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数字经济讲座心得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3 16:19: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经济讲座心得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字经济讲座心得

篇(1)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出席上海书展,为其即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傅佩荣谈人生:哲学与人生》(第二版)造势。次日,他便要马不停蹄赶往重庆。

“我在很多地方讲《易经》,明天去重庆也是讲《易经》。讲《易经》有个特色,你讲完之后最后半小时做示范,数字卦,用数字来取代古代复杂的方法,用来占卦。我在全国各地讲这样《易经》的课至少讲过30场,每一场都有五六个人要上来示范,从来没有一个人说不准的,从来没有。”上海炎热的夏日,依然西服革履的傅佩荣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即便是坐在酒店靠窗的咖啡厅,他也是一副随时准备登台的姿态。

翻开这位来自台湾的“国学大师”的履历,其上有关“主要作品”的介绍里,多少带有“心灵鸡汤”的味道—《傅佩荣谈人生:易经与人生》、《傅佩荣谈人生:心的旅程》、《向孟子问道》、《向庄子问道》、《向孔门弟子解智慧》、《领导处世智慧》……

他给“国学热”定了个30年计划,“从普遍推广,到回到经典,最终改善生命”。“改革开放经济要搞30年,搞文化30年最起码。”

台湾“国学”明星

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的傅佩荣,在台大开设的“哲学与人生”课程,讲了17年。2005年后,他抢滩中国大陆国学市场,国内出版的第一本书,书封上画着一个抽象的人脑在接受知识。

傅佩荣第一次到大陆公开演讲,是在2006年9月。线装书局将傅佩荣对《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的解读,分别成书五册,构成“傅佩荣解读五大经典”。基于新书宣传的考虑,图书策划公司借用他曾频频在台湾校园外演讲的功力,安排了演讲场所,并联络媒体,营造出迎接台湾“大学者”的气势。

十天时间,六个城市,十所大学—傅佩荣对当时受到的礼遇印象深刻,“南方开始,浙大、复旦、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然后上海社科院、中国社科院,加起来总共十个学校,都讲国学。反应还蛮热烈,”傅佩荣回忆,“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对传统文化这么热衷的。当然里面可能有‘’的原因,要寻根、要补课。”

正是那次巡回演讲之后,有人找上门来。“最早是凤凰卫视,找我讲《国学的天空》。2008年上半年讲了137集,之后南方人都知道了,好像是广东人看得特别多。而且知道我这个人讲国学好像还蛮到位的,都会根据原典。后来在2009年上半年,上央视讲《孟子的智慧》,那才让大陆人都知道,这个人讲国学,好像还不错。因为央视有一定的号召力。”

他刻意回避了2006年与“国学超女”于丹的那段纠葛。当年的“十一”假期,央视 《百家讲坛》连续7天播出“于丹《论语》心得”,让这位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一举走红。但实际上,《百家讲坛》原本计划《论语》的讲习安排,是于丹7集,傅佩荣30集。于丹一上镜轰动全国,主播方因势利导,取消了傅佩荣的《论语》档期。

这件事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傅佩荣的“成名之路”—他变成了大众心中的“台湾版于丹”。“那时候,只要于丹出一本《心得》,我的书明明是《的智慧》,书商也要把书名改成《心得》;于丹出一本《庄子心得》,我的书叫《向庄子请益》,书商还是把它改成《庄子心得》。弄到后来,甚至有人问我:你怎么跟风?”傅佩荣对这段过去十分介怀,到2009年上海书展,他甚至不掩其怒,公开声称:“别叫我‘台湾于丹’,我在台湾已经成名30年了!”

然而无论如何,借着国学的通俗化演说大红大紫之春风,傅佩荣还是红了。

出名后的利益纷争

成名自然会有“副产品”—书大卖、节目收视好,各地演讲邀约频频。经济收益上的事他雇用专人打理,然而早年因缺乏对大陆市场的了解而签订的一纸图书版权合同,因为各类书籍的大卖,逐渐让傅佩荣感到“分利不匀”—“因为一个无良书商,傅老师亏了不少钱。”一位了解事情经过的出版社编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早在2005年在大陆出版第一本书之前,一位大陆出版商到台湾找傅佩荣,商议到大陆出版事宜。直到第一本《哲学与人生》出版,看到书的傅佩荣才得知是“东方出版社”。“但我在台湾不了解大陆的情况。因为他是第一个到台湾找我的出版界朋友。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出版商,什么叫出版社,还有书号问题,台湾没有那个概念。台湾每一个人都可以申请正式的出版社,就是合法的。我很信任他,所以我所有的著作交给他处理。”

篇(2)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阅读是大学生文化性学习和认知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心智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但是随着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普及,在校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轻浅随性的阅读风气充斥校园。要改变这种阅读退化的现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文素养,是当前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而从新生入手,特别注重研究新生的阅读现状,给他们以健康正确的阅读指导,引导他们构建科学合理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味,逐届往复,以期形成高校校园阅读氛围的良性循环,则不失为图书馆导读策略的一种新思路。

2 当前新阅读形势下高校新生的阅读现状

2.1 疏离文本,数字化阅读很普遍;淡化经典,实用休闲阅读占主流

今天,科技的发展,让浸润着翰墨书香的传统阅读走进了全新的时代,热衷网读,实用休闲,几乎已成为今天大学生们普遍的阅读追求,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生活。就此种现象笔者曾连续三年在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30名新生中分别做了一年的跟踪调查,综合结果结果显示:大一新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的占60%以上,全学年读书3-5本的占65%,0本的占6%左右,而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的占60%以上;而且70%的学生阅读是为了娱乐消遣或英语考级,还有体育新闻、明星逸事等,而名著经典的阅读量仅有不到10%。部分学生甚至还被某些带有商业成分的“知识抢答赛”所诱导,让一些只具有瞬息价值的消息占据了时间与头脑,并产生了一种“知识渊博”的满足感而相互效尤。

很显然,刚刚冲破高考压力的大学新生们,在尽情享受着他们可以支配的自由。他们的阅读已迅速融进了这个全新的环境。阅读量的减少,阅读审美的趋俗,反映出新生们的课外阅读的快餐化、通俗化趋势。他们的感性阅读日益甚于理性阅读,泛读日益甚于精读,阅读显得缺乏有目的的主动选择,尤其是对经典阅读的淡化,使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追求只停留在浅的层面,文化被稀释为信息,阅读不再只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对事物的认识已没有深度。不难想象长期的浅阅读,势必导致学生人文解读能力的下降,难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文化底蕴,必然会造成文化知识的“营养匮乏”。[1]

2.2 心理因素和现实困境是新生们的阅读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

大学的学习和高中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课内学时大幅度减,课外的阅读大量增加;二是课内信息量明显增加;三是教材的作用降低,参考书刊的作用相对提高。特别是全面学分制的实行,专业的选择、课程的取舍、学习计划的制订、时间的安排,都要靠学生自己来做,自主性、主动性成为大学学习中的一大特点。[2]而十七八岁的大学新生们,刚刚结束紧张而单一的高中生活,对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很陌生,于是他们因无所适从而不知所措。再加上开放性的校园环境,冲击着新生们脆弱的判断力,于是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激发了他们的短期行为,随性和从众就成为很多新生的自然选择,使他们在学习或活动中缺乏提高综合素质的长远目标和对自身发展的深层思考。于是他们的阅读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取向,而走进了大学的既有误区。

3 图书馆针对新生的导读策略

3.1 及时开展新生的入馆教育

大学学习的特点要求学生要有很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图书馆对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许多新生对图书馆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如何利用图书馆就更为陌生。那么开设公共导读课或在信息检索课中加入导读课就成为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环节。比如可以结合课程需要带学生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馆资源的分布情况、借阅流程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向新生推介《我与图书馆―――毕业生致新同学》、《如何合理支配闲暇时间》等往届生的学习心得之类的内容,这样首先可以引导新生的未来阅读规范、健康、有积极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可帮助他们学会利用书目、索引、文摘和工具书,更重要的是指导他们选择文献以及课外阅读的方法等,使新生们在信息面前游刃有余,真正驾驭信息,避免在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时茫然不知所措,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质。

