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物理详细公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工程概况
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第二污水处理场设计能力为600m3/h,投用时间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处理对象为厂区内经过预处理的炼油、化工废水,采用的工艺为:原水二级浮选均质池水解池奥贝尔氧化沟二沉池排放。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中的一级标准。
随着长岭分公司装置规模的扩大、污染物数量的增多以及最终水体对受纳污水水质的更高要求,现有污水处理装置已不再满足环境需求。因此中石油长岭分公司决定在2011年内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场的升级改造。
改造工程的设计能力仍然为600m3/h,改造内容分为原有设施改造和新建设施两部分。原有工艺单元均质池、水解酸化池增设生物填料,将其由传统活性污泥法改为生物接触氧化法。其中均质池采用好氧方式运行,水解酸化池采用缺氧方式运行。新建设施为过滤单元,目的是进一步降低出水悬浮物、胶体的含量,从而保证改造后的第二污水处理场出水能够满足更高的要求。
改造工程的设计进、出水质如表1所示。
表1 进、出水指标
Tab 1 Influent and effluent index
2、工艺及主要设施介绍
2.1、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
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即为原均质池,容积为4000 m3,设计流量为600m3/h,水力停留时间为6个小时,配备3台的鼓风机。增加生物填料、管式曝气器等。
2.2、中间沉淀池
均质池后增设中间沉淀池1座,有效容积2000m3,有效停留时间3小时。
2.3、缺氧生物接触氧化池
缺氧生物接触氧化池即为原水解池,共两间。每间容积2000m3,增加生物填料、潜水搅拌机等。
2.4、奥贝尔氧化沟
长炼奥贝尔氧化沟为三条同心曝气沟。废水从外沟进入,然后依次流入内沟,曝气池混合液出水流入二沉池,回流污泥由二沉池再打入氧化沟外沟。氧化沟尺寸为60 m×50 m×4.5 m,水力停留时间为19.24 h,设计处理量为500 m3/h,可通过调整变频、转碟浸没深度及运行台数来调整沟内溶解氧浓度〔1〕。
2.5、二沉池
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与奥贝尔氧化沟配套,原水从池周的进水槽流入,通过槽底配水孔下流,经导流墙裙入池,进行固液分离〔2〕。
2.6、砂滤池
新建砂滤池1座/4格,有效容积450m3,采用石英砂单层滤料,粒径级配为:1-3mm,3-5mm。过滤速度为6m/h。
3、系统调试
3.1 调试目的
1.通过调试检验设备的运行性能,熟悉污水处理站设备的运行方式,了解设备的运行参数和规律,从而正确的对污水处理站进行管理,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优化管理。
2.熟悉污水处理站内的处理工艺和原理,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处理所出现的故障。
3.通过调试达到设计排放标准。
3.2 调试工作的前期准备
①污水水样的确定
在调试前对进水进行实际化验,提供实际进水水质。
②钢筋混凝土水池已竣工验收(满水试验)合格,其结构性能已达到设计要求〔3〕。
③机械设备、仪表装置等的检验已完毕,每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技术资料已完善。
④污水处理站进行调试工作物质方面的准备
接种污泥以及含N,P的营养盐物质和加药系统需要添加的药剂已运达指定位置。
3.3 调试方案的选择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培养方式主要有连续培养、间歇培养和接种培养。连续培养是指在连续进、出水情况下的培养方式,要求有足够的进水量,而间歇培养是间歇进、出水培养,适合进水量不能满足连续运行的情况,连续培养和间歇培养的时间都较长。接种培养是投入其他污水厂的成熟污泥进行培养,该方法能缩短污泥培养时间,但所需接种污泥量大,费用高〔4〕。
由于本工程调试期间二级气浮、氧化沟、二沉池都在正常运转,所以对二浮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知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且氧化沟污泥活性很好,所以决定采用间歇培养和接种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污泥培养,即生物接触氧化池接种氧化沟活性污泥,然后进行间歇培养;水解酸化池接种二沉池回流污泥进行间歇培养。
表2 污水水质
Tab 2 W astewater qua lity
3.3 调试过程
3.3.1 生物接触氧化池调试
利用长炼第二污水处理场的氧化沟污泥作为菌种,进行污泥培养和驯化。即先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放满二级气浮出水,再把100m3氧化沟污泥投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启动鼓风机,开始间歇进水及曝气,利用内循环泵进行污泥回流,同时经常镜检观察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活性污泥的生长情况,每天定时测定溶解氧、沉降比、COD等,根据观察到的污泥生长情况及出水水质对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水质、水量、污泥营养及溶解氧等参数进行调整,逐渐培养直至达到设计值。
3.3.2 水解酸化池调试
水解酸化池接种污泥为二沉池回流污泥,投加量为每间100 m3,然后将浮选出水注入水解池,启动搅拌机,控制水解酸化池水中的pH值为7.5~8.0,对水解酸化池PH值的调整可以通过直接向池内均匀投加固碱的方式。运行初期有大量的轻质污泥和杂质随水流带出,出水混浊,直接排入下水道,随着运行时间增加,出水水质得到改善。
3.3.3 砂滤池调试
湖南长岭石化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砂滤系统包含过滤池1座/4格,正常情况系四格滤池全部投入运行;当需要反洗时,每次只对其中一格滤池进行反洗,其余三格滤池继续运行。
3.4 系统调试
系统满负荷进水以后,整个系统开始联动调试。
4.运行效果
本工程是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确定在2011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环保减排项目。项目于2010年04月0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5月初开始开工试运,7月15日基本稳定运行,8月3日正式验收。实际出水水质为:
表3 进、出水水质
Tab 3 Influent and effluent quality
5、结语
湖南长炼第二污水处理场经改造后,出水指标优于设计指标,接近于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②对于石化废水,生化系统调试采用接种培养和间歇培养相结合的调试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梁新和、汤小玲、梁志坚.长炼第二污水处理场氧化沟工艺运行小结.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0,第一期:1-4.
