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常用社会调查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145-02
实践教学是法学专业愈来愈强调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过于强调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探讨的教学模式,强调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主要是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实际分析及处理法律实务案件和实际解决纠纷能力的培养。《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确保法学实践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数的15%。”“加强校内实践环节,开发法律方法课程,搞好案例教学,办好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
社会调查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社会调查方法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τ泄厣缁嵯窒蠼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
一、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问题研究现状
目前而言,法学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的理论研究都比较多,且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和系列论断。学者黄本莲、刘慧频在《试论社会调查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指出:“社会学法学的研究成果拓展了法学思维范式及研究方法,也为法学教育方式的更新提供指导意义。社会调查在提高学生法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可在法学教育中广泛应用。”学者胡辉、周世中在《社会调查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法学专业‘需求导向型’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成果之二》指出:“社会调查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一项实践活动。它对提升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者程皓、杨熠在《社会调查与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指出:“将社会调查方法纳入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法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培养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在法学教学中实施社会调查,应当积极发挥院校组织作用,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和配套课程建设,完善调查过程监控,及时总结调查成果。”学者郭庆珠、黄国富在《社会调查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指出:“社会调查与现代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好的契合性,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法学实践教学中运用社会调查,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和思辨能力,有助于现代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社会调查的反思性可以促使法律价值的规范性表达更为科学化,并且能够打破法学理论自我封闭的趋势,扩大法律体系的开放性,为实定法的完善提供动力。社会调查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真正起到作用,需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社会调查方法的基础上与教学活动实现良好的互动。”学者付胥宇在《论法学专业学生在社会调查中的“五个结合”》指出:“社会调查是法学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提升社会调查能力要考虑法学专业的特点,强调“提出问题”与“大胆假设”的结合,调查方法和调查目的的结合,客观事实和主观无涉的结合,调查信度与调查效度的结合,注重积累和善用工具的结合,这样才可能形成科学的调查结论。”以上研究对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简述
农民工对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休息权、获取报酬权、劳动保护权、子女受教育权、享受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权却缺乏应有的保障和关怀。如何在法律层面保障农民工权益是一项亟待解决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恰恰这个选题,十分适合法学本科学生,作为社会调查技能训练的样板。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34-04《经济与政治》《哲学基础》和《职业道德与法律》等中职德育课程教材相对抽象化和理论化,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我们往往绞尽脑汁地备课、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还是抱怨“听不懂、不理解。”“为什么要学这些?”“学了后有什么用?”加上近年来,随着高校、高中不断扩招,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逐年递减,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厌倦“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学习热情。德育课难教、课堂教学效果难改观已成为中职教师的共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倡导“六解放”教学理论,它告诉我们:教学活动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多干一点高兴的事情,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对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我们主动去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如何让中职德育课堂轻松起来,学生学起来愉悦呢?笔者认为每个德育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只有这样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只有这样的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才会实现。中职德育课教学原则本身就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要求德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思想作风。笔者在多年执教德育课中也一直贯彻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于是就把社会调查法灵活地运用到德育课之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学生在书本上的难点和问题,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在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印证。生活与学习、知识与实践相互促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什么是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是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考察,收集大量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加工、整理以及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为改造社会提供最优化的方案的方法。社会调查法的任务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或社会事件进行调查和了解,通过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来解释和说明所发生的各种事实及其相互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和方法。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和选择对象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按照调查的途径划分,可以分为间接调查和直接调查。社会调查经常用的方法有亲自访问、派员了解、开调查会或座谈会等。在实际工作中,它们往往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同一调查过程之中。
社会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德育课的重要学习方法,即通过学生亲眼看、亲口问、亲耳听、亲自了解、亲身感受从而受到教育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①是什么?寻找问题存在。②为什么?寻找问题原因。③怎么办?寻找解决方法。
二、中职德育课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1.选择社会调查课题
选对调查课题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关键。以《政治与经济》课程为例,笔者在讲解社会调查法的基本概念的同时,针对 “经济部分”给出选题,提出客观要求,就某一社会领域问题作为社会实践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经过认真整理回答给出的问题或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鞭策学生关注社会。例如此部分的调查主题可以围绕“认识货币”、“价值规律”、“三大产业”、“生活消费-教育支出”等进行。通过绘制手抄报、制作幻灯片等形式,让各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讲解调查的情况,提出热点问题的棘手之处,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或阐述解决困难问题的基本模式。
