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地理学科思维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8 16:51: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地理学科思维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地理学科思维

篇(1)

传统的教育通常都只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养成,但却容易忽视对学生求异品质的塑造。这往往造成学生想象力的缺乏,和思维的僵化,最终阻碍了学生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经常提到的一个重点问题。这种改革方向不仅顺应了学生个性和品质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起到诸多积极地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到教学过程中,简单的说来就是不应该像以前那样实施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练习而得到的这种能力,或者是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空谈,都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而是应该在具体的教学生实践中,通过教师个人的努力,比如说灵活的课堂设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同样具有积极地作用。那么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利用一切有效的资源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下面我就对此做几点个人的看法,望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良好的教学情景不仅可以为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而且还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为此,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都应该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作为自己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就要积极地为教学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此外,对于自己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还应该能够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发挥情景教学的优势,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的目的,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质疑、思考,同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的积极性才会逐渐被调动,他们的创造意识也才会逐步的提升,进而让学生逐渐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为了实现创造良好教学情景的目的,教师首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习惯,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善于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比如说利用演讲、辩论、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此外,在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的状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帮助他们把每一次学习都当做是一次自我升华的机会,从而能够主动的寻求进步。

二、传授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由于现今的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更多的有益之处,具体来说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掌握正确思维方式才会真正的起到作用。此外,要学生善于思维,除了行为习惯的养成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毕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在扎实的基础上得到的。例如地理概念、结论是掌握高中地理的基础,只有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结论才能正确的掌握高中地理当中的其他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一步一步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逐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三、利用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迁移思维

知识来源与生活,高中地理课本上的许多知识也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与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高中地理课教学的魅力就在于他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实际紧密联系。为此,除了善于运用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外,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还应该具备敏锐的思维,要善于捕捉和高中地理这一门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环境问题、时政问题中的地理知识融入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所以,善于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善于捕捉时下发生的社会热点新闻,在以教材为蓝本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地添加和更换教学内容,这样我们的高中地理课堂就会是鲜活而且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在这种环境下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活跃的,充满生机的。

目前,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不再简单的理解为有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取得高分数。当下,在新课改理念得到深入贯彻的情况下,教学的质量更关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认真的把握学情,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2)

中国分类号:G633.55

2014 年 5 月 3 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承办的“第十一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赛附加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行, 本次竞赛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和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正确人生观的培养。

1、故事引发学生创新意识。利用一些知名地理学家在探索地理知识成才的故事来作为学习的标杆,同时对地理学家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思维、意志的形成和对新生事物的猎奇心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和兴趣。

2、现实生活的热门话题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今、等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加以引用进行教学,使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更加贴近,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社会生活进行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理,实现学生创新学习意识.

3、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常常是教师进行简单的操作演练,学生只是一名普通的观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真实地参与,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在实验演示时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想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在进行实验演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种激烈的思维冲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有着积极地作用.

二、课堂教学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拓展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教学和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这就是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熟悉和掌握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教学。

1、教师丰富地理素养。丰富的地理知识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基础。一是教师要有“一缸水的水平”才能够给学生“一杯水”知识量,所以教师要熟知教材内容,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教学中出现错误,不会在教学中误人子弟。二是教师只有熟练掌握了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将这些知识更好地串联起来,讲起课来才能够融会贯通古今中外,才能够拓展教学。三是教师地理知识的增多自然讲起课来深入浅出、自让让学生学习“起伏不定”,自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灵活使用教材中的各种内容。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新教材进行灵活地运用,对各种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大胆地组合,并渗透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式.通过对各种教材的整合,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创造,从而形成一套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处处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

三、利用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高中地理而言,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而科学探究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利用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如果不具备必要的问题思维,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造性意识也就无从谈起.

1、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通过情境创设就直接进入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去,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就不会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学生非常容易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冷漠和厌倦情绪,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相反教师如果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究和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2、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在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简单的成为知识的讲授者,更应该成为各种疑问和问题的创造者,教师应该尽量创设出符合高中生实际情况的高质量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并对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科学合理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3、教师设置问题要吸引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不同的阶段进行问题的创设,比方说思考后、模仿后、猜想后等.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挖掘,只有能够提出问题才是创新的开始,发现现实中的问题是提出问题的重要前提,只有教师创设的情境深深吸引学生后,才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思维的发散,最终实现思维的创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整个教学过程的问题创设,还应该注重一些细节方面的情境创设,从而在课堂中让学生全面的进行思维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掘自身的学习潜力.