由于初、高中物理教材、教学要求、教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物理教师就要认真研究对比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掌握知识点与教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点与教法的衔接,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是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规律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有所了解,并且概念公式少,多为观察实验现象,死记公式就能解决初中物理习题,多数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简单物理过程,如运动学是匀速运动,简单带入公式就能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计算的能力;而高中物理教学是初中物理知识的延续,不同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概念表述严谨、简捷,公式多,并且提出很多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如运动学中的质点、电学中的点电荷等需要学生能理解,在研究物理问题方面不再是单一的状态和过程,是多个状态和过程,要逐一去分析弄清,物理计算时要常用到数学中的矢量运算和初中的三角函数知识来解题,这就要求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学生需要记的内容多,而教材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只看物理教材内容是不够解决物理问题。
当教师能认识到初高中物理的区别联系时就能对高一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正确制定授课计划,在备课时要兼顾学生初中打好的物理知识基础,并进一步升华延伸,如在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概念,初中同学们已经学过参照物两者有内在联系,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把高中的参考系概念理解并运用熟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还要讲速度的概念,学生在初中也学过,但那是很浅显的只是强调计算没有强调方向等细节,但在高中又让学生重新的认识。只有在备课时准备充分,才能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从初中物理慢慢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并习惯高中物理学习生活。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
二 给高一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充充电,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上面提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用到函数和向量运算,前者是初中学的,但是现在我们还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函数中的正切和余切函数在中考中不作为考查对象,所以有的学校在教学时就重点放在正余弦函数上,有的数学老师根本没提余切这个概念,高中物理要用到三角函数,那么只能帮助学生补一补初中的函数运算了,要不然学生对学习物理更是没有信心了,在向量方面主要教师得知道学生首先接触矢量是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而高中数学还没有讲这一问题,这就需要物理老师,能有心理准备,不能把这一问题讲的太难,只需学生理解就行,等到用时,后期数学会详细讲的,学生有信心算题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三 要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习高中物理才能“如虎添翼”
在初中学习物理时,只有死记物理公式和物理现象,不需要太多的定量计算,知识认知多呈现形象思维。但到了高中学习物理,已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了,如运动描述中质点概念的提出,学生刚接触这一概念难免有些不好理解,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摒弃旧的学习习惯,适应新的方法。
在高中阶段物理方面学习方法有很多,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我们都是要达到一个目标,那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能自主学习,并且建立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基本要做到先课前预习、课上记好笔记、课下认真做练习,及时反思,最后要勤复习。
课前预习是为了学生在学习时,抓住老师讲的重点知识,因为40分钟的课堂要全神贯注地听完会很累,不如在课前把这节课的重难点通过预习抓住,在听课时集中精神抓重点来听,这样就很容易跟上老师的脚步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85-01
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组成了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两大分支。而这两大分支体现出了初中物理的基础性和固定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感受到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趣味性不高。但要想让学生深刻的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就必须利用一切资源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融入课堂,并吸收本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是教学内容的重点。
一、首先,重视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形成过程
死记硬背是物理学习手段的一大误区。其实,在中国,大部分学生都已在小学阶段形成了背书习惯,对于不了解或不清楚的知识点,首选的方法便是死记硬背。虽然这种方法在短期教学过程或应付考试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放眼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这种强压性的学习方式是错误的。比如,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对于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学生,用纸上谈兵的方式讲述升华、溶化或凝固的概念,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现出足够的耐心和精力,使用情景展示的方式或看图方式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物理概念来源于实际生活,如果能在课堂上尽可能的还原自然规律,将会是教学手段的一大突破。待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一步的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中各类现象的观察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极为重要,也常常被人忽视。重要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事物的观察不够全面,通过学生自己对事物的思考和研究,会形成各式各样的看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也离不开实践,实践可以直观的解释一系列物理现象和概念。另一方面,实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学习的热情。
二、其次,在讲解概念与规律时重视公式的运用
学以致用是所有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物理教学也毫不例外,解释了众多现象和概念定理之后,教师应该逐步引领学生学习解题方式。而公式就是物理这门学科解题的关键。正确运用公式的前提不言而喻就是需要学生能正确理解公式的含义和运用条件。比如,在学习杠杆定理时,杠杆平衡条件是:F1L1=F2L2,学生要了解其中“力臂”的概念。虽然说,物理的计算题较为简单,几乎都可以套用公式来解题。但是,学生的高错误率同时也让人深思,是否在哪个教学环节没有做到位。其实,学生在解题时,思维偏于感性,选用的解题公式时会带着很多主观的想法,往往这些主观的想法与正确的解题思路是背道而驰的。那学生的主观思维是怎么形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个人认为,对概念的模糊,掌握程度不够是导致主观臆断的直接原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有着被动性,对学习内容无法灵活运用,可能课堂上举得例子听懂了,课后习题时,会发现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与课后作业难以对号入座。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普遍现象,从改变教学手段出发,首先,要用通俗易懂的言辞对概念、规律作出正确的解释;其次,对公式的内在含义与运用条件要与前面已解释的概念规律作出完美结合;最后,要对该公式的经典题型作出详细分析,教会学生在怎样的前提下运用该公式。从学生的考试结果来看,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单位也是学生易于记混的部分。
