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基本公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变量选择、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1. 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文章用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与就业3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之和来度量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为避免人口基数的影响,用人均公共服务支出来表示地方的实际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2. 解释变量
(1)财政分权(fd)。财政分权从某种程度表明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大小。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越高。本文采用龚峰(2010)的测量方法,用地方财政支出占比表示支出分权,计算公式为
其中,EXP表示人均预算内外支出之和;GDP为国内生产总值;i表示第i个地区,c表示中央,t表示年份。
(2)经济发展水平(pgdp)。本文以人均GDP表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越高。
(3)政府规模(size)。政府规模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具有双重关系。本文用地方财政支出之和与其GDP的比值来度量地方政府规模。
(4)转移支付(tran)。转移支付是中央补给地方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与效率均等化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净转移支付表示。
(5)人口密度(dens)。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公里)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同样具有不确定关系,因此人口密度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有待检验。
(二)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来源
Anselin&Bera(1998)指出,对经济学问题进行研究时不能忽视空间相关性,否则将产生“伪回归”问题。故本文选用常用的空间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1)空间滞后回归模型
Y=ρWY+Xβε(2)
式中,Y为因变量,X为n*k的自变量矩阵,ρ为空间回归相关系数,w为n*n阶的空间权重矩阵,wy为空间滞后因变量,ε为随机误差项向量。
(2)空间误差回归模型
y=Xβ+ε且ε=λWε+μ(3)
式中,ε为随机误差项向量,λ为n*1的截面因变量向量的空间误差系数,μ为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项。
文中数据为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统计年鉴》。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空间误差和空间滞后模型参数的比较可知,空间误差模型的最大,AIC值和SC值均较小,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分析。
从表1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到,财政分权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并且财政分权前的系数为负,这意味着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会反而会降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这说明由于我国财政分权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中央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常以经济指标为考核对象,所以地方政府以追求高速增长的GDP为发展对象,而忽视了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转移支付、人口密度等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且与基本公共服务呈正向变动关系,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规模的不断扩大,能够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印证了随着人口密度越大,基本公共服务越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可以降低供给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由于不同省份和地区之间存在自身发展差异,因此本文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由表2可以得到,在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呈正向变动关系,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前系数为负,说明我国在目前的激励机制下,当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未达到一定水平时,会优先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从而挤占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资金,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地方政府才会让出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同时由于东部地区聚集了国内大部分优秀的企业,这也使得东部地区增加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以留住优秀人才,从而为其经济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环境。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对公共服务供给呈正向关系,但在中、西部地区该系数为负,说明在经济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较高的人口密度将会导致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产生拥挤效应,从而导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下降。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重要性
作为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市政道路工程具有投资量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而市政道路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项目,也是城市发展壮大的保障性工程。在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投资渠道逐渐多元,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体系。在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中,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对于提高各单位与各部门的协作性,实现施工目标有着保障性作用。可以说,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与施工进度。市政道路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包括了前期的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用款计划,资金筹集过程管理等。而在中期,则包括了工程资金分配与采购定量,财务数据收集与监督,业务核算与会计管理等内容。当然,后期工程的竣工结算也是市政道路财务管理的范畴。对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来说,施工管理与财务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效率越高,施工效率就越高,投资方的收益也越高。现下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交通量提升,市政道路工程越来越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为做好成本控制,就要在施工管理中贯彻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原则,提高预算的执行力,避免财务混乱。可以说,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决定了整个项目经济效益。
二、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现状
1.意识不足,水平不高
在现在的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意识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施工管理层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中,忽视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相关单位财务部无法及时介入与监督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过程。在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上,反映为成本控制滞后,响应被动,管理混乱,甚至出现财务信息错误等情况。目前来说,大多数的市政道路工程都开始了投资职能与投资管理的改革,通过分离两者间的管理关系,以此来明确投资主体权益,加强管理体制改革。但缺乏监督的职能与管理分离,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与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效果。管理中权责不清,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忽视了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如施工承包人多数选择把财务管理交由自己的亲戚朋友负责,把成本控制交由自己信得过的亲属负责,却不考虑岗位的专业要求。成本核算主观性强,随意性强,应交税费拖欠已成常态。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效益,甚至会对政府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2.缺乏规范,数据造假
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中,规范性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合同不规范,大量霸王条款规避了必要的约定,而这些就是日后造成合同纠纷的源头。再加上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流动作业的特点也让同一个企业可能同时承包几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财务支出加起来就直接造成了资金链紧张。在施工过程中拖欠机械租赁费,拖欠管理费,资金管理随意性大,管理不到位,更做不到成本控制。而在财务管理方面,财务流程不规范,账实不符,决算滞后,资金管理不完善等情况更是突出。再加上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精,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财务管理的滞后性。如为了隐瞒不合理支出所以虚开非法票据,会计数据造假,工程应收款入账不及时等,这些都会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重大的损害,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流于形式。而在成本控制这一块,不按合同上的施工进度提供竣工验收报告,不上交投资情况表,不提交工程决策报告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外部审计工作无法开展,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无法有效实施。
三、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对策的探讨
1.建立健全制度
在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应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开展教育与培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与会计核算间的配合,强化各项管理间的横向联系,对工程效益与会计报表资料实行联动性监督。对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进行全局性控制与预警,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效益。细化会计核算手段对所有市政道路工程的会计账目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从施工工序到物料分配进行财务核算与评价。对资金的使用额度,使用合理性,资金流向等进行跟进与监督。同时,对市政工程的流程进行规范,要求所有市政工程项目必须由业主通过市政才能报建,公开信息,及时更新信息。联合具公信力的第三方建立起审计与监管体系,强化对市政道路招标与投标过程的监督,对承包与发包,分包进行规范管理,如分包项目及内容必须在合同中注明等。