篇(3)

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单纯重视知识的传递、教学以记忆为主、学生的思维较固定等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以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导向下,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时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形成动机、表象、概念,保持概念,最终将学习迁移完成。所以,根据这一过程,应更好地对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没有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完善。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现状表现见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重视;(2)教学方法较单一,没有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激发出来;(3)对学生的思维培养都以记忆为标准,导致学生的思维较固定,不具有创造性;(4)地理思维结构不成熟,思维不具有系统性。所以,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才可以对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效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对策

1.教学导入设计较合理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对高中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导入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目的性与趣味性,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确定目标,激发高中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热情,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过程中,可以根据高中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将导入新课的问题设计为:同学们,正常情况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六月份为什么会表现为持续性阴雨天气?在七八月份时为什么会常常为炎热的少雨天气呢?提出问题后,学生产生了兴趣,用迫切的眼神看着教师,等待正确答案。此种导入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促使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2.创设情境

有效的地理情境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步骤。根据地理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将其分为三种:一种为虚拟现实情境,一种为课堂实践情境,另一种为现实生活情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不同年龄与心理特点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践经历,通过展示图片以及实验演示等方式,使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与喜悦充分体会,促使其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主动性明显提高。在课堂教学前,应该明确学习目标,使其注意力明显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使课堂效率明显提升,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鲁教版必修课《环境污染与防治》一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知道的环境污染有哪些?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应该如何预防?问题提出以后,学生都纷纷举手回答,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合理的指导,随后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水污染、空气污染等视频;还可以应用身边的具体环境污染问题为案例进行说明,对造成污染的原因与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讲解。此种方式,不仅能使课堂氛围更活跃,还能使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应用实践分层成功教学方法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成功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学习基础、能力以及习惯等不同方面为基准,把全班学生根据相关标准分为短期性的1、2、3层次,其在短期内较稳定但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同时,根据各个学生存在的差异,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方案、评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加强自信心与自尊心的树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实现学生整体素质与思维能力的提高,进而促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存在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创设情境、实践分层工程教学等方式,促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柳立云.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5(1):86.

篇(4)

关键词 高中地理;新课改;思考

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浅谈几点思考。

一、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材处理的方式上应注意的内容

1.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统一过程。假如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一般为:受到刺激积极学习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在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可采用如下方法:首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图表、欣赏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例如,在学习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热力环流时,可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有风,你想知道风是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吗?通过切身体会,合作探讨,了解其中的奥妙;(2)提出问题,指导自学:①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如何运动?②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气压是怎样形成的?③热力环流是由于什么而形成的空气环流?④什么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⑤什么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⑥高空大气中的风、近地面的风是怎样流动的?(3)指导学生绘热力环流图;(4)分组讨论:海陆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5)进行社会调查或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城市热岛环流有何意义?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等。

二、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地理必修一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强调基础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正确处理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生成”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其次,课堂教学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应当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地理大纲高度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目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二是提出“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态度具有重大意义。

1.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建构掌握知识。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

例如,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读图思考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从以下二个方面提问来点拨学生的思维:①《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子的问题是: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太阳大;第二个小孩子的问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时冷,而中午的时候热。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子的问题,我们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能回答上面的问题,请思考讨论。②引申问题:为什么在远日点北半球却是夏至日,而在近日点北半球是冬至日,从这样来设计地理问题来展开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性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2.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第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喜欢质疑、提出不同意见或超过老师认识水平的学生持鼓励、赏识态度;也要看到学生思想单纯、认识能力不足,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或这样那样的错误;更要能宽容、理性对待学生“突发奇想”“异想天开”的问题。

第二,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教师应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只有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促使新旧知识发生冲突,产生困惑、疑问,有了疑问就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勤思好问。

四、总结

总之,以上是本人的几点思考。希望广大地理老师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篇(5)

