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的网络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6 10:51: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的网络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的网络教育

篇(1)

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兴起发展起来的。在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的社会,符合学习要求和教育要求的发展方式逐渐被推崇到一个更加高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随处可见的网络化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说法。更多的是体现在当前教育的各个细节中。例如,在高效的教育方式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然,网络教育的更高级的形态应该是在当前的教育基础上,不断以现有的资源为优势,在结合便利的程度上,完成整个教育的过程。从教到学的一个过程,完全网络化,并且能够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情况也是当前发展的一个态势。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现状客观存在,在理论上而言,完全实现以网络化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是完全有能力的。可是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如今的网络教育有其便利性,但是更多的体现出来就是教育尚未充分借助这样的一个工具,并完全发挥其理论上应有的效果。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从1994年开始酝酿远程教育,在1998年开始批准四所高效开展相关的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在与信息时代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提现出当前发展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特征化应用,高校的远程教育已经有了一个相对长足的进步。从2000年7月开始,在教育部出台的相关的网络教育的鼓励性政策上,不断强调远程教育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通过运用远程教育这样的一个工具,全民教育的态势逐渐显露头角。

也正是以2000年为一个发展的分界,可以说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又有了一个长足的飞跃。一个原因 在2000年的国家政策上,不断鼓励高校远程教育的发展,从客观上带动了整个当前远程教育的产业链的发展;另外一个就是,在电脑的系统设计上,不断推出以家庭产业为主的个人电脑的使用。这样一来,不仅仅从客观上满足了远程教育的便利性,更多的是在主观上鼓励整个全民参加远程教育。也或许正是这样的一个客观现状,才使得高校的远程教育在已有的基础铺垫上,不断前进。直到最近的两三年,在网络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不断与当前的网络媒体所挂钩的多媒体教学,成为整个高校网络教育上得有一个新的突破。这样的一个发展状况客观上对当前社会教育的一个迎合,主观上,还是对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现的一个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单纯的存在于一个课程体系建设,更多的还是一个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整体的网络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呈现一下几个现象:

(一)高校网络受众人群现状

从当前的高效网络教育的受众人群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国内高校的网络教育的受众人群普遍集中在年轻化。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作为高校网络教育的初期,在年轻化的受众人群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一个是在广泛推广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延续性;另外一个就是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教育的便利性和难易程度可以适当把握。

(二)网络资源课程现状

一般而言,高校网络课程的资源均是来自于网络并且合理的应用与网络。网络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现象在当前的国内网络教育上比较普遍。不管是国内知名高校还是一般的普通院校,在实现其资源共享上,尚欠缺一定的包容性。也就是说,不管是当前的课程资源设计还是在已经相对成熟的课程资源设计上,都是一个客观停滞的状态。

(三)教育的交互性现状

从教育本身来看,交互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在高校的网络教育过程中,延时性教育与不对口的教育现象相对占据着整个网络教育的整体比重比较大。显然,在这样的现状下,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就呈现一定的局限性。从网络教育的建设初衷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的延时交互将对整个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自主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真正的能够应用到这样的理想状况中情况确实少之又少。

(四)高校网络教育的影响力

尽管当前已经是我国高校引进网络教育20年的历程,但是从整体的网络教育发展的状况中,依然没有起到一个客观和预期的影响力。在高效的教育资源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依然占据着整个当前高校教育的绝大部分,网络教育作为一个对新兴世界的了解和辅助资源,不断背引进到课堂。但是其影响力和其发挥的真实作用,依然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

三、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不足

从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主要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不足性: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定位问题

从高校网络教育的自身定位来看,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不断的被认定为是一个辅助教育的手段。也就是说,在整个的高校网络教育的定位上,不管是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的观念上,网络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课后辅导的辅助型工具。在真正提升技能和专业性知识上,网络教育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以使得整个学校和学生共同认识和关注到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地位。客观来看,网络教育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被提升为一个主要的学习和教育的途径是完全可以考虑的,但是基于传统思维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独特性的考虑,使得网络教育转型为主流教育方式成为一个进程缓慢的问题。

(二)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和课程编制的问题

上文已经提及到,在高校的网络课程建设上,仍然缺少相关的创新性或者是包容性。毕竟很多的资源都是在非共享的前提下开展,这样一来网络的新兴教育方式难以得到进一步推广,其自身的兴趣性也相对比较乏味。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问题

尽管来自多方面的原因促使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师资源不断缺乏,但是从客观上来看,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当前高校网络中可以见到网络教师的角色,但是往往他们的定位不是一个网络教师的身份,更多的是以一个电脑员或者程序员的身份出现。在教育的实践中,更重要的其掌握的专业化人文知识如何通过网络这样的一个平台应用。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对网络教师的理解普遍存在误差。进而,在岗位设置和安排上,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四、提升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建议

(一)树立网络教育的全新理念,合理定位高校网络教育

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既要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又要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和其它继续教育。各试点高校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网络教育的基本规律,积极推进网络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结合,促进我国网络化、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我们既要把高校网络教育看成是对我国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一种补充,为在职成人、也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网络远程教育成为发展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战略途径之一,又要看到网络远程教育应该是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首选。

其次,建立必要的相关专业网络教育系统,调整当前高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的数字鸿沟和专业课程设置失衡现象。各高校不要各自为政,另起炉灶,重复设置课程,而应挖掘其优势专业和特色课程的内在价值,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学分互换,使网络教育为我国各地师生获取丰富的教学信息服务。再次,调节高校网络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地域定位应向西部倾斜,关注西部大开发,缩小我国东西部教育差距,加速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

(二)加强网络课程开发和建设

在加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还需要不断的注入活力。在当前我国的高校网络资源建设上,仍然不缺乏专业建设的人员,只是并没有合理的制度将这样的人才应用到合理的岗位上。本文指出的加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仅是从课程本身的设计上,更多的还是需要从提升高校在课程专业化设置上的力度。从而客观上将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融入到教学成果上,以此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网络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教育的客体转化为教育的主体的过程中,教育本身只是一个传递的工具。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途径,网络教育将是一个最为高效和便捷的工具。所以在提升整个教育客体的过程中,还要伴随着提升当前的受教育者在对网络教育的认识的问题。也就是说,将网络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主要课程中,提升网络大学生的在网络教育的综合素质。最终能够实现网络大学生在网络课堂的认识和学习能力完全不亚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

(四) 努力建立一支既懂专业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师资队伍

随着网络大学的兴起,网络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学校的教师已不再是站在教学的绝对主导地位上,而是处于教与学互动一体化的位置上,教师的职责应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网络信息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教师光有专业知识和授课艺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的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学习资料;拥有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与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使网络教育更加生动活泼;网络教学的主持人虽是教师个人,但却有许多人在幕后担负着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等工作,所以,网络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具有团结与合作精神。

五、结论

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试图通过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分析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现状。诚然,在分析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本着对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的执着,在完成整个网络教育的建设上,也想尽可能全面。本文最后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备后期在开展网络教育的实践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莉,刘建国. 关于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思考[J]. 教育信息化 2002年07期

[2]凌飞飞,赵新云.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教育探索 2005年08期

[3]王东波. 网络学习的困难与对策[J]. 现代情报 2002年06期

[4]张立华,张日卿. 谈谈新时期教师的师德问题[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03期

[5]王军.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与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16期

[6]马雪琴.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1期

[7]陈良,张大均.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 2007年05期

篇(2)

目前,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网上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

网络教学的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们归纳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八种方式:

· 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 视频会议: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 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NVP(network video presenter)是VOD的一种,它的好处是在教学的视音频信息的基础上同步播放电子幻灯片,是普通VOD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有利于教学信息更加有效地传递。

· WEB教材:把教学内容做成网页的形式。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 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 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 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

· 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还有其它方式,有待进一步开发。总之,我们要依托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的建设

远程教育的核心是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包括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2)网络课程库建设;(3)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4)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

适于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有:

(1) 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

(2) 题库:按一定学科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试题的集合和相应的统计分析工具;

(3) 网络课件库:按一定知识点组织起来的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有利与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扩展学生兴趣的参考资料或适于网络运行的课件;

(4) 网络课程库:按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涵盖学科课程内容领域的,能自成体系的教学软件。

这些教学资源都要能在标准的浏览器运行,才能符合利用网络的远程教育的需求。

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连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 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个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软件系统的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传、下载素材,上传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完全建立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从简单的功能开始实现,但是一定要先做好扩展规划,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技术知识,通过对软、硬件资源的建设、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概述了建设一个功能完备、可发展性强的网络教育系统所需进行的规划建设。

篇(3)

自2001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后,我国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各高等院校逐步加大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积极努力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几乎每所高校都依托校园网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类主题网站。这些主题类网站的建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提高教育类主题网站的针对性、时效性,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是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主题教育网站的现状

