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计算机语言的概念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3 16:18: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计算机语言的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计算机语言的概念

篇(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把计算机?n程作为公共教学内容,所有大学生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这也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继续使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跟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在就业方面受到来自其他专业学生的挑战。因此,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该根据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热点,对计算机教学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使教师教得新颖,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1]。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模式代表了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包括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阶段,它将产品研发到运行的完整生命周期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是一整套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2]。CDIO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理论知识,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并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通过对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新方案,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热点内容加入到基础理论教学当中,并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把基础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在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工程人才的需求。

二、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

CDIO理念下计算机改革的目的是从就业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当将CDIO理念与具体教学实际相结合,把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过程应用其中,如图1所示。

该方案中教师应当构思改革目标和方向,突出以就业为视角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前瞻性和必要性,考虑以何种方法和步骤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将计算机工程实际与课程教学建立联系,为接下来的设计步骤做好准备,然后设计并构建出真实的计算机工程实践平台,还需安排相应的综合课程,为学生创建合适的工程实践场所,做好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前期准备。在实现部分,“填鸭式”教学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可再套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亟待改变,教师应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在运作部分,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验证CDIO理念的实效,应当衡量每个学生对规定学习效果所完成的进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因而,CDIO理念下的大学计算机改革方式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构思(Conceive)改革目标及方向。工程教育应该注重如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工程能力,这是工程教育的本质和出发点。面对当下计算机行业的巨大就业压力和残酷的竞争淘汰率,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更应当以此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前深刻构思改革目标和方向方法,思考何为改革、为何改革。显然,新时期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进行单纯的课本知识的教授,而是转型成为兼具计算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双重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2.设计(Design)综合课程和工程环境。教师是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设计者。由于现在的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计算机教学中应安排丰富的工程实践项目,尽量让学生以亲自动手的方式进行[3]。教师要基于CDIO理念的预期目标,以实现良好就业为着力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出有助于学生计算机工程水平提高和积极情态建设的一体化课程,计算机类学生就业能力集中体现在实践项目的方方面面,教师在课程的选择和设计上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设计出以项目为主导的启发性知识链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是工程实践场所的设计者。教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实践场所,工程实践场所的构建应以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目标。

3.实现(Implement)师生角色的双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的特征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CDIO模式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应在CDIO环境下促进其工程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有学者指出,CDIO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创新,他们的教学风格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要不遗余力的传授大纲中规定的软硬件开发以及系统构建的能力[4]。基于这一要求,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进行“一体化学习”,即学生在工程实践环境中学习计算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其软硬件开发和系统构建能力。一体化学习是CDIO框架的重要特点之一,学生将完成从被动灌输到主动探究的转变,教师应当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团队项目开发中,使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CDIO理念下的实现过程,即在具体的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从教师管理学生转型为教师引导学生,教学模式从“填鸭式”知识传授转型为互动式探究讨论。

篇(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用人单位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给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实验教学是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定动作和必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基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理念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创建多元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全新实验教学模式,创建立体化实验考核方法与构建新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职计算机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育理念的有力保障。

1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1.1 实验教学内容更新滞后

实验教学内容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来源。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多依照教材知识点设计,参照教材实例“依葫芦画瓢”,缺乏启发性与创新性;实验内容相对孤立,各实验间不能形成技能体系,学生难以掌握实际应用能力;部分实验内容知识陈旧,不能体现技术热点,与用人单位要求联系不紧密。

1.2 实验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学发展需求

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与保障。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师演示讲解与操作指导,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单一地依赖教师获取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为“单向”传递,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内化吸收”。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智能终端的普及,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3 实验考核方法不能实现多维度考核

考核方法是学习方向的指挥棒。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报告、平时作业、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等,由教师完成全部考核。实验报告和平时作业不易实现“一题多卷”,难以评价学生完成的独立性和学习的主动性;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只对阶段学习作出总结,不能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考核仅由教师完成,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现有的考核方法不能很好地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

1.4 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活动效果。高职计算机专业办学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受高职办学层次限制,教师参加培训和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领域的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思想已不能满足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2 基于MOOC理念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2.1 创建多元实验教学内容

MOOC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化智慧教育,其利用网络获取世界范围优秀教学资源的模式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改革思路。基于MOOC理念,以实验教学大纲为基准,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关联的技能能力点,细化实验内容,突出实验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融入ACM大学生竞赛与科研项目,优化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课程的实践性、启发性与创新性;以互联网为平台,引入网络优质资源与MOOC在线课程资源,丰富实验内容,增强实验课程的实时性与先进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实验课程知识结构,创建多元实验教学内容。

2.2 构建全新实验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特点,构建传统实验课堂、MOOC翻转课堂、网络虚拟课堂相结合的“三个课堂”实验课堂体系;创建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应用操作相结合、教学活动与竞赛/科研活动相结合、单一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的“三个结合”的立体教学方法;创建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模式、小组讨论个别辅导模式、理论分析操作演示模式相结合的“三个模式”辅导方法;构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师生与企业互动相结合的“三个互动”沟通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机整合教学视频、电子教案、板书讲解与实践操作,构建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

2.3 创建立体化实验考核方法

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的特点,创建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考核目标;构建操作试为主、笔试为辅,课堂问答/答辩为主、课后作业为辅,实际课堂互动为主、虚拟课堂互动为辅,团队合作为主、创新性为辅的多角度考核指标;创建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师生共评”评价方法。在考核中,将成绩评定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注重学生学习主观因素的考核,达到“以评促学”。

2.4 构建新型实验教师队伍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巩固与延展,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师的教学活力与实践能力直接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MOOC开放、互动的理念,在“走出去、请进来、传下去、动起来”的培养思路基础上,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学习交叉学科知识,积极参与MOOC团队建设,在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与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开拓教学思路,增强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学活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With the coming of information age,the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 rapidly and the need for computer professionals becomes bigger and bigger,so,how to fasten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ation becomes a core task of university researches.However,lots of problems,existing in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reduce seriously the effect of computer teaching.Fusing with the CDIO educational concept,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mputer teaching and then put forwards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Keywords:CDIO;computer teaching;problems;reform measures

