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医基础与养生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7 17:19: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医基础与养生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医基础与养生

篇(1)

基础教育改革赋予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要求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不只是单纯的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更重要的内容是激发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诱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基础。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以趣引导,以情导航,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一、认真组织教学

通过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具备参与和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对学生的兴趣不要等待,而要主动出击,善于唤醒。一旦兴趣被激发、被唤醒,学生的心就会动起来,就会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喜欢上体育。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趣。体育课一般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和考核课四种类型。新授课是学习的新教材,授课方式是以“练”为主,任何一项教材学生要掌握它都必须经过泛化p分化p巩固和自动化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课的类型只是体现了本节课的授课方式,并不能体现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一教材发生了兴趣,不管哪种类型课都是愿意学习的,都是有兴趣的,因此,不管那些学习内容,都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认认真真地学,并且认认真真地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做到以爱带教

爱是人世间最有感染力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必须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做到以爱带教,怀着喜爱之心去给学生欣赏。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欣赏的奥秘在于唤醒孩子;欣赏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欣赏就是呼唤爱的回归,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爱。赏识作为一种心态,一旦成为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信念,就会化着一股神奇的力量,照耀孩子的心灵。实践告诉我们: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片面地对待学生,不要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另眼看待,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利用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去战胜他们身上的消极因素。如教师能对学生的某些特长寄予期望,他们就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有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个体发展的主人,而所有这一切必须以“爱”为前提。

三、搭建展示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着的固有需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放开胆子、大胆提问,多讨论、多交流,让口动起来。从同伴的交流中,从师生的对话中,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形成新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交流中有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自评,以及同伴之间客观、公正地互评,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自我展示的机会。通过有效的自评、互评,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自觉作出相应的调节,从而使优秀学生看到自己的弱点;中等生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困难生看到自己的希望。通过自评、互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能获得展示自己口才的机会,而且能获得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取长补短,能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给予学生赞美

赞美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它能瞬间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威廉・詹姆曾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美。”赞美是个人自我行为的反馈,它能给人带来满足和快乐情感的体验,给人以鼓励的自信,让人保持这种行为继续努力。赞美也是一种有效激励,可以激发和保持一个人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表现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于激励,我们一定不要吝于赞美学生。实践告诉我们:最需要赞美的是那些长期被压抑、自卑和信心不足的学生,他们一旦得到教师的赞美,就会自信大增,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同时,赞美要具体、发自内心、真心实意。比如:“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很独特、非常有创意,连老师都没想到。”再如:“这次你动作完成得非常出色,而且有很强的表现力。”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增强自信,并能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赞评,这样能瞬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回答问题有误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并学会用鼓励的眼神,让学生“再思考一下”,相信下次有突出的表现。遇到这种情况,教师绝不能讽刺、挖苦、指责学生,否则,他们就会失丧自信和学习的兴趣。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1-0042-03

Training Information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Hu Shan, Liu Ya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reform of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from the way of teaching objectives, cours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ode etc.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both computer basic knowledge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Our aim is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form their scientific ways of thinking and expand their medical research capacities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o maintain the persistent vitality of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Key words comput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quality; medical students

Author’s address 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510060

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从医院诊疗设备技术的日新月异到医学科研工作的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来看,无论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或者是成为一名医学科研工作者,在学习阶段培养信息素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拓展未来职业道路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基础是中山医学院医科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其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现实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会共同面对这样的问题:计算机教育是否仅仅局限于计算机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如何才能让信息素养在个人的学习生涯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此外,也有学者质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1]因为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如Office办公软件或者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入学以后能够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测试的则不需要参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那么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仅仅是对中学阶段所学知识的重复吗?

本文结合上述问题探讨如何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养。

1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科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目前,中山医学院针对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素质与软件工具的综合使用能力。

根据2009年医药类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医药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的指导性纲要文件,提出2+X的课程设置体系,其中“2”代表大学计算机基础(医药类)和程序设计基础两门必修课;“X”包括数据库基础及应用、医学多媒体及其在医学中应用、医学成像及处理技术、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等4门选修课。

中山医学院医学专业的五年制本科教学安排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课和实验课各占45学时。该门课程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开设,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计算机文化基础(包括网络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等)、数据库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针对这些教学内容,在教学工作中总会有一些问题。

1)如果单纯从课程内容来看,大部分是进行普及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已被统一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体系之下,如何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教学体系?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不断膨胀,而教学时数却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如何才能通过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平衡这两方面的关系?

