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通信行业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3 16:19: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通信行业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通信行业研究

篇(1)

1 通信行业能源消耗状况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行业开拓了广阔提升空间,其逐步由传统2G网络向着3G技术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卓越腾飞。通信网络系统的规模扩充,令各类网络运营服务设施、应用机房、电源供应系统以及服务基站的建设总量迅速扩充。加之人们持续、个性化的通信要求,令网络能源消耗显著提升。通信网络系统结构体现出显著的节点众多、建设线路较长、涉及面广泛的特征。虽然其服务工作同制造行业没有显现较大的差别,然而其外部形式却差别较大。即体现了规模经济特点,网络系统的承载容量丰富庞大,其服务客户量越大,创设的效益也就越高。同时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具备一定的潜在客户群,且服务业务类别多样。其种类越丰富,形成的编辑成本越小,因而可借助降价模式吸引广大用户应用。伴随通信用户总量的迅猛激增,其网络节点形成的能耗会日益显著,而服务基站的电能消耗则成为运营服务管理成本扩充的首要因素。伴随3G网络系统的大范围建设与应用,基站总量还会迅猛增长,做好该环节的节能管控则尤为重要。应全面考量基站机房应用通信设备的电能消耗,优化环境建设,降低环境用电,方能真正的实现环保、节能、持续发展综合目标。

2 通信行业节能发展科学策略

⑴促进网络系统核心设施的能源节约。通信网络系统中,核心设施的能源节约需要科学应用分布基站方式,同时引入双密度载频手段,优化节能效果。当前,应用相对普遍的分布基站手段为,将基站划分成基带以及射频组成单元,并取代馈线,换做光纤,降低馈线能源损耗与基站服务功率。配设无线网络载频阶段中,通常需要参照话务量相对繁忙的标准,并利用闲时载频应用量不高的特征,采用智能管段手段。即在载频没有话务量阶段中,可将其功放断开,进而实现良好的节能目标。

⑵优化机房空调设备的能源节约。通信服务中,基站机房空调系统能耗尤为显著,做好该环节节约管理尤为重要。应在符合通信基站机房工作洁净环保以及湿度等适宜需求的基础上,节约降温系统装设空间,发挥智能化空气调节功能。还可通过变频手段优化压缩机系统的供电综合频率,进而借助压缩机转速,良好的调节室温。自适应手段通过位于空调系统的回风口装设探测环境温度装置,借助模糊控制原理实现优化调节,创建模拟动态平衡空调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目标。双冷源空调机组,可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启动节能经济型水冷或者风冷运行系统。可令整体空调系统运行持续优质,显著的节约电能消耗以及运营投资成本。

⑶完善机房热交换处理以及通风节能。为实现通信服务节能目标,可利用自然冷源源源不断的优势以及技术可行性特点,令其成为通信网络基站有效的节能策略。可令基站机房的新风采用节能、热交换手段、精准的送风措施等。在室外环境气候温度不高时,可将新风快速的引至基站机房之中,达到降温目标。而在无法全面带走热量之时,才启动空调系统。应用隔离换热技术,可通过新风将室内之中的热量降低,通过热交换冷却处理后重新进入室内。精准的送风手段利用空调系统冷风,通过可控风道输送至通信服务设施的下方或者一侧,进而可全面应用空调系统风量,实现同通信网络应用设施发热量的良好交换,预防通信应用设施产生局部温度过高以及发热故障问题,并可节约空调系统无效制冷率,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⑷注重通信电源环保节能。通信电源能耗显著,为此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尤为重要。可利用整流模块以及谐波技术降低能耗。整流模块采用的休眠处理手段需要明确通信负载的总体电流水平以及通信系统配设的模块量、承载容量。采用谐波治理技术可对部分的电网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将形成一定电力污染的系统设施有效的隔离,并通过净化谐波装置实现良好的治理目标。还可位于电网系统中装设无功补偿系统设施,对负载耗费无功功率实现有效的补充,节约系统线路以及调节变压器装置的传输功率损失,达到环保节能目标。另外,可利用相变材料具备的吸热以及放热属性,降低通信服务设施温度波动的范畴,进而节约空调系统电能消耗。特别是应用蓄电池组,可令其在合理的温度标准中持续、可靠的运行服务,进而令其应用寿命更长效,节约通信基站维护管理投入的成本经费。

⑸挖掘新能源技术,提升通信建筑以及照明系统环保节能水平。通信建筑以及照明服务系统倘若不实施节能管控,将耗费较多能源。因此可优选节能技术,制定标准化建设制度,选用环保节能隔热材料,引进智能化照明应用调节系统,并可提升照明应用灯具的总体工作效率。同时,主管机构可依据通信行业规范要求规范建设行为。通信机楼的整体照明系统在应用楼道声控电源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应引入节能环保电子系统、卤素节能照明、T5高效灯具等,实现电能的有效节约。另外,应秉承开源拓流的科学原则,扩充新能源技术,促进风能、沼气、太阳能等洁净环保能源的开发应用。应快速的实现通信网络的全面升级,摒弃耗能显著的设备仪器,推进3G节能技术应用,并做好4G网络的发展规划制定,真正提升通信节能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信行业节能发展尤为重要。针对当前通信行业发展能耗现状,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核心设备、机房空调系统、通信电源的环保节能,开发研究新型能源技术,优化通信建筑与照明系统环保节能水平,方能创设显著效益,创建良好的通信行业发展环境,实现全面升华。

篇(2)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122-01

1 HVDC代替UPS的可行性分析

从结构角度而言,UPS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有整流、逆变和静态开关等。当系统运行的时候,交流电将经历整流阶段从而变成直流电,然而再经过转换器的转换为需要的交流电,从而提供给设备运行所需的电力资源,同时直流电还可以为蓄电池组充电。简而言之,其主要采用的是AC――DC――AC模式。在具体应用的适合,无论是单台供还是采取并机供电,均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单台供电时,无论是可靠性还是效率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同时对于厂家的技术依赖性过高,无法有效及时排除各种故障。而采取并机供电时,由于蓄电池不能直接进行供电,还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才可以实现供电功能。同时由于UPS较为复杂,若采用1+1或者是2(1+1)的模式,不仅会增加投资成本,还会增加后期维护的难度。但是若采用HVDC供电系统,则能够有效省略逆变环节。在系统运行的时候,交流电经过整流之后可以直接输送到设备之中,若系统出现故障,也可以在蓄电池的支撑下快速恢复供电。可以说,HVDC真正实现了不间断的供电[1]。此外,在HVDC系统中,由于存在电池,N+1或N+X冗余并联。即便其中一个模块出现故障,也仅仅是起到预警作用,并非出现故障。同时由于该系统便于维护,且维护的成本低廉,因此推广HVDC系统显然比UPS系统更为合适。

2 240V高压直流供电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由于HVDC系统的成本低廉,且效率相对较高,因此迅速在我国各大运营商中得到了广泛推广。由此可见,该系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通信行业之中,在具体使用时,还需注意以下问题[2]:

2.1 系统架构选择

目前应用HVDC系统时,可供选择的系统架构主要包含以下三种:(1)独立电源双路模式。240V高压供电系统类似于48V直流供电系统,结构较为简单,且成本低廉。然而由于是同一套系统提供电源,因此容易出现单点故障现象。(2)双电源双路模式。其供电系统类似于前者,主要不同在于其有两个电源供电,能够有效防范单点故障问题,并可提升供电的可靠性。不过正是由于两个电源同时运行,相对来说会增加系统的冗余度,并相对较低带载率。(3)将HVDC系统增加在传统模式之上,也就是将UPS电源和高压直流电源分别进行设置。这样一来,可以显著提升供电的可靠性,并且促使终端设备更加灵活的进行电源系统的选择。不过由于其存在两个系统,相对来说会增加后期维护成本。对于通信行业来说,应该依据自身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系统架构。通常来说,常规状况时仅需选择第一种即可,重要情况下则需选择第二种。

2.2 配电器件选择

在240VHVDC系统构建中,通常可选择双极直流微型断路器。这样一来,当其和熔断器串联的时候,可以全面保护整个系统。对于机架配电方式,通常可选择和列头柜相对应的隔离开关,诸如插座式PDU,这种类型的插座在安装接线时较为快捷,但是长期使用中容易出现拉弧现象,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不建议在大型工程中使用。相对来说,端子式的PDU则可以有效保护末端设备,然而其接线量较大,特别是针对大型机房来说,难以有效确保接线质量。因此可以采取整合上述两种方式在一起的办法,从而有效突破二者存在的不足,切实提升系统的安全性[3]。

2.3 连接方式选择

由于通信行业的规模相对较大,且复杂程度也极高。因此为确保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可以采取不接地方式进行系统建设。一般来说,综合成本、结构以及性能等多方面因素,对于通信行业来说,最佳的电缆模式为双路单芯电缆,同时设置统一的地线网络,有助于全面提升整个系统的清晰度。

2.4 系统容量选择

在通信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了“240V系统应采用分散供电模式,且控制容量在1000-1500A之间”。就目前设备生产能力来看,主要可以生产40A/240V与20A/240V两种。若想实现1500A的容量,则需要配置75个20A的电源,这势必增加系统故障。因此结合行业现状,最好将系统容量控制在800A左右,并通过逐渐增加单体模块的容量来实现整个系统供电能力增强的目标。

3 结语

总之,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系统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压直流供电技术因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等优势逐渐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相关技术,从而确保高压直流供电系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通信业的基本构成

通信业主要由通信服务业和通信制造业组成。通信服务业包括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信息提供业和提供通信网络服务的运营业两大方面。目前,在我国通信服务业中,信息提供业的主要企业是互联网信息内容提供商ICP。通信制造业可以按不同的制造产品,将其分为通信设备制造和通信产品制造。通信设备主要有: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接入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微波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七大类;通信产品主要有固定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终端。

二、通信企业行业特点

(一)不可触摸性

服务是无形的,消费者为减少这种不可触摸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就应该对终端设备、沟通资料、价格等几个方面,作出服务质量的判断。所以,在消费者面前,通信运营商可通过多种渠道去展示自身服务特点,提升消费者对其服务的信任度。

(二)不可分离性

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二者一般是同时进行的,在服务时顾客也在场,所以提供者和顾客会产生相互作用,服务的结果受提供者和顾客两者的影响。

(三)可变性

服务取决于由谁来提供以及在何时、何地提供。可以从以下两个步骤来对服务质量进行控制:

1、挑选优秀的工作人员并进行培训。有效开展对服务提供者的培训,使其对顾客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能做出适当反应,从而减少服务的可变性;

2、充分利用顾客建议和投诉系统,了解顾客的满意情况,由此可以及时察觉出质量较差的服务并进行更正。

(四)易消失性

服务不具有可贮藏性,不可能事先生产出服务留待以后再消费。通信业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消费的过程,所以极易消失。此外,因服务性企业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在服务性企业中,顾客面对着服务质量不太稳定和较多变化的服务者,服务提供者及“不公开的 ”生产过程都将影响着服务结果。

三、通信行业的发展重点及趋势

(一)基础传输网光传输网建设是一个重点,适当发展和完善微波和卫星网,使其成为光缆传输补充、保护和应急手段。长途光缆传输网拟新建约20万公里国内长途光缆,网络光缆长度将达到50万公里以上,加大国际海光缆网的建设力度。在业务量大的地区建设新型光纤,积极采用DWDM技术,适时应用光节点设备(如OADM和OXC),并构架全光网络,形成适应通信发展需要的大容量、高可靠性和灵活的基础传输网。

大力发展接入网。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采用光纤、铜缆、同轴电缆和无线等接入技术和手段发展用户接入网。在大中城市,还要不断加快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速度,逐步开放接入网的建设和经营。

(二)通信业务网

推动移动通信业的高速发展,尽快拆除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使移动通信业务向多种类多速率的综合业务方向演变,方便用户。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网是通信网发展的重点。例如:在长途网络上组建宽带IP骨干网络;在城市范围内组建宽带IP城域网;大力发展信息化小区和商务楼,形成一个以IP为基础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种类业务。

(三)通信制造业

通信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是:移动通信产品、光通信产品、接入网设备和IP网络设备与产品。在移动通信产品方面,主要是组织实施GSM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国产化专项、CDMA技贸结合专项,将我国的自主品牌移动通信产品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此外,还必须要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在光通信产品方面,还要着力于密集波分复用设备、光同步数字系列设备等光通信产品的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加大光层面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

(四)3G运营

1、2G用户发展空间收窄,3G新增用户已经起到增长带动作用

用户是通信运营商的根本。目前,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驱动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村用户市场的增量开发;另一个是3G用户增长的带动作用。未来的主要看点为3G用户的增长,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由于3G网络制式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这将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而逐步得到体现。从3G增长角度来分析,我国移动电话用户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3G处于发展初期,3G用户的逐渐增长还会带动起新增用户的增长。

2、3G产业链已逐渐成熟,网络、终端等条件基本完备

目前,我国3G网络已覆盖大部分区域。通过与日本3G的发展过程对比,可以看出低端机和面向业务的功能性手机(如音乐)对3G用户增长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对比国内的情况分析,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明显降低了业务用户界面的使用障碍,同时智能手机价格的降低和丰富的种类也为不同层面的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智能机加速亲民化对传统功能手机的替代显著提速,迅速扩大了移动互联网应用范围,并广泛涉猎到生活、社交、办公、游戏等众多领域。

目前,中国联通在千元智能手机市场方面制定了千元互联网手机的定义;中国电信则将终端计划定位于中低端智能手机,重点发展2000元内能够带来良好用户体验的智能终端。

3、流量消费渐行渐近

流量的增长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所体现的是消费模式的变更,从而影响到运营商的经营模式。流量增长还能产生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也就是随着用户对于流量的需求,将3G网络带宽优势逐步体现出来。终端界面和网络条件决定了用户体验的两个方面,人们认为智能手机改善了用户的第一界面体验后,网络体验将成为用户选择运营商的重要标准之一。总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网络能力方面的优势将得到市场重视。

