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7 17:19: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

篇(1)

十余年前,曾有专家预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功能的日趋专业化,智能建筑的发展将更为专业,目前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正如其所料。虽然建筑智能化技术和标准的进步已为我国传统建筑注入活力,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来讲,现有的智能化技术、标准和设计理念都不能满足其建设的需要。因此应加快研究探讨工程建设模式、技术、标准等,为我国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提供技术准备和依据。

1体育场馆智能化技术体系

1.1智能化系统模型:

1.1.1基础平台

由于体育场馆首先是建筑物,因此其基本功能与其他建筑相同,这时可参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基本配置。如综合布线、通信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安全报警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该部分的配置可以与设计咨询等单位专家沟通,确定需求。当然还包括综合管路系统。

1.1.2业务应用平台

体育场馆主要是为体育比赛和运动服务,其业务应用平台包括相应的比赛综合管理系统、运动员登录系统、赛事成绩系统、赛道终端摄像系统、电子记分系统等,围绕比赛运动而必须配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设备。该部分的配置一定要结合不同的体育场馆功能并与体育比赛管理专业人士专家沟通确定需求。

1.1.3业务支撑平台

围绕比赛或支撑体育场馆运作而必须配置的智能化系统,如内部调度系统、体育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广播/电视直播系统等等。同样该部分要与将来管理经营该体育场馆的经营者沟通进行配置。

1.1.4调度应急决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

主要是针对比赛运动会进行紧急应对管理,包括育场馆联网使用时的管理,并与就近的智能交通系能够信息共享,统一调度。

对于其它智能化子系统只要按其功能和应用进行合理配置即可。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如图l所示。

2.2体育场馆智能化规范标准体系

目前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建设行业、信息行业、广电行业、消防行业的专家共同编写的《国家体育场馆智能化技术导则>即将出台,但是笔者认为体育经营管理者的参与意见不够。

虽然我国有相关的体育场馆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场馆的功能有许多新的改进,这是对智能化系统建设的考验。因此应像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有专门的酒店管理标准那样,有专业的体育场馆标准,据此确定智能化系统的需求。而且智能化的需求最好交由市场来确定,由专业的咨询公司解决,这样比请个别专家更科学、规范、合理。

同时应该重视智能化工程检测标准的研究,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指导将来的工程验收和移交。因此规范标准体系应包括:场馆工艺要求标准、设计规范、工程检测规范、竣工验收规范。

2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模式

既然已经加入WTO与世界接轨,从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讲,应当吸收发达国家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

根据建设环节确定三个阶段:

2.1建设前期

利用咨询公司(如果智能化专业技术人员不够,它可以分包/指定分包)确定其需求及预算,其研究深度比请单个专家要好得多。

2.2施工阶段

必须有智能化/弱电监理工程师负责,按照监理程序做到“三大控制”,从而保证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质量,并且应当引入第三方检测机制。

2.3竣工验收

在承包商提交验收申请后,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所有智能化系统进行检测,给出系统整体判定。结合监理的监理报告、施工的过程资料,由建设方组织通过竣工验收。由于我国实现项目管理公司建设模式,这对于项目管理公司移交工程是非常有保证,不会有过多的麻烦。竣工验收程序如图2所示。

3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结合我国其它建筑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模式,按照项目管理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3.1事前控制

首先确定需求定位一定要准确、合理、科学,应当引入专业咨询公司(智能化),由其进行需求分析及定位,确保不会缺/漏项,避免以后施工中发生增项。

然后按照需求分析(需经业主确认)进行设计并确定投资预算,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有利于评标时保证优秀施工承包方中标,达到控制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质量的目的。

3.2事中控制

施工中采用智能化专业监理和第三方检测措施,严格实施旁站监理制度,进而达到保证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质量。

3.3事后控制

我国以往常“重建设轻验收”,验收往往是走过场,基本达不到检查评估的目的。所以作为智能化系统建设为了不出现“豆腐渣”工程,建议同样引人第三方柱测机制进行质量检测。由验收组依据此检测报告确定是否验收通过。

只要做到事前计划好、事中控制措施得当、事后评估检测验证过硬,智能化工程建设质量一定可以得到保证。

篇(2)

体育场馆功能的复合化

回看公元前8世纪希腊的“U”型竞技场,它依山势而建,利用山坡开凿看台。而与古希腊人相比,古罗马人更加钟爱于搏斗竞技,因而古罗马人修建了四周逐步升起看台的椭圆形的露天竞技场,这样新型的竞技场可以使更多的人来观赏角斗士的演出。在这一时期,体育场馆的功能还十分的单一,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古罗马大角斗场的建设已经初步具备了多功能使用的雏形,它不但能够用来观赏角斗表演,也可以用于趣味和娱乐性表演使用,角斗场内还能够蓄水,为观众提供水上表演。于此同时,看台下部的空间也得到充分的利用,既提供了观众疏散的通道,还提供了表演者的休息空间和动物喂养的空间。19世纪末,受益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体育建筑得到新的发展契机。从20世纪末开始,在发达国家中出现了融合多种体育项目于一体的新型体育建筑。这种做法来源于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使用,而这样的做法在其后的体育建筑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这种体育建筑有利于提升体育建筑的使用率,也可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体育场馆的功能多样化同时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追寻体育场馆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体育场馆功能的进化与综合简单、分化复杂的发展规律相一致。

复合化功能设计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国外大型体育场馆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功能复合化设计的应用与发展和国外的建设方式及生活方式有密切关联。国外体育设施建设一般是在俱乐部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协调经营下进行,所以,功能的确立不单单是以俱乐部单方的盈利为参考依据,还会从社会功能的层面和角度去考虑,综合考虑建设地点、建筑物的规模、经营内容等,使其落成之后既可以服务于体育比赛,又可以满足社会活动及群众的休闲娱乐,形成以体育场馆为辐射源的社会化综合网络,以此迎合多方面的需求,并带动其他相关设施的发展。由此可见,复合化功能的体育场馆也将是未来我国体育设施发展的新趋势;我国现代科技与生产工业的长足发展,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改进,功能简单、唯一的体育场馆将不在满足社会需求,因而场馆的建设必须向复合型、选择性转变。我国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下,体育场馆的建设也正向着复合化方向改进,2008年的奥运会、残运会的体育场馆建设也顺应了复合化的特点,这也为正在建设中的新型体育场馆提供良好的参考意见。

体育场馆设计的生态智能化

生态智能化已经成为近代建筑设计中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在体育建筑中,人们对环境和智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在国外体育场馆中的表现十分突出,先进智能的装备配置使体育场馆在不同功能之间转换成为当代体育场馆发展的新趋势。日本大分县体育场将生态智能化体育场馆的理念完美的展现给世人。它采用了一种新型系统,能够使足球场转换成音乐会场时,草坪可以不受到任何损伤。此外体育场屋顶可以根据不同天气开启或闭合,同时配有用来维护草坪长青的地下循环供热系统、根据赛事需求来进行空间分割的幕墙设施等等,这些都为体育场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诸如此类的成功案例在其他各国体育场馆中均有体现。这也为我国的体育场馆建设指明新的方向。大型的体育场馆由于前期投入较大,后期运营成本较高,对其进行绿色智能化的实践也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及示范作用。倡导绿色体育建筑、实现科学的发展观,推进绿色、环保、智能和新材料的应用及综合的设计手段来减少国内体育建筑的运营费用,为体育场馆的长期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场馆的产业化

篇(3)

关键词 高校 智慧场馆 现状 发展

近年来,信息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广泛影响生产生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教育信息化也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场馆是开展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繁荣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体育场地相对紧缺。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用地面积39.8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46平方米,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一。为了缓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各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日常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社团)活动等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对师生和社会(区)开放,开展日常体育锻炼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因此,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信息化管理现状

在体育场馆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很多高校已在场馆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通过网络技术构建场馆管理系统,实现校园网和体育场馆资源的信息化结合。场地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一般涵盖系统设置管理和分类管理,其中系统设置管理主要包含体育经费、现金交易、手动操作和其他基本设置等;分类管理功能主要有用户管理功能、场馆设置功能、订票信息功能、竞赛(或群体)活动用场功能模块、出入场功能模块和退票改签等功能。

在订场模式上,通过场地管理系统,校内外师生和社会人员均可实现场馆查询、预订、退订等操作,免去现场排队、付费的不便。同时,管理人员通过操作实现用户管理、信息管理、消息等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育场馆利用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但是,“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发展慢,尚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目前的场地管理系统还仅仅是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其实现的主要功能就是场地预订。

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的推动下,诸多高校正加快探索“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逐渐取代“数字校园”,成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主题与潮流。“智慧校园”建设采用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行政办事效率、对接师生个性需求、升级校园管理职能等措施和手段,全方位实施教育信息化,以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

