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物联网工程项目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F270.7;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3-0134-02
项目管理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效益,围绕“安全、质量、工期、投资、决算”等控制目标,[1]从项目范围管理、时间成本、质量控制、采购管理等方面所做的系统全面的统筹管理工作,是按时高效完成优质精品工程的基础和保证。计算机应用技术利用计算机及其衍生的管理软件、分析软件、办公软件等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等,给使用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2]工程项目管理涉及部门多、数据多、环节多,管理难度大,管理要求高,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依托纸质材料,采取人工方式,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都不高,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搜集处理、部门信息共享、设计效果展示、相互沟通协调、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监督控制等重难点问题,有助于实现工程项目的高质高效管理。
一、工程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特点
工程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具有显著特点:一是纸质文档电子化,工程的图纸、资料、文件、合同、标书等纸质资料大多数需要转化为电子资料或通过电子资料保存管理,便于查询、分析和使用。二是实时动态控制,工程项目管理贯穿工程管理的全部过程,工程进度、质量、材料采购、数据信息等实时更新,使用管理软件、统计软件等可以实现全时域、全过程的管理。三是管理信息量大,工程项目管理涉及部门多,管理跨度长,数据量惊人,使用计算机管理便于数据资料、人员信息、工程进度等信息的分类汇总,规律总结。[3]四是管理网络化,通过Internet网、企业网、局域网等实现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便于数据的传输共享。五是管理的专业化,工程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需要使用专业的操作管理软件,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六是管理的高效性,计算机信息管理大大减小了筹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督、采购等各环节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七是密切沟通协调,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需要各部门人员的密切配合协同,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在数据搜集统计、工程进度推进等方面同步实施。相互之间要及时沟通,分享信息,讨论重大问题,科学做出决策。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综合处理和管理,让用户通过感官与计算机实现数据信息的交互。可利用Office软件制作格式统一、内容全面、美观大方的合同,便于合同双方更好地理解合同内容,更好地促成双方合作共赢。利用Photoshop、3Dmax等软件制作工程项目竣工效果图,在争取资金投入时,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给予投资者最佳的效果体验,吸引资金投入。购房者在购房时,通过效果图可以看到房子的采光、格局、通风、小区环境等,配上灯光效果和配音,激发顾客购买欲望,提高成交率,加快资金回拢。在招投标、汇报方案、展示成果时,使用PPT等多媒体软件制作相关方案,可以让客户更清晰准确的掌握工程总体情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PPT向工程施工人员说明工程项目的施工要点和重难点,更直观的让施工者掌握施工要点,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提高质量效益。利用AutoCAD等软件进行建设工程的项目设计,让施工方、建造方、投资者等共同探讨设计目标和要求,以便更好地达成各方的要求,确保从设计时就保证工程的质量。使用监控视频软件,对工程施工人员是否按要求佩戴安全护具、是否按设计标准进行施工等违反工程监理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通过视频监控软件,监理方可不需去施工现场即可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这既省人力物力,又可实现工程监理目标。通过监控软件,可将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证据资料,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二)网络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过英特网、局域网等实现网络内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料共享,让身处不同地域的人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流,可以相互分享数据资料。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众多,经常要出差工作,召集所有人员集中开会比较困难。通过英特网召开网络视频会议,与会者只要进入互联网界面,通过计算机、摄像头、话筒等工具,就可以与千里之外的其他与会者讨论工程管理要点,商讨公司重大决策。这既节约了时间,又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益。通过企业QQ微信等软件,公司员工之间可以便捷地进行问题讨论、信息传输、资料共享等,便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一个工程项目的参与方包括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采购方、政府机关等等,项目需要各方及时进行沟通讨论。[4]建立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非常重要,这种平台就是BBS,平台上的各方用户可以、获取信息,便于相互交流,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便捷。通过网络邮箱,项目管理各方可以快速传递设计图纸、施工方案、视频资料、图片、采购资料等信息,便于各方讨论有关项目的事项,相互分享信息,做出有关决策。
(三)项目管理软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需求,用以解决某类具体问题而设计的程序集合。工程项目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数据多,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根据项目管理特点,设计一款项目管理应用软件,将大量系统性强、准确性要求高的管理、统筹等工作集中管理,既可以准确预测管理风险,采取管控措施,又可以提高管理效益,节约成本。如将工程项目的图形绘制、工程量的计算、各分项工程的管理、工程进度的网络进度控制等都通过项目管理软件控制,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大型工程项目必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人工处理耗时长,出错率高,使用SPSS、MATLAB等数据处理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分析工程管理特点规律,打造数据丰富、分析透彻、高效共享、安全保密的数据库,实现工程项目数据信息的共享,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办公软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文件资料非常多,使用办公软件可以将这些资料进行系统统计、分析,节约人力物力,提高使用效益。如工程项目部可以使用AutoCAD软件对项目资料和信息进行图像、文字的处理,为建设方提供准确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利用工程预算软件和Excel电子表格可以对工程量、工程成本等进行科学计算,提高招投标工作的针对性。使用Excel电子表格对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各类图表形象生动的展示数据统计结果,让管理者能客观准确的做出管理决定。使用Office软件对项目管理资料进行记录整理,便于资料的查询使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甘特图可以形象便捷的管理工程进度,实行不同工序之间的最佳链接,节约施工时间和成本,使资源效益最大化。使用UG等三位设计软件对工程项目进行建模和力学分析,最大程度的减少手工计算,提升设计效率。使用Coreldraw软件设计排版工程项目的标书、展示画册,配合Photoshop软件进行后期美化,可以制作出美轮美奂的宣传手册,吸引客户的眼球,增加成交率。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方面: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是与时俱进的课题,很多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习惯于老思路、老方法,缺乏创新精神,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他们有的不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使用过程中经常出错,部分人不赞成甚至阻碍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需要设计、财务、施工、采购、营销、建设方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某个部门不配合或者进度滞后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运行工作。硬件方面: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需要配套计算机、打印机、投影仪、数码相机等硬件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来看,大多数的项目管理领导在硬件投入上还不够。计算机等硬件更新速度快,淘汰率高,部分管理人员为了降低成本,会刻意降低硬件更新速度,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计算机等硬件设施运行需要日常维护保养,由于管理人员不掌握维修技能,硬件设施日常维护保养需要外请人员,影响工作效率,增加工程成本。软件方面:不同项目管理软件有不同的特点,适合大型项目的不一定适合小型项目,针对某一项目开发一款专用管理软件又浪费人力物力,项目管理软件的针对性有待加强。目前较流行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有TeamLab、NanalPlan等,这些软件由于开发平台、开发语言、开发人员、管理技能、操作界面、后台处理等不同。同时,不同软件开发公司相互竞争,技术方面相互封锁,软件之间不能通用、互成壁垒,影响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推广和使用。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应用性较强,要求管理使用人员是“一专多能”人才,现实中部分项目管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受限,往往只掌握某一种软件的操作使用,不能很好地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反而成为一种累赘。项目管理网络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使得黑客有机会攻击办公计算机和网络,破坏数据资料,攫取核心机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四、总结
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快速、准确、高效、便捷的数据信息处理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手段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工程项目管理要求,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便于提升工程项目管理质量,降低管理成本,也为建设优质精品工程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傅力,黄茂.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2(6):110-111.
