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课堂组织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教学工作者们所采用,它的种种好处,似乎在教师们的心中已形成共识。所以,现在许多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汇报课、演示课上,执教者都有意识地设计了讨论环节。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率低,优生在讨论的时候只顾发表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大部分中等生和差生很少有发表意见,使得讨论的效果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精心组织讨论内容
教师在选择讨论内容是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思考价值的内容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因此,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学“自然数和整数”时,这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要选择能展开的内容进行讨论。要使课堂讨论能顺利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全面的认知。例如,教学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二、精心捕捉讨论机会
(一)当学生产生困惑时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困惑时,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所以,这时候组织讨论效果会较好。例如,教学“角的分类”时,教师出示不同的角,让学生先说说准备把它们按怎样的标准分类。有的学生说按角的个数来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角的大小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边的长短分。对于他们的见解,教师先不要马上否定或肯定,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按照上面三种的想法,边讨论边操作。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学生认为第一种的想法如果碰到有很多角时,这方法就行不通了。第二种想法,可以以直角为标准,看这些角中哪些角比直角大,哪些角比直角小,这种方法比较合理。第三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度是没有关的。在讨论中,学生自己发现角的分类的正确方法,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二)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时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维方法的不合理,在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的方法,这正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情况:学习的内容没有掌握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并及时予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学习较难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反叙应用题: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学生分析解答时会出现:15-7、15+7两种不同的算式。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组织学生讨论:“15-7、15+7哪个算式是对的,你们是怎么想的?”通过讨论,学生知道“红花比黄花多7朵”,就是红花多,可以把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7朵,从红花的15朵里去掉比黄花多的7朵,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所以求黄花的朵数要用减法。而15+7,说明黄花的朵数多了,这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这一句话有矛盾。在讨论中错误的同学明白了错误的原因,而做对的同学的正确想法又一次得到了肯定,避免了错误的再次发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精心评价讨论效果
课堂讨论结束后,讨论效果必须及时反馈。通过各种形式把讨论结果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就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才能有效地调控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讨论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学生知道了。但当教师出判断题“正方体是长方体”让学生判断时,学生回答:“错误。”理由是: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没有“特殊的”就错误了。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他们的特征,明确:正方体不仅具备长方体的特征,还有自己的特征,而长方体不具备正方体的所有特征,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是由于讨论效果的及时反馈,才促进了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是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以往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最有效的手段。
除了学生入学时进行入学常规教育外,开讲前的准备是必要的。如预备铃响后,教师就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铃响了教师还要扫视全班检查准备情况,特别要关注集中注意力,积极地参与学习。
组织好课堂教学要贯穿在全课的始终。因为学生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一是要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二是要考虑内容,注意信息量,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有事可做,观察、朗读、谈话都行。一些学生感到无事可做,或者长时间地进行单调乏味的学习就会分心。因此,教学的组织要严密,观察、讲、读、问、练要紧密配合,教师要自始自终激励学生,表扬好的,发现差的。对差的,尽量避免直接批评,常用表扬好的事例侧击差的。在一年级,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中“伸伸手,弯弯腰”活动一下,或齐喊口令“一、二、三!坐好来!”为的是接着继续学习时注意力集中。
应该强调,自始至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如何安排教材和选用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安排的过程要使教师的思维活动过程和学生学的思维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吻合起来。一般来说,备课时考虑再周到也可能出现教和学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既要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处理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又要注意察言观色,及时反馈,使“教”和“学”一致起来。如果大多数学生神采飞扬,情绪高涨,那就可以按原定教学计划进行。如果发现多数学生无精打采,东张西望,说明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就调整原定计划速度、声音响度,必要时重新组织内容;假如看到学生两眼发呆或紧锁眉头,说明教师讲得太深奥或太快,使学生听不懂或听不清,这时也应调整进度,降低难度。降低难度的方法是引导学生了解几个难度较低的,或补讲一些有关知识面,再引导到难题。如《草船借箭》中说的诸葛亮“神机妙算”就可先让学生了解诸葛亮能晓天象、知地理、识人心等,再来理解“神机妙算”就自然了。所以,只有及时做好调整工作,使教和学一致起来,才能使学生不断感到学有所得,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课堂教学就会顺利进行。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上面说到的端正教学思想,使教和学一致起来以外,还应该讲求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表现在多方面的,需要教师的功底深厚,也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创造力,还需要教学的形象性和情感性。
