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1-0020-03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4.规范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初中生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学生们却因为在家中的娇宠而不知道如何去应对这些压力;初中生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时期——青春期;第二反抗期的到来使初中生要求人格完全地独立。以上三方面说明了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团体辅导的必要性。但在实际开展心理团体辅导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下面来看看会遇到哪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初中生心理团体辅导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活动设计、活动操作、活动目的的升华等各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在授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课程的活动设计
团体辅导活动课最关键的是选题与活动设计。有些活动学生提不起兴趣从而使学生失去对心理课的关注;有些活动不符合初中生的思维阶段,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从而达不到活动的效果,使活动只是一个形式;还有一些活动虽然很精彩,但对于超过40名学生的班级就很难开展,甚至有些活动只适合对20名左右同学开展;对于活动课,可能教师最担心的就是班级纪律,有些活动会使学生过于活跃导致班级一团糟,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2.活动的操作
活动内容确定后,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1)学生活动的分组。首先在学生分组的问题上要提前有所准备,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交往模式发生转变。初中初期的交往模式表现为小团体交往,他们不加掩饰地排斥团体以外的同学并且每个班级会有一名有影响力的学生,学生对异性的兴趣用相反的方式表达,如漠不关心、讽刺甚至以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初中后期则表现为只有特定的一两名同性别好友,男女生的关系逐渐融洽,但不表达出来。
(2)学生的活动气氛。初中生活泼爱动,不像高中生那样有自制力,所以在活动中学生过于兴奋,不会仔细听老师所说的活动要求,这会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活动。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活动的内容,但不能够认真对待心理活动,只当作闹着玩。我在一次团体辅导活动中完成“优点轰炸”这个活动时,有的组能够按照活动要求完成活动,有的组一直在开组内同学的玩笑,即使老师站在旁边也不认真对待。
3.活动的意义
初中心理活动课一般为每节45分钟,有时一节课下来时间刚刚够,忙完活动,已经没有时间与大家讨论活动的意义了。初中生在分享活动时最易冷场,尤其是男孩子不敢去发言,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做教案时应该着重加以注意。
二 心理团体辅导课所遇问题的对策
1.课程的活动设计
(1)活动要有趣味性。学生们希望的心理课不应该是单纯说教性质的,活动内容不能单一的为小组讨论、心理测试,要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而不是只坐在椅子上。像在纸上写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在小组内分享这样的活动就很难让同学们产生兴趣。
(2)活动要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有些活动如通过画图理解家庭关系就会使学生感到很为难。初中生虽然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但这种评价还是比较不完善的,很难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效果;初中生不善于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优点,觉得很难为情,所以在设计这方面的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3)活动要简单易操作、易管理。有些活动过于繁琐,即使教师反复强调规则,学生仍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大大地影响了效果。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学生能不能理解活动要求、能不能按照活动的要求去做。“信任之旅”是提高伙伴之间信任感最好的活动,但在初中却难以开展,有些同学搞恶作剧,反而对主题起到了消极作用。最后,也要确定活动没有危险性。
2.活动的操作
(1)学生活动分组。分组时尽量避免男女生为一组,以免在活动中出现学生不配合的情况,每组人数宜为8~12人。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的队友,如果教师强行分组或为了增加活动效果随机分组,都会使学生出现不服从管理的情况。
(2)学生的活动气氛。我在初一进行活动时,有一些男孩子经常在活动的间隙不顾教师要求自顾自地开小差。这些活泼好动的学生们非常喜欢心理课,也乐于参加课上的活动,有时他们扰乱课堂纪律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条件允许,有一名助手会大大提高课堂质量;这名助手可以为心理老师也可挑选一名在班级人缘好的同学作为课代表,在课前和助手商量活动内容,使助手完全明白活动内容。在分组活动中可以让助手负责几组,这就大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活动的灵活应变。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使我们不能按照教案中的计划进行,比如学生以前做过类似的活动、教学进度过快留出了过多的空余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一个备选活动。
3.活动的意义
(1)合理安排时间。不宜把活动安排得过满,有时简简单单的一个活动实际操作起来却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我们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活动的看法。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学生不好意思举手发言,教师可以先点平时活动积极的同学或小组组长分享感受。当冷场时,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表扬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以此鼓励其他同学发言。当一些同学发言后,其他的同学可能思维被固定了,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时教师应该从其他方面引导学生。
总之,在团体辅导课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教案计划得再完美,在实际操作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不能对活动效果太苛求,随着与学生们的接触时间变长、信任感增加、课程的深入,教学会越来越顺利的。
参考文献
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发生改革,中小学学校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心理健康课堂的教学方式不能只采用板书模式,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而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其中,将故事穿插到课堂中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故事,最后总结出相应的思想,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能在趣味性的故事中快乐学习,并从中感悟到中心思想,学会如何应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故事运用进课堂给予了学生相应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予了思考和讨论空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一、故事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将故事引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新兴的教学趋势,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聚精会神的听讲,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去。教师在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学时,应该将重要思想贯穿其中,这样就可以做到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顺便记住主旨思想,各项能力也能逐渐培养起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博得学生关注,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课堂所讲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1.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
