院能力建设的重点工作,可以说,PACS建设无论对基层医疗服务改善还是对区域医疗协同机制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前国内PACS市场的发展和趋势变化,邓力认为我国PACS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2005年是第一阶段,2005年~2010年是第二阶段,2010年~2015年是第三阶段。
2000年以前,国内医院的影像科只有单机工作站,还没有PACS系统的概念。到2005年时,科室级PACS应用和本地化RIS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应用。当部分国外PACS厂商进入中国后,发现RIS系统并不适用于中国医生的工作习惯,所以就出现了两种发展路子――国外公司将PACS引进后,开始做RIS的本地化工作;国内公司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开发比较有特色的本地RIS模式。这是我国PACS第一阶段的发展。
第二阶段中,部分医院开始关注整个影像业务流程,科室级PACS到全院PACS得到发展,并开始与HIS集成。
到了2010年以后,PACS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医院内部和医院外部两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是PACS在院内的横向发展:随着大型医院超声、内镜工作站的发展,将其像放射科一样进行业务整合、信息集成,是不少医院正在考虑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院内纵向发展,PACS通过与HIS和EMR,以及临床科室医生工作站的信息整合,实现了覆盖全院的影像信息服务流程优化管理。这样跨影像科室和临床科室的信息整合,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全院PACS。“这就是当前的大影像、大流程概念――即只要全院涉及影像检查的医疗项目,都将其纳入影像流程中统筹管理,由科室PACS向全院级的大影像、大流程转变。以方便安排病人就诊服务和医院整体影像检查管理。”邓力解释说。
第二个方向就是医院外部发展。当医院的信息系统发展成熟,院间将进一步密切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趋势,将来必须会走入资源共享和医疗协同的路程。但医疗上的共享不是随意的、简单的互联网式的数据共享,而是一个在严格业务流程、规范的管理和信息有效控制前提下的共享和应用,而非简单地将医疗数据进行集中存储与共享。虽然目前不同医院间信息共享难度仍然很大,但这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是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发展的需要。
“更高性能,更好应用和较少投入”促欧美、日本市场快速增长
要说富士的企业理念,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中国区对外事务高级经理史咏华女士说:“富士的企业理念就是‘绿色、环保’,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努力。所以,富士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此理念而设计开发的。”富士PACS也是秉持着“更低成本,获得更好应用”的理念而设计开发,正好切合了现在的医疗环境,所以这两年在国外市场获得了快速增长。
“我们都知道,现在不论国内外,医院的信息化投入是非常大的,即使在国内,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是以百万千万计量。”邓力分析说,“所以,应用成本和更好的性能补偿之间的协调性,就成了CIO考虑的问题。”所以富士PACS在设计时就迎合了“低投入,高性能;同样投入,更高性能”的需求,将软件和硬件发挥出最大的性能值。
固定的投入,怎么能保证一个更好的性能?这就涉及到几个方面的技术――一个是软件的架构,二是对硬件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富士是全球第一家开发基于互联网架构的PACS系统的公司。通俗一点说就是――每个病人都建有对应的基于互联网络的查询地址。在查询患者信息时,就像用百度在互联网上搜索一样方便。多家医院中只要是建立了数据关联和授权,就可以实现同一患者在不同医院的诊疗信息全部调阅。”邓力对富士PACS技术细节解读说。
同时,在对硬件资源的管理方面,富士的理念是将软件应用到虚拟化中去,而且富士是唯一拿到全球最大的虚拟化公司VMWARE的虚拟化软件授权的公司。这也是VMWARE给医疗行业的唯一一个授权认证。
富士基于互联网的PACS架构,解决了系统灵活性和应用性能之间的矛盾,而且在临床应用上提供丰富的专业应用功能。能提供丰富、强大的图像处理和应用功能,包括现在最新开发的,专业三维影像后处理功能。
“当初我去泰国最大的一家教学医院考察,这家医院拥有1200张床,每天500位患者的检查量。通过虚拟化管理后,只有三台中档服务器就能维持高性能常年运转。而且基于新的互联网架构的软件,在教学医院工作站点的扩展和应用方面也非常便利。”邓力说,“同时,产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医疗集团、区域医疗的应用,其自身可以管理多家医院和区域的数据,不需额外添加第三方系统。”
服务中国医改
当问及富士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时,邓力坦言目前国内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其实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还存在摸索和疑惑心理,希望这种心态能尽早得到调整。”邓力由衷地说。
确实,因为现在国内的信息化建设是政府投资行为、医院投资行为相结合。目前不少大型医院的着眼点还处在一个发展上升阶段,想看到医院的硬件水平和档次,并希望增加更多的服务器硬件、以及更大容量的存储设备,以及如何投入得更多、更完善。所以从目前来看,我们的部分医院在绿色、环保价值观上还有待进一步调整,还应尽快将着眼点从更多的硬件投入转变到更高性能和更好的应用上。
邓力说,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医改,也考虑到目前富士产品的技术特点和产品定位,富士主要将二线城市、地市级那些即有较高的要求,预算又相对紧张的医院设为目标市场,这些医院的数量也相当庞大。
创新无处不在
其实,富士专注在影像业务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而且其影像和信息两个部门都跟医疗相关。富士是最早从事数字医学影像技术研究的公司,在早期医生们还都用胶片的时候,富士就已经开始数字领域的研究。那时候并没有CT、CR、DR等影像设备,所以部分专家就开始着眼于如何把医学影像转化为数字。“这个想法很伟大,很创新。我们可能连想都想不到,在大家都用胶片时,富士就已经有人在研究数字化的问题了。这个研究带来的成果就是――全世界第一台CR,即全世界第一台数字影像设备就是富士研发设计出来的。”富士这种创新理念确实让人叹服。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富士民用彩色胶卷业务,2000年时占到影像事业部营业额中的19%,到2010年时则只占到1%。而民用胶卷的营业额最高峰时曾经占到全球主要业务的70%,现在却下滑到仅占影像事业部营业额中的1%。这个数据的变化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发展,民用彩色胶卷已经越来越转变为小范围应用,但是胶片研发与生产中积累的尖端材料和生命科学技术却催生出了富士集团中一个新的产业――化妆品。
化妆品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产品系列,其实在富士公司中,研究化妆品的创意得益于其产品线上的原材料之一――胶原蛋白。在彩色胶片保存过程中,胶原蛋白涂层上混合一些特殊化工原料,能使胶片在保存中防紫外线、防氧化、防霉变和腐蚀,保持胶卷底片和照片影像色彩长期稳定和不褪色。而“胶原蛋白”正是美容行业中抗衰老的佳品。富士研究团队将长期积累的研究成果转化到研究提高人类健康和抗衰老方面,取得了很多保持肌肤弹性和青春的重要发现,并应用到开发新一代美容化妆品中。正是基于“胶原蛋白”在化妆品行业中的特殊应用,富士集团又创新了一条产品线――化妆品,可谓创意无限。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金融正消融传统金融服务业
互联网金融业态在不断创新,开始向纵深方向进军。已有的业态也呈现新的态势。互联网金融正彻底改变着中国因金融创新不足而导致的金融深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但这种全新的金融业态,呼唤我们迅速提升政府驾驭经济的能力,创新监管机制,防范可能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一个开放性强、兼容性广、信息自由流通的平台。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需要并重。未来,互联网金融监管要充分发挥行业联盟与自律组织的作用,促进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建立“黑名单”制度,保护金融数据安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三方支付成为新事物。传统的支付方式是个人或单位直接向商业银行支付,商业银行最后再通过中央银行予以结算。互联网兴起以后,第三方支付成为重要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是指由非银行的第三方机构投资运营的网上支付平台。第三方平台提供商通过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在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具有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的职能,从而实现从消费者到商家之间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功能。互联网助飞了第三方支付产业链,逐渐摆脱了单纯的支付功能,增加了理财产品销售、资产管理、保险代销、跨境结算等新功能。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优越,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的活跃,使互联网支付业务也得到了较快增长。2015年6月,监管部门出台了相关条例,对第三方支付进行了监管和规范。第三方支付并没有放缓发展速度,支付数额不断创造新高,并且支付的工具也开始衍生发展。2015年三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量是一季度三倍,而且首次实现移动设备支付比重超越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保险迅速提振保险业。互联网保险推崇简单、直观、标准化的设计,并且保费低廉,便于交易,因而在互联网时代,保险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传统保险公司利用网上渠道销售保险,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目前都比较重视互联网保险,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拓展自己的产品线;网络巨头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来推销互联网保险。比如阿里与太平洋安联联手发展健康险,腾讯在山东申请设立寿险公司。2015年,互联网保险以财产险和车险为主,人身险的比重也开始提升。
互联网理财方兴未艾。互联网理财具体包括网上股票理财、网上计算存贷款利息、互联网自助贷款和转存,以及各种理财产品等。在互联网理财出现之初,各种便利的支付和缴费形式是主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理财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开始以向民众推出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为主。由于民众的理财知识较为缺乏,对各种理财产品一时也难以分出良莠,互联网理财服务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互联网理财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互联网理财的业态是将产品和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民众提供更多更便利的金融服务。2015年,互联网理财得到了空前发展,除了提供较高的收益之外,互联网理财更加注重于服务的质量和风险的可控,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理财手段。
