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6 10:52: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5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发展的严峻问题,如何处理好人地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发展,实现人地关系的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为了积极主动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国内外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对地理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

一、高中地理教育的发展动态

当代地理教育目的在教育理论系统化、科学化基础上表现出全面、综合化趋势。其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内容、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让学生发展地理空间,还让学生参与中间设计与发展,他们认为"今天的学生,将来的公民,应该能用地理知识来指导行动",因此空间结构成了地理教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其二,教育目的的全面综合化还表现在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上。正因为此,具备"生态保护责任行为"便成了地理教程的另一基本目标,因此,学校应教孩子学会如何尽可能帮助保护大自然,可见其思想教育乃至行为教育都已纳入地理教育的目的之内。

二、当前高中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根基有所削弱

很多地理教学的发展目标过分重视所谓"短平快"需求,学术基础不够清晰,发展方向显得混乱,地理学的根基有所削弱。一些学校的地理教育定位不够恰当,过多地注意了应用方向和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对基础科学方向和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重视不够。

(二)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地理学论题和方法都呈多样化趋势,这既是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优势的发展结果,也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关键在于驾驭这种多样性而不是被其淹没,这就需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区的高中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定位。但目前高中地理教育结构体系比较单一,课程结构在很多高中趋同,培养目标也趋同,不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三)课程体系尚待革新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学课程远未反映出当代国际地理学的发展,与国际地理学思想和方法上出现的"人本的科学地理学"和"科学的人本地理学"及多样化趋势相隔膜,对当代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科学前沿、当前国际地理学主要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的成果反映不足。目前的课程设置重视应用,理论基础有所削弱。近年来,为迎合眼前的社会需求,学校课程设置加强应用取向,应用方向也呈现多元化,除出现了不够规范的问题外,理论基础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所削弱,地理学基础课程、野外调查、实验室训练等方面显著削弱。

(四)教学内容更新滞后

地理学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尤其在全球变化、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生态急剧发展和变化的当前,新的地理学思想、方法、认识、观点、发现层出不穷。大学地理教育本应及时将这些新进展及时纳入教学内容,但由于多种原因(譬如教师对科研前沿的陌生,对教学的投入不够),目前大学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普遍不足或滞后,教材的更新也相对较慢。

(五)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实验、实习和实践的经费严重不足,且分配不均衡,办地理学类专业的众多高中,有相当数量不具备必要的实验、实习和实践条件,学生的实习和实验机会较少,影响地理教学水平。近年来开始建设一些实习基地,但分布不均衡。

三、关于高中地理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理教学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是培养新世纪人才重要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密切注视地理教育理论的充实、更新,及时了解掌握地理教育新理论,注重地理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重视对学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环境教育是实现持续发展教育的重点,科技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地理教学要注重全面完成地理教育任务

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发展趋势看,地理教学除了继续重视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必须加强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研究教材,设计出具有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启发性、思考性特点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地理教育任务。

(三)地理教学要注重更新充实教学活动内容

当今世界处于高度信息化时期,新领域新发现新成果不断涌现,地理教学作为学生获知的重要渠道,应充分发挥好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的作用,打好必修课的主体攻坚战,用选修课全面介绍地理学科发展动态,讲解新理论新知识,以及必修课以外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用课外活动形式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基本技能,更新充实教材内容。

(四)地理教学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篇(2)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授课教师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现阶段高中生仍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因此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只注重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着重加强了对于高中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而轻视了对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地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途径与手段,是连接前后两个“维度”的桥梁。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从高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一些万能答题板,无形地钳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逐步僵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初高中之间知识链接存在脱节

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脱节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受各地方教育政策的影响,甚至某些省市直接取消了对地理课程的考核,导致初中地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再者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理论难度大幅增加,初中地理水平的学生无法再―定的时间内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理论的学习。高中阶段地理学习整体跨度增大,各原理及定律较抽象,知识点间纵横方向的迁移性强。但教材内容却相对精简,教师需在课堂上作大量的知识补充,部分学生却不以为然,对补充知识点抱有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课堂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较低。

3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虽然此次新课改强调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方式。突出表现在重视单一的成绩评定,以考试分数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轻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即缺乏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二、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1明确地理课程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地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温习相应的初中基础知识。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为其学习更高级别的地理知识做好铺垫,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例,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复习对应的初中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作深入剖析,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