[2]张翔.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37-138.
[3]王帅.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7):7
[中图分类号] F270.7;F2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53- 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逐渐由科学计算、实时控制等方面向非数值处理的各个领域中渗透。计算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人类的智力活动,它用人类无法想象的力量支撑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
1 企业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技术需求
企业的工程管理是企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然产物。原来的企业工程管理定义狭隘,传统的观念就是人管人,人管物,工作效率低,信息流通环节闭塞,资源无法共享,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日渐成熟,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途径来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大的效益,计算机技术解决了企业的这一瓶颈问题。计算机技术支撑着企业的发展。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工程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在日常的办公中已经离不开它了。在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控制,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流通,环环相扣,每走一步都留有痕迹而且下一步的指向性相当明确,减少了错误。
有些企业在工程管理中引用了先进的技术及工具软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我们效仿。在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如物资采购、施工进度管理等工作利用计算机协同工作,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都能看到工程的具体情况,进度表、耗时表、材料表等,摒弃了原来所有工作都采用手工填写记录的模式,使企业的各方面运营都信息透明,沟通无阻,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耗成本,真正使企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2 计算机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我们目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包括P6,P3项目管理软件,以及EPM工程管理软件,它们在企业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使企业从传统的手工、人力模式中解放出来,利用计算机来控制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现代工程项目规模大,参与单位人员多,而且往往涉及国内外,信息量大,涉及的载体介质也很繁多。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纵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如果没有计算机技术的支撑是无法完成的,项目上的运作管理有了计算机技术变得简单易行,而且摆脱了时间、空间的束缚,在管理上切实做到了科学性、多样性和时效性。企业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工程项目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信息的沟通、文档的管理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的重点是开发应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连接,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总之,计算机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应用层次在不断深入。
3 计算机技术在工程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工程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安全、技术问题不容忽视。
3.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近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都超越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问题。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特有的交互性特点使通信过程由单向变成双向,项目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时查看工程进度、更新数据、统计报表等,能以最直接,最快的速度来反馈信息。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企业通讯,缩短了空间距离,实现了“近距离”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些网络通讯工具的应用拉近了公司决策层与基层员工的距离,实现了“近距离”管理。这种管理和监控保障了公司的有效运作,促进了公司的管理结构转变,甚至是管理层次的转变,进而实现公司的扩展性管理。
3.2 计算机病毒防范
在软件程序或者编制当中导入的能影响计算机数据或者正常功能、正常使用并且可以实现自我复制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指令,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它能够损害计算机系统的正常使用,破坏计算机使用功能,还有极大的传染性,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后没有及时发现和清理,那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近几年,关于网络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前有震荡波、冲击波,后有熊猫烧香等。其对企业的危害是相当大的,计算机中病毒导致局域网瘫痪,无法处理事务,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不可逆转的损失,所以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是重中之重。要做好防御工作,一是要在管理层面上防范,二是要在技术层面上防范,利用先进的防病毒软件来实时监测计算机,病毒无处可侵。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发展,保障了企业网络的安全性,为工程项目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工具,可以明显改进工程项目管理中各个方面的数据采集。协同设计等工作,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为决策者提供最及时最有效的依据,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率。计算机技术只有和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工程管理中的运用保障了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生产力,加强了管理手段。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工程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信息化的产物,是在企业对于信息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应用必将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主要参考文献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电力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传统的工程管理观念和模式也已逐渐不能适应现代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迫切要求电力施工企业必须转变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出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积极开发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合理有效地控制好工程建设各阶段工作流程的管理形式,在确保安全、质量、进度等工程目标的前提下控制好工程项目的各种成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增值服务。
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运用强,资金、技术密集程度高,土建、电气专业交叉施工普遍等特点,电力工程不仅涉及房屋的建筑、消防、安防、照明、防雷与接地,以及电气的动力、监控、测量、通信、保护与控制等诸多专业,同时,还涉及工程规划、勘察、设计,设备、装置制造、运输、试验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科学、有效地规划组织、控制管理好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有必要探索适应时展要求的项目管理模式,特别是积极依靠开发、运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这一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来全面了解工程中的各种信息,规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流程,及时掌握工程动态信息,最终达到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节约各种资源和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是我们推行使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真正目的。
2基于信息化的公司级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根据电力工程自身的特点及现有项目管理的模式,结合公司现有的内部组织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公司联合相关的软件公司开发了一套符合本企业施工管理需要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以下简称“系统”),将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纳入系统集成化管理,即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多业务统一到系统平台上来实现协同工作。
2.1系统功能模块的组成
