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餐饮行业人才培养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7 17:19: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餐饮行业人才培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餐饮行业人才培养

篇(1)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寻求可行的成熟的经验。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进行企业实践,工学结合,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可行性途径之一。

一、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的可行性

我国经济的腾飞,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职业教育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变化,而现实很多领域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窠臼,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不能在一定的教学时段里成长为社会需求的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因而还需要全方位地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完美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快速培养高素质专门技能型人才,适应现行的职业技术,满足各个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加之暖通空调专业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特别需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亟待寻求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怎样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一直困扰着职业教育。

德国菲利克斯・劳耐尔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之一。德国的教育家胡勃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德国“双元制”强调的是实践和技能的培养。澳大利亚的高职培养模式与我国较为接近,对我们办好高职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启发我们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应融入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加强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推进考试改革、深化产学结合、完善技能鉴定、加强教学设施和“双师型”队伍建设。

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旨在探索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不同需求,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不断寻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教育部高教(2006)16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如何将企业引进课堂,将课堂设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即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培养有理论基础又有操作技能的技能性人才,又锻炼了教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创造、不断提高,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在我国,一直以来,绝大部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利益和回报得不到保证,导致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不积极,造成校企合作不普及、不深入,不能很好地培养出真正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而最终影响到整个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09级、10级暖通学生生产及顶岗实习为例,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深入企业的生产第一线,实际工作岗位,老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老师不但是教师,同时也是企业的技术总负责,老师把课堂实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师生在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工程中,也完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基于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

哈职院暖通专业教师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顶岗实习,现场工程设计、现场指导施工、现场安装建筑设备等,企业收获了效益,师生得到技能的提高,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本校获得了荣誉。

学校和企业共同去完成双方任何单独一方都不能完成的事,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等。

双师型教师引领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一方面可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更快地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形成教学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人才,便于学生就业,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互赢互利的良性循环。

二、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的重要意义。

师生共同到企业实践,服务社会也是一种从技能、专业、思想、意识等方面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工艺流程,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体验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同时亲自检验高职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实际岗位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在课程改革中有的放矢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在理论方面具有指导价值。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为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载体。一方面,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企业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直接了解、参与生产实践提供平台,使学生能够从生产实际、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接触、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时间,同时也能整合了社会资源、节约了资金,解决了学校场地和设备不足的矛盾。哈尔滨为重工业建设基地,建设现代化商贸和现代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显而易见,发展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义不容辞,任重道远。通过产学结合、双向参与,定岗实践,达到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这种校企合作,加快了人才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一致,实现了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应用社会化的教学实习模式,技术研发引入教学,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乃至生产经营的新模式引入教学中,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介入,提高了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培养了技能创新的意识。及时提供新技术和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把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行业信息反馈给学校,使教师获得最新的技术信息,从而促使开发适合本校学生专业的校本教材,加快推进教师双师队伍建设,既注重教师学历的提高,又要提升教师的技能实践水平,做到一专多能。五是教学科研结合,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更新的同时,与企业联合设计申请完成更多更好的工程设计项目,以适应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双师型教师地位的特殊性。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能否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岗位,将课堂设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完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高职院校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由于在企业的技术总负责或项目负责等特殊位置,架起了学校与企业的桥梁, 实现企业与学校“合作、共赢、平台、服务、创新”的良性循环。真正构建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师生共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企业收获廉价的劳动力,收获了效益,师生的劳动成果,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企业不排斥教师带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企业熟悉学生的培养过程,主动接纳熟悉岗位、热爱职业、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服务于企业,实现了社会与学校资源共享,互赢互利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将培养人才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具有实践价值。 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相应行业的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引领学生为合作企业在建项目提供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实际例子,反映工学结合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

孙淑琴 女 高级工程师、副教授;1964年5月, 工学学士;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师,双师型教师,主要进行教学及暖通方面的工程设计总工程师。

基金项目:

篇(2)

一、引言

我国餐饮业的现状分析显示,餐饮业缺乏的不是餐饮的硬件环境设施而是人才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低下。虽然我国餐饮业在发展中涌现出大量的名厨,并且他们为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餐饮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并且对餐饮高等餐饮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了用工荒,因而对如何培养高等餐饮人才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二、我国餐饮从业人员的现状分析

1.从业人员情况分析

我国餐饮业往往存在工资低、工作时间长的问题,据调查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500元每月,在我国目前物价飞涨的情况下餐饮业人员的生活水平是难以得到保证,因而现很多年轻一代都开始转行导致很多城市出现了用工荒。但是我国的酒店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业人员的增长数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于是每年到了旺季都会出现酒店找不到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酒店就不断降低从业人员的标注,进而使餐饮人才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无从保证。由于经常会出现基层人员的用工荒,导致大部分酒店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数量更少,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他们时常运作的核心。现在很多酒店中的高层管理人员不仅数量少即使仅有的几个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2.餐饮人才的发展趋势

高等人才成为餐饮市场的急需人才,我国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吸引很多国外的游客前来度假,拉动了我国餐饮业的市场需求。我国短时间内很难解决高级餐饮人才的缺乏问题,我国餐饮市场日常规划的要求使得高级人才成为稀缺人才。

3.市场对餐饮人才的需求量增大

我国弘扬中华特色餐饮美食文化,培育中国特色餐饮品牌离不开高级餐饮的努力。一方面由于餐饮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很多餐饮人才都会选择现从事餐饮行业然后再过渡到其他行业,把餐饮行业仅仅作为过渡性的跳板。另一方面普通餐饮人才对我国餐饮市场、文化特点了解不够,以上原因导致餐饮人才在餐饮市场中难以培养成为高级的餐饮人才。

三、高等餐饮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策略分析

高等餐饮人才的培养是全社会的事情因而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在以市场需求为目的、以建立不同岗位人才为基础的策略上培养高等餐饮人才的创新素质。

1.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餐饮人才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出现了许多以烹饪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并且出现了无数个私立的烹饪学校。这些学校应该坚持以培养高级餐饮人才为目的,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和技能。在理论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践。此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因而学校应该开设相应的烹饪饮食文化、营养卫生、餐饮人员从业素质等方面的选修课,从而让学生可以了解餐饮行业的前沿知识。在我国日益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计算机技术和西餐烹饪技术进行培训。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课外实践之后学校要组织学生考取相应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从而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企业和行业对餐饮人才的锻炼与培养

