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7 17:19: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

篇(1)

一、善用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视频、文字、图像、声音、符号等将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更加直观了解相关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及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技术是当今社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例如,讲解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地球的形状”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直观观看地球的面貌、形状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和补充,或是提出一些问题辅助学生理解。

又如,讲解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地球运动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直观观察地球旋转以及自转、公转形式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地球和学习相关地理知识。通过这样的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活跃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设置悬念导入法

兴趣源于好奇和疑问,学生对未知事物非常好奇,有时仅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例如,讲解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悬念:现在我们这里是秋天,东北的朋友说他那里正在下雪,而海南的朋友却还在过夏天。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为什么所在地方的气候不一样?问题很简单,贴近学生生活,也可能是一直困扰学生的疑惑。为弄清楚这一问题,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听讲并学习相关知识,促进其在兴趣驱使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又如,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设置如下悬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七律・送瘟神》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吗?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依据?你们信不信可以坐着不动日行八万里。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会感觉很夸张、很奇特、很不可思议,这时候教师摆出一副神秘的神态,让学生从自己的表情中读出,这是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更加困惑和好奇,这样导入自然联结新课内容,又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地理学习积极性。

三、联系生活导入法

初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社会生活有一定认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了解的实际生活结合,能够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进而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时,可以组织学生讲一讲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人种、语言和宗教的种类及特征:有的学生说在街上见过白种人,他们个子高大,皮肤很白,鼻梁高而挺,头发很黄,眼珠偏蓝;有的同学说他看过国外的电影,听过英语、法语和泰语;有的学生还说去过天主教堂,听说过伊斯兰教等。学生热烈讨论,课堂气氛渐渐活跃,学生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时候教师顺着学生思路展开教学活动,会发现学生反应很快,特别积极主动,知识一点就透,记忆力明显增强。可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课堂导入是一种很有效的导入方法。

又如,讲解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首都北京”时,可这样导入:先播放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或《北京欢迎你》等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会发现很多学生都跟着唱起来,此时课堂气氛已经热烈,教师可以请去过北京的学生讲讲他们眼中的北京,让他们自己勾勒出北京的特征。这样,学生既受到歌曲的感染,又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会对北京这座城市很感兴趣、很想了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十分有益。

四、巧用游戏导入法

初中学生爱玩好动,争强好胜,喜欢集体活动,对比赛游戏非常喜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特点进行课堂导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生活,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例如,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时,可以安排资料收集比赛: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的小组,让他们自己课前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少得褡遄柿希明确少数民族的名称、大概人数、主要分布区、特征、风俗习惯等,在新课一开始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收集最多、最全面、最准确。初中学生争强好胜,不甘于输给别人,会积极地通过各种手段查询资料。此外,比赛游戏方式能够让课堂气氛活跃,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又如,讲解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时,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国地图拼图教学用具,将拼图模具拆开,不写出省市名称,按照学生人数写好号码,让每个学生抽取一个号码作为自己的游戏代号,教师随机抽取一个号码,然后说一个省市名称,号码对应的学生在模块中找到对应省份,将其放回地图对应位置,并说出该省市属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一部分,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获得小红花奖励,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表演小节目,然后教师接着抽号,以此类推。这种导入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和深化知识点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妙用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具有无限的魅力和吸引力,尤其对一些真实的故事兴趣更浓厚。地理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讲解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时,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讲诸葛亮草船借箭和火烧葫芦峪的故事,让学生从古人的故事中了解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又如,讲解七年级下册“南亚”时,可以为学生展示西游记的故事,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多媒体运用、设置悬念、联系实际生活、运用游戏以及故事等课堂导入方法。此外,还可以采用谜语、诗歌等导入法。巧妙、精彩的地理课堂教学导入,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带领学生对地理情境、意境的深刻体验,领略地理学科的自然和人文魅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育新方法的探讨,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当前中国教育的实际。长期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突然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一时改革幅度过大,一旦学生和老师不能很好地适应,将会严重地影响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当前有效的课堂资源要求改革的主要方面在课堂,主要的力量在老师,当然,对于师生配合也会有所要求。由于我国的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匀,所以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不能一概而论,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