・德育研究・社会调查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践与思考2.讲授社会调查方法
明确课题后,笔者先给学生详细介绍主要的社会调查方法:现场调查法、调查表法、直接访谈法和定点统计调查法。其次是指导学生针对问题,选择调查方法,以及如何开展调查、收集信息、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统计数据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始调查前对社会调查有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社会调查,增强调查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组建社会调查小组
根据课题本身的难易度和操作的复杂性,结合班级情况确定小组规模。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控制在2~4人/组,要求每个组选出自己信任的组长,给自己的组取个与本课程相关的名字,列出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清单、时间期限、联系方式。若调查选题范围较大,或班级人数过多,则小组成员需增加到6~8人/组。
4.设计社会调查表或问卷
进行社会调查就必须事先设计好调查表或问卷,但是调查表或问卷的设计不能太难、太复杂,因为太难学生难以完成,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不能太简单,让学生觉得不值得一做,学不到知识和技能,不认真去完成而达不到教学任务。在制作调查表或问卷时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笔者会事先收集市场(社会)调查问卷,以此为例指导各组学生制作调查表,并根据调查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采用哪种形式比较合理。
例如“货币认识”调查表,可设计如下:内容项目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含出现的时间、使用的地方,至少五种)当代世界各国货币及其单位(至少五种)人民币与美元、日元、英镑、港币、台币、韩元的汇率货币发展形式关于货币的社会调查 (个人调查)
例如“生活消费”调查问卷,可设计如下:
年龄性别学历婚姻工作情况个人年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总支出日常生活
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出行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教育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投资/
还贷情况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其它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
5.制定社会调查成果的评价标准
合理、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良好机制,中职生非常重视教师对他们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因此社会调查活动进行之前制定出评价标准并告知学生,能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依据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督促,从而使社会调查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力求体现客观、公正、公平。
评价标准: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力求做到全面、均衡。评价表如下:
项目评价单位调查内容
部分(40%)调查分析
部分(40%)语言表达
能力(10%)团队合作
精神(10%)个人自评或
小组自评
(20%)小组互评
(40%)教师(40%)
评价结果的运用:明确告知学生每次社会调查及其成果均纳入期末成绩。
6.指导学生进行调查
有效的社会调查活动与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在学生拿到调查表后,对调查表的内容,教师应作必要的解释,使学生充分理解后进行有效的调查。为了避免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出现合作分工不匀、沟通困难、社交障碍等问题而影响调查进度或调查成果,教师也必须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在调查进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了解调查进展情况,有些学生拖拉开展调查不及时的,教师要提醒他们按时调查分析并上交调查成果;学生在调查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有必要收集并反馈给教师,教师提出改进的建议;遇到学生之间发生任何矛盾,要及时给予调解。
7.成果交流及评价
社会调查法是辅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后应进行及时的交流与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社会现实之间有较好的衔接,也有利于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调查成果交流是在讲授相关内容的课堂上完成的,具体做法有两类:
第一类为抽样交流。针对调查内容、对象相对单一的调查,仅由2-4人为小组的调查,例如“货币认识”调查活动,由教师在班上抽取4-5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调查结果,每个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本组的调查结果,课后要求每位同学均以作业方式把调查成果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调查成果的优劣评定分数并给出评语。抽样交流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帮助学生理解并领会教材内容,能使学生相互对照并发现自身调查所存在的优缺点,明确下次调查活动应注意的事项。
第二类为普遍交流。针对调查内容较多,需采集样本量较大的调查,通常小组成员为6~8人,例如“生活消费”调查问卷。成果交流则采用普遍交流,即各小组及其成员都要求上台进行交流,学生调查成果呈现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手抄报、幻灯片、数据结构图等。通过展示情况,各小组间进行互评(40%),教师进行评分(40%),小组长组织组员互评(20%)。课后,由科代表与各小组共同统计,得分前三名的小组,每位组员额外加3~5分。各小组调查结果和分析展示后,教师结合课本知识点对调查结果和分析进行点评,其中点评环节允许各组代表进行再次补充阐述。通过学生调查、统计分析、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环节,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调查法运用于中职德育课的思考
1.社会调查对中职德育课的意义
社会调查研究是直接地、深入地了解社会和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的实践活动,是在收集实事、数据,实践考量,占有资料的前提下,从现象中寻求本质,从经验中推导理论的过程。
(1)从教学效果引起的思考: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后,不仅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的局面;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这一环节,比过去单一地由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所产生的效果有实质性的升华。调查活动中学生全部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着积极追求的情感,有种获得真理性知识的,并能对社会事实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思考。这种实践活动也有可能变成学生日后日常学习的一种习惯,对他们都是终生受用的。
(2)从学生上交的调查成果来看:本人连续三年在所教《经济与政治》、《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都采用此方法进行教学,三届学生参加此活动超过95%,上交的调查成果有数据也有分析,还有同学能进行拓展性的思考:即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学生期末成绩每届合格率达到99%以上,优秀率(80分以上)超过40%,效果显而易见。
(3)从学生评教评学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学校每学期对每门课程教学情况会在学期结束时在学生中收集信息,80%学生比较认同社会调查活动,觉得对他们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方面大有帮助,能进行有效的探究。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真正实现“快乐学习”的理念。
2.社会调查应用于德育课所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经济与政治》课程采用社会调查活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组织、开展及评价也存在着问题。
(1)对于学生:据评教评学所反馈的情况还有20%的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这种活动,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沟通能力不强、任务繁琐、性格内向,还有学生则认为调查活动过多,增加学习负担。
(2)对于教师:调查活动主题的确定、评价标准的制定与调查成果的评定一系列环节中,要求教师课前和课后必须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充分准备知识,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
3.问题的解决方法
(1)学生怕麻烦的主要问题还是没有学习兴趣。对这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教师应主动找其谈心,达成共识,调查主题的设置可适当根据学生情况作些改变,通过对积极主动的学生进行加分的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避免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分享其他组员成果的现象。
