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4 17:00:1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篇(1)

从古至今,音乐的艺术魅力是无人抗拒的,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音乐已经跨越国界、跨越时代、跨越空间,几乎覆盖并渗入到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边边角角,成为男女老少共同的娱乐、消遣项目。纵观音乐欣赏课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最早期的学堂乐歌还是中小学教育的音乐课,音乐对于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社会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无论站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还是站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角度分析,高职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也越来越显著,教师应充分应用音乐欣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音乐欣赏课对高职教学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音乐创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音乐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文艺术,但是通过书面语言的表达或者文字往往给学生的思维刺激并不强烈,音乐可以将社会或生活中的理性哲学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声音给人们听觉上的直观、生动刺激,这些感性的旋律更加深入人心,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1.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创造是体现人类智慧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一首成功的乐曲都融入了作曲家自己的内心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加工处理而成。不同的欣赏者对音乐创作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

1.3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前苏联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做过这样的评价,“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对于即将面临就业压力的高职生而言,心理上承受着巨大负担,长期的压力作用下,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使学生时刻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著名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贺绿汀,曲风清新、优美,可以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同时不同的曲风,或抑扬顿挫或轻松优美,或悲情慷慨都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当前我国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音乐欣赏课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导致高职音乐欣赏课的基础设备投入不足,音乐教师比较匮乏。有的院校甚至还没有建立专门的音乐欣赏课教室,加上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进而导致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其次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过于注重对单一经典作品的细节解析,比如作品的结构和特点等。然而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功底比较薄弱,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教师讲解的内容过于专业常会让学生失去音乐欣赏的兴趣,甚至厌恶。

3.改进高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措施

3.1教师应充分了解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意义

教师首先应该充分理解高职音乐欣赏课开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非音乐专业高职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更应该注重音乐课程的辅助教学,在学生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艺术气息。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建立快乐教学理念,不要强调学生真正听到的内容,或是否将歌词全部记忆,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欣赏和理解作品,了解音乐和人们生活以及社会生产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使学生通过音乐的优美旋律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快乐的生活。

3.2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

在日常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了解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切实考虑到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性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以及学生的音乐兴趣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科学的设计古典乐、流行乐、中外音乐、通俗民乐、声乐以及与器乐等内容的结构比例。灵活安排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乐曲体现的意义和内容,包括作曲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时代地位以及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到作曲者内心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其次,应注意在教学结构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接受程度科学的设计教学进度,对于一些音乐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应注意设计一些普通音乐教育。

3.3适当引进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设计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改变传统单纯以黑板和粉笔的枯燥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形象画面展示,让学生同时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下,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经典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时,这首乐曲是由管弦乐演奏的,教师可以从多媒体搜集维也纳金色大厅当时的新年音乐会现场演奏情况,让学生专注的投入到由奥地利皇家芭蕾舞团配合表演的精彩画面,进而调动学生的兴趣。

高职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好事物,从而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也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因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高职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并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措施,充分发挥音乐欣赏课的功效。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自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以来,全国各地的高级中学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的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中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相脱节、学生不重视音乐课等问题日益凸显,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不重视音乐学科

高中学生面对沉重的高考压力,无暇顾及音乐学科的学习,由于音乐不参加高考,很多学生甚至将音乐课的学习当成负担。有些学生或许很喜欢音乐,但也迫于高考的压力,不得不在音乐课上写其他学科的作业。在考试重压之下,学生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对这门学科没有什么兴趣。

2.音乐素质水平偏低

在对高中生音乐基础素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重视音乐教育,很多学生上音乐课都不听。学生在本该学习基本知识的年纪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压力过多集中在高中课堂上,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部分学生追求流行音乐,对课堂上所讲的音乐知识不感兴趣,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对其他风格的音乐知之甚少。

二、对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建议

1.学生主体,注重师生互动

“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的高中教育了,音乐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

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成立音乐欣赏小组,就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讨论,交流音乐体验。例如,在古典乐器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举办一次“中国乐器大家说”的音乐活动:全班学生分为6人左右的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琵琶、二胡、琴、古筝、萧、笛子等,就乐器的发展历史、代表曲目、演奏方式、流派特点做一次小组调研,在下次课上展示给同学们看。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现场演奏,与同学交流演奏体验。

面对一群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个性鲜明的高中生,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丰富多彩的小组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

2.听、想、唱、说,多感官调动音乐思维

音乐欣赏以听为主,但如果整节课都让学生听音乐,学生就会觉得很疲劳,音乐欣赏课也就会上成催眠曲课。音乐欣赏课上,除了耳朵听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口、多动手,多感官刺激音乐思维,获得更高水平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草原小姐妹》这首乐曲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式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这首乐曲采用了哪种乐器进行演奏,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同学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教师利用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在听完《草原小姐妹》这首琵琶协奏曲中的《草原放牧》一段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唱,深刻理解这首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

音乐欣赏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听、想、唱、说的能力,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音乐视野,使得学生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高效完成音乐欣赏目标。

