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2 16:30: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1)

社会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之外的一种组织形式。目前,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政府和企业并称社会的“三大部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NGO在政府、企业无法承担或鲜少涉足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包括公益组织、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等形式,从国际共同认知和学术界目前的看法而言,主要指公益组织。

近年来,我国环保组织发展的速度很快,政府忽略或不能承担的领域被这些组织填补,使政府与社会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同时,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但与此同时,环保社会组织也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

二、环保社会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人力资源组织缺乏创新。环保组织的公益性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定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参与一系列活动需要志愿性,也需要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但是,由于成员的官僚作风和求稳、图安逸的思想,导致人力资源在实际的管理中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由于人力资源的成员文化水平不高、成员分工不等造成的内部不满情绪以及成员的尊重没有被满足,导致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信任缺乏。同时,专业人员缺乏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然会造成跳槽。此外,组织内部缺乏工作编制、资金,也没能落实人员的社会保障,这些都会造成人才流失。

另外,还有支援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大型志愿服务工作需要大批志愿者的参与,共同协作,但是志愿者没有专职人员的一些保障,因此无法实行有效管理。加上志愿者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会影响工作的质量,给环保组织带来压力。

三、改进环保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1.加强环保志愿队伍建设

首先要通过培训,使志愿者对组织的性质有所了解,进而融入到社会组织中。其次,要建立鼓励他们发展的机制:一是激励机制。包括物质和精神激励,满足志愿者的成就感;同时,要注意完善激励机制,既要实行目标激励、唤起成员的责任感,又要贯彻人本理念,实行柔性化管理。二是压力机制。由于志愿者的工作是基于志愿,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向志愿者灌输目标责任压力,让他们把压力转化为责任感甚至动力。三是选择机制。志愿者参与工作是为了实现自我,没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因此应为他们多提供一些选择的机会。此外,还包括目标选择机制和环境影响机制。

2.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调节集体的协作行为靠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它把个人行为整合为集体行为,从单独分散整合为有目的的统一行为,是人力资本管理的基础。环保社会组织应从实际出发,建立起规范、适宜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加以完善。尤其是招聘与选拔员工的时候,更要严格遵照管理规范,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组织的管理水平。

3.开展多样化的人才培训

为了使组织长久和壮大,高素质的员工是必需的,因此,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为此,需要开展多样的人才培训活动,让更多的成员得到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培训时需要注意人员与工作的匹配程度,保证现行的培训和发展项目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对策

1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农田水利建设滞后

1.1.1老化失修严重

现有的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管护经费短缺,长期缺乏维修养护,工程坏损率高,效益降低,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坏损率近40%,因水利设施老化损坏年均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约300万亩。

我国的灌区水利工程基本建于上世纪,由于受到当时设计水平、施工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工程的设计标准和配套设施都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工程的整体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在使用上具有较大的公益性,所以导致维护经费缺乏,工程老化破损严重,灌溉效益低下。

1.1.2配套不全、标准不高

大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率仅约50%,不少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不足3年一遇,灌溉面积中有1/3是中低产田,旱涝保收田面积仅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3%。三是灌溉规模不足。我国现有耕地中,半数以上仍为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还有一些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适合发展灌溉的地区,由于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2水利设施薄弱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水利建设,60多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交通、电力、通信等其他基础设施相比,水利发展相对滞后,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在防洪工程体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突出薄弱环节。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全国近万条中小河流未进行有效治理,目前大多只能防御3~5年一遇洪水,有的甚至没有设防,达不到国家规定的10~2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

小型水库病险率高,特别是小型水库病险率更高,病险水库数量高达4.1万多座。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弱,我国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约97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3亿人,绝大多数灾害隐患点尚缺乏监测预警设施,也未进行治理。

1.3水资源缺乏有效保护

1.3.1水污染问题突出

据2012年全国水资源公报,监测评价的16.1万公里河长中,有6.6万公里水质劣于三类,二是河湖生态状况堪忧。据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经济社会用水挤占河湖生态环境用水量年均达13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河湖基本生态环境用水量的20%~40%,导致河湖水生态严重退化,特别是北方干旱缺水地区尤为突出。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现象比较严重,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全国湖泊面积减少了1.49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15%。