以此为契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也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智慧型体育场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

二、高校智慧体育场馆的内涵与功能

结合当前各种关于“智慧校园”的论述,智慧体育场馆可以被视为体育场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集智能建筑系统和智能体育专用系统为一体的复杂性系统工程。它遵循“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支撑”的理念,综合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社交网络等技术,智能识别场馆使用人群的教学、锻炼等情景,以契合高校体育教学和场馆使用特点,加强体育场馆的管理效率,智能感知、信息交换,实现体育场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同时,将体育场馆与智慧校园建设深度融合,注重同外部环境、学校各项常规工作机制及工作机构层面的协同,对学生课外锻炼情况、师生及周围社区居民的锻炼等进行监测并提供反馈、指导,进而为体育教学、竞赛、群体活动、师生日常体育锻炼、社会(区)服务提供各项保障和服务。

基于此,高校智慧体育场馆的基本功能应包括:

(一)信息化平台的整合与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协同力。将体育场馆预订系统作为智慧校园生活系统的组成部分,便捷实现体育场地的查询、预订和退订功能。

(二)场地可预约信息和数据的实时推送和传递

通过对体育场馆使用人数和人群密度的实时监控,获取场馆使用相关的数据,依据数据体现出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并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空闲场地信息的定向推送,增强针对性和服务效能。

(三)基于“大数据”理念的课上与课下有效衔接

通过课外体育锻炼监测,及时反馈并实现智能化的教学、训练与课外锻炼决策、管理与控制,以此增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评价的客观性。

(四)监测运动强度与锻炼时长

通过记录长期锻炼数据,提供可行的锻炼建议与指导;通过摄像技术对运动者的技术动作、跑位等影像进行捕捉,从而为运动者提供反馈和指导。

(五)“玩伴寻找”

通过将智慧体育场馆与社交平台对接,创建基于相同运动爱好人群的社区,从而使场馆使用者能方面的找到运动伙伴,提高锻炼积极性和满意程度。

(六)大型体育赛活动的高效组织

为在高校举办的大型体育竞赛活动提供信息和信息推送等服务,并根据项目为赛事的组织提供参考,为赛事报告提供相关数据支持。此外,也可以实现场内屏幕直播和场外网络直播,并提供录像回看和下载功能等。

三、高校体育场馆智慧化发展方向

结合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现状及智慧体育场馆的内涵和特征,可以看出,未来高校体育场馆智慧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将体育场馆设施纳入互联网,实现信息高速交流和共享,提高场地管理智能化、感知化、互动化水平。

(一)提高信息传输速度

互联网技术是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的基础。由于智慧型体育场馆伴随着各种数据的监测、收集和传输,未来高校智慧体育场馆中人与人、人与设施以及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传输应该依托更加先进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更加高速、实时。而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准确使用,能够为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使用、管理提供进一步的决策依据。

(二)提高场地管理智能化水平

未来,各类智能化的终端设备将更加普及,成为人们的随身装备。此外,智能终端的信息获取和计算能力,可以促进场馆预订、使用、退订,体育设施登记、管理、维护、保养的智能化,帮助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提高场馆资源利用效率,使高校体育场馆更好的为体育教学活动、师生和周围社区人群的日常锻炼、及体育赛事举办服务。

(三)提高信息监测、感知能力

智能监控技术将对场馆环境、使用人数、体育器材等信息实时监测、收集,用于帮助调节场馆湿度、照明等运动环境;各类传感器则会对运动人群的运动数据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从而为运动人群提供反馈和运动建议。这种对体育场馆和使用人群的整体感知和监测,也为高校体育场馆实现智慧化管理提供数据依托。

(四)提高以运动为核心的社区互动水平

社交平台、物联网技术将人、物、信息联系起来,方便地实现互联互通。高校智慧体育场馆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各类技术将场馆设施、师生及周围社区人员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运动为核心的网络社区,提供需要使用场馆设施的人群提供互咏涣鞯目占洌也通过这种互动提高人们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主动性。

四、小结

“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体育场馆的信息化,尤其是未来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也是与智慧校园建设协同发展的必然方向。高校体育场馆的智慧化水平也将直接影响校内外师生对体育锻炼的满意程度。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本文试图通过智慧场馆内涵与特征的分析,描述高校智慧体育场馆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对高校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发展方向的初步探索,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思考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14.

篇(4)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运动休闲的需求也逐渐加强。带来的是体育场馆的数量、类型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更多的高科技设备与信息系统被运用其中,场馆的管理和运营支持也纳入了现代科学管理的范畴。本文将从专业角度探讨体育场馆中的智能一卡通设计。

体育场馆中的智能一卡通包括智能门禁管理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智能电梯管理系统、智能消费管理系统、智能巡更管理系统等。

体育场馆使用特点

1.体育场馆除举办专业比赛外,还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文艺活动;

2.平时处于闲置状态,但在短时间内会聚集数万人;

3.具备大量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小卖部、餐厅等。

一卡通在体育场馆的应用

1.利用IC卡技术,对发售、核对门票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快速认证、防止造假和人数统计;

2.对体育场馆的停车场做出智能化管理,提高停车场运行的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3.对体育场馆的出租和体育器材的租借提供智能化管理;

4.实现在体育场馆内的一卡通消费支付;

5.对体育场馆进行安全防护设置,防止不法份子对场馆的破坏;

6.针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各种相应预案;

7.对残障人士和贵宾进出场馆提供特殊的人性化设计。

(一)智能门票的特点及运用

采用IC卡片代替传统纸票

卡内写入门票的信息如序列号、相应的区域、排号和座位号

在体育场馆入口处安装高转门和读卡器

观众在入口读卡器上刷卡,系统认证通过后,才能通过高转门进入场馆

IC卡片的特点:

IC卡具备科技含量,有效防止伪造门票;

严格认证票据的真实性,杜绝逃票进入。

高转门的特点:

高转门是为体育场馆专门设计,一次读卡通过限过一人;

高转门难以逾越,坚固耐用,除非刷卡认证通过,否则无法进入场馆。

除IC卡门票,也采用带RFID芯片的门票。

RFID门票的特点:

读取距离更远;

携带更加方便。

(二)不同安全等级的门票管理

针对比赛或演出的重要程度,可以制定不同安全等级下的门票管理:

购买时无要求,入场时刷卡验证通过即可进入。

需采用实名购买门票,入场时需出示证件且刷卡验证通过才进入。

需实名购买门票,并在购买时拍摄照片保存在系统内,入场时刷卡并且再次抓拍图片,与系统内图片进行对比,卡片和图像对比全部认证通过时方可进入。

(三)RFID在智能售票中的运用

实名购买和图像对比

实名购买和图像对比主要是为了防止门票的不法倒卖;

对特殊观众,如足球流氓等,可建立黑名单,限制其购票或在其进入场馆时产生预警。

认证失败的处理方式

不同安全等级下的卡片认证失败同样可以具备多种处理方式:

最低的安全等级,刷卡验证失败时,系统无报警;

卡认证或实名认证需同时通过认证才能进入,系统无报警;

卡片认证或图像对比不通过时,系统将对产生报警,需由警卫处理后才能解除。

特殊观众的门票管理

体育场馆的特殊观众主要是指残障人士和VIP贵宾;

对于残障人士,是在入口通道处安装残障专用通道,以方便残障人士刷卡进入。

(四)体育场馆出租管理方法

体育场馆除了举办大型赛事、演出、集会活动外,其他时间场馆的大部分设施如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将对大众开放,体现国家全民健身的体育理念。

体育场馆的出租管理同样利用IC卡来实现计时收费的功能:

过程说明:

客户到管理前台出示必要的证件,交纳一定的预支款后,即可获得一张会员卡;

IC卡内将写入客户的姓名等基本信息,以及客户的帐户余额;

场馆的通道将安装门禁,客户需将IC卡在门禁读卡器上刷卡才能进入场馆。

体育场馆的出租管理流程:

过程说明:

客户使用场馆后,需刷卡出门;

客户结帐,在POS机上刷卡,扣除场地租借的费用;

卡内余额不足时,系统会提示客户充值;

客户可不退卡可长期使用,该卡同时可在场馆其他地点消费,如小卖部、咖啡厅等。

(五)体育场馆器械管理方法

体育场馆的器材管理同样采用IC卡技术作为管理手段。

租借体育器材时需出示IC卡,管理员读卡后将租借信息保存入管理系统。

归还器材时,同样出示IC卡,由管理员在管理系统内将该租借信息注明为已还,系统自动核算租金并通过POS机扣款。

(六)体育场馆智能停车管理

体育场馆的停车场在比赛时将会有大量车辆在短时间内涌入,对停车场的管理效率是一个很大考验。

停车场内分长期车辆和临时车辆,长期车预付费后保留其固定车位,临时车辆每次停车收取一定费用。

需作好停车场的安全防盗和通行管制等工作。

车位引导系统

体育场馆的停车场使用频繁,场内车辆众多,寻找车位非常不便;

