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建筑标准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7 17:19: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标准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筑标准设计

篇(1)

设计人:

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

1.2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 本合同设计项目的内容:名称、规模、阶段、投资及设计费等见下表。

第三条 发包人应向设计人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 设计人应向发包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

第五条 本合同设计收费估算为 万元人民币。设计费支付进度详见下表。

说明:

1.提交各阶段设计文件的同时支付各阶段设计费。

2.在提交最后一部分施工图的同时结清全部设计费, 不留尾款。

3.实际设计费按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概算)核 定,多退少补。实际设计费与估算设计费出现差额时, 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4.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 第六条 双方责任

6.1发包人责任:

6.1.1发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设计人提交基础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负责。发包人不得要求设计人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发包人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 15天以内,设计人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设计人员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6.1.2发包人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所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设计人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发包人应按设计人所耗工作量向设计人增付设计费。在未签订合同前发包人已同意,设计人为发包人所做的各项设计工作,应按收费标准,相应支付设计费。

6.1.3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交付设计文件时,如果设计人能够做到,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提前投入的工作量,向设计人支付赶工费。

6.1.4发包人应为派赴现场处理有关设计问题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条件。

6.l.5发包人应保护设计人的投标书、设计方案、文件、资料图纸、数据、计算软件和专利技术。未经设计人同意,发包人对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不得擅自修改、复制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发包人应负法律责任,设计人有权向发包人提出索赔。

6.2设计人责任:

6.2.1设计人应按国家规定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发包人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工程设计,按合同规定的进度要求提交质量合格的设计资料,并对其负责。

6.2.2设计人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是:

6.2.3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

6.2.4设计人按本合同第二条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进度及份数向发包人交付资料及文件。

6.2.5设计人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后,按规定参加有关的设计审查,并根据审查结论负责对不超出原定范围的内容做必要调整补充。设计人按合同规定时限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本年内项目开始施工,负责向发包人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处理有关设计问题和参加竣工验收。在一年内项目尚未开始施工,设计人仍负责上述工作,但应按所需工作量向发包人适当收取咨询服务费,收费额由双方商定。

6.2.6设计人应保护发包人的知识产权,不得向第三人泄露、转让发包人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并给发包人造成经济损失,发包人有权向设计人索赔。

第七条 违约责任:

7.1在合同履行期间,发包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未开始设计工作的,不退还发包人已付的定金;已开始设计工作的,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7.2发包人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设计人支付设计费,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设计人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发包人。发包人的上级或设计审批部门对设计文件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发包人均按7.1条规定支付设计费。

7.3设计人对设计资料及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由于设计人员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损失,设计人除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免收直接受损失部分的设计费。损失严重的根据损失的程度和设计人责任大小向发包人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由双方商定为实际损失的 %。

7.4由于设计人自身原因,延误了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设计资料及设计文件的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7.5合同生效后,设计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八条 其他

8.1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派专人留驻施工现场进行配合与解决有关问题时,双方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8.2设计人为本合同项目所采用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图,由发包人自费向有关出版部门购买。本合同第四条规定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份数超过《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规定的份数,设计人另收工本费。 8.3本工程设计资料及文件中,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设计人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发包人需要设计人的设计人员配合加工定货时,所需要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8.4发包人委托设计人配合引进项目的设计任务,从询价、对外谈判、国内外技术考察直至建成投产的各个阶段,应吸收承担有关设计任务的设计人员参加。出国费用,除制装费外,其他费用由发包人支付。 8.5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本合同内容以外的工作服 务,另行支付费用。

8.6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8.7本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及时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时,双方当事人同意由 仲裁委员会仲裁。双方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当事人又未达成仲裁书面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8.8本合同一式份,发包人份,设计人 份。

8.9本合同经双方签章并在发包人向设计人支付定金后生效。 8.10本合同生效后,按规定到项目所在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审查部门备案;双方认为必要时,到项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签证。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8.1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有关协议及双方认可的来往电报、传真、会议纪要等,均为本合同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12其它约定事项:

发包人名称: 设计人名称:

年月日:

建筑设计标准合同范文二发 包 人: 设 计 人:

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设计市场管理规定》。

1.2 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 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 本合同设计项目的内容:名称、规模、阶段等、投资及设计费见下表。

第三条 发包人应向设计人提交的有关的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 设计人应向发包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

第五条 注:1. 按照付费次序支付各阶段设计费。

2. 最终设计费按施工图面积核定,在第四次付费时一并结算,多退少补。

3. 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

第六条 双方责任

6.1 发包人责任:

6.1.1 发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设计人提交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负责,发包人不得要求设计人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发包人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期限15天以内,设计人按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设计人员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6.1.2 发包人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所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设计人员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发包人应按设计人所耗工作量向设计人增付设计费。 在未签合同前发包人已同意,设计人为发包人所做的各项设计工作,应按收费 标准,相应支付设计费。

6.1.3 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时,如果设计人能够做到,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提前投入的工作量,向设计人支付赶工费。

6.1.4 发包人应为派赴现场处理有关设计问题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条件。

6.1.5 发包人应保护设计人的投标书、设计方案、文件、资料图纸、数据、计算软件和专利技术。未经设计人同意,发包人对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不得擅自修改、复制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发包人应负法律责任,设计人有权向发包人提出索赔。 6.2 设计人责任:

6.2.1 设计人应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发包人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工程设计,按合同规定的进度要求提交质量合格的设计资料,并对其负责。 6.2.2 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

6.2.3 设计人按合同第二条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进度及份数向发包人交付资料及文件。

6.2.4 设计人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后,按规定参加有关的设计审查,并根据审查结论负责对不超出原定范围的内容做必要调整补充。设计人按合同规定时限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本年内项目开始施工,负责向发包人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处理有关设计问题和参加竣工验收。在一年内项目未开始施工,设计人仍负责上述工作,但应按所需工作量向发包人适当收取咨询服务费,收费额由双方商定。

6.2.5 设计人应保护发包人的知识产权,不得向第三人泄露、转让发包人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并给发包人造成经济损失,发包人有权向设计人索赔。

第七条 违约责任

7.1 在合同履行期间,发包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未开始设计工作的,不退还发包人已付的定金;已开始设计工作的,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7.2 发包人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设计人支付设计费,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设计人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发包人。发包人的上级或设计审批部门对设计文件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发包人均按7.1规定支付设计费。

7.3 设计人对设计资料及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由于设计人员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损失,设计人除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免收直接损失部分的设计费。损失严重的根据损失的程度和设计人责任大小向发包人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由双方商定为实际损失的%。

7.4 由于设计人自身原因,延误了按本合同第四规定的设计资料及设计文件的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7.5 合同生效后,设计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八条 其他

8.1 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派专人留驻施工现场进行配合与解决有关问题时,双方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8.2 设计人为本合同项目所采用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图,由发包人自费向有关出版部门购买。本合同第四条规定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份数超过合同规定的份数,设计人

8.3 本工程设计资料及文件中,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设计人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发包人需要设计人的设计人员配合加工定货时,所产生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8.4 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本合同内容之外的工作服务,另行支付费用。 8.5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8.6 本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及时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时,双方当事人同意由 绵阳市 仲裁委员会仲裁。双方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事后双未达成仲裁书面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8.7 本合同一式份,发包人份,设计人 份。

8.8 本合同经双方签章后生效。本合同生效后,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8.9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有关协议及双方认可的来往电报、传真、会议纪要等,均为本合同组成部分,与本合同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8.10除双方签名外,本合同条款原则上不认可手工痕迹,如确需要对合同内容进行手工增减、改动,须双方均在手工痕迹处加盖公章,方能认为手工痕迹有效。

(此下无正文)

发包人名称:(盖章) 设计人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建筑设计标准合同范文三委托方(甲方):