各高校都很重视网络的教育作用,学校大都成立了党委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领导小组,并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对全校的网络教育有总体规划和部署。一般高校都有一个以上的主题教育网站,学校在资金、人员、设备上都给予了一定的保障。部分学院或社团也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主题网站。中等规模以上的高校一般都建立了BBS或论坛系统,提供师生信息自由交流的网络平台。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 主题网站宣传不到位,内容隐藏深

目前各主题网站大都以链接的方式放在学校的主页上,教育内容隐藏在层次较深的位置,需要点击后才能看见,不能将信息推送到浏览者眼前。浏览者一般注意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而降低了对网站的关注。这样网站的教育作用也难以发挥。

2. 栏目内容设置不合理,师生不愿浏览

一些专题网站内容没有新意,有的只是转载其他网站的内容或是理论文章、跟思政工作相关的“红头文件”。形式单一,与师生工作、学习结合不紧密,造成了主题教育类网站缺乏吸引力。

3. 校园网络结构不合理,浏览困难

近些年来,部分中小规模高校基础设施发展较快,而网络基础投入未能及时跟上。学校通过吸纳社会资金,将校园网络交由电信运营商来建设管理。学生宿舍区的网络由电信运营商承建管理,通过网络使用费收回成本。而电信运营商为寻求资金回报,因管理或其他原因,在客观上造就了技术或者经济壁垒,学生访问校园网络存在障碍。出现了学生访问校园网络要么访问困难,要么还需另外计费的情况。

4. 信息分散,共享程度低,各主题网站处于各自为阵的状态

目前,每所高校都建设了若干个教育类主题网站。除党委宣传部建设的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红色网站”以外,还有学生工作、心理健康、党员教育、国防教育、保密教育、廉政教育等主题网站或栏目。同时,各高校还有新闻、BBS等信息传播平台以及“两课”教学的教学资源。以上这些资源都属于教育范畴,却又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或教学单位建设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重复建设。网络最大的优势是其共享的便利性,如果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也将受到限制。

5. 互动性不够,教师参与程度低,感染力量薄弱

有些网站建立了BBS系统或留言板等信息反馈的平台,而教师,特别是专职思政、心理教师参与度不够,师生平时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烦恼、困惑也不能够不能在网上得到解答,平台的只成为一般信息的交换场所,失去了教育的功能。

三、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思考

1. 拓宽宣传途径,提高师生认知度

现在公众网上内容也是相当丰富,而师生访问校园网时通常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一般是为了办理具体的业务或有目的地寻找资料。为提高教育主题网站的认知度,扩大主题网站的浏览量,还需想方设法使师生对网站有更多的了解。具体可通过既有校园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进行宣传,也可通过SEO(关键词优化)、交换链接、电子邮件递送、手机短信等手段达到互联网自身宣传的效果。同时,组织师生开展网上网下的互动交流,深入到生活中去,提高各教育专题网站的知名度。

2. 因地制宜,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内容

目前,我国互联网中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为71%,用户量已经达到1.8亿人,既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即时通信后成为中国网络应用中的第四大网络应用[ ]。视频在校园网中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可以因校制宜,将优秀的报告、讲座节目搬上网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视频教育活动。有些城市如徐州、南通还成立了高校教学联合体,通过该类组织可共享校际间资源,扩充网络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增强校际间网络文化交流,提升教育资源的品质和教育效果。

3. 统一部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篇(4)

[2]汪小刚.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性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7(9)52-55.

[3]夏志强.网络课程的种类和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4]李红美,陆国栋,张剑平.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6).

[5]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第3版)[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陆国栋.教学方法改革的模式与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11(8).

[7]原文晖.互联网+教育:学校管理的新趋势教育教学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

篇(5)

关键词: 网络教育;障碍;高校教师

Key words: network education;obstacle;college teacher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11-01

0引言

在从传统教育模式到网络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常常面临诸多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缺少时间;缺少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缺少参与网络教育所需要的技巧;在网络教育中投入的时间和工作量没有被很好地承认;缺少技术、行政和财政的支持等等。这些因素都对网络教育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为了定量分析高校教师对这些障碍认识和评价,我们在国内外对影响网络教育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试图探讨高校教师对网络教育发展中障碍因素的认识。

1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标人群是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全体教师,目标人群分为两类:参与过网络教育项目的教师和没有网络教育经验的教师。问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来了解广东工业大学教师对网络教育发展中可能的十项障碍因素的认识。为了确保对每一障碍因素描述的可靠性,每一障碍因素用四条相近的陈述来描述,参与者可选择的态度是:“1=没有障碍,2=存在微弱障碍,3=存在中等障碍,4=存在极大障碍。参与者对每一障碍因素的认识通过对四项陈述态度的加权平均来获得。第二部分用来收集教师的个人特征,包括参与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教学经验和远程教育经验。

2研究结果

共有189位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师被随机地选来参与此次研究活动。其中,87位(46%)是男性,102位(54%)是女性。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36岁(年龄范围为24-65岁)。34%的参与者拥有博士学位,40%有硕士学位,26%有学士学位。在抽样的老师中,26%是教授,30%是副教授,44%是其他职称。参与的教师的平均教龄是13年(教龄范围为1-40年)。38%的教师表明有以下三种远程教育中至少一种的教学经验:网络教育、广播电视教育项目和函授教育项目。研究结果如下:

2.1 对障碍因素的认识通过问卷,可以了解样本中高校教师对网络教育发展中十大障碍因素的认识。每一可能的障碍因素用四项陈述来表达,统计结果表明:信誉顾虑,财政顾虑,技术障碍,行政顾虑,计划顾虑,时间顾虑,激励顾虑,设施顾虑,与传统教育相冲突的顾虑,技术顾虑等十项因素的均值分别是:2.89,2.68,2.44,2.32,

2.18,2.16,2.07,1.95,1.87和1.65,这表明教师普遍认为这十项因素都是网络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障碍,而程度略有不同。

2.2 个人特征的影响我们将参与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学术头衔、教学经验和远程教育经验分别进行分组,结果发现: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博士、硕士、和学士)对高校教师认识网络教育障碍的影响在统计意义显著,信誉顾虑,财政顾虑,技术障碍,行政顾虑,计划顾虑,时间顾虑,激励顾虑,设施顾虑,与传统教育相冲突的顾虑,技术顾虑等十项因素的的性别区分F检验值分别是:4.25,11.62,

4.07,4.18,4.20,4.21,8.11,3.96,6.17和5.03,p值均小于0.05,而受教育程度分组的F检验值分别是:6.11,3.23,4.27,3.06,4.01,3.12,

篇(6)

目前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管理采用的模式是西方艺术教学模式,教学的方式单一,对于艺术的细节没有深入研究,对于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传承和发展不利。在艺术类高校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管理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因此艺术类高校设计专业教师需要对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和内涵进行分析,找到在教学管理中引入网络教育资源的策略和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引入网络教育资源的意义

1.促进教学管理多样性我国艺术类高校专业课程内容安排单一且在教学管理中只注重对艺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因此实用性不强,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进入到艺术类高校学习之前,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并且对于艺术的本质和内涵不够了解,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基础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人员引入的网络教育资源比较笼统,缺乏深入细致的剖析,并且多是理论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应该丰富教学管理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意识到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发展,而将网络教育多样化的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与内容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利用网络掌握传统艺术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利于学生素质培养艺术类高校需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具备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在艺术类高校课程中引入网络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将文化中的优势和精华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促进现代艺术的发展,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网络教育资源的魅力,在中西艺术的熏陶之下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艺术类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在经过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教学管理已经从过去的冷门专业变成了现在的热门专业。但是,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对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转变,目前艺术类院校在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1.艺术类院校的人才教育片面化目前很多艺术类院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仅仅是片面地进行教学管理,脱离了原来艺术类院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初衷,学校仅仅给学生教授艺术知识和技能,但是缺少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只懂得艺术和艺术的学习,却没有通过对艺术的学习来提升他们的思想修养。这对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艺术本身也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方式,学生在未来更多的时间会和他人共同工作,缺少健全的知识面和人格对于工作和人生至关重要。

2.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发展停滞艺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于艺术的需求、艺术本身的潮流也在不断变化,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让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管理经历了一定的改革,但是改革内容并不彻底,很难符合社会的需求。比如很多学校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教师知识结构依然陈旧,导致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要相脱节。并且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学校对于艺术发展的各种新技术并不重视,不利于他们审美水平的提升,也不能很好地顺应时展。

3.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金钱化随着教学管理的成果越来越显著,艺术专业报考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费也在增长。艺术专业的文化课分数也比较低,很多人想在高考的门槛前曲线救国。在利益的驱动下,艺术教育也逐渐丧失了初衷。