二、课堂中学生行为的观察分析

教学效果的好坏,诚然与教师的“教”有着重要关系,但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能否发挥学习的内在主动性并通过相关的自主行为形成良好的课程氛围,是影响地理课堂实效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制定针对学生行为的观察表格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1.定量观察

从课堂教学行为时间上看,两个课例课堂上教师展示、讲解时间分别占60%、13%,课堂上学生小组活动的时间分别占总教学时间的22.2%、54.4%。可见,课例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小组活动,而且在小组活动前创设了较开放的情境(如果你是衢州的政府官员或当地农民,该如何发展衢江流域的农业?请说出理由),给学生留出比较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学生可以自主支配时间,在合作交流中解决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符合新课程要求,属于“学生自主取向”的课堂。而课例一教师一个人围绕课本唱“独角戏”,虽然有小组活动,呈现的问题也具有一定探究性,但是问题开放性较差,给小组活动的时间较少,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取向,也没有实验、合作交流与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与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学,属于“教师主导取向”的课堂。

从表4中可以看出课例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少,且不主动回答问题。对于课堂重难点知识,仍靠教师讲解,并不能自主生成,属于被动式学习。课例二中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人数多,且回答有创意,如政府方面可以像田纳西河流域一样充分利用衢江的水资源,建设一些水利工程,从而发展渔业、养殖业等农业;农民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流域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如茶园、橘园、水稻种植、渔业等,追求经济效益;不管是政府还是农民,在发展农业时都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有学生主动提问:随着气候变暖,衢江流域是否可以种植些热带水果,从而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衢江流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矛盾吗?其中,学生的第二个问题本来是教师想追问的,可是没想到学生自主提问。教师便抓住学生提问展开讨论,从而解决了衢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问题。经过思考、探究、讨论等过程,学生则可以自主总结分析出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可见,课例二中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与深度都远远好于课例一。

2.定性观察

在表3、表4基础上,两个课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效果都有很大差异。课例一的教师一个人围绕课本唱“独角戏”, 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学生处于被动灌输状态,其主体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被动接受。

课例二的教师能有效地利用乡土地理,创设具有一定梯度的小组活动,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习得知识,在此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其课堂时效性高。

三、改善学生地理课堂有效学习行为的建议

篇(6)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师一项艰巨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平时一点一滴就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它的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是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以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由于它纵览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心理氛围,发挥情感作用

教师往往以学科为本位,把本应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固定于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漠不关心。地理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也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之间的交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心情振奋的状态中,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地理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情感的调节作用: 1.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2.重视情感对思维的激励作用,要多使用激励性评价。学生有愉悦的的心理体验,则会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能够使学生思维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精神状态。3.用教师的激情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教师要拥有和保持一份激情,恰如其分地应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从而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参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变换知识载体,建立思维线索

教师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地理认知结构,逐渐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地理认知结构。这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这个建立过程就是对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灵活运用知识,建立运用知识的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可以通过以下思路来进行:可以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整合;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整合;结合区位因素,对各项人文要素的形成条件进行整合;围绕区域地图,对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围绕热点问题,对地理长效问题进行整合;围绕学生的思维难点,对地理难点问题进行知识的整合;围绕地理简图,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类整合。

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更换上课主体,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这很难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假若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或学习,对某一内容提出疑问,让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老师要少用“是”、“否”等表示选择意愿的词语,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便会由“被动听取知识”和“主动汲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及“主动寻找答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在进行“地壳运动”一节学习时,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地壳为什么运动②地壳怎样运动。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

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满堂灌。教师必须改变这样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堂讨论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教学要突出重、难点,联系实际,当书本上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发生偏差时;当遇到学生最容易发生分歧的问题时,讨论课便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办法。讨论课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活跃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讨论课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科研态度及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演示课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演示课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部分以演示的情境做给学生看,以证明某一个曾被假设或未知的结论。在演示之前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由问题提出自己的假想,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启发及创新思维的过程。通过演示后得出结论或许并不一定非常完整,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假想,在演示中发现问题或新的观点。这一过程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地壳运动”一节,学生在书上看到的褶皱及断层都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相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其他同学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在通过演示介绍大陆漂移后,学生提出了今后大西洋将成为世界唯一的海洋的看法,通过学生自己的演示证实了自己的推论。演示课的开展为证实学生的创新的观点提供了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产生更多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自然界的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其创新思维。日月食、流星雨、陨石,太多的天体现象及自然现象还有待研究,更多的现象或许还不为人类所知。结合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自我学习提供条件。