3.2 打造特色数据库,积极开展网络导读

应该说,数字阅读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那么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就要充分利用这些新的的技术成果,为导读工作服务。可以利用各种web2.0技术,对网络上有关学科的专业信息进行搜集、分析、筛选、整理,把收集到的与该学科有关的学术性网络信息资源下载到自己的服务器上,再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建立特色数据库,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数据库的检索系统了解这个学科的相关信息。图书馆还可以在自己的主页上开设数字图书馆专题,列出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推荐书目,或者整理各图书馆网址,比如国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特色图书馆等,学生尤其是新生可以简明便捷查阅所需信息资料。同时图书馆还可以用博客、微博等向学生推荐信息并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撰写书评,图书馆可以利用书评数据库展示学生的优秀读书心得,让优秀的读者成为推介图书的主体。显然这种双向的导读工作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审视和提供资源,更贴近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尤其是大学新生们的阅读现状,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3]

3.3 开展阅读主题活动引导经典文本阅读:

虽然数字化阅读已为大学生们广泛接受,但过分地沉浸在网络信息与娱乐互动的海洋里,对知识的理解和操练机会就会减少,人的智力生活就会单调、幼稚,知识人格也会发生障碍,所抵达的精神海拔就会相应降低,导致“精神矮化”[4]。所以在导读工作中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文本阅读的不可替代性。因为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认知和学习的基本方式,绝大多数的人类文化知识遗产仍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着。所以从新生入校就要继续坚持培养他们对文本的亲近感,让传统的文本阅读在网络时代担负起促进心智成长的重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复旦大学哲学系张汝伦教授说,“人的素质只靠学习英语和电脑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那么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讲坛及读者沙龙等方式,在学生中尤其是在新生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大力倡导文本阅读和经典阅读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图书馆可以邀请校内外名师名家举办关于“读书与人生”、“读书中的快乐”“如何阅读”等主题的阅读交流讲座,举办以中外名典解读为中心的人文主题讲座等。这类讲座凭借着主讲人的身份及其对阅读的理解、经验介绍、文化的阐释,可以对学生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与长效凝聚力。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设施及人才的综合优势,将讲座(含现场讲解)、展览、演出(含影视纪录片播映)及互动等多种阅读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阅读框架,进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让他们在听讲演、观展览、看电影、读名著、享互动中耳濡目染,让新生们从入校伊始培养起对的阅读兴趣、进而更多的亲近文本,走进经典。开展这类系列主题活动对开阔学生们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味,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人文素养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现代新科技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阅读学习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不仅影响直接着他们智能结构的科学构建,更影响着他们身心素质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当前新的阅读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努力探索适合新生的导读服务新模式,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使他们能摒弃虚浮,潜心书香,在校园健康清新的阅读氛围中涵养健全心智,积淀人生精华,这样才能最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也最终实现图书馆自身职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陆波.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干预[J].图书馆杂志,2012,(3):58-60.

篇(3)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创新的教学思维,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适当添加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教学改革中培育人才、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发现人才。目前地方性本科高校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采用单一模式的教学方法,本人结合近年来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结合地方本科高校经管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一些创新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寻求适合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合企业、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逐步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向职业化教育转型。

一地方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对地方本科高校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

(一)地方本科高校区位的劣势,师资力量相对缺乏

地方性本科高校多处于某地级市,地理位置与省会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其区位劣势明显,另由于地方性本科高校大多数是专升本,在升本后由于大量扩招,学生数量剧增,但师资数量出现一定不足,同时师资质量和结构问题突出,作为热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常现严重缺乏。另由于地方本科高校的品牌效用较弱、教学科研硬件和软件条件较差,中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人才引进后因为待遇和发展空间问题难以留住。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的专任师资力量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师资力量缺乏使得在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上课之余很难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创新。

(二)地方本科高校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习能力较差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课后还需适当复习,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全力以赴。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生与其他重点高校相比,学生不仅生源质量较差,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教师在有限的课堂进行教学,再精彩的课堂也会使学生根本无法很好掌握其中的内容,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三)数学化经济学术语增加了课程的学习难度

《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其内容抽象晦涩难懂,使得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生缺乏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当前经济学边际革命之后,在传统性的经济学分析中融入数学逻辑,数字化成为经济学的一大特征,不断数学化成为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相对学生来说,自从经济现象不断抽象化为数学符号后,经济学现象不再易于理解,而是变得复杂难学,学习兴趣随之不断降低。这时课程的专任教师就要思考如何协调二者关系,如何对课程进行改革,使得学生能学好经济学,能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二地方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根据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提供一些教学改革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一)教学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来说的,教学的“供给侧改革”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思维。一直以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等。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强调教学供给侧理论灌输,教学方法单一,而忽视学生需求侧的主体性特点,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但后来一段时期内教学将重心转向需求侧,过份迎合学生的需求,过于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同样受到影响。目前我国步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在供给主体方面,在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力量建设的同时,引导经济学科教师以及学生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共同参与,将所有社会组织、社会资源都纳入到经济学类教育的系统资源当中,构建经济学教学多元供给主体,发挥不同主体的积极引导作用。在教学供给内容方面,需要提高西方经济学供给端的质量,要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组织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对优秀教师教学案例、教学视频进行分编整理,实现《西方经济学》教学均衡化发展。在教学供给方式方面,教学方式要分层和分类,要做到知行合一。对于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模式,实现精准的教育供给;在课堂教学上,要转变教学方法,要注重运用整体框架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化。

(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来说,继续深造的机会不多,90%以上的学生毕业就会踏入社会,面临找工作的问题,这也是与研究学术型大学的区别,所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地方本科高校的重点。地方本科高校要重视以实践育人,通过建设一批独具特色、功能不一的实践教学基地,给予学生适当的实践指导,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在理论课时完成后需要增加部分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地方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优势,鼓励学生走出去,老师带队走出去,走下去。紧跟社会的步伐,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层面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应用型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可选择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未来的人才是懂网络,且会运用互联网的人。为了使学生懂得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通过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是由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去完成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模式促使学生将网络资源利用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运用到《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当中,首先通过课上教师分析教学目标,精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具有探索欲望,形成内在学习动力。其次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分组讨论话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网查找资料,通过自学资料,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使每个小组都带着问题和任务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和交流协作学习。再次学生可在学习论坛彼此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也参与其中,对关键性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最后通过小组协作,组织文字资料,并就此做出汇报,提高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根据汇报结果做出总结和评价,并进行适当拓展引申。

(四)组织专题知识讲座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发展性学科,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知识结构设计一系列专题讲座。这些专题讲座可以通过校内相关领域名师为学生进行讲解,也可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邀请一些经济学家、优秀校友、著名的企业家来校开展专题知识讲座。这种专题讲座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前沿,而且可以使学生零距离感受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先进思想和观点。通过专题知识讲座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理解,启发新的思维。

三结语

地方性本科高校选址多在中小城市,与全国重点大学或省属综合性大学相比有较多的劣势,但是我们要避短扬长,重视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在掌握西方经济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解决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常言道:“学无定势、教无定法”,在地方性本科高校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方法,比如教学供给侧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专题知识讲座,就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就能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能实现地方本科高校的职业化转型,增强地方性本科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宪.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

[2]李宝礼.互联网思维视阙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5:492.

[3]高杰.案例启发式教学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4:156-157.