1 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信息计算在全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加大了社会和企业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已经成为各所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CDIO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将CDIO教育理念融入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以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保证高校计算机教学大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且强调学生素质的培养应该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关联的方式,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有利于学生获得综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能力。显然,CDIO教育理念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需求是一致的,因此,将CDIO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可以有效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计算机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2 CDIO教育理念概述(Introduction of CDIO educational concept)

CDIO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教学的新型理念,是工程教育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其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生工学院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团队提出来的,所谓CDIO,也就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缩写,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人才培养的依据,以产品开发或者系统设计与实现为教育载体,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1]。显然,CDIO教育理念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目标相符,将CDIO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中,有助于学校培养出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在CDIO教育教学模式中,C代表构思,主要是指在教学的构思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科学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一阶段是CDIO教学能够顺利完成的前提和关键环节;D代表设计,是学生工程教育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和精髓,在这一阶段中,引导学生对工程项目进行自主设计,充分运用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和校外的实训条件,进行CDIO实践案例的设计;I代表实现,也就是将项目设计变成实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问题,形成相应的学习成果,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机教学中程序设计、制作和调试能力;O代表运作,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作品之后,要求学生对自己设计制作的产品进行进一步优化运行,排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产品或者系统的顺利运行,同时要求教师与学生积极的进行互动,对学生整个设计制作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3 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Existing problems in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

3.1 课程体系与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的矛盾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9-4465-02

计算机语言课程,在整个计算机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计算机语言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提高计算机语言的教学实效,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计算机人才目标,已经成为广大中职老师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1 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时,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建构理论为依托,创建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只有身临其境,学生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学习计算机语言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难懂的事情,例如,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看到那些抽象的概念和难懂的语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没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对VB这门课的误解,对它失去兴趣,所以在初学时,教师不要一味地讲授纯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实例的演示,如:五子棋、俄罗斯方块等,体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还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统计,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之后,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语言就产生了兴趣,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态度,此时让学生亲自动手上机验证并运行程序,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当他们获得这份喜悦之后,学习VB等计算机语言的兴趣也就自然产生并迫切想学习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了。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充分调动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务,从而为他们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从情境走入生活,又从生活返回情境当中总结并延伸所学的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条件。

2 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实效

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实效,教师必须致力于创新教学手段。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当努力转变教育理念,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确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思想,那么,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才能够持续保持对学习的高度兴趣;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稳步提升。

2.1 加强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转变教育理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对于学习计算机语言的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只有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加强创新教育理念的培养,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和优化,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传授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排序算法时,传统的教学就是以数字为例,老师讲、学生听,结果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老师讲得精疲力竭还是无法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和算法完全传授给学生,如何能把抽象化具体?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排队这一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在随堂的学生中抽取5名高矮不一的学生随机站立,然后让5名学生以不同的站法进行高矮不一的排队,教师按冒泡排序的方法指导学生演示,并对每次站法的改变进行记录。这样,随着传授知识的方式的改变,把一个抽象的概念转换成一次学生亲历的活动来体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他们学生计算机语言的信心。

2.2 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创新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尝试着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一是启发引导,开拓思维:学生学习,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可因势诱导,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知理论知识,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程序设计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必须掌握理论又注重实践经验,十分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语言的教材编写基本上把一些概念和算法都编排在课本的前面章节,在一开始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时候,学生往往感到枯燥难懂。因此,必须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VB程序设计》里关于对象、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进行传授,设计了一个计算并打印两门学科平均成绩的实例,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如下操作:

1)在当前打开的窗体内添加命令按钮、文本框和标签,并分别设置各属性;

2)在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过程中添加相应的代码;

3)按功能键F5运行程序。

学生完成任务得出正确的结果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对象的方法和事件,并从本例中找出对象的名称、对象的方法和事件过程。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概念之后,教师再进行归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也掌握了创建VB程序的基本步骤。不知不觉地,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拓宽了思维,解决了所有问题。

二是巧用方法,强化实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的创新教学,倡导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真实任务”组织教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最终完成任务。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讲而少练”或“讲而不练”,势必造成学生应付了事的学习态度。如何改善这种学习局面?必须以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去,让他们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任务”带动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挖掘更深层的能力,这是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所需要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选择与他们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运用VB程序设计语言模仿设计一个QQ登录程序,这是学生都熟悉而且感兴趣的事情。一看到这个任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他们急于想看到自己的作品是否和网络上的QQ登录的界面一样,这就促使他们主动探索运用学过的知识,对于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自行寻求解决的方法,或请教老师、或自己查阅书本,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知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在完成这个界面设计后,他们更想能在局域网内(如在班级范围内)实现聊天的功能,这就促进他们更深入地钻研,不管成功与否,已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任务驱动”教学法证明了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作用: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研究的精神,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计算机语言学习过程中,还可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精神和实际运用程序设计语言的能力。

3 改善评价体系,巩固教学实效

创新教育的教学评价不再是简单地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应该采用过程性评价。它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科学的评价体系能促进学生调节自我学习机制,是师生沟通的桥梁。能够客观地反映教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起到巩固教学实效的作用。

以算法为核心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对中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它包含了数学模型建构、逻辑推理等多方面知识,大部分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底子薄,理解的程度也各不相同,获得知识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起来是茫茫然。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地发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这在学习计算机语言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VB程序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对自己感兴趣的事项编写一个程序,比如:生活中的计算器、多媒体播放器或是娱乐方面的俄罗斯方块、猜数字、测试等,采用分小组的方式,并将学习进程分成三个阶段:填写主题,收集资料——分析算法,编写程序——展示交流,总结评价。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和小组互评表,这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环节,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在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小组互评,学生的成绩得到肯定,同时通过小组之间评价找出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过程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进一步巩固了教学实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创新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创新教学方法的层出不穷为计算机语言的教学提供了保障,也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为社会的需求作出一定的贡献。

篇(5)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人类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内心想法的真实外在表达,是思维的一种具体工具,也是人的重要的特征,在语言表达方面,这是区分动物与人的很重要的标志。当然,随着人类的进华,语言也是在进化的,语言的发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固定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那么,计算机的语言也是这样的工具,是表达计算机的“思维”的工具,是计算机的交流工具,计算机语言让我们走进计算机的世界,计算机语言τ诩扑慊来说与人类的语言对于人类来说的重要性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的。但是,毕竟计算机的语言以及程序的设计等,是由人类的智慧所发明创造和设计的,所以计算机语言和人类语言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以说,计算机语言是在人类语言产生之后才出现的,在很多方面是借鉴人类的语言的,但是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否认,计算机语言对于人类语言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整体来说,计算机语言和人类语言是相互促进的,是相互渗透的,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无关语言。

