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3 16:19: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篇(1)

1、降低准入门槛。创办民营科技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及公务员辞职、干部、退伍军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非公司制企业,非关键条件欠缺,由工商部门核发为期一年的临时营业执照。

2、拓宽准入领域。区国有集体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全面向民营经济开放。鼓励、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参股、联合、购并、独资的方式参与我区城建、环保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投资建设。

3、放宽准入条件。新注册民营企业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时,除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权属证明外,如租赁不能出据权属证明的,由区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科管办、都市经济园的物管部门出具的同意使用该场所从事经营的证明,可以视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的证明。

二、提高注册效率

4、提供注册帮助。凡新注册资本金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民营企业和进入高科技产业集中地、都市经济园注册低于100万元的企业,除国家规定收取的费用以外,其它费用一律免收。并由所辖街道指定专人实行“一条龙”服务,协助办理前置审批、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投资所需的各项手续。

5、简化注册程序。简化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核发营业执照三级(所、科、局)审批程序,改为由工商分局授权的工商所一站审批、核发营业执照。

三、鼓励投资创业

6、鼓励各类人员投资创业。凡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低保对象、领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个体经营者、随军家属以及当年转业干部、退伍军人等,免收注册登记费用(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对工商管理、市场管理、年检等区权范围内规定的多种费用,实行三年免收。

7、扶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鼓励以创业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为主的培训服务,以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及诚信活动等为主的信用服务,为创办中小企业提供的创业指导、综合服务等为主的创业服务,为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开展的管理咨询、企业诊断、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管理咨询服务,并对获取国家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的服务机构,区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匹配补助资金,中外联办的服务机构优先安排补助资金。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8、设立以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区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民营企业贷款贴息、高科技集中地内企业房租补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产品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专项补助等扶持资金。

9、对新办企业给予三个财政年度扶持。对新办民营企业,当年纳税区级收入在50万元以内的,给予区留成部分的15%三个年度的扶持;当年纳税区级收入在50-100万元的,给予区留成部分的20%三个年度的扶持;当年纳税区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实行一事一议办法确定扶持政策。

10、鼓励重点民营企业发展。对当年区级财政贡献率前20名的民营企业(含法人代表),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优先安排一名区管重点学校或幼儿园入学名额。

11、鼓励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经省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经区政府审核,从认定年度起,增值税、营业税区留成部分,前3年全额扶持,第4至第5年每年扶持50%;企业所得税区留成部分,前2年全额扶持,第3至第5年每年扶持50%。对市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区政府审核,从认定年度起给予两年当年纳税区级留成部分50%的扶持。

12、鼓励民营企业提档升级做响品牌。凡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和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区政府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

13、扶持改制企业。对改制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为民营企业的,可使用原名称、字号、企业联用名称。改制为公司制企业的,企业可选择变更登记程序直接办理变更登记。改制企业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限制的项目,原审批文书在有效期内的,可直接变更登记,不再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免收工商变更费。改制企业视同新注册企业,可享受第10款的扶持政策。对离岗自主创业的职工,可享受第7款的政策。

五、大力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

14、扶持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在政府的引导下,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导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多元化的以服务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经过三年时间逐步形成5000?D10000万元的信贷担保规模。

六、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15、加强区政务中心建设。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严格按《行政许可法》依法办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能,逐步实现网上并联审批。建立与区工商分局办公业务专线联网,实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受理、审查、发照等工作的现场办结。中心收理民营企业投拆,投诉电话84556039。

篇(2)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辖6镇7街道,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68万,外来暂住人口70余万,日均流动人口20万。义乌历史悠久,建县已有2226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市。先后涌现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朝抗金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历史学家等历史名人。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传统农业小县跃升为市场大市、经济强市。20__年,义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7位;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22个县级市首位。20__年,全市预计实现实现生产总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按去年同径统计,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9.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和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0亿元,比年初增长23.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3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8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7。

一、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纵观我市民营经济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起步阶段(1978-1987年)。改革开放之初,在我市稠城和廿三里两地自发形成了小商品市场,这是义乌民营经济起步的标志。当时的义乌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于1982年率先开放了小商品市场,并确立了“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二是稳步发展阶段(1988-1991年)。全国经济过热,通胀问题突出,为此,国家实行财政、金融双紧政策。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市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三是全面拓展阶段(1992年-20__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至此,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四是接轨国际阶段(20__年至今)。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市民营经济加速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致力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新的提升和发展。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规模总量倍增,主导地位日益凸现。到20__年11月底止,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69780户,民营企业8831万家。浪莎、梦娜、新光、能达利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在短短六、七年时间迅速成长,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占民营企业总数5的龙头企业,实现了全市1/3以上的工业总产值。民营经济已成为义乌经济的主体和支柱,全市GDP、工业总产值、市场成交额、财政总收入的90%以上均来自民营经济。

(二)块状经济崛起,产业集群日益明显。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贸工联动”战略,依托市场发展小商品制造业,“小商品、义乌造”的块状经济迅速崛起。全市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服装、工艺品、拉链、化妆品、文化用品、玩具等十四大优势行业,其中饰品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呈现出“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小规模,大辐射”的发展态势。