三、最后,在习题讲解和示范中注重概念和规律的运用
考试的目的是衡量每个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一份试卷并不能有太大的说服力,但是对于一些课堂上常常讲解却一如既往解答错误的题目,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而这些隐藏的问题,往往因为师生们在平时的重视度不够所引起。在平常训练中,教师较为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解答正确,往往忽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更加糟糕的是,学生对题目都还存一丝疑惑时,教师就要求学生把公式套上去,跟着老师的步骤解题。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较为严重的。当题目稍微拓展一下,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着手答题。
比如,在学习电路这一章时,教师应该在解题前先让学生判断该图属于并联电路还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在求电流大小是应用:I = I1+I2,而串联电路则用:I =I1 =I2。在单位运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其准确性。比如,热量Q的单位是J;机械功W的单位是J;功率P的单位是w。教师给出的题型最好是较为经典的题型,经典的题型具有代表性,可以让学生在思维上少走很多弯路,经典的题型也具有较大的转换空间,有益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将概念和规律融入公式,将公式融入解题过程,这是物理解题的必然过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是教学的关键,把握这一关键后,才能进入更深层次的教学中去。
总之,初中物理概念与规律是初中教学大纲的重点教学内容。同时,对今后高中物理的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明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强弱点,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尽全力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一、绪言
通过对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的分析中,由于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授课只注重结果,对问题求解的过程没有在意,造成学生在带入求解公式时,采取试用的态度。因为物理连带性较强,一个专题里面可能包括许多知识点,但教师在分析上只是一带而过。笔者在此分析了合作教学的举措,通过对问题观点的提出,做出假设;对假设的论证以及方案的最优解进行了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问题的弊端因素。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根据现有物理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物理教师在授课方面十分注重传授的经验,对于过程的推导没有在意,使之造成学生在物理公式推导上遇到了困难。由于物理电学和力学方面是个十分抽象的过程,在推导过程中必须要对公式的适用范围进行筛选。例如:在推导电学热效应中已知电流I和电阻R,在电力线中电流通过的时间为t,求在电路中损耗的热值。在分析首先要对推导公式有所了解,再求损耗过程中参与的公式有Q=UIt=I^2Rt=(U^2 / R)* t,这三个公式范围不同,其中Q= I^2Rt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在力学方面掌握也是个难点,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根据平衡条件得,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一物块均速运动,求物块在上升滑动过程中所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已知斜面的粗糙程度为u。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由平衡条件得在竖直方向上F,所以该物块所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gcos[,但是同学在分析时,力的方向容易弄错,不知是朝斜面斜上方还是斜下方,使之出现分析错误。其实在每个公式中都有专属的应用范围,物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对公式进行参数的讲解,只是说出大致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答案。对其中的原理没有概括总结,导致学生在对物理电学分析过程中没有解题依据,便只要随便带入其中的一个公式,结果正确便是解题的最终过程,对求解的步骤没有丝毫的要求。
三、初中物理合作教学模型的构建形式
1、提出问题,做出分析
教师让学生作出例题分析时,应该按照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对问题作出假设。假如学生在电学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教师让学生分析一个超出本应有掌握的能力时,此时学生便在分析过程中遇到阻碍,可能会造成心理方面的压力,对物理产生厌倦感。比如在分析物体在磁场的受力情况,由于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固定,但方向始终发生变化,说明磁场力所做的功不是一个恒定的产值,这道题超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分析问题上,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能够让学生自身发展问题的存在,做出假设这才算达到真正的目的。所以教师在问题的做出假设的观点上应遵从三个观点,首先应在原有的问题上稍加改动,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第二,便是思考的能力应在学生教学范围内,不能超出大纲所应有的范围。第三,教师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保证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终有前进的动力。
2、根据假设,做出探究
问题的假设是作为制定方案的首要过程,问题的假设一般具有较高的要求。首先对问题的假设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每一步的方案认真分析,每一步的操作都至关着方案最后分析的正确性。探究过程能够提升学生对抽象空间的思考能力,例如在小孔成像物理实验中,根据焦距的不同,可能呈现像的大小和方向有所不同,可能是等大的实像,也可能是原来二倍的虚像,所以在问题探究上对每一步的分析都要进行明确的掌握。探究问题的过程实际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应该探究的道路上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能在探究的道路上也遇到各种困难,但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解题的直接思路,而是采用点睛的方式进行提示,根据学生本身掌握知识的情况适当点拨,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分析上出现困难时,教师可通过一个公式的点拨可能对学生有所启发。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分析时,可能还需要讲解公式的背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
3、探讨交流,筛选方案
经过学生不断的努力之后,可能对问题的探究过程都具有了一定的了解。交流是学生们对知识面的一个补充的过程,可以增强对各方方面的认知。并且物理连带性强,通常一个问题的分析包含了多方面的知识,比如:电学、力学以及运动学。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对各个知识面的分析更加透彻,对不了解的知识能够进一步的掌握。学生之间可以设立研讨小组的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探讨,通过最后的研讨,筛选最佳方案。在最佳方案筛选出之后,使其让该小组团队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启迪班级中的所有同学,这样才能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在通过对初中物理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在弊端因素中分析了现有物理教学的模式,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分析过程,造成学生在构建模型时没有可参考的依据。通过对改进措施的分析,在问题上首先要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根据假设,做出探究;最后筛选最优解决方案,这种改进措施的分析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秀梁.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10(21):3-5.
