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近代农业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6 10:51: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近代农业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近代农业发展

篇(1)

(一)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区的全覆盖。宝鸡有7个县区先后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占全市县区总数的58%。2009年陕西省设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的政策出台后,宝鸡有两个县区进入农业综合开发县行列,2011年又有3个县区进入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行列,实现了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的全覆盖,为宝鸡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类型较为齐全。项目类型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丘陵山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世行农业科技,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农业、林业、水利部门农发项目等。2011年共实施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7个,其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2个,包括土地治理项目8 个;产业化经营补助项目4个,贷款贴息项目12个;农业部门项目2个;水利部门水土保持项目4个,水利部门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1个;新型合作示范项目1个。实施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2个,产业化经营补助项目3个。

(三)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大幅度增加。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财政资金12451.40万元,较上年9786万元同比增加2665.4万元,增长27.2%。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拨款11755.4万元,较上年9103万元增加2652.4万元,增长29.1%;市级财政预算安排370万元,较上年增加44万元,增长13.5%。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总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开创了宝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二、宝鸡农业综合开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点

(一)坚持竞争立项,集中连片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申报、评估、审批到实施,严格按照竞争立项的原则,从积极性高的乡镇村组中选择,公开竞争,互相比对,择优立项。立项时把集中连片作为首要条件,尽量减少土地插花分散。村组竞争立项的首要工作是调整插花地,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措施,调整好农业综合开发地块和作物种植茬口,做到集中连片开发。陈仓区先后在钓渭、天王、八鱼、虢镇、阳平、周原、慕仪、贾村、桥镇、千河、蟠龙等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和产业化项目,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5.0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实施产业化项目18个,累计投资25021.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844.56万元,银行贷款1161.2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折资8015.83万元,占总投资的32.03%。项目区大面积集中连片,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二)坚持硬件先行,配套措施跟进。水利、农业、林业等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硬件工程。宝鸡农业综合开发把硬件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优先立项,优先设计,优先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通过农、林、水等硬件工程建设,不仅使项目区从整体形象上达到 “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结构优、村整洁、户安居”的标准,而且使项目区在资源配置上更加优化。与此同时,与之配套的各项措施紧密跟进,确保硬件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千阳县从2003―2011年,先后在寇家河、草碧、水沟、城关、柿沟、张家塬、南寨镇改造中低产田8.1万亩,新打井114眼,维修机井5眼,衬砌“U”型渠道377.1公里,埋设输水暗管80公里,砂石硬化农田机耕路150.15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8000亩,改良土壤5.5万亩,多项配套措施同时跟进建设,建成田成方、管成网、路相通、工程配套好、综合治理成效大的农业综合开发区,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三)坚持“一村一品”,两类项目配合。宝鸡农业综合开发围绕主导产业开发,注意把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结合起来,以土地治理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产业化项目促进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和专业化生产。两类项目的同时实施,加快了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发展的步伐,提高了拳头农产品的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岐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将土地治理优质小麦种植与优质面粉加工、方便面加工、岐山优质挂面加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扶持岐山秦风挂面厂,以加工厂为龙头,带动一大批加工专业户,年产手工空心优质挂面3300吨,仅此年产值达到2600多万元,安排了3000多名劳动力就业。以华祥和城北方便面等企业为龙头,年加工方便面3500多万箱,年产值达2.5亿元,解决3500多人就业问题,并带动了一大批板纸、纸箱等生产企业。如华祥方便面厂年产碗装方便面5000吨、袋装方便面3.5万吨,年加工转化原粮小麦4.7万吨,带动生产板纸3万吨、纸箱2000万套,年产值1.38亿元,利润676.5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67万元,高出全县水平1600多元。岐山挂面、方便面及岐山臊子已成为岐山县的拳头产品和享誉全国的品牌产品。与此同时,农业综合开发还打造出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先后在农发项目区的故郡、凤鸣、雍川、祝家庄、益店、蒲村等乡镇建立40个塑料大棚瓜菜生产专业村,面积由2000年的10多亩发展到6万亩,年生产反季节优质瓜菜18000万公斤,平均亩纯收入超过6000元,年总纯收入3.6亿元,成为岐山农民种植业收入的支柱产业。