篇(4)

1.民办高校图书馆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高校图书馆被称为“高校心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有一批既有图书馆学知识,又有其他专业知识的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短缺、专业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工作的客观要求相比远远不能相适应,现状堪忧。

1.1学历结构不平衡

据调查,大部分民办高校图书馆馆员中毕业于图书馆学专业的人员所占比例不到10%,而且他们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更新。有的馆员是从正规院校的毕业,但是专业不是很对口,还有少数馆员已取得成人教育学历,有部分馆员也是专业不对口,非图书馆学专业的本、专科生,他们占图书馆馆员的比例较高,据目前情况来看图书馆学专业和非图书馆学专业的硕士生所占比例甚少。

1.2知识结构不合理

在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员原有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虽然有的图书馆也引进了不少专业人才,但整体知识结构单一,难以开展高层次的信息分析、咨询服务,不能满足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信息资源发展需要。因此,要通过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优化其知识结构,使其能胜任图书馆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尤为重要。

1.3继续教育的经费不足

由于目前民办高校办学体制的不同,在馆员继续教育问题上缺乏足够的经费是目前馆员继续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现今,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私立大学图书馆普遍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并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继续教育,而我国各民办高校图书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继续教育很难顺利开展。

2.继续教育的方式

为了保证馆员继续教育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一方面,教育部要对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职称资格有更高的要求,要求馆员具备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要有研究生学历,其实这也给馆员创造了继续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重视图书馆这个部门,要意识到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明的窗口,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是学术研究的服务领域,同样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把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同教师的继续教育同等重视起来,列入学校发展的规划之中。

2.1参加在职学历教育

高校图书馆要与高校的发展步调相一致,就需要不断调整馆员的组成结构,要针对馆员的学历、专业、知识结构等,采取不同等级、不同专业的系统化学历教育,使馆员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 构建一个合理的学历结构,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建设的需要。对馆内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年轻馆员定期实行馆内轮岗制。可以使大家都有机会从事本馆整个工作流程或多个工作环节,对图书馆各岗位的工作程序、特点、规律等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可以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促使馆员由单一型向多能型人才转变。

2.2举办馆内业务知识讲座

知识讲座是一种补充、拓宽、提高的短期培训形式。高校图书馆根据工作的需要,适当选择一些专题,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馆内业务骨干可以轮流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知识讲座,进行集中培训。如数据库知识讲座、文献编目讲座、信息检索知识讲座等等。这些讲座具有方便灵活,联系实际的特点,可以使馆员在短时间获得较大收获,不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馆员的业务水平。

2.3参加学术研讨活动

在图书馆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不可能让所有的馆员都有机会去参加学术交流,但是我们可以选派部分馆员去参加各级图书馆学会、情报学会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会,之后让参会馆员为大家详细介绍大会概况,传达会议精神及学习心得,使得每位馆员都能及时了解图书馆动态发展、前沿问题,这对于今后的读者服务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2.4馆际交流

各院校图书馆之间应加强馆际交流,组织馆员相互参观学习,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图书馆学习,定期组织图书馆有关人员去管理较先进的图书馆学习,为了拓展思路、开阔眼界,汲取兄弟馆的成功经验,通过交流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完善本馆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清珍.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情报探索,2003.12

[2]王笑玲.论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

[3]郭燕英.浅谈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7

篇(5)

摘要:校园阅读是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近年来校园阅读的统计分析中,探索鞍山市图书馆在建设地域性联合借阅中如何优先校园“一卡通”服务方式。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4-0084-03

1阅读中优势人群的分析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未成年人年均图书阅读率超过成年人。2010年,我国17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为82.7%,其中9―13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最高,为92.1%。未成年人年均图书阅读量也超过成年人,2010年我国14―17周岁未成年人的课外书阅读量最大,为9.99本,9―13周岁未成年人的课外书阅读量为6.32本,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课外书阅读量为4.78本。三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均超过了成年人年均图书阅读量的平均值4.25本。因此,阅读中的优势人群是未成年人。

2未成年人阅读成本分析

2.1家庭阅读成本

2009年,8周岁以下儿童的家长为孩子购书平均花费大约为50.41元,这与9―13周岁儿童的家长为孩子购书的平均花费相差不多。而14―17周岁人群的购书花费在未成年人中是最高的,2009年该人群人均购书花费约为63.00元。由于未成年人的阅读成本很高,影响了他们的阅读需求。

2.2济收入造成阅读差异

鞍山市有人口300万,其中城镇人口150万,农村人口150万。鞍山市以重工业为主,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家庭的收入也存在较大差异。未成年人的家庭阅读环境差异很大,有的困难家庭的孩子要获得自己喜欢的图书很难,而有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又没有选择地购入大量图书。

2.3校园阅读条件

2014年3月28日,鞍山市教育局对部分所属学校的图书馆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统计情况见表1。

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生均图书馆面积为0.4平方米,师生人均图书馆面积为0.37平方米。有三所学校没有图书馆。②生均图书拥有量为23册,师生人均图书拥有量为21册。③有4所学校没有图书管理员或没有专职图书管理员。

上述学校都是鞍山市教育局直管单位,其中大多是省示范性学校。学校阅读在组织形式上与社会阅读有明显的区别,集体性组织阅读多,个体自由性阅读少;对阅读场所面积、阅读管理、图书种类、图书资源量要求高。笔者实地考察后发现,学校图书馆馆藏老旧图书多、新书少,一般阅读图书多、教育教学图书少。因此,未成年人阅读面临着校园场所、图书质量、阅读管理和阅读成本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周永纯:“一卡通”联合借阅在校园阅读中的优先布置 3未成年人阅读方式的分析

“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数据显示,有81.7%的教师认为应“设立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72.5%的教师认为应“举办校园读书节或其他读书活动”,62.5%的教师认为应“安排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建设书香校园的行列。

“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也希望学校能多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并增加阅读活动的数量与种类。调查显示,62.9%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55.8%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举办次数”,51.3%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种类”。同时,在表示所在学校举办过阅读活动的小学教师中,约有八成(80.3%)的教师也认为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1]。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可知,学生们喜欢的阅读活动的多样性、喜欢的阅读图书种类、喜欢的阅读方式、喜欢的阅读环境以及喜欢的阅读自由度,鞍山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完全可以满足,从中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参与学校阅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4“一卡通”联合借阅在校园阅读中的优势

根据2013年国家文化部的统计数据,我国平均每万人的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为85.1平方米,比2012年年末增加了6.9平方米;全国人均购书费1.22元,比2012年增加了0.13元[2]。目前,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2家,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6,320人,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逐渐成为主战场。

鞍山地区从2005年就已经开始在鞍山地区开展阅读活动,创立了许多阅读品牌,开办了许多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特别是2011年鞍山地区图书联合借阅系统(简称“一卡通”)的建成,完成了由6个子项目构成的网络建设,到2014年建立起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4级公共图书馆的“一卡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实现了全地区、全覆盖的图书通借通还。

目前,鞍山地区图书联合借阅系统成员有2个市级馆、7个县市区馆、6个单位分馆、12个学校分馆、159个社区图书馆、44个农家书屋,文献资源共享总量为图书200万册左右、报纸期刊2,000多种、电子图书15万册、视频数据库3个、电子文献数据库40TB。同时,鞍山地区图书联合借阅系统与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实现跨库联机检索,“一卡通”系统可检索文献超过500万册。“一卡通”联合借阅的资源共享、文献获得方式的便捷性以及全民阅读品牌的创立,弥补了学校图书馆建设的不足。

通过鞍山市图书馆实行的校园“一卡通”的优先布置,降低了家庭阅读成本,减少了经济收入造成的阅读差异,改善了校园阅读环境。任何一位想读书、爱读书的孩子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而那些经济富裕却无法甄别图书的家庭也能在图书馆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下,正确选择适合孩子的图书。因此,“一卡通”联合借阅在校园阅读活动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5“一卡通”联合借阅在校园阅读的优先布置路径

目前,“一卡通”图书联合借阅系统已完成了建设工作,进入推广和共享阶段,从2014年开始重点在鞍山市教育系统推广试点,首批进入“一卡通”系统的试点学校有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九中学、华育中学、白鸽幼儿园。“一卡通”联合借阅在校园阅读的优先布置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5.1优化学校成员馆服务

在学校设立“一卡通”借阅专区,定期调换新书,推出好书推荐、好书鉴赏等,这样既节省了学生选书的时间,又可以引导学生的阅读倾向。学生在学校“一卡通”专区借阅的图书,看完后可就近在社区图书馆或市图书馆还书,通过便捷的阅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拓展个性特点。

