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3 16:19: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

篇(1)

景观是休闲农业园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对休闲农业园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良性作用,还会提升休闲农业园区的美感,带动休闲农业园区的经济水平,甚至是成为休闲农业园区的“标志”。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园区的作用,为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带来帮助,做好对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设计研究势在必行。

1休闲农业园景观设计依据

1.1景观生态学依据

对于任何一个景观来说,其在设计过程中都必须要遵守生态学依据,如果违反生态学依据,无论景观设计得多美,都只能昙花一现,根本毫无价值。对于休闲农业园的景观设计来说,保证景观的生态学依据是基本条件。在进行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时,要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保证与休闲农业园格调保持一致的基础上,从功能性、结构性、景观性3方面来进行景观设计,通过对农业生态园区的突出性表现,来提升休闲农业园区的整体生态,因地制宜地增加绿色廊道等,能够补偿休闲农业园区的生态景观,将景观的生态补偿性发挥出来。

1.2景观安全格局依据

对于农业生态景观设计来说,景观的安全格局非常重要,是保证整个景观生态状态的基本措施。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景观的安全格局越合理,那么对抗外界干扰的抵抗力越强,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这对于保持景观格局状态,维护休闲农业园区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根据休闲农业园区的服务特点分析,景观安全格局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的面积、数目及其相互之间规划关系上,要保证其能够与观光人口的社会安全水平相一致,进而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位置在安全水平状态上。在景观安全格局设计方面,可以通过景观表达的多样性、破碎度、聚集度以及景观分维数来对景观安全格局进行衡量,以保证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2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典范――中牟・国家农业公园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是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的三面环水是典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环境。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总占地面积469hm2,规划建设6大服务功能区,分别为农业种植示范园、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农业文化创意园、花卉高新科技示范园、精品果蔬示范园、综合管理服务区。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的特点,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采取了“一分六”的景观设计模式。

所谓“一分六”的景观设计模式,就是将整个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看作是“一”,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整个园区的整体性,以“一体式”规划来进行景观设计。“六”则是6大服务功能区,由于6大服务功能区各有特点,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将各个服务区的特点、优势突出地表现出来,以达到对6大服务功能区的最好诠释。以“农业文化创意园”为例,该园区进驻了多家农业文化创意企业。在进行该区景观设计时,农业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景观设计的主体,以农业文化、巨型果蔬样品以及趣味果蔬成为了该园的主要设计风格。

篇(2)

1.1 设计主题不明确

城市公园能够和居民小区内的绿植一起组成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的微气候。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各有特色,根据功能性的不同,可以将城市公园分为三种,分别是综合类、社区类和专类。目前,很多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过分看重眼前利益,不看重设计内涵。虽然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园分类十分明确,但是公园的统筹规划和设计主题性仍然不够明确。

1.2 管理体系不健全

很多城市公园的投资建设商都是政府,公园的管理模式也伴有很大的行政管理特点,在设计和规划时更看重于公园的生态功能,忽略了管理模式的设计,致使公园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基础设施维护不到位,景点内垃圾处理不及时,植物养护和替换不够专业化,大大降低了公园的观赏性。

1.3 设计理念及分析不专业

不论是设计细节还是设计施工都需要以专业的设计理念和分析作为理论依据。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和设施设计时,设计师应更加关注设计的趣味性和人性化。设计理念是设计精髓和支柱,决定了设计的定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公司随之兴起,市场中出现了很多鱼目混珠、无序竞争的现象,甚至有些设计公司会只看重经济效益,对设计作品缺少进一步的精加工和润色,致使市场上掺入了很多不合格的作品,导致公园景观设计内容不够丰富、缺乏系统性。

1.4 设计环节衔接不连贯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很多公园都存在施工与设计脱节的现象,导致设计的内容不被附近的人所认可和使用。比如,很多公园配置的植物景观不符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有些植物组合搭配存在不合理现象。

2 改进措施

2.1 介入艺术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和艺术两者紧密相关、互相融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以艺术为基础,而艺术创作可以把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为基础素材。一个具备特定主题性的公园会将一个硬性城市转变为一个艺术城市。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时,要以策划作为基础工作,在进行艺术活动策划时,可适当加入一些商业活动。比如,城市画展、舞蹈、音乐主题公园等,增添一些手工和体育领域内的艺术活动和作品,最终使它们融合成一个综合性强、多元化的城市公园。

2.2 体现地方特色

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可适当加入一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设计元素,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公园景观。为了进一步改善周围环境,可设计树阵和花坛,提高公园的观赏性,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清新的生态环境。在一些人文、历史气息浓厚的地区,可以设计梅、竹、松这些植物来为城市公园增添人文情怀。此外,还可以设计生态走廊,结合精美的雕琢品,为群众建设一个大方、有园林特色的景观公园。现代城市本身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特色和人文艺术特色,为群众呈现一个有特色的公园。比如,可以在公园道旁的石柱上增添小品设计,在每个石柱上添加不同的小品,使原本雕刻细致的石柱更加趣味横生、栩栩如生。公园的石柱小品、景观建筑都为游客展示出精致的景观雕刻和艺术设计手法,给游客增添趣味性的同时也增添了文化情怀。

2.3 加入古典艺术元素

古典园林主要是通过山水来表现自己的意境,还可以通过对联、刻石、园林名字等媒介来体现。比如,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对仗和自身排列组合的特点,为了表达公园的园林意境,可以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融合一些古典园林设计元素,促进城市公园的建设,最终达到表现领域广泛性以及艺术设计方式多样性的目的。

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时空交错的特征。还可以将诗词书画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为公园增加文化情怀。在设计古典公园时,将诗句等直接运用到设计中,或者利用对联与园名进行公园设计,将景观和艺术充分融合起来,动静结合,为游客展现公园的艺术美。

2.4 创造多样化空间

篇(3)

公园作为一种人们工作之余重要的休息场所,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人们对公园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至于大量的山体公园不断出现,有很多城市中都借助于自然的山体营造山体公园。但其中大部分的公园都较为偏远,并且山体地形都比较复杂,以至于公园的各类休闲设施都不完善。应该充分考虑山体地形的特点,并结合城市的人文环境,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设计出更好的山体公园。