餐饮行业具有较大的人员流动性并且各个企业对餐饮人才的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学校的培养只是大方向的培养不可能面面俱到,餐饮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优势来对餐饮人才进行继续培养。首先,企业在培养餐饮人才的时候不能固守固定不变的标准,要根据餐饮人才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岗位要求,为餐饮人才的创新创造宽松的企业氛围。其次,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开创培训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高校联合,对餐饮人员进行集中的培养,不仅对餐饮人才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的培训还要培养其能够打破常规进行自主创新的精神。最后,餐饮企业要对餐饮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因为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价值。

3.发挥餐饮协会的作用

餐饮协会在餐饮业中具有很高的权威,并且餐饮协会的成员都是在某些方面具有高超技术的人员,因而餐饮协会要定期派技术人员到烹饪学校对餐饮人才进行技术指导,帮助餐饮人员提高专业技能。餐饮协会还可以创立相应的思想和技术交流平台为有不同思想和想法的餐饮人才提供施展自己想法的机会,从而鼓励年轻一代的餐饮人才对我国传统餐饮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进行更深层次和挖掘和创新。除此之外,餐饮行业还可以建立人才推荐中心,使具有一定威望的成员可以推荐自己认为在某些方面具有创新精神的餐饮人才,这样给优秀的餐饮人才更大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使其为我国的餐饮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用工荒其中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餐饮人才更是稀缺,而高等餐饮人才的培养是全社会的事情。因此社会中高职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应该在工作中注重对高等餐饮人才进行培养,为我国餐饮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段仕洪.试论高职高专对高等应用型餐饮管理人才的培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篇(3)

勺子课堂创立于2016年,是一家深耕餐饮行业的职业教育机构,先后获得资本市场累计5000余万元的投资。宋宣表示,我国餐饮行业是一个有40000多亿产值的市场,大致的门店数有600多万家,从业者规模有4000多万人,拥有一定技能的人才体量约为1000万人。这个行业的更迭率为30%,即全国每年有30%的门店会关掉再开。勺子课堂提供面向餐饮行业管理者的教育培训。因为在这个类别的人才供给中,一方面学校教育缺位,我国只有一所高校有餐饮管理专业;另一方面,餐饮管理人才培养这个细分领域也没有形成很好的理论构架。市场上几乎没有教人们如何成功创办一家餐饮店铺的书籍,即使有,也都不成体系。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42-04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在2010年12月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公布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为主要任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下列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教产融合、工学结合”形式比较少,岗位管理不够规范,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科研热情不高;社会服务领域需拓展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以下方面对烹饪专业课程进行改革。

一、改革内容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当地餐饮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勇于创新、独立动手、兢兢业业的精神;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行业素质;热爱餐饮行业;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从事烹饪行业所需的文化、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满足当代餐饮行业的用人要求。

(二)岗位定位目标

根据形势,我们改革和充实课程设置,在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及相关知识课程设置上,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中级和高级烹调(面点)师的要求,增加有关专业发展技能和管理业务的课程,使学生在职业素养、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上满足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毕业生(经几年实践后)考取高级工技能证书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同时更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使他们在生产和管理岗位上脱颖而出。

(三)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一体所考虑的不仅是各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能力,更是对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及课程开发水平等方面的系统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工学一体提供有力保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大量的校外实习机会、场地、行业兼职教师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介入,学校烹饪专业将通过主动改革办学模式,系统分析办学环境,构建起开放、和谐的办学生态,以充分调动、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吸引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2.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工学一体的实施提供有效载体。工学一体是中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其工作主要是如何更好地与社会进行交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校内资源。近年来,烹饪专业部一直与我校自办企业“益智大酒店”合作,共同探索餐饮行业最新行业趋势。专业部教师定期到酒店接受岗位培训,在技能上及时跟上最前沿的技术。

此外,由于餐饮行业难以在一个局限性的环境下充分进行生产性实训,所对应的厨房岗位操作也只有在各大酒店中才能得到充分实践使用,校内各种实训只能通过仿真、模拟等方式解决,无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以及风险体验,因此,我们将学生定期送往区内乃至区外发达地区的各大酒店进行教学、顶岗实习,以员工的身份进行实践,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融入餐饮行业,了解当中各种信息和风险,以有效深化工学一体教学改革。

3.开发课程,为工学一体选择有形内容。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课程开发能切实完成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本专业在课程开发时根据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清晰地梳理出教学内容组织的主线,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学――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并在学习后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做――学生在实习过程当中,及时搜集当地特色小吃,归纳整理出特色小吃制作方法,在专业老师和行业专家指导下,开发校内教材。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广泛开展对柳州市中高档酒店发展及用人趋势的调研,就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等方面问题与企业深入合作,深度交流。与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一起,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深入剖析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1.工作岗位调研。烹饪专业人才的初次就业主要从事下列几个方面工作:中式烹调岗位(如灶台岗、砧板岗、打荷岗、蒸锅岗、煲汤岗、水台岗、熟食间岗),中式面点岗位(如熟笼岗、肠粉岗、案板岗、拌馅岗、烤箱岗、煎炸岗)。

2.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重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根据柳州市餐饮行业对人才任职要求和专业建设需要,组成由行业技术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专业教师构成的专业建设团队,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建设;广泛考察与烹饪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职业活动,通过对职业岗位活动进行分析,形成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明确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行动能力;根据职业行动能力分析结果,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本专业的学习领域;融合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通过教学团队的合作与分工,融教学做为一体,工学一体,形成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体系。

(五)设计项目课程教学方法开发

在烹饪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中,教学方法必须结合烹饪专业自身特色以及烹饪职业资格要求,改革创新烹饪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教学模式。在校烹饪专业经过一定的研究与尝试,推出“菜单式合作型教学”“现代厨房一体化模拟训练教学”“宴会设计制作分项实战教学”等一系列新的项目型教学方法,综合培养学生的各项工作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菜单式合作型教学。以“菜单”为核心的教学,即按照在餐厅中将会实际发生的西餐菜单组织教学内容,根据西餐上菜的习惯,将冷菜―汤―头盆―主菜―甜食的一整套程序,编制了系列菜单,并将西餐专业应掌握的制作西餐的知识和技能分解在这一系列的菜单中;专业英语教学也围绕着菜单中菜肴的制作、设备的使用、西方饮食文化的学习展开。