2.强化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的强化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中体现为对合同管理的强化。如在工程施工的阶段,考虑到市政工程涉及面广,工程质量需要严格把关,所以应强化分部门的会签与审查作用。对可能发生的工程风险进行预估与控制,并把风险防范体系融入合同管理与执行工作中去。对于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来说,专业素质的提升则意味着提升其信息化程度,提升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专业程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效率,尤其是在成本控制这一块,信息化技术可以消除市政道路施工点分散,流动作业带来的会计信息收集难度。统一上传信息平台,归口后统一处理,以此实现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这方面贯彻电子签证制度,以签证为标志进行流程管控和施工周期管理,简化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在信息化的管理下,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工程量也就能直观地反馈给财务管理人员,以此提升工程会计核算的质量与效率。
3.明确职责范围
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方面,应对每个环节的业务决策,流程管理进行职责明确。对预算与价款支付,对台账与凭证手续,对审批与复核都要落实到位。体现道路工程的全过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制度,如在价款支付方面,对金额与工程进度,施工工艺与施工成果进行细分,以保障合同的履约质量。而台账与凭证是如实记录所有市政道路施工情况的原始信息来源,也是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基础。以笔者所在的工程项目为例,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下穿通道工程;排水工程,附属工程,土地征拆,土建跨河桥梁,高压燃气管线迁改等。由于工程量大,施工管理内容多,施工周期长,管理细节繁杂,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难度大。在工程一开始,财务部门就以各施工项目工程为界限,细分了管理职责范围,并建立了财务统计,财务管理,财务复审,监察管理四级管理层次。借力于清晰的管理职责,工程项目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上实现了风险可控,保障质量的目标。
四、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城市经济与政府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做好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应对症下药,分析现状,根据合同要求与自身管理特点进行细化。强调经济效益,强调管理效率,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与有效性,最终实现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革仙.浅析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2(,3):227.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涉及到诸多生产环节和人力、物力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企业运转时,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成本的大小、收益与直接关系,所以工业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收益,必须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管理,进而合理支配资金,优化企业结构。工业企业在管理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过程中,应该对成本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不断提高管理模式的可行性,进而企业通过在健全的模式下管理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提升。
一、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原则
工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提高生产技术,而且应该加大财务管理力度,通过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加以管理,从而对实现企业的经济平稳增长。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指的是企业为了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对财务会计工作制定更高的预期目标,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使得工业企业按照目标去执行,进而完善财务会计工作,并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但是,工业企业必须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管理,通过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继而提高企业财务质量。当然,工业企业在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加以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稳定性原则。工业企业所制定的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目标应该具有稳定性,并伴有可行性,一旦制定完成不得随意更改。第二,系统性。为了确保工业企业能够认真落实管理内容,在制定目标时应当针对不同层次的财务会计情况,使其更加具体化。因此,工业企业遵循以上原则,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一)交叉模式
工业企业在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管理模式并不唯一,而是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而制定更加完善、切合实际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企业进行管理,而且具备一定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必须协调企业的全面发展。交叉管理模式是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之一,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具有交叉性,但这种模式具有其弊端,容易造成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混乱,影响工作效率。
(二)分散模式
当前,很多工业企业在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时采用的是分散型模式,企业的财务人员和财务业务都受控于责任企业,所以企业在财务核算过程中,会按照责任企业的方式进行处理,却忽视了整体的经济效益。比如,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时,会出现乱摊、乱挤成本等问题。同时,在利润核算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虚列成本、少列成本等状况,而且企业对问题处理不及时,导致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分散模式并不是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最佳模式。(三)统一模式统一模式与分散和交叉管理模式相比,其具有一定的优势,进而对优化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发挥巨大作用。工业企业采用统一型管理模式进行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为财务监督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其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能够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促进企业资金、制度等方面协调发展,进而保证企业通过对成本进行管理,使得其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三、提高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有效性的措施
(一)创新管理理念
某工业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要求,加大了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力度,该企业通过创新管理理念,使得其经济得到了飞快的增长。为了确保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得到社会的认可,该工业企业通过创新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最佳的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并解决企业财务业务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了完成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目标,应当摒弃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进而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那么,工业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针对企业产出和投入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不能将成本的增减结果作为企业经营业绩的唯一标准。同时,工业企业应该采用目标管理,由于该管理模式具有强制约束性,所以能够实现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有效控制,并通过在健全的激励机制作用下,提升企业对其经营项目和财务进行管理的积极性。总之,创新管理理念,能够对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发挥巨大的作用,最终使得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控制过程
工业企业为了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健全控制过程,并对时间成本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将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促进企业获取提高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熟知成本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内容,而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阶段。因此,企业为了节约更多的成本,财务和相关部门需要对成本的消耗和增效进行全面分析。同时,通过在不同阶段对加大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使得将财务控制、核算、考核等内容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而有利于确保成本管理取得最佳的效果。第一,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控制。工业企业在生产前,财务部门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预算。例如,将材料、人工等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容,通过编制合理的预算,确保科学规划成本。第二,对经济活动进行事中控制。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对生产活动进行严格控制。例如,对于生产材料、人力、物力等存在剩余的情况,一定要将剩余的部分进行处理,避免造成资金浪费,从而严格控制成本。第三,当经济活动完成,相关人员一定要进行验收,并核算成本,如果存在成本使用不合理状况,一定要采取措施改正。第四,对时间成本进行控制。由于时间也是企业发展的因素,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相关人员需要利用作业成本法对时间进行管理,缩短生产周期,加快企业抢占市场的速度。总之,这些途径都能够为工业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
工业企业为了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进行管理,需要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首先,企业需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讲述作业成本法和其他成本核算、管理等知识,从而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其次,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实现企业数据衔接和共享,企业能够及时掌握财务信息,并从多角度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管理。同时,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下,更加有利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企业的管理,企业全体成员通过相互沟通,可以对资金进行集中化管理。因此,工业企业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可以提高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能力,进而实现其取得更多的经济利润。
四、结束语
工业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工业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要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管理,进而提升其成本管理能力。工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资源,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各环节资源的利用到达最大化。同时,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企业成本和资源有效控制,并健全控制过程,使得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因此,为了实现工业企业的良好发展,必须对成本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江陵.关于我国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分析[J].商,2013(14):148
