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民政工作谋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防灾救灾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了灾害信息员培训。按照民政部关于灾害信息员职业发展的要求和今年全省救灾减灾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组织全县12个乡镇灾害信息员到市民政局参加了入汛前乡镇灾害信息员的职业培训。确保突发灾害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努力减少各类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二是继续开展防灾减灾社区创建工作。今年确定在茅坪镇创建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对本示范社区开展了情况调查,并制定了创建方案,创建工作将于5月开始实施,10月份创建结束,迎接省市检查验收。三是及时下拨救灾资金11万元,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下拨资金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救助资金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并及时在村、乡镇、县三级对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公示。(三)优抚安置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优抚待遇。按照国家、省、市的一系列优抚法规,及时、足额落实重点优抚对象的优抚待遇。全县2525名重点优抚对象,截止目前已累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238万元。二是加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今年实施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住院人数达250人次,减免费用13万元;门诊医疗救助1180人次,发放门诊医疗补助11.2万元。三是做好退役救士兵的接待工作。进一步理清今年符合安置政策的人员类型,全县共接收退伍士兵101人,初步确定符合安置政策的共有32人。四是开展了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为全面了解掌握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现状,推进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管理保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烈士褒扬工作,对全县三个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实地查勘,制定了维修改造方案,并上报省民政厅。
(四)基层政权和社会组织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为全面规范村级财务公开,与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工作的通知》;并按照“十个全覆盖”资料收集的要求,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全覆盖”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和上报。二是积极配合市民政局组织开展了关于“难点村”治理、2011年社区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三个方面的情况调研。三是积极开展城镇社区建设调研工
作,并带领茅坪城区社区书记、主任及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到松滋市对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四是积极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年检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按程序办理社会组织登记审批,新登记注册1个,开展社会组织网上年检工作,目前已完成了60%的年检工作任务,对部分社会组织进行了换证;起草并印发了全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指导全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六)综合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进农户”活动。广泛开展走访入户活动,截至目前,共上门走访九畹溪村、桂垭村803户,入户率达100%,见面率达92%。在走访中,我们坚持以送真情、送信息、送政策、送法规、送温暖等五送活动,确保活动取得了一定实效。为桂垭村、九畹溪村的杜远之等6户贫困群众送上被褥、大米、肥料物资和党员干部捐款用于他们买种子、猪仔的4000元钱,并建立了帮扶长效机制;对李发娇、关勇等六个贫困户无房住的实际困难,给予建房资金支持,新房建设现已动工,力求5月底以前竣工;积极为九畹溪村、桂垭村筹集资金3.5元,用于购买大实蝇防治药品,缓解了柑农的资金压力;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大学生郑华丽、李明安、万鹏飞三人,通过助学政策给予了救助,确保困难学生安心完成学业。二是切实加强党务公开工作。按照《湖北省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目录汇编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调整充实了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在五楼走道建立了专门的党务公开栏,及时更新完善了党务公开内容,将全局和中心工作,思想宣传、组织人事、党风廉政建设等对外进行公开,广泛接受公众监督。三是积极参加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安排专人对办公室楼、住宿楼四周及网格管理责责任区域环境卫生进行整治,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工作专班对茅坪城区内内流浪乞讨人员及时清查并给予救助,确保创建活动实效和创建成功。四是抓紧办理人大建议提案。今年共涉及到民政部门的人大建议提案5件,主办3件,协办2件。收到办件后,迅速制定了工作方案,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负责领导和具体办理责任股室。目前,协办件1件已向主办单位提出了协办意见,主办提案2件已与提案人进行了见面,相互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五是切
实加强维稳工作。本月共接到来信来访5件次,接待来访群众77人次,及时处理来信来访,排查化解了不稳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五月份工作安排
(一)防灾救灾工作。一是加强汛期值班工作。成立了汛期值班工作专班,坚持领导带班,确保24小时灾情信息畅通。二是加强汛期救灾各项准备工作。加大救灾物资的购置和储备,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的数量和种类,加强灾情核查及信息上报等工作,积极做好防灾抗灾的物资准备。三是启动茅坪镇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主要任务是成立组织机构、指挥机构、工作机构,建立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及网络,配置防灾减灾队伍及专业设施,规划项目环境、防灾减灾临时安置点等。
(二)社会救助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和农村低保扩面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低保扩面任务,认真总结好城乡低保复查扩面好的工作经验和典型,纠正城乡低保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低保工作水平。二是开展农村五保清理调查工作。根据省市安排,对全县农村五保进行清理调查,按时上报相关材料。三是进一步加强福利院管理。抓紧实施两河口镇、杨林桥镇两所福利院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启动建设。
(三)优抚安置工作。一是按政策制定2011年度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方案,并上报县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并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发放《湖北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书》。二是做好选送优抚对象到市优抚医院治病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及时做好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规划,加大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项目争取工作力度。