(三)创新能力提升,品牌意识日益增强。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科技型民营企业69家,建立各类研发机构52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2家。民营企业资本投入结构逐步优化,去年投入技改资金24亿元。全市累计引进意大利、韩国等先进袜机3万台(套);伊美公司投入技改资金2亿元,引进德国布鲁克那BO薄膜生产线;百思得公司和威龙公司共同投资3.5亿元开发氨纶新产品。创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共注册商标5000多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件、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0件(只)。

(四)主动接轨国际,发展空间日益扩大。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去年我市经济外向度为33.8%,比20__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全市拥有自营出口权的民营企业264家,实现自营出口7.3亿美元。市场外向度达50以上,年出口标准集装箱货柜20万只,有5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从事小商品采购,市场商品已辐射到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市已有1500多人在国外设窗口、办市场、建基地,形成了市场、商品、商人“三位一体”的对外输出格局。

(五)主体构成优化,整体素质日益提高。许多家族制民营企业已由“前摊(店)后厂”向公司制企业过渡。全市现有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53家,年纳税超100万元的民营企业155家,年出口超500万美元的民营企业20家,形成了规模企业、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此外,经营者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去年我市组织外语、电脑等各类实用培训10多万人次。在民营企业家中有全国 人大代表一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占35%、36%,外来务工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有11名。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促进了综合实力快速跃升。我市经济之所以在近年来国内市场不够景气的情况下,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民营经济的先发和活跃。二是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推动了块状经济崛起。去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4.2:52.1:43.7。三是促进了城市化快速推进。近年来,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民间资本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去年100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占到70%以上,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995年的15.8平方公里,迅速拓展到45平方公里。四是促进了社会就业。68万户籍人口的义乌,为社会提供了100多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吸纳了60余万中西部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为统筹区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加快义乌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市民营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关键在于抓住了两个机遇,一是在计划经济日用品严重短缺的特殊环境下,凭借改革的“先发效应”形成的区域间、城乡间一系列落差优势的发展机遇;二是中央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市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中,致力优化“四个环境”。

(一)提供积极的政策环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放宽”(即放宽个体户工商登记),“两个发动”(即发动千家万户发展种养业,发动千家万户发展工商业),“四个允许”(即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五项扶持”(即政治上鼓励、资金上照顾、技术上指导、法律上保护),到九十年代的“以商促工、工商联动”、“强化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六项奖励政策”等,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市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在降门槛方面,在原有的宽松政策基础上,再实行“四个放宽”,即:放宽股东资格条件,放宽企业经营范围限制(法律法规限制除外),放宽注册资本到位时间、数额、出资方式的要求,放宽工业区新设企业和市外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条件。在筑平台方面,大力实施“贸工联动”策略,加速义东北和义西南两大产业带开发,鼓励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在促提升方面,积极实施“名牌带动”策略,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推动产品品牌化、品牌名牌化。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政府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和20万元。在强服务方面,我市着力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方式上下功夫,开辟了外商投资专窗,推行网上并联审批,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的欢迎。

(二)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一方面,精心做好“市场硬件”文章。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以各专业市场、专业街相支撑,以要素市场相配套,以国内外分市场相呼应的多层次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目前,我市正加快32.4平方公里的国际商贸城建设,其中一期市场已投入运行,建筑面积达88万平方米的二期市场已结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精心做好“市场软件”文章。深入开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健全市场准入和重点商品监管制度,对市场商品实行划行归市,促进商品营销专业化;坚持打防结合,依法强化商品质量管理,今年以来,累计检查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2.9万余户(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362起;强化税收依法征管,大力推行建帐建证,全面推行银行网点申报纳税。广泛开展“打造信用市场、创建信用商位”活动,进一步完善信用登记查询、评价、监督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

(三)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在产权制度方面,不搞唯成份论,积极对公有制经济进行民营化改造,在竞争性领域确立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义乌基本完成国有、城镇企业改制工作,除电信、供电、金融等国家专营领域外,公有制经济基本上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自1991年以来,共出让各类用地2.3万亩,筹集建设资金130亿元。在投资体制方面,建立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市场化的新格局,在市场建设、旧城改造、社会事业等基础产业领域,确立了民间资本的投资主体地位。在金融服务体系方面,义乌金融部门破除“贷公不贷私”观念,早于1982年率先在全国开办了个体信贷业务,允许个体工商户开立结算帐户,“成份”障碍基本扫清。目前全市60以上贷款流向民营企业。同时,积极筹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收购股权、控股上市公司等,争取“借壳”上市,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四)健全有序的就业环境。我市从建立“三张网”着手,进一步完善就业环境。首先是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网。制定出台《义乌市推行城乡统筹就业实施意见》,打破城乡就业壁垒,构筑起以“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城乡一体劳动就业制度。其次是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网。全方位开展劳动保障年检,重点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及时发放工资、参加社会保险,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对“欠薪大户”由专人负责,实行实时监控;在劳动监察大队、镇(街道)劳动社会保障服务所建立投诉举报“绿色通道”,快速处理劳动纠纷;定期召开劳动纠纷处理联席会议,协调处理重大劳动纠纷;同常山等劳务输出县市建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互动机制”,提高劳动者的法制意识和维权观念。再次是建立了公正 司法保护网。积极推行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相衔接试点,构筑“大调解”格局。一季度,全市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15起,调解成功率达99%。坚决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对民营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平等的司法保护。

