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石油化工概论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2 16:30: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石油化工概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石油化工概论

篇(1)

上世纪50年代后,随着提升机具由手动操作发展到集中液压控制,变截面结构施工、横向结构联结和施工精度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的解决,这种工艺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目前已在烟囱、贮仓、水塔、电视塔、沉井、挡土墙、井塔、油罐、桥墩、竖井井壁、大型工业厂房柱子、多层和高层建筑以及水工建筑中的溢流面、坝体、涵洞、排水管等工程中广泛应用。尤其是近20年来,滑模施工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之广、结构类型之多、滑升面积之大是国际上少有的,部分成果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滑模技术的总体优势特点

优势主要体现在:(1)高大的筒体结构及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布置上下变化不大,结构施工工艺重复较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可尽量采用滑模施工法。该方法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综合效益显著,是可广泛采用和推广的施工技术。(2)施工中滑模技术会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堆放限制问题,而且施工速度快,降低模板损耗率。(3)滑模的施工是通过油泵的压力,使卡在支承杆上的液压千斤顶,带动千斤顶架支承整个操作平台及向上提升内外模板,吊架它具有施工连续性和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混凝土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材料消耗少、能节省大量的拉筋、架子管及钢模板以及施工安全等优点。(4)构造简单,施工进度快,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等特点。液压滑模施工是优质、高速、造价低的施工工艺,一次组装lm多高模板,即可连续浇注混凝土,不间断滑升模板,连续成型,直至达到设计标高。一组筒仓可以一次组装滑升,不用支脚手架,不重复支模,每天可以滑升2.5m~3.5m,最高可达5m,工期只有普通模板的三分之一,可降低成本15-20%,混凝土连续成型,结构整体性好、使工程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2.国内典型的滑模技术成功应用范例

比较典型的国内工程有:誉为深圳速度的国贸大厦(160m,53层)、高度超过50m以上的重庆长江大桥桥墩、深度超过700多米的兖州矿井、外形复杂多变的首都国际饭店、智能型的武汉国贸大厦、高耸人云的烟筒和电视塔、大直径大体积的国家粮食筒仓、超重量的倒锥形水塔(1000t)等,这些工程不仅施工速度快、环境污染少,其工程质量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部分工程还获得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为我国的基本建设尤其是在超高层建筑和特种构筑物等施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3.国内滑模施工工艺的新进展以及发展趋势

近20年来,主要是:(1),根据传统滑模工艺的原理,因地制宜地不断革新工艺,派生出了多种形式的滑模工艺,如比较典型的“滑框倒模工艺”,即将传统的模板在混凝土表面滑动改为模框滑动,使滑模工艺不受时间间隙、工人熟练程度、管理水平高低的严格制约,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表观质量。(2)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经验及工程特点,不断采取新的施工方法以节约人力、资金,提高工程质量。其中包括用混凝土养护剂取代草袋浇水养护;摒弃以往较笨重,钢度较大的钢桁架组合平台,采用轻巧的挑架式柔性平台;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混凝土的垂直运输;在传统模板的基础上,结合各工程实际,改进局部工艺,控制滑模外壁的外观质量等。(3)随着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完善,采用高质量的耐压油管及密封件,较好地解决于漏油污染混凝土的缺陷,采用激光铅直仪或全站仪、工业电视监控、微机联网等手段,较好地解决了精度控制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在风、雨、雾、雪、夜等恶劣气候条件下监测精度的难题,为滑模工程质量提供了现代化的监控手段。

4.今后完善个改进滑模技术的关键点

4.1建立专业化的滑模工程公司,推行滑模施工技术单项资质注册制度

有些施工企业采用滑模工艺、只看到了滑模施工快速的突出特点,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滑模施工技术含量高、一次性投资大、工人素质要求高、组织管理难度大等基本因素的影响,甚至套用普通现浇支模的方式组织滑模施工,加之受传统的施工方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管理工作跟不上,结果造成了个别结构外观质量难尽人意,经济效益差的后果,并且给人们带来某种错觉――滑模工程的外观质量比不上普通工艺施工的质量,出了差错,就把滑模工艺说得一无是处,这是片面的。

事实上,滑模施工工艺本身在工程质量上是有可靠保证的,许多采用滑模施工的工程质量被评为优良工程,并获得国家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关键还在于企业的综合实力是否具备滑模施工的条件。因此,实行滑模施工技术单项资质注册,对拓宽滑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滑模工程质量很有必要,建议有关主管部门予以考虑。

4.2以满足滑模连续施工为出发点,建立和完善具有滑模施工特色的成套管理方法

滑模施工的工程质量,必须由各项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来保证。近二十年来,很多单位在滑模施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从指挥系统、劳动组织、岗位责任、操作规程、质量保证体系、奖惩办法、生活福利等方面都有一套好的管理办法,如滑模设备实行标准化程序管理,以确保设备连续长时间正常工作;平台和模板清理采取分片包干、专人负责的办法,以解决平台脏乱、混凝土粘模的缺陷;标准层采取定量的滑升速度,作业时间相对固定;垂直度控制采用动态跟踪,勤观测、勤调整;后勤保障以平台作业为中心,搞好各项优质服务等。确保了滑模技术的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已得到滑模同仁的普遍认同。但是这些办法还是零星的、分散的、感性的,仅停留在部分企业内部,还应该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滑模实践,因此,研究和完善这些管理办法,服务于滑模施工企业,对提高滑模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3 进一步降低滑模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滑模装置、滑模设备及支承杆是滑模施工中的一套临时性设施,不是结构本身的组成部分,其―次性投资费用相对较大,但理论分析与实践证明,滑模施工在一个工程中摊销的成本并不比其它工艺施工的费用大,相反,只要具备一定的通用性,维护良好,其综合效益明显,尤其是在市场化后的现在,滑模工艺更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尽管如此,滑模工艺的成本还可以在几个方面进―步挖潜,以提高其竞争力。如:(1)加强管理,减少人为损耗和浪费。(2)滑模装置向通用化、工具化方向发展,实行社会租赁。(3)滑模设备性能改善,加强日常维护,实行社会租赁。(4)滑模支承杆尽量采用φ48×35mm钢管支承杆体外布置,提高支承杆回收率,减少支承杆的数量等,将支承杆的无功损耗降低到最小。(5)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滑模工艺,或几种施工工艺综合利用,发挥各自工艺的最大效益。

4.4开展联合攻关,不断开发新工艺,研制环保型产品,完善、丰富和发展滑模施工技术

4.4.1重视大中吨位千斤顶及配套支承杆承载能力的研究应用

尽管钢管支承杆在工程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相关的试验较少。尤其在大量推广使用大吨位千斤顶及其配套支承杆(φ48×35mm钢管)之时,支承杆在结构体内、体外承载能力研究,群杆的承载能力研究以及支承杆整体稳定性研究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课题,这对于保障滑模施工的安全至关重要。

4.4.2推广薄层浇灌(厚度小于200mm),连续微量提升的办法

这是消除混凝土粘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国内外的工程实践证明,采用100mm左右厚度的浇灌层,对混凝土没有产生拉裂,混凝土的一次浇灌量减少,加上模板连续提升如每5分钟一次,减少了摩阻力,改变过去常用的浇灌层厚度偏厚(200~300m),每次累计提升量过高,提升次数较少的滑升方式,可以有效地消除混凝土粘模的问题。尤其是滑升面积较大的建筑物中效果更为明显。而且这样一来,既降低了提升荷载,又减小了支承杆的脱空长度,从而大大增加了滑模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4.4.3应加强高强度混凝土在滑模施工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主要包括高强度混凝土的出模强度与滑升速度的关系,早龄期混凝土脱模受荷对后期强度的影响;加强滑模施工精度控制的智能化研究,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冬季滑模施工工艺、特种滑模施工工艺、滑动模板表面清理技术以及滑模混凝土养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滑模施工的应用范围和适应性。