承接方(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 ,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 本合同工程设计项目的名称、地点、规模、投资、设计内容及标准:

2.1工程项目的名称:

2.2工程项目的地点:

2.3工程项目的规模:

2.4工程特征及附注说明:

2.5工程项目的投资总额:

2.6工程项目的设计内容及标准:

第三条 甲方向乙方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 乙方向甲方交付的设计文件

第五条 设计费及支付方法

5.1甲方应支付本合同项目的估算设计费为 元。 5.2 支付方法为:

5.2.1本合同生效后七日内,甲方应向乙方预付估算设计费总额的20%,计 元作为定金(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 5.2.2 乙方提交初步设计文件后七日内,甲方应即再支付估算设计费总额的30%,计 元。(不含定金)

5.2.3 乙方提交施工图设计文件后七日内,甲方应即再支付估算设计总额的45%,计 元。(不含定金)

5.2.4施工结束后七日内, 甲方应即向乙方结清全部工程设计费。计 元。(不含定金)

5.3 收费说明:

5.3.1 取费计算标准:

第六条 双方责任

6.1 甲方责任

6.1.1 甲方按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乙方提交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效负责。 甲方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内,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乙方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6.1.2 甲方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对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乙方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甲方应按乙方所耗工作量向乙方支付返工费。

6.1.3 在合同履行期间,甲方单方提出解除合同的,乙方未开始设计工作,不退还甲方已付的定金;已开始设计工作的,甲方应根据乙方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6.1.4 甲方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乙方支付设计费用,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应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乙方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甲方。甲方上级对设计文件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甲方均应支付应付的设计费。

6.1.5 甲方要求乙方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提交设计文件时,甲方应支付赶工费。

6.1.6 甲方应为乙方派往现场的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条件。

6.1.7 甲方应保护乙方的设计版权,未经乙方同意,甲方对乙方交付的设计文件不得复制或向第三方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乙方有权索赔。

6.2乙方责任:

6.2.1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时间及份数向甲方交付设计文件。

6.2.2乙方对设计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对于乙方设计错误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损失,乙方除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免收损失部分的设计费,并根据损失程度向甲方偿付赔偿金,赔偿金最多与免收的设计费金额相等。

6.2.3由于乙方自身原因,延误了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设计文件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6.2.4合同生效后,乙方单方提出解除合同的,乙方应双倍返还定金,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赔偿甲方损失。

6.2.5乙方交付设计文件后,应参加有关部门设计审查会议及根据审查结论负责不超出原定计划任务书范围内的必要调整补充。

6.2.6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扩散、转让甲方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甲方有权索赔。

第七条 其他

7.1乙方为本合同项目所采用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图,由甲方自费向有关出版部门购买。

7.2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乙方交付的设计文件份数超过《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规定的份数,乙方另收工本费。

7.3本工程项目中,建筑材料、设备的加工定货,甲方需要乙方人员配合时,所需费用由甲方承担。

7.4甲方委托乙方配合引进项目的设计任务,从询价、对外谈判、国内外技术考察直至建成投产的各个阶段,应吸收承担有关设计任务的乙方参加。出国费用,除了制装费外,其他费用由甲方支付。 7.5甲方委托乙方承担本合同内容之外的工作服务,另行支付费用。 7.6 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7.7 本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委托方与承接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7.8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作为附件,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7.9 其他约定事项 无

7.10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建设管理部门备案一份。

7.11 本合同双方签章后,在30日内报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双方认为必要时,到项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篇(2)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伴随着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使用,高品质的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应用、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标准、法律法规的形成,以及评估系统的更深入的完善,促使绿色建筑投入成本减小,提高了使用率,进而带动了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的提升,特别是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管提高,绿色建筑设计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绿色建筑设计是国际上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目标,因此,探讨商业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l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分析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得节约资源,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保证利用最低的污染以及最少的能源来创造建筑物的价值最大化,最终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舒适和高校的建筑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这就对设计有如下几点要求及原则:

1.1主题和谐

建筑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一种互相约束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建筑物应该与周围的环境融合,通过和四周的环境和人文背景的相互交融,从而进入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形成一个和谐的建筑群体,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对此,在设计之初应该重视应用当地文化、建筑材料和建筑资源,体现建筑的地域特色。

1.2降低损耗

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术语高耗能低效率的产业,很多资源和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引起了很大的损失,损坏了原有的自然和谐环境。因此,在对商业建筑设计中利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应用最佳的计划进而提升资源及能源的使用率,节约用水、节省用电、降低房屋的保暖及制冷方面的能源浪费,这些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应该对建筑耗能的每个环节加以管理,积极应用新型技术、合理使用绿色能源,努力使用自然条件直接获取能源,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

2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及其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绿色为建筑设计技术的含义

绿色建筑技术指的是使用这一技术建设的建筑,具有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在建筑的生命期限内的各个时期,都能够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色建筑技术术语技术研发范围,它也不是独立于传统的建筑技术,而是站在绿色环保的角度对传统的建筑技术进行再次审视,是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建筑设计技术相符合的。应用这些绿色技术能够形成一个适合商业活动的室内空间,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2绿色建筑设计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2.1.节地和室外环境

在对节地和室外环境的评价过程中,项目主要应该从四个方面对绿色建筑的空间利用进行设计和考虑主要为噪声、场地通风、优化设计和日照环境的模拟分析;室外地面透水性的设计和场地生态景观建设。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场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设计适当的绿化方案来保护场地的环境。幕墙光要尽量避免污染,玻璃的可见光放射率要小于零,从而防止照明光污染,室外景观的照明要保证没有直射光射入,对溢出建筑物范围的光线要进行有效的限制,在商业建筑的主要道路沿线,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绿化带的设计,以减轻噪声对场地环境影响;商业建筑物内部车行道和人性道路的铺设都应该使用透水砖,停车场如果是地面的,需要使用植草砖设计。这样能够降低热岛效应,地下水涵养率也会增加,地表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保证透水地面设计面积至少为室外地面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2.2.2.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及效率的提升

商业建筑的设计中,能源利用评价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技术进行考虑:外墙与室内墙面的报温措施要做好;其中外墙使用性能高的节能玻璃和外部遮阳组件,并且利用节能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手段来提高商业建筑的节能率;窗墙比和建筑朝向要控制好;如果空调系统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应该使用可调新风比或全新风措施;排风系统使用排风热回收装置;使用高能效比空调机组;建筑需要的热水利用市政热网蒸汽凝结水余热来提供,也包括水泵和电梯等节能设备;商业建筑的照明利用节能灯具进行控制。

采取自然通风模拟的方式对建筑幕墙的开启位置进行优化,同时对室内自然通风状况也要进行优化,建立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冬季的迎风面风压很大,就需要提高外窗气密性,以此来降低冷风渗透而造成的采暖能源消耗;利用新风热回收措施、可调新风比措施和变频调节措施对空调设备的能源消耗进行控制,以节约系统能源消耗;生活热水等热源的提供可以采用蒸汽凝结水的余热来提供,根据商业建筑的结构、照明和采暖空调系统等系统设备进行考虑,最大限度提高节能率,利用对系统设备、遮阳和建筑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商业建筑的总消耗能源低于国家标准,或者低于备案节能标准值的百分之八十。

3.水资源的利用和节约

商业建筑工程项目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项目,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分析:节水管材、计量水表和管件的充分利用;绿化带的灌溉利用微灌或者喷灌方式以达到节水目的,节水器具的使用需要按照用途来确定计量水表的使用;利用水质监控设备、精华设备以及雨水净水系统设计;并且在绿化中的灌溉方式采取微灌和喷灌方式,最大程度对雨水和蒸汽凝结水进行回收并用于绿化使用。

