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一语文教学策略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4 17:00: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一语文教学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一语文教学策略

篇(1)

2.职业情景设置法

职场情景设置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主要指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合作,模拟面试现场。可以由教师担任主面试官,部门同学担任普通面试官,然后对“求职”的同学进行面试。在这个环节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和学生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搜集一些关于同学面试工作的专业资料。在面试的过程中,提问的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回答也应该具有针对性。与此同时,教师和同学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切忌小看这个模拟现场。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提前看一些面试视频,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发型、服饰、化妆等问题。模拟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应该做好总结工作,对学生们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建设性意见。当学生真正进入社会,身处面试现场,这些经验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他们面试取得成功有很大的益处。

3.心理疏导法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讲话,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心理障碍、心理阴影。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因此不愿意和大家讲话,久而久之,口语交际能力特别差;有的同学可能因曾经表演出丑而遭遇同学的嘲笑,因而不愿再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有的同学可能因为自己自身的生理问题而表达不清楚,久而久之更不愿意说话。这些原因往往限制了学生们自身的发展,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教师应该注意了解学生们的心结,做好学生们的心理工作,令同学们重拾信心。

篇(2)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47―01

本课题从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学生当前的课外阅读现状出发,研究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素养,最终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和自身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知识,从而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翁。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如果对课外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那将促进学生阅读的实效。

1. 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其开展阅读的动机会有很大差异,而作为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正是有了逆反心理的年龄阶段,这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则就是自主开放,设境激趣,绝对不能强迫。

2. 适合学生的个性需求。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的, 因此, 教师要放低要求, 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注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教师需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个性需求,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选择有价值且有吸引力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

二、从泛读到精读,掌握阅读技巧

1. 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全局观。一本书首先吸引学生的往往是精彩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理解故事入手,边读边想,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在读完全书之后,再回头看一看、想一想,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本书,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段、某一节。

2. 理清逻辑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李政道博士曾经提到过一个读书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这种方法可以指导学生在读通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思考故事的前因后果,故事情节是如何层层推进的,理清其中的关键点和逻辑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能够提出疑问,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在阅读中,学生往往会存在一些疑问,早期的问题大多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不够,不理解内容。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更多的疑问会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一旦发现问题,学生会反复阅读,再进行延伸阅读,深入思考,有更大的收获。

三、品味语言文字,提升阅读素养

据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正在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对于美的认识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对于语言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有很好的感知力。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书中的语言之美和精神之美,通过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提升阅读素养的目的。对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词语含义去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最终理解情感的感悟和升华。以古诗为例,王维的松间明月,李清照的红瘦绿肥,陶渊明的东篱秋菊,杨万里的尖尖小荷等,都透露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柔和之美。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阅读素养可以提供正面的审美、情感的指引,在阅读中不断修正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篇(3)

教学效率就是一定时间内课堂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它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综合性反应,也是评价教学活动优劣的标志之一。教学活动过程是否正常运作是教学效率的另一个体现。

二、现行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仍旧存在观念意识上的偏颇,人们往往认为小学语文就是一个认字识字的简单过程,当中所包含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能基本被忽视了。

1. 教师与学生在狭隘观念的引领下,对语文教学也显得十分松散,学生预习不充分,教师备课不及时等现象屡见不鲜。小学语文课本是根据小学生发展要求编写的,其中包含的种类繁多,教师的精心准备以及授课方式的选择都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2. 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余期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传统的观念认为老师是高高在上的,教师没能充分地了解学生,学生也很难以平等的心态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师生的默契程度过低也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3. 课堂教学的主体以教师为主,教师很少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恰当的授课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也就不可能针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活动。

4. 缺少必要的反省。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很少向学生询问教学效果,也很少反思自身在教学中的优劣势。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不具备课后反思的能力。这就对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建议

1.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是一个对事物认知与理解的过程,认知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在准备授课资料的过程中,要分清楚授课重点,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对自己熟悉的内容可以做简单的备课笔记,自己陌生的部分要做好翔实的记录,在自己充分理解授课内容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在预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自己难以理解的部分,带着问题去听课的效果会更好。

2. 加强师生之间必要的联系和沟通。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看待,心贴心地为学生考虑,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应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对于文学习的热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而为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保障。