在故事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态度的培养,态度决定一切,有了积极的态度,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有了成功的条件。在初中学习中学生要保持积极参与、敢于表达、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负责组织课堂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当然,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合理安排课堂学习时间,改变课堂学习紧张的气氛。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并积极引导他们,如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去扮演角色,教师不能强求,可以让这些学生从回答问题开始慢慢锻炼自己,解放天性。对于一些默默无闻的学生,教师要对其有一定的关注,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或者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对于一些爱表现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对其进行责备,打压其学习积极性,应该在循循善诱的同时通过合作的方式让这些学生更有成就感。教师课下多和学生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课上就可以培养适合学生的积极态度。
2.在教学中引入故事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人生价值观,心中有信念、有理想,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这些对学生的将来影响深远。价值观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需要后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故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故事想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树立自己心中正确的价值观,故事教学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总结,这样就使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经验表明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走向成功,所以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中要引领学生学习新思想,让学生不断改正缺点,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挑战困难,积极乐观面对人生,时刻记住自己的理想,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3.在故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将故事教学应用到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美感,学生听故事还能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如这样一个故事,当兵的儿子要回家了,就给父母打电话,说他想要带一个当兵的朋友回家,问父母是否同意,父母说可以,之后儿子又说这个朋友失去了一条胳膊,他想要照顾朋友能否一起生活呢,父母拒绝了,儿子说:“我知道了”,结果第二天有消息传来说儿子自杀了,当父母看到儿子遗体时发现儿子恰好少了一条胳膊。通过这则故事学生内心深处会受到一些冲击。心理健康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转化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感、培养集体责任感、义务感、理智感等等。故事教学模式引入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来判断和学习生活中的是与非,培养是非观念,提高认知能力。
三、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故事教学的合理运用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一味地追求进度,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师生对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要认真对待,教师在课前要做充足的授课准备,选择和本堂课有关的、精简的几个小故事到教案中,抓住学生在听课时的兴奋点,不断加以改正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中让学生就这几个小故事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引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这种讲故事授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学生还能做到专注,提高教学效果。
2.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教师在授课时,如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方式应该多元化。故事引入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可以让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到每个人的心得体会和观点,学生本身也可以学得更多,感悟也会多一点,思想领悟能力会有所提高。教师让学生自拟角色进行表演,让参与者真真正正可以进入到角色中,观看的学生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近距离接触到、感受到故事,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感情上的冲击,心理健康受到良好的诱导和影响。在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同时,课堂气氛不再像往常一样低沉,教师的提问也有了回应,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感悟人生,教学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单单依靠教师在黑板上自导自演,学生是无法学到心里的,只有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及时做出思考和回应,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教师要观察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然后采用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查找相关资料,将一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小故事应用在课堂上,课上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有想法的学生可以带动不学习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就故事本身都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和感悟,让课堂充满学习氛围。
四、结语
运用故事趣味性强和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的优势,将故事引入初中心理健康课堂,在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很多故事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在故事教学模式中还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了解日常生活。总而言之,初中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今后的心理影响至关重要,教学方式改革后,“故事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应用广泛,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感悟思想,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贾荣利.情境体验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
二、以兴趣问题为切入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挖掘教材,有机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初二数学“无理数”的教学中,可以介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贡献及其弟子希勃索斯的命运等相关的数学史。再如:初三数学的“圆”一节中,我们可以组织讨论“车轮为何做成圆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总结答案,比直接的、空洞的说教“一中同长”要有力得多。我们还可以联系到祖冲之生平以及他们对圆周率的计算,介绍我国的这项令世人瞩目的数学成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教学中渗透数学的发展变迁,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民族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都是大有裨益的。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普遍具有好奇心。学生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水到渠成地获得良好效果。