2.2.4建筑材料资源的利用

一般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尽量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可以节省开支投入;选择高性能建筑材料,能够保证建筑质量;可以选择可循环再利用的新型材料,对环境的破坏性小;建筑空间应该使用较为灵活的隔断,这种隔断对于商业活动非常适用。商业综合建筑的适合做通过复合空间设计,使用灵活的隔断,将室内空间的灵活性展现出来。

2.2.5室内环境质量。

建筑内应该与建筑的里面设计遮光反光板相结合。分部位进行照明管理并优化采光设计;研究建筑空间内每个功能区域的噪音来源,科学安排有噪音的功能区域,对隔音设计进行优化;在建筑设计及构造设计中凭借仿真模拟途径对通风进行设计优化;建筑空间内视野的优化设计:中央空调系统使用可以单独启动和调节温度湿度的空调尾端,同时在人员比较集中的部分安置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确保人民能够在舒服健康的空间内进行商业活动。

3.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应用有利于设计工作人员更加灵活地提出更优的设计方案,能够客观全面地掌握并清除建筑耗能形势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并取得比较理想的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为商业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篇(3)

1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在不同气候特征环境下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根据我国相关的节能设计标准在夏热冬冷地区具有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计划、施工任务以及具体工作内容,对于南北方来说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同,北方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的原因采暖能耗远远超过南方,所以在建筑设计上的围护结构和保暖结构设计需要具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建筑节能设计一般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围护结构,指的是对门窗结构的设计标准;二是生活方式,例如温度和湿度造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筑的设计结构要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三是设备系统,建筑在进行节能设计时需要具备一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自我保护和独立运行。制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良好地控制建筑的能耗大小,但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涉及到的建筑者使用方式和设备很难用准确地标准去衡量并加以控制针对同类型的地区出台了不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北方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来说,采暖系统在大范围内覆盖,注重提高建筑本身的保暖性尤其是围护结构保温的隔热性能,以便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达到节能的效果,与未采取节能设计的建筑相比在空调设备和采暖设备上的能耗应节约到一半以上,在2010年出台的相关节设计标准来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作为能耗基准值,但在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之下最后得到的实际水平与能耗目标还有有所差异。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来说,节能百分比目标和能耗基准值又不同的含义,在以往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要求采暖能耗在百分百的基础之上节能30%、50%和65%,要实现这些节能目标主要依靠对围护结构进行节能设计创新,这一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与假设的生活方式差异较小,所以对于节能量的计算数据上的差异较小,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集中采暖系统管网和热源并没有被包括在内,所以要确保围护结构承担起节能设计的任务需要这一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和供热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方案与贯彻落实。

2建筑节能量估算

建筑消耗的能源成为国内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在未来几年内建筑能耗将达到总能耗的30%及以上,能源的急剧消耗会带来能源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房屋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实行节能设计来减少能源消耗,尤其是在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等方面,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既定的设计图纸进行建造,同时也要关注建筑节能设计并对建筑进行节能量估算,确保其符合相关节能设计标准。

2.1对建筑节能量的估算条件

建筑通过节能设计之后减少的能源消耗量而增加了部分收益就是这个建筑的节能量,要遵循相关规定内容明确需要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数据,例如当要计算的内容含有100%的能耗基准值,需要将所有数值计算在内,不同的地区必须具备的要素不同,北方地区是采暖设计结构,南方地区是空调设备系统。

2.2相关数据计算

在对围护结构包括外墙、门窗、屋顶等保温性能进行计算时都需要运用到热传导系数,如果在一种材料之中热量的传导速度越大,说明这种材料具备较差的隔热性能,用K0表示传热系数,其公式为K0=1/R0。R0是隔热材料中的传热阻,由内外表面的换热阻大小所决定,R0=Ri+∑R+Re,其中∑R是各个材料中的热阻和,需要计算出材料的热阻、厚度和导热系数,当导热系数较小时该材料为绝热材料。对于外窗等围护结构的节能量进行估算时,要运用到窗墙比系数、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等数据,如果窗墙比越小那么建筑的自然采光效果越好,能够有效节省建筑的照明能耗,在目前的建筑节能技术中利用铝合金断热型材能够建造出效果和性能最好的窗,其窗体的传热系数用K表示,数值为1.5W/m2•K,相较于普通材料的传热系数6.4W/m2•K是它的六倍。窗体部分热量的流失是建筑能源消耗较大的部分,所以根据建筑节能设计相关标准来看,窗墙比要小于0.7,虽然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上会有所影响,但利用较好地材料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和设计的外观需求。除了窗墙比之外还有对当阳光的遮挡效果,即遮阳系数,SC值。在夏热冬冷地区一般要进行外遮阳设计,遮阳系数为玻璃的遮阳系数与外遮阳的遮阳系数相乘,如果没有外遮阳设计时,遮阳系数就等于玻璃的遮阳系数,要想去的较好地采光效果就需要具备较大的遮阳系数,将3mm的标准白玻璃作为计算基础,其太阳光的透过率为0.89,建筑物使用的材料太阳光透过率除以0.89就可以获得所使用材料的遮阳系数,对于SC的标准要求大于0.4,小于0.6。

2.3举例说明

以东北地区某民用建筑为例子,建筑所在的热工分区为严寒地区,建筑设计节能标准中规定的节能目标为50%,结合当地居民生活的具体方式和生活环境,包括空调设备、水电等能量的消耗,发现该地区建筑的平均能耗数值与实际能耗较为详尽,节能百分比相一致,小区的建筑面积为5300×104m2,,根据节能设计标准估算节能量计算方法来看,结合热源传播效果和供热系统的运行功率,该小区的平均耗能为24kgce/m2,其节能量为53.23×104tce,达到了50%的节能设计目标。

3结语

节能是当前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不但节省大量的建筑资源和建筑成本,而且能够有效为居民提供一个绿色环保舒适的生存空间,对建筑进行科学正确的节能量估算,明确节能百分比的构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就能在设计环节对建筑工程进行改善和调整,促进建筑施工节能目标的实现,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 the building lighting design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of "helpful to our lighting engineering design standards, to consider how to design personnel in reaches the illuminance level, at the same time satisfy the lighting power density restriction and lighting quality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new standard architecture lighting design problem [1].

Keywords: building lighting, standards,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113.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民用建筑的发展,《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实施有助于我国照明工程设计水平的提高,促使设计人员考虑在如何达到规定的照度水平时,同时满足照明功率密度限制以及照明质量要求。

1新标准下建筑照明设计的主要特色

1.1照度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标准中的照度水平充分考虑与国际标准水平相同或接近,反映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一些主要工作场所,一般照明平均照度标准值比原来的标准提高50%~200%,从改善视觉工作条件来讲,它对提高生产、工作、学习的视觉效能、识别速率,以及保障安全、降低差错率都有很大影响,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良好作用。

1.2对照明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

标准在显色性、眩光评价、照度均匀度等照明质量方面的要求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明显地改善了这些场所的视觉条件和视觉质量,使在生产和工作中视看更清晰、逼真,观察人物形象更生动真空,对特定场所的光源I显色指数提出了高要求,也标志着我国的照明标准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占水平。

1.3制定了照明能耗限制指标

指标准增加了居住、办公、商业、旅馆、医院、学校和工业等7类建筑盟108种常用房间或场所的最大允许照明功率密度(LPD)值,除居住建筑论外,其他六类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属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在保证满足标准要求的照度时,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施绿色照明的宗旨。规定LPD限值,将促使照明设计中必须全面考虑和顾及照度水平、照明质量和照明能效,促进在设计中推行绿色照明的设计理念。同时LPD限值的规定将为有关主管部门、节能监督部门、设计图样审查部门提供明确的标准规定,对照明设计、安装、运行维护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2我国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指标