4.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艺术类院校的艺术专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追捧,导致报名的人数增加,加之高校盲目大量扩招,师资参差不齐,设备投入不足,最终致使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很多院校只是重视学生在艺术性上的培养,并没有考虑到艺术的社会实用价值,导致很多学生的能力和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在工作中不能胜任岗位。

三、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中引入网络教育资源的措施

1.在教学管理中重视传统艺术的情感体验艺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因为艺术是人们宣泄情感的一种渠道,通过艺术可以将情感引入其中,并且受众和作者之间可以形成交流与共鸣,因此引入真实情感是提升艺术性的关键。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管理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艺术学习中需要充分理解艺术的本质,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查找相应资料,扩展知识面,加深对于艺术作品的了解,与作者之间形成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这样在艺术学习和创作中,就会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在教学管理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艺术类高校管理人员受到传统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管理安排多是理论教学,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需要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引进现代化设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中引入网络教育资源,要求教师对艺术资源合理利用,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资源。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安排,对于涉及的艺术作品,教师应该尽量搜索资源,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等途径了解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提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教师应该提高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能力,灵活掌握计算机技术,采用先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

篇(7)

[作者简介]刘艺(1971-),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95-03

网络化和信息化对全世界现代高等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各院校都针对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需要,依托校园网教学平台,应用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网络数据库、转播点播资源中心、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实现异地异时、同时同地、实时、互动地进行教学活动。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其建设、资源开发及应用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对加拿大和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寻找异同,吸取有益经验,以促进我国高校网络教学的最优化。

一、资源硬件建设的对比

加拿大的学校网络工程(School Net)始于1993年,原计划连通300所学校,但由于进展顺利,决定在近年内使加拿大17000所学校全部联网。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并实践教育信息化,最初是利用计算机开网络会议,开发使用基于网络的硬件配置,使网络辅助教学成为正规课程的一部 分,为校内外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加拿大大学的教育条件和设备等硬件建设齐全,校园里设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体育活动中心等,教学楼有学生休息室、就餐桌、残疾人通道和卫生间,走廊里有座椅、微波炉、电插座、无线网络等。以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为例,校园里有24小时免费开放的计算机机房,机房提供自助打印、复印等服务。同时,校园里有无线网络,学生随处可以拿手提电脑进行无线上网学习。

我国自1994年启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以来,高校校园信息化得到较快发展,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建立了校园网。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多高校仍因为经费问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育;一些大中城市,虽然成立了校园网,但计算机的普及率还较低,网络传播速度也很慢。同时,一些高校在进行基于网络的软硬件建设时,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持,以至于购买了不必要的设备,或者是重复购买资源。这些都不利于网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002年3月至8月,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委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我国高校首次进行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调查显示中国高校的校园网建设还不是很完善,高校提供的网上资源与服务有限,网络数据传输能力不高。虽然各高校都不断投入资金扩充语言实验室,但由于高校每年扩招,学生数目和提供的语言实验室配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服务器老化、网络中心故障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我国高校网络信息化的发展。

二、资源软件开发利用的对比

加拿大高校注重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的构建。在加拿大,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宽带接入普及率高、费用低廉,互联网应用率相当高。远程教育发展初期,一部分对网络感兴趣的教师,主动想办法在教学中利用网络优化教学过程,开辟学习空间,制作学习主页,课件及相关学习资源,让选修课程的学生访问。网络辅助教学的方式渐渐被广泛认同,规模扩大后,新技术的引入使教师力不从心,使用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成立专门部门来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一些开发教育软件的公司也积极推出产品,方便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各个省的教育部门开始立项,并与开发公司合作研发网络教育软件,丰富学习环境。目前WEB-CT和E-class是使用较多的两个教学平台,提供网络辅助学习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与虚拟学习环境。此外,许多学校还根据需求和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需要,与一些公司合作开发多媒体教育资源。当然在机构设置、知识产权保护、资源共享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

1999年我国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组织开发了三百多个高等教育网络课程和资源库及相关平台,参与项目建设的高校近百所,从事开发的教师、技术人员约万人,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开发了各类网络课件九千余个。近年来,高校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信息资源及应用软件的重要性。国内高校启动大学资源规划URP工程,启动了以高校资源规划为前提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在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学校网站和多媒体网络系统建设方面投资较高。从媒体制作技术上,我们的网络教育从先进性和软件的多样性上都要优于加拿大,但网络资源却与加拿大相差甚远。虽然我国各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较多,界面精美,但缺乏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的支撑。此外,相当一部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够规范,缺乏科学的设计,没有明确的使用目标,造成浪费。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对比

加拿大高校在教学信息化过程中,除了做好软件开发工作外,还注重改革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研讨尝试运用系统化的、多样化的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电子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丰富教学内容,开拓教学形式,拓展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范围的改革过程。加拿大的高校网络信息化教学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协同化教学模式,网络教育是基于学生需求、依靠技术研发出来的,极少是出于政策的驱动。随着网络教学改革的深入,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在线协同化教学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信息教育化的重点从最早的技术层面的开发转向以技术支持网络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网络的社会交流、合作学习等学习平台和虚拟教室,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需求,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培养创新人才。加拿大很多学者对网络协同化进行了研究,Kirschner总结了网络协同化教学的含义: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是促进者,教与学是分享经验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生反思自己的假设和思维过程,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网络合作和协同学习得到培养。此外,由于加拿大的师生比例合理,网络协同化教学模式比较容易操作。以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为例,师生比不超过1∶20,在网络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提问,师生讨论,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师生、生生之间看不见,但由于是实名登录,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参与率。加上教师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教学投入,备课认真,对学生态度热情、要求严格,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倾听学生的反馈、及时纠错,因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协同化教学效果良好。

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各校纷纷建立多媒体教室,但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内容和网络技术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化组合。同时,负责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电脑公司虽然精通网络技术,但对教育学等学科了解甚少,了解教育学知识的教师又不精通技术,因此设计的软件不能适应现实的教学要求。此外,我国高校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化的含义与特征、信息素养、校园网建设等方面。近年来,随着高校网络教学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网络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学习,同时学生必须具有动机和自律来完成学习。网络教学的研究重点应转向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网络教学的新教学模式,使讲解转化为基于“主动探索”“协作学习”“情景创设”“会话商讨”和“意义构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理论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与加拿大还具有一定差距。

四、依托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比

加拿大重视教师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并在加强相关教育理论、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互联网的使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新的创新,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函授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在教师的教育培训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阿尔伯塔省为例,卡尔加里大学和阿尔伯塔大学等投入大量教学资源开设的高质量的教育学证书课程,受到许多新任职教师的青睐,能够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通过开放大学的信息网络,免费利用数据库参加英联邦国家范围内的远程教育研修,获取所需的期刊、书籍和会议论文等资料。

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但只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体系,在管理体制上也不够完善。此外,想在我国的一些高校教育资源网站上打开优秀的或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大多需要注册交费或花费一定的点数。可见,我国高校在依托网络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五、启示与借鉴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虽然我国高校把信息化教育看成质量工程的首要建设任务,但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教育信息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

1.加大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加强网络教师技术教育培训,优化软件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硬件设备还不能满足不断扩招的学生的需求,校园网络的不稳定以及上网的困难极大阻碍了我国高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为此,要加大硬件的投入和服务器的后期维修工作。在软件资源的开发上,高校要注意统筹规划,调动多方面的力量,组织专业教师、技术专家、软件企业的开发人员共同研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软件资源的利用上,相关部门应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和保证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促使教师尽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保证利用软件资源进行教学的质量,提高软件的使用率。

2.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化教学建设发展到今天,建设重点应从理论研究转移到实际运用上来。运用新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是艰巨和漫长的过程,教学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只有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体系,在实践使用中不断反思和改革,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首先,高校应创造条件,加强与外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同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规划、设计和共享,交流与探讨网络教学实践经验,从而向学生提供更好的网络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针对当前的现状,从网络教学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学科教研室不定期地进行网络教学科研探讨活动,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组织专业教师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归类和集成,把与某一门课程有关的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背景材料、学习要求、课外作业、学术观点的探讨与交流等进行归类和集成,以课堂教学为支点、把课前和课后的任务布置和平台上现有的资源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合理选择有效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综合,学习相应的知识,以创新教学体系;加大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协同互动教学的设计和实践,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从学科、课程体系,特别是整个课程知识掌握的角度,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与学的延伸。

3.构建完善的、系统的网络教学科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网络教师研修平台的构建方面还存在差距。高校应加大研发构建完善的、系统的网络教学科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构建平台时,一方面要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更新快和容量大等特点,与专家、专业教师和研发公司合作构建教研平台,使之成为教师获取教育培训资源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实现专家点评、教学课件和经验的分享、讨论及反思等,使教师成长由线性封闭型向多元开放型发展,满足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和教学需要,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平台建立一支适应信息技术形势下高校网络计算机技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学生、网络课程的同步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成效体现于应用,资源建设、工具平台的选择和开发、教师培训、交流推广等各方面极大地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因此,要使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真正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必须在加强网络教学软硬件建设、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建构网络教学科研平台与教师队伍等方面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努力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信息化网络教学体系,促进高校质量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言荪.加拿大远程教育浅析[EB/OL].,2006-11-07.

