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6 10:52: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

篇(1)

植物作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生态风景园林造就一种生机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风景园林已经成为未来园林的发展方向。通过乔木、灌木、花草等各种素材,利用艺术手法,可以实现园林风景建设,体现植物本身的美,改善周围生态环境,展现自然美感,提升欣赏价值。 

1植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功能 

1.1调节空气 

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通过释放的水蒸气来调节温度,增加湿度,使得空气变得清新。作为生态园林建设当中的主要植物,在绿地率较高的地区,人们会感觉空气清新,精神抖擞,这与绿化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和水蒸气有关,相关调查显示,绿化地区相比于未绿化地区,空气湿度要高出15%~20%。 

1.2改造城市生态气候 

植物不仅可以调节周边的空气,对于当地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在绿地率较高的地区,人们中暑的几率要远远低于未绿化的地区,虽然在夏季这种差别不明显,但是到了冬季两者的温度差异可以达到10℃左右。另外,城市热岛效应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们更加关注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因此对生态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冬暖夏凉的作用,对于调节改善城市气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减少城市噪音 

目前城市的噪音污染十分严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人们长期处于噪音环境时,就会感到身心疲惫,精神萎靡,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各种症状,但是一些高大、浓密的植物会将这些噪音有效隔离开来。研究表明,具有较好树木覆盖的地区,噪音强度会减少5倍以上翻。因此,城市生态风景园林的植物对于减少城市噪音具有很好的作用。 

1.4促进小型生态系统构建 

植物间合理地搭配,能促进彼此的生长,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种类的搭配显得十分关键,通过错落有致的植物搭配,以及他们之间彼此的小气候、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在相互竞争中彼此作用,相互适应,从而有选择地形成小群体。研究表明,多种复杂的植物群落构成比单一的种类生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生存能力,能促进小型园林生态系统的建设。此外,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通过种植植物来完善食物链等,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2园林设计时植物的配置方式 

2.1植物的色彩搭配 

园林设计时,植物的色彩搭配包括单色应用、双色配合、多色配合和类似色配合等4个方面。单色应用主要用于大面积的园林设计,能形成大色块的景观,但是往往会显得较为单调。双色配合主要是补色配合,比如红和绿这种鲜明的对比色,此外邻补色配合也能得到较为活跃的色彩效果,比如黄色和大红色。多色配合往往会带给人们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例如节日期间各种颜色花卉的搭配能创造出祥和、欢快的节日氛围。类似色配合主要应用与园林设计时空间的过度,给人带来柔和、安静的感觉,没有明显的对比变化。比如有的花坛色彩由内向外依次展开,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2.2植物季相搭配 

植物在四季的变化中叶、花、果的色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颜色的转变,使得园林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利用季相来充分的配置,体现植物色彩变化,提升园林艺术作用。例如北方和南方相比,春季较晚而秋季相对较早,因此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植物色彩的变化,而且即使同一地区色彩的变化也会出现不同,比如低温或者少雨会影响花木的生长和开花。在园林植物中增强季节感会有特殊的艺术效果,例如春季的山花烂漫、秋季的硕果累累等。在目前的局部景区往往突出一个或者两个季节,常常采用单一或者少量的植物种类,为了避免某个时期的枯萎,可以增加绿色草木来延长观赏期。 

2.3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在花木配置时可以增加一些颜色鲜艳,对比较为明显的植物,比如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等,这些植物作为景观植物能增加观赏的色彩,十分适合植物造景。此外,树木与开花植物相结合,不仅能延长观赏的期限,还能增加景色的层次感。四季常绿的植物也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颜色翠绿的植物可以和较大的植物相互配合,来增加观赏效果。 

2.4配置层次相和谐 

植物之间的配合一定要遵循不同的层次感和颜色搭配,比如将不同形态、颜色大小的花木组合在一起,能使植物景观的色彩更加清晰,搭配更加和谐。组合的高低可以依据不同的形式而定,最主要是体现层次感,避免杂乱无章,展现和谐的美感。比如高度为1m的红橙木球、2.5m的朱瑾、4.5m的黄槐和8m的秋枫进行组合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3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对比和衬托 

由于植物形态不一,在实践当中要应用植物不同的特点来衬托出园林的美感,在树木之间相互搭配时,一定要注意协调,最大限度地避免颜色和高低差异所造成的破坏感,从而避免影响整体园林设计美感。一方面要利用色彩大小差异表现出强烈的对比感,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来完善和衬托出景观的主体效果。 

3.2动势和均衡 

由于植物具有各自的形态,有的植物形态比较规则,而有的却较为随意,因此在植物配置时,一定要注意植物之间相互的协调,包括形态、大小、颜色等。此外,在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也要同时重视植物的长势和发展趋势,有可能因为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同造成配置的不平衡,产生不和谐现象。 

3.3层次和背景 

生态园林风景设计中植物的搭配尽量避免单调,利用乔木、灌木、花卉等多种植物来进行多层次的配置,可以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的丰满。一般背景树要高于前景树,在配置时前景和背景产生较大的差异,体现和衬托出强烈的对比效果。 

4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4.1植物选择要因地制宜 

在生态景观园林实际中,植物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和季节变化等基础条件,在植物选择时,要按照不同的生长习性和季节来选择植物配置,遵循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严格人工控制,尽量减少由于运输、栽植而导致的植物死亡现象,还要避免引进造成人体过敏的植物。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4.2设计要注重季节因素 

篇(2)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也日益迫切,而城市园林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体现出城市绿化的美观来,所以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园林植物配置必须做到不同植物之间有机结合、合理配置,使园林城市植物不但能符合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而且又具有美学价值。

