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6 10:52: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

篇(1)

(二)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指“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座位听”这样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必须摒弃灌输式的方法,将课堂互动加入到教学环节中。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笔者提出几个课堂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1)用现代文重述古诗;(2)演绎古诗情节;(3)作类似诗一首。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中《登岳阳楼》杜甫(唐)一诗,教师可开展“300字现代文重现历史”活动。分发卡纸,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设计情境,将自己与诗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情景相结合,从杜甫的角度出发,理解其虽满怀政治抱负却一直怀才不遇的哀伤之情,并用现代文学表达方式重述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所见及所想。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杜甫”,恰好将学生的感情与历史情境相结合,达到了情境同一性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引发了情感共鸣,完成情感启发。学生完成此项活动后,教师收集学生作品,并在课后做整理和评价,于课间传阅,更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通过情境朗读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在每一次古诗教学课程完成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古诗的情境朗读。情境朗读指的是教师通过播放与古诗表达情感相符合的背景音乐,带领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法之一,通过情境朗读,可使学生融入到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体会诗人所见、所闻、所想,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诗人意图表达的情感。除了学习古诗的课程以外,教师还应在以后的课程中多带领学生复习,争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中《过零丁洋》文天祥(宋)一诗,全诗无不体现着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尤其是诗末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师应选择基调较为悲怆的背景音乐,在带领学生朗读时,应先抑后扬,轻重得当。集体朗读完毕后,还可以进行情境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加深对古诗的印象。

篇(2)

初中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材料,教材中的文章都流露着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从而体会到文学之美与道德之美,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是通过文字与语言进行的教学,教材能够向学生展现自然之美,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杜甫的《望岳》等课文内容,向学生展现了自然的启迪,通过对自然的赞叹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之美,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元素,能够提升学生在鉴赏中的情感体验,培养更加健康的审美观。初中是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从心理学上来说,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该阶段的学生具有叛逆心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能够让学生从历史与文学的角度认识教材中的伟大人物,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比如《出师表》《过零丁洋》等历史名篇,通过挖掘相关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教材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初中语文教材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作者通过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创造性劳动,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人类的情感是多方面的,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文学的情感吸引学生。李泽厚说:“中国文学以抒情胜。”通过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能够展现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能够在审美中创造美,比如《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等篇章,能让学生理解其中丰富的情感,从而为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构建提供支持。

2.做好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外拓展

课堂虽然是初中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但是为了巩固学习效果,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教学,做好课堂拓展。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课堂教学应该与课外拓展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语文带来的乐趣,从而感受到语文的影响力与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诗歌朗诵会、话剧表演、文史知识晚会等方式,能够使语文情感教育得以延伸,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语文课堂活动的开展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通过准备、参与、表演等方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积累丰富的素材,培养健康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真实的情感来自于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来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情感,比如在参观烈士陵园中感受革命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孤儿院的服务中,让学生能够展现自身的爱心,感受关爱的快乐与幸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中去,进入自然中去,“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充分利用生活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获得情感熏陶。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新课改实施后,情感教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只要不断完善情感教育,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高尚品质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旨在改善当前的语文教学水平。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情感因素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学生、教师以及教材,因此情感教育当中的主要因素与学生、教师以及教材有着密切联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对教学内容以及语文教师所产生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在课程实践中获得的心灵、情感体验,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感魅力以及情感素质,表达与体验教材当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对初中学生流露的情感与态度。从教材方面来看,情感因素包括课文当中隐含的情感基调,人物形象表达的情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以营造情感教育氛围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所收录的课文均融入了作者的丰富情感,语段之间句句关情。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保证教师情感、作品情感以及学生情感能够实现有效融合。首先,教师应熟读作品,了解作品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并同时对作品情感进行领悟,以便可以将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例如,在教授初中课文《孔乙己》时,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孔乙己本应该叫什么”从而创设出悬念情境,当产生悬念时,学生就会更积极的阅读小说,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对作品情感进行点拨,让学生带着情感因素鉴赏作品,从而顺利实施情感教育。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更好的激感。应用多媒体真实再现教材中的精彩内容,让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刺激,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充分感受作品传达的情感信息,并深受启发。如此一来,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2.2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以改善情感教育效果