三、推动义乌民营经济新飞跃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民营经济的集聚化、科技化、国际化、规模化、股份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我市民营经济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凸现。这些矛盾和问题,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同时显现,标志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增长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提升发展水平,再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的历史性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市民营经济新飞跃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市场长盛不衰为核心,以国际化和工业化为重点,强化三大意识,构建三大平台,不断增强我市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体要着力抓好以下三个重点:

(一)强化规划意识,构建大发展平台。以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为目标,加快国际商贸城建设,大力推进市场现代化和经营国际化。围绕制造业产业链、市场消费产业链,加快培育新兴行业,完善商品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境外专业馆和国内精品馆,吸引知名小商品制造企业到义乌直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市场信息化水平。以建设国际性小商品制造中心为目标,建设先进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大力实施“贸工联动”和“名牌带动”,加快义东北、义西南两大产业带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优势行业和企业,努力造就具有“小商品、义乌造”鲜明特色的块状经济。

(二)强化国际意识,构建大接轨平台。一是要完善“大通关”体系建设。加快国际物流中心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加快通关速度,提高通关效率。二是要提升义博会外向度。筛选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出口优势明显的日用消费品为参展产品,完善企业参展资格标准,提高境外企业参展比例,优化参展企业地区结构。三是要积极引进国外知名采购主体。积极引进国际采购商、连锁超市、外贸机构来义乌采购商品,扩大义乌市场份额。四是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引导经营主体到境外设立贸易机构和商品专业市场,建立国际营销体系,增强跨国销售和经营能力。

(三)强化创新意识,构建大提升平台。致力科技创新,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强与大院名校的科技对接,支持规模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国际一流生产装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际性小商品研发中心。致力制度创新,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做强做大,加快企业上市步伐。致力管理创新,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健全高级人才培训体系,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

四、当前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当前,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和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应该看到,实现民营经济转型,现阶段面临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对民营经济的社会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但目前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仍未彻底消除。与公有制经济相比,与外资形成的经济成分相比,民营经济得到的仍是“次国民待遇”,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的两个标准、两套政策、两种待遇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促进规范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建设滞后。一些法规的某些条款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如《民法通则》中对民营企业法人解散或破产时“进行清算”规定比较抽象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同时,随着新型服务业不断拓展,如汽车陪驾业等一些新的服务领域层出不穷。但因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在审批、办证时难以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三是政府对民营经济的管理有待改进。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计划经济管理手段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审批手续繁、环节多、效率低、周期长,企业负担较重;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大,政府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篇(3)

第二,民营企业要完善发展机制,必须在产权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民营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对市场适应性强的特点,但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难免要经过一个家族管理的阶段,以近亲繁殖、保守性和排他性为主要特征。但是到了一定时期,这种管理方式必然成为一种桎梏,需要突破陈旧外壳,需要新的理念指导。必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速自身发展机制改革,重点解决原始家族式股本结构、简单家族式决策方式、落后的家族式管理和僵化的投资、用人、分配制度等问题。改革产权结构,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的所有权或股权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人手里(包括一个家庭),不利于企业决策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也不利于建立职工尤其是管理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的联动机制。

第三,民营企业要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实现新突破。民营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企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先导作用上,确立高标准的技术进步战略,使企业拥有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尽快改变装备比较差、工艺比较落后、产品档次比较低的现状。一是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开发体系,抓好项目源建设,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系列。二是要加快改造项目建设和新产品开发。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高起点进行技术改造,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重点骨干企业主要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以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和改善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产品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必须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加速更新换代,瞄准市场需求,跟踪先进技术,开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三是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佳木斯市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于先进地区,主要是缺少高新技术项目。近几年,通过积极努力,民营企业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30万吨酒精等项目已落户该市,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其它民营企业,应该加快与省内外高科技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借助外力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民营企业要激发技术创新活力,必须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步伐。

篇(4)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市鼓励全民创业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在全县掀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刚才,褚书记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穆三卜、刁北两个村和赛格、新得利两家企业分别做了全民创业典型发言,县优化办、公安局等六个单位分别做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表态发言,讲的都很好,很到位,希望大家会后要认真学习借鉴,全面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民创业的重要意义,大张旗鼓地提倡全民创业

全民创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今年5月份,省委书记张云川同志亲自带队赴浙江考察,重点就是考察学习浙江省通过全民创业富民、发展民营经济强省的先进经验。随后,省市先后召开了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迅速掀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推动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对于*来讲,开展全民创业不仅仅是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的一项举措,而且更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全民创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都在*%以上,今年有望突破*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在*%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元,占到全县GDP的*%,上缴税金*元,占到全部财政收入的近*%。我县初具规模的五金机电、纺织服装、玻璃制品三大优势产业,也是由一家一户小作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步集聚形成的,目前三大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涌现出了一批像南风、惠邦、凯发、益民、立德等这样的龙头骨干企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县域经济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主要得益于家家户户的小生产、小加工、小作坊,得益于民营经济特别是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带动。另外,目前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将近*人,占到全县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以上,其中五金机电产业从业人员就有*人,已经成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基本实现了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保稳定、促和谐。