(2)适当删减一些调查主题,或者一些调查主题可由学生自愿进行,不要求全体学生都进行调查,或者列出一系列主题之后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调查,既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同时也可减少教师的部分工作量、减轻教学负担。
(3)害羞、人际沟通能力不强的学生主要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分组的时候应注意调节,任务分工的时候注意协调。比如由班干部来带组,多鼓励这部分同学,课堂发言多让其参与。
四、结语
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德育理论课是个快乐的过程,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探索学习。德育课程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们要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育人教育,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知行统一的开放性教学,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从而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选择分析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强化和拓展,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参与和体验为基本方式,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的实践教学系统。本课程所采取的实践教学方法较多,有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管理游戏、网络冲浪等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采用较多,又是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是整个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的特色形式。案例教学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对其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社会调查方法却是要通过深入社会,搜集直观感性的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材料,并形成一定的调查结论,是知识从感性向理性深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特征。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调查主题、调查准备、社会实地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等。在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法来展开实践性教学,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各类公共机构与组织,以及社区,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专门搜集和整理课堂学习知识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实现学会认、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社会调查法在“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社会调查法在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引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青海省公共事业组织状况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素,因而选择“青海省公共事业组织状况”作为调查主题。这主要是由于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本课程学习对象为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的认知度。其次,课程学习的60%以上的学生来自青海各基层地区,调研地点以就近为主,分布于西宁市及海东地区,还有玉树州,充分的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征,而且,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能够保证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方法的选取和组织安排两方面的内容。
1、调查方法的选取:调查方法主要有抽样调查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调查法等,其常用调查方法为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进行交谈,讨论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法中最重要的是设计问卷,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公共事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基金会)的现状、公共事业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公共事业组织运行的状况及存在的困境为主要内容,以访谈法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考察所选公共事业组织的状况及这些组织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公共事业组织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
2、前期组织安排
由于关于公共事业组织的内容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安排为第二章,因此,在学期初,也就是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的选定、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访谈法及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考虑到被调查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多样性及学生的自主性,由学生自由组合为4至5人为一组的小组,并且自主联系调研对象,同时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参与调研工作,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及督促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对象。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的公共事业组织为调查对象,或以兴趣因素选择教育、卫生、慈善、环保等领域开展工作的公共事业组织,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本次调查的对象有:“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金巴慈善基金会” “雪域慈善救助会” “青海义工联” “青海省康乐医院” “大通县小星星幼儿园” “西宁市小花朵幼儿园”等七个公共事业组织。在调查过程中,以调查组织存在的困境和问题为研究的主题及分析的重点。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及亲身体验性,从而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培养、访谈技巧及沟通能力也有提升。
转贴于
(四)调查资料整理分析与撰写报告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由于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及最终的定性结论也不同。由于本次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及学生本身的客观原因,多数小组以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导致获取的数据资料较少,未能实现本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但通过组员多次访谈及有些组员的亲身体会,收集的资料较多,对其分析,实现了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内容的学习。由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差异又影响着各组最终的调研报告的水平,因此多次指导,反复修改后最终定稿。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延长、访谈目的未达到、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积极等等。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慈善组织所涉及的公益问题时,很多学生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沟通能力的提高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中图分类号:F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34-02
一、社会调查法的内涵和意义
(一)社会调查法的内涵
社会调查是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做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问卷、个案研究、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周密、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
(二)社会调查法的意义
