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关于低碳环保的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7 17:19: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关于低碳环保的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于低碳环保的建议

篇(1)

所谓低碳环保,就是指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生活理念的引导下,减少生活上、工作中碳排放量以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行为。为了解遵义县农民的低碳环保意识与行为,我们对遵义县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 根据183份问卷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1 非常了解“低碳环保”,环保意识较强

10.38%的人非常了解“低碳环保”,环保意识较强,生活中能把自己知道的低碳环保常识落实到位,基本没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

1.2 了解“低碳环保”的部分内容,环保意识不够强

49.73%的人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部分了解“低碳环保”,能运用自己知道的低碳环保常识到生活中去,但生活中仍然存在部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

1.3 听说过“低碳环保”,但不太了解,环保意识相对较差

37.16%的人不太了解“低碳环保”, 环保意识相对较差,不能运用自己知道的低碳环保常识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存在较严重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

1.4 没听说过“低碳环保”, 环保意识相对很差

2.73%的人没听说过“低碳环保”, 环保意识相对很差,日常生活中存在较严重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

2 调查结果反映出农民低碳环保意识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2.1 个人低碳环保意识不强

通过调查,了解到多数农民对低碳环保的认识水平还很低,生活中随处出现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现象,如烧煤或烧柴煮饭、炒菜、烧水;电视摁下遥控器后不彻底关机;饮水机等电器不用了不立即拔掉插头;垃圾从不分类便丢弃;年轻人赶潮流,经常更换衣物;家用卫生纸随处可见;洗脸水等直接倒掉而不会二次利用;为了方便经常使用塑料袋装物品等。

2.2 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

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大多数人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来了解低碳环保,这种宣传方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但无法衡量农民的接受程度。多数农民表示在农村无正式的低碳环保宣传,即使在农村社区大家公共休闲娱乐的地方,宣传公告栏里有时出现部分低碳环保内容,也很少有人认真去看。

2.3 农村经济发展较慢

当今社会,只有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促进农民增收,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推广才有保障。调查发现,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村经济发展较慢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小农经济意识较浓的老人、妇女,这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国家投入了不少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地域广,历史欠账多,使得相对投资有限,农村基础设施总的来说还较差。农村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少,经费不足,技术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及时推广普及。

3 针对问题提出的强化农民低碳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可行性建议

3.1 增强农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强化农民的低碳环保行为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低碳经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目标。做好村委会工作,将各村村民召集在一起学习,呼吁低碳生活,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较好的节约型生活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如推广使用节能灯节约用电;电视屏幕调暗一点,延长其使用寿命并节约用电,同时还可保护眼睛;用电饭锅煮饭,提前淘米并浸泡十分钟;洗脸、洗脚、洗衣、洗菜的生活废水可收集起来二次利用;不要经常买不必要的衣服等。

通过多种形式降低废弃物的排放,以达到当地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实现农村低碳生活中的低污染。如积极推广节能型的居住房屋,更好地运用保温、隔热、环保、节能型材料,提升房屋的采光比例;充分利用太阳能,改燃煤温室大棚为太阳能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洗菜、洗衣,普及使用太阳能;将沼气建设与厨房、厕所改造相结合,运用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等来发酵并生产出沼气用于做饭、照明,沼渣、沼液则作为有机农肥使用。

3.2 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

地方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法对农民进行低碳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低碳环保意识与行为。政府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关于低碳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和规范用能行为。政府可培养骨干,在条件成熟的村庄建立低碳生产、生活示范户、示范村,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政府要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低碳环保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把低碳环保的实施作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来抓。鼓励农民探寻和应用低碳生活技巧,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争做低碳生活的创新者。

3.3 加大财政经费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我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经济发展绝大多数依赖于政府的积极支持与帮扶。全面加大财政经费方面的投入,切实提升政府在农村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当中的地位,从而促进农村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非常必要。如太阳能温室大棚的建立、使用技术推广;垄作免耕技术的推广;退耕还林、还草而产生的经济林种植、生态林种植、牧草种植、时令水果采摘园建立;沼气池的建立、使用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等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参考文献:

[1]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篇(2)

引言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一股低碳旋风席卷全球,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低碳”概念的关注。发展低碳,不仅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发展低碳生活。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交通相对集中的城市,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要构成,其衣食住行都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引导城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集中对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赴秦皇岛市居民社区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知识”的宣讲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研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会调查,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中寻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

对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课题组从居民对低碳知识的衣物购置情况,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和出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中国居民衣物购置情况

课题组对城市居民衣物的面料选择,洗涤方式和购置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衣物面料以棉质为主,占所有面料的65%,其次是化纤类,占所有面料的28%,麻类衣物占3%,另外,75.4%的受访者经常穿着牛仔裤;衣物的洗涤方式中,机洗和手洗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8%和49%,采用干洗方式的人群较少,占受访者的3%;在衣物的购置频率上,一个月到半年购置新衣的人数居多,占受访者的51.2%,而其中又以20~30岁的女性受访者为主,购置新衣的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和半年以上人数相当,分别占受访者的23.3%和25.2%。

(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对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查显示,约有82.3%的受访者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其余17.7%的受访者以素食为主;对反季蔬果的选择总体上比较理性,54.4%的受访者偶尔购买,18.5%从未购买,但仍有27.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另外,对城市居民饮食方面的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在家烹饪的受访者占总体的32.3%,其余67.7%的受访者均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选择外出就餐,9.1%的人选择叫外卖。调查显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会有外出就餐消费,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此外,在餐具选择方面,62.2%的受访者出门就餐选择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带餐具,但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 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

(三)中国居民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

从装修情况来看,64.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环保装修材料,但没有专门去采购,2.4%表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65.3%的受访者表示房屋装修最关心的是价格,30%最关心的是安全健康,4.7%最关心的是豪华程度。在家电使用上,课题组对居民家电的使用时间、次数等调查。54.8%的受访者夏日将空调设定在20~25度;46%的受访者冰箱内存放的食物超过容积的80%。①

(四)中国居民出行情况

在出行方面,课题组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城市家庭私家车拥有、排量及使用情况,以及出行目的。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87%的受访者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代替出租车及自驾车;拥有私家车的受访者占到了总体的41.4%,其中68.6%的受访者选择1.6L~3.0L的中等排量汽车,24.3%的受访者选择小排量汽车,7.1%受访者选择大排量汽车;对购物地点的选择,超过80%的受访者偶尔或者经常去外地购物。

二、低碳视角下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其中有许多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居民对于不同衣物面料制造、洗涤过程的碳排放量②不了解。对牛仔面料的衣物购买量很大,而对麻类面料③的衣物很少购买。

2.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出就餐人数比例较大。第一,饮食结构以烹饪过程中碳排放量较高的肉食为主;第二,仍存在经常购买反季蔬果的情况,而反季蔬果的种植及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均高于应季蔬果,经常食用反季蔬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就餐,而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第四,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中国居民对环保装修材料和节能家电的了解度及购买量不足,多数人不能做到基本的节电行为。第一,环保装修材料进入市场已多年,但中国城市居民的采购量并不高,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第二,大多数居民对于如何合理低碳地使用家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存在许多浪费现象,例如53.2%的受访者在关闭台式电脑后没有关闭显示屏,63%的人的电脑不使用时没有启用睡眠模式,44.7%的受访者不能做到将不用的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16%的受访者不能做到随手关灯这些基本的节电行为。