3.多种手段教学,激发音乐兴趣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大部分是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经典作品,学术性较强,而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素养的不全面,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表现出积极性,甚至明显表示不喜欢、不感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尝试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例如,在莫扎特古典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与台湾女子组合S.H.E的歌曲《不想长大》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之处。

音乐欣赏是高中审美教育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想组织好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就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展音乐具体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带入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改革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即能完成的事情。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要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探索研究,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篇(3)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课改以来,我们看到很多教师置身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盲区,不仅教学随意性大,还背离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弱化听赏,盲目综合,舍本逐末。

如何改变现状,落实《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下面,以湘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课《在祖国的怀抱里》的欣赏教学《我为祖国守大桥》为例,谈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一、精心安排赏境,树立音乐形象

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欣赏的情境,在学生头脑中树立音乐形象。

《我为祖国守大桥》这首手风琴独奏曲生动地表现出军人乐观、自豪、豪迈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先用“遵守纪律、听指挥”的口令考验活动将学生带进部队严密的纪律环境中,让学生随着《咱当兵的人》的音乐手握钢枪,腰板挺直,踏步走进教室,以部队问好的语气进行师生问好,播放守桥战士图片揭示课题:在众多穿军装的部队里,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驻守在大桥上,手握钢枪,心系大桥安危。“守桥战士”原本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但通过律动、视频、图片,教师的深情导语,瞬间将“守桥战士”与学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战士军旅生活的情境中,为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做好了铺垫。

二、精选欣赏内容,挖掘音乐要素

对于一些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筛选音乐作品中最具审美性的内容,作为欣赏的精华,进行重点聆听。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完整聆听的基础上把音乐中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单独拿出来,让学生反复聆听体验。

《我为祖国守大桥》这首手风琴独奏曲采用多段体变奏手法,使用手风琴特有的抖风箱技巧和四个减七和弦相衔接的演奏手法,形象逼真地表现出车轮滚动、火车飞驰的音乐场景。在初听全曲的教学环节中,我就选择了“抖风箱”这个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先请学生模仿抖风箱的动作,然后构建话题“在乐曲中出现的火车奔驰的场景就运用了抖风箱,你们听!”从而自然巧妙地将“十六分音符”的教学与模仿火车车轮滚动的音乐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一边模仿抖风箱的动作,一边念着“tu tu tu tu”,既有趣,又将十六分音符节奏特点的感知融入其中,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验。

三、找准认知起点,落实双基训练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耐心地讲授、复习音乐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视唱与听音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语言,最终比较深入、全面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在确定《我为祖国守大桥》一课的教学训练点时,我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了分析: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粗略地感知了一些关于力度、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能够模唱或哼唱旋律,但模唱中的音准、换气的技巧有待提高。根据认知起点,在主题旋律的教学中,我放慢了步子,分解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找到主题旋律后,教师构建话题:“如果请你给这段旋律分句,你认为它有几句话?”教师的语言指向具体到学生非常熟悉的语文课上的数句子,不仅听得懂要求,也有体验基础,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有四句。随后,引导学生用“la”音模唱主题旋律,教师分句进行模唱的指导,一个音,换气准备,逐一训练,个个击破,使双基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四、课堂语言生动,注重评价激励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46-02

音乐欣赏课是中职学校的一门艺术学科,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一方面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丰富自身生活,使原本单调的生活充满乐趣。目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既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又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并不是认真地聆听音乐,有的昏昏欲睡,有的交头接耳,更有甚者偷偷地用耳机听流行歌曲,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根本无从谈起。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喜欢音乐又不愿意上音乐课这种反常的现象呢?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使音乐欣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转换教育旧观念,深化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如何深化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以人为本,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课程进行全方位地调整,在教育教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是广大中职音乐教学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条件。面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如何改进音乐教学的方法,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由于中职生大都来自各乡镇学校,不少乡镇中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升学率,基本上不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有音乐课也只是体现在课表上,实际上被语、数、外等主要学科占用。再就是音乐课的教学设备奇缺简陋,不少学校仅有一台录音机,有的甚至连录音机也没有,音乐课的教学无疑受到很大的限制,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与现代音乐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这些现实情况造成中职生音乐知识严重缺乏,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不大,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欣赏、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需要加强基本欣赏技能训练,对学生补习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如乐理知识。尽可能地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到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学好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把学生培养成终生喜爱音乐和积极参与社会音乐活动的爱好者,才能实现基础音乐教育的审美、创造、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价值,逐步提高民众的音乐素养,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提高民众素质。

此外,音乐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当前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观念落后、陈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活力,教学方法呆板、单一,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不完善,等等。因此,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措施

1.各级领导和任课教师都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重视。教师要充分认识中职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素养,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为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学校则应加大音乐教学投入力度,多方筹措教育经费,改善音乐教学设备,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

2.综合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形式的综合,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音乐欣赏课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认知渠道,发掘各种潜能,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3.立足传统,向现代化迈进。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传授音乐知识时讲究循序渐进,这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越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音乐教师应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音乐欣赏课既要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又要把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音像、图画、文字等辅助教学活动外,还要利用校园网络为学生进行课后的知识巩固、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运用掌握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中职学校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1)加大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城市现代化、信息技术发达的现状,音乐教师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要多接受、多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对现有师资开展在岗培训,内容可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文化素养。