2.现代厨房一体化模拟训练教学。根据现代餐饮经营需要,结合厨房管理理念进行厨房机构设置、厨房布局和设备配备。始终围绕厨房生产的过程和环节,逐一研究原料、加工、烹调、冷菜、点心以及相应的厨房人力资源、卫生和安全管理,并在课堂中体现。

3.宴会设计制作分项实战教学。“宴会设计项目”涵盖了菜单设计、中英文比照、营养配膳、餐饮服务等众多模块的技术内容,特别是冷菜、热炒、大菜、汤羹、点心等模块中的综合技术运用。因此实战型教学弥补了当前烹饪教学中单一的技能训练现象,将烹饪技能与其他各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迎合了餐饮经营中厨房和餐厅实际运作的真正需求。

(六)地方特色教材开发

地方特色教材在坚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指导思想下,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课程切入点的观点,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烹饪技艺的精髓,将烹饪技艺与知识体系项目化,彻底地以项目为单位分解原来的知识体系,打破思维定式,在逐个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这些知识,并以菜品及工作任务为载体延伸出需要学生掌握的丰富的知识,从而培养学习者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职业,开发其技术思维。这种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技艺的工具书,更是一套优秀的课业训练本(见下表)。

建设内容建设预期目标

地方小吃制作与发掘发掘柳州地方传统小吃,掌握其基本制作流程

柳州地区特色四季菜肴掌握柳州特色风味菜肴的制作

广西民族菜肴掌握广西各民族特色菜肴制作

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案例分析收集学生实习过程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新课程体系特点

新课程体系基本上囊括了中(高)级中式烹调师的应知应会范围,学生完成上述课程后,即可完全满足国家高级职业技能的岗位应知要求,同时也学习了当代厨师管理岗位所要求具备的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外语、计算机操作等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技术专长的冷拼技术和蔬果雕刻技术等,厨房管理、营业业务等知识也超越了高级工的应知要求。课程的调整改革为人才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提升和发展。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学生们的知识优势更加明显。

(一)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围绕职业岗位能力,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实施教学。

(二)注重职业素质养成

在学生顶岗实习中,设置“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引入现代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利用企业对学生的现场岗前培训、企业制度的管理、企业文化的熏陶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加强职业资格培训

继续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多门课程的实训内容与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对接。

(四)深化创新能力培养

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技能比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设置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引导学生的创新思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新菜品的开发,把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

在企业开设“工学一体”课程,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以“员工”身份出现,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和生活;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在企业开设与管理、技术及企业文化相关的“工学一体”课程;学生实习结束,取得相应学分。

三、前景与展望

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开端,是教育改革走向“深水区”的实施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与经济发展、企业要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烹饪专业的课程改革也必将随着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不断改善,从而为现代餐饮业提供越来越多的实用性人才。

篇(5)

二、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意识淡薄。虽然我国很多餐饮业已经运用了移动电子商务,但依然有很多餐饮企业还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这甚至包括很多老牌餐饮业。归其原因,这些还未应用与移动电子商务的餐饮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的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移动电子商务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作用认识不够,而且这些餐饮企业的经营者、员工以及消费者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还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认为传统经营模式足够应付当前的管理,而移动电子商务不过是画蛇添足、毫无必要。因此,这些餐饮企业对于广阔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前景和未来缺乏必要的眼光和认知。

除此之外,餐饮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影响也根深蒂固,消费者更亲睐与传统的消费模式,而对于网络、移动电子商务这种新鲜事务有着一定的排斥。此外,通过手机、网络订餐和消费的客户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而且消费者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的信任感还相对不高。

2.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不完善。当前很多餐饮企业并没有专门的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而移动电子商务的工作全部依赖于中间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例如当前流行的团购网站,拉手、58团、聚划算和最近一两年兴起的微信营销。因此,对于自身的专门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愿望并不强烈。但是这种完全依赖于第三方服务的模式很容易造成价格制定权的流失,很大程度上损失了应有的利润。

而很多餐饮业虽然有自身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也存在着平台的规划设计不合理的诸多问题。很多餐饮业的移动商务平台的内容更新不及时,平台推广力度太小,甚至没有。这就使得当前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一种摆设。同时,很多餐饮行业虽然拥有这种商务平台,但是因为缺乏品牌意识和营销意识,往往营销的效果并不明显,吸引的客流量达不到预计要求。

3.移动端支付应用开发不足。移动端支付主要指的是允许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的支付方式。当前移动端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消费支付的新型方式,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接受这种方式。但是当前的餐饮企业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移动端支付的开发与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有很大的缺口。但是移动端支付也有很多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移动支付的人群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主流线下直接现金交易的方式依然成为餐饮业的主流支付形式,因此研发人员缺乏一定的研发动力。

其次,由于移动支付平台的开发需要有多种设备的相互匹配才能进行。这不仅需要商家提供移动POS机、NFC设备,并且消费者还需要有一部可以支持移动在线支付的手机。这就将很大一部分潜在的消费群体置之门外。同时,移动端支付的开发还面临着与移动公司、银联合作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会影响消费者进行流畅的支付体验。所以,不论是什么方式,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支撑移动端手机开发的关键。对于用户来说,如果仅仅是更换可以在线支付的手机和手机卡就可以良好应用,那还不算问题,可事实上很多问题并不存在于客户端上,因此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客户就无法流畅的进行在线支付,从而也影响了移动端开发的顺畅性。

4.缺少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人才。目前,相当多的餐饮企业虽然应用了移动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经营发展得到了一定的促进,但是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能帮助餐饮业实现腾飞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相关的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

当前,由于餐饮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只要稍微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但是有较高学历的人却并不多,而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较为精通的人才更为罕见。

在当前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应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因此,电子商务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IT行业,而是覆盖到了我国大部分行业,但是这些电子商务从业人才中,只有少部分精通网络营销、市场推广以及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才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特点和作用。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如今的餐饮行业中几乎没有。

在当前经济体系下,移动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在餐饮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需要一批精通移动电子商务同时又懂得餐饮管理的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如何尽快提高餐饮企业的从业人员这方面的素质,让其充分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意义和作用,加快餐饮行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是整个餐饮业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应用对策