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注意教学的形象性,语文教学的形象性除了运用直观教具,主要还是教学语言和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教学语言要求准确明白、生动有趣,绘声绘色的语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不易表达的时候,体态语言则有它独特的用途。体态语言涉及以人体各部分的动作和姿势,它包括手势和身姿,表情、眼色等诸方面。如交流思想的体态语,点头表示同意,摇头则相反;传达情感的体态语;笑表示高兴;暗示心理的体态语,摇头则表示碰到难题;帮助组织教学的体态语,双手举起,手心向下,表示请大家坐下安静:有个别学生不注意听,教师用目光示意。教学时使用体态语言必然增加教学的形象性。
二、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熟悉教材内容,仔细备好课和写好教案。因为整个课的进程,应具备高度的计划性,如什么时候讲、何时练、何时提问、何时板书、板书在何处等等,都应妥当安排,做到心里有底。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进行得井井有条。由于自己在课前的准备工作较为充分,所以讲起课来能够脱离教案和教科书,得心应手,从容自若地讲授知识。也不致于在课堂上学生出现消极反应时,惊慌失措,而是能够较快地驾驭、调整课堂气氛,使课的讲授得以继续进行。
三、上课时,教师应仔细注视着整个教学的进程,随时环顾着每个学生,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把组织教学贯穿课的始终,使课堂教学有良好的秩序,紧张的思维和饱满的情绪。
(一)教师对组织教学应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因为它有助于创造真正认真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学习、自觉遵守纪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效果。但有的教师在这方面就较欠缺,他们只顾自己讲自己的课,而不环视学生的动态,不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致使讲话的学生继续讲话,玩小动作的继续玩小动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从而影响到整堂课以至以后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教师应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培养自己遇惊不乱、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有良好教学艺术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听讲,积极思考。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比如学生打瞌睡、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看其他书籍、做怪脸、提问不哼声等等。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便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损害,威信扫地,于是沉不住气,会大动肝火,训斥、挖苦、体罚学生;或干脆不上课或中断讲课来专门整顿纪律,表现出愤怒不满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会影响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时还会造成师生间的严重对立,伤了师生间的感情,这显然不是处理消极状况的最佳方法。那么,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这种消极的反应呢?
1、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克服易怒的毛病。随时告诫自己:不要发火,忍一忍,常言道:“忍字当头,百事可解。”
2、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教师的任务是既教书又育人。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其改正错误,切不可以教育者自居,高高在上,老虎屁股摸不得,动辄发怒,训斥挖苦学生。否则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产生对抗情绪。
3、教师应冷静的分析原因,随机应变,作出恰当的处理方法,使课堂教学得以持续进行。
以姜雪静老师出示的五年级语文《鸽血染红的求救信》一课为例。
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三大版块。
(一)创设情境,倒叙入课
姜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故事的结局,引出碑文,让同学们说说从碑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让学生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姜老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课文讲了一对军鸽在危难中营救6位军人生命的感人故事。
(三)精品细读,感悟主旨
姜老师以六位军人陷入了怎样的困境?他们为什么向一对军鸽行军礼?在送信的途中两只军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危险?这几个问题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通过自由读、个别读、速读、引读、接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升华情感。学生在读、思、品、悟中进行评议的藕花深入,踏上与作者心灵对话的通幽曲径。
【案例赏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增进师生之间沟通的场所,更是学生获取知识,为将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获得能力的理想所在。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动力。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有几点浅见总结如下:
一、把握教材,确定目标
对教材的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对于内容的把握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备课,一定要分析教材、熟知教材,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驾驭教材,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要确定总体目标,还要确立阶段性目标,使学生的能力比较接近目标,学生通过努力能较容易实现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有利于一步步实现总体目标;不仅要确立知识目标,更要确立能力和情感目标,为进一步地教学确定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面对学生的未来,而不是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书育人而不可急功近利;需要从大处着眼,而不是以牺牲学生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创造性有早晚,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就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因此,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就不会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样可能开始效果不明显,但只要坚持,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课程标准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深入了解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提高学生认识、表现与创造美的能力,教法上我选择直观观察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讨论法、讲授、示范、辅导相结合法等教学方法。示范又分教师整幅示范和修改学生作品相结合,辅导又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得各个学生各有所得,也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理论,指导学法