(2)加强理论讲解和音乐感知的训练。审美感知是审美感觉和知觉的统一。只有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从音乐作品中获取信息,得到情感的体验与精神层面的升华。音乐感知不仅需要敏锐的听觉,还要有丰厚的各类知识的沉淀。教师训练学生音乐感知的具体方法可从旋律入手,旋律具有表现音乐主体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感知,能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升音乐欣赏能力。例如,欣赏曲目《二泉映月》时,其优美的旋律带动学生的听觉感受,学生认真聆听,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画面,仿佛与创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引导学生从旋律出发去感知音乐。除了旋律之外,乐曲的节奏也是音乐欣赏的重要部分。音乐作品的节奏是创作者精心选择与雕琢的,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节奏之时能感受到一种动态之美。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各个要素所占据的地位不同。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出发点,以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5.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学应以音乐为本、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富有启发性,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并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尊重学生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给予适当的评价。同时,增强学生听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音乐发挥想象力,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音乐见解。例如,在《草原放歌》单元中欣赏腾格尔的蒙古民歌《天堂》时,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想象歌曲描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的画面,再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跟随范唱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来感受歌曲风格特点,体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感共鸣。

总之,只有在分析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深化音乐教学改革,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课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调整,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5)

身为一名工科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师,我从未想过这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的追求与渴望竟然如此的强烈。在前不久因做一项教学改革课题的需要,我与课题组的老师们针对辽宁科技大学非音乐专业学生做了一次关于“音乐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其中象“你喜欢音乐吗?”和“如果给你一次机会让你从小学习音乐,你愿意吗?”这类问题的调查数据结果,令我们全体课题组老师第一次深深地认识到工科大学生竟然如此喜爱音乐,因此,我决定对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做一次全新的设想。

1、工科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必要性。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辽宁科技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围招生,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六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48年。1958年成立本科学院――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1998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校转为辽宁省与教育部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在对辽宁科技大学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调查问卷中,得出以下数据及结论:

问题1、你喜欢音乐吗?

从收回的200份有效问卷中我们发现,非常喜欢音乐的占70%,一般喜欢的占28%,不喜欢的占1.5%,不知道的占0.5%,由此可见,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总体较高。

在大学生对音乐需求的程度调查中,我们假设“如果可以从小学习音乐,你愿意吗”,其中愿意占34%、非常愿意占50%,不愿意占10%、不知道占6%。由此我们得知,大学生对音乐教育认知和需求整体较高。在互动问答中,也有大部分同学表示希望可以有更多机会接受音乐教育的希望。

清华大学早在1931年就设立了音乐部,并开设有《声乐》、《器乐》等音乐欣赏课程。在美国,“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在大学普通必修课中规定:每一个学士学位候选人必须修满不少于八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的科目,每门一学期至少9个学分(修满360学分即授予学士学位),其中音乐开有《音乐概论》、《交响乐》、《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罗马时代音乐》、《贝多芬》、《歌剧》六门音乐欣赏性质课程。”

音乐教育是工科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音乐欣赏课程又是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最有效、最方便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重视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同时,我们也要对现代工科院校的音乐新生课程的教学作以全新的设想。

2、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想。

2.1 课前设想:教材的选用。

2.1.1 《音乐欣赏(修订版)》作者王健欣,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音乐欣赏(修订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天津音乐学院资深教授编写。全书分为“中国音乐赏析”、“西方音乐赏析”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国音乐赏析”,分两章简要介绍了中国音乐的历史和民歌、曲艺、戏曲、器乐的欣赏方法:下篇为“西方音乐赏析”,分为七章,以史为线索,介绍了西方音乐的主要流派、作曲家及不同题材、体裁的作品。《音乐欣赏(修订版)》附带的多媒体光盘,包括了书中所出现的全部音乐实例、乐谱、图片以及相关背景介绍;同时对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等)和音乐的结构(织体与曲式)以及音乐表演与欣赏等环节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通过典型而生动的音乐实例,介绍了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表现手段;还包括可检索的乐器小辞典和体裁小辞典,音乐欣赏基础曲目以及唱片目录。

2.1.2 《中外音乐欣赏》软丽丽、李波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外音乐欣赏》是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五院校联合组织编写的“普通高校通识教育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四篇:西方古典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和中国近现代音乐。为便于学生学习,每篇都为两个部分,即不同时期的音乐概述和音乐欣赏。该书以辅导大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音乐作品为主线,着重介绍西方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概况以及音乐风格特征,介绍代表作曲家及创作思想、艺术成就、历史贡献以及与音乐欣赏有关的音乐知识。应指出的是,该书采用了与其他部分内容大致相当的篇幅介绍西方现代音乐及其作品欣赏,目的是由此弥补以往普通高校音乐欣赏类教材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此外,本书还在每篇不同时期音乐欣赏的部分中,增设了“精彩曲目推荐”。