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认真备课,在备课时深入挖掘以及钻研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并深刻领悟文章中的客观思想因素。唐代的白居易认为感动人心的前提是唤起情感共鸣,而在现代情感教育中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文当中的情感进行点化,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找出情感的共鸣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使自身情感体验得以增强。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篇章主要包含三种情感因素,即大自然情怀、爱国情怀以及生命的赞歌。例如在教授课文《春》以及《死海不死》等文章时,可以对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等情感因素进行挖掘;而在教授《枣核》以及《最后一课》等课文时,则可以对爱国情怀进行培养,以便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深入剖析文章中流露的父子亲情,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并学会关怀他人以及爱惜自己。总而言之,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剖析、挖掘,对于情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

篇(4)

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处于初中的学生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奇,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善于通过巧妙的方法来提升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预设问题情境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一、保证学生主体性,预设问题情境

教育首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并引导学生解决其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上,通过预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变成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为主体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

例如:在讲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在学习之前,可以先用一根火柴使其在集气瓶中燃烧,然后提出问题:集气瓶中的氧气怎样通过实验室的方法得到呢?通过这样的预设问题来引出讲授的内容。教师在介绍黑色二氧化锰粉末和白色的氯酸钾晶体时,可以带出向题,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可以生成氧气吗?再给学生布置三个实验:1.将氯酸钾放到试管里加热,直到溶化为止,在刚刚沸腾的时候,用带火星的火柴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2.给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火柴进行检验,看火柴是否

可以燃烧。3.将氯酸钾方在试管里,溶化之后,放人二氧化锰粉末,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是否可以燃烧。当学生动手将这些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再顺势提出间题:为什么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后产生的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得到的氧气要多?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结果,对其可能性进行研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总结经验,完善问题情境预设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没有谁是一学就懂,就算在理论上明白了,在实验时,也难免会出现失败,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可以巧妙的运用失败,然后预设问题情境,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此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就可能会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点,达到以往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关于铝的化合物知识时,当在做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时,有的学生通过氨水、氢氧化钠、氯化铝也难以做出白色沉淀,没有达到实验的目的。

这时候学生容易产生失落情绪,如果教师可以适时的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做出实验的效果?学生就会回忆并分析实验的过程,通过细致、认真的思考,很容易就找出了氢氧化铝的两性问题。实验成功的同学就会很自豪,而失败的学生则会在找出问题所在之后,从新找到学习的热情。

三、联系生活.关注杜会,预设问题情境

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可能会产生化学与自身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错误认识,教师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找到化学,从化学中体现生活。这样一来,则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到生活与化学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氨气的内容学习时,可以播放录像:新华社报道2006年11月1日7时50分,位于湖北大悟县城的黄麦岭氮肥厂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学生在观看录像时,会很自然的将自己带入到事发现场中,分析事故的原因,并找出合理的处理措施。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预设问题情境: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去做?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并让学生以小组展开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得到很多结果,如:马上拨打110;120,将沾湿的毛巾放在口上,逃跑等等,通过列举这种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不但可以很好的树立化学就在身边的观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前面在氨气教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

篇(5)

随着教育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坚实,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也在一步一步得到落实。应试教育的时代已经结束。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现代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授方的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情景手段。通过情景创设,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在情景中体会角色的心理感受。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学生情商的发展。

一、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的作用不但是教会学生基本的汉语基础。作为一种艺术性学科,它同时还担负着提高学生对文字和文章的理解、欣赏能力的责任。而情景教学正是通过对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景中,然后在情节中产生共鸣。

其次,就目前所有的教学方法来看,情景教学无疑是解决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最好办法。利用情景教学法教学,可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第三,当学生处在紧张的课堂氛围中是无法有效学习的,想要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就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情景教学法的优势也正在于此,根据课文内容创建相应的情景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相互沟通、互动。课堂气氛轻松了、愉快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就高了。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景,导入课堂学习