将社会调查法应用到经济领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看待某些经济问题、分析经济形势。具体到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外贸企业转型这一问题,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海关总署等官方网站搜集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状况的宏观指标,但具体到企业的一些微观数据却无从获知,这样我们就无法了解到我国出口外贸企业面临的真实困境,而运用社会调查法对出口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等,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企业接到外部订单的情况及真实生存状况。
二、我国出口外贸企业外销面临的困境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近年来美国国内饱受国内高失业率的困扰,试图通过发展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增加就业,因此会部分替代从我国的进口;2009年希腊率先爆发了严重的欧债危机,这场危机随后迅速影响至整个欧元区,导致欧盟对外需求增速也有所放缓;而日本近年又遭受地震和核泄漏重创,经济重建面临较多困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企业外销面临的形势严峻,外部订单不稳定甚至可能减少。
为了了解我国出口大省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广东佛山南海检验检疫局近日向家具、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十五类的749家中小企业发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接到2011年一季度订单的企业有375家,占企业调查总数的52%;接到半年订单的只有57家,占8%;有37%的被调查企业没有接到任何订单。此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东南沿海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外销情况不甚乐观。
在外贸订单总体缩水之下,不少外贸企业转换思路,瞄准开拓国内市场。据以上广东佛山南海检验检疫局的问卷调查,所调查的企业中有些企业去年8月后内、外单比例基本达到5:5,预计今年内单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可能达到8成。但由于种种原因,外贸企业由外销转内销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三、我国出口外贸企业转型的制约因素
(一)转型企业缺乏内销经验
与相对成熟的外销市场相比,我国很多行业尚处于发展期和改良期,经营方式和手段相对不规范,如价格战、仿制假冒等问题普遍存在。尽管出口外贸企业有足够的产品生产经验,但对国内市场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竞争对手等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盲目地选择进入某个行业,因而导致决策失误。
(二)部分企业原有产品不适应国内市场
不少出口外贸企业是纯外销加工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由于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国内居民对产品的需求与外国居民不尽相同。而事实上大部分外贸企业转内销时都会选择做老本行,将原来为外国消费者设计的产品直接转到国内市场上销售,结果发现其原有外销产品不能适应国内消费市场,不被国内消费者认可。
(三)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合适的内销渠道
内销市场已经进入渠道为王、终端为王的阶段,不建立合适的营销渠道,企业的优质产品就无法较快打开市场,所以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内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点。出口外贸企业的产品原先主要在国外销售,在国内没有营销渠道。再加上营销渠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因而不少出口外贸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过程中都面临建立营销渠道的问题。
(四)出口外贸企业转型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
从目前国内的融资环境来看,出口外贸企业相比内销型企业更容易得到各大银行的支持,而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如果创立了自主品牌,就会比出口型企业在广告、促销等方面投入更庞大的资金。一方面是相对更少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相对更多的资金投入,导致了转内销的企业资金缺口较大。
四、我国出口外贸企业扩大国内市场的对策建议
为了摆脱制约外贸企业转型的不利因素,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调研国内市场、开发建设适当的营销网络等。同时,政府也应对外贸企业的转型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
(一)调研国内市场,转变营销观念
我国的市场经济相对来说时间短,经验少,所以国内市场不仅销售情况复杂,而且不同区域的销售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或多或少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销售特点变化较大,这就要求企业不能按照以前惯有的思维方式来开拓国内市场豐。外销的前期投入相对较少,周期短且回报稳定,而内销的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营销观念上,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稳妥地进行。
(二)积极开发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出口外贸企业转内销后,应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消费心理,开发能满足本国居民实际需要的产品。应针对国内市场的不同消费人群细分市场,分别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习惯,这是出口型企业打开国内市场的基础。
(三)加快国内营销网络建设
我将在课题组的收获总结为如下4点:一,培养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二、学会了做社会调查方法的方法;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阅历;四、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培养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听课,学到的是灌输式的理论。老师往往自己讲的太多,学生讨论交锋的少,学生对老师讲的观点没有怀疑的态度,没有自己的思考,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创新的思维也得不到提升。
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老师、学长、学姐会告诉我们,做课题要有问题意识、批判精神,要注重实地调研。我们在研究前辈们论文中的观点、方法时,要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我们要针对一个问题去与农民面对面做问卷调查,与农民交流、与村干部交流、与政府官员,企业主等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交流。得到第一手资料,然后客观的、不带偏见的对其整理、分析,去粗取精,探索真知,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在这文献资料等理论知识的研究性学习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也开始提高。
学到了做社会调查的方法
方法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重要手段,掌握了方法,你就掌握了主动权。课题组让我学到了做社会调查的方法。做社会调查有许多方法。比较常用的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这些方法在课题组中得到比较充分的锻炼。这些方法将对以后的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假如你从政,做调查是你获取决策信息,了解民意,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能不能搞好调研,是你科学决策,提高治理能力的关键;假如你从商,你的产品和服务要想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做好市场调查,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另外,一个公司的变革同样需要对公司内部、竞争者、外部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对调研。拥有调研的能力是你提升、获得重用的重要砝码;假如你从学,做学术研究,社会调查就是你核心的、最基本的工作。掌握做社会调查的方法,非常重要。
做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要科学。你要把你想要知道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你要避免敏感性的问题,你的问题要通俗易懂,你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要利于你最后的整理分析、、、等要求;做访谈,你要有恰当的问题,并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储备能与被访谈者对话,你要有礼貌,要消除对方的顾虑和压力,你要循循善诱,善于引导,充分挖掘你所想得到的信息;观察法,你要对一个观察到的事务具有敏感性,并能归纳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文献研究法,你要有批判的精神,做文献综述,你要学习最前沿的文献,你要搜集质量高的文献学习研究,这样你的提升才会更快。这些都是在课题组学到了做社会调查的方法。
开阔了视野,增长了阅历
在和地方政府官员、企业家、农民座谈中,对社会、农村的观察中,你会对地方政治、三农问题、社会、人性有一个新的认识。开阔你的视野,增长你的阅历。
地方政府存在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的政策时会有自己的对策,比如一些乡镇的小产权房房的盛行、违建仓库的蔓延、土地非农化土地亩数的虚报造假。中央政府往往在一些问题上鞭长莫及。