一个没有车位引导系统的停车场就像一个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繁忙路口,司机们将迷失在浩如烟海的茫莽车位中;

如何利用好每一个车位,以最快的速度引导车辆找到系统,为其分配的车位将直接关系到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和运营成本。因此对体育场馆的停车场,需配备车位引导功能,引导车辆以最快时间寻找到车位,增加车流量,提高使用效率;

在停车场主要通道的交叉口安装导航条屏,每块车位引导屏将会以车位地址或方向箭头的形式提示司机行车路线;

同时,入口至车位之间的照明灯光也会被打开,辅助司机快速寻找到车位。

节能控制

停车场内一般都使用大功率路灯照明;

长时间使用必然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增加运营成本;

停车场需具备节能灯光管理,仅在车辆行驶时,才启用相应线路上的路灯照明。

(七)体育场馆内的消费管理

体育场馆内除了体育设施外,一般还附带有一定的休闲娱乐场所,如咖啡厅、小卖部、超市等。

智能一卡通的消费管理是通过利用IC卡实现在体育场馆内的任何地点快速、高效、清洁地消费,同时自动生成各种报表。

篇(5)

Abstract:The intelligent system to Stadium is like the brain and nerve to human beings. Since sport is developing greatly nowadays, the demand for intelligent system is much more higher than b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the new Xiangtan University Stadium as an exampl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stadium compared to other constructions, researches on various kinds of intelligent subsystems, and discusses ways of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stadium,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sports constructions in China.

Key words:stadium;intelligent buildings; computer networks;intelligent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3-0116-03

1引言

随着我国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各种体育场馆设施的智能化要求逐步提高。体育馆智能化系统(Gymnasium intelligent system,GIS)是现代化大型体育馆的大脑和神经,是体育赛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完备的GIS一方面可以使体育赛事更加公正、准确,裁判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可提高体育比赛的观赏程度,增加体育场馆及体育比赛的社会效益。因此研究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对提高体育馆的现代化水平、承接大型国际比赛、提高体育比赛办赛能力和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以及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有关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湘潭大学体育馆为例,对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特点以及各个智能化子系统进行介绍,并且对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实现进行了探讨。文中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特点及概况

作为一个综合性场馆,体育场馆独特的使用功能及特点使其智能化系统与其他一般大厦的智能化区别很大,首先针对体育场馆的比赛特性,其对智能化系统子系统的偏重性有很大不同,更注重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场地灯光、扩声及与体育竞赛直接相关的计时记分系统、直播系统等,而在其他智能大厦中占主导地位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等子系统在此却不占主导地位;另外由于体育场馆占地面积大,楼层低,设备分散,无论从布点还是设备管理上都会比大厦增加一定的难度,针对相同的子系统,比如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虽然达到目的是相同的,但设计思想及施工手段却大大不同,就要求设计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针对体育场馆的特性针对性进行设计施工及管理。

体育馆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场馆内的众多子系统,按其功能分类为:

(1)场馆日常运行基础子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等。

(2)场馆安全保障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保安电子巡更系统等。

(3)为竞赛训练和大型活动服务的子系统:场地灯光系统、音响扩声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

(4)为大型赛事提供信息服务的子系统:计时记分系统、电视转播及评论系统、新闻中心、场地LED大屏幕显示系统等。

3场馆日常运行基础子系统

3.1 楼宇自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亦称楼宇自控系统,应纳入BMS系统集成的范畴,其纳入BMS系统集成网络的方式是采用先进可靠的楼宇自动化网络协议和总线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最终实现场馆内各专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快速响应与联动控制的功能,以及设备的监视和自动控制的能力。

楼宇自控系统包括对冷热源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等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控制和信息采集功能将由BAS中的DDC控制器、操作站共同完成,并通过BAS/PC网络通讯接口向BMS系统提供实时监控信息与数据。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网络结构模式采用集散式控制的方式,即集中监视、分散控制。整个系统网络结构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中央工作站,设于控制中心,第二级为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第三级为采集现场信号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传感器及执行机构随被控设备就地设置。中央工作站和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通过网络通讯接口,用专用的通信电缆组成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本监控系统主机可与场馆商业开发部分监控系统主机实现无缝集成,通过体育馆公用办公网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和管理。本监控系统通过以太网(即:体育馆公用办公网)与消防报警、综合保安、变配电智能监控系统及智能照明系统进行集成,这有利于实现对各建筑物智能系统的信息集中管理,系统之间的事件联动,提高系统总体决策能力,保证各种赛事活动顺利进行。

3.2 综合布线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就综合布线与计算机网络系统而言,体育馆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属于建筑物中通用控制系统。根据本体育馆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的特点,在该馆中设置了一个弱电竖井,共计33个信息点,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等各类机房/办公室,新闻中心、裁判席/记者席等位置。

信息主干采用千兆到桌面的设计思想,水平线缆采用6类UTP双绞线,信息点采用6类信息模块;个别需求的信息点采用光纤到桌面模式。计算机网络区分为平时管理的办公网络和赛事管理网络两部分,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扩展设置局部无线网络点。在新闻厅、记者席等位置空间通过设置无线局域网的AP点,在有赛事时,现场记者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局域网络方便快速地传递新闻报道稿件或比赛现场图片。

本工程赛事管理网络仅提供用于组网的基础平台,即核心交换机、工作组交换机、路由器、双绞线/光纤的跳线等到位,而比赛现场管理用的服务器、赛事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需要根据不同的赛事,由赛事组委会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组建临时的赛事管理网络。

4场馆安全保障子系统

4.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采用网络化数字系统,在保证视频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的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和布线灵活的优势,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系统设计具有下述特点:无盲点的闭路监控系统;高水平的画面质量;24小时不间断监控和录像;适当的系统冗余度;专用的闭路监控网络;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入;可以随时与市、区安防指挥中心的视频信息传递和连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划分为赛后和赛时两个系统:赛后系统主要负责监控竞赛层至体育馆主要出入口、通道、楼梯前室、看台、库房等重点部位,用于平时对体育馆的常规监控。赛时系统是在赛后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对竞赛层和一些比赛专用房间、通道、大厅等部位增加监视点,用于满足重大体育比赛或活动期间按功能需求增强的安防监控工作要求。赛时和赛后两系统共用一套安防控制设备,在体育馆的安防中央控制室,所有安防监控点的信息均通过安防专用网汇总到中央控制室,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

4.2 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主要是对一些不允许进入的区域进行设防,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对体育馆设防区域的防入侵监测,可用于对重点部位和出入口的防范,能完成对防区的自动或人工设防、撤防;能对布防点进行成组管理。入侵报警系统由报警主机、布撤防键盘、串口通讯模块、前端探测器等组成。报警探测器采用先进的双鉴探测器,能防止对小动物的误报,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并防止漏报。设置在各处的探测器具有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联动的功能。报警控制器具有接受多路同时报警的功能,并能显示、记录任何一路报警信号及报警位置。报警系统应有对信号传输线路和探测器的检测功能,并能显示故障部位。入侵报警系统选择高可靠性智能双鉴探测器、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红外幕帘、报警器等设备,安装在体育馆的各个出入口、各重要机房、主要通道、隔离设施及其它重要位置,完成设防、撤防和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求救功能。

4.3 保安电子巡更系统

该系统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增强对保安人员的管理。系统利用设置在场馆各重要通道位置的电子巡更按钮进行离线巡更。

巡更点主要设置在场馆出入口、重要房间、主要通道等处,在中心通过计算机巡更管理软件对保安巡更情况进行管理,对保安人员的巡更线路、巡更时间进行查询,对保安人员的巡逻工作进行监督,实现技防督促人防、技防和人防相补充的安保体系,保证场馆内的安全和便于管理者对保安人员的管理。电子巡更的实现:巡逻路线上设置巡更点,保安人员在此路线上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达巡更点,不能迟到,不能绕道,巡更员每抵达一个巡更点,必须采集巡更点的信息,以便控制中心了解巡更线路情况。