该系统软件以工程项目为核心,以施工管理业务流程信息为主线,生成各工程的基本信息流、工程管理信息流、合同分包信息流、财务结算信息流、物资使用信息流、车辆管理信息流、个人办公信息流等横向、纵向的交叉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项目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查询统计、企业信息、内部施工申请单、车辆管理、个人资料等,如图2所示。以上功能模块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比较全面地涵盖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2.1.1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了项目基本信息、招投标管理及项目合同的动态管理。涵盖了项目名称、项目编号、业主单位、资金类别、专业类别、项目金额、项目合同负责人、合同编号等,如图3所示。2.1.2工程管理工程管理模块是该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涉及了工程项目施工实施阶段除资金结算外的所有业务流程,主要实现了工程信息、任务单、工程承包联系单、中标评审表、分包(内部施工)申请单、分包联系单、分包合同、分项申请、采购申请、工程竣工的动态管理等,如图4所示。2.1.3查询统计查询统计模块涉及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相关业务流程的时间节点及资金使用情况,实现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台账的统计报表功能,主要参数有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投产时间、已付金额、已收金额、送审金额、审定金额等,如图5所示。2.1.4内部施工申请单内部施工申请单模块实现的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物资使用的审批流程,主要包括办公用品采购申请、办公合同评审表、外借工器具及设备(转场、延期)审批、应急物资借用审批、物资购买、领用审批及维修审批等,如图6所示。2.1.5车辆管理车辆管理模块体现的是公司各种车辆日常使用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用车申请、出车登记及驾驶员登记信息等内容,如图7所示。
2.2系统应用的成效
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和实施在“整体谋划、分部实施”方针的指导下,按照“满足工程实际管理需求”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应用,形成了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软硬件设施逐步升级,系统各应用模块按照“不断总结摸索、持续累积改进”的原则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公司各层级、各专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系统在全公司项目中的百分百应用,规范了项目管理流程,夯实了项目管理基础,提升了项目盈利水平。2.2.1优化管理流程,项目管理标准化该系统的建设是在对自身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按需要研发的,所有功能都力求与实际业务流程对接,系统各个模块的应用都力求对实际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是顺利实施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而借助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又是实施信息化的出发点、落脚点。通过实施系统对全公司工程项目的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为工程在安全、成本、进度等方面的过程管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2.2固化管理标准,项目管控精细化该系统注重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业务流程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实现了再造,业务过程数据严谨、可靠,减少了人为因素等环节,大大提高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比如工程材料、工器具及设备机具管理、工程分包管理等业务操作环节公开透明,实现了数据共享,公司各业务部门都可以随时调阅、查询,各工程项目的任何一项物资材料的购买情况一目了然,系统提供了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2.2.3业务在线操作,项目执行高效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业务过程在线操作、在线流转审批提高了多地域管理的工作效率;各类审批报表自动生成,不仅减少了手工工作量,也提高了工作质量。比如,系统中物资需求单的批量导入功能,不仅大大提高了人工输入的效率,也降低了单个输入时易出错的概率。
3系统的局限性
公司开发的这套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从调研到目前的基本成型历时3年半,经过公司、软件厂家、使用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也提升了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同时,在建设和推广方面累积的实践经验也值得行业内的企业借鉴。鉴于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中,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也还要不断升级改进,从整个系统满足企业深入应用的角度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应用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与行业内的先进企业一起探索与完善。
3.1提高集成应用水平
目前,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均在各自领域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但在应用层面只是从制度和管理上约束了各系统自身业务之间的数据衔接性和完整性,它们之间的数据集成还有待下一步开发完善。
3.2深化应用
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虽已取得了全部工程项目100%在线管控的应用效果,但从系统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控制作用上看,目前还处于业务在线操作、遵循标准业务流程处理的初级应用阶段,而要实现通过对系统数据深层次的开挖,提升公司管理的软实力,真正为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服务,还需在系统的应用上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升级完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科学,不断地探索新的管理思路、持续探寻更加先进的管理技术是每个电力施工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来不断完善施工过程管理的机制、流程及技术标准,进而在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等硬性目标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使用资源和组织生产,不断降低各阶段施工过程环节的脱档概率和频率,降低人、财、物等资源的无形损耗和有形浪费,真正地为实现工程项目的增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郭智刚.当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
[2]王森昌,邓勇,陈拥军,等.工程施工项目部协同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0,8(11).
1 绪论
基于BIM的可视化项目管理是一项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现代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管理软件等现代技术的集成。
BIM,英文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建模), 是一个综合工程项目全部参与方所设计和运用的建筑信息来指导决策工程活动的过程。具体来说,BIM是在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通过管理与共享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各工程活动参与方之间协同合作的操作模式。2002年,BIM最早作为一个工程建设行业的专业术语被提出。十余年来,BIM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并受到全世界建筑行业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现场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就是通过安装在施工现场的摄像机进行视频采集,通过无线视频传输到现场办公室,并通过视频编码器进行数字化,再通过网络传送到监管中心,并由视频管理系统集中管理[1]。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CIFE(Center for Integrated Facility Engineering)提出了4D理论,在建筑施工领域4D模型技术的应用,是指以建筑物的BIM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工程的进展形象地展现出来,形成建造过程的动态模拟。4D技术不仅应用于建筑施工进度的三维可视化和动态管理,而且还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建立了4D现场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场地和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和动态管理。2000年,清华大学课题组提出了一个4D施工管理模型4DSMM(4D Site Management Model), 4DSMM 将施工对象和场地3D模型与进度计划链接起来构成4D建筑施工模型,实现了施工进度和场地布置的4D动态管理。2002年,课题组提出的4D施工管理扩展模型4DSMM++,以WBS结构为核心实现了建筑施工进度、材料、机械、人力、成本和场地布置的4D动态管理以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2]。工程施工过程中,把经验储存、分类、转移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通过跟踪监控建设项目的进程并且把项目过程储存为多媒体文件作为日后其它的项目团队的参考[3]。
本论文通过研究 BIM 技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致力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中不同参与方、不同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结构化组织管理和信息交换共享,以及协助各参与方之间有效沟通,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
2 系统的总体结构