1 山地公园

1.1 山地公园的概念

山地公园就是指位于城市或城市近郊,且大部分具备山地地貌特征,满足公众休闲、游憩和娱乐等功能,并与山体环境密切相关的公园。山地公园的地表情况一般都是高耸复杂的,有一定的绝对高度和有一定的相对高度。

1.2 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由于山地公园独特的地形特征,其景观设计和平地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山地公园的地形高低起伏,空间形态多种多样,拥有着独特的地域形态。其次,山地上植被的光照、水分、土壤等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形成山地独特的景观特征。正是基于这样的山地景观空间与地形特点,在设计和营造山地公园时,其视觉空间会受到山体空间朝向的影响,不同的山位会存在不同的景象特征与视觉空间类型。通常可以将山地分为坡底、坡中和坡顶3类,在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坡位,因地制宜地设计景观。

2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相较于平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山体公园的地形高低起伏较多,较为复杂,因此,公园内的景观还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根据山地的独特性处理好山地公园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要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不同的山置需要选择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山地的位置比较高,所以,其视觉空间较大,视野较广。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山顶的特点来开发公园的景观,尽可能延伸视野,获得全方位的山地景观。再如,山体的山麓地带,其视域则相对有限,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则需要在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进行相应的设计。其次,要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因为受山体高低起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都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使得道路设计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多样性,让不同的山体路线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设计师可以在考虑顺应山体地形上,尽可能地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同时可以利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呈现出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从而为游玩者提供更多的游玩乐趣。最后,要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休闲需求,使人们获得身心的放松。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使得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真正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3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3.1 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由于地域的不同,每个城市的文化传统也就不同。在设计山体公园景观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环境,这样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进行人文设计,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当然,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维护好山上的花草树木,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适应、相协调。此外,还需要综合利用山地资源,充分考虑到城市山水空间的格局变化,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并且具有浓厚人文情怀的山地公园景观。

3.2 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在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地域性,因为地域性是对环境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景观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环境,使得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例如,在建筑物色彩上的选择就需要与城市整体传统风格相一致,凸显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使得人们更好地融入其中,体会城市文化。再如,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使得道路设计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多样性,让人们在游玩时充分感受城市文化。

3.3 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在构建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时,要注重做好各方面的连接,比如,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做好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最大可能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另外,在分析山体公园的景观效果时,还要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得夜间的山体景观效果也能与城市相得益彰。

4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价值取向――共生性

景观是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的,在不同的时期,设计表现都是不同的。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必须要有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最初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仅仅是致力于形式与硬质铺装的组合,设计大多忽视了原始自然的存在。因此,设计要摒弃最初简单而自我的方式,要注重设计空间场地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寻找共生性,将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与自然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寻找平衡点,将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建立在与自然共生的基础上。

4.2 生态保护

不管什么样的建筑样式,还是什么样的景观设计,都需要考虑到生态保护问题。尤其是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其本身的开发就是在间接破坏原始生态,因此,必须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设计开发,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理念,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

4.3 安全性问题

山地公园毕竟是在开发生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其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问题。不仅存在着比如地质灾害、森林病虫害、洪水灾害等自然灾害,还存在着比如火灾等人为灾害。安全性问题必须值得我们注意。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的原则,做好山地公园景观设计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5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5.1 地形结构分析

该山体公园占地面积约20hm2,位于江苏徐州市,属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堆石较多,无植被,如图1所示的万科山体公园的地形图。项目原为采石场,山体开挖岩床裸漏、缺水,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因此,在设计中考虑通过对雨水的集中收集到地块南端现有的集水矿坑内,在旱季期用于植物浇灌,浇灌方式为滴灌。在植物设计上选择耐旱、抗盐碱性强的植物。这个就是要充分考虑地域性,通过分析地形特征,选择合适的景观进行设计。

5.2 景观设计分析

5.2.1 塑造山谷印象,保护生态。万科山体公园最大程度的尊重原有场地,最小限度的建造人工设施,因地制宜开辟简单登山道,巧妙利用场地原有高差,营造不同于其它公园大气开阔的“山谷印象”,如图2所示的山谷印象图。这就是充分利用景观空间组织来营造的景观设计大局,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坚持城市与自然的最大共生,使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5.2.2 充分保证安全性。为了营造大空间、大场地,借山之势,在市政道路连接处开挖,回填到毛石挡墙的周围,进一步保证了场地的安全性。同时,对重点范围重点覆土,设计毛石挡土墙并种植植被,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场地的安全性。

5.2.3 回归自然,因地制宜。重拾过去的记忆,这是对自然的回归尊重,尊重地势地貌,熟悉来自当地的材料、硬景观和本土植被。在植物选择上,使用能适应喀斯特土壤的植物,例如,刺槐、侧柏等。采用大量适应徐州气候的乡土树种,以及运用人工林藤本植物进行现有林分的合理改造与修复。大量使用本地材料,保持了场地原有特色,只是略加梳理,使公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趣味。我们的使命是自然放松、不突兀、不特意的景观,让人有自然放松的景观感受。这也是应地制宜地进行景观设计,并能巧妙地回归自然,达到很好的协调效果,似乎浑然一体。

5.2.4 充分融入人文情怀。万科山体公园在不同的场地设计上,都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和形式,同时依托于场地不同的人文情怀,给予了场地自己的灵魂精神。这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到好处的人文设计,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有效增强了人们对山地公园的亲切感。

篇(4)

关键词:

公园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元素;设计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是景观设计的理念,同时其也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方向和基础。公园景观设计元素的有效和科学利用的前提就是清晰明确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在现代的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充分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高要求,设计师要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不同区域的公园景观设计也立足于当地的环境和生态条件,结合艺术和文化理念进行设计,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的合理统筹在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加强关注,从而提高公园景观的观赏价值。