3)由于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软件的时效性,会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质疑,如何克服这种只针对软件工具的学习方法,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 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为导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篇(3)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把所记忆的英语单词和已经掌握的汉语语音进行比较,因此教师就应有目的有策略地运用拼音、听音、模仿等手段,强调学生对词汇的第一感知,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拼读单词时,要牢记拼读规则,字母组合的各种读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利用国际音标准确读出单词。英语是拼音文字,音形结合,记忆单词的能力与效率会大幅提高。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瞬间记忆的训练

“痕迹理论”指出:“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而记忆痕迹在大脑中的储存分3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在记忆过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因此,在教新单词时,先向学生明确记忆指标。例如,在教新单词时,要求学生在一、两分钟内记熟所学的新单词,然后听写,也可以通过抢答或个别提问的方式由老师读单词,学生口头拼写,或是老师讲出单词中文意思,学生读出生词,或老师读单词,学生讲出中文意思等形式进行训练。学生为了达到要求,快速记忆,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朗读记诵,强力记忆的愿望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开始只有部分学生达到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绩差的学生,瞬间记忆的效果也很好。这种训练,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信息接纳量,提高了记忆效果。

三、为加深感知印象,利用多种方式呈现单词

记忆是靠外界环境对大脑进行刺激并形成痕迹的,大脑神经受到的刺激越深,记忆的持久性就越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为长时记忆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新词,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强烈的再现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学生兴趣。示范朗读单词的轻重、同化、连读、尾音以及爆破音、破擦音变化用彩色粉笔在黑板写出难记的生词,使字体变得特别大,或者其他方式呈现形成明显对比。有时一个单词以其音、形对错对比形式出现。教quite时写成quiet或quilt,让学生指出其错误。有时将单词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如,他昨天洗了film,照相前摆好pose(姿势)等。新奇的方式,与社会生活相贴近的联系会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激发兴奋感,加深感知印象。另外,还可以利用录音机、投影仪,甚至实物呈现等多种媒体相结合,引导学生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感知,使大脑同时接受来自眼睛、耳朵、肢体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加强记忆力。

四、做到理解记忆。而不要机械记忆

词义理解了,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教单词时,把音、形、义同时教给学生,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所教的词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现,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把抽象概念的词放在短语、句子或课文中教,使学生对词的理解具体化。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学新,新旧知识联系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在“shehas a newlook”中。look在句中理解为“形象、外表”属名词。She looksyoung中look在句中理解为“看起来”属半系动词。Look又构成许多实意动词短语如:look at看\look after照看\looklike看起来\look down蔑视\look over仔细检查\look up查寻\look out小心\look through浏览。通过归纳比较、前后联系,使学生对词组有了正确的理解,又避免学生只会在单词表中对其各种意义死记硬背的做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提高了记忆力。还可以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辨析,同音异形词、词类转换词比较归纳等方式,想方设法将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从而加深记忆痕迹,提高记忆效率。

五、有计划地在“重现”中巩固英语单词,增强记忆力

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接触新信息的最初一段时间里,遗忘的速度最快,比例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减缓,比例减小。因此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记忆特点合理安排词汇复习的频率。一般来说,在学习新单词的一两天时间里,复习的次数较多,往后逐渐减少,时间间隔不断加大。复习的频率从密集到疏松逐渐过渡,至于间隔多长时间复习一次,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比如从最初学习新词后,时间上间隔两小时、六小时、一天、三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等,而具体操作形式上可以把单词及重点句子写在卡片上,随时随地记忆,不断重复记忆。课堂上教单词时,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重复识记,加深印象,讲解课文时,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机自然地再现,课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听写、翻译、完成句子、同义搭配、造句等,使学生在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

六、应鼓励学生多使用英汉双解词典

词典是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也是重要的英语课程资源,教师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后,教师应一方面在词汇教学中尽量用英语给生词释义,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养成使用英汉双解词典的习惯,让他们从弄清词义,区别同义词,掌握词的用法等方面入手,养成使用双解词典的习惯,从而培养英语思维和词汇搭配意识,形成较强的英语学习能力。

七、运用多种词汇教学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该不断思索,以灵活运用词汇为原则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该词汇。教师可尝试下列检查方法:

(1)根据句意及首字母补全单词:

(2)创设语言环境,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3)用所学单词造句,举一反三;

(4)根据上下文补全句子;

(5)完型填空,可采用选择所给单词或短语替换原文中的单词或短语,选择所给单词补全文章或不提供选项,根据语境补全文章。

八、加强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辅导

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大多数人不懂得词汇学习策略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应用词汇学习策略,而词汇学习策略又对词汇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词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同时,自己也应不断探索词汇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词汇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记忆策略的辅导,因为遗忘率高是学生词汇学习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教给学生一些词汇记忆策略有助于克服这一难题。词汇记忆策略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

1.意群记忆法。

人认识事物首先从感知事物信息开始,在词汇教学的展示与记忆阶段,学生首先必须从语篇的高度把握文章的基调,如文体、作者意图、写作风格等,才能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及用法,在意群中记忆单词。在词汇教学中采用意群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其根本原则就是注重整体与情景。可采用“讲故事”将单词融于故事中。如dear是个多义同,可以编成一句话来记忆它的不同意义。如:Oh dear(哎呀)!My dear(亲爱的),it's too dear(这太贵了)。这样生动有趣,对dear一同的多种意义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