教师作为情景的创设者,其水平好坏直接决定了课堂质量,在情景教学模式中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在情景教学之前,应该做好情境创设的准备以及教学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还要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努力创造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剧情中来。例如,在讲授《巴东三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三峡的图片或影像来启发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伴随着课文的轻声朗读,图文并茂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在情境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三峡的风光和作者的感情。当情景演示结束后,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学生不但轻松地完成了课程设计要求完成的内容,教师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的。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在讲授一些和感官体验内容相关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来触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比如,初中语文《口技》这一课,其内容是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口技表演现场发生的一系列生动画面。但是只有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其中内容的精彩。而大多数人无法理解全文。这一课如果老师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那么课堂氛围难免枯燥乏味、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如果老师在正式讲课前,故作神秘地让学生自己阅读第一段。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口技表演者表演的影像,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起。有了好奇心,上课时自然就会精神集中,积极主动,对课文也会加深印象。再如,对于一些围绕某个情感主题展开的课文,更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以《乡愁》一课为例,现在的学生衣食无忧,对于“乡愁”根本没有任何的体会。为了讲好这一课,老师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在讲课之前,组织学生看一些和课文主题思想有关的电影,当学生对乡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会后,可以给学生放一些有关乡愁的歌曲,经过这样学生会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学习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3.利用表演创设互动情景

在初中语文课本里,很多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表演的剧本。上课前给学生分好角色,告诉学生上课时要轮流表演,学生为了表演好,就会努力研究课文的内容与情感,以便找到自己的表演依据。学生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无意间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的就提高了。表演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转变身份,把自己从观众变成演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感情世界里,才能深切地感受课文的戏剧情节。如,像《巨人和孩子》之类的童话,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演的话,会极大地释放孩子的天性。在加深对课文知识领悟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6)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欲望,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开拓大脑思维。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学习古诗的印象,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古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运用音乐创设情境,烘托气氛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来烘托课堂气氛。音乐本身就能调动人的情感,烘托现场气氛,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将音乐语言与初中语文古诗结合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古诗的教学中,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古诗的含义以及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古诗教学质量和效率。

比如:在对《过故人庄》进行讲解时,作者孟浩然将古诗中美好的田园生活与自身愉快的心境进行完美的结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古诗大声地朗读出来,然后以《苗岭的早晨》民乐开头,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快速进入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美好的境界中,体会当时作者的感受和心情,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真情美读,感知情境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美读的方法对古诗进行朗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有效地运用美读,不但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说明的意思,还能够感知古诗中人物的感情。在进行美读时,教师引导学生注重语句的停顿、语调的处理以及语句的重读,这些都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比如:在对《钱塘湖春行》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美读的方法,不但能理解古诗的含义,而且还能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首先,教师让学生用愉快的心情去朗读这篇古诗,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韵律、停顿以及重读,用心去体会诗的平仄、声韵以及节奏,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钱塘湖春行》是作者将西湖美景与清晨的美景完美结合在了一起,运用美读的方法能将古诗中的情感朗读出来,从而让学生感知情境。

三、运用画面,再现情境

利用画面与古诗进行结合,能够将古诗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含义以及诗中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运用图画、多媒体等比较直观的教学工具,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快速地投入到古诗情境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在对北朝民歌《木兰诗》进行讲解时,首先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对古诗的故事情节有了大概的了解;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美国《花木兰》的动画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动画片播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所看的动画片的情节,将课文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对我国的花木兰与美国的花木兰进行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处于兴奋状态的学生,开拓大脑思维,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时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发现了两个花木兰都有着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知识量,使学生在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刺激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的情境中,与诗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描绘形象,引入情境

教师在讲课时,可根据诗的不同基调变换不同的情绪语气和语调,把握描述的节奏,绘声绘色地展示诗的情境。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等渗透着教师个人的知识功底、人生阅历和教学技艺,对教学氛围起着强烈的渲染作用。

比如:在讲解著名散曲《天净沙・秋思》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散曲的意境再现为一幅真切的图画,从而感受它的意境美。散曲中有四幅片断的图画,学生在想象中生动形象地把他们浮现出来,同时用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描绘这秋天悲凉的景色时,深深地体悟到在外的游子孤寂苦闷的心情,进入了断肠人所处的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氛围,达到了语言描绘的目的。