2.2 课上的设想:新颖别致的授课方式。在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很难理解的高雅音乐欣赏和令人昏昏欲睡的中国古代民乐讲解等内容,这就对音乐欣赏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利用新颖别致的授课方式将这些音乐欣赏课上的传统问题一一解决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设想:

2.2.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瞬问艺术,对于不熟悉的音乐,我们很难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对它产生深刻的印象。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音乐、图画、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能给音乐欣赏课“创造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塑造一种美的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学生的心灵巾产生巨大的影象。”

2.2.2 引人入胜的音乐传说与音乐趣谈。枯燥乏昧的讲解会使学生在刚刚开始就丧失欣赏音乐的情趣了,而一段流传已久的音乐传说或是一个有关欣赏曲目、作曲名家的不为人知的音乐故事却可以立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我推荐陈灿编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欧洲音乐地图》一书,书中除了有主要音乐信息的中外文对照和系统介绍欧洲主要国家古典音乐的活动与成就外,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大量饶有兴味的音乐故事解释了音乐家不为人知的一面。

2.2.3 授课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目前在国内还缺乏统一的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规划和教学大纲的情况下,各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授课教师的专业偏好而定。但工科院校学生的非音乐专业性特点又决定了这一课程的特殊性――不同于音乐专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从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音乐教师决不能照搬原来的教学模式,而必须掌握好工科院校学生音乐欣赏课的授课内容向低程度、宽层面、高品位方向发展。

2,3 课后的设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14-01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但目前某些小学的音乐欣赏课教学,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之中。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基本上是再现教师描述的意境和画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那么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育者认真思考重新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课堂,以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和需要。

策略一:创设条件,营造氛围。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音乐欣赏的质量和效果。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它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对音乐节奏的感受来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融听觉和情感为一体的音乐欣赏教学,应首先从听入手。“听”包括精听和泛听,就像读书一样,既要精读,也要泛读。精听,指让学生反复听一首音乐作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去进行分辨、感受、鉴赏,直到从中听出“味”来,同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是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灌输性的讲述,应该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交流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提升欣赏能力。比如苏教版三下《快乐的农夫》,这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乐曲中有多次的主旋律反复,但对于三年级学生的欣赏水平来说,层次不够清晰。教师在处理欣赏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上来用打击乐伴奏,而是以让学生感受情绪为目的,首先完整欣赏,随后给出创编的歌词,将其中的主旋律加入歌词来演唱。但就是这么一句歌词,让学生立即抓住了旋律重点。在学生能熟练演唱这一句话后,再来听辨第二遍,并让学生听出刚刚演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老师在哪几次的间隔加入了乐器,这样带着问题去听,学生更投入了,也能准确地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时老师又拿出了图示:让有乐曲的学生拿出乐器进行分组合作,并再次欣赏、参与《快乐的农夫》。虽然只完整欣赏了三遍,却让学生准确而深刻地记住了乐曲的旋律,我想这种简单操作性强的方法绝对值得我们借鉴。

策略二:尊重主体,发扬主导。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只有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按小组布置任务,让每个小组自主选择音乐欣赏素材,并能把要欣赏的作品的背景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介绍给同学,在这一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我们可以成立“音乐资料袋”,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近期听了一节成功运用乐器演奏来丰富欣赏感受的好课,在学唱了具有拉丁美洲风格的歌曲后,教师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很自然地将内容过渡到同样具有拉丁美洲风格的排萧独奏曲上。在完整感受一遍后,教师很快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独特乐器——排萧上来,让学生想象这种乐器的音色与哪种乐器相类似,学生便很快找出了他们的老朋友——竖笛,在老师范奏后,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更浓厚了,此时老师带领学生认谱、演唱,并将这首欣赏乐曲的主旋律部分演奏了出来。几分钟后,师生在再一次欣赏过程中加入了主旋律的演奏中……在弥漫着拉丁美洲风格的排萧曲中,从学生娴熟的演奏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融入。

策略三:改变方式,营造和谐。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欣赏教学会内容贫乏,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子,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此外,现场演奏欣赏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形式,每学期可安排几次由教师或者在校外接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生做现场演奏的欣赏课,会让演奏者和欣赏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策略四:视听同步,吸引学生。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教学要通过“听”,通过不断反复的“听”,还要达到审美意义上的“听”。既然如此,我认为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比如在苏教版四下《忆江南》的拓展欣赏曲《姑苏行》中,教师没有让学生直接给乐曲分段,而是给出了三种不同色彩的卡纸,让每个学生在听到不同情绪的段落时出示相对应的卡纸,一遍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准确地把握乐曲有几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了。如此这般,再去细致分段欣赏,可谓从远象到近景,有了一个欣赏层次的提升。类似的方法也同样出现在三下《赶花会》中,当时本人也是运用了让孩子给花瓣画颜色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给音乐分段,学生听得特别仔细,兴致昂然中自然又准确地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音乐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以美育为核心,引导学生去参与、体验和创造,最终达到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目的。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更具生命力。让我们共同为艺术教育事业出谋划策,培养出适应新时展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奉献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才智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邹爱民,马东风《音乐教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篇(7)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线工作能力和素质的人才,是具有较高职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高专课程建设必须以此为目的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音乐具有的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人们还可以通过音乐获取多种信息。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程,音乐欣赏课程已成为高校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生不具备音乐基础知识,高职高专高校音乐课的功能徘徊在美育和德育的边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还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有的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单一。为此,我们对高职高专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高职高专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