为加强建筑照明节能设计,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增加了照明功率密度(简称LPD)节能评价指标,所谓照明功率密度是指每平方米单位面积所分摊的照明设备功率瓦数,要求在达到对应照度值(照明设计规定的维持照度值)的条件下,设计安装的照明功率密度不超过规定的限定值。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高于或低于本标准所规定的照度值时可根据增高或降低照度的数值按比例增减照明功率密度。标准规定了居住、办公、商业、旅馆、医院、学校和工业等七类建筑108种常用房间或场所的最大允许照明功率密度(LPD)值,除居住建筑外,其他六类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属强制性条款,必须严格执行[3]。为体现标准的先进性和超前性,标准还分别规定了照明功率密度的现行值和目标值,现行值从本标准实施之日即2004年12月1日起执行,目标值从2008年7月1日起执行。

3新标准下建筑照明设计注意的问题

建筑照明作为满足人们工作、生活中视觉要求,为建筑空间创造满意的人工照明环境,是构成建筑功能的重要内容。关于我国建筑照明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3.1室外投光一定是做到形式美

首先其观感具有同一性,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各部分光照配合恰如其分;其次,不同的光色、不同的投射方向及由引而产生的不同的光晕阻影均达到一种统一的效果。在配光处理中还可以运用对比、韵律、重复、均衡等形式美处理原则来体现建筑。利用光强的对比及光色的变化来突出重点部位如建筑的入口、建筑的屋顶及其他建筑需要重点突出的部位;利用建筑立面本身具备的韵律变化来布灯,便能产生一种韵律美;对于对称的建筑我们采用对称布灯方式便能产生一种稳重的均衡感;对于不对称的建筑我们采用符合均衡原则的布灯方式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布灯显得尤为重要。

3.2室外建筑照明设计应注意减少眩光干扰

我们对建筑进行夜景的艺术化处理使用了大量灯光,这些灯光必然形成一些眩光,若不能妥善处理好这些眩光则会产生一种新的污染,若眩光影响机动车驾驶员,便可能增加安全隐患。因些,我们要合理选择灯位、投射角度、投射方向。一般的原则是从下往上投及从外向建筑投。从下往上投为的是使眩光影响区在空中,对人的影响最小;从外向建筑投时要注意灯光不要投向相邻建筑,边界处要有遮光处理,另外投射水平角不宜小于80度,否则会影响建筑室内。

3.3对于中式古典建筑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于中式古典建筑,主要按划分建筑的明、次、稍等开间的柱位布置灯光,突出开间柱身韵律及檐下斗拱的丰富关系;明间部位可采取灯光加强措施使上部的牌匾更引人注目。多层中式古典建筑灯光布置可根据楼层来分段,方法同欧式古典建筑的处理相似。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一为中式建筑的大屋顶,这是不可舍弃的部分,否则中国建筑的性格特征就不能充分表达。屋顶部位可采用轮廓灯带的方式来解决,即沿着每个脊边布置发光灯带以体现轮廓;二为光色,中国建筑檐部有色度很纯的彩画,这些彩画通过肉眼的视觉调和而给人一种和谐的美,为体现这种美我们可采用光谱较全的灯光来体现。

3.4新标准下建筑照明设计其他方面的问题

1)灯具的选择

首先是耐久与耐气候性。灯具长期暴露在室外日晒雨淋这需要有一定的耐久与耐气候性能,有些灯位处在高空,维护不易,这也需要性能优越的灯具。对于一层的高架或落地灯具还有美观要求。

2)灯位的择定

根据灯效来确定灯位这是第一原则,对于立面上的灯位我们还要求具有隐蔽性,以免破坏建筑的日视效果。另外隐蔽的光源给人一种恍惚感,有特殊效果。

3)材料与光效

一般而言,糙面与亚光材料易使光产生散射,其灯效会不错。但光面材料如玻璃、磨光石材、不锈钢面其反射性能强,光效很弱。尤其是玻璃与不锈钢散射性很小。这时需采用其他办法来增强光效,除了上文提到的内透光处理法外,我们还可在玻璃幕墙明框做荧光涂层等方式来突出幕墙风格。

4小结

建筑室外灯光设计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但城市的国际化要求却使众多城市趋之若骛,室外建筑照明已在整个照明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只有加强经验的总结整理和有志于此的同仁潜心合力共同提炼提升理论水准,才能设计出精品才能使建筑的夜景给城市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刘虹著. 绿色照明概论[M].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01.

篇(5)

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由于片面的强调降低基本建设的造价和减轻结构自重,导致一再削弱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水平,采暖和空调能耗大    ,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差。现我国建筑用能已接近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3。

建筑在我国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本身能耗不大,所以国家还未对工业建筑作节能方面的要求。民用建筑又分为两大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在各专家编写规范之前的社会调查阶段中由电业总局与燃气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就目前

热系数,单位是w/m .k。λ为此公式求值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也是每种材料的固有的属性。她的名词解释为:1m厚的物体,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1h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k 。通常把导热系数λ小于0.3 w/m .k并能用于绝热工程的材料,叫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是绝热材料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热物理指标。例如:普通混凝土λ=1.74w/m .k,钢筋混凝土λ=1.51w/m .k,多孔砖λ=0.58w/m .k,聚乙烯泡沫塑料λ=0.047w/m .k,聚氨酯硬泡沫塑料λ=0.0216w/m .k,(这种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建筑绝热工程中最普遍使用的材料),而铸铁λ=49.9w/m .k。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卡特比勒办公楼的外墙部分设计采用聚异氰脲酸酯(pir),这种更新型的材料λ=0.020w/m .k,属绝热材料。这便是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的求解过程。

778论文在线  / 下面结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上海地区的各部分围护结的隔热要求构逐一探讨:

1.屋面:k≤0.70w/m2.k

我们的习惯做法一般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例如:120厚现浇混凝土楼板+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泡沫混凝土找坡层最薄30厚+40厚的λ=0.03w/m .k挤塑板(xps)+防水层+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这样的做法就可以达到k≤0.60w/m2.k。须注意关键的保温层一般应选用40厚挤塑板,若选用聚苯板,厚度应增加至60。

2.外墙:k≤1.0w/m2.k

不作外墙保温的习惯做法是绝对达不到这个新规范要求的。例如:20厚水泥砂浆+240厚多孔砖+20厚水泥砂浆的无外墙外保温的传统构造传热系数k=1.66w/m2.k,即便在前段时间简易的外墙保温做法-保温砂浆,也达不到规范的新要求。经计算得知:在墙体与外墙砂浆之间增加20厚的λ=0.03w/m .k挤塑板,这样的构造使得外墙整体的传热系数k=0.86w/m2.k<1.0w/m2.k。这叫做外墙外保温技术,是业界内公认的一种效果很好的做法。他的优点是技术成熟,产品寿命较长,也可使外墙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但他的缺点是在高层建筑中有安全隐患,外墙面砖的做法受到限制。外墙内保温的做法不能很好的解决建筑热桥的问题,同时房间内部使用和改造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现在工程上已很少用这种做法了。还有一种做法叫做中间保温,做两层墙,中间夹保温材料,这种做法效果好,是建筑保温的发展趋势,国外的工程中这种做法早已普及,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一造价高,二构造做法与现行的做法差别太大,影响面广,难以一时普及。

篇(6)

建筑在我国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本身能耗不大,所以国家还未对工业建筑作出节能方面的要求。民用建筑又分为两大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在各专家编写规范之前的社会调查阶段中由电业总局与燃气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就目前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而言,居住建筑能耗与公共建筑或国外居住建筑相比是非常少的。居住建筑提倡节能设计,目的是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性。而公共建筑提倡节能设计才是建立集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公共建筑分为以下几类:办公建筑(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楼),商业建筑(商场、金融建筑),旅游建筑(旅馆、娱乐场所),科教文卫建筑(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通信建筑(邮电、通讯、广播)以及交通运输(机场、车站等)。有数据显示:就政府部门办公楼每年所消耗能量相当于全国八亿农民全年全部的能耗:办公室里夏天穿毛衣御寒、冬天衬衣短袖解署、白天亮灯办公、热水机饮水机下班后没人关。现在全球范围内已开始能源紧张,尤以中国较为严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使用和节约就更加迫切了。