[2]赵海.初中物理“合作、探 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考试周刊,2008,41(16):24-25.
一、初中物理实验题题型概述
初中物理的实验题在中考中和平时考试中大多是集中于电学和力学的部分,并且质量与密度、牛顿第一定律与而力平衡、压力与浮力、物体的运动等核心实验,其中有对公式的考察,有探究型的考察,有验证型的考察;在这些实验中还有对某些仪器的考察,比如: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等基本仪器,并且对其一起的读数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等进行考察;另外,还有对实验方法的考察,比如: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等。简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是中考重点的考察项目。学生在上课时其实已经把实验部分有一定的掌握,甚至可以自己进行实验,可是一到答题时就不会做,或者是由于做题不规范而导致失分,并且学生很难改正答题不规范这个习惯。而每一个核心的实验都有他核心的考察氛围,并且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实验操作、实验思维又千变万化,这就又导致了学生的答题不规范,使得学生失分的情况。
二、规范作答的几个策略
(一)明确初中物理实验的答题要求
1.文字要求物理就是要求简明扼要,既要合理恰当,也要不啰嗦,不能不清不楚。在答题中,对于必不可少的文章一定要有,比如在一些题干中或者是已知条件者亮相时,就需要在答题中注意,例如在某项实验中要求有对答案的说明,就需要在答题中进行亮相,比如在计算电阻、内阻、外阻时,题目中需要对所填答案进行文字标明,并且需要带单位,这就需要在答题中注意,例如外阻为:2000Ω。2.字母要求在答题时,一定要按照教材中或者是题干中的要求,例如质量用m,体积用V,压强用Pa,不能够随意制定用字母a、b、c表示,也不能够用数学上的x、y、z表示。并且在某些题目中有标记角码数,如m1、m2等,或者是用汉字来区分,m油、m水,再或者有其他的表码方法,无论是什么表码方法,在答题中也应该按照题目中的要求,在答题时应该做到规范,如:m2=10g,m油=10g。3.公式要求在物理答题中,实验题中需要用字母来表达公式时,就必须使用教材中的规定字母或者是题干中给出的字母,然后再进行相关的整合填在答题卷上。例如ρ=m/V,如果他题干中有小码标,就需要加上小码标:ρ水=m水/V水。另外,如果题中要求写出相关的换算公式,就可以先将几个基础公式先进行整合,然后再填入其中。4.列式要求在答题时,很多的公式都是对教材的公式进行演变和转换的,在带入数据时,单位应该放在数据的后面,如果需要去近似值,就需要用到约等式,不能够用等号,有些分数要求用“—”,不能用“\”,乘号必须用“×”而不能用“•”或者是“*”。5.数字要求在答题中,应该要注意题干中要求保留几位数字,是用科学计数法还是一般表示,是用分数表示,还是用小数点表示。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表示就需要根据实验题中的数据来判定,如果题目中的数字是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答题中也应该保留两位数字,比如:5.10。6.单位要求初中物理的考试中,要明确题干中的单位或者是采用国际单位。在换算结果时,应该注意单位的换算,并且在答题时也要注意单位的要求。
(二)注重答题的顺序
1.审题意
审题意是做题的首要步奏,首先就是要弄清楚题目中所提的要求和主要的实验项目、实验过程,其次就是要明白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弄清题意和目的后,就需要联想在上课时做的相联系的实验,有什么要求、具体是怎么抄作的、原理是什么。
2.找关系、抓关键
审题后,就需要对题干进行再次的分析,找出关键的条件,找出要求回答的题与实验的关系,同时也要划出能够帮助解题的关系,对其实验原理、概念、规律等进行分析。例如在探究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就需要对不同要素,例如动能、斜度、高度、小车质量等进行标注。
3.抓论点、做答案
要运用物理原理和规律进行作答或者是说明一个问题书,应该从几个步奏进行分析,要抓住主要论点,做到详细、明确、突出。例如探究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就需要对某些因素做了功进行分析。
(三)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答题能力
1.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据调查,很多学生在对填仪器读书时错误率最高,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对于这种技巧性相对于简单的题,老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让学生明确的掌握物理实验测量工具的“调、放、看、读、记”。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训练,然后,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对每一件实验仪器都能够准确的使用。
2.加强对探究实验的操作
在物理考试中,探究型实验出现的频率最高,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进行合理的练习,要让学生通过了解题干就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够有效的做答。总结初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部分,物理实验是把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际中,特别是探究实验,不仅能够加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还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作者:连媛媛 单位: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二)列举实例、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物理学科思维模块的建立应采用以学生为主导,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现象和具体的物理实验完美的结合,让学生在实例中探索真知,教师将实验情景与物理结论建立联系,让一些难懂的概念瞬间变成学生追求真理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解决知识的愉,建立物理学习的信心,掌握基本的物理情景。例如在学习必修二《万有引力》时,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天体是眼睛看不到的,一点也不接近生活,认为难理解,这样就会出现很多奇怪的问题。那么我们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该如何处理呢?讲正课之前,建议拿一些球体的形象教具展示,并给学生讲解一些天体运动知识,或是一些天文学家的成长故事,这样也会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适当改变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物理学科无非是综合语文、数学等多学科的综合体。适当改进教学内容,每一节课前需要教师讲解一个相关的趣味性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使知识简单化,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索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物理基本规律和本质属性。例如:物理量分为矢量和标量,我们在讲解他们区别的同时,还要讲解运算法则,告诉学生物理量的运算法则适用于高中物理的所有公式:在课下练习时学生能够应用发散思维,以简单的方式将复杂的题目一一解出。在教师的引导和实验道具的配合下,学生立即将问题简单的解决了,那么学生心里一定有信心,在做题中会联想教师的思维方式与物理情景,对物理的学有帮助。
(四)提高技巧和方法应用的能力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能采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是明白物体的状态,其次是物理情景的建立,最后才是受力分析,运用公式等。例如:解决运动学问题时我们要多利用位移的定义式(平均速度*时间)等,这样避免了那些二次的运动学公式,使问题简单化。由于初中物理知识简单固定,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内容的精髓,遇到高中复杂的题目时无从下手,生搬硬套公式,不能灵活地运用方式方法,所以正确理解题目,正确使用方法与技巧对物理题目的解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在初中所有的学科之中是比较有难度的,其涉及的知识及概念对初次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因为受到课时的限制,通常都是学生对于相关的物理概念没有深刻的认识时就会投入下一堂的学习中。而概念图所具有的作用是经过图解的形式把初中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一、概念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的作用
(一)完善教学方式