众筹成为新的融资主力军。众筹是指小企业或个人以某些可盈利的项目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向网友展示他们的创意,从而获得资助的模式。现代众筹起源于美国,并很快向亚洲地区传播,现在已成为中国小微企业和个人获取资助的重要渠道。截止2015年7月底,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224家,数量比上月增加13家。在各种类型的众筹平台中,以股权众筹平台为最多,其次是奖励众筹和混合众筹,公益众筹的数目最少。众筹平台分布于20余个省份,北京、广东、上海位居众筹平台的前三位。此外,随着中国创新大潮的来临,股权众筹平台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相结合,有效地降低投资门槛,给予更多的投资者以投资机会,更便利了小微高新企业的融资。
大数据颠覆传统产业
大数据是指在有限时间内生成的大量无法用普通方法处理的数据,具有巨大的数据维度、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较低的价值密度等四大特征。大数据虽然单位价值密度不高,但如果能选择较为合适的挖掘和处理方法,往往能得到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挖掘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大数据,能得到大量有益的信息。在以往,大数据总给人一种看不清摸不着的感觉,这种情况在2015年发生了变化。
大数据催生智能制造。近年来,大数据迅速向工业制造领域渗透,产生了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是以工业系统的数据搜集、特征分析为基础,对设备、装备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以及产业链进行更有效的优化管理,使制造过程的信息透明化,提升效率,保障质量,并且低成本、低资源消耗地满足客户定制化要求。利用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开始向产品的智能化、流程和制造的智能化、企业的智能化发展,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以工业大数据为基础。虽然中国企业在利用大数据推进智能制造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任重而道远。
大数据膨化健康产业。在传统的模式中,健康产业只是对个体患者的需求进行处理和满足,大量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只能白白闲置。由于大数据已成为有效的工具,健康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已不再是问题,健康管理、疾病管理、远程医疗这些行业都因大数据产业的成熟而获得发展。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除了出售药品,提供服务和医疗设备这些传统业务外,根据患者的历史数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就成为耀眼的新兴产业。除此之外,大数据对于健康产业的运营模式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在新产品的研发,药品和保健产品的定价,智能化制造、市场分析和企业管理方面,都将产生强有力的提升作用。目前,大健康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愈加重要,年支出占GWP(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10。据预测,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将能创造8万亿元的GDP。巨大的市场份额吸引了国内互联网巨头,2015年,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推出“百度医生”,挟本身的数据优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医疗服务。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推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计划在2030年以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中央财政出资200亿元,其余400亿元由企业和地方政府配套。大数据健康产业在中国呈现出辉煌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全面渗透到传统产业
在信息社会的技术条件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呈现加速融合的趋势,第一、二、三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不但出现了大量新业态,而且拉近了生产和销售的距离,使得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
互联网农业方兴未艾。互联网农业是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中心,深入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从而实现农业的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对品质、需求、自然条件、灾害、产品检验标准、物流等多方面信息的集成,集感知、控制、作业、传输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仅节约了成本,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更提高了品质。此外,互联网技术还打通了农业及与之相关的第二、三产业,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将工业化的质量控制过程渗透到整个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生产加工中去,产业形态更加丰富和完备。2015年,多个农业地区都积极地与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企业合作,对接电商平台,并将农业的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向纵深推进。同时,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也逐渐成型,包括农产品品牌化、大数据市场预测分析、农业众筹等等。国家对互联网农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5月8日,国务院在“电商国八条”中指出,应加强互联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作用;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光明。
互联网升级传统家电。互联网家电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对普通家用电器进行改进,将不同的家电进行互联,并可有效地与外界进行功能和信息交换。互联网家电不仅可以在家庭内部实施数据共享和联合控制,而且还可以获取外部讯息,接受家庭成员在外地的指令,方便家居生活。2015年,中国的家电互联网呈加速融合的态势,家电企业与互联网巨头的相互合作日渐紧密,包括信息、资本和战略融合等。长虹、TCL、创维等家电名企都开始专注于互联网家电的发展,海尔近日还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互联网冰箱。除了与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外,一些家电企业还收购了部分互联网企业,以对互联网家电实施布局。在宏观层面,互联网家电同样受到重视,家电行业也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将先进技术全面融于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中,改变整个行业的运营模式。今后,互联网家电将只是一个载体,服务与内容将成为最重要的产品,构成收入的主要来源。互联网家电在中国正以迅猛速度发展,必将重塑整个中国家电业。
互联网改造着生态圈。当互联网全面进入到民众的生活之后,线上和线下的生活日趋紧密,界限也日益模糊,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以各种方式将许多具有相同偏好的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类似生态圈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信息系统、互动系统、支付系统和物流系统等。这就将众多的用户联接起来,并具有自我演化的能力,对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互联网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发展成绩,没有被国外企业压制,有着自身成熟而较为独立的互联网生态是重要原因。2015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巨头对完善自身的互联网生态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资源,比如阿里巴巴与苏宁签署了战略合作的协议。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串通的制造和商贸企业,都意识到必须抓住时机,营造自身的互联网生态。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必须实现这一转型。
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
国内的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共同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日趋明显,开启了工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经济将和中国整个产业升级的进程结合起来,并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信息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其本质都是在松绑数据依附,最大程度释放数据的流动和使用,并最终提升经济社会运行的效率。
首先,互联网金融将克服中国金融深化不足的缺陷,为中国经济结构的矫正起到巨大作用。中国金融工具发展较西方大为滞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个人申请信贷也颇为不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间借贷利息率高昂,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不利的作用。单纯依靠银行系统解决这个问题是很不容易的,中国的直接融资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也并不是很充分,这些都植根于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因素。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改变了这一点,在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监管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在提供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民间借贷利率方面,已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个过程如果延续下去,不但会缓解民间的资金荒,而且会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些结构性问题起到巨大的矫正作用,并且促进中国金融工具的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
在罗兰贝格的这份报告中,汽车共享出行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直接需求将由2015年816万次/天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3700万次/天,对应市场容量有望由660亿元/年增长至3800亿元/年,而潜在需求带来的潜在市鋈萘扛有望达到1.8万亿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的确,以滴滴、优步为代表的汽车共享出行或许是目前中国消费者使用最多的一类共享模式,除此之外,摩拜、途家等,均是将共享经济成功运用于国内市场的企业代表。那么让投资者欲罢不能,消费者难舍难离的共享经济,它到底经济在哪儿呢?