理论指导实践是经过一再验证的真理,而美术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很普遍,他们认为学习美术只要画好画就行了,然而,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所以,我很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强调学生多看一些理论方面的书籍,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及美术知识。运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中找依据。实际的技能学习过程中我倡导一帮一带互助学习,小组互评法。提高技法、能力方面采取临摹与写生、默写相结合的方法,分步骤训练法、总结归纳法等。全方位提高学生绘画理论水平与技能水平,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取长补短,形成良性竞争,使得学习不再是苦差事,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苦学变为乐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四、循序渐进,开放教学
1.精妙引导
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作品,引起兴趣,接着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自然引出课题中的关键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保持这种兴趣,使整节课的内容很容易进行,一个好的导入、提问是一堂课好的开端。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费心思设计一个好的导入是很必要的。
2.讲解知识
知识的讲解是学生理论学习的基本渠道,作为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一定要准确、思路要清晰、举例要生动,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博学多才,以丰富的知识去感染学生,以敬业的精神去感化学生,以不懈的态度去影响学生,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领略知识的浩瀚和艺术的魅力无穷,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是提升课堂效果的重要保证。
3.整体感知
多媒体早已走进课堂,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直观、说服力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也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最好保障,首先让他们对整个的作画过程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会科学规范的作画方法,提高对画面的整体驾驭能力,这也就达到了教学重点的要求,而优美生动的画面、精湛的表现技法、完整和谐的效果更能吸引学生,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从而水到渠成地进入下个环节。
4.实践训练
首先,提出阶段性要求,如,怎样确立构图;如何打形;从哪里深入;调整又要注意些什么等。确立学生较容易达到的目标,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感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前提就是教师要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动态的调控组织,即教师要具有组织教学的技巧。组织教学的技巧,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同时与学生的思想、情感、智力发展密切相关。教师的课堂组织技巧是课堂教学的“支点”, 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一个组织方法得当、秩序井然,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循循善诱的课堂,必然会使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要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
教师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听课情绪有直接影响。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上课伊始,学生的目光很自然地集中在上课教师身上,教师的言谈举止乃至穿衣打扮就会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教师一旦精神饱满、满面春风、衣着整洁干练地出现在讲台上,就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而且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就会精神集中地去留意教师的一举一动。反之,如果教师精神疲惫,满脸愁容,衣衫不整,虽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但这种精神状态,不但不能令学生振奋,反而对学生有负面影响。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要打起精神上讲台,从一见面就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让他们精神抖擞地专心听课。
2.要及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刚上课时,学生往往心不在焉。他们或刚考完试,还在思索答案;或上节课老师拖堂,影响了课间活动,心中不爽;或刚与同学发生争执,心情难以平静……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这一堂课。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要适当运用技巧进行调节,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具体方法为以下几点。
一是起立行礼,调整课堂秩序。教师走上讲台,学生全体起立致意。这虽属常规,但严格执行起来,作用不小。起立行礼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有效集中注意力的办法。它能维护课堂教学的严肃性,能迅速有效地扭转不利于教学的各种情况,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二是精彩开场,吸引注意力。当教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注意力分散时,可以用精彩的开场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够吸引学生的开场白,必须具备几个前提条件:语言要有感染力,内容要与学生或讲课主题紧密联系,讲话内容要新颖,这样才能取得出其不意、乱中取胜的效果。很显然,要做到精彩开场,绝非易事,需要教师长期磨炼。
三是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稳定,很难长久保持集中。因此,教师应该在不断丰富与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提问、讨论、演示配合等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注意力。
二、要营造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严肃认真、宽松和谐、生动活泼是良好教学气氛的特征,要创造这种气氛,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做足平时工作,创造良好气氛
良好气氛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一般情况来讲,制约课堂良好气氛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师生关系、教室环境、教师的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学生的自身条件等。为了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平时就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多培养师生之间的情谊;注重自我思想品质与知识修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熟练掌握每一节课的内容与教学技巧;指导学生将教学环境进行适当的布置等。注意做好这些工作,就能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2.用美的形象与热情去营造气氛