1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

1.1公园景观的设计的“以人文本”理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元素是人,因此在公园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加持“以人文本”的理念,公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不仅要满足大众对健康的要求,还要满足大众的休闲需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要的娱乐设施和健身设施要考虑到,增加园林景观饭放松人们精神和发泄情绪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个性化的设计,可以在林下设计供人玩乐的空间和供人们休息的长廊,给大众一种回归自然的享受。在大众意识的基础进行公园景观的加工和升华,能够使大众置身公园之中呈现自由自在和情感放松的状态。总而言之,“以人为本”的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就是再设计过程中关注人的主体中心,各项设计要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从而充分发挥公园景观的作用,增加公园景观的观赏价值。

1.2公园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当代社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环境保护,而公园作为社会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环保生态的理念,从而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的运用一方面能够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使人们更加的亲近自然,并且更加的关注和热爱自然,从而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另一个方面通过生态理念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公园景观建设的稳定持续发展,体现公园景观的生态效益。为了充分的提高公园景观中的生态理念,就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公园景观建设的功能要得到重视,例如公园景观的吸尘和温度调节功能;其次,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的选择要得到重视,例如可以选择白皮松和毛白杨等树种,有利于净化城市的空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促进空气质量的提高。最后,注重公园内部小生态环境的构建,例如,可以在公园内部设计一个人工湖景观,并且在人工湖内养殖鱼类和种植植物,丰富人工湖的景观设计,从而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就得以构建,增加了公园的灵气和活力,满足人们对公园景观的较高要求。

1.3公园景观设计的效益理念公园建设的效益理念对公园控制建设成本、提高公园景观建设的科学性、经济性极为重要。在效益理念的引导下,公园景观设计更注重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的发挥。例如在公园植物种植设计中就不会以单纯的景观为基础致使景观建设的“中看不中用”,不但要将公园景观的“看点”表现出来还要兼顾其各种效益的发挥。同时能更好的将公园建设的人、财、物等资源结合起来有效的进行整合、利用,以合理地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回报,有利于公园建设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公园景观设计元素分析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设计元素有很多,尽可能的利用客观存在的建景元素,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增加特殊设计元素的融入。在建设公园景观过程总,还要将自然景观和文化和艺术文明较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加公园景观的文化艺术色彩,更能够增加公园景观的观赏价值,当人们置身公园之中,能够感受到强大的文化艺术魅力。

第一,自然元素的利用。自然元素包含地形因素、植物因素等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有效的利用自然元素不仅能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达成浑然天成的效果还能增强景观的观赏、游览功能更好的体现公园景观设计的经济性、生态性。例如,利用自然河道进行公园湖泊设计使公园的水有了“活源”更能突出公园水景的灵性。又如,公园建设场地有一高地要平整此高地费时、费力,结合其客观的自然地貌将其设计成假山。景观设计对自然元素分析、利用对提高公园景观设计质量、价值等极为关键。

第二,植物元素。公园景观设计一方面要确保植物种类的丰富性、多样性使公园植物结构具有层次感、立体感,丰富公园景观的形式。另一方面,公园植物设计要因地制宜避免外来植物的大量引进而增加后期的管理投入影响公园建设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应充分的利用本土植物资源进行景观设计,使公园植物元素能够更好的体现地域特点、景观价值。

第三,公园设计中的水元素是公园景观设计“画龙点睛”之笔,对于水元素的设计利用,从点、线、面的结合入手增添公园景观的情趣、雅致。例如喷泉设计、渠道设计等,在假山上设计喷泉、流水,会改变假山干燥的面貌会使其变的莹润而充满生机。再如在公园内适当设计过水沟渠使人在行进间能享受到水的清凉,会增加公园景观的赏心、灵动之感。

第四,声元素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声音能带给人强烈的感官体验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声音带给人的情感体会。例如流水之音可使人产生一种回归自然、清新舒畅之感。风铃之音可使人体会到一种幽静、古朴之感。这些声音的加入使公园景观更具情感色彩能更好的激发游园人的情感意识使其获得更多的情感抒发、情感体验感受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和个人情致的培养及提升。

3结论

总而言之,在现代的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设计理念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公园景观呈现出来的设计理念,充分的体现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情感。在设计公园景观的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设计元素,包括文化、艺术和生态等,不仅能够增加公园景观的观赏价值,还能够提高公园景观的艺术文化色彩,使其更具感染力,更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文,郝文渊,周鹏.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生态景观设计探析[J].北方园艺,2014(6).

[2]田培培.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初探[J].大众文艺,2014(2).

篇(5)

2.地域文化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手法

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表达手法是多元化的,如直接、抽象、隐喻和模拟等。直接表达是无需经过任何艺术加工就能够清晰直观的展现给游客的一种表达手法,如小桥流水、雕塑、喷泉等都属于直接表达。抽象即通过对地域文化符号的提炼与整合,改变其原有的形式,以不是文化内涵的全新方式呈现出来,给人一种历史文化的时代感。这种手法多用于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之中。隐喻是指在场所的设计中带有叙述主题或视觉上带有文化或地方印记,具有表述性,使作品会说话。用隐喻手法设计的景点通常带有浓厚的地域性特征的印记。模拟手法更加侧重对文化环境的营造和与游览者的互动性上,因此这种手法在运用过程中更加复杂,也更加立体化和富有趣味性。

