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茶文化的特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6 10:51: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茶文化的特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茶文化的特性

篇(1)

利用网络进行无纸化办公中,在不知不觉中企业纸质文件大量减少。不仅节约了纸张,节约了经费支出,还每年少砍伐大量的树木,更加有效提高森林保护率。经统计,仅今年截止目前为止,我院共使用办公系统中个人通知2080次,公文流转225次。粗略估计,相当于已至少节省纸张5000多张,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打印机油墨、订书钉、曲形针等消耗品的使用。

二、学习便捷化

今年,我们内网平台为依托,相继开通给了网上图书馆、视频点播、综合工作指导方便大家学习的特色栏目。目前,我院有涵盖现代文学、诗歌辞赋、历史传记、古典小说等13大类的网上书籍5万多册,宣传教育、电影等影视资料70余部,样式新颖、以电子杂志模式出版的《综合工作指导》两期,极大地丰富了干警的学习途径和日常文化生活。这种把内网打造成学习平台的做法,不仅受到本院干警的喜爱,市院、其他兄弟院也都经常访问,留言交流。

三、宣传平民化

外网宣传一直是我院的一大亮点。外网资料至少每周更新三次,保证了工作情况第一时间公布于众,主动接受大家监督。不仅如此,今年2月8日,我院还开通了腾讯微博“未央检察”,这是陕西省第一家检察机关官方微博。开通近6个月来,共消息2000多条,被网民转播、评论30000多次,听众人数接近7万人,较好地发挥了微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作用。同时,还围绕检察开放日、控申举报联合接访、“未央—长庆”模式论证会、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等重要工作,在微博平台上组织了即时现场直播或专门话题,让更多网友直观了解了检察工作,参与检察工作,为未央检察工作发展建言献策,扩大了检察机关的社会影响力。《腾讯2012上半年政务微博发展报告》,西安市未央区检察院的“未央检察”官方微博荣登十大检察院机构微博排行榜。

篇(2)

关键词 :会计文化 交叉学科 创新性建设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指出:“在科学的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学科之间的被人忽视的无人区。” 当今世界,在科学、经济、社会相互交融的环境下,科学发展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趋势。面对社会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复杂的现实问题,需要通过引入多维视角,使学科发生交叉融合,打破原有的方法和体制的界限,来解决这些存在于学科的边缘甚至内部的单一学科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一系列新兴的会计交叉学科不断的涌现,对会计文化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会计文化已远远超出了传统会计管理的研究领域,拓宽到哲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运筹学、行为科学、政治学、美学等许多领域,把会计人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价值标准、行为规范、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纳入会计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内。

一、交叉学科发展对推进现代会计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强大的科技大潮冲击下,学科整体格局出现不断分化与不断综合,不断深层化与不断交叉,融合了不同学科的范式,推动了以往被专业学科所忽视的领域的研究,打破了专业学科的垄断,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格局的变化,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与建设。而会计文化建设也在交叉学科发展浪潮的推动下不断寻求突破,在原有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模式、优化创新环境、强化会计信息化建设,锻造积极向上的会计精神,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会计文化新模式,以适应会计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一)革新了会计教育模式,培养综合性的创新人才

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使单一学科的研究思维、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规律。为适应跨学科交叉培养综合性新型人才的要求,需要建设和发展交叉学科教育。通过建设和发展交叉学科教育,拓宽学习和研究的视野,丰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而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随着会计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会计教育也积极探索构建跨学科交叉培养新模式,改变单一知识结构的“专才”培养模式,进行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教育改革,推动会计人才的创新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的综合性的创新人才。

(二)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创新会计学科研究方法

大量交叉学科的涌现,震撼了传统学科按传统模式建设的方向,暴露了传统学科结构及其建设的局限性,致使任何一门传统学科都无法故步自封,只有打破自设的“城门”,突破原有学科的界限,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成就,积极学习其他学科新的科学理论与新的方法,通过两门或多门学科之间的理论、方法与体系上的“移植”与“融合”,“嫁接”与“杂交”,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会计交叉学科研究,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群体合作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体系上借鉴、理论上移植、方法上聚合、内容上渗透、文化上融合、前沿上提升,通过不同学科、不同学术背景和不同学术思想的科学家之间的思想撞击,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拓宽会计研究领域,优化文化创新环境

交叉学科发展首先在于对传统思维定式的突破,开拓前所未有的思维领域,建立独特、新颖的观念。它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对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交叉学科的探索性和相对性特征使会计研究重点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的发生变化,一些新兴的、细化的会计分支学科也不断的涌现,因此交叉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对拓宽、深化会计的研究和运用的领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会计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了创新能力。从而为会计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推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解决我国会计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另辟蹊径

中国会计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中西文化不断摩擦与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在深受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的影响的同时也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它必然要面临许多世界各国会计文化建设所遇到的共性问题以及中国会计文化建设所特有的难题。而交叉学科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难题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一)道德困境: 近年来我国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会计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和“信用沼泽”。会计诚信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会计制度改革的极大关注,普遍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会计制度本身不完善;企业产权中个人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公司治理会计准则、法制等都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会计舞弊案件也接二连三地发生,可见,为了防范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除了进一步改革治理准则等制度领域的纰漏和弊端,还有必要反省那些在制度约束之外的因素,比如文化和道德。因此我们将社会学、文化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交叉融合到会计行为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来,引导正确的会计行为、培育积极向上的会计价值观,来解决会计“法制”式刚性监管的不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矛盾:会计准则作为必须通过权威性会计专业机构制定的一种反映会计活动基本原理和指导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其本身就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制度文化在具体会计实务中的一种指导性和约束性的体现。中国国情与国际协调的关系一直是中国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面临的一对主要矛盾,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会计准则的相互协调、乃至相互整合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环境是典型的转轨经济环境,许多交易或者事项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所没有的,相应的有关会计处理也没有现在的国际经验可借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片面地强调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反而可能会事与愿违。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通过科学的无国界性的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搭建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拓宽国际交流的领域,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利用学科的地域性、具体性特征将我国特殊的会计难题以开放的姿态置于世界的大视野中,创造性的开掘和利用民族性、地域性资源,找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决途径。

(三)“会计大爆炸”带来的缺损:进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化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知识大爆炸”,会计领域也难以独善其身。它表现为会计需求与目标、内涵与载体、范畴与领域以及技术与方法的全方位膨胀。“会计大爆炸”一方面给会计带来无所不能的 “手段”,使会计系统具备了“绝对过剩”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始终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这就是会计大爆炸带来的缺损。要走出“会计大爆炸”缺损的陷阱不仅要靠会计理论的创新,而且需要会计实践大胆地探索,更

需要会计理论对当前丰富而多样的会计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会计交叉学科的发展为解决这种缺损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例如:生

态环境日益恶化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提倡绿色,由此催生了会计学、环境经济学等相交叉的环境会计,来满

足不同利益关系集团对环境影响信息的需求;而知识经济时代使人或人力资本成为第一资源,取代了原来的机器、厂房、原材料

等代表的有形资产在企业财富创造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由此催生了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学等相交叉的智力资本会计,它

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既考虑非人力资本投资者的得失,又考虑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与需要。应会计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

新兴的交叉性会计分支学科使建立能够提供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多维信息的会计模式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于玉林.现代会计交叉学科发展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

[2]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大连:大连出版社(2009.1).

[3]陈毓圭.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8).