4.中国居民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较少,私家车购买行为不够理性。从各种出行方式选择的人数比较来看,几乎没有人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同时,课题组对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查中显示,城市中私家车拥有量在不断且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车辆上路带来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问题,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等。调查还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庭在初次购车时会选择小排量汽车,而在选购第二辆汽车时汽车的等级往往高于第一辆汽车,更多的考虑中等以上排量的汽车。

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不低碳的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自身、市场、政府和媒体三个方面。

1.居民自身对低碳知识了解不深,自主环保意识较差。调查显示,80.6%的受访者是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生活”一词的,但51.3%的受访者表示对“低碳生活”的具体概念不是很了解,54.6%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消费。另外,81.6%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提供机会,72.4%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植树等环保活动。但是,实际上仅有60.8%的人有过参加环保行动的经历。而受访者中仅有4%是经常开展或参加环保活动的,且所参加的环保行动多为学校,或是工作单位强制要求的,自主环保行为较少。

2.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较高,商家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环保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会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其中52.3%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另外,环保产品的影响力及商家推销力度不够,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节能效果带来的长远利益。

3.政府媒体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以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上不到位。第一,由于对“低碳”相关概念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只是知道“低碳”一词,对于其内涵和好处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一些媒体的误导使一部分居民认为“低碳”就是环保,而忽略了“低碳”带来的经济效应及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作用,另外,对于一次性筷子等非环保产品的危害曝光度不够,调查中多数居民并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不卫生,有许多潜在的致病因素,当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制造过程以及现在很多小作坊存在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再加工销售的现象,居民都表示以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第二,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环保机会较少,没有对居民的环保节能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第三,一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仅课题组走访的四个秦皇岛居民社区中两个就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第四,公共交通的速度较慢,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严重,这是城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更应该发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1.居民的生活消费上应注意做到节能低碳,具体建议如下:(1)在衣物购置方面,选择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应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洗涤剂、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旧物利用;在面料的选择上,多选择棉麻制品,尽量少选择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①尽量不选择“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②(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方面,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尽量食用应季蔬果并在家烹饪,减少购买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数,此外,外出就餐养成自带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习惯。(3)住房装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装修设计中须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镜子,尽量选用浅色墙漆、墙砖、地板,减少过多的装饰墙;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在家电使用上,选择节能产品;避免浪费现象,养成节电节能习惯。建议各社区征集家电使用小窍门,举办合理使用家电的宣讲会,介绍各家电的节电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数、时间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中小排量汽车;尽量不选择自驾游,多参加一些徒步、骑行活动,在节能的同时强身健体。政府也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给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增加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城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3.加大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低碳”的内涵和其经济效应等益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低碳类电视节目,报道低碳新闻,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低碳”宣讲会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篇(3)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与意义

(一)低碳生活的定义

“低碳经济”在当前是个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其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而相应的,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就是“低碳生活”的概念了。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二)低碳生活的意义

低碳生活时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生活和企业运作过程中适度减低碳量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1、创导低碳生活对社会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推行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空气的质量,延缓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也可以使人们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科学普及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环保的实现还有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且逐步的替代一些落后的高能耗产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的绿色健康。

2、低碳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对于以后工作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会低碳生活有利于传到健康高效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目前新的一种生活方式,象征着新的理念的形成。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对我们来说既是时尚的,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

本次调研共发放了500份问卷,通过课余时间在校园内随机发放以,经整理统计后得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实际行动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

在发放的500份问卷中,被问及你是否了解低碳概念时,3%的同学表示没听说过,了解低碳和基本了解的只分别占到30%和25%,有45%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低碳概念,对于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有近一半的同学不了解,还有30%的同学对其没有基本认识,说明大家对低碳环保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我们大学生还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可见我们当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低碳生活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在低碳环保方面更是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指导。调查显示我们大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浪费成自然的消费观念和我们对低碳知识认识不足够有很大的关系。

2、大学生还未做到真正将“低碳”体现在行动中

我们在问卷中提到了几个具有代表大学生生活中是否注意低碳的具体生活细节问题。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时,是否采用精包装?”的问题时,只有18%的人,认为包装没必要精装,以环保为主,大部分人视情况而定,另外有17%的人则认为一般都买精装,显然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代学生对于环保低碳没有主观认识,缺乏低碳环保的主动性。

(2)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食堂吃饭是否会剩饭”时,从不会剩饭的只有占到总数的14%的比例,24%,的人经常会剩饭,62%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剩饭剩菜。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这种不好的习惯。虽然食堂上的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桌上墙上到处都是,但是同学们剩饭剩菜现象仍然不见减少的趋势。

(3)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夏季空调合理温度”时,虽然有60%的同学认为应该将空调设置在26度以上,任然有接近40%的同学将空调温度开到了20度到25度之间,甚至开到了20度以下或者更低,可见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只注重自身的清凉而无视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损害。

由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意义,有心参加低碳生活并接受低碳宣传教育。但是主要仍停留在理论基础上,生存在现代社会虚荣、物质的风气中,或多或少影响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没有让我们真正付诸行动,而是受社会影响,有选择的适当的进行低碳生活方式。

3、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动机不纯

由此我们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出发点和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时,存在很大的挑选性,不是全面接受和以低碳生活为主要出发点考虑和行动的,而是出于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新潮和时尚等别的目的,只有2%的学生在买东西的时候从环保角度考虑,几乎一半的同学从时尚新潮考虑购买。例如,在具有时尚新潮气息的节能电器选项中几乎100%同学认为自己会接受并使用该电器。而在一次性消费品的选项中则应为贪图方便只有30%的同学认为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为了方便会选择使用。此外,iphone的热销和富士康代工厂污染员工中毒事件频频,却仍然在世界上大卖特卖就是很典型的大学生忽视环保,只注重部分环保产品的新潮性质而忽视环保本身的伪环保案例。由此可见在低碳生活的普及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和障碍。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见,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存在的困难和原因主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来看。

首先,主观上,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够。当前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热门问题,还停留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即使在新闻中看到听到“低碳”的概念,也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因此就更不会去想作为个人,应该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此外,由于缺乏对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就会导致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重视不够。在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被低碳”的层次上。

其次,外在环境的刺激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和社会对“低碳”概念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大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学校在低碳消费知识的普及上存在着不足,学校不仅没有相关系统的课程,而且很少有相关宣传普及活动,只有少量的学生或学生社团自发的活动,显然缺乏系统性。此外,当前社会中对于“低碳生活”的行动也不足坚定。以塑料购物袋为例,只要顾客花费几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次性购物袋。这样塑料购物袋还会大量使用,因为它的使用成本太低了。所以说这种采用收费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低碳观念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

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的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付诸实践。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先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通过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意识付诸于行动,从而为“低碳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代社会,消费已成为推动社会自身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连年上升,客观上也拉动了内需。当代大学生是市场中庞大而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牵动着许多产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潮流。大学生在社会环境和消费广告无孔不入的刺激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对象、消费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经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会参加低碳生活的校园活动,只有8%的同学表示不回去。看来对于,接受环保宣传知识,大部分同学都是持支持态度的。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宣传,应该在学校内开展比较有效和容易实施。能够提高学校同学的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通过现场答疑解惑、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让同学了解了“低碳生活指南”和“垃圾分类指南”等环保行为,建议每周需同学搜集有关环境污染危害和环保意识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想,综合生活实际,列举低碳行为,“变废为宝”的活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宣传让同学们学会简单的辨别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学校也可以开设低碳教育课程。