2加强地理课程内容讲解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阶段,应改变传统仅仅教授教材地理知识理论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于学生课外地理知识的了解以及扩展。虽然目前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主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但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蓝本,而应当依据教材内容不断拓展与之相关联的地理知识。如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地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替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持有创新价值取向,以便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创造出更多的空间。

3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篇(3)

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的边缘性学科,学科的内容更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学生大都缺乏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和客观的思考,对地理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缺乏逻辑分析。同时,在平时布置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中,学生也反映出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不但不够全面、同时还缺乏深度。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利于未来的地理学科的学习。

4、过度依赖老师。在高中地理学习当中,因为所学的知识内容繁多同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的学生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来追赶课程的进度。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知识内容的独立思考和相关性的联系,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一个知识点,学生就学一个知识点,最后只剩下满篇的笔记和一片空白的大脑。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没有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同时过度依赖老师导致学生的地理逻辑性不强、学科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解决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对地理的热爱才是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的持续动力,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首先要的到科任老师对其的认同。所以,地理老师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用心去教授学生知识内容并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传统式的灌输教学让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枯燥烦闷,没有兴趣去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给予学生新鲜感,刺激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欲望。

2、培养学科思维。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运用巧妙地提问鼓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效率。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和地理所学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高中的地理学科不仅具有理科性质,同时也具有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为其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习效益。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科中存在许多的让学生无法直观就能够理解的图表、各种地理运动过程等难点。很多学生由于长期无法理解这些知识内容,逐渐积累起一种对学习地理的厌烦情绪,甚至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各种软件很直观的向学生阐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就能够理解到复杂的地理知识。老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够理解并记忆知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诉,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既文又理的综合学科,其本身的知识内容广泛且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并且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有趣。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审视自身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通过符合学生自身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地理W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4)

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被需要。传统教育只注重教学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创新思维和地理技能。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适应不了高速发展的社会,因为传统教育下的人才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是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缺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这就让他们在社会中感到格格不入,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所以,社会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现在的社会要求的是高素质人才,这和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教学不谋而合。通过新型的教育方式,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各项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也要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研究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下面谈谈我对如何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要求进行充分落实,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设计的思路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过去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这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能够运用一种启发式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贯彻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以求能够达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这二者有机和科学结合,在最大限度上对高中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在高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要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尝试、多探索、多看以及多听,将培养高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对高中学生叙述进行专心的倾听,对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进行接纳,和高中学生一起讨论,实施共同的评价。

二、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对于文科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地理偏向理科,对于文科生而言,难免会有挑战。因此,教师需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点巧妙转变为易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容易掌握。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这就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很难参与教学,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所以,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无法进行自我思考,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当存在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向教师请教。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教学成果收效甚微。

三、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的发展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我们的地理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自己表现的机会,而且一般教师也不允许学生去表现,就是让学生认真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慢慢的就失去了主动性,丧失了学习兴趣。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最终都是教师要将知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最终能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具备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为此,高中地理新课改提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为此,教师需要大力转变教学方法,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角色转换学习、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通过合理的分组、安排合作学习任务,有意识的指导,最终形成结论,有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评选出优秀小组。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查阅文献、研究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客观实际,差异化引导学生学习发展

由于生活背景、个人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差异,导致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而且无法回避的。但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本着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让学生取得一样的进步,达到一样的学习效果。结果,往往盲目膜拜“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最终是适得其反。为此,高中地理新课改也提出:“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扑克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所以说,在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建立弹性的教学体系,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听什么,不听什么。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差异化、层次化的教学体系。最终让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属于自己的进步,并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节课程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一些难点知识或者枯燥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那些并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识转变成为学生生活过程中鲜明的例子。高中地理教材上面的知识往往都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专业性的知识,想要让高中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高中教师能够将这些地理知识成功转变为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例子,再对其加以讲解,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具有很强对比性,而且十分容易进行混淆的知识时,要求地理教师采用一种表格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因为高中地理课本太多知识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和表达,而那些十分容易混淆的内容就十分不容易被学生掌握,如果地理教师能够采用表格的方式来将这些知识进行归类,进而实施一种深入的区别以及比较,就能够加深高中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重点章节以及重点内容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实施一定的讲解,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去背知识和记知识,那么,学生并不会真正感受到这些知识所具有的重要性,更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原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鼓励学生去实践,进而再为学生进行讲解。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5)