三农问题是中国的战略性问题,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和谐。以其核心的土地问题为例,其及其复杂。土地隐形市场问题、农地抛荒问题、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征地拆迁问题等都是关键问题,个个都不简单,都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要力争把一些问题的现象弄清楚、把其深层的原因予以剖析,再构建一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一个涉世未深,身在学门的大学生来说,对社会的认识还很幼稚。当看到、听到社会的阴暗面,如侵害农民权益的事件的发展,尽管有改造这个社会的愿望,但往往力不从心。一没资源,二对社会的认识都不深刻、不了解,谈何解决国家大事。从这我也认识到了,做课题也是为人生做课题,你的人生需要不断的去解决各种课题。
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对于做课题,我认为团队的力量体现在两个点上。一个体现在自由探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体现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
本文提出的创新实践模式特指贯穿于《市场调查统计》课程教学全过程的以农村社会调查为平台,兼具情景教学与实践教学特征的一种特殊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首次在河北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08级中应用,通过该课程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选取感兴趣、熟悉或受相关组织委托的农村市场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采用多种调查方式,并撰写调查报告。
1.模型设计。模型设计主要以农村社会调查为平台,进行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及整理和调研报告的撰写,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自选调研课题,主题选择以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农村社会调查问题为主,运用文献调查法收集所选调查主题相关的资料,设计调查方案,写出市场调查方案报告。
(2)市场调查问卷设计。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运用问卷设计的技术和技巧,设计市场调查问卷。
(3)市场调查方法模拟。设计观察表格、观察内容,记录观察过程,同时撰写观察报告。设计访谈提纲,记录访谈内容,同时撰写访谈报告。运用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市场调查方法进行模拟实验。
(4)市场调查问卷数据处理。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5)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报告包括调研背景、调研目的、调研内容、抽样设计、调研方法、调研数据分析及结论等内容。
2.具体实施。在开放式实践教学实施实训或调研项目的过程中,在农村社会调查这个环节,采用学生项目组制的形式加以完成,它是实现教师跟踪指导模式的基本要素和必要条件。将该专业学生分为九个小组,所选主题分别为:农村新民居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需求、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农产品保险市场、农村环境卫生、新型农民培训、农村文化[2]。从组织构成上来讲,学生项目组制需要确立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和地位,明确各自在实训项目中的职能。这项工作可由教师负责,或者由小组成员自行讨论决定。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不同的调研项目让小组成员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注意学生之间的协同和配合,教师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扬团结和协作精神,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实训。学生项目组制在实训过程中,除了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外,学生也要参与一些组织工作,其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
3.课程考核。《市场调查统计》课程有自己的特点,不仅要懂得理论、方法和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会实际操作运用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技巧。在课程考核上,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以调研报告作为项目组每个成员考核成绩,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60%;项目组每个成员写出一份项目实施评价,包括每个成员具体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参与农村社会调查达到的效果及感受,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30%;在农村社会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问卷设计、问卷的发放以及数据统计分析过程的考核作为平时成绩,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10%。
二、《市场调查统计》创新实践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市场调查统计》创新实践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实际动手及应用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能对这种创新实践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现将两种模式做一比较(见表1)。通过对比,《市场调查统计》创新实践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更大的优势,其实质是如何摆正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位置,确定合理的比例问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两个基本途径,传统教学模式偏重理论教学,创新实践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抽象概念和具体思维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既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也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接受各种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市场调查统计》创新实践模式的效果评价
《市场调查统计》课程创新实践模式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实践性教学应从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诸多视角设计实训内容,从听、看、读到说、写、用,实现从认识、设计、实施、运用的一体化训练,突出实用性、操作性与可评价性。通过实施该实践模式,达到了以下效果:
当前,应用文写作能力已成为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重视学生应用文的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那么怎样设计才能实现课程目标呢,下面结合铁道交通运营专业教学实际谈谈对该门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的定位、作用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应用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实际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常用应用文写作和阅读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需要;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培养团队精神与严谨务实的学风与作风,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和将来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承上启下,其前导课程为中小学语文课,后续课程有《实用口才》,本专业的实习、实训。既能强化前导课程中的语文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又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起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求职面试等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铁道交通运营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共24学时,开设1学期。根据铁道交通运营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掌握“必需、够用”的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应用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
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熟练写出符合规范的日常应用文书。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细致、严谨、务实的良好学风;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组织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我院立足江苏,面向全华东地区,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文写作》课程组深入行业企业,调查实用文体的使用情况,分析就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根据行业、岗位特点和我院实际情况,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2.设计思路