四、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一)寝室生活

提到学校住宿,不得不说我们男女生寝室夜间灯火通明,通宵不息这一怪现象。由于大学生们正值壮年,年轻力壮,活力十足,所以在大学生寝室无论男生女生,通宵现象大行其道。加上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带电脑以后,通宵这一现象就更加频繁了。这样的生活状况,不但不利于节约低碳生活的方式,也不利于大学生第二天的上课效率。经常有学生在宿舍通宵,到了上课的时候就埋头大睡,不仅仅无法听课,而且会影响课堂氛围。对此现状我们建议可以联系学校后勤处在宿舍里开展“熄灯一小时”等活动,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都固定一个日期举办该活动。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二)在校饮食

在饮食方面建议我们大学生三餐最好在校食堂食用,减少订外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的频率,而且可能会有害身体。学校周边固然有很多小吃,各种风味,但是不排除其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建议学校禁止外卖送进寝室楼,既可以保护学生财产安全,又促进学生下楼吃饭,从而从侧面减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三)外出交通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社会环境优势,对于坐落在市区(杭州市)的学校,自行车租赁十分方便,只要一张市民卡就可以在市区各个自行车存放点借存自行车。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存放点对于租借自行车十分方便。建议大学生办理市民卡或公交卡,出门都使用自行车代步,既不会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又可以行赏沿途的风光。同时进行骑单车宣传低碳活动,呼吁大学生走出寝室,去户外活动,组织大家骑车环绕西湖骑行。既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又促进宣传环保知识,十分有意义。对于坐落在郊区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交车,尽量少坐的士,让公交车“公共交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论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低碳经济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和前提条件。随着低碳生活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大学生这一社会主流人群对低碳生活方式随暴露出不小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变方案和建议。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对整个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各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深刻剖析其原因,不断探索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使当代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薛妙勤.低碳生活的伦理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46.

[2]李培志.低碳生活: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型[J].理论界,2011(8):37-38.

[3]王莉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60-62.

[4]李文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生活方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4):69-61.

[5]刘淑美.推进低碳生活革新人类幸福观[J].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经济视角,2011(7):10-11.

[6]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74.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97-0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趋严峻,如何实施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生活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1]。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2]。低碳生活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积极关注的重要议题,是促进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有序进行的重要力量,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3]。践行低碳生活要求整个社会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开发节能减排的科技,同时要引导人们了解和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浪费、污染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践行低碳理念、传播低碳文化的重要力量,是未来建设低碳社会的主力军与领导者。他们是否具备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低碳社会的发展。

本文对广州某高校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对低碳理念的认知度与践行度,并分析大学生参与低碳生活的意愿及其日常生活的低碳行椤1疚闹荚诮一步推动“低碳生活”理念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倡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影响低碳社会的进程,推动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合理设计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调研问卷,进行问卷派发与收集;对问卷进行整理,用Office Excel进行数据分析。后期在该大学随机抽取50名本科生进行访谈调查,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以及提出建议。

(二)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低碳概念的了解、参与低碳生活的态度和践行低碳生活的情况三大部分,通过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来了解他们低碳生活的情况。

(三)调查样本构成

此次调研采用了对广州某高校本科生进行随机问卷的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900份问卷,回收803份问卷,回收率为89.2%。经过检查筛选,剩下75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3.67%。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低碳意识情况分析

1.低碳内涵的了解度分析。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影响其低碳的践行情况。倡导当代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首先要知道他们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本次调研首先调查大学生对“低碳”这个名词的了解,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知道“低碳”的含义和大概内容,了解程度仅仅限于表面,没有进行过深入地了解。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低碳”教育,低碳生活意识较为薄弱。通过采访部分同学,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不去深入学习“低碳”,是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工作繁忙,只能通过身边的宣传初步了解,而没有时间去深入学习。

2.低碳对经济生活影响态度分析。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4]。在收回的753份问卷中,71.85%的同学认为低碳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他们认为低碳就是节能减排,需要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有16.07%的同学认为低碳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走低碳的道路需要高成本,12.08%的同学认为低碳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这两部分大学生可能没有对低碳经济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如何实现低碳生活的问题,66.8%的同学认为在于个人低碳生活习惯,26.83%的同学认为在于低碳科学技术的提高,只有6.37%的同学认为在于法律的约束。可见,大学生非常认可个人生活习惯和科学技术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关键。

关于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45.42%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尽量做到低碳生活,这部分同学低碳意识较高,有利于今后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的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教育。47.14%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但认为很难做到低碳生活。可以推测,当条件成熟使得参与低碳相对便利时,他们很可能参与其中。6.11%的同学没考虑过,但想了解低碳,因此低碳宣传对这部分同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仅有1.33%的同学表示不考虑,不想了解。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随口说说的口号。大学生应长期学习低碳知识,践行低碳生活,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

3.了解低碳途径分析。为获取大学生了解低碳的途径,笔者设置了“你是从哪些方面了解低碳环保”的题目,具体见表3。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环保的知识;从家人朋友口中了解的较少,商家广告涉及的低碳环保知识也不多。环保志愿者和相关低碳宣传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也是十分明显的。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途径具有多元化特征。由于大学生接触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时间较多,媒体宣传“低碳环保”的效果最为有效。本次调查显示,关于如何看待宣传低碳对践行低碳生活的影响,29.22%的同学认为宣传低碳生活对保护环境有很大的作用,52.06%认为会有一定的作用;17.93%认为会有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有0.8%认为不会有作用。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在高校大力宣传低碳是非常有必要的。

4.参与低碳意愿分析。在此次问卷中,笔者进行了大学生低碳意愿调查。从表4得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倡导并开始低碳生活,并认为要从自己做起。由此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

调查发现,有80.08%的同学愿意坚持低碳生活,仅有3.72%的同学不愿意坚持低碳生活和有16.2%表示无所谓。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参与低碳生活有着积极地态度和正确的认识,参与低碳生活意愿较高。因此,在校园倡导低碳生活是有较好基础。

(二)大学生参与低碳行为情况

直接体现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情况主要从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以下具体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探讨。

1.大学生参与“衣”的低碳行动情况,具体如表5所示。

表5显示,73.31%的同学做到合理购买衣服,73.31%的同学对衣物进行二次使用,31.34%的同学了解低碳面料,20.19%的同学做到手洗衣服。说明大学生不会根据喜恶随性地购买衣服,而是根据需求来买衣服。同时大部分同学的旧衣物会被再次使用,或者通过捐赠渠道来进行处理。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学校有相关部门定期对旧衣物进行回收,所以同学们养成了捐赠旧衣物的低碳习惯。只有少数同学了解低碳面料,反映了现代大学生对低碳材料的认知缺乏。手洗衣服的同学较少,大学生基本上是使用洗衣机来洗衣服,可能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较为繁忙有关。

2.大学生参与“食”的低碳行动情况。

据数据显示,62.82%的同学做到多吃蔬菜少吃肉,原因是为了身体健康,并未考虑到饮食结构对减少排碳量的作用。18.86%的同学经常订外卖,原因是学生学习繁忙,订外卖节约时间。做到光盘和打包带走的同学说明他们在饮食方面注意到了低碳环保,但仅占30.51%和41.44%。近一半的学生做不到少用一次性餐具,原因与个人的低碳意识不高以及学校低碳宣传不够有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低碳饮食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同学习惯自己的生活模式。

3.大学生参与“住”的低碳行为情况。低碳的另外一个体现是在居住方面,具体见表7。

选取10种与住有关的低碳行为作为判断标准。在回收的问卷中,96.68%的同学做到二次使用塑料袋和89.64%的学生有随手关灯的习惯。一半左右的同学做到常开窗通风,减少使用空调、使用双面纸张打印或复印。30%左右的同学做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夏天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自备环保袋逛街、选用节能环保产品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仅有17.8%的同学做到垃圾分类。