文理分科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近几年有些学校更是将文理分科提前到了高一下学期,这使本来在理科班进行地理课教学的难度又加大了。分科后,学生心理发生了细微变化,教师教学目标也有了区别,再加上高考时间较紧张,理科班的学生不愿在地理科目上花较多时间。怎样更好地在理科班进行地理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理科班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课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文理分科以前,所有的科目都是必学的,地位几乎处在同一水平,老师对待每一科目的态度也都不分彼此。而分科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转变,地理课成了理科班学生高考不考的科目,在理科班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逐渐被理科班学生忽视。

2.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深度发生变化

分科后,对于地理课文科生要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而理科班的目标则变成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这二者相比,需要掌握知识的深度有了明显区别。在新课标中,每一个单元都几乎设有活动实践要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掌握某些原理和方法的使用;而理科班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这部分内容几乎被完全删除。

通过历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目发现,考题相对简单,计算题几乎很少出现,基本以常识记忆类知识为主,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日常实用性。

3.在知识理解程度方面产生差异

地理科目是文科班学生高考的必考科目,学好地理是文科生的高考目标,加上文科生喜爱记忆性的知识,这使得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喜爱记忆地理知识;理科生却对记忆性的知识并不十分喜爱,这也是一部分学生选择理科的原因。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强,若他们愿意投入精力的话,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深度是足够的。

4.在学习的投入程度方面产生差异

地理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科目,所以文科生对它学习的投入时间是相对比较多的,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算比较难的,他们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他们学习地理时是自觉、认真的。

而理科班的学生几乎是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高考必考科目上,当老师在讲授地理这些文科科目时,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反感的情绪,认为是占用了他们学习的时间;即使老师强调地理是需要学习的,他们也是非常被动和排斥的,这就导致理科生学习地理的时间明显偏少。

二、应对措施

因此, 考虑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策略时, 应充分考虑到客观存在的因素,化解不利因素, 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课堂形式更具灵活性,以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1.简化目标,精简教学内容

老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在新课标和学业水平测试大纲中,遇到相同的表述时,老师应思考该怎么样把相同的表述通过自己的理解有区别地应用到文理班的课堂上来,这就要求,课标被老师钻研的同时,历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也是老师在理科班上课时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作业应该布置得相对容易,甚至可以不布置作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熟记需要掌握的内容,当堂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堂解决。把最基本的作业放到课堂上来,适当地把课后作业进行简化,不宜过难、过偏,也不能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

2.改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态度和看法

因为理科班和文科班已经明确了学习任务,所以理科班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科目时和文科班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与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对地理明显表现出无所谓和排斥的态度。

如何在理科班上好地理课,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节课,任课老师应不急着讲教材内容,而是组织一次研讨会,自我介绍后让学生们进行一次辩论探讨;也可以组织一次班会,让学生们思考一些地理教学的问题。比如:这个科目高考时不考,为什么还要我们学呢?你认为不应该学,原因又是什么?地理虽然在高中属于文科专业,但在大学却被划为理科专业,这又是为什么?等等。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老师进行补充,列举一些大学中的地理专业,并介绍一下地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行业和职业。这样让学生们了解到地理并不仅仅是文科专业,同时也让很多学生发现想要在大学就读的专业竟然是和地理相关的。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指出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这样学生至少在认识层面上不会再轻视地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也会轻松很多。

3.教学形式和方法“因班施教”

与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心理上发生了变化。为了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文科班相比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文科班进行教学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而理科班更强调掌握基础性知识和趣味性知识,更注重知识的广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给理科班授课时,需要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涉猎多领域知识,应将课程内容多与身边实事、新闻、政治等联系起来。现在湘教版教材中已引入了双语教学,那么老师可以在地理课上给学生教一些英语地理知识,告诉他们在以后的高考英语中很可能会用到;也可以利用这些英语知识引出一些小故事和小幽默,这样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课标内容。在理科班课堂上应更多地对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有了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喜爱地理。

4.根据地理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涉及物理、化学、历史、政治、数学等,最近几年又和英语紧密联系。由于地理学科的这一特殊性,把地理课与理科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紧密结合进行有效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文科生相比较,理科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更为活跃,那不妨利用理科生这一思维特点来组织教学,把地理课上成理科思维的地理课。对于同一内容, 提问方式应不同,提问的切入点也应有差异。

如:时区可以和数轴联系起来,中时区是原点,这样理科生理解起来就相当容易了;讲大气分层的时候与物理联系起来,老师可以故作不懂的样子向学生提问,电离层与其他层的不同处;而讲到农业和工业时,可以展示有代表性的图片,与地理相结合,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记忆。