1.3.2地下水超采严重

目前全国已形成地下水超采区400多个,总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全国地下水年均超采量215亿立方米,相当于地下水开采量的20%。长期地下水超采,导致一些地区发生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1.4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长期以来我国灌区水利工程在管理工作中都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无论是田间工程还是渠系工程都存在着不配套及严重抢修的情况,由于损坏的程度较大,所以输水过程中导致大量的水量损失,使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而一些节水新技术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因此当前的灌区还无法有效的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1.5基层排灌设施损坏情况严重

位于农村的灌区,由于缺乏规范性的管理,灌区内的各种机电设施存在着被盗的情况,使灌区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在部分地区会在不进行灌溉时将电力设备管理拆下后另行保管,而在使用时再重新装上,这为灌溉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2 如何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措施分析

2.1制定目标,确定发展目标

要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分解确定目标: 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等,然后根据相应的目标做好施工规划方案,严格的按照规划的施工方案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使工程项目总成本控制在总的预算目标内,而且要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做好施工进度的控制,要将整个项目工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合理的确定每个工期的时间,根据工期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工作计划,保证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整个项目工程。

2.2保证工程材料质量

工程材料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施工单位要严格对工程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采购人员要严格的按照工程要求进行材料的采购,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合格,采购人员要对材料进行全面的质检,这样才可以更严格的保证材料的质量合格,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达标。

2.3完善工程设计

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受到施工地带各项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气候、水文等,这些因素和工程设计的方案密切相关,所以施工组织部门想要制定完善的工程设计方案,在施工前期就必须安排专业的人员对于施工地区的各项因素进行实地的勘测,收集进行工程设计的各项数据,只有这样,才可以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对水利工程施工工艺进行创新,积极的和欧美等过进行技术交流,引进先进的工艺,并根据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工艺的创新,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工艺的发展。

2.4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水利工程投资多为国家、省、地方市县三级共同投资兴建。而目前全国各地的财政普遍有吃紧的现象,大部分工程的地方配套资金很难及时足额到位,给工程的建设设置了障碍。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国家应加大国家投资比例,以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

2.5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检工作

施工单位要认识到质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做好质检工作才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合格。所以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的质检人员对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完成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并未质检人员配备先进的质检设备来辅助其更好地完成工作,要对施工的质量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要求施工人员严格的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施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2.6消除水库安全隐患

水库大坝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尽快消除安全隐患。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基本完成了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当前,应重点对面广量大的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2.7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在规划编制、项目论证、工程建设以及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都应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水库建设中,要加强对工程建设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尽量减少水库移民和占用耕地,科学制定调度方案,合理配置河道生态基流,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河道治理中,应处理好防洪与生态的关系,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注重加强河湖水系的连通,促进水体流动,维护河流健康。

结 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效益,对人们生活和生产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现在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其处理,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

篇(3)

一、前言

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对环保保持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我国环保工作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把握环保工作的下一步动向。本文从介绍我国环保工作的存在问题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我国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1.环保基础工作薄弱

现今管理工作的交叉区和盲区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障碍。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对一个污染企业的治理,涉及到包括环保在内的多个管理部门,而这些部门之间无统一的协调机构,容易相互推诿,影响执法力度,易形成管理上的盲区。另外,环境保护在档案管理、信息交流、监督机制等基础工作方面还比较薄弱,资料的充分利用、信息的及时处理、长期和高效的监督机制等有待加强。

2.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地方个别部门由于各种原因对环保重视不够,致使环保政策得不到落实。要想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保投入必须达到GDP的2%以上。而目前只有极个别城市可以达到,许多落后地区特别是小城市投入更少甚至没有。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另外,普通市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我们现在提倡的垃圾分类,大多数人都认识不深,仍把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他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还没有成为主要的生活需要。

3.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我国治理环境污染主要通过禁止排污、严格限制排污等几种方式进行。禁止排污是一种行政手段。在我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中小企业往往是其所在城镇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能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又是当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关闭措施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抵抗,也容易激起当地居民的不满情绪。

4.治理手段有待完善

我国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管理手段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符合国情,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2015年新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对环保治理确实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能根本治理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现阶段采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只是那些法规制度(尤其是排放标准)的辅助工具。

三、新时期提升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1.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相互结合

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还要注重相应管理工作。通过管理,能够针对环保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改善。那么,我们可以建立与环境保护工作相关的专业部门,提高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效率。

2.明确资源环境的产权

对于城市环境资源的保护,可以设置资源环境的产权,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和制约优势,使利用者认识到资源的有效性和珍惜性,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但对于不同性质的环境资源应设定不同的产权标准,根据资源的特点以及使用者范围的大小,采取不同的产权界定形式。比如我们可以将城市的水资源分别设立私有产权、公共产权以及特殊产权。从而使得总体的利益最大化以及对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3.完善城市环境资源管理制度