去年,县民政系统认真贯彻县委决策部署,高举“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旗,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工作理念,以深入开展“亲情服务、满意民政”、“治庸问责”等活动为抓手,全县城乡困难群体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得到循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不断巩固,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民政队伍自身形象得到全面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人民群众对提高幸福指数的期盼,民政工作也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一是政治敏感度越来越高。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的战略部署中,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重要任务。民政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肩负如此重大的政治使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位置。二是社会关联度越来越强。民政工作肩负着保障基本民生的重任,每一项都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宽。民政工作内涵和外沿都在日益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民政工作的对象由特定目标群体向全体城乡居民扩展,民政工作的功能在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同时逐步向提升社会公共福利水平延伸,民政工作提供的公益服务在以城市为主的同时转向城乡并重,民政工作的方式方法从临时性、分散性、救急性逐步向整体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管理的方向转变,民政工作的机制由政府主导逐步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四是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民政工作是为民之政,民政事业是和谐之基,民政部门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军队国防建设、管理社会专项事务等二十多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
今年,县民政工作要认真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以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唱响“亲情服务、满意民政”主旋律,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做好日常工作,突破重点难点,化解矛盾纠纷,努力使全县民政工作实现“在全市创一流、在全省争进位”的总体工作目标。围绕这一总体工作目标,全县民政工作重点要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要加强福利院建设和管理。科学调整布局,合理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农村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新建维修改造审批环节、理顺福利院管理人员隶属关系和加强内部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狠下工夫。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信息比对为主要手段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继续完善医疗救助办法,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和城乡困难群众定额医疗救助制度,规范临时救助工作,建立和完善灾害预警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组织开展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打造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精品。三是要进一步开展“双拥模范县”创建活动。以争创活动为载体,努力化解一批涉军维稳问题。积极推进军地双拥工作的互动,创新解决双拥工作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四是要进一步加快社区建设和村级组织建设步伐。理顺社区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全面开展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努力开创社区建设工作新局面。全面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任务。巩固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成果,抓好村级组织制度建设和村委会成员培训工作。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的创建活动,力争达到全国示范标准。五是要进一步加大福利彩票销售力度。确保全年完成福利彩票销售任务2600万元,积累更多的社会保障资金。六是要进一步化解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重点是要解决好以涉军维稳为主的矛盾、民政资金不能满足困难群体需要的矛盾、民政工作齐抓共管机制不顺不畅的矛盾和民政部门多年来无重大项目支撑的矛盾等。
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做好民政工作需要多措并举。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把民政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安排考核民政工作,促进民政事业不断发展。二要切实强化协作配合。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在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民政工作强力支持,国土、住建、规划、税务等部门要在税费减免、规划选址、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民政部门倾斜,人社、卫生等部门要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民政社会救助工作,其他部门也要发挥优势,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三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支持民政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按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公共服务财政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根据需要与可能,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民生领域,积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四要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各级民政工作者都要俯下身子,熟悉民政、思考民政、谋划民政。要全面加强民政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宣传建设、项目建设、文化建设,提高能力素质,增强群众观念,让民政干部政治上具备为民之德,情感上饱含为民之情,工作上具备为民之能,千方百计把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民政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总的工作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民政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践行群众路线,全力服务民生,坚持以建设数字、保障、阳光、文化民政为目标,继续做好八项重点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做强。
做实,就目前工作来看,数字民政和保障民政已经做得比较实,就阳光民政和文化民政建设来看,好多工作还处于理念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将阳光民政和文化民政进一步做实。
做细,社会救助工作要做细,抓一些重点环节,例如调查评议和公开公示进一步做细。
做精,在目前做的较好的工作上进一步开拓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
做强,在做精的基础上把民政工作做强。就养老体系建设来说,我们现在要在做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养老体系建设做强。
我们要围绕建设数字、保障、阳光、文化民政这一目标,集中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冬季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由救灾牵头,社会救助配合,尽快把受灾的困难群众救助金发放到位,工作情况形成信息上报区委、区政府。