总之,让学生学到知识是每个老师的终极目标,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当然,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首先要有爱心,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其次,专业知识要过硬,不要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挑出老师的毛病;再次,对待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学生对讲课内容不感兴趣而烦躁;最后,要有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态,让他们在愉悦中学到知识,而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前文所述的方法,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6)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作为高中教育的具体课程形态,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是由地理学的固有属性、社会发展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中相应学段的学生特点三方面综合形成的。为区别通常将学科特点理解为地理学特点的状况,这里将它称之为课程特点。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地理课程特点以及实施要求的具体体现。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从现行国家高考科目设置和课程教学地位分析,地理不是高考重点科目,课程目标旨在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地理课是生活课、常识课、综合课,要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课程希望培养地理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比较,新课程地理教学以高中整体素质教育目标为准绳,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努力促使学生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适应时展的需求。高中地理课程关注学生地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地理情感的培育。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1.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在思维方式上差异较大

高中的地理学习跨越了知识与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即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而且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这就更需加强能力培养。高一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转变思维,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教材结构由简到繁,知识跨度较大

由课程改革教材到非课程改革教材的变化,高中知识则强调系统性、逻辑性、研究性,越来越接近科学体系,难度增大,内容拓宽、加深,因此,高中学习强调理解学习、自主学习与应用,学习的目的性、理解性比初中更为明确。其中,如何做好“学习”衔接这一步,尤为重要。

3.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差异性较大

各初高中校地理教师对学生素养的要求大不相同,有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有的学校地理课甚至是由非专业教师教授,教学方法不免简单机械,也更注重基础的记忆和掌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以适应新环境。另外,学生熟悉以前的教师、以前的学习方法、以前的学习要求,进入新校园后,书本要求变了,教师也不同了,新的学习内容有新的学习要求。对于这些变化,要使学生尽快适应,就必须做好衔接工作。

三、完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

1.有效沟通高中各课程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高中所学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解释和理解大气、水、地震和火山、宇宙环境等自然地理现象,有效地将人口、交通、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整合。地理课程教学需要高中有关学科密切合作、合理分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横向知识、交叉知识、综合性知识,有利于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释地理事物,说明地理问题,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沟通横向学科领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地理和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

2.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

综合地理、生活地理的教学实施,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将地理刻意分解成自然和人文两个孤立的系统,而应该根据自然与社会本身的综合特点,依据人地关系主线作出相应的教学处理。如:在以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为主的章节,删除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的自然地理内容,有意识地加强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组合与人类的交互作用;在以人文地理知识为主的章节,要删除与“人地关系”联系不紧密的人类活动内容,真正体现地理综合的味道、综合的特点,努力呈现地理课程综合的本质,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实施“科学的地理教学”地理是一门科学,高中地理课程要体现地理独特的教育价值及不可替代性,体现地理科学综合性、

地域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地理课是科学课、人文课、信息课,注重反映地理本质,体现课程的文化价值;科学是发展的,因此,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的本质

地理科学的本质在于“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地理科学的基本特点,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都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最独特和有效的学科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地理测量、资源探测、灾害检测和预防预报等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开展地理探究。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地理新课程实施应当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提供基本的地理数据,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以地理的图表方式表达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展地理调查活动,获得第一手地理数据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

地理教材并没有实行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仍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进行运转。从课程改革到非课程改革,学生适应新的教法、学法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衔接。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在这种形势下,认识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7)

地理再次成为高考科目后,明显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地方中考恢复地理作为考试科目,在上级领导、地理同仁的努力下,地理教育展现了蓬勃生机。然而目前地理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不容小觑,下面浅谈我的观点:

一、中学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对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

地理学科让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时期的中学生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科学认识世界,缺乏地理环境科学意识,很难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人类要在地理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掌握环境本身的发展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而这些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社会、校方、教师抑或学生,在升学压力下,都很难对以上问题给予重视,受到地理是“副科”这种思想的影响,目前各初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

(二)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教师师资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地理师资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初中地理教师多为非专业教师,他们中多为语、数、英、政、体等老师兼任,这些老师的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教材不熟悉,基础知识把握不准。二是高中地理教师普遍年轻化。由于地理从2000年后才恢复为高考科目,中间有断代,各高中地理教师青黄不接,普遍年轻化,缺少带头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