[2]秦红杰.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有关问题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4(7):95-95,97
[3]张峰.论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225-225
[4]张玉清.浅谈构建工业企业全方位成本管理体系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65-66
1.在财务管理方面
没有有效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造成财务制度落实不严、企业财务人员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粗放,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企业财产不够安全完整,难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
2.成本控制方面。(1)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材料成本在工程成本中比例一般为55%-65%,地位举足轻重。制度的不健全,造成材料入库、出库缺少准确完整的记录,余料未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材料物资过量消耗,失窃和浪费现象时有发生。(2)缺少对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很难平衡工程质量与工程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若注重工程质量则使经济效益不够理想,若一味强调成本控制则质量难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势必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二)缺乏健全的控制体系
1.在财务管理方面。(1)预算管理体系尚未真正建立,预算与管理运作不规范。有的公司虽然明确了预算管理体制及机构,编制了年度预算,可预算实际执行效果难以检验,预算仅为生产经营计划的参照,其作用并未真正实现。(2)资金调控手段乏力。企业资金纪律执行不严,开支随意性较大,企业资金流向和控制脱节,上级单位难以及时掌握下属单位或项目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金管理有章无序,存在较严重的体外循环。
2.成本控制方面。成本分析工作没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未开展此项工作,有的虽然开展,未能真正做到成本费用开支的具体分析,达不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好的成本管理经验得不到总结推广,成本开支失控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三)相关人员素质不高,观念落后
目前财务部门,只限于“记账、算账、报账”,资料只是由基层项目部报送,容易脱离实际,很难发现问题,财务监管成为空话。其他工程相关人员缺乏经济观念,只负其责,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够,难以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二、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一)以加强财务管理作为中心
1.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企业财务人员有章可循,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强化财务预算管理。项目部应向计划财务部呈报下月度资金使用申请并附详细使用计划,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企业总体资金情况,按照量入为出,轻重缓急的原则划拨资金到各项目部账户,以确保资金的高效运用。3.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由公司统一平衡调度资金,按实际收款的约定比例上交公司,并按市场经济规律合理运作,按约定比例收取资金占用费。这样不仅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保证了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周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率。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良好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是企业诚信经营的基石,能确保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及时、完整、准确地向企业领导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同时财务人员也需提高综合素质,能够透过经济活动现象看本质,及时准确捕捉财务风险的信号并向管理者进行反馈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规避,而不是消极等待。
(二)加强成本控制是关键
施工项目成本费用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从传统的垄断性经营模式逐步转化为现有的竞争性经营模式的实践过程中,面对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真实市场环境,我国现有电信产业企业组织经营活动的战略性组织开展模式,也正在逐步由以往长期坚持和应用规模性经营实践模式,转化为现有发展阶段的效益经营实践模式。在这一真实面对的企业经营业务实践活动真实性组织开展背景之下,切实改善和提升我国现有电信企业组织内部性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开展水平,实现对企业现有经营业务活动成本支出规模的有效控制,是我国现有的电信行业企业组织,切实提升自身综合性市场发展竞争力的基础实现手段。为切实实现企业自身在基础性经营业务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的最大化经济收益获取目标,我国现有的电信行业企业组织,通过引入运用具备集约化状态属性表现特征的业务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了针对企业内部性财务工作的集中性管理,并且在有效提升企业内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综合开展水平的前在条件下,实现了企业经营性经济收益获取状态的最大化预期目标。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电信产业“本地网”营销业务实践模式的持续快速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现有电信企业集中性财务管理模式的顺利建构造成了显著的不良影响。本文围绕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电信行业本地W财务管理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本地网背景下互联网宽带接入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基本概述
从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业务开展路径角度展开分析,在我国电信行业本地网预算管理业务模式的实际应用与运作背景之下,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实践模式,就是要针对企业实际经营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面对的预算规划管理问题,进行科学有序的规划和控制。在现有的电信企业本地网经营业务模式的具体实施背景之下,经营成本支出预算方案,是与本地网业务技术体系直接相关的技术人员,严格遵照省级公司制定下达的经营成本支出规模控制指导计划基础上,在充分引入运用零基预算业务方式,以及弹性预算业务方式条件下具体编制形成的。
对于具体的以从事宽带接入服务为主要业务项目的公司而言,其在实际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针对本公司目前具备的经营活动发展现状,以及实际面对的市场性经营竞争环境,制定实施具备充分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确保本企业实际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具备较为充分的科学性。要在获取本公司基础性财务管理工作数据信息成果的前提下,结合本地网技术体系发展对本公司经营业务活动的影响作用,为本公司管理者提供恰当有效的业务性经营发展建议,以此促进本公司字啊后续的经营发挥实践过程中,能够顺利获取到较为良好的经济收益。
二、财务集中管理背景下本地网系统遭遇的业务挑战
在财务集中管理业务模式的具体实践运作背景之下,各地区一切类型的财务管理数据信息都会集中汇集到财务管理中心机构,并在此基础上统一组织开展管理业务环节、核算处理业务环节,以及监督性业务环节。
在我国电信服务企业现有的经营业务发展模式之下,财务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模式集中局限在省级层次,因而在具体组织实施财务管理业务核算数据的采集和汇集传输业务实践过程中,相关业务人员通常较难实现对该模式中现存问题的全面认识,而且只有在不同地区的全部财务管理数据信息均实现集中性管理呈现的实践背景下,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才能实现对本地网服务业务模式所有相关数据业务项目的全面系统认识,进而对本地网服务技术系统实际经营状态的全面认识。
然而,在现有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应用背景下,源于我国现有的各省级电信服务公司在财务管理业务活动信息的核算生成方式层面,具备表现显著的相互差异特征,因而导致所有的省级性电信公司财务核算数据,在实际开展集中性财务管理业务实践过程中,本身不具备可比性。与此同时,我国现有的各省级电信公司在现行的技术管理业务机制,以及各种类型经营性费用项目的支出状况角度展开分析,我国不同省级公司之间的具体开展模式均存在显著差异,因而给实际获取的财务数据集中管理工作成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表现水平,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
在此基础上,想要切实在我国电信公司集中性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最佳的预期效果,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业务性改良优化措施,确保我国电信公司在本地网业务发展模式下的财务集中业务管理工作水平,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
三、财务集中管理业务模式下本地网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策略
第一,切实厘清财务集中管理业务模式下本地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开展思路。在财务集中管理业务模式的具体实施背景下,我国电信行业领域的本地网财务管理业务模式,正在逐步由传统发展时期的核算型业务实施模式,逐步转化为现有发展阶段背景下,具备更加充分应用有效性的管理与服务型业务实践模式,而这种业务实践模式的直观深刻转化,对于有效而且充分地改善和提升我国现有财务管理工作整体开展水平,优化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开展质量,具备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助力作用。从具体的业务发展实践路径角度展开分析,想要切实保障和提升财务集中管理业务模式发展背景下,本公司作为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的地方性企业,想要切实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畅有开展,必须预先实现对财务集中管理业务模式下本公司现有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开展思路的清晰认知,切实将“管理要素”和“服务要素”作为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基于具体的业务工作流程层面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综合效能的改善优化,明确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开展财务数据信息的核算,更为重要的任务则是在分析企业现有财务管理数据基础上,发现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展开针对性改良优化。
第二,切实做好电信企业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优化。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集中开展的业务实践模式基础上,本企业想要在具体组织开展的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必须切实转变以往长期坚持的以核算为中心的业务实践模式,要结合本公司在提供宽带接入服务过程中基础性经营业务的具体发展特点,逐步建构形成以“管理服务型”为中心财务管理业务实践模式。而在这一业务模式的具体化建构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切实针对我国电信企业现行的预算管理业务模式实施方式进行转化,将具体预算管理业务项目的实施节点提升到事前环节,同时要在各项预算性财务管理指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已经制形成的预算管理指导控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展开动态监测,并且结合现行预算管理工作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对我国电信企业现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方案,展开针对性的改善优化。
四、结束语
针对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电信行业本地网财务管理问题,本文具体电信行业本地网问题基础概述、财务集中管理背景下本地网系统遭遇的业务挑战,以及财务集中管理业务模式下本地网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策略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朴辉延.电信行业本地网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J].当代经济,2011,14:26-27.