一、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性

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可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激活他们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在智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创造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音乐作品欣赏是一种主观感受活动,每个人的背景、性格、生活体验不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为了更好的促进交流和理解,加强思想的碰撞以及观点的共鸣,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自我的感知和体验音乐作品。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激发想象力,表达自我发扬个性,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畅所欲言。

二、实际演练教学模式

1.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如声乐大赛、器乐大赛、舞蹈大赛等。以赛代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2.组织学生承办各种演出。如迎新生晚会、国庆晚会、元旦晚会、新年晚会等,锻炼学生组织、表演、合作能力。3.鼓励学生举办个人(或团体)演奏会、演唱会、音乐会等。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提高其自我表现的能力、增加表演经验。4.举办音乐主题研讨会,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可邀请有关专业的社会知名人士、专家、教授来校讲座,讲授知识、传授经验。5.建立合唱队、舞蹈队、民乐队、管乐队等实践团队。提供外出演出与交流的机会。6.建立艺术实践鼓励机制、艺术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期末和毕业专业汇报等。

三、更新课程内容,合理构建课程结构

在高职高专音乐专业课的内容和结构安排上,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又要高度重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和方向,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与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为主体,以通用和够用为度,大大减少重复课的机率,节约课时以便增加实践课和选修课的比例。通过与音乐企业和培训机构的沟通,院校应该对音乐专业部分相近课程进行合并和删减,将原来大量的理论内容进行调整,修订技术标准和课时,突出讲练结合的实操性,并增加企业的特性课程。使学生以自己为主体,实现教学实践活动,培养综合性技术能力。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化教学中可以采取越来越多的手段,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了音乐欣赏课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良好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才能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校内:如音乐厅、舞蹈排练厅、数码钢琴室、音乐欣赏教室、琴房、多媒体教学系统、音乐制作设备、图书资料室等。校外:如教育专业应有所对应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实践基地;音乐制作、录音专业应具备广播电视台、影视公司的实践基地;钢琴调律专业应有钢琴销售公司、维修机构的实践基地等。音乐教师也要转变现有滞后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不但要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方式,而且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结合音像、图片、幻灯以及观摩教学等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设良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与影视的完美结合中,更加直观真切地感知、理解和欣赏音乐,从而缩短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

总之,高职高专音乐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关系着现代复合型音乐技术人才的培养。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积极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道德品质的提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作为高职音乐教师要抓住音乐欣赏课程的特点,不断摸索和更新教学模式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音乐课教学效果的终极目的。

篇(8)

一、看――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音乐欣赏如果只注重“听”,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欣赏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多媒体等展示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来感受音乐所传达的内容,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如欣赏《美丽的凤尾竹》一课,我提前准备了美丽的傣家竹楼、展翅的孔雀等图片,学生走进教室就被美丽的傣家风情所吸引,欣赏起音乐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惬意。欣赏《保卫黄河》时,我边播放音乐边播放黄河波涛汹涌、人民军队奋勇作战的场景,同学们个个身临其境,热血沸腾。通过“看”进行音乐欣赏,实现了视听的结合,很好地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二、唱――演绎音乐、表达情感

唱是表现音乐最基础、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欣赏教学中最常用的辅助手段。反复欣赏,加入模仿、创造的“唱”,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理解音乐,从而创造性地表现、再创音乐。如欣赏《双节棍》时,可以先让学生聆听,明快的节奏、富于动感的音乐很容易调动起学生演唱的欲望,再让学生跟着音乐唱,同学们兴致勃勃,激情演唱,既达到欣赏目的又充分学会表现。

三、演――身临其境、表现音乐

音乐与表演可谓好姐妹,许多曲目都可以通过表演来演绎。“演”对音乐欣赏具有表达和激发兴趣的作用。欣赏标题音乐、歌舞剧和故事音乐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演”来表现。如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整听赏音乐,在了解情节、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凶猛的斗牛,有英勇的斗牛士,有喝彩的群众……一派热烈欢腾景象。接着让学生讲讲所了解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道具请学生模仿斗牛动作进行表演,最后边听音乐边“斗牛”,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实践证明,“演”能活跃气氛,体验乐趣,加深理解,有效促进欣赏效果的提高。