(四)坚持机制创新,推行六项制度。宝鸡农业综合开发从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多项制度的机制创新入手,在前期立项、项目实施、建后管护等多个环节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先后推行土地治理项目公示制、村组项目竞争立项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县级财政资金报账制、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制等六项制度,使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制日臻规范,既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切实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眉县从1996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共改造中低产田21.3万亩,总投资达到10277万元。在项目施工中,县上严格按照要求,对节水灌溉中如地埋管、水泵等支出较大的工程项目,实行工程招投标。县财政局采购中心在网上招标信息,公布招标内容,并聘请县上有关专家组成评标小组,邀请县内外有资质的工程队参加招标大会。通过招投标,选择出资质较高、价位合理的施工队伍,既保证建设用材质量,又节约开发资金、降低开发成本。

三、宝鸡农业综合开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粮食高产示范田,促进全市粮食连续九年大丰收。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42.52万吨,实现粮食生产“九连丰”。10个县区去年开展小麦高产创建,建立百亩攻关田17个、万亩示范方21个,2012年夏田水地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612.9公斤,万亩片平均亩产558.1公斤,分别较上年增产3.03%和3.1%;旱地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450.5公斤,万亩片平均亩产379.8公斤,分别较上年增产13.96%和9.93%。项目区5个旱地小麦百亩攻关田和两个万亩示范片刷新了上年全省纪录,其中千阳县南寨镇大寨村旱地百亩攻关田亩产达到491.12公斤,超过上年全省纪录9.5%。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提升了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农业科技贡献率。在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农业园区15个,其中省级农业园区5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9个、国家级交易中心1个,目前正在申报省级农业园区26个,认定命名10个。这些农业园区围绕畜粮果菜四大主导产业,主推13项农业实用技术和11个农业经营模式,使农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篇(2)

当前,农业已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的发展阶段。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发展现代农机是实现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农业机械化在过去的八九十年代,发展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各村都有自己的农机队,机械深翻,整地作业等机械,也可以说是还算相当完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速发展的时代,当前原有的管理模式与机械的设备就显得比较落后与陈旧,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与需要,使农业发展的速度减慢,并加大了农业生产投入的成本,农民的种植效益与积极性大大降低,所以把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农业机械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是非常迫切与需要的。利用先进的机械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产的目的,对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顺利向前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2、发展与实现以农作物高产为目标的现代农机,提高作业水平。

目前农业要求的种植模式与以往传统的种植模式完全不同,现在要求机械精量播种,机械深施肥,要改变之前那种灭茬小型机械的作业方式,实现与运用现代大型机械旋耕、起垄、重镇压复式的作业方式,以使土壤板块改变,使土壤的含水量得以提高,促进植物根系的吸收并可提高抗倒伏、抗病害能力,最终实现品种的产量的提高,通过运用精量播种使生产成本降低,引入先进的田间管理施药、喷灌机械,确保农作物丰产增收。

3、发展现代农机的前提保障条件是作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熟练与精通懂得运用和驾驭它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先进的机械,才可发挥机械最大的效率,若不懂得如何运用,那么无论多先进的设备也只是形同虚设,浪费资源而已,所以作业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提高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才可改善农业机械的作业结构,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健康向前发展。也只有不断的提升现代农机的水平,劳动生产率才会得以提高并使生产成本降低,切实把农业研发成果转化到现代农业中来,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4、发展现代农机并实现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农业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稳步提高,对物质与农产品的营养水平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那么过去传统机械种植的农产品,蔬菜,瓜果等农药残留,对人们的身体产生较大伤害,而且果型的不规则和颜色等因素不但影响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人们追求物质完美的欲望也会减弱。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大量引进具有技术含量高的机械设备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创建生态农业、环保农业以及观光农业,这样既保障了人们的食品安全又可让百姓吃上环保绿色的放心菜,使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增加,新品种的不断更新,也给其他产业增添了活力,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真正建立了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