[2]李树斌.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4:151-152.
[3]霍秀芝.浅谈财务共享服务及对其战略风险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243+351.
[4]翁建峰.电信运营企业省公司层面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会计师,2015,23:76-77.
[5]王兴琼.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238+248.
[6]娄之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电信行业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148.
资本运营是指资本主体将其拥有的存量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分裂、组合等方式有效运营各种资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目前资本运营的模式主要有扩张型、收缩型和重组型,正确的资本运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同时由于资本运营对企业财务绩效提升的效果要经过一个时间段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评价资本运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需要选用恰当的方法。
财务分析法是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常用方法,是最能全面体现财务绩效变化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年份的重要的财务指标来反应企业运营的真实状况,可以很好地评价资本运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1.研究假设
针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现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在资本运营后会有明显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H2:不同类型的资本运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上存在较大差异,扩张型资本运营对财务绩效的改善要优于收缩型和重组型资本运营。
H3:不同的财务指标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不同,其中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影响较大。
2.研究样本的选择与指标的选取
2.1 研究样本的选择
本文以2007年发生资本运营的28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样本公司2006-2010年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2.2 指标的选取
为综合评价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本文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能力五个方面分别选取指标进行分析,共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资本保值增值率、净利润增长率、现金流量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12个具体指标。
3.财务分析法分析
3.1 财务分析法介绍
财务分析法通过因子分析比对样本公司资本运营行为发生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动趋势来判断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差异的明显程度,然后将各样本公司按资本运营类型分类研究各种资本运营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分别研究各财务指标与财务绩效变动的相关性,以确定各类指标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3.2 实例分析
3.2.1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主要有适用性检验、数据标准化、因子提取、因子命名和计算因子得分五个步骤.首先需要进行适应性检验,以判定变量之间存在共享信息,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这个可以将变量带入SPSS17.0中,通过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对适用性加以判定;第二步需要对数据作标准化处理,如果选取的指标属于不同的类型,在数量级上差别就会很大,需要对收集的原始数据予以标准化,使不同属性的指标数据同向化并消除量纲的影响;第三步提取因子,可以通过将所有研究变量带入SPSS17.0中,提取出因子,得到各因子的贡献率和特征值来实现;第四步因子命名,提取出公共因子后,就要分析每个公共因子所代表的具体指标及经济意义,通过分析各指标在因子上的载荷大小可以实现这个目的;第五步计算因子得分,可以通过计算出各因子在不同指标上的载荷后,用回归法计算出各个样本公司的因子得分来实现。
经过上述五个步骤,可以得出各年度绩效综合得分函数的回归模型(具体步骤的分析计算删略)。
各年度绩效综合得分函数的回归模型如下:
S2006=(38.338F1+16.508F2+16.149F3+15.339F4)/86.334
S2007=(25.264F1+23.367F2+17.667F3+11.706F4)/78.003
S2008=(29.321F1+23.835F2+17.722F3+10.923F4)/81.801
S2009=(35.059F1+21.327F2+13.032F3+10.640F4)/80.058
S2010=(24.189F1+19.622F2+19.522F3+13.034F4)/76.368
经过上面5个回归模型的计算,最终可得出样本公司连续5年的绩效综合得分,因篇幅所限结果删略。
3.2.2 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运用SPSS17.0对资本运营前后财务绩效综合得分间的差异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来进一步判断财务绩效的变动是否显著。
由样本公司并购重组绩效综合得分均值检验比率检验表(由于篇幅所限,该表省略)可以发现,资本运营在短期内改善了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绩效,但长期来看,财务绩效反而下降了不少。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资本运营在发生当年显著提高了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发生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得分却明显下降,第三年略微上升,但是在0.05的水平下并不显著。
总的来说,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行为带来的主要是暂时的财务绩效上升,长期来看,绩效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样本公司选择的资本运营模式可能并不合理,或者在行为过后没有进行后期的进一步资源整合,行为趋于短期化。
3.2.3 不同类型的资本运营行为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会计核算环节的快速信息化,使得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一度盛行“会计信息系统论”,其中以国内会计界泰斗葛家澍教授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如今,从看似不起眼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而真正开始改变本土企业运营流程和效率的新一波信息化浪潮已历时近20年。而期间由全球管理新浪潮和本土企业信息化所引发的一系列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以及解决方案的推出,极大地改变了本土企业的运营模式。同时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使得财务技术工具在本土企业运营中的地位空前提升。比如,资本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直接导致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与内控水平要求的大幅度提高;以人民币汇率浮动为突破点的金融市场改革的破冰,使得本土企业对动态财务掌控能力的要求也一下子摆到眼前;而更广泛的外部变革来自市场竞争烈度的空前提高,迫使更多的本土企业从仅仅关注自身运营转向基于供应链的实时管理。同时,有了30多年本土企业信息化的探索加上19年的本土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积淀,由内部变革持续积累所催生的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
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本土cFo对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现状评价和潜在需求,对于国内各类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提供方而言,不仅从技术层面来促进cFo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而且对本土企业在大变革背景下的扩张具有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和了解本土企业在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下一步发展的方向,《首席财务官》杂志于2007年10月起面向本土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进行了“2007年度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现状与需求”的大型抽样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1200余份,基本代表了本土企业对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主流判断。
信息化第一起点的先发后至
虽然财务领域信息化的起点(即1989年启动的会计电算化运动)较《首席财务官》杂志所定义的新财务运动(即以1992年“两则两制”的推出为起点的本土企业财会制度创新)的起点早了三年,但两者随后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融合,从而使得两者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并行状态。
在本次调查中,六成以上的受访cFo表示已采用erp,超过三成的受访cFo表示已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而应用程度更为深化的财务分析系统、商业智能系统以及管控能力更强的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等应用的还不够广泛(见图1)。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与本土cFo对企业运营流程监控能力的日益提升以及其更注重财务技术工具和解决方案的可量化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主要的erp系统均能较好地和本土企业的运营流程进行全面对接,因此erp也是cFo们进行业务动态监控的最佳窗口。同时,虽然近年来作为舶来品的“预算已经过时”的说法时有耳闻,但全面预算管理仍然是本土cFo协助公司最高层进行中短期战略部署和资源配比的主要模型。而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本土公司治理结构的日益优化,使得本土企业愈加重视自身的绩效表现,以整体战略为立足点、以全员分解绩效指标为循环跟踪考评手段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也被越来越多的cFo所认可。
由于商业智能软件发挥价值的前提需要相当的业务数据积累,目前在国内的金融和电信等信息化程度较深、数据“金矿”较为丰富的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大多数cFo并没有把商业智能作为主要配置的财务技术工具(认同率仅占15.6%)。有着类似理由的财务分析系统的应用程度也相对欠佳,认同率只有26.61%。