第二,全民创业是*实现富民强县、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全民创业是推动一个地方发展振兴的原动力。二战后的日本能够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就在于广大日本国民有拼命工作、争先创业的拼搏精神。浙江能在东部率先崛起,在“零资源”领域创造出温州皮鞋、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等300多个“零资源”产业群,就在于他们有“百万浙商闯天下、家家户户办工厂”的全民创业氛围。所以说,无论是世界经济强国的崛起,还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都反复证明一个道理:只有全民创业才能缩小发展差距,只有全民创业才能实现超常规发展。从我县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无论是企业个数还是企业规模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但如果放到全市来看,我们民营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还很突出。最近,市中小企业局通报了各县市千人企业法人个数,周边其它县市都高于我县。另外,这些县市的企业不但个数比我们多,而且企业投资规模也比我们大。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们原来总以“小规模、大群体”为特色的民营经济,不仅在企业数量上落后了,而且企业投资规模与周边县市相比也有了很大差距。所以说,要想实现年初我们提出的“一年大变样、三年翻一番,五年再造一个繁荣、和谐、富强新*”的奋斗目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抓好全民创业,实现县域经济总量的扩张;另一方面,就是抓好民营经济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的扩规增效,实现大企业、大项目建设的新突破,为*经济发展积蓄后劲和力量。这也是我经常讲的既要“铺天盖地”,抓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要“顶天立地”,抓好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建设。

第三、开展全民创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从中央到地方有一系列的扶持激励政策。上半年,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约有许多家中小企业倒闭破产,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中央财政计划下半年拨款*元专门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近期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融资、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省委、省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民创业”的口号,省委书记张云川指出,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核心是催生、激活、壮大市场主体。省中小企业局、商务厅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鼓励全民创业优惠扶持政策汇编》,市发改委、中小企业局也正在研究具体的扶持措施。为落实好上级政策,适应全民创业需求,我们也结合县情实际,研究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天会上已经印发,目的就是为鼓励推动全民创业提供切实管用的政策支持。二是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号称中国北方电子五金之乡,有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生产加工传统,广大群众的自主创业意识较浓。目前我们初具规模的三大产业,已经具备了承接南资北移的必要条件,特别是五金机电产业群体规模优势日趋明显,为全面推进全民创业提供了有效载体。三是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目前,京沪高速公路、铁路、正港路、沧宁路、南吴路、武千路等国省干道穿境而过,从县城到首都机场、天津机场、济南机场和天津港、黄骅港只有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全县9个乡镇和312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横穿我县的邯黄铁路已正式立项,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在我县至少要留一个站口。另外,经过与省市交通部门积极争取,初步计划明年拓宽从县城到乌马营镇区的公路。可以说,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已经形成,大大缩短了我县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距离。四是有雄厚的民间资本。据测算,目前企业每增加10万元左右的投资,就可增加1个就业岗位,如果把全县一半的居民储蓄投入生产经营领域,就能迅速壮大我县的创业队伍。所以说,我们发动全民创业,有政策、有基础、有优势、有本钱,只要全县上下全民动员,人人争当全民创业的参与者、实践者,就一定能形成前所未有的创业气候,民营经济发展也会有一个大的突破。

二、全方位搭建创业平台,迅速掀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

我们提出的全民创业,一个总的基本原则就是不管是谁,不论是什么身份,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在*投资创业,我们就要鼓励支持;不论项目大小,不论从事什么创业,不论资金多少,只要对*发展有利,我们也同样鼓励支持,这也是我们推进全民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全民创业活动,在全县上下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创业热潮。

第一,要激发创业热情。从目前情况看,制约全民创业的最大障碍还是思想障碍,不首先解决思想上想不想创业的问题,就谈不上敢不敢创业、会不会创业、能不能创业。当前,在农民群众中,存在着“吃穿不愁、心满意足”的自给自足小农思想,缺乏发家致富的理想和本领;在企业界和个体私营业主中,存在着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思想,缺乏当大老板、干大事业、闯大市场的闯劲;在干部中,存在着“官本位”的思想,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大,缺乏闯市场、干事业的意识;在下岗工人和城镇待业人员中,存在着悲观失望、怨天尤人、得过且过以及等、靠、要的思想,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缺乏自主创业的追求。针对这一系列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从解放思想入手,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致富欲望,激发人们的创业冲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及身边涌现的创业典型,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积极主动地投身创业大潮,不仅要做到创业有成,并且立志成就大业。要深入学习先进地区特别是浙江人“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的开拓精神,树立敢冒风险、敢创大业的拼搏意识,带头创大业,带头大发展,尽快把小企业发展壮大成大企业,把小事情做成大事业。要让“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一种精神追求,以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促进全民大创业。