5.结语

综上所述,滑模施工是一种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综合效益显著,是可广泛采用和推广的施工技术。尤其是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了白热化时期,城市内高层建筑的施工已成为主流,同时化工、煤矿、轻化工等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造粒塔、煤仓、筒仓、烟囱等的施工均以滑模施工为首选,所以如何在我国现有滑模技术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就成了所有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化工专业;“油类”课程群; 教学改革;课程群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49-02

作者简介:程丽华,女,教授,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施永军,男,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洪晓瑛,女,实验师,研究方向: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和石油化工产品分析;王琪,女,讲师,研究方向:油气储运专业; 谢颖,女,教授,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足‘卓越计划’的‘油类’课程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GDUP201209)的研究成果。

石化产业是国家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是广东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石化企业中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而且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属于高度自动化,技术密集型现代化企业,这必将导致对石油化工急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项目组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围绕化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石油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立足“卓越计划”的“油类”课程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探索以石油炼制工程省精品资源课程为引领,打破学科界限构建“油类”课程群,以校企协同管理课程、协同培养人才为指导,面向石化企业发展需求,创新课程群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石油化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满足我省及周边地区对石油化工紧缺人才的需求。

一、以省精品资源课程为引领,构建“油类”课程群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项新的课程开发技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石油化工方向)具有雄厚的专业基础、特有的石油化工特色,2009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列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我国石化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长期以来以彰显石化特色的《石油炼制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为抓手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它是培养未来石油化工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关键载体,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肩负着为服务广东及周边地区石油化工行业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2013年被列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为此我们以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引领,在深入对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油类”课程进行调研和分析基础上,通过梳理各课程内容和课程间的关联性,在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组织校企专业课程建设委员会对“油类”课程群的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讨,最后选择满足“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要求的《石油炼制工程》(含化工专业实验)、《石油化工概论》、《石油化工工艺学》、《石油储运基础》等4门课程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称化工专业)“油类”课程群。

二、以校企协同管理专业课程为原则,树立课程群建设新理念

2011年化工专业被列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这对课程建设尤其是专业课程如何改革以适应“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更多的思索。团队经过多次调研与反复研究一致认为课程建设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所需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了与行业协同管理、协同育人的课程建设理念。

通过校企协同管理,使专业课程建设从目前学校的单方管理,转变为学校、石化企业双方协同管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以下简称茂名石化)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是我校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拥有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本行业技术前沿最了解,对行业发展趋势最了解,对行业用人需求最了解。成立由企业专家组成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油类”课程群建设主要目标,共同制定课程群建设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及重点教学内容;共同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工程教育模式,以培养适应石化行业需求的紧缺人才。

三、按不同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

在这四门课程中,石油炼制工程和石油化工工艺学是化工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化工专业实验则将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融合起来。石油化工过程概论是全校的公选课,包含了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的基础知识,石油储运基础是专业的选修课程,主要介绍石油及油品的储存和运输技术。这几门课程“油味十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此,我们要按着不同层次优化教学内容,避免交叉性内容的重复。

笔者一直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为省石油炼制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及省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各门课程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但有时又会出现课程内容的重复。如这几门课程中都涉及到油品的基本性质,如何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正是由于各门课程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合理安排,如果在教学安排上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只是简单重复,势必引起学生厌倦或厌学。

为此我们组织的油类课程群教学团队将油类课程群作为一个整体来优化教学内容,在各门课程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对于交叉性内容,不同的具体课程,共目标各有侧重,并据此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这样不仅避免了简单的重复,节省了学时,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紧紧依托学科建设资源,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步伐

化工专业充分依托茂名石化公司得天独厚的产学研优势,在石油化工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绩,已形成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团队,在同类型的院校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化学工艺学科成为广东省重点特色学科。课堂上,团队成员紧跟学科发展前沿,针对石油化工的最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补充和更新的理论和知识,增加一些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内容。例如,随着环境保护的要求,清洁汽油、清洁柴油新技术的发展,在石油炼制工程中增加这方面的知识;随着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涌现,在石油化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与课程相关的最新化工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及时更新和补充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仅拉近了教学与学科前沿的距离,还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认知,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能够适应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化工人才。

同时,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专业实验为载体,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本课程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一直独立设课,内容上偏重验证,不能行之有效地检验和运用课程群的知识。为此,在实验内容的精选和安排上,我们注意引进老师的科研成果,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科研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使学生尽早地加入老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团队工作,并借助课题培养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创新能力。

五、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协同培养石油化工类人才

在课程建设机制上,坚持校企(为石油石化企业服务)联合办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一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所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长期依托的三大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是世界500强的跨国集团。学校坐落在“南方油城”——茂名,与中石化属下的“茂名石化”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感。茂名石化炼油加工能力1350万吨/年,有60多套炼油工艺,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有真实的工程实践条件和环境,同时,还拥有先进的典型炼油工艺模拟仿真系统。我校在60年的办学历史中,有30多年属石化行业公司主管,依托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从高校培养转变为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培养的石化工程师能更有效地满足石化产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学校与茂名石化公司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重大机遇,近几年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创建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特色,体现在与企业共建教学资源包括共同编写了教材、实习指导书、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共同拍摄典型炼油工艺过程教学片等。这些与实际结合紧密的教学资源,对有效地培养石油化工类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这种面向石化,依托企业的工程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篇(3)

中图分类号:TU276.7 文献标识码:A

1石油化工生产的物料的主要特性及其影响

1.1易燃易爆性

石油化工生产中从原料到产品,包括工艺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体、溶剂、添加剂、催化剂、试剂等,绝大多数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它们多以气体和液体状态存在,极易泄漏和挥发。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操作条件苛刻,许多加热温度都达到或超过了物质的自燃点,一旦操作失误或设备失修,便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另外,就目前的工艺技术水平看,在许多生产过程中,物料还必须用明火加热,而日常的设备检修又要经常动火,这样就构成一个突出的矛盾:既怕火,又要用火。再加之各企业及装置的易燃易爆物质储量很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发生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

1.2高毒害性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超过其他任何一个行业。其中,有许多原料和产品本身即为毒物,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一些化学性物质也多属有毒的,在生产过程中因化学反应又生成一些新的有毒性物质。在设备密封不好或设备管道腐蚀,在设备检修、操作失误、发生事故等情况下,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便迅速外泄并污染作业环境。如果防护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发生中毒事故,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此外,在生产操作环境和施工作业场所,还有一些有害的因素,如工业噪声、高温、粉尘、射线等。对这些有毒有害因素,要有足够的认识,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不但会造成中毒事故,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即便是在低浓度(剂量)条件下,也会因多种有害因素长时间对人体的联合作用,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职业性疾病的产生。

1.3强腐蚀性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腐蚀性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一些强腐蚀性介质,如硫酸、硝酸、盐酸和烧碱等,它们不但对人有很强的化学性灼伤作用,而且对金属设备、建筑材料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其二,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原料和产品本身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如原油中含有硫化物常造成设备管道腐蚀;其三,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生成许多新的具有不同腐蚀性的物质,如硫化氢、氯化氢、氮氧化物等。根据腐蚀的作用机理不同,腐蚀分为化学性腐蚀、物理性腐蚀和电腐蚀三种。腐蚀的危害不但大大降低设备使用寿命,使设备减薄、变脆,承受不了原设计压力而发生泄漏或爆炸着火事故,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对建筑物本身的伤害也是非常巨大的,如钢筋锈蚀、混凝土结构疏松,而失去其耐久性。