初中物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尤为注意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具体掌握情况。初中物理教师通常都是运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引入相关的物理概念之后,再对其进行详细的解答及分析,并安排相对应的一些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在实际练习中我们逐渐发现一些问题。尽管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能够结合具体的物理公式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但在实际进行操作过程中,通常都会受到物理公式运用范围的局限,无法做到灵活转化。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对物理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不够理解,无法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将各知识点互相连接在一起的知识体系。概念图本身就有非常强的整体性、有序性及直观性,假如教师可以将其合理地融合到物理教学中,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促进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根据书本内容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而学生则是经过一定的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由于缺少能够对知识结构进行深化的有关教学,导致学生在理解有关的物理概念时非常模糊。而概念图能够用非常简明有序的形式将物理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展现在学生眼前,促使其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概念图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标准。一方面,教师能从学生绘制的一些概念图上发现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状况,并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学生在概念图的绘制过程中,会发现平时在学习之中疏忽遗漏的问题和知识,由于构建完整的概念图需要绘图人本身清楚地掌握所有有关知识点,并且对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有详细了解。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概念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的应用分析
(一)在新知识教学之中对于概念图的应用
在新知识教学之中对概念图的实际应用可以融合传统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即课前进行预习、课后进行练习。在课前阶段,教师应该按照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安排,将概念图融入课堂教学中,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把这些知识点归纳整合,绘制出相关概念图。与此同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根据自身的了解进行概念图绘制的任务,从而对于新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一方面学生经过绘制概念图之后,对之前学到的知识与即将学的新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初步了解,为掌握新知识点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绘制的概念图进行观察,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点的掌握状况,并对学生掌握生疏的知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改正,从而确保学生的知识网络具有连贯性和正确性。
(二)在复习时对于概念图的应用
对于复习的有关内容教师可以将其安排到每一章的末尾或者是全书结束的阶段。具体整合的知识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而定。并根据具体的课时做出相应调整。学生在每一章节末尾的时候可以将相关的概念图绘制得详细一些,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化了解。而在用概念图对全书进行总结绘制时一定要找到其中最重要的知识内容,可是适当地省去一些细枝末节,教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对知识进行思考。教师应该在学生绘制完成之后进行逐一观察并给出对应的修改意见。复习最重要的一点是查漏补缺,经过概念图的绘制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三、结语
对于概念图的合理应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在头脑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增强整体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将概念图实际融入教学中时,由于各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及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问题出现,因此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在实践教学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于概念图的应用方法不断改正,不断完善,从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学生初中物理学得很好,中考物理分数很高,自己也觉得物理科学得很轻松。可是当他们进入高一后,物理成绩却直线下降,很短时间内就从初中的物理尖子变成了高中的物理落后生。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经过对学生的谈话,跟踪研究发现,这类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时都颇为轻松,对教材知识点掌握得也比较好,但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物理,突然发现初中时的学习方法不适应了,思维也跟不上现在教学的节奏。不适应新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结果由原来的名列前茅变成了倒数。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总结出了它的原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思维方式与逻辑能力的不同
初中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体形象思维转阶段。因此,在学习知识、概念、规律时,往往以记忆为主,并且需要具体形象来支持,需要教师举例子、打比方。而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则要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能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并能主动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因此,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这就需要学生的理解与思维要发生一定的转变。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所以作为老师,有必要引导他们顺利完成这个过程的衔接与过渡。所以,在高一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在上课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引导。如在关于重心的教学中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等都是抽象概念的教学。因此,要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概括等过程,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实现从“实物”到“质点”的跨越。
二、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异
初中物理重在现象,高中物理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现今的初中物理教材中,主要学习的是声、光、热、力、电五大板块的物理知识。但每个章节的名称都很巧妙,如八年级物理,学习的是声现象、光现象,而不是声学、光学。原因是什么?初中物理的侧重点是认识物理现象,理解并能解释这些物理现象。而进入高中后,我们学习的是声、光、热、力、电这些板块的内容,但是高中物理的侧重点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物理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现象上,而要更加深入。初中物理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重记忆、重静态的描述,内容浅显直观,以定性分析为主,并且图文并茂,为了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材料中提供章首图、轶闻趣事,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先入为主,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这为以后的高中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高中物理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重理解、重动态的描述,并以定量计算为主,物理概念相对抽象、严密,在数学工具的应用上要求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而言,它识量增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的知识点增为90个。其理论性增强,对于许多案例,我们往往是研究它们发生的本质。这就要求高中生应该掌握得更系统,综合能力更强。
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解题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分析、瞎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重点要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切记认为问题简单,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公式。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为了将抽象的情景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高一开始我们就要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受力分析要画力的图示,运动学要画过程图,动力学要求画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分析归纳。