篇(3)

被誉为“千年古县,朱子故里”的尤溪,其产茶历史悠久,宋代便开始大范围植茶。“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的斗茶品茗诗句至今在尤溪广为传诵。十世纪中叶,中仙明山寺种植茶树良种,其后于全县传播。明嘉靖年间《尤溪县志》曾有:“茶课钞二十五锭一贯一佰六十文。”的记载,尤溪茶在明代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清乾隆年间及民国的《尤溪县志》更是均有:“尤溪绿茶产二十都二十三都者佳”的记载。在长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尤溪人民创制了许多特色名茶,其曾拜封贡品,也曾至厦漳泉,漂洋过海而远销南洋。尤溪茶业从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艺、生态旅游等方面,都融合了朱子文化、茶俗茶风以及一系列当代元素,成为正在兴起的文化产业。

1当前尤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1.1深厚的文化积淀

千年古县尤溪,也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园焕发着勃勃生机,其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的尤溪县,迄今已逾千年,是一个环境优美且建筑文化、理学文化、茶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交相辉映的多元文化集合地,更是具有“朱子文化”特色。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午时,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于南剑州尤溪县城青印溪南的郑氏馆舍诞生。朱熹的许多理学思想与文学灵感皆来自于茶,晚年取雅号“茶仙”。自古诗家多茶客,茶客少有留诗名,朱熹的一生不仅爱好品茶论茶,而且喜爱种茶、制茶、煮茶、宴茶、斗茶、咏茶,有着许多令后世传诵的茶诗茶联。“仙翁遗灶石,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觉尘虑空,豁然悦心目。”“携篓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当酒。”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此外,尤溪还流传着一些关于茶的故事。在汤川乡普济寺周边种着普济茶,又以苦竹林下最优,亦称其为苦竹茶。朱熹游学至家乡时,曾对苦竹茶赞不绝口,至同安上任期间常托人买苦竹茶饮之。传说元代溪滨村林真人化身成佛前,为报答素喜饮茶的契母赤墓村张家祖母傅八娘恩德,在普济寺周围种下茶籽,供其享用。而相传很早之前,客人路过际头村向一户陈姓人家讨茶解渴,这户人家没有茶,就将米酒赠予其饮用。感动的客人临走时对主人说:“你屋后山上有茶可采。”主人一看,果真满山是茶,人们认为是仙人所赐,故名谙头山仙茶。

1.2美丽的茶乡风光

尤溪地处闽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达到71.9%。尤溪产茶区域辽阔,有14个乡镇产茶,其茶叶适生区域超过1.3万hm2,拥有适宜茶叶生长的地理、气候以及土壤条件,具有特早春名优茶与生态茶叶生产的优势。目前涌现出了许多茶园建设观景台、休闲木屋等旅游设施。正如许多茶区一样,尤溪风光秀丽、气候怡人。有云雾缭绕的蓬莱山、雄居一隅的白岩山、险峻迷人的倒排岩、山清水秀的九阜山、气势雄伟的罗汉山、神奇秀丽的枕头山、婉若仙境的联合梯田风光、龙门场古银杏群以及广袤大气的街面水库,还有古韵丰厚、保存完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明清古民居等。这些山川景观和文化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业界的亮点,同时这些旅游佳地中的茶园,多数环境较好,云雾缭绕且气候怡人[1]。

1.3精湛的加工工艺

本着“稳定绿茶、创新红茶、发展乌龙茶”齐头并进的思路,尤溪县致力于建成福建省中部名优茶生产基地,发展标准化生态茶园。尤溪茶叶品种丰富,制作技艺纯熟,也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其中尤溪红、尤溪绿茶等更是在省内外名优茶评比中崭露头角,品质独特且风味佳,是重要的茶文化旅游商品,这些主要是建立在系统精湛的加工工艺以及长期的历史进步形成的文化积淀之上的[2]。

1.4延袭的生活习惯

尤溪自古有着制茶饮茶之传统,现在除了茶农家中之外,一些普通人家中仍然有着清明炒茶、客来敬茶、自家饮茶等生活习惯与方式。

2尤溪茶文化旅游资源呈现出的特性分析

2.1大众化

茶已融入生活,茶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3]。当前尤溪县致力于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建有生态观光茶园,并将茶文化融入生态观光游中,茶文化旅游已逐渐成为了大众工作学习之余休闲生活的好去处。

2.2区域性

茶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域文化的差别形成了茶区间互异的茶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的互异性可以满足游客感受不同地区茶文化的要求[4]。尤溪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且文化底蕴深厚,又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茶与生活相互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风茶俗。加之其宜人气候与环境,造就了尤溪红以及尤溪绿茶等茶叶的发展,使尤溪的区域茶文化充满生命力。

2.3多样性

尤溪有着包含茶景区、茶艺茶道、当地茶俗、茶文学等在内的一系列内涵深厚、品位高雅且内容多样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其多样性是尤溪茶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

2.4历史性

尤溪从宋代便已大面积种植茶叶,至今已逾千年。历史的发展,文化的积淀,造就了尤溪茶文化旅游的历史性特色,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成就了尤溪独特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3尤溪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3.1完善服务,提升质量

尤溪茶文化旅游应朝着高效率、优质量、低耗能的方向发展,不断发展符合尤溪茶产业现状的茶文化旅游特色服务体制,并且完善茶文化旅游服务设施[5],培养服务人员个人及行业素质,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从而使尤溪茶文化旅游更具有竞争力。

3.2挖掘地方特色,建立茶文化

博物馆地方特色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应进一步深入挖掘尤溪地方文化特色,突出茶文化内涵,发掘茶文化民俗风情资源,打造融合尤溪的历史、文学、音乐、书法、绘画、茶具、艺术为一体且传播性强的茶文化博物馆,使游客不仅品到尤溪茶,还能深入地感受和了解尤溪茶文化。[6]

3.3加强茶文化旅游景观

建设可设计茶文化旅游路线,在各景区内适当融入茶文化特色主题区,形成富有地域、自然与人文特色的茶文化景观风采。在旅游线路设立茶馆茶亭供游客休息并品茗尤溪茶。打造“茶—文化—旅游”协同且与尤溪茶乡特色相吻合的茶文化旅游景区。

3.4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策划,确立“朱子故里,绿色佳茗”的形象地位,打造“闽中茶文化旅游精品”,充分应用杂志、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体以及相关大中型活动等平台,也可进一步通过拍摄电影、广告以及组织茶乡摄影采风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形式。

3.5推广茶文化VR体验

当前,新兴的VR技术在不断进步且推广。可对尤溪特色茶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VR的形式将尤溪茶文化在各大旅游景区、商场以及茶文化博物馆等地点进行宣传推广。也可以将尤溪特色茶文化以VR形式带到中小学课堂,不仅能够提高趣味性,还能够增加当地学生茶文化认知,做到“尤溪娃知尤溪茶”,使尤溪茶文化资源不断传承与创新。

3.6研发不同类型

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尤溪茶文化旅游新产品,就应该从消费者与茶的角度直观地进行分析[7]。在原有茶叶产品优质生产的基础上,应积极创新研发具有特色的尤溪茶旅游产品,同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消费水平游客的需要,研发包括茶文化产品、茶乡特色产品以及茶保健产品等,既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而且能够宣传推介尤溪茶文化,从而带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3.7加强茶乡小镇茶文化节建设

每年在尤溪举办的“茶乡小镇茶文化节”已初具成效,可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丰富茶文化节内容与形式,将茶俗、茶艺表演、茶谜、茶歌、茶戏、茶宴等相结合[8],加深趣味性以及游客体验度。同时加大宣传,提高各项茶文化活动知名度,树立尤溪特色茶旅游品牌、提升尤溪整体茶文化旅游形象及魅力。

3.8倡导保护

优先且开发合理应倡导“保护优先、开发合理”的原则,致力于保护茶园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监测,做到合理而不盲目地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9]。

3.9推动区域茶文化旅游协作发展

尤溪地处闽中腹地,素有“闽中明珠”之称,连接着福州、泉州、南平、三明四大地级市。国省道的不断升级以及高铁的建成,缩短了尤溪与沿海及大中城市的距离[10]。尤溪与福建省各产茶区距离相近且交通便利,可推动区域茶文化旅游协作,加强文化交流、推广沿线茶文化旅游活动,实现区域间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综合发展[11]。

3.10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

茶文化旅游人才是茶文化与游客沟通的纽带,只有对游客进行准确而全面地讲解,才能使游客深刻地感悟茶文化旅游的精神内涵和魅力所在。培养人才是尤溪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等.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385~388.

[2]沈学政,苏祝成.具有文化特质功能型农业的发展模式:以茶文化与茶产业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1):145~149.

[3]朱飞燕.试论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特性和开发策略[J].福建茶叶,2016(4):173~174.

[4]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6~41.

[5]阚文文.泰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与路径[J].泰山学院学报,2012(5):67~71.

[6]朱海燕,朱桅帆,刘蓉,等.安化黑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探研[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426~430.

[7]郭雅玲,冯会,郑明芬,等.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J].福建茶叶,2011(2):43~47.

[8]田亚平,周喜娟,李国兵.湖南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124~128.

[9]胡赛强.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J].茶叶科学技术,2010(3):45~49.

[10]林兴土.促进尤溪县茶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J].福建茶叶,2013(2):41~43.