1.提高餐饮业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同其他的行业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应用有很大的前景和优势。最为显著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移动电子商务可以大幅降低餐饮企业的运营成本,有效提高服务员的工作效率,有效整合厨房的工作流程,从而大幅提高餐饮企业的经营利润。

餐饮业是对服务要求很严的行业,而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属性恰恰与餐饮业的这种特点相吻合。所以,餐饮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应用好移动电子商务,就不能仅仅将移动电子商务的作用定位于价格战的竞争,而是从更深、更广的角度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意义。

从宏观方面上,我国相关机构应尽快出台移动电子商务的立法进度,尽快建立一套可行的技术标准,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同时相关机构,例如电信部门应加大网络铺设和移动电子支付的基础建设工作。此外,我国相关部门应大力开展餐饮行业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使得餐饮行业的管理者、从业者和消费者深刻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这样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才能有深厚的基础和保障。

2.完善餐饮业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议餐饮行业在关于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采用多种形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不断更新餐饮内容和优惠活动,来获取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而如果能建立成独自的餐饮网络平台,就有利于汇集成较为稳定的消费人群,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来扩大网站的营销范围,同时安排专人做强化网站的品牌效应。在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的基础上,要建立一种重视品牌的意识。同时对于平台会员施行有效的管理,例如给予年费消费者较大折扣的优惠;对于广告费用的收取制定相关的制度,同时规避较为常见的返佣模式带来的风险。最后,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要尽可能的保障价值链中的各方面的利益。

3.开发方便快捷的移动端支付应用。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在最近两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手机终端上安装了越来越多的移动端支付软件,这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的实时在线消费,也最大限度的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潜能。

因此,针对上述这种消费大环境,餐饮行业应积极开发或者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开发适合餐饮行业需求的APP软件。针对当前移动平台较为常用的苹果和安卓支付平台,这应是开发软件首选需要解决的事情。而针对用户群并不多的黑莓用户和Windows移动平台用户,可以在后续阶段开发相应的移动支付软件。

当拥有的多平台支持的APP时,可以通过现在广为常用的微信扫一扫模式进行营销,当用户通过微信软件的扫一扫功能后,即可在线安装餐饮行业的移动端支付APP,这就方便了用户的安装。同时,软件管理人员要定期将企业的各种优惠活动通过APP向广大消费者传达,当用户通过手机APP软件看到优惠活动时,即可下单购买。

篇(6)

 

一、高等职业院校成人教育现状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方法,因此成人教育的地位在我国社会中将不断提高。我国目前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主要有函授、业余课授以及在职研究生、高校建立的专门成人教育学院、进修班、远程教育学习、自学考试培训班、国外合作办学等,各种成人教育相互促进和补充,为社会成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基本满足了社会终身教育和可持续教育的需求,但由于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时间不长,所提供的教育平台难以满足社会广泛需求,因此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①成人教育办学模式多样,发展水平不一;②学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普遍忽视了成人教育职业需求,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成人教育在岗、在业以及社会行业规划及培养人才;③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脱节,成人教育基本照搬学校教育培养模式,基本上是普通高职院校教育的“翻版”;④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为了适应成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以创新的观念来思考成人教育,来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本文结合学院近几年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实际,探讨并总结出高职院校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成人继续教育工作途径和方法,以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

 

二、餐饮服务类专业成人教育实践创新

 

1.丰富成人教育培养形式,拓展生源渠道

 

发挥政府在成人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积极参与成人教育建设,融合社会资源;加强与行业部门联系,对酒店、宾馆等服务行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升服务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在餐饮服务业人员转移就业培训和返乡人员培训方面,采取“集中培训”“半工半读”“边工边读”和“就地培训”等方式,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就业和创业为目标,拓宽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渠道,提高餐饮服务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施联合办学战略,开展与本科教育对接工作,满足学生提高学历的需要,给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

 

2.分层分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由于成人教育招生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不同企业和人员对培养的要求不同,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总结出“培养形式多样、分层分类教学、培养目标明确”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制订出不同的培养方案,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应关注成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学院专业团队对行业、企业以及毕业生等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采纳餐饮行业协会及无锡艾迪花园酒店等深度合作行业、企业的建议,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科学定位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3.加强校企合作,合理化利用资源

 

依托江苏食品职教集团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牵头苏州金陵观园国际酒店、昆山格林菲尔华美达酒店、上海榕港餐饮有限公司等30多家省内外餐饮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部,加强与餐饮业企业合作,开展成人教育项目。首先,对合作企业中较低层次岗位的餐饮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其次,邀请企业烹饪大师参与校内成人教育工作,发挥双方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坚持“平等互利、确保质量、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并且依托“校中店”“店中校”两大平台,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契合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紧密合作为基础,提高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4.构建现代化教学平台,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过程中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学院近年来大力注重网络课程建设,以课件、视频、图片及试题库等形式展示课程内容,便于各类学生随时随地网上学习浏览;尤其对成人教育学生具有独特的意义,已建成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呈现出开放性、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服务性等特点。已建成的远程视频教学系统能将企业生产场景直接呈现在学生课堂,通过教师与学生实时互动,解决了名贵菜肴制作过程在校内教学成本过高、大师难请的问题。

 

篇(7)

随着江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餐饮行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特点日趋突显,各类餐饮企业应运而生,而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及人才紧缺的现状,已成为制约餐饮行业迅猛发展的瓶颈。高等职业教育正在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培养符合旅游酒店厨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厨房生产者,使学生具备从事酒店厨房生产的工作能力,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旅游业发展需要。

一、江苏旅游发展对烹饪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1.省内旅游酒店餐饮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餐饮市场的迅猛发展导致国内餐饮业零售总额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新的酒店不断增多,餐饮业需要大批的烹饪专业人才。就目前江苏旅游发展来看,省内烹饪专科学生紧缺,所占比例较少。从市场调研的数据来看,江苏省内旅游酒店餐饮业烹饪工作人员中,18%的人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出来的,30%左右的人只在民办烹饪培训班经过了3个月或1年时间的短期培训,40%的人左右是经过职高、中职的中等职业教育,经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数不多,只占12%左右。随着江苏星级饭店和社会餐饮业的迅猛发展,烹饪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不断增加,每年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实用型烹饪人才。据江苏省旅游局统计的数据,江苏星级酒店数量已位居全国第三位,由于区域饭店发展迅速,不少世界顶级酒店管理机构纷纷涉足江苏省内酒店业。世界前10大酒店管理公司有8家进入江苏省内,如洲际酒店集团、希尔顿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生活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中国烹饪传统技能和地方特色为基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在充分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旅游酒店用人标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江苏省餐饮行业烹饪技能型人才市场短缺