2.构词记忆法

英语的构词是有规律的,了解一些构词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记单词。如,知道合成词是由两个词合在一起构成的新词,就容易记住headteaeher,掌握一些派生词的前缀和后缀,明白就像汉字中的形声字有形旁和声旁构成一样,许多单词是由词缀和词根构成的。如un-,dis-表示否定,就容易记住unhappy,unfriendly,dislike dishonest;-ful表示充满的,就不难记住colorful,successful;-less表示没有,自然就容易学记homeless,hopeless。通过分解单词的构成,识别其词缀和词根,可以从根本上把握其意义。还有转化词,如water(n。)waterrv。),缩略词bieyelebike,ChinaCentral TelevisionCCTV等构词法来学记单词。久练这种学记单词的方法,能够领略一些英语单词的构造奥妙,掌握这种技巧,可以极大减轻记忆单词的负担。而且,如果学生能真正领悟并进而拓展这种方法所蕴含的思路,他们将能触类旁通,既有利于记牢原单词,又能扩大词汇量,受益匪浅。

3.物象记忆法

所谓物象,就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映像。如我们要记dolphin,不妨在脑中想像湛蓝海水里灵巧而惹人喜爱的海豚;背记nurse一词时,可想象白衣天使一样的护士。这样记单词生动形象、记忆深刻,长久不忘。

4.“头脑风暴”记忆法

简单来说,就是由一个单词想到与之相关的很多词汇。如学习question这个词,可想到其近义词problem,还有相关的词组askquestions\sovle problem等,同时也要想象到音形相近的词,以进行区别。如peace-piece,doctor-daughter等。看到family这个词可联想到lather。mother,brother,sister son,dauther。aunt,uncle甚至friend即利用对比联想法,构成单词网络。

5.自创记忆法

篇(4)

1.创造语境,培养学习兴趣

创造语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创造语境指制造语言环境气氛。即把应学的知识内容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教学,通过语言环境的刺激来实现学习的目的。创造语境有两种方法:利用语象进行教学和采用能产生学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语象指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让人脑再现或产生某一事物的物象。它是形象教学的精髓,强调教师的教学语言形象,起到再现或产生物象的效果,能模拟出直观形象的教学作用。例如:教学《石榴》,首先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示一幅石榴由花骨朵到果实成熟的简图,但是不标出各幅图的名称,把平面图复印成若干份,做活动时每小组一份,教师把课文中那些形象化的比喻句制成小卡片若干份,做活动时每小组一套,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卡片上的句子,要求学生能看见图片,理解石榴变化的妙幻、准确说出各图所指的句子,然后要求每个学生把句子卡贴在平面图上,让相邻的两个小组对比他们贴好的平面图,如有不同之处,学生自己讨论为什么出现不同之处,并进行适当的修正,小组内学生轮流根据贴好的平面图向其他学生介绍石榴的变化。然后把学生贴好的片面图选最好的贴在班级的墙报上。这样教学,一是直观形象,把该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教学。另一种是语言描述,利用语言描述产生或再现事物形象,称为语象。如:在丰子恺的《白鹅》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直观认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记忆来描述白鹅的外形,通过背诵《鹅》一诗,对鹅产生记忆。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看作者是如何写白鹅的,根据这样的比较,学生对课文结构就能掌握了。上述教学中,可以用图片来形容变化然后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认知记忆的需求,从而实现学习的目的。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他们会对这样的教学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激起他们会主动、自愿地去学习、探究;对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的特点、语言的变化、语言的形象直观理解得更为深刻,更为明了。他们也就会很轻松地把该课所要记忆的内容记下来了,这种无意识的记忆比起有意识记忆还要能巩固知识得多。

语文教学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辩论赛 演讲比赛 诗歌朗诵 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运用,即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的理解,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演讲比赛。在饱含激情的演讲中不仅使学生听到了动人的亲情故事增加了写作素材,更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洗礼,对母爱有了新的体会。再如学习《寓言二则》一课,课后要求背诵全文,这项作业难度大。教师讲解课文后,把学生安排好小组,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排练中。最后教师把每三个小组安排在一起进行演出,评出最好的一个组到全班演出。这项作业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象、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象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这一课"潮来之时"一段,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为了使整个知识传播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时候适当地改变教学计划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向上,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的丰富。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发挥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要善于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优化问题的设计,调动学生的思维,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的有效的手段。

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到探究的乐趣,才会有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在关注探究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探究的过程,关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个性体验,。因此,对探究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学生微小进步的肯定,能促使学生去更加努力的获取更大的成功。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充分思考到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的思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要善于设计出不同的教学项目、不同程度的达成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注重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学生能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对那些没有及时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绝不能简单的批评与指责,而应该尽量发现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启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正确的结论。

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激活里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环境,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中

2.要让学生掌握几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高效率地记住所学课文的大概内容,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设计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几种记忆的方法是必须的。