第二,要激活创业主体。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机关干部、民营企业家、乡村干部、科技人员、城镇下岗职工是全民创业的主体,要在全民创业活动中尽力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做创业致富的主力军。一是机关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在全民创业热潮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民创业关键在干部。各级干部不仅要成为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带头人,成为全民创业的标兵。对机关工作人员来讲,自主创业是一个挑战,是一种磨炼,是人生道路的一次新的尝试。县委、县政府非常支持机关干部离岗创业,已拿出初步的意见,指导思想就是鼓励动员有特长、有技术、有创业想法的机关干部领办、创办企业,在工资、编制、“三险”等方面给予相应照顾。二是广大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要在全民创业中发挥先锋作用。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只有直接投身创业,才能有用武之地。要充分运用自有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创办各类民营企业,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担任技术顾问、技术指导,或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使技术专长成为创业优势。三是企业家要在全民创业中发挥主力作用。全县各企业经营者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生产管理有经验、市场开拓有门路、资本积累有基础的优势,采取股份制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到企业入股参股,大力推进“二次创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在前段时间召开的重点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我提出企业家要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其中含义就是要求我们的企业家要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不能单单把企业看成是私有财产,而应该当做是社会财富,敢于合资合作,敢于占小股,勇于提升壮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四是村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争取自己创办经济实体,自身先富起来,然后带领其它村民创业致富。刚才,穆三卜、刁北两个村的支部书记作了典型发言,讲的很好,其实他们在本村的全民创业中就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不但自己带头创办企业,而且还帮助全村百姓搞加工、上项目,逐步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生产加工专业村。在此,也希望其它村的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不但要成为全民创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更要成为带头人。五是城镇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要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帮助他们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和创业致富的本领,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弱势群体在创业中求生存、找出路、谋发展。同时,也要加强与本地在外企业界人士的沟通交流和感情互动,想方设法动员一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努力形成一种“人回流、厂回迁、业回创”的创业局面

第三,要破解创业难题。融资难、用地难、人才缺是当前制约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个突出问题。这三个问题破解不了,全民创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民营经济就难以有大的发展。对于土地问题,我在几次会上都讲过,除投资特别大的好项目集中到几个工业园区外,其它中小企业占地主要还是利用好粮食、供销、卫生、文教等系统的闲置土地以及废弃道路、坑塘、砖瓦窑等废弃地,提前搞好开发置换,满足中小企业用地需求。在这个问题上,各个村特别是县城周边村和乡镇所在地村的支部书记,一定要顾全大局,着眼长远,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同时,县国土局的同志们也要特别关注,提前谋划做好相关工作。对于资金问题,要加强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银行与创业者的沟通机制,通过项目对接、银企洽谈、金融产品推介等形式,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加快组建小额贷款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吸纳民间资金,支持全民创业项目开发。对于现有一些骨干企业来讲,我认为解决资金问题的最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对外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引外资、借外力破解资金难题,实现企业的大发展。对于人才问题,要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就业培训基地的载体作用,面向市场需求,加强对创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创业者的市场意识、创业能力和水平,提高群众创业的成功率。同时,要积极引进各类高级专业人才,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生活待遇,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善待人才”的浓厚氛围。在这方面,像惠邦、南风等几家民营企业做的不错,吸引了大批大学生甚至还有研究生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要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全民创业,需要有一个高效、诚信、宽松、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经过几年来的整治,我们的发展环境可以说有了明显好转,但目前来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少数干部服务意识淡化,明明是自己职能范围之内的事情,不敢担担子、负责任,一些简单的事情也要反复开会商量研究,一些好项目、好事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失去了机遇;二是办事效率不高,事情能否办成,存在着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三是一些职能部门执法不够规范,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有所抬头,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影响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会直接影响*的外在形象,而且会无形中抬高创业门槛,增加创业成本,挫伤创业者投资创业的积极性。所以说,我们必须把环境建设作为全民创业的“生命线”来抓,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落实“宁静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全力营造优良的全民创业环境。最近,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县纪检、监察系统进行了改革,增设了纪工委、监察分局,上周已经正式挂牌开展工作。我想,这也为我们下步治理优化经济环境增添了新的力量,希望县纪检监察部门包括新设立的纪工委,要切实履行职责,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对部门执法行为进行经常性明查暗访,及时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损害企业利益的各种不法行为,切实抓住几个反面典型进行公开处理曝光,切实保护好企业和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为创业者提供支持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努力为他们安心创业、大胆发展提供保障。

三、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推动全民创业的强大合力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事关全县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努力形成推动全民创业的强大合力。

一要强力组织推动。全民创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组织发动,也离不开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重视,坚持重点工作亲自部署,关键问题亲自过问,自觉站在推动全民创业的第一线。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企业,深入乡村,开展调研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好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真正做到谁能促进发展就肯定谁,谁能自主创业就支持谁,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安排、部门支持服务、企业自主发展的全民创业格局。

篇(5)

二、建设规范高效的管理环境。首先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因此,政府要将注意力放在实施宏观调控、明确产业政策、健全市场规则、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上来;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下放审批权限,真正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高效、规范的审批、登记和备案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办法,从根本上防止和逐步消除“三乱”现象。其次是不断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吉林省应该把民营经济放在全省总体规划中统一考虑,要有长远的规划,不能作为短期的经济增长点来研究。从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中入手,实行政务公开和“一站式”办公,建立统一的收费管理中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行政服务。最后是设立经济执法监督中心,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监督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制止和打击失职渎职和违法乱纪行为。

篇(6)

不管怎么说,民营经济已成为兵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深化农牧团场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为“拴心留人”、稳定职工队伍、增强屯垦戍边的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兵团的民营经济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当地资源开发为基础,建立“主导产业奠基、专业大户示范、规模经营发展”的民营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兵团民营经济发展要有新突破,关键要真正解放思想,突破旧观念的束缚,特别是要甩掉“兵团特殊论”的思想包袱。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大胆去做,开放搞活。对民营经济应当做到不重成分重发展,不限比例看效益,实行多轮驱动,突破全民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为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市场经济的培育带来生机和活力。