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综合素质,知识面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有部分学生上课时非常认真,对课堂内容掌握也比较好,但是一到训练,做题的时候就无从入手。其原因是什么呢?经过跟踪调查发现,这类学生是综合能力上的欠缺导致的。事实上,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要从课本内向课本外扩展,从课堂内向课堂外扩展,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目前看来,学生学物理往往只是刻板地从课本上的原理、公式到试卷上的试题,解题成了学习物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然而,学生大搞题海战术,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和规律,以致于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有些时候甚至对原题稍加改动就难倒了大批学生。因此,对于习题、例题讲解教师要注重举一反三,要突出思维分析过程,注重灵活性,突出创新思维训练。经过循序渐进的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发散思维也会得到拓展。
总之,我们充分认识到高一新生在学习物理上的各种困难,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和人文的关心,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衔接。
【参考文献】
做好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过渡,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与学习特点,度过学习物理的难关,是我们每个高中物理教学者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初高中物理存在的差异
(一)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课程要求的差异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多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高中物理课程,大部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甚至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
2.知识所呈现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大多数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摩实验、抽象思维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通过想象假设、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学生接受难度大。初中课程的问题多是单因素的归因的逻辑关系;高中课程的问题的归因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且是以递进式、归纳式的逻辑关系为主。分析问题时还需较多使用假设、判断的推理逻辑手段。
3.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解决问题的差异
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对运用数学工具的要求不高,主要使用算术、代数方法;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使用数学工具提高到了需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矢量运算、极值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上。
(二)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知识传授。高中物理的学习则要求学生独立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转变使学生产生了不适应感。
2.初中学生习惯于教师传授什么,自己就学习什么。上高中后,物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而有的同学还是以老一套的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上课听不懂,进度跟不上,不得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因而感觉到物理深奥难学
3.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在数学工具使用上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物理问题,学会数学工具的灵活运用,实现大量定量分析的自如化。
二、克服以上差异的教学措施
1.应做好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的有效衔接。
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的固有特征、教材内容、教学环节现实特性,完善知识临界点,合理衔接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强化直观教学,合理修正,才能真正消除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差异。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
2.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不高,但是对记忆性要求较强,所以学生们普遍形成了一种比较僵化的、死记硬背公式并套用的现象,分析、回答问题时逻辑性、条理性较差,即使到了高中,学生们也习惯依赖初中时形成的算术法解题的传统,生搬硬套公式,而对公式应用的条件、范围不太注意。
针对高中课程的知识呈现多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课堂引导中,快速形成抽象思维习惯,形成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早入高中课程学习的门道。比如:在高一年级阶段关于“加速度”的教学中,对加速度概念的确定,采取引导学生分析此运动现象的特点(轨迹是直线,速度均匀变化),寻找速度变化量,寻找速度变化有快慢的规律,归纳出a=Δv/t的物理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加速度“a”的定义的要素,充分理解加速度“a”的意义。有效实现从现象特点规律“知识点”的抽象概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教学。
物理思想的建立和物理方法的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习题,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重点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清晰物理过程,帮助学生养成画图习惯。
4.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必将寸步难行。在新课程教材下,教师更应加强实验,尤其是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做实验、展开讨论、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亲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5.培养坚强意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要学好物理,必须要具备刻苦努力的拼搏精神,同时还必须有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成绩,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相反这次考试的失利说不定恰恰是为了迎取下次更好的成绩。只有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才能稳步提高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好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尽管高一的物理难学难教但只要把握好高一学生物理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反馈为手段,面对实际,讲究实效,注意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内在的延续性与阶梯性。就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理引导学生做好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13-01
初中物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因此其语言必须符合物理逻辑关系及科学原理。基于此,无论学优生亦或学困生,若不能通过书面语言或口头表达的形式分析物理问题,便会导致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高效合理的训练,才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初中生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由于受到年龄、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初中生往往表现出缺乏自信心或不成熟,一旦遇到问题,即便想说出却因“面子”原因而羞于开口,以至于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受限。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过渡到青少年的阶段,在该阶段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呈持续上涨状,但语言表达能力这项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却始终如一,未得到有效提升,故而,便会造成学生逻辑性差、表述不清或不准的情况。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用语并不精炼,且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持忽视态度,更别提为学生创设相关语言表达环境等,继而,导致生生间以及师生间的谈论仅为结论,而非对过程的讨论。