完善城市环境资源管理制度,首先就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相关政策的实施;另外,政府有关的环境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有效的环境资源管理制度,尤其需要注意并考虑不同城市的不同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特点。

4.发动公众保护环境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在城市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改善中,公众无疑是最大的群体力量,能够发动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促进环境资源信息的,让大家认识环境资源的现状;另外通过媒体及各种宣传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表现良好的个人或者集体进行表扬和激励;最后还应该发动群众的监督作用,对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进行举报并依法惩罚。

5.探索保护环境的先进技术

在保护环境过程中,要打破原有的陈旧思维模式与方式,改变落后的工艺和作法,突破现有障碍,降低成本,减轻复杂程度,积极研究探索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高含量先进技术,发展适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创新能力。

四、我国城市环保未来发展理念分析

首先,转变传统理念。我们国家传统的环保理念侧重于污染后再治理,对于环境污染的预防做的欠好,一般情况下,环境受到污染之后是非常不易治理的,不仅需要较高的费用,治理效果也太好。我们要树立预防观念,并实行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可能会出现的环境污染区实时监测,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要预防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要对施工产生的噪声污染进行合理的规定,加大管理力度,按标准严格执行。其次,高效、合理的利用资源。如今,我们很多城市的工厂以及企业都没有对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主要是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不够科学合理,已有的生产设备具有较高的能耗,而效率却很低下,污染物严重影响大气环境。有关科研部门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推广利用搭配,加大研究与推广新的技术,生产研发更加先进设备,综合治理循环利用,有效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促使环境质量提高。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最后,把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落实下去。城市环境保护的新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国家把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思想落实下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实现资源、人口与环境间的相适应,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把城市环保的工作做好,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还提高了人们生活环境质量。为了更好的落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这一理念,我们国家首先要把环保工作的体系完善起来,在各个城市实实在在的落实下去,使我们国家城市的环境质量水平真正得到高效的提升。

五、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环保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我国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环保工作的客观实际要求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提升环保效果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篇(4)

[7]王德祥,罗艺.近10年中国农村建设的成就、经验及存在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5.

[8]约翰邓恩.民主的历程[M].林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9]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M].陈家刚,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0]林尚立.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学术月刊,2003(10):19-25.

[11]何包钢,王春光.中国乡村协商民主: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3):56-73.

[12]陈剩勇.村民自治何去何从――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现状的观察和思考[J].学术界,2009(1):42-50.

篇(5)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维护稳定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对影响本地社会稳定突出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梳理排查和深度调研,及时总结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积极探索创新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维护稳定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有效管控各类社会稳定风险,着力推动影响稳定突出问题的解决。

二、调研任务

围绕新常态下深化改革、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涉稳新情况、新问题,社会治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劳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维稳工作基层基础、完善维稳工作机制等方面问题,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维稳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重点课题及具体分工如下:

1、各地维稳形势报告。(各村负责)

2、如何推进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工作制度化。(镇综治办)

3、基层维稳应急处置建设的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设。(各村负责)

4、非法集资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镇处非办负责)

5、新常态下企业发展中的涉稳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镇企业办负责)

6、教育领域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含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镇教育办负责)

7、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镇劳动保障所负责)

8、部分军队退役人员中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镇民政办负责)

9、健全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整治生产建设环境的经验做法及意见建议。(派出所负责)

10、加强律师管理,发挥律师群体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经验做法及意见建议。(镇司法所负责)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负责牵头,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专门力量,结合实际和工作需要,参考给定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牵头调研课题,按要求上报调研材料。4月20日前,各村各有关单位将调研联络员名单报镇综治办。

篇(6)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32-02

在我国现阶段,河道整治工作的开展对生态保护及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河道整治不仅具有生态保护属性,还具有水利管理属性。河道整治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在整治之前应该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及手段,严格进行监督管理,有效的提高河道整治工作的质量。

1 河道整治工作的意义及重要性

河道治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治水,河流是城市快速发展及社会文明的主要体现,河流是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快速发展的关键,对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点的就是水环境,对河道进行整治,是改善水环境的关键,建立人与水环境和谐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洪涝灾害、河道的堵塞、河堤坏损等。这些问题不仅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受资金及人员的限制,资金紧张、人员不足及灾害多等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做好河道整治工程。因此,本文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就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2.1 河道总体防涝减灾能力低