从今年二月末麦肯锡的《中国共享经济消费者调研》中我们或许可以窥得一二。这份报告通过对中国40个城市近2900名消费者的大规模高覆盖调查,聚焦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且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三大行业――共享出行、共享空间和共享技能,它们的现状与发展应当会给予人们一些启发。
共享出行
方便大众,创造就业,推动交通行业升级创新
共享出行主要涵盖网约车、汽车分时租赁和共享单车等模式。目前中国共享出行日活跃用户已超过1000万。共享出行的出现对公共交通起到了补充作用,满足了消费者出行需求。同时提供了多元选择并创造了新型就业,带来消费者及服务者剩余。
同时,共享出行在环保和缓解道路拥堵等方面也将深刻影响社会发展。调研表明近80%的受访者偏好环保型车辆,且多数消费者表示在相同条件下愿优先选择环保型车辆,显示出车辆环保化的大环境已日渐成熟。而降低网约车出行中公交地铁转换比例并提高拼车效率则有助于降低路面总行驶里程。
在可见的未来,共享出行将结合公共交通的升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及电动车的推广等科技和社会因素推动城市出行模式的创新。总体来看,共享出行的发展将推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带来的便利出行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从而提振经济活力,并惠及就业。
共享空间
盘活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
共享空间涵盖在线短租、长租合租及共享办公等领域,目前主要集中于在线短租。共享空间还处在发展初期,未来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共享空间可以盘活存量房产,有效调节供给,通过促进供需匹配为消费者及房东双方带来效益。当前在线短租模式每年盘活的闲置个人房产资源约120万平方米,增速达15~20%以上。在线短租服务最常见的场景为消费者周末短途及国内长途旅游。问卷调查发现,在使用短租服务后,约15%的受访者过去一年的出行天数有所增加,受访消费者的整体住宿开支上升约4%。同时,在线短租为各地创造了新的家政及周边行业的就业机会。
共享技能
平衡稀缺资源,创造新型就业机会
共享技能主要包括劳动力共享和高技能共享两类。劳动力共享,如众包物流,利用大数据匹配技术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满足了更广泛的消费者需求,同时为低技能人群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就业机会。高技能共享涵盖医疗服务、行业顾问、技术及商业支持等领域,有利于解决稀缺技能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普惠大众及中小企业。然而共享技能目前仍处在发展初期。过去一年曾经使用共享技能服务的受访者比例,在一二线城市约2%,而三四线城市不足1%。生活服务、医疗健康及物流人力是现阶段普及程度较高的共享技能类别。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共享技能的普及,消费者在此类平台的消费将进一步增加。约80%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将增加在此类平台的支出,人均增幅达27%。
共享经济在国内初现红火的前几年,曾有互联网经济的研究者表示,共享经济本质上只是互联网经济下“新瓶装旧酒”的噱头,他们认为共享经济的根本是“互帮互助”,然而如今的所谓“共享经济”,只是在帮助投资者赚钱。因为“用户创造的资本收益,不可能为他们共享。这些实打实的数千亿美元的利益,一分钱也没进用户的腰包。而那些热衷于此的活跃用户,只是投资者获取收益的‘永动机’。”
无论这类声音是否有其正确之处,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却已经实打实地走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并在更多行业中得到普及,这势必、甚至已经带动了一批行业的升级与创新。仅以摩拜单车为例,当我们以“摩拜”为关键词检索专利,剔除明显不相关的,可看到12件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和5件外观设计专利,共计28件,其中一件发明的专利申请人为上海摩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另27件专利的申请人均为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而且由于它的初现,现在国内自行车年产达千万辆。可见,在此过程中,共享经济平台企业、传统企业、政府间的关系将随之发生深刻的转变,形成互助互联的生态圈,而无论是从速度、广度,还是深度上来看,我国的共享经济市场都其极具潜力。
速度:翻番增长显蓬勃生机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同比增长103%。在互联网行业投融资相对趋冷的大环境中,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去年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预计未来几年,共享经济仍可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其交易规模占GDP比重有望达到10%以上。
广度:融合发展显强牵引力
传统的就诊过程常常因排队挂号、缴费等环节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患者因此怨声载道,但更多的是无奈。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将使得这些繁琐的程序变得简单。未来,患者在线上就能直接完成挂号、候诊、缴费、查看检验报告,以及医患互动等环节。
未来支付宝会考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不改变现有流程的前提下,患者分别通过医生工作站等终端机器插卡,支付宝支付预存款,系统结算后分别扣款的方式;另一种则是通过支付宝先扣除自费部分,就诊完成后再插卡结算医保部分的费用。
“未来医院”计划中,支付宝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即首先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再激活医疗服务全生态;最后打造基于大数据从治疗到预防的健康管理平台。
目前,除了与北上广深十家以上的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外,支付宝还在智慧医疗社区进行探索,与30多家社区以下医院包括社区医院达成合作。
当第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支付宝接下来会考虑如何将商保打通,并实时将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自动传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审核后,做到快速赔付。未来将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的虚拟方式在线完成电子处方,附近的药物配送、医保实时报销、保险实时申请赔等所有环节,理想状态便是激活整个医疗服务的全生态圈,解决远程就医O2O医疗的问题。完成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能会用3-5年时间。而支付宝的最终目标,也就是“未来医院”计划的最后一步则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
在“未来医院”进程中,除了机会,还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层次不齐的医院信息化程度、封闭落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都是支付宝首先需要解决和平衡的问题。譬如,很多医院的HIS(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和LIS(医院检验科设计的一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标准都不统一,要想打通系统,就需要首先统一标准,而如何统一来自不同开发商、不同程序的语言,对于支付宝来说还需下一番功夫。
天猫医药馆:打造医疗电商平台
天猫医药馆是天猫旗下的一个医药购物频道,它汇集了OTC药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隐形眼镜、品牌保健品、传统滋补品等网购服务项目,天猫医药馆是天猫里面的一个重要品牌。
2011年6月20日,淘宝商城“医药馆”正式上线。早在2011年3月21日,淘宝便已经取得了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具有在互联网网站上药品信息的资质。淘宝商城“医药馆”正式上线之时,网页上展示的商品种类包括了非处方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等药品近1万种,而处方药则不允许销售。然而,如此雄大备受关注的药品销售之路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2011年7月8日,药品监管部门要求淘宝商城整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封淘宝并对外表示:“淘宝没有取得网上售药资格。”随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淘宝网进行查处,要求其尽快整改。
2012年2月27日,淘宝重启医药电子商务,更名“天猫医药馆”。卷土重来的“天猫医药馆”气势更足,上线品种由原先的1万种变成了2万种,入驻医药商家也由之前的5家增加至15家。更专业的改进之处是,天猫医药馆内商家的旺旺客服将由药店执业药师担任,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此外,购物流程也与一般商品有所不同,消费者在看中某商品之后,页面跳转到相应医药商的官方网站,随后确定订单,进入支付宝付款购买,完成交易。
国内最大的医药B2C天猫医药馆的重新上路,对于本已动作频繁的网上药品零售业可能会释放连锁效应,但天猫医药馆无疑不会偏安于为医药商做平台展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朗。而医药馆的梅开二度能否带来整个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的井喷,业界对此表现出高度关注。
阿里健康云医院:实现HIS系统信息资源共享
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名为“医蝶谷”,它被定位为“整合医疗全体系、全链条资源,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的网络平台”。业务的涵盖范围包括了医生、医疗机构、患者、医疗保险、健康管理、云药房、检查检验等一系列环节,在大力吸引基层医疗机构的同时,也在发展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合作,搭建分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患者可以找到覆盖所有科室的专家名医,线上线下结合一站式完成整个就医流程。而医生也可以在“医蝶谷”里拎包入住,通过专业优质的诊疗服务,获得患者的好评,提升自我价值。平台与实体机构打通,支持医生多点执业。
阿里健康云医院,是指阿里健康与医疗健康服务机构进行合作,让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使用阿里健康提供的HIS(医疗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产生的病人信息、诊疗过程、检查结果等都被系统保存在云端,实现整个HIS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都没有能力置办类似HIS系统的诊疗系统,阿里健康在初期是给这些诊所免费安装HIS系统并提供免费更新维护服务,目前云医疗在全国范围推广了数百家医疗机构。2015年3月9日,阿里健康云道首先在石家庄市平衡体检机构上线运行,这种模式顺应了“互联网+”的趋势,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
云医院对“重复检查、重复治疗”可实行技术上的帮助,只要是接入HIS系统的机构,都可以在该系统内看到病患的诊疗信息。云医院能够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同时实现电子处方的流转。当有足够多的医疗机构接入平台后,阿里健康的云医院平台就将全面爆发。