2.1教学中应以新奇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深化感知印象。

要提高学生语文记忆的效率,就要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为长久记忆打下基础,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让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努力设计情景触及学生的需要。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强刺激,深化感知印象;也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引起兴趣,没有与兴趣结合的东西是记不住的。板书的形式、颜色和位置的变化;示范朗读节奏、情绪、语调、角色的变化:讲解的语气、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所谓强刺激,不是指物理性的,而是指心理上的。

2.2在课堂上进行瞬间记忆训练。

“凡是已经识记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了痕迹”。这是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却在记忆过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

瞬间记忆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基础有了在课堂上的瞬间记忆的基础,长时记忆就比较容易了。

进行瞬间记忆能力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做法是先向学生宣布记忆指标,比如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背出一段话。学生为了快速记忆,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非常认真地朗读,尽量找寻到能帮助自己记住这句话的特征,强烈记忆的愿望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开始时只有少数学生能按要求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每位学生都能达标,能在速读一分钟后,准确、流利、有表情地背诵。实践证明,即使那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瞬间记忆的效果也挺好。

2.3复习记忆。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说明了复习记忆是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过的知识不及时复习,就会很快忘记。为了不让学过的知识很快遗失,复习记忆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记忆。只要在学习活动中贯彻了强化记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巩固的效率就会很高。如:对课文中的字词的学习,掌握了字词书写、字音、字义,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帮助就很大,而要掌握字词,就需要课后复习巩固,强化记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提高学生语文记忆效率的另一个尝试是: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

篇(5)

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按照古话来说,其教化也微,止邪于末形。校园文化通常具备这一无形的教育功能。广大农村初中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物质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获得礼仪的感染与教育。农村初中生从小生活在乡村环境中,为此教师可以在学校营造乡村礼仪风俗教育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其中获得潜移默化的乡村礼仪风俗教育。如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开设乡土礼仪仪式课程,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教师也可以在农村初中举办乡土礼仪节日活动,在节日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农村老一代人质朴的道德品质以及恭敬的待人态度与礼节,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农村学校可以将乡村礼仪与校园文化制度相融合,构建礼仪教育的校园文化。如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行为规范》对学生礼仪行动做出的详细规定,评选出“礼仪学生”,用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学习礼仪。具体来说,农村教师可以细化学生日常生活的礼仪行为,以孝、敬、饮食、对客、洒扫为礼仪之提纲,然后每一纲要都要细化为礼仪规则。如“孝”这一礼仪大纲之下,要求学生具体的礼仪做法就是学会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平日给父母端茶送水、记得父母生日、平日为父母做事、主动与父母沟通,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通过具体细化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礼节的行动;在礼仪行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敬物、敬人、敬己以及感恩和珍惜,从而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开设乡村礼仪文化教育,促进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提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能够站稳脚跟的基础。”为此,农村学校应该对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缺乏文化氛围,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只能通过语文课本中的几篇课文,这不利于学校礼仪活动之开展。为此,农村学校可以设置与礼仪有关的课程。如对学生开展礼仪规范养成、礼仪培养教育;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国学礼仪启蒙书籍,使学生对礼仪知识有一个启蒙认识。教师还可以创办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形式。如可以在学校定期举办礼仪经典书籍诵读活动,由师生一起自编自演《百家姓》《三字经》这一类的礼仪经典文本,并且与舞蹈互相结合,激发学生阅读礼仪书籍的热情与兴趣。这一生动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学校形成“诵唱经典”的书香文化氛围。在这一氛围影响下,学生在家里也会懂得礼节、感恩,力所能及帮助父母做事情。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联合,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家长,在家里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加大对子女的关心与了解,培育与孩子的感情。大量国外研究事实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会促进子女的孝道信念。好的亲子关系使成年子女对孝道有更为成熟的认识,包括体会到父母是普通个体,有自己的过去和局限,也包括感知到父母正在衰老,生活中的不便越来越多。”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由于性格心态都尚未定型,都会受到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家长的礼仪文明行动,通常作为一种榜样力量,影响着孩子,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

篇(6)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视野。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它们、欣赏它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益于身心健康。

    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学习欣赏方面的知识,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我们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应注重在教育中培养人的创新思维与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三、深刻认识社会生活。可以通过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再现生活。艺术素养得以提升,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体现艺术的认识价值,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体验生活,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五、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的重大影响,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可以陶冶情操,艺术可以提升人的修养,陶冶情操这一境界就要求主体本身具备优良的品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能够领悟期间的美感。不论是艺术领域的美术,还是音乐戏剧等,均需能感受艺术的本体与潜质。

    艺术本身就是个抽象的东西,每个人的认识都不一样,但艺术的前生是创造,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人来创造的,要提高思维,就要开阔视野,厚积薄发。解决思维的局限性才是提高艺术创造性的关键,如发散式的思维方式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创新。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1、为了在基础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培养艺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即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教学方式等,如宽松的心理环境,给予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考试方式与内容尽可能灵活等;

