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互联网银行发展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4 17:00: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互联网银行发展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互联网银行发展现状

篇(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依据其发展的特征,可以称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1]。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与时间,并且还强化了互联网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联系。随着第三方支付与网络信贷逐步受到关注,互联网金融正不断飞快发展。商业银行属于自负盈亏的赢利机构,追求利润是其本质目标,集团规模大的客户能够在银行收入不变的状态下降低银行运营风险以及成本,因而商业银行通常在客户选择中会优先选择贡献度较大的大中型客户,从而使得中小型客户的产品服务中存在不足。而中小企业本身由于信用等级不高,因而融资困难,依据阿里巴巴调研数据,有89%以上的企业有着融资需求,其中无抵押贷款需求有53.7%,而中小企业占据了大多数,在难以取得商业银行融资的情况下,就需要民间金融进行融资,因而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目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模式、P2P网络贷款平台、众筹模式以及大数据金融模式等等。

二、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冲击

(一)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首先对商业银行的冲击表现在对支付中介的冲击上。第一,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的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因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单靠现金交易难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同时开放贷款业务,从而以其信用创造功能降低了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再一次促进了支付功能的发展,从之前的1%市场份额到目前已经发展到20%以上,改变了银行独占支付的局面。第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降低了人们对于银行网点的以来程度。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应用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依赖商业银行的柜台,而支付宝、财付通等出现更是促进了快捷支付的发展,随着微信的出现,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直线上升,以阿里巴巴以及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3]。

(二)分流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市场需求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还表现在分流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市场需求上。随着2013年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达成合作开始,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不了的银行存款业务也成为了其优势,随后更多产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4]。活期存款以及短期存款的收益都高于银行利率,活期存款的短期收益更是银行利息的十倍以上,因而导致大量的资金转出银行,转入互联网金融中的各种产品中,根据统计,仅2013年一年就有高达100亿的活期帐户转出资金,对于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

(一)服务创新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银行倒逼央行保护政策的方式难以持久奏效,因而需要从商业银行自身着手,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创新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产品。在服务业中,客户是中心,以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是基本要求。商业银行需要狠抓改革措施,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例如建设银行提出的善融商务,以自身结算优势进一步开拓电子商务平台,招商银行推出的“微信银行”则是实现手机银行业务功能的产品。

(二)开拓互联网领域业务

篇(2)

一、网上银行的定义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弧⑼蹲世聿频却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

二、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1)个人网银: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并提供的《2015年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个人网上银行连续4年呈线性增长趋势。2015年个人网银用户比例达40%,相比2014年增长了4.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3%。

2015年个人网银活动用户比例为87%,与2014年相比无显著变化。交易用户比例为59%,较2013、2014 年大幅下降。综合其它研究数据,研究者认为,交易用户比例的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交易场景移动化,PC端的交易需求降低;用户偏好使用更便捷的第三方支付;手机银行的替代作用。

(2)企业网银:2015年全国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73%,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 。2015年全国企业网银用户中,企业网银的活动用户比例为98%,交易用户比例为94%,均比2014年略有增长。

三、第三方支付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在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占比49.6%,财付通占比19.5%,银商占比11.4%,快钱占比6.8%,汇付天下占比5.2%,易宝支付占比3.2%,环迅支付占比2.7%,其他占比1.6%。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中主要以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民营电子支付企业为主力军。相比,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额规模少,但数量众多,其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其中居于首位的是中国银联电子支付,拥有国有背景的银联电子支付加入竞争,使得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在第三方电子支付中,不管是独立的在线支付平台,还是非独立的在线支付平台,排在首位的还是支付宝,其次是财付通、银联、快钱。

四、直销银行

(一)直销银行现状(以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为例)

(1)民生银行:2014年2月28日,民生银行推出直销银行业务。在金融产品设计上,民生银行围绕“存贷汇”,只提供如意宝、定活宝、民生金、称心贷、轻松汇、随心存等6大标准化产品,初步形成了集“存贷汇”于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引领了国内银行业互联网化的潮流。

(2)工商银行:2015年4月23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正式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及其主要产品,正逢“互联网+”的浪潮,该浪潮下的产品构成:“三大平台+三大产品线”,三大平台分别为“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三大产品线分别为支付、融资、投资理财。

自2015年11月新版手机银行推出后,16年个人网银也进行了全方位改造,新版突出了更智慧、更优惠、更开放、更安全四大特点。这意味着“工银融e行”品牌正式完成了全面升级,目前,“工银融e行”的客户数已达2.43亿户。

(二)建行不开直销银行的原因

建设银行却暂时不打算做直销银行,其原因如下:

(1)业务趋同。在现阶段,直销银行业务如余额理财、代销基金、存款与转账、信用卡还款等基础银行电子账户功能与电子银行、网上银行趋同。

(2)直销银行用户体验差。现在的直销银行很多与银行本身的网络银行和电子银行趋同,同质化严重,对客户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不仅如此,直销银行在安全和便捷性上也大打折扣。

(3)面临网络银行冲击。拥有深厚互联网基因的网络银行是直销银行最直接、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还在探索中的直销银行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应对之策。

五、创新路上的问题和对策

(一)问题

(1)对业务的宣传不足。客户们对网银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且在他们中常用第三方支付如微信、支付宝的人也居多,可难以否认这些第三方支付同样存在安全隐患。故笔者认为,部分客户不用网银而选择其他支付方式的根本原因包含宣传力度不足,普及率不够,导致客户无法全面掌握网银的优势之处。

各项业务渠道参差不齐的发展现状以及渠道间业务逻辑的不可共享已造成渠道业务发展的障碍,阻碍了银行业务的拓展。太多业务渠道,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直销银行,但产品并不是一个渠道专属,如兴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包括一款挂钩黄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及十几款开放性理财产品和滚动发行理财产品,而上述理财产品并非直销银行渠道专属,市民在网店和网银端也可购买。

(二)对策

(1)加强网上银行产品宣传。支付宝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其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其植入的宣髯柿希且其之前营销各大网站,除了日常的宣传外,其在节日时也不断推出新的宣传点,譬如今年春节推出的集”五福”分红包活动。因此商业银行也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或是寻求一个增大客户群的发力点,推广自己的产品。

(2)整合银行业务。将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直销银行、网上银行等模式的账户和密码进行整合,让客户体验更方便、清晰的操作过程。再者在已有的业务品种基础之上,不断推出新的电子银行产品并把他们树立成品牌产品。比如:光大银行以“易用性”为主打的“E路阳光”电子银行品牌,是一种将品牌之下各个渠道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的创新产品。

篇(3)

0引言

2014年3月11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正式宣告我国民营银行改革进入实质破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民营银行的先行者中,腾讯集团牵头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阿里巴巴集团牵头组建的浙江网商银行在完全民营化之外,又具备了一层更有超越意义的创新性:他们同时也是我国首批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银行”。它们的诞生,将成为今后我国网络金融生态链延伸与拓展道路上的里程碑。而且,剩余的3家民营银行,其股东和背景也或多或少都有些互联网色彩,这说明互联网银行已成为作为新兴的我国民营银行所普遍选择、重视的发展模式,值得业界与学界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