5、正确认识农机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党和国家针对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那么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毫无疑问是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重要可靠保障,其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对“生产发展”进程产生直接影响。所以目前对农机培训、农机补贴、农机安全等各项工作要积极落实,为实现农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也要为农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与保障措施,比如,在村庄和田间道路修建过程中,要对道路宽幅、道路承重、道路转弯角度等农机运行所需要的指标考虑全面周全,努力做到既使农机通畅,又使基础设施不被破坏;在新民居建设以及村民中心建设中,对农机的停放、维护等相关问题也要考虑全面,尽量做到农机化与农民生活、生产相互和谐。当前,国家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行以农机财政补贴,使我国农机化进入了发展新接段,农村经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的向前发展,那么就要求我们运用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机械来装备农业、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健康农业。

篇(3)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农机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促进农业生产的产物,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的广泛使用。运用农机,既可以节省体力又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机的广泛使用是体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展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国家为了推广农机的使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使用农机。本文分析了农机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当前农机使用现状进行探讨,研究促进农机经济、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策略。

一、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一,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间接地显示了我国科学技术与生活的联系。科技是生活进步的体现,农机的使用会不断促进农机功能的完善。使用农机可以检测农机的使用效果,对于农机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农机使用中才可以发现。

第二,在现代的农业生产中,传统的人畜力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民的需求,想要提高粮食的生产量,节约人力,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机。现代农业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对农业工具的选择上也是与以往有很大区别,先进的农机可以及时弥补传统农具的缺陷。

第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农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就必须使用农机来迎合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农业发展向规模化、现代化、高效化发展。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下,农民对于农具的要求会增加。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机有必要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

二、农机的使用现状分析

第一,政府在推广农机使用的过程中,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农民购买农机,但是政府的补贴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导致农民的购机类型较为集中,无法达到全面的购机。农机在售卖过程会出现差距,一些农机的销量特别高,超出预计数量,而一些农机的销售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二,农机推广者的农机推广意识较差。农民对于农机的认识不够,不理解农机的好处,对于农机技术还表示出怀疑的态度。农机推广者自身对于农机的了解不完善,在推广农机时,不会详细地讲解出农机的使用效果,没有积极与农民进行交流,无法获知农民的真正需求,在推广时没有迎合农民的需求,导致农民的购机欲望不强烈,进而影响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率。

第三,农民自身的农机使用意识较为薄弱。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的使用是近些年才得以全面推广,农民经历了很多年的种植,拥有了自己的种植技巧,对于农机的使用会产生质疑。农民对于新科技的质疑,会导致农民从心理抵触使用农机,即使拥有农机也不会经常使用农机。

三、提高农机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壮大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

农机的服务组织是推广农机使用的基础,也是传播农机使用的方式之一。农机的服务组织要努力将新农机进行宣传推广,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农机推广小组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农机推广意识,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服务人员要加强了解农机技术,依据农业的发展需求给农民提供良好的购机意见,要从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农民制定良好的购机计划。这样,既可以推广农机的使用范围,又可以普及农机使用意识。

(二)开展多样式的农机使用手段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农民若没有政府的资金扶持,很难展开购机行为。但是政府的补贴不能满足农民购机的需求,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有资金展开购机行为。针对这种状况,农机的推广者可以制定一项策略:租赁农机。农机的使用时间有限,在使用时都会有固定的时间段,农机推广者可以依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建议农民或买或租。在一些农户生产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农民没有必要购买。为了增加农民农机使用率,可以将农机进行租赁,这样既可以为农民节约成本,又可以促进农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机企业在村镇开展租赁业务,充分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做好农机安全,完善农机售后服务

农机属于机械制造机器,自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农机安全是指农机的质量安全及生产安全,农机安全是保障农业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制造商要不断提高农机的安全性能,完善农机的售后服务,国家要不断健全农机的质量检测标准,规范农机的销售、维修体系,促进农机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的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农业发展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对于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建设者要明确农机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努力在农民间宣传农机使用意识,有效地提高农机使用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郭巍巍.充分发挥农机推广作用加快现代农机发展步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06).