3.地域文化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要素

地域文化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需要多种要素的相互配合。建筑、水体、山石、植被、地形、小品等景观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景观是定位公园景观风格、主题、特色的关键所在,建筑的形式、材质对地域文化的表现至关重要,中西方公园中的建筑形式截然不同,西方的建筑更多的是以尖顶拱门的石砌城堡为主,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构建,如装饰多样的石柱等,中国的建筑则更多以斗拱为支撑的木框架结构为主,如亭、廊、塔等建筑形式。就国内而言,南北方的建筑也各具特点,带有浓厚的地域性。每个城市都有适合该地域种植的植被,所以在植物景观营造时,应该因地制宜的选载合适的物种,采用多种配置方式,如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从而达到各异的景观效果。植物的多种形态和剪裁方式对于地域文化景观的表现也有重要意义。如上海世纪公园的立体花坛《通向2008》,用植物花卉塑造出北京奥运会的会徽、长城、天坛及御道,形象生动的突出了北京城市与奥运文化。水体作为公园景观设计要素,可营造出体现多种地域文化和人文意境的水景,中国和日本的理水手法就有很大的区别,日本的园林艺术在经过本民族的历史融合后,其传统的水景更多的是以禅宗意境的枯山水形式予以呈现。而中国则是以河、溪、湖、潭的“有水”形式为主。中国的公园景观中离不开山和石,堆山叠石是公园造景的重要手段,自古而今,山石被文人与造园者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内涵,或以石作塑,或以石明志,表现方式别具匠心,耐人寻味。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小品虽然属于配套设施,但对于景观的氛围与环境营造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小品景观时,也须合理把握,贴切地域文化景观表达的主题。

篇(6)

中图分类号:S342.2 文献标识码:A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可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湿地也不例外。在发展的过程中,湿地公园的建设,将能够有效的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所以应该加强湿地公园的建设。在我国,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差不多有两百多个,面积基本上达到了一百万顷。虽然湿地公园建设的成果比较好,可是我国湿地公园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于湿地的认识还比较初浅,所以在进行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对湿地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容易导致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因为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河、岛等地处的湿地容易缺失,以致湿地公园里面不能够明显的表现出湿地的自然因素;对于湿地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不能全面的进行,使得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降低。而湿地公园对于自然环境,能够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洪减灾,保住水分的作用;对于生态环境能够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为动植物提供居所,避免了物种基因消失的作用;在自然资源方面能够保存丰富的生物资源;对于人类可以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给人们提供游玩、休息的场所,并能够给人们带去一定的经济与文化效益。所以,对于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显得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湿地公园的各种作用。下面就具体针对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以提高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水平。[2]

一、对湿地公园以及湿地公园景观的简单介绍

(一)对湿地公园的介绍。湿地公园主要就是指以湿地比较优秀的生态系统以及比较丰富的湿地景观资源来作为相应的基础,以科普宣传教育湿地的知识、对湿地的功能进行比较充分的利用、对湿地的文化进行弘扬等作为相应的主题,同时还修建有一定的休闲设施,人们能够在其中进行休闲娱乐以及旅游观光的生态型的主题公园。只有当具备有下面这几个要素之后,一个公园才能够被称之为是湿地公园:首先应该要具有比较有代表和典型的湿地自然景观;其次就是湿地的范围应该要比较的明显;第三在对湿地公园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应该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部门机构来负责;最后休闲娱乐的设施应该要建设的比较完善。

(二)对湿地公园的景观介绍。湿地公园的景观主要就是指景观的形式主要是以湿地来作为相应的对象,主要采用现代景观的建设以及生态学的原理作为基础,保护、恢复和重建湿地的生态系统,让湿地的自然景观能够再现在人们的眼前,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的群众提供一个比较亲切、体验以及感受自然的地方,在现代的风景园林学当中,湿地公园景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湿地的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以及对湿地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过程当中,湿地公园景观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所以人们现在更加的重视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3]

(三)构成湿地公园景观的主要要素分析。文化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生物景观构成了湿地公园的景观,它们三者之间相互交融和影响。在设计湿地公园景观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水体景观的设计,在湿地公园景观当中,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是以水体景观为主的;生物景观则是存在于水体景观的基础上,在设计湿地公园的生物景观时,应该要考虑到当地的湿地环境;文化景观则是存在于水体景观和生物景观的基础上,在设计湿地公园的文化景观时,应该要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保护原有历史遗迹的基础上来完成。在设计湿地公园的景观时,湿地的主要构成形式以及表现的形式如下表所示。[4]

二、湿地公园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以及原则的分析

(一)湿地公园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分析。因为湿地公园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比较的特殊,还有就是湿地公园在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以及保护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相比设计其他的景观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首先在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场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其他的一些景观设计对象不一样,湿地公园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主要是以水体为主要的对象,而陆地则是作为辅助对象存在,在湿地公园当中很多的景观基本上都是在水面或者是沼泽滩涂当中设计出来的。其次湿地公园在设计硬质景观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湿地公园的景观时,需要对湿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比较充分的考虑,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对于湿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应该要尽量不去破坏,这样就让硬质景观的设计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三湿地生态系统比较的脆弱,建设湿地公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但是如果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在引进外来物种的时候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考虑,那么可能就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所以在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要尽量的去保证让动植物的食物链保持平衡。最后在设计湿地公园景观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以及延续性,在设计湿地公园景观的时候,除了要对自身的生态系统进行考虑之外,还应该要考虑到其他一些比较复杂的连带关系。[5]

(二)湿地公园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景观设计的原则分析。湿地公园在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突出湿地的景观,还需要让湿地区域的自然风貌尽量的保持不变,这样社会群众才能够更好的去感受和享受自然。所以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应该要遵循的原则就是:首先是生态优先的原则;其次在设计景观的时候应该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后还需要坚持的就是美学的原则。

三、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内容

湿地公园按照功能区域进行划分,一般分为四个区域:湿地保育区、湿地体验区、服务管理区和功能展示区。其中,湿地保育区基本上以原生态的形式存在,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少的进行人为因素的改造,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主要在于其他三个区域。首先对于体验区的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地理特针进行改造,建设出浅滩、瀑布、河流等湿地的景观特征。这样人们就可以在湿地公园内享受到自然的水体景观,体会湿地的捕鱼、耕作等生产生活,提高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其次对于服务区的景观设计,可以采用休憩一些园桥、景亭等,这样能够方便人们的游玩,为人们提供服务。湿地公园的功能主要是对水质进行净化,维持生态物种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所以在对功能展示区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体现出湿地公园的功能。因此,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栽种一些乡土物种,招引湿地鸟类昆虫等在湿地公园居住,这样维持物种的多样性;或者可以修建表面流湿地或者是垂直潜流湿地等景观,栽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休憩人们出入的亲水栈道,从而为人类展示湿地的净化功能和提供优美的景观欣赏;或者是修建能够展示污水在流过湿地前后,水质的不同视觉效果的景观;通过这些,将能够很好的为人们展示湿地公园的净化功能,提高人们对湿地公园的认识,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6]

结束语:

总而言之,湿地公园建设将能够有效的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所以必须加快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从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必须通过对地理区域、生态地理等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科学的研究,这样才能够设计出适合湿地自然条件、人类社会发展的景观。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合理的方法与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湿地公园建设,提高对湿地的保护水平,促进人类与自然的稳定、协调发展。[7]

参考文献:

[1]李茜.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的地域特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2]杨阳. 我国现代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特色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

[3]石磊.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展示系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4]奉艳萍.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2012.