篇(4)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茶叶包装设计要求不断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茶叶包装设计工艺水平,直接决定着茶叶产品的市场销售水平。同时,茶叶包装设计与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密切相关。基于此,相关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有效融入茶文化,不但可以满足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基础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水平。因此,通过研究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茶文化的含义和分类

由于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具备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特征,集自然、社会、人文、茶叶为一体的文化体系。关于茶文化含义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广义层面的茶文化,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作为历史发展和创新过程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集中统一体,主要基于物质层面,客观反映精神层面;二是狭义层面的茶文化,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变化,主要集中在人类精神文明层面,是精神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茶文化按照文化形态,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心态文化;三是制度文化;四是行为文化。

二、茶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起源于唐代时期,主要以南方地区为主,在南北方文化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茶文化逐渐被广为流传,成为唐代主要传统文化。陆羽通过撰写《茶经》,具体描述了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柳宗元等人在吟诗作赋的时候,非常喜好品茶,并且对茶叶的种植和加工颇有研究,茶文化逐渐普及全国各地。然而,唐代时期人们对茶叶的存储问题研究并不透彻,在茶叶包装过程中,通常以纸包为主。宋朝时期,国人的品茶艺术更高,茶叶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一种普通农作物,在茶叶包装设计方面,宋代人通过对唐代人的茶叶包装设计工艺进行进一步改进,采取模压方式,包装设计出朝廷专用贡茶,被称之为“龙团凤饼”,进一步提升了茶叶包装设计工艺水平。进入元朝以后,茶文化更加成熟,人们品茶习惯得以变化,并不喜欢加入相关香料,而以清淡典雅为主。明朝时期,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将茶叶置于沸水之中,也就是所谓的泡茶,泡茶的品茶习惯迄今为止依然被沿用,并得以广泛宣传和普及,逐渐名扬四海,成为一种国际饮茶习惯。

三、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

1.茶文化理论运用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

平面包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对传统文化中的现实事物进行改进、创新,以此来达到预期的艺术设计目的。同时,通过运用传统设计理念,能够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创新能力,达到现代平面包装设计的预期目标。传统茶文化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创新思维理念,传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积极效应。因此,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要想寻找突破点,必须深入、全面的研究和运用茶文化,通过提炼茶文化之中的艺术文化精髓,来提升茶叶包装设计的整体质感。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茶叶包装设计工作人员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游戏设计、海报设计、装潢设计、宣传设计、LOGO设计等方面,需要通过融入茶文化及其相关创新元素,来增强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强化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提升产品设计的整体质感和美感。由于茶文化具备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所以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方法,有效融入茶文化,则能够彻底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韵味和意境问题,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民族与时尚元素的统一综合。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时代背景下,中国茶文化与时俱进,其内容和类型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导致茶叶包装设计理念得以改进和优化,通过将传统元素与流行、时尚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美、自然美与现代美设计理念的相统一。

2.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中

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而言,图案设计显得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茶叶包装设计的关联性和多样性,同时与茶叶产品的销量、效益直接挂钩。长期以来,中国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设计主要集中在字画、诗词、民俗、茶树等方面,茶叶包装图案设计素材十分丰富,表现模式较为多元化,对平面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通过对诗词、民俗、字画图案的设计,能够充分提升平面设计的整体特性,进而达到自然与文化协调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处可见与茶文化有关的歌曲、诗词、书画、舞蹈、建筑等艺术作品,可谓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运用传统的茶文化,充分提升了现代茶叶包装图案设计的自然、人文等基础特性。中国传统茶文化具备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现代茶叶包装图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有效运用茶文化,一方面能够体现出茶文化的艺术魅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审美理念,将茶文化中的各种图案有效融入到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中,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案,给人一种多元化的造型和艺术形态。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图案设计一方面运用于茶具、外包装等设计过程中,而且被运用于各种与茶叶有关的书画作品、工艺作品中,使得图案设计方法更为丰富,艺术收藏价值更高。我国茶叶包装设计人员在图案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茶文化艺术形态,结合本地经济状况、民俗文化、地域特征,设计而出的茶文化图案风格迥异,完全符合大众审美观念,紧密结合时展特征和流行、时尚元素,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得方法,完整体现出茶文化多元化的图案艺术特点。

3.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色彩设计中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曾经指出:“色彩作为美感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看出,色彩对于人们情感的传递来讲,其意义深远而重大。通过在人类主观情感中融入色彩元素,不但能够传达出真实的情感色彩,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丰富人们的美感意识。在现代茶叶包装色彩设计过程中,通过运用茶文化设计思想和审美理念,能够充分提升色彩的美感,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茶叶包装设计品牌力。现阶段,我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色彩设计方法主要根据茶叶的品种、性质、级别、环境,以及人们的品茶习惯、所用茶具等进行设计,色彩以红色、黑色、褐色、绿色和黄色为主。研究表明,我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色彩设计主要以绿色为主,主要是因为茶树所生长的环境以及自然成色为绿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和谐、融洽的感觉。因此,绿色自然成为现代茶叶包装色彩设计的主体色调。将绿色与黄色、绿色、紫色、红色、黑色、白色等色调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塑造出意境深远、悠然自然和宁静典雅的自然环境,可以充分体现出茶文化的色彩情感,有利于平面设计色彩的有效运用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成效的提高。通常情况下,茶文化之中的各类色彩均象征着不同文化主体,其中:红色象征着喜庆,黄色象征着权威。因此,红色、黄色作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主要色调,人们对其依赖程度较高,用来呈现事物的尊贵性与喜庆性。

4.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文字设计中

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设计非常关键,作为茶叶包装设计的基础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茶文化中的文字设计主要涉及到诗词歌赋、区域民俗、茶品特性等方面,文字起到阐述和说明的作用。文字作为茶文化的基础构成部分,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融入文字元素,一方面有利于茶文化的发扬和传颂;另一方面有利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成效的提升。通常情况下,茶文化中的文字设计方法主要涉及到与茶叶有关的事件、诗词、典故等内容,融入民俗文化,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出茶叶产品的基础属性。因此,文字设计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而言,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一种客观、形象表述,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博大精深的真实体现,有利于茶文化内涵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总而言之,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有效运用茶文化,不但能够对茶文化进行弘扬和传颂,而且有利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有机关联起来,是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茶文化的有效运用,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工作而言,其潜在的意义深远而重大,将是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必由之路。因此,对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研究,显得意义十足,将是国内外学术界所长期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之一。

作者:刘中美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黄艳玲.对传统元素融入茶叶包装的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2]邓方伟.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篇(5)

近些年来,中国茶叶贸易逐渐在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事实上,茶叶的销售与其外包装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对于茶叶销售而言,如何从外包装的角度改善茶叶销售的影响力,对于茶叶销售和茶文化的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茶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内涵,中国的茶文化对于茶叶外包装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借鉴作用。对于中国的茶叶包装而言,如何从茶文化的角度,改善茶叶包装,就成为了当前茶叶外包装设计的一个重要领域。

1茶叶外包装设计与茶文化联系探索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唐代开始就对饮茶行为与内涵进行了学术层面的研究,“茶圣”陆羽曾著有《茶经》一书,对饮茶、品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思考,这一部分的茶文化对茶叶外包装而言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饮茶文化主要是从中国的南方传入中国的北方,最终对中国的整体文化都发挥着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饮茶被作为一种文人雅士的艺术行为,在各种中国古典著作当中均有描述,这些古典著作的内容也对茶叶的外包装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外包装设计技术不断发展,无论是铁盒还是纸盒,都可以引入与茶有关的文化,比如将相关的典籍当中涉及到茶的论断引入其中,从而帮助茶叶外包装从传统的简单的纸包装,发展成为具备艺术气质的多元化包装形式。中国人总是对精神文化有着独特的追求,而饮茶行为本身,除了提升身体素质之外,更是对饮茶人的文化气质进行渲染。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茶叶的种类也随之不断发展,对中国的饮茶文化的多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不同的茶叶外包装而言,不同的茶叶文化都需要发挥其各自的作用,这样才能够让茶叶外包装将茶叶本身的个性表现出来,让茶叶外包装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2从茶文化的角度分析茶叶外包装设计要素