总之,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 声情并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保证教学质量,还要进一步的美化课堂,从而把学生带到浓厚的语文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们从中真正体会到上语文课的乐趣。声情并茂指的是教师充分利用声、形传授知识及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范读课文中尤其能够彰显出教师上课时候的声情并茂的状态。作为初中语文课文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述能力,并利用相关的教学技巧从而凸显出语文教学课的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时,应该充分体现出声、形、色等要素。声,是指吐字要清楚、响亮;形,是指要保持姿势与手势的协调;色,则是指在表情上要与课文内容互相一致。例如:教师在范读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时,教师需要把自己带进到当时的情境中,身体站直立、挺起胸膛,声音要铿锵有力,眼神要执着坚定,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海燕的坚强与无勇敢。

二、恰当结合文章主旨,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对于教师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我们要从各个方面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只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且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及养成意义巨大。教师若能够善于利用文章的主旨,把各种与众不同的观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出广阔的思考问题的平台,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计划安排,另一方面还能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推动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动。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从孔乙己的"死"作为出发点,教师精心的设计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文章的内容,在为学生们创造思考问题机会的同时,引导其独立思考并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去领悟全文的目的。问题一,孔乙己究竟最后会不会死?如果会死?会如何死去呢?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可以预见最终的答案也会是多种多样的。也正是提出了开发性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问题二,孔乙己最后为什么会必死无疑?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问题三,文章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故事,却又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别人的笑声中呢?上述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去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通过开发式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出来的答案可谓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学生们思维枷锁被彻底打开了。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其中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了福祉,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不少便利,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可以说是语文教学形式上的一种革命。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施现代化教学,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启发学生在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使他们的学习乐趣和动力被彻底激发出来。教师则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融合,将授课文章和现实中的音乐、影音、图片的相互配合,最后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全面展示出来,这样就会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如:在上《安塞腰鼓》这堂课时,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西北汉子在黄土高原上舞动腰鼓的视频,学生们面对这种活生生的场景,在视觉和听觉上都产生很大的刺激,在这样内容丰富、活力动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对腰鼓有了切身的感受,对整篇文章的内容也有了更深刻、更细腻的体会,这种审美式体验的教学作用十分明显。

四、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生活是现实社会中的大课堂,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脱离了现实生活来讲语文教学就好像是离开了水的鱼,是没有生命也没有意义的。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的教学情境,就好比把鱼放入水中一样,鱼在水中才能自由自在地游动,学生们会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文章的体会就会更加清晰更加透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大多数都是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有的则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真实人物的缩影。虽然有些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和现实生活大不一样,但只要教师能够参照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就能充分调学生学习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对语文教材就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例如:在上《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时,祥子生活的年代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通过启发学生通过烈日和暴雨这两个关键词,使学生回忆起自己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感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会使学生们轻松学习,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表演式体验教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通过创新课堂授课方法,使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有大幅度提升。让学生们表演不同的角色,使其身产生临其境的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们饰演角色,增添了课堂教学情趣。通过表演的实践活动,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以不同角色人物的语气来朗读,分别模仿皇帝、老大臣、骗子和小孩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还有在教授《核舟记》时,给学生下达任务,将核舟上船头和船尾的内容表现出来,学生会寻找人员和道具。正式开始表演前,学生都充满期待,学生们精彩的表演给课堂增色不少。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对照课本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欢快的课堂中学到知识,大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六、借助美术作品等工具,较形象展示教学内容

通过借助美术作品等教辅工具,能够使教学内容形象、立体的呈现,便于学生们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讲《陋室铭》时,预计学生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意思理解起来有难度,就运用教学挂图工具来解读"斯是陋室",便于学生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在新课标准推崇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还需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地点等进行灵活调整实施,它代表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篇(8)

1. 问题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

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活泼好动,对英语学习有好奇心,有热情,课堂上好表现。但他们又缺乏耐心,注意力不持久。创设愉快的英语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自主性。

2. 问题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自幼学习母语,就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和身体的触摸来进行的。儿童所学的语言都与实际生活的情境紧密相连。而且人的言语行为、运用语言表达思想都是在一定的具有社会性的交际情景中产生的,言语交际活动受情境制约,一旦离开情境就难以实现。

3. 问题情境教学法符合语言的交际特点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运用英语交际,只有创设愉快的教学问题情境,学生愿意交往,渴望交往,而且能够交往,才能获得英语知识和技能,才能使英语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英语交际能力。