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各高中地理教师不得不花一年左右时间给学生补充区域地理知识。

二、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只能以高中地理教师的身份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契机下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在高中阶段弥补初中地理知识的不足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一)推进新课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业务水平。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版本教材无一不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地理教师应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利用教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

2.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平时地理教学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过程中可以做以下尝试:

(1)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创设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兴趣。

(2)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趣味知识加以渲染,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探索、领悟、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激发。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

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要了解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高中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特别是高一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还处于摸索阶段,如果及时引导,将加快学生适应高中知识学习。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133-03

一、地理选修课程实施情况概述

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下,地理学科的新课改对高中地理课程影响巨大,其改革力度可谓前所未有,对地理课程的模块化设置、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材编著等都提出了一些相当完备的标准要求和建议。其中,选修课程模块的设置成为了其中的一大亮点:即现行的高中地理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加上七个平行的选修模块组成。

地理选修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地理学科传统学科分类与当前地理科学迅速进步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学校积极利用自己的教学资源,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地理教学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情况却不甚理想。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当前高中地理选修模块教学的实施现状,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根据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同时也需要慎重改进。

二、地理选修课程在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模块较多,开设情况差异较大。据朱娜在2008年对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实施现状调查[1]得知,当前学校开设最多的选修模块分别是:选修6环境保护(69%)、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55%)、选修3旅游地理(44%)。2009年曾玮、常华锋和温安武在《新课程高中地理选修显示模块实施调查与建议》[2]一文中对选修模块的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其中选修6环境保护(78.46%)、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60.77%)、选修3旅游地理(40.77%)、选修4城乡规划(6.92%)、选修1宇宙与地球(6.92%)、选修2海洋地理(6.15%)、选修7地理信息系统(2.31%)。

通过对课改区考试制度的了解,基本上学校开设的选修课都是服务于高考中的选做题。我们知道开设地理选修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

要[3],而目前这种开课方式还完全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的选课行为直接与地理高考的选做题挂钩[4],从而失去了开设地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根本意义。

此外,课程难度、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每个省市的高考命题一般都会考虑本省学校地理开课的情况,例如,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内容相对专业,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且需较高的硬件设备和专门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多数学校均未开设此课程。而选修2海洋地理对于内陆地区的高中来说,开展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选修1宇宙与地球模块由于专业性较强,且难度较高,所以开课率也非常低。

2.考试评价标准不一,考试内容混乱。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特别是在教学一线,考核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曾玮,夏志芳的调查[5]显示:对于高中地理选修模块的评价方式,其中75.38%的学校采用闭卷笔试,12.31%的学校以主题或课题研究报告,3.08%的学校不做评价,9.23%的学校以平时的听课表现进行评价。

在全国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的层面上,仅从评价考核标准来看,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异巨大,且具体情况非常复杂。以2010年天津高考方案为例,天津地理学科考试仍以文综形式出现,但其本质已经和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它取消了跨学科命制的综合试题,将政、史、地三科相关试题进行独立编排。地理由11个选择题和两个非选择题组成,其中选择题占44分,非选择题占56分。而选修模块的考查以必做题的形式出现,选修3旅游地理和选修4城乡规划两部分在内容上占20%,而在2011年又将选修模块调整为选修3旅游地理和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其他省份的设置情况也多有不同,首先是纳入高考的考查方式不同,在新课改区内,很多省市的选修模块试题均以超量供题、限量答题的选做题形式出现,但也有如天津文综、浙江文综、北京文综、安徽文综等设置在必做题中。此外,纳入的选修模块内容也不相同,但是大多都是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这三个模块作为考试内容纳入到文综考试试题范围,如山东、辽宁、宁夏等省均是如此。这一复杂局面虽然是各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模式,但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当前的教学考核标准在实践操作中并不统一。

3.教师水平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在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教育理念、知识储备、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地理选修课程的开展效果[6]。但由于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专业性较强,且在必修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如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不仅需要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储备,而且还需要对多媒体教学和GIS软件操作较为熟练,因此某些选修模块的教学对于一些教师来说难度较大。

此外,选修课程实施目标的南辕北辙、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关系认知误区的根源在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所以,在高考中考查比例小于必修课程的地理选修课程被认为是“副科”,忽视了其在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本质上还是一种以考试成绩为最终衡量标准的应试教育思维方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