1互联网银行的特点、现状与作用

1.1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定义与发展现状

简而言之,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银行意味着其已完全依托网络商业链进行运行,以技术创新和数据分析能力支撑自身的竞争力;从前海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的现有业务来看,它们确实都是在腾讯、阿里巴巴等持股企业的既有网络业务基础上,以互联网为渠道,进一步延伸拓展自身金融业务,而且极少或根本不开设实体营业点(甚至没有信贷员)、与客户间的业务联系完全依靠网络应用程序,整个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则是依托“云”技术运行,这个“云”系统在大数据支持下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大部分业务决策(如微众银行,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信用评级,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发放贷款)[1-2]。从这一层面而言,互联网银行是相对传统银行运营模式的颠覆性创新,所以其特征、风险、意义与价值都已成为目前银行业、金融业关注的热点。作为我国首家互联网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即前后文简称的“前海微众银行”)由腾讯集团发起,于2014年10月22日正式创立。次年1月4日,在总理的亲手操作下,前海微众银行放出了第一笔3.5万元的小微贷,标志着我国民营互联网银行走出了营业的第一步。同时,浙江网商银行则主要依托我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其正式开业时间为2015年6月25日,浙江网商银行的正式开业也意味着我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已全部“开门迎客”。从以上进展可见,互联网银行这一新兴业态已伴随着我国民营银行飞跃式发展(特别是借助了民营银行领域的大量新利好政策),实现了自身发展进程的加速。

1.2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具体特征

从前海微众、浙江网商等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实例来看,能够体现出其特色的绝不仅仅是其基本模式的创新性,实际上还应包括其具体业务定位、内部资源配置、市场竞争策略等特征,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2.1新颖而又“接地气”的业务宗旨

富有技术色彩、重视模式创新和具备普惠精神,是当前民营互联网银行业务定位的主要特点。例如前海微众银行,在业务定位上恰如其名,一方面是以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另一方面则是结合互联网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为目标客户提供高效金融服务(例如面对个人或企业的小微贷款需求)———简单而言,即是以依托互联网开展的普惠金融服务作为业务重点,将“科技、普惠、连接”作为自身运营宗旨;而与之一致的是,浙江网商银行也继承了阿里巴巴下属蚂蚁金服的“给社会带来一些微小而美好的改变”的愿景,确立了自身“无微不至、有情有义”的理念。独特的业务宗旨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银行的自身资源配置特点及其差异化的业务定位与市场竞争策略。

1.2.2“轻资产、重科技”的资源配置理念

民营互联网银行通过实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运营模式,为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开辟了全新的业态,同时也在其内部贯彻、实现了“轻资产、重科技”的资源配置理念。如前所述,互联网银行的典型特征便是无实体网点和柜台、非现场开户,绝大部分的业务流程都在线上完成;一方面,这使得互联网银行成为网络时代常见的“轻公司”,在最大的程度上规避了传统银行在业务发展进程中的巨大资源消耗(例如传统银行在网点支出方面的开支);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民营互联网银行的主要发起者均为互联网企业中的领军者(例如微众银行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其中腾讯出资9亿元,占30%的控股比例,是其第一大股东,百业源投资和立业集团分别控股20%和10%的比例)———实际上,它们的发起者正是利用自身网络产业链中拓展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环节,抓住了政策机遇、实现了互联网金融服务进一步延伸、发展和完善,从而催生出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银行(例如浙江网商银行与阿里巴巴支付宝、蚂蚁金服间的关系),所以微众、网商等银行并非白手起家,而是拥有其发起者雄厚的互联网金融资源作为基础。这些发起者所具备的资源使得互联网银行能够在线业务上突破传统的属地、身份、业务频率限制,并跨过传统银行所秉持的较死板的经济条件门槛,使其业务可以渗透到全国各类人群中的潜在市场,能够抢占传统金融机构所难以企及的市场空间、获得巨量的用户基数。综上可知,互联网应用平台、商业数据等已成为了民营互联网银行籍以获得竞争优势的的关键资源,“轻资产、重科技”的特点已经充分展现。例如前海微众银行能够依靠腾讯现有多元化业务的用户数据,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技术,在规避隐私的前提下,分析潜在用户的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从而以更低成本实现风险定价和控制,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技术实现精准营销、提升服务质量;浙江网商银行的资源优势更是不言自明,阿里巴巴集团拥有的巨量网络消费者信息资源将能够帮助其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发掘存款、信贷、支付、理财等机会,发展消费金融等特色化的零售业务。

1.2.3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战略

客观地讲,虽然融入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具备前述的难以替代的特点与优势,民营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并不存在根本性差异,其自身应被视作传统银行的有效补充(而非颠覆者),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社会融资成本高、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所以,当前民营互联网银行必然会选择兼具创新性、差异化等特点的合理化市场竞争战略,其业务虽然与传统银行有交叠之处,但其市业务定位主要是个人零售业务、创业融资与中小微企业贷款,从而有别于惯于为高端零售客户、大型国有企业等优质客户服务的传统银行。此外,前述的技术资源优势也是当前民营互联网银行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武器”———以浙江网商银行推出的专为创业型中小网站服务的“流量贷”业务为例,在市场定位差异化的基础上,网商银行进一步通过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对申贷者进行身份、信用、流量以及经营状况等要素审核,审批过程最短可缩至2分钟以内,而最快在审核通过3分钟左右,款项就能打入申贷者的支付宝账号内———传统银行既较难全面采取类似的用户定位,又难以实现同等的用户体验,所以这种在技术支撑下实现的高效服务从根本上巩固了互联网银行的差异化优势,使其可以填补传统银行在过去难以进入的一些市场真空地带,甚至还会蚕食商业银行的部分中间业务收入。

2互联网银行对江西等后发省份的影响与对策

2.1江西省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在第一波民营银行申报热潮中,江西省等经济欠发达省份也不甘人后,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组建民营银行。可是,江西省在经济总量、金融水平、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大幅的落后,金融生态环境无法达到培育本土民营银行的标准;2014年,江西省民营企业协作申报的“赣商银行”、“商联银行”、“裕民银行”最终均无缘进入首批试点。虽然已经在事实上成为民营银行领域的典型后发省份,江西省在未来申办民营银行的努力并不会中止,各地市正加快落实国家、江西省围绕民营银行准入、监管等问题出台的意见与措施,并结合“一带一路”规划、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制定民营银行机构设立、筹资融资奖励和高端金融人才引进等扶持政策(例如南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给出了明确的扶持、奖励条件。当前,民营互联网银行的涌现,对江西金融业尤其是未来民营银行的发展带来的是冲击还是机遇,它们是否能够为孕育中的江西省民营银行提供一种值得参考的发展模式?江西等地又应如何合理地把握、运用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机遇?下面将针对以上问题,逐步展开阐述与分析。

2.2互联网银行兴起对江西本土金融的影响

从当前的政策文件中可知,江西省民营银行的发展规划与外地类似,也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普惠金融发展潮流的进一步响应;事实上虽然民营银行尚未真正起步,江西省的本土金融机构,如各地方银行、信用社等均已广泛尝试开展面向小微企业、创业人士的金融业务,近年开始逐步试点的民间小贷公司也已取得在各省中领先的业务量,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江西省发展民营银行的潜力所在。但目前应当注意的是,本土民营银行的发展滞后与外地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兴起,势必会冲击到定位于普惠金融的江西省本土金融机构———如前所述,现有的民营互联网银行虽然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规模与实力相对有限,但其发起股东都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势显著的互联网巨头以及各传统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所以民营互联网银行不但能够利用互联网数据资源和技术平台开展跨越时空的金融业务、实现风险控制,又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接触各类产业链的核心节点,与各地行业、市场以及上下游企业产生紧密的联系;正基于此,民营互联网银行能够轻易地突破地理限制,渗透进各地的普惠金融服务领域中,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业务产生较大冲击,并很有可能会压缩未来江西省民营银行的发展生存空间;实际上,民营互联网银行借助产品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特点,将能够发挥出显著的“鲶鱼效应”,倒逼传统银行加块开展创新升级步伐,所以面对它们所带来的改革压力的绝不仅仅只是江西省本土金融机构———可以说,这正是我国推动金融体制改革、鼓励民营互联网银行发展的长远意义所在。面对上述影响,江西省在完善现有地方性金融机构、培育本土民营银行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省内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变压力为动力,为将来本土金融机构的创新升级乃至民营银行的孕育发展铺平道路。

