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音乐欣赏作为认知和感受音乐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是培养和丰富学生联想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当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时,其对音乐的感觉是直接和直白真切的。加强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小学生丰富情感世界,开阔音乐视野,增强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维持注意力,提升他们对具体事物的关注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一、以“听”入心
音乐与人体器官所能发生的直接性关联就在于“听”。只有不断倾听音乐,才有可能理解和感知音乐,与音乐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使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带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问题。比如第一次聆听时,要学生猜测音乐当中使用了什么样的乐器,乐器出现了几次;第二次聆听时,要感受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其他类型的辅助手段来帮助教学。比如在聆听某首乐曲的时候,引导学生轻轻地拍打节拍,模仿指挥或者乐器弹奏的动作。这些动作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感知音乐的心路历程当中。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聆听。比如聆听两首乐曲在情绪、表现力以及情感方式上的区别,让学生更加清晰、形象地认知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进行《暴风雨》和《小鸭与大灰狼》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别聆听两首乐曲来分析乐曲的表现力、风格以及在情绪表达和主题上的不同,以便接下来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
二、以“说”写形
音乐虽然是无形的艺术,但是任何音乐在为人感知、为人欣赏的过程中,必然会生成一定的象形元素。换言之,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未被情感色彩所包围的音乐,无所谓美感和价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出音乐,即说出个人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脑海里所呈现的画面,赋予无形的音符色彩、形象,让学生在描述、表达的同时,进入音乐的深处。比如在学习乐曲《小鸭与大灰狼》时,笔者首先引入了另外一首乐曲《在农场里》,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感知《小鸭与大灰狼》这首乐曲所要表达的主题。比如,笔者问学生:“小鸭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当你听完这首乐曲时,觉得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呢?”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本身具有天真烂漫的性格以及不为世俗所污染的精神状态,这就使得他们在聆听乐曲时,个人的想象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进而展开多样化的描述与表达。事实上,这些表达和描述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过自我认知和语言描述,学生不仅捕捉了音乐形象,更从根本上调动了自身的音乐学习热情,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带给课堂无限的活力。
三、以“唱”品味
“唱”是音乐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任何一首乐曲,其主题的变化、旋律的更迭,会让学生在聆听、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内在情感的波动,也会在感受音乐风格和特点的同时,激发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乐曲所要表达的主题,带领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去学习、感受和演唱。例如在欣赏《摇篮曲》时,笔者根据舒伯特的原作,重新编制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歌词后,笔者会让学生听伴奏带,然后配唱全新编写的歌词。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情感表达产生自我认知与理解。
四、以“动”感知
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心性尚未成熟,在听到音乐时,尤其是听到动感、欢快的乐曲时,会不由自主地随音乐舞动起来;当他们听到深沉、舒缓的音乐时,动作又会变得轻柔、舒缓,不自觉地陶醉其中。这些来自身体本能的动作,就是学生对音乐最初的感受,是肢体语言对音乐本身所富含情感的最初认知。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时,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肢体语言,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出最直观的身体反应。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和真实地感知音乐,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内涵,感知音乐所创造的唯美世界,获得精神的愉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开始日渐提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所以,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当代音乐欣赏课教育现状
笔者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关于音乐欣赏课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喜爱音乐,但是他们并不喜欢上音乐课。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学生们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单一
现如今,仍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就可以,所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仍然处于简单的学习唱一首歌曲,了解曲作者生平和欣赏作品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只从教师的主观角度出发,并不考虑学生的教学观念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气氛紧张呆板,使得学生对于音乐课丧失了兴趣,甚至逐渐产生反感。
(二)教学内容陈旧
许多同学反映,音乐教材中收录的音乐作品过于古老,学生们更偏爱时髦的流行音乐。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完全没有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对于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导致对音乐欣赏课这一门义务教育中的课程并不重视,对于音乐知识一无所知,这也是阻碍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一)改善教育教学理念
想要有效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课堂质量,首先要改变一些教师的较为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开展富有生机的实践性课堂,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在一种欢快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强迫性和权威性,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允许他们在各个阶段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想法,并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尊重和肯定,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才会得到发展和延续,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课程质量。在这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还能培养出学生对于音乐的创作能力和思维。根据教学内容和所处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一旦学生进入了思维误区,教师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一面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出学生想要创作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必须适度地对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进行纠正,营造出温馨的教学环境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改善教育教学内容