1计算机语言与人类语言的联系

计算机语言与人类语言都是在逐渐的发展变化的,二者在具体的使用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二者在多角度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毕竟二者都是语言的媒介,只是应用的领域和部分具体的内容有差别。每种语言都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计算机语言是一种形式化的人工语言,而人类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感性化的语言,两种语言的定义概念不一样,使用的领域也不一样。

1.1计算机语言和人类语言的基本功能一致

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领域使用的语言,是计算机可以读懂的语言,在计算机的操作和程序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都离不开计算机语言,可以说,只要是存在计算机的地方,只要你想利用计算机,那么就涉及到计算机的语言,计算机只有通过固有的语言交流,才可以正常的运行。当然,从这个角度看,人类语言也是如此,人类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媒介,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语言的沟通,那么结果想而知,是非常可怕的。从语言媒介的角度来看,二者的作用都是传播一定的信号和信息,用以达到交流互动的目的。二者的最基本的功能都是沟通和交流,目的是使彼此了解,达到双方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计算机语言和人类语言是很一致的。

1.2计算机语言和人类语言的种类都很多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主要使用语言的形式,最初的机器语言为主发展到现在的面向对象语言为主,期间还有很多种,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而且,每一种语言适合的领域也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使用的优势,使用范围广、操作复杂等等。人类语言的种类更是繁多,每个领域有差异化的语言,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特点,不同的场合使用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等,这些都是人类语言的特点,汉语、英语等,也是语言种类之间的差异。计算机语言和人类的语言在语言种类方面,有很高的相似度,可以说都是非常繁多的,语种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1.3语言存在主流和非主流之分

计算机语言虽然有很多种,但是还是有主流和非主流之间的区别的,计算机语言的Java和C++语言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频率还是非常高的,但是其他的一些功能不是非常强大或者存在一定缺陷,在软件的设计中可能会被使用的频率就会偏低。人类语言也是如此,汉语、英语在整个语言的使用范围内,还是处于首要的地位的,一些相对较小国家的语言几乎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在国际场合中,一般不会出现。两种语言在主流使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相似联系。

2计算机语言与人类语言的差异

计算机语言和人类语言都是语言,理论上来说二者都是交流的没接,只不过交流的具体对象不同,二者因此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二者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毕竟二者从概念上来讲,不是一种同语言,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的特性的,语言也正是这样。下文简单分析计算机语言和人类语言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点。

2.1二者的发展方式不同

人类语言是一种常见的、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最普遍的事物,可以理解为是自然界中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事物,是最贴近生活的事物,可想而知,人类语言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们的日常的沟通交流中的,而不是出于科学的研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变化过程,就是日常的使用需要的产物,至于后期有关专家学者对语言的研究,都是建立在语言背后的变化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先研究后出现的发展变化。而计算机语言并不是与人类语言一样的发展的方式,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逐渐提高的要求而产生的,理论上来讲,人们对计算机的应用只是应用已有的功能,对于没有专门研究的功能是不可以直接使用的。那么,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有关研究人员就会对此作出改进和完善,设计出更加符合当前实际需求的语言,当然,人们对之的利用是在科学研究成果之上的。二者在发展方式方面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毕竟人类语言趋于普遍化,而计算机语言是一种前沿的科学技术。

2.2二者感彩不同

计算机语言就是一种机器的语言,是在人类的设定好的语言程序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的,所以,只会执行一些固定的语句,并不会按照自己的感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是机器的操作,没有任何的感彩,绝对的理性执行。但是,人类语言则不是这样的,我们在日常的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感情过程中,除了拍剧,其他时刻表达的都是自己当时的感情,并没有任何事前的设置,一切都是感情的真实的感情表达,具有非常浓重的感彩,与计算机的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

3计算机语言与人类语言的相互渗透关系

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用于执行程序和设计软件的语言,是一种机器的语言;人类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语言,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虽然二者看似很远,但是在二者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彼此还是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二者之间对彼此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下文具体说明计算机语言和人类语言在彼此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二者是如何渗透、如何相互促进发展的。

3.1人类语言对计算机语言的影响

(1)人类语言使得计算机语言表达的具体化。人类语言非常博大精深,但是计算机语言相对匮乏,因此出现很多使用人类语言开理解计算机语言的情况。比如,run在人类语言中是“奔跑”的含义,被计算机语言多借用,还以为“运行”,body在人类语言中是身体的含义,但是爱计算机语言中可以理解为“主机”,类似这样的词语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从以上例子中不难看出,计算机语言的具体表达依赖的是人类语言的存在。

(2)人类语言使得计算机语言的表达简化。计算机的语言中有很多是英文大写字母的缩写,这样的词语表达的完整含义是这些英文字母的连续拼写,但是计算机语言中,为了表达的更加简便,就会出现将完整表达的英文的首字母按照顺序表达出来。这样的计算机语言的表达,也是出自于人类语言的丰富和完整。

(3)人类语言为计算机语言的存在提供了多样的基础。人类语言的壮大和逐渐的发展,是计算机语言发展的基础,计算机语言出现的比较晚,那么,如果计算机语言刚出现就以一种新鲜的陌生的方式出现,那么必然很难被人民群众一时间完全接受,一般来说,人们是比较容易接受固有存在的事物,所以,计算机语言的出现以人类语言为基础是一个很好地选择。

从以上的人类语言对计算机语言的具体影响中,不难看出,计算机语言是在人类语言的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来计算机语言的起步就会晚于人类的语言,那么,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植根于人类语言,人类语言是计算机语言的根源和依托。

3.2计算机语言对人类语言的影响

人类的语言发展和壮大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当然,人类语言的发展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计算机语言的,具体的渗透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语言为人类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丰富来源。计算机是一种机械的语言,有很多固定含义和固定应用的语言,那么在生活中就可以把这样的语言按照所想要表达的感情直接用计算机的语言表达出来,久而久之,这样的形象利用就会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人类语言的一部分,丰富了人类的语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壮大。

(2)计算机语言提高了自然语言的规范化。人类语言,我们都知道,是一种子日常中用于交流的语言,那么出现很多口语化、地方化的语言和文字,如果在其他范围使用这样的文字和语言,或许出现很大的语言的障碍。计算机语言的出现,由于设计程序的规范,计算机中出现的文字就会相对比较规范,人们长期使用计算机,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使用语言的习惯,这样规范化了人们的用于,提高了人类语言的正规化。

4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无论是否一致,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在逐渐渗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彼此在发展壮大自己本身的同时,对另一者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坚实的根基也需要上层建筑的壮大,人类语言的基础要做好,会加快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计算机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反过来会推动人类语言的规范化等。

参考文献

[1] 漆慧.计算机语言与人类语言的互相渗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24:66-67.