四、奏――发挥特长、丰富课堂

演奏是表达音乐的重要方法,如今素质教育得到普及,各种乐器走进千家万户,很多学生自小习得一种或多种乐器的演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特长生参与教学,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欣赏自己同学的演奏往往较纯粹的“听”音乐家演奏更有意义,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欣赏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曲目,尝试自己或请学生演奏。如欣赏《战台风》,我课前了解班里同学学习古筝的情况,请他们提早做好准备。课堂上,首先完整听赏音乐,然后请同学演奏。她们演奏的古筝曲《战台风》吸引了全班同学,大家投来羡慕与赞许的目光,这时,我请大家说说两次听赏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同学自己演奏的现场版更具感染力,更激动人心。随后进行分段欣赏,现场演奏每个段落,清晰明确,同学们很容易将段落理顺,整节课迭起。再如欣赏《赛马》,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再欣赏本班同学的二胡齐奏,他们边拉二胡边舞动,展现万马奔腾的热烈场景。大家观看演出、欣赏音乐,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在愉快氛围中感受音乐与二胡的魅力。将乐器演奏带进欣赏教学,为特长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促进了特长生的艺术学习兴趣与技能的提高,拓宽了班级学生知识面,有助于全体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五、动――综合运用、全面提升

篇(9)

关键词:审美教育,欣赏课,兴趣

柴科夫斯基曾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音乐课无疑是获得这一“伟大礼物”的最佳途径。但是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却没有完美承担这一作用,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长期停留在音乐知识的传授上: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基本来自于音乐老师的僵硬“灌输”;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普遍是被动跟唱或听讲。所以学生不懂得怎样去欣赏音乐,更谈不上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改变这一现状,已经迫不容缓,改变的重要手段就是增加更具启发性的“欣赏课”。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就是将欣赏课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把音乐审美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音乐教学的整个活动中。

那么,要怎样利用欣赏课上有限的课堂时间,激发出学生们的最大兴趣、让他们不知不觉喜欢上欣赏课、懂得去欣赏音乐、形成健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最终走进音乐的殿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激起兴趣的导入,是打开音乐殿堂大门的金钥匙

很多孩子之所以觉得欣赏课枯燥乏味,就是因为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简单纯粹的听讲教学,这自然不能成功激发孩子们对音乐和课堂的兴趣,使学生难以体会到音乐的丰富和有趣。日久必生“厌”,即使教师懂得再多的音乐知识、弹得再好的钢琴、唱得再好的歌也不能把课上成功。

所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首先就要在课程导入环节快速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有趣;激发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和喜爱,就能产生大面积的回应和共鸣。采用一些意想不到的导入,结合现在学生群体中最为热爱和最感兴趣的事物,用具有创新特色的方法去吊起他们的“胃口”,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一堂成功的欣赏课便成功了一半。

例如:我在上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一课时,学生对古典音乐了解太少,大多数又对交响乐“不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环节就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课堂一开始我就应用了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SHE《不想长大》来取得共鸣,接着又推荐一首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这两首曲子的主体旋律正好是一样的,同学们立刻都能发现这首曲子的共通之处并产生疑惑,引发探其究竟的强烈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对事物产生关注的本能,强烈的好奇心能产生意想不到的魔力。新颖的导入,一下子迎合了同学们的认知,使他们情不自禁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自主地开始对古典音乐的学习,也对以后的古典音乐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谈“古”色变到闻“古”兴起。

二、学生主动参与,是引领他们走进神奇的音乐殿堂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生动活泼的开场能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但之后如果只是一遍遍反复聆听,再有特色的开场也只是始终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激起的兴趣很快又会冷却下来,突破不了进一层的加深强化。

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欣赏课的整个过程,是巩固强化学生兴趣的一大诀窍。只有通过主动的参与,学生们生动活泼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展,他们对音乐的喜爱才会得到更好挖掘,进而真正体味到音乐的魅力,从心底里喜爱上音乐以及这门具有非凡魅力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其中:对具体内容可设定一定的范围或条件,引导学生自行完成或用分组讨论等方式来完成,让他们随着音乐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

例如:在欣赏《大峡谷组曲》里的《日出》时,我和学生们讨论了乐曲中表现日出的几个主要场景:“寂静的森林”,“第一声鸟啼”,“动物们的苏醒”,“欢快的溪流”,“阳光下的清晨”,并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在音乐的背景下故事接龙,描述了一个大峡谷壮丽的日出画面,这样既让同学们参与了进来,又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了音乐。然后,让学生跟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晨曲”,并做“回声”游戏。由于所哼唱的“晨曲”是以他们自己的设计为不同场景,所以他们对每段音乐都很熟悉,并且能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做大峡谷的回声,思维也会主动随着音乐走,真正地做到了主动参与和积极互动。主动性也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所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是这节欣赏课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

三、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张扬的个性,是让学生领略音乐殿堂最终目的

用适当的方法将所学音乐知识转化为实践创造,并在此过程中挖掘学生们的个性、随后将之展现,是延展学生兴趣的最佳武器。

音乐欣赏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其教学实践既可以是演唱、演奏、鉴赏等传统实践方式,也可以是将音乐转化为肢体动作、图形、语言、表情等其他一些能体现音乐作品含义的创作实践方式。无论是何种方式,都必须做一些“学以致用”的实践锻炼,否则这种缺少自我体会和亲身体验的尝试将会大大限制学生延展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与此同时,每个学生个体都是不同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实践也是千差万别的,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结合每位学生的特点,用他们特有的理解方式去诠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充分挖掘并展示个性,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领悟。