篇(7)

在寒地城市公园中,空间水景观的设计尤为重要,其空间水景观的营造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城市建设的美观度,而且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在目前的寒地城市公园中,人们对空间水景观的营造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公园设计者们在设计手法上不断创新,以期在感官上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享受,从而使得寒地城市公园的空间按水景观营造的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

1 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发展概述

城市公园是人们共享的活动场所,城市公园增加了城市绿化的面积,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城市公园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还原和保护,使得人们可以在休闲时,感受到自然环境,满足了人们的返璞归真的要求。我国在古代,对于园林的设计主要集中于空间水景观的设计。水景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其能够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的机会。在古代,园林的水景观通常都会采用静水设计,再配以亭台楼榭等辅助建筑物,使得园林的空间景观设计更为丰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现代的城市公园中,水景观中融入了流动水设计,虽然公园水景观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和过去不同的地方,但是在设计的整体性上来看,我国的城市公园水景观设计仍然缺少创新,尤其是寒地城市公园水景观的营造,其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 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营造的制约因素

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寒地城市对于公园的水景观营造越来越重视,在公园水景观营造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城市公园水景观设计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城市对公园水景观设计的投入力度比较大,但是在水景观设计的质量上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很多的寒地城市公园水景观在设计上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形式,水景观设计具有了多样性,但是其中还是具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其在设计时,没有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设计规划,使得公园水景观没有季节性的变化特点,在形式上会给人造成一种单一感。另外,由于寒地气候气温较低,在设计时,对于气候特点因素的考虑不够全面,从而使得景观出现冻胀破坏的问题。寒地城市对于公园水景观的维护做的不到位,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在管理意识上较为薄弱,对于周围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没有做到具体分析,在水景观设计问题时,没有及时解决,使得后期的维护费用增加等等。这些制约因素都严重影响到城市公园水景观的设计,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对于气候因素的考虑不周,使得冬季水景观的观赏效果不够理想,从而影响到了整个城市公园景观的观赏效果。对公园水景观中的各项制约因素如何进行合理的解决,以推动寒地城市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是目前我国寒地城市公园最主要的讨论课题。

3 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设计的手法

3.1 衬托

水景观是公园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整体观赏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公园景观中,水景观一般起到的是一种衬托的作用,能够使得城市公园更具有观赏效果。因此,在对水景观进行设计时,要注意考虑都整体的效果,在不影响公园的使用性能的基础上,进行水景观的营造,从而使得公园的空间景观效果更加的突出,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感官享受。在对水体形式进行选择时,要注意根据公园设计的主体概念,综合考虑水体的性能以及基本形态,从而保障选择水体形式与公园景观相符合,达到衬托作用。

3.2 仿形

在公园空间水景设计中,常常结合自然界中形态各异的动态水体形式,并将这些形式融合于公园环境之中,使之成为可亲近、可欣赏的水景观。而静态的水体是指不流动、相对平静状态的水体。它的形态通常由岸线的形状表现出来的,以规则式水池和自然式的水塘等形式出现,是公园空间环境中最为常见的组景手段。这种状态的水外形呈几何规则式,水际线条挺括分明,具有宁静、平和的特征,给人们舒适、安详的景观视觉印象。

3.3 借声

声音在水景观环境中是形成感觉空间的重要因素。我们似乎完全习惯了水的语言、冰消的滴落与汩汩声,惊涛激岸的碎浪声和水边的鸟鸣声声,我们几乎可以用耳朵欣赏。水体受到外力冲击或者至上而下流动,都会产生一种特有的音响,可形成一种听觉美。借助声音能使水景观环境中出现听觉享受,并引起人们联想,恰当的运用水声可产生十分惊人的效果。在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营造时,通过借声的手法能削弱噪音的影响,水声给人宁神镇定的作用,使周围的空间变得更加恬静,创造出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听空间,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

3.4 点色

水本身是没有颜色的,通过透入水中的光线,受水中悬浮物以及水分子的选择吸收与选择散射的耦合作用,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些不同的颜色,是构成水景观色彩美的重要内容。公园空间中的水在建筑、林地、山石中可起到点色和破色的作用。水色在水景观中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宽阔的水面能映衬出周围的环境变化。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3.5 光影

水是无色透明液体,在特定的条件下,水能够形象、不夸张地反映出周围物像。平静的水面犹如一面镜子,山、石、树、建筑等,都会在水中形成倒影。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在水面上看到物体的倒影,却有浮游飘洒的情趣和飘渺、神秘的联想,它为单一平静的水面增光生辉。在阳光的照耀下,倒影、逆光、反射等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在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设计更应该结合水的水的色彩和光影,给人营造一种清新、亲切、平静、透明的美感。

结束语

水体本身的可塑性极强,寒地城市的水景观依据四季不同的形态具有千变万化的特征。这些水景观给寒地城市的居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的心理感受,如果能结合寒地城市的气候特色,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水景形式。水景设计可以增加寒地城市景观的生机与活力,有益于寒地城市人们的身心健康并满足人们的视觉艺术需求。

参考文献

篇(8)

前言

对于儿童而言,卡通动漫文化对其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也是他们最为喜爱和痴迷的娱乐文化之一,所以在对于儿童公园中的景观进行打造的时候,必然不能够忽略对于卡通景观的打造,通过在儿童公园之中打造卡通景观,可以使得儿童在娱乐的同时促进其对社会的认知、交流以及互动。而在对于儿童公园的卡通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以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作为依据,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儿童在语言、思维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规律,总而言之,在对于儿童公园中的卡通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围绕着儿童这一个中心,为其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成长的公园环境。因此对于儿童公园卡通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儿童公园概述