中职音乐欣赏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运用许多不同种类的音乐素材来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逐步的培养他们自身的音乐创造能力。并且在日常的音乐课程学习中,能够做到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设计并开展符合学生们认知水平的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更改或增加音乐的内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筛选。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的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才能有事倍功半的效果。想要挑选出能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播放给同学们的音乐佳作,对于浩瀚的音乐海洋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这就考验了教师的组合能力,要求教师能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整合,再根据不同的人文主题进行排列组合,挑选出适合教学内容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在这种音乐组合的设计中,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的构成,配合教学内容等,将各种类型的作品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三)启发引导
一个人富有创造力的核心条件是富有想象力,如果他失去了想象力,那么他的创造力也将随之枯竭。中职的学生们正处于一个想象力蓬勃发展的阶段,而音乐,恰好可以给他们一个可以尽情想象的空间。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们可以自由的想象,尽情的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育的陈旧束缚,大胆创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中职的学生相较于其他类别的学生来说,更为敏感,更加渴望得到认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的理解方式与传统审美有偏差,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想法予以尊重,并适当地进行引导。如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背景进行分析和想象,提出自己的感悟等等。案例:《梁祝》是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传说,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先要求学生将眼睛闭起来聆听音乐,然后引导他们在脑海中自由的想象。欣赏后,教师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对于这首音乐的感受,学生发言踊跃积极,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受到了感动,也有人对造成这种悲剧的时代背景加以控诉,课堂气氛达到了空前的热烈,学生对于音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触动。
三、对于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之后,中职音乐欣赏课程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们由原本被动的接受知识改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思考、参与、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氛围和谐积极,学生们更是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创作性的实践活动中来,大幅提升了自身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和音乐修养。要想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中不仅仅只局限于一个授课者的身份,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然后启发学生去进行自主的思考,自然地进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体验,思考,提出疑问,加深记忆的过程,以达到最终学习的目的。最后结课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音乐欣赏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采访的方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从中受益,以便于更好的决定以后课程的方向。
四、结语
中职音乐欣赏课对于中职学生和老师来说意义非凡,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在音乐欣赏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丰富了学生们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启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不断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有意识地去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过程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最后成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创新型教师,探索出更多能够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谢华.谈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的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2011(7).
1.引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思维、音乐素养、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启动和实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开始对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表现出较大兴趣。如何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呢?这对中学音乐教师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要求。对此,本文将这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2.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音乐欣赏课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从教学实践活动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2.1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课堂实地调研和观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欣赏曲子有“厌食症”。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选用的曲子存在“挑食”,当作品风格、作者及内容与自己兴趣、爱好不相符时,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明显下降,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其次,不能很好地融入音乐意境中。在欣赏一些古典音乐时,不管曲子本身有多么优美的意境,不管教师采取何种引导方法,学生总是很难进入音乐情境中,无法产生共鸣。
再次,鉴赏表达能力较弱。音乐播放结束后,学生的音乐感受不够丰富,交流不够积极,在要求其描述对音乐的感受时,只能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赞美之词,不能将音乐背后的意境全面、准确地表达描述出来。
最后,音乐欣赏兴趣偏向于流行曲目。学生对流行歌曲表现出较大兴趣,而其他古典音乐则很少受到他们的关注。但即使是他们所欢迎的流行歌曲,其给出的鉴赏描述也十分简单浅显,缺乏鉴赏专业性和深度。
2.2初中音乐欣赏课有效性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与多种客观原因有关,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2.2.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重视不足。在实际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是否喜欢、想要什么不够关心,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排斥情绪。要保证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生活环境、知识能力、性格爱好等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用与之兴趣相匹配的音乐曲子,有效增强欣赏课教学效果。
2.2.2新课改对教师角色转变提出新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扮演多个角色,例如引导者、管理者、意境创始者、组织者和启发者,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指导和帮助,以扫除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中,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互动,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2.3初中音乐教材发生较大改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材与旧版本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一些学生对教材内容尚未适应,甚至产生较大的排斥情绪,这主要是新教材内容与其生活实际脱节严重所致,难以引发学生共鸣。