如果学生喜欢一个教师,那说明学生欢迎他(她)上课,这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但是,这仅仅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一个有利条件,决定课堂气氛的首要条件还得看教师在上课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形象,以及教师对待学生、对待教学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和情感。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心情不愉快,并且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来,那么,他(她)在学生面前就会显得烦躁、冷漠或迁怒于学生,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紧张起来。一旦形成这样的课堂气氛,就很难将它改变。因此,教师要将不良情绪深埋心里,在课堂上展现出美好的一面,以美好的形象、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和教学工作,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与灵活的教学手段去营造气氛
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常常会引发学生欢快的笑声,使课堂气氛轻松愉 快;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宽松。幽默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教师要做到语言幽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长期的学习磨炼。课堂语言幽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语言表达要含蓄,给学生留有领悟的余地;二是要善于“借题发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巧妙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如比喻、夸张等。课堂语言幽默丰富了,在此基础之上,适当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无疑会给课堂注入一股清风,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愉悦。
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旦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学习时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就会十分专注于学习,学习效果十分显著。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总要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巧主要有这样几种。
1.要善于诱导
诱导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诱导的关键是设置悬念,诱导学生满怀兴致地去猜测,使其欲罢不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这就是“悬念”所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是在上课开始时就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学习中;也可以在讲课过程中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长久维持下去。很多教师对此深有体会。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巧妙地启发、诱导学生学习,不仅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
2.要多表扬肯定
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假如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理解不了,只能越听越糊涂,越听越没兴趣。这个时候,激发学生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表扬。人是渴望受到表扬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点滴进步能够被别人欣赏,如果某人受到赞赏,就会产生向前的动力,反之,则会颓废不前。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观察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赞赏、肯定他们,他(她)就会受到鼓舞,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起来。另外,在课堂上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不仅有助于激发某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表扬鼓励学生时,必须真诚,言语措辞要得当,掌握分寸。
3.要善于启发深思
对于学生来讲,学习能力有差异,对相同的听课内容的理解也会有难易之分。但是,他们都希望通过听讲而获得新的知识,这一点正是他们学习动力所在。教师的职责与任务就是,努力传授给学生新的知识,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以求学得更深,收获更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授课内容时,不仅要做到熟悉授课内容,还要做到洞悉授课内容;不但要掌握知识的精髓,讲得更透、更深,还要注意拓展知识,讲得更宽、更广,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因为对知识一知半解而产生消极情绪,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学得更好。
四、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教学绝非是教师自说自话,而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双方必须相互配合,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成功。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去。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需要运用提问、讨论、练习、实验等方法来组织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遵照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开动脑筋,动手动口,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也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上述方法看似简单,但要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还需教师潜心探讨,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提问,教师不能简单地问“是什么”“是不是这样的”“懂不懂”一类的一问一答方式,因为面对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简单随便应付,达不到开动脑筋的效果,学生积极性就会不高,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讲究技巧,如问什么,怎么问,希望学生答什么,如何答等。又如讨论,如果一味地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表面看似可以,但却不灵活。应该启发学生去提出问题,或者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巧妙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把由学生自己讨论问题变为师生共同商讨问题。很显然,这样的讨论必然是活跃的、热烈的,学生的参与感也是很强的。再如练习问题,如果教师只是把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书面或口头练习,这谈不上“巧”。要讲究“巧”,应当在布置完练习题目后,让大家都进行思考练习,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名让某某学生来回答或者演练;也可以采取综合的方法进行练习,即在练习过程中加进讨论、讲解、指导等方法。只有巧妙安排练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强。
诚然,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绝不局限于提问、讨论与练习。只要教师安排得当,设计巧妙,融入教师的热情,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长梅,欧阳慧.教师素质培养手册[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2]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课堂组织管理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本身,还依赖于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水平。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组织好教学,把握好教学节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教师的另一种教育素质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这就是课堂组织能力,尤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