1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形式问题

地理教学的评价者多是工作在一线的地理学科教师,大部分的工作仅仅限制于地理学科的研究,没有真的深入教学课堂中,受教学实践、个人素质、理论根基等因素的影响,其做出的教学评价仅仅限于形式,而没有触及“实质”和“内涵” 。主要表现是教学中的评价主要为“你很好”“你很棒”等不痛不痒的词语,缺乏鼓励性,且以意见为主而很少涉及建议。

1.2初中教育对于地理教学的随意性

由于目前教育体制的限制,地理学科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较少,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把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学习,学习态度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进一步导致学校在安排老师上也存在随意性,所以安排的老师并不是专业的地理老师,可能是教数学、语文的老师顺便教授地理,老师缺乏专业性。缺乏专业性的老师,存在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找不到教学的重点,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也存在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级的地理课程的情况,教学压力大,很难对一个学生甚至一个班级倾注太多的精力。笔者见过有些初中学校由一个老师负责全校地理教学!这样教学,老师的正常休息都无法保证,怎样花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地理教学呢?

1.3理想化问题

理想化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学的评价问题。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中,大部分学校以下课检测习题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不管各个学生地理成绩的差异性,这样就会严重地打击基础较差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从短期看来,应试课堂教学会让学生在课堂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数,这使得部分老师为追求更高的评价效果而采用应试教学的方法,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1.4地理课堂“作秀”

部分学校应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应试教育,所开展的“应试教育”仅仅限于检查时,并且作秀成分严重,课堂很松散,盲目地把应试教育等同于让学生放松,这样的作秀不仅仅让学生学不到知识,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措施

2.1加强地理学科的师资力量建设,用专业的地理老师去教授初中地理

作为严重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的初中教学,急需要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要招聘专业的地理老师,而不是用教主科的老师去代授地理。同时要经常地组织老师再教育,接收新的知识和教学思想。有很多老一点的教师教学思想陈旧,不能很好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2改变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

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多点实质性的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多点参与,真正地做到人文关怀。例如在评价的时候,对于差生多点关怀,在考核机制上,实行有差别的考核机制。不能仅仅以课堂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来制订考核标准,所以要建立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制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同时保证暂时落后的学生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2.3采取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科学性的,是带领学生认识世界的学科。对于部分名词的解释不能仅仅限于文字,要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还要通过图片、视频等。例如对于龙飓风的危害,对于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对于山地的气候垂直型分布等等专业名词,由于初中学生社会经历不足,如果仅仅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解释,学生无法理解。同时笔者认为,地理是带领学生发现世界美的学科,让学生发现我们的自然环境如此不一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科的了解和探索欲望。

2.4互助学习,让学生相互帮助

让学生自发地组成互助学习小组,老师尽量只讲知识的主干部分,对于有些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一来,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且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对于班级的建设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2.5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大趋势。但是笔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学校配备的计算机仅仅是一个摆设,学校不舍得让学生使用计算机,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坚强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素质教育,在下一代的教学中一定能让地理学科的教学完成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篇(3)

一、引言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所实施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所吸收的情况,具体指学生在基础知识、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效果。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缺乏研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该把握和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概述

初中地理课程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地理不够重视,认为地理不纳入中考,因此教学得过且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目标。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五彩缤纷,有自然景观、有人文景观、有地形地貌,这些大自然的奇观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地理内容的兴趣。但是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初中生对地理知识没有兴趣,对上地理课有厌烦的情绪。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有些学生的地理基础薄弱,二是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地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都不理想。但是,地理有效教学不在于向学生传递了多少的知识,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的知识,并且可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应该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素养。一是通过有效教学让初中生掌握基本的地理与地球的知识,学会观看地图、了解我国地理地貌的基本概况,可以熟练地运用各种符号来表示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有效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搜集地理信息,并且学会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形成抽象的思维过程,做出推理判断,掌握相应的地理规律。三是地理有效教学可以作为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人口、资源概况的途径,从宏观上掌握我国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问题,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终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和行为。

最后,通过地理有效教学可以锻炼学生解决乡土地理问题。家乡的地理问题称为乡土问题,不同地区的地理教材都会在内容上选取本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需要师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由教师选择相关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并探究内容,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综合过程,学生可以全面认识乡土的地理问题,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但是应该注意,乡土地理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乡土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解决乡土地理问题的热情。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方法