2.2.4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音乐、体育等副科没有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将音乐课时改为文化课时,有些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是在教学方法、内容和质量方面缺乏监督和指导,导致音乐欣赏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2.5现代流行歌曲的泛滥,对中学生音乐审美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冲击。当前,电视里、收音机、大街小巷播放的各种“流行歌曲”,不管内容是否健康,总是能够受到中学生的欢迎,而对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反而日行渐远。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遇到较大阻力和干扰。
3.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改进措施和建议
3.1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
3.1.1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演唱。主题旋律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是作品审美的重要切入点。一般来说,音乐主题旋律比较动听、扣人心弦,学生容易把握,可以有效提高其欣赏兴趣。因此在学生听完整首曲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曲子的主体旋律,并要求其哼唱出来,最后要求全班学生集体演唱,这样可以达到强化主题音乐旋律的目的,让学生记忆深刻。
3.1.2让学生参与节奏律动。学生不仅要学会音乐作品演唱方法,而且要对作品节奏律动有深入了解。教师要让学生全身都动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嘴巴演唱、通过身体摇摆迎合曲子节奏,这样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音乐意境。例如通过拍桌子、击打乐器、跺脚等感受音乐节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3.1.3为学生提供演奏创作机会。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参与机会,例如演唱音乐主题、节奏律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乐器演奏和创作。当下,不少中学生都掌握一些乐器弹奏技能,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特长以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以让一名学生上台演奏《化蝶》曲子,也可以让学生改一些曲子旋律,体验音乐创作的快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加深他们对作品中心思想和意境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收获快乐,而且汲取音乐养分。
3.1.4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鼓励。成功能够让人精神振奋,激发积极进取之心。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音乐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给出正确回应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其感受到成就感;当学生失去耐心或者兴趣时,教师要帮助其找到原因并指导其克服,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语言激励学生,例如多说一些诸如“你回答得很好!我很看好你!你进步很快”之类的话语。这对学生来说,将会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进取愿望。
3.1.5分组合作增强教学效果。分组合作学习是将学习兴趣相同、或者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当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分组合作学习能够将所有学生都发动起来,通过开展音乐欣赏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观点的机会,在同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并提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3.1.6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是固定有限的,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学习内容和素材,例如优秀影视歌曲,这类歌曲大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很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影视歌曲,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分析音乐情境和节奏规律,不断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和素养。
3.2通过对多种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
3.2.1民族音乐欣赏。我国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素材库。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民族优秀音乐作品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十分宝贵的民族音乐遗产,这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对象。通过欣赏不同民族传统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和风情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怀,同时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接触各种民族歌曲、戏曲、曲艺等的机会,萃取其中精华,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眼界,提高其音乐欣赏素养。新课标下,教学评价体系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而不能简单地以是否掌握知识点、是否会演唱歌曲的歌曲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综合评价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能否利用音乐解决实际问题。总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民族音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2.2外国音乐欣赏。外国音乐作品种类十分多样化,经典音乐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一些经典曲目对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能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例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学生体会到曲子中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战斗品质,感受到作者顽强斗志、不惧风雨、向往光明的决心,不仅可以欣赏到其艺术的一面,而且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抗争精神。因此,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上引入一些世界名曲比较可行,它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国别和地域的音乐文化,促进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2.3因人施教。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年龄、音乐基础及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曲目,以保证其能够获得情感体验。初中生容易受到一些流行音乐的影响,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作品,会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初中音乐欣赏课要尽量采用健康向上,艺术价值高的音乐作品,例如《秋日私语》、《梦中的婚礼》、《回家》等,这类作品与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相符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因而有利于丰富情感体验。
4.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贵在参与、重在过程的教学情境,以有效提高其教学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利用国内外音乐作品的精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不断促进其审美水平提升,最终实现有效性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玉平.谈音乐教学中的创新.音乐天地,2004,(05).