不过,在本土企业的跨区域业务和跨国业务已经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标准配置的集团型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更具针对性的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的普及程度亟待加强,本次调查所显示的只有17.43%的应用普及率。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作为经营数据富集区的财务环节往往成为本土企业信息化的第一落点,但其管理的滞后性和财务属性的审慎性原则,使得其时常在信息化的后半程才开始发挥较为显著的作用,其表现形式也主要体现在和业务流程渗透较为紧密的部分(见下文)。
财务技术工具的应用效率与其在流程方面的渗透程度成正相关为了更好地辨别不同类型的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实际效用,我们特别将erp、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商业智能软件和财务分析系统等六大类本土cFo日常工作接触到的主要财务技术工具置于火炉之上,通过本土cFo的评价来对这些财务技术工具的应用价值得出一个相对可观的判断。
如图2显示, 高达63.3%的本土cFo认为,erp系统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方面也各自得到超过三成受访cFo的认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75%的受访cFo认为erp系统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没有什么帮助。换言之,有超过九成的受访cFo对erp系统在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上持肯定和乐观的态度。
根据这样一个近乎满堂彩的积极评价,我们在本次调查中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应用效率与其在流程方面的渗透程度成正相关。”也就是说,越是能快速渗透到业务流程中去的那些财务技术工具,就越容易获得本土cFo的认同。
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作为本土cFo近年来主要运用的财务技术工具也获得了较高的积极评价,有33.94%的受访cFo表示全面预算管理明显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竞争烈度也空前加大,本土企业对于预算的实操性、时效性和动态调整能力的要求都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国内外主流厂商所推出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相对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克服传统预算过程
中诸如编制过程繁琐、控制乏力、预算分析的滞后,以及预算决策的失灵等诸多问题。
以超过六成认同率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则不折不扣地成为本土公司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中的“潜力股”。在越过了以流程“e”化为主的信息化初级阶段之后,本土cFo期望能从erp、crM、scM等业务交易系统中实时获取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实际值,与战略目标值相权后,透过管理驾驶舱展现出差异,便于公司管理层实时掌握运营状况,并借助消息平台、预警平台、ABc成本管理等各种管理监控工具,指导各级业务单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部门和个人的行动与战略目标始终一致。
根据图2所示的“ 本土cFo对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综合评价”的整体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erp和全面预算为主框架的财务技术工具应用格局,企业绩效管理正财务分析系统、集团财务管理以及商业智能尚未能获得更广泛的应用状态。
事实上,全球商业软件竞争格局在过去一年来的剧烈变动也从侧面验证了上述结论。2007年3月1日, 全球领先的绩效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海波龙公司被甲骨文公司以每股52美元(总计约33 亿美元)的现金报价公开收购;同年10月7日,德国软件巨头sAp宣布以68亿美元的现金交易收购同样在企业绩效管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Business objects公司, 特别要说明的是,对于一向凭借自身力量实现业务增长、并不依赖并购手段来坚持的战略相悖的收购凸现了企业绩效管理领域的重要性;同年11月12日,IBM宣布以每股58美元的价格(总价高达50亿美元)现金收购加拿大的企业绩效管理软件龙头――cognos。
三大企业绩效管理厂商在同一年被sAp、甲骨文和IBM以超过150亿美元的总价连环并购的事件说明,在流程领域的信息化(在国内比较突出的恰恰就是erp和全面预算管理)基本完成的今天,如何能对流程中实时产生的数据采取基于战略分解的正确应对行动,以及如何从日益庞大的信息资产中获取收益,开始成为国内外cFo共同关心的核心话题。
如图3所示,在此次调查中“最受本土cFo关注的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中的核心功能”的分项调查统计显示,对绩效管理、决策支持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关注都超过了40%,对供应链协同商务和集团财务管理的关注分别以28.44%和27.52%紧随其后。这表明,本土cFo在判断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中的各种功能的时候,其关注程度与公司战略的紧密程度成正相关,这也非常吻合cFo注重实用主义的职业风格。这也提示国内外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应加强自身产品、服务与客户的战略执行之间的紧密关系。
核心流程和价值创造的融合是财务技术工具应用成败的两大关键
为了更好地推动本土公司在财务技术工具上的应用,我们同样对现有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项调查。本次调查显示(见图4),决策支持功能不强和缺乏个性化功能是最为本土cFo所诟病的两大顽疾,同样居于热点问题前列的实施顾问能力不强的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所紧密相关的。相比之下,前几年信息化热潮中作为主要问题的“难以消除信息孤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据此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财务技术工具的应用越涉及核心流程,普及程度越低,实施效果的争议越大。根据波特的经典竞争战略理论,大多数公司的竞争优势普遍来自成本领先或标新立异。而通常形成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都具有自己在业务和管理上的“独特性”特征,这也就是所谓“个性化”需求的主要由来。
与诸如效果不明确的市场营销、过度超前与奢华的办公场所等充斥整个企业的冲动性购买所不同的是,本土cFo在财务技术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上大多本着实用至上主义的原则,进行相关功能的集中优化和适度泛化。国际著名会计学者莫德姆・拉曼与莫里斯・海拉第曾明确指出:“会计信息的支持确定了企业中会计控制所能达到的范围:当企业需要控制系统,并明确所进行的控制要达到的目标后,他们便要在会计信息系统上投资。”
因此,强烈的目标感是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应用的首要出发点,很少有本土cFo为一个短期不能达成明显收益的财务技术工具贸然埋单。
按照这一逻辑,在“本土cFo下一步在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上着重实现的价值”的分项调查结果(见图5),就尤为值得关注。本次调查显示,“提高财务部门对业务快速扩张的支持能力”以55.96%的认同率高居下一阶段财务技术工具应用的潮头,紧随其后的是认同率39.45%的“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在现状调查中数据并不理想的供应链管理也在未来的趋势中占据重要地位。这说明,随着价格竞争时代走向尾声,开始强调管理创新的本土企业的运营速度已经进入了一个加速周期,长期过低的资产周转速度开始加快,对这一指标最关注的cFo们已经做出了积极反应,并正在为更快的运营效率来搭建后台支撑能力。而“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响应能力”一项由于本土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目前大多在贸易层面,而非业务流程融合的层面, 因此也最不被本土cFo看好,认同率仅有6.42%。同时,由于之前erp 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大面积铺开,“提升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能力”事实上大多数已经得以完成,因此这项极为重要的指标的认同率只有24.77%。
最近几年,随着对外承包国际工程项目的增多,已经由最初的市场开发为主要目的转变为以项目最终盈利进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的。目前对外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多为EPC总承包项目,即为完成管道建设项目所进行的设计、采办、施工、试运等工作全部由承包商来完成。在这种模式中如果没有业主供应设备材料,而全部的采购活动由承包商来完成的话,那么整个项目的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费用及整个采办过程的管理费用)将约占到项目总投资额的5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采购费用的降低将会对整个项目的盈利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国际工程采办工作的特点和已建国际工程采办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浅谈几点关于降低项目采购成本的看法。
一、国际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供应工作的特点
(一)技术性强
在国际工程承包的招标文件中,对适用于该工程的材料和设备等都有较详细的要求。不同的类别、项目性质和咨询公司的设计概念可能各不相同,采用设备和材料的标准也有差异。
(二)程序复杂
国际工程的物资供应程序和手续复杂,大致包括:计划、初步选择货源、初步询价、比价、推荐供货商、报送业主或监理批准、谈判及签订合同、办理进口许可、开具银行支付信用证、港口接收和商检、办理免税、清关、内陆运输及仓储、现场物资的调拨及管理。
(三)货源广泛
国外的物资供应渠道十分广阔。同类产品有许多国家和多家工厂生产以及众多的商经销,质量和价格在不同品牌和规格下差异很大,给物资采购部门提供了竞争择优的机会。
(四)价格影响因素多
国外的产品价格不仅与其型号、规格和质量有关,还将根据订货数量、交货方式、付款条件及服务要求的内容不同而变化;同时,还受国际市场需求、币值汇率变化等影响;甚至运输方式及其费用、税率和保险等也都是不固定的。
(五)资信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国家和不同厂商在资金、信誉、经营方式和作风等方面各不相同,有些大品牌厂商往往比较注重信誉,有些厂商或商则惟利是图,缺乏诚信,容易出现交货延迟、质量不满足要求等问题,部分采购项目甚至严重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国际工程项目的唯一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采购的每个环节都要谨慎,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不可掉以轻心。以笔者曾参与过的利比亚西部陆上管道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这是本企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EPC 总承包工程项目,业主与监理严格按照欧洲标准进行管理,要求十分严格。在大量物资的采购供应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影响采购成本的问题。
(一)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1、与设计部门
项目开始之初,由于受设计文件批复时间的影响,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很多长周期设备的采购工作会提前进行,与供货商签订定单有时采用的技术规格书和数据单是过程版文件,与业主批复的最终版文件有差异,如果没有及时对设计文件状态进行跟踪或与设计部门没有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就可能造成供货商生产出来的货物到达现场之后不满足技术文件的要求,造成了货物返厂或在现场进行改造。