篇(4)

(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关系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关系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过程,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所以,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生产方面需要农业机械技术和装备来支撑;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生产工具,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宽裕方面需要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工程措施,在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乡村道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服务村容整洁方面需要农业机械化来推动。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机、减人”的趋势不可逆转,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也将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事业的支持

近几年,中央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党的十七大对我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和工作措施,特别是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理论指南。农机部门要以此为契机,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按照我市农机化发展规划,从现在起到2012年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时期,应因势利导,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充分认识农机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着力研究解决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计划、财政、金融等综合部门做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和服务工作,研究、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的配套政策,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加大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各级财政资金为导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农业机械化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创新农机事业发展体制和机制

要建立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制定农机事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机事业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切入点,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应以民营、社会化为主,发挥市场作用,坚持政府引导,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社会公益性设施,由政府负责维持;经营性产品和服务应提供市场平台,明晰权责,放开经营管理权。

每年安排必要的扶持资金,大力扶持农机大户、专业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在丘陵地区和农业大县,把培育农机大户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纳入每年工作目标考核。把分散的农机户联合起来,组织跨区作业和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帮助农村中的“留守”农户解决劳力缺乏的困难。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篇(5)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二、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篇(6)

农村劳动力不足,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原因,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来,东港市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外出做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农业生产必须用机械化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同时经过土地流转,土地经营相对集中,农民用机械化的积极性非常高,近几年来,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升温。

以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鼓励农民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自筹资金购置农业机械,提高本地农业机械化程度。2005年东港79台插秧机,水稻机收割面积6万亩,机插秧面积8万亩,均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0%。2005年以来农机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2016年东港拖拉机14496台,其中大中型2195台,小型12301台,配套农具13000多台。收割机436台,插秧机3460台,水稻机收割面积提高到53.1万亩,机插秧面积提高到53.6万亩,机插秧和机收割面积均达到99%。农机的保有量增大有效的提高了本地农业机械化程度。

篇(7)

1.1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业支撑 农业产业化通过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渗透、联合,打破传统农业生产、加工与流通相对分割的格局,形成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从而夯实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通过突出地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科学整合资源,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进农业企业向优势农产品集中的区域聚集,可以实现规模效应,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1.2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供组织支撑 农业产业化推动着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以及农业经营模式和分配机制的完善。农业产业化实行“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龙头企业以收购、加工和销售农产品为主,上连农产品销售市场,下连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可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带动农业商品化生产。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经济契约关系,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形成企农利益合理分配机制。

1.3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供经济支撑 建设现代农业,既要靠国家和各级政府扶持,也要靠农业自身积累。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财力保证与经济支撑。一是壮大地方财政。农业产业化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可以大幅增加地方的经济产出和税收;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民除了农业收入,还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获得工资收入,或直接分享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进程。农业产业化通过三个产业联动,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促进过去用于工业和城市的投资转移到农业和农村。

1.4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打破农村的局限性和封闭性,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为农业现代化吸引人才;农业产业化可以推动三个产业的整合,使一批农村建设人才在实践中成长起来,提升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农业产业化通过促进农、工、贸、技、科、教等各部门、各行业的联动,成为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

2.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2.1以工带农,壮大龙头企业 要瞄准建设农产品加工转化大县的目标,把扩大加工转化作为推进产业化建设的首要环节、农业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纳入新型工业化体系加以扶持,做强龙头企业。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重点扶持标志性旗舰企业,要引导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避免同类竞争原料和市场;提升科技含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引导企业提高科技竞争力,通过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或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的方式,推进产学研结合,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篇(8)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10-1