一、 城市园林的功能及植物配置的作用

城市园林的基本功能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范畴的城市园林绿化,主要目的和追求就是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城市园林绿化首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另外,城市园林绿化应该给人们美的视觉享受, 城市园林基本是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组合配置,同时将民俗风情和城市传统文化融合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从而使城市色彩更丰富,外观更美丽,这样不但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使人们获得心灵获得满足,令人心旷神怡,而且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并获得知识的启迪。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决定了园林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上的高低。在园林建设中通过植物配置可以创造不同景观,增添园林的诗情画意,丰富园林景色。可以实现空间的分割,从而使园林绿地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通过植物配置可以适应和修补某些建筑造型上的需要,或弥补建筑上造型和设施方面的不足。另外,植物配置好了还可以在天然环境中保持水土,维护城市植物种间的生态均衡。

二、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依据及配置现状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依据城市绿地性质和总体设计来构思设计园林植物配置,要依据统一中有变化的要求和体现韵律及对比等美学原则来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要依据不同植物的特有观赏特性和季相特点变化来进行植物配置,以便能体现出不同植物的观赏性和季相景观特点,还要依据自然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同时还要依据人们的心理需要和环境条件的实际需要进行植物配置。当前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配置现状非常值得担忧。首先表现在城市园林空间利用单一,缺乏立体和层次感方面。其次表现在园林植物色彩单一,几乎是清一色是绿色,缺乏色彩的多样性,缺乏动态美。最后是园林植物功能非常单一,基本都是普遍重视观赏功能,而严重忽略了其它功能。

三、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及配置方法

(一)重视植物的多样性,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植物配置。首先,因为自然界植物是千奇百态,丰富多彩的,植物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植物的多样性。根据城市绿地环境条件的特点,同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配置,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好。其次,因为自然界植物并不全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这就要求园林植物配置就必须把孤植、列植、片植、群植及混植多种方式交融使用。再次,园林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同时要尽力避免植物相互之间的视觉抵触,也不能与其他园林建筑形成视觉上抵触。最后,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必须结合遵循美学原理,遵循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另外,园林植物配置还必须要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及知识性等内容,以便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

(二)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必须遵循整体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首先,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高度重视保护城市原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以及城市本身原有物种的多样性,正确看待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从而使城市园林建设与自然和谐,在科学合理的自然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使城市园林植物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其次,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城市园林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和在草本花卉的点缀及草坪的衬托等方面都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质量为着力点,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以便发挥出城市园林的最大生态效益。

(三)配置方法上尽力采用近自然式配置的方法。近自然式配置方法首先是指植物材料本身必须为近自然状态,尽量避免人工对植物进行重度修剪和人为造型,其次是指在植物配置中要避免园林植物种类的单一性,尽量避免株行距地整齐划一,以及苗木的规格方面的绝对一致,要体现出植物的自然属性。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尽可能趋向自然,通过配置不同物种、密度和不同规格植物实现植物群落的共生与稳定。当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种近自然式配置方法应该大力提倡,在园林建设中要尽力减少对树木个体、群落的过渡人工干扰,使植园林物配置基本趋于自然状态。

(四)植物配置要注意主次分明,疏落有致,注意环境配置的和谐自然。首先,植物配置的空间无论是在平面还是在立面都要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色彩和质地等变化,做到主次分明和疏落有致。园林植物的群体配置要充分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个性特色,分清主次,植物配置要深浅并有,若隐若现,疏落有致,以无形之虚造有形之实,体现出自然环境之美。其次,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要注意植物与其周围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的自然和谐统一。建筑的特点是形态固定的实体,而植物的特点却是随季节产生变化的实物。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和柔美的线条以及优美的姿态都会给建筑以美感,使建筑也呈现出了生动活泼而富有季节变化的动势,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以。同时在园林植物建设中,无论何种水体,其主景、配景或小景都需要借助植物配置来丰富,以完善和体现出景观的自然美。

参考文献:

[1]詹锦花,浅谈动物园的植物配置,热带农业科学,2009/4

[2]文建风,浅析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山西林业科技,2008/4

[3]汤振兴;叶云,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北方园艺,2007/9

[4]邱宏瀛,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城市街道绿化,安徽农业科学学报,2000/3

[5]张剑,张志国,隋艳晖,王森,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5/1

篇(3)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1.意义

园林绿化设计的关键以及基础是园林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景观的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园林植物造景不但能够使城市绿化的综合效益以及景观的成效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也将自身价值完美的表现出来。园林植物造景是生态学、美学的有机统一,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园林造景技术,将园林绿化建设成为符合当地思想、政治、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而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是促进园林城市绿化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重要性

现今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并且在我国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人们身心承受的压力很大,这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园林绿化景观不仅对建筑物有软化作用,也对人们的身心起着放松治疗作用,因此为了保证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以及前提,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幸福指数以及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遏制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在我国城市中实行环境保护途径就是进行园林绿化,如栽花、种草、植树等都是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及改造的手段。在对园林景观建设时,植物是园林绿化景观建造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园林植物便没了生命力,因此植物造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尤显重要。现代植物造景技术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集各家所长而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时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特色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舒适与享受。

二、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植物在自然界中能够正常生长,是由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适应的自然关系。园林植物大多是种植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要使其实现正常生长、发挥应有的功能,就必须充分考虑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以及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务必使二者相互适应。反之,园林植物则可能生长不良,或根本不能生长。适地适树是园林植物选择的首要原则,必须严格遵循。