2.3互联网银行兴起背景下江西省的应对之策

2.3.1合理选择未来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

与传统银行、国资银行相比,民营互联网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难以脱离其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而且可能因其独有的技术特征和更大的市场跨度而产生更独特、密切的环境依赖———从这一点出发,自然不难理解为何我国目前的两家民营互联网银行恰好位于我国经济基础最好、互联网产业发展程度最高的两个省份(浙江、广东)。相比之下,受经济水平滞后等问题的影响,江西省互联网产业的基础与现状均令人堪忧,例如该省内的网络域名总量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中列第19位,省内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更是长年名列各省末尾[3]。当前,我国的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资源集中在浙江、广东等少数省份,而江西省并不拥有业务范围广、技术基础强的优势互联网企业,为数不多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也不得不依赖外地上游服务商、下游分销商,处于“两头在外”状态。一个互联网产业链尚不健全的省份,自然难以在产业链基础上拓展出配套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环节、构建起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基础。简而言之,江西省独立发展本土互联网银行的条件还相当不成熟,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尽快模仿、照搬外地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培育与发展模式,而是要客观理性地选择有助于现有金融机构应对互联网银行竞争压力的对策,并为未来民营银行的孵化与发展选择更加务实的总体模式。

2.2.2结合现有条件,逐步推进互联网金融业务

虽然江西省通过互联网银行这种模式突破民营银行发展门槛的希望仍显渺茫,但这并不意味着省内地方性金融机构(现有的地方性银行、民营金融中介机构与未来的民营银行)不能学习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经验,利用某些创新性的网络金融业务拓展市场空间、增强自身竞争力。省内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向国内民营银行的先驱者学习,坚持走普惠金融道路,并将差异化、特色化作为基本战略,以错位竞争作为竞争策略;另一方面是应尽早地依托第三方网络支付、云计算平台、社交网站、搜索引擎、手机应用等互联网工具,构建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网络金融业务平台,并尝试“直销银行”等新兴业务模式。这些举措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回馈客户,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充分融入互联网金融发展潮流、提前“预习”互联网银行的运营模式。

2.2.3将外地资源引入省内,加速互联网金融发展

如前所述,民营互联网银行给江西省内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主要是源自其在技术平台与数据资源方面的优势。其实,通过合理地引进外地优势资源、整合本省金融资源,省内金融机构面对的压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甚至可能得以走出变劣势为优势的妙棋。其一,是省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性银行和民间金融中介机构)可以争取成为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地区合作伙伴或加盟网点(这在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早有先例可循),融入到互联网银行的跨地区运营体系之中,取得互利共赢的效果;其二,是借鉴互联网银行“轻资产、重科技”的特点,重视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的资源共享,增强自身竞争力。例如CNZZ、CNNIC等互联网数据服务机构和腾讯征信等网络金融征信服务机构的合作,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巩固基础,早日实现高效、无缝衔接的服务体验,从而缓解在技术层面上面对的竞争压力;其三,是在引进、运用优势技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行政、市场等渠道,多管齐下,支持以普惠金融为业务定位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民营金融中介机构发展,并引导其与地方性银行以及未来的本土民营银行进行业务合作与资源共享,优化省内资源利用水平、加强金融产业链条的整合———例如银行业机构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可更加科学地评估贷款者的发展前景与风险因素,降低交易费用和监督成本,参与分享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收益;而与融资担保机构和小贷公司的合作,则有利于学习其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查的方法和经验,以在最大程度上防范贷款风险的集聚,这些改进对未来江西省民营银行、省内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都将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王凯风 单位:景德镇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周运兰,杨静静,余宁.首家民营银行发展机遇与风险研究—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为例[J].当代经济,2015,(6):94-95.

[2]山成英.互联网民营银行的发展及影响[J].青海金融,2015,(6):12-14.

篇(4)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159-03

引言

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也就是借助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用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既包括非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金融业务。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的金融业务。

在金融脱媒,利率逐步放开,银行利润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与发达地区银行同业及早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潜力,推出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其互联网金融业务普遍较好。而山西省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式不同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发达地区,其发展相对缓慢,在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尤甚。本文通过对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的实地调研及网站体验等方式,分析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现状,提出发展互联网金融对策与建议的探讨,以期对山西中小商业银行及我国类似银行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一、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下,我国银行同业,一方面快速推出各类银行系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另一方面,各家银行也开始从原来的金融互联网化道路,转变为尝试成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职能部门或独立机构,摸索互联网金融发展新的突破口。就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各商业银行基本处于初始阶段,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普遍较好,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层次不一,山西省中小型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普遍相对落后,但是他们在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践方面也进行了尝试。互联网金融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比如,晋商银行作为山西省最大的城商行,在其网站开通有:小微网上银行、个人网银、企业网银,针对不同客户群提供基础金融业务的办理,为客户提供足不出户的便捷服务。但是尚未完善直接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在线融资、网络信贷类产品亦不足;山西运城农村商业银行网站有个人网银、企业网银,但在“理财E站”,只有理财信息公布,而无实质交易界面,该银行的“小额农户贷款”产品,以农户信誉为保证,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的无需担保的贷款,方便农户进行贷款,但是网上只有申办流程,未能在网上提供实际办理贷款业务;尧都农商银行作为山西省首家改制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在网上交易界面比如,“特惠商户”,信用卡业务下,只罗列了各个行业,竟然没有图片上传,截至2015年5月23日,“E融九州投融资平台”,有投资意向的人数仅166人,累计交易额仅13,000,000元;大同银行金融业务中:个人业务公司业务、中小企业专项服务、卡业务、结算业务,无直接的网上银行及网络金融服务。有些小型银行没有网上业务,比如,类似曲沃新田村镇银行,有存贷款业务,为小区域客户金融服务,在互联网方面未涉足;山西省长治银行发展惠普金融,推出创新型产品:“2013年引入德国IPC微贷技术,长治银行开展小微贷业务,截至2015年末,累计发放贷款达到27744万元,总计1487笔金额,而微贷中心营销客户累计达99792户,覆盖全市包含13个县市区全部小微客户的70%”。本质上来说,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也就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财业务,解决资金闲置的问题,提高资金利用率与收益的问题;另一类主要是面向本省资金需求者,特别是小微企业及个人急需资金者,通过在互联网信息,为资金需求者解决资金需求的问题。对于这两类金融产品来说,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大型商业银行,不同于发达地区客户群,在产品设计方面也应不同,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提供方面缺乏个性化,产品不规范,使用过程出现诸多麻烦,高风险的品种又会造成不利影响。