以下着重介绍《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有关建筑部分的要求。《标准》比刚才提到以往的有关规范要严格些,按照本标准设计,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能耗应减少50%。《标准》的章节不多,共7页17条,但简明扼要,省去了复杂的热工公式,归纳总结出来几点要点,强调了规范的实用性。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及术语结合规范本身展开叙述:

1 热工设计的分区:

按照我国的气候条件,划分为五个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以及温和地区。

热工分区的基本规律是: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基本是我国的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这些地区的地域辽阔,面积大,建筑节能设计起步也比较早,经验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主要考虑的是冬季保温。夏热冬冷地区大体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成都、武汉、南京、上海等,这些地区的建筑的节能设计由于历史原因起步较晚,面积虽然不是最大,但人口密度高,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可以说这一地区的节能潜力最大,效果也会最明显。设计考虑的是冬季保温与夏季防热兼顾。夏热冬暖地区大体上是华南地区:福州、广州、南宁、台北等。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夏季防热。温和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如:昆明、西昌、元江等。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部分地区注意冬季保温。《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这五个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公共建筑节能的设计特点作了些调整:把严寒地区细分为严寒A区与严寒B区,而温和地区不强制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2 热传导系数:

这个概念是本标准的核心名词.所有的围护结构:门、窗、外墙、屋顶以及地面都围绕这个概念展开的。图纸审查或政府检查部门的抽查也是这个数据。她的名词解释为: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1h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2.k 。简单的说便是热量在某种材料里传递的速度,速度越小,那么这种材料的隔热性能也就越好。怎样求得这个数据呢? 传热系数K0=1/ R0 。

R0 ,传热阻 :R0 = Ri + ∑R + Re 单位:m2/K .W

Ri 与Re 分别是材料内外表面的换热阻。他们是固定数据,可由表差得:0.11m2/K .W 0.04m2/K .W 。

∑R是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某单层材料的热阻R=δ/λ,δ为该材料的厚度,单位是m,λ为该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是W/m .K。λ为此公式求值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也是每种材料的固有的属性。她的名词解释为:1m厚的物体,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1h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k 。通常把导热系数λ小于0.3 W/m .K并能用于绝热工程的材料,叫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是绝热材料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热物理指标。例如:普通混凝土λ=1.74W/m .K,钢筋混凝土λ=1.51W/m .K,多孔砖λ=0.58W/m .K,聚乙烯泡沫塑料λ=0.047W/m .K,聚氨酯硬泡沫塑料λ=0.0216W/m .K,(这种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建筑绝热工程中最普遍使用的材料),而铸铁λ=49.9W/m .K。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卡特比勒办公楼的外墙部分设计采用聚异氰脲酸酯(PIR),这种更新型的材料λ=0.020W/m .K,属绝热材料。这便是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的求解过程。

下面结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上海地区的各部分围护结的隔热要求构逐一探讨:

2.1 屋面:K≤0.70W/m2.k

我们的习惯做法一般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例如:120厚现浇混凝土楼板+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泡沫混凝土找坡层最薄30厚+40厚的λ=0.03W/m .K挤塑板(XPS)+防水层+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这样的做法就可以达到K≤0.60W/m2.k。须注意关键的保温层一般应选用40厚挤塑板,若选用聚苯板,厚度应增加至60。

篇(7)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一定要了解地震中地面运动对周围建筑造成的破坏,建筑结构设计中,严格按照抗震等级进行设计,相关的抗震性能指标也要符合设计要求。最终确保构件质量、结构型式、设计外形都达到设计要求,在地震发生时建筑可以表现出很好的抗震性能,将地震对人们生命及财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居住人们的安全。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内涵

由于地震是一种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带来的直接后果十分严重,所以,应该从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出发,加强其抗震设计。具体来说,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相关企业和工程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不同结构单元之间应该采取有效分离或连接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建筑应该采用加强连接的方式,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来避免或减小地震后余震对建筑本身的破坏。而正确处理不同构件间的强弱关系有利于形成多道防线,以此来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只有保证建筑构件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刚度以及延性等特征,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而保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

2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现状

当发生地震之后,在地壳中会快速释放能量,在能量传播的过程中出现振动,同时还伴有地震波的发生,地震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当地球板块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就会出现错动和破裂,振动波会从震源向地面扩散。地面建筑如果隔震措施不完善,就会整体坍塌、墙体裂缝、建筑倾斜等问题。传统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工程师不重视抗震设计,导致地震发生后很多建筑发生整体性坍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在08年汶川地震之后的震害调查显示,在相同地区严格执行01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出现重大危害的情况相对较少,而多数出现较大震害的建筑为未经设计或设计位严格执行01抗震规范,从事建筑的各个行业都逐渐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构设计也将抗震设计作为重要的设计环节。

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1规则性原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要遵循规则性原则,规则建筑结构构件布置规则可以缓解地震造成的破坏,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设计时,确保设计建筑外观的规则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建筑外观的美观,提高视觉效果,当发生地震之后,由于建筑自身规则或对称,那么所发生的位移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双向受力和变形可以基本保持一致,如果建筑外形设计不均匀,那么在双向地震作用时受力和变形出现严重偏差,同层构件、层与层之间位移差过大引起结构性破坏。抗震缝设计要科学,如果建筑要求有不规则的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设置抗震缝将不规则建筑分隔为规则的若干块规则单体建筑,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房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3.2连续性原则

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中一定要遵循连续性,结构构件水平、竖向的连续是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保障,结构构件设计不连续,引起建筑整体在构建不连续处刚度突变,在局部区域引起应力集中,引起结构局部破坏。在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平面的规则性和竖向的规则性都对结构抗震性能有重大影响,平面不规则对建筑扭转不利,建筑竖向不规则对地震水平力的竖向传导不利。顶部凸出就是竖向不规则的一种,突出部分刚度、高度都要严格控制,如果发生地震,在震动后就会出现鞭梢效应,在建筑顶部凸出部分出现地震水平力成倍放大,对房屋造成的损害非常大。

3.3构件布置简洁性

结构构件布置简洁,结构体系的竖向和水平荷载的传导明确直接。构件布置越简洁,结构整体或构件的内力与变形分析结果与结构实际受力与变形越一致,有利于设计时做出有效的补强措施,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4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方法与措施

4.1采取滑动抗震的设计方式

很多建筑结构中进行抗震设计时,都选用了摩擦滑动技术,为了将抗震效果达到最佳,通常会和限位装置一起配合使用。当前使用的水平滑移材料有很多种,例如有石磨砂浆、聚四氟乙烯滑板、滑石粉、不锈钢板等,该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科学使用了滚轴、滚珠,二者具有很好的几何复位效果,对于摩擦摆隔震系统而言,主要应用了滑动支撑技术和多层橡胶技术,要求不锈钢的表面必须是凹球面,具体在建筑结构中应用之后,在结构自重的作用下产生恢复力,施工设计中使用的摩擦滑移装置具有很好的初始刚度,地震发生之后这一结构可以在水平方向进行滑移,但却没有增加结构的刚度,避免这一建筑结构遭到地震的破坏。如果发生了小型地震,应用的摩擦装置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有效抑制结构发生水平位移,这样建筑整体结构和地面都会在同一个运动节奏上,地震的水平力增大后,如果超过了这一装置的最大摩擦力,在装置的滑移面发生滑移,摩擦滑移装置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隔震作用,实际传递到建筑结构内部的地震力就会变小,虽然地面震动变得激烈,但是建筑震动幅度并不大,有效避免了结构发生的破坏。