课程采用了“学习内容任务化、学习过程情境化、课程教学导向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知识技能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能力和知识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整合,融入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为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融“教、学、做、评”为一体。
(二)设计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原则
以“实用”作为内容选取的原则。原教材内容文种较多,计划课时不足以完成所有文种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设置、社会需求、毕业求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文种使用频率,精选文种,重视在职场中使用频率高的文种,删减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很少用到的文种重组教材,以提高常用应用文种的写作和阅读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和阅读需要。同时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内容上淡化理论知识,补充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安排实用的模拟训练,拓展教材。
2.主要内容安排
(1)教学内容模块化,内容呈现有序化。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训活动,初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每个模块为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内又设置系列学习任务,然后设立学习情境,完成模块内文种的学习。每个模块,用以满足不同应用情境所产生的对应用写作的现实需要组合成块,直接指向学生在校期间及步入职场后将要面临的应用写作任务。第一模块为日常生活文种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启事、条据等文种的特征和写法,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个人事务。第二模块以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系列文书写作为模块,先设定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境,学生随机分组组合,以“调查研究”为手段,以“写作调查报告”为中心安排整个活动。在活动中练习写作“活动计划”、“调查提纲”、“调查方式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访谈提纲、座谈会话题设计”)”、“调查报告”、“活动总结”、“讲话稿”、“会议记录”等文种,同时组织“主题班会”,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经验交流。这样在一个项目中既完成6—7个写作任务和“口语表达练习”,又使学生对此模块的写作流程有了明确的认识。
(2)内容安排从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克服畏难心理。
在课程安排上,应用文写作一般只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课时不多,但课堂容量较多,应用文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学生陌生的领域,从内容、形式、行文,都迥异于学生原有的写作习惯。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心理,感到陌生、茫然,不知该怎么去学习。任何一种写作技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既要在心理上取得认同感,又要遵循由熟悉到陌生、由简到难的原则,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程的第一个训练项目为日常生活文种训练,从学生认为很容易或以为简单的应用文种入手,消除学生畏难心理,体验成功的愉悦。
摘 要
通过调研、分析当今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与趋势,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有益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社会调查;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类专业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对师范院校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是传统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问卷100份、网络问卷4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有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见表1)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唯一出口.
表l 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
专项能力熟练掌握一般具备大致了解
计算机基本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基本操作
常用办公软件
计算机软件编程与开发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网站系统开发
网站管理维护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数据库管理
英语阅读
语言表达能力
与客户、同时或学生的沟通能力
其他
(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
(3)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2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过以上社会调查分析,发现沿用过去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对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毕业生就业需要.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计算机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 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2)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进而形成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出口的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对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增加理论知识讲解的选修课.对
希望就业的同学,增加实践课程的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适应就业需求的角度,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多种技能,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
(3)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积极引入学历学位加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等国家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
(4)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规划.在原有的实验室和教育教学基地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增设实训基地.我院已与隶属于北京市科委的中国最大的软件行业服务机构.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计算机培训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北京进行实训,并到其相关的软件公司(如用友软件、神州数码、金山软件、北大软件等)实习工作.探索建设教学、科研、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推行产学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我们可以随时从电视、网络、报纸上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料(信息),而且在我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会不自觉的给市场提供个人的信息数据,如我们的工作单位随时掌握我们的个人资料,我们去商场购物申请会员卡会留下我们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我们的银行帐户有我们的理财信息等等,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来说,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企业不但要了解同行的信息,还要随时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而统计调查作为一种工具,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对获取信息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放开,使得市场的总体日愈复杂多变,体制结构多样化,加上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庞大,进行全面的总体的调查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在这种情况下,抽样调查作为非全面调查的一个重要方法被得到广泛使用。统计调查特别是抽样问卷调查在各行各业越来越流行。问卷调查是目前市场调查所采用的一种常用方法,由于它具有简明、通俗、真实、保密性好、及时等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受到重用。一个抽样问卷调查概括来说,大致有以下流程:制定方案设计问卷确定抽样方法实地调查取证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贯通和相互影响的。