项目建设。包括养老、社区、陵园迁建等项目,各分管口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真正做到拿在手上、放在心里。
冬季无着人员的救助。冬季来临,冬天是无着人员救助的重要时期,救助站一定要加强巡查,在我区不能出现无着人员流浪的现象。
安全工作。近期安排人员对全区敬老院的安全进行大检查;各基层单位做好安全防护和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是防火、防盗。
民政部门是各级政府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要职责,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既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民政部门肩负的历史使命。民政工作,是一份神圣的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因此,要求我们民政工作者更要心系广大人民,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创造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为人民谋利益,为龙门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如何做好新时期民政的工作,实现民政事业新的跨越,为龙门发展作贡献,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要进一步认清新形势。当前中央特别强调要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的理念已深入百姓心中,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民政工作面临着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越来越支持、关注,人民群众期待、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这种大环境、大背景,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民政工作必须善于用战略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来研究、谋划发展问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树立全新机遇观,把现实的挑战分析透,把抢抓机遇的措施办法研究透,变现实的挑战为难得的机遇,全面推进各项民政事业快速发展。
要进一步促进改善民生。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为总目标来检验各项工作,切实摆脱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切实把中央的决策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要围绕强化底线民生保障,努力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要围绕加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努力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要围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持作用;要围绕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撑作用。
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观念。党的十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中央大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为民政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民政部门作为承担民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之一,做好民政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民心向背。随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承载改善民生重任的民政工作的担子越来越重,民政人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大。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发展得更快些,才能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新时期的民政工作,要大胆探索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民间介入的新路子,减少依赖,拓展空间,放开搞活,加快发展。要用新观念、新办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能墨守成规,甘守落后。各级民政部门都应选准突破口,抓好一项或几项党委、政府关心的、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民政工作,形成一定的影响,用强力工作打造强势民政,树立民政新形象。
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通过大力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使广大民政干部有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一种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坚持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认真分析民政工作存在的不足,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拿出具体措施。怀着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事业有激情,本着对党、政府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本部门负责的态度,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干事创业,负重前进。
民政工作任务繁重,地位特殊,只有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恪尽职守,以百倍的努力,切实履行职责,才能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民生需求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时发展。且需求的期望值不时提升,民政工作已远远不再是拜拜年发发钱,送送物资解解难”简单操作模式了不只在保守的民政业务上新增了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建设、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老龄服务、民间组织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而且各项民政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时丰富和延伸,服务对象也由过去单一的社会困难群体扩展到全体社会公众,基层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愈益凸显,这就对民政基础平台建设提出了新的更多更严的规范规范。但从我州乡镇民政工作的现状来看,与群众的现实需求相比,基层民政基础建设还比较滞后,工作平台的设计有些粗糙且稳定性较差。据调查,全州164个乡镇(街道)都没有核定民政办的机构编制,大部分乡镇只安排一个兼职的人员分抓这项工作,以应付日常事务的处置。由于兼职较多,压力过重,经常顾此失彼,为弱势群众解决民生的过程中,乡镇民政干部的执行力较为疲软,服务“缺位”问题时有发生,导致许多为民服务的工作“横到不了边、纵到不了底”基层民政基础的弱势状况,使得基层民政工作平台的支撑乏力,制约了为民服务效率的提升。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夯实基层民政基础。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抓手。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民政工作特别是基层民政工作的重要性,要适应民生需求多样化的特性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外地实际动身,乡镇(街道)设立专门的民政机构,科学整合空虚人员编制,配齐配强基层民政干部,坚持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通过理顺工作服务体制,突破平台制约瓶颈,破解基层民政办事缺机构、做事缺人手的难题,从根本上夯实民政为民服务的基础。
二、加大投入。