篇(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质量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快速理解语言,看清楚事物本质,对其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但当前初中学生逻辑思维普遍缺失,主要表现在对概念缺乏深度理解,机械记忆;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表达混乱,没有理清层次,总体而言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学生学习依赖性较强,未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有积极作用,进而为其他学科知识的消化吸收打下良好基础。从成长过程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良好的语言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逻辑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逻辑思维是在形象思维和直觉顿悟思维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这些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对于学科教育而言,文科课程如语文往往可以借助学生的表象记忆和主观想象来提高学习效果。

一、初中学生逻辑思维缺失的表现

(一)机械记忆概念,缺乏深度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新鲜的词汇及与语言有关的相关概念。如修辞中的互文,借代等。常规教学中,教师会对重要的内容进行强调,此外还要求学生用背诵,听写,考试等方式对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巩固。但因为有的内容过于抽象,短时间内要全面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加上讲解方式又不够艺术,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就会似懂非懂,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会出现偏差。不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对具体对象进行表述时,其语言表述就不可能顺畅,充其量也只能是“可意会不可言传”,进而还会对其他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造成障碍。

(二)语言表达混乱,层次不清楚,分析判断问题能力不强

语言表达混乱的情况通常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语言组织十分随意。如在讲授八年级课文《苏州园林》时,要学生回答: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时,很多学生只会就其布局特点或是单独景物作介绍,语言组织上也是颠三倒四,思路不严谨。层次不清楚则体现在当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的时候语言的随意性,这也是思维混乱的表现,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则体现在学生对材料定句子或者表述的理解上,如习题中经常有“下列哪句话是对原文的正确理解”这样的问题,但学生往往在选择时犹豫不决。此外,在写作文时,部分同学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如作文题目“谈义气”,审题时应重点理解意气的内涵,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泛论义气,或将义气狭隘化,或是过于美化,最终使文章没有内涵,言之无物。

(三)独立思考能力受限

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或多或少对正处于求新阶段的学生带来一定枯燥感,知识的吸收也因此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在人教版的Z文教材上,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分阶段安排了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课文。但在教学方法上,不少语文教师依然延续生字生词学习、分段、概括大意、主旨提炼等程序,重讲解,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讨论不重视引导,教学效果极差,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就打了折扣。在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读和写,其实听和说也是逻辑思维形成中很重要的环节。

二、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主要有现代文、文言文、散文、诗歌等。不管是何种文体,不能割裂地单就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要从整体诸如写作背景,作者生活环境等层面对文章进行宏观了解。然后再从语言组织,遣词造句等微观层面的欣赏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从内容到写作技巧真正理解文章的精华。字词句的理解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文章体裁不一样,所运用的逻辑知识也要有差别。如七年级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对创作背景不是很理解,那么对作品的内涵理解就会大打折扣。

(二)满足性原则

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基本需要和动机都是以满足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逻辑思维的认知与提升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唤起学生的自我主动意识,让学生认知到逻辑思维的学习能够提升人的价值。从课堂中以教师为主的讲解到启发式教学,再到现在的鼓励引导式教学方式,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理特点需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基本需求;文本讲解应从文章结构安排到意境赏析等层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为透彻,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从被动接受到有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意识到学习语文能够满足自身成长的需求,学习积极性就会能得到激发,逻辑思维的提升才会变得容易。

(三)综合发展原则

常规教学活动可以从字词理解、语句组合、修辞手法运用以及文体选择等方面检验成果。常用的检验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来呈现。为使语言表达具有逻辑性以及通俗易懂,就需要运用到语文中的遣词造句以及语法等综合知识。而知识综合运用的程度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知识面的宽广程度,更折射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主要目标,探索提高中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安排多种类型的训练模式,从训练的方式到内容既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适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在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水平方面的方法应用

(一)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当前语文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知识时“被动接收”现象比较明显。学生自我表达的积极性不强,更多的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讲解或者点名回答问题。这种情况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洞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的语文知识点教学基本上分为基础知识和素质拓展提升两部分。其中,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课文为载体,拓展字词的接触面,并能够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素质拓展则表现在学生弄懂不同文体的课文基础上形成逻辑思维的过程。从学生个体差异上来看,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表达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强,对教学活动中涉及一定思维的课堂活动参与度也相对较高。而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呈现“打酱油”的心态参与课堂互动。教师作为课堂主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无论是从课文导入的方法还是讲解方式的选择,又或者是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形成。例如,在八年级课文《苏州园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进行介绍。如果能够熟悉“游客”心理,学生在进行介绍时,自然就能更好掌握说明的重点,顺序,语言组织等。

(二)阅读教学、作文指导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

语文教学中重视逻辑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的基本素质,而逻辑思维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现代文阅读教学除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之外,更要分析布局谋篇、情节结构、组材构思等特点。如《皇帝的新装》一文,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课文情节,理清文章结构。像文言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古今词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比较;引导学生综合、归纳,建立系统的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便诗词曲讲意境、讲形象,也要重视逻辑思维运用。如《天净沙・秋思》,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写景抒情顺序,先写客观景物,后借景抒情,从部分到整体,从物到人,表现出内在的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学生理清这种关系对作品表达的思乡之情能体味得更深刻。而作文教学从主题确定、选材到遣词造句,都离不开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教师应将思维训练落实到常规的作文教学中。