[2]那宇,杨芳.音乐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3]陈小静.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评论,2003,(06).
在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无法明确教学目标,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则需要民办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创新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当前,在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不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具体教学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缺乏明确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在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没有明确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培养出音乐技术型人才。然而,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如果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师在教学期间不能将培养学生音乐评价能力与欣赏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就会导致民办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失去开展意义,难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优势。
其次,缺乏完善的音乐欣赏课配套教学设施。在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期间,教学配套设备的应用较为重要,其直接决定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然而,目前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还没有引进配套音乐教学设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利用声像结合的方式促进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学生音乐欣赏课知识的巩固产生制约性影响。同时,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甚至没有设置音乐教室,音乐教师只能在多媒体教师中开展音乐欣赏课,难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再次,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当前,在民办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的现象,主要因为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只能在学生步入二年级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欣赏知识的教育,难以将欣赏课贯穿到整体高职教育中,不能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优势与作用。同时,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难以提升[1]。
最后,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目前,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音乐教师团队专业素质的重要性,不能建设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很多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转专业教学,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民办高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同时,部分民办高职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执行教学工作,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欣赏课知识的时候,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些民办高职院校中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教师执行欣赏课教学工作[2]。
二、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必要性
根据对当前我国民办高职音乐欣赏课现状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不能增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导致出现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需要音乐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三、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措施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音乐欣赏课的改革,保证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具体教学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民办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端正自身教育态度,改善自身教学行为,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优化音乐教学体系。同时,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明确教学中心,精心设计课程,在提高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
(二)制定完善的的教学计划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的欣赏课程知识学习效率。首先,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生对欣赏课产生学习兴趣之后,民办高职音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鉴赏一些经典的曲目,引导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知识。最后,教师融入一些有价值的音乐,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质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选择教材
在民办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教材,并且适当的删减教材内容,例如:民办高职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音乐较难的音乐理论曲调分析知识等进行删除,然后增加一些具有时代特色或是雅俗共赏的音乐知识,重点在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思维,在保证音乐欣赏课教材完整性的基础上,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
(四)根据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执行欣赏课教学工作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校教学特点实施工作,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以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中国各地区的民族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将音乐融入到学科知识中,此时,音乐教师可以选择《牧歌》、《春江花月夜》等歌曲执行教学工作。
(五)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民办高职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鼓励学生参加校园合唱活动、文艺演出活动等,在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艺术性,提高学生的欣赏质量。
结语: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欣赏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保证可以利用各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优化学生音乐欣赏课学习体系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参考文献:
[1]裴欢.略谈民办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办学新模式[J].大众文艺,2012(18):267-268.
[2]单丽.从艺术教育课程现状透析民办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4(7):113-114.
[3]张教华.关于构建当代高职院校音乐学科新的教育体系及发展途径的思考[J].艺术百家,2014(z1):294-296.
[4]王蕊.高职院校音乐理论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5(23):31.