[2] 克里斯托弗・曼宁,竹西.跟懂得人类语言的计算机聊天[J].博鳌观察,2016,02:76-79.

[3] 本报记者蒋波.让计算机听懂人类语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8-29008.

[4] 张爱香.计算机语言发展历程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3,24:120-121.

篇(6)

二、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概况

(一)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语言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由最初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等低级语言,到早期的高级语言如BASIC、PASCAL和C语言,再到C++和JAVA等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同时,各种计算机语言的语法语义看似模式固定,而真正应用于软件开发却是千变万化,这都决定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具有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等特点。该门课程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相比,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尤为强调学生程序设计思维方式和软件开发。

(二)计算机语言类课程面临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讲授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和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的经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类课程的瓶颈在于过分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却无法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上课或培训时,当老师给出一个新的题目,总是不知从何入手,思路不清,一团乱麻。当听过老师的讲解后,才恍然大悟。如果再遇到一个新题目或稍微改动过的问题,学生又开始手足无措,无法独立找到适合算法完成编程操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中只是追随着老师的思路,而缺少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完成程序设计思维的训练。

三、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中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一)时刻关注程序设计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注重程序设计思维方式的培养。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新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此过程中需要摒除具体代码实现的细节部分,只关注核心的流程。鼓励学生独立绘制流程图,进而整理出解题思路,这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思维的必经阶段,也是程序设计师必备的专业技能。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高专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中的各种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在讲解中引入贴近生活的实例,例如“酸奶制作”。酸奶制作所需要的原料如牛奶、酸奶发酵剂、糖和蜂蜜等即为程序中的变量,将原材料放入酸奶机中可看做是输入变量,加热、发酵和冷却等操作可看作为函数调用的过程,同时也铺垫了函数的概念,最终酸奶制作完成即为程序结果的输出。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加入分支结构来调配不同口味的酸奶,运用循环结构制作若干份酸奶。通过这些易于理解的实例带动学生主动思考,一起做酸奶,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将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无声无息地渗透入学生的脑海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在思维中发现规律,在思维中抽象总结。

(二)理论教学环节推行层次化教学模式

基于层次化教学模式的思想,可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算法、方法学、语法和集成编程环境四个层次。将此四个层次作为标准,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的整理与划分,将每一章节、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皆找到其所属层次。在理论教学环节中,点明各层次的具体内容,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不仅仅是学习某种计算机语言的语法与语义,更不是简单的学习如何使用某一编程环境进行程序的编制和调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在课程中第一层次算法涉及较少,但在授课过程中如涉及到较简单的算法也可稍作渗透,为今后的数据结构课程做铺垫。比如在讲到循环控制结构时可通过例题讲解穷举法和递推算法,一维数组的经典应用之一——排序的两种算法冒泡法和选择法也必须为学生点明。第二层次编程方法学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体现较为明显,主要涉及的内容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第三层次语法是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包括变量的定义与使用,函数的定义、声明和调用,对象和类的定义等。第四层次集成开发环境在理论教学环节比重较少,主要为学生讲解程序开发的步骤,各类开发编译环境的使用方法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转变学习观念,使学生认识到若想在毕业后顺利寻求到满意的就业岗位,单纯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大量软件工程项目开发经验的积累,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成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急需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1.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调整各种类型实验的比重。适当缩小验证型实验的课时比例,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项目。首先,在验证型实验中通过程序填空和程序改错等实验项目形式,在促进基础知识的消化与理解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读程序”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和统一的编程风格。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与同事协同合作,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在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中,增设贴近企业一线,贴近社会需求,可操作性强的真实案例和项目,进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程序”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需要课程组教师集中讨论与设计,与岗位技能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与能力水平不断完善。2.在大三年级上学期,增设课程设计环节。此时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已完成多门计算机语言类和软件工程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各种编程语言的语法语义规则,熟悉软件开发流程,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学生接触到简单的工程问题,组成项目开发小组,分工合作,使用一种或多种计算机语言设计、编码和开发具有一定难度的小型软件系统,提交实验报告,最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参加答辩。在该环节中,应尽量为学生模拟出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相似的实践现场,并全面采用企业管理运作的模式。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亲身感受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需求,全面地认识和熟悉软件项目开发过程,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四)传统教学体系以外鼓励外延学习

1.组织学生参加如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之类的大型赛事。在竞赛的培训、备赛和参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其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和拓展学习,使学生感受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异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的平台。2.教师积极申请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课题,并鼓励部分较为优秀的学生参与。首先,教师可向学生公布并简单讲解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及与本门课程的相关性,然后将研究内容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子项目,选择相同任务的学生组成一个课题小组,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目标与方案,进行协同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子项目的开发。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知识,逐渐形成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在科研过程中如遇到瓶颈问题,可通过查询网络、翻阅工具书、参考资料和请教老师等方式寻求帮助。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完成情况及工作量给予适当的课外学分折算鼓励。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为学生创造接触和熟悉真实项目研发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科研项目的开发过程,不断学习和掌握前沿知识与先进技术,做到学以致用,学会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今后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3.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Java认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职业资格认证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实现“课证融通”,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识,提高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其就业信心。4.加强校企合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争取到更多的真实案例和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真实的职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能力考查