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有不足也有优势:首先,对山西省区域内的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比较熟悉,在产品供给时,容易把握,“关系型”投融资易于建立。范围内的业务相对集中,审批环节少,容易决策,当市场发生变化时,业务调整速度快。其次,还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比如晋商银行可主要定位在山西省内发展,在本省内建立社区营业网点,重点在太原市建立社区物理营业网点,结合山西省会城市区域优势,客户个人基本信息、资金实力等信息容易获得。在区域内开展运营活动,可充分运用本地人才资源,因而,其信息成本、经营运作成本、固定设施成本等都较低。面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能发挥自身易于决策、业务集中的优势,及时高效满足客户需求,同等技术条件下,相比较外省及大型银行,更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有针对客户的投资咨询、财务顾问、理财产品及提供结算便利条件等,不仅实现业务收入,还方便调整收入结构,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

二、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机遇与挑战

山西省中小银行商业银行,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同行业竞争压力以及新的发展阶段中风险控制把握等问题与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开始根据自身特色和当地环境优势发展互联网金融。一是中小银行在山西本地和城间区域发展上更具竞争优势;二是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可以重点发展省内或地市h域小规模区域的经营规划,在自己熟悉的“市场土地”上精细耕作,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挖掘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特别是关于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资产变动状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首先,发展定位不甚成熟是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面对的问题之一,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多样化,客户追求服务个性化,需求高层次化,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要立足创新发展模式,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发展定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手段,实现组织结构转变,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决策层,扮演好原本作为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的角色,得到客户特别是本省客户的认可。其次,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急需变革。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大多数仍为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一方面,银行需要在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下调整客户结构,利用大数据资源和电子商务交易信息不断完善客户信息,把握客户的经营行为,正确评价定位客户信用等级,减少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为银行发展综合服务提供业务基础,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需要有效联合互联网各参与方,对银行不同的产品进行分类,对相同类型的进行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传统银行要发展必须将传统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结合,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综合经营模式有待完善。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虽然有部分中小银行发展了网上互联网业务,搭建自身银行综合平台,但是还存在信息技术不完备,网上银行服务功能少,提供的服务有限,大多手机银行还不完善或者没有手机银行业务,这必然需要加强跨行业的合作,拓展不同产品和服务,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突破地域和时空限制,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完善综合经营管理模式。除上述之外,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总体思路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总体思路:以简约、极致、体验优越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利用区域优势,互联网低成本优势,以客户为中心,运用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社会化思维和跨界思维,在资金理财、消费金融服务、新型支付探索以及省域联名账户基础上全方位合作理念,建立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适应的省内区域范围的相对独立的体系。通过实施与互联网生态相适应的社会化营销传播及跨界渠道结合的新型营销策略,推进快速聚拢客户,促进新型互联网银行体系的建立,实现在大零售业务方面打造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连锁超市的远期目标。

(二)确立本土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在总体思路基础上,确立本土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1)在市场定位方面,以客户结构中小化、经营对象地方化、产品服务个性化为策略。在客户选择上,应避免与国有大型银行重叠,避免脱离自身比较优势与大银行争夺大客户、大项目。应注重培养稳定的具有忠诚度的客户,可以通过关心初创期的小企业,扶植成长期的小企业,与小企业共同成长,相互支持,探索银企深度融合,形成稳固持久的银企关系。对于同样服务农村地区的山西省中小银行而言,专注服务“三农”,培养忠诚客户,也是理想的选择。(2)在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方面,可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数据整合,获取用户有效信息,关键交易数据,提供网络融资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备的用户信用评级体系,以便快速挖掘和分析系统用户数据。也可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将线下金融产品在第三方平台上实现在线金融服务,不断研发新的网络融资创新产品,提升知名度,开拓市场,利用其客户数据资源,拓展新的目标用户群,搭建客户基础数据平台。在合作机构的选择上要慎重,结合中小商业银行特点,提前制定有关的应对策略,做到快速反应,迅速决策,提高服务质量。(3)在完善综合经营能力方面可搭建自有平台。借鉴国有四大银行成功的经验,建立省区域的电子商务平台,根据地县市区域产品特点,进行各种电商交易,找准目标,比如农产品、土特产等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电商平台,这样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既结合自身地域优势,又弥补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不足。允许信誉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在该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链接,实现债权转让,资金流动,合理利用自有客户资源,满足客户资金需求,带动区域经济。还可与省内同等级的银行进行平台合作,针对同业金融产品,不定时地进行交流,对经营活动产生的信息流、物流、商流等相关信息进行交换,整合信息。与此同时,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顺应移动支付的大潮流,采取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并行的模式,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支出。为此,还须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既要培养掌握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以及金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又要关注国内外银行互联网金融新的举措,取长补短,学习其先进技术和思想,在借鉴中进步。

(三)构建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体系

结合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特点,根据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在客户定位、互联网银行发展方向、基础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商业银行互联网银行产品业务体系。首先,推进互联网账务核算系统、联名账簟⒅绷支付机制、收银台建设,为互联网银行的产品部署、渠道合作、移动金融创新、融资授信产品的推出提供基础平台。应用零售信贷平台,通过山西省内中小商业银行零售信贷平台的授信模块功能,对多渠道合作客户进行征信评分,进行统一授信管理,对接信用卡借贷系统,促进互联网银行业务的发展。

其次,围绕互联网生态,建立专业化的线上营销机制,辅以传统媒体和网点渠道,开展以口耳相传为特征的微营销、众口营销,策划分享、体验、推荐、交易等系列营销活动,实现客户规模和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提升山西省互联网银行品牌的知名度。此外,在积分与优惠机制方面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增强客户黏度、培养客户忠诚度。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服务。为快速响应互联网金融市场需求,在传播推广、数据采集分析、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逐步引入优质的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快速、专业的营销宣传配套服务。

最后,从山西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探索建设互联网银行业务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诸如在加强客户体验,推动产品创新及引进,推进市场化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建立差异化财务管理以及完善在线直销银行风险管理措施与机制。并探索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发展配套措施和机制,构建山特的企业群、个人群与山西经济发展现状出发的网络银行的新业务新模式的体系,促进山西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合作与发展。

结语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商业模式、新运作机制和新表现形式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政府高层对互联网金融采取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兼顾并举的政策,互联网金融将更加规范有序发展。为此,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总体策略指引下,基于移动互联网及传统银行互联网化,银行以简约、极致、体验优越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发展低成本优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运用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社会化思维和跨界思维等方式,在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消费金融服务、新型支付方式探索等基础上增值应用方向不断发力。建立与互联网银行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独立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体系。打造山西地方特色的在线直销银行品牌,推出联名账户、线上理财、融资授信、信用支付、移动支付等产品线。通过与互联网生态相适应的社会化营销传播渠道与跨界渠道结合的新型营销策略,推进快速聚拢客户,促进新型互联网银行体系的构建,实现山西区域地方特色的互联网金融连锁超市的远期目标。以期为我国中小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路径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

(本文为山西省社科联2015至2016年度重点课题,课题主持人:任新利,课题编号:SSKLZDKT2015090)

参考文献:

[1] 郑岩.变革时代的痛点: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探索之路.金融电子化,2015(12)

[2] 白志鹏.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天津经济,2015(8)

[3] 姜增玲.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研究.当代经济,2016(19)

篇(5)

1.1 网络银行的概念

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传统银行已开始着手电子化服务建设,他们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客户服务和公司管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业务和管理的电子化管理,建成了全方位的电子化银行体系。网络银行的阐述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机构的角度,指银行基于互联网和消费者客户端开办业务;另外,从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来看,传统银行或者新兴金融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服务,也包括互联网创新带来新的金融业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对网络银行更多的认识是基于业务的角度,即网上银行服务。