能否抓好课堂组织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控制课堂的能力。就算课备的再好,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也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质量。所以,巧妙组织好课堂,是提高教学质效的因素之一。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组织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非常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不可能的。”可见,我们要重视课堂的组织教学,当面对一些突发的课堂小插曲时,教师要谨慎、灵活处之。老师要学会用一双慧眼,去捕捉可教育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组织课堂的契机
课堂组织教学看似不重要,但它却是一堂课的开始,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同样的道理,一堂课听讲的效果如何,课前的各项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和老师的课堂组织是相当重要的。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组织能力管理好课堂,能让学生们热爱课堂,并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活力。一堂好课应该是:开场引人入胜,中间精彩纷呈,结尾是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顾及到很多因素。有时,备好的一节课很可能会因为诸多因素,比如教学环境、学生的配合、课堂突发事件而需要临时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快速的应变能力。
我认为,组织好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原来的一堂课就像是一出戏,里面有好多个角色,教师就是唱戏的,而学生就是观众,如果唱戏的唱的不好,观众自然就不会喜欢。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像一个舞台,每个学生都是唱戏的,都是一节课的主体,教师充其量在这种方式里面就是一个主持人。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契机,充分发挥课堂的合作学习的作用,就能让学生以“学习的主人”身份积极思考,主动地输入、输出信息,在课堂上过“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交互式的立体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个有效管理的课堂环境,应当是在保障课堂有效管理和良好气氛的前提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是照本宣科,开展小组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而不是放任其成为不合群的孤独者等,也是重要的经验。
教师始终面临着各种选择,如果策略运用不当,课堂教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导致教学的失败。因为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组织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这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三、组织课堂的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很多教师反映课堂纪律差,这边学生压下去了,那边学生又闹起来了,根本上不了课,整天批评学生的时间都不够。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任你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有学生要么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实则“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仔细想想,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跟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课堂不精彩,学生不感兴趣。所以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必须巧妙组织课堂教学,构建一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对于一些后进生,不能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应该及时给与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受到约束,更好的专心听讲。比如,评比“优秀同桌”可以在课堂上起到互相监督的效果,让全班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
(二)、运用组织艺术,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数学课堂上可采取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片段,创造适合于柯尔特教学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要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上可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发挥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适时鼓励后进生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老师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现在我来看一看谁最专心听讲。”根据情况运用善意的批评矫正学生的行为,比如说有的孩子很顽皮,一直就没坐好,如果教师这时对他大发雷霆、严厉训斥,反而适得其反,如果换一种鼓励的方式对他说:“同学们看一看,某某同学今天坐得多端正呀!”这时,孩子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观看了学校课堂教学监控影像资料,看到上课时有的学生睡觉、有的学生打闹、有的学生迟到、看课外书、听MP3、接打摆弄手机等现象。我们德育教研室老师进行了认真讨论,就课堂组织教学、培训的心理控制谈谈我们的想法和做法。课堂组织教学不仅在课的开始进行,而且要贯穿全课的始终。组织教学不是教师的机械施教行为,而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多种心理能力的协同作战,实现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交融。它以智慧打动心弦,以语言启动思维,良好的组织教学是教师应用教学艺术和经验总结的结晶。
一、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现象分析
就课堂教学管理过程来讲,实质上是师生在课堂中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培训的组织者与施教者,应该积极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促进与维持课堂的良好环境,创造一种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以保证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培训目标。那么,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有那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教学培训业务水平的高低,教学培训能力与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讲课准确、清楚、新颖、生动、有激情且风度翩翩,就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废话连篇、拖泥带水,就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产生厌烦情绪甚至造成消极或对抗的课题心理气氛。二是课堂领导方式,教师权威式的领导方式对学生要求严苛,动辄就训斥或压服,学生会产生压抑或反抗情绪。民主式教学培训则易形成和谐的教学互动式的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三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教师要有教无类,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另外,还有生源素质、班级学额及班风等因素。