2、与施工部门
一般施工是在项目所在国进行,而采办工作多数时候是在国内完成,造成了施工与采办的脱节,以至于出现了项目后期很多增订材料的情况发生,增加了大量的运输等过程费用。
3、与试运部门
在试运过程中往往需要相关设备厂商派出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现场调试,如果与试运部门缺乏交流与沟通,往往会造成技术服务人员提前进场或者延迟,形成了技术服务上的大量资金浪费,也容易影响试运的顺利进行。
4、与业主
与业主在理念、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交流沟通不是很顺畅,经常会受到业主的干涉与阻碍。如在进行供货商推荐时,如果业主提供了VENDOR LIST的,往往会比较被动,一般会被要求尽量选择清单中的厂家,会造成材料设备费用的增加;如果业主没有提供VENDOR LIST的,我们在推荐供货商时往往显得力度不够或资料不完整,很难被业主认可通过,造成了采购周期的加长。 转贴于
(二)对供应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国际工程项目中多数供应商为国外制造厂商或其商,受时间、地域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无法进行货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以及交货进度的督办。在利比亚项目上有很多采购的设备材料到达现场验收之后不能满足技术文件上的要求,造成了返厂修理或者重新订货的情况,增加了大量的采购费用;有些供应商在签订合同时会什么条件都承诺,但在实际交货时又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延迟交货。另外有些采购合同是与中间商签订的,中间商与制造厂商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也会造成上述情况的发生。
(三)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国际工程项目采办人力资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受语言限制,有经验的老同志无法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采购,现在多数为新毕业或工作几年的大学生,项目管理及采购经验不足,中间断层局面严重。
三、加强项目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的建议
(一)制定合理的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
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项目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
(二)加强采购部门与项目其他部门的沟通
虽然项目上每个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部门,都有各自相应的职责范围,但作为一个项目整体,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与沟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整个项目的建设。建议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后,设计、采办、施工、试运的工作都应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并定期开会沟通采购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争取在采购之前尽量发现问题,尽早解决。
(三)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实施供应商绩效管理方案
正确地选择、认证、考核、评估供应商,是项目物资采购成功的关键。应成立专门的部门建立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文件,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与考核,主要包括严格供应商选择标准和程序、项目结束后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坚持索赔制度、建立不同的供应商关系类型、加强FAT检验工作等几个方面。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来降低采购成本
在采购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和信息闭塞造成了采购价格过高或者质量低下,利用互联网可以使采购人员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有效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另外可以通过网上采购与网下送货相结合的方式扩大采购市场范围,缩短供需距离,简化采购手续,减少采购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五)加强采购人员的成本意识,提高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
目前项目上的采购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认为只要能按时供应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不影响项目的进度就算完成了采购任务,至于采购成本的高低没有过多考虑。要确保项目盈利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采购人员的成本意识,提高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随着管道局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对外承包的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越来越多,项目管理在不断的成熟与完善,作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项目采购管理将越来越受到项目高层领导的重视,项目采购部门工作业绩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利润和管道局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采购部门的有效运作是每一个项目成功的基础。每个项目采购管理者之间应积极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并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在实践中摸索尝试新的管理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参考资料:
市政道理简单点说,就是在县区、市区施工的道路,城市内的小片区道路,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在市政道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起着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降低成本,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想要提高竞争力,就一定要提高成本控制,才能为企业的明天创造更多的辉煌。
一、市政道路工程在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经来临,市政工程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弊端,造成工作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是简单的认为财务工作就是“记记账”、“算算账”,未将财务管理的职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在财务人员的招聘和使用上途径死板,任人唯亲,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违反相关规定对现金进行超额的提取和坐支,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招待费、差旅费、数据造假、骗取收入,国有资产流失,账实之间不相符合,没有把应收账款及时入账,自建形成小金库和账外资金等都是当前市政道路工程在财务管理上要改善的方面。
市政工程的建设一般都是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受由其授权的单位建造。某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没有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来操作执行,有些连正式的监理合同、施工合同都没有签订。有的工程在开工前未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待有相关部门实施检查时才补办。有的政府大搞投资工程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一味的赶工期,甚至缩短设计周期,这将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的缺陷和质量隐患,必将造成工程质量内在品质降低,运行后将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而有的市政项目一味的要进度、赶工期,在施工过程中投入过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追求高速度,造成了浪费,增大了成本。
二、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方法
(一)财务管理手段创新
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普及,财务管理正在向网络财务管理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跟不上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网络财务管理是利用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在网络财务管理环境下,财务信息将会更加地充分、可靠、及时,而且可比性也增强了;财务信息的传递将会更加快捷、面广;财务信息的加工将会更加精确、省时。由些可见,利用网络化手段的财务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办公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所谓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除了要包括国家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外还要包括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为加强财务管理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为加强财务管理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可以是国家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的具体化或必要的补充,但是两者不能相抵触。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一般来说是要建立健全的各种费用的管理制度以内部经济核算制度,并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原则,还要带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生产经营中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这时就要灵活运用,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合理解决。
三、市政道路工程成本控制方法
(一)控制材料、设备价格
工程建设造价中材料、设备费占到了70%左右,材料成本的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价格信息网络了解市场上最新的材料、设备价格,对于大宗材料、设备的采购,我们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也可以货比三家,把握好最挂的订货时机。控制工程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管理到技术再到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程度,但不绝不能忽视任何一方,不然都会给工程的质量和成本造成影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以合同为依据,围绕控制成本为目标,挖掘增收节支的最大潜力,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做好招投标工作