0 前言

“三农”问题实质上是将如何发展农村生产力,如何促进农业的发展、如何改善农村落后的条件、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等作为首要问题。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农业科技在现在农业的发展中有着支撑和引领的作用,结合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阶段,深入开展综合性的研究,为重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 农业科技新体系的建设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最基本的思路为:以国家级的农业机构为主构建国家级农业科技的创新中心,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依靠当地明显具有优势的名师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等,从而组建区域性、国家级、省级的农业科研中心点。有效的整合知识、资源、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跨越式的发展。要完善农业的布局,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农业综合性的生产力,需要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明晰职责、高效精干。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以及技术推广的活动,根据农村发展的需要,通过理路体制、优化布局、明确职能、充实一线、精简人员、创新机制等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体系。

2 加快人才的培养以及农科队伍的建设

科技发展中人才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快速度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术、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与一支能够符合国内外竞争的农科管理的人员,以及能充分适应、实用的新农村建设农机推广的人才队伍。首先,吸引外来技术人员。创造一定的职位能够留住大量的外来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技能,从而实现以事业聚集技术人员、用法制保障技术人员,在专业的技术岗位上实现科举设置,使技术人员更好的发挥其价值。其次,加大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科技项目带动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技术教育,建立开放式的终身受育的体系,使人们不断的掌握新技术,并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发展现代化的农业要以科技创新为主

3.1 动植物品种的选育

现代化农业要围绕“优质、高效、生态、高产、安全”的目标,紧扣“提质增效”去寻求着眼点和着重点。例如:加强玉米、马铃薯、小麦、油料、蔬菜等作物新品种的创新、研究、应用,要提高育种的技术和效率,从而培养出绿色、优质、高产、专用的新品种,使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尤其是还要加强牲畜的饲料作物的改良和选育,充分运用细胞克隆、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提高品种的质量以及育种的效率。

3.2 加强农作物的丰产的技术研究

可以重点发展玉米、小麦、油料等农作物的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常见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可持续高产等关键性的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等,从而有效的保障农作物的生产和收成。结合上面粮食作物的发展,如马铃薯、蔬菜、大麦、食用菌等优势的特色作物进行丰富的栽培,并研究其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的特色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

3.3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环境的和谐促进生态的平衡,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类型和退化的程度制定相关的治理和保护的措施,进行目的性的综合治理,从而改善恶劣的环境条件,促进农业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例如: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持水土的酸碱平衡等,这些都强有力的加强了耕地质量技术以及地力的培育技术,从而更好的抑制了耕地的退化,使土壤的肥力增加。

3.4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农业信息网络设备的建设以及相应的数据库的建设,注重使用数字化对农业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农村可以研发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的检测预报等,也可在农村设置远程数字化以及可视化信息服务的设备;这样不仅能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员,而且还能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促进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占地33000,建筑面积22000m2,总资产5000多万元,拥有两条现代化的速冻蔬菜生产线,1.3万吨冷库。公司产品为“嘉安”牌速冻果菜,年产量12000多吨,品种有速冻油菜花、香葱、荷仁豆、甜豆、蚕豆、蚕豆瓣、青刀豆、豇豆、毛豆仁、蒜苗、青花菜、白花菜、银杏等十多个,主要销往欧盟、日本、美国、加拿大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数量和出口创汇均名列江苏省同行业前茅。

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民专业户+农户”等多种形式,采取合同订购、保护价收购、免费供应农药和良种、普及栽培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流转土地集约经营、产地进行初加工等多项措施,在刘桥和刘桥周边地区建成各类蔬菜基地1.8万亩,年产各种蔬菜原料两万多吨,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带动农户两万多户。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发展蔬菜产业 带动农民致富