二、培养初中生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1、朗读背诵物理概念
许多物理教师认为朗读背诵属于文科教学的常规方法,但事实上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不少对物理现象、规律及概念进行表述的语言,其格式严谨且专业,往往学生不易理解其内涵外延,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可采取朗读背诵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这些物理概念等内容。所谓朗读背诵即对书面语言的口头语言表达。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最直接的途径。但朗读背诵过程中,必须达到4个基本要求:正确发音;语调要恰当;句读分明;准确运用轻重、快慢的声音表达文字中蕴含的物理意义。其实,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来说,最简单的方法通常最有效,初中物理教学亦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朗读背诵,并非是单纯直观的表达物理语言,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例如,密度单位kg/m3的教学,部分教师仅让学生默读,这样做极不利于学生正确发音,故而该采取反复的大声朗读,并由教师多次示范纠正发音不准的学生,让其继续练习直至发音正确为止。然后,再让学生正确读出铁的密度7.9×103kg/m3及其物理意义,即每m3铁的质量为7.9×103kg,并要求学生集体背诵该物理概念,使学生既能记住铁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也能正确的理解密度意义,为学生将来处理物质密度问题提供便利。
2、规范教学用语,掌握准确概念
物理学属于科学的范畴,而科学十分严谨,这就要求教师准确科学地表述物理概念。所谓准确性即教学用语、措词必须严谨准确,要符合物理知识的逻辑,且表达要正确精炼。另外,再加上受到时空间的制约,教师在课堂教学讲解过程中必须做到一针见血,避免说东道西,无的放矢,如果教师话语过多,将使得学生不知所措。同时,物理教学更要避免口头语的出现,若是一节课过多出现口头语,将不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导致学生分不清重点所在。特别是在阐述物理定义定律等方面,教师要注意字词次序的准确无误,既不能读错字,也不能颠倒次序,譬如,物理中常用的“相对于绝对、重力与质量……”在教学讲解过程中,绝不能闪烁其辞。
以光的反射定律教学为例,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反射光线及角与入射光线及角的关系和前后顺序,以免学生产生混淆;又如教学策划动摩擦力的过程中,要让物体在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不可说使f=F,而应说F=f,这是由于滑动摩擦力与水平方向匀速与否无关,只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及压力相关,其中摩擦力为控制物体运动状态的拉力。此外,还有分析杠杆动力、阻力等因素的教学,学生习惯性将所挂物体当作阻力,然而,事实上无论阻力还是动力,其作用点均在杠杆上,杠杆的阻力即为物体对其的拉力。诸如此类教学,物理教师都应规范自身教学用语,才能让学生掌握准确的物理概念。
3、其他培养策略
学生最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即语言,故而,培养学生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将尤为重要,更是组成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目前,虽然许多学生的思考模式及观点十分正确,但受限于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依旧不能准确地表达力学或电学方面的单位公式,例如,不能清楚理解密度公式“ ”的意思,或不能及时理解电功率公式W=Pt中P所代表的含义,这就难以有效表达出学生自己的观点。另外,还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这都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对其区别进行分析,通过相关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抽象的电学磁场,要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教师必须采取实验教学法具象化其内容,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观察中,深刻理解,更好的进行口语表达。同时,也可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或是利用其说明评价物理现象等,也可达到积累语言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的说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不断走向成熟。严格来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体现出其对所学学科的实际掌握情况,因此,物理教师必须通过规范自身教学用语,实现对学生物理用语的规范,才能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学科,从而促进师生间“教”与“学”更默契的配合,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涉及到的力只有重力、弹力(支持力和压力)、摩擦力、浮力、电或磁或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初中分析物体受力只限制在两个或三个,计算依据力的平衡条件.初中对合力的研究只限于两至三个,而且是同一直线上的.初中只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只作了解.初中只求同一直线上外力对物体做功、机械能只涉及到动能、势能的定义,动能与势能的大小只涉及到与哪些因素有关,而不需要计算.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力的种类多,受力分析及计算复杂.除了初中涉及到的力以外,还有万有引力、库仑力、电场力、洛伦兹力、安培力、回复力.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外力或合外力大小,由不同的运动规律来求相关力的大小,或者由不同的受力及运动情况来求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相比之下对学生能力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2电磁学部分
初中物理的电磁学部分主要涉及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及静电的应用;串并联电路及连接、开路、通路、短路的概念与识别、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应用与注意事项、电阻的概念及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及电阻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家庭电路与电能表及测电笔的使用,家庭安全用电知识.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磁场的概念、磁感应线、电流的磁效应、右手螺旋定则、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电磁铁.高中电磁学在初中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电阻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多个重要的学生分组实验,增加了安培力、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洛伦兹力、质谱仪、回旋加速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现象、日光灯原理、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变压器、电能的输送等内容.另外,增加了有关电场的知识,使高中的电学部分基本能够自成体系,更好地建构了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
1.3热学部分
初中的热学部分主要是物态变化、分子运动、热量与内能及热机.涉及的知识点有温度、熔化、凝固、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汽化、沸点、液化、升华、凝华、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分子运动论、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热量、热值、燃料放热公式、比热容、物质吸放热公式、热机的四冲程及能量转化、热机效率.涉及到的实验计算极其简单,基本上是记忆内容,对理解能力的要求不高.高中热学部分深化了分子动论、分子力的内容,推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气体的性质等内容,同时深化了气体压强、温度(温标)等概念.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图像表达能力、物理过程理解能力、运用公式计算能力、数学工具的运用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1.4光学部分初中光学知识主要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眼睛与眼镜.主要规律是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高中光学增加了全反射、光导纤维(光纤通信),光谱分析、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光电效应等内容.还涉及折射率的计算与图像的运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1.5声学部分
初中声学部分只学习声音的概念,声音的传播、认识简单波形的振幅与频率,知道音调由什么决定、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超声与次声的概念,了解超声与次声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环节.高中增加了机械波(水波、弹簧波、绳波)、电磁波、物质波、波的图像、波长频率、波速、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多普勒效应、超声波、次声波等内容.