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福利待遇或者经费保证等方面,州基层民政工作条件比较艰苦。都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乡镇民政办公场所简陋且不固定,普遍缺少电脑、传真机、专用档案柜等办公设施,各项业务仍然袭用原始手段开展,查灾、报灾、核灾依靠口述手写,优抚、低保、五保老人管理仍是手工操作,低保、优抚等重要档案资料无处存放。同时工作经费短缺,如救灾用的交通费、通信费、低保动态管理走村入户核查调查的车船费、误餐费等均无固定来源。由于经费的短缺,一些工作人员有时会对民政资金这根“高压线”抱有“临时停电”侥幸,从而有可能出现资金挪用截留等违规使用的问题。硬件环境的落后,导致基层民政工作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都比较低,民政民生资金的运行会因为没有“防滑链”而出现平安隐患。
把改善基层民政工作条件作为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决策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更好地保证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的要求动身。要敢于投入,舍得投入,科学投入,努力加快基层民政设施建设步伐,优化为民服务工作环境。当前亟待解决的要为乡镇民政机构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配置必要的电话、电脑、传真机、摄像照相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要在财政预算中为基层民政工作配足相应的办公经费,确保民政工作的正常开展,要针对基层民政干部经常走村串户、出差时间多的实际,适当增加出差费或协助解决交通工具等问题。同时要改善基层民政干部的福利待遇,关心他生长,从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上,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热情。当然改善环境,各级民政部门也应有所作为,要抓住“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机遇,依照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要求,精心谋划,研究制定我州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既实事求是又科学可行的向当地党委、政府建言献策,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通过多方支持,形成合力,从而以最优的方式取得工作环境与工作职能的和谐匹配,实现基层民政为民服务的边沿效益和资金平安最大化。
民生需求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且需求的期望值不断提升,民政工作已远远不再是拜拜年发发钱,送送物资解解难”简单操作模式了不仅在传统的民政业务上新增了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建设、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老龄服务、民间组织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而且各项民政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丰富和延伸,服务对象也由过去单一的社会困难群体扩展到全体社会公众,基层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愈益凸显,这就对民政基础平台建设提出了新的更多更严的规范标准。但从我州乡镇民政工作的现状来看,与群众的现实需求相比,基层民政基础建设还比较滞后,工作平台的设计有些粗糙且稳定性较差。据调查,全州164个乡镇(街道)都没有核定民政办的机构编制,大部分乡镇只安排一个兼职的人员分抓这项工作,以应付日常事务的处理。由于兼职较多,压力过重,经常顾此失彼,为弱势群众解决民生的过程中,乡镇民政干部的执行力较为疲软,服务“缺位”问题时有发生,导致许多为民服务的工作“横到不了边、纵到不了底”基层民政基础的弱势状况,使得基层民政工作平台的支撑乏力,制约了为民服务效率的提升。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夯实基层民政基础。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抓手。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民政工作特别是基层民政工作的重要性,要适应民生需求多样化的特性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乡镇(街道)设立专门的民政机构,科学整合充实人员编制,配齐配强基层民政干部,保持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通过理顺工作服务体制,突破平台制约瓶颈,破解基层民政办事缺机构、做事缺人手的难题,从根本上夯实民政为民服务的基础。
二、加大投入。
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福利待遇或者经费保障等方面,州基层民政工作条件比较艰苦。都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乡镇民政办公场所简陋且不固定,普遍缺少电脑、传真机、专用档案柜等办公设施,各项业务仍然袭用原始手段开展,查灾、报灾、核灾依靠口述手写,优抚、低保、五保老人管理仍是手工操作,低保、优抚等重要档案资料无处存放。同时工作经费短缺,如救灾用的交通费、通信费、低保动态管理走村入户核查调查的车船费、误餐费等均无固定来源。由于经费的短缺,一些工作人员有时会对民政资金这根“高压线”抱有“临时停电”侥幸,从而有可能出现资金挪用截留等违规使用的问题。硬件环境的落后,导致基层民政工作信息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都比较低,民政民生资金的运行会因为没有“防滑链”而出现安全隐患。
把改善基层民政工作条件作为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决策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更好地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的要求出发。要敢于投入,舍得投入,科学投入,努力加快基层民政设施建设步伐,优化为民服务工作环境。当前亟待解决的要为乡镇民政机构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配置必要的电话、电脑、传真机、摄像照相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要在财政预算中为基层民政工作配足相应的办公经费,确保民政工作的正常开展,要针对基层民政干部经常走村串户、出差时间多的实际,适当增加出差费或帮助解决交通工具等问题。同时要改善基层民政干部的福利待遇,关心他成长,从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上,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热情。当然改善环境,各级民政部门也应有所作为,要抓住“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机遇,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要求,精心谋划,研究制定我州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既实事求是又科学可行的向当地党委、政府建言献策,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通过多方支持,形成合力,从而以最优的方式取得工作环境与工作职能的和谐匹配,实现基层民政为民服务的边际效益和资金安全最大化。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20*年,民政工作紧扣“关注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这一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事务管理迈出新步伐,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双拥”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四套班子向广大民政工作者和关心支持我县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民政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多灾易灾县,我县的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需加强;社会事务管理特别是民间协会组织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低保发放、特困群体救助等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民政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全县各级党政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民政工作对于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性,站在全局的高度,自觉把民政工作融入和谐社会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谋划,切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真正把“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落到实处,努力推动我县民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第一,围绕为民解困,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害救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应对自然灾害的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减少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但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多灾、易灾县,全县特困群体的基数还比较大,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去防灾、救灾;特别是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给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带来更多的困难。