4.2采取加强结构构件抗震的设计方式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设计使建筑有足够的刚度和变形能力,使结构构件体系能有效抵抗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地震力。设置必要的抗力构件和吸能构件,抗力构件抵抗地震作用时建筑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力,吸能构件通过破坏等方式吸收消耗地震能量,保护其他重要构件的安全。抗力构件既要有足够的刚度,还得有一定的协调变形能力,足够的刚度为保证在地震作用下大部分内力有这部分构件承担,一定的协调变形能力为保证耗能构件先于破坏吸收消耗地震能量,从而保证结构安全。耗能构件作用主要是在地震作用时吸收消耗地震能量,是结构体系中首先破坏的构件,其破坏后吸收地震能量,结构体系内力重分布,但同时又不影响结构体系的整体安全。

4.3分析建筑结构隔震的处理技术

为了达到很好的抗震效果,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选用不同的抗震处理方式,其中悬挂隔震作用效果好,因此在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悬挂隔震设计原理是将所有结构重量都悬挂起来,这样当发生地震后,地面会发生震动,但是由于和地面接触的结构重量都被悬挂后,地震波就不会将破坏力传递到建筑上层,传递的破坏力十分有限,产生不了惯性力了,最终起到很好的隔震作用。一些大型的钢结构中很大范围使用这种隔震方式,因为大型钢结构主要材料为钢,钢构结构自重较轻,应用这种悬挂隔震措施有一定的优势,操作简单,作用效果好,提高建筑整体的隔震效果。大型钢结构重量都分布在主框架、子结构上,在子结构框架中使用吊杆进行悬挂,将离主框架与子结构进行隔离,发生地震后,只有主要的承载结构会承受地震波,而所有的悬挂装置都不会受到地震波的影响,有效控制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反应幅度。当地震波传递到悬挂位置后,破坏力会被削弱,建筑结构中的子结构不会受到惯性力的破坏。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在设计中必须遵循规则性和连续性,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建筑不同结构之间有很好的联系,将建筑形成一个整体,做好建筑的隔震设计,当发生地震后,通过隔震作用传递给建筑上层的破坏力减少,当地面发生运动后,由于建筑是一个整体结构,各个结构之间的连接性很好,建筑结构对称,这样不会出现局部受力较大,进而破坏整体结构效能的问题,有效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

作者:唐福 单位:贵州新基石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是全国通用性的建筑标准设计,但全国各个地方的经济、技术、气候、地质、建材不可能完全被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所包容。分省编制建筑、结构、设备专业齐全的建筑标准设计,对每个省来讲,都是一项庞大的技术基础工作,如果若个省份在建筑标准设计上进行协作、协调,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促进山东地区事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建筑标准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分析了山东标编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建筑标准设计

1. 标准与建筑标准设计概念

在工程建设领域,标准、规范、规程和建筑标准设计出现频率较多,也是人们易混淆的基本术语。按照《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一部分:基本术语》(GB3935.1)的规定:“标准的定义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规范一般是“在工程建设中,对设计、施工、制造、检验等技术事项所做的一系列规定”;规程是“对作业、安装、鉴定、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规范、规程都是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习惯上统称为标准,只有针对具体对象才加以区别。当针对产品、方法、符号、概念等基础标准时,一般用标准,如《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当针对工程设计、施工等通用的技术事项作出规定时,一般用规范,如《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当针对操作、工艺、管理等专用技术要求时,一般用规程,如《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建筑标准设计是根据标准对量大面广、技术成熟、通用性强而又具备条件的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设施、建筑配件(包括建筑材料制品和建筑设备)、结构构件以及给水、排水、电气、采暖、通风、制冷、动力、市政等专业的配件及构造作法等编制的通用设计文件,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推广使用所编制的应用设计文件。

2. 建筑标准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化是为了在工程建设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建筑标准设计就是为了在工程建设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大量重复使用的内容为主导,以标准为依据,以促进工程建设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而编制的设计文件。

3. 建筑标准设计是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建筑标准设计是贯彻国家建设政策、标准,特别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最坚定执行者。工程建设要保证质量,首先要保证设计质量,建筑标准设计是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研究国内外新技术,考虑了设计、施工、材料等各方面因素编制的通用性设计文件,与单项工程设计施工图组成完整的施工图,作为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技术依据,从而保证建设标准的贯彻与实施,保证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建筑标准设计是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重要作用突出表现在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节约能耗和材料,促进推广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工程综合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建筑标准设计对于提高设计单位,尤其是中、小型设计单位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确保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工作量,加快设计进度起到很大作用。

4. 建筑标准设计是传播和推广“四新”技术的有效途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适时编制为标准设计,工程界通常认为是“四新”技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多年来,“四新”技术不断被吸收到建筑标准设计中,直接提供给设计部门在工程中应用,发挥了推广“四新”技术的最佳渠道和桥梁作用。例如建筑抗震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预应力技术、新型高强钢材、智能建筑技术、新型防雷安全技术、中水技术、变压式排烟道技术、墙体改革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均是通过建筑标准设计才得以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推广应用。无数项的国内外先进技术、科研成果,通过建筑标准设计渠道,快速普及推广,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技术进步。

5. 建筑标准设计是促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有力技术手段建筑标准设计由建筑配件、结构构件、建筑材料制品的构造作法研究逐步扩展到住宅设施的其它相关领域,是住宅设施生产技术二次技术开发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有力技术手段。住宅设施生产技术构思的提出、可行性分析、产品研发、成果鉴定、市场检验的过程是住宅设施生产技术的一次开发,住宅设施生产技术的一次开发,解决的是生产领域的技术问题,只解决了产品功能、质量方面的问题,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决产品或技术与建筑行业标准的衔接,不符合建筑行业标准的产品或技术,是难以被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接受的。通过住宅设施生产技术的二次技术开发,解决住宅设施生产技术进入建筑工程所必须解决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等一系列进入土建工程必须解决的问题,使住宅设施生产技术符合建筑市场的要求,从而为住宅设施生产技术顺利进入建筑市场提供技术服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山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存在的问题

1.技术进步是山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工作的生命

编制建筑标准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运用标准化理论,综合标准化方法,经过调研、总结,方能编制出符合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标准设计。在编制管理过程工作中,应鼓励科技创新、质量创优,并以不断涌现的科技成果充实丰富标准设计内容,从而提高建筑标准的前瞻性、科学性、民主性、权威性和地域性。当前要特别强调全面贯彻国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政策,搞好“四节一环保”建筑标准设计,以实现到2020年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建造使用的能源消耗水平接近和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建筑标准要配合国家工程建设重点,做好基础设施标准设计,做好城乡住宅特别是新农村住宅等方面的建筑标准设计,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要配合住宅产业化,做好住宅建筑标准设计,促进住宅建设的工业化、产业化发展。

2.质量保证体系是山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工作的保证

质量保证体系是使工作有效、稳定、持续进行的保证,山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只有建立一整套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并不断自我调整与完善,方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作实践的需要。

3.版权保护是山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维护利益的手段

为保护标准设计知识产权,维护建筑标准办权益,在市场管理逐渐规范的情况下,建筑标准办应采取各种防盗版措施,加强自我保护,如取得新闻出版部门支持,明确建筑标准的出版发行定位,发表“建筑标准版权和专售声明”、增加防伪标识等。同时积极探索各种保护措施和打击手段,寻求建设、版权、司法、公安、工商等主管部门支持打击盗版标准设计不法行为,维护建筑标准发行市场的正常秩序。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化分工愈来愈细,企业(包括设计单位、产品生产单位)必然要依靠技术求发展,会越来越重视技术基础性工作以及标准化工作,与此同时,国家工程建设发展比较快,社会对建筑标准设计仍有较高以及较迫切的需求。建筑标准在编制管理工作中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研究和解决制约建筑标准发展的主要问题,注重贯彻执行国家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注重遵守国家和地方标准,注重科技创新,注重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篇(9)