所谓的儿童公园,主要是指的为了幼儿以及学龄儿童所设置的一个娱乐和学习场所,儿童公园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为儿童创造以户外活动为主的良好环境,使得儿童能够在其中进行学习、娱乐、体育活动以及科普教育活动等,从而使得儿童能够有效地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培养良好品德。一般在儿童公园之中,内容都是较为丰富的,而且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也会设置不同的体力活动场所以及相应的活动设施。儿童公园既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在其它公园之中设计一个专门的儿童活动区。一般来说,儿童公园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儿童公园、特色性儿童公园以及小型儿童公园。

2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多样与统一原则

在对于儿童公园的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遵循多样与统一的原则,因为多样与统一是最具有规范性的形式美法则。所谓的统一是指的在对于公园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其所运用的造型、色彩、机理等各个部分必须要构成协调的关系,而多样则是指的公园景观的各种造型元素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变化。所以在对于儿童公园的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由于其往往都是由许多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因此必须要使得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体现出一种单纯而且具有整体性的秩序美。但是如果儿童公园之中的景观过于统一,又会显得过于单调,所以还必须要按照公园的主题进行一些点睛之笔的景观设计,在统一的格调之中寻求一点变化,从而使得儿童公园的景观具有多样性。使得统一与多样的景观辩证地存在于儿童公园之中,对于儿童公园景观有效地进行打造。

2.2对比与协调原则

在对于儿童公园的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必须要遵循对比与协调原则。所谓的对比,指的是景观设计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必须要存在差异因素,而协调则是指的通过一定的组合、融合,从而使得景观具有调和、融合、亲切以及自然的特征。对于儿童公园中的景观来说,要追求形式美,对比与协调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于对比和协调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地对于某一景物的特点加以烘托,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并且产生较好的艺术美感。所以在对于儿童公园中的景观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依据儿童的实际心理需求有效地处理好对比与协调之间的关系,使得儿童公园统一性的环境特征得以加强,同时又要对于景观的重点以及特色加以突出。

2.3比例与尺度原则

在景观设计之中,比例是指的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与整体之间具有尺度、体量的数量关系,一般来说,比例存在两个度向:①人和空间的比例;②景物和空间的比例。在对于儿童公园的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设计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儿童,所以必须要考虑到儿童对它的视觉感受,从而有效地把握其距离以及体量比值。事物不同的长宽比所体现的感受如表1所示。因为就儿童公园而言,人才是其景观设计中的真正尺度,所以只有通过人体尺度来对于环境的整体尺寸加以确立,才能够获得更为舒适宜人的景观感受。

3儿童公园卡通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3.1抓住卡通形象的特征

在对于儿童公园中的卡通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抓住卡通形象的特征,只有抓住这些卡通形象的特征,才能够更好地对于卡通景观加以打造。一般来说,卡通造型都是通过利用夸张手法将生活中普通的动物、人物以及事物变为具有独特外貌特征以及个性特征的视觉形象,从而使其趣味感得以增强。一般来说,卡通造型能够实现生活中无法完成或者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再加之卡通造型是运用夸张概况的手法进行创造的,所以其形象往往较为整体和简练,而且特征也非常突出。再加之卡通造型往往具有平面化的特征,而且还会使用强烈的对比色,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并且使人产生视觉上的兴奋和愉悦感,这样可以有效地拉近卡通同儿童之间的距离。卡通形象所具有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趣味性,正是由于卡通的核心是幻想,而且其语言非常丰富、夸张、生动,因此能够使得卡通形象具有较好的趣味性。再加之卡通形象有着非常丰富的素材,所以有效地为其增添了趣味性。如图1所示的米老鼠卡通形象,就将人们平时生活中非常厌恶的老鼠设计成为了一个具有趣味性的形象,从而颠覆了对于老鼠的传统认知。②情感性,卡通对于儿童而言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对每一个卡通角色进行打造的过程中,创作者都倾注了大量的感情以及心血,从而使得这些卡通角色能够激起儿童内心的共鸣。在对于儿童公园的卡通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如果采用卡通角色,往往也能够将动漫形象自身的情感倾泻出来,从而对于儿童公园的氛围加以渲染,引起儿童的某种共鸣。尤其是通过对于一些立体的卡通景观进行打造,使得儿童能够接触它,能够带给其非常强烈的印象,进而使其增强对儿童公园的感情。再加之这些卡通形象本身就潜移默化地对于儿童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只要抓住其特征对于卡通景观有效地进行设计,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2注重主题打造

儿童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儿童,所以在对于儿童公园的卡通景观进行打造的时候,还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卡通形象的人气以及儿童对于卡通人物的喜爱程度,在对于儿童公园主题进行打造的过程中对于卡通形象加以利用,使得这些卡通景观能够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时在进行卡通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效地对于主体加以打造,也能够将卡通故事中的情节以及卡通人物的个性特征有效地带入到儿童公园之中,从而使得儿童更加容易理解和接纳。而在对于儿童公园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打造公园的主题,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①特殊性原则,要使得公园卡通景观的主题与众不同;②协调性原则,儿童公园中卡通景观的主题要顺应区域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③形象化原则,在对于卡通景观进行打造的时候必须要使其更加的形象,更加便于儿童接受;④有记性原则,儿童公园卡通景观主题的选择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得卡通景观的形象更加具有前瞻性。

3.3重视小品与建筑设计

在对于儿童公园的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小品与建筑的设计,所以在对于小品与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也应该将卡通元素有效地应用于其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儿童对于动漫故事的情景体验。而为了使得小品与建筑设计更加符合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的要求,要使其造型更加的活泼多样,并且生动有趣,拥有强烈的色彩对比,便于儿童记忆以及识别。对于动漫风格的建筑,需要使其保持造型优美、简练以及生动可爱。这样才能够使得儿童公园之中的小品与建筑更加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4结语

在对于儿童公园卡通景观进行打造的过程中,必须要抓住卡通形象的特征,并且依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来进行设计,并且将儿童的心理特点贯穿于卡通景观设计的始终。同时在对于卡通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充分地了解儿童在语言、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使得景观设计在造型、色彩以及材料上都更加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总而言之,在对于儿童公园卡通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以儿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够使得卡通景观能够更好地打动和吸引儿童。

参考文献

[1]潘明慧,刘付东标,夏春华,等.湛江儿童公园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5(23):184~187,228.