2石油化工建筑安全设计

2.1防毒害设计

依照以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做好防毒防害,及生产场所的卫生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毒害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石油化工建筑的防尘防毒,应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限制使用有毒有害的工艺、技术和材料,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护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采取有效的卫生和防护措施,减少人员和尘毒物料的接触,防止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石油化工建筑的噪声控制。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并应对生产工艺、操作维修、降噪声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建筑的防毒害设计应包括: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车间布置中的防毒害控制等,并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设置必要的卫生用室、生活用室和女工卫生用室。

2.2防腐蚀设计

由于石油化工项目腐蚀范围广、介质种类多、腐蚀形式复杂,所以,防腐蚀设计应充分贯彻按介质的性质分类"集中布置、局部设防",并遵循预防为主、防护结合的原则。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件、生产操作管理水平和施工维修条件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综合选择防腐蚀措施。

1)总平面布置中,宜减少相邻装置或工厂之间的腐蚀影响。生产或储存腐蚀性溶液的大型设备,宜布置在室外,并不宜邻近厂房基础。

2)在有利于减轻腐蚀、防止腐蚀性介质扩散和满足生产及检修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的形式以及设备、门窗的布置,应有利于厂房的自然通风。设备、管道与建筑构配件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防腐蚀工程施工和维修的要求。

3)防腐蚀设计应根据介质的性质、含量、作用程度和防护层使用年限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在使用中经常维护。

4)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腐蚀性介质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条件,结合材料的耐腐蚀性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使用部位的重要性,施工的可操作性,材料供应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5)建构筑物处于干湿交替环境中的部位,易加剧腐蚀介质的积聚、浓缩,应加强防护。

3石油化工建筑安全设计思路探索

在今天,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人们不再认为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是工业发展、社会繁荣、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工业厂房也不再是容纳人与机器的"容器"。现代石油化工建筑设计应该是创造满足特定生产要求的空间,满足人们安全、健康与环境轻松、高效、友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工业建筑是带有严格的生产功能要求和空间特征的建筑类型。自工业革命以来,从传统工业到当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工业生产门类众多,从传统重型工业到现代化轻工业、石油化工业以及当今以信息化产业、计算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科技研究、生产行业,其生产工艺、流程有着截然不同的功能特点,对厂房的空间、平面布局、设计荷载、采光通风、室内温度、湿度、洁净等生产环境的设计要求也极为不同。因此,在工业建筑安全设计方面,应充分了解生产工艺特点以及生产设备对空间环境的要求,人员的身心健康对工作场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从总体到细部的设计流程。

结语

一般来说石油化工建筑除了有若干个生产车间外,还要有生产辅助设施,如辅助生产用房、锅炉房、水泵房、仓库、办公室及生活用房等。其基建投资多、占地面积大,而且受生产工艺条件的制约。厂房的设计除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外,还要为广大工人创造一个安全、卫生、劳动保护条件良好的生产环境,这就要求石油化工建筑安全设计(包括建筑构造设计)要符合国家、地方的有关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做到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施工方便。

同时,健康、环保、体现人文关怀应成为石油化工建筑安全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尊重人的心理感受,努力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创造方便、安全、舒适且能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工作空间,最大化的发挥人们的效率,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论

随着油库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多,消防安全设计成为重中之重。设计人都想通过最安全可靠经济的系统设置,满足最快灭火的目的,因此消防系统的设计也五花八门。在这其中,临时高压系统和稳高压系统是目前油库中最常用的系统,也是争议较大的两种系统。

2稳高压、临时高压系统的定义

2.1稳高压消防系统

稳高压消防系统:“系统主要由消防水罐(池)、消防水泵、稳压装置、消防管网、消防设施及自控仪表组成。消防给水管网中平时由稳压装置保持系统中最不利点的水压以满足初期灭火及泄漏时的需要,油罐发生火灾时,用水量较大,稳压装置不能满足系统用水量的要求,系统压力降低,由压力联动装置启动消防(主)泵,使管网中最不利点的水压和流量达到灭火的要求。”

2.2临时高压消防系统

临时高压消防系统:“系统主要由消防水罐(池)、消防水泵、消防管网及消防设施组成。消防给水管网中平时仅充满水,最不利点的水压和流量不能满足灭火时的需要。发生火灾时,远程或就地启动消防泵,使管网中最不利点的水压和流量达到灭火的要求。”

2.3差异对比

稳高压和临时高压消防系统差异在于稳高压消防系统是在临时高压消防系统上增加了稳压装置及自控仪表。稳高压消防系统与临时高压消防系统的对比见表1。

表1 稳高压与临时高压消防系统组成对比表

3 操控原则

3.1稳高压系统

当发生流散火灾时,使用管网相应消火栓灭火,管网压力降低(一般为0.4~0.6MPa),自动启动稳压泵稳压。当罐体本身着火时,远程或就地打开着火罐及相邻罐前电动阀门,系统用水量较大,压力下降较快,稳压泵不能满足系统压力的要求,当系统压力降低至0.3MPa时,自动启动消防主泵进行灭火,停止稳压泵。

3.2临时高压系统

当发生流散火灾时,远程或就地开启消防主泵,使用管网相应消火栓灭火。当罐体本身着火时,远程或就地打开着火罐及相邻罐前电动阀门,同时远程或就地启动消防主泵进行灭火。

4、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目前国内关于稳高压系统设置的相关规范及标准较少,但也有规范及标准对其有所规定。

1)《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中8.5.1条规定:“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工艺装置区、罐区等,应设独立的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其压力宜为0.7~1.2MPa。”

2)《成品油库建设标准》2010版中18.1.8条规定:“一级油库的消防冷却水可采用稳高压系统。”

注:一级油库指库容大于等于10×104m3的油库,“可”指有条件的情况下。

3)山东省大型浮顶储罐安全技术规程(试行)

(鲁安监发[2010]118号,2010年10月8日)

注: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单罐容积不小于50000m3的钢制外浮顶原油、成品油储罐(以下简称大型储罐)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安全设计、施工及安全管理。

第51条 “消防冷却水应采用稳高压供水系统,消防管网控制阀应采用远程手动启动的程序控制系统,保证消防设施迅速启动”。

5系统优缺点对比

目前,在中石油成品油库的消防系统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往往根据《成品油库建设标准》中的规定,以10×104m3的油库为界,小于此规模的采用临时高压消防冷却水系统,而大于等于此规模的均采用稳高压消防冷却水系统。

下面,就这两种系统的设置优缺点进行对比说明。

2、供水速度较快;

3、能够满足综合办公楼消防要求,不用设置屋顶水箱。 1、系统压力维持在0.7~1.2MPa,容易引起阀门泄漏;

2、系统设置较复杂,泵房较大;

3、增加了仪表设置点及联锁控制。 消防稳高压系统相比临时高压系统,增加了消防稳压装置,压力连锁控制,但减少了综合办公楼屋顶水箱,因此稳高压系统设置一般会增加费用10万元左右。

临时高压消防系统 1、系统设置简单;

2、管网充满水,压力较低,对阀门冲击较小 1、扑救流散火灾时需启动消防主泵;

2、不能满足综合办公楼灭火的需要,需设置屋顶水箱;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稳高压消防系统主要作用在于扑灭罐区流散火灾、半固定灭火系统处着火及满足综合办公楼消防灭火的要求,当市政供水管网压力能够满足消防用水压力时,其主要作用在于扑灭前期流散火灾及半固定灭火系统处着火。因此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对消防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后确定是否有必要采用稳高压消防系统。

6结论

经过对比可以看出,稳高压消防系统对于油库油罐喷淋冷却与临时高压充满水系统并无明显优势可言,但是对于扑救流散火灾、综合办公楼火灾、汽车装车区及火车栈桥等半固定灭火系统处火灾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我们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是否 有必要设置稳高压系统。一般来说,除规范明确规定的外,其他项目可考虑不设置稳高压消防系统。

参考文献

【1】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2】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

篇(5)

Abstract: Hydrocracking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for deep processing of heavy oil is a lighter oil hydrogenation process to make a wide range of its processing of raw materials, and typically can produce high quality gas, gasoline, diesel, jet fuels and other clean fuels and light naphtha quality chemical raw materials.