3. 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应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转变以往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的作用,使他们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认识到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参与语文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4. 以鼓励为主要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判断能力有限,但从古到今,没有哪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赞赏。积极地鼓励学生要远远优于批评和讽刺学生。小学生的内心相对脆弱,如何能够使他们建立对学习的自信,要靠教师的良好评价。教师要用诚恳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与不足,要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加以指正和引导,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耐心为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篇(4)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如同“导游”,带领学生“游历”导学案,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恰当贴切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在将课堂多半时间留给学生活动的高效课堂模式下,课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

1.音乐熏陶――情的体味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育作用,能抒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性情。在课堂导入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可以加强课堂的渲染力。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非常凄美的词,可用邓丽君的《虞美人》导入,让学生走进这个薄命君王、绝代词人。《父母的爱》可以用歌曲《感恩的心》导入,一首《感恩的心》唱出了真情,唱出了爱,并在幻灯片上显示歌词,让学生走进情的世界。同样《林黛玉进贾府》也可使用《枉凝眉》这首歌,让音符搭载情感。

2.故事激趣―意的栖居

课前尝试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咬文嚼字》这一课,首先明确它属于文艺评论,颇具理论性和逻辑性,因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尤为重要。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导入:三位作家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叹:“在吃中国”。请同学们谈谈这三句话的不同,进而引出主题―“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得要咬文嚼字”。

3.名言导读―理的感悟

恰当地使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使文章增色,还可以给导入增彩,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短文三篇》导入:“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在后来的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圣者大家们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今天我们所学的三篇短文,是三个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去领悟三篇短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吧,看看对作为‘人’的我们有何启发?”这样就从先哲的哲理性语言顺利地导入这三篇同样具有哲理韵味的文章中去。在梳理探究《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时,引用鲁迅先生的话“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又占据了贾政管束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从而引出《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这一课。

二、“不悱不发”的追问点拨艺术

叶圣陶先生曾说,“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升。”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讲究提问的艺术。孔子曰:“不悱不发”。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这就点出追问的时机。教师这位“导演”是否能在关键时刻追问,提出有效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解题,拓展思路,这对提升课堂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1.置身诗境,细处追问

课堂教学应尽量“细”,不放过关键性细节。在讲授周邦彦的《苏幕遮》时,有一道合作探究题:“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用了什么手法?学生在点评时提到渔郎是和作者一起在水边嬉戏垂钓的朋友。那么就这一句诗而言,诗人采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写不知友人是否忆我。作者回忆的场面应该是灵动的、欢腾的。于是笔者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垂钓’是一种怎样的意境,用在这里是否合适?”引导学生去想象那个场面,学生展开了思考,说出“垂钓”是一种恬淡、闲适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又进一步启发:“根据我们需要的意境,请换一个词语。”学生回答“捕鱼”“打鱼”等,逐渐捕捉到意境。本次的追问旨在让学生真正置身诗境,思考问题,貌似“咬文嚼字”,其实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循循善诱,深处追问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领悟主旨,从深处发问。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题:结合全文,找出作者写了别里科夫的哪些套子?在学生评点完毕后,可以追问学生这样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套子’?”这一追问旨在调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套子”,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将“套子”从“有形”转向“无形”,待学生的答案开始转向“无形”时,又继续追问:“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套子’的呢?”引导学生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为后面对别里科夫人物形象的探究做好铺垫。

3.精巧设疑,广处追问

通过广处的追问,能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构建答题思路体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品读相关文段,分析、归纳、总结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在环境描写这块,可以请学生举例分析课文是如何通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风雪”的,并分析文中描写“风雪”的作用。在完成答案梳理后,可以进行归纳式追问:“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以本课对“风雪”这一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为跳板,启发学生思考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言熏陶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言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讲得少,学生活动得多,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展现语言的魅力,教给他们用文艺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这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以及丰富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搭建颇具魅力的课堂语言。

四、“综观全局”的编排预设艺术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具有自身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一门“表演性”学科,让学生大胆展示自我,学会赏语文,学会用语文。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探究学习,学生在每个组都有各自的层级划分。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尽量设计更多的学生参与内容,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1.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代表教师的授课思路,也是学生重要的预习资料。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在拿到导学案后,直奔主题,开始翻资料书找问题答案。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做?除了自身懒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审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拿到导学案后对答题情况进行预设。针对杜甫的《阁夜》设计了一道题:诗人抒发了哪几种悲慨,请结合诗句分析。根据学生以往的答题思路,都是先写诗句,再写抒发的感情。预设学生会不按题目要求作答,于是在导学案导作中,教师就提前帮助学生审题,有效地避免了无效答题。