(三)指导学生反省思维过程,形成对比思维

实践证明,反省思维是一种提升思维质量的较好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结果的差异,思考问题症结所在。通过再次梳理思维程序,找到思维的差异性,思考问题症结在哪,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性修复,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就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七年级文言文《孙权劝学》让人们明白了不管先天条件如何欠缺,后天学习都能够弥补先天不足,同时还要以发展变化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篇课文可以指导学生思考“说服过程”,如何劝诫他人学习,同时注意说服过程的逻辑递进关系。在反省思维中,学生就能^好地掌握说服的技巧。此外,在作文写作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到反省思维。部分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偏题的情况,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反思在审题思维过程中,差异性造成的主客观原因,弄明白究竟是知识结构的问题还是逻辑思维的问题。如果是知识结构的问题,那么就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如果是思维习惯的问题,那么就要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对作文题目的审题自然也就变得顺畅。

(四)教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言传身教”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水平

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教师首先就要加深对语文课本中蕴含的逻辑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如借助多媒体的辅助,知识传递的形式多元化,以图表、不同颜色的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结合,让学生对分析、类比、归纳、演绎、总结等逻辑思维方法有更直观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级课文《安塞腰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安塞腰鼓的大气磅礴有直观印象,通过视频当中的声音刺激强化重点。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上升到较高的美学层次。

而“言传身教”主要表现在教学用语要严谨科学,对学生形成示范效应。用专业学术语言以及符合逻辑的语言表达,做到解疑释惑与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统一。内容陈述方面上也应该做到严谨。在备课中,教师要预先对教材认真研究,结合学生特点安排课程进度。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初中生的知识接收心理带有一定的模仿性,对教师教学语言具有逻辑性,要求教师讲授概念应准确,判断应恰当,结论应理由充足。同时,“言传身教”还体现在教师的知识传播过程的有效性。根据内容难易程度,选择或常规或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应用。此外,在互联网与人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的信息社会,教师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积蓄更多的能量。

【参考文献】

篇(8)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张口说英语,让学生参与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里,则达到了英语教学的本质目标,实现了英语新课标下的语言学习的真正意义。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呢?这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根据我们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措施。

一、从新课标出发,重视语言交际

英语教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孩子们学习英语学科的向导;英语教师的举动、要求直接关系着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动向。因此,英语学科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英语语言学习的相关要求,从全体学生语言发展出发,重视英语口语交际的训练,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设计多样的练习,制订相应的计划,提出有效的措施。有了这样的理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二、英语教师率先垂范,提出要求

英语教师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口语,往往成为学生羡慕的对象,也为学生喜欢英语、热爱英语学习的榜样。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为学生学好英语、说好英语做出榜样,进行示范朗读和示范交流,并就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领学生正确的发音、准确的诵读,为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创造轻松的氛围。

同时就英语口语交际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运用英语,使用单词、句子进行交际,借以交流思想,服务生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应端正态度,放下心理包袱,克服胆怯、拘谨的心理,大胆参与,不怕出错,大声地说,用心地想,认真地听,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逐渐的,相信在教师的示范和要求下,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会上一台阶的。

三、创设轻松的语言交际的教学环境

我们知道,语言是在情境中使用的,不存在没有环境的语言交流。英语口语交流,因为有了具体的环境而更精彩。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创造轻松适说的交流环境,对调动学生语言交际的积极性,舒缓交际前的紧张心理及语言的习得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学习水果的单词后,老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水果头饰,在轻松的音乐声中进入情境,老师带领大家来到“果园”:啊,这么多的水果,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有粉红色的桃子,有紫色的葡萄挂满枝头,香气诱人啊!那水果们就来介绍一下自己吧!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开始了。

四、运用英语展开有益的小讨论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数是一言堂、满堂灌,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而用讨论式、民主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让学生提出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接下来让学生试着去解决问题,老师给予参谋或指导。在这样的英语课上,学生们会积极踊跃的发言,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例如,我在教动词swim , jump, sleep 等时,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示出来。这样,既使本课的主要句型和单词得到了很大程度地练习与运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一起欢快地做着上述动作,投入其中,不知不觉中知识也已经进入了脑海,这样,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能很好地提高。

五、使学生不断使用英语交流与合作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掌握一种语言,重在开流。沟通与交流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合作的。同时交际双方要学会倾听彼此,并经常性地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该建立起多维的交流、交际空间与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多向参与,让每一个学生真实、充分地表达自己。而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讲,只有在课堂上,也只有老师和同学是他们使用英语交际交流的对象,这种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必须告知学生予以珍惜,并从中获得交际的乐趣,获得提高的动力。

篇(9)