本系统是以业主为核心结合监理方和承包商而建立的关于建设项目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其总体设计目标是实现项目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网络化。采用本系统旨在使业主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整体进展状况,并能及时、准确的提供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完整的保存历史信息以便预测未来,为业主方提供决策的依据,并能发挥电子计算机的管理作用,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综合应用,做到页面的可视化程度高,简洁明了,使业主对工程进度、资金流向等一目了然,可及时的与施工方沟通,提高沟通效率,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由工程可视化仿真子系统、远程实时控制子系统和管理信息子系统组成。全面体现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的面貌,经研究分析确定了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应用了C/S、B/S结合、网络1000Mbps、数据库优化、Web与数据库的连接、可视化、权限管理等技术。其主要由工程可视化仿真、远程实时控制和管理信息三个功能子系统构成,其功能及实现内容介绍如下:
3.1 工程可视化仿真
此模块主要实现的是BIM模型、施工过程的4D动态仿真、施工现场的三维漫游。BIM模型将整个工程设计的最终成品及其信息通过三维的表现形式,应用三维软件将其更直观的展示给大众,让我们能够在宏观上对建筑形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施工过程的4D动态仿真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将施工进行的状态用三维的实体表现加上时间参数做动态工程建设过程的展示,以便更直观、更真实的展示施工的进度与工程实体现状。施工现场的三维漫游可以说是施工现场的导游,它作为一个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各个楼宇之间、走进工地的各个角落让我们置身于钢筋混凝土地柱、梁所构成的空间内,使我们了解了我们将要建造或生活地空间是如何构成的。本模块的设置旨在让人们更直观的了解工程的建设情况。
3.2 远程实时控制
比尔.盖茨认为,互联网可能会变成最重要的工具。一些项目经理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们做在美国的办公室里就能保证各种不同的海外项目齐头并进。用数码相机每天拍摄两次,而且每天经互联网把照片发送出去,让整个团队了解各地项目进展情况,并对麻烦区域提供集中可视化展示。[4]
根据工程项目管理“三控两管一协调”的内涵,本系统主要设计包括:实时成本、实时进度、实时质量的控制。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对于建设方来说,是指从工程项目确定建设意向直至建成、竣工验收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所指出的总费用。因此实时成本控制模块主要实现的是,从策划阶段开始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投资实时跟踪,提高项目投资的及时核算和控制能力。由于每一笔费用的支出都是以合同额的形式表示,故本系统以合同的执行情况来记录费用的支出,并进行及时地支付统计。实时进度控制不仅提供了项目的进度计划更是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实际进度和形象进度,为及时了解项目进展状况和更好的调整投资计划提供保证。通过照片视频、图表等方式将施工进度可视化,直观地反映工程变化,从而帮助业主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与决策。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保证,优良的施工才能体现现代建筑的气氛和建筑设计效果,因此而设计的实时质量控制模块,通过对质量控制目标、各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控制点及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使其实现预定的质量目标。
3.3 管理信息系统
本子系统根据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建立文档管理、范围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沟通管理以及收尾管理各模块。
(1)文档管理模块,旨在实现对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文挡存储、备案、检索等信息处理功能。
(2)范围管理,以确定并完成项目目标为根本目的,通过明确项目有关各方的职责界限,以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合同管理模块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业主对工程中所产生的合同进行系统化、自动化管理。此系统能够对工程中所产生的合同的原始信息(包括评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合同价格信息)、过程信息(如:合同变更信息、补充信息、执行状态等)进行统一管理,并对合同计量、支付、计算、变更进行实时监控。
(4)采购管理模块所要实现的功能为: 及时掌握库存、招投标文件管理、 材料、设备分类成本自动归集等。
(5)安全管理系统涵盖了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工程安全监督及相关证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与考核、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安全技术交底管理、安全检查管理、安全教育管理、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安全隐患整改与事故处理、机械设备设施验收检测管理以及安全报监管理等等,从而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6)环境管理其内容包括:确定环境管理的目标、环境保护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7)资源管理,系统包括项目资源管理的指标、依据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资源计划。
(8)沟通管理,针对业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沟通内容,本系统设计了包括其沟通对象及内容等的沟通管理模块。
(9)收尾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一个规律性、阶段性、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它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最后阶段。本系统的项目收尾管理涉及的内容包括:验收和移交、费用的决算和结算、合同终结、项目审计、文件归档、项目后评价、竣工图等。
4 系统的特点
本系统与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软件有不同的立足点和侧重点,它是综合应用BIM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数据库、虚拟现实以及计算机软件集成及网络技术、结合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需求和建筑规范,而开发设计的。其主要特点如下:
(1)4D施工管理模型的应用,实现项目的优化控制和4D可视化管理,以及各施工阶段造价、材料、时间、人力和场地布置等资源的动态调配。为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2)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体现整体工程的各有关单位的空间属性。能够及时、准确地反应工程进度,为系统的运行结果,提供了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
(3)网络化和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之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使其原本错综复杂的关系更为有序。并为此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新技术手段。
(4)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及系统管理的动态实现,实现系统的可交互性,可视化技术与动态管理的结合实现了一种强大的人机对话功能。[5]
5 结论及建议
在项目管理领域,基于BIM及互联网技术的可视化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将是一个热点。应用BIM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开发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可视化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将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与施工计划及建筑模型相链接,对工程的施工过程及结果进行动态模拟及碰撞检查,进而检测及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同时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应用远程监控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控。该系统不仅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它的迅速发展必将给古老的建筑业管理带来一场革命。
通过对本系统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基于BIM及互联网技术的可视化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为未来的项目管理建设提供快捷、便利的管理支持,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速度、节约建设资金、优化合同管理、减少施工索赔等起到积极作用。
(2)从系统开发理念角度看,本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中国未来的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叶少帅,周红波.施工现场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EB/OL].
http:///members/jsxxjs/m_Blog/Detail.aspx?id=320,2007-3-20.
[2] 张建平等.建筑施工现场的4D可视化管理[J].施工技术,2006,10.
Abstract: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is made up of building,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one of the new typ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projects include not only the fire control system, it also contains other automation engineering. With the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gradually by what people valu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arried out smoothly.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the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ropriate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lan.