2.导学案反馈―关注“不起眼的角落”

高中生心理不成熟,还处于叛逆期,可以利用导学案反馈这个环节关注学生,开设“进步个人”“书写认真个人”“勤于思考个人”栏,让学生“榜上有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这部分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导学案的完成越来越认真。这就是鼓励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室里那些不起眼的角落,帮助学生赢得自信。

3.展示环节―预设“陷阱”

“答案展示”这一环节是由教师导学案的第一次反馈情况决定,由答案的情况确定展示学生,可以同题异展,对比点评。如在杜甫《登岳阳楼》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找出前两联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概括这两联诗描绘的意境特点。在答题思路上,若问“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在回答问题时应该先描绘画面,再总结画面特点。在第一次导学案批阅中,发现一些学生思路还是不清晰,于是笔者找了两个学生同题异展,一个学生仅仅描绘画面,一个学生答出意境特点“雄浑阔大”。通过有意识地课前设计,让学生知道错误原因,加深印象。

4.点评环节―以“生”带“生”

在课前点评培训环节,可以先培训几个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完成点评。但是如果总是这几个学生,其他学生会没事可做,任思维游离课堂之外。于是教师在点评环节应该分批培养,当能点评的学生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把点评任务放到组内进行,由组长灵活安排。另外,利用导学案的这种环节教学法,每堂课模式一样,时间一长,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尝试变换模式,如让学生参与课堂导入、学习目标解读、导学案反馈,让学生来串领课堂。参与学生可以提前安排,让其心中有数。学生可以课下自己去学习相关内容,然后讲给其他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灵活处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抽点顺序可以按组别、按座位灵活移动,目的就是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

五、结束语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思维,积极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巧妙地调节和把握课堂,在语文的世界给学生以美和艺术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陈众.论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J].教师,2011(2):91.

[2]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胡逢游.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5): 176,182.

[4]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是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我国于21世纪初期引进这一教学内容,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和传统教育模式具有很长的历史性,已根深蒂固,合作学习教学内容大部分推行只侧重于形式,缺乏实际内容的实施,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合作学习更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所以探讨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在教师上课为主、利用多媒体等其他工具教学、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交流的三种教学方式中,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的学习方式,会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探讨得出的结论,印象会更加深刻,所以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里承受能力

学校要培养的人才不能仅仅是只会考试的机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强大的承受能力。目前,高中学生跳楼事件、高校大学生下毒事件时有发生,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没有强大的承受力,心里素质不够健全,这和我国推行的应试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将班级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小的社会形态,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讨论,以此锻炼学生的正确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有些高中学生比较孤僻,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有些是因为性格内向,比较自卑;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被老师忽略,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会造成学生的性格出现缺陷。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推动学生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交际意识。

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一)对合作学习教学要做好充分准备,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合作学习教学理念是高中语文课改的重要内容,但是实施合作学习教学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语文课程,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特点,来确定是否要进行合作学习方式,如何进行分组。

2.在确定课程分组后,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交流氛围、交流结果反馈、教师总结进行设计和规划。

3.学生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把控工作,可以通过抽签、轮流发言等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避免发言者只局限于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孤僻、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格外给与关注与鼓励。

(二)教师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旁观者,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引导者、组织者,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教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

2.在进行合作交流时,教师要保障课堂纪律,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发现学生优秀想法并给与鼓励,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交流、沟通过程出现偏移状况时,教师要及时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本知识上。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与引导,推动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正常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三)“文学圈式”的合作学习策略

文学圈是高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方法之一,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以“封建思想对婚姻自由的影响”为主题进行探讨,过程如下:

1.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6人左右,这样可以促使成员对主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受到不同同学的启发。

2.合理分组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专注的思考问题,才能正常进行合作学习。

3.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小组通过阅读资料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主题探讨,发表各组的意见,教师要对各组的意见给与点评与鼓励,以此推动合作小组的合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 语】

高中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方法有很多种,所以教师在选取合作学习方法教学时不能通通取之,这样易出现适得其反、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特点,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采用最适合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只有采用了最正确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活跃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占全卷六分之一的分数,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这足以说明作文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根据笔者多年高中英语教学经验,作文虽然存在以上种种挑战,但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使他们最终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是有可能的。实践证明,通过以下策略可以提高高中生英语作文能力:

1.兴趣策略

兴趣是学生做好作文这个大题的必要条件,是学习英语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有些高中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英语就学得不好,到高中阶段学习起来感觉更吃力了,便对英语产生很强的畏惧心理,尤其害怕写作文,甚至谈“作文”色变,认为自己的英语作文无法提高。针对此情况,高中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信心,告诉他们英语并不是恐怖的“魔鬼”。学生一进入高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举例,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英语写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通过怎样使用英语写E-mail、写英文求职信、听英文歌记歌词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现实教学中,沟通师生情感、师生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友好、大方的教态及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后可以有计划地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要求。

2.词汇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基础词汇和热点词汇的训练,同时要注重汉译英与造句练习。句子是作文的基本单位,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所以,加强词汇教学,打好句子基础,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要教会学生避生就熟,“生”指生词,“孰”指常见词。也就是说,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避免使用拿不准或想当然的词汇。学生要学会迂回,不能“硬”碰“硬”,否则,不仅可能写错单词,还可能词不达意。

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是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直接原因。在高中英语写作过程当中,学生应当学会运用词块,多使用高级词汇。高考英语作文鼓励学生使用高级词汇,而要正确地使用和掌握这些词汇,就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

3.语法策略

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首先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是:(1)S+V;(2)S+V+O;(3)S+V+O+O;(4)S+v+P;(5)S+v+O+C。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展句子练习。其次,加强句型教学。教师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一个漂亮的句子,不仅需要漂亮的词汇,还需要句型与语法的综合。英语时态的变化和语态的变化一直是困扰中国学生的一大问题,所以,教师应要求广大学生对此加以重视。英语属结构性语言,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审题策略

要教会学生审题列提纲。学生要清楚高中英语作文可以概括为几种模式,要把写英语作文形成一种习惯,就要首先确定文章要用第几人称、大体上用什么时态、属于什么格式、都有些什么明显要点和隐藏要点、主要要用什么句型结构,还要把要点列一个简单的提纲。

5.批改策略

作文批改虽然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但它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作文批改应该灵活多变,方式多样,既注重数量也要考虑到质量,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减负又增效。同时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优秀作文,并且把这些作文当作范文让学生模仿写作。教师甚至可以把这些优秀习作推荐给报刊杂志社发表,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6.背诵策略

篇(7)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但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上。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利用不同的提问策略能够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利用提问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的言语交互的一种形式。“互动是课堂的基本事实”(Dick Allwright),研究互动是研究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在互动中,学习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的机会,从而促进语言学习,让学习者学得更有成效。社会建构主义模式认为: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课堂互动的结果。

2 利用提问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2.1 把握提问内容的趣味性。

设疑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很多学生对英语阅读提不起兴趣,主要是认为课文内容基本能理解,没什么可学的,因此就会感到乏味和疲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受到阻碍。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能够“投石激浪”,换换角度,换换说法,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

2.2 在课堂提问时巧妙“激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应“提疑”,更应“激疑”,这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教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激疑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通过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激起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普通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得知识营养,满足“胃口”的需要。提问只面向几个尖子生,表面上看起来,难题得到了解决,教学效果很好,实际上是少数人解决了问题,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而大多数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提不起兴趣。我在课堂上提问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3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

3.1 回忆性问题。

每位老师在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时,都应该设计回忆性问题,以便检验学生对所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理解性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的内容,就应设计理解性问题。

3.3 分析性问题。

在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概括和整理所学的知识,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或者比较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

3.4 综合性问题。

学生们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后,往往需要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的能力,常常需要设计综合性问题。此类问题帮助学生归纳和推理,以便从较高层次思考问题。常用提问形式有:

3.4.1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3.4.2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text?

3.4.3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

3.5 评价性提问。

评价性提问是从已知信息入手,对事物发表主观看法。教师让学生阐述观点、评判价值或说明原因。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3.5.1 What is your personal opinion about...?

3.5.2 If you were...what...?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通过提问就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4 提问时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4.1 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教师在提问与聆听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要用温和友好的语调及关注的目光与学生交流。为了引起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否则未被点名回答问题的学生会不关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其他同学所回答问题的内容。此外,教师要尽量避免按学生的座位顺序提问,多采取随机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06-01

提问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提问方式

根据不同的提问分类标准,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如把问题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帮问题和评价性问题等。其中被接受和采纳的最广泛的问题分类是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参考性问题的答案大多数是不确定的,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而展示性问题指的是那些答案确定或将既定答案说出来的那类问题,它更强调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Example 1:

(Present pictures of a popular seaside resort)

T: Who’s visited this place? Where is it?