例如,在同学们学习了《大海啊故乡》后,我让他们欣赏了陶喆版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王力宏摇滚版的《龙的传人》。这两首歌曲都对音乐进行了新的创编,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接着我鼓励同学们对《大海啊故乡》进行创编,立即就有同学情不自禁地用感兴趣的流行元素对此歌曲进行创编,充分展示了青春活力的个性。有一位同学说把这首歌曲改为说唱音乐的形式,我便用电子琴给出了说唱音乐的节奏,让他们把歌曲前面部分用说唱的形式念了出来,同学们都觉得很是新鲜有趣;又有同学说把这首歌曲用以前学过的探戈节奏来唱,我就带领其他同学在他每句结尾的时候跟随音乐节奏做探戈的标志动作——甩头,不断掀起的一个个,让同学们过足了探戈瘾;还有同学提议用我们的国粹——京剧来诠释,同学们一听都非常的来劲,大家跃跃欲试,我就让同学们一起尝试用京剧的腔调和韵味来演绎了全新的《大海啊故乡》,整个课堂进入到了一个异常火爆、踊跃积极的氛围中……

这种融合了他们个性和爱好的实践方式,既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力,也训练了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音乐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拥有了对音乐的独特记忆,赋予了他们对音乐个性化的诠释,真正做到“让音乐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音乐自身的美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把开启音乐殿堂的钥匙真正交付学生,从而使学生现在受益,终身受益。

我相信,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可以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最爱。让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成为学生优雅人生的起步,引领他们最终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作者单位:宜宾第六中学校)

参考文献:

篇(10)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音乐欣赏中的美育

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很多的小学生平时很喜欢音乐,看过几期超女后觉得内地新一代年轻人的歌唱和演艺水平提高了不少,进步不小,风格也多起来,其中唱得不错的不少,是个好势头。

下面我说说我对这次超女比赛的一些看法,整体势力成都赛区应该是最高的。其中靓影和何洁比较突出。别的赛区也有个别突出的。在靓影身上可以看到玛利亚凯利的影子,连相貌和台风都有点象,最终要的音质和技巧。在内地充斥乖乖女唱法的现状能看到唱功如此的女生算是一股新鲜的元素,有些和上次的亚军王缇相似,女声女声,我就看好的歌手,属于绝对的个性实力派。我很喜欢,但是笔畅我觉得只是属于模仿阶段不时还带着属于王力宏的鼻音,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一听她的歌就会感觉她在模仿陶吉吉,只是模仿比较象,正如我说的内地乖乖女唱法充斥的今天为什么她和宇春的出现为什么会成为各自赛区的第一名,说明内地歌手的风格多元化和听众的接受音乐的多元化,再也不是女生就要温柔委婉形象好的乖乖女才有市场了,这是个好事,这才是内地真的在走健康发展的道路。至于易惠和以前的文瑶可以说是属于韩红一派的,只是我觉得她们的外型不够好,音质也不太好,爆发力到是足,在现在残酷的娱乐界在外型和实力都不是很出众的情况下当然不会走太远,可以肯定的说,她们会有空间但是走道最后的前3名绝对不会是她们,特别是在内地。

其他的女生我个人看来都不是很突出,以上说的是我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个人觉得前5应该是①靓影②何洁③笔畅④叶一茜⑤黄雅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如果和我的不一致请别在意。我觉得论坛也需要个良好的氛围,中国人少点吵闹就好。再说说评委吧。我看过成都赛区和杭州赛区还有就是这次总决赛首轮的5强赛,个人觉得最好的评委是顺子,她对选手的意见很准确,对于选手有不少帮助,很有见地和指示性。柯以敏太过表现自己,有时候并没有太严肃的针对选手来评论,我怕有些会误导选手,至于那个夏什么的女评委我觉得她不太懂音乐属于纯粹外行评委。黑楠的评论还马马乎乎。希望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推动内地在这方面的发展速度。不过我觉得演唱和原创词曲同样重要,内地的词曲原创我觉得80%属于垃圾,很少有真正好的原创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就连港台也大肆翻唱韩日欧美的歌曲,把词改成中文就算创作了,原创词曲创作已经山穷水尽江郎才尽了,特别是近些年,希望演唱和原创水平的提高共进。内地的流行音乐也能百家争鸣,遍地开花。到时候我们这些爱好音乐的人可以多选择属于内地自己的音乐。很高兴和大家交流,希望大家和睦融融。

三、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在听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轻轻地摇摆,边听音乐边模仿指挥,边听音乐边模仿乐器的动作等。孩子们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能和音乐产生共鸣。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篇(11)

本文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来揭示该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在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51份,回收339份,回收率达到96.8%,因此保证了本次调查的有效性。调查对象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不同系别的学生以及个别开设公共课的教师。