对此,全县各级党政和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把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作为事关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为民解困,进一步完善机制,抓好落实。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基层一线和贫困户家中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弱势群体存在的困难,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依法开展工作,不能乱开口子,在政策和法规范围内做好疏导解决工作;要严格做好民政物资、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做到专款专用,对于出现截留、挪用、侵占这笔资金的,我们将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要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和灾民救助制度。灾情发生后,相关部门要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灾情的统计和上报工作。从目前情况看,今年我县旱灾已成定局,相关部门要早动手、早准备,进一步完善救助方案,努力提高救助水平。
今年,县委、政府决定在阿热勒托别乡新建一座农村敬老院,争取在县城新建一座孤儿院,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敬老院、孤儿院建成投入使用。要认真落实优抚对象的各项抚恤优待政策,努力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积极引导退伍军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要认真落实“双拥”工作举措,扎实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进一步巩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军民关系。要高度重视低保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民政部门要提前着手,启动我县农村低保工作。今年,县委、政府决定由县财政补助50万元,把农村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残疾人和农村老年人(女的70岁以上、男的75岁以上)纳入低保范围。各乡(镇)和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提前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切实把这件实事办好。
第二,围绕强化管理,扎实做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依法做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程,深化村民自治,对于做好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认真研究当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协调和指导,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积极探索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发展农村经济、助农增收紧密结合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真正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依法保障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不断提高村(居)民的自治水平,扎实推进基层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围绕深化服务,努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是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民政部门要积极转变公共服务观念,拓展、深化公共服务内容,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体服务体系;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加强对老龄工作的协调指导,充分发挥敬老院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要加强殡葬管理,今年确保殡仪馆、新墓区建成投入使用。各乡(镇)、相关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做好老坟墓迁移的宣传动员,积极配合做好老坟墓迁移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县殡葬管理,推动殡葬改革稳步发展。要切实加强区划地名工作,完成县城街道地名标志牌设置和地名大词典的编纂工作,促进地名工作实现标准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慈善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资金的募捐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切实加强对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各类民间组织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运作章程,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2013年,全市民政部门要立足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新要求,高点定位民政工作,高标发展民政事业,积极创新思路,努力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增进民生幸福中的保障作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支撑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纽带作用。
(一)创新意识有新增强。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切实增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创新等方面实现自我超越,做到善于超前谋划、大胆创新,切实改变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老一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观念。
(二)服务群众有新实效。按照确定的联系单位和帮扶对象,积极为村(社区)提供财力帮扶、智力支持,进一步改善村(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广大民政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能力素质有新提升。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端正群众态度,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着力解决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对基层民政对象的真实情况了解不多的问题,切实提高履职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民政工作有新实绩。促使全局机关干部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创新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责任,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中,在完成好年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工作亮点,创造工作特色,推动全市民政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参评范围