S: Veracruz.

T: That’s right. When did you go there?

S: The last year.

T: Ah---last year.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your visit.

S: I was… I went with my family. We went four days…

T: Very nice. Ask Ana about her holiday--what she did…

在这个对话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些有关Veracruz的风景图,然后提出了一个展示性问题,“谁去过这个地方?它在哪儿?”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这幅图上,于是第一个学生就做出回应“这是一幅Veracruz的图片。”紧接着老师就提出问题“你什么时候去的?”,学生回答“去年去的。”然后老师又提出一个参考性问题“描述一下你在Veracruz的旅行”,从而进一步引出新的话轮,学生可以说和谁一起去的,去了多长时间,都玩了些什么等不同话题。最后再让学生相互提问假日情况,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对话, 不但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也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的互动。当然,课堂提问也不能全是参考性问题,应将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相结合,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恰当的提问方式。

2 正面的、积极的反馈话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所以教师的反馈话语自然就成为学生衡量老师对自己肯定与否的重要工具之一。实验表明,教师的反馈情况直接与学生的回答成正比关系,即教师的反馈越是积极主动,越是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学生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的反馈话语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将反馈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积极反馈又分为简单表扬,简单表扬后进一步阐述或发问。简单表扬大多是非常简短的评价,比如 “yes”, “good”, “excellent”, “thank you”等等。简单表扬后进一步阐述或发问通常是在简单表扬后面加上其它相关信息或是进一步提问。消极反馈包括四种类型:批评、提供准确答案、指导学生自我纠错和转问其他学生。如Example 2:

T: … So what does this mean?

S1: It tells us the deep friendship among soldiers.

T: Yes, that’s right. In spite of the terrible result of the war, there’s still great love, encouragement, great help among the soldiers, right? So love always comes when people are in trouble.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r friends are in trouble?

S1: I will help him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it is.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88-01

高中英语教学不但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还要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不应当将英语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语言知识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文化意识培养教学观念

为了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文本”的教学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应当树立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观。首先,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在正确理解文化意识培养的基础上,树立合理的教学理念。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中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研究英语的文化蕴含,理清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运用文化对比与语言对比掌握文化间的异同。其次,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关注文化意识培养的侧重性与层次性。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理解与文化知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文化知识的灌输、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自觉意识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可以将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分割开来,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要求,合理把握文化意识培养的侧重点与层次。不能将文化意识的培养局限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中,应当注重深层次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与文化冲突问题。最后,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培养。高中英语教学包括语言结构层次、结构文化层次与语用文化层次。教师应当从英语的语音、词汇与句子等不同层面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充分挖掘隐含在英语语言结构之中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彻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地通过语音、句子、文体等引导学生掌握蕴含在其中的文化意义。

二、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

中西方文化在风俗习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语言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各具特色,语言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反映在问候语、祝福语、称谓语、致谢语、自谦语等方面。文化知识是文化意识培养、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知识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文化知识传授,就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适合性与系统性。适合性是指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内容应当与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内容有一定的联系,选择能够代表主流文化的教学材料。文化知识有着非常广泛的项目与内容,不是所有的文化知识都可以传授给学生。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系统性要求教师明确英语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文化知识间的联系,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在教学中应当将课本中零散的文化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文化主题,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中西方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文化理解能力。

仅仅依靠传授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文化理解能力重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鉴赏与鉴别,重视不同文化间的比较。文化理解涉及文化习俗、价值观、解决问题方式、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内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就应当引导学生理解英语的个别的、具体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含义、渊源、背景及其所反映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异同,能够坚持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对异国文化采取客观、宽容的态度。本国文化知识是学生树立文化意识,进行文化对比的基础,只有深刻地理解本国文化,才有能力鉴赏、鉴别外国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三、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篇(10)

1.语音知识缺乏

在当今对英语的改革强调交际,在初中教材中就会有很多很长的句子,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流利地讲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但是,与此同时,教师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音的训练。大部分的初中生对语音还一无所知,他们记词汇的方法只是靠记忆,对单词的掌握过分依靠教师的讲解。因此,当他们进入高一之后,由于高中英语的单词量较大,教师不能一一讲解,因此学生对越来越多且较长的单词束手无策。另外,如果教师还是沿袭初中时期的英语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很难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只有掌握了语音知识,才能对学生学习英语有更好的帮助。