Keywords: hydrogenation; heavy oil; cracking; naphtha

中图分类号:TQ031文献标识码: A

1概论

加氢裂化是重油深度加工的重要技术之一,即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高温及较高的氢分压下,使C―C键断裂的反应,可以使大分子的烃类转化为小分子的烃类,使油品变轻的一种加氢工艺。它加工原料范围广,包括直馏石脑油,粗柴油,减压蜡油以及其他二次加工得到的原料如焦化柴油,焦化蜡油和脱沥青油等,通常可以直接生产优质的液化气,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等清洁燃料和轻石脑油等优质的化工原料。

为了便于统计,美国油气杂志将转化率大于50%的加氢过程称为“加氢裂化”。在实际应用中,人们习惯将通过加氢反应使原料油中10%到50%的分子变小的那些加氢工艺称为缓和加氢裂化。通常所说的“常规(高压)加氢裂化”是指反应压力在10 Mpa以上的加氢裂化工艺;“中压加氢裂化”是指在10 Mpa以下的加氢裂化工艺。

加氢裂化反应中除了裂化是吸热反应,其他反应大多是放热反应,总的热效应是强放热反应。

2加氢裂化原料油

加氢裂化过程可以加工的原料油相当广泛。由于现代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对化纤,依稀原料以及轻质油品的需求,加氢裂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轻至石脑油,重至常压馏分油,减压馏分油,脱沥青油,减压渣油均可作为加氢裂化原料,二次加工产品如催化裂化循环油,和焦化瓦斯油也可以作为加氢裂化原料,目前国内装置加氢裂化使用量最多的是减压馏分油。

根据生产资料反馈以及实验,原料油的密度越大,越难加氢裂化,密度高一般需提高反应温度。原料油中烷烃较难裂解,而环烷基的原料难裂解需提高苛刻度。原料油的干点高,原料油的氮含量将随之增加,原料油的平均沸点越高和分子量越大则越难转化,应增加反应的苛刻度。

原料油中的残炭和沥青质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对反应的影响不大,但是长期操作将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必须提高反应温度来弥补催化剂这一失活因素,来维持一定的裂化转化率。

3加氢裂化新氢

从理论上讲,新氢的纯度越高越好,但是对于实际工业生产来说,如氢气来源于有变压吸附的各类氢气装置则纯度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对于来源于其他途径的氢气一般都要求纯度不小于95%,且其中的某系杂志含量(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要符合相应要求。对于氢气纯度小于95%的重整氢一般多用于加氢精制装置,而在加氢裂化装置上使用的情况不多见。因为使用纯度低的新氢后必然会导致循环氢纯度下降,造成反应氢分压降低,循环机负荷加大,这对反应操作,能耗及安全生产均是不利的。一般还要通过排放尾氢的方法来提高循环氢纯度,这样讲进一步增加装置的操作成本。

4加氢精制的概念

加氢精制是馏分油在氢压下进行催化改质的统称,是指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石油中的含有硫、氮、氧的非烃组分和有机金属化合物分子发生脱出硫、氮、氧和金属的氢解反应,烯烃和芳烃分子发生加氢反应。其目的是来改善油品气味,颜色和安定性,提高油品质量,满足环保队油品的使用需求。

加氢精制主要应用于二次加工汽油,柴油的加氢精制:焦化汽油加氢精制后可以作为乙烯原料或者重整原料,焦化柴油精制后可以改善油品的颜色和安定性,催化柴油精制后可以提高油品安定性和十六烷值。也应用于某些原油直馏产品的加氢精制:直馏喷漆燃料通过加氢精制提高烟点,直馏煤油馏分经过加氢精制制得高密度喷气燃料。利用加氢精制代替油和石蜡等白土精制,提高产品质量。此外加氢精制还应用于劣质渣油的加氢处理,不但能得到安定性好的低硫,低粘度料油组分,由于有部分转化,可以生成部分石脑油和优质柴油,加氢后的重馏分可以全部作为重油催化裂化的掺炼进料,从而改变催化裂化的产品分布,降低催化剂的消耗量。

5加氢裂化的概念

催化裂化就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加氢转化,烷烃、烯烃进行裂化、异构化、和少量环化反应;多环化物最终转化为单环化物。加氢裂化采用具有裂化和加氢两种作用的双功能催化剂,因此加氢裂化实际上是在氢压下进行的催化裂化。

利用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根据市场需要灵活的生产重整原料、航煤、柴油、乙烯装置原料以及液化石油气。

加氢裂化具有对原料适应性广泛的优点,能广泛采用劣质的原料生产优质的产品。其可以从粗油中生产液化气,从重馏分油生产优质汽油、航空煤油、柴油以及生产催化重整原料油、催化裂化原料油,从重油馏分油和脱沥青渣油生产高级油,也可以进行常压渣油进行脱硫生产低硫燃料油。

产品方案灵活性大,分布可以控制,质量优良,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合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改变操作方式,以实现从不同原料制取不同目的产品的要求。由于加氢裂化原料中的稠环芳烃看最后转化为单环环烷烃而进入裂解产物中,可选择适用于深度裂解的催化剂、全循环操作方式把高于目的产品干点的尾油全部循环,最大限度的生产优质重整原料。这种工艺最能充分利用原料中的稠环芳烃,是其他工艺不能替代的。选择适合的催化剂采用全循环操作,加氢裂化工艺能最大限度的生产优质的中间馏分,直馏原料加工工艺中加氢裂化是生产航空煤油的唯一途径,还有一种缓和加氢裂化,具有30――40%较低的单程裂解率,可以从劣质的直馏原料中取得优质加氢裂化尾油作为乙烯原料。

加氢裂化工艺单程裂化率一般都在60%以上,可采取单程通过,尾油部分循环或者全部循环操作方式,其加工过程损失小,轻质油收率高,液体体积收率高达100%以上,重量收率亦可以达到95%以上,比其他加工方式产率高。

6总结

近代加氢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以其提高原油加工深度、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液体油收率、合理利用石油资源以及减少大气污染等优点,成为重质馏分油深度加工的主要工艺之一。随着工艺,催化剂和设备方面的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加氢技术已经不仅是炼油工业生产优质轻质油品的重要手段(能够生产优质汽油,航煤,柴油和油等),还能为石油化工的龙头工艺(能够生产聚酯原料对二甲苯和生产乙烯用的裂解原料),具有其他炼油装置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加氢工艺的原料范围广,操作性方案多,炼油厂可以应用加氢技术组成不同的流程,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不同的产品,提高全厂灵活性和经济效益。因此,加氢技术在炼油工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可谓是越来越大。近20年炼油大国加氢装置能力的增长率都远高于催化裂化、热裂化和催化重整第二次加工装置的增长率,加氢工艺将取代催化重整成为炼油工业的核心工艺。催化加氢过程是指石油馏分在氢气存在下催化加工过程的统称。