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盲目崇拜的健康心态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惑或困难:包括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因此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些时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如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大胆让学生独立完成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任务。“你能不能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组织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畅所欲言。有的同学用了好多种方法分割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分成了很多三角形。由于多种结论的产生,学生产生质疑:这些方法是不是都正确?哪种方法最好呢?分割的三角形太多有没有用?这样,完全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情绪高涨,同时也发现很多规律。
四、维持课堂中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如把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让“活跃分子”示范活动,带动全体同学参与以克服学困生的恐惧心理等。健康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愉快地适应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利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学会悦纳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他们,选择难度适当的问题让他们解决,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适时加以表扬,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让他们伴随着快乐的情感体验来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05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上虞市、我省铜陵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上虞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绍兴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上虞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上虞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铜陵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铜陵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上虞市、铜陵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上虞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上虞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科院组织的“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研讨会”、省教育厅举办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铜陵市选派学校领导到上海市学校挂职锻炼,接受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培训,使学校领导能够率先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指导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抓专业教师培训。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请大学和教科院心理学专家教授分别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经绍兴市教育局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批准上虞市为培训教师颁发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及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上岗(试用)证书。在省教科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下,上虞市教体局于2001年3月以来先后举办了三期“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期间邀请了专家和大学、教科院的教授及心理学专业老师任教,培训班分七个专题,总课时为120学时,通过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操作技巧的角色扮演、课堂研讨和论文交流等三方面考核。四百多名教师取得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铜陵市部分学校直接从大学选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任教,市教研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该说,两市均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三是抓教师全员培训。利用节假日和暑期继续教育,不定期请省内外心理学专家给全体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索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教育方法和途径,增加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2003年1月,上虞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分管领导、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自学考试,2005年前完成全体教师的基础知识培训及考核,本项培训及考核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根据要求,全市首批有1470名教师已参加《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全市6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第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和广泛性。
二、以模式探索为手段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实效。近年来,上虞市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是创设活动课教育模式。各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活动课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再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并对以活动课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在研究完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师资、不同学生及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并完善“活动式”、“诱导式”、“情境式”、“体验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教师辅导、学生组织、专家点拨等活动课形式。针对有的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他们一方面引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培训,通常在课前由教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与目标,师生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过程的设计,通过大量的观摩与大讨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创设心育活动载体。选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切入口,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顺利发展。园区各中小学和试点学校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传授的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掘学校每项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育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心。上虞市是浙江省首个“校校通”县市。他们积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为充分发挥现有学校风格资源的优势,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模式的探索,大胆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育网。“心育”网站共有六大主模块:心育课堂、心育论坛、心海拾贝、心语亭、百宝箱和知心屋。“知心屋”里设有“学生在线”与“家长在线”两个分模块,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辅导和帮助,它就像一座“心桥”,使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间心心相连。上虞市和铜陵市不少学校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或网上“QQ聊天室”打进学生心灵,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扰、常见的心理障碍、自卑倾向、学生孤独倾向、人际冲突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热线电话的开通、心理信箱的设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沟通了感情、增强了自信,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铜陵一中校长介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夏老师充分施展“真情倾诉”的技巧,挽救了不少心理问题学生,堪称校园的“排雷专家”。