要想控制成本,我们要先做好预算工作再去操作。在招投标时,成本核算和效益目标是重点考虑对象。在编制预算前,做好调查,仔细研究和精心测算,掌握市场行情,确定适合自己企业经营的预算。在报价之前,要提出自己合理、符合招标文件的报价来参加投标竞争。
(三)其他费用的管理与控制
一个工程涉及到的费用各种各样,虽然有些费用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同样很重要,像管理费用、临时设施费、设备购置费、税金等等。我们要做好日常的后勤及施工管理工作,制定出切实的预算指标,对每笔开支都要经过程序流程,对办公费用的管理,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着手,精打细算,控制费用支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市政工程公司改革不断深入,想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更多的利润空间,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全方面的成本控制,给企业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川.市政道路工程成本控制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对招投标的价格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的行情,对投标项目进行精密的计算,以提高企业中标的命中率。施工企业能否在招投标管理工作中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财务成本管理能否全面有效地控制。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发展,只有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并有效地去解决,才能出精品,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在建筑市场上竞争力。
2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任何一个想要有效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必须做好自身的内部管理工作,而企业财务管理又是重中之重,施工企业也不会例外。成本主要是指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消耗,其中通常能够包括材料的消耗、劳动力的支付以及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等。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成本的工费、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费用及间接费五大要素进行分类、归集、分析、控制、考核等严格、科学地进行管理,其目的是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科学的管控,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针对施工企业进行财务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以施工企业的项目整个施工阶段签订的责任成本为目标,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施工企业按责任成本对自身在项目整个施工生产消耗中产生的和成本相关的多种因素进行规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并帮助项目采用一系列的预防和调控措施,把财务成本管理落实到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达到全面控制的作用。
3 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使用的制度不够完善
施工企业必须拥有完善健全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保障和指导,企业才能向良性发展。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不仅缺乏相应的制度,而且缺乏相应的财务成本管理的理念,导致管理工作的基础较为薄弱,影响到了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使得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成为一纸空文,不能有效地起到监督和管理职能。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主要是进行算账、报账、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等工作,由于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备,导致企业日常工作之间极易出现一些漏洞,尤其是发生一些财务方面的问题时,如果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给施工企业进行后续的经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施工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出现资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3.2 各个部门之间的目标不够一致
施工企业在进行正常的经营之时,一般情况下项目部主要是负责组织施工,将资金使用情况分别按周、月和年进行向上级单位进行预报,并在实际操作时按预报进行管控,忽视了如何降低成本关键环节。财务部门通常只是会对成本进行核算,针对其中可能实现的利润进行计算,而忽略了用责任成本来控制实际成本。部分施工企业的项目部虽然在施工前都会与公司签订责任成本,但在后续的材料选购、劳务施工队伍的选择以及设备租赁之时,没有将成本进行二次分解,即不能将管理部门和施工作业队按各自应负担的责任按照成本费用责任中心进行合理分工,更不用说分解责任预算,项目的编制的预算成本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没有在思想上重视,也更谈不上通过采取合同形式明确各方的责权利来达到节约成本,增加项目效益的目的,使得财务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分析和管理,也就无法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3 成本预测效果相对落后
施工企业在投标之前按常规会根据项目的标地,结合当前市场信息进行详尽的测算工作,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或是否能以最低的报价中标,这是当前国际施工企业承包工程项目的常用做法。但是从我国施工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并不完全是这样,大部分对于成本测算工作不够重视,直接跳过了这个环节,致使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对于项目可能预计会发生多少成本费用、实现多少利润不能做到心知肚明,这往往会影响企业是否中标或虽已中标但是否能有盈利的最终结果。
3.4 财务成本管理的方式不够严谨导致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作为财务成本管理责任人,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即包括专业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实践操作的业务经验等,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财务成本管理的效果和水平。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是常见的事情,这就使得施工企业要想通过财务成本管理达到提高企业经济的目的,成为了纸上谈兵。财务成本管理人员自身的水平不高,以及散漫的工作态度,使得他们对项目成本只能做到归集、核算,但不能为项目管理者及时提供分析,从而造成项目成本控制不到位甚至失控,财务成本管理变成一纸空文。
4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
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的不够全面,已经成为影响财务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在建立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从自身发展的情况出发,对企业各方面财务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同时施工企业还可以对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有效的吸取和借鉴。施工企业需要对市场经济变化的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掌握,为后续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4.2 制定良好的财务成本管理目标成本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管理的过程,想要有效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需要项目财务部门严格按照项目责任成本进行管控,在项目开工前要参与做好前期策划,对项目的各个部门和环节进行全面了解,做好前期的施工组织,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编制项目责任成本预算。然后根据责任成本对项目进行二次分解,将责任成本落实到各项目管理中心,通过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把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对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及事件进行跟踪、排查,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防范经营风险,以树立责任成本管控的严肃性;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因素及时遏制,对发生的不合理、不合规的成本,及时提出,及时解决,以防范不必要的经营风险;当企业将出现超责任成本的预警情况时,应及时与项目管理者汇报,并分析出现预警的原因,更好地发挥财务成本管理的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于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表现优秀或责任心不强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这样能够增强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并提升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4.3 提升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个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优劣,将会对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最终完成效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对其组织定期的培训工作。施工企业树立起培养优秀人才的良好经营意识,对财务成本管理定期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活动,让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培训工作当中,增加自身对?务成本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以提升自身对该项工作的适应性,从而能够为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优秀管理人员。另外,施工企业还可以举办一些财务成本管理职业道德的竞赛,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从而提升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4.4 将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积极贯彻到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即根据问题的表现,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考生首先查找具体的问题表现,其次是从这些问题出发,寻找形成问题的原因,再根据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具体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界定问题。首先必须针对作答要求中的问题,界定其所指向的特定问题。