随着旅游酒店餐饮业的不断发展,厨房烹饪技术人员已严重缺乏,酒店企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具有很强职业岗位能力的应用型专门烹饪人才。近3年,烹饪毕业生供不应求,就南京而言,每增加三星级以上饭店至少5家,每一家按35名厨师的需求计算,至少需要180人,再加上社会饭店、民营餐馆的需求以及每年流动的、改行的、退休的和外地需要的等,每年大约有600-1000人的需求量。而南京地区的高技能、复合型烹饪专门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烹饪专业人才是旅游酒店厨房菜品不断创新的关键人物,是饭店建设最活跃的生产力。现代旅游餐饮业的发展需要新设备、新工艺、新的烹饪技术的不断武装,更需要大批高质量的烹饪专业技术人员。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烹饪高技能人才岗位的缺失,迫使旅游酒店企业在困境中不断寻求解决方案,走向成熟。烹饪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餐饮业的发展密不可分,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要为旅游酒店餐饮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我们在旅游酒店市场的调研过程中,必须瞄准烹饪人才市场需求,专业要锁定现代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酒店厨房的岗位设置专业课程。而且,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要时刻跟踪学生就业岗位,探索高技能应用人才培养的教育特色,牢牢把握高职烹饪人才需求发展的学科前沿,科学分析烹饪人才市场需求,就必须建立在现代旅游酒店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之上。

3.旅游餐饮业特点决定了烹饪工艺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大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从1978年起,该院特别是烹饪工艺专业的建设,30多年来以其独特的办学形式、培养模式、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多年来办学的积淀,在中国的旅游教育业和饭店业内始终享有较高的声誉。该专业始终着眼于教学与酒店厨房生产实践相结合、烹饪课程的教学服务于行业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持续推进烹饪项目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突破了职业教育原有的知识理论化的学科体系。在烹饪项目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方针,按照行业、企业技能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任务设置课程,实现了项目课程教学与旅游业市场需求相对接,培养了学生烹饪工艺的生产制作与菜品设计能力、质量管理与菜品创新能力。该专业以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为先导,并以此为核心拓展延伸到教学及管理的各主要方面,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培养“职业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了毕业即就业。我们根据近5年的烹饪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招聘单位用人需求统计,每年来招聘烹饪专业毕业生的饭店企业有60-85家,岗位需求平均每年在200人左右,而且许多三星级及以下的旅游饭店和大型社会餐饮企业都进不了我们毕业生所选的行列,烹饪班的学生每年的就业率100%。面对江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该烹饪系每年只有120-180人的招生规模,烹饪专业招生学生数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得益于该烹饪专业的素质教育,立足旅游酒店以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二、烹饪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采取的对策

1.构建校企结合的旅游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篇(8)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餐饮业作为服务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08年,随着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运动员餐桌上中餐被列入食谱中,这意味着独具特色的中国餐饮业将逐步走向国际化。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的举办,同样为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将中国饮食推向了全世界人民的面前。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我国的餐饮业已跨越亿元大关,提供就业岗位两千多万个,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社会的发展不仅为我国餐饮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很多不足,当前我国餐饮行业最为紧迫的难题便是专业烹饪人才的缺乏,这一问题已经对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性,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餐饮行业彼此竞争的开展正逐渐转向人才资源的较量,拥有充分的专业烹饪人才是确保企业在激烈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此,在这一市场形势下,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烹饪人才综合素质,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首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烹饪专业的教学理念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烹饪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部分院校出现教育理念滞后的问题,导致无法满足社会实际的发展需求标准。这些高职院校往往将教育的重心过度地倾向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对于烹饪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烹饪专业人才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如何烹饪美味的佳肴菜品,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有较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是还应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创新精神。不过从现在的高职烹饪专业教育的开展状况来看,对教学课程内容的规划设计同时也是针对学生在烹饪领域的专业技能提升,这样一来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其实是较为片面的。因为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所形成的烹饪专业人才,在真正走进岗位之后,却很难适应学校向社会的身份转变,特别是在当前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很难得到有效的实际运用。这样一来,在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的背景下,烹饪人才很显然就无法达到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低下的情况。

2.“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分”过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坚实基础,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教育得以高效开展的必要前提。当前,一部分高职院校因为想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就重金聘请“双师型”的高级教师来学校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过他们就算是有教师从业资格证以及餐饮行业实践经验双重身份,绝大部分也空有其表,在实践上含有较高的水分。许多烹饪专业教师不仅没有经历过专业化、系统化的烹饪课程教育,并且也没有足够的烹饪从业经验,只是借助职业培训等形式来考取了“双师型”的教师资格从业证书。这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作用,烹饪专业人才的教育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3.学生职业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现在,在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今后的从业目标及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很大一部分的烹饪专业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发展存在错误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只要可以顺利地拿到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毕业证就能去酒店做厨师。其实,对于酒店而言,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高级酒店,其内部就职的厨师,不仅需要接受专业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同时在进入酒店之后还要通过材料识别,菜品加工、配置等环节练习才可以真正地进行烹饪。通过这一点我们能够看出,有些学生在思考到今后的就业发展问题时,并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同时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烹饪专业的时候,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相关教育,这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对今后就业形势过于乐观的情况。更何况烹饪专业学生中有很多并不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缺乏相应的烹饪操作实际,在意志力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就算是将来他们走进社会,从事餐饮行业,也无法很好地胜任一线烹饪工作,从而难以发展成优秀的厨师。