目前,炼油厂采用的加氢过程,按照生产目的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临氢降凝,油加氢等。加氢精制主要用于油品精制,除掉有品种的硫、氮、氧、杂原子和重金属杂质,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加氢裂化实际上是催化加氢和催化裂化两种反应的有机结合。临氢降凝或称为催化脱蜡,利用具有选择性的分子筛催化剂使高凝点的重质含蜡油转化为低凝点的轻柴油。油加氢是利用油的组分发生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反应,脱除杂原子和改善油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加氢裂化装置技术》 金德浩、刘建晖、申涛 中国石油出版社 2008

篇(6)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体框架

课程建设要突出特色[2]。在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要始终要求立足于特定行业,依托工科行业这块“自留地”来推动专业发展,培养具有解决特定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这即是说,要将工科特色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导方向,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强调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整体建设,课程建设的各项内容彼此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3]。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推动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工科特色的复合型经济管理类人才,其总体框架可概括为5个方面(图1)。由图1可知,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实现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其总体思路为:(1)优化教学内容,要构建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2)充实教学条件,要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3)促进教学过程与考核的科学化,要完善能充分体现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体系;(4)提升教师素质,要塑造具有工科知识背景的经管教师队伍;(5)强化实践教学,要设计工科特色的经管实践教学环节。这5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从图1能够看出,工科特色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考核、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的统一体。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在适当增加工科类课程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紧紧跟随时展和特定产业发展,充分掌握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最新前沿与发展趋势。教学条件建设首先要求组织编写具有工科特色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着力解决工科特色的经管专业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教学过程和考核的科学化,要求从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入手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典型案例教学作用,并逐步建立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考核体系。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则强调引进具有工科背景的经管师资的重要性,将派遣教师进修工科类课程、派遣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作为解决现有教师欠缺工科知识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强化与行业内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建立具有较高仿真性的模拟实验企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内容

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实现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考核、师资队伍、实践性教学环节共5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内容

要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向纵深发展[4]。为培养具有特色的复合型经管人才奠定基础,必须构建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1.增添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可在保持原有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增添个别体现工科特色的基础课程。笔者所在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为了突出石油化工特色,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如石油化工过程概论等基础课程。2.设置行业经营管理类课程。这是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反映特定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如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开设了国际石油经济学、石化商品学等课程,针对市场营销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了石化商品学等课程。3.教学内容紧跟行业经营管理最新前沿与发展动态。这主要是追踪学术前沿,实现经济管理类教学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如请行业内企业管理层到校做学术讲座,介绍行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发展前沿,及时将企业经营管理最新发展动态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如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依托茂名石化公司、中海油西部公司等石油化工企业,聘请这些公司高中层管理者到校为学生做行业经营管理前沿讲座,加深了学生对行业特色的把握,也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同步前进。

(二)充实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建设包括教材、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硬件设备等诸多方面。为培养具有特色的复合型经管人才,充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建设条件,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须从教材、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等方面展开研究。1.编写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教材。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中,教材建设是关键环节,教材选用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质量[5]。因此要积极联合其他同类型工科高校教师,组织共同编写具有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专业教材。2.编写凸显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工科行业特色及其用人规律,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在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方面,设置明确具体又具有操作性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进度安排。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积极推动石油化工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制定出了具有石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为打造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3.编写凸显工科特色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习指导书。要从凸显工科特色的要求出发,结合工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和行业特色,编写相应理论课程以及实习、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大纲或实习指导书等。比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凸显石油化工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大纲、实训指导计划等。

(三)促进教学过程与考核的科学化

教学过程与教学考核是教学组织实施及其效果检验的关键。要在广泛调研行业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当前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经营管理规律,对教师选聘、备课、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习教学乃至毕业论文指导与学业成绩考核评定等教学过程和考核体系的诸多环节进行设计,完善充分体现行业特色和企业经营管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体系,促进教学过程与考核的科学化。1.从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入手设计教学过程。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凝练行业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并以回答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导向,有的放矢,围绕问题进行教学安排,设计教学过程与环节。当前,在教学方法上不少教师仍以讲授为主,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有待推进[6]。从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入手,要求积极推行探究式、讨论式教学。2.将行业内企业管理经验作为主要教学案例。要在查阅文献资料、走访调研企业的基础上,搜集整理行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案例,建立行业经营管理教学案例库。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采用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案例来进行讲解,以加强学生对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认识。3.建立以解决行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能力考核体系。设计以行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在授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行业经营管理内在本质,必然要求建立以解决行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能力考核体系。

(四)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才保障[7]。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引培结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引进工科背景或工作经验的经济管理类师资,推动经管师资队伍朝着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塑造一只具有工科知识背景的经管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1.引进具有工科背景的师资。引进既具有行业从业经验、又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师资,弥补现有师资队伍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的缺陷,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经济管理类师资队伍素质。2.引进具有工科专业背景的经管师资。在引进的经管专业教师中,强调教师原有专业知识具有工科背景。如引进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中,其本科阶段为工科专业。这样,该引进人才对相应课程的理解可能较之于单纯市场营销专业博士毕业生更深刻、更全面。3.派遣教师进修工科类经管课程。教师团队不仅要教好课程,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及时更新知识[8]。这要求采用在职培训、脱产进修等方式,推动现有教师加强对工科类经管课程的学习,以期达到胜任工科类经管课程教学任务的目的。4.派遣教师到行业内企业调研学习。这是指加强与企业的互动,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调研、跟班学习等,以加深经管专业教师对企业管理经营活动的认识,拓展教师知识面。如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要求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学习,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周边的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实践调研、跟班学习,从而加深了教师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认识,有力推动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建设步伐。

(五)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要从事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9],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应用能力。为体现工科特色,要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传统教学机制,另一方面将着力建设模拟行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增强经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科特色。1.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当前多数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建立了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实习基地,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提升这些实习基地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与周边城市相关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加企业实习基地的数量。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茂名石化等石油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石油企业工作现场听取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石油行业的理解,推动了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2.建设模拟行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要在充分调研行业经营管理流程、运作模式、决策程序的基础上,建立模拟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推动经管实践教学朝着特色更鲜明、实用性更强、针对性更准的方向前进。

篇(7)

一、引言

风险一词来源于英文“risk”的中文翻译。学术界对风险始终没有得出统一的定义,通常情况下,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国际保险业界趋向于把由于自然力或人为因素导致偶发事件出现的结果的风险,通常被定义为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当重大灾害风险甚至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可以称为巨灾风险,然而针对石油行业风险特点,本文提出重大损失风险的概念,从不可抗自然力造成的重大损失风险和可以通过人为加以管理控制的重大安全事故风险两方面,分别对重大损失风险进行讨论。

二、石油行业重大损失风险分类和特点

1、重大损失风险分类

重大损失风险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自然因素或非自然因素导致偶发事件出现的结果。下面将石油行业重大损失风险分为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重大安全事故风险和环境责任风险三方面进行分类说明。

(1)重大自然灾害风险

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我国灾害管理现状,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以及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

(2)重大安全事故风险

石油行业日常生产风险高,极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石油行业重大事故又可分为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事故、重大生产事故、重大设备事故以及重大人员伤亡事故5类。

(3)重大环境责任风险

石油行业的原料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了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周围人员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及对周围环境产生重大污染和破坏。企业所应承担的责任风险必须引起行业的关注。

2、石油行业重大损失风险特点

重大损失风险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以及环境破坏引发的社会责任问题,对石油行业的相关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对于普通风险来说,重大损失风险具有:风险损失程度巨大、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影响范围广,相关性高、责任风险巨大等风险特点。

石油石化行业是国家重点监控的六大高风险行业之一,生产工艺具有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一旦发生灾害,不仅会引起连锁反应,而且涉及面大,易形成次生灾害,导致严重损失,在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同时,对周围地区的人员、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石油企业的声誉。