河道整治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洪涝灾害。目前,河堤抗灾防洪能力比较差,若部分区域雨水比较多,就会出现河堤断裂、泥石流、山洪等情况。而且,在我国现阶段,很多河道土质比较疏松,周围农田环绕,如果雨水冲刷比较严重,就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2]。一旦河堤出现决裂状况,就会出现无法预计的后果。在我国现阶段,由于防洪抗灾能力比较弱,所以导致河道整治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特别是危险河段,整治难度比较大,成为现阶段防洪抗灾的主要工作。经过长时间洪涝治理,部分防汛工作由于年久失修,出现老化现象。在检查过程中,部门河段出现毁损,严重影响其防洪抗灾能力,严重影响河道两岸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河道堵塞现象严重

影响河道出现堵塞的因素很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田及牲畜废物等都可能排入河道中,有的河道直接被堵死,或者堵塞河道的1/2。如果出现汛期,河道水流不畅通,洪水就会流向河道周围的农田或者建筑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需求不断的增大,个人及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非法占用河道及分支,导致洪水来临时不能快速的水流的畅通性,导致山洪事故的出现,由于这些人为因素,给防洪工作带了不便,严重影响河道整治工作。

2.3 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现阶段,沙石开采是河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由于沙石开采没有进行管理与控制,导致河道生态系统被破坏,很多居民将生活垃圾倒入河流中,导致很多水资源受到污染,河道水体中大量的水生物都出现了死亡现象,因此,在进行河道整治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人与自然平衡发展。

3 河道整治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河道治理观念的调整、更新和完善及全面统一 规划

统一全面的规划设计和科学合理的治理理念是现阶段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主要任务[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保证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及理念紧跟时展的脚步,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完善及更新,对河道治理理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及河道资源重视,保证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全面建设健康、生态河道。

3.2 河道清淤

河道清淤是加强自净能力、提高水平功能、完善蓄水能力的关键措施。在我国现阶段,在河道治理工作中主要应该使用机械施工方法。如绞吸式挖泥船,通过使用管道快速的输送淤泥,可以在范围比较大的河道中应用,其影响因素少、施工质量好及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是,使用这种方式成本比较高,同时由于河道自身的影响,当河道中障碍物及垃圾比较多时,不能进行施工,导致施工范围比较小。再如,抓斗式挖泥船,影响该施工的因素比较少,其具有适用范围比较广、成本低等优势,但是无法保证其施工质量,使用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土层疏松,并且产生新的淤泥,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控制与管理,可能导致河道岸坡失稳,严重破坏河道基础。

3.3 岸线整治工程

现阶段,保证岸坡稳定,改善河道形式的关键就是河道岸线整治工作,是营造河道景观系统的关键措施。河道岸线整治工作的关键措施有安全带处理法、岸坡处理法及顺直处理法。如岸线顺直处理法,在进行防洪抗灾功能整治过程中,直线处理措施是最佳的方式,可以保持河道的原有形态,在景观河道中,可以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人为整治,但是一定要保证河岸整体的平顺程度[4]。

3.4 优化河道结构

①河道形态建设。目前,在河道整治过程中,由于流速及水面落差存在一定的差异,河道冲刷影响城市河道岸坡建设,通常可以使用安全系数比较高的材料,如现浇及预制混凝土、干砌或浆砌石等,河道护岸结构应该选择重力式块石挡墙及L型混凝土挡墙等。此外,针对防洪能力比较弱,水面落差比较低、流速比较小的河道,应该合理的选择生态护坡技术。

②河道生态建设。在生态河道建设过程中,生态护坡技术应该选择河岸绿竹护坡、混凝土草坪地毯式护坡、三维植被护坡等。同时,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植物浮岛、生物珊等生态恢复技术。

③河道景观建设。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河道整治规划及环境建设规划进行分析,不断加强河道防护林建设,并且修复治理河道生态系统及环境系统,对环境及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完善。同时,应该加强河道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对河道景观进行不断优化,使其呈现出结构完整、水城一体的河道景观系统。

④河道整体建设。加强河道建设,将小河道与骨干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有效的保证小河道与骨干河道的连通性。可以通过开挖竖井及隧道的形式在洪涝期间储水,并且将储存的水引到骨干河道。同时,在骨干河道连通点建设泵站及水闸等防汛设施,加强河道断流点的整治工作,确保河道水流的畅通性[5]。

4 结 语

现阶段,河道整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及城市居民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河道治理观念的调整、更新和完善及全面统一规划、河道清淤及优化河道结构等工作,全面改善河道的排水及蓄水能力,同时,对改善水体条件具有良好的作用,有效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丽娜,刘晓敏,陈星.河道整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 科学,2011,(10).