4.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代不符

职业教育在我国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模式上更多的是需要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转向与时代相符的模式。就烹饪这一个专业而言,之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是来源于中职、中专以及技校这些学校,毕业于中职的学生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烹饪专业基础,部分的学生还有企业实习经历,所以,面对这一类学生,高职院校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强化上,并且这一类学生在经历高职院校的强化教育后,能更好地融入岗位,完成自身身份的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之前较为普遍的。社会的进步与前行,高等教育的普及,让高等学校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一般的高中,经历过高考之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一类的学生对于烹饪这一行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并且之前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与学习,和来自中职、中专以及技校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类学生对于今后自身的就业通常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往往不能很好地融入岗位。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之前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5.专业课程设计重叠

因为当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中依旧沿用的是之前的教育模式,这导致课程设计出现重叠的情况,比如说,在《烹饪营养与卫生》和《烹饪原料学》这两门课程中都提到了关于原料筛选及存储的问题,那么,这两者在教学资源上是存在一部分重复的。关于教材的设计方面,内容及结构的重叠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对学习丧失了积极性,导致教材利用效率的低下。

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烹饪专业人才的建议

1.转变高职教育办学理念

就上述文章中所涉及的当前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时展需求的情况,在我看来,眼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更新传统的办学理念,将之前的职业化教育模式慢慢转变成注重学生素质综合提升的教育模式,规划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教育开展方向,建设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模式。比如说,现在很多高职烹饪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在实际的就业中往往会出现团队合作意识缺乏,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组合素质的共同发展。比如说,借助指引、启示等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主动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问题应对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具备更多的时代创新意识。并且,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转变之前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置,鼓励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教育中。如此一来,能更加有效地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地记忆,在今后的实践中能更灵活地加以应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正视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2.打造高质素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上所遵循的是培养实践型人才,所以,要注重对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这对于人才培养效果而言是直接性的影响因素。从这一问题上来说,高职院校要设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招聘制度,确保从教烹饪专业的教师同时具备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

对于经过筛选最终任命的教师,学校还要注重对其进一步的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教师的教育模式及教学内容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比如说,可以定期让教师到烹饪院校接受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厨师来学校执教,有针对性地开展烹饪专业职业规划教育,这样一来,能让学生对自身今后的从业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加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明确学习目标,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

就当前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在学习中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方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设定。不仅如此,校企合作这一形式的实施,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上累积更多的经验,从而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比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以针对烹饪这一专业,和相对的餐饮企业达成就业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专业烹饪人才,同时餐饮企业也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在针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时候,学校以及企业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考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应该涉及思想道德水平、主动服务意识、协助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根据考评结果,淘汰较差的学生,这样一来,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激发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另外,学校应充分借用旅游、酒店、餐饮企业的资源,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

4.转变烹饪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对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代不符的问题,应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进行学前教育,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专门介绍烹饪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发展现状,让一些来自普通高校生源的学生在大一时就对以后的职业发展目标有个清晰的了解。其次,学校应积极建设自己的烹饪实训室,让学生边接受烹饪专业的理论教学边进行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实践技能的学习,亲身感受与认识烹饪行业特点,让其对行业有个清楚的认知。通过实践,也能加深学生对烹饪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掌握烹饪基本技能后,将学生送入酒店餐饮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充分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岗位,并通过实习过程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学生通过反复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学生已对行业有个完整的了解与认识,等到学生毕业,就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是一个“准行业工作者”。

5.推进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当今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已呈现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对于烹饪专业的职业教育来说,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烹饪专业的课程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烹饪专业课程,由知识本位课培养模式向能力本位培养模式转变。另外,对于教材的选择,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排教材,对一些重叠的教材进行整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教材重叠的现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并节省了教学资源。

总之,随着我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烹饪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烹饪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肩负着人才培养重任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烹饪专业化人才的难题。转变办学理念,打造高质素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明确学习目标,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烹饪专业人才的一种有力的尝试,也是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篇(9)

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进趋势。而旅游餐饮企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谋取长期持续发展,必须提供卓越的服务,因此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现实的情况是旅游餐饮企业滞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经明显跟不上其发展趋势。其从业人员的素质、质量以及旅游资源的结构也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长效发展。建设符合国际要求的旅游餐饮业发展的人才,这一主题已成为优化其人力资源结构的重点和关键点,也成为提高旅游业的国际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研究课题。

1.现阶段旅游餐饮业员工素质现状

旅游餐饮业员工需要一定的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工作,其工作范围广、责任重大,作为一个行业和企业的文化传递者,员工往往代表着行业的形象。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与旅游餐饮行业市场竞争的与日俱增,游客对高质量的服务、优质的环境、有创新特色的品牌企业有了更多的需求,这样的企业也得到了更高的顾客认可度。因此旅游餐饮行业对那些擅长业务流程、善于创新思维、可以引导消费趋势的经营管理型、善于策划型、复合型的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1.1行业研究现状

在研究旅游餐饮行业员工的素质课题上我国起步较晚,研究也是相对落后的。最近几年,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才逐步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旅游餐饮行业员工素质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关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完成了从产品质量管理到服务管理的理论演进;其次,通过服务质量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弱点,发现员工队伍素质建设的薄弱,特别是旅游餐饮行业员工队伍素质的控制并没有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

1.2旅游餐饮行业员工素质现状

据现阶段旅游餐饮行业员工素质调查数据,旅游餐饮行业员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从一般岗位结构的角度来看,一线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约占被调查总数的一半,其次为二线服务人员。从学历结构的角度来看,受过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数量约占被调查总数的四分之一、受高中教育的人员数量近四分之三,而拥有大专学历的人员数量占总数的4%、本科学历的人员数量仅占总数的1%,同时数据表明旅游餐饮行业服务人员的教育水平相比旅游行业平均水平还低6%。从旅游餐饮行业员工的来源角度来看,基层管理人员以上的人员主要为社会招聘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其比例约占一半,学校毕业相关人员约占五分之一,社会非相关人员比例约占三分之一。从员工流失率角度来看,近年来,旅游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流失率平均达到了四分之一,餐厅服务人员流失率甚至在三分之一以上。