1.2 网络银行的兴起原因

笔者认为,网络银行的产生并取得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2.1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创新。由于经济和贸易的迅速发展,银行和企业客户,个人客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出现大量的、经常性的联系,这些量大面广,重复繁琐的交易操作,继续采用人工方法使银行的运营成本高企,运营效率降低,而且容易出错,从而导致金融交易的失败。

1.2.2科技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同时引发生活和经济活动方式的变革,这些都给银行服务的传统服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并占领市场是银行的必然选择。

1.2.3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演变。随着上网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通过网购平台足不出户购物的宅男宅女使得网络消费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消费习惯。甚至总理也以“消费时点”来形容网络的影响力。

1.3 网络银行的基本特点

现在网络银行的发展与互联网、互联网公司和社交网络存在众多联系。其特点归纳来说有以下几点:

1.3.1差别化服务。网络银行能够提供互动式的沟通方式,客户访问网络银行办理业务时,可以提出具体的业务需求或购买一个具体的金融解决方案,网络银行也一直在互动方面进行努力。

1.3.2业务办理更高效。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和其他银行业务,享受在线银行优质,快捷,准确,方便的服务,实现了通过电脑、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快捷支付。

1.3.3衍生新的金融产品。网上银行能够集中利用其价优势和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企业信用评级,财务信息,投资分析等服务创新,不断改进,提高附加值信息,加强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2.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2.1 网络银行的业务概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种类、服务深度都在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完善。大体上,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传统业务,这类业务只是把传统银行的业务从现实中的柜台搬到了网上办理。另一类是完全针对互联网多媒体能够实现互动的特性来设计提供的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品种。这类业务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基础,真正体现了按照市场的要求“量身定做”的个特色。

截至目前,网络银行已经开办的网上银行业务多达上百种,下面简单列举几家银行的网银业务:

2.1.1北京银行:查询账户信息、查询境外交易、查询网上购物记录、短信天使服务、收款人名册管理、缴纳水费、供暖费、手机话费、网上基金、网上贵金属业务、网上国债、电子杂志等。

2.1.2民生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小区金融业务、小微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同业金融业务、直销银行业务等等。

2.1.3交通银行:理财、基金、缴费、黄金、外汇、保险、网上购物等等。

2.2 发达国家的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迅速。和20世纪后许多新鲜事物一样,美国是网络银行的诞生地。20世纪90年代,在克林顿总统的强力推动下,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和网络进入普通家庭的普及,为网络银行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995年10月,美国建立了第一家网络银行SFNB,据统计,在1997年5月27日,美国网络银行家数仅为26家,到2000年3月14日,这个数量达到了1930家,到2010年底美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了4200万。在亚洲,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网络银行也正发展到一个,并仍已相当的速度继续发展着。

2.3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拥有着后发优势,从2013年起,腾讯、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申请涉足银行业务的消息就已经尽人皆知。支付宝、微信也开通了理财服务,高过一般金融机构的收益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积累了上亿的用户。

就在2014年7月,银监会披露了近日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的消息。这三家民营银行分别是由腾讯、百业源公司、立业集团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由正泰集团、华峰氨纶为主发起人在设立的温州民商银行,由华北集团、麦购集团为主发起人设立的天津金城银行。我们注意到,腾讯成为了这批获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业的互联网公司,这无疑实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军银行业的梦想。我们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进入银行业。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以及提供差别化服务的能力都是令其他行业望其项背的。

银监会表示,上述三家试点银行将在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等方面各具特色。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将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定位于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天津金城银行将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

篇(6)

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载体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它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故又被称为“3A银行”。网络银行通过因特网向客户提供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众多业务,可以说,网络银行是基于因特网的“虚拟银行”柜台。

一、我国网络银行产生的相关背景

1.经济、金融一体化促进了网络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在国内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强以及电子商务、政务的发展,一方面为网络银行的进一步普及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经济行为也迫切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无国界的金融服务。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一体化,金融业务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世界金融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证券、保险不断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强占市场份额,银行要想在金融业独占鳌头,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寻找金融创新——发展网络银行就成为国际银行业应对竞争以求生存的必然选择。

2.入世以后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具有紧迫性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对金融业逐步实施开放,到2006年,我国全面放开了对银行业的限制,各大外资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上进一步凸显它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尤其在与国内银行争夺“黄金客户”方面更加显示出了它们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给国内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使国内金融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单靠传统的单一渠道竞争,那未来银行的发展必会走入死胡同。为此国内银行要想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跟随时代的步伐,着重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对金融发展的新要求。

二、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1996年,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首次尝试开展网络银行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1998年,中国银行成功办理了国内第一笔国际互联网业务。1997年,招商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1998年,招商银行又试行“一网通”业务。之后,细分为“企业银行”、“个人银行”、“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三大部分,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1999年推出支付业务全国联网,在全国确保安全性的同时扩大网上商城。之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也开始向客户提供网上银行服务,部分在华外资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也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

网上银行的发展空间广阔。2007年个人网银成长指数为62.07,比2006年增长6.4%?企业网银成长指数为58.84,比2006年增长0.2%?但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需求指数都是发展最好的,通过比较个人与企业指数发现,个人网银的认知指数得分排名第一,企业网银的需求指数得分排名第一,说明现阶段,企业比个人更加需要网上银行?

近年来,我国网上银行业务持续增长,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额为71.6万亿元,2006年增长为93.4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0%。2007年,中国网银交易额达245.8万亿元,环比增长163.1%,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2008年,增长到320.9万亿元,环比增长30.6%。2009年,网银市场交易额达404.88万亿元,其中个人网银交易额达到38.53万亿,占比9.52%。网上银行注册用户达到1.89亿。到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全年交易额达到553.75万亿元,到2010年底注册用户超过3亿。网络银行市场规模和注册用户数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持续增长,网上银行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三、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银行的发展尽管非常迅速,但是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毕竟还不够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国内网络信息技术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网络支付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以“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命名,安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2011年的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有58.5%的受访用户把安全性作为选择手机银行的核心考虑因素,可见安全性仍然是用户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安全漏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网络银行内部,二是消费者本身,三是网络第三方。其中以网络第三方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犯罪分子非法入侵、干扰、破坏系统或盗用资金,植入木马程序窃取用户信息,以及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等等,这些风险事件严重影响了用户使用网络银行的信心,威胁着银行及客户的资金安全,成为制约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

篇(7)

互联网金融这一趋势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从2005年起互联网金融就已经在我国崭露头角。直到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决策,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说是在我国全面的开展起来,将业务逐渐转向互联网。2012年至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应用已经深入每项银行业务中,大部分银行也以互联网为依托,对其自身的业务不断进行重组改造,建设线上创新型平台,互联网金融在支付领域、网络信贷领域和筹资融资领域的发展都有目共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势必会促使对商业银行在其业务等领域带来更带大的突破。

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1.统筹兼顾高低层次客户,创新个性化服务。互联网金融立足于金融普惠,它将客户群体定位为小微客户,从而吸引了过去被银行忽略的小微企业,在个人客户等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市场上,暂时有着较强的竞争力。自2011年开始,商业银行逐渐拓宽到电子银行业务,而且这项新业务的客户数量在近年来增幅明显。目前各家银行比较迫切的战略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尽快吸引扩大客户群体。这就促使商行立足大众客户需求来设计金融产品,分别从小微用户和商户两端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中介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逐步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浪潮之下取得主导权。