好的评价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风气,促进教学。对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来说,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评价方法,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程序设计思想的检测与评价。1.进行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考核。理论教学过程考核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活跃度和提问情况、课后作业等成绩;实践教学过程考核包括验证型实验的操作完成情况、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的参与度、方案制定合理性、项目完成工作量、项目成果质量和报告提交等内容。2.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相关的竞赛、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参与教师科研并制定适当的学分折算机制。将传统课程体系以外的拓展学习内容的评分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这恰恰体现了当前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而非呆板的应试工具。

篇(7)

1.课程设置不恰当,课程间思维模式的转换不够

计算机语言的种类繁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大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大专)专业开设了汇编语言、C语言和面向对象的C++语言课程。课程设置先后顺序为C语言、汇编语言、C++语言,C语言是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它相对于高级语言来说难学、难用、适用范围小,虽然简单,但是过于灵活,学习过高级语言的人再去学习汇编比一开始学汇编难得多,简从繁易,繁从简难,影响了学习效果。又比如先学C语言,学生养成了面向过程的思维模式,到学C++时,还是面向过程的思维模式,根本没有发挥出面向对象语言的优势来。

2.教材及课时的限制

现在的一些计算机语言教材,对教材中的所有的习题和上机操作题都附上答案,这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方便,对学生的学习却没有好处,容易将学生的编程思维套入一个固定的模式当中,也给偷懒的学生创造了条件。另外,课时的限制导致了教学深度不够。学校开设的C++课程只有60学时,教材采用的是谭浩强主编的《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于课时及学生接受慢等种种原因,经常只能讲完“运算符重载”,而“继承与派生”以及后面的内容只能略有涉及或根本讲不到,而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内容,导致学生没学到什么东西,老师也很为难。

3.教学方法滞后

教师在上计算机语言课程时,大多侧重语法的格式、功能、用法等方面的分析和讲解,而不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教会了学生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用、灵活用。而且课堂内容多,教师忙于讲解,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学生需要在动手实践中切身体会并消化知识的环节薄弱了,这是我们教学中经常忽视的部分。

二、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基础较差、兴趣不高

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薄弱、自觉性较差和自学能力不强的特点,在学习计算机语言时,开始会怀着神秘、好奇的心情,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比较抽象,有的内容需要记忆、思考,更甚于还要自己动手写程序,难度增大了,就失去了兴趣,调动不起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学习的冷淡态度比学业不良更为可怕。当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时,再美妙的语言结构体、再严谨的编程思维也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上机练习时,只会照着书上的例子,输入计算机,得出与书上结果一致的答案就交作业,并没有真正掌握语句的真正用法,到了要独立完成编程时就无从下手,而这常常会让计算机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觉得毫无成就感,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造成恶性循环。

2.学生学习有偏向,偏应用型软件的学习

以笔者学校为例,学生希望能在校多考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以增加就业的砝码,学校的考证安排往往是以应用型软件比如办公软件应用、Photoshop、Flash等为主,因为这些课程更直观易懂,只要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大部分同学可以训练成为熟练的“操作员”,而语言方面的课程就是组织一些统考,学生只需应付理论考试就行,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偏向。

三、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探讨与思考

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各语言的特点开展教学

针对前面所述学校计算机语言课程设置的问题,应向学校教务部门提出,对三门课程的先后顺序进行修改,先上汇编语言,再上C语言,然后上C++,顺应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规律。语言课程课时和其他课程课时、理论课时和上机课时应该科学分配,让学生不会出现专业课程上的偏向以及实践学习不足等情况。在教材的选取上,应综合考虑学生和老师的情况,择优选取。我们的教师也要加强对各种语言核心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该课程的本质,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本身的知识,还要很好地渗透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以适应时代的

发展。

2.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任何一门课程,教学目标的正确确定可以为教学的实施指明方向。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读懂程序,如何根据需求编写一段正确的代码,并且在此基础上将独立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这门课的的用途,学会独立思考、协同合作,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兼顾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应用之间的关联,设计一些具有实用性的课堂练习,能把与练习有关的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一张网,在这张网中,既能回顾旧知识,又能引入新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形象思维

计算机语言教与学的困惑的根源在于教师过于强调语法的教学,一开始就一股脑地向学生灌输数据类型、运算符、各种语句的用法等知识,只注重抽象、逻辑性思维,忽略形象思维,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琐碎且枯燥的知识点中消磨殆尽,教与学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在讲解计算机语言的概念、理论、方法时,可引导学生比对现实中的“生活原型”。比如C语言的指针概念是一大难点,我们找“地址”作为它的原型,“地址”是一个“范围”概念,它不仅包含开始信息,也包含结束信息,还包含此范围内数据的特征的信息,形象地理解了指针的概念后,对指针的重要性、指针的运算、通过指针获取数据的运算就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理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变量和“容器”,循环和“时分秒的变化”,树结构和“族谱”等。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他们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4.重视启发,培养求异精神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C程序设计;分级教学目标

一、引言

现在,我们学校和许多高校一样,选择C语言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入门教学课程,C#语言和Java语言程序设计与开发作为计算机专业后续岗位能力延展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强调语法和基础,而C#语言和Java语言程序设计则着重于岗位应用能力。本人多年从事《C/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编程技术》和《ASP.NET》课程教学,发现我校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当一部分学生语言不过关,给后续课程带来很大麻烦,造成教学被动。为此,很有必要对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进行反思,提出相应对策。本文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分析目前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C语言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确定并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做一个切实的探讨。

二、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C语言教学的特点

1C语言的教学特点:具有逻辑性、理论性、创构性和理论性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四大主要特征。想要掌握计算机语言,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主动创造力和罗辑思维力。而C语言更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之中的难点,很多首次接触到C语言的同学很难入门。根据这一特性,对高职院校在C语言的教材编写上和教学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看教材,听课更重要的是在于应用。学会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最重要的环节是做习题和上机实训。如果学得不扎实,对后续专业课程影响很大。所以一定要强化实训教学。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认知度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等特点。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热情,思维理解能力也较差。有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应付家长和学校,自己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导致学习没有纪律。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上课处于一个积极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学习计划规划,不主动思考这一环境之中。他们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学校的教育,仅仅是为了完成目标而学习,一版不会主动进行相关课程的深入思考和练习。由于这些不好的学习因素吗,导致相关的学习课程学习起来更加困难,也不知道如何求助如何进行解决。目前,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程存在两个误区:一方面是在现在软件领域这个大环境下,C语言基本无用,另一方面是学习这门课程如果今后不从事相关工作也无用武之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严重挫伤他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他们学习本专业的信心。但同时也要看到,有一部分高职生来自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实践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明显提升,还有一部分有自己兴趣十足的爱好。这应当充分肯定并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三、高职C语言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一)要遵循计算机语言学习的认知与教学规律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学习都有自身的认知与教学规律。计算机程序就是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把计算机的执行过程描述出来。学习计算机语言,就是学习语法规则以及掌握这些语法规则的应用。众所周知,要学好一门语言,关键是不停地进行读写训练,活学活用。多看、多读、多写、多模仿练习是学好任何一门语言的诀窍,那么学习计算机语言也是如此。所以,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首先是引导学生多阅读C语言程序,然后是学会调试C语言程序,接着是模仿编写C语言程序,最后才是设计C语言程序。

