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快速融资的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债券市场和信托融资恰恰是正在这种黑暗旅程中凸显出的一道曙光。从债券的角度,发改委、央行旗下的银行间交易商协议和最近大踏步发展的证监会都在积极地响应新时代,新规划的债券大发展。总结现有债券类别和监管部门以及交易市场,我们可以看出,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所管理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行速度较快速度非常快,大致3个月就可以完成。但是它的弊端是短期融资券是在1年内需要还款,而中期票据的期限一般在3年左右。它们都是由银行承销,其实是替代短期贷款和3年期项目贷款的替代工具而已。企业发行完上述票据后,其银行短期贷款和相应的项目贷款的额度也会同时被减少。
而发改委审批的企业债由于必须符合当前国家的改革规划的行业和企业。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获得额度。而且,它审批的速度较慢,最有人脉的群体也需要至少8个月的时间。可是,一旦审批成功后企业得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融资。证券公司、社会投资者等都是企业债的购买方,银行在其中的成分较小。同时,由于成功发行企业债对企业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拓正规融资渠道,所以对企业的贷款银行而言也是一种信心的增强,便于以后贷款。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一、赣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截至2007年6月,已有15万多家中小企业,仅工业企业就有2.65万家,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1.3%。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赣州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根据优序增长理论,成长期企业的资金往往靠内源性融资难以完成,通过实际调查我们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流通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困扰赣州市企业进一步迅速发展的“瓶颈”,因此能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就成为影响到赣州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定义、常用方法和途径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进行的资金筹集行为。其常用方法和途径有: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自筹资金和证券融资等。其中,证券融资是企业最有效的融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板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截至8月18日,深圳中小板的总貌如下: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板规模较小,我市中小企业要上市融资短期还很难实现,但作为未来中长期融资途径,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赣州市中小企业的融资分析与对策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制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我市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从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但是由于赣州民间的私有资金有限,多数企业的资金都是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的发放主要看企业的信用,因此建立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制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银行信贷对企业融资的支撑作用,在短期内解决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为此市政府去年就发文,在三年内建立起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赣州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调研时发现银行在进行放贷时,企业家本人的信用是影响贷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为此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必须包含企业家本人的个人信用档案,同时还可以推行打分制,分数越高,信用越高,企业贷款数额就越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信用系统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建立完善信用数据库之后,企业贷款融资的难易最终取决于企业的信誉,信誉越高,贷款就越容易。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提高企业的信誉了,我们认为其最关键的就是提高违约的成本,让违约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这些政府可以利用税收等行政手段来做到。政府也可借鉴台州经验,设立“打击逃债办公室”,专门追缴恶意逃债。总之企业信誉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融资的难易,进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补充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分散金融机构的风险,是目前突破赣州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截止2008年1月,全市已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5家,担保资本1.46亿元,累计为621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但总担保贷款金额仅为1.66亿元。由此可见我市担保业的规模仍然较小,政府需加大扶持力度。建议构建四个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构建并完善政策性担保公司,建立风险损失补偿机制。(2)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通过对现有担保公司的重组、兼并、增资扩股等形式做大规模,做强实力。也可采用由行业协会和政府共同担保的方式,但政府最好不要直接参股商业性担保机构。(3)引导小企业成立合作制担保组织。鼓励一些相互间信任的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合作制担保机构。比如江苏省沭阳县推广“自助担保”,到2007年底已有自助担保公司25家,有1241家会员企业在农合行贷款12696万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我市经济欠发达县市如石城县(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为1.05亿元),企业规模小,无力提供有效的担保,要在短期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成立合作制担保组织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之一。(4)组建信用再担保公司,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分散担保公司风险。再担保公司可由大型民间商团出资,但最好要有政府的参与,这样政府就可以用经济手段间接地规范担保机构行为和完善担保体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行业分类中,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零售业对外开放,在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生产企业在营销上面临着多渠道的机遇和挑战,快速消费品行业为适应市场竞争,不断进行营销创新,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管理方法成为快速消费品企业必须面临的课题。
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对于企业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盈利为目的的,如果不以盈利为目的,那就成了非营利组织,就不是企业了。企业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生产质量的情况下大幅压缩生产成本,将是企业的关键控制点。
二、快速消费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快速消费品企业领导对新财务准则都不太了解,对实施新会计准则并不重视,对其存在片面认识,认为只是财务部门的分内之事,与企业领导关系并不大。当前,快速消费品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也日益增多,增大了财务管理的选择空间,财务人员需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才能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