2初、高中物理认识层次的梯度
2.1知识更系统化、全面化、深度化
初中的力学只介绍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力、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变速度直线运动,而且侧重于现象与定性描述,高中由初中的标量过渡到矢量,而且深入到本质,每种量对应的变化规律都以公式的形式出现,由定性描述过渡到定量描述.
2.2突出物理量与物理过程的分解与合成
初中只涉及简单的物理量及物理过程,高中将知识系统化、全面化,所以它突出物理量的分解与合成.例如,初中关于合力问题只涉及到同一条直线上二力合成,关于等效电阻,常描述为总电阻,对合成思维提得很少,更不用说将一物理量如何分解了,高中则注重合成与分解.
2.3注重物理模型的建立
初中物理知识可以说是很浅的,它用模糊描述,而高中更注重精细,常建立物理模型.初中只讲物体、杠杆、滑轮、滑轮组,好象这些简单机械没有质量或存在摩擦,电流表、电压表都没有内阻,电源也无内阻,电源输出的电压是恒定不变的.而高中则给出模型,如质点、轻绳、轻杆、光滑面、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绝热材料、点电荷、电场线、等势面、理想伏特表、理想安培表、磁感线、分子电流、光子、薄透镜、卢瑟福模型等.
2.4注重准确,讲究严密性
初中物理往往是大致的描述问题,对物理概念也是这样,往往近似地研究问题,对有些次要的量或因素总是忽略不计.而高中则注意准确性与严密性.例如,初中讲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中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应线运动.很显然它不全面.而高中讲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这一描述适应所有情况,准确到位.
3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上的梯度
3.1形象思维建构知识与抽象思维建构知识间的梯度
初中知识往往是很肤浅的、单一的、静态的、最简单的知识.只要观察一些现象,简单分析,就能归纳出结论.学生在旧知基础上同化新知,往往只用形象思维就能达到结果.而高中知识往往是复杂的、合成的、立体的、动态的.要利用旧知来同化新知,达到知识的迁移,是不能直接观察,而是利用图像分析、数学函数分析、结合分解法将复杂知识分解成几个简单知识才能认识它们,最终才能找到物理现象中的本质与规律.所以用形象思维来建构知识是不够的,往往都是用抽象思维来建构知识.显然,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它们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例如,在初中我们建构速度这一概念,我们用某一确定的路程与对应时间的比值来建构它,这是很形象的思维过程.而在高中我们要建构瞬时速度,要模仿初中的思维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用到极限的数学方法,同时还不能忘记高中的速度是矢量.
3.2指导记忆型学习与独立理解型学习间的梯度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智力水平还不高,自主独立性很差,学习也是一样,往往要老师来引领,指导他们学什么,怎样去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往往是记忆型的学习.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与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学习经验基础上,知识量的增多,全靠教师指导来学习,在时间与精力上是不允许的,教师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很显然这两种学习能力的层次不同.例如在初中,学习测量,教师往往指导学习观察什么,怎样使用刻度尺,会出什么错误,然后指导学生练习哪些题目,教师再逐一订正讲解.而高中学习阶段由于时间关系,对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的使用相对高中知识来说已是非常简单的内容,不可能做到每个环节都来指导,让学生去记忆.只能作介绍使用方法,最后举几个例子,布置几道作业.其它的事都是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就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许多地方只能独立理解了.
3.3用语言文字描述物理问题与用数学公式或图像描述物理问题间的梯度
初中物理知识很肤浅,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也很肤浅,对物理问题的描述只能用语言文字来进行,而高中知识较深,物理规律较多,学生的数学知识也达到相应的水平,许多物理问题用语言文字描述往往会达到几百字,很不方便,但改用数学公式或图像就简捷得多.例如,初中对某个力对物体做功,只讲力的大小,物体运动的距离就行了,高中涉及到变力,而且方向与距离不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力的变化规律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只能用一数学公式来表示,路径用文字更难以表达,但画一个图像便一目了然.然而,在初中将数学公式或图像表示,学生看不懂,又不比文字表达简单.
3.4单向思考问题与空间想象问题之间的梯度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是单一的,某种变化也是单一的或先向什么方向变化,再向反方向变化.所以学生思考问题只要向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思考即可,而且许多问题都是一维问题,不会出问题后的问题.而高中思考问题不是单一的,某种变化也可能不是向某个方向的,许多问题带有问题后的问题,许多问题带有两维性.例如,初中在研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一个小球撞击一木块,小球速度变小了,木块速度变大了,最后木块受到摩擦力,又慢慢停下来.就是这样一个物理过程,思考起来都具有单一性,单向性.而高中在研究碰撞问题时,可能要研究碰撞后的物体受摩擦力做功,然后物体可能在圆周上做圆周运动,圆周运动后可能做平抛运动,它从一维问题变到二维问题,从一个规律变到另一个规律.显然,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与初中之间有很大的梯度.
3.5观察总结型问题与综合分析问题间的梯度
初中教材的知识层次很低,很多知识是从观察中来的,许多问题也是观察型的,只要学生观察便很容易总结出结论的.而高中教材的层次高,许多现象观察不到本质的东西,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发现其本质与规律.所以,我们说初中学生具有的能力层次是观察总结型的,高中学生的能力具有综合分析型特点的.例如,初、高中都研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初中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找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最后得到一个定性的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粗细、温度有关.最多是说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粗,电阻越小之类的结论.而高中实验后要得出电阻定律,这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