语言一方面承载着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深受文化的影响,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紧密相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国家之前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仅学好语言是不够的,还要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中西方在生活习惯、意识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了解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就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因此初中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英语国家的文化,来提升学生的语感,并产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觉性,从而真正的掌握英语。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语言也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在不掌握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去盲目的学习语言,不可能真正的学好语言,英语教学的目的应该不仅限于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还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传授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摆脱传统的而教学方式,开始重视对文化教学的认知,在课堂上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结合,帮助学生纠正和克服在文化上的偏见,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也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域文化差异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而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风俗习惯也是有差别的。语文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我国一直在大陆上生活繁衍,人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l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表示“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等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民族差异性

不同的民族之间,以及风俗习惯都是有区别的。在西方国家,主要信仰的是基督教,而我国信仰的有佛教、道教等。对于初中生,还无法全面的掌握各个民族的宗教文化,无法去通过总结文化来学习一门语言。因此教师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的让学生去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重点是了解西方的宗教和我国的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去更好的掌握在语言方面的独特性。

3.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是人民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在我们普遍的认知当中存在着东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在东方文化里,主要突出的谦虚和礼让,在西方文化里更加注重的是自我个性的表达和张扬。因此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在待人接物等礼节方面会有独特的差别,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重视起来。英文和中文相比较而言,在语言、词汇等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不能引入语文学习的思路,要在对西方语言文化掌握的基础上,去理解英语语句中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方法

1.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

现有英文教材中,文章中多会涉及到英国美国等英语母语国家的相关历史、政治、风俗、地理环境等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准备相关方面的知识,方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关于英语在表达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体会。

2.教学过程中建立情景意识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极大的丰富了英语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和课文有关系的英语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英语语境有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影视作品中西方文化参加葬礼人员多穿着黑色衣服,通过与中国参加葬礼多穿白色衣服的对比,让学生更容易了解西方文化。通过这些生活日常英文对话场景的观摩,不仅增加了英语课堂上的文化氛围,更可以促进学生使用英文对话的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到西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与国外友人的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英文情景剧,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英语文化。

3.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熟悉英语国家文化

通过大量阅读一个国家各方面的文章可以积极促进对该国家文化的了解。文章中涉及到的各种人文历史、宗教文化、风俗习惯、饮食建筑、名人故事等等信息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关于西方文化的了解。通过阅读,完善学生的英语知识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4.鼓励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用英语顺利的进行交流、阅读、写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与人的口语交流。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的英语相关知识过关,也要让学生能够用语言顺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还要注意我们所用的表达方式和所表达的内容没有触及到对方的禁忌。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并不一样,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陌生人询问对方的年龄、职业、婚否等信息,对方往往会不高兴,因为这些信息在西方英语国家中都是隐私问题。但是在中国的语境中,这些信息往往是陌生人聊天使用频率较高的话题。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关于这些方面的中西方差异,避免误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英语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篇(10)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给中学生学习词汇带来了不少困难。在初中一年级时,由于内容较少,词汇简单,学生尚能应付,但随着年级英语内容的深化,词汇量的增加,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词汇的记忆已成为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于是,逐渐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甚至于放弃这门学科。

二、中学生英语单词拼读能力培养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只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究者和建构者。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建构、习得,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在探索中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根据听说领先的原则,词汇教学也一定要先听。即教师在教单词时,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去辨音,教师所展示的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每个词是由几个音素 、几个音节构成,重音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同时,又能为学生学好语音、语调打好 基础,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听能,为以后更好地接收英语的输入做准备。

三、在教学中渗透培养拼读英语单词的能力

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拼读拼写能力。

(一)让学生开口模仿说英语,着重能听、说、读、写26个英语字母,为拼读拼写英语单词打下基础。

1、分解读音,学习感悟字母音素的联系及拼读方法。在教学字母时,先让学生自己体会每个字母的读音中所包含的音素,再拼读这些音素。2、字母、音素、词汇三者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感悟发音规律。在字母教学中充分利用“三位一体教学法”,采取了字母认读、词汇认读和音素渗透三者结合的方式。先教会学生认读几个字母和含有该字母的单词,然后让学生观察字母,听单词的发音;经过思考后辨认单词中的哪个字母发什么音,然后再呈现另一个有相同发音规律的单词;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哪些字母通常情况下发什么音。以下例子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对比研究,摸索出的发音规律。

3、借助汉语拼音教学的正迁移。从字形上看,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字母差不多;从读音上看,英语的元音和辅音,大部分和汉语拼音字母所代表的元音和辅音很相似。因此,如果能借用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正迁移,就能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二)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单词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掌握读音规律,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见词能拼,读词能写的能力。

1、在单词教学中,归纳开、闭音节的元音字母的读音规则,在教学初始阶段仅要求学生拼读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这样,遵循了由简到繁、递增扩展的原则,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拼读,促进拼写。

2、拇驶阒醒罢易帜讣捌渥楹系姆⒁艄媛桑自主认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并发现英语字母的发音规律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单词内部字母组合发音的一般规律和单词拼读规律。