二、课堂教学、培训问题行为处理与调控的原则
(一)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课堂随机表扬与批评兼用原则。这是一种把赞扬好的、批评差的有机结合起来的组织教学原则。表扬和批评要恰如其分。以表扬为主,表扬可以提名,赏识教育可催人上进,以批评为辅,批评尽量对事不对人,批评应是善意的,反对讽刺挖苦,侮辱人格。
(二)任何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能超过30秒钟。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因为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耽误很长时间而影响授课进度,甚至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课堂集体纪律差,学生都说话就不讲课了,“你(或你们)说吧,等你(或你们)说够了我在讲课”的消极做法是错误的,是违背教学原则的,相当于教师把讲坛的主阵地丢了,靠学生的自觉性恢复课堂良好秩序的课堂问题行为处理的做法体现了教者的束手无策和不负责,把“皮球”踢给了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驾驭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课堂问题行为心理控制方法
(一)暗示信号中止法。教师对那些课堂违纪学生要用目光暗示和手势暗示等均可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到有效的作用。如发现有学生悄悄说话或看课外书时,用目光凝视对方,或向学生摇头示意,或轻轻摆手,或静场数秒等信号示意学生停止。当学生领会老师的暗示后,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听课上来。
(二)邻近控制法。教师边讲课边走近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旁边,或用手轻拍其肩背,或轻声提醒,或提问此学生同桌的另一名学生等方式控制其行为。
(三)提高兴趣感化法。教师提高讲课的兴趣或提高一点声音,用行动影响或言语劝导使学生思想行为向好的方面变化的组织教学方法。或使用幽默纠正不良行为,可以缓和课堂气氛,不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听课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随时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做好教学组织、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又能综合运用导入、启发和提问等手段引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对新内容产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运用两种注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得到保持,始终专注如一,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
教师向学生提出正当合理的要求,建立正常的课堂常规,都有引起和维护学生注意的作用,通常运用注意规律和语言、非语言艺术使学生注意力得到集中。例如,预备铃声响起,教师走上讲台,应以亲切的态度、专注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察看学生精神是否集中、情绪是否饱满、准备是否充分,并示意讲课就要开始。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以特殊的方式去处理。比如,有一天下午,一堂音乐课后,学生刚刚唱完歌,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上课铃响后,教师走进课室,只见同学们大声高歌,教室里一片混乱。这时教师没有急于上课,而是亲切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刚上完音乐课,下面大家一起来唱支歌。”教室里响起宏亮的歌声,歌唱完了,学生也很快地安静下来了。这样运用组织技能给这堂课开了一个好头。
二、教师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上好数学课的必要条件
数学的内容抽象枯燥,前后衔接性强,容易使学生疲劳,因此,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对数学有兴趣,教师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善于将学生其他方面的动机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比如猜迷语:用数字“7/8”、“2、4、6、8、10”各打一成语。突出了身边的数学教学,解决了一个学习目的和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去抽象成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有关银行的利率问题、某种商品的销售与价格有何关系时才会收益最大、如何在一个三角形中取一个矩形使其面积最大。
生活中这些问题十分丰富,只要注意收集与挖掘,可以说不乏其例、左右逢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动机和目的。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参与动手,以实践来探索、讨论和归纳总结性质、定理。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节课,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出来,然后把三个内角放在同一端点的一条直线上,观察三个内角按次序叠在一起能构成一个什么样的角,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还有,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不断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作用。例如在电视歌手大奖赛上,在评委亮分后,为什么还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转贴于
三、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这是上好数学课的基础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先进的课堂组织模式作为参照
先进的课堂组织模式一直是语文课堂所缺乏的,现有的初中的语文课堂组织模式一般是死板的、毫无新意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很难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假如有了这样一个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所有的教师都可以通过对比先进的课堂组织模式,对自己的教学模式有所思考、改进,最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生源参差不齐
初中生生源情况复杂也是当前教学的现状之一。有些学生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而这些问题往往都不是由他们的智力因素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老师的教学魅力、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二、优化初中语文课堂组织结构的措施和方法
(一)突破传统观念,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中学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将教学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使学生想学、善学。[2]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严肃的教学模式,进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能够非常自然的融入到教学中去,与老师进行思维的互动。这样,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也乐在其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们多多努力。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例如,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后进生要特别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还要发动学习优异的同学给予帮助,让他们形成“一对一”的学习伙伴;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动机,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自身一定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一定不能摆着一副严肃僵硬的表情,要让自己显得轻松愉悦,从而感染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