大学生的低碳生活习惯与方便、舒适、是否经济实惠等因素密切相关。随手关灯对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塑料袋二次使用经济实惠,因而接近90%的同学都能做到。校园内打印纸张的价格十分便宜亲民,再加上老师或者活动对学生上交纸张材料的要求,因此多数学生习惯单面打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自备环保袋逛街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的低碳习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带来不方便和浪费时间,因而只有30%左右的同学能够做到。同时,因节能环保产品价格稍微偏高,只有33.07%的同学选用,可见大学生对节能产品的购买度不高。仅有17.80%的同学进行垃圾分类,原因可能是同学们没有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学校没有配备完善的垃圾分类箱。

4.大学生参与“行”的低碳行为情况。表8列出了大学生出行的方式。问卷设置该选项为多项选择。由表8可知,大部分同学出行选择走路和坐公交、校巴,56.04%同学出行选择自行车,只有小部分选择开小和开电动摩托。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出行方式主要依据是否方便快捷和自己的经济条件,而并没有考虑低碳出行。

总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5]。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不够,能对低碳进行深入了解的学生较少,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教育与宣传。

2.大学生缺乏低碳生活实践,高校需要广泛、长期开展低碳生活实践的活动。

(二)建议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和低碳生活的践行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低碳的进程。为使更多大学生提高低碳生活的意识和形成践行低碳生活的习惯,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低碳生活”的教育宣传。马晓旭认为,大学生的环境责任意识越强、环境影响与低碳关注度越高、规章制度越健全、公益宣传越到位,他们的低碳消费意愿就越强烈。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媒体应成为宣传低碳的主导。可以把低碳引入到综艺节目中,让观众在享受娱乐的时候对低碳进一步了解。环保志愿者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展览宣传活动对加深大学生的低碳意识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各大高校可以对相关组织进行培训和举办宣传低碳生活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广低碳成果。同时,低碳教育会对低碳生活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接受低碳教育、树立低碳意识、加上良好的低碳技能会指导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必修或选修课的方式,扩大和加强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减少专业年级间低碳的认知和实践差异。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有关低碳主题的电影和纪录片,加强学生的低碳教育和低碳知识技能的宣传和普及,激发他们践行低碳生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举办低碳生活的实践活动。学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积极性,实现建设低碳校园的目标,推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高校可以开展低碳生活的活动与竞赛,例如节能宿舍大赛、物资回收活动、节能产品发明大赛等。

3.倡导低碳生活的方式。高校要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最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实现。可以在校园内增加低碳生活的提示语,例如在水龙头旁边提示节约用水,在电源旁边提示随手关灯,在打印机旁边提示双面打印等。大学生应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倡导以节约简朴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生活理念,在社会“低碳或零碳排放”的活动中起模范先锋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细节,践行低碳从小事做起、改变不良生活陋习,过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4.建设低碳校园。大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为了让大学生积极进行低碳生活,校园的公共设备应当是节能减排的设备,例如为学生提供太阳能热水器、分类垃圾桶、节能环保的出行工具等。为了将低碳建设行动落到实处,高校应首先建立管理机制,量化相关碳排放标准,为改进高校建筑和相关设施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低碳校园管理机构,把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把这种绿色生活方式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陈小连,胡孝平.大学生低碳旅游感知价值、参照群体及参与意愿之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2,(3):87-91.

[2]张林,王珍义.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的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查问卷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268-270.

[3]宋兴怡,苏天照,姜峰等.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以太原市四所高校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8-120.

篇(5)

春节已日渐临近,由此进入了燃放烟花爆竹的高峰期,建议大家不要购买烟花或少购买,越少越好!实在钱多可以做做公益事业。

去年的空气状况是什么样大家都很清楚。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伦敦发生过一场很严重的雾霾天气,那次导致几千人中毒死亡,大家都不希望中国也变成这样。从身边小事做起,杜绝丁达尔效应!

一、 不燃放、少燃放烟花爆竹。

让我们从少购买一串鞭炮、少燃放一枚礼炮做起,减轻空气污染程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积极营造文明、安全、宜居环境。

二、 选择低碳环保的喜庆方式。

建议选择电子爆竹、喜庆音乐、鲜花等新颖、安全的喜庆方式;在享受烟花爆竹带来的喜悦时,尽量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让我们从少购买一串鞭炮、少燃放一枚礼炮做起,积极营造文明、安全、宜居环境,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以减轻空气污染,。让我们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过一个清新、环保、舒适的低碳春节。

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二

皋兰县公安局向全县居民发出如下强烈倡议:

一、让文明新俗代替陈规旧习,坚决不燃放各类烟花爆竹,特别是大型烟花爆竹。可用电子爆竹、喜庆音乐、窗花鲜花等为节日增添喜庆氛围。

二、让文明新风降低雾霾指数,创建低碳环保的城市环境。严格遵守《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三、严禁在下列场所和区域燃放烟花爆竹:

(一)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保护单位及周围100米区域;

(二)政府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幼儿园、学校、敬老院及周围100米区域;

(三)汽车站、公共停车场、铁路沿线安全保护区等;

(四)加油站、加气站、液化气站、油库、仓库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场所及周围100米区域内;

(五)输变电设施安全保护区内;

(六)山林、苗圃、公园、旅游景点等重大防火区及周围100米区域内;

(七)县政府规定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

四、让全县人民群众共同行动起来,自觉抵制燃放烟花爆竹,共建宁静优美、美丽和谐新家园。

篇(6)

春节团聚少不了吃。春节期间,每家餐桌上都是琳琅满目,饭店也是一桌难求。但怎样才能吃得更健康、更环保呢?事实上,如今春节餐桌上的浪费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种浪费不仅表现在金钱上,而且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春节期间往往是食用野生动物的高峰。尽管近年来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加强了,但春节期间购买、食用野味的事情还不少见。引起人们食用野生动物欲望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有相当部分是来自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为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消费者应自觉放弃这种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有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建议大家春节不购买野生动物,让那些野生动物商贩发不了昧心财;下餐馆不点野味,走亲访友时不食用野味,让野味从餐桌上消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时一日三餐已基本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没有必要仍按老传统那样大吃大喝。春节餐桌造成的浪费不是个小数目。大家应常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念,过一个欢乐而又节俭的春节。

礼品要重内在品质

讲究“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逢年过节,大街小巷,人们大包小裹地购买礼品,或孝敬父母,或访问亲朋。可礼品中那大盒小盒、方格纸板、泡沫塑料、绸布等就有一大堆,宛若鸡肋,弃之可惜,留之无用,最终也只是墙角的一堆垃圾。有的商家为哗众取宠,不惜为原本价格一般的商品配上名贵红酒,甚至金银水晶饰品来提高“身价”。无数礼品虽然因为外包装的华美上演了“灰姑娘”童话,但过度包装产生的垃圾却令人头痛。

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和假象,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次过多、材料过当;结构设计过当、包装功能过剩;表面装潢过度、包装成本过高等。过度包装就是制造垃圾,因为这些包装没有实用价值,只能当作垃圾扔掉,严重地浪费了原本就稀缺的资源。而且,相关的垃圾处理费用也很大。北京市曾做过统计,如果避免或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包装,仅垃圾处理一项费用每年至少可以节省2亿元。专家建议,消费者过节选择礼品别盲目追求外观的华丽和价格的昂贵,关键要货真价实。