4.课堂教学模式呆板,课程内容缺乏衔接。与传统的地理课程相比,地理选修课程的引入就是为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从本质上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核心作用,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以简单的知识罗列、选编习题等教学方式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自学内容,不仅没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更由于选修课程的课时量极其有限,进一步使选修课程边缘化,课堂教学更加陷入了“可为可不为”的状态。

此外,由于地理选修模块较多,课程内容有较大的差别,内容上的较大差异使必修与选修课程之间存在着台阶[7],最明显的就在于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的台阶和难度的台阶。而且由于教师对于选修和必修模块教学重视程度不一样,从而对选修和必修模块的教学采取各自为战的策略和方针,忽视了地理学科内部存在的必然知识联系和脉络,造成人为地割裂了地理知识网络,使学生无法形成整体、完善的地理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三、地理选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改进对策

1.整合优化模块,降低教学学习难度。虽然7个选修模块均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但是综合考虑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以及基层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可操作性,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层次学校、教师还有学生的评价,可以考虑整合模块,优化或整合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3城乡规划、选修1宇宙与地球三个模块。

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虽是当前地理科学的前沿知识,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的课程理念,但由于我国城乡教育的巨大差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量学校仍不具备开设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条件,而且一项无法具体实施的标准必然会降低整个课程标准的权威性。而选修3城乡规划与地理必修2内容交叉过多,且选修1宇宙与地球模块内容知识专业性强、难度大。加之在考试评价的实践中,考试无法对全部选修模块进行命题,历年高考也多以开课最多的几个选修模块进行命题,现行的七个模块的实际教学意义并不一致。所以要对以上三个模块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适当地删减某些模块,对有些难度较大的模块要进行优化设计,降低学习和教学难度,从而使之更贴近教学实践。

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师生的重视程度。由于地理选修课程模块较多,难度差别较大,而且涉及了很多的新知识、新内容,在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不少教师知识准备不足,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准,加之新教材不够熟悉,造成对选修课程的教学能力十分欠缺,而且几乎没有哪位教师能够胜任全部七个模块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部分教师对于选修课程模块缺乏正确、合理的认识,学习研究的主动性不足,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对选修课程模块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此,首先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持续有效的培训,加强对教材的研究,组织形式多样的观摩、评课活动,积极鼓励教师投身到课改的实践中来,从内外部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此外,还要不断投入人力和资金,加强教学的软硬件建设,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使地理选修课程的教学提高到一个良性发展的水平。

3.改革评价制度,优化考试方案。高考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评价制度的核心,高考在当前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针对各省高考说明中有关地理选修课程的部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江苏为例,选修模块的考试大纲近年来进行了不断地优化和细化,如把海洋地理17个标准优化细化成28项考试内容的具体要求,旅游地理从12个标准优化细化为17个项考试内容的具体要求。而山东2011年高考中对考试说明的调整大多都是删减考点,如:“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其他省份也都在原有课程标准基础上对考试内容进行了删减、整合,尽量删减记忆性的知识内容,从而希望以此来减轻教学及考试的负担。

此外,从试题的命制来看,几乎所有省区都未能在高考试卷中加入所有的选修模块的内容,与当初提出要“为选修不同课程的学生提供考试内容不同的考卷”的设想相去甚远[8]。这主要是由于现有考试制度和模式根本无法将所有的选修试题印制在同一张试卷上,这种设置虽在立意上有较好的初衷,但现实中却成为了相当棘手且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倘若结合上文所说缩减优化选修模块,使之缩减为四门,学生可任选两门进行作答,其实践中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

4.优化教学方案,注重选修必修模块之间的衔接。地理课程的七个选修模块之间虽是完全平行的关系,但是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之间天然存在联系,如选修1、2、5三个模块强调地球科学和自然地理,都关系到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原理、规律和过程,与地理必修1联系非常紧密,选修3、4、6三个模块则与人文地理有直接联系,所以这三个选修模块与地理必修2和必修3联系较为紧密。

正确认识选修和必修模块之间的关系是处理好衔接问题的前提,而明确选修与必修课程在教材内容上的知识衔接点是教学衔接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所谓知识衔接点,是指那些选修与必修课程都有所涉及,但在内容上存在拓展和深入关系的知识点[9]。所以应该根据特定选修模块的具体课程内容以及选修课程的结构来找出其与必修课程之间存在的知识衔接点,才能依照各个衔接点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衔接方法进行有效联系和拓展。