[5]杨楠楠.关于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4(12):168-168.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41-02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的方式以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同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近况
当今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与学生喜好兴趣期待不符。学生们感兴趣的可能是某一类型风格的音乐或者是某个人的音乐作品。当音乐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们欣赏时,学生们就会暗暗排斥、甚至敷衍学习,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古代和近代音乐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时代久远,学生们很难身临其境感悟、感知其古典的魅力,有的学生觉得古典风格的音乐枯燥乏味,艰深晦涩,听着是昏昏欲睡。
最后,对流行音乐的盲目崇拜。如今的流行音乐深受初中学生们追捧,连同演唱者和创作者也备受崇拜,导致古典音乐黯然失色,甚至是在学生世界中销声匿迹。学生们一起分享这些风格的音乐时,积极性和参与性很强。但是,学生们只能简单地从音乐的旋律和歌词进行分析描述,要剖析其精华却又“云深不知处”。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忽略学生的需求
教师过于重视教材,设计的教学方案统统都是围绕课本,一味地研究教材内容。重视分析教材重难点是应该的,但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适时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和教学,更能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如果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权衡好教学中主体和引导地位变化,就无法达到现代教育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
2. 教师角色单一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想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空间,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即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且能从教学对象和自身教学方案进行理智、客观地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
3. 教材不合时宜
每一轮的新课改都应该对教材也有一番新的选择,注入新的思想和文化,才能保持青春活力,跟进时代。教材中的内容如果过于老化陈旧,学生就无法对其感兴趣,脱离了现实环境,学起来也索然无味。课堂上增加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就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 应试教育的影响
音乐、美术作为副科,不仅学习的时间少,而且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由于高考制度的制定及音乐等学科不需要考核的原因,学生无暇关注、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 时代的冲击
社会节奏的转变,对音乐风格的选择也在转变。流行音乐的崛起,引领了时代的先锋。可是一些鱼龙混杂,少儿不宜的音乐也腐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干扰了学生们的审美观甚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一种音乐文化危机。
三、音乐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学知识的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呢?可以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1)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比如跟随乐曲旋律,用手拍掌、或者用笔敲击桌面、水杯、跺脚等方法,一切能够发声的材料物件都可以利用,以此感知曲风的节奏变化,而不是单纯靠耳朵听。很多学生从小就接受过各种培训,有机会给他们一个平台在课堂上表现一下,也是对他们才艺的肯定。此外,鼓励他们根据原曲自我创造改编也是一个好的计策。
(2)运用对比教学。对比教学的方法很多,如同一主题下,中国音乐和外国音乐的比较;同一首歌,用摇滚唱和用民谣唱又有什么区别等。
(3)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学生们更容易理解音乐内容,这种形式美在脑海中的印象也会深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电影、戏曲、曲调《化蝶》等形式表达出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三种形式的不同呈现都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对比出不同形式的不同感知效果。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按照以往的教学步骤、形式流程走,学生们一定没有多少兴趣去欣赏学习。设计出不仅用大脑去学习而且还可以带动全身每一个细胞,手、脚去活灵活现的教学方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音乐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组织一些简短的歌唱比赛或是音乐分享会。
例如,王菲唱的《水调歌头》和《清平调》,不仅有音乐美,而且也有文学性,学生可以借着歌唱的形式背下古诗词。也会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不再觉得老师都是“老古董”。偶尔借用一些服装道具,也能让学生有新意,比如,穿上借来唱戏的戏服唱京剧、黄梅戏等乐曲时,学生就能感觉出戏曲的韵味。
3. 领悟音乐内在的情感历程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最适宜表达情感。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悱恻,或如泣如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风格和内涵,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和品位,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需要一定的文学和艺术功底,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唱几首歌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要学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专业术语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圣地,体验音乐的情感是要领。
例如,张雨生的《我的未来来不是梦》和郑智化的《水手》,积极向上,对歌词进行剖析,可以领悟到折射出的人生经历和心得。
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加强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们应该以严谨、端正的态度不断深入教学,弥补教学中的纰漏,让学生能享受音乐学习带来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余立峰.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05(96):40-41.
[2] 朱孟文.中小学音乐欣赏实践初探[J].2012,01(12):110-111.