另外,塑料袋仍在污染我们的环境。在我国的668座城市里,有2/3被垃圾环带包围, “垃圾围城”不仅影响着气候,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垃圾主要来自我们用过的东西,虽然禁塑令推出有一段时间了,但基于各种原因,一次性塑料袋还没有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消失。它们多年不腐,长年不烂,集中起来堆积如山,分散开去处处可见,随风飞扬。在房屋周围、马路旁边、花园的树根草丛常现塑料袋的踪迹,在城郊农田、公路、河道也有塑料袋的身影。

娱乐要适度

春节,少不了娱乐。家长大多会买一些玩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亲友聚会时,唱歌、燃放鞭炮也是常有的“节目”。但长时间泡在娱乐场所,不知不觉中会受到彩光污染。因为这些场所一般安装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灯光等设备,会造成彩光污染。研究表明,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另外,过春节时,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大量的烟尘严重污染空气,散飞的纸屑又影响地面卫生,而且还会发出剧烈声响,形成噪音污染。特别是烟花爆竹使人们在体会浓浓年味儿的同时,也给人带来许多危险,由此产生的烟尘、噪声和纸屑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小觑。

“低碳”在于意识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赞成以各种“低碳”的方式过春节,但反对的声音也在不断响起。诸如“失去了年味”、“对传统文化的伤害”等都成了反对的理由。

其实反对的理由也并非没有道理,毕竟放鞭炮、通宵点灯等方式是很久以来中国人过春节最习以为常的做法,但是“低碳春节”这一概念的提出,或许当初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人们培养节能环保的“低碳”意识。

过去的这两年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低碳”概念开始不断渗入到生活和工作的许多方面中来。吃、穿、住、行,样样都希望能做到“低碳”,各种各样的“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也扑面而来,常见的比如“少开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少用空调”等,夸张一点的建议像是“不使用大尺寸的显示器”、“尽量不叫外卖打包送餐”等。

春节期间,很多地方的报纸都报道了有关“低碳”过春节的新闻,虽然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很多低碳方式可能使得这个“年”过得或多或少缺了些年味,但从培养更多人拥有“低碳”意识的角度上来看,并没有错。

“低碳”概念自提出以来并没有历经多长时间,尽管对于很多具有良好环保意识的人而言,这已是老生常谈,但面对中国十几亿的人口来说,还是有很多地方和很多人需要了解并认识“低碳”的重要性。

不少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国家任务,用类似“拉闸限电”“工厂停工”等非常极端的手法以达到减少能耗的目标,特别是某些地区在面临高温天气考验的同时,却被迫无法用电消暑。

不少媒体极力反对这样的极端做法,节能减排绝对不是今年或者明年的事,这是个长久持续下去的话题。要“低碳”,除了升级使用低能耗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外,还有就是尽可能让更多的普通大众在一点一滴中把能源和资源都节省下来。

关于“低碳”过春节的提议,有媒体撰文表示,过一个低碳的年不仅是一个新的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节约环保型的春节生活,你只需要小小的留心和付出,节能减排的效果就会立竿见影。

篇(7)

过去十年,我们在无数案例中看到了商业模式的威力及其孕育的惊人创造力。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转型与升级的紧要关口,商业模式创新已被赋予更多的期待。对于目标客户为中小型节能企业的低碳产业园区而言,经历着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以及新一轮全球经济衰退的双重考验,传统而单一的发展模式压力重重。因此,搭建金融平台以优化商业模式刻不容缓。

一、低碳产业园区经营现状及困惑

(一)节能环保企业普遍表现为实力偏弱的小微企业

截至2009年,我国专业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约有400余家,但资本金过亿元的不超过10家,且大多只能提供单一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尚无法上升到国际大公司所提供的总体解决方案层面。同时,由于节能环保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非常充分。如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前三名企业行业集中度仅为6%;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能力过万吨的企业仅5家,行业集中度不足8%。而发达国家的这组数字分别为40%和30%左右。因此,低碳产业园集聚的节能环保企业普遍实力偏弱。

(二)低碳产业园的运营模式基本表现为传统商业模式

目前低碳产业园的建设招商模式基本表现为:融资——建设——销售回款。虽然经过几年的开拓积累,已形成一定规模。然而,当宏观经济发生变化以及货币政策收紧时,园区项目显著表现为建设期融资难度较大、销售回款期收款压力巨大,整体表现为资金压力较大、盈利能力偏弱,难以实现企业快速的滚动式发展。虽然企业一方面加强工程管理以期加快建设进度、降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开辟各种渠道进行多种形式招商、加快资金回笼。然而,在始终无法解决企业自身盈利增长点以及客户作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情况下,这些传统的管理办法在强大的经济环境面前收效甚微。

(三)困惑:如何破解低碳产业园的发展瓶颈并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从小微节能环保产业的融资需求出发,现有金融机构对于低碳园区及相关产业缺乏对应的金融产品及政策,所谓“绿色信贷”之类的行业信贷多停留于概念阶段。从低碳产业园的运营融资环境而言,国家在信贷行业分类中往往将低碳园区建设类的节能建筑行业视同于房地产。因此,当国家实施房地产信贷政策紧缩时,经营低碳产业园区的企业融资环境比较艰难。在不改变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资金问题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困惑背后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低碳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融资渠道和办法也在不断扩展,然而目前尚不能较好地解决产业园自身以及入园节能环保企业的融资发展需求,尚不能有效地集合金融力量助推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主要原因如下:

(一)从低碳产业园自身而言,未形成系统的创新融资模式

1、企业重视主业经营发展的同时,尚未充分运用资本运作及投资类相关手段,以期与主业形成良性互动

在全民PE的大环境下,没有资本运作类项目为主业输送超额利润及现金流,则主业本身的积累是长期而缓慢的,快速发展的目标也较难以实现。当融资环境恶化而规模扩张机遇来临之时,该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

2、企业对金融工具的运用比较单一和零散,未能形成系统及合力

目前企业无论对自身融资的需求、还是对园区内客户的融资需求,往往应用的都是单一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并且由于金融服务几乎完全依赖于银行,因此融资渠道单一及融资风险较大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二)从融资大环境而言,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

1、园区内小企业客户在银行信贷融资中始终处于弱势,该问题的突出表现直接影响了销售回款的资金流及经营业绩

实践表明,虽然各大银行纷纷成立了中小企业业务部力推小企业贷款,然而在整体银根紧缩的现实面前,小企业始终很难抢到贷款额度。何况大量中小企业并不能完全满足银行传统的贷款条件模式、或者无法承受颇费时日的银行审批流程。

2、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雄厚的民间资本暗潮涌动

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金融创新在现有体制下始终是难点,并且缺乏内生性动力,所谓金融创新往往停留在“换汤不换药”的阶段,甚至只是简单的名称变更。而对民间资本而言,逐利和创新是其显著特点。在房地产业遭遇长期坚定调控的大背景下、以及“国进民退”等制度性壁垒的确立,直接导致民间投资领域匮乏,进而导致民营资本去产业化,并在逐利本性驱动下直逼金融灰色领域。于是,民间高利贷狂欢、影子银行膨胀、承兑汇票迷局扩散,等等。以温州为典型的金融乱象时时浮出水面。在这冰火两重天的背景之下,如何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不足、如何聚集并引导民间资本的合理投向,是有效集合金融力量的关键问题。

三、关于搭建金融平台优化商业模式的探讨

针对产业园经营现状及目前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围绕搭建金融平台助推商业模式优化的课题,相关政策建议探讨如下:

(一)国家层面

建议国家应从战略高度细分传统金融机构中的客户行业分类,将节能园区类的节能建筑行业从房地产行业大类中划分出来,与节能服务行业、环保行业等一并归为享受优先、优惠政策的国家鼓励性行业,以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战略配套。同时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针对节能环保行业在金融产品创新、担保形式多样、审批手续简化等方面提供适合行业特点的创新,并且,在机制上和考核上为金融机构注入动力。此外,国家还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的金融投资热情,规范其渠道及方式,以成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也利于成为企业金融平台建设的生力军。比如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鼓励及业务逐步放开的政策,需进一步深化并加快发展的速度。