(二)确保备课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备课是一项基本工作,而且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有效的备课有利于学生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那么,怎样才能确保备课的有效性?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要弄清每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其次,合理规划教学步骤,把知识点进行合理串联;最后,要思考如何进行创新型教学,将各种教学方法融于教学中,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来演讲练
这是优化语文课堂组织结构的本质和精华。陶行之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学生主体的发展,而主体的发展主要源于学生的实践活动。[3]传统教学活动多以“知识的传授――接受”为主要任务。极力追求“教等于学”的教学效果。这种单纯的知识传授活动,是无法达到“学大于教”的教学境界,也不利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因此,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来演讲练,学生才能获得主动、自由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目的是多元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胆识。而在课堂上能组织学生活动,无疑可以锻炼你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
(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优化初中语文课堂组织结构的方法和手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的课程内容一般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很难自己主动去接受这些新知识。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在人类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只有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而多媒体从视觉、听觉各方面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五)积极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这是新课标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合理有效的的激励性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教师也不能为了激励而激励,评价一定要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再进行鼓励引导,这样才是最富有价值的评价。
(六)认真反思教学活动
反思能使教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也能成为自身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和桥梁。教师一定要具有批判性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反思无处不在,例如:每次上完课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反思,不足的要及时批注,下次改正,需要再加强的,下节课强化;每次测试,教师要进行试卷分析,反思教学漏洞并及时修正教学策略。
三、结语
在新课标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教师主导的传统课堂组织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新式课堂组织的实践,更新陈旧的课堂组织的理念,才能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霍红梅.浅谈课堂组织教学[J].科技资讯. 2011(01)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集中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机会,让课题组成员“走”出去参观学习、取经。同时,各课题组成员还在本校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取长补短。我们还诚邀专家领导来校指导,让课题研究有序、有法、有效。此外,围绕课题研究,我们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技能,归纳于下:
一、从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入手
常言道:“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音乐课本身就是比较“活”的课堂,加之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如果不在一定要求下开展教学,课堂秩序将难以维持,导致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甚至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所以,严格的常规要求是搞好组织教学的重要方面。一是进出音乐教室的模式。音乐课可采用听音乐(教师钢琴弹奏即可)进教室。要求学生听着音乐,踩准节奏,自由做动作,有序地找到自己的座位,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然放松心情来上音乐课。二是师生上课问好、下课再见的模式。这同时也是一种上课的礼仪,它既可融洽师生关系,还可让学生进入积极上课的精神状态。三是课上的模式。上课时在每个活动环节开始前,先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要认真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不影响他人;在听赏音乐作品时要静静的聆听;演唱时,姿势要正确,身体不摇摆,不耸肩,发音要自然轻柔,不大声喊叫。坐姿两腿要自然平放,两手放在腿上。腰背要挺直,头颈放正。四是要求学生上课带齐学习用品,如音乐书、乐器等。如果学生没带书上课,必定要和旁边的同学共书,容易两人在一起交头接耳说小话,影响上课的纪律。还有一些个性化的音乐课堂常规,听教师弹奏某段音乐或是某些音符让学生或坐好,或安静,或走成表演的队形,或伏好休息等等,在音乐课堂都可以用上。如开放性的活动结束用固定的音乐口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遵守音乐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追究,放纵他们,学生就会在以后的课堂上肆无忌惮,或吵闹不休,或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说小话,或养成上甲课做乙事等等的不良习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严格的常规要求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当然,音乐课堂常规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段时间形成。吉尔·里斯建议在教学常规的建立上分三步走:解释、示范;将规定付诸实施;巩固和再教育,直到养成行为习惯为止。当教学常规建立后,组织教学就比较省事了,教师无需花费太多的口舌来维持课堂纪律,音乐教学活动就能顺利的开展了。