二、强化各级领导责:任。各级领导要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重要工作议程,满腔热情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切实做到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工作上放手,用上世纪发展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那样的劲头,掀起发展民营经济的新。要把民营经济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和完善领导负责和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倾注更多的热情,关心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多方面地为民营企业的成长创造条件。

三、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一是通过深化改革,将为数众多的国有中小企业通过破产;兼并、拍卖、租赁、参股等方式,按市场原则改为非国有企业;二是通过政策支持,营造良好氛围,大力促进非国有企业发展,优化社会经济结构,使多种成分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相互推动协调发展;在宏观凰面上积极引导非国有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微观层面上积极引导非国有企业作为,多元投资主体之一,参与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推动兵团非国有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使非国有企业伺科技型、服务型、外向型经济发展。

篇(7)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欠佳

    1.法制环境不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保护存在问题

    尽管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再得到肯定,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存在误区和禁区,使民营企业在与集体和国有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公平地位。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较完备的保护民营投资权益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只有依靠地方性规章予以保障,缺乏统一而明确的法律界定,因而对县域民营经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的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民营企业的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

    2.管理执法部门作风急需改善

    有的执法部门(包括上级部门)为了某种利益将“执法”变成“执罚”,以各种名目收费。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民营企业审批程序仍很繁琐。通过调查发现,私营工业企业,从考察、立项、审批、筹建、运营到产品投放市场,关卡达20余个,涉及对民营经济收费(税)的单位38个,收费(税)项目40多项,正常办理需要3个月,如果不顺利,则时间更长。

    3.硬性环境亟待改善

    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民营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较快,各地方普遍出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象,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增长的瓶颈,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对于硬件设施的投入需加大力度,改善基础设施环境,也可以采取措施引导民营投资积极参与,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信贷支持

    尽管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要求,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我国县级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民间借贷资金、职工保险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等集发展资金,只有少数民营企业能够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县级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县域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二是贷款困难。在县域范围内,民营企业难以真正享受“国民待遇”,县域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条件相当苛刻,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有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仅占其发展资金的15%,这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高达60%的贡献率很不相称,我国县域民营企业也是如此。担保难、抵押难是县域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主要表现。

    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所有制歧视现象在县域范围内仍很严重,由于县域民营经济是非国有经济,所有制歧视导致县域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过程中困难重重。

    2.县域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也是影响其顺利获取贷款的原因之一。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发展潜力有限甚至没有发展潜力,因而无法获得银行青睐,不在优先融资的行列,同时由于某些民营企业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导致县域民营企业资信度偏低。一些地方民营企业还存在恶意逃债的现象,影响了同类企业的信誉,导致银企关系紧张。

    3.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也是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原因。一是大中型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制苛刻,在对县域民营企业贷款过程中还要附加许多额外条件,同时对能够获得贷款的民营企业额度限制比较普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规模;二是缺乏针对民营企业的中小型银行。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通常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的政策性银行,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现行县域中小金融机构(信用社)自身发展不完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对县域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不从心。

    (三)以家族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随着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机制问题逐步凸现

    在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初期,家族式企业能够充分调动既有的人力资源,降低机会成本,理顺利益关系,降低内部沟通成本,降低监督、费用,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家族管理机制的问题凸现出来。

    1.家族式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裙带之风,绩效评价不公平,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民企虽然可以利用亲朋好友的可信度来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但是随着“关系”资源的枯竭,再增加这种资源成本就会很高。

    2.县域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决策随意化,对企业的发展难有长远规划。在碰到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民营企业往往要么凭借自己的经验,要么跟别人学,缺乏符合市场和自身条件的长远规划,还处在小农经济“庄稼人不要问,人家种啥咱种啥”的初级阶段。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做过一次抽样调查,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决策中竟然以新闻报道、道听途说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

    3.在一些县域家族式民营企业中,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薄弱,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复杂,账目混乱,企业信用状况堪忧。

    (四)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短期行为严重

    私营、个体经济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一些私营、个体企业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有的经营思想不端正,违法经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有的偷税、漏税、逃税,逃避国家税收。

    (五)产业升级困难较大

    当前民营企业中的一些佼佼者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但大多数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技术水平低、质量差、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经营中存在无序和违规问题、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较低、市场竞争意识滞后等。“大生产小销售”、“坐店经营”这些陈旧观念仍在县域民营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企业仍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工业产品加工领域,目前有过度竞争的倾向,倒闭和新建的频率加快。受筹资能力、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限制,产业升级进展缓慢。

    (六)县域民营经济中的劳资状况较差

    私企中工人的利益往往被业主忽视。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常常超时工作,工资却不能按时发放,住宿、医疗、工作条件都很差,没有保险和养老金,经常引起劳资纠纷,劳资双方缺乏沟通的渠道。

    (七)民营企业主的素质急需提高

    在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的占0.75%,高中文化的占31%,其余的均为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文化素质低下使他们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同时,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私企很难得到技术精良的工人,因为国企能提供较为有保障的岗位和社会保障,包括住房、户口和医疗等,而私企相应的激励措施有限。