[2] 徐立玲.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 (3).

篇(7)

对于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结果来说,其既反映了实施治理的技术单位与被治理企业共同签定的经济合同实施的难易程度,又对企业后期环境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1]。本文着重就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存在问题及相应改进对策进行了分析。

1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现状问题

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报告既是环境监测站环保行政管理的依据,又是企业自身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并且还是治理项目经济合同的兑现依据[2]。然而,在实际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有:

(1)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结论方面缺乏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靠性。由于在监测技术设计方面先天不足,并且企业运行成本过高以及相关企业环境管理机构与制度配套落实不到位等,导致现有的环境治理工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能满足治理要求,而环境治理工程验收报告中则均以“合格”为最终结论,进而使得未达到要求的环境治理工程能够通过验收。并且,验收单位与治理施工单位间存在着兑现合同,致使环境监测造假行为日益严重,最终无法有效控制。

(2)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报告中过多的重视设施处理效率和污染物排放的达标率,而缺乏对工程评价内容的真实反映,例如排污总量监测、排污成本控制以及排污现场运行记录等。一方面,环境治理企业通过延长污染物停留时间、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加大药剂用量等,改变验收监测过程中的工况,进而维护自身利益不受影响;另一方面,污染物处理设备缺乏有效维护与管理,例如部分企业废气处理设备、电镀废水处理设备等腐蚀严重,而无法满足污染处理能力;此外,部分废水处理设施在停电、过冬后失效而停用现象较为频繁,这就要求验收监测在冬季为宜。

(3)在对排污收费标准制定过程中单纯的以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结论为依据不够科学。大多数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在最优条件下的排放情况进行验收,验收监测排放合格只能认为是处理设施可以达到的水平,其意义与常规管理的随机周期样监督监测本身存在差异。因此,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报告不能作为排污收费的表征依据,排污收费还是应依据企业排污申报和监测部门的监督监测报告等。

2优化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对策

针对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存在的问题,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进行优化,具体为[3]:

(1)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过程中,严格落实环境监测相关规范与标准,同时适当提高监测频率,以确保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质量。目前,国内针对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相关法律法规以《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为主,并配套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基于此,应充分结合环境治理工程实际情况,在严格按照各种监测规范执行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增加监测频率,保证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质量。

(2)环境监测站待环境治理工程正常运行后,与提供治理技术单位和治污企业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对治理工程作出全面、准确、公正、客观的评价。一方面,应针对污染物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性能满足污染物处理要求;另一方面,应通过引进先进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实现对处理工艺方法的优化,提升污染物处理质量与效率;此外,加强环境治理工程管理,逐步提高环保部门的服务意识,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3)对于环境治理工程运行实用价值来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与运行费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环境治理工程建设费用的核算较为容易,但是其运行费用核算,如管理人员费用、设备的折旧费、水电费及药品试剂耗量费用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基于此,企业在环境治理工程核算中,应以治理单位核算为重要依据,企业根据验收监测报告配套相应的治理运行费用。

(4)对于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报告来说,其结论应坚持客观、公正性,不应只报喜不报忧。环境监测站和环保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的重要性,根据不同情况要在监测报告中给予明确结论。环保企业应根据监测报告结论,通过优化污染处理技术工艺或者更换污染处理设备等,按照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报告进行相应的整治。

(5)环境监测站在完成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基础上,应制定出相应治理设施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以帮助企业完善环境治理对策。首先,在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层对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的重视度,并配套相应的管理费用;其次,通过加强日常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环境治理业务素质,完善环境治理设置,进而确保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管理质量与水平。

(6)在环境管理中,以污染源监督检测和验收监测两方面为主,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对于验收监测来说,其作为污染源监督检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验收监测应与污染源监督监测结合起来,验收监测结果可以作为一定时间内排污收费的依据,应充分开发应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成果。验收监测报告的工程评价和监测结论可在企业建立日常环保设施运行台帐和自测制度的基础上,作为企业环境管理的目标和依据。

3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我国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工作中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整体上验收监测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并且对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危害性。基于此,应加强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工作改进与优化,通过增强环境监测站、提供环境治理技术单位与治污企业间工作协调性,在环境保护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推进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篇(8)

[2] 李慷:关于上海市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民政,2001(6).