5为竞赛训练和大型活动服务的子系统

5.1 场地灯光系统

整个控制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和管理,分散执行的方式,即中央监控中心(上层)和智能照明控制柜(下层)。监控中心可进行整个场地照明控制和管理,循环与各台智能照明控制柜中的可编程照明控制器进行通信联络。一方面,将有关控制命令通过总线传输,发至各区域照明控制柜内的可编程控制器,让其接收相关的控制命令;另一方面,接收来自各区域照明控制柜内的可编程控制器向上转发的有关自动或手动状态,开灯或关灯状况等信号,(在要求高的情况下,还可巡检每只灯的状态及故障情况,对灯具工作时间进行统计,查阅每只灯的累计运行时间,在进行大型比赛前进行普查,及时将到达使用寿命的灯具换掉,)通过分类处理,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参数,对异常情况采取提示处理。它可与其他BA系统通过接口集成。智能照明控制柜则是具体执行监控中心计算机发出的各项控制命令,控制场地照明灯光以不同模式开灯,满足各项体育运动比赛或活动的要求,并巡回采集照明回路的开关状态参数等信号。对于场地灯光,除了在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上控制外,还可在现场的控制柜上进行手动按钮分组操作、控制。

5.2 音响扩声系统

体育馆的音响系统是以满足体育比赛语言扩声的使用要求为主,其次是承接一些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在使用功能上不同于其他厅堂扩声,也不同于剧场扩声,它有其特殊性,除保证语言的清晰度要高及音质柔和、声压覆盖要均匀外,还要求设备的功率要大并留有余量。

体育场馆的建筑声学特性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其体积大,混响时间较长。故而在装饰阶段需要特别考虑声学装修,使场馆保证良好的声学特性。

在体育馆内,我们采用分散式布置方案将JBL SRX722全频音箱8只和4只SRX718超低音音箱,分别吊装在比赛大厅的四周,保证了整个声场的均匀度和清晰度。同时经过我们精心调试音箱的指向性,使音箱的绝大部分能量控制在所需范围,避免声的干涉及影响清晰度,并均匀地覆盖近、中、远场。这样无论是在比赛的情况下,还是在文化娱乐和文艺的演出中,都能使观众听到清晰悦耳的音乐声和语言声,使我们的设计真正达到理想完美的效果。

5.3 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应具有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火灾事故广播功能。

该系统用于各个场馆,平时可在公共区域播放背景音乐,自动循环播放,发生火灾时,通过自动或手动强制切换,兼做事故广播使用,指挥疏散。系统的设计,考虑到使用场所的特性、噪音水平、空间大小高度,并根据扬声器的扩散角度、声压等级和额定输入功率,确定扬声器的数量。

6为大型赛事提供信息服务的子系统

6.1 计时记分系统

计时记分系统是成绩处理系统的前沿采集系统,除自身形成完整的数据评判体系外,还可将其采集的数据通过技术接口传送给现场大屏幕显示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和成绩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竞赛规则,对比赛全过程产生的成绩及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监视、测量、量化处理、显示公布,同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所需的竞赛信息。

6.2 电视转播及评论系统

大型体育赛事的电视媒体信息服务技术系统的核心是构造现场数据和电视应用数据连接的服务。服务平台的主要构成:图文信息服务域,共享式视音频制作服务域。两个服务域的互连和信息交换机制将整个系统构造为统一平台的网络工作模式,现场和后期制作的数据业务服务统一在一个体系中完成,从而提供全面、完整、方便、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6.3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是比赛相关信息向新闻媒体的场所,每次比赛之前、期间和结束,需要为新闻记者提供一个能对稿件和材料进行编排和准备的工作区,包括多媒体信息查询、网络、无线接入、有线电视等,方便新闻记者查询体育中心数据库竞赛信息、赛事情况,观看比赛实况,访问场馆内部网络以及登录Internet网,并可将查询的结果打印、编辑、及时发至相关单位予以报道等。

6.4 场地LED大屏幕显示系统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是本体育馆智能化工程画龙点睛之作,是一个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视频控制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综合应用技术于一体的大型电子信息显示系统,具有多媒体、多途径、可实时传送的高速通信数据接口和视频接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使显示制作、处理、存储和传输更加安全、迅速、可靠。采用网络系统控制技术,可以和计算机网络联网。

7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实现

湘潭大学新体育馆作为大型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采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各专用系统可以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单独进行招投标运作,但均纳入总承包的管理范畴。这样既可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扩展性,同时又可以较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技术上,采用国际上公开标准的设备,组建高性能的网络,支持多种协议和各种数据传输的接口,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扩充性和易管理性。利用综合布线系统建立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送平台,为体育馆提供语音、数据、图文、图像、多媒体信息等各种信息的高速传输通道。系统传输级别不低于D级(100MHz)。同时提供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系统等。会议系统包括大屏幕显示、音视频、文稿、幻灯、实物展示、电子白板、无线传声、音响输出、计算机网络。各种信息集于一屏,将电视、录像带、各种光碟、计算机网和现场摄像信号及文稿、幻灯、实物、书写等各种信息展示在大屏幕上。

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湘潭大学体育馆项目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高智能化建筑。

8结论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当代智能体育建筑的出发点,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是实现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湘潭大学体育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上的总结,较全面介绍了以体育馆为代表的当代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限于文章篇幅,本文没有提供更多更具体的内容也没有对新体育场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作量化的分析,这有待于今后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傅绍辉.制约中的创作-首都师范大学体育馆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6,(11):56-59.

[2] 谭宏.我国大型体育馆电子服务系统构建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2):53-56,70.

[3] 姚亚雄,魏敦山.盐城市体育馆[J].建筑学报,2006,(10):54-57.

[4] 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 李海燕,车伍,李俊奇等.大型场馆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0):50-53.

[6] 李蔚.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方式的分析[J].电气应用,2006,(3):36-39.

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体育场馆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

现如今,体育场馆根据使用性质可分为三类,即体育比赛场馆、体育教学训练场馆和体育健身娱乐场馆。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在体育场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一、信息技术在体育比赛场馆中的应用

科技奥运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信息技术在各大体育场馆的赛场上的推广与应用逐步引起重视,主要应用领域如下:

(一)赛场组织与控制编排,体育比赛场馆安装智能售票检票门禁系统以及监控系统,对于维护赛事安全及其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

(二)数据资料处理,运用计算机大量存储数据资料、高速运算、模拟分析的功能,建立多功能大型专项数据库,该类办公自动化系统及面向赛事管理的通讯系统、竞赛信息系统、新闻系统等;

(三)高速摄影与录像结合的计算机技术,转播赛事的广播电视数字设备,其可以将精彩的场面再现给现场观众,并送到世界各地。

二、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训练场馆中的应用

(一)分析制定运动员训练计划:科研人员依靠计算机技术从能量代谢角度对运动员肌肉训练的特性分析,为教练员采用训练量、训练姿态提供帮助,并能够有效的预防训练不当造成的肌肉损伤;

(二)电子媒体设备的应用:现代体操、跳水、蹦床等技巧类项目的比赛套路固定、动作难度系数越来越大,同时要求技术水平发挥稳定,已经达到了人类运动的极限;

(三)体育训练教学方法上的应用:目前,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到运动训练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训练计划与监控管理、仿真技术应用等。

三、信息技术在体育健身娱乐场馆中的应用

体育健身娱乐场馆应用信息技术形成体育信息产品尤为突出。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健身娱乐场馆中的体育用品。如跑步机、各类健身器械等,均是健身娱乐场馆最常见的体育智能用品。

(二)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运用计算机软件编程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健身娱乐体育管理的自动化,建立健身管理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四、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当代体育已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为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及动力,同时体育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当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已在体育场馆广泛应用,并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在体育场馆设计管理应用方面起步较晚,仍有许多不足地方有待改进,依据国外智能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经验以及我国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未来发展趋势:

(一)设计管理人才更加专业化。在今后的场馆弱电建设中,能加强业主方、设计方、赛事方和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职能单位的商洽与沟通,可以使得设计管理人才更加专业化。

(二)体育软件运用更加广泛。目前,我国也开始研发各种体育软件,其突出优势就是可以结合我国实际需要量身定做。其更加符合中国运动员的身体及技术等各方面优势劣势,进行全面分析。

(三)信息技术在裁判系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由于现代体操、跳水等技巧类项目正朝着难、新、稳、美的方向发展,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优美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根据规则进行的主观评分,其结果必然产生相当程度的误差。而智能信息化评分设备的出现为裁判工作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比赛时,多方位高速数字图像采集设备把采集到的运动员肢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图像传入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软件识别。

(四)信息技术在体育场馆教学训练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训练场馆中的应用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如可以利用仿真的方法研究体育领域问题的综合集成的实验科学,从而制定出准确的技术指标,更加有效地指导训练;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处理技术,将体育比赛视频进行处理、分解,科学的分析对手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对手的缺陷,做到知己知彼;通过体育专家系统来完成运动员的选材、辅助训练和评价等等。