(二)分级制定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对象是这样现状的高职学生,还存在计算机水平差异、思维发展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根据高职教育的根本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在教学大纲中应制定多级教学目标。多角度分层次分阶段从低到高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巧2、具有程序设计初步应用能力3、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4、培养程序设计逻辑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模型,分层次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条件分班教学的,可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分班级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比如:把C语言程序设计课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基础层次,一个提高层次。

(三)选择或自编适合高职学生的C语言实训教材高职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有其鲜明特色,这就要求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也应当独具特点,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教材,更不能借用中职教材。但现有教材很多是介绍语句的格式和功能,不适合高职学生,因此必须调整教材结构和内容来应对现在高职教育。2008年我们曾编写《C++程序设计实训指导书》,可满足6个专业方向的学生使用。本书是在编写组各老师多年从事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基础上编写的,书中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海南高职学生实训中遇到的问题,精心挑选训练题目,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将复杂的问题和概念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力争让学生当时看得懂、学后用得上。

(四)围绕最大限度提高与保护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以求全面教学实效大量的调研证明,学生在如下情况下其学习效果才会是非常有效的:感觉到自己备受别人的关注;对他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充满兴趣;自己是学习的主导和参与者;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与保护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以求取得真正教学实效。1.做到每一堂上机课都能让学生通过自己上机程序练习获得成就感。2.提倡学生朗读程序。比如,语句intx;x=5;,可读成“声明一个整型变量x,然后将整型常量5赋值给整型变量x”。通过朗读程序,能够使一些原本很模糊的概念得到不断地巩固,逐渐地变得清晰。3.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将枯燥难记的语法融入范例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中。在整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改变过去先给出定义和规则的讲授办法,而是从具体问题入手,精选范例,努力把枯燥的“语言”讲得生动、活泼。在程序范例中,将语法知识点同实际编程结合。讲授时避免纠缠于语法细节,应始终明确一点:计算机语言是用来描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任何语法规定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4.点面结合,少讲多练,确保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与氛围学习计算机语言主要在于应用,仅仅通过听课和阅读教材是不可能掌握的。学会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最重要的环节是做习题和上机实训。要区分学生层次,精选上机练习题,既要满足少数提高训练,又要满足大多数基础练习,做到点面结合,符合学生实际。5.及时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共克难关应事先分析C语言学习的难点,做到胸中有数。在C中,变量与数据类型概念是第一个难点,它与内存概念紧密相关。这个难点,将影响全局。循环控制语句是第二个难点,它改变程序执行流程,难在如何构造,关键是抓住循环初值、终值和增值三要素。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C时的难点,厘清难点的根源,逐个击破,不留隐患。6.结合专业,学以致用根据教学不同阶段,教师应适时收集一些与其授课学生专业方向结合的程序案例,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C程序设计在解决本专业中的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7.发挥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的优势,增加教学互动及时开发C课程网站,提供学生在线多媒体学习与答疑平台。在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上,把复杂的计算机语言、专业化的技术变成了轻松自如、随心所欲的人机对话。因此,使学生不至于掉入C语言知识的细节里,避免出现既费时、又费力,而学习收效不理想现象,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简单,从而有趣,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既及时可上Internet网查询,又可与同学老师交流。这样,既增进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来说,学好C语言既是专业素质的需要,也是未来岗位能力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与潜能教学模式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重任。针对目前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采用点面结合,分级教学目标,精选程序案例,突出高职认知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强化学生上机练习及指导为突破口,最终实现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1.引言 

学习计算机语言,人们就能够使用计算机语言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这样就能为人们解决实际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许多特殊问题。巧妙使用计算机做工具,人们就能够将个人的想法在计算机上实现。例如,Foxpro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具有解决普遍意义上的大量数据存储和管理工作功能的数据库语言,但是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还必须使用数据库语言编写程序。

2.计算机语言教学

2.1计算机语言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是人类为了能使人与计算机间进行交流,专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变换成计算机可以读懂的信息符号。这些信息符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编码,是人与计算机间特有的用来表达人的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并指导计算机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处理、保存和利用等。计算机语言的种类非常之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和汇编语言相比,它不但将许多相关的机器指令合成为单条指令,并且去掉了与具体操作有关,但与完成工作无关的细节(例如使用堆栈、寄存器等),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程序中的指令。

2.2理论课教学的改革

2.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尽可能注入通俗有趣、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中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又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改变授课模式。应采用交流式、对话式、讨论式等多种互动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让课堂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课堂。

2.2.3实施问题教学法。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较差,在学习中表现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以往教师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转变为教师寻找、发现与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中增强理解,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调动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新理论。

2.2.4实施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是以明确的任务作为课堂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实践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进度、学生所关心的问题,针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设计一个包含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性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下应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迁移。

2.2.5使用多媒体授课,课堂渗透实践。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密切的课程,在讲授理论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理论和算法,教师使用多媒体对它们进行演示、模拟,使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3实践课教学的改革

2.3.1精心设计实践内容。教师既要善于营造热烈的群体氛围,又必须给学生留有冷静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在设计实践内容的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欲,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感兴趣,产生上机一试的愿望;二是要注重实践课与理论课相适应,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注重尺度的把握。在设计实践内容时,难易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是教师要考虑的内容。

2.3.2.主动指导。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教师总是等学生问问题,这种被动指导存在着许多弊端,特别对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学生刚接触编程,实践过程存在很多问题,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集中演示,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实践内容。