(一)学生方面现状与分析

1.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如下数据:99.2%的大学生在音乐的喜爱程度方面表示非常喜欢;在识谱基础知识理论方面,46.6%的大学生表示五线谱和简谱都看不懂,54%的学生表示稍懂简谱;只有9%的大学生既看得懂简谱有看得懂五线谱。在音乐风格、所属流派、著名作曲家及曲目等音乐欣赏知识方面,74.8%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其中甚至有10.2%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前漓江学院的学生音乐基本素质比较薄弱,接触高雅音乐作品很少。

2.开设公共音乐课满意度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如下数据:对于目前阶段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方面,71.3%的大学生认为不满意。通过现场询问得知最主要原因:他们认为开课种类不多,授课内容吸引力不足。在自身音乐素质提高上成效不明显;但是89.2%的大学生认为公共音乐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从此点看出学生们很有原意上音乐欣赏课但对现阶段开设的音乐课不满意。大学生选择上公共音乐课的原因很多,其中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修养只占总人数的31.6%,更多的大学生选修此课的原因是为了该课程的学分。

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普遍较低,造成极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在中小学阶段的所受的基础音乐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家庭居住地在城市的学生的音乐素质往往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在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是非常必要的,他们愿意选择上此课,反映了目前漓江学院大学生们非常希望能够提高自身在音乐艺术上修养。对于学分比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重要的观点可以得出他们的上课动机在思想还存一定偏差。

(二)师资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漓江学院的公共课大多数是由辅导员兼任,硕士学历的教师占89.7%。职称方面,教授占5.8%,副教授占5.8%,讲师占67%,助教占20.5%。公共音乐课也不例外,由学位学历与音乐专业相近或相同的辅导员担任。开课能否审批的标准以上交的开课申请和课程大纲为依据。师资力量略显单薄。

(三)教学现状与分析

1.课程内容开设。

在课程内容开设方面,绝大多数以音乐欣赏课程为主。在音乐美学、声乐、器乐、合唱指挥等知识方面的课程开设很少。在开设课程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什么样的课。由于音教系专业老师在某种程度上不愿上公共音乐课,这就造成公共音乐课的开课种类有限。数据显示,有39.1%的大学生认为,现阶段公共音乐课程的种类不能满足自己对音乐的学习需要。56.4%的大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单一,不够丰富。

2.教材使用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在公共音乐课程上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的设定主要根据任课教师上课内容自己选择、安排使用教材。学生手中无教材,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课件来学习课程。因此导致教学效果的相对低下。经调查,43%的大学生认为拥有教材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备现状。

漓江学院公共音乐课都是被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全院公共教室只有一间配备钢琴,但完全申请不到,几乎全供音乐专业学生上课学习使用。调查数据显示,54%的大学生认为光是通过多媒体来感知音乐不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看出漓江学院公共音乐教学中资金投入较欠缺,教学设备配备不全,例如课上应用到的乐器等。公共音乐实践活动场地相对较缺乏。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着漓江学院公共音乐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

二、漓江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漓江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存在如下问题:在师资方面,没有专任的教师担任课程,大多数由辅导员兼职,专业不同,水平层次不一;开设课程内容较单一,主要以欣赏类为主,应用型的课程只有合唱指挥一门,但是因教室没有需要的乐器而不能完成预期的技能训练;教学设备较缺乏,所有公共教室只有一架钢琴,此教室往往只供音教系学生排课使用。

三、促进独立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建议

(一)总结独立学院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在高校中,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公共音乐艺术课在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是高校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近年来对公共音乐艺术教育中的社会、文化和育人等方面越来越重视。独立院校在非音乐专业公共音乐课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们培养音乐的审美意识,提高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形成音乐的审美修养,从而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技巧对于大学生鉴赏音乐、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高校中公共音乐课属于公共选修课,课时量一般设置为一个学期。在有限的课时量里,完成教学任务,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注重学生的需求为主,与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来开展公共音乐课教学活动。让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多的通过课外实践体验吸收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由此来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公共音乐课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与时代衔接。在学习古典音乐、传统音乐课程时,可以适当的将现代音乐加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根据课程需要可以增添一些有积极影响的流行音乐来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流行音乐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反映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思想和舆论导向上对当代大学生影响重大。因此公共音乐课教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需求,把一些流行因素带入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讲授中。

(二)改进教学环境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得知,现在制约独立院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最主要因素之是教学设备不足、场地缺乏。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该在公共音乐教育上多加重视,逐步完善独立学院公共音乐教学设备,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建立良好的环境。例如设置专用的公共音乐教室,配备多媒体的同时,购买一些专供此公共音乐教室上课的乐器,如钢琴或电子琴等,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在开设合唱指挥课程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场地和乐器的使用,一间普通的教室摆满了不能移动的凳子和桌子,对于合唱指挥课程来说,无疑会丧失了它的实践性,更多的只能开展成为合唱欣赏课,通过PPT或者视频让同学们体会原本应该实践操作去体会的技巧。另一方面为了更好达到教学效果,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可以将教师们的音乐课件和教案放于网上,让公共课教师之间相互评课、相互学习、对教学心得进行交流;同时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此平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表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