5.2优化数字阅读

根学生们“数字阅读”的习惯,图书馆将数字资源对学校开放,一方面将数字资源全部设置在校园网上;另一方面将数字资源分专题整合,设置专题数据库,缩短师生检索的时间,简化学生利用数据库的步骤,提供更开放、便捷、个性化的服务。图书馆可以建立“我的图书馆”,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所阅读的图书以及将要阅读的图书存放在“我的图书馆”中,作为阅读历史以及个人资料库存放在个人的收藏夹内,鼓励学生们积累阅读、品味阅读。

5.3优化校园阅读推广活动

鞍山地区高中以下的学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一卡通”成员馆的便利,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参与并优化学校的阅读活动。

所谓的“走出去”,就是将图书馆的阅读大讲堂搬进学校礼堂。大讲堂的讲座要考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阅读的关系,并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并设计一周或一月的讲座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和报告题目;把图书馆的品牌活动推向学校,在校园里举办展览、猜谜、征文、推荐图书、交流心得,举办我的书箱、我的爱好推广活动等。

所谓的“请进来”,就是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优先为学生们设计阅读大讲堂题目,通过“一卡通”校园成员馆网消息或制作精美的邀请函及讲座票发给学生,引导他们走进图书馆听讲座,接受阅读指导;请孩子们参与图书馆的建设,鼓励孩子们争当图书馆志愿者,开展“你是一名小小馆员活动”,让他们感受参与阅读、指导阅读的乐趣。

阅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阅读不仅仅可以获得愉悦,获得知识,还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下降,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其主要原因与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下降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阅读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从小抓起,从小培养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以俭,廖晓飞.绍兴市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一卡通”建设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4):130-131.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42-02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我国研究生教育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与肩负的使命,与国际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为使研究生教育质量有一个大的提高,必须牢牢抓住质量核心不动摇,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改革。学术报告(学术讲座)作为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高校也相继认识到学术报告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可观的投入。因此调查研究学术报告的认可度及所实际达到的效果,无疑对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

从实践来看,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研究生在学术报告方面的基本要求。例如,北京工商大学作为一所市属综合型院校,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北京工商大学已经制定实施了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关于学术报告要求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学术报告的数量及研究生通过学术报告所要达到的水平。例如,培养方案中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二十场学术报告,并上交每次参加学术报告后的心得体会,最终取得一学分才能顺利获得学位。但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学术报告的实施措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以致研究生对学术报告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学术报告的积极性不高,由此降低了学术报告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1 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笔者对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商学院、食品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四个学院的2011级硕士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468份调查问卷,经过筛选得到380份有效调查问卷。本次调查的基本思路是,以北京工商大学四个学院的2011级硕士毕业生为调查范围,对这些毕业生通过发放电子调查问卷的的方式展开调查。具体流程为,先联系在校期间时的班级负责人,使其在班级的QQ群、微信群、公共邮箱等大家交流的平台进行宣传介绍,使大家填写并返回调查问卷,然后对返回的调查问卷中与学术报告有关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相关问题有研究生就读学院、研究生就读专业、您所在专业的学术报告对您的帮助(很有帮助、较有帮助、一般、没帮助)以及开放性问题:您对专业讲座的层次,频率和内容有什么建议?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一系列统计分析,旨在从侧面深入准确地了解学术报告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起到的实际性作用。

本调查问卷之所以选取经济学院、商学院、食品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样本的主要原因是,这四所学院的培养规模较大、研究生人数所占的比重较大,从而可以更加全面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比较有说服力的结果。另外,选择毕业满一年的硕士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考虑了以下两点,(1)毕业时间较短,刚刚参加工作,对于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有较强的感知力,在社会上通过与其他院校同事的交流,综合不同学校的学术报告开展情况,给本校学术报告的实施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办法;(2)硕士毕业生刚刚走出校园不

久,对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还有深深的感情与记忆,能够更好的配合本次调查工作,真实有效地填写调查问卷,使问卷价值最大化。

2 调查结果描述分析和问题分析

基于对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商学院、经济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食品学院对于所在专业学术报告对自身影响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如下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对于学术报告的满意度状况最高,评价“很有帮助”和“较有帮助”两个水平之和占到总体比例的57.0%,其次为商学院52.1%,然后依次为食品学院43.6%,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40.0%。这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研究生认为学术报告对自己学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评价“一般”和“没帮助”的两个水平所占总体大约为50%。这一数字也是较高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整体评价偏低呢?

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归纳总结,我们发现问题的反馈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存在着为完成任务量而举办学术报告的倾向,过于强调学术报告数量等问题,而忽视了对报告质量和内容的要求,缺乏对整个学术报告过程效果的综合评价。因此调查反映相当数量的学术报告质量水平不如预期。(2)学术报告的安排与研究生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反差。理论类和应用类学术报告数量安排不合理,报告多样性不突出,职业规划与价值选择方面较少。(3)报告地点有时选择不合理,有些讲座适合大部分同学,而教室却太小,而有的讲座适合少部分专业的同学,讲座的教室却很大。这种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告的整体效果。(4)报告时间安排不合理,报告主要集中于学期中的某一时间段,不利于长期持续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5)报告的强制性要求降低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一些报告以强制签到的方式不合理,因为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不同,没必要强制去听。

3 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学术报告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中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供相关者参考。

从学术报告的整体安排来看,需要报告举办部门精心组织,合理规划报告的数量和类型,保证质量。具体来看,对于学术型报告,多关注本专业最前沿的发现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情况。不同的老师、政界和企业界人事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思路不同,因此,建议请不同的专家对某一专题进行讲解,从多个角度打开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思路。另外,当今的硕士研究生,对与就业相关的讲座关注度较高,有着较大的需求。因此,除了高水平的学术型报告之外,学校可以安排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岗位选择有帮助的报告。例如,可以安排一些关于,初入职场、社会,如何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专题讲座,也可以邀请更多的成功企业家讲解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工作的驾驭能力,缩小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素质之间的差距。这样学生就能了解以后的工作中会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有了目标和侧重点。

从讲座安排的细节来看,报告时间安排尽可能均匀分散,时间尽量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报告厅的选择根据所预计到场的学生数量选择,不宜过大或过小。建议形成常态化,使报告具有系统性和计划性,从而可以让学生根据需求选择所要参加的报告。

最后,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近年来研究生招生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硕士学位开始大规模招生,研究生培养的重心已经从学术型向应用型倾斜,加上近年来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正确引导,让研究生从自身意识到各类讲座或报告对于专业拓宽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报告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对于即将举行的学术报告,提前了解所要讲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带着问题去参加报告,提高学习效果。对于某些学术报告,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建小型研讨班,对于报告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交流自己的心得,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共同的成果,或者通过设置专业论坛,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便利性、及时性,提高学生交流效果。

参考文献:

[1] 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Z].2014.11.5.