1.合同订购,保护价收购,充分调动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为维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公司主动承担市场风险,对每个基地种植的每个品种都实行合同订购,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公司以高于保护价的价格收购,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公司坚持按保护价收购,不限量、不拒收、不压价、不打白条,任凭市场千变万化,农民基本收入不受任何影响。2008年上半年荷仁豆市场行情很差,价格一度掉至每公斤1.6元,但公司始终坚持按保护价每公斤3.6元收购,确保种植荷仁豆的农民每亩单季效益仍达3200多元,仅此一项公司就让利给农民100多万元。

2.引进蔬菜新品种,推广种植新技术,提高农民种植效益

公司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实际出发,为不断提高农民种植蔬菜的经济效益,先后引进了日本“成驹三十”荷仁豆、“长悦”香葱、“优秀”青花菜、“雪宝”白花菜,美国“奇珍76#”甜豆、“萨瓦娜”地刀豆,荷兰“宝塔菜”,“香港青”豇豆,浙江“金华2#”油菜花等国内外优秀品种在基地进行种植,帮助基地农民合理安排种植茬口,提高基地农田的复种指数,一改以往农民种植蔬菜品种单调,茬口难安排的困难局面,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科技也是生产力,只有农民掌握了蔬菜的栽培技术,才能有效地保证蔬菜的质量和效益,为此公司十分注重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聘请江苏省农科院、南农大、南通农校、沿江地区农科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来公司作蔬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残留控制等专题讲座。公司原料部的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基地的田间地头,示范指导种植,对种植中出现的问题,现场分析原因,及时解决,确保无一后患。近年来,公司先后推广转化了“农田立体间套作”,“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地膜覆盖”,“生物农药在蔬菜生产中的运用”等多项新技术和“荷仁豆―豇豆―绿花菜”“青刀豆―玉米―白花菜”等先进的种植模式,使亩收入由2000多元提高到7000多元,增值效益明显,实现了智力支农,蔬菜基地建成了科普基地,受到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的表彰和奖励,公司的绿花菜基地顺利地通过了全国第一批GAP认证,获得了进入欧盟市场的特别通行证。

3.免费提供农药,确保产品安全

公司从规范基地管理着手,严把安全质量关,确保基地上产出的产品无安全质量问题,符合出口要求。公司制订和执行了一系列惠农措施,无偿提供优质蔬菜种子、种苗,免费向农户发放生物农药,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对基地生产实行强化管理,从种植到采收全过程监控,严格按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操作,狠抓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严格控制使用农药,使基地生产的蔬菜原料符合国际标准,目前通过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注册的出口蔬菜基地就有8500亩,每年出口5000多吨蔬菜,从未发生过农残超标等安全质量事故。

4.创办合作组织,发展集约化经营

为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公司成立了南通青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吸纳蔬菜种植大户为合作社成员,实行蔬菜种植、收购、初加工链式经营,为会员提供种植信息、科技推广、原料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会员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蔬菜的种植品种和安排种植季节;根据种植新品种蔬菜的技术要求,组织进行技术培训;根据蔬菜的安全质量标准,统一组织蔬菜的防病治虫。对合作社安排种植的蔬菜,实行保护价收购,决了弱势群体单打独斗闯市场的问题。目前合作社成员已达到2000人,辐射公司周边10多个行政村,推动了蔬菜产业升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5.流转土地,规模经营

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公司在基地重点发展规模种植,实行土地流转经营,目前已成功流转土地1520亩,规模种植荷仁豆、青刀豆、青毛豆、白花菜,新建了250亩设施栽培基地,推广防虫网种植蔬菜的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农民既得到了土地流转的经济收入,又获得做农业工人的工资收入,同时提高了蔬菜基地的管理水平,彻底解决了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产品达到了绿色和有机的标准,深受市场欢迎。

6.产地进行初加工,促进农民双增收

为增加蔬菜基地农民收入,公司在出口蔬菜基地建设初加工点,充分利用农村富裕劳动力,将基地种植的蔬菜就地进行初加工,拉长了产业链,解决了农村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又无专业技术的特殊人员的就业问题,使基地农民既有种植效益,又有加工效益,收入显著增加。现在公司在基地建有初加工点12个,安排富裕劳动力1000多人,每年增加加工收入70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农民效益双增收。