第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引入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是地理学科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以实例为基础,根据地理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现象,加强对地理的感知与印象,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根据实例教学,实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案例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体验。比如,在讲授高原内容时,以青藏高原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它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并且根据这些客观条件分析该地区的生物圈与人文环境,从而得出该地区有别与其他地区的主要因素。因此,地理教师需要精选案例,实施简明扼要的案例教学法。第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实施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主要特点是通过创设实践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行为,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主要以活动为平台,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当地学习的教学条件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教学设计,拓宽活动的范围,增加活动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讲授地球与地图一课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利用各种塑料制作地球的模型,甚至有些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就地取材,以食物作为地形的模型,这种教学工具制作方便且效果好,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第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推行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提倡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总是以权威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则需要教师主动地改变语言、行为和服饰等形象,营造出一种平等的课堂氛围,避免教师出现一言堂,学生产生抵触消极的情绪。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学习地理知识,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同时,通过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

篇(4)

二、课题界定

本调查所说的初、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衔接现状,一方面是指高一新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所具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对地理学科的态度、兴趣、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储备、适应状况;另一方面是指初中学生在地理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准备、迎接状况。对这种现状的了解十分有助于我们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益。

三、理论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教育统计学认为,在教育领域内,无论是教育科学或心理科学研究、教育行政管理,还是日常教务工作,都会接触到数量的问题,收集到许多数据,对这些数据,只有经过统计整理、分析和推断,才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帮助我们发现有关的教育现象的规律。本课题,用教育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调查对象

从我校普高高2014级16个班和初2013级8个班中随机抽出高2014级4、10、11、13、14、16班,初2013级3、5、8班作为调查对象。样本数占到了学生总数的38.2%。

五、调查方法

谈话、走访法:与个别同学谈话聊天了解学习状况;走访个别同行了解情况。

问卷调查法:精心设计系列问题和选项,包括其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态度、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从学生的角度,引导其采用无记名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对获得的数据认真统计、计算、分析。

文献研究法:搜集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吸取他人的有效经验,丰富完善自己的问卷调查表。

六、调查内容

初、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衔接现状,一方面是指高一新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所具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态度、兴趣、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储备、适应状况;另一方面是指初中学生在地理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准备、迎接状况。详见下面调查问卷样表。

七、调查步骤

准备阶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2月25日)

有意识准备和同学、同行聊天内容;精心设计完善调查问卷表。

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5日至27日)

问卷调查高2014级4、10、11、13、14、16班和初2013级3、5、8班。

总结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30日)

统计分析学生问卷调查表,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八、调查结果及分析

1、高中情况:

发放问卷表362分,收回359份,有效问卷354份。其统计结果如下:

问题: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地理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也指出: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而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观念”等等,这一切都是其他学科课程所替代不了的。

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这方面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落实是非常不足的,这对高中地理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十分不利于地理素养的持续提高。从表1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存在很大偏差,大多数同学认为地理是副科(这也许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和悲哀!科目也会被分成三六九等!),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差,升入高中后对初中地理主要内容遗忘十分严重。

从某种角度讲,目前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能够一定程度直接反映同学们初高中地理学习衔接效果。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线,在区域地理中贯穿主题学习、范例学习,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所以学习方法以记忆为主。而在普通高中阶段,基本理论的学习则成为了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学习方法就应该转向理解、探究为主了。学习方法的变化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

从表3中我们看到,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地理学习方法欠妥,仍然停留在初中时的记忆为主,还有一些学生不知如何学习地理,这些学生地理成绩也很差。只有少数同学发现了初高中地理方法上的差异,并主动适应。而这部分学生地理成绩也相应较好。

此项调查是对前面第三项调查的必要补充和深入。一方面体现出在衔接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的自觉、主动性(第10、11问)的调查,一方面体现出对初高中地理学习脱节困惑的解决诉求的调查(第12问)。

从表4可以看出主动留意初高中知识的同学只占了极少数。能够举例说明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的同学更是少见。建议加强初高中衔接的占到了多数,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居然没有什么教学建议,可见对地理学科的漠视程度还是很高的。

2、对初中的调查分析:

发放问卷表163分,收回158份,有效问卷154份。

受调查学生系初中二年级学生,处于向初三过渡的特殊学段,本身学习压力很大,尽管面临地理结业会考,然而受升学教育影响,对地理这门不参加中考的科目仍然很不重视。对更长远的高中地理学习思想准备极不充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同学们极少数能够在生活中关注地理,对地理图表的使用也限于少数同学,大多数同学谈不上有地理素养。