篇(7)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在国内的普及,二维码作为三大信息获取入口之一(其他两个是搜索和菜单),已经成为市场上众多产品的“标配”。媒体资讯、平面广告、产品包装上随处可见二维码,电子商务、产品防伪、物流运输等领域也活跃着二维码的身影。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组织通过二维码在网上提供相关的应用与服务,实现与用户的沟通交流。图书馆面对阅读方式多元化的趋势,借助手机二维码技术开展服务,使读者通过手机与图书馆之间形成互动,建立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识别和传递应用模式,是构建服务导向型图书馆及实现服务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应用手机QR码所能实现的服务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手机QR码的概念与特点

QR码是日本Denso-Wave公司于1994年研制出的一种矩阵式二维码符号,QR来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缩写,即快速反应的意思,因具备迅速解码能力而得名[1]。QR码通常为小的黑白相间的方形图案,可以在横、纵两个方向上同时表达信息,能够存储数字、文本、图像、网址超链接、电子名片、社交网络信息等形式的信息编码,具备超高速、防伪性强、可传真复印、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等特性,可实现实体信息与虚拟网络信息的双向关联。与一维码相比,它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密度高、识别速度快、纠错能力强等优点,可以显示中、英、日等多种语言文字,可存储物品的基本资料,实现物品资料随着物品走而无需连接数据库。与其他类型的二维码相比,QR码具有全方位识读特点,用户可以任意角度扫描;它仅用13比特即可表示一个汉字,比其他二维码表示汉字的效率提高20%[2]。手机QR码是目前国内二维码识别软件仅能识读的二维码类型。只要具有30万像素以上照相功能的手机,安装有二维码识别软件(如快拍二维码、我查查、爱拍等),就能通过手机摄像头刷取QR码,轻松实现手机一键上网,便捷地浏览网页、下载图文及音视频资料、进行名片交换、电子地图定位导航、手机阅读,而省去了在手机输入网址的过程。

二、手机QR码在高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文献借阅、参考咨询、信息服务、对口帮扶等类型[2]。服务对象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读者为主,兼顾学校周边社区的群众。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高职图书馆因自身条件的制约,往往出现人员不足、服务单一、与读者沟通不畅等问题。高职图书馆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效解决资源与需求的瓶颈问题,必须突破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模式,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创新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手机QR码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对RFID昂贵的费用和使用上较强的专业性要求,作为开源软件的手机QR码成本低,应用的技术门槛不高,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图书馆使用。将手机QR码应用于读者服务,与微博、微信、手机网站等各类手机应用方式配合使用,实现线上阅读与线下阅读的互联,形成一种全新的移动数字图书馆体验,对于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潜在读者,实现与读者的持续互动,拓展和延伸图书馆服务的范围与内容,具有现实与深远的意义。QR码在高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应用有以下方面:

(1)文献借阅的工具

文献借阅是高职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基本方式。图书馆在满足本校师生员工文献需求的前提下,向社会读者发放借书证,提供图书借还和报刊阅览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专业类文献资源不足的问题,保障公民多样化的信息享受权利。手机QR码在文献借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社会读者的姓名、单位、照片等信息存储到QR码中,读者进入图书馆时,只需调出手机里的QR码,将手机屏幕靠近读码器,便可将个人信息传到图书馆的电脑,进行身份识别并登到,可在电脑上直接查阅自己的图书借阅情况,借阅图书时直接通过QR码的识别纪录数据就可完成借阅操作;二是将馆藏书籍的目录转换或者部分转换成QR码,将其添加到OPAC的移动书目中。读者用智能手机拍下QR码,通过二维码识别软件解读,显现在手机屏幕上,就可以准确知道文献的馆藏地点及其在书架上的具置;三是把与纸本图书、期刊相对应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网址存储到QR码中,贴于图书或期刊上,通过手机QR码的解读,登录相关网站,即可浏览及下载电子资源,实现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链接互通。手机的便携性使得QR码在文献借阅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职图书馆可以脱离网络和后台数据库,主动走出图书馆大楼,向社会读者尤其是合作企业的读者开展上门服务,在馆外直接用QR码为社会读者办理借书证,无须办证费用,也免去办理实体证的等待时间。社会读者使用QR码借书证可有效避免忘带证的烦恼,在QR码的编码中加入一定的加密防伪信息,还可具备防盗功能,能保证借书证的唯一性。

(2)咨询服务的媒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读者特别是上班一族更多地倾向于能够不受时间、地点、范围等限制而方便地使用图书馆资源、接受图书馆服务,图书馆也希望能为读者随时随地提供到身边的服务,实现服务环境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的转变。移动互联网能有效满足双方的这一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对馆藏文献及网上各种免费资源进行加工整合,放到图书馆的网站上,为社会读者提供数据库检索、在线图书馆、网络导航等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服务。读者使用存有个人信息QR码的手机登录图书馆网站,即可浏览和下载所需的信息资料。微博、微信的兴起更为图书馆与读者提供了全面而快捷的信息互动平台。图书馆通过微博馆内动态、新书推荐、讲座展览信息、解答疑惑等,使图书馆从被动服务变为富有个性化的“移动式”的主动服务。读者扫描图书馆微博的QR码,参与微博互动,将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告知图书馆,与其他读者分享阅读心得,并第一时间在手机上看到反馈信息,无形中参与了图书馆的智慧管理。

(3)馆情介绍的手段

社会读者特别是新读者一般对高职图书馆的楼层功能分布情况不甚了解,将QR码清晰地标注在各楼层或者书库门口设置的平面图中,读者通过手机拍照识别,就能获取各楼层平面图,各个书库、阅览室的情况介绍、联系电话、开放时间等基本信息,有助于迅速地找到所需资源或者设施。有条件的图书馆以音视频的形式录制图书馆参观指引,以QR码的形式提示网络下载。读者只要用手机扫描QR码,直接将该音视频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还可以边参观图书馆边听下载的虚拟导游讲解

(4)讲座、展览的助手

信息社会中的图书馆,讲座和展览已经成为图书馆核心业务的一部分。高职图书馆筹备这些活动,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面对众多的社会读者,宣传和组织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QR码的应用有效改变了这一状况。读者扫描图书馆信息公共板或网站上信息公共栏内的QR码,近期举办的讲座、展览就会显示在手机上。通过二维码会务管理系统,制作含有QR码的邀请函,以彩信的形式发到读者的手机上,作为参加讲座、展览的凭证。读者到场时,用读码器扫描QR码即可完成签到,免去手写的繁琐和排队的等待,且可即时了解所邀请读者的到会情况。讲座、展览过程中互动提问奖品的发放,抽奖环节奖品的兑现均可以通过QR码来实现,不仅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同时做到环保和时尚。

三、应用QR码需注意的问题

3.1图书馆的设备软件要升级

高职院校图书馆均使用国产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手机QR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对馆内的管理系统进行升级,首先具备书目信息转换成QR码这一基本功能。其次可对读者个人信息进行识读,进而实现借阅操作。当然,要完成凭读者QR码的借书工作,则需增加可识别QR码的读码器等硬件设备。在有条件的高职图书馆,还可以对自助式借阅设备进行升级,方便社会读者在非开放时间里自主完成图书的借还手续。而要实现讲座、展览的QR码宣传和签到,需添购专门的二维码会务管理系统。今后,在移动支付方式成熟且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情况下,还要完善QR码的个人帐户绑定支付功能,方便读者直接使用QR码在线支付图书逾期、文献复印、书刊破损等费用,真正做到“一码在手,走遍全馆”。

3.2加大宣传普及QR码的力度

现在QR码的用户多数集中在18到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中,社会上对于QR码的认知多局限于利用商品防伪检测、媒体广告宣传、促销打折优惠等,而没有意识到QR码在图书馆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QR码的应用,高职图书馆应开展大量的宣传推广培训工作,向读者特别是中老年读者普及手机QR码的相关知识,增加QR码的读者体验,使读者了解其作用与使用方法。

3.3加强高职图书馆移动网站建设

目前高职图书馆网站对手机访问的支持度普遍不高,拥有针对手机用户的专业移动网站更是寥寥可数。如果要最大程度发挥QR码的作用,高职图书馆应该建立手机图书馆专业网站,将馆藏资源及服务转换为适合于手机访问使用的形式;要确保移动网站与传统网站的内容不发身冲突,使读者在在两个站点间方便地切换。

四、结语

以碳消耗计算,一张纸碳的消耗是170克,而一个QR码是0.000003克,后者是前者的5600万分之一,完全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4]。在“五位一体”战略部署下,高职图书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中,要清醒地意识到应用QR码对推动图书馆创新服务观念和管理方法,提升整体办馆水平的重要性,要积极学习手机QR码在其他行业应用的成功经验,为图书馆传统服务与数字时代多媒体服务的融合和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篇(8)

生产实习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本次实习是在学生学完所有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后进行。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网络和通信公司、企业广域网和内联网(Internet/Intranet)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践,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固消

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建立网络、信息系统集成概念,并为后继课教学及毕业环节打下基础。

实习要求:

1.了解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企业内联网的构成和配置,掌握所接触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安装,及故障识别方法,熟悉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系统规划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2.了解服务器、交换机、Hub、网卡、光纤和粗细缆的功能,安装,维护及使用方法,了解它们选型的一般原则及对应的网管软件使用等。

3.了解所在企业信息流的组成,即供应链、产品链,资金链、信息链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形成企业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整体概念。

4. 通过讲座、参观,了解通讯及网络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使用情况、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实习内容:

讲座(1)金杯CIMS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2)大显网络集成工程建设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3)铁通光纤数据通信、网络设计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注:侧重内容:通信设备、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组网、内容总结、心得

实习单位(1):沈阳铁通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局域网的组成、光纤通信

实习单位(2):沈阳汽车制造厂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注: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络、管理网络、企业生产信息管理集成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实习单位(3):大显网络工程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中国报告网网和管理网集成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注:

(1) 实习报告分为封皮和实习报告正文(封皮应表明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报告正文如果较长,可以加目录;也可以不加,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

(2) A4纸,正文小四号字,宋体,标题四号字,加粗,单倍行距

(3) 讲座报告和实习单位分开写

(4) 字数限制在8页以上

电信暑假实习报告【二】

很感谢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电信分公司为我提供去实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习到了一些工作经验。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电信通信部的学习了解吉首电信主要开展业务及业务开展情况,以及3g业务的发展方向。

我们被安排在吉首市电信分公司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公司的相二、实习内容关人员给我们讲解了3g的发展前景,以及三大运营商在3g方面实力的比较,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吉首市电信分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我觉得尽管在业务的开展方面有移动、联通等的夹击,中国电信的业务仍然有发展的潜力,而电信也一直在努力。

我们的实习报告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对公司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3g发展前景的了解

第一部分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介绍

吉首市电信有限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授权北京市电信公司使用中国电信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吉首市电信公司在吉首市范围内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商业楼宇、住宅小区等机构客户,提供包市内、国内、国际固定电话、数据传输、互联网、宽带接入等综合电信服务和宽带应用等增值电信业务,以及与上述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工程设计施工等相关服务。

清晰的通信定位

吉首市电信公司从网络结构设计到设备选型,坚持满足大客户宽带化、智能化、多功能电信产品的需求,公司通过专业的营销和服务队伍,根据大客户的近期和中长期业务需求、技术发展走向、投资经济分析,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提供网络会诊、技术培训、业务升级等售后跟踪服务。

可靠的网络基础

吉首市电信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在吉首地区迅速开始实施了全光网络的建设和中国电信全国网络的在吉首的延伸,吉首市电信公司采用最新电信技术组建吉首城域网,网络整体结构简洁高效,用户接入转接次数大大减小,有效地降低了网络故障率,保证了网络稳定性。

一流的服务保障

吉首市电信公司采用国际领先的crm理念,全面组建完整boss系统,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大客户营销和服务队伍,从售前技术支持、售中业务开通到售后的维护保障,都为客户提供专业、周到、高水准的网络管理和客户服务。

共赢的经营理念

吉首市电信公司在提供电信服务的同时,提供多种灵活运营合作方式,在基本业务提供、资源合作、增值应用开发等诸多方面与客户一道创建多赢的合作模式,为客户创造价值。

企业文化:服务至真创新致远为客户提升价值

吉首市电信公司秉承中国电信集团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客户的需要作为公司生存的源泉,把提升客户价值作为公司发展的动力,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一站式等系列服务和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在听完吉首电信工作人员的讲座后,我对他们文化理念的理解有了更清晰的把握,明白一个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运营商来说,谁把握了客户谁就赢得了通信,所以吉首市电信公司要秉承中国电信集团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客户的需要作为公司生存的源泉,把提升客户价值作为公司发展的动力,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一站式等系列服务和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这些公司理念就很实在。

第二部分 3g发展前景的了解

什么是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3g技术发展前景

目前全球主要有3种3g技术,wcdma、cdma2014和td-scdma,三种技术由于时间推出不一,各国政府支持的标准也不同,因此,这3种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前景也有所不同。

1.wcdma的发展

wcdma主要起源于欧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无线研究活动,目前wcdma标准已经有四个版本,其中r99版本有可靠的全套设备提供和运营网络可供采用,该版本数据业务提供能力不如cdma2014 lx ev-do,同时终端提供业务的能力较弱。r4版本是向全分组化演进的过渡版本,r5和r6是全分组化的网络,

在r5中提出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的方案,可以使最高下行速率达到10mbit/s,目前标准仍在制订中。

从发展态势来看,目前wcdma是3g领军技术,发展势头强劲。截至今年7月底,全球已有82个wcdma网络在37个国家内实现了商业化运营,其中有22个网络出现于2014年,并且即将再有7个网络加入这一阵营。据调查,目前全球wcdma/hsdpa终端产品的款式已达到198种,由26家供应商提供,其中在过去的半年内商家总共推出了70款新终端。

虽然我国的3g牌照还没有颁发,但国内不少运营商对wcdma表示出了兴趣。据称,多数国内运营商会选择wcdma标准。中国移动选择wcdma的可能性最大,因为wcdma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这样过渡会比较便捷。中国电信也停止了对td-scdma技术的测试,转向wcdma技术。而且据了解,中国铁通和中国电信已各自建成基于wcdma的若干基站,已经投入正在进行的3g场外测试中。

目前以欧洲为据点的wcdma标准的商用化进程正在加快。奥地利、日本、芬兰等五个运营商已经宣布推出基于wcdma技术的3g服务,李嘉诚旗下的和黄正在大举进军3g,基于wcdma的h3g英国、h3g意大利等将很快推出。

据全球权威的电信及移动市场研究顾问公司emc预测,2014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将有16亿。其中,80%-85%的用户是gsm和wcdma用户,包括正转向gsm/wcdma的pdc和tdma用户,另外的10%-15%是cdma2014用户。

由此可见,在商用化方面,wcdma已经走在前面。

2.cdma2014标准技术发展趋势

cdma2014 是 tia 标准组织用于指代第三代 cdma 的名称。适用于 3g cdma 的 tia 规范称为 is-2014,该技术本身被称为 cdma2014。

cdma2014标准已经有多个版本,目前cdma2014标准是基于ro版本之上,并演进成ev-do和ev-dv两个标准。ev-do标准已商用,目前有ro和ra版本,其中ro已成熟,单载波最高上下行速率可以达到153.6kbit/s。ra是ro的加强,但尚未成熟,单载波最高速率可以达到307.2kbit/s,并且支持话音业务和分组业务的并发。ev-dv标准有rc和rd版本,版本标准已确定,但ev-dvrd版本的基站、终端芯片预计在2014年年底推出,估计到2014年才有设备支持。

截止2014年9月,全球46个国家有98个网络提供商业化3g cdma2014服务,用户数量达到了1.126亿人。

在北美,cdma共有6450万用户,是该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手机技术。2014年3月,北美地区有一多半的用户采用的cdma技术。在加拿大和美国共有36家cdma运营商,其中有16家业已开展或者准备转向cdma2014。

在亚洲,日本和韩国cdma2014 1x商用的成功典范。在日本市场方面,kddi于2014年推出采用cdma2014技术的第三代移动电话服务,cdma2014 1x,总用户数已于今年7月20日达到1500万户。

cdma2014系统设备技术研发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

3.td-scdma标准技术发展趋势

td-scdma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国际3g标准,融入3gpp的r4标准后,又参与了对3gpp的r5、r6标准的完善、更新。现在北京、成都和重庆等地建设了3个试验网,经测试结果表明,td-scdma系统初步具备全境覆盖独立组网的能力。与此同时,td-scdma还参加了信息产业部移动模拟试验网(mtnet)第一、二阶段的测试,指标基本通过,系统整体设备运营基本稳定。

td-scdma标准系统设备由于技术上具有独特性和在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核心网投入研发的有北电、中兴、西门子、华为、普天、阿尔卡特等厂商;接入网方面,大唐、中兴、普天、ut、华为、西门子等厂商都在大力推动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

篇(9)

期:___________

xx年企业员工学习培训工作总结

xx年xx月10、xx日下午,集团举办了二次培训大会,会上两家培训公司的讲师都做了精彩演讲。我听后深有体会,并根据会上做的笔记,会后的思考总结,领悟到一点点心得体会

一、人生感悟篇

1、投入;何为投入,我在听常老师讲课时注意到他从讲课开始不久到课程结束时上身的衣服在慢慢变湿,但我们听课的同事的上衣并未有改变,同时大会议室开了空调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演讲中,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我人生中的宝贵一刻;同时一般人认为认真做事即为投入,但我从常老师讲课时领悟到仅仅认真做事是不够的。还要延伸为心神、思维投入,做事要思考,要多角度、多比较等等,这一点可以从第二天宋老师列举小王、小李买火车票的故事可以体现。

2、放下手机,常老师要求我们放下手机,第二天的讲座宋老师同样要求我们放下手机,这是为何?放下手机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这事的寓意却不小,它告诉我工作中应该屏蔽一切干扰,专注于某一事项直至完成。

3、放下身份,这是常老师在会场的要求,为何?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放下身份其实是让我们重新拥有平等学习的心,平等交流的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放下才能进步!