四、参考文献

篇(4)

2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所需的层次分析

资源、能源消耗已成为现阶段环境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通信行业当中,资源消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单从某个方面或是某个层次对通信行业的资源消耗予以理解与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对该体系所需的层次予以充分考虑与分析。通过对不同层次的能源消耗现象予以分析,分析出具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后期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参考相关理论论著,可以得出以下三个层次的评估体系:首先,基站能耗层。在通信行业中,基站耗电是其核心,对基站能耗予以分析与换算可以将通信企业的能耗情况予以掌握,体现出直观性、透明性;其次,业务能耗层。在通信行业中,业务量与能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度,一旦通信企业业务量上涨,将会带动能源消耗的增加。所以,对通信行业的业务能耗予以分析可以直观的了解通信企业业务量的能耗情况,为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奠定基础;最后,综合能耗层。对通信企业的整体能耗情况予以分析,进而使通信企业可以更准确的了解自身能耗的整体情况。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是探寻可以节约能源的环节,以此来优化通信行业的能耗情况。所以,在通信行业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多角度分析与了解,进而令通信企业更好的了解能耗情况。

3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通信行业中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对相关企业的能耗情况予以描述、分析,还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对比、评估。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整体。在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对评估指标的类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予以分析。评估指标的类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经济指标类。通信行业的经济指标主要指的是话务量、载频到达量以及数据流量等等;其次,能耗指标类。能耗指标主要是上文提到的电力、汽油以及柴油等方面;再次,环境指标类。环境指标要求较高,主要指的是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水污染排放量以及固体废物排放量等等;最后,综合指标类。通信行业综合业务的能耗情况,包括业务能耗比例,节能比例等等。在通信行业当中,在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过程中,应对企业的效益、企业能耗情况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将通信行业能耗过程、资源的有效回收以及资源再利用等予以数字化处理,优化通信行业资源配置情况,在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完整性原则。整个评估体系要体现出通信行业能耗的真实情况,要将整个过程予以评估;②可操作性原则。在进行评估过程中,要合理的分析与换算,进而将结果呈现,要求过程不可过于复杂,以便操作处理;③简要性原则。对评估指标体系概念具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必须简单明确,得出的数据可以直观的反映出通信企业的能耗情况;④重要性原则。评估指标可以直观的反映出通信行业的重要指标,减少评估数量,进而降低分析与换算数量;⑤可比性原则。通过对比可以令结果更加真实的呈现。

4节能减排评估指标换算

针对当前通信行业的实际情况,在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过程中,不仅要依据上文中所提到的内容,还要对各项评估指标予以换算。比如,业务量能耗变化率换算、每载频耗电量下降率换算等等。

篇(5)

1.引言

随着电信公司的发展,国内通信运营商正面对着一个全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然而竞争加剧将导致利润下降,这将迫使国内各通信运营商不得不考虑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以及如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运营商需要意识到,客户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保有客户、吸引客户和充分发掘客户的盈收潜力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而如何通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及忠诚度,提升客户价值来扩大自身的收入及利润等问题,成为各通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问题。

2.研究意义

现阶段通信运营企业作为通信电信业务的服务商有其独特的市场特性和客户特性。首先,通信企业的客户具有多元性,从党政机关、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直到居民个人都是其客户;其次,通信客户需求具有多元性,从团体到个人,从城市到农村,从“金领”、“白领”到低收入家庭对电信服务有各种层次的需求;最后,通信服务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性较强,客户使用通信服务的随机性也较强。这就决定了通信企业的80%的利润来自占客户总量20%的企业客户;客户加入时间越长,对通信公司的价值越高;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销售方式;了解客户对通信业务服务的需求才能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打包服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留住客户;目标客户的类别划分越明确,促销效果越好,转换率越高。

现阶段对于客户流失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客户流失预测上。但是,简单的客户流失预测并不能减少客户的流失,要降低客户的流失率,关键就需要提高客户的挽留率,因而就需要预测哪些客户会流失;其次,针对不同客户的流失特征制定相对应的挽留策略。因而本文采用CART决策树和K-means聚类的数据挖掘方法对通信客户的流失特征以及针对不同客户群进行研究,并制定客户挽留策略。

3.通信行业客户流失预测模型

本文选定来自网络的某通信企业的数据,运用Clementine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选取样本数据的2/3作为训练集,用来建立预测模型;剩下的1/3作为检验集,检验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客户属性表包含居住地、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教育、性别、家庭人数、开通时间、无线服务、基本服务、免费服务、无线费用、电子支付、套餐类型。

将是否流失作为模型的目标字段,在Clementine上运行CART决策树,得出关于客户流失决策树

从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开通月数、套餐类型、无线费用对客户的是否流失起到重要作用。为实现客户流失的控制,应首先关注新客户。由于老客户的入网时间较长,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有86.4%的把握不流失。对于拥有附加套餐的客户,有77.1%的把握留下来,可能是由于通信运营商提供了其他运营商无法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但申请其他套餐的客户就没有较好的保持性,企业更应关注其服务的多样性以及各套餐的个性化。同时,基本费用过高以及无线费用的过高也将导致客户的流失,基本费用过高对于短期用户是相对较大的支出让客户难以接受,而过高的无线费用可能是过低的无线服务不能满足高利用率的客户需求。借助Clementine中的Analysis节点对上述模型进行评估。用正确率指标评价预测的正确性。表格显示了该CART模型的检验结果。由表可知该模型的正确率为72.86%,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

4.挽留客户策略分析

挽留策略制定根据流失客户的不同特征,来制定适当的挽留策略。首先运用K-means聚类技术对客户进行不同的聚类,将样本数据中的用户划分类别,对具有相似特征的用户进行归类分析,分析每一类对客户流失的重要影响属性再根据不同聚类的分析,制定合适的客户挽留策略。根据客户流失预测模型分析出与客户流失关联度较大的指标有开通月数、套餐类型、无线费用、年龄、收入、免费部分、基本费用7个指标。这7个指标作为K-means聚类方法的输入,将流失用户分为4类。聚类1:客户在4个聚类中开通月数最少,收入最低,只使用最基础的套餐业务,具有较高的流失风险,该客户共258人。聚类2:客户开通时间有一定时间,收入最高,同时无线费用很高,具有选择余地,具有一定的流失风险,该客户共216人。聚类3:客户开通的时间在4个聚类中最长,基本费用过多,免费部分较少存在着可能的流失率,该客户共205人。聚类4:客户开通时间较长,采用附加套餐,流失的可能性比较低。该客户共255人。