3、在单词教学中,利用各种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具有相同发音或相似拼写的单词,也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具有相同的字母组合而发音不规则的单词,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学生的拼读拼写能力。

(1)比较读音与字形。例如,教学单词“look”时,给出单词“book,cook,good”,并让学生找出他们的共同音素“[u]”,又通过比较“school”的发音提醒学生“oo”的不同发音。

(2)将常见的音节或后缀作为整体认读。例如,学了单词father, mother, brother,学生就可以掌握ther在词尾的读音[?奁?藿]。再学到单词other, together时,就可以让学生把ther当作整体认读。此外,还有些常见后缀ly, ty, ry, tion, ment, ness等,学生如果能熟练地认读,就可以加强他们拼读拼写的能力。

(三)重点巩固读音规律,学习48个国际音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拼读拼写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编顺口溜、口诀,帮助学生记读音规律。随着学生学到的单词日益增多,他们会越来越感到英语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千变万化,不易掌握。因此我常编些顺口溜或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2、英语中存在不少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而且英语词典大都用国际音标注音,因此学生学会直接拼读之后仍得学习国际音标。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积累,此时他们学习国际音标并不感到困难。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48个国际音标,但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来巩固。为了避免音标学习的枯燥,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拼读音标词的游戏,例如:三人一组,每人同时出示一张音标卡片(一人出元音,两人出辅音)组成音标词,比谁读得最快。

3、开展课外单词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拼读拼写能力。如:听音找词,从一串生词中找出你所听到的词,比比谁找得又准有快;听音写词,根据读音规则,比比谁写得词与答案最接近;速读生词,比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对的生词最多;速记生词,比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拼出的生词最多。

培养学生掌握单词的拼读拼写方法很多,但我认为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应坚持听说领先原则;加强读音规则教学,培养学生的拼写能力;通过实物、情景教学的方式讲解词义,帮助学生摆脱在记忆词义时,对汉语意义的过分依赖,使他们把英语单词和其所指的事物、情景联系起来,以加深记忆。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英语单词的语音、拼写、意义等几个方面积极地吸收词汇,从而达到掌握词汇的目的。

作者简介:周智勇(1968-),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松山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篇(11)

1.1学习意志薄弱,产生畏惧心理

初中学困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由于自身的学习意志薄弱,求知欲较低,再加上英语词汇等知识点难度的加大,致使他们一遇到存在难点的单元就产生了畏惧心理,缺乏克服困难与突破障碍的勇气与信心。另外由于一些学困生自制力较差,贪玩而没有坚持学习的毅力致使成绩不理想或是出现下滑就会自暴自弃。

1.2知识迁移与衔接中出现断链

学生自身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会影响到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虽然学生从小学就接触英语课程,但初中英语的教材结构更具系统和结构性,这一点表现在初中教材知识内容的迁移与衔接上,因而学困生由于英语基础知识较欠缺,平时也没有做到查漏补缺,会影响到后续的英语学习,日积月累造成新旧知识出现断链,学困生逐渐跟不上集体学习英语的步伐。

1.3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策略不恰当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寻求最优答案、归纳总结延伸的学习策略,而是简单进行听讲与完成作业。同时,学生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机械化记忆,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分不出重点,缺乏自己的见解,不善于归纳比较,因而他们的学习方法会影响到英语知识吸收的数量与质量,形成学困生英语学习进度滞后的情况。

1.4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学习环境

初中传统英语教学存在方式单一的问题,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填鸭式的授课,以师问生答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状况,练习英语的机会较少,造成学生思维疲劳,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激发不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由于有些教师对学困生存在不恰当的态度而使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造成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缺乏联系,如果教师对学生存在偏见而产生不恰当的态度,甚至还会挖苦学生,会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强烈的反感,因而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产生消沉、焦虑等消极情感。

2. 培养初中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建议

2.1对传统评价创新,实现有效评价

实现有效评价包括评价主体与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对于评价主体多元化是要改变单一评价,增加自评与互评, 让学生与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关注评价结果;对于评价内容多元化是要改变对学习成绩的单一评价,更多的是进行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兴趣、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对于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与质性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实效与科学性;对于评价过程动态化,是要将形成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多次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等。

2.2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倾注爱心与耐心

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掌握学困生的心理,了解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与心理因素,包括性格倾向、家庭环境等,教师应主动找学生谈心,但绝不是“审问式”,了解他们最近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关点,对他们充满信心,增加表扬与鼓励的次数,让学困生也得到教师的认可,端正自己学习英语的态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从而逐渐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

2.3改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改善教学方法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面对全体学生,他们都是独立的人,自然有各自的身心发展规律,因而教师应掌握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的特点,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健康发展获得成功,并且以此为依据来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格言、歌谣、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更是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不同的课堂活动让学困生参与进来 及时予以鼓励,有针对性地让学困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2.4加强课内教学c课外辅导的联系

对于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差距仅仅依靠课内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因而需要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联系,利用一些课下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对于存在的问题要细心讲解,尽量少批评,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与喜爱来增加他们的信心去学习英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