(二)企业层面

建议企业应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金融平台建设对于优化商业模式的助力功能,并且作为长期的战略布局进行筹办运营。目前国内不少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构建这样的金融体系,作为节能行业这类急需创新力的朝阳产业而言,尽早的搭建平台将为企业的商业竞争增添有利的砝码。

(三)金融平台打造建议

1、提供组织制度及人才保障,在战略规划、风险控制、专业水准等方面重点关注

从大型集团搭建金融平台的经验表明,这一系统工程的打造不可操之过急,只有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认真布局,并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则这一系统创新工程才有可能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

2、打造丰富产品池,汇集国家金融产品及民间资本资源

金融平台的内容之一是汇集各种可操作的金融产品资源。经过专业性筛选后纳入体系的产品可涵盖适合中小企业的各类传统信贷产品,还可包括信托、债券、基金等等。同时,还可通过打造IT平台,借力将产品池以市场细分的定位进行推广,以实现“有限客户”的“无限化”。

3、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尝试以小贷公司为核心,以发展的眼光打造金融上下游产业链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准金融机构,经过几年试行以来正迎来逐步开放的政策。浙江省作为全国率先的试点,在2011年11月颁布的最新文件中,已明确鼓励小贷公司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当小贷公司逐步获取相应政策后,产品池中的金融产品则可望顺利融入公司业务),同时明确指出发展一批优质小额贷款公司获取金融牌照,甚至鼓励有条件的小贷公司通过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因此,虽然小贷公司的组建和运行比较复杂,规范性条款颇多,行业洗牌和竞争也比较激烈,同时还与政府的支持力度密切相关,但其从实质上实现了规范民间资本合法投资的功能,是符合国家政策及金融布局引导方向的。对于公司涉足金融领域也具有战略意义。此外,以小贷公司为核心,自然派生出的金融上下游产业链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4、打造金融产业链上游业务——金融咨询及管理咨询服务类业务,增强园区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在节能园区规划的配套服务中,金融服务本就是吸引客户、体现差异化的园区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实践过程中,园区组织的银企业务洽谈会等金融服务取得了客户良好的反响,只是未能形成体系。因此,结合小贷公司进行金融平台的打造将整体提升服务内涵,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在条件成熟时也可适时策划为低碳产业园新的利润增长点。

篇(8)

1.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可持续的“低碳”是非常迫切的。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大学时代是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低碳教育、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对未来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选择举足轻重。低碳生活,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习惯。高校低碳校园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培养大学生个人低碳行为,则成为建设低碳校园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也是最终的目的之一。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认知度以及实践情况,针对大学生在低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低碳理念和生活方式。

2.大学生低碳行为的现状

课题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低碳行为问卷调查》,对南昌地区几所高校的150名大学生通过网络及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本次共发出160份问卷,调查的四个学校和各占40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145份,纸质120份,网络问卷25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3.75%。在受访者中,26.8%是大学一年级学生,20.2%是大学二年级学生,30.4%是大学三年级学生,22.6%是大学四年级学生。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中涉及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情况”、“大学生的日常低碳行为”、“低碳生活的意愿调查”、“对低碳生活的建议”4个方面。在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日常行为习惯有待改进,参与低碳意愿不够强烈等问题。

2.1 大学生对低碳的认知水平尚浅

虽然有73.1%的学生认为应该倡导并开始低碳生活,但是只有20.7%的学生熟悉低碳生活,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占24.8%,其余的仅仅为听说过低碳生活。由此可见,真正了解低碳知识的学生并不多,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迫在眉睫。

2.2 大学生的日常低碳行为有待改进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多地考虑自身的方便和生活习惯。在宿舍里,仅有15.2%的学生会对使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同时能做到随手关灯、避免电器待机的学生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此外,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使用一次性餐具,经常使用的占学生总数的39.3%,而且在就餐的时候往往是剩余饭菜多,将近有一半的学生会浪费粮食。在购物方面上,有75.2%的学生从来都不会自带购物袋,同时在挑选所需商品时大多数学生不会考虑是否节能环保。

2.3 大学生对低碳行为参与的意愿不够强烈

虽然有72.4%的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关于低碳环保的活动,但是有一半的学生在日常生活随心所欲,不顾生态成本,有23.5%的学生消费理念虚荣,追求奢侈。说明大学生有低碳意识,但是从意识转化为行动确有一定的距离。

3.大学生低碳意识淡薄原因分析

根据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行为和参与意愿等调查来看,造成大学生低碳意识淡薄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这四个方面。

3.1 影响大学生低碳意识薄弱的主观因素在于大学生自身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个人的生活习惯比较随意,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不良的消费理念和习惯,比如“一次性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性消费”等,这些理念伴随的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2 影响大学生低碳意识不足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校,大学课程里很少有关于低碳的课程,并且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愿。根据调查显示,数据中有51.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院系并没有开设相关环保低碳的课程,16.6%的学生选择校园里从来不会举行关于低碳的一些相关活动,77.9%的学生选择了学校很少举行低碳活动。其次是家庭,由于低碳理念是新兴概念,父母无法对子女进行低碳的教育和指导,加上对孩子的宠爱,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于低碳行为的细节并不在意,让孩子养成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最后是社会,我国的低碳教育起步较晚,社会上制度还不够完善,同时宣传的力度不强。

4.大学生低碳行为的改进对策

低碳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低碳生活理念教育是环境教育转向理念教育的之后的一次进步,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教育尤为重要,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所分析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来加以改进。

4.1 提高自我低碳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能力

低碳行为的养成关键在个人。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和环保理念,绝不破坏低碳行为,绝不姑息无视及破坏低碳行为者,坚决倡导低碳生活,是每个大学生该有的共同意识。学会站在他人角度上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自我为中心,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加强自我低碳意识,约束自我行动。合理利用水资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逛街自带购物袋;外出时尽量以步代车或是搭乘公交车;消费时注意购买节能型产品,时刻为低碳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4.2 完善教学体系,实现同校同责

高校完善教学知识体系,加设相关低碳环保的课程,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倡导和规范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通过举办大学生低碳行动微博展、大学生节能环保创新作品展、低碳生活图片展等活动,积极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成立“低碳环保社”,由在校大学生自愿加入,起低碳生活的校园领导作用。平时,大量宣传低碳生活,每月设立固定的“低碳活动周”,活动期间评出最佳个人奖、最佳团队奖。另外,寝室之间要相互监督,做到一人低碳,全寝低碳。

4.3 充实家庭教育,培养全家低碳

学生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增强孩子的环境道德意识和社会公德心。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向孩子灌输低碳出行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环境道德意识,在家庭出行时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一次性塑料袋,尽量选择国内低碳旅游地等,加深孩子对“低碳”的认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4 制定法律法规,加大社会宣传

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低碳行为的约束,鼓励支持低碳行为,对无视或破坏低碳生活者进行批评教育。政府作为推广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牵头人,可以通过社会专业环保组织在校园开展低碳的讲座,宣传印发《低碳生活守则》等形式,传播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识,大力引导大学生逐步向低碳生活转变。其次,作为舆论导向的媒体,应加强低碳生活的宣传报道,对大学生的低碳行为典型事例,进行系列专题报道,彰显示范效应。

思想决定行动,有了低碳环保的意识,自然而然,就会有日常的低碳行为,为地球降温,是每个身为地球儿女的职责。作为当今21世纪的大学生,更应成为地球母亲的保卫者,从自我做起,从校园做起,为校园低碳,更为社会低碳、全球低碳平添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赵梦柳.碳补偿人人有责[J].科学健身(健尚),2011(4).