对于石油行业的建设和日常生产经营来说,尽管采取了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但是从安全理论上来说,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一些偶然的、意外的、甚至有意的人为破坏事件必然会发生,这就导致了石油行业一些重大的灾害损失发生。

三、重大损失风险分析

引发重大损失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自然因素造成的重大损失风险包括地震、洪水和其他严重的暴风雨、龙卷风等。而对于非自然因素包括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物料因素、管理因素等多方面,具体表现为:人为的误操作(人为安全事故),人为有意的行为,设备故障或意外事故等。

1、自然因素风险分析

从技术层面上讲,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是通过自然因子发生时、空、强的可能性数值和各种破坏的可能性数值,推测各种损失的可能性数值,最后,将3个可能性数值组合起来,得出损失风险。以地震灾害进行致灾因子风险分析为例。

2.非自然因素风险分析

石油行业的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和杂质等,很多都是易燃易爆品;很多物质还含硫等腐蚀性物质;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极易由于人为原因、设备等非自然原因引起火灾、爆炸、化学品泄露、放射性污染、环境污染等重大损失事故。通过对石油行业的勘探与开发、油气储运及销售、炼油化工三个不同板块的危害性分析,以便采取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损失。

(1)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勘探与开发属于石油行业上游过程,其大损失风险因素包括:火灾爆炸风险、物理性爆破风险、中毒风险、井喷风险、环境污染风险。

(2)油气储运与销售

在这个过程中最严重的危险是火灾爆炸,以及压力容器的物理爆炸和运输过程的重大交通事故;其次危险是排放的有毒废水、废气等引起的环境风险事故。

(3)炼油化工风险

对于石化装置而言,火灾爆炸是炼油化工生产中最显见的,也是破坏程度较大的危险,其次是中毒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炼油化工废气以及石油化工废水是造成重大灾害损失的主要原因。

结束语

通过对重大损失风险的特点和分类的阐述,以及在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两个方面对石油行业重大损失风险的研究,进一步对引发重大损失的风险进行分析表明石油行业重大损失风险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对国内外历年来石油板块重大损失事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石油板块事故比例为

炼油化工:储运与销售:勘探开发:其他=62%:29%:7%:2%。

从统计数字来看,炼油化工板块事故比例最高,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在重大损失风险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4年.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会司质量安全与环保部编.石油风险评价概论,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

篇(8)

2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南航能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通过对国内外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分析与研究,利用对中国近几年的专业认证与评估成果的调查与研究,对其进行梳理,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课程设置要求,依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能动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与特色,以培养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工程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动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培养要求为基准,着手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并对本科培养大纲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而实现培养目标。确定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总学分数不能少于180学分。

2.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是指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11学分)、大学物理(6.5学分)、大学英语模块(10学分)、C++语言程序设计(3学分)等方面共六门课程,总共30.5个学分。因此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17%,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要求。

2.2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

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而专业类课程主要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其中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电子电工技术(5学分)、理论力学(3学分)、材料力学(3学分)、工程图学(4.5学分)以及机械设计基础(3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8.5个学分;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流体力学(3学分)、工程热力学(3学分)、传热学(3学分)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2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1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必须要修满至少29.5个学分。对于专业类课程,由于能源与动力专业具体有两个培养方向:方向一为热能动力方向,主要陪养就业方向为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气轮机等相关单位;方向二为能源利用方向,主要培养的就业方向为电厂、新能源以及制冷等相关单位。因此其专业类课程既有相同的专业课程,也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其中燃烧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原理与构造(3学分)、热能综合利用(2学分)、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2.5学分)以及热工测量原理与方法(2学分)等,总共12个学分,这些课程为能源与动力专业两个培养方向都必须学习的专业类课程。另外每个培养方向又有其特定的专业类课程必须选修,其中热能动力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叶轮机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控制原理及应用(2学分)、燃烧技术与分析(2学分)、内燃机原理与构造(2学分)、工程传质与应用(2学分)等共9门课程;能源利用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泵与风机(2学分)、供热工程(2学分)、锅炉原理(2学分)、制冷原理与技术(2学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2学分)以及热力发电技术概论(2学分)等共10门课程。无论学生学习哪个方向,共同学习的专业类课程与特定选修的专业课程之和必须要修满至少28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必须要修满的学分数为:29.5+28=57.5学分,因此该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32%,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30%的要求。

2.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

能源与动力专业设计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力与过硬的身体素质;(2)各种课程的课程设计,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对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实际应用能力;(3)工程训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方面的车、磨、铣、刨、铸造以及焊接等金工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下厂实习,大三暑假期间,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去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企业或电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下厂实习,锻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的能力;(5)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开设的毕业设计题目一般都来源于实际工程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大四下半年开展为期半年的本科毕业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源与动力专业要求学生在实践能力与毕业设计方面修读的总学分不低于42.5,占总学分的23.6%,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20%的要求。

2.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

能源与动力专业在人文社会科学类通适教育课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通适基础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形式政策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共19.5个学分;(2)国防军事模块,包括航空航天概论、军事高技术概论等,至少修满1.5个学分;(3)文化素质模块,主要包括文化历史、艺术鉴赏、科技基础、哲学社会等课程,至少要修满6个学分;(4)创新创业类模块,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创业基础以及经济管理等课程,共5.5个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总共需修满32.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8%,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要求,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2.5航空航天特色类课程的设置

为了突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专业的航空航天特色,在开设的课程中,如国防军事模块、专业类课程以及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中,课程教学内容包含浓郁的航空航天特色,由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都是来自于国防工业集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因此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讲课过程中,所列举的实例都是以航空航天为背景的工程问题,特别是毕业设计和下厂实习,因此在能源与动力专业课程优化过程中,充分突出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特色。

2.6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直观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积极的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类竞赛,如:流体力学大赛、节能减排大赛、开设卓越班等,并且科技竞赛获得奖励的同学在保研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2)安排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让学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好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

2.7学习进程

大学生本科期间的各门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因此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匹配与衔接,如图1所示。学习进程主要分成了三部分:一是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等;二是学科基础,包括结构和流体力学、热学和电学方面的课程;三是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了热能动力和能源综合利用两个方向的相关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条线:第一是流体和热学相关的课程,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等;第二是结构力学方面,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第三是计算机语言方面的课程。因此在安排各门课程的学期上需要考虑上述课程衔接问题,从而最终制定出合理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篇(9)

1.1建立油气储运安全事故案例库

选择案例的基本原则是:事故案例具有普遍性,具有教育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贴近油气储运专业的实际情况。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教师选择的案例具有典型性,才能引起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想共鸣。

1.2安全案例的讨论

安全案例的讨论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案例讨论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围绕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要积极地引导和纠正不正确的观点。案例讨论是学生专业知识增长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又是全面培养学生专业安全意识的过程。

1.3安全案例的总结

充分案例讨论后,对各自观点进行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实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思考、提高学生对油气储运安全专业知识理解水平。

2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案例教学实际效果如何,必须要有科学考评作为指导。我们队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主要涉及有五个主要方面,即:课前预习、事故分析、分析结论、小组讨论、学习报告。根据以上的分析,建立案例教学效果考评要素体系。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将考评相关要素确定相应的量化系数,从而五个要素:课前预习P1、事故分析P2、分析结论P3、小组讨论P4、学习报告P5构成判断矩阵U,通过计算得出各要素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即为所求特征向量的近似值,也是各要素的相对权重。根据矩阵的乘法可知:(MW)1=0.4457,(MW)2=1.499,(MW)3=0.7935,(MW)4=1.499,(MW)5=0.7935。由于考评人在进行比较时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评价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因此必须对矩阵U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向量,可知对于教学效果评价各因素分析,权重最大,最重要的因素是事故分析和小组讨论,其次是分析结论和学习报告,权重最小的是课前预习。教师根据案例教学各环节因素实际得分乘以其对应的权重比例,最终得出这次案例教学实际效果分数。