中国人的茶文化,首先重视清雅,中国人从魏晋时代的清谈之学发展至今,都非常重视在饮茶的时候谈经论道,把饮茶与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行为,正如古人说的“远上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银茶”,中国的文人雅士将饮茶的艺术融于自己的文化脉络当中。在茶叶的外包装上,首先应该把茶叶的清雅文化表现出来,茶叶外包装将茶文化当中清雅清淡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很多茶叶外包装当中出现留白的原因。留白是中国画当中的一种绘画艺术,是主要图案和空白之处形成两者之间的对比,并通过这种对比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空间。而留白恰恰能够和茶叶文化的清淡之趣结合在一起,在茶叶的外包装上,不应该过多地装饰繁缛的花纹,或者是将部分的图案填满整个茶叶的外包装,而应该将茶叶的外包装当中适当引入留白的成分,让茶叶外包装的清雅之气表现出来。茶叶外包装的清雅文化,应该采用清雅的颜色作为其外包装底色,不应该用大红大紫的方式装饰茶叶的外包装。又如,在书法的选取上,应该选取和茶叶本身气质相关的书法,作为其茶叶名字标题字体。这样就能够避免茶叶的外包装和茶叶本身的文化形成冲突,最终让茶叶的外包装为茶叶的意趣添砖加瓦。从另一个方面看,茶叶的外包装文化重视细细品尝文化的表达。细细品尝的艺术,在茶叶外包装上可以有所表达。对于传统的茶叶论著典籍当中涉及到饮茶的部分,都可以将其融化变成茶叶外包装的一部分。茶叶本身是一种品尝的艺术,其中有许多茶文化、品尝文化本身具备丰富的特征,茶叶的品尝之道可以通过外包装进行表现。对于品尝之道的文化在茶叶外包装中的装饰,不需要非得引入饮茶的图案进行表达,也可以通过一些有关茶叶品尝艺术的典籍,用里面的文字内容结合中国的书法进行装饰。对于中国饮茶之道和中国茶叶外包装的结合,可以充分地应用中国传统的茶叶文化典籍以及相关的文字与图案本,这些都能够帮助中国的茶叶外包装提升其文化上的品质。中国的茶叶外包装设计上,往往会出现雷同的现象,这就需要在设计茶叶外包装的时候,充分挖掘各种茶叶的文化特质并应用到茶叶的外包装上,这样才能够让茶叶的外包装更具备吸引力。对于不同的茶叶而言,其品尝的文化和方式也有所不同。茶叶外包装的设计者要根据不同茶叶的品尝方式,摸索出不同而恰当的茶叶外包装设计方式,进而让茶叶外包装透露出茶叶文化的本真。茶叶外包装设计方面,对于颜色构图及其内容的布局上,都应该充分考虑不同茶叶对于外包装的表现能力上的要求,进一步地探索出最佳的设计方案。比如传统的乌龙茶、红茶等不同的茶类产品,其烹制、品尝的方式都有所不同,而在设计茶叶外包装的时候,就应该考虑不同茶类产品品尝方式的差异,通过这种差异反映到茶叶的外包装上,让茶叶的外包装更能够吸引不同的消费者对于茶叶的需求。因此,茶叶外包装设计的差异性,正是茶叶外包装竞争力所在,应该抓住这一差异性的核心,提升茶叶外包装特异性,才能够让茶叶外包装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3中国茶叶文化产生的不同茶叶包装选择

首先,中国茶叶的包装可以采用茶文化当中崇尚简朴的风格,促进茶叶外包装在设计上与茶叶清淡的文化特色相接近。在传统清淡的茶叶外包装上,唐代的时候就有专门根据茶末的特色进行设计,茶末的包装可以用纸盒进行包装,也可以用纸进行单独包装,同时也可以选用瓷器进行包装。唐宋时期的瓷器都是崇尚单种颜色的设计,单一的颜色衬托出茶叶本身质朴的内涵,而茶叶外包装采用最淳朴的纸包装,能够让茶叶本身所具备的清淡尚雅的风格表现出来。用棕色或白色的纸作为茶叶的包装,能够将茶叶本身返璞归真的哲学风格表现出来。对于茶叶其本身就是一种取自于自然的物质,在包装上也应该将这种茶叶独特的风格与文化表现出来。对茶叶的表现能力而言,因为茶叶本身的形态都有所相似,可以通过外包装上的差异性,将茶叶本身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来,进一步提升茶叶的艺术感染力。茶饼也是一种传统的茶叶包装方式。通过茶饼进行包装的茶叶,一开始主要是云南的普洱茶,其目的在于让茶叶更便于运输。而茶叶用茶饼形式的包装,能够表现出茶叶具备内敛的文化特质。古朴的茶饼包装外面都有一层包装纸,这种包装能够在上面通过简单的图案,将茶叶本身的内涵表现出来。传统的茶饼包装,经过了历代的演变,一般采用单色印刷的方式将茶叶的文化表现出来。实际上,茶饼的应用已经不仅限于普洱茶,对于很多乌龙茶以及其他的茶叶而言,茶饼包装也成为其茶叶文化表达中的重要类型。精装作为一种礼品包装的形式出现在中国的茶叶包装上,对于中国的茶叶而言是代表礼仪的文化内涵,所以其外包装也更需要加以注重。在茶叶包装上,通常要涉及内包装与外包装,对于内包装而言,仍然可以采用简朴的风格,将茶叶本身的特色凸显出来,简单的内包装实用性的作用是进行防潮。而外包装作为礼品,在装饰上主要是注重简朴而不失特色。在礼品包装上,中国的茶叶礼品包装要注重其本身的特色,可以采用中国传统书法和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等元素,突出茶叶礼品的特性,同时选用符合茶叶本身风格的书法和水墨画,能够让茶叶本身的文化特性表现出来。对于传统的礼品包装,有一部分采用较为浓烈的颜色装饰茶叶的外包装,但是并不是所有茶叶都适合用浓烈的颜色和图案来作为礼品装饰。不同的茶叶有其本身的特性,应该根据其不同的茶叶文化特点选择合适的外包装风格进行装饰。中国的茶叶礼品外包装,从简朴到具备特色,都有其各自的茶叶文化内涵,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下不同的茶叶外包装能够吸引特定的消费者群体,对于崇尚风雅的人而言,简洁而不失风格的外包装,能够促进茶叶销售。在设计茶叶的外包装上,应该根据茶叶文化当中的特性,比如茶叶文化中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通过这些元素来设计茶叶的外包装。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茶叶的外包装包含更多的茶文化,用茶文化来带动整个茶叶外包装在文化内涵上的提升。实际上茶叶文化当中相关的内容非常多,而这些文化元素都可以加入到茶叶的外包装当中,让茶叶的外包装更具可读性。所以,茶叶外包装的设计在融入茶文化之后,其可读性也就是其文化内涵会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是需要茶叶外包装的设计者充分的解读茶叶文化,并且寻找不同茶叶文化的特异性,从而推动茶叶外包装设计上的文化性。

4结语

茶叶外包装设计应该充分地联系茶文化,并且从茶叶的传说、神话以及寓言故事当中汲取营养,帮助茶叶外包装进一步提升其文化性,最终让茶叶的包装将茶文化传递出去,真正实现为茶的文化服务。所以茶叶包装设计者应该充分根据茶叶自身的特点,积极汲取茶文化的营养成分应用于茶叶外包装设计当中,并且进一步运用美术等方式进行优化,进而能够推动茶叶外包装对于茶叶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茶叶外包装设计其实是对茶文化的重新建构,对于茶叶外包装设计而言,设计者应该积极地探索不同的方式,积累设计经验,帮助茶叶外包装提升茶文化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刘春雷,翟健含,施斌杰“.零废弃”包装设计案例探析[J].设计,2015(19):130-131.

篇(6)

茶文化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紧密的结合,并且与旅游契合,安溪主要盛产铁观音,而且茶文化的内涵比较深厚。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在逐渐提高,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1地方茶文化的挖掘

本文以安溪为例,分析当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安溪的茶文化最早在唐朝末期,距离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完善的文化背景。

1.1茶叶民间传说故事人类的发展

伴随着一些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等,茶文化的发展也是以故事作为媒介发展至今。在民间的传说中,有“乌龙将军”一说,在雍正年间,有一个叫乌龙的茶农,他整天忙于其他的事物,而忘记采摘新鲜的茶叶,在第二天去采摘茶叶,发现茶叶上有阵阵清香传来,通过茶叶的炒制,其制作出了好喝的乌龙茶。铁观音茶叶名字的由来也是由于民间传说,是来源于魏荫的观音托梦,这类传说也已经成为很多茶叶企业的文化。在安溪,清水岩作为一座古老的寺庙,其泉水非常的香甜,而且茶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中,茶树在长时间的环境孕育下,已经吸取了大自然的精华,所以,茶叶格外甘醇,在饮用茶水后,会感觉到清爽。

1.2茶俗

在安溪,茶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在长期的生活演变后,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俗。

1.2.1婚姻茶俗

在明清时期,在安溪有对歌成婚的习俗,在结婚前,男方会将聘金准备齐全,然后送到女方家中,其中也会带着本地生产的茶叶,在婚宴中,在吃菜的过程中,新郎和新娘要对来宾敬茶。在第二天清晨,新娘要给公婆敬茶,在结婚后的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拜见亲生父母,要送父母茶叶。