五、结论

信息技术在体育场馆中的广泛应用为我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研制各种服务型体育产品,如健身器材、评分设备、相关体育管理软件、体育电子数据库等,其均推动了我国体育场馆的信息智能化发展。

我们可以结合现有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各方面加强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建设,以此推动我国体育的不断向前发展,为我国尽快买入体育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葛卫忠.我国体育信息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

篇(7)

目前杭州拥有的主题电子地图并不少见,但是体育主题的电子地图却不完善。除了体育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人们在查询体育信息资源大体有两种主流渠道,一个是百度搜索,另一个则是大众点评网。通过大众点评网,对杭州现有体育场馆进行调查显示,杭州市网上可查知的运动健身类商户共有984家,类型包括健身中心、游泳馆、瑜伽、羽毛球、乒乓球馆、舞蹈、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高尔夫球场、武术场馆、桌球馆、保龄球馆等。然而2012年1月实际注册的运动健身类商户则为1170家,至2012年12月网络可以检索到的则显示为984家。由此可见,尽管杭州市运动健身场馆的实际总数不少,但以网络媒介为平台公布的只占到84.1%,有相当部分体育资源没有介入互联网系统。

1.2体育资源信息的关注度、利用率低

以普及程度比较高的乒乓球运动项目为例,大众点评网站共显示相关场馆48处,点评仅31条,平均点评0.65,多数属于无人问津状态。2012年夏季的游泳馆资源信息为例,显示场馆139处,最高点评171条,共有点评860条,远远落后于对于餐饮、购物、休闲的关注。由此可见,没有一个专门的、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体育资源的关注度和利用率都显不足。

1.3信息管理不完善

体育健身场馆供给信息内容单薄,且无统一口径,从大众点评平台无法得知其场馆是否有官网、更无法提供链接,以帮助体育运动参与者获得更进一步的信息。百度引擎搜到的信息则纷杂而混乱。现有平台显示内容十分有限,例如场馆设施状况、客流量、服务特色等信息均未提供,更缺乏体育健身指导、体育赛事咨询、体质测试等民众需求信息。另外随着杭州市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各个居住小区几乎都有小型的体育健身场所,这些便民设施却没有设备使用方法与设备建设水平的网络显示与介绍。杭州市存在的公共绿地空间、免费健身设施(例如景区、公园游步道)、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的空间与设施信息均无法得知。

2体育电子地图的构建

2.1体育电子地图的应用原理

体育电子地图开发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体育的人性化和科学化服务。它是基于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中间媒介将体育资源信息和体育参与者联系起来,为体育运动参与者提供一个健身活动的便捷实用信息服务平台。体育电子地图的设计必须从民众诉求出发,与体育运动参与者的需求密切相关。经过调查统计发现,民众需求主要集中在运动项目、场馆设施资源、健身知识指导、信息互动、体育赛事信息等内容,这也是完备的体育电子地图最基础的内容。而杭州市体育电子地图的建设又要同时考虑到城市特色———突出旅游主题,因为体育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价值,杭州体育电子地图的设置在突出体育主题,满足本地市民对于体育资源信息的需求下,还应当考虑外地来杭游客对杭州市体育资源、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的查询需求。通过体育电子地图,不但能帮助市民查询场馆的位置,而且能让他们很方便地找到任一健身项目在市内的所有场所,了解对比各场所的具置、距离、收费标准、场地条件、开放时间、忙闲状态、附加服务、周边公交站点以及其他服务网点的状况。在通过体育电子地图确定场所后,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或电话进行场所及陪练预订。完备详尽的体育电子地图同时还具有健身指导、赛事资讯以及商业性健身会所、各种体育培训机构和体育用品商店的全景展示等服务功能。

2.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体育电子地图设计

“所谓的物联网,实质上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与互联网相近却又不同,是对互联网技术的拓展延伸。其用户端触及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互通。因此,物联网技术并非是指某一种特定技术,而是以应用为目标包涵信息感知、信息传输、普适化支撑技术以及相关应用管理在内的技术统称。物联网技术可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处理层的三个层次。其中,“物”作为物联网技术,体育电子地图的应用基础尤为重要,它是指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运动装备、体育环境、体育服务等体育相关有形的资源,及其属性都是物的范畴。当然还应包括虚拟的无形体育资源信息和体育运动参与主体。“体育物必须具有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身份属性,仅仅物及属性本身还不能形成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物必须具有可使用的智能接口,通过传感设备和通信协议将体育因子相连,实现体育系统内部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与信息感知层相结合”。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信息的有效互联,通过物联网相关的高性能计算、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体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体育电子地图正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具体运用之一,它对体育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从而实现体育系统有效的智能化管理。由此,体育物联网的设计至少应该具备体育的数字化与信息化、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和反馈几个必要的环节。在明确了体育物联网系统构建原理前提下,可以进一步设置体育电子地图系统草图。体育电子地图作为一个导航系统,查询功能是最主要的设置,对比借鉴目前国内已经成型的成都、南京、上海三地体育电子地图,杭州市城市体育电子地图的查询选项设置可分为分类查询、区域查询、运动项目查询、关键字查询等。分类查询:场馆设施、健身会所、体育培训、赛事资讯、健康测试等;区域查询: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余杭区、滨江区、萧山区(杭州8区);运动项目查询:田径、球类、体育舞蹈、武术、户外运动、游泳等;关键字查询:例如,羽毛球、游泳、英派斯俱乐部等。体育电子地图系统的结构系统结构可初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也就是第一模块,主要有“我的地图”、“地图查询”、“体育资讯”、“反馈评价”四个部分。第二层次模块则是第一层次的具体内容。根据人们对体育资源信息的需求情况可以推知,第一需要是对运动场馆和项目的需要,接下来是周边交通、景点分布,对运动相关的健身知识、养生知识,所需要的体育用品,所关注的体育赛事等事项。这些查询需求在体育电子地图的设置的二级模块中尽量一一体现。

2.3体育电子地图构建的注意事项

电子地图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比较繁重,尤其是对杭州市范围内的体育场馆信息进行普查、测绘、标注,工作量大,费时耗力。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除了标注地理位置还要对场馆联系方式、设施情况、开放时间、收费标准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下一步制作电子地图之用。当然为了节省人力财力可以委托网络发展公司,以谷歌地图或已成型的其他主题电子地图(例如杭州交通旅游电子地图)为蓝本,做二次开发。体育电子地图网页作为导航门户,它的制作尤为关键。首先查询项目设置必须符合检索习惯,做到逻辑清晰、简洁明了。再者,在语言文字表达上,要弱化专业性,突出科普性。尽量使用习惯用语而不是专业术语,以此更加贴切服务民众。最后,网页链接要详尽到位,例如,用户在点击到某一场馆时,能够显示场地具置、周边环境、联系方式等,当然,杭州市体育电子地图除了标注体育场馆信息外,还要与旅游景点相结合。

3城市体育电子地图的价值展望

3.1加快体育信息化步伐,促进群众体育发展

体育电子地图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对体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智能化管理。在体育电子地图构建过程中,通过调查杭州体育业发展环境,对群众体育健身业的发展、开展全民健身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电子地图的开发是体育的人性化和科学化服务的体现,它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全民健身的内涵,可以加深杭州市民对体育健身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彰显和谐社会、和谐城市的时代主题,以及迎合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定位,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与时展的要求。与此同时,电子地图制作过程中对城市体育场地数量、规模、分布情况进行了大面积的普查,为体育管理部门在体育场地建设布局、投资方向以及发展规划方面,提供查询、搜索、对比参考,为体育管理部门制定群众体育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篇(8)

关键词 体育场馆 社会效益 管理 运营 发展

一、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

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是影响体育场馆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把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评价放在首位。对场馆每周进行绩效评价,以了解体育场馆的每日人流量、举办体育赛事及各类社会活动、团体在使用体育场馆之后的各类评价、体育场馆所获得的各类奖和成果、体育场馆所必备的相应宣传,以及体育场馆自身安全卫生的内容。

(一)承接活动

想要让体育场馆更好的得到外界的认可和认知度,就必须使体育馆的功能不能单一,减少使用率低,承接城市举办的大中小型活动,使体育馆资源能够充足利用,但是,这样的机遇不多,并且大部分运动比赛和训练都是封闭式的,社会市民不能直接观看,这样就会减少开放率,而且现在大部分的体育馆收费较高,不是所有市民都可以接受,而且据相关数据,大部分体育馆在举办活动比赛时,70%的坐席区是处于空闲状态,这样大大减少了使用率,会导致大面积的体育馆占地面积不能发挥极致。