[2]隋红建,王颖,杨东日,等.国内外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3).

[3]李思寰.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4).

[4]蒋东兴,史宗恺,陈怀楚,等.大学资源计划的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5]汤颖.论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体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6]姚莉.对加拿大教师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10).

篇(8)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10)02―0079―07

199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同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4所高校成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高校。10年过去了,电大开放教育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所、省级电大44所、地市级电大949所、县级电大1823所,在校生224.97万,开放教育累计招生已达493.56万人。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已经发展到67所,截至2007年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注册学生132.45万人,累计注册学生248.26万人。

电大开放教育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都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但由于办学基础、学生需求、教学条件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特点与教学模式。分析两种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对学生的适用程度和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比较它们的优劣与特色,对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完善电大开放教育的适用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大开放教育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比较

(一)专业设置与招生

专业设置是招生和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它是实现培养目标和体现教育特色的基础工作,也是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关键所在。招生是办学的前提,新生的数量及其构成影响着教学的实施。

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部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机构共开设专业257种、合计1809个,覆盖了10个学科门类;电大开放教育开设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40个、“一村一”专业11个,共计69个,覆盖10个学科门类,电大开放教育的专业明显少于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根据问卷调查(见表1),我们认为,专业设置符合和比较符合需求的,普通高校网络学院学生比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分别高27.73%和2.5%。

电大开放教育招生有高起专、专升本两种层次,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有高起专、专升本和高起本三种办学层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截至2007年底,68所试点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机构共招生667.78万人,其中电大419.52万人,占62.82%;普通高校网络学院248.26万人,占37.18%,电大学生是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生的1.59倍。但电大开放教育所占比例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从2007年度招生情况来看,试点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招生132.45万人,其中电大74.15万人,其它高校招生58.30万人,分别占55.99%和44.01%,电大学生是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生的1.27倍。据调查(见表1),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自中职类学校的占61.03%,来自高中的占38.97%,;普通高校网络学院学生来自中职等其它学校的占62.22%,来自高中的占37.78%,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接近,一般文化课相对薄弱。驱使学生到电大开放教育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习的主要因素,第一位都是提高学历,第二位是增加知识,再是其它因素。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和报名入学第一位的都是听人介绍,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分别占45.07%和41.51%;其它还有通过媒体广告、单位组织和综合因素的。

由此可见,电大开放教育和普通高校网络学院的学生来源基本一致,但具有高起本层次和专业多而齐全是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优势,也可能是网络学院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口碑是电大开放教育的优势。此外,由于学生最看重的是提高学历,因此容易学习和能够及时拿到文凭也是相当部分学生选择开放教育还是网络教育的重要因素。从趋势来看,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招生数很快就会与电大开放教育相当,甚至超过。

(二)师资队伍

据统计,普通试点高校从事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教职工18.36万人,本部教职工1.83万人,约占10%;校外学习中心教职工16.53万人,约占90%。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学主要由本校师资承担,相应网络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在高校各教学院系。截止2007年底,普通高校网络教育专职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73%,具有本科学历的占25%左右。2008年全国电大教职工总数为8.5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06万人;还聘请校外老师3.52万人,校外老师占教师总数的41.03%。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分别占0.41%,9.87%,84.20%和5.52%。数据表明,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教师以具研究生学历者为主,且人数多、队伍比较稳定;电大开放教育教师以具本科学历者为主,且人数大大少于网络学院,教学中对校外教师的依赖度大。

通过问卷调查(见表2),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认为教师责任心强的和比较强的占84.68%,比网络学院少11.24%;认为教师教学水平高的和比较高的占79.70%,比网络教育少20.30%;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好的和比较好的占79.70%,比网络教育少20.30%;认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大和比较大的占78.78%,比网络学院少19.18%。总体来说,学生对开放教育教师的评价是好的和比较好,但与网络学院相比,在教师教学水平、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和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方面,认可度要少20%左右。

(三)资源建设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依托母体高校的学科和师资,其课程资源均由网络学院组织建设与提供,学生可直接使用,各校外学习中心不必进行资源建设。电大开放教育课程基础资源,统设课由中央电大建,省开课由省电大建;但由于上级电大的相关资源不够完整、及时和使用不够方便等原因,许多课程资源都经过基层电大教师整合与自建后,再提供给学生使用。

根据问卷调查(见表3),对于资源的需求,开放教育和网络学院师生选择学习指导资源的最多,选择知识拓展的较少,选择其他资源各有多少,但差异总体不是很大,这反映了资源种类的多样性需求。开放教育师生认为网络资源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占77.46%,认为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占69.51%,认为很适用和比较适用的占69.97%,比网络学院分别要低15.50%、25.48%和9.36%。

在网络资源的使用方面,开放教育师生经常和比较经常使用的占58.50%,比网络学院低24.84%。在网络资源对学习的帮助方面,开放教育师生认为帮助大和较大的占63.77%,比网络学院要少9.85%。结果显示,开放教育师生对资源建设的总体认可度还是可以的,但这是建立在基层电大进行整合和自建基础之上的。即使这样,资源的建设和效用还是比网络学院明显要弱。

(四)学业考核评价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由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构成,两者比例大多课程为20%和80%。形成性考核基本上通过平时作业进行,终结性考核大多以纸质考试来完成。一般平时作业每门课三次,以客观题为主,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学生完成作业点击递交,平台即刻自动批阅,每次作业有三次机会;也有布置主观试题,由书面完成的,平时作业学生几乎都能及格。也有个别网院提高形成性考核比例的,如福建师范大学网院形成性考核占40%,与此同时增加了网上讨论和参与网上论坛。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因各网络学院而异,有的以闭卷为主,有的以开卷为主,除统考课程英语外,考试的通过率几乎可达100%;因此,最短学制内的毕业率也高,未能及时毕业者基本上是没有通过英语统考课程的学生。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课程成绩也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构成,大多数课程形成性考核也占20%,终结性考试占80%。电大开放教育形成性作业大多以纸质形式进行,一般四次作业,主客观题结合。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基层电大一般都对网上学习时间、课堂或网上讨论、面授到课率都提出一定的要求,并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一部分。近年来,开始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一部分课程平时作业以网络平台作业代替传统纸质作业,并提高形成性考核占比,每次网络作业严格规定在一定时间完成。开放教育实行统一考试,统设课程由中央电大出卷,以闭卷考为主,少量一纸开卷和开卷;省开课程由省电大出卷,在浙江原先基本上是闭卷考试,目前一纸开卷的比例增加较多。

近年来基于网络的考试逐渐增加,形成性考核比例在30%以上的课程实行双及格制。从近三次课程考核考试平均通过率来看,浙江全省电大分别是91.52%、91.62%和93.64%,嘉兴电大市本校分别为86.71%、88.67%和88.92%,每次考试都有一部分课程及格率不到50%,最短学制内毕业率目前在70%多,明显低于网络学院。总体来说,与普通高校网络学院相比,电大开放教育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形式较多,通过的难度要大。

根据问卷调查(见表4),开放教育和网络学院师生选择开卷、开卷为主或一纸开卷为主考试形式的分别占88.45%和89.89%,大家普遍认为开卷类考试比较适合成人教育。对于目前试卷的难度,两类教育的师生中,教师认为适中的为多,学生认为比较难的为多,电大学生认为难的比网院学生多5.52%。考试对学习的评价大家认为还是基本正确的,开放教育师生认为正确、比较正确和基本正确的分别占19.39%、27.03%和39.35%;网络学院师生分别为21.88%、29.48%和43.09%。认为不太正确和很不正确的,电大比网院多8.68%。考试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较大的,开放教育学生认为大或比较大的占58.78%,网络学院学生认为大或比较大的占72.07%。对于目前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师生大多认为合适或比较合适,但开放教育有9.21%的师生认为不太合适或不合适。对于形成性考核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大多认为大或比较大,其中开放教育学生认为的比网络学院多8.51%,但认为不太大或不大的也多10.79%,开放教育学生的意见相对分散。对于形成性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两类师生均认为要提高形成性成绩的比例,选择30%或30%以上的,开放教育师生有77.12%,网络学院师生有71.88%。由此表明,考试和形成性考核都是必要的,但开放教育终结性考试的形式应适时进行改革,形成性考核与考试所占学业成绩的比例需要作些调整。