1.2.2丧事茶俗

在安溪地区,如果遇到了丧事,要给送丧的来宾敬茶,客人在饮茶后,可以起到辟邪的效果,在扫墓的过程中,要向祖先奉茶三杯。

1.2.3敬佛茶俗

在安溪地区,在初一和十五,要想观音菩萨和佛祖敬茶,人们在日出之前,要收集清晨的清水,用火烹煮后,泡上茶叶,摆在神龛前,这样可以保佑家人平安,并且确保家业旺盛。

1.2.4茶王赛

在福建的建州,有举行茶王赛的习俗,在茶王赛进行中,主要分成斗茶、斗试、点茶等步骤,参与者都要自己带着茶叶,在现场进行烹煮。通过茶、水和茶器的比赛,决出胜负。茶王披红彩坐在茶王轿子上,人们敲锣打鼓的迎接其回家,在茶王赛进行的过程中,还有茶艺表演和茶歌等形式。

1.2.5茶楹联

楹联也可以叫做对联,是在桃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桃木在古代具有辟邪的效果,所以,人们为了祈福设计了楹联。在安溪地区,最早的茶楹联是宋学家朱熹在安溪地区提出,在清初时期,人们也在品味了乌龙茶后开始游览于安溪的名山秀水,在饮茶中题写了各类楹联。

1.2.6茶诗

在安溪地区,最早的茶诗是在五代兴起,在宋代初期达到顶峰时期,到了清代初期,出现了大量的茶商做的茶诗。

2地方茶文化的整合设计

2.1维持良好的外部环境

茶文化存在于地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如果在大环境的设计上没有到位,那么尽管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构想,也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所以,在发展地方茶文化之前,应该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1.1整合设计硬件设施

在很多茶文化盛行的地区,交通还不是很便利,如很多地区还没有设置机场,所以,在地方茶文化整合中,首先应该完善交通设施。而且当地的酒店设施也非常重要,还要具有网络化的设备,以便人们在欣赏茶文化之余可以查询信息。酒店应该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应该考虑到人们的地区差异,饮食应兼顾南方和北方差异,确保日常用品齐全,电话信号应该比较健全,应该确保人们在欣赏茶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信号与外界正常的联系,尤其是在较为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联系外界。

2.1.2软环境的整合设计

当地应该形成良好的融资环境,并且在茶文化的宣传中,政府应该采取投资的方式,增加企业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投入,实现产权合作。当地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可以与外地来欣赏茶文化的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在平时应该注意言谈举止。

2.2高度重视茶文化资源的整合设计

在地区茶文化资源整合设计中,应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地茶文化资源进行汇总,当地的政府应该认识到地区茶文化的重要地位,管理人员应该注重茶文化资源的整合,设计出新颖的茶文化表现形式,这些直接可以提高茶文化的身价,然后通过积极的宣传,完善当地居民的理念,保护好茶文化资源,并对茶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各项规定严格执行,防止茶文化资源遭到破坏。

2.3深度整合茶文化资源

当地在对茶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查找当地史料,也可以通过对网上海量资料的整合,并且组织大量的人员走访民间,对民间的茶文化进行搜集,征集各类茶文化,确保当地居民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提高茶文化资源的可信度。

2.4合理整合设计茶文化资源

在茶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保持其独特性,因为茶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这样会形成文化的差异,通过差异,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在对茶文化资源进行设计中,应该呈现其独特性。在地方茶文化整合和设计中,可以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与当地的饮食和茶山风光结合起来,这样使资源整合的渠道更加宽阔,通过旅游的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当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在旅游景点,可以设计人们休息的场所,为人们提供茶水,同时可以为人们讲解茶的种植方法等。在茶文化的整合与设计中,应该注重其形象性。而且茶文化的整合与设计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文化资源是一类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应该对当地的茶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促进其长期发展。

2.5整合设计高质量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的方式,把当地人们普遍认可的东西设计成旅游产品,这样可以更好地宣扬茶文化。

2.5.1合理设计茶文化旅游模式

在茶文化旅游模式的设计中,应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结合当地的地域风情,因地制宜,对茶文化旅游者进行划分,通过对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组织不同形式的旅游模式。由于旅游人群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针对青少年,他们主要是对茶文化探索,这时可以设计夏令营的形式,让青少年来体现当地的茶文化,让当地的专业人士可以为青少年讲解当地的茶文化。对于老年人,他们更加需要放松,所以,在旅游模式的设计中,主要以欣赏为主,可以让老年人欣赏当地的茶歌和茶诗等,产生修身养性的感觉。茶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多方位的设计。在当地茶文化的设计中,应着力树立品牌形象。在很多地区,茶文化比较独特,而且这种独特性不可替代,所以,在打造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习俗,可以安排茶歌和茶诗的形式,或者根据人们的爱好,对一些名人的书法进行参观。还要丰富茶文化的类型,除了精品线路的打造之外,还应该使茶文化的表现类型得以丰富,晚上可以观看演出,确保表演的形式多元化,将传统型和现代型的表演结合,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互动的模式,人们可以上台发表感想。在一些品茗室可以进行茶诗的朗诵等,并且人们可以在品茶后留下诗句,抒发自己的感受。

2.5.2整合设计具有特色的纪念品

在茶文化整合与设计中,可以设计很多工艺模型,人们可以通过购买纪念品的形式,对地方的茶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地方茶文化的附加值。纪念品应该更加具有便捷特征,可以向人们赠送书签,这种方式适合学生和学者人群,在书签上描述茶叶的信息,或者赠送与茶叶有关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有与茶叶相关的诗句。

结语

地方茶文化的历史悠久,结合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对地方传统的茶文化的挖掘和整合设计非常重要,应该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将茶文化的整合与当地的饮食和生活结合,增加人们的体验,并且应该发展当地的茶文化旅游,使人们对地方茶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弘扬中国茶文化振兴地方茶产业———安徽天方茶业集团[J].党史纵览,2015,03:56.

篇(7)

关键词:

茶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价值

眼下国内外经济发展日益加速,文化的多元性和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少高校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他们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不具备理性的自我判断意识和较强的约束力,如此一来,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改善这种情况。茶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它充分融合了儒道佛三派的精髓和哲理,体现出鲜明的教育与文化功效[1]。它的教育、德育功能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验证。所以可以将茶文化运用到高等院校思政教育领域中,以独特的茶道浸润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为该领域带来较多的裨益和启迪。这样一来,茶文化能够被运用到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借助其感染力,以其精神内涵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强化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修养。高校学生应该在此基础上端正人生态度,稳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健全的人格与较强的专业技能的现代化人才。

1茶文化内涵的解读

1.1茶艺

一般来看,茶艺在茶文化居于核心位置。茶文化通常情况下分成四步,即食茶、饮茶、喝茶与品茶。品茶让食茶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性,乃是真正的茶艺。品茶成为了艺术行为,蜕去其本意,影响到品茶者的心理层面和精神,演变为社会现象或者文化现象,如茶馆、茶道、茶艺等,凸显了茶艺存在的价值。

1.2茶道

它指的是品茗之道,是在研习和操作茶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它是茶艺之魂,是我国茶文化之核心。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茶文化体现出厚德载物的秉性,道与器二者紧密融为一体,茶之内涵同时升华了茶与道。品茶者的心理和精神受到冲击。茶道追求对现实生活和对人生的超越,为人们持续寻求摆脱身心与超越现实的束缚提供了可行路径,进而解放身心与释放情感。雅与静是它的关键特征,它吻合茶本身的自然属性,契合品茶艺术的文化特性。茶圣陆羽首创茶道精神,在茶文化中融入诸家思想,糅合唐代文化的特质,此乃茶文化之雏形[2]。

1.3茶德

如前文所述,茶道之基础在于茶德,茶道乃茶艺之魂,茶德乃茶道之魂。在传统茶文化持续演变的过程中,茶德早已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可,并对其推崇备至。“精行俭德”一词反映出,茶德的具体标准是将茶本身的优良品质和具有优良品德的人相互匹配,此乃茶道之核心精神,也就是所谓的茶德[3]。因此茶文化重在培育人们的健全和高尚品德、持续实现自我奋斗目标。茶品意味着人品,茶品是象征性的一种品貌,它不激扬、不喧嚣。茶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由此浮现出人们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和理解。茶本身具有健胃消食、提神醒脑、除垢防疾、缓解心理压力的功效,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茶道与茶德让我们欣赏茶艺与茶道的文化情趣,陶冶思想和情操。在此过程中,人们形成了端正的品行、平稳的心态,促使身心健康,做到勤俭朴素、善于自制、宁静致远、和衷共济、清正廉明。人们可以在此过程中品味深厚的茶文化,进而修身养性,遵循道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指导思想。在饮茶时将自我、大自然和茶融为一体,返朴归真,在品茗中体味到世间的真。理解和感受佛教关注道德、思想和人类心灵层面的觉悟和进步。提倡在参禅礼佛时感受世间道理,在品茗时释放心灵[4]。以身心强烈的直观性感受,参透和品味生命的真谛,领悟茶道与茶德的精神追求,追求“怡”和“真”。