 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政策建议

    (一)改善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1.要促进县域范围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从大的体制环境方面,对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地位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要加强对县域民营经济的理论研究,目前在民营经济运行规律、发展趋势、成功经验和失败启示、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无法对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2.在县域范围内,加大监督和整治力度,从根本上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障碍。理顺各职能部门的关系,规范部门行为,明确一个对民营经济实行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服务和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严厉整治“四权”,即对民营经济有审批权、收费权、检查权、执法权的单位和执法人员,采取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并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负责人、私营业主代表参加的单独或联合执法检查监督活动,强化对执罚执收部门的法律和民主监督,禁止对民营企业各类税外收费项目,提高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水平。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政府社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域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由于民营经济有一定的行为短期化的特点,特别对环境保护注意不够,因此政府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管理,制定必要的标准,给以必要支持,提高民营企业生产的环保水平。

    (二)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的融资体系

    在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金匮乏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的瓶颈,需要加大落实金融改革力度,完善民营资本借贷机制。

    1.积极创造条件,及早筹建和完善政府管理下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对符合申贷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担保,以降低银行(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对于确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给予财政贴息;采取具体措施推进民间贷款担保基金的建立和扩展。

    2.建立专门以县域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县级合作银行及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放贷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发展面向县域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的专门银行。可以考虑在原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中小企业信贷部的基础上成立专门银行,促进对县域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3.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可以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允许其以土地、有形资产等作抵押,降低申贷“门槛”。

    4.为确保信贷投向对民营经济的有效支持,可以将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成效与其经营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实行综合考评,同时可以考虑制订相关政策给基层银行信用社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

    (三)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家族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既保留家族制,又淡化和提高家族制

    1.首先要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家族式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要有明确的合约,分清各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发生纠纷时承担相应的职责。

    2.在家族式企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可以规范企业运作,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和随意性。目前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发育滞后,应尽快完善与之相应的聘用契约以及解决纠纷的法规依据,形成相应的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3.在家族式企业当中,应建立规范的制度来克服家族式企业的弊端。这种制度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治理制度、组织构架和企业文化。治理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有权不会旁落,另外又可以激励经理人为企业工作。组织构架从企业流程出发,到绩效考核为止,能够有效地评估企业人员的贡献。而企业文化是“看不见的手”,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企业伦理。

    (四)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措施不落实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领导。县、乡两级在原来的基础上,应重新确定发展民营经济的专门班子,充实领导和工作力量,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其次要严格考核。定期督察各地、各部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对发展快的予以表彰,对效果差的进行批评,直至做出处分。考核结果要纳入干部提拔使用标准。

    (五)发展中介组织

    通过中介组织,包括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所、咨询公司等为民营经济提供各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改进它们的制度,规范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这类中介机构对企业的服务,可以提高企业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六)协助中小民营企业建立自治组织

    目前,我国的行业组织还带有很强的行政管理的性质,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应建立属于民营企业自己的民间性、自治性的组织。一方面有利于民营企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行业组合形成集体力量,开发共用性技术,提高资信和开拓市场;另一方面还可以以自治组织为依托,加强业界的行业自律。在这方面,温州的民间商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是当地民营企业家自己的组织,可以保护企业家自身利益,同时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执行纪律。

    (七)县域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品牌建设促进落后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通向市场的门票、市场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针对目前县域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可以通过几家企业共创一个名牌的方式,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引导企业由过去的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八)解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其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学习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对于落后地区的民营企业家,可以通过到发达地区如温州、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强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和气魄,引导他们步入现代企业家的门槛。在民营企业留住人才方面,除了支持企业提高人才待遇外,可考虑通过适当的政府行为,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提高其社会地位。

    (九)县域民营经济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呈上升趋势,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低下问题也急需规范

    一方面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法制宣传,规范其经营、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促使其向合法、规范化方向发展。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开始的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阶段,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

    2001年,全国县域经济的gdp总和约为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2%。其中县域民营经济更是逐渐取代原有的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国有及集体经济,占据主要的部分。2001年,全国县域民营经济的gdp总和为2.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33%,占到县域经济总量的56%。

    民营经济是指产权明确到自然人。民间经营的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城乡居民控股的股份制经济。而县域民营经济又将民营经济的范围限定在县域范围内。从改革开放开始到2001年,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近几年在县域范围内,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出或经过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县域民营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县域民营经济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产业趋同特征明显

    我国县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简单的加工产业,如建筑装潢和房地产业、冶金机械及加工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运输业、餐饮业。这些行业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简单,因此初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和资本的积累,随着国内的市场由卖方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民营经济在传统行业的原始竞争优势开始面临来自其他方面的挑战。

    (二)县域民营经济中,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经营规模较小

    近10年来中国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金由9.3万元增加到68.1万元,增加了6倍多,但是与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相比,增速较慢,资金规模依然相差很大。而个体户的注册资金平均只有1.4万元。1999年底民营经济的就业中2/3是个体户,1/3是私营企业,个体户是当时县域民营经济的主体形态。近几年,个体工商户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私营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三)县域民营经济主要以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为主

    由于特定的发展环境,因此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县域民营经济表现出很强的家族控制特色,“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最普遍的老板身份,大部分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一体化。某地区抽查50家私营企业,企业厂长(经理)、营销副厂长(经理)、主管会计等主要管理人员是家庭夫妻关系的占调查总数的62%;是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等直系血缘关系的占调查总数的16%;是叔侄、表亲、姨亲等家庭非直系血缘关系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10%;而没有亲戚关系的只有6家,占调查总数的12%。