2.生态性原则

城市园林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舒适宜人的游嬉、休闲和居住环境,实现此功能的主角无疑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具有遮荫、降温、隔噪、防风的作用,以及滞尘、杀灭细菌、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空气质量等重要功能。其中乔木类的植物在此类生态功能上优于灌木、草本类的植物。因此,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必须重视生态性原则,力求人工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发挥出更大的生态效益。

3.艺术性原则

园林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除了利用园林建筑、小品等来营造园林美感外,笔者认为园林植物在其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园林植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性,以及形态、色彩、香味等的多样性,园林工作者应恰当地运用艺术手法,将丰富的植物素材创作成景色优美、四季可观的园林画卷,满足人们欣赏美、体验美的需求。

4.节约性原则

杜绝铺张浪费、提倡节约是包括城市园林建设在内的各行业应当遵循的原则。园林建设的节约不仅要求少些成本高的“硬化”材料,多些“软化”材料(园林植物),而且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也要从实用性、经济性出发,不应追求价格昂贵的所谓“高级”外来品种,以及规格过大、稀有程度高的种类。在园林中多应用乡土植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建设、养护成本。

三、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1.符合自然生态系统

园林植物造景是建立在园林固有的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以避免过多的人工雕琢而导致土质改变,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失衡。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尽量保持自然地域特点,在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发挥绿化景观特点,使园林植物造景能够获得良好的绿化造景效果,增强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

2.园林植物造景要保持原有的生态群落

园林植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态群落,在园林植物造景的时候,将原有场地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尽量做到造景植物就地取材以满足社会及自然需求外,园林景观及植物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以达到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效果。

3.园林植物造景要上升到意境创作的层次

园林植物景观要给人以舒适而休闲的物境感受,就要在造景技术上考虑到人的审美心理,使园林植物景观散发出意境之美。不同的植物,根据其生长特性以及生命特征,人们都赋予了象征意义。一些园林是围绕着烈士陵园纪念堂馆进行植物造景的,多选择松柏,代表着神圣、正义、永垂不朽。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状态,展示出不同的色彩,很容易令人触景生情。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就要利用植物的特点,创造出富于意境的园林环境。

4.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

依据植物季相演替的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种手法。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根据景观设计要求合理配置植物,以求达到各种观赏需要。园林树种的季相变化,在增强景观效应的审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视觉功能的作用。

5.空间植物造景的应用

在空间植物造景之中,植物本身就是一个实体,是园林绿化的主要成分之一。空间植物造景的特点是在妥善解决空间造景的功能,还要充分的突出园林空间的特点。在空间植物造景中,合理的运用了植物周围的开放性,以及封闭性的空间,使得设计出来的空间植物造景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空间植物造景的优点是充分发挥了植物本身的作用,把传统与现代艺术手法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创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园林景观。

四、结束语

现阶段各地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在进行植物的造景时,我们应该进一步的挖掘植物自身的生物特性和生态特征,才能把植物的美感充分的表现出来,创造出既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又符合艺术美的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82

1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1 目的性原则

1.1.1 实用性特点

在实用性特点方面,在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之前,需要明确园林配置的实际价值,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营造居民所实际需要的生活环境。针对这一特点,需要合理选择植物的种类。

例如居住地儿童数量相对较多的区域,则可以选择色彩较为鲜艳的植物进行配置,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而陵园等区域则可以选择翠柏等植物,符合陵园庄严肃穆的感觉。

1.1.2 功能性特点

在功能性特点方面,顾名思义则较为注重植物的执行功能[1]。比如在高速公路的两旁,则可以需要注重植物的防止眩光功能,注重中央隔离带植物的布局,降低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保证公路的畅通。

1.2 生态性原则

1.2.1 注重植物分布的地带性特点

不同的植物所能够适应的生长环境也会有所不同,盲目的引入外来品种必将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注重植物分布的地带性特点研究十分必要[2]。现代园林配置活动需要充分关注植物的生态性原则,在深入分析植物地带性生长特点、生长环境的基础上,研究植物品种引入的可行性,进而保证现代园林植物引入的有效性。

1.2.2 注重生物的多样性特点

在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单个植物物种的引入,最大限度的保证生物多样性。但是在实际的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类植物之间的抗拒作用,将无法共同生长的植物有效分隔开来,保证现代园林植物的多样性生长。

比如刺槐在生长过程中会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所以如果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中选择了刺槐,则需要与其他植物有效分隔,科学种植园林植物[3]。

1.2.3 注重植物群落机构的合理性特点

在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空间结构的排列。当前现代园林植物的结构排列常通过植物的垂直以及植物的水平排列等方式。

例如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将上层配置一些喜好阳光的植物,中间层配置半喜光的植物,下层则可以配置耐阴能力较强的植物。通过层次性的排列,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感,促进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创新性发展。

1.3 美学性原则

1.3.1 均衡与稳定,多样及统一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需要遵循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构建立体性的配置结构,进而给予人们愉悦、舒适的感受。通过植物多样性的选择以及科学搭配,达到美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带给人们双重体验。

1.3.2 对比与协调,韵律及节奏

在植物选择的过程中,比如高大的建筑群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或者色彩突出的花灌木,通过高大的植物搭配高大的建筑,达到一定的协调统一效果。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植物单体尤桂兰的重复组成景观称之为节奏,现代园林设计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土环境,选择适合季节发展的植物品种,使现代园林中能够保证四季均存在美感。

2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

2.1 注重地方特色的突出,展现城市的文化特点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对城市宜居度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城市文化氛围的融入,将植物与周围环境相结合。