篇(9)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以及对生活享受意识的增强,又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尤其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城市公园作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因此,必须重视公园景观设计与规划,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结合实践来探讨自己对城市公园设计的思考。

一、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1、当前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档次”

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

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3)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

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生态可持续性

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整个区域,保持公园整体生态廊道的连通。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

(2)、城市的互补作用

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3)、超前意识

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1、景观设计原则提出

针对上述对公园景观园林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现象,笔者认为公园景观设计可考虑从以下设计思路入手:

(1)同步规划原则。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生态优先原则。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5)植物造景原则。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6)整体协调原则。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2)、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3、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4、人的参与性

公园的设计,强化每一块区域的特定功能,创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来满足市民、游客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为此对于设计水嘻游乐的,应凸显大水面,体现水的灵动,使游人更能接近于水,突出亲水性。强化水面的视觉效果,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力。营造连续、动感、自然的水岸线,呈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画卷。

结束语

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明确公园景观设计目标,提出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以人为本和美学原则,同时探讨公园景观设计手法,旨在能为公园景观设计提供有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

篇(10)

一、引言

在城市的建设中,每个城市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对城市记忆的保存是城市历史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公园改造、景观设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由于对经济的过度追求,往往忽略了文脉的传承,在景观设计中,为了追寻“文化”,将目光投向久远(中国古典园林形式)或异域(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等等。即使在植被的选择上,也将目光投向奇花异草。在这样背景下建成的公园,当我们行走其间的多数,感受到的往往是一种文化的迷失。

于是我们重新思考关于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概念,以及当代美学、生态设计等等。禁不住思路将我们带到了以景观设计本土化为己任的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为核心的土人团队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一个在国内工业遗址改造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二、土人团队设计理念及其本案设计宗旨

以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统一理念的土人团队,在当下的中国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现代景观设计之路。也许正如俞孔坚教授所言,他的景观规划设计所取名“土人”是出于一种使命感,是为解决在城市化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正遭遇着的两个危机,民族身份危机和人地关系危机…俞孔坚提出的这一带有后现代风格的理念,是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景观的现状,提出的一种适合中国人理想人居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着他对生活、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1]这种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尽管传统园林景观的形式早已过时,但其积淀的精神文化内涵,却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源泉。

三、关于岐江公园的设计

(一)场地概况:

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地处亚热带。原址为粤中造船厂旧址,东临石岐江(岐江),南依人民桥,北距富华酒店近百米。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场地内遗留有数量可观的厂房,以及相关机器设备,其中包括变压器、铁轨等。该厂区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始,至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的历程中,粤中船厂历经了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共和国工业化的艰辛历程。

(二)设计特点及传达的含义

以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为核心的土人设计团队通过对场所精神的梳理,在珍视那段历史精神的情况下,以当代美学的视角,为经历那段历史的人们营造重温过往岁月的空间,而且也为后代打造一个了解与感知前人工作场景的现代化公园。

第一,设计特点

设计思路上采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

较之中国古典园林,岐江公园在道路设计上摒弃了园无直路,而以直线与环状路线相结合。从当下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对工业化时代线条加以提炼。较之古典园林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传统景观演绎形式,岐江公园设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人本身的关照。于是出现了关于铁轨、绿盒子、红盒子的故事等等;与西方古典园林的比对中,岐江公园并不刻意追求形式的图案美,而是更加尊重地域文化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路子,其典型代表是Richard Hagg的美国西雅图炼油厂公园和Peter Latz的德国Ruhr钢铁城景观公园(Brown,2001),这两者都强调了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而成为具有引领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作品。[2]中山岐江公园设计中,设计师在尊重现有场地条件的基础上,坚持保留、改造与再利用的设计思路,采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如西方环境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恢复理念等),在保留与废弃之间寻找平衡点,使得昔日的工业厂址在今日的城市景观中焕发了活力。

表达方式上采用保留与创新并举。

公园内采用几何形的环状与轴线相结合的道路系统。这种看似凌乱的直步道及其铺装代表着工业化时代的线条肌理。至于铁轨则是工业时代的标志,也是昔日造船厂的重要景观元素。据考证,铁轨是船只下水与上岸的重要助力工具,此刻却成了人们游戏的场所。

场地中原有的大型装置经过特殊的处理和谐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场地中残存的水泥塔,经设计后去除了水泥的外衣,而以粗狂的钢架结构呈现,并饰以单一色彩。这一装置与园内的琥珀水塔及红、绿盒子,可看做是工业时代的装置艺术,同时又不失为红色革命年代的记忆。由此,设计将国内与国外、昨天与今天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传达的含义:

岐江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向我们传达了三个基本层面的含义:

首先:尊重足下文化,即对一定地域,特定时间段内文化的珍视。通过对大型构筑物、机械等文化载体的保留,力图为历史留下见证。

其次,崇尚自然之美,诠释了乡土植物的本真美。较之以往奇花异草的造园形式,岐江公园在植被设计上采用以乡土植物为主。通过对自然的设计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质,为此大量使用野草也成为该公园种植的一大特色。

再次,尊重人的心理需要。处于人类亲水性的考虑,公园多处设置亲水栈桥和涌泉以及水位多变情况下的亲水生态护岸设计。处于人们好奇心,即对冒险性、挑战性游戏的向往,公园中出现了铁轨的铺装,让我们有幸重温儿时穿越铁轨时的,人的天性也在此得以袒露。