其次,注重地理思想的应用。人地关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一条核心思想,这个核心思想将选修和必修模块知识和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者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进而希望可以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与环境、资源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注重地理核心思想的主体作用,通过相同的主题思想来联系不同的模块教学。

作为一线教师,除了在教学核心思想和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优化整合之外,还应当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提升其在学习技能和方法上的衔接能力和整合能力,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帮助其提升对地理课程的学习能力。

四、结论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从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出发,通过不断努力探索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多种途径,尽可能地弥补传统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的不足。地理学科中设置选修课程模块的出发点就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课程教学目标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而地理选修课程的设置基本原则也不会改变。

经过近十年来的探索,地理选修课程从无到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课程标准的不断优化升级,加之教师学生对其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地理选修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标准都会有更大程度地优化和提高,地理选修课程也一定会更加符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娜.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教学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曾玮,常华锋,温安武.新课程高中地理选修模块实施调查与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

[3]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孔夏萌.高中选修课的开设现状与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

[5]曾玮,夏志芳.高中地理选修模块的有效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

[6]董俊娟.非“应试引导”下高中地理选修模块教学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09,(9).

篇(9)

1、教学设施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各种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相应教学设施的匹配。否则,课堂教学的方式单调、教学内容难以有效传递,就难以说是创新性教学。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地理教学仪器设备,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农村学校只有一些挂图、简单的图书,其他的设备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教师手头只有课本和教参,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施展手脚,一些创新方式难运用,一些课程要点难以讲到位,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课程内容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通过挂图、插图等,难以使学生在感知上形成完整的认知,理解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如果能够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清晰地展示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一地理现象。

2、教学水平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通过听课走访,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教学方法呆板。很多课程还是采用老办法进行传授,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多,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的少,忽视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教师提问大多以知识训练为主,提出一些具备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很少,课堂上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压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教材钻研不够。有的教师对钻研教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钻研教材意义不大,只有吃透教材,按课本内容教学,就能够达到授课目标。有的教师虽然有钻研教材,但钻的不够深、不够透,停留在表面,教学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钻研的功能没有发挥。有些教育主管对教材钻研工作不够重视,未进行系统的组织实施和监督,钻研教材的氛围没有造起来。

3、师生素质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教师素质有差距。新课程新标准,要求高中地理开展开放式教学。有的教师面对新课程仍然采用以往的课程模式,无法与新课程对接,总感觉有力使不出;有的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新课程的地理课是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还在摸索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新课程的创新性教学在实践中就是要与时俱进,改变旧有教学模式和方法,寻找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基础较薄弱。虽然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受现行招生政策影响,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在初二就已经完成学业的修学。这导致学生上高中后还要重新再补上一年的地理知识空白期。有的学校认为地理是副科,在地理课时,以实用主义为前提,根据大纲要求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机械的背什么、不求甚解,并未真正掌握地理知识。这些都导致地理知识较好的学生很少,高中地理课还得补上初中的课,严重制约创新性教学的展开。

二、实现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的对策措施

1、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新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匹配。特别是高中地理课程中较多的地图,通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这样学生理解和吃透起地理知识点就显得更为容易和直观。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要与创新性教学相吻合。要根据不同章节、不同内容采取相宜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体验式、讨论式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至关创新性教学的实施成效,要切实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使他们能够与创新性教学接轨。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对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培训,围绕创新性教学主题展开,采取专题报告、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学校要为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创造条件,安排外出学习进修,借鉴他山之石,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高中地理教师自身也必须加强学习,学习高中地理新课程及相关地理学科理论知识,储蓄丰富知识,改变教学理念,以适应创新性教学的需要。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塑造,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真知、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通过一些地理情境的设计,场所的提供,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地理学科的魅力。三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很多学生存在不会学的问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科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用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去学,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作者单位:南安国光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石永.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6.9.

篇(10)

新疆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语言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教学上与内地存在很多差异。尤其在双语教学方面,与内地的教学差异明显。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模式: 一是部分课程( 理科各科) 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民语授课;二是除民语文外,音乐等涉及民族文化的内容可以用民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汉语授课; 三是从幼儿园开始学汉语,从小学开始所有的课程用汉语授课,加授一门民语文课的模式。本文以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高中部物理课堂教学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细致分析,希望为新疆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一、阿勒泰地区双语教学的方式及特点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哈萨克民族聚集的地区,民语教学为哈萨克语,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民族学生同时要进行三种语言学习:汉语、民族语言以及外语(多为英语)。不但增加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种类,同时也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参差不齐增加了其他课程的学习难度。双语教学模式虽然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统一的人教版课程教材,但由于目前学校在汉语教学的实际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对双语班的物理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课程定位都不太一致,对物理课程的定位也不太统一,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双语学生的物理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双语教学中物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类科目,在学生高中学习的阶段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接受双语教育的高中生来说,物理学习的难度更大,不但要接受汉语授课,同时要接受采用汉语命题的高考题目,再加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物理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成绩普遍偏低。