比如一些历史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的地区,则会选择与之相关的植物品种,搭配园林的实际氛围,将园林植物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环境,达到意境和文化的完美融合。

2.2 注重配置的科学特点,基于生态学理论进行科学配置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需要结合生态学理论不断予以改革和创新,未来的园林设计发展必将会更为深入的掌握生态观念,结合自然植物的多种特点来进行植物配置,选择更多的品种,保证现代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

3 结束语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恰当的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效融合,能够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5)

植物造景的优点还包括造价低、建设时间短、能在保持原有景区风格不被破坏的条件下使原有景观锦上添花并且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在进行植物造景时,要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生物特性,把植物的美充分表现出来。要把传统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精神相结合,创造出既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又能给人们景色迷人的植物空间。对于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从单纯的施工工艺上来讲,就是在城市中加入灌木、乔木、藤本等植物元素来形成一种景观,主要是发挥园林植物自然美的特点,给人们形成一种不仅美观,更有益生态健康的居住环境。从最直接的方面而言,园林植物造景就是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有助于人们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然而,更重要的是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净化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园林植物造景能够给人类提供一个完善、多功能而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存环境。

1、基本概念及意义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分析

随着园林植物造景的不断开展和人们对其的了解不断加深,该项工程对于城市建设的贡献已经是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而且近些年我国在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相比于起步较早的国外园林技术而言,我国的园林植物造景技术还是存在着不少的缺陷:首先是我国能用于园林建设的植物种类非常少,国外的许多公园的植物种类可达1000余种,而我国,一线城市的公园用于观赏的植物种类仅有两三百种,而很多二线城市更是不足百种;其次,我国城市开放性公园园艺水平较低,在育种和栽培养护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好,技术落后,专业人员紧缺,使得我国园林植物中的主要品种杜鹃花、报春花、百合、丁香、月季花、山茶花、翠菊等等,都没能培育出很好的栽培变种,甚至有的种类在退化;再者,我国在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方面也是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去追赶。

3、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现状

城市园林植物造景工艺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文明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建设的特色风景线,因此,在进行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时也要越来越注重突出地方习惯和文化特征。这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重视应用当地的花草树木品种,作为本地最常见的植物品种,与当地历史和文化一起传承下来,是深受大众所喜爱的,是当地文明的象征之一,这样的布设配置可以给城市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体现其独特的地域风貌,满足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要求。而且,利用本地植物品种还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节约工程成本,减少养护管理费用。园林植物造景要运用生态原理,遵循自然规律。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是以生态学作为理论指导的,我们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要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城市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工程不同于城市建筑、道路等工程的建设,植物有着生命力的群体,在进行造景设计时,不能一味的追求审美享受,更要注重生态保护。城市园林植物已经逐步倾向于利用植物特色来营造丰富多变的季相。为了能够满足广大市民对审美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使其能够在一年四季中都能有所体验,现在的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季相的营造,利用春花、夏叶、秋实、冬干等植物的不同特点,通过合理配植,实现四季有景的效果。大力开发利用野生资源,丰富园林素材。

4、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对于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工艺,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状况、环境特征、文化传统、居民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来培育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布设。对于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最基本的要点,就是要满足居民休息和审美的需求,应尽可能地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在选择基调树种时,尽量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这不仅仅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地方特色,还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在进行美化设计布置时,可以通过合理配置特色生态林,种植一些精品植物,来提高审美档次。对所处城市中心或者交通量较大位置附近的公园,还必须满通安全的需要,在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同时,尽量要做到有利于协助组织车流以及人流的疏散。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要尽量的满足生态环保的需求,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展现温馨的人文关怀。比如城市办公楼和居民区附近的公园,其园林植物造景工艺在选择植物种类时不仅要尽量与当地人们所喜欢的种类相一致,还要注重植物改善土壤水质等额外功能,要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适应,要在提供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注重改善建筑环境和符合生态要求,使之能与周围环境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结束语:

园林设计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我国植物种类博大的优点,尽可能地开发野生植物资源,并将其进行很好的培育和推广,使其为丰富城市物种和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同时还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篇(6)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主要指的是对草本、藤木、灌木、乔木等植物材料进行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并按照植物的立地条件和生长规律,结合园林景观当中的其他素材,通过多种构图形式,将这些园林植物在一个群落中相互配置,从而创造出一个美观、稳定、舒适、和谐的能够供人们欣赏游憩的园林景观。本文就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以期更好的推动我国园林艺术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

我国的传统园林也被称为古典园林,素有“写意山水园”的美称。它的植物在配置上通常是以不对称、不整形、不成行成排的自然设计布置著称,在景观效果上力求达到自然山林的视觉效果。传统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即:

1、 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是我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原则的核心,要求其配置景观不仅要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进行反映,还要抒发园主的感情、理想、寄托等等。即使园林具备写意功能。

2、 在空间较小的地方多用近景植物

在我国传统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常常在空间狭小的地方配置适当的能够近距离观赏的植物素材,以观赏植物的姿、色、香、雅、奇、古等。

3、 多用乡土树种

在传统园林植物配置中,园主多采用那些具有地方性、季节性、民族性特征的乡土树种进行景观的构建。

4、 重意境,轻习性

在我国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中,园主由于受到封建思想和意境化、人格化等方面的影响,在植物的配置上偏重于那些象征高雅清逸、升官发财、吉祥如意等意境的树种,而不注重对植物本身生态习性的考虑。

二、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

1、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注重植物配置的科学性

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

1)加强生态学理论的指导。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人们对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而园林景观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应当加强生态学理论对植物景观配置的指导作用,以便更好的达到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造景目的。