一、引言
通过近年来的素质教育改革,初中音乐教学有了更加开阔的研究视角,多角度的进行审视我们音乐教学方法,把有效性教学方法引入到初中二年级音乐教学中来,这一重要举措对初中音乐欣赏十分有意义。音乐欣赏有利于改善初中的心情、记忆力、审美观等,音乐欣赏教学是教师借助音乐器材,让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感。通过多次欣赏音乐,让学生对音乐有了记忆,并培养了音乐的情感,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这是通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来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只要初中音乐教师能够认真对待,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二年级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初中音乐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并且要率先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加强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的欣赏有助学生的音乐感的培养,为以后学生走向社会、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多专研,以新课程为标准,勇于创新,坚持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程,实现有效性教学。
二、初中二年级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1.初中二年级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
随着基础音乐课程的大力发展,初中音乐欣赏课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音乐教师认真教学的情况下,初中音乐教学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理念能够较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然而,通过我们实地调查发现,初中二年级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首先是学生在上音乐欣赏课程的时候,学生主要关心的是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初中生在对于鉴赏内容上往往体现出来情绪波动较大,这样让音乐教师在教学上很难控制;其次,是初中生对于目前音乐鉴赏课程中所体现的古典欣赏内容不感兴趣,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是初中对于所欣赏的音乐内容没有积极地进行探讨和交流,不能用正确的语言把音乐知识体现出来;第四,是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往往参与度较高,学习的情趣也比较积极,并且能够向其他同学介绍作品的内容。
2.初中二年级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上述的问题与现状是我们主要研究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初中生往往是很喜欢音乐知识,但是不喜欢音乐课程。这是我们音乐教学中应该认真反思的内容,努力使学生融入到初中音乐课程中来。我们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是音乐教师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真正需要,教师总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设计课程,没有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达不到音乐教学的效果;第二,初中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下,并没有很好地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让学生学到真正的音乐知识;第三,新课改中教材和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要求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方法革新,教师没有进行教法的革新,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受到学校目前中考的影响,大多数初中对音乐教学都不太重视,学校和家长主要是抓好文化课程,大部分音乐课程都被主课教师占用,学生的音乐课程没有办法保障。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
首先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参与演唱,我们在让学生欣赏经典的主体旋律作品时候,这些作品旋律是非常动听学生也很容易掌握,我们再让学生从头到尾听过之后,马上要求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找出来的乐曲进行哼唱,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这个作品的记忆力。音乐欣赏课程并不只是让学生听,要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参与到音乐当中来,让初中生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来。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演唱中来,还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到乐器演奏和创作中来,这样的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内心中感受到音乐的优美。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程上,要做到给学生及时鼓励,学生在音乐课程上表现好,教师要及时做出表扬,这样学生获得成就感,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性和兴趣,教师要及时调整他们的态度,让学生树立起自信的信心。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程上要进行教学分组,分组合作教学有利于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划分开来,教师在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学,这样可以使得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并且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所学到知识,可以培养初中生自己的音乐思想。
2.通过对多种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课程可以结合欣赏民族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把民族优秀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多个民族作品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与安排一些儿歌、童话故事等进行音乐配乐。其次,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外国音乐作品,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大型的交响乐和协奏曲等,让初中生早点接触国外的音乐,为学生音乐发展提供空间,对于世界上多重音乐文化的接触,可以让初中生学到不同音乐风格和不同国度的音乐作品,对于学生音乐欣赏的有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在一定现代化教学设备允许的条件下,多媒体教育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一个立体的,动画的音乐知识。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方位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欣赏音乐知识,因为多媒体可以较好的设置教学的背景和画面,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插入画面和音乐,增加了一些动画效果,学生可以对音乐知识加深印象,这些直观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教学中来。
四、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建立一个师生共融的教学课堂。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音乐课堂上的兴趣,进而培养初中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教师要尽快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在教法寻求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有这传播音乐知识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要时刻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充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把音乐课程在初中开展的尽善尽美,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和素质,为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努力,从而实现有效性教学,最终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白益民.高成效教师的行为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 ,(4):31-37.
[2]王斌华.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 1997,(2):24-28.
[3]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11):38.
[4]曲铁华,张爽.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探微[J].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8,(3):57.