(二)社会影响

对于体育场馆,每次在举办相应活动时,会有符合活动的市民进入,例如,举办某地区广播体操比赛,来体育场馆的人只会有学生、教师等跟这个活动相应的工作人员,而不会有其他人前来观看。

二、体育馆的运营

现社会的体育场馆要坚持“以体为本,产业运营”,在充分使用政府拨款的财款时,也要同时发挥体育馆的公益性的前提下,利用本身的人力资源和馆内资源,如相应的设施租借,体育服务等,同时大力挖掘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大大增加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和事业的平衡发展,与当代社会有着相符相合的效应,提升本市的城市经济和体育服务。基本目标:

合理布局,更好的完善馆内的各类设备,满足市民的不断增长的运动需求,充分发挥体育场馆应尽的职责,服务于大众效益。

提高保障,完善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更好的为来馆内运动的市民或比赛队伍组织服务和训练,提升本市的体育水平和比赛质量。

创新运营管理,树立良好的市场反应,大力推广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本体育场馆,采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提升体育场馆经营效益。

三、管理方法

现在社会的体育场馆建设运营管理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直接承包运营。第二,先建设后转让(bot)。第三,公私(ppp)一同合作运营。第一点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对体育场馆内的设备和资源进行整查,直接服务承接竞赛类活动。第二点,会有管理疏忽导致闭馆,或者产生场地租借产生的各种矛盾。第三点,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因为体育场馆的负责人员大部分都是曾经接触过体育类工作的人员,但是这些人员会对管理和运营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所以经营一个好的体育场馆需要培养现有的体育人才,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造就一批后备人才。

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合作方的管理、人力资源部的招收人才、组织部的管理。财务管理,包括馆内费用开支、票据整理、营业总收入、金额预算等。物业管理,包括停车场、比赛场地、绿化设施和场地租赁管理。设施管理,包括提供电、水、暖气、给排水功能和馆内智能化电子信息。消防设施管理,对专业负责人员的消防培训,日常防盗防损坏以及自然灾害的预防教育,组织活动秩序安全等。大型活动保障:包括活动需要的电源、灯光、音响、安全措施、网络、应急准备等保障性供应。

四、利用良好资源全面发展

维护体育场馆的条件,一流的硬件设施,这是使体育场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我们必须尽最大可能对体育产业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资源的充分整合,场馆建设的产业链,发挥联动、相互作用和聚集效应。加强与体育比赛的组织者,群众体育活动,文化活动,大型会议和展览活动,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经营场所、经营市场。

体育场馆相应管理方法:平衡协调管理,加强上级领导的管理组织,把体育馆的工作写入规划中,根据体育场馆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把握日常的运行、设备配置。优化已具备的资源,运用现代化信息,提升体育馆对外界的服务品质。

组织一队综合性的管理人员,培养对体育文艺商业有所掌控的职员。并任职为全能的经理人,增强约束力。建立规范性的执行标准,参考军事化管理方式,建立全面的体育场馆管理方针,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工作准则、工作流程、考核步骤、培训系统等,提高体育馆管理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小结

针对体育场馆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联系,争取获得他们的帮助,克服生意难做的现象,有方针、有秩序的领导体育场馆的职员们,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体育场馆应有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居民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逐渐增多,对体育这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加强自身的体质,在这方面就需要体育馆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场地。要使体育馆各方面功能加强,增加灵活性,日常节能环保等,把运动的过程更具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史永.三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2013.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20

Abstract To upgrade the innovative composite sports venues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kills to the dem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stadium industry,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sports service venue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target of personnel training, development of the "venues opera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sports block +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ackage" work process 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field linkage, operation mode of training Gang learn alternate "talent, an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 Gymnasium; talent training; course system

1 对接珠三角体育场馆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开展专业调研与分析,界定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岗位群,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珠三角体育场馆的就业岗位群开展了专业调研,调研对象样本覆盖面广且代表性强,有2/3样本代表场馆目前运营水平,有1/3样本代表场馆将来运营发展趋势。其中,既包括位于珠三角中心城市并处于业界“领头羊”地位的广州体育馆、深圳大运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等体育场馆,也包括分布在珠三角其他城市有代表性的各中小型体育场馆。调查内容涉及到体育场馆的就业岗位群、岗位工作过程、从业者能力素质要求及职业资格要求。调研结果表明,体育场馆岗位群具有宽泛性、迁移性、综合性的特点,其中与高职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相适应的就业岗位群可以界定为呈现递进关系的两个层次:其一是场馆运营服务岗,分别有场馆技术服务岗(包括场馆票务专员、体育场地工、体育健身培训专员)和场馆营销服务岗(包括赛事专员、会展专员、会籍专员);其二是场馆运营管理岗位,分别有场馆业务主管(场馆票务主管、场地设施主管、市场项目主管)和场馆业务经理(场馆服务运行经理、市场开发经理)。与以上就业岗位群相对应的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等特有国家体育职业标准,以及体育场馆智能化技术要求、体育场馆公共安全要求、体育活动组织服务规范通用要求、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体育场地开放条件及技术要求等现行或试行的体育行业标准,还有与其他行业共通的电工上岗证、客户服务管理师等国家职业标准。

通过专业调研与分析,将高职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满足珠三角体育场馆转型升级需求,从事各类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能胜任票务专员、场地工、健身培训专员等一线技术服务岗位和赛事专员、会展专员、会籍专员等一线营销服务岗位,以及场地服务管理、市场开发等中层管理岗位的创新型复合型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技能人才。

2 构建 “场馆运营服务与管理双模块+体育创业培训包”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根据珠三角体育场馆职业岗位群的宽泛性、迁移性、综合性等特点,构建了“场馆运营服务与管理双模块+体育创业培训包”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既实现了专业课程与体育场馆不同层次就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如表1所示),又为具有创业计划的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平台。

3 构建“校场联动,岗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

“校场联动”即指校内课堂与校内外体育场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师资、实训场所等方面实现教学与工作现场深度融合,搭建“校中场,场中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岗学交替”指将课堂教学、岗位见习、生产性实训、轮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对接校内外体育场馆的真实工作项目,贯穿学生在校的三年中,实现分段式的实践教学改革。第一阶段:主要与校内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共建“校中场”实践教学平台,灵活安排学生在第一、第二学期,一边在校学习场馆运营服务课程,一边深入校内实行商业化运作的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等场馆进行短期的岗位见习、生产性实训。第二阶段:主要与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大学城体育中心等校外体育场馆、体育会所俱乐部共建“场中校”实践教学平台,安排学生在第三、第四学期,对接校外体育场馆的真实工作项目,在校学习场馆运营管理课程以及体育创业培训包课程。第三阶段:第五、第六学期综合实习阶段,学生与校内外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体育会所实行双向选择,以定岗为主,开始顶岗实习,或者根据已有的创业计划和创业资源储备进行创业实战。

4 打造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教学团队

(1)校内外“专业双带头人”承担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双带头人”由校内专任专业带头人和兼职的体育场馆行业专家组成,他们能够及时跟踪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把握专业建设方向,指导专业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改革。

(2)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针对专任教师,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体育行业挂职”的培养办法,支持专业骨干教师积累在体育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5 建立动态化、过程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1)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合作,对接珠三角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深入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开展专业调研,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审议后实施。

(2)动态监控“校场联动,岗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运行过程,在课堂学习、岗位见习、生产性实训、轮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不同阶段,由学生、校内外指导教师、用人单位三方互动,有选择性的使用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书、书面答卷、录像等评价方法,有效地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全方位评价不同阶段人才培养质量。与麦可思合作,定期对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开展调查分析,为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谭海林等.“校中厂”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9):8-11.

[2] 齐志.高职院校移动通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32):26-28.