(五)教学实施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派生于普通高校的校园教育,是普通高校的一种新型或延伸教育方式,它将普通高校的师生面对面的教育改变成为准分离状态的在线教育,形成了与校园教育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

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形成两级平台,一是普通高校的网络学院负责办学,进行课程设计、资源建设,提供统一的网络课程,实施网络教育;二是校外学习中心负责进行学习支持服务。网络教育采用以下教学方式:①提供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在线教学与辅导;②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与批改作业,学生在线完成作业;③通过网上讨论与网上论坛。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服务的手段主要是通过网络,相对比较单一,但网络教育的职责明确,完善程度相对较高。

电大开放教育主要是由广播电视作为手段的教育发展到以网络为主的多种媒体为手段的教育,这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发展,它保留了原来广播电视教育的一些教学方式,又结合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手段和学生的现实需求。电大开放教育由中央电大负责办学,实行系统内各层级分工合作、协调运作。一般课程由中央电大进行整体设计,提供基础资源,指导教学,省级、地市级、县级电大(工作站)根据不同情况多层级面向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实际运作中,许多学生只是依靠基层电大提供的教学和服务进行学习,中央和省电大起的是间接作用。电大开放教育的具体教学方式较多:①提供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在线教学;②安排面授辅导,由基层电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③通过纸质形成性考核练习册,布置作业,学生完成后由基层电大教师批改,目前大多数课程均采用之;④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与批改作业,学生在线完成,这种课程目前还不多;⑤开展课堂讨论或网上讨论。大多数课程均将各种方式混合运用,不同课程进行不同的组合。

根据问卷调查(见表5),开放教育学生有74.35%认为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是面授辅导或面授辅导为主,比网络学院多21.89%;但网络学院认为网上学习或网上学习为主是最好的教学模式的学生要比开放教育多21.60%。认为最需要老师面授的内容,开放教育和网络学院学生首选的都是课程重点知识,其他选项都比较接近。认为现在的课程安排适合、比较合适的,开放教育和网络学院学生分别占66.92%和83.33%,网络学院的认可度要高。认为现在的教学实施情况适合、比较适合的,开放教育和网络学院学生分别占61.47%和79.59%,网络学院的认可度较好些。

对于目前的教学效果,开放教育和网络学院学生25.58%和37.50%认为效果好,34.11%和47.92%认为效果较好,36.43%和14.58%认为一般,3.10%和0%认为不太好。对于缺课的原因,开放教育和网络学院学生均为没时间,分别占70.68%和75.61%,认为太难、听不懂的分别占15.79%和17.07%,认为太容易、没必要听的分别占3.01%和4.88%,认为老师水平太差的1.50%和0%,认为选择安排不科学的9.02%和2.44%%。经常或比较经常上网的学生,开放教育57.36%,网络学院84.09%,网院好与电大。由此可见,面授教育的形式是受学生欢迎的,这是电大开放教育的一个特色,它优于网络学院;但就网上学习来说,网络学院强于电大开放教育,而且得到其多数学生的认可。

二、完善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对策措施

(一)确立开放教育的先进理念

开放教育是由现代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所组成的。开放教育应该是一种在教育公平思想指导下的开放式教育,其理念是让人人享有教育,享有适合他们的优质教育。开放教育要面向全体民众开放,为所有具有相应学习基础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学有所教。

在这种理念下,开放教育要以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的思想为指导,强化开放教育的开放性,不断推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增加高升本的办学层次,建立开放教育的学位制度,以扩大招生面向,满足学生的求学愿望;要建立和完善灵活多样的适用教学模式,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合适的教育、优质的服务,使他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各种方式都能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和导学服务中完成学业,顺利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开放教育不是、也不应该是简单的远程教育,它需要灵活、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既进行远程教学、也能近距离面授,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配置,远近结合、取长补短,发挥综合效用。

1.开放教育中的远程教育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以逐渐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非常有利,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来源广泛,年龄差异明显,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他们对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统一课程教学进程的学习是难以适应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运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实施教学活动,手段先进、方法灵活,可以大大缓解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学习时间、地点等矛盾。因此,开放教育需要远程教育,它对于具有良好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是合适的,对于一些管理类、经济类等容易自主学习的课程是适用的。

然而,由于师生之间的时空分离,远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产生过程不清晰、管理不到位、学习不完整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了措施有:

(1)把握课程教学节奏,进行渐进式学习设计。根据循序渐进的规律,将课程的系统性和学习的渐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时间进行具体安排,分别提出教学要求、提供教学内容、布置作业、组织讨论等,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习下去。

(2)发挥教师全程多向导学作用,培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制定与掌握学习计划,进行时间管理和自我评价、调整的技能;培养学习者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进行学习的基本能力,指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学习资源,获得远程支持服务;引导与监控学习过程,注重互动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作出进一步的指导。

(3)建立健全网上作业平台,方便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尽快使大多数课程具有网上的作业系统,使远程教育名副其实;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客观题、主观题相结合;合理设置作业完成时限,将网上作业的阶段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提供多次机会,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开放教育中的面授教育

面授教育(也称课堂教育、校园教育)和远程教育是两类明显不同的基本教育形式。进入开放教育学习前,大多学生接受的是校园教育,他们习惯于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对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时空分离不习惯,对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不适应;不仅如此,目前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控能力较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欠缺。如果缺少必要的指导、管理与监督,很容易放松学习、迷失方向。

面授教育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教学进程,便于师生间的交流,可以在近距离的教学中发挥思维方式、形体语言、人格魅力、现场互动、即时反馈、统筹兼顾、因材施教等优势,增强与扩大教学效果;还可以弥补资源不足和支持服务不够的问题。

当然,传统校园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面授为途径、以书本为媒体的教学模式,这种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再说开放教育毕竟是以远程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不可能象全日制普通院校那样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课堂教育,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到学校,教育成本也不允许。

因此,开放教育中的面授教育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面授教育。应凸现以下三方面:

(1)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学习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授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即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会自主学习。

(2)实施课程辅导,理清知识要点。课程的面授主要是对基本内容进行导学,要结合网上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提纲挈领地串讲,突出课程重点,梳理学习疑点,解释教材难点,使课程内容结构化;辅导中应注意互动与反馈,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增强效果。

(3)重视素质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将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通俗易懂地让学生理解接受,耐心细致地给学生释疑解惑,举一反三地使他们触类旁通,在真实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排解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孤独感”与“枯燥感”,造就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学习氛围;同时有意识培养和造就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各种思想交织、融和与发展。

3.开放教育中的混合教育

事实表明,现代远程学习能实现某些教学目标,但不能取代传统的其他媒体教学和课堂教学;能极大地改变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和功能,但不能取代学校教育。把在线学习的优势和传统学习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既体现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这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

基层电大开放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中,进行适当的课堂教育,取长补短、将远程学习和面授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它对于开放教育的质量保证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许多学生选择电大而不是其他网校的原因之一。

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应以远程教育为基础,合理运用面授辅导,实行不同比例的混合学习。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远程教育教学体系,以此作为基础,绝不能因为有面授辅导而忽视网上教学,使部分学生因故缺课而导致学习过程缺失;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时间和课程难易程度,适当安排面授辅导,特别是期初和期末,具体课时宜多则多、可少则少,如比较容易自学的文科类课程时数可少一些,难以自学的英语、数学和一些理工课程面授时数应多一些,防止部分学生因为自主学习能力弱而迷失学习与考试方向。具体安排中,可以整体设计,灵活配比,有机结合,相互完善。

(三)创设实施教学的良好条件

要使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有效运行并取得良好的教育质量,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和具有的条件出发,提供完整而适用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素质高技能好的师资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考核评价机制。

1.提供完整而适用的网络课程资源

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开放教育要实现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系统有效的学习,提供完整和适用的网络课程资源是重要前提。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应从开放教育学生和基层电大导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系统化、分类式、适用性为原则,建设好四大类资源,充分体现导教、导学、助学、助考等功能。

(1)建设既导教、又导学的教学指导资源。课程教学指导资源是指课程教与学的指导性教学文件,用于指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特点,领会教学设计意图,用好课程教学资源,开展系统性、阶段性、针对性的导学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个人实际,制订学习计划,从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课程教学指导资源一般应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指导、考核说明、复习考试大纲、教学进度建议等,根据课程归口管理实际由中央电大或省电大组织建设。基层电大只需建设一个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即根据以上指导性资源和教学点学生的实际,提出学期的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