(二)全面预算管理较为滞后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快速消费品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依靠管理目标的协调、发展以及计划等过程的结合,对企业的经营目标实施预计和管理,在推动企业有效实现内部控制、完成战略目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控制、目标等过程都需要财务预算的参与,围绕企业考核标准,保障和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快速消费品企业财务预算分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不少快速消费品企业预算编制不到位,难以落实到位,追加预算往往过多,不能够发挥预算约束的作用,难以切实发挥财务预算的监督职能。
(三)投资结构不合理,负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当前,不少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对于企业的投融资结构问题缺少科学合理的划分以及清晰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投资活动中常常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致使企业有限的资金使用方向不明确,投资风险较大,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常常存在着重资金数量而忽视资金质量的问题。对于资本的认识还相对比较肤浅,出现资本金不足的状况。不少快速消费品企业都习惯于向银行借贷资金,极易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有可能为企业未来发展留下障碍。
(四)资产结构不够合理,融资渠道单一
当前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的资金大都用于更新生产设备、更新技术、引进人才以及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等,导致固定资产较多、流动资金较小、资产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我国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时融资渠道常常偏重于内源性融资方式,单纯地依赖于自身资产的管理运作和往复运用,资金的筹措数量有限,很容易造成资金周转不顺畅、资金准备不充分、企业融资难度增大的状况,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三、加强快速消费品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公务卡支付结算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二是加强财务分析,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企业内部核算以及各项资金往来账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对于大额账项进行追溯分析和账龄分析,从源头上减少发生坏账的概率,确保会计核算的规范、真实、可靠。三是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职业判断能力。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规范,切实保障快速消费品企业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强化风险约束。
(二)强化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完善快速消费品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机制,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在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快速消费品企业高级管理者及员工要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形成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落实。一方面要强化风险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构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网络,在风险控制的各关键点采取财务风险控制,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各项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还未能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要进一步提高快速消费品企业管理层财务管理意识,促使财务人员在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依赖非常交易及非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加强信息管理,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系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
(四)强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业务流程。积极采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贯穿于预算的编制、审批、控制、调整、执行、分析、监管等各个环节及过程。二是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分析及监督机制,确保企业预算资金的安全。将企业预算资金的使用权、物资采购权以及预算资金支付权等进行分离,使得这三项权利能够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对立,以此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管、相互控制。三是强化快速消费品企业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分析水平,有效推进预算管理建设。
一、赣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截至2007年6月,已有15万多家中小企业,仅工业企业就有2.65万家,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1.3%。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赣州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根据优序增长理论,成长期企业的资金往往靠内源性融资难以完成,通过实际调查我们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流通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困扰赣州市企业进一步迅速发展的“瓶颈”,因此能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就成为影响到赣州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定义、常用方法和途径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进行的资金筹集行为。其常用方法和途径有: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自筹资金和证券融资等。其中,证券融资是企业最有效的融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板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截至8月18日,深圳中小板的总貌如下(数据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省略/):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板规模较小,我市中小企业要上市融资短期还很难实现,但作为未来中长期融资途径,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赣州市中小企业的融资分析与对策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制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我市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从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但是由于赣州民间的私有资金有限,多数企业的资金都是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的发放主要看企业的信用,因此建立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制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银行信贷对企业融资的支撑作用,在短期内解决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为此市政府去年就发文,在三年内建立起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赣州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调研时发现银行在进行放贷时,企业家本人的信用是影响贷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为此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必须包含企业家本人的个人信用档案,同时还可以推行打分制,分数越高,信用越高,企业贷款数额就越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信用系统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建立完善信用数据库之后,企业贷款融资的难易最终取决于企业的信誉,信誉越高,贷款就越容易。