从表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地理成绩较差,有近半数的人不知如何学习地理学习。

9.你对地理教学的建议:

此项调查只有32为学生填写,其中请教师加强初中地理教学的有26人,只占调查人数的16.9%。另外还有4人要求不要再布置地理作业了。

3、几点结论

第一、无论初、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的不在少数,很多同学不了解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地位,不了解地理素养在现代公民素质构成的重要性。在地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等诸方面处于消极状态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二、很多同学的地理素养现状堪忧。大多初中同学缺乏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准备和迎接,大多高中同学缺乏地理学习的必要储备。初高中地理学习脱节现象相当严重,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落实状况很差。

篇(5)

(一)学科认识有误区

一直以来, 在很多学生甚至家长心目中, 都或多或少存在地理是“副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选择的是理科,地理不需要参加高考,所以他们会把几乎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理科科目的学习中去,地理学习的动力不足,课上精力不集中,课后几乎不学地理,久而久之地理问题越来越多,进一步导致学习难度加大,最终影响了学习成绩。还有部分同学受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影响,认为地理知识很简单,上课听不听讲关系不大,只要考试之前突击背诵就可以得高分,这样的同学一进入高中,由于课程难度加大,再加上本身对初中地理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所以学习起来很吃力,进而很快失去兴趣和信心。

(二)学习方法不科学

大多数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都不科学,对地理科目都做不到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的系统,因此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所以在学习时侧重点应该放在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理解,注重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由于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导致学生基本上课前不预习,听课时毫无针对,抓不住重点、难点,甚至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听课效果差。老师上课一般都会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但很多同学上课时没能专心听讲,对要点一知半解,甚至做其他科目的作业等,总认为地理是文科科目,所以只需要课后背一背就可以了。根据一百多年前德国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对于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悉程度不够,成绩自然也就不能提高。

二、 提高我校地理成绩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

端正学习态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对地理的学习,还可以从中汲取多方面的营养,潜移默化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环境观。因此,学好地理是现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地理,不要只顾眼前,应当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着想。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所以要想学好它,并不是学生所说的简单背背、搞突击就行,主要在于理解和运用,在于平时的积累。只有让学生端正了思想认识,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学习也就轻松。

2、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方法和技能,才能学以致用,终身受益。而且高中生也迫切希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毕竟高中学习与初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初中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应高中学习。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到教学任务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和“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加以指导。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地理事物放在地图中去记忆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非常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要素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只要找到它们内在的连结点,学会横向、纵向衍生知识,就能更全面、更轻松地学好地理。

3、改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改善教学方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在教法的选取上,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环境条件等确定,可以采用时而描绘、时而讲解、时而演示、时而启发提问、时而朗读、时而自学讨论和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总之,地理学科是中学教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学习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教师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困难是可以消除的,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会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探究学生成绩差的原因》

2.《影响高中地理成绩的原因及对策》陈超

篇(6)

当前,有不少学生家长和教师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因为高考必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所以它们是重要的科目,务必要多花时间学好;而包括高中地理在内的其余科目是次要的科目,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受家长和教师的影响,学生也会对地理学科产生认识偏差,认为地理比起上述三门学科来没有那么重要,可以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甚至特意减少花在地理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以保证其他所谓的重要学科的学习,进而弱化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时候,学生就很难学好地理,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学科就失去了兴趣。这样一来,由于受学科认识偏差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就可能会慢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消极被动一难于学好一失去兴趣一更加消极被动。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端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属于文科范畴,但在大学阶段却被划进理科的范畴,由此可见,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综合的学科。因此,学好地理学科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当前全社会都强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更彰显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优化地理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教学方式,着力挖掘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吸引力,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新奇感,从而培养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一般情况下可利用教学挂图和简笔画来辅助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教师讲了好久学生都不一定能搞清楚,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兴趣了。此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情况动态地模拟出来。显然,这种动态的模拟展示比起静态的挂图和简笔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绩效差及对策,

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就是学不好,或者是学得很吃力、很辛苦,学习效果也很差,可谓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就在于学习方法不当。如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仍然延续了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只知道死记硬背,不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学习人文地理来说还可以,但是用来学自然地理就不行了。还有些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只知道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和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消极被动的学习习惯,当然易导致地理学习上的低效。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想提高学习效果,就要针对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第一,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人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同时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活学活用。第二,要学会使用地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课本中有大量的地图。地图在地理学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识图、用图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做到图文结合、图不离手。第三,养成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形成习惯。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50