(2)建设系统化、模块式的课程学习资源。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应建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能提供完整课程学习资源的体系,而不能成为某种教学方式的补充;同时,也要注意与教材、光盘等资源的配合,进行一体化建设,既要使教学属性通过不同的教学媒体有效而充分地显现出来,也要防止各类资源各搞一套,自由“堆砌”。根据循序渐进的规律,建设模块化教学资源,即根据知识点组成一个个学习单元,并前后有机连接起来,形成清晰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下去。

学习资源建设要明确要求和职责,统设课程主要由中央电大组织制作,省开课程主要由省电大组织制作,基层电大主要是整合中央电大、省电大资源,建设课程辅导资源(类似于教案),即以周为单位提供辅导性学习内容、布置作业(练习题、测试题)、列出学习与参考资源清单,组织专题讨论等。

(3)建设广泛性好、丰富度高的课程拓展资源。课程拓展资源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可以从课程知识点出发,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参考文献链接,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提供鲜活的实际应用案例,提高学生应用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应用其它网络院校的同课程资源,加强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当然,即使拓展资源也要相关与适量,避免无限制地将资料搬到拓展资源上去,成为“文本垃圾”。

(4)建设知识点全、针对性强的复习考试资源。复习考试资源的内容要体现课程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同时,要有针对性,成为复习的助手、考试的模拟。课程复习考试资源可以以模拟试卷、历年试卷为主要资源。试卷要体现复习性、交互性和检测性。通过这类资源的运用,对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通过思考、选择、对答案等体现互动,通过答题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建立应考的信心。

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四大类资源建设要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建立质量标准,资源之间既要进行分类、又要有机联系。资源建设要提倡团队协作,分工负责;还要建立资源应用的反馈机制和质量评估检查制度,听取基层电大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听取专家、学者的评价,并不断总结、改进,保证它的科学性、适用性和高质量性。

2.建设素质高技能好的基层电大师资队伍

教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基层电大需要一支教育理念先进、职业道德良好、专业业务水平高、开放教育教学技能强的教师队伍。

第一,要建立健全基本的教师教学规范。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四级办学,学计划、材、统一考试。开放教育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基层(县级与地市级)电大,这些教学点的教师担负着为他们的学生提供教学辅导和支持服务的责任。电大各教学点师资安排普遍从紧,许多课程也就一位教师,新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难有指导、帮助。

因此,中央电大或省电大需要对基层电大的课程导学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从拟订课程教学计划,建设课程教学资源,进行网上与面授辅导,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布置与批改作业,实践教学安排与实施,形成性考核与成绩评定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规范,以便有一个基本的教学和支持服务标准,形成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

第二,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科研活动。基层电大教师往往既教学、又管理,服从于上级电大的教学安排,服务于学生的日常需要,虽从事于某专业某课程教学工作,但没机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很少进行学科研究和教学研究。因此,要多创造教师业务学习的机会,增加课题研究项目及经费投入,经常开展具有实质内容的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实施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量化考核,对优秀人才进行专项奖励和专门培养,引导师资队伍的快速成长。

第三,努力建设好适应开放教育的外聘教师队伍。外聘教师对开放教育不甚了解,其责任性和开放教育教学技能总体不如本校教师。所以我们需要采取措施:①对外聘教师进行全面培训,尤其是新聘教师,使其逐步熟悉开放教育的理念、特点和教学规范,掌握开放教育的资源建设、网上导学、面授辅导、讨论作业等系列教学环节。②关心外聘教师的教学情况,通过听课、检查、指导等途径,了解他们的教学状况,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③建立外聘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他们认真实践开放教育。④努力保持外聘教师的相对稳定性,使他们持续担任开放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考核评价机制

学业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它既是对结果的鉴定,也是对过程的导向,对学生影响重大。我们认为:

(1)调整学业考核评价结构。开放教育应增加形成性考核在学业评价中的比重,先可以提高到30%;再通过逐步完善形成性考核,将比重提高到50%,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防止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

(2)完善学习过程考核。开放教育要科学设置平时作业的内容、题型、难度和数量,减少记忆性、抄书性作业,主观题可以选用专题研究的作业方式,既评定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又培养他们在工作中的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规范形成性考核的内容构成、评价方法,发挥其对学生学习辅助、过程督促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建立成绩确定的保证措施,防止评分的随意性和给人情分。学生作业的客观习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布置和批改;主观习题可以通过书面或网络完成,由基层电大教师人工批改。

(3)改革期末考试形式和内容。开放教育的考试既要保证考试的严肃性,又要考虑成人教育的特点。改闭卷考试为主为开卷考试为主,减少记忆性题目,增加分析、归纳、推理,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应用等要求;合理安排试卷内容,建立健全试题库并科学分类,试卷覆盖的课程知识点要广,重点、难点的构成比例要合理,促进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与掌握,避免试卷过难过偏,使多数考生通不过考试的现象,让考试真正成为客观评价教学结果、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玉侠. 基于网络课程考核改革现状、不足及发展取向[EB/OL] dianda.省略/2008-12/30/content_2660057.htm [2008-12-30].

[3]平培元.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中的面授教育及其运用策略[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6,(3).

[4]平培元.美国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及其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7,(5上).

[5]平培元.试论开放教育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4).

[6]平培元.远程教育中过程缺失现象的产生与防止[J].远程教育杂志.2007,(4).

[7]徐谷波. 课程责任教师导学幅度及其导向作用的反思[J]. 中国远程教育,2006(11上).

[8]赵可云,赵国庆,李晓岩. 对网络课程设计原则的探讨――从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看网络课程的设计[J]. 远程教育杂志. 2005,(4).

[9]中央电大发展规划办公室. 2007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J].中国远程教育.2008,(4).

[10]中央电大发展规划办公室. 2008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J].中国远程教育.2009,(4).

[11]中央电大咨委会第六课题组. 从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看中国电大发展走向[J]. 中国远程教育. 2008,(12).省略);尹亚姝,嘉兴广播电视大学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硕士;严娟娣,嘉兴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讲师;屠勇刚,原嘉兴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技术处副处长;张创伟,嘉兴广播电视大学教处处处长、招生办主任,副教授。

The Comparisons and Strategies Study of the Teaching Models between Open Education in RTVU and Net Education in the General Universities

Ping Peiyuan, Yin Yashu, Yan Juandi, Tu Yonggang & Zhang Chuangwei

( Jiaxi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篇(9)

【关键词】新世纪 高校教育 网络教育

高校教育改革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当代大学需要重视的两个重点部分,它们对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水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网络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现代教学资源之一,也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将对教学效果好坏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不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加以防范,或者是及早做好相关应对措施,不仅会降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进度,而且还会阻碍高校教育改革发展。

一、新世纪高校发展现状和目标

社会在不断快速进步,人们对自身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学习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新世纪下,大部分人所追求的广泛社会行为。而传统高校结构设置和教学理念已经与现代社会模式形成了一定差距,限制了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需求。现代高校不该仅仅局限于大学单一校园教育之中,其应该拥有基本远程教育能力,这是经济全球化和社会高度信息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世纪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迅猛,几乎是日新月异,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和结构,持续增强综合素质水准,把学习当作提高个人能力和生存发展环境的第一要素。

现代高校目前仍然是实行内容和进度统一的标准化教学,学生也多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在校园里接受学校安排的各种学习内容,但对个性化教学有很多缺失,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有很大局限性,不能发挥出高校教学多样化、综合化的理念。学生在高校中需要有老师指导的同时,还要由更多自主性的选择学习,而高等学府也应该面向全体公民,公平公开其教学资源,实现全民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的目的。

网络教育是响应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号召,改革传统教育环境和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网络上虚拟交流环境和丰富信息资源都是远超校园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其完全可以成为校园教育的完善和补充。实现培养学生既具有生存发展能力,又能够形成终身学习发展的习惯。此外,也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供更细致入微的帮助。

新世纪高校教育改革是从高校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的内容、结构等方面入手,进行更高要求、高标准的改革,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正是其中重要环节和目标。网络教育资源由于自身信息复杂多样和无限共享特征,使其成为高校改革的突出内容,让高校能够实现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的改革。教师也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转变自身角色特征,将职责从单纯知识输出,变成主动分析学生需求,设计出最佳学习环境,在梳理知识内容重点讲解基础上,指导学生具体学习。

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措施

(一)加强网络教育宣传。现在大家上网一般都带有明确目的性,并且网络上内容千奇百怪,建设网络教育资源,首先就应该加强相关教育资源宣传力度,使师生了解网络教育,能够积极主动的使用网络教育资源。比如,为了让网络教育资源在高校师生之间广泛传播,为网络远程教育奠定基础,可以具体通过现有校园媒体,包括校报、广播、信息栏等多方面大力宣传,将网络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全面进行介绍。尤其是重点突出网络教育数字化、交互性和多媒体运用,制作出精美优良的网络课程,在学校公共网上循环播放,提高点击率和浏览量。