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提高企业的信誉了,我们认为其最关键的就是提高违约的成本,让违约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这些政府可以利用税收等行政手段来做到。政府也可借鉴台州经验,设立“打击逃债办公室”,专门追缴恶意逃债。总之企业信誉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融资的难易,进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补充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分散金融机构的风险,是目前突破赣州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截止2008年1月,全市已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5家,担保资本1.46亿元,累计为621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但总担保贷款金额仅为1.66亿元。由此可见我市担保业的规模仍然较小,政府需加大扶持力度。建议构建四个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构建并完善政策性担保公司,建立风险损失补偿机制。(2)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通过对现有担保公司的重组、兼并、增资扩股等形式做大规模,做强实力。也可采用由行业协会和政府共同担保的方式,但政府最好不要直接参股商业性担保机构。(3)引导小企业成立合作制担保组织。鼓励一些相互间信任的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合作制担保机构。比如江苏省沭阳县推广“自助担保”,到2007年底已有自助担保公司25家,有1241家会员企业在农合行贷款12696万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我市经济欠发达县市如石城县(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为1.05亿元),企业规模小,无力提供有效的担保,要在短期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成立合作制担保组织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之一。(4)组建信用再担保公司,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分散担保公司风险。再担保公司可由大型民间商团出资,但最好要有政府的参与,这样政府就可以用经济手段间接地规范担保机构行为和完善担保体系。
3.推动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针对赣州企业发展现状,建议建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对主业突出、产品上档次、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及时列入上市后备资源进行重点培育,在项目建设、收购、兼并、转让、资产重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实施信贷支持等。
4.鼓励民间资本家开设风险投资公司,充分有效利用民间资本。鼓励私人资本和金融机构等建立独资、合资、合作的风险投资公司或管理公司。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参股设立各种所有制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或管理公司。同时,引入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模式,委托管理政府独资或控股的投资公司。也可以参照其它地区的做法来推动风险投资公司的设立,比如陕西省就有对风险投资机构 “允许提取当年收益的3%~5%作为风险补偿金” 等扶持政策。
综上所述,能否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定会影响到今后赣州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制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是政府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度过资金短缺难关的必然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1-0072-02
自去年央行稳健货币政策实施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展表外融资业务,满足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但在表外融资业务量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降低中小企业表外融资门槛,加强对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监控。引导银行防控潜在风险,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运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融资业务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10月末,运城市12县(市)(以下简称12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开办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对公理财产品、信用证、保理保函、贷款承诺等表外融资业务165.6亿元,表外融资余额达到137.7亿元,占同期全口径信用总量的16.43%,同比增加19.9亿元,增长15.92%。
2012年10月末,12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委托贷款余额为69.3924亿元,同比增长5.39%: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2.58亿元,同比增长27.33%;对公理财产品余额为11.587亿元,同比增长1.03%;信用证余额为9.9424亿元,同比增长43.7%;保理保函余额为0.4215亿元,同比下降63.47%;贷款承诺余额为3.8亿元,同比增长3.8亿元。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融资业务发展特点及原因
(一)表外融资总体增长迅速,增幅高于同期贷款
12县银行业金融机构2009年10月末、2010年10月末、2011年10月末、2012年10月末表外融资业务余额分别为90.7074亿元、95.6856亿元、118.8017亿元、137.7233亿元。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2012年10月末余额较2009年10月末余额增长51.83%。较同期贷款增幅的47.3%高出4.53个百分点。
从累计发生额来看,表外融资业务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累计发生额为165.6亿元,较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累计发生额增长了49.5%,较同期贷款增幅的47.3%高出2.1个百分点。
(二)表外融资各项业务发展不均衡,信托贷款、贷款承诺等发展缓慢
从调查情况来看,12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表外融资业务主要集中在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对公理财产品和信用证四项。保理保函和贷款承诺业务发展十分缓慢,信托贷款尚未开办。
(三)全国性大型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发展较快
从调查数据看。12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表外融资业务主要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截至2012年10月末,12县国有商业银行表外融资业务余额达到120.5409亿元,占总余额的87.52%。
(四)地方法人机构发展相对缓慢
据调查,运城市地方法人机构表外融资业务发展相对缓慢。2012年10月末,12县15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中仅有5家开办表外融资业务,表外融资业务余额仅占12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融资余额的4.72%,而且98.43%的业务量集中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五)表外融资业务余额占信用总量的比重上升缓慢,银行贷款仍为企业融资主渠道
2009年-2012年10月末,12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融资业务余额占同期全口径信用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6.02%、15.77%、12.9%和16.43%,比重上升十分缓慢,显示银行贷款仍为运城市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贴现规模不足导致企业资金占用增加