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地理作为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对进一步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帮助。

一、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地理教学有诸多体会。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深刻体会到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取得的进步,同时也真切的体会到,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剖析。

(一)对地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想要有效进行地理学科学习,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有效进行地图学习。而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地图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也对地图学习产生了懈怠心理。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地理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地图这一学习难度较大的板块而言,如果学生不能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将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二)难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地理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存在仅仅单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情况,而没有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一方面影响了学生更加顺利的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另一方面,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味,影响了趣味课堂的营造。

(三)依然存在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现象

传统教学中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往往鼓励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死记硬背,并且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新时期,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现象,这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地理学习的要求,不仅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也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困惑,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不仅没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而且也难以使学生有效应对考试,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

(四)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没有引起重视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地理这门知识点较多,存在一定学习难度的学科而言,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地理知识点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然而就目前初中地理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教师虽然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引起了重视,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解决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策略

面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要对地图教学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地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对地图教学引起足够重视,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地图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认识到地图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还要切实的将有效的地图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图的含义,并注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使自身的识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以后更加有效的进行地图学习奠定基础。

(二)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讲解

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本人在备课阶段就针对要讲解的知识点,及时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在引导学生更好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是如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A之上

针对目前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想象,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理解了知识点,知识点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只有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点。

篇(8)

地理课程在难度上并不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但是为什么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如此低下。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笔者从以下角度尝试找出原因。

一、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

1.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地理学科的部分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科学》等学科中已经有所涉及。但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只要记记背背就行了,上课听不听关系不大,只要考试前突击背一背即可得高分。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可能在初中阶段适用,但在高中,尤其是在高考中肯定是行不通的。这点已在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中得以证实,这部分学生在难度有所提高的高中地理学习中,就感受到初中的那套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习,而且由于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知识没有理解而感到学习吃力。还有一种类似于上述情况,就是学生们习惯将地理划归文科类学科。作为文科类学科的知识,大家都认为多背、多记就能学好,所以往往是一开始不重视,等到想学时又因知识断层而跟不上,感到地理难学。还有一种心理就是有些学生总是将地理看成“副科”或者认为自己以后选择读理科,无须学好地理。由于态度的不端正,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然后把原因归咎到地理太深奥、难学。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而非智力因素。

2.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要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可。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自然也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3.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学不好地理的原因在于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的系统,因此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所以在学习时侧重点应该放在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背、记,搞突击,而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理解,注重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二、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

2.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方法和技能,才能学以致用,终身受益。而且高中生也迫切希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毕竟高中学习与初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初中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应高中学习。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教学任务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和“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加以指导: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地理事物放在地图中去记忆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非常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篇(9)

一、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让其觉得地理课很有趣

学生告别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设置在七、八年级时学习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并在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结束地理学科学习。由于种种原因,在初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甚至学校其他科目的老师,都认为地理是“副科”“次科”,客气一点的说法是“小科”,很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地理只是背一背就能通过的学科,学生是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根本谈不上具备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更没有养成相应的学科素养。初高中都是基础教育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二者在课程总目标、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学习方法、评价手段等方法既有联系,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高中地理第一节课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实施最终的环节就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主旨和功能是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实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

第一节课我设置了第一个环节:留心:我们的身边皆是地理学问。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看世博,让学生畅谈自己看世博的经历和感受,然后再引用冰岛和沙特馆加以比较分析,看世博,看什么,怎么看,和学生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联系起来,以及与今后所学的地理学科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产生兴趣和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兴趣的秘密何在――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地理学科的直观性。让学生明白地理是什么,地理就是我们身边存在和发生的点点滴滴,不难学,而且很有趣。

二、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终身发展的地理

《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未来的专家们,例如国际事务专家或环境保护专家,必须接受特别摄入的地理学习研究”。

第一节课我引用学生关心又疑惑的美国2009年的灾难大片《2012》人类面临灭顶之灾――飓风、洪水、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引发学生思考。2012年12月21日真是世界末日吗?玛雅预言,你信吗?

玛雅预言是什么?神秘预言一:世界末日;神秘预言二:两极倒转;神秘预言三:天体重叠;神秘预言四:未知行星撞地球;神秘预言五: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神秘预言六:玛雅人真的预言过2012年是世界末日吗?