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在小学阶段得到了较好的开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音乐欣赏课作为小学音乐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听觉艺术和乐感审美艺术的关键。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问题作以下分析与探讨。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二)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三)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四)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二)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三)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请记住我站域名/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现阶段,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音乐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大高校教学中来,成为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众所周知,音乐是各大高校相继开设的一门特殊的艺术专业,而声乐欣赏作为音乐教学中一门特殊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提高音乐欣赏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各大高校的音乐声乐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影响了学生声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声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本文主要分析了各大高校开展声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高校声乐欣赏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为各大高校提出了声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声乐欣赏课程开展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声乐欣赏课程是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解读和欣赏。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解读,提高学生对声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强音乐基本素养,洗涤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声乐欣赏的重要意义。
(一)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内心涵养
声乐欣赏是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解读和赏析,是学生主动的进行音乐欣赏的一种心理审美活动。众所周知,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优秀的声乐作品,使学生在欣赏与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声乐的伟大艺术魅力,还能在无形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洗涤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从而把感性的声乐欣赏感受上升到思想高度的理性认知,锻炼声乐欣赏的专业素养。
(二)增强声乐的专业演唱水平
声乐演唱是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尤其是对专门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要想很好的掌握声乐的演唱技能,首先要熟悉和理解声乐作品的思想,要在声乐欣赏中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涵义,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只有在欣赏的过程中,把握好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并对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特征等把握的惟妙惟肖,才能更好的演唱音乐作品。
(三)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讲,声乐欣赏活动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音乐作品欣赏和思维再创造的过程。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境界和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声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作品的再创造。
二、高校在声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声乐欣赏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程,并增加了对音乐声乐知识的了解。但是由于非专门的声乐专业课程,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使声乐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学校往往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的,由于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对选修课程往往不重视,课程考核也相对简单。学校对选修声乐课程知识的教学目标,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高校的声乐欣赏教学也只是徒留于形式。
(二)教学形式简单单一
音乐是一种艺术课程,声乐欣赏又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声乐欣赏的教学课程,应该更加具有多样性和丰富多彩。但是在实际的声乐欣赏教学课程中,普通高校对声乐课程的设置,往往只有音乐歌曲欣赏或者演唱,对声乐知识不能系统的把握,更不能将声乐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说唱巧妙的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教学形式的单一,不利于学生声乐知识的良好掌握。
三、对高校声乐欣赏教学的建议探析
(一)转变观念,重视声乐欣赏教学
各大高校要从现代教育观念的角度出发,要充分认识到声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声乐欣赏对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声乐艺术技能的重要作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声乐欣赏课程的开设。首先,各大高校要增加对声乐欣赏教学课程的资金投入,保障声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齐全。其次,还要加强规范学校自身的教学管理,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学校开设某种课程的目的,无非是增加学生对此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从而补充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各大高校在开设声乐欣赏课程的时候,也要制定相关的声乐欣赏教学目标,重视声乐欣赏课程的开设。从而完善声乐欣赏课程的考核、评估系统,对学生所学的声乐欣赏知识,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检查,从而促使学生达到掌握声乐欣赏知识的目的。