2)加强对植物的环境资源价值的利用。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中,植物不仅具有观赏和美化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资源价值。例如净化空气和水体,改善小气候和土壤质量,吸收、分解污染物,降低噪音等等。因此,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要加强对植物环境资源价值的运用,从而营造一个舒适、宜人、优雅的园林环境。

3)根据植物群落的自然发展规律,营造其多样性。在园林植物的造景配置当中,要充分的发挥艺术形象力,以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为创作的源泉,汲取创作灵感。在这一创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植物群落的自然发展规律,通过利用植物群落的结构、季相、外貌等的有机结合,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进而营造出和谐、自然的园林景观。

2、 强调人性化设计,注重景观的功能设计

在现代园林的植物设计和配置当中,要强调人性化设计,注重景观的功能设计。人性化设计,就是指设计师要利用相关的设计要素,通过对它们的合理组合,构筑出符合人体尺度和人们需去的园林景观和活动空间。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根据美学的要求,加强园林景观的功能设计,从而营造出时移景异、步移景异、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园林植物景观。

3、强调体现城市文化特征,突出地方特色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对城市内在精神文化素质同外感形象的统一性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而园林的植物文化也成为城市诸多精神内涵因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它的配置要着重强调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地方特色。植物可以见证和记录一个城市的历史,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香山红叶;苏州光福香雪海;杭州十里荷风、三秋桂子等等都证明了这一点。在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加强植物自身文化性同四周环境的融合。由于园林植物通常具有丰富的立体观赏感和寓意,因此其构景常常充满诗情画意,达到声色俱佳的园林景观效果。因此,在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延续古典园林的这一经典造景方式,将植物的自身文化特性同四周的园林景观环境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使构景充满人文情趣和氛围。

2)加强乡土树种的利用。园林景观的造景宗旨就是保护植物的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园林。因此,对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应多采用乡土树种,以便于形成一个较为稳定且极具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同时,加大对乡土树种的运用,也可以这样既可以提高园林绿地中的生物量,降低采购和管理的费用,从而节约园林的投入资金。

3)加强市树市花的运用。市树市花是作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生态和文化象征,它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和凝聚作用。因此,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多运用市树市花,能够极大的满足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对青少年和儿童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4、 积极运用新品种,营造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我国目前应用于园林造景方面的植物种类还相对比较贫乏,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在现代园林植物的配置中,要加强对新品种的运用,通过充分应用大自然中丰富的花草树木,扩大园林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从而丰富园林植物的物种,达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中,要不断发挥合理、科学的艺术创作力,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出自然、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改善园林周围的自然环境,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孙波.试谈现代园林植物配置[J].农业与技术,2008(12)

[2] 张声平,刘纯青.浅谈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 王银群.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浅析[J].广东建材,2010(06)

篇(7)

1.引言

在建筑、山、水、植物作为园林的四大要素中,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最重要的材料要素。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要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相统一,更要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需要,使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经济效益得以充分体现。本文就目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表己见,希望能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2.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2.1植物配置不科学,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1)大树进城带来的不利后果。“大树进城”就是从农村或山区购买大树,移植到城市。但是也出现:1)在移植过程中的断根、锯截、修枝,造成原本华盖浓荫、体量高大的大树伤痕累累,稍有不慎就会死亡,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2)造成大树原产地生态破坏;3)进城大树不仅树木价格和运输成本高,而且栽培养护管理费用也高,造成有限的绿化资金大量浪费。(2)盲目引用外来植物。盲目引用外来植物,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当地的植物景观,但往往由于未经引种驯化,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完全适应,有的生长不良,有的根本不能成活,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又延缓了生态效应的发挥。(3)配置密度不合适。在一些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配置中,由于人们对植物生长预期效果缺乏预见性,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或者以“赢利”为目的的故意炒作,使配置密度出现过大和过小的现象。配置密度过大,定植几年就会拥挤,不仅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成龄后难以形成完美的树形,移植也不易成活,造成植物资源浪费;密度过小,达不到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和绿量,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4)园林植物配置结构不合理。目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在结构上存在两个极端:1)把本该建绿量大、容纳游人多的开放式休闲绿地的空间,变成封闭式的大观赏草坪、模纹花坛等,从而拒人于绿地之外,不能发挥此类园林绿地应有的功能,造成巨大的地力浪费。2)不分绿地性质、面积大小和环境负荷而一味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没有因地制宜地按需配置,使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2.2植物配置缺乏多样性和稳定性

在当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运用的植物种类并不多,大多局限于观赏价值较高、人工栽培的所谓“园林植物”,加之长期以来重视景观视觉效果忽视生态效益,常把自然生长稳定的野生乡土植物视为杂草杂木而斩尽杀绝,造成配置的植物种类单一、植物色彩单一、植物功能单一和空间利用单一,使城市植物配置缺乏多样性和稳定性。

2.3植物配置的生态观具有片面性

近几年,虽然生态园林的理念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但也只是停留在改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吸尘降噪、吸收有害气体和杀死有害病菌等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更没有兼顾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在配置中,多以人的暂时需求为中心,没有把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全面生态理念加以运用,既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不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2.4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考虑不全面