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贴现资金利率偏高、贴现资金纳入贷款规模进行监测等多重因素影响,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贴现规模不足,企业在资金紧张时,通过银行办理贴现业务缓解资金紧张状况的难度加大,导致企业资金占用增加。
(二)表外融资业务快速增长导致银行潜在风险增大
近年来商业银行资金“表外化”趋势持续加剧,表外融资持续膨胀。表外融资的快速增长,是银行信用的快速扩张,对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将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会大大增加银行经营潜在风险,也不利于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调控作用。
(三)贴现利率大幅上升。不少企业望而却步
由于近年来商业银行贴现资金利率普遍偏高,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考虑资金成本因素,不得不放弃了以往通过票据贴现来融通资金的办法。转而通过企业职工集资、短期民间借贷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等手持票据到期兑付后再予偿还。
四、进一步规范银行业表外融资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适度增加贴现规模。助力企业资金周转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增加贴现规模,适当降低企业贴现成本,最大限度地让利于企业和经营者。落实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量化考核制度,对信用记录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中小企业,要发挥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地方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有效增加中小信贷投入。
(二)加大对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的监控力度,防止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行业
加强信贷资金投向监督管理,督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每笔贷款“三查”工作,防止重“放”轻“管”,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满足客户的生产建设,服务运营或消费需求。进行有效跟踪检查。防止信贷资金“空转”或被挤占挪用,防止其流入房地产行业。
(三)加强对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监控,引导银行关注、防控潜在风险
二、企业财务和投融资战略现状
1.投融资战略类型
(1)快速扩张战略
企业的快速扩张融资战略是指企业的投资、融资都是以快速扩张资产规模为目的。它是企业多元化、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手段,企业为了进行快速的扩张往往需要留存大量、甚至全部的利润,造成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资金紧张,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企业就要进行大量的外部筹资。外部筹资来源大部分是债权融资,还有一小部分的股权融资。这种大规模的扩张是建立在高负债的基础上,为了寻求扩张后带来的高利润。快速扩张型融资战略容易导致企业的高负债率,引起资本结构的不稳定。
(2)稳健发展战略
稳健发展战略是企业把扩张建立在效益的稳步增长上,企业经营效益逐年稳步增长的同时,资产规模也在慢慢的扩大,这是一种稳健的发展战略手段,在考虑发展的同时又足够的重视风险。实行稳健发展型的企业都会尽可能的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做强核心业务,提高现有资金使用效率,扩大企业效益,将获得的利润累积后进行适当的扩张。稳健型投融资战略的特点是:适当负债、适当分配、重视收益。
(3)防御收缩战略
实施防御收缩型投融资战略是以一种防御型战略,一般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战略方法。它是在预防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基础上,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适度地进行投融资的一种战略形式。企业把增加资金流入作为首要目标,尽可能的减少资金流出,通过精简机构,削减企业日常开支,减少库存,降低生产成本等手段,集中一切人力、物力,用于能为企业尽快带来效益的主导业务上,使主导业务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以便企业资金加速回流。防御收缩战略有着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等特点。
2.投融资战略管理内容
(1)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作为企业战略规划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将有限的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不断优化,提升竞争能力,参与社会利润的分配。投资战略需要企业规划投资方向和规模、资源优化目标、全面评估投资效益以及投资战略的实施途径。投资作为企业重要经济行为,必须要慎重行事、科学决策,既要合理地使用自有资金和资源,更要谨慎利用外来资金,保证企业资金流的顺畅运转。其主要包括各类资产的投资方向、自身资本规模比例的确定;产品升级改造或研发新产品的投资;内部或外部生产扩张投资;单独投资还是联合投资;设定风险和利润条件的投资决策等。
(2)融资战略
融资战略作为投资战略执行的前提,直接关系到企业全局战略的成败,同时,筹资活动的成本也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和负担比例的高低,会进一步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多数人会认为融资战略只是企业的资金筹措计划,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遇到资金筹措受阻时,不能做到及时应对,导致企业一系列的战略计划无法实施。融资战略作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企业为更好地适应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规划,在资金筹措方面确定长期和系统的计划方案。其目的是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并保持资金来源的稳定和灵活,兼顾降低筹资风险。
3.发展战略和投融资战略关系
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管理体系,需要各个部门及每名员工都肩负战略指标和实施使命。企业要实施战略管理,必须要求各项经营活动服从和支撑战略发展目标,财务战略作为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必须要服务于整体战略。而投融资战略隶属于财务战略,要与其它战略相协调、相对应,做好支持服务,它对企业战略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企业投融资战略实施不利,会影响资金筹措和投放,企业资金流会出现运行不畅,直接导致其它战略计划无法实施和持续推进。总之,投融资战略既依附于发展战略,又会对企业发展战略起到制约和支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三、企业战略规划策略分析
1.战略综合规划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发展设立的长期愿景,是自上而下的全局规划,并对达成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性的谋划,归属于企业宏观管理行为,并具有整体性、指导性、长期性、系统性、基本性等特性。企业战略作为各种战略的统称,各企业会结合自身特点和目标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规划,其中包括发展战略、投融资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等内容。企业综合战略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因素,对外要及时收集和掌握外部环境信息,对内要分析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了解产供销现状以及清楚企业的行业地位,通过全面的分析对比做出合理的综合规划。
2.技术开发战略
技术开发是对企业现有产品的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或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利用高品质形成竞争优势,利用优惠的价格占领市场份额。目前,我国企业对于产品工艺的开发创造能力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企业的发展战略也与企业的技术开发息息相关。对于一个有着明确战略规划的企业来说,制定技术开发方向是战略规划的重点。企业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从成熟到衰退,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没有持续地对产品工艺的再开发,就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企业的战略规划里,如果没有技术开发,就无法形成竞争优势,无法保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
3.区域战略规划
6.1
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企业收益能力