(一)先进单位的参评范围:各乡镇、开发区、南北街道办(评先名额5个)。
(二)先进窗口的参评范围:局属各单位(不包括中心敬老院)、机关各科室(评先名额6个,局属单位、机关科室各3个)。
(三)明星、优秀、先进敬老院范围:中心敬老院(年度考核前3名)。
(四)先进个人的参评范围:全市民政工作者(即基层分管领导、民政助理,局机关、直属单位工作人员包括临工)(评先名额32名)。
三、评选标准
(一)先进单位
详见《2013年度基层民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二)先进窗口、明星、优秀、先进敬老院标准
详见《关于印发<2013年度直属单位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2013年度中心敬老院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三)先进个人标准:
以参评单位目标任务完成为基础,同时具备:
1.思想作风正派,和谐协助精神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2.善于学习思考,勤于调查研究,重于下访解难,勇于开拓创新;
3.认真履职,勤政高效,敬业奉献,依法行政,对民政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并为社会普遍认可;
4.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以及在工作中有突出实绩。
四、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各单位(窗口)要提高对竞赛活动的认识,化虚为实,虚功实做,真正使竞赛活动成为提高服务质量的抓手,增创工作成效的动力。
近年来,面对社会背景和民政工作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坚持把大民政建设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主题来实践,在理论上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民政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和奉献大局的能力,以及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近几年大民政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最突出的有这么几条:
一是服从服务大局,在准确定位中才能凸显地位。近年来,我市民政工作的舞台越来越宽广,作用越来越明显,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民政工作切实找准了与党和政府全局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方面,民政部门视野非常宽阔,思路非常清晰,在服务发展、服务和谐中谋划民政工作,坚持依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依靠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依靠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合力发展民政事业;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深刻认识民政事业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切切实实把推进民政工作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对待,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综合性工作来把握,加强领导,给予支持,提供保障。可以说,民政工作的强大生命力就在善于把握大局、服务大局、准确定位、有为有位。
二是坚持民政为民,在办好实事中才能收到实效。民政工作触角广,业务多元化,但其灵魂和精髓始终是“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只有牢固坚持民政为民的理念,特别是从阶段性发展实际出发,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整合资源,集聚力量,重点突破,办好实事,给群众带来看得见、享受得到的实惠,才能彰显民政工作的魅力,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欢迎和支持。近年来,我市民政系统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456”民生工程,把为民办实事作为第一要事,把“群众利益无小事”体现在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强化五大管理,深化五大服务,正确处理好“竭尽所能”与“力所能及”的关系,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办了一批好事,体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树立了务实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在激发活力中才能增强实力。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民政事业发展中,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市民政系统着力推进民政工作思路、职能、方式的转变,在完善体制上做文章,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以“六大平台”为依托的运行机制,以多元投入为来源的资金筹措机制,以优化素质为核心的组织保证机制,同时建立完善城乡基层自治机制、灾害紧急救援机制和系统性社会救助机制,不断推进社会福利、社会捐助、社会慈善、社区建设、村务公开等多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大民政格局的形成和民政现代化的建设。实践证明,体制机制创新是解决民政事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民政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之举,为我市民政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增强了民政事业内源型发展的实力和张力。
以上这些,是近年来大民政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民政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实现民政工作在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中的更大作为,必须传承这些好的经验,坚持这些好的做法,同时更要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立新理念,创造新亮点,取得新业绩。
二、与时俱进,奋发有为,迈出民政工作新步伐
“十一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十分繁重,民政系统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作为巩固国防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在率先崛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全局中,地位更重要,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作用更突出。群众利益无小事,民政事业件件都是大事。如何提高对民政工作特殊地位的认识,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五讲”:一是讲感情,民政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民政工作,件件都要认真去做,不能有丝毫马虎;二是讲责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化责任意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体现执政为民;三是讲立场,要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做好群众工作,是每个干部的必修课、基本功;四是讲作风,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做好新时期的民政工作,推进民政事业的发展,是对各级干部工作作风的检验;五是讲能力,要在民政工作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为民解忧,为民解困,多做理顺情绪的事,不断提高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全市民政系统要更加自觉地融入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战略大局,做到认识更清醒、举措更创新、作风更扎实、成效更显著,迈出民政工作的新步伐。