2.孤立地记单词

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还不习惯把单词放到句子、文章中去记忆。学生只是反复地记一个单词,记下来之后过段时间就会忘。高中英语的词汇量很大,学生这样记忆会很累而且没有好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打击,慢慢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把单词放到句子中会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记忆。

3.不知道分类掌握词汇

高一教材中每个单元需要记忆的词汇都有很多,再加上需要扩充的知识点和词汇,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如果要全部记住,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率低。尤其是学习优秀、积极上进的学生,希望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包括拼写、读音、用法,但是往往会适得其反,时间一点一点地花费掉,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4.不清楚怎样有效地记笔记

高中课堂的知识容量大,这点与初中课堂有很大不同。在初中,教师在讲完知识点之后,还会反复强调和复习,学生不需要记笔记也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识。但是高中却不能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在高中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师的思路,否则就会掉队。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会让学生注意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基础知识点,提醒学生记忆。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在复习的时候,就会毫无头绪,分不清重点难点,复习效果差,不利于掌握知识,这也是高一学生的通病。

5.欠缺英语思维

很多高一学生认为要想学好英语,只需要记忆就行,把知识点记住就能学好英语。但是并不是这样的,英语教学中还有一些词法、句法,单靠记忆是不行的。要想学好英语,首先要打好英语基础,有英语思维。比如在学习从句时,如果没有对句子的结构进行正确的分析就不能准确的理解知识。许多高一学生受初中学习的影响,认为只要多做题,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感觉,学生把这种感觉叫做语感。其实真正的语感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只有多阅读,感受英语的语言氛围,才能够建立真正的语感。而学生所谓的语感主要是靠猜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二、应对策略

1.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英语课程是一门外语,学生不够熟悉而且也没有很好的语言氛围。对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显得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高一的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相对初中变得较难的英语课程。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充满信心,努力学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培养记的习惯。要教会学生记词汇。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利用音标记单词、在具体语境中记单词、分类掌握单词。也要教会学生记笔记。笔记是学生复习的依据。做好笔记,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好的笔记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想要做好笔记,学生要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师的思路,记下教师讲的重点内容以及学生在教师讲解中遇到的疑问。课堂上的笔记最好是写在草纸上,到课下的时候再整理,实际上在学生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复习知识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二,培养读书习惯。读包括朗读和泛读。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把每一个词响亮地念出来。朗读要求学生看着语言教材。并且大脑要注意词语的发音,然后再大声读出来。准确、大量地进行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听力,还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泛读就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够的。教师要传授学生阅读的技巧,让学生自己阅读,领略阅读的乐趣,认真解题,掌握做题的技巧。

篇(11)

人文精神十分强调人的价值,它是一种观念、意志、态度、宗旨、信仰或者主张,它凸显了人的精神追求(包括情感、审美、道德、认知、创新与创造等),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总的来说,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生活之根。人文精神的应用主旨在于: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不被自己的创造物所束缚,可以运用已经创造出来的事物进行重新创造,形成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情感、道德、审美等追求,并且将这种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传承下去,使得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更加符合人性,与此同时,张扬独具特色的个性。因此,人文精神着重强调人的兴趣爱好,尊重人的自由追求与发展,强调人的创造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自我完善,同时,十分强调人格独立,重点突出人在教育体系中的主体性。

二、浅析人文精神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高尚的“三观”,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即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并支持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好奇心所产生的行动力;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多观察世界各地、各个时代的文化知识,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文化认知能力以及独具匠心的审美能力;并且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悟文化底蕴下的“三观”,形成自身独具特色却符合世界趋势的“三观”;同时在文化的寻他下,及时纠正学生“三观”的认知偏差。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有利于全面、深刻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有机的人文精神教育,作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运用高职语文的媒介功能,并结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视频教学等,对学生进行根本性质的情操陶冶、品位引导,从而有效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形成强大的反作用力,全面、深刻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三、人文精神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挖掘语文中的人文价值

高职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我分析、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因此,高职语文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挖掘语文知识中的人文价值,自主发掘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主导性角色的调换,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重视和尊重。这样,便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语文知识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转化为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实现教育应有的意义。

(二)开展人文精神培养实践活动

枯燥呆板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起不到实质性的教育价值,然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景中,在真实的模拟活动中,自给自足,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全面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公平竞争意识等,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受教育的主体性、独立人格得到了尊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且体现出人文精神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结语: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精神的渗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自主领悟人文精神对塑造人格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升我国高职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雯.突出人文精神,创新高职语文教学理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