(三)启示

岐江公园案例引起人们对“足下文化,平常文化”的空前关注。将人们印象中的文化概念从久远拉回到当下,在国内工业遗址改造方面乃至景观设计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开创了国内工业旧址保护和利用的先例。相对于中山市的市民来说,昔日的粤中造船厂是一个令人向往,值得自豪的企业,它见证了中山市半个世纪的发展。尽管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在岐江公园的设计中借鉴国外对工业遗迹的保存和再利用的手法,但在岐江公园的设计中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在借鉴中富有创新精神。在设计中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特定的基地面貌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园环境。与此同时,中国特有的园林景观语汇也得到了新的诠释。

四、结语

岐江公园带给我们很多提示,比如工业与自然并不对立,全球化与地域性也并非冲突,重要的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及其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尽管在最终方案的实施上也留有遗憾,诚如《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书中谈及的那样“本项目留有许多遗憾:这些遗憾包括废旧利用不够充分……”但这毕竟是中华大地上景观设计的一个代表性作品,它将国外的设计理念与地方特色有机地结合,在我们景观渐行渐远的今天,启示我们重新认识自我。

篇(11)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19-02

一、长春市南湖公园现状

南湖公园位于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市,公园始建于1935年,史称黄龙公园,年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公园位于长春市区南部,占地面积238公顷,其中水面96公顷,约占公园总面积的1/3(见图1―1),从空中俯瞰南湖公园,东西窄,南北长,南湖公园的位置正好处于工农广场,南湖广场和新民广场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中间(见图1―2)。是提供给市民休闲交流的公共空间,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周边生活环境,还起到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

南湖公园的现今树种104种,树木总量14.3万株,树木都已成形,湖西的森林区已出具规模,园内商业服务网点、游乐设施服务休闲项目等配套设施。

二、南湖公园景观环境调查分析

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环境形象,从主题形象与景观环境两方面来分析。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主题营造应结合长春市文脉地域特点进行景观设计,公园景观主题应该突破了传统公园的固有模式,体现多元化设计风格以及生态、文脉、人性、等各设计要素。

景观环境形象是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也就是狭义景观设计。对于公园景观环境形象,可以从总体形象与各个景观要素两方面来讨论。

三、南湖公园景观层次划分

公园的景观有从整体到局部的递进层次,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大园区”一“分类园区”一“小园区”,的景观层次。首先它具有作为“公园”的整体主题景观“大园区”,如全园作为“一个中心大群落”的整体主题景观形象。其次,将“大园区”中有共同特性的主题景观区域归到一起,成为中间层次的“分类园区”,如在“一个中心大群落”中再进行划分。再次,将各“分类园区”拆分为一个个“小园区”,景观层次在整体大主题设定的范围下,多以整化零的手法,再局部设计特色。

(一)入口景观空间

南湖公园各个入口景观空间,没有表达出长春市的文脉特色,景观空间层次不分明。同时,公园在游览功能上,应设有引导游客局部主题园区出入,并设置简介标识的空间。在这部分空间中,应在该园区设置界定出入口意象的标志,而有些环境的显性意象如大树、特定植物片区等等,都可成为入口景观空间的造景原型。

(二)主题核心空间

以长春市的文脉和东北的地域为依托,涵盖了地域文化所有景观元素的主题景观空间,景观元素的整合统一在南北原路的轴线上,加以长春市的文脉特征广场节点景观设计来综合体现。

(三)景区过度空间

公园中景区过渡空间是指从进出空间到主题景观空间边缘的空间区域及主题景观空间内各个主题活动区域之间的过渡联系区域。过渡空间是主题场景的酝酿过渡区域,也是游人的休息松弛区域。南湖公园中景观过渡空间的表达,是以设计实际场地与周边环境意象的整合来营造的。在这里,周边环境意象包括了“水体”、“树林”、“小品”等等。

(四)景观设计重组优化

南湖公园景观设计应有一个讲究规则的景观空间组合序列设计,能使公园体现出空间特色。将主题景观、游乐景观的各部分景观景点按一定的次序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为游客营造最佳景观空间景观设计原则。景点组合序列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赋予空间节奏性,这是景观设计组合序列更高层次的运用,分为发端、延伸、主体、收合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五)公园系统优化设计

城市公园是伴随着改善大城市的住区条件、环境而产生的,不论是西方出现的居住郊区化,还是在中国现阶段的城市住区园林化,都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更好融合的居住环境的向往。不论是田园城市理论、还是山水城市理论都试图解决由于工业发展产生的居住与自然环境分离的矛盾。

城市公园系统在概念中指出:应当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体系,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城市文化等功能的活动。目前南湖公园景观设计系统规划应当点、线、面结合,即以特色小品、广场、绿地等点状绿地与城市公园的平面相结合进行景观优化,公园应添加轴线来贯穿南北的景观空间联系,形成具有理想系统化的级配模式。

(六)公园景观设计机制

由于南湖公园的景观设计影响因素复杂,作为个体创造者的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确实显得很渺小。因此,从规划设计层面建立一个有众多工程师、科学家、社会学家、政府和市民共同参与的设计集群。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是参与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其工作不但是对公园景观开发建设提出构想、选择设计方案,还应对设计思想进行宣传、交流和贯彻实施。把规划推荐给群众,各个利益群体讨论,并根据公众的意见加以修改,即所为的“推荐规划”。

(七)结语

本章将研究得出的改造设计运用于长春市南湖公园中。改造在对公园的景观资源、游人使用情况等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后,基本保留和延续原有景观结构与功能分区,对问题严重、矛盾突出的地段进行局部改造优化。

1、通过对建筑小品的改造、以及植物造景,继承和延续南湖公园的传统园林风格造园,强化个性特色。

2、运用生态恢复设计理念,对植物进行分级保护、分级改造。注重地方植物、色叶、观花植物的运用,形成“春樱、夏荷、秋花、冬松”的特色景观。

3、运用环境行为学理论,对游人进行使用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景观空间的使用性质进行调整,应该解决老年人晨练活动场地设施不足,增加残疾人的活动的便利景观设施的问题,来完善公园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