[3] 万军: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变革之道[J].新视野,2009(6).

[4] 吴红萱、江大纬:无锡11项公共事业实行“政府购买服务”[N].中国社会报,2006-06-19.

[5] 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 人民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全文)[EB/OL].,2002-06-29.

[7] 齐海丽:我国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桂海论丛,2012(4).

[8] 葛晓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1).

[9] 李遥赫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诉求与存在问题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篇(9)

    (一)存在问题

    《决定》是指导新时期地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的实施是我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决定》指出: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决定》提出加强地质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地质勘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地质工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地质工作,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地勘单位的改革。加强地质工作的主体应该是地质勘查单位。一方面要通过推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好地勘行业管理职责,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制定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方针政策,依法规范地质勘查行业准人,引导、监督和检查地质勘查单位实施矿产资源勘查规划、计划执行情况,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另一方面,地质勘查单位要发挥好人才、技术设备手段、已掌握的地质资料等组合优势,认真履行好实施地质矿产勘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职责;组织实施好全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完成全省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应急调查、地质环境监测任务,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地质技术服务;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最终实现事企分体运行。由于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地矿改革存在诸多不适应我省社会与经济发展与地质有关的主要问题:

    1.地质矿产勘查与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矿产资源的保障涉及国家安全,地质科学研究与地质工作程度不高,保障程度不够。如饮水安全、地热资源勘测查与开发利用、地学旅游资源调查、地质公园建设等方面。

    2.生态、城市及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石漠化治理任务艰巨、“西电东送”、交通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一批重大工程、矿山建设安全与生态保护、地下水污染治理都需要作大量地质调查工作。

    3.地质灾害预报与环境监渊方面贵州省地处高原斜坡地带,又为岩溶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突发性地质灾害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预测未来新的地质灾害预报与环境监测工作任务将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

    从制度的第一层次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决定》要求,转变观念,促进改革。

    1.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完成“厅管政务,局管事务”的目标

    2.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质工作组织机构,切实履行职责①在省政府的层次上,首先要明确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方向。关于几家省级地勘单位改革重组问题,鉴于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有色地勘局等主要地质勘查单位在20。。年前后才分别下放省政府管理,时间比较短,各项管理工作正在规范。这三个单位队伍大,内部管理、队伍结构等存在较大差异,除共性问题外,个性问题还比较多。重组改革是方向,但进程过急,势必会影响到队伍的稳定。建议在队伍管理体制改革上,应稳妥推进。各局完成内部改革后,再适时推进此项工作。②全局干部职工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共同主动稳妥推进内部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质工作体制。把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其核心就是将投资主体、运行机制和队伍分开。对于地方地勘队伍而言,改革的一个难点就是很难把现有队伍分成两支性质不同的队伍,即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与商业性矿产勘查队伍。按公益性地质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原则,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需要人员精干并相对稳定、装备精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调查与科研相结合,能担当重大战略任务、善于攻坚打硬仗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同样,商业性矿产勘查队伍也需要一支适应全球化竞争、能在市场中立足的队伍。在一个地质勘查局范围内,如果专门抽调骨干人员组成公益性地质队伍,并从地质勘查局分离出去,而把非骨干人员、甚至家属留给商业性地勘队伍,很难想象这支队伍还能闯市场。由于人才资源是地质工作最主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离过程中,要想从原有队伍中分离出两支都是“精英”的队伍,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建议地勘单位改革的原则为:积极探索有利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改革途径,按照统一部署、分类推进、逐步深人、择机到位的原则,继续推进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激发活力,促进地勘事业发展。因此,对地勘单位内部改革应先做好定位,分类进行指导,强化公益性事业职能,稳步推进准公益性企业职能,渐进过渡,最终实现事企分体运行。

    二、组织的环境

    (一)存在问题从制度的第二层次分析,面对竞争与地矿改革的制度环境极待改善.(l)政府规划指导不力。统一协调布局差,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封锁、力量分散、工作重复,超前意识不够。

    (2)投人保障不足,勘查资金短缺。总体_L看从“八五”至“十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总的勘查资金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新的资源地的发现和已发现的资源地工作程度的提高。