据悉,云医院下一步的设想是,患者在合作机构就诊后,电子处方即进入该人的阿里健康APP,患者只需打开APP就能用处方向附近药店下单。业内人士指出,阿里健康这一系列动作旨在建立完整的医药生态闭环,并通过健康资讯和寻医问药的环节,为用户提供即时的贴身健康服务。
微医集团(挂号网):打造国内移动医疗服务的先进平台
微医集团(原名挂号网),成立于2010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预约挂号、就医指导、健康咨询、在线支付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站。截至2014年7月份,挂号网已经与全国23个省份、9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3000万的实名注册用户、10多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2014年挂号网累计服务患者人次超过1亿,已经快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就医服务平台。2015年9月24日,挂号网更名为“微医集团”。
2014年10月,挂号网获得由腾讯领投的1.065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超过6亿美元。2015年9月24日,微医集团(挂号网)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金额为3.94亿美元。微医集团这一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2015年1月,挂号网完成对老牌网上药店金象网的控股。5月,复星医药和挂号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在技术、平台、市场、媒体等方面全面展开深度合作,形成紧密的线上线下O2O联盟。此次获得新的融资后,挂号网改名为微医集团,打算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并准备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的服务,推出责任医疗计划。责任医疗计划将是新的微医集团未来重要的盈利点。
挂号网是国内移动医疗服务的先进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客流,在业内和市场也有很好的声誉,但一直没有找到盈利模式。过去5年挂号网的主要工作,是把医院的服务窗口搬到手机上,和构建微医集团的医疗团队,基本上都是赔钱,因为这些都是公共服务,挂号不能获取利益。而此次挂号网希望借助对金象网控股,及与复星医药的合作,有望以售药为突破口,把挂号网的流量和用药需求在金象网上实现变现,从而逐步盈利。
专家认为,挂号网的盈利模式值得期待,一是挂号网用户量大、积累时间长、群体精准,因此其基数与粘性将成为购药转化率的基本保证;其次,复星医药与挂号网目前对金象网交叉持股,说穿了都是一家人,因此双方合作将更具深度与广度,能真正对患者进行分析及需求挖掘,从而提高购药转化率。但挂号网要真正做到流量变现,关键还是需要双方深度合作,运用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对患者购药、诊疗、健康等记录进行深度分析,以大数据为基础促进金象网的药品销售。否则,再多的用户和资源都没有意义。
丁香园:建立医生社区垂直化平台
丁香园目前只是提供面向医生的服务,但未来定位是为整个医疗行业服务。丁香园从2009年1月开始持续盈利,年底收入超过500万元,2011年公司整体收入已经突破千万元。丁香园的招牌移动应用用药助手也于2011年底凭借超过100万下载量基本达到盈利。
在用户数量方面,中国的执业医师现在有 260多万。丁香园目前注册的医疗领域从业人员多达400万,其中达到其数据质量的医生有120多万,这使丁香园成为国内目前掌握医生资源最多的公司。
在融资估值方面,丁香园于2009年获得第一轮200万美元融资,2012年底完成B轮融资,由顺为基金领投,A轮投资者美国风投机构DCM跟投,金额在千万美元左右。
丁香园最大的收入来源是面对药企的服务。公司面对医药企业的服务增长很快,现在超过50%,已经是最大的收入来源。盈利模式主要有七大类:一是广告投放,即丁香园凭借最高医生用户量(包括400万会员,数百万日PV),使医疗广告精准覆盖专业人士;二是网络学术营销,即丁香园通过旗下网络平台、传统杂志及线下活动,为医药产品提供网络学术营销方案;三是市场调研,即丁香园拥用充足的调研样本库,自主研发在线调研及项目管理系统,助力药企市场分析与决策;四是丁香通服务,即通过丁香园旗下专业的生物医药商业信息平台――丁香通,面向供应商、商,提供试剂、原料药、医疗设备等类产品信息展示;五是会议服务,即通过丁香园医药学术会议信息平台,提供会议预告、图文视频、APP定制、EDM等传播形式,为企业提升影响力;六是丁香人才服务,即通过丁香园旗下专业医疗求职招聘平台――丁香人才网,储备专业人才简历100余万份,为医药企业提供网络招聘会员服务、图文信息服务、个性化招聘服务;七是医药数据服务,即通过丁香园专业团队研发的医药行业综合数据库平台――insight,提供综合搜索平台、注册上市情况、药物研报、政策市场情报及潜力筛选平台,使药企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和资源投入方向。
丁香园移动端产品以免费为主,主要盈利模式为向医生收取激活码费用和面向企业提供有偿广告投放、市场调研、医药数据服务、人才招聘服务。激活码售价99元人民币,支付后可永久使用当前所有功能和数据,并提供一年数据更新支持。激活码获取渠道是可通过丁当铺以299丁当积分兑换,或通过淘宝网,开通医生认证享免费。目前丁香园拥有丁香人才网、丁香通、丁香客、用药助手、丁香医生、PubMed中文网、调查派、丁香会议等移动客户端产品(见图9)。
好大夫在线:打造国内领先的医患沟通平台
好大夫在线是以患者为核心的、中国目前最大的医患沟通平台,仍在坚持“用病人的口碑”来传播医生的个人品牌,仍在累积核心竞争力,尚未盈利和上市。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6-0086-02
根据CNNIC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移动端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比88.9%。在养宠人群逐渐扩大的今天,使用手机进行社交、线上咨询以及线下服务探索等宠物活动受到了宠物主人和宠物行业相关人士的热捧。一方面,线上咨询和线下服务为养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以宠社交的行为增加了宠物主人间的谈资。另一方面,宠物行业相关人士也意识到了互联网为传统行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由此,主打宠物社交和020服务的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的上线,为搭载互联网“快车”的传统宠物行业迎来了新的活力。
1 背景研究
1.1 市场分析
中国宠物市场的巨大规模为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奠定基础。易观智库的《20042014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宠物市场的市场规模达到699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超过1058亿元,十年间宠物市场复合增长率高达59.5%。以宠物用品、宠物服务、宠物医疗等为赢利点的宠物店逐年增多,全球知名宠物厂商不断进驻中国,传统宠物行业以摧枯拉朽之势不断增长的同时,非系统化的管理、非专业型的服务、目标人群低覆盖度、竞争分散无序等问题在线下实体店暴露无遗。因此,“闻闻窝”的出现能够借助互联网整合线下资源,引进高效管理系统,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互联网扩大覆盖率来吸引优质客户,实现020服务模式的长效整合发展。
国外同类宠物平台的发展为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提供借鉴。与国内市场相比,国外的宠物行业已经相当成熟。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52020年中国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显示:2014年,美国宠物行业消费总额达到650亿美元。在过去的15年里实现了高达154%的总增长。2015年,该支出总额达到730亿美元左右。在国外,PetSmart、Rover、DogVacay等老牌大型宠物电商平台成熟的商业模式,为“闻闻窝”等宠物社交类APP的商业模式探索提供借鉴。
1.2 需求分析
庞大的用户需求为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找准定位。为了挖掘宠物主人真正的需求所在,近期,就《使用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解决宠物日常生活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对养过宠物或正在养宠的用户。此次调查从2015年10月开始,共计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共采集到有效样本187份,调查有效率达94%。本次调查问卷的全部数据进行有效解码,得出了具有研究价值的反馈:第一,95%的被调查对象原意尝试使用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解决宠物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被调查者反馈在使用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解决宠物日常生活问题时更关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及时性与权威性。可以根据宠物状况随时进行线上专业指导。二是准确性与丰富性。可以根据宠物主人所在位置搜索附近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宠物商店等十几种不同的线下服务机构。三是针对性与趣味性。可以针对不同宠物品种打造专属的宠物社交圈,在记录分享宠物图片的过程中利用工具来增加趣味性。
2 界面设计与实现
2.1 设计特点
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界面设计充分延续Iphone应用程序的优秀设计,在视觉设计上运用当前最流行的扁平化设计风格,让重要的“信息”凸显出来,在设计元素上尽量做到简洁、抽象、符号化。在功能设计方面深挖宠物主人需求,打造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价值的应用程序,使用户产生吸引力的同时提高了使用频次。
2.2 设计原则
视觉设计一致性。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是基于宠物主人日常的生活而设计的出的应用程序模块,在视觉设计上充分抓住宠物主人的内心需求。形、色、质相辅相成,文字、组件、图标等视觉元素交融交错,每一个部分相互组合,在视觉表现达到一致性。
交互设计简洁性。为了避免在使用应用程序时的混乱感,造成体感效果较差的交互行为,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尽量追求简洁化的交互设计。对产品特征与使用属性呈现完全形态的同时,充分尊重用户及用户目标,形成宠物主人希望的产品使用方式,以最为简化的设计语言达到用户体验的最佳效果。
情感设计丰富性。“宠物”作为人类情感的依托而受到用户的关注,宠物社交类APP在界面设计上应更加关注用户的情感体验。“闻闻窝”以宠物的视角打造情感为纽带的拟宠社交,情感设计更加丰富,启动界面中门后的一束灯光,点击按钮的萌爪,加载项中的小猫造型,无不透漏着丰富的情感化设计。
2.3 设计架构
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采用MVC框架模式。它是用一种业务逻辑、数据、界面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MVC框架模式有3个核心部分: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型用来表示数据和业务规则,视图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
3 总结与展望
首先,“闻闻窝”应以权威化作为发展基石。中国宠物市场目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缺乏规范的行业体系,从业者因追逐利益最大化而制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危害宠物健康,缺乏监管的小作坊式宠物店频频导致宠物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闻闻窝”对入驻商户应进行严格的定期审查,同时可以设计类似“我查查”的功能来辨别用户所购买的产品的真伪,以保证宠物的健康安全。