2茶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2.1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

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为了呈现出茶文化的文化性和趣味性,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丰富的茶文化活动。比如茶文化方面的知识竞赛、专题讲桌与茶艺表演等。也可以录制相应的视频文件,让学生自主掌握和学习这些资源。配以必要的茶德茶道教育阐述和讲解,提升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播力度。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加入茶文化教育的内容,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启迪他们的思想、疏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让学生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育茶文化、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茶艺实践活动的热忱。学生主动参与泡茶、辨茶、泡茶、品茶与敬茶的过程,体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专题辅助中积极融入茶文化的思想教育和精神追求。

2.2规范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茶文化得以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包含了丰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在这其中,人们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所需要的诸多行为和价值观念,都蕴含于其中。茶文化涵盖了宁静致远、淡泊名利、平淡地对待生活状态的精神,恰恰是当代社会成员迫切需要的。当前社会物欲横流,不少学生非常看重名利,这会对其形成不正确的观点和看法,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得到这些东西。引入茶文化,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文化,对他们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让他们平淡地看待这些事物,以积极乐观、合法正面的方式和渠道,追求这些事物,这也有助于实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

2.3启迪高校德育教育,培养奉献坚韧精神

茶固有的本性能够有效地启迪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茶生长于各种环境中,体现出不偏不倚、不蔓不枝的特性。它发散出不可抵御的独特香气,然而却不会因此而妖娆。茶的用途和功能较多,却能够自甘低调。这些都可以启迪高校的德育教育,让高校学生获得下列启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背景下,自己应该为家庭、为社会、为学校做出应有的努力和奉献。绝不可将自己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可只关注所得到的回报。可以宣扬茶固有的属性:奉献而不浮夸、低调而不在乎索取,这些高贵的茶性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茶叶可以生长在极为贫瘠、崎岖之地,本身具备了坚忍不拔的特性和品质,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良茶性,它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启迪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4“茶人”精神品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性

“茶人”指的是以贩卖和种植茶叶为生的群体。随着社会进步和时展,“茶人”概念进一步延伸开来,它包括茶叶生产、销售、茶文化科研与教学等方面的人员。他们的身上展示出了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的优秀“茶人”精神[5]。它的精神内涵涵盖了下列方面:首先是以茶喻人。通过褒扬茶树的优良品质,颂赞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甘于寂寞的精神。其次是以茶言志。通过茶叶的品质和茶道,表明志向,传达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精神要义。第三,以茶喻理。借助这种“茶人”精神,培育人们的茶德,揭示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比如先苦后甘、奉献精神、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等。

2.5培育高校正确健全理性的观念

眼下我国不少教育机构中存在着显著的教育偏差,乃至于部分不正确的价值导向,比如鲜明的现实主义导向和趋利导向等。如果过分关注这些内容,就会漠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情感教育。它还会越来越淡化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缺乏正确而充足的价值观念引领。在此过程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茶文化教育,讲解和宣扬其蕴藏的知书达理、修身养性等多种价值内涵。有效地弥补过分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不注重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的错误做法。这样一来,可以让广大高校学生循序渐进地树立和健全自身的价值观念,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些学生的未来发展路径和人生价值选择。因此引入茶文化,可以更加鲜明地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提高他们自身的价值。

2.6在对比中掌握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网络化趋势不可逆转,不少学生面临着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很多学生既接触到传统文化又了解了不少外国文化,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不少学生觉得西方文化好像更先进,将传统文化给比下去了。但是“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让学生充分注意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适用性,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应该以同样的方法来看待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慢慢地产生兴趣,并爱上优秀传统文化。

3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对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有强烈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它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片天地。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受到了茶文化的深刻影响,人们对茶的偏好极大地超越了对普通饮品的喜欢程度。将茶文化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兼顾理论性和现实性,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形象化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手段,继承和光大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蒋艳.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6,(12):227-228.

[2]安建良,边宇璇.校园茶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J].福建茶叶,2016,(12):175.

[3]周庆,罗孝友,李菊顺.论茶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12):166-167.

篇(8)

“啜苦咽甘,茶也”,作为茶叶的故乡,茶树栽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饮茶风尚自唐代盛行,更有“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说法,自古至今深受国人喜爱,茶的发展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今高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城市的发展逐渐与传统的农耕文明相脱离,故而农业观光旅游日益兴起。

1观光茶园的简介

在农业观光旅游兴盛的潮流中,作为茶业新发展的观光茶园应运而生。观光茶园以传统的茶田为景观基础,满足茶叶种植的生产功能,并从形式与色彩上给人传播景观的美感,是一种强调景观视觉审美体验,在参与茶叶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展休闲、娱乐、教育、旅游以及文化传承的农业景观类型。这样新型的茶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对茶资源进行了多元化的利用与发展,有效的调整了传统茶产业结构,带动了经济生产的需求,促进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光茶园有如下几点特性:

1.1生产体验性

茶叶生产是茶园的基本功能,观光茶园在传统的茶树种植与生产过程中强调可参与性,可以让人们体会茶叶种植、采摘、制作以及茶事活动,并从中获得农耕劳作的乐趣,拉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1.2景观观赏性

茶园的选址通常在自然条件良好的地区,茶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工的规划与设计,使得茶园更有艺术观赏性,形成独特的茶园景观为农业观光旅游提供了发展条件。

1.3休闲娱乐性

观光茶园伴随农业旅游发展而来,在茶文化体验的同时具有休闲、度假、观光、游乐、购物等的综合旅游功能。可以让游客感受田园气息,从农田生活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满足游客在高度城市化的现代生活中回归自然的质朴愿望。

1.4文化教育性

观光茶园让人们享受茶园景观风光之余,还感受了茶文化的魅力,是人们对于精神文明追求的体现。通过观光茶园可以学习到跟茶相关的知识,了解茶艺、茶道等茶文化艺术,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到传播与弘扬的促进作用。1.5生态可持续性观光茶园在常规的茶叶种植以外,重视整体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生物的多样性使得观光茶园有着良好的生态平衡,并且农业观光旅游的形式有助于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从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上都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要素

观光茶园的景观营造是基于景观设计的要素来完成的。艺术的对茶园进行设计、规划与管理,借助科学的知识与文化的素养,运用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对茶园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合理的安排,最终设计出令人愉悦的观光茶园景观环境。

2.1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

2.1.1地形“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基础依托是地形要素。地形可以直接影响着观光茶园景观的美学特征、空间构成与空间感受。由于茶叶种植特性的需求,一般茶园多选择有地形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形。“园地惟山林最佳,有高有低地,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地形变化丰富的山林地是自然天成的造园之选,有着自身独特的景观优势,因此只需对不理想的部分进行改造,结合茶园的具体情况设计观光景观。在地形起伏大的地方,借势造景,依附自然山体营造优美的观景区。相对平坦的地势则适合做功能性的景观节点,如茶文化广场,茶业科普园等。在对地形改造设计时尊重场地条件,以“师法自然”的态度结合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其他要素构成景观空间,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挖填方,合理的利用地形组织茶园排水,还可以考虑光照、风向、降水量等因素来创造茶园局地小气候。2.1.2植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景观要素,常与地形结合构成景观空间,营造出景观的生机活力与美感,观光茶园景观在植物配置上应该多元化的选择。茶树从尺寸上来划分可分为灌木、小乔木与乔木三类,设计可以依据不同类型的高度来配置茶树品种,能够丰富景观层次并且不同根系长度的茶树对土壤资源也能有效利用。在不影响茶树生长的情况下,适当种植一定面积的防护林,可以保育水土,也有利于局地小气候的形成以避免寒冷天气茶树冻害的发生。从景观效果上讲,也可以达到一定“障景”的功能,防护林有效的划分空间,控制了人们的视线,将所需的美景尽收眼底。茶树间可以套种经济林木,如柑橘、板栗、桃树、李树、柿树、橡胶树等,在视觉上制造出景观高差变化,也能增加农耕体验乐趣。茶田边缘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最常见的是结合豆科植物种植,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肥力,另一类就是种植油菜花等观花农作物,提升观光茶园的景观效果。2.1.3水体“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水的融入会使茶园景色更加灵动活力,并且充满文人气质的山水画意情怀。茶园水景的设计可以增添景观的观赏性、体验性,还可以从实际功能上做到对局地小气候的温度调节,削减噪音、延伸空间感的作用。对于观光茶园水景的营造可以从水体的形态利用类型考虑。平静开阔的水面,如自然的湖泊、池塘,人工建造的水体面积则不宜过大,水体中可适当种植荷花、睡莲等观赏水生植物。在景观驳岸的处理上可以将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穿插设计,局部可以采用栈桥、亭榭的形式,注意水体倒影的特性,与茶田可产生呼应关系。对于流动的水体设计可以结合地形特征,在坡地的汇水处设计景观,以溪流、落水的形式将茶田多余的雨水有组织的排出,溪流两侧以自然边界为主,在高差大的地段可以用山石搭配植物设计景观叠水丰富景观空间。