1.学生汉语水平严重影响物理教学质量

双语班物理教学属于汉语教学方式,因此教师授课全部采用汉语。物理中专业词汇较多,这也要求学生汉语必须达到一定水平。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偏低,对于教师描述的物理过程不理解。比如,双语教学班的学生学习汉语实用性不强,多以应试为主,因此,对于物理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词语难于理解,教学中本人针对授课班级122名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了统计比较:对于教师课堂上使用物理语言能够完全理解的学生人数为53人,所占比重不足50%;能部分听懂的学生人数为50人,所占比重为40 %左右;表示一点也听不懂的学生人数为19人,所占比重为6.4%。这样的汉语水平为学生使用汉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专有名词及符号字母偏多的物理知识而言存在很大困难。

2.学生思维方式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教学过程中接触的大多数是哈萨克族学生,除一部分学生汉语水平相对较好,思维过程中能够把接触到的物理知识直接通过汉语信息传递给大脑外,还有一部分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思维方式上仍然是要将汉语作为一门外语,将接触到的物理概念及信息完全转化成哈萨克语再传递给大脑。这样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课堂效果。

3.“双语”教学加大了双语教师的负担和工作量

“双语”教师对于汉语的学习,就像中学生学习英语一样,分为听、说、读、写,也是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学期自治区都会组织物理“双语”教师的培训,很多教师不止一次地参加汉语的培训。相比之下,他们要比普通物理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汉语,因为他们必须会用并且熟练应用两种语言来进行教学,同时他们也要探究适合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这无疑加大了“双语”教师的工作量。

三、双语教学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

1.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困难,化抽象表述为明了图像。物理教学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多用图形图像创设物理情境,这样可以让双语教学班的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图像描述理解题意,降低语言理解程度到来的学习障碍。同时,教师应注意放慢教学语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经过长期的图形与情境描述等训练后再提高教学速度,循序渐进进行双语物理教学。

2.强化基础,激发兴趣。强化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自己体会物理知识的运用乐趣。同时,也要运用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深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物理教师可以首先多以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境为例,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然后再利用强化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概念使得物理的学习更深入化。

3.提高“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要正视并推广“双语”教师培训的意义。例如“双语”教师的培训过程中设置哪些课程、这些课程如何实施、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语言上课、如何进行学业的评价等都有待于进一步认真研究。另外目前新疆针对“双语”教师培训后的奖励机制有很多,例如发证书、公费学习等,应寻找新的激励政策,提高“双语”教师再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与职称挂钩、与工资挂钩等物质奖励。

“双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新疆教育厅的有关人士指出“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在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时,一定要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明确双语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文雪. 要给高中学生以“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J]. 物理教学,2012,(12)

[2] 洪庆平.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4,(26)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65-01

进入高中阶段的很多学生依然要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并且学习的知识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因此教学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虽然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就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应该对存在于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重视。为了使目前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本文对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分析。

1、难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的难度有了进一步提升,因此较之于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更加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然而有效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应用,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而在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的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依然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且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通过地理学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度并不高,由于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将注意力集中于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3、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地理是一门包罗大量知识点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将知识点呈现出来,需要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而就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有效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课堂教学的起伏性降低,影响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同时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得学生在理解一些知识点的过程中会遇到思维障碍。因此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情况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及时提升自身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开展。

4、对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没有引起重视

在很多学生眼里,地理是一门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有效掌握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将时间主要应用于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而难以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对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更多的发展危机,很多生态问题都需要通过地理知识的应用才能加以解决。高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任,只有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学生对知识实际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解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与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注重对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学

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学生是否能够高效的掌握知识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时间十分紧张,因此不可能仅仅通过时间与汗水的方式去提升地理水平。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地理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够以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收获大量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2、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现代教学的一大主题,地理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为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点该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生活,在学习的知识点的引导下去思考生活。

3、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一些传统的无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教师最好进行相应的取舍,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学习,并将新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适当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