这里本人就抽样问卷调查的某些环节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统计调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问卷要有针对性,跟主题相吻合,调查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首先问卷的设计是调查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问卷设计不当,会使所获得的资料失真或产生大的偏差,无法为后面的分析提供可靠的保障。我们设计问卷时先要有个目的,确定好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我们在调查之前要先制定好统计调查方案,调查方案的作用就是确定调查对象、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的实施过程,为后面的实地调查提供理论指导。其次针对不同的群体,问卷设计语言措辞要得当。设计的问题要考虑被访者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年龄层次,也要考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的特点,避免产生误会。语言上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也要区别处理,如要调查低学历者的生活状况,我们尽量用简单易懂的生活语言,以保证得到较准确和较满意的资料,如果设计的语言过于文学化和专业化,调查过程中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解释或有时被访者失去耐心含糊回答。而调查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企业或个人时,我们则要充分搜集该企业或该专业的专业知识,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力求得到专业的回答。最后应该避免在问卷内容上有被调查者难以回答或者需要长久思考的问题。
2.调查时我们要尽量调动被调查者的兴趣,正确处理好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关系,打消被调查者的顾虑。调查之前先说明来意和调查的用途,同时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不能有利益关系或上下级关系,避免被访者受这种关系的影响。以前我国存在很多自我调查的情况,上级调查下级或管理部门调查被管理部门,而且匿名措施处理的不好,被调查者有顾虑,使得数据存在不真实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调查都是委托与调查双方和调查结果没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目前在我国,专业的调查机构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规模上体制建设上还远不及西方国家,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知,2003年我国社会调查业的法人单位数为4210个,占信息服务业的2.1%,而且资产规模较小,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单位中,社会调查业占本行业的96.7%,1亿资产以上的只占0.1%,不存在5亿元以上资产的单位,在地区分布上,社会调查业4210个法人单位中,最多的为北京629个,占总数的14.9%,其次为湖北237个,仅占总数的5.6%,依次为广东227个、黑龙江226个。数目最少的为5个、宁夏9个、青海22个、海南29个,四省市合计只占到总数的1.5%。在经营收入上,1亿元以上的单位社会调查业只有2个,在信息服务业一亿元收入以上的单位中只占0.2%。社会调查业的发展与社会调查的需求不相适应,很多企业只好自己搞市场调查,既花费较大的人力财力,又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很多企业为了搞市场调查会有相应的促销活动,有些消费者为了能获得优惠的促销产品也会提供虚假的信息。
3.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最好是一对一的面谈,避免受旁人干扰,对敏感性问题的调查要制定不同的调查方法。调查隐私问题或敏感性问题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很多时候会出现被访者拒绝回答或不提供真实资料的情况,在抽样理论和方法研究中专门有针对敏感性问题调查的随机化回答技术,有沃纳和西蒙斯的随机化回答模型。随机化的技巧是尽量让被调查者感到有安全感,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和秘密,有时甚至调查员也不知道被调查者所回答的是那个问题,避免双方的尴尬。我们在进行这样的调查时,应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并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遵守双方的承诺,被调查者才会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提供真实的答案。
4.加强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和发挥好新的调查技术。实地调查取证阶段,就是在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具体去实践求得数据。调查过程中第一个要注意的是对调查人员的培训,有一批专业的和训练有素的调查人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的市场调查机构都有专业从事调查的人员,也存在一些临时雇用人员来做市场调查的情况。在与被访者面对面的交流中,调查员的言谈举止、职业态度、专业水平也会影响到调查的成效。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调查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相关机构的青睐,统计调查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对话模式,将目标转向越来越庞大的网民。2003年,我国的网民数已接近8000万,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网民国,而各种各样的网上问卷调查也应运而生。网络调查的好处是快速、方便、经济、高效,网络调查可大大减少调查人员的数目,节省成本,而且可以直接连接计算机软件快速的分析出结果。但是由于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被访者是个不受控制的人群,总会产生很多问题。首先抽样框的设计是个难题,网民的多变性使得样本的确定比较困难;其次很难识别网民的身份和确定他们身份的真实性,很多网络用户都存在拥有多个e―mail和多个会员身份的情况,有些用户就可能没有固定的IP地址,或一个IP地址多人使用的情况,如网吧的计算机、使用服务器上网的机构和许多办公用的电脑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所以虽然现在很多网站采用cookic技术和IP地址识别法,也难以避免遗漏样本或一个用户重复投票的情况;再次在网络调查中,一般的用户都不愿意输入身份证或电话号码等个人资料,如果强制要求输入,则可能出现用户不合作退出调查或提供假个人资料的情况,致使无回答误差比较大。所以对于国家和政府比较政策性的项目的调查还是以实地调查为主要形式,对企业的产品或某项服务的满意度、产品的销售情况、对某个新闻的看法等类似的调查,很多就采取网络调查的形式。目前在西方国家,由于电话的普及,电话抽样调查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如美国各式各样的民意调查,大都采用电话调查的形式。电话调查的条件一般是要求问题要少而简短,抽样框是所有登记在册的电话用户。在我国,人们统计调查的意识还没得到普及,很多人视电话采访为骚扰行为或持怀疑态度而不愿接受问卷调查,所以电话调查在我国还很少被采用。随着人们对调查的认识和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会应用到统计调查中。
5.充分利用调查所得资料,为政府、市场、企业和广大民众提供真实和科学的分析报告。抽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和观察以对总体的一些参数做出统计推断。现在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个专业的术语叫“数据挖掘”,有些时候存在数据得来后被荒废的现象,所以如何对获取的资料(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成为能不能把调查结果用到实践的关键。我们进行市场调查目的就是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统计分析的好坏关系到调查的圆满性和调查结果如何对市场发挥指导或参考作用。所以在得来的样本资料中挖掘有用信息找出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性是我们统计分析的任务。
三、总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体系。如何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及如何改革和完善统计调查方法使之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也是统计工作者在不断探索的问题。总之,我们要大力推广和普及统计调查知识,加大统计调查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调查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加强统计调查的现代化建设和法制建设。才能使我们的统计调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一、《电子政务概论》课程现状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政务专业在2004年招收第一届高职生,自2007届开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就开设了《电子政务概论》这门课程,至今已完成十一届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该课程在大二上半学期开设,是电子政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电子政务基础理论知识、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电子化、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及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等知识。电子学院电子政务专业所开设的《电子政务概论》课程周学时4学时,共15教学周,共计60学时,没有安排实践课时。