2.3.3注重实践过程。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实践结果,把实践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交上机报告,教师认真批改报告,至于报告中的结果是怎样来的,具体实现过程是什么,作为教师却全然不知,因此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的全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3.4加强实践课讲评。作为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绝对不能忽视实践教学中讲评这一重要环节。以往教师只对理论课上布置的作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忽视实践课的讲评。实践课是检验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一把尺子,不注重实践课讲评,结果使实践课教学效果越来越差,从而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3总结

要学好计算机语言,理论和上机操作相结合非常重要。计算机语言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掌握程序的三大结构上,程序设计三种结构为顺序结构、分支结构(也称为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注重培养学员使用模块结构读程序、写程序的能力。程序中的交换、累加、累积、分类、排序、删除、标志设定等都各有一种固定的功能模块(像物理学中的定理、公式),编程时可以直接使用。对这些模块熟悉后,读程序就容易,写起来也不会感到太吃力,且有条理,思路也会较清晰。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2.01.04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社会已经来临,计算机渗透到社会的的各个角落,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目前,计算机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计算机课程涉及高校所有的专业范围。是学生今后专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知识。它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他下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通过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学生自主科研项目以及各种编程赛事,我们发现在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如何提高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1教学改革研究的定位

目前,围绕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这一主题进行的研究与探索已有许多。如,文章针对Java语言理论课和实践课两者时间间隔较长的问题,提出了“互动式”教学方式,给出了一种“建―仿一读一改一写”的教学方法和针对重点与难点的讨论式教学方法;文章结合在C++语言与应用课程教改中的实践,运用实例引出语法概念,通过趣味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课程设计来增强学习效果;文章分析了程序设计语言初学者的特点,提出了运用形象思维,引导学生转变思路及提高课堂教学的启发性。文章构思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导入课程时巧设情景、课堂中巧设疑问、设立语言课程设计训练、建设教学管理平台等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倡导创新思维。

2006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分为4个方身:计算机科学方向、计算机工程方向、软件工程方向、信息技术方向。在分析了4个研究方向的核心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以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进行分群或分类,具体可以分为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汇编语言、C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或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等)、计算机基础及系统知识类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算法及开发方法类课程(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离散数学、UML建模工具等)和实践类课程(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软件实习、毕业设计等)。计算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几类课程群间存在着密切互促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支撑。

从图1中可以看出,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对其他几类课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是培养3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所共需的。事实上,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也是必需的,如目前高校几乎所有的专业都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因此,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教学研究立项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深入探讨。

2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化模型

教学的最基本功能是知识传授,知识传授是为了知识获取,教是为了学。因此,我们的关注点也应从教的条件和质量更多地向学习质量转移。应该全面树立以学生为本,以优化教学互动过程为重点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的研究教学转变。

从教改实施过程角度上讲,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大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新举措,使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理论、方法、能力三方面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我们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管理、考试形式、实验改革和教师自我提高在内的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全面改革(参见图2);以立体化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现代网络为依托,将所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应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中。

在改革过程中要求几个重要环节密切配合,我们重点探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何目前学生表现出动手能力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如何配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耦合力度;如何增设案例教学,提高分析能力;如何扩展学生参与实践的渠道,提高实践能力;如何加强教材建设;如何进行教师自我提高;如何改进考核方式;如何在改革过程的诸多环节中加强管理,提高改革项目的可控性。

3教学改革具体环节采取的措施

计算机语言与其他课程相比,语法规则固定,逻辑思维较强,因此比较枯燥。要完成好计算机语言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明确培养目标、丰富讲授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完善教学方法等途径,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围绕图2所示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化模型中的主要环节以及前面提到的诸多问题。我们在教改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明确课程培养目标.组织调查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现状。特别注意学生群体反应语言类课程的学习瓶颈,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后,提出、修订了语言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大纲调整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耦合度明确实验项目的名称与内容、保证系列课程之间实验内容的连贯性。

(2)强化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由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动手能力,目前理论教学内容通常是从概念入手,通过知识传授,配以上机练习;因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者时间间隔较长,实验课手忙脚乱,有时甚至草草收场,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达不到提高实际编程能力的效果,严重影响了其他相关课程群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此我们做了如下工作:①将部分理论课程(约1/3)转移到大实践教学环境下进行,使用启发式、互动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点的同时,配合教师的实际例程模仿教学,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②面向应用需求(即目标驱动)组织教学内容。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利用语言完成目标的能力,而不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本身。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教师科研向教学转化”处理,将科研成果同课程理论知识点进行关联讲解。③加强案例教学、增加理论教学内容信息量。这些信息的

内容应当是领域上的、相关技术层面上的,这样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对学生真正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至关重要。如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在讲解一个利用支撑语言完成任务时,可附带讲解C/S及B/S模式程序设计,并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及目前工程领域采用的主流模式。该环节要求教师经常优化教学内容,并及时对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作相应修改。④引入新的互动方法。如目前所有参与教改的课程都增设了教学内容信息网站、论坛等平台以增加师生交流。

(3)深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之内,第一、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减少基础型、验证型实验,将以往的验证型实验融合理论教学内容移到实践环境下进行的课程中;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的比例,并独立编制设计型和综合设计型实验指导书。这一环节组织教研项目力量研究讨论进行设计型实验与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设计,特别重视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第二、根据需要曾设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让学生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小型系统,在实验报告中提供系统分析、数据模型、系统流程和程序的完整内容,以此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为了防止学生互相抄袭,在学生提交大作业时,可以通过当面提问、解释代码含义等方法避免。第三、以真实课题为牵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内容,通过“干中学”,强化课程理论知识与科研项目实训的结合。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在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公布自己的科研课题,分解出子课题,学生按兴趣选择子课题组队,根据学生的研究工作亮,认可学生的课外学分数;没有科研项目的教师要求开设“开放实验室项目”,考核方式相同。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测试学生的相对能力,对“素质生”鼓励其自主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指导其申请校内外的“学生自主科研立项”。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之外,增设创新实践学分学生可以通过科技竞赛以及各类创新活动计划,完成课程培养目标的相应要求。为了加强研究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比赛,如“蓝点杯”、“挑战杯”、“泛珠三角安利杯”。目前我们教师团队指导的学生已经国内获得多个奖项。