篇(10)

1 导言

化工工艺管道对于化工工艺生产不可或缺,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对化工管道的安装质量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管道材质的选择、安装的技术以及管道质量都会直接影响着化工生产的工作效益。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分析,化工工艺管道的安装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这是化工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所在。因此,在化工工艺管道安装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安装质量控制,根据实际需要在工艺及材质等多方面给予重视,进而保证化工管道的安全性与科学性,避免化工事故的发生,促进化工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2 石化管道安装概论

2.1 石化管道安装工艺的概念

石化管道本身是使用石化工艺的输送管道,由于输送介质比较特别而且种类复杂,同一般的管道安装会有着比较大的差别,一般而言工程期间较短但是工程复杂程度则是比较的大,所以留出一定的作为预备的规范方式来保证应急是有必要的。因而规划方面必然的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特定的设计,也必然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特殊情况。

2.2 石化管道安装工艺的特点

首先在目的上因为使用石化工艺的原因,在材料方面一般的需要对于其防止特定化学反应和维持长期的稳定效果有特殊的要求;其次在于焊接的部分由于所处地方以及所输送的介质的问题,因而需要更加进一步的注意安装工程的严密性和材料的严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管道安装的工程中也逐渐的加入了信息控制的技术成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石化管道安装的技术性。相对而言也需要注意材料的特点,保证在工程施工中的使用的正确性。

3 常见几种复合管道材质的应用

ETFE又俗称为聚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是用于密封的氟塑料之一。聚四氟乙烯以碳原子为骨架,氟原子对称而均匀地分布在它的周围,构成严密的屏障,使它具有非常宝贵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聚四氟乙烯对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有很高的抗蚀性,即使温度较高,也不会发生作用,其耐腐蚀性能甚至超过玻璃、陶瓷、不锈钢以至金、铂,所以,素有“塑料王”之称。除某些芳烃化合物能使聚四氟乙烯有轻微的溶胀外,对酮类、醇类等有机溶剂均有耐蚀性。只有熔融态的碱金属及元素氟等在高温下才能对它起作用。衬氟管道是目前化工行业应对腐蚀性物质首选的材质。b)陶瓷管道陶瓷管道也是化工非金属防腐蚀材料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它的主要原材料是粘土,粘上在我国到处都有,蕴藏量极其丰富,最便于遍地开花,土法上马。(2)具有突出的耐腐蚀性能。除了氢氟酸外,可以耐各种浓度的任何无机酸和有机介质。(3)它的制造简便,成本低廉,可以成型各种规格各种类型。陶瓷管道有四种类型:离心浇铸复合陶瓷管道,贴片耐磨陶瓷管道,点焊装卡式耐磨陶瓷管道,一体成型耐磨陶瓷管道。其中一体成型耐磨陶瓷管道,全称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因其充分发挥了钢管强度高、韧性好、耐冲击、焊接性能好以及刚玉瓷高硬度、高耐磨、耐蚀、耐热性好,克服了钢管硬度低、耐磨性差以及陶瓷韧性差的特点。因此,复合管具有良好的耐磨、耐热、耐蚀及抗机械冲击与热冲击、可焊性好等综合性能。是输送颗粒物料、磨削、腐蚀性介质等理想的耐磨、耐蚀管道。由于该管具有耐磨、耐蚀、耐热性能,因此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矿山、煤炭、化工等行业作为输送砂、石、煤粉、灰渣、铝液等磨削性颗粒物料和腐蚀性介质,是一种理想的耐磨蚀管道。

4 安装化工管道的具体方法

4.1 材料验收

化工管道材料直接影响着化工管道的安装质量,影响着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为了确保化工管道的质量,保证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工程的施工水平,我们必须对采购的管道材料进行品牌、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的检验,确保其符合化工管道的安装设计标准,例如管道组成件和管道支撑件,在符合实际工程安装设计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达到国家对化工管道的相关规定要求标准,具有相关质量证书。此外,对化工管道材料的验收通常集中于管壁和管口部位,必须使偏差在国家相关规定的规定范围之内,方可将管材实际应用于管道安装工作中。

4.2 焊接前施工准备体系审查

在焊接前应该熟悉设计文件和技术条件,进行相关焊接质量管理,编制非常详细的焊接工程质量管理计划检验,对于焊接工程施工方案和焊接工艺要进行及时的规定,满足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特别是对于管道的材质和规格等都能进行合理的要求,检查焊接的性能,对于计量要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对于项目要很薄保持体系上要求,合理履行责任,不断对于质量监管进行调整工作。加强对于焊接操作人员资质审查和程序上操作工作,对于相关资质证书要进行及时的管理和审查,通过对于资质审核要进行进行技能考试,在实际工作中要进行合理符合要求的管理工作。

4.3 焊接材料质量控制

对于焊接材料控制方面要进行及时材料质量保证和使用,对于焊接质量和工程成本都要进行及时采购和保管工作,对于质量证明书要进行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标准要求,对于高温高压材料要进行及时分析,检验不合格的要严禁进行使用。对于焊接材料质量检验要非常合格,确保材料品种和规格都非常合格。

4.4 管段制作

管段制作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管段制作的相关技术,以规范图纸和设计要求为依据,做好安装工程交底工作,并认真细致地完成管段制作的检查工作,排出管段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地下安装的化工管道,由于地下管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许多问题出现时不容易被发现,极易形成安全隐患,发生事故,因此,管段制作的审查工作极其重要,直接关系着化工管道在化工生产工作中的安全使用,一定要严谨细致对待,不可草草了事。此外,在管道下料时,一定要进行管口毛边打磨,确保管道表面平整,确保管道尺寸正确,管口组对间隙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 结束语

我国目前对于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管理工作一直存在很多不规范问题,对于压力管道现场安装施工技术水平要求更是非常不是很规范化,所以在技术水平和作业环境,以及在人员技术水平等很多影响安装质量问题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建立非常健全方法对于施工单位进行及时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确保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中可以得到每一个环节都非常正确,对于安装工艺材料和检验标识更是要进行及时检查工作,对于阀门检验和试验工作也要进行及时焊接和无损检测处理,强素试验更控制方式,更是需要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及时控制和保障工作,更好对于压力管道质量管理进行及时划分。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化工;物资;供应

1、长庆油田石油专用化工产品的供应现状

长庆油田作为国家特大型石油企业,年物资采购量超过100亿元,其中石油专用化工产品近11.73亿元。石油专用化工产品以油田化学助剂为主,多以液态形式存在,产品包含几十个种类上百项规格,系统完整的物资供应管理体系有效保证了油气田生产的正常运行。

1.1源头入手。

从采购入手,把采购质量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通过规范进货物资质量监督与管理,提高采购物资质量水平。采购管理部门相应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审核入网制度,审核供应商资质,审核产品的供货渠道,严格管理和考核,真正行使质量否决权。

1.2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物资入库验收,是物资供应部门管理工作的开始,物资到库后必须经过保管员严格验收才能入库,入库应做好四项验收工作:验品种、验规格、验质量、验数量。产品必须三证齐全,即产品质检证书、合格证、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工产品的说明书涵盖产品简介、技术指标、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包装贮运等方面,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遵照《物资供应处仓储管理标准及考核细则》,强化物资入库验收、检验、保管、物资出库等仓储环节的管理。