(三)丰富声乐欣赏教学形式
由于声乐欣赏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多样性的艺术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因此在声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可以采取大家讨论、辩论式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采用声乐专业理论知识与声乐演唱实践相结合来学习;另外,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音乐会中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对陶冶学生情操、洗涤心灵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高校的进行声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完善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声乐欣赏课程教学的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林修婷.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
[2]张建强.关于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0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71-04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音乐已经成为除信息技术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学科,音乐教师教学生涯中,音乐课、课外音乐活动、音乐选修课程等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始终与艺术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音乐教师除钢琴、声乐等专业技能之外一项主要的教学技能。
一、音乐学科技术运用的现状分析
制作、使用PPT课件,下载各种信息资源,在广大音乐教师群体中已经成为工作常态,音乐学科教育信息化已经普及,正向深度应用迈进,其特征就是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深度融合。从现状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5年8月,笔者利用在徐州市讲学的机会,使用问卷星网站,对高中音乐教师进行了有关信息技术运用现状的调查,其中两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1.学校已有的音乐课专用信息设备有哪些[多选题]
2.您希望学习哪些信息技术用于改进教学[多选题]
从这项调查来看,音乐学科信息化运用普遍还处在“通用”的初级阶段,学科特色不明显,音乐教师有迫切使用专用设备和学习专业软件的愿望。
二、技术启迪艺术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杭州高级中学音乐学科信息化建设为例。在配备了上述表格中所列的信息设备、掌握了学科专用软件的使用后,实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深度融合,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1.技术提升了音乐欣赏课教学品质
音乐欣赏课是高中音乐学科的主阵地,笔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合作,1995年就率先在浙江省开展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蓝色多瑙河》、《黄河协奏曲》、《1812序曲》这些课件制作完成,并成功在音乐欣赏课上运用,在省内引起了广泛好评与关注。1998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来学校视察时,听了笔者的一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技术手段的音乐课。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笔者的教学能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以交互式课件制作、“私人定制”音乐课程音视频资源、网络辅助教学为主要技术手段,有效地提升了音乐欣赏课教学品质,最大的研究成果是2011年获得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一等奖的《欢乐颂》。2012年7月,《欢乐颂》参加第三届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再次获得了全国顶尖音乐教育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1000多位音乐教师的一致好评。2012年9月,《欢乐颂》参加浙江省第十五届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在所有学科参与的50多个作品中,获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案例一等奖第一名。《欢乐颂》是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下载高清素材
高质量音频及视频,是音乐欣赏课最重要的素材,笔者始终坚持“高清”的标准,下载高清的音频及视频,从源头上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提供了海量高清视频及音频下载,《欢乐颂》一课的成功,得益于在这个网站下载的高清电影《复制贝多芬》。当笔者以大音量在音乐教室播放影片中再现第九交响曲首演场景的感人场景激动地不能自已时,这节课的关键节点已经打通。
杭高音乐教室配备的音响是运用于专业录音棚的“真力”品牌,5个监听音箱,再加上低音管理器和多声道音频卡实现5.1环绕,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欣赏环境。
(2)反复聆听中寻求灵感
音乐教师备课,必须将聆听音乐作为重中之重,聆听环节要在文本研读之后进行,一定要在音响设备上以接近音乐会的音量播放,反复聆听之后,文本研读留下的印象会与自身的感受产生共鸣,产生属于自己的“灵感”,也就是对教材的深度理解与表达。
《欢乐颂》是一堂观点见地独特的音乐课,所有的灵感均产生自聆听过程中,“寻找欢乐”、“确认欢乐”、“发展欢乐”、“升华欢乐”这样四个部分的结构确立,也是在聆听过程中决定的。
(3)定制课件素材
使用各种信息设备和软件,“定制”音乐课素材,包括图片、乐谱(以图片格式保存)、音频、视频等。乐谱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使用ACDSEE进行明暗度处理;从ED2000网站上下载的APE格式的音频文件,使用格式工厂转换成44100khz采样率、16位立体声的WAV格式音频,使用Audition3.0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以及淡入淡出处理;ED2000上下载的高清MKV格式的视频,使用格式工厂软件转换成MPEG2格式视频,再使用“会声会影X2”视频编辑软件完成视频剪辑后,加入乐谱、图片、字幕等,成为本课最重要的视频素材。
(4)交互式课件制作平台
笔者的课件非常有特色,只用了一个页面,所有媒体都预设在这个页面中,通过点击有文字提示的按钮,即可实现单独或同时呈现,音、视频媒体播放时有滚动条同时出现。如在“确认欢乐”环节时,设计了一个问题:“欢乐颂”主题由什么乐器、什么力度呈现?播放音乐的同时,可将屏幕上的乐器及力度的图标拖动到答案框中,用无线鼠标实现学生实时完成拖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