综合各类数据,就目前的旅游餐饮行业形势来看,在旅游餐饮行业中大部分都存在着严重的专业人才短缺状况,处于行业基层的领班岗位及以下的服务人员学历多为中专以下水平;而处于旅游餐饮行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中,虽然有许多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士,但是这些较高学历的人员主要的专业集中在财会专业、工商管理和其他专业的人员,酒店管理或旅游管理的专业出身的专业人士数量则很少。在旅游餐饮行业中专业人才稀少,专业管理团队不足的现象,要想具有核心竞争力确实先天不足。现有的旅游餐饮行业竞争问题主要是人力资源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和旅游餐饮市场的竞争,无非是服务水平、资金投入、经营理念、环境设施、餐食口味和价格定位等几个方面,而所有这些问题的重点又集中体现在人才的质量上,然而通过对各类数据的调查研究,我们却发现众多问题正阻碍着旅游餐饮行业员工队伍的发展。

2.旅游餐饮行业员工队伍素质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旅游餐饮行业内部竞争激烈,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较低的薪酬,导致行业内人员流动很大。

2.1员工队伍数量不足、跳槽现象普遍存在

旅游餐饮行业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人才较少,旅游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同时旅游人才供需不平衡,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也比较缺乏,员工跳槽引起的人员流失也很严重。旅游餐饮行业的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思想一般较为活跃,一般都积极找寻能够提供更高回报且收益速度较快的行业,他们极有可能选择快速跳槽。在旅游餐饮行业现在发展存在的特殊情况下,一些入行不久的新人和原有企业中相对学历较高的员工感觉到个人发展空间的有限,故而造成流动率较高;同时入行较早拥有一定经验但学历水平较低的老员工,在企业对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地在注重学历标准的影响下,促使他们又不得不去要找到适合自身情况发展的机会,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不稳定和流失。

2.2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旅游餐饮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和继续再教育工作的不足,整体缺乏对专业人员的培养。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旅游餐饮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基层员工和高级技术人数比例接近3∶1,行政与管理人员的配比不足一成。从业人员中具备的职称和职业资格认证级别较低,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职业经理人从业证书的人员所占比例也非常小。

旅游餐饮行业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在工作中员工不仅需要处理好与客人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同事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在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需要员工用恰当的方式沟通协调。但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一些行业员工的自卑感强,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客人接触时会产生心理隔阂;因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之社会固有思想对职业的偏见,造成员工缺乏自信心,很多人甚至不敢去沟通。加上员工与上级管理人员信息不对等、管理层级凸显,导致员工在岗位工作中与同事、上级的沟通也不及时,员工易产生被排外的感觉,造成主人翁意识欠缺。

2.3职业服务意识与道德观念较弱

职业道德是指旅游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基本礼仪,是职业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如员工的礼貌礼节、仪容仪表、敬语使用等方面。服务意识是指旅游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在接待工作中表现出的热情周到、主动为客人提供良好服务的意识和行为,是提高行业服务质量、赢得客户满意度的关键。经过与旅游餐饮行业中专业人士的沟通和对服务体验者的问卷调查,结果突出地显示在客人极度强调消费感受的今天,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影响对客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因素。

虽然旅游餐饮服务行业员工的素质意识正在逐步地得到增强,但是与国内外的宾客日益增加的个性化需求相比,员工素质和技能还是远远的没有达到要求标准。主要原因是旅游餐饮行业员工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并没有真正认同自己的职业,依旧认为服务行业就是伺候人的行业,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因此而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较弱。旅游餐饮业员工的服务意识亟待提高,这也是旅游餐饮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条件。

2.4就业环境不良

篇(10)

1 前言

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餐饮行业的飞跃,而餐饮行业在发展中对厨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导致大部分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为了帮助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中职烹饪专业在新时期发展中必须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加强烹饪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融合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让每一个烹饪专业毕业生都可以顺利就业。

2 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烹饪专业都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要目标,虽然技能的掌握是中职院校的核心内容,但是不能过于忽略文化基础知识对中职教育的重要性,文化基础知识的缺失会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创新力,这是导致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需求,这不仅意味着当前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同时也说明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烹饪教育的发展。

2.2教学体系不完善

我国中职院校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大多都不够完善,而且其在发展中尚未形成一个规范体系,这不仅导致中职烹饪专业教学实践中严重缺乏实践性,同时也到庞杂的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使毕业生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中职烹饪教育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2.3教学设施、方法落后

我国教育体系中对中职教育经费的调拨相对较少,其与高职教育比具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在近年来加强了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但是教学经费少依旧是限制中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导致中职烹饪专业教学设施、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等都是中职烹饪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导致当前中职烹饪教学效果无法满足餐饮业对新型烹饪人才的需求,这便要求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在新时期要加大中职教育经费投入。

3 基于学生就业角度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3.1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

在传统中职烹饪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严重忽略了只是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便使烹饪专业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严重缺乏创造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中职烹饪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中职院校在加强烹饪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将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作为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让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达到一个平衡发展的状态,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帮助中职专业毕业生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有着重要意义。

3.2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职院校在新时期发展中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培养目标,以就业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均衡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以便于学生可以在受教育阶段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使中职烹饪专业教育真正的实现与就业市场相接轨,这样才能通过中职烹饪教学来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切实满足我国餐饮业对新型烹饪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对促进中职烹饪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3.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内容以传统菜式为主,然后餐饮业的高速发展使市场需求处于高速转变中,对于烹饪专业教学来说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 发展,才能使其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可以满足新型烹饪人才培养需求。因此,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技艺的培养,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核心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传统菜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菜品,挖掘传统的同时注重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趋势,确保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3.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及教育部门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强教育经费投入来保障烹饪教育改革,这对加强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成果有着重要意义,确保其可以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新型专业人才。再者,影响中职烹饪教学效果的另一大因素为师资队伍水平低,这也是制约中职烹饪专业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要求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注重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引进师资等方式来提高烹饪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并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落实到教师队伍中。中职烹饪专业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使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餐饮业的需求。

4 结语

我国中职烹饪教育在发展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其在发展中存在诸多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烹饪教育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要求重视院校必须基于学生就业角度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解决中职烹饪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不良问题,这样才能确保中职烹饪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确保每一个毕业生都可以市场中得到一个好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鲁诤.关于烹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6)

篇(11)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但是,学校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学校的应届大学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他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具较高的备理论知识,却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缺乏实践经验。而一些餐饮行业内的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却因为学历原因,不能成为在校编制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二)实训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

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实训教师普遍存在学历结构不高的现象。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老师的底学历层次则是其中比较明显的。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之一就是实训教师学历的提升。