篇(9)

第一,我认为要建设现代田园城市,靠单纯的政府倡导以及制度约束是完全不够的,而是要将这种思想意识深入到民众内心,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那么,这种“积累”的力量将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有一句话就叫做“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所以我提倡:要加大力度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思想上的问题才是根本问题。以我自己为例吧,以前不懂得什么叫做“低碳环保”,所以在行为上就做得不够好,而当我参加过成都搜房网组织的“低碳环保行”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小手牵大手,低碳每一天”活动以后,才好奇地去了解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懂得了它的重要性,现在的我,已经养成习惯做“环保小卫士”了。所以,我希望相关部门能更多地宣传这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很重要的,有很多人并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意识到,也不懂得什么是“低碳环保”。

第二,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能完成科学成长。我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每年一次“节电日”改成每季度一次。这样一来,一年就有四次“节电日”。并不是说要刻意地通过这几次节电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而是通过增加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具备这种理念。据了解,一年一度的节电日当天,就拿今年来说吧,山西太原机电响应“地球一小时”节电45万度,与去年相比,今年山西市参与 “地球一小时”的单位多,参与范围广,这就说明了民众意识得到了提升。从全世界范围看,“地球一小时”活动是民间公益组织举办的活动,目的是鼓励企业、单位和个人,在不影响工作或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参与熄灯活动。“我们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希望通过短暂的黑暗,唤醒更多人的节能意识。”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篇(10)

当前我国经济处在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分割行业进入到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比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当前更加关注能效高、排放低的低碳经济,由此也衍生出低碳理论,并且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食品工业经济,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遵循低碳理论推动行业发展十分必要。

1食品工业低碳发展必要性

在低碳经济下,食品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政府部门为了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必需要对产业进行监督,尤其是降本节能与开源节流的实施,以期能提升经济效益,有效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为国家经济安全做贡献[1]。另外,低碳经济引发的绿色经济变革,也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改变群众生活方式、工业生产模式、人类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基于低碳经济这一背景,食品工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着手点。食品工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必然联系,也是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刚需,必然要与低碳理论紧密结合,实现食品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低碳理论的食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

基于当前社会环境,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成为各个国家践行低碳经济的主要举措,也是长期发展的必然方向,以期能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例如一些西方国家着重研发低碳理论的先进技术,并对各个产业、能源的低碳需求方面进行优化,目的在于提高国际市场相关产业的竞争力[2]。

在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更多消费者对食品产品可持续性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过可持续食品,并且采购对象集中在健康与可持续性生活方式这两个方面,相关销售额超过3000亿美元。在食品行业消费者中,人们往往更加关注食品服务与产品、绿色环保电子产品、环保型汽车、绿色低碳建筑工程项目[3]。其中食品是人民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营养供给,只有保证食品安全,才能推动社会发展以及各个行业的运转。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推动食品工业经济发展、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食品安全问题被忽略,不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必需要深入渗透低碳环保理论。

3低碳理论基础上食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3.1优化食品生产加工标准

为了进一步保证食品加工安全性,需要对现行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优化。严格按照现代化食品加工规范,提前分析加工环节存在的隐患,采用信息技术搭建食品安全加工系统,将加工检测结果、数据等上传到系统中,保证各个环节的信息能够被追踪。在完善食品生产加工标准时,建议采用HACCP体系(危害分析的关键控制点)作为食品加工设备安全控制的预防性体系,及时发现食品生产加工潜在安全隐患[4]。将HACCP体系与食品生产加工标准结合,运用于食品生产危害分析方面,除了明确食品生产和各个环节搭建的关键控制点之外,还可以发挥持续性验证流程、记录系统的优势,确定食品加工环节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2创建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数据库

企业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创建食品安全数据库全方位地检测食品产品中的污染物,发现食品安全风险。搭建食品安全数据库,将国内外现有食品安全数据上传其中,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数据库的管理与数据分析工作,针对发现的食品工业风险制定解决方案。

3.3加大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力度

针对食品安全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应该有完善的安全检测制度,增加资金与技术投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此外,为了保证安全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还需要展开食品安全评价,严格按照食品安全评价标准,对于已经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及时分析风险因素。拓宽食源性疾病、食品有毒化学物质、致病菌污染信息的采集范围,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范围内展开食品危险评估,利用采集到的数据搭建预测预警模型,规避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建议组建专业检测机构,专门负责企业生产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在企业食品安全检测中推广速测技术,将政府部门技术监督、企业自主检测、社会检测机构三者结合,创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制度,重点展开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可行的抽验方案,一方面对食品安全机构执行的检测工作进行统筹处理,另一方面构建食品检测数据互通互认机制,将检测所得数据共享,保证食品检测结果的权威性。

4食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低碳理论的应用启示

目前,全球市场中消费规模显著增加,2013年仅为1160亿美元,截至2019年末已经达到2540亿美元。食品工业领域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低碳理论的运用,并且在食品机械、产品加工过程中明确环保的目标。食品工业领域与低碳理论结合,朝着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的方向不断前进,始终秉持低碳管理理念,达到低碳消费的目的,期间需要保证生态平衡、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食品生产与消费也要具备绿色低碳的特点。我国作为食品生产、消费的大国,食品工业领域发展速度飞快,但是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工业发展依然存在粗放形式的現象,特别是小型生产企业,食品生产设备的产能较低,排放污染大,整体来说比较落后。有关部门还需要在食品产业结构方面加强重视,做好结构优化工作,带动食品工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深入贯彻低碳理论,减少食品加工生产中的污染排放,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鉴于此,今后在实施食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渗透低碳理论,除了保证食物自身的自然性与营养成分外,还应该从食物生产、消费这两个环节着手贯彻低碳环保的理念。

篇(11)

发展低碳经济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研究热潮。从研究的方向上看,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低碳工业和低碳城市,且诸多学者(张安宁和唐在富(2009);郑晓松(2009);陈新平(2010);郑小鸣和谢晶莹(2010)等)②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策略,进而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从研究的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低碳经济的内涵、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碳排放交易机制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上;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大都是规范性分析。总体而言,低碳农村建设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在现有的有关发展农村低碳经济的文献中,学者们重点研究了低碳农业建设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在有关低碳农业建设必要性的研究上,李晓燕和王彬彬(2010)从低碳农业与我国农业发展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认为低碳农业是我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符合在WTO条件下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趋势。[1]漆雁斌和陈卫洪(2010)在对农业总产值与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化肥施用量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杜受祜(2010)则认为农业剩余物、畜禽养殖、林业碳汇等也都是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因素。[3]有关低碳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学者们(吴一平和刘向华(2010);陈晓春、唐姨军和胡婷(2010)等③)大都从低碳技术开发应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研究。尽管学者对发展低碳农业研究的比较细致,然而农业建设不等同于农村建设,农业是基于产业理论视角,农村则代表着一个综合性的生产生活区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相比而言,国外学者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和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可持续发展上。KlausHubacek、KuishuangHuang和BinChen(2012)运用IPAT模型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分析;[4]YannickGlemarec(2010)则具体研究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融资问题。[5]综上,当前国内学者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或工业方向,在现有的关于发展农村低碳经济的研究中,低碳农业研究的相对比较充分,由于低碳农村与低碳农业范围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而专门从财税理论视角探究低碳农村建设路径的相关研究略显不足。国外研究文献不仅没有系统的阐释低碳农业、低碳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更没有涉及到低碳农村建设的财税政策扶持,因此就国外研究现状来看本文的研究也是有价值的。不难看出,探究如何通过财税政策扶持实现低碳农村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一是具体阐述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内在机理,深入剖析二者的传导机制;二是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双重视角具体研究当前我国低碳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