三、以园区示范为龙头
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大胆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区域优势和园区特色,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成功经验。
和平区把实施高效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重点问题和小学、初中学生多元评价这一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加大对学科高效教学实施途径、策略、方法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的力度。要求教师“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兴趣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当堂教,当堂会,保目标,促落实,减负担”的可操作性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实践中,各学校探索形成了“教师候课制”“弹性作业制”“教学视导制”“流程管理制”“质量监控制”等课堂教学和管理制度,创设了教学能手引领课、教学能手指导课、师徒结对研究课、“点将课”、家长开放课、分学科抽签课、常态高效教学开放课等多种展示交流的平台。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区教育局相继制定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减负”的“八项规定”和“八条措施”,校长、教师签署了减负协议书。制定了《和平区关于聚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指导意见》等文件,召开两届教学工作会议,推进常态课增效减负。区教育局中、小学科,区督导室、教研室联合下校视导,并组织教师观摩优质课、高效课,努力实现“增效减负”。
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平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文化、卫生、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多方联动,于2010年6月建立了和平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紧紧围绕“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坚持“中心引领辐射、资源共建共享、心育网络延伸、三位一体联动”的工作模式,探索形成了以中心为指导,纵向连接区、校两级,横向贯穿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单位的“三结合”网状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为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心家园”。
各学校将心育与德育相结合、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课堂指导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全区所有中学和部分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有的学校还针对现有心理健康教材的不足,开发了符合本校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校本教材。注重心育学科渗透。各学校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人格品质、情感表露、人际关系等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在教师中推广“课堂语言评价集锦”,鼓励教师撰写心育学科渗透教学反思与个案,充分利用教案评比、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公开课等契机,深化“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思想。由于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不同、心理发展特点不同,大部分学校分年级制订了团体辅导方案,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如,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幼小衔接”为主,小学中年级、八年级及高二年级学生以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的辅导为主,还定期开展“新生适应”“职业规划”等发展性心理辅导。全区30所公办中小学、62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晴小屋”“阳光谈心房”“心灵驿站”等各具特色的心理咨询室,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实现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100%全覆盖。
近年来,各学校心理兴趣小组、心理社团等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先后成立,形成了一个连续性、大范围的互助团队,以他们为主体组织的活动在引导交往、树立自信、化解困惑等方面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逐渐显现出学生在心育中的主力军作用。还有多所学校注重心育工作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不断创新心育工作方式,打造心育品牌活动,班级博客、心理剧、手语操、手指操、个性文化衫设计等特色活动纷纷涌现。
教育人“在线”――信息化引领现代化
随着电脑技术、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在线”成为教育人新的职业状态,“在线”也拓宽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对话、合作的时空。
和平教育的“减负高效”,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和辅助。2003年,和平区率先建立了教育城域网,基本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2007年,成立了独立法人单位的教育信息化职能部门,承担教育信息化规划、研究、建设、评价与管理等工作。2012年,区教育局投入巨资新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网络数据资源中心和视频演播中心,为义务教育学校添置计算机1846台,投影仪、实物展台380套,白板455块。区教育局信息中心拥有一支教育专业程序开发团队,自主设计开发了“学生成绩管理、幼儿园招生管理、特长生认定管理、人事招聘、教师业务水平考核管理、网络管理员在线研修”等多个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权威认证。
为充分发挥信息时代教育的“在线”功能,和平区建设好教育门户网站。采用了“统一、分布使用、规范管理”的模式,建设包括“和平教育网、和平德育网、岳阳道小学三结合网”等50多个网站,形成了和平教育网站群。在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共有12所学校的网站获得“全国百佳网站”“全国优秀网站”等荣誉称号。
二、具体工作任务及目标:
(一)加大改善办学条件力度,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一个新台阶。
加强初中建设工程,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温馨的育人环境。继续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学校楼顶的维修;围墙、体育设施、厕所、甬路等一系列维修维护及改造工作,做到保质保量、精打细算。努力加强学校的仪器设备,为教学教育服务。进行合理的校园布局调整,创建优美、温馨的校园环境,不断加大绿化、美化、净化力度。
(二)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坚持德育为首,努力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各项活动,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切实做到科学发展观精神进课堂,进头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校风校貌塑造学生。强化校园视听环境,如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学校广播网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协作、诚信、和谐的良好人文环境。