1.3标准化库房建设。

以打造中石油一级标准化库房为目标,持续加强标准化库房的考核达标工作。统一规范了库存物资标牌和标识,有效推进了标准化库房建设和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化工专用库房必须阴凉干燥,无火源,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堆码高度一般为一层,没有特殊要求的也不得超过两层。加强化工库房等生产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要害保卫体系。严格化工材料在储存、装卸、拉运作业中的过程控制,防止因震动、撞击、摩擦造成的环保事故的发生。

1.4树立高度的责任心。

化工产品包装容器上应有明显标志,标明产品名称、型号、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净质量、厂名、厂址、标准编号。有效期多为一年,消泡剂、助凝剂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为半年,破乳剂、粘土稳定剂、缓蚀剂、洗井液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为两年。要求必须遵循“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原则,库房保管员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精心核对,认真检查,及时报检,准确验收,按时发放。由于石油专用化工产品有它的特殊性,破乳剂、阻垢剂按作业区不同配方有所差异,严禁错收、错放、错发。

1.5信息化管理取得新突破。

近两年信息化管理再上新台阶,物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目前正在全油田使用的ERP系统是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运行的工作管理平台,内容包括物料管理、制造与计划、销售以订单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物资供应处数字化管理系统于2012年1月11日也正式上线运行,填补了物资供应生产指挥数字化管理的空白,真实反映了库存物资实物管理动态。

2、长庆油田石油专用化工产品供应工作存在的问题

长庆油田石油化工产品属于集中采购,全部列入强检物资,即强制检验产品。严格规范的管理至关重要,一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石油专用化工产品的物资供应工作难上加难。

2.1物资品种方面

2.1.1物资名称分类不清。

遵照长庆油田物资供应工作界面的分工,物资采购管理部负责物资编码的审核、计划的审批、合同的签订、供应商的管理工作,因为审核不严,造成物资名称有误,譬如正确的是单向压力封堵剂DF-A,系统是单向压力封闭剂DF-1;正确的是缓蚀阻垢剂WT-225,系统是注水处理用缓蚀阻垢剂WT-225;正确的是缓蚀阻垢剂 SIB,系统是注水处理用防垢剂 阻垢剂-SIB和注水处理用缓蚀阻垢剂 SIB。

2.1.2物资编码一物多码。

由于审核部门把关不严,ERP系统中同一个物资名称出现多个物资编码,给后续结算工作造成困难,譬如油气集输用清防蜡剂 CX-3的物料编码有两个11001917357和11002607518;油气集输用清防蜡剂 HQL-02的物料编码有三个11001917359、11002607519和10000269634。

2.2物资检验方面

2.2.1检验周期长。

石油专用化工产品的检验统一由技术检测中心取样、检验。取样地点分布在延安、庆城、靖边,而产品检验地点在西安未央湖,取样时间一般是一周一次,各类产品的检验周期更是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杀菌剂14天,破乳剂、清蜡剂5天,其余是7天,所以说从产品送到我们库房后,从取样到检验出结果时间一般都超过10天。

2.2.2检验报告上传慢。

由于系统运行不正常,检验报告多次无法全部上传,造成即便合格的产品也不能及时办理验收手续。

2.3运输方面

2.3.1自提的运输方式降低了用户满意度。

由于石油专用化工产品的料性独特,运输车辆必须具备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证,特殊的运输要求更让使用单位对自提的运输方式抱怨很大。

2.3.2自提的运输方式影响了物资周转。

石油专用化工产品料性多而杂,发放起来多到几十吨,少到零点几吨。一般情况下,作业区也不愿意多领,一是占地方,二是存在安全隐患,往往是报计划是季度、半年或者一年的计划,使用是按实际投用数量准备,都是需要时才来拉需要用的料,造成不急需的物资周转周期慢。

2.3.3自提的运输方式增加了检验费用。

由于石油专用化工产品从使用单位报计划到合同签订一般需要两个月,时常出现已按合同验收的物资因为使用单位调整生产方案,出现长期滞留,库房因为无法配送,工作被动,造成产品积压。特别是化工产品有效期多为是一年,对于本已检验合格却因为用户不提造成有效期过期的产品在使用时要求再次报检,增加了检验费用。

3、物资供应工作中石油专用化工产品管理的建议

2013年,物资供应取得新业绩,全年吞吐物资369.2万吨,其中石油专用化工产品吞吐量近35万吨。面对日益上产的油田大好形势,供应组织超前主动、及时有效保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集中采购、分段运行的条件下,处于供应末端的我们如何更好发挥保障能动性,确保物资供应万无一失,都始终面临着考验,建立适合油田特点的石油专用化工产品供应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3.1 科学划分物资储备结构,保持合理库存,减少储存成本。

物资采购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生产单位担负的生产任务或物料类型,按照物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科学合理地确定重点物资、常规物资和特殊物资的储备,譬如重晶石粉为应急物资,清防蜡剂、清蜡剂在冬季生产用量大,应按冬季重点物资储备;要参考历年物资采购数据和油田公司每年的生产任务初步确定最优库存满足油田生产需要和库存控制的要求,和供应商签订一年代储协议,供应商按照签订数量将物资运送到物资供应处对应站库,库房实行以发代收,业务部门按照实际用量进行结算,缓解运输、取样的次数,减小因计划审批时间长、产品检验周期长对生产用料造成的影响;采购部门应该根据油田公司油气生产的工作进度情况经常和各生产单位沟通,调整库存结构和数量,从而保证合理的库存水平,既可加快资金周转,也可降低存储费用。

3.2 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合理配送,加强物资周转。

由于长庆的各个生产现场都地处偏远地区,道路状况不好,物资的需求量多而且杂,所以生产运行部门应该将各个生产作业区块的小批量物资的需求计划及时进行归纳整理,超前制定物资配送、运力保障方案,超前调整库存和到货物资布局,切实做好采购、供应和需求衔接工作,综合考虑物资的料性特点、交通情况等因素,按照共同配送的原则合理安排运力,减少运输次数。各作业区就不会出现攒货、压货的现象,我们的库房也就减少了“憋库”、“空库”现象的出现。

3.3 借助信息平台,推进物资供应现代化运行。

目前我们使用的操作系统有数字化系统、ERP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数字化系统直观反映了库房入库、发放、库存实物情况的第一手记录数据,ERP系统是计划、合同、报检、验收、发放、结算综合信息的一个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是为了合同结算形成的一个独立的系统。三个系统之间的完全融合还有待完善,特别要提出的是ERP系统,在信息共享上还没达到同步,一些重要物资的动态信息应该设置提示窗口,譬如重晶石粉、破乳剂、阻垢剂、清蜡剂、清防蜡剂等产品的库存,以真正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最大限度实现库存调剂,及时补充或调整库存,优化库存结构。

3.4 加强“内、外”沟通,提升生产组织能力。

我们要主动加强与油田公司相关部门及用料单位的沟通协调,根据季节需求,按产品配方调整库存,减小生产与库容的矛盾,保证生产急需物资的及时到位;在内部沟通方面,要加强科室、部门和基层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紧扣物资到货、检验、入库、配送等环节,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加快业务运转,形成保障合力,及时解决生产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基层供应站库充分发挥靠近生产、贴近一线的优势,主动深入生产单位和作业现场,做好日常供应衔接和业务联系。

结论

长庆油田大发展的前景美好而广阔,长庆油田石油专用化工产品的物资供应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物资供应工作的整体管理模式,在“集中采购,分段运行”总体指导思想下,加强计划、采购、验收、检验、仓储、发放、运输、结算工作之间的衔接管理,减小采购与生产、生产与库容的矛盾,提高用户满意度,充分实现共同为油田生产建设提供物资保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健,杨臻 油田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精细化探讨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