二、加强内部建设,增强带动能力

1.坚持“科技兴企”,勇于开拓创新

农业龙头企业只有自己做大做强,才能带动基地发展,为此公司努力加强与省农科院、沿江地区农科所等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的合作,成立了南通绿色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试种、繁育、加工国内外蔬菜新品种,生产国际市场适销对路的新规格新品种,提升产品档次,增加公司效益。近年来公司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结合本地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引进的美国“奇珍76#”甜豆、“萨瓦那”地刀豆,荷兰的“宝塔菜”,上海的“碧绿依(秋)”绿花菜、“雪宝”白花菜等新品种,已成为公司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公司生产的特殊规格的荷仁豆、绿花菜在国际市场的卖价,比普通规格的产品高50%。几年来公司还先后承担了南通市科技部门交给的“甜豌豆深加工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出口鲜食蚕豆新品种通鲜1号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出口创汇特色农产品速冻加工品质保持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西兰花新品种纤秀无公害标准化种植与加工技术开发”,“出口创汇特色农产品速冻保鲜品质保持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西兰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任务,其中和沿江地区农科所共同承担的“出口蔬菜青花菜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发”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优秀项目奖,“西兰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获得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等三部门联合颁发的一等奖。公司还先后获得南通市优秀厂会协作一等奖2项、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二、三等奖各1项、南通市金桥工程二等奖1项。公司制定的“西兰花生产技术规程”“西兰花速冻冷藏加工技术规程”已成为南通市的地方标准,公司建设的出口蔬菜基地被省农业委员会、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认定为江苏省出口蔬菜示范基地,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江苏省财政厅评为“江苏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国家农业科技华东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2.加大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能力

公司瞄准国内同行一流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地积极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更新生产设备,努力推进科技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去年公司投资1300多万元新建万吨冷库一座,对制冷机房、配电站、速冻机进行了扩容改造。通过几年努力,公司已从刚投产时的一条生产流水线、一座1000吨的冷库、年生产8000吨冷冻蔬菜的生产规模,发展到现在的两条生产线,13000吨冷库,年生产2万多吨冷冻蔬菜的生产规模。自主研制了“豆荚掐头去尾机”、“刀豆分级机”、“白果分级机”和“节水型自动清洗机”获得国家专利。

3.拓展海内外市场,奏响嘉安品牌

市场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占有了市场,公司就有了发展的空间,为此公司积极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将销售的目标市场定向欧盟、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大市场,并赢得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出口创汇已从开始的几十万美元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万美元。在巩固发展和扩张国际市场的同时,公司还着力培育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嘉安食品的品牌效应,积极与京、沪、宁、杭等大中城市的食品市场保持友好协作关系,创新物流体系,将产品全面打入知名超市、专卖店和宾馆饭店,为公司赢得了市场。

三、坚持为农服务,做大做强企业

1.强炼内功,再上规模

篇(10)

近年来,农垦系统健全农机管理制度,提高“三库一场(棚)”建设标准,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建设标准高、管理水平高和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为载体的现代化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一些农场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了农机信息管理中心,实现了农机作业指挥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术练兵比赛和现场演示会等活动,大力开展基层农机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机队伍综合素质。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各垦区不断探索农机服务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坚持家庭农场和职工为更新投入与经营主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协会”、“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有效地提高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已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460个,比2006年增加了43%。

目前,农垦系统有12个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场,还有一批地方示范场,已经成为全国和当地农机化发展的领跑者和示范窗口。同时,创新场县(乡)合作、垦地共建和跨区作业模式,充分发挥农机装备优势,积极开展机械代耕代种代收、跨区机械作业、共建农机合作社等,使垦区物化输出和服务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国农垦完成跨区作业5072万亩,其中代耕2575万亩、代管193万亩、代收2 304万亩。农机跨区作业服务范围从小麦、大豆、玉米,扩展到水稻、棉花、甘蔗和番茄。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机遇期”。