篇(7)

目前,在我国高中地理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学生总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约束,无法去亲身感受地理世界的独特魅力,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对地理学科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也有必要借助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资源。比如,与地理相关的一些电影、动画及录像视频等,虽然从本质上来看这些视频资源都具备一定的娱乐性质,但事实上,这一类的影视资源仍然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在影像记录的独特视角中领略地理世界的特殊气息,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更加深入和直观的了解,而且还有助于地理教学课堂的气氛活跃,从而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及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动机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往往缺乏求知的热情和积极性,其原因就在于多对数学生并没有机会亲身体会世界上风格迥异的各国风情和奇妙壮观的自然奇观,但学生们渴望看到的这些情景却能以影视视频的方式被展现出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灵活的应用影视资源,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动机。

2.提升学生对地理世界的审美能力

一般来说,高中地理学科中涵盖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其中在世界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两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源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让学生在观看影视的同时把自己带入具体的情境,如在观看云海、瀑布、奇石等自然地理奇观的影视视频的时候,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尽情的发挥想像力,这样既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还可以领略到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美好。

二、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地理学科特殊特点的需要。从地理学科的本质上讲,地理学科要研究的内容广度很大,数量也很多,如地球的结构和运行、地理环境及相关知识等。此外,它还包含繁杂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如自然地理现象及原因的分析等问题。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影视资源的辅助让学生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例如,教师在讲到火山喷发的课题时可以给学生观看《世界地理频道》中关于火山喷发的节目视频,借助视频中真实的记录与讲述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火山喷发的震撼场景,这样也更易于让学生了解到自然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影视资源,可以为高中地理的教学课程做更充足的补充,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教学。

三、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借助影视资源解决地理学科教学中的难点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影视资源灵活生动的表现特点,可以将地理学科中刻板的知识结构体系转换成丰富多彩的故事陈述,也可以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成更易于被学生接收和了解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有关晨昏线的课题时,如果教师只是使用地球仪、蜡烛等一些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桌上进行一般的演示,那么座位在后排的同学就很难看清演示,或者也还有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同学会看不懂演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的成效也就会大打折扣;但如果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晨昏线知识的影视视频,那么以上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2.借助影视资源缩短学生与地理知识的距离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的教学辅助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千里之外的地理景观以及全世界每个角落的自然奇观,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观影时渐渐消除对地理世界的陌生感,而学生与地理世界之间距离也就可以在视频的情景中被缩短,从而也能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综合上述关于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深入分析与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影视资源的应用在当下我国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能巧妙地与一般的地理教材充分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为单一的教材内容做补充;另一方面,还能使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化、多元化。由此可见,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一的学科知识应很难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解决,这就使得能够将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运用的符合性人才,成为了社会急需的一种人力资源。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有着知识内容丰富、课程结构复杂,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因此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来看,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了地理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问题进行探究。

1 地理学科与数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数学学科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是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研究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数学学科与地理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在徐建华所著的《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中,地理学和数学中的几何学被认为是同为研究地表问题的学科(在来自希腊文的西方文字中,几何学有“测地术”的含义)[1]。从地理学科的发展来看,数学方法的运用,是解释地理现象的发展内在机制和运动规律的重要因素,这就说明数学思想方法是促进地理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来看,气象学、地质学和地震学等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学学科的帮助,因此学科与地理学科之间存在着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学学科与地理学科之间的关系就为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提供了便利条件。

2 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2.1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主要指的是在某一问题不能通过统一标准进行一次性解决的情况下,通过对问题进行划分,对划分出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对应方法进行处理的数学思想[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数学思想也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渗透,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会告诉学生,某地的经度数除以15,将结果四舍五入以后,取整所得的结果就是该地的时区。针对学生对计算时区过程中的四舍五入问题难以理解的现象,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时区计算公式的余数问题进行分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解。