    (3)政府监管不力。实施《矿产资源法》管理不到位,矿业权是产权,产权不是指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问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可归结为四种基本权利,即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和让渡权。在一个资源不稀缺的世界里,产权是不起作用的。但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是一个资源十分稀缺的环境,每个人的自利行为都要受到资源的约束。如果不对人们获取资源的竞争条件和方式作出具体的规定,亦即设定产权安排,就会发生争夺稀缺资源的利益冲突,以产权界定为前提的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产权制度对资源使用决策的动机有重要影响,并因此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对矿业权产权保护不力,最明显的是矿业权的申办程序,其过程存在“权力寻租”的漏洞,干扰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展市场的健康成长。

    (4)政事不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体制不顺,权责不明,不利于地质工作的加强。

    (5)改革成本不足。地勘单位有很多长期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二)对策建议从制度的第二层次看,要落实地勘单位改革政策。1999年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后,〔1999〕37号文、[2003〕76号出台了许多支持地勘队伍改革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部分得到了落实,但是,为进一步支持地勘单位的发展,还需落实的政策有:

    (l)按照《决定》精神和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要求,切实实行政事分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工作投资体制。①按照“十一五”计划对地质工作的要求,在用好中央财政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各类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加大投人,解决事关民生的基础地质研究和调查工作。②改革一家独营,形成多元(国有、民营、国外及混合型)投资格局。③设立专项基金,保障重点投人。主要设立“风险地质勘查专项基金”,严格审批和筛选对地勘单位自身发展有利的矿产勘查项目,用于地质勘查前期投人,建立风险地质勘查经费补偿机制,加强矿产地质工作,为矿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④保障风险收益,形成风险投资机制。

    (3)财税等政策支持。

    (4)加强监督、规范市场,扩大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领域开放。

    (5)解决历史欠账,促进改革发展。

    三、组织治理机制

篇(10)

[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gb/zwxx/2011-05/24/content_391125.htm.

[6]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gzdt/2012-06/05/content_2153635.htm.

[7] 徐博.为了2.42亿农民工的福祉——我国农民工工作取得新进展[J/OL].http:///politics/2011-02/12/c_13729271.htm.

篇(11)

一、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充实的需求。关注到世界一体化进程加速,我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文学艺术的交流和沟通模式成为人们选择了解世界文化的最佳通道,也成为能够影响人们精神世界的学术性途径。关注到英美文学研究的相关工作在我国社会进行如火如荼的现象,针对研究学术工作进行新观点和新模式的探讨成为未来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当下,我国社会英美文学研究的工作体系逐渐的壮大,众多的研究学者和相关的理论也成就了越来越好的势头。但是,在多元价值背景下的学术精神和研究工作体系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关对策的分析,以此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价值的提升。

二、理论概述

(一)学术精神概述

学术精神是研究学术工作的主要支柱,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能够为研究学者提供良好的精神力量,成为能够准确表达和展现研究学者意志、情怀、智慧等众多方面精神元素的重要途径。关注到学术精神的重要性,展开对学术精神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术精神是影响研究学者了解研究主要目的和本质的途径,通过对研究方法的设计能够正确、规范地认识到实际研究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学术精神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引导研究学者的精神和思维逻辑,实现对精神文化的一种渲染和补给。在我国,学术精神具备严谨的研究工作指导意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研究学者向自由的研究体系逐渐的过渡,成为具有坚定学术信仰的专业工作人员。成功的研究学者都具备深刻理解学术精神的能力,并且愿意为学术精神努力工作和奋斗[1]。

(二)文学研究概述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文学行业的不断进步,多元化的价值体系背景深深地影响着文化事业的革新与发展。多元化的价值背景体现出众多的元素变化差异,由于人们对于利益和情感兴趣的转变呈现出的不同理解和需求,会影响实际的文学工作发展。在此背景下进行相关文学意义的研究呈现出巨大的工作价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美文学研究也促进了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往来沟通需求。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以此同时还必须关注到研究学者自身对知识的渴求,秉承着严谨的态度进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诠释,是成就文学研究工作成绩和质量的唯一途径[2]。

三、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现状

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的现状呈现出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的情况。关注到我国对英美文学研究工作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很多具备相关文学造诣和学术认知能力的人员在“”期间受到了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闭门造车的情况。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英美文学的研究和讨论工作,对于实际的文学内容进行批评和评价的势态也发展的越来越清晰。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呈现出基础理论储备不足的情况,许多研究的内容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缺失,影响了实际的研究结果。正因为我国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空白,就需要工作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进而实现对文学研究工作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关注到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当下还划分成众多派别,需要进一步的整合与完善,才能够达成更高的文学研究价值体现[3]。