二、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绝大多数是凭着兴趣爱好的无意识学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注意力易分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重视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象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景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当然,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新课导入要求新奇多变:从复习学过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唱”的欲望;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其有一种亲切感;悬念式引入,利用悬念可以激人好奇,催人思索,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老师发出的信息,产生学习音乐的强烈愿望;讲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好奇而浓厚的兴趣,还有运用游戏法导入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老生常谈”,始终保持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来进入音乐课堂学习。如猜谜语的导入形式,听到谜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饶有兴趣地猜起了谜语,不知不觉随着老师走进了音乐课堂。又如《让京剧走进课堂》,从欣赏我国的国粹一京剧入手,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视线。可见,激发学习兴趣,讲究课堂导入是上好课的重要因素,也是搞好组织教学的重要措施。
三、课中组织,调控好学生的注意力
音乐课堂正常秩序的维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组织,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注意力分散都是正常的,但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破坏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留意学生的表现和举动,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调控学生课堂注意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声音调控
声音调控是指老师通过变化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速度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在音乐课堂上正欣赏音乐中,老师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突然调小或增大音乐声音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样,如果老师正在弹琴,发现有的学生唱歌不认真了,也可以采用突然增大或减弱钢琴的音量,学生一旦敏锐地听见钢琴的声音突然很小或很大,他们会马上察觉,并能继续认真上课,达到同样的效果。所以上课时老师语言抑扬顿挫的变化,音乐声、钢琴声的变化都能有效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
2、提问或抽查调控
课堂教学的提问或抽查对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有特殊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或者说要抽查唱歌(唱谱、拍击节奏、吹奏乐器、表演等等)后,会有短暂的停顿,每个学生都有被抽到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学生在老师的提问或面对老师的抽查都会有点紧张,从而促使其认真思考并准备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没有分心的时间。同时,教师有意识的提问或抽查分心的学生或是其同桌,都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使其注意力集中。某些老师组织教学其一的绝活就是“抽查”,教学进程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抽查学生唱歌、唱谱、打节奏、吹奏乐器等等。她采取抽查的形式也很有趣,总是自己唱着某段要抽查学生的乐谱,唱到一个音符就点一个学生,唱到结束音的时候点到谁就是谁站起来回答问题或接受抽查。这时候,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他们一边用耳朵听着老师唱乐谱,一边用眼睛跟着老师的手走,看最后点到了哪位同学,然后乐呵呵的听这位同学演唱或演奏。课堂抽查还有几个好处,就是教师在点学生的时候,学生注意力集中了,与此同时在认真聆听老师的演唱,对于还不会唱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巩固的机会,可以为抽查做准备。另外,这样的形式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3、停顿调控
当教师在上课中如果发现有些学生注意力转移了,或做小动作,或和旁边的同学讲小话等等,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停顿,并用眼睛看着这些注意力涣散的同学。课堂的喧闹中突然出现了片刻(三至五秒)的寂静,学生会因为老师的突然停止说话而会感到意外,会停下来动作,注意到老师的变化,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这样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刺激对比反映”,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4、眼神和表情调控
老师眼神和面部表情甚至肢体语言的变化也可以起到调控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平时会说某人的眼睛会说话。那么老师与学生目光的接触可以表达老师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这些称之为“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和“眼睛的语言”。在教师教学时将它们恰当的配合运用,便构成了神奇的教态艺术。有时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同样的,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的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辅助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表情姿势辅助说话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鼓励的语言和眼神能给学生参与歌唱和表演的信心,优美的体态和恰当的音乐律动能让学生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音乐课产生浓厚兴趣,组织教学自然就好开展了。同时,老师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及学生的情绪。所以,老师上课时要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正,和蔼可亲,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用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
在常规的音乐教学中,经常有教师埋怨小学音乐课不好组织,学生不是积极性不高就是纪律欠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其实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虽然有学生本身的原因或者外部客观因素的存在,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教师。如果教师没有精心备课,课上得松松垮垮、漫无边际,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动不动就发火指责批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当然会毫无兴趣,分心是必然的。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根本的就是教师上课要精彩,教学安排紧凑,活动形式多样,加上教师音乐基本功好,语言又风趣,这样的课就能深深吸引学生,他们会很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音乐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在组织教学上引领着学生快乐的学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是用他的终生来备课的”。备好课就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准备,是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充分研究和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信息,通过何种形式传播,以及如何组织教学都必须经过精心、完整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步伐,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增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