2.重视数据分析,细化客户需求。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推销,拥有大量的数据来源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其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都具有优势,这些信息为精准的营销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而商行应充分利用数据带来的价值,依据其历史优势,通过累积的客户资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习惯并且重视数据的开发利用,将数据有效地转化为信息资源,了解客户的消费方式和投资理念,做到客户定位更加准确。

3.不断开发网络金融产品与支付工具。传统的商业银行操作流程烦琐复杂,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工序显得简单快捷得多。从发放贷款这项基本业务来看,商业银行设置了多个流程,从借款申请和贷前调查,到风险评估和分级审核等,流程相当复杂,而网络平台发放贷款速度快而且产品类型多样化,只需通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借款人就可以获准通过贷款申请。另外,各个银行建设互联网客户综合服务平台,作为重要的非物理渠道,构建出不同于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分析

1.P2P模式。P2P模式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以网站为中介的互联网融资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模式,P2P模式下的资金借贷双方能深入地了解到对方的信息及资料,并能据此准确地得知资金的用途。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借款的对象大都是些小型企业,因此很有可能造成借出去的款项很难全额收回的风险。

2.第三方支付模式。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支付习惯,第三方支付模式完成了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电子支付平台的搭建。作为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系统,除了上述的这些方式,还包括各种移动电子工具的支付方式,时下使用度最高的则为支付宝和财付通这两种。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支付体系发展也逐渐地展现出支付的便捷化、身份的数字化、服务通用化。

3.电商模式。电商模式是互联网金融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当前,电商平台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的基础,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电商的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才日益成熟稳健。

4.网银模式。网银是标准的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模式。该项模式借助了互联网技术,使其成为金融渠道,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之外,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为商业银行节约了大量的金融服务成本。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已经为社会大众提供了非常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模式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1.潜在客户的体验和实践。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要注重现有客户的维护,更要注意对一些潜在客户的开发,增加潜在客户的体验机会,可通过更多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行扩散。并且,在此服务品质体验的基础上更要借助于实践,积极地谋求更有利于广大社会群体的服务体系。

2.提高运作效率。互联网金融可以进一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更为方便快捷的产品,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更好地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要求。

3.信息透明化。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着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透明化,对于资金借贷双方都应提供对称的信息数据,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金融交易模式。

篇(8)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将是世界金融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学界仍存在较大争议。其分歧点在于传统银行业务互联网化是否应纳入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谢平等学者将其纳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2012),而吴晓求则将其定义为金融互联网而非互联网金融(2015)。

互联网金融应涉及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包含传统银行的互联网化,后者则特指P2P、蚂蚁金服等。已有文献更多侧重于狭义的互联网金融的分析,即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因此,本文以传统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场景金融”模式为研究视角,通过该模式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的讨论,对广义互联网金融进行补充。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1995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的开业,揭开了世界银行发展史的新篇章。1996年2月,中国银行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主页,首先在互联网上信息。(1999)[3]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传统银行均实现了业务的互联网化,开通网银、建立网站、开发APP。

虽然几乎所有的传统商业银行都认识到实现O2O的重要性,提供APP、手机银行、网银等多种线上服务,期望应对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新型网络金融发展带来的外部压力。但这些平台的打开频率远远低于互联网上其他的入口,难以突破发展的瓶颈。

三、“场景金融”将成为银行互联网化成功的突破口

“场景金融”,指人们在某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需求体验,被认为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最终走向融合的有效融合点。传统银行的不足在于:如“余额宝”看到网民小额理财的需要场景。大部分传统银行还未找到适合的目标场景,以致业务过于宽泛,产品同质化严重。

招商银行的“一网通”,作为当前国内最为成功的网上银行服务,自1996年底就开始在网上提供一些在线服务,如网上个人银行、网上支付系统、通用网上购物广场等。在2016年1月,招商银行与滴滴出行正式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接入招行“一网通”,届时,用户可直接在用一网通在线支付车费。这是第一次商业银行通过与移动互联网公司合作进入移动支付场景领域。

招商银行与滴滴的合作,瞄准了“出行”这一场景,有效地利用了“场景金融”。通过这次合作,招行可有效挖掘滴滴背后庞大的客户群(约2.5亿),将流量转换为客户;滴滴则利用相比第三方支付更为安全的银行支付平台,提高资金流的安全性。由此,实现双方的共赢。

四、“场景金融”带给风险管理体系的新挑战

(一)信用风险

这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网络金融服务方式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网络金融中的一切业务活动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网络是两者间唯一的媒介。这就造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2014)在场景金融条件下,可能由于两方业务的验证方式、要求程度不同,无法实现高效地对接,不但增加适用方的操作简便性,还会由此拉大与“宝宝类”金融产品简洁化操作、管理之间的差距。此外,业务的交叉性,使大部分使用者,在资金流发生周转不顺时,无法厘清责任方所在。所以,对于采用合作方式进入目标场景的商业银行,可能会因为另一方的失责失去客户对其的信心。

(二)技术风险

场景金融相较于普通的网络金融服务,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更高,需要银行方具备了解目标场景的专业人员,以做出有效分析。如招行与滴滴的深度合作,直接增加了其网络金融的业务量及风险控制工作量,如果技术风险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知识不进行相应更新,仍依赖于原有的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

五、“场景金融”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人力资源培养,抓准“场景”定位

针对信用风险与技术风险,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加强建设网络银行的知识储备、高级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加强网络银行建设的科学规划与后期的有效维护。对此,我国传统银行应该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国外电子货币发展的技术方向,掌握世界网络金融的发展动态。将发展的重心从原来的重入口与渠道,逐步转移到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的“场景为王”观念。认识到“场景金融”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找准自身定位,全面转变已有认识,修正发展战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主动求变,避免OEM化,不再把互联网业务单纯作为其附加服务。

(二)全面认识互联网金融变革,完善内部管理流程

虽然滴滴加入招行的“一网通”,对招行网络金融业务并未产生本质的影响,但业务种类仍然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程度的异质化,不但提高了技术风险,多元化的操作对招行原有的管理制度也有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改变传统商业银行内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业务”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各业务部门逐步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岗位,在源头对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风险管理横向延伸,从而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同时应借鉴国际大银行的相关经验,加强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建立高效的经营和管理体制,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

篇(9)

高成长性互联网产业吸引着资本的眼球。不仅是互联网三大巨头,很多传统媒体公司也尝到了收购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甜头。互联网的并购浪潮更加剧烈,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大巨头给创业者和VC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网络银行呼之欲出

各路民间资本对成立民营银行跃跃欲试,尤其是阿里巴巴、苏宁、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土豪”们。据消息称,各互联网龙头企业已向监管部门递交了银行牌照申请,“阿里银行”“苏宁银行”“京东银行”“腾讯银行”等互联网银行似已呼之欲出。

设立互联网银行并非互联网巨头们的专利,中关村银行作为服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银行,未来定位偏向网络银行,将主要为中关村区内的创业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各类融资服务。目前,中关村银行正在开展包括工商注册在内的各项申请银行牌照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将在年内正式向监管层申请银行牌照,并有望在众多民营银行申请者中率先获批。中关村银行将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协会的部分成员单位发起和运作,同时还有多家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参与其中。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姬利认为,互联网企业涉足银行的优势主要在于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体优势体现在:强大安全的在线平台,确保流程简单、快捷、高效、可靠、无纸化,实现不间断业务受理;互联网银行省去物理网点,并降低人力资源等成本,与传统银行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以互联网精神完成金融服务,将实现共享、透明、开放的客户体验。互联网银行的出现将为目前银行业态注入创新,并给银行业带来巨大的“鲶鱼效应”。