2012年12月21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闰年冬至日)两极倒转是怎么回事,可能吗?天体重叠,天体是什么?未知行星撞地球,行星是什么?怎么个撞法?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什么是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将产生什么现象?会导致世界末日吗?通过学习,这些疑问将在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中了解到。

――泉州会发生大地震吗?谣言:2010年8月13日泉州发生大地震,人心惶惶。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震带(长乐――诏安活动地震带)与台湾岛多地震的原因有所不同。

今年泉州好热!――引入中央气象台8月21至8月30日近10天全国气温距平实况图进入比对分析。

盼望已久的台风来了!(圆规的生成地与路径、莫兰蒂的强度大,破坏严重,几个台风接踵而来……引发的洪涝、风暴潮、山区的泥石流、滑坡等)

高中学生在心智发育和认知能力上与初中有着明显的差异,高中生喜欢作风民主、公正平等、严格友爱、幽默诙谐、知识渊博、方法多样、深刻生动的教师。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善于提出问题,揭示矛盾,适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特级教师王树声提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发挥主动性――要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爱学;教会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性――会学;养成好习惯,形成自学性――想学。对此我深有同感,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元智能,动脑、动手、动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交流、沟通,设置问题与情境,启发学生的“愤懑心理”,深度探究,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可贵的生成,激发学生头脑风暴,让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学什么?怎样能学好?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习轻松有效。第一节课,我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过程,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把高中地理学科学什么,地理各模块、各章节、各要素、人地之间的关系制作成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并简单说明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及其今后思维导图在教与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构建地理学科思维,学会根据地理环境的组成因素综合分析地理区域特征及其成因、归纳推理地理因果关系、地理原理和规律,把区域及其地理事象的“地”和“理”有机整合,形成“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觉察能力,能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培养地理能力和素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用心,地理学科不难学,同时通过学习形成地理素养和品格,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

高中生热情活泼、兴趣广泛,思维敏锐,信息更新快,好奇心强,对身边的、国家的、世界的许多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接受新事物快,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热点等问题引进课堂,提升学生辩证思维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五个方面,许多时候这些理念要借助课堂教学自然渗透,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与灌输。

四、发挥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作为教师要关爱学生,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的需要,选用与学生生活贴切的案例作为教学情境,深入浅出,解决学生的思维困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其喜欢学习,轻松学习。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提到: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从学生第一节课后对我的尊重和对地理学科的喜爱,让我感到这次的课堂较为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努力探究,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上好第一节课,仅仅是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良好开端,让学生留恋每一节的地理课堂,舍不得下课,期待下节课的到来――这是当老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作为一个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篇(10)

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

在高中一年级,大多数学校都要进行文理分科,有的学校是高一上学期进行分科,有的是高一下学期进行分科,不管是哪种类型,文科都要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由于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科的学科,所以文科学生尤其重视地理这门学科,投入这门学科的时间要比其他学科要多得多,由于初中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学校、老师、学生都不是很重视,导致大多数学生的地理基础都很差,虽然投入的时间比较长,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只有进行新课程改革,改革原来旧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体系,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首先,要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识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尤其是识图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地理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从最简单的认识世界地图,一直到比较复杂的等压线的判读,不断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其次,要注重地理教学中的启发性教学,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本节的基础知识:加大课堂的活动量,在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

教学中的层次性也很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应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由简到难。一上来就学习知识难点,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由简单的做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我们地理教学的开展。

了解了高中地理教学出现的困境,下面我们再一起分析一下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首先,学习方法也是很多学生地理学习出现困难的重要原因。因为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情况不是太了解,所以一时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个人对学习方法的理解是到了高中才能看到其重要性的,因为一般在初中,学生学习无所谓学习方法,一般都是按照老师交代的学习重点、难点去记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重记忆轻理解”,但这种方式的学习只能对短期记忆和应付考试有效,对其长期的地理学习是没有多少好处的,而高中绝大部分科目的学习,都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到了高中,这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已然没有多少用处,高中知识更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以背诵、学习及应用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学习好地理。

其次,学习缺乏积极性与自主性也是导致高中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校的新课改要求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时间,除了在课上必要的知识教学外,其他时间都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巩固、练习,所以问题在于,学生还是不积极主动地去预习和学习,老师留给的任务都不能高质量地完成,老师留给的其他时间也不能高效地利用,这样一来,老师留给学生的“自主时间”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那么,如何走出高中地理教学的困境呢?