“在我们谈论利皮特之前,我们必须让人们相信胆固醇含量过高是不好的。”辉瑞营销部副总裁桃乐茜·维采尔说。
所以,作为一体化营销战略的一部分,辉瑞公司决定首先投资一个健康教育项目—Sana La Rana。他们首先搜集关于高胆固醇危害方面的资料,然后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等方式把它们传递给美籍拉美人。为此,他们还专门设立了针对拉美人的网站(sanalarana.com)。同时,公司还与拉美人全国委员会(NCLR)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美籍拉美人社区中,人们一般从社区的非专业健康工作者那里寻求医药卫生知识。” 维采尔说,“所以我们就和拉美人全国委员会合作,派非专业医务人员深入各个拉美人社区,一对一地向他们解释胆固醇含量过高的危害。”
“这种做法极大提高了降胆固醇类药物的销量,当然也包括利皮特的销量,所以水涨真的能使船高。” 辉瑞发言人称, 自2003年6月这项活动在迈阿密和休斯敦发起以来,Sana La Rana帮助三万多患有高胆固醇症的美籍拉美人完成了检测,占患有高胆固醇症美籍拉美人总数的10%。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处方药市场很不景气,医药公司应该可以从这些成功的故事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自去年的镇痛药快确适召回以来,接二连三的又有好几种高端药物遭遇了彻底的市场溃败,这给医药市场的营销策略蒙上了重重的阴影,特别是直销广告业务。批评人士谴责医药业过于依赖电视广告,这些广告大力鼓吹药物的好处,对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却是只字不提。
但是国家药品管理部门的监督并不是医药公司必须迈过的惟一一道门槛—很多医药公司发现自己的财政基础开始动摇,未来的震荡对他们的直销战略会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自1997年规章制度(允许直销广告)改变以来,直销广告的市场预算年年高攀,”弗莱斯特市场研究公司高级分析师伊丽莎白·勃姆说,“以前整个行业应对营销挑战的方式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投入更多的资金。”
但是未来两年随着几种畅销药物的大批量生产,还有几种利润丰厚的药物,如帕落西汀(抗忧郁药), 斯伐他汀(降胆固醇药)和如舍曲林(抗忧郁药), 他们的专利保护期已到,广告预算的流向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勃姆预计∶“市场因素将促使医药营销者更聪明,他们不会仅仅依靠无限制的预算和广告数量生存。”
没有人会认为大医药公司在不久的将来会停止广告宣传,但像百特、诺华、辉瑞等富有远见的医药公司正在寻求其他的直销渠道和方式,以帮助他们更加贴近消费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药物公司的营销经理与其他行业的营销经理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都必须竭尽全力加强和顾客的联系。维采尔说,“随着消费者习惯和获取信息的取向发生了改变,直销人员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维采尔承认,公司仍然重视电视广告策略,但承认这种媒介已经开始失去活力了。
因此,医药公司的目标应该是找到更好的办法来分配他们花在直销营销上数十亿的资金(根据健康信息市场分析公司维里斯潘的数据,全美2003年用于药物营销的资金高达33亿美元)。医药公司希望能有更丰富的市场营销组合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让消费者了解服用药物的优点以及风险。同样重要的是,他们也希望更长久地留住消费者。
合理的“不均衡”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对直销广告的要求是“合理平衡”,即应该分配同样的时间给促销声明和风险说明。人们对广告商是否有能力按照这条规定行事争论不休,一些观察者认为制药公司应该更好地听听消费者真正想要什么。“这虽然与制药公司的直觉相悖,但是消费者希望制药公司能够告诉他们更多的关于药物副作用及正确用药的信息。” 唐纳德·沙利文说,他是俄亥俄北方大学药物医学副教授,从事直销处方药广告研究已有十年了。
沙利文调查发现,消费者更有可能请医生给他们开在广告中介绍了更多药物副作用的处方药。“在为大多数药物做广告的时候,广告商总是努力宣传药物的积极效果,而弱化它们的负面影响,”他说,“但是患者在选择处方药的时候,情况恰恰相反—他们想了解更多关于药物副作用的信息。”
沙利文的研究表明,由于这个原因,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能给他们更多关于处方药信息的媒体—互联网。“消费者认为互联网广告更富有教育性, 更真实, 并且比电视或杂志广告含有更多的信息,”沙利文说,“但是不巧的是,药物公司们却把它们80~85%的广告预算都花在电视广告—消费者眼中最不可靠的广告媒体上。”
随着药物营销转向新的媒介,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渠道,同时采用了挽留消费者策略,这个百分比可能会开始降低。挽留策略在业内被称为依从营销, 又称坚持营销或持续营销。这种策略包括确保病人在正确的时间服用正确的剂量,确保病人能及时补充药物, 等等。这种策略的目标就是使病人保持健康状态—并且把病人当作消费者对待。
“使病人开始服用一种药物是一回事,医药公司很擅长于通过直销广告来俘获消费者,”朱庇特研究中心的健康分析家莫尼卡·利维 说,“但是劝说他们持续不断地服用这种药物就是另一回事。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机会。如果一位慢性病患者续开同一药方两次或者三次,那么这家制药公司的收入就会极大地增加。”
勃姆也同意这种看法。她说∶“有证据表明,持续营销即使在很小的范围内开展,也会比大规模营销更有效。”当然,要追踪病人是否续开处方,或者是否每天都及时用药,会引发一连串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连勃姆也承认∶“持续营销仅仅是解决整个复杂问题的第一步,它是一项刚刚兴起、正在发展的科学策略。”
勃姆举例指出,诺华在持续营销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诺华公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鼻喷剂米亚卡尔辛的包装盒里有一张调查表,上面有对病人身体状况、 治疗阶段、 生活方式等的调查问卷。回答了问卷,病人就可以得到按照公共关系营销公司—超微质谱公司的行为科学框架开发的订制持续营销信息表。
“如果能够证明米亚卡尔辛会减少骨质流失的话,诺华公司就可以宣称,通过提高正确服药和及时续开处方的人数比率,它的持续营销策略可以帮助减少病人高额置换臀骨或者永远卧床不起的可能性。”勃姆说,“这样就可以把公司谋求盈利的行为转变成为公共健康服务的良好形象。”
互联网的作用
利维认为,互联网很有可能成为最有效的持续营销手段。她举了一个例子∶百特生物科技公司为治疗血友病的药物建立了教育性血友病患者支持网站hemophiliagalaxy.com。这家网站能够使病人在百特的支持下控制自己的病情。
很多医药公司在提升消费者对某些药物的认知度上做得非常出色,但是他们在保证病人继续选用这些药物方面做得并不好。利维说, 这方面百特的策略是走在前面的。
百特对自己在这个方面的领先很满意。“‘血友病之家’(Hemophilia Galaxy)网站内容丰富, 服务周到, 能极大地促进人们对血友病的认识和治疗。”百特生物科技公司全球营销主管赛德里克·塔克·谢尔曼说,他主管电子商务和医疗器材。“但是真正特别的是我们为血友病患者专门建立的两家网站,爱得宝(advoy.com)和生命绿卡(passporforlife.com)。”
爱得宝网站为13个国家的患者提供服务,能用四种语言浏览(还有更多语种正在建设之中)。该网站为血友病患者和刚刚被发现免疫力不足的人提供治疗和总体康复方案的电子日志。医护人员可以登陆网站追踪他们的病人是否按照医生指导治疗,并注意病人是否会出现并发症或严重的综合症。
对那些一年可能只见两次医生的血友病患者来说,爱得宝增加了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指导机会,并使医生能够根据病人的病史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塔克·谢尔曼说。
生命绿卡网站利用对病人状况的调查表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持续的治疗方案—包括设定治疗目标、教育内容,等等,以最大限度地适应病人的状况。
“我们建立这家网站的原因是看到病人往往有意地不持续服药,”塔克·谢尔曼说,“电子邮件或者电话提醒没什么用,因为病人出于各种原因会不持续服药,比如,资金不足,担心副作用,担心被针扎,或者不知道不持续服药的危险性。该网站首先确定病人不持续服药的原因,摸清哪些措施能够激励病人遵医嘱持续服药,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一些病人需要不断地督促,而其他的一些仅仅需要偶尔的提示就行了。”
这两家网站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芝加哥圣洛克医药中心发现利用爱得宝网站的血友病患者的配合率从过去的60%提高到了90%。百特正和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一项联合研究,调查使用爱得宝网站是否会降低血友病患者的住院率以及患并发症的几率。
尽管百特故意把爱得宝和生命绿卡建成不受品牌限制的网站(例如,如果病人服用的是百特竞争对手治疗血友病的药物,他仍然可以利用这两家网站来监控自己的病情),塔克·谢尔曼相信这两家网站对百特的利润底线有直接的影响。
“实践证明,这些网站宣传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率,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药品的使用效果,而这又转化为医药公司的收入。”谢尔曼说,“这些网站使我们的销售代表与医护客户形成了更紧密的关系。他们不仅讨论药物产品,而且还谈论上升的患者配合率,以及针对爱得宝网站所做的研究。”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彼得·匹兹声称,百特、辉瑞和其他药物生产厂家,包括阿斯利康思瑞、 百时美施贵宝和葛兰素史克的种种努力预示处方药的营销方式会发生重大变化—从促销方式转为教育方式。匹兹是MS&L公关公司主管医疗事务高级副总裁,曾任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前对外关系副专员。他认为, 未来几年各医药公司将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疾病教育广告上。
互联网是实现传递这种教育内容的最佳工具。美国调查机构因特网与美国生活项目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到互联网上搜寻健康和医疗信息占人们上网活动的第三位。这项调查还显示,大约有9,300万美国互联网用户(占美国成年人上网总人数的80%),曾经在网上查过16大项健康主题中的至少一项。因特网与美国生活项目的研究者们指出,“关注健康的人们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但是他们不能每次都找到需要的信息,可那些信息就在网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辉瑞等公司正在积极投资建设他们的网站,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兴趣。“在我们看来, 我们的网站是非常好的, 但是我们的病人却很难找到他们想要的信息,”维采尔说,“很多人登陆医药网站搜寻信息,可往往灰心丧气地收场,所以我们正在重新设计我们的网站,以使他们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想从网站上得到什么,辉瑞公司最近做了一系列的调查,进行了大量的一对一访谈,还举行了很多小组自由讨论发言会。这些研究直接影响了辉瑞公司治疗青光眼的网站设计(xalatan.com)。这家网站有一份药物产品信息通讯,一个青光眼影响视力的教育模拟屏幕,一个电子邮件续方系统和医生预约提示系统。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针对目标观众的、简单却很具有创意的功能∶登陆者可以调整该网站文本的大小。
辉瑞还将继续开发新的、有助于扩大市场影响力的宣传手段。“有时候你必须把信息传递到消费者那里,”维采尔说,“我们在商场,在女士盥洗室,只要是我们确定人们愿意获得信息的地方都举办过宣传活动。”
(屈欣 译/王欣红 校)
链接1
晦涩的说明书