融资租赁渠道狭窄是我国目前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对于一些资本雄厚,信誉卓著,效益好,经营管理水平高的银监会监管下的金融租赁公司,可允许其通过资本市场如发行股票、债券、资本证券化等方式筹措中长期资金。融资租赁公司还可与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境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和发展新型融资方式融资。
6.1.1
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防范体系
融资租赁业面临着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大的风险,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风险控制标准,统一的融资租赁管理机构也尚未建立。由于没有从业资格的限制,从业人员素质也得不到保证,近些年融资租赁业快速发展,具有综合能力的管理人才也相对匮乏,导致很多融资租赁公司不能很好地保证风险控制要求。融资租赁业属于准金融行业,在统一的监管机构尚未建立之前,可先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其责任,监管融资租赁业风险,建立统一风险控制标准,合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保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全面建立承租人审核制度,综合分析承租人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状况,企业信用,还款能力,行业状况和地位,如果多项指标低于审核标准警戒线,融资租赁企业应放弃此次业务或提前做好相应风险风范措施。
二是明确租赁企业应采取的担保制度,杜绝信用担保和杠杆担保。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的风险决策机制,明确风险责任人。四是在租赁期加强对承租人的监管,减少承租人违约风险发生几率。五是建立风险分散制度,明确各方当事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等当事人的利益共同体,相互扶持,相互制约,改变以往租赁公司独自承担风险的局面。六是建立保险制度,在承租人违约时,保险公司赔付其他当事人的利益损失。
6.1.2
创新业务模式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融资租赁并参与进来,各类企业有着非同质化的需求,这就要求租赁公司应该适应市场快速的变化,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向化产品。各种租赁模式都有其特点,如杠杆租赁让出租人只需用少量资金就可盘活巨额租赁业务;回租租赁让承租人既保持了原有设备的使用权,又能让该设备占用的资金转化为增加其他设备投资的需要,使企业“固定资产流动性”,增加企业资金管理的灵活性。对于一些资金回收期较长但现金流较稳定的租赁设备,租赁企业可以将融资租赁与产品收益相结合、融资租赁与包销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融资租赁业务模式的创新。此外,还应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满足企业日益变化的需求。
6.1.3
控制流动资产规模适宜企业发展
6.2
引进人才提高营运资本管理方法
6.2.1
加强企业对营运资金的重视度
6.2.2
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融资租赁是一项综合,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其经营成果与工作人员素质密切相关,在融资租赁业快速发展背景下,融资租赁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速度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融资租赁业人才培养。
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相关课程,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虽然目前一些大学部分专业已开设融资课程,但却还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单独学科培养专业人才。融资租赁公司可与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培养公司需要的特定人才。
促进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交流和理论研究。目前我国融资租赁理论体系想不完善,与融资租赁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独立的理论探索能力还相对薄弱,与国内行业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导致相关理论知识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理论的不断进步是人才素质不断提高,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建立起基于我国国情的本土化融资租赁学是今后一个重要课题。
建立人才准入制度。融资租赁业应与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一样建立人才准入制度,由我国统一融资租赁业协会制定全国统一融资租赁从业资格考试,全面提升我国融资租赁业从业人员素质。
6.2.3
优化负债结构
步步高的负债以流动负债为主,财务风险较大,长期来讲,这种负债结构对公司发展不利,步步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度增加长期负债所占的比重。步步高的应付账款占流动负债比重最大,近五年平均达到45.65%,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59.08天,比较稳定,说明步步高可以及时付款给供应商。应付账款是一种低成本的短期融资,步步高应该充分利用这种融资方式,同时也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要逾期还款,损坏自己的信用。
应收账款管理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加强:加强合同控制,严格按照合同办理采购业务;加强应付账款的审核;加强应付账款账龄分析。
6.3
融合供应链管理调整营运资本管理方法
6.3.1
调整组织机构
6.3.2
加强信息集成
中小型物流企业必须把信息化系统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要把开发研究一款具有现代水平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当成头等大事来抓。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必须强化综合性,在实现物流信息的透明和共性。企业要建立生产物流信息化,要强化一条龙服务,建立高度合成的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不但一要搞好各部门信息共享的信息系统,还要强化各合作伙伴间的信息交流。总之,物流企业应以现代物流为基础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然后有的放矢地分步骤实施。
信用是所有事情的基础,当然也必定是宁波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电商业务重要的一块基石。跨境电子商务涉及到跨区域、跨地区和跨文化交流,如果彼此没有良好的信用,即使跨境电子商务具备多先进的设备,也会使得买家由于质量、售后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下而放弃交易。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这证明从2003年开始中国市场在逐步向形成良好的经济信用氛围和健康的信用环境迈进。[22]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10-0035-03
近年来,金融创新和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表外外汇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问题,不能充分揭示表外外汇融资业务的整体状况,因而无法对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实施有效监管,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影响其当期损益和现金流量的外汇融资业务。我国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主要是担保类业务,即通过银行担保将表内外汇资产负债转化为表外代收、代付业务,主要业务品种包括:对外担保、远期信用证、内保外贷和海外代付。统计显示,近三年来,山东省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年均增速在30%以上。其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谋求收益最大化。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以其成本低、收益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等特点为现代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除了获得利差和汇差收入、信用证开证、承兑手续费及其他结算手续费外,还通过提供担保等非资金服务,获得融资管理费等收入。二是规避有关监管要求。表外外汇融资所筹集到的资金无须编列在资产负债表中,从而使得银行在融入资金的同时,又符合会计法规所要求的资产负债率,使银行不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和信贷规模的考核限制。据了解,进入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企业结汇意愿持续高企、留存外汇明显下降、银行外汇存款下降。另外,随着进口融资需求持续增长,银行外汇头寸普遍吃紧。为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只有更多利用海外代付等境外融资方式。三是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下的套利需求。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加息背景下,贸易融资套利操作导致境外融资快速增长。