对聚类的结果,分别分析这4类客户的特征,从中找出对挽留客户有价值的信息,给出适当的挽留建议。聚类1:该类客户收入最低,开通时间少具有较高的流失风险,属于价格敏感客户。采用的基本业务,对运营商间的竞争敏感。对此类用户的挽留建议为:制定基础业务的优惠策略,在保证用户基础支出的情况下,增加基础业务内容的多元化。同时跟踪客户的投诉记录,以发现流失原因,及早补救。聚类2:收入最高,对于无线网络要求高,属于需求客户。通过对其消费特征的分析,流失的原因很多程度上是运营商技术上的落后以及套餐上的过于单一。因此结合这类用户的特征,制定挽留策略为:在提高运营商本身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制定多元化的套餐和降低无线网络的费用。尽量满足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并提供令客户满意的客服。聚类3:基本费用过多,免费部分过少,属于个体商务客户。通过对其消费特征的分析,虽然流失的可能性较小,但也不是不可能,可能会因为竞争对手的优惠套餐而流失。因此为了挽留这类用户,所制定的挽留策略为:制定专属人群的套餐,采取存话费赠话费,长途优惠,亲情号等特殊优惠业务。聚类4:收入很高且具有较低的流失率,属于企业客户。该客户流失可能是对长期合同的不满,因此制定挽留策略如下:为这部分客户提供特定的优惠套餐,比如解决异地网间通过费用过高问题。以及提供一对一的为企业客户提供的定制业务。

5.挽留客户策略分析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建立针对通信行业的客户挽留系统。首先运用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技术建立了客户流失预测模型,接着分析客户的流失特征,运用聚类产生了4个流失客户群,分别分析每个客户群流失的主要原因,并为每个聚类制订了客户挽留意见。本文试图以实际数据说话,着重对通信行业客户的挽留模型做了实证研究。期望对通信行业的客户挽留问题有实用价值。由于数据的不完整,分析结果有些不尽人意,期望以后有机会能对该领域有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廖里,余英泽,吴渝,聂能.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及其在电信业上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0(12).

[2]罗马,马蒂森.电信业客户流失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篇(6)

一.引言

我国通信监管的不完善不仅给通信市场和移动通信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树立政府监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不合理的通信市场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因此,如何解决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监管手段,更好地发挥监管的作用,对于稳定通信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通信市场竞争环境,调整市场利益格局,推动移动通信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威信具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和规则监管不力

通信监管机构从原来政企合一的体制下发展而来,与移动通信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容易被移动通信企业俘虏。一是通信市场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二是网间结算监管存在瓶颈;三是缺乏对通信企业的诚信监督;四是竞争规则形同虚设。从理论上讲,监管者要有独立性,要对所有被监督者一视同仁,要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通信管理局还受政企合一体制的惯性影响,而且移动通信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具有垄断性,在资源调控和分配上,政府的作用大过了市场,移动通信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利益诱惑拉拢政府监管人员。

2.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

由于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使通信管理局的监管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一是缺乏充分的资金;二是缺乏充分的物力资源;三是缺乏监管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从监管技术上看,在对移动通信企业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需要真实、充分的数据作支撑,但是由于监管机构获取得这些数据缺乏深入的调查,使得监管结果失真;从监管结构来看,无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是通信管理局,虽然都与移动通信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依然无法获得企业的内部信息;从获取信息的渠道上来看,政府获取监管对象信息的渠道单一,并且都是经过信息提供者加工过的,政府始终无法像电信运营商一样了解企业的成本信息及用户需求。

3.具体监管措施不到位

第一,市场准入监管不严,市场主体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通信管理局关于通信市场准入的监管还不够规范化,准入审批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准入监管缺乏程序化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对已经获得市场主体资格进入市场的移动通信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实施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没有严格运用法律进行处罚。

第二,资费监管形同虚设。当前通信监管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反垄断法》和《行政许可法》,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都对通信资费有所规定,但是只要求按照成本确定资费,并没有规定根据成本核算资费的标准和方法,导致成本核算因企业而异,政府监管目标对资费的引导作用不大。

第三,缺乏促进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电信条例》中对移动通信企业的普遍服务业务做出了规定,但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导致许多规定都无法得到贯彻实施。

第四,互联互通成为政府监管的难点。一是政府监管部门难以抵挡来自移动通信企业的阻力。移动通信企业是通信市场中的主角,是阻碍政府互联互通监管的强劲力量。二是互联互通矛盾难以解决。移动通信企业之间要达成互联互通协议,就必须通过协商或谈判,但在协商或谈判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健全、地位不平等等现象。三是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太少。目前,《电信条例》中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只有一条,而且规定范围不详细,内容模糊不清[2]。

三.完善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1.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建立工信部与通信管理局二级联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系统培训,着力提高通信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一是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转变监管方式与思路;二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移动通信企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系统的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三是调研能力。监管政策的制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建立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要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四是统筹全局的能力。要能够有效协调国家、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利益纠纷;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五是依法组建独立的信监会,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信监会的原则、权力范围和职责、经费来源和工作程序等内容,保证信监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2.重塑政府通信监管理念,制定移动通信监管制度

政府通信监管需要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监管体制的条条框框,从监管体制改革、通信体制改革、市场机制改革中思考政府监管的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通信监管的全局,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3]。政府通信监管还需要多项监管制度做保障。成本分析制度,分析和评估实施监管的成本和收益,选出最优方案,以提高监管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公民参与制度,公民参与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利用群众的监管智慧和技能来弥补监管机构的不足。决策跟踪和反馈制度,跟踪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落实奖惩制度,定期对监管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监管人员实施奖惩,提高监管人员的权责统一意识。

3.建立政企互动机制,健全政府通信协调机制

政企互动就是通信监管机构与移动通信企业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维护通信市场秩序与竞争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监管者要站在移动通信企业的角度制定监管政策和方案,实施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新业务的开展,提高服务能力[4]。政府监管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依靠协同手段和号召力将多种监管力量粘合在一起,增强监管合力。移动通信企业要通过合法手段争取市场份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不仅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自觉遵守市场秩序和竞争规则,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利润,利用企业的特色和优势谋求长久发展之道。

四.结束语

从新时代全球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特征来看,当前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依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基本特点,调整并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移动通信行业运营的监管,必须实现"提供优质服务,逐渐迈进世界一流移动通信企业"的奋斗目标,历练企业卓越的品质,努力完成信息化高地的构建,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聚日腾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苏少林.通信监管的探索历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篇(7)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design institute, often as a mainstream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examinations, development is affected by many restrictions. With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 also has the very big change.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relevant industry development background, process analysis, and induced good development mode, 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序言

在中国目前的建筑设计机构中,主要存在着外资、民营、国营设计院等多种组织形式,适应着不同的业主与需求形势。民营与外资设计机构机制相对比较灵活,市场敏感度高,设计水平逐步提升,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国营设计院主要是原国有设计院体制的延续,主要有建筑专业设计院与行业设计院组成。行业设计院由于主业务为相关专业设计(如化工、道路、通信设计等),建筑专业往往为配套专业,受到行业与市场因素的束缚较大,在发展中受到体制和能力水平的诸多制约。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例,试图研究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模式,为提升该行业的技术与服务水平,实现建筑设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是重要途径,建构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必由之路。