2.2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人文要素

不同地域文化孕育着不同类型的景观,观光茶园的景观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还叠加了文化特性,在建设景观物质条件的同时还需满足游客在观光茶园游玩所需的精神文化需求。观光茶园景观的人文要素具体体现在建筑构筑物、景观道路与铺装、景观小品三个方面。2.2.1建筑构筑物观光茶园的建筑构筑物以服务性的公共建筑为主,如游客接待中心、茶业科普馆、茶文化博物馆等,通常作为观光茶园的核心功能区,因此设计时就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实用功能性,还需要结合茶文化设计建筑特色,体现与观光茶园主题的统一性。在水榭茶轩、林间茶室等观光茶园的小型构筑物设计时需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关系,构筑物从形态与细部上可以利用茶文化元素来体现观光茶园的特色。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就地取材,使用竹、木、石材等乡土建筑材料,从实际上做到绿色生态设计。由于观光茶园具有的休闲娱乐性,为了满足游客的可游可居需求,观光茶园内可以考虑修建部分民居建筑,参考当地的建筑形式结合观光茶园特色,让游客可以更深入的感受茶园乡土风情。2.2.2园路、铺装园路是观光茶园交通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主干道、次干道与景观步道,当茶园坡度大于8%时考虑以台阶的形式处理。观光茶园的主干道设计主要起引导与集散的作用,需要连接观光茶园的各个主要功能片区,道路宽度设计在5-8m,考虑为车行道。次干道道路宽度设计为2.5-5m,主要为游客进一步游览茶园提供交通道路。第三层次的观光茶园游园步道道路宽度设计为1.2-2m,设计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道路设计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步道、台阶、汀步、桥廊虚实变换,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意境。园内的铺装建议多采用质朴的自然透水性材料,如砾石、草木等,在铺装题材上可以选用与传统茶文化有关的元素符号,以增加观光茶园的文化氛围。2.2.3景观小品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是表现茶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观光茶园内的雕塑、文化景墙等景观小品来体现茶诗歌赋、茶事名人、历史故事等,使得观光茶园景观在精神层面上能与游客有所互动,增加景观文化性的同时也让传统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此外,在观光茶园的座椅、路灯、垃圾箱等基础小品设施样式设计时也应当融入茶元素,体现观光茶园的主题性。

3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3.1注重观光茶园景观的形式美

观光茶园景观以农业茶田为基础景观元素,将茶田生产特色与自然景观因素结合起来,以简单的几何形态塑造了极具形式的景观美感。根据茶树的种植生长特性,茶田多以带状为单元分布模式,依附地形走势规则排列,在形态上组成曲线式、规整式等,形成连续、重复、渐变的茶田节奏韵律美感。在茶田与其他林木的组合中,高低的对比又形成了起伏、交错的韵律,增添了景观的空间动感。在色彩上,大面积种植的茶树决定了景观绿色的基调,茶田边缘的暖黄色调油菜花、豆科作物等可以适当的调剂观光茶园的景观颜色。此外,对于植物颜色的丰富可以采取点状装饰的方法,可以种植一些具有季节色彩变化的观赏性树木,如樱花、杜鹃、枫树、银杏等,使得观光茶园的景观四季不同,各有所赏,达到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的观光茶园景观效果。

3.2思考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性建设

观光茶园景观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性。茶文化的传播是观光茶园景观发展的精神层面升华,对于茶文化元素在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是一种有效设计手段。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传播多以旅游展示的形式开展,如举行传统茶文化节、采茶节等。此外,还可以思考延展观光茶园的景观茶文化体现方式:一是提炼茶文化符号,从图像形式上应用于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中;二是从传统茶文化本身入手,结合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的功能设计,在茶事文化上进行继承与发展;三是将传统茶文化体现在观光茶园的体验活动中,从衣食住行的日常方面潜移默化的向人们进行传统茶文化的传播。

4结语

长久以来人们对田园生活都有着一种向往之情,面对现代城市发展土地紧缺的情况,观光茶园景观的发展可以给忙碌的都市人带来多样的景观体验,同时也让茶园实现了生产与景观功能的促进发展,是一种健康的观光农业景观发展模式,对乡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发展做了有利的探索。

作者:米满宁 徐瑞 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篇(9)

2.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茶文化不仅仅在中国盛行,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很流行,日本和韩国的茶道艺术也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对于现代社会双边合作密切的今天,推广茶文化,对于促进中国与外国友人的合作与交流时尤为重要,将我国的茶文化与茶道艺术推广在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茶道及其文化价值,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接轨具有深远的意义。

3.茶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鉴于之前对茶文化的介绍及品茶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积极意义,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人品茶的推广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那么如何设计与茶相关的产品包装才能更深入人心,使得产品更加畅销呢?那就是在包装中充分运用茶文化元素,强化设计的原创,彰显民族性特征,借助茶文化的力量来进行与茶相关的包装设计。

二、以茶色为包装主体色系进行设计

1.现代包装的颜色在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以茶色来作为整体的色系的话,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态平和的感受,这样的产品包装往往第一时间触动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茶文化情结,使得产品深入人心。采用茶色同时结合中国古典艺术的纹饰元素,在整体视觉与色彩上与古典相谐调能具有特殊的韵味。

2.以与茶相关的诗句为设计标题。如果在包装中出现饮茶相关的词句,尤其是产品的LOGO与茶文化相结合,能够给人以古今合一的感受,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产品的包装更加新颖而独特。比如在茶包装中把“茶”字刻意做成古体字,或者把“茶”字造型仿效成茶杯造型,针对包装外主体文字中采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如白居易诗句“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等茶诗,仿佛让顾客在购买茶饮的同时在品尝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以古人饮茶的图画为设计背景。产品包装尽量要贴合产品的特性,如果产品刚好是茶叶、茶饮料、茶具等茶文化相关联的物品,那么产品包装一定要以饮茶文化的图画作为背景,从茶文、茶道、茶艺的画面风格中去寻求突破。

4.以茶文化为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产品包装总体的设计理念以茶文化为主,同时具有多层次的产品设计模式,可以分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产品包装,也可以将茶的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设计构思成不同系列的产品包装。这样既凸显了包装的主题,也将产品层次进行了细致划分,对于商家而言提高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卖点,也丰富了产品的生产线。

篇(10)

茶艺表演的核心

人是万物之灵,人之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人的美是万物美的核心。在茶艺表演中,茶由人泡,水由人备,器由人选,境由人设,艺由人演,茶艺的程序与形式都需要人去设定去演绎。茶艺师将背景音乐和肢体语言、场景布置相融合,塑造出与茶品本身相符的茶艺表演,在突出茶本身品质的同时也诠释了深厚的茶文化内涵。在茶艺表演中要遵循茶礼茶俗,不仅从形体造型上给人以灵动之感,还要融合茶艺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进行合理的布控,从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个性形象,在烘托和升华主题的基础上,使品茗者感受到茶文化深远之意境。

茶艺师肢体语言在茶艺表演中的关联

茶艺表演中肢体语言与茶叶本身的关联。茶的品种丰富多样,不同的茶都有其不同的生长特点、环境一、特点、地域特点、文化内涵、哲理蕴意等,不同冲泡手法的选择、肢体语言的把控则有助于品茗者学习这些茶的相应文化内容。如果选取的冲泡手法、器具和肢体表达与茶文化内涵相差较远,则会大大降低品茗者对茶的文化内涵和特性的理解,产生茶品本身与茶艺形体表现不相称的违和之感。因此,我们需要注重茶艺表演中形体与茶叶本质特性的关联性,要选择适宜的冲泡手法和恰当的肢体语言以烘托和陪衬出不同地域茶文化古朴、雅致、清远的韵味和艺术风格。

茶艺表演中肢体语言与音乐的关联。茶艺表演中的肢体动作和音乐是表演中的重点要素,日常艺术表演形式主要以表演为主,所以音乐的选择会注重围绕舞台气氛的渲染,用音乐带动表演。但茶艺表演与日常表演不同,茶艺表演的核心是茶艺展示,音乐不能够喧宾夺主。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茶艺表演蕴含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肢体语言与音乐的搭配要表现出两者的相衬,不能混淆,更不能分离,否则就无法用形体创作出艺术感染力,也不可能用创造性的肢体语言诠释茶文化内涵,在茶艺表演者展示其优美形体的过程中,适宜的音乐搭配会让整个茶艺表演深入人心,让品茗者在茶艺表演所营造的视觉影像中,将肢体语言与背景音乐融合为一体,感受到茶艺表演神采飞扬的艺术魅力,体会到茶艺表演无尽的审美内涵。