目前,我国建筑绿色设计存在绿色建筑设计程序不完善、建筑项目信息渠道不流畅、建筑项目设计人员配合不当等问题。LEED是美国能源与环境先导计划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简称,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之一,在我国建立基于LEED 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可不同程度地推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本文根据笔者所在绿色设计团队的工作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LEED 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主要从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共享项目信息、建立设计人员配合模式三方面进行阐述。

1、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

基于LEED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在建筑设计的每个环节中都自然而然地将绿色设计融入其中。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可以保证建筑设计工作顺利进行。流程中主要环节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确立、自身条件的分析、检验和认证的完善。

1.1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确立

绿色建筑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的总目标以及各个策划阶段的分目标。而目标的确定需要在掌握大量的绿色设计信息和设计工具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研究、总结,才能明确符合绿色评估标准的合理目标。例如,笔者所参与的绿色建筑项目团队确定目标的具体过程是:专业设计人员的指导分析现有条件、结合决策者和业主的意见、借鉴国外较为完善的标准评估工具设计的总目标以及各个策划阶段的分目标。进而使项目的总目标与策划阶段的分目标都能具有绿色理念、可操作性、科学性。

1.2绿色施工的管理

在建立完整绿色建筑项目设计的基础上,绿色施工管理是又一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绿色施工理念已被社会接受和认可,但绿色施工实践却没有广泛展开。因此,对绿色施工进行合理的管理便尤为重要。例如,笔者所参与设计团队的具体环节是:绿色设计专业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要求、程序安排、数据记录等信息进行整理,细化施工人员的工作要求。同时,设计人员跟踪、监督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对于建筑材料、产品进行审查。

1.3检验和认证的完善

检验和认证是施工结束后的又一阶段,传统的检验方式总是对建筑的空气质量、环境性能、设备等内容进行检验。而绿色建筑设计项目还应注重对使用者的培训,便于他们合理使用和维护设备,保证绿色建筑充分得到使用。而认证环节更为重要,绿色建筑设计项目与传统设计项目认证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对项目的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才能获得认证。基于LEED为标准的认证方式要求对设计图纸、管理文件、现场图片、材料检验报告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关证明。因此,不断地记录和检验项目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可以帮助团队明确思路,获取认证。

2、绿色建筑设计信息的共享

2.1设计信息共享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单位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大力宣传建设成果所具有的绿色性能。由于国内具备绿色建筑设计能力、资格的设计单位较少,对于具体的工作流程就很少涉及和论述,且这些单位缺乏向社会公开工作流程、设计成果的意识,促使大众只是仅仅停留在对于绿色建筑概念的认识,而难于深入了解绿色建筑的情况,这将阻碍绿色建筑的全面普及和推广。

笔者参与的绿色建筑项目团队就在尝试这种信息共享的方式。主要构思如下:首先,加强对项目团队的教育,针对绿色设计方法、设计程序等,不断更新团队成员的设计理念,以便使项目团队更好地参与项目的设计过程。其次,通过项目团队的努力,获得阶段性的成果。最后,第一时间发表和公开于社会,便于社会、公众的了解。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改变设计单位固有的保守思维,向社会、其他设计单位提供设计信息,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在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推进全社会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扩展市场,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

2.2产品和材料资源共享

绿色产品和材料是绿建筑实施的主要要素。设计人员只有及时、方便地掌握产品和材料的相关信息,才能保证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而目前,我国绿色材料和产品的信息的不流通性进一步阻碍了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一困难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建筑材料标准认定机构应细化、明确行业标准,促进行业生产规范化、经营合理化。如对各种建筑产品、材料的实用性能和环境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定期公开建筑产品、材料的生产消耗、检验数据等信息。其次,设计单位应将材料、产品的信息、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归纳,及时了解新材料、新产品,更新供求双方的反馈。第三,建筑材料的供应商应不断更新了解行业的新需求,加强自身工艺的水准,不断创新,推出新的产品。总之,建筑材料标准认定机构、设计单位和供应商三方共同合作,提供可靠的材料、产品信息,可便于设计单位了解可用材料的正确信息,同时也方便消费者在了解的基础上,多项选择、合理采购、增大需求。

2.3基础研究成果共享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设计工作开展的基本环节。我国建筑行业的基础性研究起步较晚。笔者在绿色设计的工作中发现,片段地散落于某些文献中、小范围公开、未成体系、缺乏有效管理、信息未能透明公开等情况是我国基础性研究成果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应建立严密的基础研究体系,介绍关于原材料的选择、生产、拆除到整个建筑产品不同阶段的所有基础性信息,以详细内容、数据为根据,增强了说服力和公众的信任度。改变科研人员、设计人员过于注重效益的思想,不断促进建筑市场趋于成熟。信息的公开、共享,不仅是设计人员可以及时地得到准确的数据资料,而且还使消费者方便地了解所需的信息,进而加大全社会关注建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度,促使我国绿色建筑行业良性循环地发展。

对于资源的共享可能会在短期阶段使绿色建筑设计行业的竞争加大,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利于开拓市场,增加社会对绿色建筑的需求,进一步扩展设计单位的业务。

3、建立设计人员配合模型

观察建筑行业里人员配备中突出的问题,通过团队的构建、核心控制和配合的几个层次建立基于LEED标准的绿色人员配合模型。通过三种类型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目前建设境况下人员组合合作的最大化。

绿色可持续的设计团队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团队拥有全面的知识。因为建设及设计本身就具有全部生命周期特征的有机产品体系,一个绿色而完整的团队应该拥有各个知识面的代表。例如,笔者所在团队的成员主要有:战略管理者、业务营销顾问、财务顾问、设计顾问、监督顾问和认证机构、业主代表、建筑设计师等等。

篇(10)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强电施工;标准化设计

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是大家有所目睹的,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科技背景下也是如此,在诸多方面彰显着一定的优势。建筑行业逐渐也转变成一门科目,具备较高的综合性,长时期以来得到了人们的权力探索和研究,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建筑企业的今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约制效果,问题的出现其实就是行业发展必然需要经历的过程,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才能促进行业更好发展。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的施工及其标准化设计进行阐述和解析。

1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基本概述

在开展建筑施工时,会应用各种型号的建筑电器,应用这些建筑电器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提供一定便利条件,促进行业稳定发展,在建筑行业中,还需要应用诸多的电气设备,这就要求电力工程更加完备,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行业更好发展。电力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假设没有应用电力,就会给电气工程的落实带来阻碍。电力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划分,主要划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强电,另一个是弱点。针对强电建筑工程,又可以将其划分成三项内容。

1.1高压配电系统

通常状况下,我们把配电大于1KV系统叫做高压配电系统[1]。在运用建筑电器设备时,会消耗一定的电能,而电能源于发电厂,这些电能需要经历电厂之后运用高压线实现传输,之后传入到建筑中,当作能源进行供应。这传输电能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繁琐化的转换,在转换时,会实现电压的转变。高压配电系统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方面探究需要逐渐向前。

1.2低压配电系统

其主要指,把建筑领域中的供电设备的380V或者220V的电压,运用建筑线路的方式,将其传送给各个用户的配电系统中[2]。各个建筑领域结合突然断电给建筑运营带来的影响程度,对低压负荷进行合理配置。在实际生活里,负电级别划分成多种,各个级别又配置各个标准,在实际运用时,可以实现有据可依。当前建筑该方面的设计逐渐增多,探究力度也逐渐加大,有关机制也朝着完备化的趋势发展。