4、放下区别心,何为区别心,你、我、他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岗位、在职能上,如果大家能在围绕某一事项上放下区别心、同心协力,那么这就是一个有强大战斗为的团队。

二、企业感悟篇

1、制度,为何会有制度?常老师在讲座提到这点后,我仔细思考后得出,因为人是有私心的,一群人就有一群私心,所以才要产生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常老师在这列举了“7个人分粥”的故事,为什么前两种方法粥总是分不平,经过分析得出这是人性造成,为什么第三种方法即分粥的人最后拿粥就能把粥分平,这也是人性造成的,从这里我们得出常老师提出的“人性不能对冲制度,管理可以改变的是制度而不是人性”,我也补充一点故事,今天我因找物业同事办事来得早,在物业门口处等物业的同事,最先来的是物业的汤经理,我跟他办事中途就说“汤经理,你是来得最早的,得第一了“,汤经理回答我说,已经养成习惯了,他告诉我:以前他在另一家企业里有一条制度是,管理者要在门口迎接员工上班,这样一来员工迟到就大为减少,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7个人分粥”的企业管理版嘛。

2、机制,常老师讲座中提到美国强盛的秘密,即人才与科技的机制,第二天宋老师也列举了景德镇陶瓷场磨胚、洗水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机制大处可以使一个国家强盛,小处可以使企业提升,但我对机制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机制下面我就不多写了。

3、流程,何为之?一套工作程序?常老师举例了麦当劳炸薯条的例子,故事中清晰的列出炸薯条每道工序的时间节点,常老师总结出一整套流程流程标准化、标准清晰化、清晰数字化、数字合理化;这样就使繁杂工作简单标准化,降低了因员工素质造成的差异,使一个普通员工按照流程也能胜任复杂多样的工作。

4、能力,可理解为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员工不但要有工作能力同时也要学习能力,员工学习即为企业学习,员工学习提高了,企业也就提高了;讲座中常老师提到“企业学习的本质为达成共识”,只有达成共识、大家的方向目标清晰一致,才能拧成一股绳向前冲!

总之,引用常老师的一句话:“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成长,因行动而成功”,”同时我想加上我们的理解“员工的成功即企业的成功”!

员工培训总结范文

因为自己在企业虽不是专职的培训工作者,但是作为企业品质管理人员,培训是我们使用最多的一种工具、一种品管方式(当然这也许仅仅是我们企业情形)。“摸着势头过河”的干了这么多年,是到了进行系统学习、掌握培训的技能技巧、开阔培训视野的时候了。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考取一个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于是就报读了广州市红日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组织的这个企业培训师培训班。

参加此次培训收获很多,由此增强了自己从事企业培训工作的信心。

三个被澄清的误识

一、企业培训师不是单纯从事培训工作的

企业培训师究竟是做什么的?

在接受培训之前,的确是存在很大的误解:我以为培训师就是在企业做培训的――不就是做个计划,写个讲义,上个课嘛。我相信,有我这种理解的人不在少数。

事实上,企业培训师并不是我想象的这么简单。

按照教材的定义:培训师是指能结合经济、技术发展和就业要求,研究开发针对新职业(工种)的培训项目,以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并从事培训咨询和教学活动的人员。

我们看看教材中关于制定培训总体计划、开发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教师任用资格与培训评估、指导培训工作、人员素质测评、岗位职务描述、现代教育培训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教学活动的实施各个章节的内容阐述,不难明白培训师究竟是吃什么饭干什么活的。

按照老师的概括,企业培训师的本质职责是企业培训工作的策划开发、组织实施,即培训管理者。在培训管理体系--iso10015培训体系中就有企业培训管理者的说法,这与iso9001中的质量管理者代表一样。企业培训师主要的工作在于企业培训的策划和组织管理,也即企业培训的管理者。

弄清楚这个概念,对于进一步发挥企业培训师作用,增强培训师自信心、调动培训师积极性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培训师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篇(10)

通常,我们将资源整合的概念理解为依据一定需要,对某种资源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个体、功能结构以及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及重组,最后形成一个新的资源体系。就高校图书馆而言,就是指遵循一定原则、标准和规范,将学校图书馆与各二级学院资料室的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

目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正处于混合型时期,很多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本馆文献资源的内部整合。本文首先就长三角区域实施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然后依据常州科教城资源整合的现状,结合长三角图书馆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长三角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长三角实行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长三角地区主要由上海直辖市,南京、杭州、宁波3个副省级市,苏州、常州、无锡、绍兴等11个地级市,共计16个城市组成。据相关统计,长三角地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地面积的1%;人口总数约7534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2009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794亿元,占全国21.4%,GDP超过1万亿美元。①由此可见,长三角是我国土地占用面积最少,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文化的推动离不开资源的建设,资源的建设又离不开资源的有效整合。因此,长三角实行图书馆资源整合有其必要性。资源的有效整合也将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及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长三角实行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可行性。根据长三角区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特点,实现长三角地区的资源整合,离不开长三角地区的图书馆文化建设,而构建这样的文化,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即有效实施资源整合计划。长三角地区图书馆现有资源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决定着资源整合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顺利实施。

据统计,长三角所辖区域范围内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约100多所,大专以上的院校图书馆达300余所。②这些图书馆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为长三角顺利实施图书馆资源整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长三角区域实行图书馆资源整合提供了可行性。

长三角图书馆资源整合现状

1994年,教育部启动了CALIS工程,即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工程,其宗旨是把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知、共建与共享。自此,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1997年,长三角区域代表――江苏省启动了JALIS工程,即江苏省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其目标是按整体发展和共建共享的思路,在全省高校图书馆基础之上逐步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精当的文献收藏系统和现代化的服务系统,形成江苏高校文献保障网络,并与CALIS接轨,借助于虚拟馆藏,获得最新文献信息。

常州科教城是常州市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相对集聚的国家级科技园,园区占地5600亩,拥有高等院校6所,科研院所150多家。构建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成为常州科教城的重要任务,目前已建成拥有2万G容量的图文信息系统和300余万册图书资源的信息平台。在常州科教城内,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和共享运行机制和模式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及实用性。经过多年的努力,常州科教城在资源整合方面已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形成了科教城内图书馆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协调机制。目前,科教城内各高校图书馆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规划、范围、方式及费用分摊等都已达成共识,步调一致,极力完善城内管理制度,为城内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

二、实现了资源建设过程中统筹规划,协同调研,联合采购的目标。城内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项目上,基本步调一致,实现了城内数字资源建设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协同调研,联合采购,共建共享的目标。

三、完成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硬件平台的构建,组建了较为丰富的中文数字资源共享镜像站点。在硬件保障基础上,科教城已完成了中国学术论文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等国内知名的中文数字资源共享镜像站点的建立。

四、开通了科教城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站。科教城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网站已经为城内高校读者提供免费的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浏览、查询和下载服务。