(二)我国英美文学研究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还存在实际的问题,需要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够掌握应对的相关对策和建议,进而实现对英美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加深与完善。 在当下多元价值背景的体系下存在的英美文学研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学者素养缺失

首先,影响英美文学研究工作质量的问题来源于研究学者的素养问题。由于研究学者实际的知识储备存在一定的缺失,文学的素养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足,就会影响对英美文化的理解视角,进一步造成研究出现粗枝大叶的问题。关注到英美文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不乏存在一些经典之作和思维独特的文学艺术家,因此,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要求也就非常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知识。而上述的研究工作能力和实际的工作要求非常高,部分研究学者的职业素养呈现出缺失的问题,影响了实际的研究工作质量[4]。

2.研究学者研究倾向偏差

其次,由于一些研究学者的研究倾向性存在问题和偏差,也会影响实际的研究工作质量,导致工作的具体开展出现问题。因为一些研究学者对于自身的工作内容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就导致实际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回避问题和躲避困难的现象,而且在这其中不乏存在一些喜新厌旧的情况,也就导致我国社会实际对于英文文学的研究存在质量低下的问题,也导致具体的作品分析呈现出缺失的情况。例如,庞德的作品《诗宴》等诸如此类的文章存在晦涩难懂的情况,额外还存在文化和语言背景差异的影响,导致实际的研究工作开展出现了极大的困难,也导致实际的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研究工作质量也存在很大问题[5]。

3.研究学者缺乏创新性

再者,影响英美文学研究工作出现问题的元素还存在研究学者的思维模式存在守旧情况,对于很多问题的研究呈现出创新意识不足的态度,严重地影响了研究工作的质量。在英美文学研究工作的体系当中,由于研究学者对创新能力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了实际研究结构出现同化的现象。创新的意识和发展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研究学者需要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积累相关的经验,通过自身强烈的求知欲望实现对相关知识节点和内容的掌握,以及后期的丰富。英美文学作品和相关的思想理念成功的为我国文学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对文学研究成功的进一步完善[6]。

四、多元价值背景下治理英美文学研究体系促进发展

(一)研究体系学术治理

在多元价值体系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英美文学研究环境的治理,主要是完善治学的理念,希望能够通过对学术精神的完善实现更高的价值体系追求,并且丰富我国当下的文学研究框架及内容。目前,我国文学研究工作的从业者,以及向往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在思想本质的基础上存在一定的认识缺失问题,会导致实际的工作理念出现偏差。整治学术环境是未来完善文学研究工作道德秩序和体系的重要途径,通过良好的基础认知能够实现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整合,促进学术精神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二)研究体系发展完善

研究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得到认知和整合,关注到多元价值背景的影响,完善文学研究的工作体系呈现出非常重要的价值。研究工作体系的完善包括众多的内容,不单单指实际的工作内容和结构框架存在问题,还涉及对研究人员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完善。提升研究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够影响整个体系的发展,人员是工作体系的基础元素之一。创新的理念需要从每个细节入手,进而实现对文学研究质量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是了解国际社会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科学途径,对于文学研究工作的理解不单单停留在文学内容中,还涉及、文化和艺术审美等众多元素。因此,丰富文学研究体系是未来文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拓展内容之一[7]。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针对当下我国对英美文学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剖析,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面对当下学术研究的整体环境和精神理念发展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对策建议的提出和完善,希望能够科学有效的提升英美文学的研究体系,实现对当下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维度的多角度变化和革新转型,都将影响整体的社会价值转变,多元化的价值体系空间对于当下社会的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整体社会体制发生的巨大革新转变情况,以及实际的工作内容完善需求,需要对英美文学研究的工作内容提出具体的改革要求。重视对研究学者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评定,为英美文学研究体系下的研究学者提供良好的学术精神环境成为未来工作发展的重点,也是树立我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基础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维屏.多元价值背景下的学术精神与英美文学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4(3):1-4,77.

[2] 许章润.汉语法学论纲――关于中国文明法律智慧的知识学、价值论和风格美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5-72,177.

[3] 谭晓渝.基于多元价值背景的英美文学与学术精神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2):125-127.

[4] 王雪玲.英美文学与华文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对比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