二、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者及时作出判断。但是,现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除对结算类的中间业务有规定外,对大部分表外外汇业务未做规范,各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账务记载不直观,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在统计报表管理上,也没有专门编制表外外汇融资业务报表。更没有详细的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制度。
(一)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在会计确认、计量上存在制度软约束现象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定义的基本要求是以“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对预计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予确认。形成或有事项的表外外汇业务的基本特征就是交易要在未来履行或完成。因此,会计要素的定义不能涵盖表外外汇业务,会计核算办法未能全面反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品种及各品种所获得的收入,表外外汇业务信息披露不充分。另一方面,《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计量上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基础,辅以市价法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而表外外汇业务大多是金融创新产品,无论是选择历史成本,还是市场公允价格,都无法满足计量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在会计信息披露上存在制度性缺陷
一是我国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大部分银行的中间业务归结为表外项目,在如何进行反映与披露上并无统一的标准化尺度。会计记录必须以信息资料的可量化或可货币化为基础,表外外汇业务中许多对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非量化或非数据化的会计信息,无法在商业银行的会计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和披露,削弱了其充分性和可用性。二是或有资产、负债业务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随时都可能转化为表内业务,增加银行经营的难度和负担。而按现行银行制度规定,除一部分表外业务要以附注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外,大多数表外业务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三是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反映差异较大。《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等法规对银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进行了原则性要求,但均过于笼统,对核算范围、记账方法、统计口径等事项无具体规定。各商业银行内部规章中对表外外汇业务的界定、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方式不尽一致。
(三)表外外汇业务核算透明度低,导致贷款规模控制和外汇管理弱化
近年银行表内融资表外化发展趋势明显,在外汇业务领域突出表现为名目繁多的各种代付类贸易融资。但在外汇监管中,仅有部分信用证及部分承兑形式的表外融资纳入外债管理,其他各种形式内保外贷融资未纳入外债规模控制。汇发[2009]59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银行为客户开立远期信用证后,再为该笔付款业务叙做海外代付的,如两者期限合计超过90天,则海外代付项下金额应纳入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控制。但是,目前商业银行表外外汇科目记载的融资业务,不能揭示物流变化与资金变化的方向,不能提供统一明确的检测分析数据,造成银行总体外汇融资规模底数不清、结构不明。同时,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金融创新的方式规避规模管理和金融监管,表现在:一是90天以下远期信用证和海外代付不纳入短债规模控制,不占用银行短债头寸,因此银行、企业更倾向于使用90天以下的短期限表外外汇业务。二是大量组合型和创新型表外产品未纳入外债管理。银行表外产品种类繁多,特别是各种组合型表外外汇融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部分表外外汇产品并未被纳入短债指标或担保指标管理框架中。
(四)表外外汇业务会计核算不体现资产负债匹配原则,风险向银行转移
一是资金来源与运用不匹配。如海外代付既是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外外汇业务,也是银行外汇资金来源运用的表外外汇业务。即资金来源为表内,资金运用为表外。在远期信用证及海外代付业务中,银行失去了对单据和物权的控制,完全依赖企业自身信用及未来偿付能力,一旦风险出现,将由银行进行垫款而蒙受损失。二是资金期限不匹配。银行同业之间的过度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部分企业挪用短期资金用于长期投资或项目建设,由此引发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三是物流与资金流背离。2009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境内企业较多选择海外代付和远期信用证业务。从资金流和货物流的匹配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进口延迟付汇的行为,当期资金流出减少导致物流与资金流背离程度加大。另外,表一
融资业务大多使用金融创新工具,它们的市场发育并不成熟,当交投不活跃时,银行和企业要承受市场流动性的考验。同样,在信用证业务中,商业银行也面临债务人违约、或有负债变成现实负债的流动性风险。
三、完善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会计管理的建议
(一)科学设置表外科目
应结合会计准则国际化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加大表外科目设置研究,尤其是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会计科目设置研究。一是表外外汇融资业务是用以反映未涉及资金的实际增减变化、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但又必须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的重要会计事项,因此表外科目的设置应按照业务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核算要求及业务特点来设置。二是从表外科目的框架结构上看。应包括两类:一类是反映和控制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为主的科目,另一类是与或有业务及承诺事项相关的,控制和反映表外业务的科目。三是根据具体情况和业务需要,表外科目也可设置二级明细科目,以改变目前科目设置单一笼统的现象。细化或有资产、负债业务核算。
(二)完善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会计核算体系
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包括账簿设置、记账方法、账务组织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核算方法和各项业务的处理手续。账簿设置应结合表外外汇融资业务的发展变化,在设置有关登记簿的同时,相应设置有关的分户账、总账,以不断完善其账户体系,尤其是对或有资产、负债业务相应建立起一套明细分户账和总分类账相匹配的账户体系;记账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发展实际,对表外业务的会计记账方法进行规范,以全面及时反映表外业务状况。信息披露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统一标准、建立表外业务报告制度。根据各科目发生及节余情况、表外风险资产转换系数等编制表外业务状况报告表、表外损益明细表、表外风险资产折算表。通过规范的会计处理,对主要的业务事项进行真实、完整、系统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监管者提供透明、可靠、可比的信息资料。
(三)建立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机制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引言