因此,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的原则

1. 设置的问题情境应追求简单有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创设“问题情境”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到合情合理,不能牵强附会,矫揉造作;要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通过角色的表演、情节的发展来完成教学内容,不要为“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否则会失去“情境”教学的意义。

2. 设置的问题情境应关注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创设自然、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只有创设了真实自然的情境,学生才能较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3. 设置的问题情境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创设学习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学得更透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围绕着“学”而设计教学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学习情境应是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由师生共同建构的,不能由教师单方面提供给学生。另外,学习情境的创设也不能仅考虑单个学生的需要,不能聚焦于个体的学生,而应着眼于多个主体。

4. 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有挑战性,要有思考空间

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新颖性。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要将问题巧妙地设置在问题情境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要求教师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样的问题才会使学生心理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5. 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有真实性和可接受性

许多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时感到困难,其根源在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时通常是脱离事物本来的真实情境。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境中再应用的可能性。如果要求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则必须要求学习和应用的情境具有真实性。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就越可靠。同时,情境的设置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使之能适合于学生,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教学问题情境的具体实施

1. 直观演示,创设探索发现的问题情境

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直观要素以概括的映象表象的形态,以及仿佛显示着和预知着还没有以词的形态展开的思想系统图式的形态参加在思维过程中。”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

案例:Go for it! Book 1 Unit 3的情境创设

用PowerPoint的演示文稿展示给学生看“Mary’s family tree”。

【教师问】Who is this?

【学生答】This is Mary’s grandmother.

【教师问】Who is that?

【学生答】That is Mary’s grandfather.

【教师问】Who are They?

【学生答】They are Mary’s grandparents.

逐步引出“father, mother, parents, brother, sister, daughter, son”。

【设计意图】用PPt给学生看Mary一家人的照片,让学生脑子里对她们一家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给她们看Mary’s family tree,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运用实物、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或幻灯、多媒体技术加以演示,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问答,进入问题情境。直观演示后学生印象深刻,就能较快地接受新知识。

2.以旧引新,创设引入新课的问题情境

有些知识的学习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节自己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知识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的运用又不是简单的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做出调整和改造。因此,在新旧知识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找到接合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英语知识后一个单元很多都是前一个单元的拓展和延伸,巧妙地结合新旧知识创设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案例:Go for it! Book 2 Unit 6第一课时现在完成时的情境创设

【情境1】I am an English teacher and I started teaching English in 1995. Now I am still teaching

English.

【教师问】When did Miss Shen start teaching English?

【学生答】She started teaching English in 1995.(15 years ago)

【教师问】She is still teaching English now. So how long has she been teaching English?

【学生答】She has been teaching English for 15 years.

She has been teaching English since 15 years ago / since 1995.

【情境2】 Mrs Wu was an English teacher and she started teaching English in 1975. But she retired (退休) in 2005.

【教师问】How long did she teach English?

【学生答】She taught English for 30 years.

【教师问】Please compare the following two sentences and tell me the differences.

How long has she been teaching English?

How long did she teach English?

【学生答】She has been teaching English for 15 years.

She taught English for 30 years.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和问题情境的设置,从一般过去时引到现在完成时,既让学生明白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之间的区别,又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在语境中思考和学会语言的运用。

当新旧知识联系较紧密时,用回忆旧知识来自然地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联系实际,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

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他们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语言教学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真正体现语言用于交际。

案例:Go for it! Book 3 Unit 3第一课时关于提建议的教学片段

【学生问】Miss Shen, do you think we shouldn’t be allowed to go out with friends at night?

【教师答】I don’t think so. I think you’re old enough to look after yourself. But you should tell your mother what time you will come back and you shouldn’t be too late.

【学生】Ok, I’ll talk about it with my mother.

【学生问】Miss Shen, do you think we shouldn’t be allowed to do our homework with our classmates?

【教师答】I think so. I think it’s not good for you to do homework with your classmates. It’s not good for you to train your thinking alone and it’s also not good to learn by heart by yourself.

【学生】I see.

【学生问】Miss Shen, do you think we shouldn’t be allowed to choose our own clothes in school?

【教师答】Yes. It’s our rule in school. It’s also good for our studies. We can concentrate on our studies.