2.2 归纳思想

归纳思想主要是通过对特殊例子进行分析,通过舍去非本质因素和次要因素的方式,从事物本质联系中概括普遍性结论的方式[3]。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一些地理规律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归纳思想的应用,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春秋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对昼夜长短问题进行归纳。

3 数学思想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通过对新的数学教学大纲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思维变化过程,成为了新数学教学大纲中较为重要的因素,这就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的理性认识过程,成为了教育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这样,在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针对教材中提到的“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地球仪的方式,让学生对由赤道到两级的热量差异进行了解,在对热量差异进行了解以后,学生会发现,热量差异是影响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对既影响热量变化又影响植被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学生经过分析以后得出结论,气候因素是影响热量变化和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渗透,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的渗透,学生对由赤道到两极的植被分布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了解。这就表明数学思想的应用,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除此以外,在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

4 数学思想方法在地理教学渗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影响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学思想方法调查渗透过程中,教师要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注意:首先,在数学方法的渗透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这样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相关的数学思想进行了解,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旁听数学课的方式,对自身的数学知识进行丰富,以便让数学思想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渗透。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要对数学思想的渗透程度进行把握,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学科知识点的讲解,是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数学思想的渗透是为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过多的数学思想,那么,地理课就已经变成了数学课,因此,只有十分必要的情况下,地理教师才能利用大量的时间对数学思想进行了解。

5 结论

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逻辑推理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归纳思想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应用的数学思想。在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过程中,地理教师对数学思想的渗透情况进行控制,以避免流于形式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篇(9)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制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各类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标准落实到各个学科中去。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满足学生对即将来临高考的学习的诉求以及实现学生个人未来发展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引导学生能?蚪?所学习到的地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真正得到地理知识、技能及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环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观念,即可视为其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培养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高中地理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进一步落实新课改标准,助推地理学科不断向前发展,还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充实国家人力资源、提高公民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就地理学科而言,学科素养的培养能够促使地理教学方式更加优化,并由单元教学向素质教学进行转变,便于高中地理教学进一步发展。(2)就教学者而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不断提高教师对地理教学的掌控能力,极大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助于改善教师跟学生的关系,对教师教书育人有着重要的影响。(3)就学习者而言,核心素养的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其他观念,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一)以生为主,为其核心素养发展拓宽空间

在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注重地理知识的讲授,从而忽略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导致学生不能够将地理知识更好地和现实结合起来,处理现实地理问题能力弱。这样的高中地理课堂限制了学生发展,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要以生为主,学生占据课堂学习主位,让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并主动分析、理解、掌握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结合,以提高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懂得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索,并适时地加以引导,以便提高学生探索的效率,只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农业区位因素”一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特点以及常见的分类,再让学生试着找出农业区位因素,先让学生个人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出农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区位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联系的普遍性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接受水平,选取适合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内容,借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地域联系”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像和影音素材,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把握住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借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实例讨论入手,理解交通运输、商业贸易以及通信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深切感受到随着地域联系的加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篇(10)

高中地理地图的教学内容包括地图的会看、会画,比例尺的知识点,地球仪的使用等,它自身就包含了许多的知识点。同时,地理地图又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辅助学习其他知识点的工具。高中地理的知识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高都离不开图的使用。地理地图的教学可以说又是作为地理学科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有自身的完整性,不同于地理中的其他知识内容,它有自身的教学特点。作为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高中地理地图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非常有意义。

一、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内容特点

(一)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完整独立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完整独立,知识点都是比较固定的,但也有一些有规律性的,重在理解,只要理解了,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并且在其他的知识内容点出现还是一样的。地图的内容有些比较抽象,有些需要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地理本来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也正因为是这样,高中地理地图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从地图的认读中就可以锻炼学生的许多种能力,画简单地图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看图观察地图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细心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

(二)高中地理地图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学方面的计算知识

虽然属于文综类的学科,但是高中地理学科可以称之为文科中的理科,因为高中地理学科的一些特点与理科更加接近,如抽象思维、操作实践性等。高中地理地图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学方面的计算知识,例如比例尺的学习与计算、山高海拔的计算等。在记忆地理地图的知识点上也要运用数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方法,如四大洋、七大洲的形状、面积的辨认等。