1.背景与基础条件

1.1竞争程度激烈,社会化程度较高

通信行业设计院是在原有邮电行业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行业内部对相关专业设计业务的需求,提供设计配套咨询设计服务的机构。由于该类型工程通信专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社会上的其他设计单位很难涉足,排他性较强。随着通信行业近几年的大发展,通信行业设计院无论是划归移动、电信或联通企业,普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该行业中建筑专业设计社会化程度较高,受市场竞争冲击较大,目前发展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部分通信行业设计院建筑专业被取消或仅仅作为配套专业,发展举步维艰。保留建筑专业部门的设计机构也普遍面临项目规模有限、水平难以提升、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找到适合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的发展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

1.2设计机构企业化的要求

通信企业均为上市公司,是投资、管理、运营高度现代化的企业,这对通信建筑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设计的内涵在扩展,设计工作已经真正走向职业化。设计者不仅应拥有基本的设计技能等基础专业能力,更应该在这一领域内有所钻研,在设计知识与技术上有相应的深度,同时还需要了解建设的过程规律以提供更准确的服务。所以,通信行业设计机构的建筑师应从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技术人员走向职业化和专家型的人才,这也迫使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必须按上市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走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2.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环境与出路

2.1通信建筑设计机构发展环境

综观世界,美国、日本、乃至包括英国在内的建筑设计机构,更多的是以强大的综合技术实力和高超的企业运作能力,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整个行业实现了彻底的专业分工和高度的社会协作。

目前的国内通信建筑设计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缺乏能很好地满足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的大型建筑设计机构,而社会分工状况又不提供这样的基础。设计企业人员规模的增长,最大的制约就在于管理水平和机制的瓶颈。传统的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实际上受到了内部机制的制约,未能占有国内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但他们在通信建筑业的综合发展方面做了很大贡献。因此,这个规模的问题,也就是走向“公司化、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问题,同样这也为我们指明了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着重发展的方向。

2.2行业发展与企业管理

随着近年来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面对这一形势,大型通信行业设计院均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建筑专业的设计力量,力求在这一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最佳的口碑,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由于各通信行业设计院均归口各通信上市企业,均已按上市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尤其是人工成本控制方面,使得大幅度提高员工收入变得几乎不可能,这也导致在目前方兴未艾的建筑设计市场上对相关设计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因素。在这一环境下,各通信行业设计院的建筑专业设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大幅增长,面对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倍数级的增长,如何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提升设计水准就更加要求管理者摆脱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寻求一种更科学的发展模式。

篇(8)

二、文献综述

(一)资本结构研究综述 现代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以1985年出现的MM理论为开端,该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修正的MM理论引入公司所得税,认为更多的负责可以给企业融资带来更多的好处,因此,负债越大,公司的价值越大(冯丹,2008)。在国外,Titman和Wessels(1988)以抵押资产价值比例、企业成长性等实证检验了这些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发现成长性影响因素有影响,但是并不显著。而大部分学者通过对不同国家或者不同领域为对象建模,发现资本结构影响因素会因国家或者领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在考虑公司成长性问题上,财务指标分析采用了专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通过全面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偿债能力的大小,进而判断企业的发展能力。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

(二)国内成长性与负债率关系研究综述 资本结构与公司成长性相关关系:(1) 负债率与公司成长性呈负相关关系。沈根祥和朱平芳(1999)以销售增长率为解释变量,发现企业的负债率和成长性负相关。肖作平和吴世农(2002)以资产增长率为解释变量,研究的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2)负债率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陆正飞和辛宇(1998)以企业的总资产变化率为解释变量, 发现企业的成长性与其负债比率负相关,但是相关关系不显著。(3)负债率与公司成长性呈正相关关系。吕长江和韩慧博(2001)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解释变量,发现公司的成长速度越快,负债率越高。陈维云和张宗益(2002)的研究则发现 , 负债率与企业的 EBIT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正相关。吕长江和王克敏(2002)以销售收入增长率为解释变量研究结果支持这一结论。

三、研究设计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国外差距很大,同时由于体制背景、市场环境和特殊的历史环境,导致国内外的研究不一定相同。国内研究股票市场时,某些指标并不能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偏离程度较大,而且样本多为截面数据,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研究假设 基于对文献的回顾与分析,以及2006年~2009年度我国通信行业上市公司的负债表情况如图1所示, 提出以下假设:

在资产负债率低于50%(全行业的良好值)的情况下:

假设1:公司成长性与资本结构正相关。即公司的成长性越好,说明企业投资机会越多,未来发展前景越有利,企业很有可能暂时不分配现金,而将留存收益留做投资,或者贷款融资用于生产经营或扩大规模,通信行业的发展潜力也使得更多的上市公司来进行融资。

假设2:通信行业公司成长性对其资本结构影响显著。第一,通信行业属于高成长性和高技术含量的企业,部分是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企业的价值增长对于资本结构的影响显著。第二,在优序融资理论中,企业在经营好的时候要储备现金或举借少量债务,以避免将来投资时采用昂贵的外部融资方式,因此,在一定的投资机会下,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具有更低的杠杆比例,高的利润留存和更高的负债比例是拥有高融资能力的表现。因此,盈利性强的通信行业成长性可能会显著影响资本结构。

(二)样本选取 本文选择的是沪深两市通信行业43家上市公司。通信行业划分为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通信服务业。样本数据来源于上海财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财汇金融分析平台,在样本筛选过程中,去掉了ST、*ST以及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时期为2006年~2009年四个年度面板数据,样本总计172个。

(三)变量选取 如表1所示,主要包括:

其一,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是资本结构的重要指标——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主要衡量作用为:(1)从债权人的贷款风险; (2)股东的举债经营杠杆利益;(3)经营者的经营决策。资产负债率用ALR表示。

其二,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是反应成长性的指标体系,分为共10个指标变量,基于国内研究成果,分为:每股收益率增长率(Ypsr)、每股现金流量增长率(Ecfr)、经营性现金流量增长率(Mcfr)、营业收入增长率(Rgr)、利润总额增长率(Tpgr)、净利润增长率(Npgr)、息税前利润增长率(Ebitr)、股东权益增长率(Segr)、总资产增长率(Tagr)、固定资产增长率(Fagr)。这10个变量基本概括了目前国内反应成长性的所有指标。

其三,控制变量。以前多种研究表明,股本结构、企业规模、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是影响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股东、股本比重、以及企业的控制权直接作用于资产负债率的高低程度。

其四,模型设计。根据通信行业资产负债率的统计图,在资产负债率低于50%的前提下,应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如图2所示,对资产负债率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从43家样本公司(2006年部分公司还没有上市)的资产负债率分布范围可看出,大于50%的公司存在过多负债的现象,可能带来财务危机。2006年~2009年分别占通信行业样本公司总数的30.3%、34.2%、28.6%和42.8%。69.7%、65.8%、71.4%和57.2%的公司率在10%~50%之间,平均资产负债率41.56%,也就是说大约65%的行业内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处于良好状态。