不同园林植物配置在一起,不但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种间竞争或互助或共生的关系、阴阳性、观赏性、病虫害的交叉感染性及防治难易程度等,还应充分考虑植物高低顺序与游人视线的空间展示序列、植物景观树种的选择问题、植物季相变化与景观效果和使用功能等因素。但是,当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对植物间的关系考虑不够全面,诸如:注重绿化设计的观赏和休闲需求,热衷于配置整齐划一,种类、年龄、层次趋于一致的植物;注重乔木和草本的应用,而不能将乔、灌、藤、草、竹、花并重;以及不考虑种间竞争关系,在茂密的乔木树林下栽植耐阴性差的地被植物等,使配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5缺乏文化品味,难觅历史文脉

一些城市的园林植物配置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或生搬硬套使用别人的成功之作,或在配置设计中不注重文脉营造,结果是人们很难从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中品味出人文风格,更难从中读出历史文脉,从而使城市丧失了自身应有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2.6“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够深入

在不少地方园林植物配置不是以人为本,如以绿为本种植草坪,仅仅是为了“好看”和增加“绿化率”。为防止人的践踏破坏草坪美观,有的草坪干脆被栅栏或带刺的灌木圈了起来,让人只能“一饱眼福”。再如绿植物配置不注重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或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等。

3.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对策设想

3.1进一步强化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理念

虽然生态观越来越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被应用,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总把植物看成是城市景观美化和装饰的工具,忽略植被作为其他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理念就是要树立科学的生态观来指导植物配置,既要强调园林植物的美化和观赏功能,更要重视其环境资源价值,充分发挥植物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并为昆虫、鸟类、小兽类等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和繁衍场所,提高野生动植物在城市中的种类和数量,保护更多的物种,从而创造出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园林。

3.2注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

(1)科学选择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一种生命体,在自然中拥有生存的特定条件,有其适宜的生理、生物学条件及生态环境。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应依据地理纬度、地形、地势、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和配置景观类型以及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科学选择植物,将乔木、灌木、草本、竹类和藤本等植物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才能有美的存在,才能做到既百花齐放,又各具特色。(2)重视植物群落结构。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强调丰富树种,更要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科学配置,要走出“广场草坪化,园林图案化”的误区,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增加叶面积指数,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常绿树、落叶树,速生树、慢生树有机结合的复层混交群落结构,变“平面型”配置为“立体型”配置,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造型绿化,注重乡土树种和适生树种,提高生态效益和环境质量。(3)保证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植物都有一个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植物景观的形态、色彩、生理功能以及所占据的空间也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变化,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维持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多维空间艺术的连续造景过程。园林植物配置要确定合理的发展时序,要考虑植物的变化性,不仅要考虑初期效果,还要考虑预期效果,既要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持久,又要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变化的效果,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

3.3遵循美学原理,注重观赏效果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必须遵循美学原理,注重观赏效果。配置时要讲究植物的层次和动势,乔、灌、花、草分层配置,疏朗有致,单群结合,形成丰富多采的群落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要讲究植物的线条和韵律,狭长的色带蜿蜒舒展,轮廓和拼接流畅而自然,随着地势的起伏产生有节奏的韵律;要讲究植物的对比和衬托,将不同姿态、不同叶形、不同花色、不同季相的植物协调组合,突出主体景观,表达艺术构思;要讲究植物与建筑、植物与园林小品、植物与植物间倚靠和唇接的自然与美感,避免造成视觉上的相互抵触。

3.4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文化特征

篇(8)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植物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防风和庇荫等功能。

1.1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1.1园林植物是城市中最大最好的“空气净化器”

首先,园林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放出O2,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其次,园林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和评价监测环境质量的作用。许多园林植物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CO、HF、Cl2等有害气体,同时还可以应用部分园林植物对部分有害气体的敏感特性来评价监测环境质量。再次,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的吸尘和杀菌、灭菌作用。此外,城市园林植物还是天然的“消声器”,它能有效地减弱由于交通工具、人等产生的噪声。

1.1.2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

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子。园林植物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降低空气温度的作用;园林植物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空气湿度;园林植物具有净化水体,保护水土的作用。

1.2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城市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的景色,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态、色彩、气味,使人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落叶与常绿相结合,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遵循四大原则。1)统一的原则:植物配置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会杂乱无章,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2)调和的原则:植物配置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产生协调感。用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3)均衡的原则: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厚重的感觉;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要根据周围环境,做到配置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在宽阔的大道两边,可以间隔地等距离或不等距离栽植一些同一树种的行道树,中间穿插同一品种的小灌木或灌木球,形成韵律和节奏,可以开阔心胸,陶冶情操,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

2.1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

1)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且生长得好。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

2)重视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

2.2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

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1)重视植物多样性;2)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3)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4)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问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4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1)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2)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3)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对于冬季寒冷时,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4)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耐践踏草坪,以提供避灾避难场地,同时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5)对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爆发的病虫害,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对绿地进行生态维护。

5 结语

总之,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要与农业、林业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生态园林设计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休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篇(9)

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此点,本文从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概述入手,并对两者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进行简要论述,进而总结出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概述

园林植物造景是以园林造景艺术为指导,在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生产与发育需求的前提下,将各种园林植物作为构建材料,再配以山石、建筑、水体为其进行点缀,最大限度地展现植物自身所蕴含的线条、形体、色彩之美,并通过对植物精心的设计、选材、配置,最终建造出符合园林布局及城市规划的具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化的景观。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按园林布局和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将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配置完成的植物群落实现园林的各种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总体上讲,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存在着必然联系,均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通过利用乔木、花卉、灌木、草坪及地被植物等各种园林植物,使其合理搭配,共同创造出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并将植物景观与其他园林景观交融在一起,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所以,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无论是在园林绿化的作用上,还是在艺术手法运用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2.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2.1 美化环境