篇(11)

关键词:

茶文化;旅游;茶业经济

1茶文化旅游概念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叶的生态环境、生产情况、自然环境、茶文化等资源与旅游活动进行有机整合的一种旅游方式。茶叶生产区景色大多秀美幽静,茶区的多样性景观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特定的背景,以茶为主要载体,宣传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展示民俗特色,对茶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涵盖体验、娱乐、购物、度假以及观光等多种旅游功能,是时下较为流行的旅游产品。茶文化和旅游活动之间存在许多链接关系,这也是茶文化实现旅游效应的重要原因。茶叶作为种植物,它有着强大的自然性,它的生长环境可以整合成风景秀美的景区。在我国,茶叶的分布大多在南方的丘陵上,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气候湿润、植被富饶、环境清新的特点,不仅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也具有修身养性的能效。我国的茶树品种多种多样,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茶花颜色有的白如皓月,有的粉如桃色,为茶园的园林建设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基础,许多著名茶叶的产茶地区都被开发为景区,供人们参观,例如杭州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产区等。这些景区不仅风景秀美,同时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具有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也是为什么它们渐渐成为旅游者的青睐之地的原因。在我国,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茶叶相辅相成的文化也是层出不穷,例如关于采茶的歌舞以及饮茶的习俗等等,茶礼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获得的精神财富。从旅游者的心理角度来说,来到别人居住的地方旅行,通常都希望获得精神枷锁的冲破,赢得心灵之外的超越。茶文化旅游旨在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通过让游客感受茶文化的内涵来获得一种崭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特性,让旅行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在旅游中穿插茶文化体验可以有效地让旅客获得精神满足。在我国,各地均有多彩的茶文化,造型各异的茶具、脍炙人口的茶诗以及精美绝伦的茶文化壁画都有着强烈的审美特性,茶这种普通的植物被后世的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品格和意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追求宁静、和谐的性格。从某种角度上说,历史遗迹反应的也是古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性情,游人去体会这种文化同样也可以获得精神的陶冶。因此,茶文化可以和旅游活动有效地融合,这也为实现茶文化旅游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茶业经济与茶文化旅游的关系研究

2.1茶文化旅游提升茶业经济的附加值

茶文化旅游是依托于茶叶生产活动而进行的旅游项目,主要以茶业经济的资源为依托,对茶叶的产品、田园风光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在传统的茶叶生产模式基础之上,建立起茶叶文化的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与互动。茶文化旅游在满足游客一般旅游需求的同时,还让旅游者有机会亲自去参与茶叶的采摘和加工,获得参与和互动的乐趣,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茶文化旅游将茶叶的生产加工经营、购物、餐饮、娱乐都有机串联起来,带动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消费,为茶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就是在茶生产销售以外,额外获得的利润。例如桂林茶园在1999年被开发之后,成为桂林的特色旅游产品,截止2014年,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桂林茶园的附加值增长。又如信阳,先后研制培育了信阳红与信阳观音,并举办了信阳茶文化节,极大提升了信阳茶文化游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客源结构不断扩大到周边城市。目前信阳市日益显著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对省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已越来越强,信阳也成为北方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城市,是全国唯一连续七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

2.2茶文化旅游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到了茶的生产、制作等过程,同时还进一步了解了茶的历史与价值。游客亲自参与到茶叶的摘采过程,亲手去制作和品尝一杯属于自己的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茶叶的魅力,在观赏和制作茶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形成对茶的喜爱心理。不仅如此,游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想所需,来购买自己钟爱的产品,作为礼品馈赠给亲友。客观上茶园的文化特色也促进了游客对茶的消费,茶的生产方也可以根据游客的需要来调整产品结构,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茶业经济的发展。

2.3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品质量的提升

茶文化旅游日益繁荣的今天,茶叶也逐渐成为人们旅游时购买的产品,购买者不仅希望茶产品包装上档次,更希望买到的是质量优良的产品。因此,对茶产品的包装档次和内在质量提升,都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在茶文化旅游中展现出来的茶产品,也只有通过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质量,在生产中满足游客的需求,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在满足游客的需求中不断进步,促进茶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提升茶叶经济效益与价值。据了解,桂林茶园中所种植的茶树品种质量较高,每年培育的茶苗达6000万株,促进了整个广西茶叶种植业的发展。再如普洱茶中的王者老班章,其产地老班章村是深山中一个贫穷的哈尼族寨子,当时村民甚至要到别的村庄讨饭,2000年以后,老班章茶独特品质渐为人们喜爱,价值渐显,现如今,该村127户茶农户均年收入已过百万,成为中国最富裕的村庄之一。除此之外,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天福茶博物院等,多年来海内外参观人数已超过百万,成为中国茶文化基地。

2.4推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为人们充分地展示什么叫中国的茶文化,向人们普及了中国的茶文化知识,提倡饮茶,提倡养生,这也是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国人一直提倡的生活必需品,文人所推崇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中,都包含了茶,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文明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是友谊的纽带。茶园开放之后,人们可以通过了解茶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在国内,甚至也能促进与他国的文化交流,从而带动科技、经济、文化的共同进步。

3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界与旅游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茶文化旅游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旅游形象不鲜明、宣传力度薄弱等缺点。同时,在茶文化旅游的项目开发上,也存在着形式单一、方式重复、参与度较少等问题。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如何能利用茶文化旅游进一步带动茶业经济?在这里笔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3.1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科研部门的支持茶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中华文化,它的弘扬不能单单地靠一个人、一个企业来完成,需要更多专业人士、权威机构的支持,才能获取更广阔的发扬空间。茶文化与茶科技、茶经济的发展有协同作用,所以在这方面,笔者希望与茶叶经济相关的政府机构能够给予大力地支持,出台系列政策来辅助茶文化的弘扬。与此同时,相关的科学研究部门,也应对此充分重视,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和成果,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促进茶文化与茶经济的协同发展。

3.2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旅游是建立在茶文化的特点和旅游行业的相关规律之上的,需要对茶产业进行有机的结合。要思考如何能发挥茶文化的特点,同时又能够满足旅游行业的相关要求,对此进行形式上的丰富,不断拓展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多样性。茶园管理者要充分地考虑对茶园观光的需求,例如游客对茶文化与制茶活动的体验,茶文化和制茶体验也需要有专门的场地来作为载体,通过修缮保护茶叶作坊、建设茶文化展示区等等,确保游人享有完整的茶园体验。

3.3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实行文化旅游和科教相结合的战略,为青少年建立中国茶文化教育基地,进一步向中、小学进行宣传,在台湾销量第一的儿童科普读物《小牛顿》中专门有讲解“茶的一生”,图文并茂,生动的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加工制作流程及饮茶的益处让这些祖国的花朵能够进一步去了解茶业的发展过程,加深国人对茶文化的领悟,进一步培养出国人懂茶、爱茶和喝茶的良好习惯。

3.4加强对茶园的观光设计

一个观光旅游的项目,它最本质、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茶园的观光设计,要体现出服务特色,让游客在园区中能够充分地体验到观光茶园的特点和风貌,这也是茶园观光设计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茶园具有多种功能,不仅有着生产功能、观光功能,同时也具备科研示范功能、科普功能,其风景建筑形态的设计与游人的活动息息相关。要体现出茶园的观光作用,首先要保证园区各个基础设施的安排与人的需要相契合,只有拥有完整的基础设施,才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游客的餐饮、接待、咨询、住宿、休闲娱乐和医疗保健服务需要得到妥善的安排。因此,它要包含游客接待、具有服务性质的建筑、停车场、卫生间等等。在对这些内容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园区游人的容量、基础设施设置的空间、设施使用的频率以及与茶园相关景点位置的安排,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服务,这都需要茶园管理者统一规划。在茶园的观光设计中,除了要有能够满足休闲观光等基本需求的基础设施外,还要能满足游人的个性体验需求,建立属于茶园自身独特的文化特点,更有助于游客对茶园印象深刻、流连忘返。

4结语

茶文化旅游涵盖了茶叶栽培技术、茶叶制作技术、茶园建设等诸多内容。茶文化旅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是无以计数的茶业同人共同努力的结晶。同时也为茶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巨大的附加值。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协同作用,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作者:薛奕妹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邓薇.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5,28: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