(二)因子分析 由于代表企业成长性的各变量都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对描述成长性中的三个变量作因子分析,以寻求这些变量中的公共结构,找出一个或多个代表企业成长性的公共因子,反映原来的数据结构,这样可减少变量个数,便于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经过KMO和Bartlett检验(如表2所示),KMO值为0.643>0.5,表明偏相关性弱,适于用主成分分析;Bartlett检验中P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因子载荷进行最大化旋转(如表3所示),提取的标准时特征值大于1,累计解释比重超过65%,萃取了4个公因子,累计解释比重为81.073%,效果良好。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以及借鉴“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分析”(蔡维灿,2010)和“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综合评价”(张振刚,2010)等研究,将提取的4个因子命名为:盈利能力增长率(Pg)、股本价值增长率(Evgr)、资产增长率(Agr)、经营性现金流量增长率(Mcfr)。

(三)回归分析 经调整后的模型如下:

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为:(1)R2值为0.90,表示资产负债率变化有90.20%可以通过所估计的函数模型来解释,显著性较好;(2)资本结构与反映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增长正相关,相关性显著,这一点与所提假设1、2一致;与反映公司盈利能力、资产增加能力(反映规模扩大)正相关,与假设一致,但是效果不显著,与反映股本价值负相关,相关性显著。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笔者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总体来说,排除中国股票市场特殊规律之外,成长性好的企业能影响其拥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讨论在50%以下),成长性与资产负债率之间总体正相关关系。近年来,通信行业发展迅速、成长性指标较好,可以预计行业内总资产负债率将会呈现增加的趋势;第二,股东权益、每股收益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原因在于股票市场本身,公司股本价值取决于投资组合等其他因素。因此,作为公司价值的主要衡量指标股东权益、每股收益的增长会使得公司拿更多的资金来偿债,维持好自己的企业形象,以便为更优的资本结构和企业更好地发展。

当然本文还存在以下局限:第一,解释变量中没有考虑反映增长性的“可比性”等其他的信息特征,如非财务指标;第二,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很复杂,行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同时,资本理论的研究也正在进一步地拓展,本研究的准确性难免需要进一步深入;第三,对于没有在国内上市的两大运营商巨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对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没有什么影响(他们只能代表两个公司的增长率),但从实质而言它们对于我国通信行业的成长性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所占比重很大。因此,本文如果考虑通信行业不同公司成长性贡献,模型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探讨;第四,最优资本结构的探讨是个很深入、很有意义的问题,准确数值的研究将会进行,也会使得本文更具有科学性。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对通信公司融资的扶持和监管力度;第二,加强通信行业融资规律研究,完善反映资本结构的融资理论;第三,对于行业内的通信企业而言,个企的资产负债率随着企业成长保持一定的比例,过多偏离可能会带来意料不到的财务危机。

参考文献:

[1]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8年第8期。

[2]张海燕:《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8期。

[3]吴世农、李长青、余玮:《我国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判定分析和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4期。

[4]吕长江、韩慧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5期。

篇(9)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行业网的业务已经从单一,简单的通信行业服务逐步过渡到内容增值服务的阶段,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改变整个通信行业市场的运营规则和供应体系,各个通信行业运营商因为竞争和业务发展的需要,都采取了非常积极的营销措施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这些服务和营销措施的实现都需要计费系统的支持,因此,计费管理平台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加强计费系统的可靠性、精确性、高效率、灵活性。

一、计费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设计基础

1.ITIL对服务支持过程的要求

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IL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ITIL的核心模块是“服务管理”,这个模块一共包括了10个流程和一项职能,这些流程和职能又被归结为两大流程组,即“服务提供”流程组和“服务支持”流程组。其中服务支持流程组归纳了与IT管理相关的一项管理职能及5个运营级流程,即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

2.eTOM对服务保障和计费的要求

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是增强的电信运营图,是信息和电信服务行业的业务流程框架,它为服务提供商提供所需要的企业流程。eTOM有三大流程区域:战略、基础设施和产品流程、运营)流程、企业管理流程。其中,运营区域是eTOM的核心。包含运营支持与就绪、业务开通、服务保障和计费三个流程组。服务保障流程组负责执行主动的和被动的维护活动,确保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持续可用的、能够达到SLA(服务等级协议)或QOS(服务质量)所要求的性能水平。计费流程组负责及时准确的账单,计算客户使用通信行业业务的应收费用,并完成应收费用的处理与征收。计费模块与服务保障模块联系紧密。这些联系可以分为计费模块报告给保障模块的事件和保障模块报告给计费模块的事件。计费模块将计费系统发生的故障和异常报告给保障模块处理。保障模块将服务的执行的相关信息报告给计费模块,以影响服务费用的计算和收取。服务保障模块保障了计费模块的质量。计费模块根据服务保障模块的要求进行处理或优化。在通信行业中,服务保障模块 “监视”着计费系统的质量水平,要求计费系统按照服务保障模块的要求建立计费系统内各功能模块,对计费系统中有问题的模块或不完善的模块提出要求。计费系统根据此要求不断完善系统,以达到服务保障的要求。

二、案例分析及研究

1.通信行业计费系统运营维护现状

本文借鉴某通信行业的计费系统来分析通信行业计费系统生产运营管理和维护支撑现状,并提出通信行业的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此计费系统是集采集、计费、账务,结算,统计等为一体的大型后台支撑系统。整个计费体系采取集团管控各省管理和生产的模式。

此计费系统在运营维护方面的五个环节存在以下不足:(1)事故管理方面:人员对故障的判断和定义不准确,网络故障定位困难,易受其他系统干扰,在故障处理的专业技术水平方面仍需加强。(2)问题管理方面:问题解决流程不够完善,系统接口多,难以统一管理,记录不够完整。(3)配置管理方面:重视度不足,没有配置管理方面的文件标准和规范。(4)变更管理方面:文档不完善,频繁的变更出现管理疏忽问题。(5)管理方面:单人负责风险高,文档不完善。本文对五个环节进行了研究,针对计费系统制定出了一套规范的维护流程,计费系统按照研究的流程来规范五个维护环节,将大大提高维护效率。

2.通信行业计费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研究

研究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是为了通信行业计费系统能够按照此模型进行规范和完善。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加强服务保障,以延长和稳定软件系统。模型图如下:

图1 通信行业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图

(1)开发

1)软件需求:软件的需求管理是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触发,它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成型。在此阶段设计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2)软件开发:在此阶段,开发人员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实际执行中,乙方的开发人员一般与甲方的使用人员要进行多沟通,交流,以便更好的了解软件的需求。

(2)测试

1)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中决定软件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并不仅仅存在于软件开发结束以后,他应该伴随着软件开发阶段,直至软件的使用。在开发过程中,软件要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在开发完成时,要进行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验收测试决定着软件是否能通过验收。在软件使用阶段,由于需求的不断变更和程序漏洞的不断发现,要进行软件的回归测试。

2)软件试运行:经过软件测试合格后,软件进入试运行阶段。在此阶段,软件通过多个使用人员的不断使用,会涌现出很多漏洞或者新的需求。这一阶段是发现软件问题的重要环节,因为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角度不同,共同讨论、协商、试用,会帮助软件更茁壮,更快速的上线。