    (四)1998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县域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呈现出新的特点

    1.各地的县域民营经济均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依托本地特色发展。

篇(8)

总之,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严重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民营经济腾飞。为此,就合力构建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办理抵质押登记创造条件。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担保过程中办理抵质押登记时,需要土地、矿产、房产、工商等部门创造条件,及时办理抵押、质押登记,特别是给予办理土地、房产第二顺位抵押登记。

2、以各级政府为主体,组织相关部门为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是解决融资难和成本高的主要途径,具有资金利用时间长、成本低、反抵押条件宽等优势。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增信,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普遍受到市场欢迎。省担保公司已获得大公国际评级公司授予的AA+级别信用等级,可为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的发行进行担保。

篇(9)

一、逐渐减少民营企业外贸依存度,实现集约型增长,从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贸易结构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便是进行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因为在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下,我国对外贸易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并且,在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成员之后,在对外贸易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对国际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这种发展形式极易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受到国际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外贸结构转变之间具有互动性。也就是说外贸结构的转变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影响外贸结构的转变。内部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提升是外贸结构转型的主要表现,对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人均收入、增加资本积累、提高教育程度、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良性循环的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形成。

高投资率是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因而说这是一种缺乏社会效应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存在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中的主要问题。所以保证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从而实现集约型增长是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目标。以产出效率的提高、耗费的降低、污染的减少等途径实现高品质产品的生产,从而保证环境的宜居性、资源的富裕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以使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得到实现。

二、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代替从前的高耗费、高污染的产业

遍及全球的“Made in China”说明了中国具有能够为世界每一个人生产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实现是以巨大的耗费为代价的。相比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这种低质高速的粗放型产业更能够使我国高就业压力、高经济发展要求的需求得到满足。根据英国风险评估公司Maplecroft公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60亿吨,位居世界各国之首(数据来自中国节能产业网),导致我国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然而在经济危机面前,这样沉重的代价也难以逃脱倒闭。

当然,一些发达国家也是从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转变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比如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7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了节约能源和原材料、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道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知识技术型”的集约经济增长。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日本也面临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改变:国际上,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日元升值、能源与原材料投入成本显著增加;国内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立国”战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发节能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重视国民生活质量,最终造就日本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

当前中国面临的内外交困的经济环境与70年代日本面临的经济环境相似,我国也应以此为转折点,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这不但符合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也在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变了国民生活质量。

三、改革价格体制

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掠夺性地开采廉价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源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广大民众没有社会保障的庇护;源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目前我国的平均工资是主要发达国家的1/40左右,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此外,工资上涨幅度小,其中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的工资增长更是可怜,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查,12年来珠三角的民工工资上涨了68元,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可能还要下降。

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使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可以使中国制造充斥着世界,而不经意间就会冲击进口国的制造业,导致了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推动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此次经济危机引发了中国多年来积累的矛盾,人民要求社会福利、工资上涨、确保就业,企业要求得到土地、资源、市场,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改革价格体制,让真实的市场价格反映要素价格。

四、树立自主品牌

我国对外贸易产品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在我国出口500强中,名牌产品销售的比例只有6%,与国际上50%的水平差距很大。2003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中国仅有海尔入选。我国出口产品大多没有自主品牌,贴牌和低端生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诟病。以鞋类为例,2008年11月30日公布的《全球鞋主要进出口市场分析报告》中指出,美国是全球鞋类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国,中国产品一直占据其进口市场的绝对份额。但从美国进口鞋类产品平均单价来看,2005年美国成品鞋进口的均价为每双7.72美元,从中国、意大利、巴西、越南和印尼成品鞋进口的均价分别为每双6.45美元、40.64美元、12.79美元、10.62美元和10.95美元,意大利鞋的均价是中国鞋均价的6.3倍。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虽然我国鞋类产品在进口数量和进口总额上占绝对优势,但成品鞋的进口均价较低,各种类型的鞋类产品平均单价均低于美国进口市场平均单价。东南亚国家出口到美国的也是低端产品,但平均价格比中国鞋类产品高出很多。

我国出口的产品仅依靠低成本大量出口而获得利润,当遭遇经济危机,外需萎缩时,数以千计的企业开始纷纷倒闭。同时,经济危机也检验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那些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在危机中表现出强有力的抗跌能力,比如安踏,从一个制鞋作坊成长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产品。安踏品牌成功的塑造,有两点启迪:一是企业重视产品的科研,不断提高其品质;二是专业的销售团队,通过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观念的研究,依靠自身的努力打开市场。

参考文献:

篇(10)

一、高度统一认识,明确经济能人的地位作用。2000年,桃江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激活经济能人,加快工业发展的口号,把民营企业由支柱地位上升为主体地位来认识,教育全县干部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必须抓民营企业,抓民营企业必须抓经济能人的指导思想。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民营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实行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还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顾问,分管副县长任会长,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会员的桃江民营企业家协会,并定期开展活动。全县上下真正把发展民营企业、激活经济能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

篇(11)

二要大力营造服务到位、办事高效的政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民营企业家是功臣”的观念,加快职能转变,简化办事手续,降低办事成本,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行政效率,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十不准行为规定》,要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落实到位。对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各项政策规定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要实行效能告诫,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