(三)高中地理地图的教学关键是要找到规律与方法

除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数据等知识外,地理的知识点都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与找到了知识点之间的规律,一切都会觉得简单起来。并且这些方法与规律只要理解了,就能灵活运用,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观察等能力

高中地理地图部分由于其内容知识点的归纳性、需观察、联想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观察等能力。应该说,只要是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高中地理地图的知识内容能更加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能力,特别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强大的综合能力才能让一个人走向成功,处于不败之地。

(二)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多样性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还可以利用地理地图特有的教学器材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例如地球仪的使用、陆地地形的模型,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想象空间中与现实相结合,进一步加深理解记忆。在采用这些方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操作能力。

三、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

(一)要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学习地理就不能离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地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校园简图画下来,看谁画得像,学生通过画的过程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地图学习的真正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地理学科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的。

(二)要重视地图教学模型的使用

地理学科中的许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要善于利用地图教学的各种模型。“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同样的没有地图模型的课也不能称为地图教学的课。在上课时运用到这些模型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接触得到,可以采取分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共同探究学习。

(三)要充分利用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地图教学的演化

在地理地图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依靠模型也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就要运用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地图教学的演化来帮助学生学习。利用电脑模拟的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形式来使知识点更加形象、简明易懂,这样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瑞红.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下旬刊,2014(10).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1-01

地理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针对现今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的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精神。

一、分析地理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地理是一门文科中的计算学科,学生在学习、观察、解决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有逻辑性的分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层次,理解过于肤浅,一旦涉及较为本质的问题往往就显得模糊不清,启而不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投入很大的热情来学习和研究,也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通常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很好地参与课堂生活,教学模式陈旧。因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当针对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采取不同的创新教学方法,最终达到课堂生活丰富、教学效率提高的目的。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应提升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高中地理在教学中的学科地位。面对当今教师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问题,地理教师应遵循教学改革目标和要求,不断提升自身以及学生对高中地理在高中课程学习中的重视度,在原本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地理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再从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情况来看,高中地理教师是极其缺乏的,尤其是缺少专业程度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的高中地理教师,这不仅使得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止步不前,也严重阻碍了地理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培养计划的实施。

二、关注有效教学因素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这是提高学习效果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思维得以发展的原始动力。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全面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倾听学生心声,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这样一来,学生会因为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而兴奋不已,从而劲头大增地学习地理。教师可采用激励法来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取得的小小成功而加以鼓励,即使学生回答的答案是错误的,但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以及答案的创意都是值得肯定的。一旦激发出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便是一定会达到的目标。

2.营造师生合作学习氛围。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清楚地了解到:知识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地理学科是不同于其他文科学科的,结合地理的学科特点,我们要加强图表分析和图形记忆。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模式经常被用于实验性教学中,学生成立课题小组,教师加以指导,帮学生构建图表模式、理清思路。在实际教学中,可借助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挂图等直观实物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表格是很重要的统计数据,直观又便于记忆,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图表上下功夫必然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注意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经济、政治、生活当中。地理学的实质就是从空间角度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加入到地理课堂中去,从身边的例子出发,往往就能引起学生们很大的兴趣。如在学习关于地震的章节时,就可以采取形象教学的方法,根据实行,相信学生看完纪实片段后都会有很深的感悟,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地震的求生技能。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加深了认识,真可谓一举多得。

4.构建开放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地理课程与历史、政治课程不同,历史与政治课程主要着眼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熟记,以及增加对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关注,而地理课程的学习主要着眼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对地理主要知识的把握,而是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适当地引入课外资源,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基础上,倡导学生掌握更多地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不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述一个地理知识点时,应首先引出一个问题,最好是开放性较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点和实践经验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和开拓学生学习地理思维的效果。

5.地理学习也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应注重地图的作用,把地区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标注在地图上,从地图上获取有价值的地理信息和地理规律;还可以把不同的地区划分种类,加以比较,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如讲到各国的气候成因等问题时,地图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对地图进行观察和分析,就能找到气候的成因,如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分组合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地理地图分析方法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要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取得较为良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就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应用合适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多实践多创新。如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切实提高。那么,我们就能达到地理教学真正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