Key word: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cheme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融入,在建筑行业中,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不仅可以对建筑所运行的费用进行节省,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虽然这项技术的起步较晚,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信息社会的到来,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就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不管是在工程项目的设计上,还是施工和管理上,所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都是急需要解决的。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
当前,关于数字国家或者数字省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但职能社区的建设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所谓智能社区,就是指在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以及IC卡所组成的4C技术以及由GIS、RS以及GPS所组成的3S技术的基础上,随时取得社区范围内的相关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处理和整合,并且这些信息资在社区内部宽带以及城域网上是可以共享的。智能社区从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社区内居民信息为归宿,综合运用了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以智能化控制为依托,建构了一个互联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了较为便利的生活空间,这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价值,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改善了社区的生活质量。
在智能社区开发过程中,一般传统模式开发软件的模型柔软性不够,项目发展较为缓慢,可复用性不强,导致了一旦错误就必须重建,所以维护工作较为困难,尽管多年来也进行过不少的优化和改进,但是相应的管理和服务软件的研发却没跟上,或者是功能不齐全,在这些方面,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建筑智能化系统与以往的建筑系统不一样,它除了拥有电力供应和给排水、采暖和通风等,还拥有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自动控制的能力。其中分为建筑物、办公化,以及通信三类自动化系统。如下图所示: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全过程自动综合监控管理的,所以也叫楼宇化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主要是完成语言、数据,以及图像的通信,完成资源的共享;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则是对建筑物的信息进行综合收集和处理、存储等,也是一种办公事务的辅助和支持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利用目前的先进技术,将有限的建筑空间和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以确保能够提供给人们一个安全和舒适,以及便捷的生活环境。直至1999年以后,随着各项高新技术快速融入在建筑行业中,使很多系统开始智能化。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也十分重要。其管理的内容有:功能的定位和技术定位,并对工程初步的设计方案给出建议;在完成对设备的选取后,然后会工程招标的文件进行编制、选择,并进行各方面审查;最后进行双方谈判和签约,对工程的详细设计,利用合同处理好各工程间的关系。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做好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图,以及承包商所提供的施工设计和施工管理计划的详细审查与批准;对分包和订货合同的签订、工程所需材料和设备的交货与验收等要实时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以系统的综合调试进行监督,及时发觉和处理所出现的问题;对工程质量、进度、计划的完成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在通过一切调试和验收,以及运行后,才能进行合格证的签发、系统综合文件的收档与培训。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很多建筑行业的开方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不够了解,没有重视对这方面人才的配备和培养。在对标准的智能化系统的学习不够全面和及时,缺乏一定经验。对技术的选择只要认为将单个好的弱电系统综合就是一个最好的智能化系统。在设计、安装、管理等方面的职责难以区分,在技术承包商容易投机取巧等方面,因此,造成无法判断和处理系统是否满足工程项目,是否责任分明等。
其次,工程项目多注重建造,却忽视管理带来的作用。在建筑进行建设的时候,没有加大力度对建筑智能化管理人才的吸收和引进,不知道一个好的技术背后还需要一个好的管理。在设计方面,由于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无法达到现场施工的技术要求,在土建和设计时的协调不够,甚至减低设计要求等方面,使标准的判断受阻,无法及时进行辨别和处理。
最后,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时候,没有对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不管是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还是在检验、安装,以及验收过程中,都无法进行有效控制。虽然建筑工程注重高新技术的融入,但是它并没有从实际的建筑条件中考虑和实行优化的设计,使投入使用的时候出现很多后遗症与困难。在管理的实际中,开发商多注重的是以最低的投入完成筑造,因此,使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与目标不相符合。由于建筑过程中的弱电系统多而复杂,不仅施工难以协调责任安排,还造成了施工现场在管理上的一片混乱。甚至由于没有较好的监督设备交货,使工期延误,造成质量问题不断的返工重整问题的出现等。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
其一,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施工专业技术准备的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并注重专业技术学习。主要是对客户和工程本体的加强。让客户全面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势和功能,以及带来的效益。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施工的工序。例如:利用书面的文字和图画等方式,对客户进行介绍,在获取客户信任后,严格按照施工和施工管理的要求完成整个目标工程项目施工。随着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和需求逐渐增多,不断研究新的功能和工艺等技术就需要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所以,只有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才能够为日后的管理工作做出铺垫。
其二,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协调不同工种的工作配合,并对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实际工作的沟通。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与以往的系统不一样,属于综合性的工程,因此,在管理上也会不一样,它的每个系统都由专门的系统进行管理,例如:保安系统是由公安系统来管理。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要进行工作配合的协调。同时通过不断的沟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使管理工作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完成工作。
最后,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做好施工准备和总进度的计划工作,与相关单位进行工作进度计划的协调,根据实际的计划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出现特殊情况时做出适当调整。利用组织和技术方式、经济和合同方式,以及信息管理等方式进行进度管理。同时对工程的质量做好记录工作,并严格监控。对做出的质量信息进行整理和比较,对不合格的地方做出及时处理,定期进行收集信息做出改进。
总而言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因为各种因素,存在着许多问题,作为一项新的技术,虽然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随着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为了能够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根据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制定合适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上世纪80年代以鲁布革水电工程为代表的工程项目开创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先河,自此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虽然持续快速发展,但我国的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近些年来随着绿色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建筑观念应运而生,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绿色工程管理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1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概述及内涵