一要认清大背景,承担新使命。对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总体上有五个判断:一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二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转轨期,三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四是**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关键期,五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要求,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成为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民政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社会建设和管理领域,民政事业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社会文明与和谐程度,做好民政工作,对推动和谐社会构建所起的作用,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直接、更为重要、更为关键。我市社会总体和谐稳定,但发展成果与群众愿望之间还有较大差距,要继续保持社会和谐的态势,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艰巨、更为繁重。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一方面要切实把握和利用好机遇,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迎难而上的充分准备。要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己,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民政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服务大局,尽心敬业,攻坚克难,再创辉煌。
二要明确大目标,实现新突破。全市民政系统要在“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实现率先崛起”的总要求,坚持把加快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提前实现民政事业现代化作为总的目标,把更好地发挥稳定作用、保障作用和助推作用作为服务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的总的定位。围绕这个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从整体上推进民政事业发展,要努力在以下七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适应社会老龄化加快的趋势,在社会福利社会化上有新突破;二是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在社团布局、结构调整、培育社会需要的社团上有新突破;三是适应强化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在促进基层自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上有新突破;四是适应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在依法救助上有新突破;五是适应军队和国防建设新发展,在双拥工作法制化和社会化上有新突破;六是适应社会服务多样化需求,在公共服务手段和水平上有新突破;七是适应民政事业大发展的要求,在民政资源资金渠道多元化上有新突破。
三要实现大转变,发挥新作用。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同样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从思想理念、工作方式、体制机制等层面加快实现“五个转变”:一是民政工作领域要由以农村为主,转向城乡统筹互动;二是民政工作对象要由以救助困难人员、特殊群体为主,转向扶助困难和服务全社会兼顾;三是民政工作职能要由偏重于救济救助,转向社会救助和社会管理并重;四是民政工作主体要由单一的政府行为,转向强化政府行为和引导社会参与并举;五是民政工作方式要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制手段为主。在推进转变的同时,要立足更高要求,更好地发挥民政工作无可替代的“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在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新格局中,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对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推动作用;二是在增强社会管理的合力中,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三是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合力推进的作用;四是在健全和改进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中,充分发挥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五是在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中,充分发挥军地互动、全社会各阶层互动的作用。
四要推进大统筹,促进新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统筹发展,各项工作统筹发展,是实现民政事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要认真分析形势和现状,出思路、定政策、转机制、强措施,推进大统筹,促进新发展。当前要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把城镇社区管理的模式和做法向农村延伸,把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在区域民政事业的发展中,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加强对两区的指导和帮助,加快缩短区与县的差距,实现全市民政事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三、强化支撑,增强“三力”,实现民政事业新跨越
民政工作是政府的工作,在新的发展时期,民政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重要基点,成为政府工作发展惠民、发展靠民的直接体现,成为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的真实检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清形势,把握趋势,不断强化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支撑,不断创新民政工作的管理机制,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民政部门履行职能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民政事业增强“三力”、实现新跨越,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是唯物辩证法,要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谋划、运筹工作。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全局工作的组成部分,只有议大事、懂全局,才能管好本行。要找准民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既在服务全局中推进民政工作,又在民政事业发展中解决好党委政府高度关心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脱离整体形势和全局工作,片面认识和安排民政工作事项,不仅于全局无益,也是做不好的。民政工作与其他工作、民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研究部署民政工作,离不开相关职权、相关条件,必须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在保障基本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出台政策、扩大资源。
如果自我孤立,仅凭一厢情愿,万事不求人,不仅无人支持,也是无所作为的。任何事情都是发展的,民政工作不断面临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和推进事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要与时俱进,以发展眼光、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推动民政工作适应形势变化、符合发展趋势、体现群众要求。如果用静止眼光看待民政工作,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仅会导致事业停滞落后,还会被历史淘汰。
坚持群众观点和路线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民政工作直接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服务,必须经常深入群众之中,根据群众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来制定政策、作出决策,保障好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好的政策和决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善于把群众分散的意见、多样的诉求、不同的建议集中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制定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或决策;还要把这些政策或决策付诸实施,根据实施情况和群众反馈的意见,再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推动民政工作越做越好、不断前进。