首先,教师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温习和巩固,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回顾旧知识,展望新知识,基础知识于整个学习过程就是盖高楼大厦的砖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果底层都干不好,那根本无法建起高楼大厦。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以前基础知识的温习和回顾,帮助学生将以前及现在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也能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好习惯。

其次,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尽量为每一名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拥有合适的、科学的地理方法对高一的地理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但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又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世界观,这样才能指导我们改造世界,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多花时间在学生身上,平常的课上时间和自习课的辅导时间,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了解的同时对他们的学习加以评价和指导,再给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后,要注意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高中的课程之所以不同于初中的课程,究其根本是高中的课程有太多的知识需要自己加以理解和探索,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我校的新课改中就把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其自己的小组文化建设及其对应的奖惩措施,再由班级统一量化管理,当然,班级的每位任课老师也可有自己的管理及量化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引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地理。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困难;学习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高一学生普遍反映地理学不懂,学习困难超过了数学、物理等学科,甚至出现了“恐地症”。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学习困难的最主经的原因是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学习方法存在误区。

二、高中地理学习的误区

1、对地理学科认识的误区。从初中升入高中,许多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形成对地理学科片面的认识,认为地理课就是区域地理,属于文科。

2、对地理科学习方法的误区:因为学生认为地理是文科,所以自然而然采用了文科的学习方法,造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常常越学越迷惘,甚至无从下手。

三、解决对策: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地理学科的特点,指导地理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由三部分组成,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这三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地理科其区别于其他学科最鲜明的特点是:区域性、综合性和文理交叉性。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而老师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习,他的工作是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授人鱼不如受人渔。”指导学生地理学习方法,就是培养学生“渔”的本领,有了这种“本领”,就能获得更多的“鱼”,终生受益。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地理科最有特色的学习方法包括:图表分析方法、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知识树的学习方法。

(一)指导读图、图文转换、用图、绘图的方法 ,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地理图表可以把抽象的、难理解的文字表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图表的学习方法,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二)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突破文理兼容性

地理科的文理兼容性,要求学生即要用文科的学习方法去记忆,又要用理科的学习方法去理解。记忆与理解有机结合,会使地理学习妙趣横生,增强学习效果。

地理知识的掌握过程可以总结为:理解——记忆——应用——强化理解和记忆,这样周而复始,并逐步升华的过程。首先要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原理、过程;然后把这些已经理解的知识具体化成为文字或图表,进行记忆;最后要运用这些记忆去解决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记忆的错误和理解的误区,进行纠正。再次理解和记忆,再次运用;……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准确记忆。

(三)循序渐进积累地理知识,构建地理学科“知识树”,突破地理综合性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表现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知识再现和知识迁移能力,这正是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 “知识树”。

学习地理,不能一暴十寒,功在平时。首先必须有平时对“一片叶,一片叶……”的积累,然后串成“一条条枝”,再沿着这些枝找到共同的“根”,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树”。在教学中,“知识树”的建立要循序渐进,步步提高。在学习新的章节时,先把各个知识点抓牢固、抓扎实,这就是“叶的生长过程”;在进行章节复习时,把用一条主线把本章节内容串成一个整体,这是“枝的延长过程”;在模块结束时,再把章节之间的联系挖掘出来,用主枝联系起来;最后在高三的综合复习中,把各主根枝认真梳理,归到地理学科这一“根”上,从而形成 “知识树”。这种方法能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再现和梳理能力。构建“知识树”,切记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度综合,会导致学生断章取义,越学越迷惘。

“知识树”运用,是对学生更高水平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 “根—主枝—侧枝—叶”的过程。见到一比较生的地理事象,首先要在知识“存储器”中寻找熟悉的、类似事物,这就隐含了对地理事物的归类能力,如果学生头脑中有了一棵完整的“知识树”,就能不断地训练学生从 “根—主枝—侧枝—叶”,找到类似的事象,找到后要冷静地再现这个熟悉的知识点,进一步比较和陌生地理事象的异同,相同点照搬过来;对于不同点,再找其他方面的类似事物,依次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久而久之,就能让这种知识迁移的速度加快,最后达到可以跳跃地,得心应手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学生要会学地理,需掌握以上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学地运用这些方法,做到熟能生巧,必将受益非浅。

参考文献:

[1]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