一般投融资企业是通过融资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竞争能力,以此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财务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职能将会慢慢的转换成管理型,而不再是核算型了,以避免传统观念造成的弊端,促使财务管理方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能快速有效地执行下去。在财务管理中,重点就是财务报表的管理,其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必须严谨、详细、清晰、明了,在保证账目的准确性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数据,使企业健康的发展。
一、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作用分析
财务会计审核主要包括内容、形式、呈报数据和相关资料等内容的审核,审核报表在投融资企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投融资企业各项财务报表的质量,投融资企业报表必须进行严谨的核算,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在必要时,部分财务报表会进行合并,汇总到一起,但是这部分工作的开展,也是建立在财务报表的准确、科学的基础上来进行,以此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审核效率,为投融资企业投资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投融资企业还应当具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在一定程度上,财务报表的审核准确性对企业的信誉有直接性的影响。只有核算做到了科学、准确、透明化,才能得到合作伙伴的信任,企业才能得到快速、良好的发展,所以财务报表的审核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和内容分析
1.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
(1)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工作主要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企业法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保证所有事项符合国家财务规定,符合企业规定,各项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必须运用公式进行核算,避免造成误差,对于审核完成的财务报表要加盖公司印章进行证明,以保证审核结果的严肃性和合理性,相关负责人还应当签字认可。
(2)在投融资企业财务报表审核中,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对于相关资料,报表进行审查时要保证其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均符合相关规定,不能出现丝毫差错。比如按照下列顺序来进行:首先相关人员分别对各种报表及附带资料进行分类对比;然后审查财务会计报表的审核资料,检查其准确性;最后在审查各类财务会计报表的备份资料。以此来提高各类财务报表的审核科学性和准确性,
(3)对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审核报表的重复审核。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合理性前提下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排除检查,针对特殊科目进行排查,检查排除部分因科目使用不合理而出现的一场。比如说,某投融资企业收到相关政策方面的影响,在当年的财务会计审核报表使用过程中,采用了特殊的会计科目进行登记,但因相关财务人员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审核知识和审核经验,致使本年度的财务会计报表出现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未能及时解决,在接下来之后,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审核但该年度又缺少的相关政策的支持,导致投融资的效益和既定的目标出现了偏差,未能达到企业既定的目标。
2.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内容
(1)审核财务汇总会计报表。对财务会计财务汇总报表的审核是投融资企业审核的基础,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会计汇总报表审核能够完善会计报表的相关内容,还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自我审核,还能为企也的长远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为投融资企业的正确决策做出贡献。例如,某投融资企业在年终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的审核,财务会计汇总表上因缺少了对资产负债的审核导致汇总表内显示同比增长了9%,致使来年因资金短缺导致部分项目无法展开,影响企业发展。
(2)审核财务会计利润报表。现在的投融资企业大部分采用的是股权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所以投融资企业在对财务会计利润报表审核时,应该注意对所有股东的权益科目进行审查,以保证股东的应得利润,以保证审核的准确性。
(3)审核会计报表间勾稽关系。在投融资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审核中,对财务会计洪总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核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它显示着该企业所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所有财务科目,内容具体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统计表、现金流量情况统计表、企业的利润情况统计表和利润的分配情况统计表等。
三、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异常内容审核分析
1.比例突然好转
在正常情况下,投融资企业的财务会计审核报表中财务报表的标准区间值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审核会导致财务会计报表比例突然好转,经过与标准值的对比之后,能发现审核是否存在异常,分析当前条件下所反映的经济情况。通常情况下,两期之间的标准值差值为2时,则表示比例突然转好,需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检查其对投融资企业的正常发展是否存在影响,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比如一个企业两年之间的财务会计审核报表均显示为盈利2000万元,但实际上在第三年中该企业因财务会计审核报表的突然好转型远远〉标准值2的范围,但是财务人员未能引起注意,从而导致企也资金链断裂,最终破产。所以,必须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去检验则进行仔细、准确的审核。所以投融资企业应该对资金的流动比率、成本的费用利润比例、企业资产的负债情况和销售利润等数据进行审查。
2.相关比例较优秀
会计报表的相关比例较优秀是相对同行报表数据而言的。结合当前的市场规律可知,同行某指标的最大优秀值比减11如果〈40%,就表明此指标是正常优秀范围,反之这说明不正常。举例说明,某投融资企业某年的利润指标同比增长5%,但是再和同行数据对比计算后发现其增长点〉50%。依据这样的结论基本可以断定,该投融资企业的会计报表不真实。因而需要加强对其成本利润表、净资产收益率及业务增长率比值等的审核。
四、投融资企业对工程核算的管理
第一、对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投融资企业在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中,都应该依据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除举债资金项目,其他都要遵循企业财务管理规定。第二,编写融资计划。为确保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投融资企业应该在年末就编写下一年的融资计划方案,同时交给企业财务部门,在投融资企业的财务部门审核以及汇总之后,和投融资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最佳的融资计划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融资计划管理时一定要重视对融资成本的控制,假如贷款利息与银行收取贷款费用之和大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20%,这时应该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研讨会进行最终的定夺。第三,核算工程付款情况。核算工程付款情况也是投融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财务部门每个月都要核算工程付款情况,接着按照工程核算的数据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以及企业的日常资金流向,然后把具体的分析过程以及分析的结果编制成报表交于有关部门,同时预算下一步的工程量,结合预算的结构计算资金需求,这样就能为投融资项目的有效开展提前做好经济准备。第四,日常公费管理。投融资企业日常公费涉及租赁费、水费及电费等内容,公费管理中应该进行总额控制管理。