1.3建筑防雷与接地系统

建筑在应用点能源时,需要注重用电安全,这就需要做好建筑防雷以及递阶系统安置工作,雷电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众所周知,其主要是自然环境中形成的雷电给周围事物带来了损坏,这次过程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损失。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做好防雷工作,采用高效的防雷措施。针对目前防雷措施来说,主要运用在高层建筑顶端安装避雷针的方式,根据各种级别,建筑物也具备多项内容来实现避雷级别的区分。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当前的避雷设施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这就需要后期加大研究力度,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的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计方面的问题

在进行建筑强电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多的设计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设计缺少合理的标准。针对电气工程来说,其涉及的电能要求众多,由于建筑级别存在差异,使得设计需求也所有不同。但是,在开展建筑强电系统设计工作时,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没有根据有关需求螺丝设计工作,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开展全面修整工作,这样不仅需要延长施工时间,同时还会消耗已经的经济成本。第二,变压器和其他设备之间缺少一致性。结合设计需求以及标准,这些方面都应该做好合理的配置工作,只有具备一定的匹配性的条件下,才能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3]。并且,在不匹配的状况下,还会引发设备受损的情况,因此,只有严把这一环境质量关,才能保证工程全面落实。

2.2施工质量方面问题

在开展强电系统施工工作时,总是会发生质量问题,而引发质量问题出现的因素有三点,第一,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这对强电系统来说,其涉及了诸多配件,在落实施工工作时,如果没有做好各项配件质量检测工作,直接进行应用,就会因为配件故障因素,使得整个强电系统不能顺利应用。第二,安装质量问题。在开展强电系统安装工作时,因为有关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或者施工流程不规范,从而给建筑用电造成不利影响。第三,线路保护质量问题。线路运营的实际环境比较恶劣,使得线路出现老化现象,或者存在混点问题,由于受到该问题的影响,从而给工程带来不利因素。

2.3防雷以及接地措施方面的问题

在开展建筑强电施工工作时,因为没有给予防雷以及接地工作高度重视。各个高度建筑或者应用途径存在差距的建筑,应该根据规范需求明确防雷级别,同时运用合理的防雷措施。由于一些建筑没有开展防雷工作,使得建筑中有关电器设备因为遭受雷击的影响,而发生损坏,从而造成已经的经济损失[4]。针对没有开展接地工作的建筑来说,总是会出现触电或者线路短路现象,从而无法保证建筑的用电安全。

3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设计策略

3.1建筑电气强电施工的优化设计

要想保证建筑电气强电系统的整体施工安全,就要采用合理的优化设计方式,要想实现建筑电气强电施工的优化设计,我们应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做好强电系统施工设计规范工作。在开展强电系统施工设计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有关规范需求落实设计,结合各个级别的负荷情况,合理的选择强电设计标准。针对建筑设计环节来说,应该由设计企业一次性落实强电施工设计工作,同时对各个变配电的实际需求进行标注。第二,在开展强电系统安置以及施工工作时,需要加强对其竞技性以及应用性的全面思考,合理设计出传送路径,起到节省成本的目的。针对此环节来说,需要根据有关流程落实安装工作,在进行安装时,需要明确各个部件的安装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安装的整体实力。第三,在进行防雷以及接地施工时,需要建立精准的防雷以及接地标准,同时安排有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检测,针对没有满足施工要求的环节,应该及时进行修改[5]。

3.2加强团队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给建筑电气工程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融合一些现代化的技术,这就给建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人们给予该环节的关注力度普遍偏低,缺少创新意识,并且后备人才严重匮乏,这种现象的出现,给建筑企业的今后发展带来了制约。针对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步入窘境,如何才能高效处理该问题成为了探究重点。部分企业开始采用高薪纳才的方式,但是获得成果并不理想,针对聘请来的人才,由于缺少对企业的了解,从而给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影响[6]。鉴于该种现象,部分企业找到了合理的优化措施,就是运用内部人员培训的方式,进而满足企业人才要求。邀请专业的人士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从而促使企业职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但是不能使得讲解过于形式化,不具备实际效果。企业还可以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把企业职工学习情况纳入到考核工作中,这样可以调动企业职工学习积极性,此外,企业还要开展知识竞赛活动的方式,提升企业员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投放一定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如果人才出现流失现象,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企业需要想方设法保留人才,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7]。

3.3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开展电源线接入施工工作时,尽可以防止电源线发生打结现象,或者电源线之间出现缠绕情况。在开展布线宫缩时,需要结合颜色标准开展此项工作,如果一些分线不能实现根据颜色标准开展施工工作时,可以借助胶带进行标注。针对电线接口位置,做好加固处理工作,确保包裹严密,不得出现毛刺外露现象。在开展带负载检测工作时,应该应用插线板,对电源口的稳定度进行检查,保证接线安全,之后才能和设备通电。另外,针对主机电源线接头来说,还要安置一个铜鼻子,不得直接将其连入到接线柱中。在开展UPS电池组链接工作时,需要对螺丝钉拧紧程度进行合理检测,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过紧会导致电池出现爆裂现象,过松会导致电池组不放电[8]。

4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来说,其作为一项具备较高繁琐性的项目,不但需要监理企业、施工企业、涉及企业等紧密配合,同时还要对工程施工情况有所了解,并且还要做好设计理念创新工作,运用高效的施工工艺,来保证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大对强电施工策略探究工作,运用现代化施工工艺,从而确保工程整体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孔维展.刍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的施工与优化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5,45:255-256.

[2]朱玉浩,傅业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关于强电的施工与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111+157.

[3]朱海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关于强电的施工与设计[J].化工管理,2016,14:109.

[4]郑力德.刍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的施工与优化设计[J].民营科技,2016,09:42.

[5]李晓雷.强电施工和设计策略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4:70-71.

[6]曲成虎.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6,50:106-107.

篇(11)

    1.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单层建筑物如带有部分楼层者,亦应计算建筑面积。

    2.高低联跨的单层建筑物,如需分别计算建筑面积,当高跨为边跨时,其建筑面积按勒脚以上两端山墙外表面间的水平长度乘以勒脚以上外墙表面至高跨中柱外边线的水平宽度计算;当高跨为中跨时,其建筑面积按勒脚以上两端山墙外表面间的水平长度乘以中柱外边线的水平宽度计算。

    3.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其底层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按外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4.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车间、仓库、商店、地下指挥部等及相应出入口的建筑面积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5.用深基础做地下架空层加以利用,层高超过2.2m的,按架空层外围的水平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6.坡地建筑利用吊脚做架空层加以利用,且层高超过2.2m的,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7.穿过建筑物的通道、建筑物内的门厅、大厅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门厅、大厅内回廊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8.图书馆的书库按书架层计算建筑面积。

    9.电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建筑物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10.舞台灯光控制室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乘以实际层数计算建筑面积。

    11.建筑物内的技术层,层高超过2.2m的,应计算建筑面积。

    12.有柱雨篷按柱外国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独立柱的雨篷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3.有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单排柱、独立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4.突出屋面的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15.突出墙外的门斗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16.封闭式阳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凹阳台、挑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7.建筑物墙外有顶盖和柱的走廊、檐廊按柱的外边线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8.两个建筑物间有顶盖的架空通廊,按通廊的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9.室外楼梯做为主要通道和用于疏散的均按每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楼内有楼梯室外楼梯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20.跨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高架单层建筑物,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多层者按多层计算。

    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突出墙面的构件配件和艺术装饰,如:柱、垛、勒脚、台阶、无柱雨篷等。

    2.检修、消防等用的室外爬梯。

    3.层高在2.2m以内的技术层。

    4.构筑物,如:独立烟囱、烟道、油罐、水塔、贮油(水)池、贮仓、圆库、地下人防干、支线等。

    5.建筑物内外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

    6.没有围护结构的屋顶水箱。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的天桥、挑台。

    7.单层建筑物内分隔的操作间、控制室、仪表间等单层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