篇(10)

一、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体育场馆的良性运营,是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1.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中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当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体育场馆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有较大提高;二是体育场馆设施的种类进一步多样化,结构趋于合理。因此,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推行标准化势在必行;同时必须完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重视综合开发利用。这已成为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解决的重大问题。

(1)体育场馆设施多功能化。就是“一馆顶几馆用”。虽然对单个场馆来说,投资要增加一些,但从减少场馆建设总量、减少总用地、减少总维修工作量及减少总人员编制等方面来看,从节约总投资方面来看,还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今后地方上的大型体育设施建设,场馆的多功能化,更是值得注意的方向性问题。

(2)在体育场馆建设之前,要高度重视赛后利用问题。体育场馆设计今后将更成为投资方和业主关心的核心问题。因为它是日后场馆运营的基础和前提。现在很多大型场馆经营遇到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建设设计时,只考虑了设施的体育竞赛和训练用途,没有为多功能使用和赛后利用提供足够的空间。 从国际体育设施建设趋势看,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场馆的综合利用,充分考虑场馆的日后运营、维护和管理。许多场馆外表朴实而简单,内部装修亦较平淡,但使用起来却非常方便,而且注重在建设阶段就为多功能的使用预留设施条件。

(3)体育场馆建设一体化。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场馆运营涵盖了从体育地产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体育设施建筑与工艺设计、施工、场地建设、智能化系统、运营管理、到体育设施建设检测、体育场馆服务认证的整个行业,展现了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

(4)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要充分重视体育工艺设计工作,建筑设计要服从工艺设计。体育设施既要满足各项体育比赛规则对场地的要求、功能流程设置合理,同时要统筹灯光、音响、电视转播、计时记分等专业领域,这些内容都属于体育工艺的范畴。而目前,由于国内非常缺少体育工艺设计机构,加上建设管理者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使体育场馆建成后不能满足体育功能要求,从而无法举办比赛的事例屡有发生,造成巨大浪费。

2.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策略

(1)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必须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对一个城市来说是一次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并对城市、社会和整个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的开发建设,首先应有利于环境保护。用可持续发展观审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是否有利于人类和自然以及人类之间的协调发展,并努力寻求、建立一种有利于城市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管理、生产的新的良性循环的体系。

(2)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必须与城市的发展相匹配。大型体育场馆是社会资本的储存,作为投资必须明确其赛后的利用。在决定大型体育场馆的规模和观众席位时,要以该城市的现有人口及未来20~30年的人口发展目标为依据进行开发建设,不能只顾一时的比赛使用而给赛后带来巨大的负担,否则将会导致“小城市,大设施”的问题。

(3)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第一是指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筹措走产业化的道路。多渠道吸引社会投资,引进外资和新老城区土地置换等,筹措建设所需的庞大资金。上海市在承办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时的场馆建设就充分利用了城市的地级差价,在国家拨款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投资56亿元完成了38个现代化大型场馆的建设。第二是指场馆的赛后利用走产业化的道路。大型体育场馆建成后,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场馆的维护资金,才能减少国家的追加投入,扩大就业渠道,产生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

二、大型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作

1.大型体育场馆经营存在的问题

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经营基本上依靠政府的投资与管理。在目前大型体育场馆政府体育部门经营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已经出现诸多困难,如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利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场馆经费捉襟见肘,经营气候不佳,经营效益低下等。国家和社会巨额投入形成的存量资产,成了“鸡肋”或者包袱,更谈不上保值增值,这与当前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21亿建设的南京奥体中心的运转成本就是6000万元。大型场馆处于艰苦挣扎的境地,国有资产面临着快速流失的严重局面,场馆的经营陷入了困境,这甚至已成为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2.大型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模式优化

由于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资额度大,回收周期长,场馆利用率低低,后期管理复杂,因而在其承担赛事之后的经营运转等问题也相应地显得困难。因此,应结合奥运会、亚运会等场馆建设的投资体制和投资方式,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起一批符合现代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和体育场馆专业经营管理公司,逐步创立大型体育场馆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以整体推进大型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模式的优化。

市场化运作:场馆经营企业以体育场馆经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场馆周边服务业,形成综合经营格局。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

专业化管理:场馆经营企业必须具备专业人才资源的保障和对管理的深层思考。在公司内部不仅具有懂得体育领域专业的专门人才,同时也有大量的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营销方式的专门人才及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各种管理人才,通过公司内部管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场馆经营的多元化。

社会化服务:体育场馆经营者应注重发挥大型体育场馆在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坚持“以体为本,多种服务”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体育的各种服务,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益。

3.大型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作策略

(1)明确产权关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更新改造步伐。大型体育场馆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应适当分离。分离的目的是将体育场馆的经营由政府转交给社会,特别是转交给能够经受住市场冲击的经济实体,从而为更好地展开经营活动奠定了合理的产权隶属关系、经营结构和经济基础。由于我国早期的大型体育场馆普遍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因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面前,要开放经营必须进行投资改造,引导大众的体育消费,使场馆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鉴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维修改造资金的不足,而国家投入又有限,因此,多渠道筹集资金是目前公共体育场馆摆脱维修、改造资金不足的有力之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确产权关系,应积极采取集资、合资或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进行经营开发。

(2)大型体育场馆要适合城市发展战略的整体需求。当前形势下,大型体育场馆的市场经营与开发,必须以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型体育场馆的产业化经营,必须拥有相当的体育爱好者群体,相对强大的经济基础,良好的社会整体环境等要素。离开了城市发展的背景和整体目标,场馆的开发经营就会成为无本之木,难以持久。因此,在建设大型体育场馆的同时,相关部门就应该依据城市发展特色,积极设计经营策略。

(3)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应采用专业管理团队进行经营管理。以前,中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一般由体育行政部门独家操作,使用功能和经营模式单一,高水平的场馆管理和经营人才也非常匮乏,严重影响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综合利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建设方结构的改变,及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在管理上也相应要求有专门的管理人才团队进行运营操作。大型体育场馆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引进、培养既懂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又熟悉市场运作机制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紧迫。

(4)积极开发经营,坚持走大型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大型体育场馆应围绕本体产业规模发展,使体育场馆逐步实现由事业型管理向经营型管理的过渡,并解决场馆经营管理办法不完善、资金短缺等问题。

①拓展思路,转变观念。大型体育场馆要迈出狭小的天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必须拓宽思路,转变观念:在功能上,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在运行机制上,从以管理为主向以经营为主转变;在服务的辐射面上,由业内人士、高层人士向面向社会,尤其是普通工薪阶层和大众百姓转变。

②改革管理体制,实现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并存。根据各地大型体育场馆的不同特点和经营管理的现状,应加大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现多种经营管理模式的并存。对于经营比较好的大型体育场馆应努力推向市场,采用市场运行机制,尝试实行公司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运作。

③发挥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作用。一是围绕体育运动的主题积极策划、承办各种规模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提高体育经营管理水平,树立地方体育形象;借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发挥体育场馆的凝聚力,带动体育门票、体育彩票、体育广告、体育纪念品和其他服务产品的消费。

二是大型体育场馆应充分显示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根据自身条件,贯彻“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把体育场馆的重心转移到着眼于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上来。

④积极对外开放,开拓市场。一是大型体育场馆应以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积极开拓社会体育消费市场。

二是要有计划地引进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活动,真正把体育作为产业来经营。

三是结合地方特色,可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如国际龙舟节,国际武术节,国际舞龙舞狮节等。坚持体育搭台,企业唱戏。

四是在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可鼓励集体、个人投资修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育场馆,大胆引进外资。要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办体育的新格局。

⑤开发“大型体育场馆”这一无形品牌价值。“大型体育场馆”具有较大的品牌价值,是各大城市同时也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品牌资源,要非常珍惜的用好、用足“大型体育场馆”品牌。除了继续经营和管理好大型体育场馆以外,还应适时组建大型体育场馆专业经营管理公司、开发大型场馆冠名权、开发相应的品牌体育用品等,使“大型体育场馆”这一宝贵的品牌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参考文献:

[2]闵健柳伯力刘利等:以市场为导向,把国有体育场馆建成现代体育企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6):8-12

篇(11)

体育场馆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建设小康体育的必要组成。高校体育馆与社区体育乃至全民建身的有效对接,不仅丰富了居民体育锻炼的渠道,也提供了满足全民建身的载体,拓展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盘活的形式。基于此,高校和体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就要创新理念、重构业态,通过延伸场馆使用权、管理权,引入全新管理理念,提升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效度。