(4)制定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水平。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相当迅速,特别是层出不穷的语言类技术更是如此。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并及时应用于教学当中,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领域知识。第一、遇到岗位竞聘制度确定课程主讲教师,实践表明,这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老化问题;第二、强化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激励教师参加校内外交流;第三、鼓励教师申请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学科前沿与先进技术,并及时将其融入理论或实践教学中。如项目组成员目前正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项,完成学院组织的“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活动的有3位教师;第四、注重于企业合作,建立于企业联合培养的新途径。如教学团队成员中有2人在企业中挂职工作。

(5)适应教改过程,强化教学管理。第一、在前述的移至实验室环境下的理论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改革等环节的影响下教学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带来了教学管理上的诸多问题,教学管理手段也应当作相应的改变。如移至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理论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课堂的可控制性降低。为此我们制定了新教学环境下教学活动管理策略、新教学活动开展办法。第二、利用实验教学网站,实现实验教学管理。

(6)改进考核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第一、改变以结果评价成败的传统做法。强调重在过程、重在育人理念。加强对理论教学过程(如内人预习、课内互动、课后讨论、完成结果等)及实践教学过程(如实验方案制定、相关知识预习、实验操作情况、工作态度、结果报告等)进行多元综合考核。第二、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相关赛事、学生自主科研、教师科研项目、创新计划等教学体系外活动并制定了相应的学分折算机制。

4结束语

通过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系统方案的实施,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和诸多一手材料。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分配策略、硬件环境基本需求说明、新教学环境下教学活动管理策略、新教学活动开展办法、教改前后学生动手能力测试及参加各类科研项目或竞赛效果量化图表等资料。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群是计算机其他3类课程群的重要支撑,其教学改革对其他3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可以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伦津,王晓峰.Java语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宁夏工程技术,2005,4(2).

[2]康丽军.“数据结构”教学探索[J].太原大学学报,2007,8(2):7981.

[3]景雪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2):87 89.

[4]张敏霞.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4(2):89 90.

篇(11)

一、计算机语言教学概述

1.1计算机语言概述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计算机语言顾名思义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的语言,是人类为了能使人与计算机间进行交流,专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是以人类日常交流的语言为蓝本,变换成计算机可以读懂的信息符号。这些信息符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编码,是人与计算机间特有的用来表达人的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并指导计算机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处理、保存和利用等。计算机语言的种类非常之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和汇编语言相比,它不但将许多相关的机器指令合成为单条指令,并且去掉了与具体操作有关,但与完成工作无关的细节(例如使用堆栈、寄存器等),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程序中的指令。

1.2计算机语言教学

计算机语言教学是让学员掌握人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特征,学会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技能,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首先是让学员端正思想,明确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意义;其次是让学员明白学习计算机语言最终就是学会编写程序。

二、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专科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2.1学生兴趣低、无法调动其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一般来说,学生兴趣比较低。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语言应该自己去专心地学,那样听老师讲课是无法很好地学习语言的,所以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便自己去学习,而自学能力不强或者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而且学生对于整个语言学习不够重视,在考计算机等级考试和程序员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很多学生都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去考的,而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2.2计算机语言课教学深度与广度的不协调

计算机教学范畴之广确实让广大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知从何下手,仅计算机语言就有几十种,并且在不断的更新,而教学的总学时却是不变的,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接受有关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工作创造条件,我们开设了Basic,PASCAL,C和汇编等多种语言课程,而每门课的总学时不过50学时左右,因此绝大多数讲授的只是语言最基本的语句和一些简单的算法设计,对于具体的语言版本却介绍不多如C语言只介绍标准C语言的语句和语法,对具体如Turbo C的库函数应用及其语言本身固有特点很少介绍或根本不予介绍,其结果学生语言知道不少,但没有一门是精通的。

2.3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在计算机语言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计算机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早已听懂,而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进度较快.这样使得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深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从考试的结果看,各班的平均成绩差异较大,最高平均分比最低分相差25分以上,就是同一个班的成绩差异也较大.通过对考试的答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较死板的概念题答的较好,对简单的应用并且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基本上也能回答,但对综合应用的题目大多回答错误。

2.4程度设计能力差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最怕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中笔试的程序填空.机试的编程题,实际上难度并不大.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可看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不强,几种常见算法如穷举、递推、迭代、递归、方程求解、字符串操作等不够熟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弱,缺乏创新思维.这样直接导致在完成程序填空时,阅读理解程序能力弱;编程时设计的程序结构不清晰、臃肿,可读性差,程序的效率较低。

2.5程序调试能力差

表现在:许多学生虽拥有个人电脑,但多数学生只是比较熟悉Windows操作环境,不熟悉DOS操作环境,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如不熟悉DOS命令的使用,不熟悉TC(TurboC)各菜单功能,不懂确立TC工作环境,不熟悉编译过程中出错的英文信息,甚至连syntax(语法)、statement(语句)、overflow(溢出)等单词都不认识,尤其当出现恶意语法错误时,C语言编译器也可能有故障隐患而给出名不符实的错误信息;不熟悉程序动态调试方法,如断点设置、单步执行、观察变量的当前值等;另外,学生录入程序的速度太慢,录入正确率低等。

三、计算机语言教学措施探讨

3.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兴趣

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来说,由于许多学生在以前并未接触过,所以他们会认为计算机语言是很深奥、很难学的,所以有许多人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缺乏信心。在这个时候,任课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讲解目前计算机发展的历程和其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并讲解其中重要人物的成功历程,比如可以讲解国内“程序员之父”——求伯君老师以及他所组建的金

山软件公司。为了消除程序语言对学生的神秘性,教师可在课堂上当场编写一些小程序,并当场演示。教师也可讲解目前计算机程序人才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待遇,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2以问题为核心,以数据类型的发展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步骤,教学内容组织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对教材仔细分析,充分理解课程的特点,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计算机语言虽然比较简单,但要记忆的知识还是较多的,且存在着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的问题。课堂上若罗列知识点,学员是可以勉强记住的,但要学会使用就较为困难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说明外,大部分知识都应从问题引入,这样一是比较自然,这些知识都因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设计,其存在是合理的,有利于记忆;其二也解决了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与如何使用的问题。当然罗列是需要的,但应放在总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