工程项目管理是为了完成委托人的要求,将一个工程项目从概念规划到建造完成的全过程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工程项目在合同要求的质量标准下、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预算经费下完成。这是从项目管理的目标和职能来定义的,因此质量、工期、成本自然也就成为了传统工程管理的三大目标,一味追求进度、经济效益会忽视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和对资源的浪费。建筑本身就是高能耗的行业,据统计2014年全国建筑8.14亿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9.12%,能源利用率为35%-40%,同发达国家的50%-84%有很大差距,近5年的新建建筑中高能耗建筑占到92%以上,节约能源建筑不足8%。随着全球经济和生态形势日益严峻,当前我国建筑业不能和改革开放之初的粗旷模式一样发展,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建筑工程管理迫在眉睫。绿色工程管理在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下融入了生态元素,在保证工程项目在确保质量下、在约定的进度内、合理的预算范围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使得整个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建造运营维护全过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运用绿色理念指导项目的实施,追求质量、进度、成本、生态环境的统一协调。绿色工程管理方法并不与传统工程管理方法相独立,是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对传统工程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升华。从安全角度考虑,在确保施工阶段人身安全、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必须兼顾对环境的安全,包括噪音、污染物、废弃物等。绿色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项目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绿色工程管理是传统管理模式在新阶段的继承和发展,管理原理相同都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实施计划、协调和控制以确保工程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与传统工程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1)管理目标不同,传统工程管理纯粹追求经济效益,管理目标始终围绕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赚取更高利润,绿色工程管理是追求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2)施工技术应用标准不同,传统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围绕是否有利于提高建筑质量、是否有利于节约成本、是否能够缩短工期,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旨在保证安全、质量等基本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废弃物的科学处理;(3)资源消耗和利用程度不同,传统管理资源消耗量巨大、资源利用程度低,呈现资源—产品—废弃物丢弃的直线链条,绿色管理资源消耗量相比之下要少很多、资源利用率高,呈现资源—产品—可用废弃物处理—再生资源的循环链条;(4)组织文化不同,传统工程管理更注重对建筑产品的管理控制,忽视了对建筑人员的内心情感的关怀从而导致团队涣散、不和谐,影响了效率,绿色管理模式注重建筑产品本身但更注重建造建筑产品的人,员工之间彼此关系融洽和谐;(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不同,传统工程施工现场杂乱不堪,建筑材料、机具堆放不合理,绿色工程施工现场布置更合理、更有序、更文明,卫生和环境都比传统现场好。
3阻碍绿色工程管理发展的因素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观念,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尤其是近些年多地的雾霾天气让人们对良好的生存环境有着强烈的向往。但从客观上讲,我国的绿色工程施工管理任然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施工企业仍然以传统的思维方式施工,不能系统的运用绿色施工技术和绿色工程管理手段。更不用说用“绿色”的理念指导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实施。阻碍绿色工程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企业绿色工程环保意识不强。建筑施工现场以农民工居多,大部分农名工教育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他们对环境保护、资源浪费、能源消耗没有意识,再加上工程管理人员没有对工人做更多关于绿色工程的宣传推广导致员工仍然用传统的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方法施工;(2)绿色工程管理侧重点有误。很多管理人员只注重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过程管理忽略了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和工程建成后期运营阶段的绿色管理;(3)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尾主要目的。绿色工程管理就需要有绿色施工技术和绿色建材,但是绿色建材的成本高、选材范围窄,绿色施工技术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技术手段相比传统手段较为复杂。为了高的经济利润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说的多,但真正实施绿色工程的并不多;(4)制度和政策束缚。绿色建筑的顺利实施需要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但在传统的制度下工程的设计、建造、环保属于不同部门,各自的标准不同,如此一来绿色工程管理不可能实现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同的管理制度无法实现绿色工程管理的目标。
4推进绿色工程的相关措施
(1)科学管理。建立绿色工程管理体系,明确工程项目目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在体系明确下融入绿色策划、绿色施工、绿色维护等内容,将参建各方协调起来共同参与到绿色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建设中来。制定绿色工程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总体绿色方案和各阶段绿色实施方案,根据方案的内容控制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已达到绿色施工的要求。建立绿色工程项目组织文化,将绿色、和谐、健康、品质的文化氛围渗透进管理组织架构中,渗透到所有员工的内心里。建立绿色工程指标评价体系,根据绿色工程方案内容,对现场实际操作效果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
(2)理念宣传。传统的项目管理理念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要对所有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绿色工程管理的培训和再教育,使得工程从业者从内心认识到绿色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绿色工程管理理念,增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建筑工人教育程度低的情况,要对工人进行培训,施工之前技术交底以保障绿色工程的实施效率。同时各级政府要对绿色建筑、绿色管理理念广泛宣传,使广大民众普遍认识和接受。
(3)技术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绿色工程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项目管理人员要根据工程特点、工程目标、施工现场情况及企业技术水平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确保绿色工程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制定节能环保专项技术管理措施,将节能环保相关技术措施融入分部分项施工操作标准,添加节水、节电、节能、节地、节材的基本要求和细致实施步骤,规范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为施工现场营造绿色、文明、和谐、安全、卫生的优良施工环境。大力推广绿色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综合运用,建筑企业要建立科学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绿色策划、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绿色技术。建筑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全面要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BIM、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4)政策落实。绿色工程管理的实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绿色工程管理的实施,可以通过政府补助、税收减免、评选优秀绿色工程管理单位等政策激励建筑业自发的由传统工程管理向绿色工程管理的转变。
5总结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传统工程管理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对工程管理领域的创新,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概念的不断重视,绿色工程管理将会在实践中得到更多应用,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工程价值观会在绿色工程管理下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刘晓宁,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22):196-199.