【学生】I know.

【设计意图】这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讲一些规则,掌握句式“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th”。在学生学了句式以后,我让学生运用这一句式就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及他们的困惑提一些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创设问题情境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矛盾焦点上,使他们感兴趣,动脑筋,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故事,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

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性问题情境,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故事】One day, a beautiful young lady went to the market with a basket of eggs on her head. On the way, she said to herself:“If I sell all my eggs, I will get a lot of money. If I have a lot of money, I’ll buy more hens. If I have more hens, they’ll lay more eggs and have more chicks. If I sell the eggs, I’ ll be rich. If I become rich, I’ll buy myself a lot of new clothes. If I walk on the street, a lot of young man will try to talk to me. I’ll hold my head and pay no attention to them. Just at that time, her basket of eggs fell down and all her eggs broke down. So don’t count your chick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学生问】What will the young lady get if she sells all her eggs?

【学生答】She will get a lot of money.

【学生问】What will she do if she has a lot of money?

【学生答】She will buy more hens.

【学生问】What will happen if she have more hens?

【学生答】They will lay more eggs and have more chicks.

【学生问】What will she be if she sells the eggs?

【学生答】She will be rich.

【学生问】What will she do if she becomes rich?

【学生答】She will buy a lot of new clothes.

【学生问】What will she do if a lot of young man tries to talk to her?

【学生答】She will hold her head and pay no attention to them.

【设计意图】所选择的故事是与这个单元所教的内容“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相一致的,既是对这一内容的复习练习,又有难度的增加和知识面的拓宽。用学生问学生答这种形式,既可以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获得提升,又可以使基础一般的同学有课堂发言的机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多方面的,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5.利用游戏活动,创设身临其境的问题情境

教师设计出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

案例:Go for it! Book 2上 Unit 2第一课时关于认识人体部位单词的情境创设(学生自发组织游戏)

【学生Peter】Now let’s play a game. Peter says:“Where is your head?”

【全体学生】It’s here.(一边用手指着头)

【学生Bob】Bob says: “Touch your left eye.”

【全体学生】It’s here.(一边用手触摸一下左眼)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学生认识了人体部位的一些单词,如:hand, face, arm, hair, leg, mouth, eye, nose, stomach等。

很多学生争着举手要当发号施令的人,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几次,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探索新知中。这样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6.开放课堂,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它的标准答案可能不止一个,思考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应提倡这种多样性。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感受更多的问题情境,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因此,让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形成一个充满对话、交流甚至辩论、争执的开放性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别人的不同思路可能正是自己应该开发而尚未发现的盲点,而自己的思路也可能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

案例:Go for it! Book 3 Unit 1第五课时课堂教学片段(小组讨论)

【教师问】How did you deal with them when you met problems in your study?

【小组1活动】 We just ignored them.

【小组2活动】The problems influenced us, but we could do nothing.

【小组3活动】We felt scared, but no way.

【小组4活动】We tried my best to solve them if possible.

【小组5活动】We would ask our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for help.

【教师总结】Ye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ways when they meet problems. But no matter what we meet, we should have a positive way to deal with them.

【设计意图】本单元学了如何学习英语及在学英语的时候会碰到的一些问题,所以笔者设计了这一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没有对与错。这一问题也是对课文的延伸和拓展。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同,对各个问题的理解就不一样。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四、取得的成效

自从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实行问题情境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更积极、主动。学生Helen 说:“我现在越来越喜欢上英语课了,新的知识一听就懂,感觉英语课时间过得最快了。”Susan的妈妈对我说:“孩子现在回家,首先喜欢把英语作业做好,做得很快,还嫌作业太少。这不前几天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阅读理解的专项训练。”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现在同备课组的老师在课堂中都在尽可能地使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大家课前积极探讨,群策群力,问题情境教学法正成为我们备课组的一大特色。

五、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篇(9)