宏观上讲,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可能完全具备的,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发挥有效资源配置的作用,出现“市场失灵”,而财政、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理应通过收支数量、结构的调节发挥相应的引导、激励或制约作用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然而,低碳农村建设有其特殊性,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性与外部性低碳农村建设要求在农村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低碳经济组成要素的资源和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生产上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要求政府成为资源与环境的提供者。而且,建设低碳农村要求改变传统的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这些变化关系到政府职能实现和投资决策,也就决定了低碳农村建设需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和扶持。而在政府主导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财税政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弱质性和风险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具有弱质性和风险性。其受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制约明显,生产力水平较低,组织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差,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另外,低碳农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匮乏是其发展的瓶颈。政府应加大对低碳农村建设的资金配置,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示范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调整,从而带动整个农村走上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市场信息的不充分性市场信息的不充分性同样是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主体具有充分信息是保持市场充分竞争和实现帕雷托最优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现阶段农村网络、通讯设施尚未完善,农民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具有滞后性和不充分性。为避免农村发展继续走高碳道路,需要通过财税政策的积极引导,有效地改变农民的生产、消费观念,进而使得农民对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充分的认识,推动我国低碳农村建设。

三、我国低碳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建设低碳城市,更要建设低碳农村。当前,我国低碳农村建设主要面临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农民生活用能结构单一且效率低下,乡村企业污染严重等问题。同时,也存在农村环保投入不充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等制约因素。具体如下:

(一)农业生产污染日愈严重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生产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农业机械的迅猛发展和畜禽的高碳养殖方式等,都会增加大气中的碳排放量,制约我国低碳农村的建设。1.农用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化肥施用量过多。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的化学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等。为增加农业产出,大量化肥被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且近三十年来,单位面积农用化肥的施用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见图1)。而单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可能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土壤圈是碳素重要的储存库和转化器,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土壤中有机碳的矿化加速,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仍旧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生产化肥,故伴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生产化肥所耗费的煤炭总量也在不断上升,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大增加。通过对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极大,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化肥利用率不高。化肥施用不合理导致大量的化肥流失,从而引起地面、水体的富营养化。2.农用机械的迅猛发展。随着国家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农用机械化得到迅猛发展(见图2)。当前农业生产所使用的机械多为汽油、柴油或电动机械,所需能源大都为高碳能源,加之地块分散、农业生产人员操作水平低等,导致机械作业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废气排放量大等现象大量存在。因此,当前我国农用机械的迅猛发展也是影响低碳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3.畜禽的高碳养殖方式。随着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禽产品需求量随之增加,畜禽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便、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氮、磷等,严重影响农田环境和农村地区水体质量。规模化的畜禽养殖更是加剧了这种有机污染。国际粮农组织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仅畜禽养殖生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就达到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8%,其中氧化亚氮约占65%,甲烷约占37%,且二者的“增温效率”远远超过二氧化碳。由此可见,畜禽的高碳养殖方式对气候变暖的贡献是巨大的,是当前制约低碳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上述是制约我国低碳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等问题同样应引起重视。据国家统计总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公布的数据,我国农药使用量由1990年的73.3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75.8万吨,增幅达128.10%,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由1990年的48.2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17.3万吨,增幅达316.39%。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不仅会危害土壤和水体,而且其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因而也是低碳农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农民生活用能结构单一且效率低下低碳农村建设不仅要求农业生产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而且要求将低碳理念贯彻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当前我国农民生活用能仍以薪柴和煤炭为主,可再生清洁能源则应用较少。农村生活煤炭消费量不仅绝对数量大,其在城乡生活煤炭总消费量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上升(见表1)。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大都采用传统的非省柴灶,且对煤炉的使用也是在正常的使用后任由其随意燃烧,导致能源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能源的浪费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统计显示,每燃烧1吨标准煤,会产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由此可见,农民生活能源结构单一且效率低下问题也是低碳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农村工业化以农村资源的就地开发利用为主要特征,以乡村企业的发展为主要实现形式。它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并最终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步骤。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乡村企业污染严重。由于乡村企业规模不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加之许多乡村企业是被城市淘汰的高碳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成为制约低碳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其他问题低碳农村建设是一项涵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工业化在内的综合性较高、难度较大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环保投入不充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1.农村环保投入不充分。长久以来我国政府在“城市偏好型”发展路线的指引下在城市投入多,农村投入少,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其中农村生态保护型公共产品更是出现严重的“短板”,其结果是农村生活垃圾随处堆砌、排水不畅、绿化面积逐渐减少等问题的出现。据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2010年全国各地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6691亿元,其中用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额为2493.9亿元,仅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0%。④另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41430.9亿元,其中用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额为22333.7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25%。由此可见,与城镇相比较,农村环保投入不够充分,农村生态保护型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2.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以指导人们的日常活动。当前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总体上偏重城市和工业,涉及农村和农业的较少。据对武汉市周边农村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有91.2%的被调查农户表示第一次听说低碳经济,在有关“村庄绿化”现状的调查中,要求农户就当地现有的14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按需求的迫切程度进行打分,统计得出,在享有度仅为46.58%的情况下,农户对“村庄绿化”的需求强度却排在第13位。⑤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导致农民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外部自然环境随意施加影响,加剧了对农村环境的破坏程度,制约着我国低碳农村的建设。综上所述,我国低碳农村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既存在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农村工业化进程和其他环节之中。建设低碳农村要以低碳技术为保障,以低碳农村发展政策为支撑,以农民的广泛参与为保证。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可以为低碳农村建设提供相应的激励或约束机制,规范相应市场主体的行为,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农村建设。

四、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推进低碳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也至关重要。财税政策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支出、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笔者认为,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路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我国建设低碳农村的关键就在于财政资金的投入。低碳农村建设应从两方面考虑,即同时实现农业生产低碳化和农民生活低碳化,这要求进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等)的开发利用,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用品(如节能农用机械、高效生物农药等)的研发生产,农村现有环境污染(如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生活污染、乡村企业污染等)的治理,环保知识在农村的宣传等,基于低碳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民生活水平落后的现状,以上项目的建设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不仅要保证每年低碳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同时要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在这些领域间的支出结构,例如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不充分的特点,应该考虑适当提高农村环保资金投入规模。分析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可以看出,现有的财政投入侧重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直接针对低碳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这就成为农村低碳技术研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农村污染治理等领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总规模的同时优化其结构予以解决。

(二)合理设计财政补贴制度,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财政补贴制度应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激励以广大农村为目标市场的企业研发和生产节能减耗的低碳农用产品;二是鼓励农村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这些新型低碳农用产品。首先,低碳农用技术的研发具有正外部性和风险性导致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不够,其次,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和收入水平不高使其对低碳环保产品的偏好性较低。因此要同时达到这两个政策目标,就必须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考虑合理设计补贴制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在供给方面,通过财政直接或间接补贴,例如给予企业亏损补贴、价格补贴、财政贴息等,提升企业生产低碳产品的利润空间,从而引导企业进行新技术研发和环保型产品的供给;在需求方面,要进一步加大低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农副产品价格补贴、节能型农用家电价格补贴的力度,从而鼓励农村消费者购买并使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产品,同时也促进了低碳农业生产资料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