(二)建设特色高水平资源。我国互联网上已经有了丰富多样的资源,高校如何打造出帮助本校教学的资源库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关键。随着网络视频在校园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师生青睐,也愈加显现出网络远程课程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作内容含金量高的网络视频课程供师生学习使用。例如,学校一些知名教授、校友等所做的优秀报告和讲座节目进行录制剪辑,再投放到校园网络,方便学生观看,可以选择合适时间学习,还可以反复多次观摩总结。这样就可以将这些好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帮助的课程展开针对性学习。此外,高校还应该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同时高校与高校之间加强交流 ,可以开放校际间的资源共享,以扩充各个高校的网络教育资源库,提升资源质量和教学成果。

(三)营造良好网络教育资源条件。目前,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还处于加强建设阶段,其中教育主题资源网站、校园网络办公网站以及学校网络教学资源都是分开进行建设和管理。虽然这种形式在内容分类体现上具有直观平面性用户可以有明确目的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但是教育主题资源和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就比较被动,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可以综合考虑,对这些网络教育资源做出统一部署,再仔细研究各部门信息和管理环节中的方式,创建出可以统一调用网络资源的协议和接口,使所有网络教育资源网站之间,教育主题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之间也能够流畅调用和对接。此外,将信息汇聚和分类技术运用于罗列其他浏览相似网站的信息,以此实现网络教育信息相互渗透的作用。比如,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成效就是让高校教育从“单方输出”向“多方渗透转化”,主要是通过信息门户、网络邮件、网页认证、新闻网站等将网络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首页推荐。借此建出将思维性、知识性、乐趣性、服务性全部融为一体的高校网络教育氛围。

篇(10)

【关键词】 系统自组织控制(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3—0071—07

一、引言

高校网络教育体系具有无边界性和系统开放性的重要特征,其由多个虚拟组织构成。网络教育办学的规模化和教学分离使得其有别于传统教育。“教”与“学”的距离使得网络教育管理效率在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由于非线性的复杂因素而出现涨落。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使得网络教育与常规教育系统相比更缺乏系统稳定性,这直观地体现为网络教育规模化运作与网络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现代企业管理应对规模化问题的基本策略是组织内部分工与协作。现代教育管理同样建立在分工协作基础之上,因而也具备企业组织与管理的某些特征。高校网络教育办学中现行的岗位划分、分工协作、业务流程和管理规章,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业务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线性化、可预测的问题。但是,网络教育体系是开放的,其教学活动的进行并非源自于高校网院这一单一组织,它需要教师、网院、网络运营商、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众多学习中心等通力协作才能实现。这意味着,网络教育的高效运行不仅需要先进的内部管理,还必须突破高校网院的组织边界,有效地协同整个网络教育体系中虚拟各方,以解决开放系统中诸多复杂、非线性因素干扰,确保网络教育系统保持平衡态。也就是说,探索一套体现网络教育特色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网络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一)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相关研究

从1998年首批试点至今,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实现了飞速发展,不仅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已经形成了高等院校与专业机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交相呼应的多元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注定与传统教育大不相 同。[1] 有学者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研究了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在微观研究方面,闫亚军研究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的特征,他认为,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协作性与智能性是其最突出的特征,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是基于网络的教育管理活动,包括远程教育机构内部行政、远程教务与学习过程及相关的信息管理活动;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应构建全新的目标体系,以共享、交流、协作、整合为核心,以远程教育管理的信息流、工作流相对集成作为基本结构。[2] 在宏观研究方面,华建新研究了网络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模式,他认为现有的“以政策导向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网络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应具有差别性、调控性与标准性。[3] 薛晓东、王崧与曾翎等从宏、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包括教育理念与目标定位、管理主体、内容、环境与运行等五个方面,现有的网络院校管理模式有“高校—学习中心”与“高校—公共服务体系—学习中心”两种类型,由于受到质量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约束,现有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4]

(二)基于自组织的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自组织理论是研究复杂系统演化的一个理论族群,主要包括“耗散结构”、“协同学”和“突变论”等三大理论。协同学创始人哈肯(H. Haken)认为,就进化形式而言,组织包括他组织和自组织两种形式,前者是指组织依靠外部指令得以形成,而后者是指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自动、协调地形成有序结构。[5] 自组织理论应用领域不仅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等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经济、管理、心理和行为等社会科学领域。近年来,教育领域也开始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教育系统演进的过程,现有的研究主要从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育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几个层面进行了研究。

1. 基于自组织的教育理论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指导教育领域改革与实践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但在考虑教育系统演进的视域下,基于理论研究和学科教学实践,自组织的教育理论被认为是科学教育中更为合理的基础理论,陈清梅、邢等从科学教育理论的变革角度研究,认为科学教育理论应该实现从建构主义向自组织理论转变。[6] 卢建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研究了自组织教育与他组织教育的差异,认为两者在理论方面主要存在范式与价值差异,在实践方面主要存在着学生个体发展、课堂教学、班组集体与团队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等四个方面的系统差异。自组织教育的系统观建立在自组织框架之基础上,以“后现代范式”为导向,强调自我的组织、协同与激发,注重教育的内在性、开放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与之相反,他组织教育是建立在传统机械论的教育观基础之上,以机械论的现代范式为导向,强调对教育过程的外部控制和管理,注重行政、教师及社会的外部指令作用。[7][8]

2. 基于自组织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自组织理论是在研究复杂系统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就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现代大学的基础框架是大学制度,基本特征是依法、自主管理,从本质上来看现代大学是一个自组织。[9] 高等教育的发展可被理解为一个复杂系统的演进过程,也是一个自组织的发展过程,其发展所遭遇困境,可以在其演进实质、条件和形式等分析中寻找到答案。[10] 从实践层面来看,国内的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直接管理方式是一种典型的他组织管理,这是国内高等教育供应不足、创新乏力、资源配置失灵、效率不高等问题的根源所在。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走高等教育的自组织管理之路。[11] 不同的办学层次或教育形式分别都是复杂的系统,都具有鲜明的自组织特征,比如高职教育 [12] 具有自组织耗散结构的非平衡性与非线性特征;而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系统,除了非平衡与非线性职务,还具备自组织的开放性,要提升各类教育形式的管理水平,必须把握这些自组织特征。[13]

3. 基于自组织的教育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远程教育,其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办学的规模化、系统的开放性、复杂性以及学习的自主性。教育信息化与网络教育发展的演进也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其特征和机制体现为系统开放性、非平衡状态、非线性机制、涨落、竞争与协同等五个方面,实现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14] 当代青年是社会各种自组织团队的主力军,从广义的网络学习概念来看,当代青年的学习具有极为典型的自组织特征:网上学习的开放性、群体的松散性、师生形成与转换的灵活性、模式的协作性、自发性等。 [15] 在教育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中,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了网络思想教育 [16]、学习者自身与学习者之间 [17]、学习社区 [18][19][20] 、教学资源自组织建构 [21] 等各方面的自组织特征。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到网络教育阶段,是一种真正开放的学习方式,在满足大多数人学习需求的同时,也呈现出学习过程的非平衡性。同时,知识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学习主体的自主性都表明,网络教育中的知识传播不再是线性的传播。因此,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的自组织结构。上述研究对于我们探索网络教育规律、改善网络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现有研究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①]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相关研究,虽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现有管理模式的问题并分析了网络管理的特征,但均未给出一个可行的突破方向;[②]基于自组织的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虽然指出了教育和网络教育具有自组织的特征,但现有研究绝大部分仍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对于如何建立相关管理机制与开发相应管理平台以适应网络教育的发展仍未涉及。

基于此,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下称“东财网院”)构建了基于系统自组织控制(system self-organizing control,简称为SSOC)教学管理模式,旨在探索一种由他组织向自组织发展的新的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本文将描述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特征、实现及东财网院的探索实践。

三、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内涵与特征

(一)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

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效率和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教育办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若高校网络教育管理部门内部的反馈系统、协调机制与控制系统是低效的,其提供的网络教育必然也难有质量保障。高校网络教育的开展需要网院、学习中心、高校教师与公共服务体系四个方面的协同运作,但这四个主体从来就不属于某一个组织实体。鉴于网络教育的这种开放性与无边界特征,其管理模式也必须突破以内部组织制度为基础的传统管理方式,即突破组织结构的边界障碍,将整个网络教育系统变成一个灵活、协同的自组织系统。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自组织控制(SSOC)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该模式应用系统控制论的基本理论,按照网络教育自身特征及规律,将网络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封闭的子系统,各子系统应用其中的因果回馈关系与其他子系统环环相扣,互为控制点,直接或间接地与开放系统中的外部信息进行交换,并依靠系统组织的内在动力——耗散结构与协同特征,自发进行调节,不断构筑时间、空间与功能上的有序结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对规模化教育的终端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该管理模式在垂直的组织结构设计中导入自组织管理结构,并有效使两种管理结构互补融合,以此来应对网络教育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线性或非线性的问题。