3)软件正式使用:经过一个阶段的试运行,软件功能基本稳定,完全满足所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满足全面上线的要求,软件开始正式使用。

4)软件验收:经过软件各个阶段的测试,确认软件满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并且满足项目开发前期预定的验收条件的情况下,软件进行验收。

(3)服务保障:根据ITIL中的服务支持流程,要设计计费服务保障流程,必须遵循ITIL中的服务支持流程里的这五个运营级流程,即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

图2 故障处理流程图

图3 问题报告单处理流程图

1)计费系统服务保障事故管理:通信行业计费系统在故障管理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要制定专门的计费系统故障管理制度。此管控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A.故障时间。B.故障次数。C.故障定义:重大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D.故障响应时限,指故障发生至技术人员开始处理故障所经历的时间。E.故障处理时限,指故障发生至故障处理完成所经历的时间。F.故障处理的基本原则。G.故障处理要求。H.机房故障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2)计费系统服务保障问题管理:问题报告单是适用于计费系统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它由产生问题的计费中心将本地网范围内的问题汇总、分析、过滤、整理后提交该本地网计费中心主任批准,并由其本人或指派专人提交省计费人员,由省中心统一进行管理。问题报告单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3)计费系统服务保障配置管理:计费系统在配置管理方面需要制定规范的配置管理流程和管控制度。配置管理的流程模块图如下:

图4 配置管理的流程模块图

4)计费系统服务保障变更管理

为规范通信行业计费系统软件变更管理,提高软件管理质量,需要下发《计费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A.主要目标:主要目标是规范软件变更管理的人员要求、阶段要求,各种形式的软件变更管理流程,版本管理、文档管理和进度管理的要求,变更过程中质量保证的要求。

B.制度建立与工位设置:省中心根据软件分类的不同,应设置以下工位或小组,负责整个软件变更过程中的管理和实施。软件变更审批组,软件变更管理组,软件变更测试组,文档管理工位,软件版本管理工位,软件质量管理工位。

C.软件变更管理维护流程

图5 计费系统服务保障变更管理流程图

5)计费系统服务保障管理

图6 计费系统的管理流程图

计费系统的管理需要有相关管理流程和管控制度,包含以下内容。

A.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规范计费系统软件变更的管理。

B.成立专门的软件项目组。

C.文档管理要求:软件需求单,维护文档,稽核文档。

D.质量管理及考核。

E.计费系统的管理流程图(如图6所示)。

三、总结

通过ITIL对计费系统服务支持过程的要求,可以细化系统的运营维护流程和管控制度;相对于原有流程,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通过eTOM对服务保障和计费的支持,结合软件生命周期的定义,软件从开发到测试到上线进行规范系统的管理,提高了计费软件的效率。这两部分的优化改善完全遵循本文研究的通信行业计费服务保障生命周期模型,直接作用到对企业业务的强有力支撑,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更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和客户的感知,在飞速发展的通信行业里,企业才具有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英)萨默维尔著.程成,等译.软件工程(原书第9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刘通.ITIL V3服务管理与认证考试详解(第3版)[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篇(10)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逐渐朝着大型化、综合化的趋势发展。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单项目管理或组合项目管理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通信企业的管理力度,促进企业的经济收益,是目前通信企业面对的首要问题。文章以实践和理论作为基础,阐述了通信行业中项目群管理的特点,并研究了其管理应用模式。

1 通信行业项目群的特点

通信行业项目群在实践中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专业,有着项目规模大、结构复杂、利益相关者多等特点,与普通的项目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基于组织的战略层次,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通信企业的项目往往是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开展的,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网络转型等,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对企业内部进行调整,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二,多项目同步管理,各个项目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通信企业的大多数项目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和很多配套项目相结合,各个项目之间相互关联,任何一个项目的不协调都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项目,管理有着统一性的特点。

第三,时间跨度不明确,要根据战略以及技术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通信企业的大多数项目,都会在实施之前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导致项目的计划发生变化。因此,项目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

第四,风险横跨各个项目,有不确定性。通信企业的项目风险可能会干扰到整个系统的风险,会影响到企业项目目标的实现。

例如通信行业中的网络组建技术,根据计算机网络类型的不同,不同的组网技术在分类上也有所不同。根据网络交换技术的不同,组网技术可以分为线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根据传输技术的不同,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根据拓扑结构的不同,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全网状和部分网状网络;根据传输结构的不同,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等等。因此,在对组网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2 通信行业项目群管理应用模式

根据项目群管理生命周期,国外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项目群管理的5个阶段:形成、组织、实施、评估和解散。如图1所示。这个模型反映了项目群与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也体现出项目群管理在各个层面的独特作用。

2.1 形成

形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对项目的需求进行鉴定,并建立项目群,主要分为以下5个步骤:

第一,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战略分析是企业实施项目群管理的基本条件,通过战略分析,能够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与项目战略目标,是企业开展项目群管理的基础。第二,项目需求分析。主要是对企业项目群的目标以及在企业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对于项目实施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可能涉及的项目进行选择。第三,项目类型识别。主要是分析项目的类型,属于单一性项目还是有相似性的多项目组合等。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第四,项目群管理建议。通过以上3个步骤确定对项目的管理方式,建立《项目群管理建议书》,在建议书中对项目的背景、目标等进行分析,明确管理措施。第五,企业高层决策。企业的管理层对《项目群管理建议书》进行审批,并同意项目群的实施,建立相应的项目队伍,明确职责分配。管理层在设置时,要注意不同的项目管理机构有其独特的特点,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组织

组织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选择企业项目、项目群人力资源管理、制定项目群管理计划。其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确定项目群的目标。根据企业项目的特点,对项目群目标进行分解。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项目群的任务确定在企业战略中的具体地位,从而确定项目群的目标。第二,项目选择。对项目群中可能出现的项目清单进行收集并分类,根据项目群的特点进行分解,明确各个项目的具体目标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项目群的组成项目。第三,项目群组织架构设计。根据之前的项目分解结构,对项目的具体实施部门进行分配,从而明确各个部门的指责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内部部门的项目执行力度。第四,项目群团队组建。通过竞聘或部门推荐等方式组建相应的项目群团队队伍,在该过程中,企业应当考虑如何选拔团队成员。是采用企业内部选拔还是外聘的方式,集中办公还是分散办公等等,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五,制定项目初步管理计划。和传统的项目管理比,项目群管理是更深层次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的。项目群管理需要对群中的各个项目进行监督和协调,因此,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将各个项目纳入管理范围中。第六,制定项目群管理计划。在初步管理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的项目群的组织、实施、监控、评估等等。项目群管理计划既可以是一个整体的计划,也可以由多个分计划组成,但无论是哪种方式,企业都需要通过公文的形式出来,从而保证管理的实施力度。第七,确定项目管理计划。根据项目群相关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在原本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形成确定的项目管理计划。第八,制定重大变更审批流程。针对项目群中可能出现的重大变更,要制定严格的审批流程,从而保证项目群管理的有序。