在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中,充分利用不同园林植物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姿态进行合理配置,呈现出变化万千、形态各异的形态美;根据植物的生命周期,将不同繁盛期的植物进行搭配种植,使其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产生不同的时空变化,表现出具有装饰性的景观美;根据园林植物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官与视觉冲击,将植物配置在各种园林小品和山水中作为点缀和补充,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变化,从而形成令人向往的自然景观,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亮点,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2.2 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主要源于植物的叶子在光合作用下,可以吸收大量的CO2并释放出O2,从而达到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一部分植物除了可以吸收CO2外,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如夹竹桃、大叶黄杨具有抗SO2的作用;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可吸收细菌和有毒物质,具备净化水源的功能。因此,园林植物是生态景观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

2.3 防护作用

将多种多样的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在保护人们基本生存环境,以及预防各种自然灾害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2.4 提供休闲场所

通过利用园林植物进行造景,不但可以形成可供观赏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避暑纳凉的需求,赋予人们以远离城市喧嚣、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感觉。

3.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 做到疏密有度、主次分明

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要想获得师法自然、尽显生态本色、避免人工之态的景观效果,就必须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在园林植物景观的整体角度上考虑,应从大局入手,而后进行局部的穿插配置。同时,还应注意一个景区内的树木搭配效果,新配置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有机结合,并且与相邻窄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相互呼应,切不可有突兀的感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的完整性。

3.2 展现层次感

色彩搭配、分层配置是植物造景与配置的重要手法。充分利用乔木、花卉、灌木、地被植物的不同花色、叶色、高度进行协调搭配,会使景观植物的颜色和层次更为丰富。

3.3 体现季节性变化

在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中,为了避免给人以单调、雷同、造作的感觉,应遵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设计原则,营造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绚丽、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观效果,尽显自然风光,体会季节多变的景观美感。按季节应配置的植物包括:早春开花的碧桃、丁香、迎春花等,晚春开花的玫瑰、蔷薇等;夏季开花的月季和各种花木等;秋天观叶的三角枫、元宝枫和银杏等;冬季常绿的桧柏、油松、龙柏等。

3.4 利用植物芳香

篇(10)

植物的应用是自然科学中唯一的有生命的自然材料。园林“源于自然,宛至天开”,生态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最高境界,千里冰封,非一日之寒,“要培养一名工程师不难,但要培养一名称得上真正的园林工程师非十五年不可称师”这是老一辈园林工程师的经典概括与经验之谈,要搞好园林建设,既要传承又要创新,既要注重历史文化又要体现现代文明。植物配植与树种选择是园林要素之一,中国园林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函和渊远的历史传承,是历史见证的产物。

1.园林树种选择

常用的园林植物分类可分为:乔木(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灌木、棕榈植物、竹类植物、水生植物、攀援植物、地被植物,草本植物。从观赏性可分为:观树型、观叶型、观花型、观果型等,其中观赏性型观赏价植最高,运用性最广,如观赏树、独立树、型意树、盆景;观花型的园林植物,品种最多,色彩最丰富,花的季节性强,一年四季都可选择观赏,最具诗意,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之赞赏,从适应性可分为:冷季型树种和暖季型树种,其中冷季型包括北方寒带气候树种,长江流域温带树种;暖季型包括岭南亚热带树种和东南亚地区热带树种,不同的区域对树种的选择是不同。一般是根据不同树种的原产地进行树种选择的适应划分和引种驯化。根据树种的种群关系,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

广普性,也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品种和种源,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品种资源。

科普性,利用科学的创新手段,引种,杂交培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观赏价植高的优良品种。

生态性,生态是园林的终集,园林必竟是人为造景,创造自然、营造生态,所以常绿建立自然群落是创造自然,营造生态的重要手法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植物种类多且分布广,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特别是长江以南,植物植被更为丰富,只要选择进行区域性引种与驯化,都可适用于树种选择中的园林植物。

2.园林植物的合理配植

园林植物如何科学合理的配植,可归结如下特性:

乔、灌组合的自然群落,高低层次错落有序,因地制宜,疏密相间,常绿落叶季象分明,四季有花,季季有景,突出植物种植群落优势特点,含历史背景,人文文化底蕴。疏林草地是城市最理想的休闲空间。

2.1合理布局

布局是对园林项目的定位,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必有它的形成条件。首先,好的规划设计作品就必须选择确实可行的方案,也就是优选方案,有了优秀方案才能做出合理的设计与布局,它必定通过规划设计来实现。园林植物的合理配植是一种手法,它必须通过施工来体现,也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再体现,与合理布局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按园林植物的各种生态习性和园林项目的建设要求,把园林植物与自然现状的生态条件结合起来,合理布局,以充分发挥它的生态功能和观赏性,它是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这一环节来实现的,能够承上启下,是园林建设好坏的关键。合理布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园林植物的配植,要考虑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选择的适应性,也要注意季象、色彩、层次、疏密、种群的想象空间概念;另一方面,要充分的考虑生态功能,使用功能,休闲定位功能与周围环境主体空间概念的协调统一,如历史文化、山石、水体(水系)、建筑、园林小品、道路、大门界边的协调统一。一个好的园林作品的设计内涵,涵盖拓展空间、周边的园林景观、历史文化和风貌。