“互联网银行也面临相当多问题,互联网只是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一种手段而非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才是关键所在,联网银行本质上仍是银行,需要遵守银行的游戏规则。” 姬利表示。互联网企业进入银行业在如何开户、吸存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落实到具体条款或需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难度较大,而以创新和用户体验为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如果因设立银行被纳入严格的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属性所独有的创新则可能被遏制。

易宝支付CEO及共同创始人唐彬认为,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风险控制,而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是信息问题。互联网带来了信息大爆炸,金融风险因此可以得到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的管控。

好贷网创始人兼总裁李明顺表示,互联网可能会创造新的体验,互联网用户可以进入到这个行业来,同时让金融行业更加关注用户,关注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李明顺认为,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会把以前的界限打破,未来可能不会再有传统金融。唐彬指出,风投最喜欢投资三类互联网金融企业,一是利用互联网模式打破原有的信息不对称和原有垄断的企业;二是利用大数据降低交易成本,或者提高交易效率的企业;三是利用一些新模式、新产品覆盖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金融市场的企业。

移动互联高速发展

移动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巨大的成长潜力吸引大量资本进入,投资活跃度保持上升,成为最大的投资热点。据清科私募通数据统计,去年至今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初创期投资案例数为118起,披露投资金额3.74亿美元;扩张期投资案例数29起,披露投资金额1.63亿美元。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41.9亿元,同比增速71.4%,移动互联网经过两年的沉淀和积累,市场正朝向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商业化价值逐渐凸显。

艾瑞分析师王影认为,今年是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互联网巨头通过投资并购等手段逐渐补齐自身短板,延续PC优势,完成了移动端的战略布局,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在维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将继续面临与互联网巨头的竞争,移动领域成为新的竞争战场。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市场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移动端的商业价值和变现方式开始逐渐凸显。广告主特别是品牌广告主逐步重视移动广告的价值,不断尝试投入并逐渐建立移动广告预算。另外,移动搜索广告价值也受到广告主的进一步认可,用户刚性搜索需求刺激移动搜索流量持续增长,虽然目前尚处于流量变现的初创期,但本季度货币化表现良好,移动搜索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王影认为,未来各公司将持续投入在商业模式和流量变现的探索中,预计下半年市场将进一步清晰。

腾讯科技投资并购部助理总经理、腾讯产业基金执行董事李朝晖表示,今年腾讯投资将加速手机游戏投资布局,相比较之前的投资手法,会更加专注早期投资。全球游戏市场持续增长,手机游戏成为最主要的增长引擎,中国的在线游戏和移动游戏贡献了全世界最大的比例,移动游戏不管在欧美、日本和中国,这一两年都是最好的增长局面。全球的增长是32%,他相信中国的增长数据今年至少是50%-100%。在手游领域,2010年出现超过千万的产品,去年出现了超过3000万的产品,现在已经有超过5000万的产品,今年单品可能会接近或突破一个亿。手游行业处在快速上升阶段,腾讯扮演了全平台的角色,既是最大的游戏运营商,也在积极地投资布局,希望能够拓展市场,挖掘出最好的游戏开发商。

云计算备受关注

云计算被看作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IT浪潮。2010年,中国政府将云计算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云计算产业在政府大力扶持下,逐步从概念走向落地。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自2007-2011年,中国云计算产业VC/PE投资活跃度稳中有升,去年在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下有所减缓。云计算作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影响深远,准确判断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投资机构及行业从业者都至关重要。基于此,清科研究中心推出《201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投资研究报告》,就中国云计算产业政策环境、产业链、商业模式和产业投资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投资机会作出判断。

多项政策扶持云计算产业,试点城市为行业初期发展提供支持。2010年,中国政府将云计算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了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2011年,发改委设立了云计算专项基金,首批资金已陆续下拨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个试点城市的15个示范项目,包括百度、联想、华东电脑、华胜天成等15家牵头企业已陆续获得资金扶持。试点城市的设立为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初期提供了巨大动力。2012年,通信、互联网等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多方面对云计算发展工作进行部署,并将物联网和云计算工程作为中国“十二五”发展的二十项重点工程之一。

中国云计算产业尚处发展初期,规模小、增速快、潜力大。由于市场规模较小且市场范围界定并不明确,无权威机构进行统计。据Gartner测算,2011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900亿美元,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仅占不到3%,约为27亿美元。相比美国、欧洲及日本地区,中国信息技术发展水较低。国内中小企业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公司网站,企业信息化水平还较低。

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总体较小,但潜在的庞大市场需求,推动着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据清科研究中心测算,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36.69亿美元。

篇(10)

二、电子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建议

目前,银行业已经迈入网络时代。电子银行业务以物理网点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各家银行为抢占市场,制定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传统经营理念,转型发展“互联网+”电子银行

在今年两会上,“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不断融合,加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目前的金融生态。电子银行逐渐成为银行服务的主要渠道,而传统银行的架构体系只是将电子银行作为柜面服务的延伸,忽视了其所具备的营销能力以及整合业务的创新空间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传统银行必须转变观念,转型发展电子银行,根据庞大的电子渠道用户群体,抓取用户操作信息数据进行有价值的挖掘,定制个性化产品,提升电子渠道的个性化营销能力。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兴未艾,基于用户体验需求及自身转型需要,银行应考虑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从而打造一流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二)发展移动优先策略,加入互联网金融大流

移动平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近据EMAKER研究报告显示,移动平台将超越互联网平台成为2014年受众花费时间最多的媒体平台。众多媒体纷纷摈弃数字优先战略,转而高调宣布各自的移动优先战略。(MobilityFirst)移动优先项目启动于2010年9月,旨在直接应对大规模无线接入和移动设备使用的挑战,同时为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新的组播、选播、多路径方案,以及新型的情境感知服务。MobilityFirst项目成立的前提是,移动平台及应用程序逐渐取代固定主机和服务器。数据显示,移动优先已经不再是口号和发展方向,而是实实在在正在做的事情。2014年,许多互联网公司纷纷迈入移动优先,这如今成为全球互联网公司坚持的战略。而银行作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后起之秀,也不例外的将其作为发展目标,打响了移动金融的战役。2014年以来,P2P、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快向移动端渗透和扩张;新型移动金融服务如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层出不穷,并加速向O2O、社交网络等领域拓展。移动金融正在重构电子银行的发展格局。手机银行在具备网上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同时,更具有移动性与便捷性优势。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成为移动优先战略的重要环节。所以,银行在发展移动优先战略之时,这两个环节是不可忽视的。当然,移动优先并非移动唯一。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或金融机构都适于移动优先战略,要做好精准的市场调查与发展定位。

(三)重视用户体验,提升用户参与度

在这个移动金融的时代,不仅仅要了解银行客户,还要看银行能否通过已有的用户资料信息挖掘到银行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与关联。2014年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主要呈现出普及化、全球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如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已经从注重产品功能过渡到注重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强调用户体验,银行也要迎合而上,尝试引导用户参与和互动,分享体验感受。还能够为产品提供更好的建议,以助于其产品优化。