一、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现状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然而从当前中学教育的现实情况看,受传统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仍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致使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失落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一是教育功能的误区。在唯理智教育的支配下,学校教育主要把培养高技术、高智能、高效率的人才作为重要目标,致使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理论的传播,而轻视甚至忽视对情感经验的积累,由此导致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欠缺;二是受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在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的今天,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也容易引发独生子任性、狭隘等不良个性特征,再加上信息化迅速发展下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更让学生在建立健全个人价值观念的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参照和引导,情感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推广遇到阻碍;三是情感教育本身存在的难度。在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情感素质这一内容,本身就比较抽象,尚未有成熟的范例指引,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情感教育过程中,可以寻求的参考大多停留在心理学理论层面,这点给中学音乐培养学生情感素质带来困扰。 

二、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优势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高速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旺盛的精力和生命力。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情感体验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他们很容易动感情,也很重视感情,他们喜欢参与社会,渴望关注人情,分析人事,体验丰富的情感。这种学生主体存在的内因使得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使他们在学习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情感熏陶中真正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富内涵,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 

三、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主要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 

情感是指人类对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形式,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及产生的心理体验。在语文教材中,收录着许多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从整体上看,语文学科无疑是当前学科教育中最富含情感要素的一门学科,教师教育和指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种文学作品的情感解读、展示和转化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情感素质,教材的情感准备是必要前提。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感,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自豪之情,有对人民的忠诚与敬佩之情,有对事业的追求,有对信念的敬仰,有赤子心,有朋友义,有手足谊……教材作为这些情感的主要记录和传承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材料。教师只有深“吃”教材,让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融合,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讲文以入情”,真正用教学内容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二)发挥教师的情感关怀作用。 

如果是教材是情感的主要承载体,那么教师就是情感的传播者。在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实施教学的教学者和情感引导者,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活生生的情感个体。在一般情况下,文学作品的情感能否成功被学生感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情感如何引导和培育,做到以读入情,以读入境,以读会心。所以,在初中语文情感教学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情感素质之前,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富有情感的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情动情”。那么,教师如何做好自身的情感准备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是对教育和教学工作本身富有充分的感情。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教育事业足够忠诚,在教育教学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将满腔的热情和激情都奉献给事业。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培养应试高手,而是用情感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心态健康、积极向上的人;二是对音乐学科的情感,也就是教师本身需要热爱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能够甘之如饴,自得其乐;三是对学生的情感热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才是教育。”教师要想培育学生的情感素质,除了自身需具备充分的情感之外,还需要对自己所教学的对象充满情感,也就是做到热爱学生,用爱教导学生,用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爱教、爱生”。 

(三)启迪想象,引入情境。 

学生是学习主体,也是教学活动中丰富情感的另一个主要来源点之一。和老师一样,学生也是一个个鲜活的学习个体,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情感,或许他们的情感没有老师的稳定和成熟,但无穷的热情绝对是他们的主要优势之一。因此,在构建一节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课堂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启迪和引导,包括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对教学教师的情感,以及对文学教材的情感,这些都是实施情感教育课堂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努力结合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感受文章作品的文字和意境,同时通过沟通认知与情感的联系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深刻有效地理解文章语言的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 

篇(10)

一、人际关系与交往的意义。

初中生的人际关系是自己与同学、朋友、家长和老师等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初中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等。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对其学习、生活、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步入中学,除了学业之外,人际交往成为同学们必不可少的任务。如果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当的话,会使自身心理压抑、身心不健康,学习成绩下降,人缘差,朋友少,甚至造成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

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人们与社会广泛接触、与他人建立各种各样联系的过程。通俗地说,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人一出生,就落入了人际交往之中:首先是依赖父母的照顾,再者是需要和同伴一起玩耍,之后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走向社会,完成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际交往的轨迹也就是人生的轨迹。因此,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人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关专家也认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人生幸福,智商占20%,它决定人生;情商占80%,它主宰人生。而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也得出近似的结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能,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在本世纪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要完成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智力因素是很重要的,同样,他们健康的情感世界及良好的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是很关键的。

二、初中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进入青春期,同学们由对父母感情上的依赖转换向朋友,大多数同学认为,初中时期的友谊最纯真和珍贵。