大多数情况下,制药公司都会按照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规定,在药品标签和广告上详细说明药物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副作用。医药行业监管当局关心的问题是医药公司如何展示那些信息。MS&L公关公司主管医疗事务的高级副总裁彼得·匹兹批评说∶“普通患者很难了解服用药物的风险,药品广告后面的小字体说明书是为具有专业水平的人士写的。” 彼得·匹兹还曾任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对外关系副专员。
医学院毕业生们有可能喜欢这样的厚重风格,但普通大众看见这种微小字体印刷的、晦涩难懂的说明,就会望而却步。匹兹引用FDA的两项研究说,尽管消费者对药物风险信息的关注在提高,但实际上阅读这些风险说明的消费者人数正在下降。匹兹指出“目前情况正在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到目前为止,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对是否会改变药品直销指导规定仍然口风很紧。“我们确实还不认为药品广告业会马上发生变化。” 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公关部专家克里斯托·莱斯说。
-Aaron Dalton
链接2
信任保险单
你可以在佛罗里达州住上几年,尽情享受那里明媚的阳光和舒适的航行。你可能会很幸运,发现自己每次都与飓风擦肩而过。然而,你也有可能在一年之内,接二连三的遭受飓风的袭击。去年的天气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如果你生活在飓风带的话,最好给自己买一份保险。
对于医药公司来说,为了应对药品召回所带来的损失,保险对策中应包含一个训练有素的发言人。他随时可以挺身而出,回答公众、投资者以及媒体关于某一药品的质问。
“未加准备的医药公司在面临非同小可的公关危机时,会犹豫不决,而这时任何一刻延误都会使形势迅速恶化,”RLM公关公司总裁、《公关前沿出击》的作者理查·雷尔马说,“如果你因不知道该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而缄默不语的话,最终只会使人们受到更大的伤害。”他说∶“现在人们再也不会接受‘等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再答复你’这样的借口了。”
同时,雷马尔强调从第三方包括政府、调查或检测机构获取外部数据的重要性。这样你就可以立即给媒体提供数据,证实产品的安全性并说明可能存在的问题。他说∶“任何公司内部的数据都会被质疑,而外部的第三方数据更经得起媒体迅猛的审查。”
面对产品召回时,雷马尔同样建议要公开—在这种情况下是指要勇于承认错误。“通过网络、电视和广播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事,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让人们知道你迅速地处理了问题,”他说,“那些勇于承认错误的公司最终都得以再次发展。”
而那些不敢出面澄清的公司则面临在拥护者中失去信任的风险。雷马尔说∶“如果你一味沉默而不做任何补救,或是犹豫不决、无视事实的话, 人们会开始担心,认为你确实不值得信任。”
- Aaron Dalton
链接3
用网络促进与医生沟通
医药公司希望通过网络改善药品直销的效果,同时还试图通过网络寻找新途径,促进其与医生之间的关系。他们在这上面的开支甚至高于在直销方面的花费。据IMS 健康公司、整合促销服务公司和CMR公司2004年6月份的统计,2003年,医药业光在销售代表和给医生的产品样品上就花费了210亿美元,远远高于那些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直销行为的30多亿美元的开支。
源头之变
在交通部信息中心的一块大屏幕上,此时正显示着全国229万辆营运车辆的实时营运状况。2011年,在交通部颁布了车载终端的四个行业标准之后,规范的计算设备悄然进入千千万万辆的各类车辆中。它们记录着跨域客车在国道和省道上的行驶轨迹甚至全程的视频动态;它们还能实时感知危险品车辆、大货车的货物和车辆状况;它们还能第一时间获悉哪些车辆发生碰撞和侧翻……
“这两年,车联网的相关商业模式、技术和规范已经进入成熟期,几年前的那些概念现在已经可以落地了,企业也到了介入期,它们有机会获得相应的回报。”交通部信息中心冯泉教授说。
这些进入车内的计算设备首先给交通行业的监管带来了变革。现在,在交通部“全国营运车辆监管监控平台”上,营运客车的实时位置、哪些车辆超速了、哪些司机在疲劳驾驶、哪些车上出现了形迹可疑的人、哪些车辆遭遇突发事故......一切信息都被掌控,这使得相应的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不仅仅是客车,按照规定,新出厂的货车也要开始安装这些计算设备。这样,从新货车上路的第一天起,它的信息就接入到交通部“全国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上。这个公共平台有对外开放的接口,企业可以基于平台上的数据开发个性化的应用。例如,车辆生产企业可以借此制定更精准的维修网点计划。以往车厂可能只知道它的车卖到哪里最多,却不知道这些车主要在哪些线路上跑,现在这个平台可能会告诉你,虽然你卖到江苏的车最多,但你要在山东建最多的服务网点。物流配送企业也可以实现更合理的配载配货,并通过车载终端与司机实时对接,因为这个平台知道所有货车的实时位置和它们空载、满载还是半载的状态。
其他的应用还很多,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牛津大学教授、《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对《IT经理世界》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在美国西雅图有家名为Inrix的数据服务公司,它做道路导航,因而每个使用Inrix应用的汽车用户都成为它的一个传感器,Inrix每天可以搜集到40亿条数据。现在Inrix不仅提供导航服务,它还可以预测经济的健康度。2009年,Inrix就比政客们更早地察觉到经济衰退的事实,因为它发现整个交通流量在急剧下降。很多对冲基金也使用Inrix的数据来买卖股票,因为它们发现那些购物中心周末的交通量和卖场的销售额有很大的相关性。
冯泉教授发觉,中国很多企业最迫切需要降低在车辆油耗方面的营运成本。现在,通过车上的小盒子,这已经可以实现。美国物流公司UPS在全球有6万辆货运卡车,所有货车上都有一个“黑盒子”,收集车辆营运信息,并实时发回UPS总部。UPS通过分析数据发现,车辆右转要比左转快,因为右转不用等灯。通过设计新导航系统,UPS让更多车辆右转,即便转弯也是通过几个右转来实现,仅此一项改革,在2011年UPS就减少了1000万吨汽油的消耗。通过这些数据,UPS还对车辆进行了预防性维护,就是提前预见哪些部件会出故障,从而提前维护。这种状况在未来几年也会在中国企业身上发生。
不仅仅是交通,健康和养老服务也在发生缓慢但深刻的改变。在广东中山的300万人口中,现在已有40万居民的健康档案接入到一个“健康365平台”上,这是中山市卫生局推动的一个社区医疗服务平台,从两年前开始开发,如今正在落地。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子女现在甚至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为不住在一起的老人订购服务——请就近的社区医生上门为老人做检查,并把老人的健康信息发送给自己。这个平台的开发企业,中山市锐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志华曾到瑞典等地考察养老服务,瑞典的社区老年服务给了他启发。他认为未来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之上,各类企业可以开发应用,实现丰富的服务。例如,安排护士一天3次上门给老人吃药,服务人员定期为老人洗澡,家政人员每天上门打扫,机构配餐送餐,甚至法律机构来帮助老人立遗嘱。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平台还可能推动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平台上汇聚的数据可以告诉政府,居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政府该做什么事——政府主管部门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来制定政策。“这是终极目标。”李志华博士说。
当计算无处不在之后,信息技术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以支撑那些美好愿景的实现。可以看到,现在计算正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计算规模、数据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企业进入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要提供高效、灵活的个性化服务;
企业更关注和提升IT投资在每美元、每瓦之下产生的利润。
这些特点正影响着信息技术。2009年之后,给前端计算提供支撑的数据中心信息技术演进得非常剧烈,“去IOE”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
去IOE运动
2010年,阿里巴巴开始了“去IOE”运动。耗时3年,经过1.7万名内部技术人员的努力,今年阿里巴巴高调宣布“去IOE”成功。
“IOE”中的“I”是IBM的缩写,“O”是Oracle的缩写,“E”是EMC的缩写,这是三家经常出现在美国高端商业杂志的著名IT企业。而“去IOE”并不是去除IBM、Oracle和EMC这3家公司,而是特指去除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构建的传统IT架构。
“去IOE是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搜狐研发中心高级主管彭毅说。“IOE”这三大巨头在相应的领域都非常权威,在过去几十年中,传统商业企业的关键应用都采用了它们设计的可靠、高端的架构,现在为什么又要去掉呢?
这还要从源头说起。据说到2016年,全球大概将有160亿的智能设备。英特尔投资部副总裁Lisa Lambert女士说,令她兴奋的是,经过过去两年的预热,物联网项目最近已经开始落地,标准组织也制定了各种标准规范。在计算和互联无处不在之后,“数字第六感”应运而生——它把人们所处的物理环境和移动数字世界融合在一起。例如,计算设备可以知道你在哪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中,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甄别后,给你提供帮助。高通实验室就推出了一个叫Gimbal的产品。现在在高通位于美国圣地亚哥的办公楼内已经开始使用这个技术:它具备“地理围栏”功能,当你跨入一层咖啡厅那片“围栏区域”,咖啡厅就知道你要来了,收银台上会立刻出现你的照片,它知道你一般会点什么,还有你的信用卡信息。当你走进咖啡厅后,就可以拿着刚做好的咖啡离开。整个过程无需拿出手机、钱包或者现金。
这样时时发生的大规模交互,是IOE传统架构支撑不了的,最明显的例子是采用传统架构的火车票订票系统在春运高峰期间接二连三地瘫痪,或者淘宝“双十一”期间,与淘宝相关的一些传统银行网关结算系统出现拥塞。
于是,IT系统需要做出颠覆性创新。“实际上,去IOE不是简单地用PC服务器取代昂贵的设备,开源软件取代商用软件,而是采用可扩展、有弹性的互联网架构取代传统IT架构。”盛大网络游戏数据中心运营经理季青做了精辟的分析。
事实上,这种架构的改变也是为了支持移动互联时代企业业务的特点——要随时做出更快的响应和变化。“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这是Facebook的一个口号,它从某种程度上也告诉我们当代企业对速度的追求。“传统企业是流程化的运营模式,所有任务都是工单式的处理方式。现在,当所有资源都云化之后,对一切需求的响应都是非常快的,这是传统模式没有办法来比的,这对IT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彭毅说。彭毅现在越来越多地接到这样的服务需求,要求他们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发放或者收回一个服务。这对他们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这一点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服务器平台产品经理罗一峰也有同感。“原来设置一个数据中心服务,从提出概念到最后完成配置,需要90天时间。现在,最快的只要45分钟甚至几分钟。
在速度之外,在移动互联时代,一个业务一旦出现,之后很可能就是爆发式增长。“比如微博、微信,之前我们根本就想象不到还可以这么通信、这么交流,这个应用就这么‘突然’出现了,紧接着就是爆发式增长。这种状况是传统IT架构所不能支持的。”彭毅开玩笑说,原来你需要1台小型机,现在一下子要10台,小型机提供商恐怕一时都适应不了!