二、《电子政务概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教学师资不足、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不高,等等,特别是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电子政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培养既掌握相应的公共管理理论的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和政务软件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其要求。因此,《电子政务概论》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好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简单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足矣,最多就是使用多媒体,举一些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主,指导思想上以注入式为主,启发式少,讨论式少,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参与度低,在功能上以知识传递、灌输为主,运用单一的讲授方法多,而运用多种有利于培养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的方法少,特别是运用讨论的方法、独立实验的方法、社会调查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少。
三、《电子政务概论》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1.以社会调查形式的教学模式
社会调查是公共管理学专业常用的教学与研究方法,主要形式有问卷调查、结构化或非结构化访谈等。这种形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可以了解书本和课堂上无法直接传授的社会现实状况,并能够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电子政务概论》中也有多个环节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市民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研,采访办理网上行政审批事项的市民等。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市民服务中心下设工商、国税、地税、公安,四个分大厅,我们把学生分为3三人一组,每个小组人选一个大厅的任意业务,可以应用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社会调查,最后得出调查报告,报告内容要反映出这项业务政府是怎样进行创新的。
2.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以第五章《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化》中政府门户网站这个内容为例说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现状,网站运行,功能及作用,等等,使学生掌握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和运行原理。授课步骤为:分组任务、多轮讨论、评分总结、分析评价。
(1)分组任务
将学生分为六人一组的小组,全班约为七个小组。选择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南京、杭州七个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分别负责一个城市。各组组员在课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包括设计特色、用户友好、信息交互、政务公开、网上事项、改进建议六个方面,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小组进行介绍,每组十分钟时间。
(2)多轮讨论
各小组将自己所负责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首页打印在A3白纸上,做成海报。首先,小组对自己负责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进行评价,内容分为设计特色、用户友好、信息交互、政务公开、网上事项、改进建议六个方面,组员将评价结果写在彩色便笺纸上,并贴在打印着网站首页的海报上。然后,各组轮换,进入对下一个城市门户网站的讨论及评价,并分别将评价意见用彩色便笺纸粘贴在相应海报上。通过轮换,每组都对各个城市网站进行相同的讨论和评价。
(3)评分总结
各小组对上一轮贴在海报上的便笺纸进行整理,归纳信息,并进行总结,将本组城市门户网站设计特色、用户友好、信息交互、政务公开、网上事项、改进建议六个方面的总结和其他组给出的评价总结整理形成最终城市门户网站分析报告。然后每个小组按照设计特色、用户友好、信息交互、政务公开、网上事项五个方面分别对其他小组负责的城市门户网站进行评分,各项最高分为20分,满分为100分。评分完成后,对各网站所得分数进行加总,选出得分最高的网站。
(4)分析评价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体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通常所采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包括动手操作、社会实践和情景体验法。
(一)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学习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操作程序尽量简单化,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可以有安全隐患,并要将操作的内容与地理知识内容紧密相关。比如环境和资源的地理教学内容,要让学生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以及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在教材中有会图片显示由于资源过度开采而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水资源严重污染等等。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自然现象,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寻找图片所在位置,也可以让学生拼图,以使学生对于各地的自然特点印象深刻。
(二)社会实践。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
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各种地理现象来体会地理教学内容,并引发各种思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可以不断地从社会体验中积累地理知识,以促进学会的学习和成长。具体而言,社会实践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可以采用社会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参观法两种方法。
1.社会调查访谈。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社会调查访问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探究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要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社会调查访谈是体验式学习中较为有效的途径。
2.实地考察参观法。为了培养学生实地考察的能力,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某地区的自然风光,并深入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工农业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各方面因素而造成的环保问题等等,不但增强了学生对于地区的了解,还会在头脑中形成该地区未来发展设想的蓝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堂情景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最为常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学生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积极此参与到情境当中,体验地理内容并参与其中。
1.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角色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以通过体验地理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力。学生很快地就会进入到角色当中,通过体验情境中的乐趣,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积极主动地对于未知的问题一探究竟。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初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上虽然已经实施了改革,以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为主,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这些地理知识仍然很抽象,要以形象思维理解这些地理知识依然很困难。诸如,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特点,不同的地区依赖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就会自然景观各异、文化背景不同。比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风土人情的研究,就需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的画面,相应的背景音乐等等,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将初中学生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充分地利用起来。将抽象的教材内容以声像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虚拟却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学习,使得对于地理学习的态度发生改变,不再认为学习地理是一种负担,而是可以轻松愉快地度过。这种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富有真实感,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