五、采用图书馆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图书馆间的相互开放与整合。城内高校图书馆采用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图书馆间的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OPAC)相互开放,从而为科教城图书馆实现资源共知、共建与共享提供了保证。

六、开通了原文传递服务。城内已经开通了NSTL(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外文文献原文传递服务,读者可以从NSTL收录的重要外文学术期刊中获取所需的原文文献。

常州科教城图书馆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严格的管理体制。资源整合过程中,科教城图书馆资源整合缺乏完善长效的管理体制。目前,很多院系(所)资料室存在管理松散、图书资料利用率极低等问题,且一般只对本院系师生开放,导致校内文献资源共享名存实亡。如何把院系(所)资料室的文献资源纳入到资源整合的大格局中,实现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面临的新挑战。

人力资源不足,人员素质不高。随着高校发展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科教城内很多院校都建立了新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比较缺乏,而人员不足则导致工作环节上顾此失彼,不利于正常的图书馆工作流程。此外,某些高校还存在人员素质偏低,学历、职称、年龄、性别等结构不合理,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缺乏,外语水平不高,不能掌握最新的软件资讯,不会使用相关数据库,缺乏现代信息服务技能,不能真正做到为读者服务的目的。

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有效措施

正确认识、分析并解决图书馆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于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长三角文化氛围的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建立完善长效的管理体制。资源整合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要想实现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与共享,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长效的管理体制,保证各部门、各环节长期健康地发展,保证资源整合的有效实施。首先,管理制度的拟定必须科学、合理和规范,由专门组织讨论决定,经过大众讨论,要确保在人人自觉遵守的前提下实施此制度;其次,制度的实施必须严格、严谨和到位,要保证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无原则性矛盾产生;再次,制度的监督流程也要兼顾,及时对制度予以修订和完善,确保整个资源整合过程中始终有一套完备而长效的管理制度在执行。

优化人力资源,提高人员素质。首先,人事部门应该根据《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精心选择管理人才。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要保证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同时严格要求在馆人员。在适当时候,还可以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优化职工队伍,增强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对在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使他们全面快速地掌握图书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构建长三角特色平台,有效实施资源整合。一、建立长三角区域统一的图书馆网络平台。长三角可以效仿常州科教城的共建模式,将每所高校图书馆联合起来,结成长三角独有的图书馆网络;二、建立长三角图书馆一卡通服务,可以效仿江苏省的省内馆际互借模式,给有需求的读者办理长三角馆际互借借书证或一卡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建立长三角图书馆读者俱乐部,大家可以交流信息检索、数据库使用等方面的心得,也可以定期举办讲座等有益活动,丰富大家的图书馆学知识。

结 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腾飞,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势在必行。而对于长三角图书馆的工作者而言,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创建一种新型的具有长三角特色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大力推进资源整合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知、共建与共享。(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图书馆)

篇(11)

为了推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以职业人教育为核心的职业导向式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项目工作,实现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由学科性向职业化转变,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进行综合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大批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一、会计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现状调查

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它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就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而言,其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其职业竞争力,更会对其将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下是对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现状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对本校2010级、2011级135名同学所在社会实践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企业相当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企业迫切要求学校输送懂合作(与人合作能力70%)、勤思考(解决问题能力68%)、善沟通(沟通能力50%)、晓协调(组织协调能力45%)的会计人才。这些都显示了企业希望会计教学含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与精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行为,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综合职业能力才能能理解和执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历史传统、工作作风、管理制度。

(二)我校对2010级、2011级、2012级会计班135名同学社会实践后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

从调查结果可知,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已意识到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团队协作能力(57%)、判断能力(69%)、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获取能力(78%)等这些能力,不但关系到学业能否完成,而且因为缺乏就业竞争力,对在未来职场的生存与发展也有着重大影响。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内在需求表现为努力使自己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要求相一致,以获取好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引入综合职业能力则是体现其职业素养、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从上述调查结果和分析可知,不论是企业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还是从学生成长的都需要引入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根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了专业知识模块的搭建、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的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的教学工作。会计专业岗位设置讲求经济高效原则,岗位设置少而精,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胜任一岗多职、一职多能的能力。根据上述调查分析,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企业会计岗位群,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精神、能胜任会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架构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会计专业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在明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会计岗位职责,确定各岗位会计从业人员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再以能力为主线,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将整个教学内容具体划分为通用培养模块和个性专项培养模块,依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又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1)通用培养模块。包括理论、实践课程和隐形课程。隐形课程指没有固定形态的教育过程,即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老师的言传身教、学校的校风校纪的宣传和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都是隐形课程的教育过程。它要求学校各方面对学生德育教育形成合力,使学生无论在教室、宿舍、实习室、食堂都生活在严谨规范的隐形教育之中,养成良好的自律行为习惯。(2)专项培养模块。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专业能力的延伸,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是学生个性化子模块,例如对有基础和兴趣的学生设置英语或计算机应用强化课程群;其次,是专业前沿子模块,会计专业领域会出现新的功能,需要学生跟踪和掌握这类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以利于其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强化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专项培养模块不仅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包括持续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校能够紧跟市场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变化,培养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会计人才。(3)反馈与评价。建立定期的反馈、评价制度,人员来自企业行业专家、教师和往届毕业生等,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综合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保持培养方案的动态性,适应市场变化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只有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者合力作用下,才能实现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会计人才。具体实施途径有:

(一)通过课堂融入综合职业能力

将沟通交流能力融入“大学语文”,数字应用能力融入“应用数学”,信息处理能力融入“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能力融入“大学英语”,团结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融入“就业指导”,会计制度的理解能力与执行力融入“财经法规”课程,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融入“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核算能力融入“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成本会计或管理会计教学中,融入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评价能力、要教育学生开源节流、处处精打细算,严防超前消费,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融入管理能力,教育学生学好融资、理财、财务决策等管理技能,以防止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使企业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通过各类活动提升综合职业核心能力

以各类活动为平台,通过各种强化训练,促使学生将掌握的方法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包括金手指协会、点钞协会、珠算协会、数码字协会、书法协会、电子小键盘协会、会计协会、ERP协会等。引导学生参加一个社团、发展一种兴趣、提高一种能力,积极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决策、协调能力。

2.知识竞赛活动

知识竞赛活动包括礼仪知识竞赛、演讲与口才竞赛、文化知识竞赛、会计知识竞赛、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竞赛等;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将一些户外小活动串联起来,整合成综合训练项目,并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他们认知、情感、意志和交往,并从行动层面提高沟通能力、凝聚、领导力、决策力、竞争力、团队协作、改革创新、人际信任和心理素质,在参与、尝试、思考、碰撞、感悟后,在感受、分析、交流、讨论、合作后,主动去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时发现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并在非常态情景中,正迁移作用下,将潜力转化为能力,进一步推进职业核心能力的行为养成。

3.技能竞赛活动

技能竞赛活动包括:会计书写能手比赛、汉字录入能手比赛、小键盘数字录入能手比赛、点钞能手比赛、伪钞鉴别能手比赛、会计制单能手比赛、纳税申报能手比赛、珠算能手比赛、常用办公设备操作能手比赛等;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商业协会举办的全国商科院校财务技能大赛、金蝶公司与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通过一系列竞赛锻炼,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与人沟通、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有显著提升,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强化心理素质,提升抗压和挫折承受能力,提高自信、行为规范、执行力和岗位适应力。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技能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

4.专业讲座活动

专业讲座包括专业思想教育、做会计心得谈、纳税心得谈、学习生涯设计等;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岗位任职标准、做人态度、做事方法、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养成善于与人协调、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好习惯。让学生养成正确心态,诚实守信、团队精神、协作发展、创新精神,成为淡定自若、执行力强的有用人才。

会计专业建设必须与综合职业能力接口,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施途径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学生的市场应变能力,这不仅是“职业性”原则的要求,也是学生设计自我价值、稳健快速成长,提升岗位适应力、迁移力的关键所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将对电大开放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丽君,高希军.远程教育视角下如何培养会计专业人才[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