今后一个时期,农垦农机化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国农垦农机总动力力争达到2770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30%;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质量大幅提升,机具结构更加合理,垦区间发展更加协调。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以上,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棉花、甘蔗、甜菜、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农机农艺信息融合度进一步增强,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农业的多个方面。从农垦系统来说,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明确主攻方向,进一步提升农垦农机装备水平。要积极争取并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政策,充分调动职工、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加大投入力度,针对不同农场的生产实际,明确投资重点,通过加快购置和更新,提高农机装备数量,着力提高装备质量,优化装备结构。要继续以全国农垦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切实打造一批领先全国和当地农机化发展的示范窗口。

篇(11)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而实现生产发展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即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发展。这是实现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快慢和成果大小,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没有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因此,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正确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必然性,科学分析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抓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对我国现阶段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考察,农业的发展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农业是在采用大机器生产的现代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总体上看,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现代农业是科技支撑型农业。随着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推广,农业生产中大规模采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使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科学化程度空前提高。近年来的基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方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使各国的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广阔的农业。现代农业将由动植物向微生物、农田向草地森林、陆地向海洋、初级农产品生产向食品、生物化工、医药、能源等多种产品生产方向拓展。单细胞蛋白、海洋农牧场、生物能源、农副产品综合和多层次开发等都将成为农业新的生长点。

(三)现代农业是以高素质的农民和企业家为经营主体的集约型产业。现代农业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因此,必然要求农业劳动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劳动者有较高的现代文化、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知识。

(四)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农业。如在实行农业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不到5%。法、美两国农民人均产粮和产肉分别为我国的50倍和100倍。高生产率和高效益以及工业化社会人们对自然的趋近心理,使现代农业越来越引起社会和投资者的关注。

(五)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态、生息为目标的可持续产业。即在发展农业经济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切实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协调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重视土地、肥料、水资源、农药和动力等生产资源投入的节约和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在应用农业科技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指导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一)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历史趋势,也是一个世界潮流。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由于各国资源不同,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也不相同。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走的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而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如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走的是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这启示我们,不但大农场、大规模的农业适合发展现代农业,而且家庭小规模农业也适合发展现代农业。我国由于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发展现代农业应该选择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资源,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二)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既具有客观必然,又具备现实条件。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需求,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才能突破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生产出量大质优健康的农产品,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保证农民增加收入。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和能力。一是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我国不但已经到了可以不依赖农业积累来实现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还可以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形式,支持农业转变增长方式,进行现代农业建设。二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国家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三是我国已从“双缺口”进入到明显的“双过剩”时期,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人民币存款超过34万亿元,具备了利用金融和资本市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条件。

三、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发展现代农业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分散。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严重不足。这既表现在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也表现在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分散在10多个部门,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农业投入的使用效率。其次是科技水平落后,人力资本水平不高。比如,科技研发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落后,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不高;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种田技术,不会操作配方施肥,不懂科学养殖,盲目使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各种添加剂等。第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欠帐较多,许多设施陈旧、老化。比如,农田机电排灌面积比重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有机质含量下降,中低产田面积大,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常常是“有机械没路走,有渠道无水灌,有良种无田用”。第四是农业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例如,从宏观层面来说,如何调集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现代农业建设,还缺乏体制保证和有效办法;从微观层面来说,支持农业现代化的经营方式、中介组织发育严重滞后。第五是要素市场特别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发育不足,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土地、金融等要素市场化程度低,劳动力流动市场不完备。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条件下,城乡差距扩大,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劳动力转移缓慢,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四、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农业投入,整合财政资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资金支持。要坚决执行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三个“继续高于”和一个“主要用于”的投入政策。地方政府还应开辟增加农业投入的新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和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向农业投资时,各涉农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协调,根据统一部署安排资金;资金到达基层后,应组织专门机构进行整合,集中投放到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防止“天女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