现代园林如何合理布局,不管是西式园林还是中式园林都离不开自然的生态园林,遵循以生态学的原理确定生态园林的概念。在欧美发达国家都十分注意生态的保护和发展,从城市园林发展为家公园,上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了园林的“生态性”和自然环境保护,园林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轻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作为人类征服及高度文明象征的城市,从建设初期就必须重视其生态系统的完善,尽可能避免因城市建设发展造成自然生态的毁坏。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园林建设现状和区域性的发展需要对植物种群落做出选择保护,划分适应当地种植的植物品种,种群和植物群落,恢复建设破坏生态植物群落和生物链,目的使当地的植物资源趋向多样性,生态与环境的协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风貌得于保护和再现。

2.2园林植物规划

(1)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园林绿化的发展需要,科学、系统、对园林树种的适应性,植物品种资源的规划应用。

(2)生物多样性,构筑植物、动物共同生存环境。

(3)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丰富植物观赏性;基因工程的科学应用,提高了植物的抗逆性,品种的多样性;乔、灌、棕榈、藤、地被、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花、鸟、鱼、虫,山、水、石形成生态的植物群落和生物链。

(4)乡土树种资源与品种引种驯化,本地树种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生存能力,但也面临品种单一,观赏价值不高,季象不明显,适当引种驯化外来树种,推广应用,丰富品种资源,促进植物的多样性选择。满足园林绿化物种多样性的需求。

篇(11)

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园林植物造景的应用谈一些体会。

一、园林植物造景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的园林植物是指栽植或保留于庭园、公园、林间、路旁、水滨、岩际、地面、盆中,以增加景色供人们观赏的植物。植物造景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

二、园林植物造景的应用

1、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

园林植物对硬质景观建筑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恰当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使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映衬得建筑物更加艺术化,绿树掩映下的建筑物若隐若现,意境深远。植物四季不同的季相变化,使建筑物也有了四季的更迭,仿佛有了生命。园林植物还可作为建筑的识别标记,具有交通导向作用;园林植物还可划分建筑物的空间,可加强建筑物的有机联系及平缓过渡,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另外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了生态环境。

2、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

(1)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充分发挥园林植的物综合作用。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三方面功能,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树木要发挥的主要功能,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

(2)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植物所生长的空间叫做“环境”,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同样,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对于植物的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3)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任何一个好的艺术类型的产生是人们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节日广场,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烈士陵园就应该以庄严,肃穆为基调,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园林绿化不同于植树造林,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的同时,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色,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观赏者在寓情与景,触景生情的同时,达到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审美效果。

(4)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文有文眼,景有景眼,在植物绿化过程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公园,每一块绿地都应突出主题。不同的植物材料烘托美化不同的环境,整体与局部的不统一,树种栽植的杂乱,势必影响到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此外,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欲充分发挥树木配置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外,必须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长规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配置,乔灌草相结合,增强景观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3、园林植物在造景中的基本应用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构成。木本植物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草本植物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地被植物。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极其显著,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中应考虑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1)乔木。由于乔木绿量大,具有遮阳挡雨、减噪吸尘等功能与景观效果,所以在城市绿化时常被作为行道树、孤植树使用或成片栽植,乔木所发挥的生态效益最为明显,是城市绿化中必不可少的园林植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乔木的栽植已从以往多定植2年-3年生的幼树苗发展到了用4年—5年生乔木、胸径8cm—10cm或十几年生、胸径20cm左右的大树进行绿化。但应特别注意的是需根据不同的苗木特性选择不同的移植方式,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2)灌木。灌木可以和乔木混栽,可以自然造景也可以密植。目前最流行的是小灌木密植造景,常见的应用可总结为:①代替草坪成为地被覆盖植物,对密植的小灌木进行修剪,使其平整划一,也可随地形起伏跌宕。②代替草花组合成色块和各种图案,利用各种小灌木叶、花、枝、果的不同色彩,将其密植成寓意不同的曲线、色块、花形等图案。③花坛满栽,用小灌木密集栽植于一些形状各异的花坛,形成花境、花台。

(3)草花。草花造景就是应用草本花卉来营造景观,供人欣赏,按照运用的形式可分为草坪镶嵌、立体美化、花坛用花3种。草坪镶嵌是在草坪的适宜位置点缀或制造花境,使草坪更富色彩;立体美化的主要形式有垂直绿化装饰、花柱、花球、吊袋等;花坛用花采用脱盆种植进行装饰以保证全年有花。草花具有造景迅速、效果突出的特点,特别是多年生花卉,又具有一次种植、多年观赏的价值。草花造景具有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和管理简便、投入较少的特点,因而在造景中广泛应用于专类花园以及与建筑、道路、水体等的搭配使用。

(4)草坪。主要是指由人工栽植和管理的草坪,具有改善环境、净化空气、吸滞尘土、杀菌防病和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在城市的街心广场、休息公园、高速公路两旁及具有纪念意义的场地中种植草坪,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公共活动和休息的场地,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缓和随着城市的发展给人们所带来的紧张和拥挤。选择优良草坪作为主景,并在其中建造花坛、点缀孤植或丛植树种,在其边缘种植观赏色带作为陪衬,可以加强草坪的造景氛围。

4、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问题

(1)毫无疑问,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选择和植物搭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景观的功能效果。园林植物选择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选择。园林植物的搭配要注意乔、灌、草结合,考虑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生长特性,各用其所。

(2)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许多植物经过培育改变了生活习性,不少绿化植物大大跨越了其原来的生长区域,加上从国外引进的大量植物品种。目前可供选择的绿化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为创造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园林作品必须有鲜明的主题和个性才能活起来。单纯的种花种草、雕山塑石充其量只能给人视觉的愉悦,不能达到让人遐想的境界。因此,多样性、差异性景观的展示并不等同于一盘大杂烩,而应该凸显出其中蕴藏的具有统一主题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