破解难题、创新发展的做法,一般都源自基层和群众,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靠总结经验来进行制度建设,推进工作。好政策、好机制不是凭空想象的,不是主观设计的,而是总结成功经验上升的。我国地域差别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虽有共性,更有差异,任何方面一个模式套全国的主观臆断和行为,都不会成功。
注重借助社会力量
民政工作是政府行政工作,权力、资源、能量有限,既要依法行政,把有限的资源和能量用好,又要注意动员社会力量,扩大可用资源和能量。中央和省级行政层面履行职责的主要形式是制定政策、安排资金、推广经验、监督检查,要加快转变职能,把等级评定、资质认定、工作评估、技术培训、标准研制等具体事务,转移给相关社会组织去做,实现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作用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有些机关和干部把什么权力都抓在手里,什么事情都搂在怀里,自己做不过来,又不肯放权、放手让社会力量做,结果是什么都做不了、做不好。
还有些机关和干部,只会坐等上面分配资源,只热衷于行使权力、使用既有资源,不肯去协调有关部门,不会动员社会力量,局面打不开,事情做不大。要改变这些孤立型、封闭式的落后工作方式,不断拓宽社会参与的途径,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福利彩票发行、慈善捐赠、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日益扩大民政公共服务的资源和能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贴等制度,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参股、合作、租赁、购并等方式参与发展民政公共服务,形成有序竞争、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民政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善于运用市场机制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特征,一般会有信号灵敏、交易公平、配置合理的效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等价交换的资源主要靠市场机制配置;行政资源和公共产品的配置也不能抱残守缺、恪守计划分配手段,应当善于运用市场机制,既提高配置的效率和合理性,也提高配置的公开性和公平度。
在民政公共产品提供上,如养老服务、社区服务、救灾物资生产、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地名标志服务等,可以利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主体,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提升民政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在民政资源分配上,如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新建机构的运营、服务项目的外包、存量设施的改制、政策性补助资金的投放、制度建设先行先试的选择,以及政策创制课题、科技项目研究、标准研制等事项,都可以采用公开招投标形式,实行公平竞争、择优选用,让资源流向最能创造价值或社会效益最高的地方。在民政自身发展上,要适当引入市场手段和竞争机制来增强活力,通过推行聘用制、绩效工资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通过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和政务公开,完善人事激励机制,推动勤政廉政建设。
熟练使用现代工作手段
我们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干部队伍已普遍知识化,要尽量摒弃“小而全”、事事靠自己的传统意识和落后手段,善于利用现有社会条件来运筹工作;要尽快减少人工手段和封闭作业,善于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开放式工作;尤其要善于运用法制化、信息化、标准化手段,推动民政工作向现代转型,推进民政工作精确管理、提升效能。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083-01
一、注重民生保障,服务发展大局
十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做为乡镇基层民政工作必须做到对五保户、贫困户、低保户,因灾、因病等特困对象给予优先照顾,切实做到工作到村、落实到组。及时发放城镇孤老、城镇特困户、农村特困户等求助对象的定补款。紧紧围绕乡镇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坚持把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作为宗旨,加快转变民政发展方式,不断创新民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开创基本民生保障显著改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局面。
二、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方式。
新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必须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好十精神,结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着“为上分忧,为下解困”的工作目标,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创新,开拓进取。乡镇民政工作的制度创新就是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户、孤儿保障、百岁老人等生活补贴、优抚双定及五保户、贫困户补助标准,同时,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推进农村危房保险及改造。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工作机制,各村、社区卫生室建立残疾人的档案,设立了残疾人康复室,对贫困残疾人中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城乡低保对象。建立健全专款专户专用制、逐级审批管理制、对象本人实领制、资金使用反馈制、动态跟踪管理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等管理制度。强化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功能,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现代民政科学发展。
三、坚持民政为民,树立清廉形象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乡镇民政部门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工作。公生明,廉生威。乡镇民政干部要始终做到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办事公道、处事公正,程序公开,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并始终把民政资金的分配与专款专用紧密结合,坚决禁止挪用或挤占民政专项资金。特别是在城乡低保工作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办法》,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规范申请、受理、入户调查、审核、公示等环节,确保低保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实施。采取落实包村干部、村、社区干部责任制,民政干部联系到村、社区、纪检、财政部门全程参与等措施,做细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并对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低保政策,做好评议、审核、公示、申报等工作。严肃低保工作纪律,杜绝申请受理过程中的“关系保”、“人情保”、“搭车保”,公开监督举报电话,接待群众监督。重点加强对救灾、优抚、五保、低保、孤儿等资金的监督,规范操作,实行社会化发放,保障资金安全发放到户。这样坚持民政为民、求真务实,把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彰显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同时,要倡导勤俭节约,遏制铺张浪费现象,全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廉洁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