对专款支出,在执行中应该按实际要求控制,对项目超预算的应该按批准用途及范围进行记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投融资企业的筹资和投资中,财务管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其是投融资企业正常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坚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是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以,投融资企业必需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而在财务管理中会计报表审核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能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要求投融资企业必须把握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及内容,以此促进投融资企业的更好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是关系着我国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中小企业发展虽受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更受金融市场、政府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如何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是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 融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中小企业来说,没有资金,企业再好也难持续发展,融资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瓶颈。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其健康运营;(2)良好的融资环境能遏制非正常金融的泛滥,降低金融风险,使资金能良性循环流通;(3)有利于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解决社会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小企业超过我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GDP是全国GDP的60%,税收贡献占了50%,并为城镇就业提供了75%以上的岗位。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实现我国保增长保就业目标的有力支撑。作为市场经济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能否茁壮成长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优化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解决其融资难问题,对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二、中小企业的主要外部融资问题
(一)融资渠道窄,银行借款难
我国资本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很小,往往依赖银行信贷为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贷款的高门槛严审核,使7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得不到贷款。李洁(2011)通过对我国东北、中部、西部地区2010年度287家样本中小企业贷款难易程度抽样调查表明,92.33%的中小企业认为银行借款是困难的。
(二)税费负担重
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税种繁多,各种税费综合起来已超过30%。2012年上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发现,在调研各省工业企业利润下滑30%~40%的情况下,税收增长却达两位数以上;另外,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房地产调控影响,不少地方为保证财政收入而加大征收各种非税收费,使得天津、安徽、广东等省份在2012年前三季度的非税收入增幅分别比税收增幅高出40、30和18个百分点。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十分沉重。
三、优化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建议
(一)政府施行扶持政策
1.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减税政策,建议降低中小企业的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放宽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某些成长性企业应按其获得利润的一定比例征收税费,以免利润难抵税费的情况;二是免税政策,凡对地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能解决当地就业人口的新办及创业企业均给予免税鼓励政策,当其发展步入正轨后再正常收费,以保证其顺利快速发展。
2.金融扶持政策。一是降低银行放贷门槛,缩短贷款审查周期,政府要监督和指导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银行及时向符合贷款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解决其用资急的难题;二是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央行要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以及适度提高不良贷款率容忍度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二)建立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
国外有很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成功的案例,如二战后美国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管理机构,专业机构的方法就很有借鉴意义。我国政府也应就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组建提供融资服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制定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经营管理方法,并为其提供贷款担保,定时组织专业性免费咨询服务,举办讲习班和研讨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技术和管理支持。这样既体现了我国政策的有效性,又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发展效率。
(三)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融资途径
1.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根据罗斯的“融资有序理论”,企业融资应首选债券融资,次选股票融资。相比股票市场,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还很落后,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更是不尽人意。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有利的平台。
2.开辟产权交易市场。在产权交易市场,中小企业能引起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金融机构的注意,使中小企业的优质项目获得溢价机会。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出让产权获得资金,将产权市场作为一种融资平台,以产权换市场、换技术、换融资等多种方式促进产权市场发展,同时对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要弥补资金缺口,需要国家的扶持政策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真正为中小企业优化融资环境,使其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洁.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特征与优化探析[J].企业经济,2011(02).
[2] 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因素探讨[OL].中国行业研究网,2012-6-28.
企业融资困难是否对投资和产出造成负面影响,关键不在于这种外部融资约束本身,而在于企业能否通过短期内更多开发和利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剩余,即创造出更大的利润,并通过利润再投资这种内源融资方式来弥补外部融资的不足。反之,非金融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越高,越说明企业开发和利用其主营业务方面机会的能力不强,也反映出企业的竞争力低下。
如果一个经济体中,非金融企业普遍存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较大的现象,则说明该经济体的长期竞争力不够强。
其次,融资难问题反映的是企业的资金需求大于银行资金供给问题。从经济规模来看,我国已在很短时间内跃升到离全球第一不远的位置。与此同时,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和贷款总量均在快速增加,前年二者之和已大大超过GDP,分别达1倍和约0.3倍的水平。伴随着货币和实体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的结果之一,是产能过剩、能源资源的超负荷运转以及PPI连续31个月的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