2、小团体现象突出。步入中学后会发现,同学之间依据年龄的相仿、个性的相似、品行的一致而组成一些团体,这些团体一般10人左右为一团。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在小学时,你总会把老师的话全以为是对的,可进入中学后,你的思想观念更新了,比小学时期更独立了些,你总是勇于向老师发表你的观点。同时,你也学会了评价老师,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步入青春期,有了长大后与父母的烦恼,也就是“代沟”,自己总觉得与父母无话可说,很少与父母沟通,加上父母与我们之间的年龄差异、社会阅历等等方面的差异,就容易与父母产生隔阂。

三、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1、健康的人际交往:大都热情开朗、乐于交往、精力充沛、思想活跃。

2、不健康的人际交往:感情冷漠,不愿和他人交往,甘于自我封闭。

四、原因:

造成学生的不良人际关系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根据调查显示,主要表现在朋友之间的不信任、容易产生矛盾或者夹在矛盾的两者中间,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和自己兴趣爱好不相同的人相处在一起时,你也不会感到兴味索然,无话可谈。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随着时间的流逝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根据调查报告,主要是因为正处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时期,加上缺乏主动与老师的沟通,就很容易产生对老师的不理解和师生间的误会。另外,如今新型师生关系产生,使一些学生混淆新型师生关系的概念,以为和老师关系好就可以不注意师生交往的礼仪。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缺乏主动与父母的沟通,从而产生青春期容易与父母产生――代沟。除外,在调查问卷的“你个人认为影响自身人际关系的因素还有哪些?”补充这一栏中,有同学提出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不尊重父母等。

4、自身的一些不良个性品质、修养素质和人格特征问题。在调查问卷中提到的“打断他人谈话”、“与人交往自卑退缩”、“经常讲不文明用语”、“自我的封锁心理”等等。此外,还存在一些交往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孤僻心理、嫉妒心理、干涉心理等等。

除了以上方面外,还包括⒈心理和生理: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有了极大地提高,个人的独立性也已经大大地增强,每个人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生活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因此,我们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应重视的是与他人在思想认识和生活体验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的必要关心和帮助以及互通信息等方面,而不是形式上的形影不离和亲密无间。⒉性别的差异:因为开始步入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差异,部分同学因误解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从而阻碍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

五、对策:

处理好人际关系,要讲一定的策略、方法:

1、主动交往,千万不要自卑退缩。放开自我,不要羞涩,消除依赖感。不要依赖于别人主动,期待和小学一样被别人所拥护。

2、观察大家的共同话题和兴趣。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学间往往是能说会道的同学在群体中最受欢迎,交流成为中学生成为人缘型的重要因素,而在同龄人之中,共同的话题往往是最吸引人的。

3、善意的欣赏别人。扬长避短,互相进步。每个人都喜欢别人善意地赞赏自己,这不是虚荣心的表现,当你善意地赞赏别人时,别人高兴自然对你的印象十分深刻。

4、帮助别人。对于每个人来说,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也是一种被人关注的方法之一。

篇(11)

目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落实雷声大,雨点小,令人担忧。以下是笔者对当地某一中学91名初二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情况,见下表。

数据显示:

1. 从整体看,学生接触的名著数量共计20本,接触面基本达标。

2. 古诗词的诵读量分布区间集中在4―7首之间,最多读了17首,离目标要求甚远(7-8年级约80篇),而且学生阅读的诗词有些还是课内阅读的内容。

3. 名著、古诗词外的课外阅读以青少年校园期刊、小说、格言或哲学类文学居多。

4. 课外阅读的时间严重不足,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只在学校内进行课外阅读。

5. 初中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严重缺失。

二、怎样落实语文课外阅读

1.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

教师必须要对课外阅读有正确的认识,理解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可缺失的部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了,考试成绩才能有稳定的提高。而教师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教学行为。

2. 做好计划,有序开展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课外阅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课文相关的拓展积累性的阅读;第二类是系统的课外阅读导读;第三类是学生喜爱的其他课外读物。老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了全面分析,把握全局的内容,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做好每年的阅读计划,每学年一开始就按计划分步实施,有序开展,那么课外阅读就有了落实的保证。

3. 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引领着学生在书海里尽情遨游,而搭建平台是培养兴趣的必要手段。

平台1:每月要有读书笔记交流,有评比,有奖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平台2:精彩分享,对名著和古诗词中的人物或精彩的描写进行分享。可一学期两次,以班为单位用故事会或朗读会的形式开展,营造人人读书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