1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面临的生态重构

高校体育馆与社区体育、全民建身的对接,引发了公共体育服务场域生态重构,影响了居民从事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造成公众与高校场馆管理方互动更为频仍,期间发生意见分歧也渐成常态,全民健身生态系统被重构。1.1公共服务理念引导高校体育馆管理转型。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就掀起过政府行政改革浪潮,也即新公共管理运动。该运动旨在将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交由社会力量承担。高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初步试水,成效一般。然而,进入到21世纪,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掌上舆论场”,民众参与行政能力与公共服务变革模式灵活多样,高校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也纳入到议事日程。一方面,高校试水向公众开放部分高校场馆,导致受众群体黏性陡然增大,场馆运维饱和或半饱和;另一方面,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将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纳入到公共服务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以说,政策层面与高校层面交互作用,革新着全民建身的活动场域,也对社区公共服务的结构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适应上述变革,高校体育场馆只有积极融入服务公共化、管理智能化进程,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例如,面对智能手机普及形成的形态各异、多样竞争的态势,上海、江苏等地高校体育场馆开始借助融媒体平台、云计算、大数据、VR/AR,悄然布局体育场馆领域。河南大学体育馆也发展其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借助移动互联网催生的新平台、新业态,融合管理的迭代升级,实现从管理、架构到流程、机制全面创新,其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提升凸显出来。1.2社区居民参与权与表达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理念重要前提是公众参与管理和表达权的保证,这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公共体育服务视角下,保障上述权利是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加强双方沟通的必然举措,也是有序扩大公民体育锻炼、整合全民健身力量的重要保障。换言之,在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馆管理方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密切。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迅猛发展,使居民参与沟通互动的热情更为便捷,公众表达权得到前所未有提升,更加有助于推动高校体育管理方与公众的互联互通,提升高校管理者和公众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居民并不能完全代表全部社会群体的意见,他们更多地展示了具备锻炼意愿、能够独立锻炼的群体话语权,这给高校体育场馆加强科学管理留下了提升空间。1.3合理缓解双方意见分歧成为常态。公共体育服务视角下,囿于政策、观念、经费、安全等方面产生的问题,日益成为个体自我表达与社会参与争论的焦点,引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迈入更为多元化、多渠道发展路向。然而,开放政策落实与否、观念开放到位与否、经费保障可行与否、安全管理健全与否等,都影响了参与方的自我认知与表达,改变了高校场馆管理方与公众体育锻炼参与的方式与路径。当个体遭遇与其身份及需求相关或隐射的事件时,公众情绪弥散性就会瞬间触发个体自身的应对机制,观点分歧与话语冲突就在所难免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要求更为复杂多样。从公共管理角度来说,话语冲突是对“标准语法”的不满和“个体语法”的觉醒。前者往往对后者造成一定压制,后者目的是为了营造多元的表达渠道。基于此,高校体育场馆在舆论监督和价值引领上,需要密切关注上述意见分歧的性质,究竟是纯粹自我表达还是涉及公共利益诉求、是主动提升参与效能感还是被舆论被动裹挟、是温和诉求表达还是行为失范,是致力于建立话语共识还是缺乏规则的拉锯战。

2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范式创新

上述现状要求高校体育场馆在范式理念进行系统更新,通过平衡场馆过载与筛选治理,理顺技术至上与公共属性,最终寻求到共识与认同。2.1平衡场馆过载与人员筛选治理。场馆过载,是场馆开放后造成的场地使用空间与频次的突出特征。在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背景下,各类社区居民和社会人员的加入层出不穷,改变着个体参与锻炼的模式,也考验着高校体育场馆的应对策略。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人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表现为场馆超载,本质则是体育锻炼参与途径的不足。因此,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方而言,尽管相关治理的步伐在提速,仍然要正确取舍、保障平衡。事实上,在确保创新与自由的条件下,通过大数据来测定人员流动特征,筛选过人员路径,形成全新的理念。概言之,通过过滤机制,高校体育场馆能够对人员甄别筛选,以便有机聚合信息,并在相关信息节点间建立联结。上述过程的循环往复,就完善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网络建构与重塑,进而有效缓解过载带来的焦虑,彰显出高校体育场馆的引导价值。2.2理顺技术支撑与场馆公共属性。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催生了移动化革命。在移动互联时代,数据内容、平台、理论实践都因技术提升全面发展。高校体育场馆平台也要借助用户大数据信息分析与行为统计,推送相关的内容生产。另一方面,体育场馆的公共属性要保持。技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然而,大数据技术发展却推动了体育锻炼转型。并且,随着各型终端兴起,技术与伦理、把关与主导、转发公共性与引导性等问题都凸显出来。高校体育馆对于锻炼的管理,凸显了场馆公共管理的专业属性。要切实采取措施,协调弥合大数据技术支撑与场馆公共属性之间的矛盾,弥合经济效益与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在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间寻求平衡点。2.3寻求共识与塑造认同。随着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转型,居民参与锻炼的理论与实践都发生着变迁,并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产生建构效用。公共体育服务语境下,如何弥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方与民间舆论场域,使二者同频共振、互相促进,给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带来挑战。实际上,高校体育场馆在新的传播实践中已经通过对社会发展议程设置,彰显了主流价值、发出了权威声音,构建起良好地舆论引导体系。这一理念可以概括为“主动出击、寻求共识、塑造认同”。其中,坚持平等与对话是基础立场,强调在尊重受众话语权、表达权的前提下平等开展理性对话;主动出击强调观点权威、解释主动、语言平实,以便寻求到真正的认知共识。

3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的优化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河南省高校体育馆管理要从服务职能、平台构建、价值内容、技术支撑等策略入手,进行相应措施提升。3.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一方面,管理制度要更为务实。公共体育服务背景下,社会体育发展进程加速,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发展。高校体育场馆既承担了教学任务,也要为普通受众提供服务。传统的管理方式要逐渐让位于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是正举。另一方面,责权利功能划分要凸显。过去的体育场馆管理强调方针政策的宣传,多邀请专家对于政策进行解读,更多强调的是某些宏大主题的宣教,实现新时期舆论监督的可接受性,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举例来说,管理部门、学校、居民要切实明确各自的责权利,体育场馆的开放要有序、有章;同时应该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和考评措施,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与管理纳入到学校的日常综合管理考评中,充分调动学校参与整个社会全民建身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其服务民众的热情,通过多种手段、多个渠道,既普及了常识,也引领了高校体育发展正确方向。3.2坚持服务优先,强化常态精细管理。全民健身时代,体育锻炼安全与治理方式、社区区民参与锻炼权限都是值得高校体育场馆关注的时代命题,面对某些因管理无序性和理性缺失造成的弊端,高校体育场馆监督要实现常态化与精细化。首先,常态化。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依托,明确管理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治理范围、水平和层次,奠定了管理价值引领的技术优势。正如,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一般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室内的主要是健美操、羽毛球、网球等,室外主要是篮球场、田径场、足球场等。对于不同的场地,应该采取不同的运营管理理念,并进而使之常态化。其次,精准化。精准化是相对于宽泛化治理而言。借助互联网技术,秉承开放与共享的理念,实现了场馆治理精准化,运行规律随着大数据的挖掘显现,实现了监督与治理领域诸多新突破。反之,倘若高校体育场馆缺乏精准介入,就无法及时矫正高校体育馆舆论监督的匿名性、掌控难、无序性等缺陷,得不偿失。3.3坚持多措并举,强化公共平台构建。一是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平台阵地优势。高校体育场馆要充分发挥受众广、公信力强等特点,围绕民生、服务居民需求,把握群众体育开展和场馆设施管理维护的难点作为突破口,向参与受众及时推送权威的参与信息,化解参与者可能产生的误区,破解在开放过程中对于安全的担心,满足不同受众的锻炼需求。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在服务上善于做深做细的作用,发挥其权威性、后发优势,适时引领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益做大化和权威性。例如,河南大学通过购买相关的安全保险,来作为对于安全工作的有效防范手段。具体说来,安全保险分为两个部分,既包括体育设施的保险,也涵盖了锻炼居民的人身保险。通过上述安全保险的购买,最大程度降低了居民锻炼的风险,也提升了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效率,避免了因为事故而产生的双方的纠纷。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体育场馆锻炼平台建设,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的全面融合,确立移动化管理的发展战略,加强场馆开放与反馈的公开,提高社会监督的广度与宽度,着力打造全新的体育场馆错峰使用生态系统,更好地服务用户并实现价值。3.4坚持双向互动,加强舆论沟通构建。第一,高校体育场馆必须重视与参与锻炼民众的互动。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馆运行机制高效科学的特质,迅速汇集参与大众的态度与意见,并尽快转化为改进措施,进而对于产生问题进行有效监督,敦促问题尽快解决;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指导性,在观念上增强锻炼的客观性、公开性、公正性,提升高校体育场馆的供给认可度与民众参与满意度度,起到有效的全民健身推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要采取传统沟通与信息交流相互融合的方法,将高校体育场馆与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既保证沟通信息的时效性,也确保沟通效果与影响的正确方向性。当沟通出现某些偏差时,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方要及时予以纠偏,有效遏制事态进一步恶化,引导整体的公众舆论越走越好;当因体育场馆开放、居民锻炼损伤等安全事件、问题发生时,高校体育场馆也可以及时借助沟通的力量,不断放大自己的声音,确保舆论和导向广泛而稳定地得以传播。例如,河南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实践中,因为高校体育馆供给方式、居民锻炼观念的影响,部分场馆开放的层次、参与水平、收费标准等问题都曾引发较多的争论,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舆论的焦点。此外,因为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而导致的居民锻炼损伤,也曾产生较大的舆情,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然而,只要能够破除观念束缚,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掌握舆论发展路向,高校体育场馆引导开放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得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英)伯顿,体育与社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美)哈里斯,体育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