【摘要】本文旨在设计数字化市政的整体解决方案,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提出了笔者的设计思想,在数字化市政具体项目中加以实现。
关键词 物联网;数字化;感知;市政
0 引言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推进,以“全面感知”为基本特征的物联时代来临,通过感知中国、感知市政,将城市管理中各个行业的所有信息、元件通过物联网有机的结合起来,其目的是让市政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的各种对象与网络连接,能够感知、方便识别和提高管理水平,从传感网建设的深度、广度、整合性着手,全面发展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市政。
在市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众多问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数字化市政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是“数字城市、节能减排”物联网示范工程之一。该系统旨在解决市政设施管理监管难、信息不共享、各公用产品生产能耗数据难监测、各权属单位资源情况不清无法统筹调度等问题,强化对市政公用产品(供热、供水、燃气、排水、环卫绿化、路桥、公交、路灯等)质量和能耗水平、服务质量、工程建设管理、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等工作的监督。目标是提升市政公用决策指挥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强化对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等工作的监督,丰富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市民服务,是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
1 数字市政设计内容
数字市政系统建设积极围绕城市建设管理的工作实际,借鉴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在城市建设数字化管理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创新,切实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应用物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工作流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整合城建信息资源,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模式,有效增强管理效能,建立覆盖市区,面向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提高城市建设的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长效化,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数字化市政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建立综合信息处理、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地下管网GIS管理和信息和展示系统,全方位、全过程的实现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全面掌握市政地下管线地理数据,为工程建设管理、运行调度、安全和应急指挥,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数据信息。
2 设计目标
公用事业管理包含规范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社会服务四个方面的工作,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城市管线的建设是由社会服务的需要而引起,通过规划设计、管线建设、管线运行这些具体工作,而最终又落脚到满足社会服务的需要,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本系统建设目标,是对这是个方面工作全过程业务的信息化,形成完整的城市管线建设、管理业务信息链,并充分共享、共同维护,从而调动了各部门积极性,保证该信息链协同运作。本系统各专业子系统中“规划设计”模块对应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的业务要求,“事故处理、养护管理”模块对应了运行管理的业务要求,“WEB”模块对应了社会服务方面的要求。数字市政有机的信息集成共享体系,它主要完成:
(1)专业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为各部门协同合作打下了基础。本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单位GIS系统与原有的营业、调度系统的整合,如给水、燃气子系统集成了各单位原有的营业收费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燃气子系统集成了“三遥”系统等,实现了GIS与MIS、办公OA之间进行无缝连接。
(2)各专业单位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通过综合信息系统,使各专业单位在规划设计、应急抢修时同时了解兄弟单位的管线信息,为具体工作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指导。
(3)部门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在规划、建设、园林、城管等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为整个建设行业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3 应用案例
数字化市政综合管理平台是采用SOA架构的、分布式部署的、多层结构的信息化平台,是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统一载体。系统采取集分式的总体构架,即建立市政公用地下管线信息中心,存储市政公用局所需数据和业务,局本地以B/S+C/S方式进行局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宏观管理、管网规划、信息查询和较大事故的应急辅助指挥。各单位各设独立的GIS服务器,分别安装开发本行业的GIS平台和地下管线管理软件,并与本行业GIS应用功能汇接,动态维护系统数据,实现本行业地下管线、巡线、调度、应急等综合GIS管理。系统软件的基本架构图如下:
数字市政综合管理平台由应急指挥、生产运营巡检、综合管线GIS、基础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视频监控和综合会议七大子系统组成:
1)市政公用应急指挥子系统
市政公用应急指挥子系统对突发事故处理、预警预报实施监控指挥、现场处理及评估。具体功能由值班工作、应急处置、查询统计和通知公告四大部分组成,通过在指挥中心建立与各单位的信息和视频专网,实现对属企业其它信息系统的接口。
2)市政公用生产运行巡检调度综合监测子系统
指挥中心通过专线整合调用各属单位生产运行调度系统,实时查看各单位主要运行数据,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实现对的市政公用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即时监控。
3)市政公用综合管线GIS信息
对市政公用管线进行宏观管理。系统管理的数据来源于市政公用专业权属部门以及所辖各家权属单位,权属单位所管理的数据将及时地有选择地更新到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中。
4)市政公用基础信息子系统
市政公用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是包涵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水平、生产运行、规划建设等综合性基础信息情况的信息系统。总体上包括行业信息和企业(事业)单位信息,可实现对行业综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内容包括十三大类信息。
5)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子系统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子系统可实现重点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工程项目库和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从项目各阶段、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6)市政公用视频监控子系统
指挥中心整合调用各权属企业的视频监控系统信号,实时监控各企业重点安全生产部位的生产运行状况,结合监测各企业生产调度运行情况,实现在指挥中心实现对属单位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控。
7)市政公用综合会议子系统
在指挥中心建设综合多媒体多功能会议室系统。日常为调度监控中心职能,利用大屏幕电视墙展示监控结果,可进行多功能会议,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等。
4 结论
本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了物联网技术、GIS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的最新成果,紧密结合市政公用事业各行业管理的业务流程,以全过程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建立包含供水、排水、路灯、燃气、道桥、公交、综合管网、WEB信息的综合系统,达成各系统在数据和功能上的统一和共享,实现了规划、建设、管理业务的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孙其博,刘杰,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11.
(二)主观原因。在我国加入世贸之后,为了增强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了传统的由国家政府分配项目的方式,进而转变为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由建筑施工企业或者是开发商自行承包的建筑施工模式,促使我国建筑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式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对建筑企业采取“投标竞争”机制的形式,有利于建筑企业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进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电子信息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定的施工技术,建设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建设而成的建筑物具有位置固定、结构形式多变、外形变化多样、结构施工复杂、体积较大等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工期较长、施工使用的材料和资源品种较多,同时,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分配和控制,这也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下列就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涉及部门较多。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综合全面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共同管理的管理形式。它不单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还包括技术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材料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和项目合同管理等等管理内容。
(二)工作量大。建筑物的形成,不仅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和建筑物资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共同参与建筑施工活动。这就需要企业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计划,众所周知,一个建筑物从建成到使用,期间涉及到的材料和资源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因此,造成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复杂程度加强、工作量增加等等问题。
(三)较强的制约性。任何一个建筑物的建设,其项目管理工作必须符合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这一内在的需要循序渐进的建设规律。所以,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不仅要符合工程施工中相关的现行规范要求,还要做到不同工种之间彼此协作,施工顺序安排合理有序。
三、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按照工程建设的常规规律,综合的运用系统的观点和理论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施工项目进行有计划、组织、安排、指挥、管理、监督、协调等全过程的管理。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需求,并运用有效的经济手段达到预设的目标,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下面就对计算机这一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实现企业范围内的数据共享。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最主要的,也是最大的优点就是保证了对企业数据的共享。这就意味着能在建筑企业范围内采用的标准能够达到的统一。并且可以根据现代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查找有效的计算方法,它能够在庞大的数据库中仅用几秒的时间,同时还可以运用较为复杂的组合条件进行查询,或者是模糊查询等。
(二)能够很好的保证资料的准确度。建筑工程项目的数据可以通过动态的形式以指定的精度向项目管理人员传递,杜绝了由人工层层向上汇报带来的弊端和误差,也避免了对实际情况的判断和时间上的延误。这些情况的发生给企业积累项目经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是通过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就可以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可以通过模拟技术,得出项目实施数千次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有利于辅助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措施。
现在城镇化进程加速,全国每年工业、民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升温,超高层建筑、智能建筑、大型基础设施等在规模、投资和复杂程度上都很大的工程项目逐年增多,危险源的种类和数目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和表格化管理流程,在实施过程中也举办了一系列安全生产主题活动。我们长期以来不断修订和完善的现有安全管理体系已经遇到了管理效率瓶颈,亟需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以降低事故率和伤亡率。目前工程项目现有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安全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够
项目安全是与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同等重要的要素,大多数时候还直接决定着项目成败。但现在的安全教育、培训、监测、预防、处理等过程还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在众多事故中,安全措施设施不到位、安全观念差、轻事前重事后、安全监测滞后等问题非常突出。因此,项目安全问题要在投入和观念上得到足够重视。