第二步:在给定材料中查找相关问题的阐述。根据问题在给定材料中寻找与此有关的段落,找到关于问题的表达内容,综合形成关于某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方面的条理性陈述。
第三步:寻找问题的内外原因。原因分析是申论考试答题中最重要的方法,在分析问题类题目中这一方法尤其重要。一般来说,考生可通过推理可是那分析问题的原因,一般有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内因和外因,等等。
第四步:概括问题的实质,形成答案。
例如: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第四题第2小题,就是要求列出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主要内容。要解答这一题目,首先必须界定存在问题。通过对给定材料的概括归纳,可以发现,此题的中心问题是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不当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些地方政府低价征收、高价出售,从中获利;(2)农民获得的补偿标准过低,失去土地后缺少持续生存的出路;(3)存在拖欠农民土地补偿费问题;(4)地方政府没有合理和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失地农民生活艰难。
其次,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原因的查找,就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土地补偿费用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健全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分析过程如下图:
最后通过上述的分析,整理和列出检查的内容,便可得出如下答案:
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主要内容有:①审核土地补偿费补偿标准是否合理;②审核发给农民的个人补偿费用是否按时、足额发放;③审核补偿费用在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民个人之间的分配比例是否合理,审核失地农民所获得的补偿费比例是否合理;④审核地方政府是否建立针对失地农民的安置制度和保障制度;⑤审核地方政府征地项目是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⑥审核土地补偿费用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健全。
二、供需分析法
供需分析方法即通过对问题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的方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学一手教育公务员考试专家认为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可以找出问题的关键。
下面用供需分析法对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进行分析: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分析诸如城市停车难问题,可以从供需双方来分析,通过供需的分析,解释种种试题中提出的问题,并对试题中提出的对策进行对错方面的判断分析。
三、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法
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指对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观点、措施进行合理性、可行性方面的分析,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分析方法。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常识判断与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
以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为例,为大家讲解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的方法。
该题的作答要求如下:
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
该题的解题过程如下:
措施A:“要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乡镇撤并,农村税改,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只有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对措施A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措施A违反了合理性原则,当前扶贫资金被挤占主要是因为扶贫资金在使用的监督检查环节上存在问题;如果不在监督检查环节上下功夫,而只是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收入,那只会为挤占挪用更多的扶贫资金提供条件,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与合理性问题。
措施B:“要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监督必须贯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对措施B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措施B提出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较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当前各地资金被挤占挪用的主要原因都在于监督不严,造成资金没有按原定用途支出。
措施C:“扶贫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若出现以立假项目或虚报项目投资而套取扶贫资金的事件,扶贫主管部门应承担法律责任。”
对措施C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措施C提出了严格审批扶贫项目的要求,同时要求那些立假项目的主管部门承担法律责任,基本上符合当前我国对于扶贫项目管理的要求,具有合理性,这种项目管理的要求也具有可行性。
措施D:“必须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多部门联合的监督检查,同时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必须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才能杜绝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对措施D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措施D实际上违反了合理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实行多部门联合监督检查的行政措施,只会增加扶贫资金的管理成本。另外,扶贫资金的管理部门过多,就会缺乏统一的规则和统筹安排,各自为政。而没有一个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统一检查监督,还会使责权严重脱节。这一做法不具可行性
措施E:“要实行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谁争取的资金谁使用’封闭式的资金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直接安排在部门或项目中的资金脱离了财政的监督管理。”
对措施E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措施E的阐述较为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各地资金管理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在于封闭式管理方式,不利于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是造成当前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实行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杜绝“谁争取谁使用”资金分配现象的做法,是从实际出发、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的做法。
综上,不正确的是A和D。
四、概括与对比分析法
概括对比分析法要求从问题出发,首先概括给定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答案。
以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二题为例,该题的作答要求如下
“给定资料7”提出了“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问题。请结合“给定材料3—7”,谈谈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应从哪些方面评价?
要解答这一题目,显然必须充分依靠给定材料中透露的观点和意图,因而作答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弄清题干内容,找准问题。这一题目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提出“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评价要点。
第二步,针对问题,概括材料。从上述问题出发,认真阅读给定材料中3-7,概括其中的观点:
材料3主要介绍江苏省的做法:严格保护土地资源,重视土地复垦工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单位产出。
材料4介绍了首钢矿业公司的做法:及时修复遭到破坏的土地,复垦土地,覆土植被,绿化矿山,建立绿色防护带,有效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材料5介绍了河南省的做法: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重新恢复大量耕地。
材料6介绍了对治理“地荒”的建议:要减少闭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挖掘现有的土地潜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保证足够的存量土地,防止盲目上项目占用耕地。
材料7介绍了保护土地的必要性:要有效防止土地资源退化,不断提高土地质量或生产潜力。要改进耕种方法,保持土地持续生产能力。
第三步,对比研究,分析综合。着眼于前面的问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可以发现,这些观点其实就相应地包含了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评价。把上述对材料3-7的总结文字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持续利用土地管理的做法方面,上述观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在利用土地资源方面:减少闭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土地复垦;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单位产出。
2.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有效防止土地资源退化;及时修复遭到破坏的土地;有效保护现有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可持续生产能力。
3.在开发新的可利用土地资源方面:有效开发具有利用价值荒山;有效保证新开发土地资源不被破坏。
第四步,总结成文。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成文如下:
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