二、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内涵

随着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要求不断提高,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企业希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在现行的餐饮行业就业需求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餐饮服务技术与管理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转变以往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让学生得以在理论教学的想象空间里,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巩固和强化餐饮管理各项服务技能和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就业时有比较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较快较好的投入到社会餐饮服务行业中,并可以将能力和优势迅速发挥出来。针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内容,结合学校培养服务类管理人才的方向,可以从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两方面着手,重点部分放在管理能力方面。

(一)服务技能类实训培养

服务技能包含餐饮服务中的各项对客服务和餐饮服务标准动作分解,内容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1)餐饮礼仪。包括仪容仪表、动作规范和礼貌用语等;2)摆台。包括西餐早餐摆台、中西式零点餐摆台、中西式宴会摆台等各项规范;3)上菜。包括西餐上餐程序、中式上菜程序;4)酒水服务。包括各类酒水的服务规范等;5)撤餐和撤台的服务要领;6)对客服务技巧。所述以上几项内容都有相对规范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在教学实训中,首先让学生切实掌握各项知识内容和要求,再按服务的进度安排学生逐一进行实际操练,确保每一位学生每一项服务内容都得到实际动手练习,并且熟练掌握,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概念性的认知到切实的掌握。

(二)管理能力类实训培养

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服务型管理人才,餐饮服务的管理能力教学是对学生教学的重要部分,所以课程的设立和实训的形式均应该以餐饮服务技能为基础,以管理能力为重点来开展。要提高学生的餐饮管理能力,必须让学生的角色认知和定位提升到管理者的层面。前提是学生必须详尽掌握好餐饮的各项服务技能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熟练操作,从而以一个餐饮管理者的身份,将各项事务进行计划、分配、落实和控制等实质性的学习和练习。通常的实训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餐饮部门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内涵

实训教学内容重点是要求学生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对餐饮部门各个岗位的合理安排和设置进行实际模拟,从而了解和掌握各岗位设定理念和各岗位职责要求和职能。例如餐厅面积的大小不同,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会不同;而早餐、正餐与宴会的不同岗位设置及人员安排,则会导致餐厅服务品质的差异等。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能对餐饮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内涵有深刻的认识。

2.餐饮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餐饮部门是相对独立的部门,但与其他相关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部门间的关系以及沟通方式,并进行角色扮演,重点是对各类程序的建立和运行了解和熟悉,有助于系统知识的升华。例如和厨房的沟通。让学生模拟特殊菜品菜单的生成、下单到出菜以及客人意见反馈的整个过程等,熟练掌握各环节中的知识要点和重点。

基于以上的实训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各项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职业能力,学校配备和完善开放性的校内实训基地也是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设立餐饮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实训场所。餐饮实训室根据餐厅服务管理的需求确定了相应岗位,如设有见习店长、主管、领班、高级服务员、服务员等岗位,各岗位人员全部由学生组成,进行角色轮换,全面负责餐饮实训室日常的对客服务、经营管理和销售工作。由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负责餐饮实训室日常经营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学生在对客服务的实践工作中,增强了餐饮服务与管理职业能力,全面完成教学大纲中的餐厅实训内容的教学课程。

基于餐厅实训教学的课程及内容,考核学生的教学实践效果,可以给整个教学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依据。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实训教师的素质也可以得到提升。此外,在专业实训室建设、实验室技术设备改进和创新、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方面,实训教师均可积极参加。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现今,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内涵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因此,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一线餐饮服务与管理的管理人才,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只有通过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

三、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优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在教学时,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到实训教师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术水平,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如果实训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时,就不能进一步延伸到相应的知识点,不但课程枯燥无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必须加强对本专业所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习惯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标准,又是学生的监督对象。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近距离的,长时间的,全方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的大。当实训教师发现问题时,能与学生共同讨论,能倾听学生的意见,能让学生自由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实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及良好的职业习惯,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三)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的职业能力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可以说是一项非常繁琐又细致的工作。如果没有丰富的餐厅工作经验,专业的职业能力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而从学生能否在餐厅服务管理实训中学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标准,就可以对实训教师有一个基本的考核。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必须要从事一定时间的企业一线工作,才能胜任实训教师的工作。并且固定一段时间还要继续到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了解餐饮企业的最新动态和要求。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能力

针对餐饮行业的特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可根据内容适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场景和任务导向,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完成,实训教师则从理论分析、操作技能等方法进行总体指导。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问题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不但要勇于创新,还要有能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职业素质提升

(一)建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引入制度

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普遍注重高学历,需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才可以担任教师。而在现实餐饮行业中,高技能人才普遍不具备高学历,因此,在高职院校里,真正具有高技能、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数量非常少。例如:校内西餐实训室里负责西式点心制作的西点师,有技术但无职称,不符合引进标准,就只能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因此,要提升实训教师职业素质,需建立实训教师引入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聘请到餐饮行业一线高技能的餐饮服务与管理人才。

(二)加强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培训

由于餐饮行业发展很快,新服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不做好在职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在岗培训,容易造成其知识技能固定,从而影响实训教学质量。因此,有组织、有计划的师资培训是做好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基本保障。通过与知名餐饮企业建立良好的紧密合作关系,高职院校的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挂职进行继续培训或参加实训基地建设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与餐饮行业有及时的接触,时刻了解行业的新动态。此外,高职院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邀请合作的餐饮企业的知名职业专家,高级管理人员、高技能人员、到校兼职或举办讲座,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行业动态、前沿技术知识,及时对学生进行餐饮职业素养、创业教育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加强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理论

科研水平学校可以采取选派实训教师到职业技术师资类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实训课程教学技术和创新的需要。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理论教师探讨教育规律,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交流,可以提高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素质。通过听课、示范课、公开课、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师的教育水平及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四)加强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教学管理

在当今餐饮行业中,高技能人才非常多。他们普遍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却普遍不具备高学历,可以说缺乏系统理论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只能采用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会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效果不明显。要想在教学上有好的效果,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理念,积极学习,不断拓展和更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改变教学方法及手段,努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的能力,成为优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

(五)建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质量评价体系,尽可能细化在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中教师可能存在的问题,以量化的指标来评判,既能保证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质量,也能促进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上课时各环节的教学监督与考核,最终得出评价结果。针对评价结果,可以合理地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通过教学质量评价表的信息反馈,教师们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正。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个人来说,职业素质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