(四)防控新型金融风险,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如今,移动金融成为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在移动互联时代竞相逐利的关键节点。移动金融带来便捷与多元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引入的新型金融风险形态。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无论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的技术防范措施都尚未完善目前中国用户对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支付尚存疑虑,由于智能手机系统的一些先天性不足,移动支付安全一直受到手机安全漏洞和木马的威胁,用户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解决安全隐患成为电子银行发展移动优先战略的当务之急。

篇(1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一、引言

随着科技网络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日渐成熟,人们开始步入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2012年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其业务的发展的确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这不应该是一种纯粹的冲击,也可能对其业务发展产生一种“鲶鱼效应”,即刺激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邱峰(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客户关系脱媒正逐渐将银行中介功能边缘化,银行面临客户流失、业务萎缩的危险,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变革。但由于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缺陷以及商业银行具有的特殊地位,目前商业银行还无法被互联网金融取代。商业银行需要和互联网金融加强合作,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冯娟娟(2013)认为伴随着互联网科技与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始迅猛发展。互联网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经营管理模式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强调商业银行应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重视客户体验、发掘与培养人才、提升科技水平等提升核心竞争力。

不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将来还会对商业银行产生怎样的影响,商业银行都应该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态势,同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可简单表述为,互联网企业为广大群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起初,互联网企业是为应付自有电商平台的支付需求,通过与各家银行合作,提供网关接口。但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日积月累了诸多的用户数据,熟悉并掌握这些客户的各种需求和偏好,还包括各种对金融服务有用的讯息。

互联网企业开始不满足于只提供支付这单一的金融服务,继而开展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与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发展的方向开始趋于一致。至今形成四种基本模式,具体如下:

(一)互联网仅扮演渠道的模式,是指传统金融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客户提供转账、信贷、支付等金融服务。人们在网上购物中使用的网银就是此类型的代表,这是一种的虚拟银行柜台,在使用时,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通过网上银行享受各种金融服务。

(二)互联网发挥数据收集和分析优势以取得信用支持的模式,是指通过互联网这一强大的信息收集处理工具,得到各种有用的大数据资料,并借此得到信用支持。这类似于阿里金融,依靠自身拥有的电商平台,创造优于其他放贷人的条件。

(三)P2P模式,即互联网担当中介的角色,两端分别连接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至今已经衍生出很多模式,主要包括四类: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债权合同转让模式、大型金融集团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模式和以交易参数为基点,结合O2O的综合交易模式。

(四)传统营销渠道与网络营销渠道结合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推动原有的“产品主义”转变为“客户中心主义”。两者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此类模式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形成的模式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专业P2P模式、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和金融交叉销售模式。

随着近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头越发迅猛,银行监管部门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开闸发放支付结算、金融产品代销等金融牌照更夯实了此类公司业务发展的基础。互联网企业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大量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同时通过数据挖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可见互联网企业正借助自有的强大的数据力量,逐渐侵占传统银行业领域,这对传统银行业产生的冲击显而易见。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强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

三、商业银行较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一)商业银行较互联网企业的优势

互联网企业发展势头固然迅猛,但商业银行仍旧存在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互联网企业目前无法超越的。

1.资产实力更加雄厚。依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同比增长31.2%。从银监会的数据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13年末的总资产规模为15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而互联网企业在交易规模和总资产规模等各项指标方面还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2.客户资源更为丰富。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业务经营的过程中,客户资源已相当丰富,尤其是在推进电子银行业务后,客户数量更是不断增加。在2012年上市银行公布的中报数据中,一共提供了7 家银行的企业网银和9家银行的个人网银的相关数据。经统计,该7家银行的企业网银用户总量达到532万,9家银行的个人网银用户总量接近 3亿,较2011年同期有明显增加。

3.风险控制体系更加完善。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囊括了多个重要环节,而风险管理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管理的风险具体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商业银行高度重视风险管控的问题,并在长期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关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健全有效的风险控制规章制度,管理控制各类风险。

(二)商业银行较互联网企业的劣势

1.操作欠缺灵活性。商业银行由于操作严谨,设置了一系列复杂的内部流程,而互联网企业刚好与之相反,操作流程快捷又简便。以贷款为例,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首先需要借款人进行贷款申请,然后商业银行再进行贷前调查、风险评价、逐级审批、合同签订和贷款发放等多个环节,整个程序较复杂。而网络借贷将繁杂的流程简化,使贷款审批流程更简单、放款速度更快,大大缩短了借款人取得贷款的周期。

2.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较高。商业银行由于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因此在融资、贷款过程中遇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时,往往需要很多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解决此类问题。而互联网企业能借助金融搜索的强大功能,如融资贷款搜索平台360等,能有效解决融资、贷款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信贷服务中耗费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优势与劣势,从自身角度和整体角度,制定一系列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整合网上业务和传统业务,建立客户开放交互式网络平台

互联网企业迅速突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拥有开放的金融平台、有效的营销手段、良好的金融产品服务以及便捷的操作流程,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导致商业银行流失了相当数量的客户资源。面对这种威胁,商业银行需要以客户为中心,研发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开展网络营销,优化业务流程,从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中占主导地位。一是了解清楚客户的实际需求,将客户存款、贷款、汇款、支付、银行卡、理财等相关信息充分整合,结合银行自身优势,帮客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提供优质服务。二要增加与客户之间接触的机会,可通过充分运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子邮件等各种互联网平台在网络上进行营销,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三是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将原来的贷款申请到发放的复杂过程进行简化,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

(二)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合作,开发网络金融产品与支付工具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之间并非是纯粹的竞争,彼此是能够互相合作的。互联网企业来势汹汹,商业银行不能忽视其发展的迅猛态势,逃避竞争,也不能像对抗普通竞争对手一般,排挤打压,而应与其建立起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开发出更好的金融产品与支付工具。一是整合商户与客户资源,共享资源。商业银行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与各种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业务上相互帮助,具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互联网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掌握大量客户资源。因此双方可以通过资源互换,优势互补。二是双方联合打造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一方面,挖掘新客户群;另一方面,通过中小企业信贷获取更高的利差收益。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寻求双赢。

(三)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发掘与培养

互联网金融业务具有的双重属性——金融属性与科技属性,提高了商业银行对人才的要求。通常商业银行的员工不是出身于纯经济金融专业就是纯计算机专业,因此十分缺乏商业银行业务运行、管理操作能力,与计算机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注重招聘复合型人才,让他们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做贡献。二是重视对员工的科技知识与金融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技能、互联网工具运用的综合素养,让员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时,熟练地将互联网工具运用到网络营销中,使其业务蓬勃发展。

(四)提升网络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

商业银行愈发需要科技信息技术为银行数据处理、业务操作和管理决策制定等提供动力,科研能力等决定着业务经营成果的优劣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高低。而互联网企业的先天优势源于科技,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竞争优势。一是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料,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和市场细分系统,推进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二要增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银行信息保密机制与信息安全处理机制,提升银行信息安全保障功能,从最大限度减轻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技术风险,保障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

五、小结

互联网金融的突起已逐渐引起商业银行的注意,提醒商业银行不可轻视互联网的力量。商业银行不得不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通过以客户为中心,吸收更多的客户资源;不断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寻求共赢;更加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永葆商业银行发展的活力;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科技竞争优势。争取从这四个方面着手,使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吉林金融研究,2013(8):44—49

[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现代金融,2013(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