(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匮乏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加入土木工程从业队伍,短期培训和安全交底工作还无法全面弥补这些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安全观念的问题。另外,在市场经济影响下,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技术和管理人员重视项目进度、成本,忽视安全要素,从而人为制造了安全隐患。因此,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均需加强。
(三)项目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安全管理涉及的项目实施环节多、覆盖面广、数据量较大,是一项集数据搜集、处理并应用于安全预防和预警的综合性工作。目前安全管理的主要模式还是知识的口头传达、基本防护器具的使用、安全专题日的短期培训和教育等,对项目安全管理的信息化还没有大规模涉及对知识和数据的综合开发及利用,也未推广对网络、物联网、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致使项目安全实时监测和预警能力差。
(四)项目安全预案执行力弱
目前部分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对安全预案的重视程度不高,致使安全预案种类不全面、内容不具体、可实施性差,这都导致工程项目现场缺乏及时有效的安全防护、预警和事故处理工作。
(五)项目安全管理的针对性研究少
考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偶发性和特殊性,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多集中在事故统计、安全标杆管理、安全文化等方面,缺乏对安全生产规律以及系统安全管理的深入研究,并缺乏足够成熟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趋势
随着行业整体的发展,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的逐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得到很大加强。成功的项目管理对进度、成本、安全、质量等多要素提出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在安全管理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要从人员管理、数据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法制化管理等多个方面齐头并进,提高安全管理层次。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一)安全管理系统化
这主要体现在对工程项目安全问题进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包含项目安全评估、改进、监测、预警、事故处理和后评价等多个过程。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项目管理的安全风险损失。
(二)新科技应用更加广泛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逐步推进,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并推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势必要大力应用新科技力量,以支撑当前绿色、智能、低碳、工业化建筑的发展趋势。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新科技力量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施工、物联网应用、数据化管理等方面,形成立体、及时、有效的项目实施控制。
(三)安全从业培训规范化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核心之一就是对人的管理,这是因为人为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对成功的项目管理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未来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势必要更新培训方式,加强各类从业人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规范培训的形式和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四)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更为重视进度和成本,针对项目安全管理的必要投入和实施缺乏足够的法制支撑,从而出现项目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监管约束力低、风险分担方单一、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规定较少等问题,导致安全问题频发。因此,涉及工程保险、安全风险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多方面配套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会更加完善,以保障工程项目主客观上的安全状态。
三、建筑企业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安全问题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定时引爆的风险源,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工程项目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上述安全管理现状和安全管理发展趋势的分析,本文认为当前的建筑企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基本业务单元,也是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为实现全面、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管理,势必要加强对以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重点就要放在完善并建立制度化的安全管理流程、安全职责划分、安全预案体系、安全培训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
(二)加强安全管理软硬件配置
未来数据化、信息化的安全管理要求建筑企业务必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实时、有效、可视的管理,并使工程项目的安全状况处于可预测、低风险状态,最终实现安全问题少出现,安全事故低损失。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及时关注现代科技整体的发展步伐和应用,将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化技术、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等充分应用到工程项目中来,将人、机械、设备、材料、环境进行综合考虑,提高对安全问题的可控性。
(三)升级现场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工程项目现场是安全管理的重点。现场安全对工程项目和建筑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安全管理体系下,各项事故数据较为稳定,这也说明当前安全管理体系遇到了管理瓶颈。升级现场管理模式,就是要积极研究并更新现场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使安全管理更为系统化、数据化和可视化。
(四)规范从业人员安全培训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会计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新产生的团队合作关系甚至跨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提。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学工业设计院于万里同志的文章《从国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看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所言: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多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1.项目计划的编制。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以及中标授标之后的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软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同时还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
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要紧的任务(关键线路)以及对任务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与物力、机具等资源的安排。
2.项目跟踪过程。
软件对于工程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内外部因素随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也就是真实、实时地反映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进度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变化。
3.项目的分析、控制与优化。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作项目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对于现行超前于目标计划的工作可有意识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来降低工程成本或使总体计划更趋于合理。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的采购显得更为宽范围、广领域,甚至会进入货物及其流通的细微部分,使需求方对货物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市场信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网上交易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监督交易全过程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为买卖双方的合作经营伙伴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诚信失缺行为进行有力遏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人才上网,网上各专业专家组在网上会诊技术难关和质量难题,对土木工程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力量。也可以说,现代建筑企业更加依赖网上技术研发,依赖网上人才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 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 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 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 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 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 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 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会计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新产生的团队合作关系甚至跨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提。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
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学工业设计院于万里同志的文章《从国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看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所言: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多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1.项目计划的编制。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以及中标授标之后的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软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同时还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要紧的任务(关键线路)以及对任务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与物力、机具等资源的安排。
2.项目跟踪过程。
软件对于工程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内外部因素随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也就是真实、实时地反映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进度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变化。
3.项目的分析、控制与优化。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作项目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对于现行超前于目标计划的工作可有意识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来降低工程成本或使总体计划更趋于合理。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的采购显得更为宽范围、广领域,甚至会进入货物及其流通的细微部分,使需求方对货物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市场信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网上交易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监督交易全过程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为买卖双方的合作经营伙伴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诚信失缺行为进行有力遏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人才上网,网上各专业专家组在网上会诊技术难关和质量难题,对土木工程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力量。也可以说,现代建筑企业更加依赖网上技术研发,依赖网上人才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系统三种体系,为项目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和交换手段,使项目信息共享更及时、更灵活、更广泛,并具备了实施异地交互讨论的环境,参与项目的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的查看项目管理信息,总部管理人员也可以同时访问其他地方项目管理信息,随时了解项目总体情况,通过这个数据库把公司本部、公司分部、施工现场、分包商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异地协同工作的环境,并可实施异地指挥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