(二)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特征

1. 开放性

如前所述,高校网络教育体系具有系统开放性与无边界性的重要特征,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自组织系统控制的开放性,兼容并蓄,更好地适应了高校网络教育系统针对外部系统的开放特征。

2. 协同性

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应对该组织模式本身与学校教师、相关合作院系的协同问题;应对与学习中心、第三方服务支持机构、网院与学生之间的多重协同问题。

3. 稳定性

高校网络教育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系统运行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SSOC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突破以内部组织制度为基础的常规管理方式,其灵活的反馈、全方位的布控,可以更有效地克服外部监控的滞后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与质量,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为学习者提供更高效的支持与保障。

四、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实现

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创建是基于对网络教育这个以虚拟组织形式构成的无边界开放系统的本质理解。SSOC的管理思想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平台来实现——一种基于系统控制论和协同论且将信息化的管理思想物化为可以直观量化表述的形态。基于SSOC的网络教育管理平台,是一个以协同为目标的管理系统,其有效地将自组织系统纳入网络教育管理,冲破组织边界障碍,充分考虑网络教育自组织与协同运行特征,以垂直的他组织框架与扁平的自组织结构的结合与互补,应对系统运行中的线性与非线性问题,并依靠系统自组织的内在动力——协同功能,以快速的反馈机制,合理有效地整合资源。

信息对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及管理平台最为强调的。基于SSOC的协同管理系统是网络教育自组织系统的信息中心,围绕这一系统形成了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进而支撑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部门主控制”,这使得网络教育运行过程中,任何部门可依据需要来担当某项工作的主控方,以确保在不打破正常组织形态的情况下,保证未明确界定的非线性综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进而实现“信息共享,单元自律,微观决策,并行操作,整体协调,迭代趋优”的自组织功能。SSOC模式下自组织与垂直组织结构的并行与有效结合支撑了高校网络教育管理系统运行,通过协同管理系统形成环环相扣的闭环信息传递机制,由内向外对网络教育的无边界开放系统进行布控,有效地实现了网络教育的过程控制与管理。

与此同时,高校网络教育管理在依托协同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反馈与协调的虚拟组织运行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保障网络教育输出的质量。

在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基于SSOC的管理模式是要试图找到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式,这种关系是一种根据反馈自动调节的系统,也就是说调节不是靠外在监测实现,而是靠组织自身产生,这样的系统才是高效的。也许这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但这却启迪了一个新的构图——哥白尼式的构图,构图表明:学习者是中心,网络教育的教学活动不是在推进学习,而是对学习做出支持和辅助。当然在人为的而非自然的组织框架中,系统对外部信息做出正确的反馈,需要设定标准,并辅之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设计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与支持而展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通过网络、技术和组织所建立的是一个助学系统,而非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SSOC管理模式下的网络教育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这一助学系统的有效控制问题,即帮助学生学习中“助”的质量(包括环境、资源、助学活动设计与执行的质量等),基于SSOC的协同管理系统有效地确保了网络教育输出的质量。

五、东财网院基于SSOC

管理模式的案例研究

(一)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基于上述理论,东财网院以教学质量保障为核心,结合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组织分工,完成了基于网络教育特点的岗位描述,从接口程序到业务流程,将教学过程分解为121个控制点,通过内部虚拟团队的建设和外部资源的整合,辅以基于评测与反馈机制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从而使整个教学的各个子系统达到一个有效的闭环系统,保证教学组织和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

1.“协同管理平台”与“工时统计平台”的研发与运行

东财网院基于协同学论与系统控制论自主研发了“协同管理平台”,该平台以信息的供给与反馈支持整个组织的各项工作。在常规工作状态下,“协同管理平台”及其详尽确凿的信息统计及分析,支持垂直组织分工体系下各部门实现职责内日常工作的控制和处理,这种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对正确决策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对系统运作中出现的偶发性非线性问题,及需要人力资源整合的项目型工作,“协同管理平台”以公开、透明、快速的信息传递,支持“主控部门负责制”及“项目经理负责制”,使任何部门任何人都可以根据项目需求,成为项目的主控部门或项目经理,进行项目协调和控制。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个主控部门和项目经理存在。这种组织的灵活与优化,穿越了内部组织分工的严格界限,实现了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由于在SSOC框架下开发的“协同管理平台”梳理出了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间的有机联系,并针对不同业务,分别指定主控部门,实行“主控部门负责制”,摆脱具体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真正做到以“事”为中心,以高效为目的。因此可以说该平台是一个为SSOC各子系统之间协作及子系统内部分工的具备组织边界穿透力的网络协同平台。

与此同时,东财网院还研发并运行了“工时统计平台”。该平台能纪录所有教学参与人员所有工作日内每个小时的工作内容、项目类型和工作耗时,并对这些教学参与人员的工作内容和绩效表现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作为每位教学参与人员的激励和薪酬确定依据。该平台使各子系统内人员得到充分激励,并产生内部竞争机制,这种竞争激活了SSOC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内部的演化,加速了SSOC由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的过程。

2. 信息反馈与协调

东财网院的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是一个耗散的复杂系统,这一系统通过多种渠道与外界进行资源和信息的交换。其外部信息交换过程包括:以“首问负责制”为基础的信息反馈制度;以“业务联络表”为依托的学院与学生及学习中心之间的双向的信息反馈机制。

(1)支持服务系统的信息收集与反馈

支持教学服务系统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是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东财网院建立了以首问负责制为原则,基于CRM的以学习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信息收集与信息反馈机制,以制度化的流程有效地架构学习者、学习中心、学院业务部门之间的链接;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整体协调,确保了学生问题、学习中心问题得到最及时、最满意的答复,为体系内的持续性改进搭建了框架基础。

(2)满意度调查与迭代优化

学院建立学习者满意度调查制度,是SSOC模式的一项重要工作。2006年以来,东财网院立项开展专门研究,历时一年,建立了一套涵盖教学全过程的较完整的学习者满意度调查及测评指标,包括学习者期望、课件质量、讲授内容、专业课程、辅导老师和反馈受理等19项重要指标。在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学院依据CSE课程设置评价模型,对课程设置改革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至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主讲教师,形成一个信息反馈的闭环系统。满意度调查制度,通过学习者的直接反馈,以外部负熵流的形式,促进东财网院自组织的迭代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常年不懈地开展“再改进工程”,近3年来共完成改进项目226项。

(3)虚拟组织的信息反馈

东财网院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强调对虚拟组织的信息反馈过程。虚拟组织包括学习中心、主讲教师、责任老师和技术与网络服务商等。东财网院建立了对教师(包括学习中心老师、主讲教师、责任老师)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教学服务全过程的工作制度、评价指标。通过加强过程控制并使之与教师评价和工资相关联,使得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各方评价、绩效、自主提高教学服务水平形成一个自组织循环。在SSOC管理模式下,这一信息交换过程实现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对象,形成一个有效互动的闭环。同时辅之以激励机制,与控制对象的经济利益挂钩,从而使控制对象产生自动力。

(4)质量管理体系

在SSOC的框架下,东财网院通过了ISO质量管理认证。在认证体系中,学院通过质量目标的设立与监控,实现了子系统之间及内部的质量追踪与改进,也加速了SSOC自组织的演化过程。网络教育是大众化的规模教育,技术的先进性与平台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与服务支持工作的质量。东财网院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与技术团队的建设,组建了包括软件研发部、软件测试部和运维部在内的三十余人的技术团队,通过了国际上专门针对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CMMI3级认证。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及其质量保障确保了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输出的教学服务质量。

(二)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东财网院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学院通过协同管理平台检测并分析了所有员工的工作饱和度、质量与效率情况[22](见图2),并据此形成各子系统的资源配置情况(见图3)。学院SSOC管理平台能采集教学服务过程中业务数据,形成纵向对比,并为各项工作流程和环节设定“控制界限、进度、偏离度”等评价指标,对网络教学服务过程实施量化、动态监控,并形成控制预警系统[22](以“考务管理”业务流程监控为例,见 图4)。

东财网院根据网络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将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个互为协作子系统,并在系统的各个运行环节,建立一套“评测—反馈—改进”的质量保障和控制机制。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等外部评测手段,对学院的网络教学全过程,共19个环节每年进行一次评测。根据反馈信息开展“再改进工程”项目,不断地对各个控制点进行调整和改善。图4是学院2010年实施流程改进的情况,共改进62项。

篇(11)

1.网络建设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软件系统的构筑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