为了得到高速和灵活性,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地拥抱开源技术。“开源系统最大的好处是,兴趣爱好者都能参与到代码贡献中来,因此,企业引入一个新技术会更快,这是一些商业系统不能实现的,因为它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商业策略。”彭毅说,“而且,如果采用了开源软件,我有什么需求一定会有人来立刻响应我,我也可以自己做二次开发来设计定制化系统,这种深度的定制化是商业系统没法比的。” 当然,一旦一个开源系统暴露出某个问题,获得响应和解决的速度也会更快。现在,彭毅所在的搜狐研发部门也在做了一些开源软件,包括搜狐私有云管理平台、底层虚拟化管理和调度等。
“不要重复造轮子,采用开源软件不仅节省成本,也节省了时间。” 又拍云存储CEO刘平阳说。这位20出头就开始创业、已经在互联网行业浸润8年多的新锐在“去IOE”的立场上非常坚定。“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现在还在使用IOE设备和技术,我认为它就是家‘落后’的互联网公司,我相信很多人会同意我这个观点。”他说。
刘平阳坦言,去IOE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规模小的互联网公司用不到IOE,规模太大的互联网公司,IOE的成本又要压垮你”。爆发式增长让数据中心从原本几台服务器的小集群,瞬间变成几十台、几百台甚至成千上万台的大集群。如果采用传统架构,成本是企业不能想象和承受的。
现在,又拍从事云存储服务过程中,从云存储、云处理到云加速这几部分都使用了大量的开源软件。像它们的存储系统就是基于廉价设备、自己开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在刘平阳看来,开源世界有很多好的软件,性能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我们要拥抱开源软件,并在能力范围之内,对社区做贡献,参与到开源系统的快速迭代中去。”他说,“虽然现在我们的贡献还不多,但我们已经有计划在合适时间做贡献。”
当然,互联网公司也不是都要完全去IOE,京东商城现在很多数据库仍然是Oracle的,因为大规模实时结算系统还暂时无法摆脱对这些高稳定性数据库的依赖。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之间的较量和平衡。随着开放平台越来越稳定,去IOE将不止在互联网公司中流传,在传统公司也会发生。整个IT的潮流是往更廉价、更灵活、更具扩展性的方向上演进。
新生和消失的公司
在这样的IT骤变之中,新的行业巨头和技术将崛起,也有一部分公司会因此退出历史的浪潮。
今天,当你走进Facebook、Google的数据中心时,你可能会看到几十个集装箱搭建起来的奇怪设施,每个集装箱中都放置了上千台服务器,那就是高密度的定制服务器。定制服务器可以提供高密度,降低能耗和成本,实现企业“每美元、每瓦”之下的利润提升。这里有个数据中心能耗的衡量指标叫“PUE”,例如一个PUE是2的数据中心,就代表着服务器每消耗1度电,整个数据中心要消耗两度电。在Facebook和Google,PUE正逼近1。现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在朝这个方向迈进。“百度通过自行设计硬件、软件,设计制造模块等,数据中心的PUE已经达到1.36。”百度云计算首席架构师林仕鼎说。百度目前自行设计了交换机、服务器和固态硬盘。
“定制化服务器盛行之后,国内服务器厂商的机会将会更大,因为包括华为、浪潮在内的国内企业,定制能力都比较强,产品成本也更为低廉。”盛大网络季青说。在市场调研公司IDC的一张中国服务器市场分析图上,去年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两大阵营之间的区隔还是非常清晰的,第一大阵营是IBM、惠普和戴尔,如果最近再去看这类分析图你就会发现,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的区分消失了,国际国内企业几乎全都交叉在一起。所以,IBM才要把它的X86服务器出售,它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竞争优势已不在。同样,国产厂商在存储、开源云平台上的进展速度也很明显。华为有几千位开发工程师在做开源虚拟化平台,并推出集成了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的一体机。他认为国内企业后发优势明显。
更值得关注的是,将有新的产业链环节诞生。在去IOE的过程中,一些传统企业和中小型互联网企业遇到了技术、人员等条件限制。“他们要压很多人,而且需要很长的开发周期,投入产出比可能并不高。”季青说,“我觉得,他们比较简单高效的方法是与一些云计算提供商去合作。” 季青看到,现在一些云计算提供商发展很快,他们能力比较强,提供的服务很专业,不止提供虚拟机租赁这样的服务,还可以采用开源技术做更深层次的定制化服务。“原来盛大在线的CTO就去做这样的服务了。”季青说,“这块刚刚开始。”
还有一些离岸数据中心正在崛起。在游戏圈,盛大、完美、腾讯这些企业的海外扩张步伐都很快。这些企业首先要在海外租赁数据中心,招聘运维人员。现在,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在构想,在像上海自由贸易港这些地方建设离岸数据中心。所谓离岸数据中心,就是它接入一些海外线路,像东南亚、韩国、日本的线路,这样的话,向海外扩张的企业就不用再跑到国外去找数据中心了,运维、采购都更高效、便宜。这对企业的海外扩张影响会非常大。
从2009年以来,一场关于物联网的风暴席卷了全球。年初,美国奥巴马总统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7月,日本IT战略本部颁布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U―Japan”战略;8月,总理视察无锡的中科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物联网”、“感知中国”概念在国内迅速升温。物联网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热点。继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90年代因特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物联网与智慧地球的发展动态,将会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它的广泛应用必将在以后成为推进全球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一、物联网的概述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从英文“The Internet of things”翻译而来,也称“全联网”。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①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互联网在“物的世界”的延伸和扩展;②它的终端可以包括任何物体,目的是为了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因此,物联网的完整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由此可知,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物联网的内涵
从中文字面上看,物联网强调物体的互联,被看作是一种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使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互相连通而形成的网络,它使得所有物体都有数字化、网络化的标识,以方便识别、管理与共享。从英文字面上看,物联网被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其具有更为深广的含义,它强调“any things connection”,而“things”不但包括现实世界的物体,也包括各种计算设备与虚拟空间的人工物体,还包括网络用户。可见,在广义上,物联网实际上是包含了物体与物体之间、人与物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物本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等各种“主体”之间的互联。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日益普及,人机交互、人与人之间交互、计算机与计算机交互都已经得以实现,因此在当前对物联网的研究与实践中,主要关注现实世界中物体的互联。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
如今,我国物联网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周期,原因如下:①国家政策的支持。既然物联网已经进入了国家层面的视野当中,则相关产业的发展无疑会得到更多政策的扶持和优惠。总体来看,物联网发展已成为国家层面技术及产业创新的方向之一;推进物联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环境已基本具备;推进物联网发展已经在全球形成共识。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健康地发展。由此可见,物联网的发展可谓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加大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我国走上一条生产持续发展、技术先进的发展道路,有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物联网发展的基础牢固。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2009年10月,中国研发出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研发水平位于世界的前列;2009年底,我国lPv4地址达到2.3亿,是全球第二大IPv4地址拥有国,仅次于美国。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专利拥有量高,是标准主导国之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去支持物联网发展;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③我国物联网产业与先进国家所处的阶段相同。目前在欧美等国,物联网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已被认可的物联网标准。这对于中国而言,将争取到一次难得的与世界发达国家在一项技术竞争中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基于上述特征的物联网有望为人们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物联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必须是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这将是非常难的一步。每个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人才支撑,所以对物联网在高职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要进一步引起重视。
三、物联网给高职教育带来的挑战
1.产业发展,人才先行
物联网是一个涉及众多行业应用的实践性技术领域,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行业应用将成为物联网产业未来几年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物联网的人才特色为高职教育提供了用武之地。
2.物联网的市场潜力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无穷机会
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将带动微电子技术、传感元器件、自动控制、机器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据专家调查: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共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健康监测、环境保护、智能交通、电力安全、公共安全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物联网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交通、物流、环保、零售、金融、电力、安防、医疗等将成为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这些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3.高职院校应抓住物联网的发展机遇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通信类学科、测控计算类学科和计算机网络类学科等三大类职位将成为人才需求新热点,机会多多。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者,高职院校要迅速行动,为迎接信息技术领域第三次革命,抓住物联网的发展机遇,抢占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先机。
四、物联网在高职院校的应用
目前,物联网在高职校园中的应用已经初见端倪。早在2008年,台湾就利用物联网技术支持学校安全管理,然而这只是初步的尝试。在国内高校中,使用RFID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常用的有学生的胸卡标签,饭卡等。事实上,目前在一些院校中,物联网的雏形已经出现,例如校园一卡通,手机一卡通等。但是,物联网在高校校园中的实际应用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应用上,更深层次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在教学设备管理上的应用
学校的大型会议设备、教学仪器、体育器材等普遍存在着分布散、管理难度大、无专人管理和保养等现象。通过给各类设备、仪器、器材粘贴RFID标签或传感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管理人员,还可以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能有效防止仪器、设备的丢失,实验室的灯、空调、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也可根据人员进入或离开自动控制电源开关,当仪器出现高温、断电、漏电,灰尘过多等问题时,传感器可以自动报警,通知专人处理。目前包括沙迦大学在内的众多阿联酋大学已经开始采用RFID技术来防止文凭的造假,它们在颁发的学位证书中粘贴RFID标签,以确保学位证书的有效性,还可以加快高校学生登记注册流程。
2.在校园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学校安全管理包括学校安全门禁、机动车管理、校园访客管理、校园火灾报警、学生体温异常管理等。
安全门禁包括短距离和远距离射频识别两种。短距离射频识别门禁系统应普遍适用于各高职院校,如设立宿舍门禁系统。该系统可与学生一卡通绑定,避免外来人员进出。
机动车管理,即安装RFID标签识别并控制机动车的进出,将停靠时间、位置等信息通过管理平台与个人手机绑定,让机动车“自己汇报”。
校园访客管理,如在教学区、学生宿舍等校园管制区域安置多个感应节点,当外来人员进入时会自动语音报警并通知保卫人员及时处理。来校洽谈公事的访客,通过保卫室换证取得RFID标签即可。
校园火灾报警,即将各传感器节点密集分布在火灾易发区域内,监测该区域周围温度和烟雾浓度等参数,还可通过多节点协作将各项采集来的数据(包括位置和火势等信息)传送到管理控制中心,以实现实时报警和准确定位。
学生体温异常管理,即通过腕带感温式的RFID标签即时侦测学生体温,并通过应用服务器自动监测体温的变化,当体温超过设定值范围将会提出警告给管理者,管理者可及时该班老师或校医室联系。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面对物联网产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应建立起适应物联网产业需求的高职层次的专业,并培养出适应物联网产业的新兴人才。目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在积极开设与物联网相关的专业,如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筹建“物联网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专业,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电子商务(物联网营销专业)。
其实物联网产业是在物联网概念下对原有产业的重新整合与调整,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来说,也应将原有的相关专业,按照物联网的概念进行设置、调整,而不是新建专业方向。
五、物联网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1.物联网产业不是完全新型的产业,因为高职院校已有的专业不少已经能够覆盖到物联网方向,因此基本不用增加新的物联网专业。
2.物联网产业是在物联网概念下对相关产业的重新组合,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上也同样是对原有专业进行重新组合,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上的调整。
3.对于感知层技术的应用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也比较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此,可开设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相关专业,也可设定相关专业的专业方向。
六、结束语