2.3 实施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群展开实施与监控,分为以下3个步骤:

第一,项目实施。各个部门严格按照之前确定的项目管理计划执行各自的任务。第二,项目群管理计划的实施。在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实施项目群管理计划。第三,项目监控。项目队伍的经理应当在实施的过程汇总进行监督,对项目计划进行审批,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项目和企业战略计划之间的匹配性,同时对项目群进行有效的管理,降低其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利益。

2.4 评价

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群的具体实施成果进行评价,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项目群管理绩效评估。主要是对项目群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包括项目群的目标是否达到,关键的指标是否完成,项目群的管理水平如何,团队合作效果等等。第二,对项目群队伍成员进行评价。项目经理要根据项目成员在管理过程中的表现,对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

2.5 解散

一般项目群的解散是在全部项目完成之后,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提交总结报告。在项目群完成之后,团队经理要根据项目群的管理情况提供总结报告,其中要包括项目大致情况、项目成果、项目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经验教训等等。第二,知识资源库更新。在项目群结束之后,要对正式验收文件、项目档案、项目收尾文件等进行收集储存,为未来的项目群管理提供参考。

篇(11)

中图分类号: TL93+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运输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纽带的作用,所有企业的产品都要通过运输行业的运输才能够到达世界各地,企业才能够逐渐的开拓自己市场,同时运输行业也是把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桥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运输行业对信息化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信息化系统不但可以满足运输行业其业务复杂性的要求,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我国运输行业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比较晚,但是为满足企业规模的扩大需求以及和趋近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加大运输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2运输行业中应用信息化系统的客观性

(1)运输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运输行业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其生存环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次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也在逐步的加强。另外运输对象也已经从过去的大宗货物运输,转变成为现在种类繁多,批量比较小的货物运输;其服务范围也在逐步的增大,从过去单纯的运输,发展成为现在及运输、包装、保管、加工、结算、代办以及商检等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以及竞争水平,就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

(2)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我国为了能够满足于国际竞争环境的要求,大力的推进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并要求各政府机构把信息化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以便于对21世纪的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及政府机构实现信息共享的要求,以此对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进行提高。运输行业想要适应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3)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物理运输是运输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而且现代物流业的供应链模式要求运输行业必须建立一个和其相适应的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另外信息化水平就是鉴定一个物流公司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个物流公司根本没有利用任何信息化技术,那么它的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

3信息化系统在运输行业中的应用

信息化系统也有不同的层次,可以根据其应用程度、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及当前道路的特点来进行选择,目前说,我国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主要由三个层次:①初级信息化建设。这一系统主要用于单项信息化技术,主要是指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生产技术调度以及日常办公等时候开始使用使用计算机,例如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也就是对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的管理和办公初步实现了计算机的辅助作用;②中级信息建设。这主要适应于一些把业务流程再造作为核心的系统集成阶段,就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给企业引入一些现代管理理念,以对一些传统的落后经营模式以及管理流程等进行改革,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对再造以及管理上的创新,主要包括有:对EPR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利用,并开始对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进行分析讨论;并开始着重于对网络功能进行发挥,比如说网上营销、网上采购以及网上询价等;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了规划和整合,并逐步的建立了信息资源库以及企业级数据库,并且逐步的利用计算机的辅助功能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等;③高级信息化管理。这一层次主要应用于把优化价值链作为发展核心的协同管理以及电子商务阶段,对企业的结构进行了全面的优化配置,并在逐步的迈进网上协同管理阶段,企业的发展核心也已经从产品转变到了客户身上,主要表现在:在EPR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基础上,逐步的实现知识管理,如企业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已经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并且利用网络可以及时的掌握市场上的变化并迅速的做出反应;并建立相当标准的信息开放系统,有效的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流通,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3.1信息化系统在道路运输行业中的应用

道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原则。遵循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都比较快,如果不注重其先进性,那么就会加大设备的淘汰率,对企业的投资造成一定的浪费,其次只有能够适用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才算真正的投资到位;遵循渐进式的实施原则,信息化系统总体来说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那么在实施应用时,就要采用渐进式的分布原则,可以依照近期、中期以及远期的规划模式进行,另外也可以先建立车辆监控系统以及自动化办公系统,然后再对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开发,最后再逐渐的实现企业的所有信息化系统建设;遵循可扩展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对企业的逐渐发展考虑的,在企业的业务量以及规模发展的时候,信息化系统也要随之改进,那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就要可以增加新的系统或者升级;遵循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原则,这一原则对于企业的业务正常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确保网络线路的可靠性、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应用软件的可靠性等,只有这样才能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遵循易用性原则,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对象比较广泛,每个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又具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必须要考虑到易用性,以方便于每个操作人员的使用。

3.2信息化系统在铁路运输行业中的应用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铁路运输企业的客户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品种少、批量大、周期长的模式转变成了现在种类多,批量小、周期短的模式,另外现代物流也转变成为全方位的服务模式,所以铁路运输企业为适应于客户需求以及市场竞争模式的变化,艰苦必须改变自己的管理理念以及经营模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铁路运输行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原则:①要以技术创新逐渐的推进思想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体制创新。信息化系统可以把之前的不规范、不标准操作方式转变成为规范的、标准的、推理严密的计算机智能化操作,也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把之前单一的指挥性管理模式转变成为经营分析型,优化运输生产力的布局,对铁路运输模式进行改革创新;②并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资源、统一规划以及统一管理的原则,如果不遵循这一原则,那么非常不利于铁道部进行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开发和配备,并且各路局内部以及分局将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③采用一些比较成熟的软件产品,这样可以有效的缩短系统的开发时间,另外又避免了新软件开发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可靠性,只要根据铁路运输企业的设计情况,选择一些比较适合于企业业务的信息系统即可,不但减少了开发时间,还方便于进行维修;④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并构建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要和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并且要和工作需要进行紧密的结合,统一规定信息交换平台以及代码,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并要把创造更大企业效益作为构建目标;⑤也要和道路运输行业一样,遵循安全性原则。

3.3信息化系统在内河(江运)运输行业中的应用

内河(江运)运输行业多具有业务范围广、业务领域多的特点,所以其信息化系统的应用:①全面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每个业务领域各自进行信息化建设,并不断进行完善,例如集装箱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②建立自己的核心管理系统。在此我们可以看我国远洋运输公司对集装箱管理系统的有效利用,在全面实施了集装箱管理系统之后,上海数据中心可以对全球的业务操作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对各项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不但节约了管理成本,又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掌握,另外还可以对其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升这些数据的价值,优化企业的运行模式;③根据企业的情况采用适合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但可以对企业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减少资金浪费情况的出现,还可以对预算以及货物运输时间等进行统一的管理,提高了服务品质,实现财务的标准化管理。

结语

运输行业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及工作流程进行彻底的改变,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行业的监管力度以及工作效率,有效的提升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使无纸办公以及信息化集中管理变成了现实,并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成本,简化了监管手续,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