物联网是一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它不仅需要本科院校和科研机构去制定行业标准、开发产业技术,同时,为了产业更好更迅速地发展,也需要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参与,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较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应当有义务,有信心建立起具备高职特色的物联网专业,为未来庞大的物联网产业输送有用人才,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仲英.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进展与趋势[J].微型电脑应用,2010(1).
[2].浅析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资,2008(12).
[3]徐晓兰.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J].中国发展,2010(04):86-97.
当下,最具潜力、最具爆发力、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网络经济的直接体现,电子商务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一个村、一个县、一座城,也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快捷化、个性化、无边界性、高渗透性等显著特征,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补充,构成了新经济体,顺应时展趋势,推动网络经济发展,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途径。
一、网络经济概念及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经济形态,它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由于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引起的传统经济产业部门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互联网购物、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站信息招聘、旅游网站等。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同时网络企业的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商业、电子服务、网络交流平台、移动智能等网络经济形式迅速崛起和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信息平行交替和资源对称的特点,因此,传统的社会经济运行结构、社会的竞争状态、生产方式、价值观念被改变。崔雪(2010)研究提出,通过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购物,享受网络企业提供的服务,缩短了交易的时空距离,因此网络经济具有虚拟化、开放性、效率高、成本低、创新性五个特点。周丛根(2011)研究指出,网络经济具有强外部经济性、长尾累计效应、多重叠加效应、级数扩张特性。徐璇(2014)指出,通过网络经济可以制造商可以和消费者直接接触,同时网络经济具有无时间限制和无地理边界限制的特性,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对传统的零售企业造成威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网络经济正在逐渐成熟,基本的经济原理仍然指引着网络经济各项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行业,在分析和考察其发展前景、盈利潜力及竞争环境的同时需要分析这一行业的经济特性,这样才能根据电子商务领域的经济特性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现象进行分析。综上,在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下。
1.便捷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经济主体或者是企业组织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行业形成网络化的经济系统,并不断创新行业内部与行业之间连接方式,从而使整个经济系统逐渐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网络经济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呈现出便捷、即时性的特征。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进行交易或者交流,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理的限制,同时缩短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时间滞差,并突破了空间的约束,网上无形市场成了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市场活动空间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内等,十分便捷。通过计算机网络构造了大量新的资源基础,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时代下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加广泛,减少了其他资源的消耗,拓宽了经济发展面。
2.高渗透性。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渗透性较高,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界限越来越模糊,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传媒业等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医疗电子器械产业、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等边缘产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之间迅速融合。
3.自我膨胀性。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吉尔德定律、马太效应、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四大定律上。吉尔德定律是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的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十年,通讯系统的总宽带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宽带费用的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会最终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梅特卡夫法则:按照此法则,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摩尔定律: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同时,价格减半。实践证明,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展示了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同时也揭示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边际效益递增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网络建设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这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明显递减。随着入网人数增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会提高,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其边际收益和总收益也会不断扩大。二是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和增值报酬,信息网络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形成高质量的信息源,从而增加报酬。
5.外部经济性。一般的市场交易是买卖双方形成的一种契约,只对买卖双方进行约束,不涉及其他利益主体,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契约履行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第三方受到的影响为外部效应。工业经济带来的主要是外部非经济性,如工业“三废”,而网络经济则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性,网络形成增加了成员,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成员。6.可持续性。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会过度消耗有形资源和能量,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它促进和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一)虚拟购物
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将为电商创造新场景,推动电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持续为电商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创造精准匹配、交互式购物等新体验,并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为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虚拟购物应运而生。虚拟购物借助于VR(虚拟现实)等新科技,让消费者网购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产生近乎真实的感官模拟体验。消费者进行虚拟购物,既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商品,还能享受到实体店购物带来的乐趣。但是,当前虚拟购物还处于起步阶段,体验效果有待改进。虚拟购物平台上架的商品都需要一个个建模,非常耗时耗力。相对于电商平台上的商品种类来说,虚拟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只是沧海一粟,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种类有限;在虚拟试穿方面,网上模拟的身材肤色、穿衣样式等,跟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总体参考性不够强。有消费者坦言,现在虚拟购物远不够成熟,娱乐性大于实用性,不过这是网络购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
(二)发展共享经济
通俗的讲共享经济就是将个人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共享经济的理念就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这是一种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如以凹凸租车为代表的共享租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求而不得”的自驾需求,另一方面避免了汽车闲置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带来的浪费。共享租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民用车难。凹凸租车等共享租车平台整合和利用的是闲置的私家车资源,能够提供更具弹性的车源供给量,适应不同时期的出行高峰需求。在我国,汽车共享行业有巨大发展前景。来自全球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的共享经济市场,汽车共享出行规模两年后将达1.8万亿美元,发展前景广阔。
三、网络经济发展策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发展策略
1.加快网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认识网信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支撑作用,把网信基础设施提升到与交通、水利、电力等先导性设施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网络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蓄势聚能。
2.大力支持企业,培育网络经济创新主体。引导传统龙头企业转型,加大本土优势企业培育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增强网信企业使命感、责任感,形成网络经济发展聚集效应。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行业乃至全球竞争,拓展发展空间。
3.发挥杠杆作用,创新投资基金融资方式。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培育发展“互联网+”领域创新领军企业;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明确提出强化资金引导、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人才支撑和鼓励跨界融合等五个方面的政策举措,如组建网络创新研究平台等。
4.搭建人才梯队引领网络经济发展。网络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打造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培育一批技术领军人才。
5.政府部门优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网络经济生态体系,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加强统筹协调、简化行政审批、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加强监测考核、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加强宣传引导和扩大交流合作等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二)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地区优势特色和借鉴外地经验相结合。充分考虑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明确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文化、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安全和网信军民融合等十个领域作为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加强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2.注重宏观指导和实际推进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瞄准发展大势,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作参照、定标杆,侧重从宏观层面提出方向性要求和任务性目标,加大网络经济发展基础的设施建设,明确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3.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网络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配套政策和优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又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界树立互联网思维,以顺应信息时展趋势。
四、结语
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便捷性、高渗透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应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结合区域优势,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细化分解任务,加强指导考评,不断扩大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
作者:祝孔儒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崔雪.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徐璇.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型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