加强班集体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具有一定班级管理能力和艺术的班主任队伍,有计划的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日常管理的检查、评比,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学生、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和优秀班集体活动。积极开展好素质教育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新农村建设,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拟举行艺术节,使之成为师生施展才华、培养能力、陶冶情趣的大舞台。
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和祭扫革命烈士墓,坚持每周一升旗仪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专栏;建立和完善比较规范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理信箱和心理热线。
2、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科研质量。
(1)细化教学管理流程
明确管理得基本程序,以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以目标为导向,以绩效为标准,进行过程控制并取得预期结果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循环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绩效目标的明确、绩效的实施、绩效的评价和诊断、绩效改进的措施等四个阶段。
(2)细化教师教学流程
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一学期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安排,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制定本人教学工作计划。保证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规范教学活动。
教学计划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
备课
明确备课要求:熟悉学科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案。
继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各教研组采用集体备课。上学期规范了备课程序,统一了备课格式,进行了集体备课观摩。本学期在此基础上要关注备课实效、突出教案的指导功能,各组要及时总结集体备课经验,进行集体备课交流。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全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中心环节,是师生发展的主渠道,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引导、辅导)。聚焦课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教学四十分钟要成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课堂训练,运用当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识的堂堂清。
作业及批改
科学布置学生作业,加强书面练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继续执行作业格式要求,按要求布置笔答作业,认真批改、及时反馈。
同年级作业要做到三统一:统一用本,统一格式,基本统一作业形式和作业量。
继续发扬我校重视学生书写训练的良好传统,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完善天天练指导与批改措施,按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硬笔书写能力。
结合本班实际适当布置课外阅读和写作的作业。
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鼓励、督促学生课余时间广泛阅读适合年龄特征的书籍,并逐步训练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建议每周设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
加强写作训练,除按要求完成教材规定的课内作文训练以外,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课后辅导
1.1课程名称的变化
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小学与初中课程名称统一起来。在2001年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名称是“体育”,初中和高中的体育课程名称为“体育与健康”。由此引起了一场关于课程名称的激烈讨论,尤其是改革初期,其一是为什么体育课程名称更名为体育与健康?其二是体育与健康是体育加健康教育吗?其三是为什么小学是体育,中学是体育与健康,为什么需要2个不同的名称?第1个问题随着改革的推进,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弱;第2个问题的争论十分激烈的时候,毛振明作了解释,说体育与健康,既不是体育与健康完全并列,更不是体育加健康教育,而是体育为健康。为此,争论该问题的声音也渐渐消失。关于第3个问题,一直就无人作详细合理的解释。如今,尽管课程标准修订稿没有说明统一名称的原因,但已将中小学体育课程名称统一为“体育与健康”。因此,今后对课程标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课程名称的表述也应随之统一起来。
1.2课程理念导向的变化
从对课程标准修订稿和实验稿课程理念的比较可以看出,由过去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成了现在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看似只是文字上的改变,实质上反映出一种新的导向,即由重视学生变为倾向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即提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回顾从2001年走来的新课改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有部分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时候出现了极端化现象,如课程理念中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出现了过分重视现象,课堂上反映出的是不批评只表扬的“无劣课堂”,或许是不敢批评了,或许是不愿批评了,甚至出现了不该表扬的都出现了误导性表扬,如有节小学体育课,课前任课教师在场地上放了几个新板凳,其目的是想让同学们在本节课上做跳凳子练习,在课的开始部分,老师问全体学生,“同学们,你们说咱们今天增添了什么新器材?”小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板凳!”老师接着表扬说:“你们真聪明!听了这样的表扬,估计大家都会产生一种疑问,难道知道板凳就是聪明吗?因此,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足可以表达出要重视学生的发展,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课程修订稿“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实际上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学会学习了,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也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因此,这种导向的变化,无论对于实践者而言,还是对于理论研究者而言,都需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其深刻内涵,以新的方式认真落实好新课标,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1.3五大领域结构的变化
课程标准修订稿把实验稿的“5大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整合成了4个学习方面,即把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合二为一,变成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在过去的5大领域中,一线教师实际上在实施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无论是课前撰写教案制定教学目标,还是课中对教学过程的把握、教学目标的逐步达成,都存在着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难以截然区分开来的情况,结果导致目标的设置既像是心理健康目标又像是社会适应目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有明显的操作界限将其分开。因此,过去的5大领域从理论上可以如此,但实际中难以清晰化。而课程标准修订稿,果断地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整合在一起,自然就消除了长期以来对该问题的不解,也便于实际中操作。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5大领域也好,4个学习方面也好,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并非完全按照这些方面照搬设置,因为,有些方面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是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以增强的,这种增强并非能够在一两节课上有所凸显,而是系统的,甚至是长期的过程。
1.4实施指导的变化
课程标准修订稿从多个维度对实践者提出了指导。具体变化是:其一,实施建议更加具体、实用。如实验稿在教学建议这一部分的内容是:(1)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2)教师教学方案的制订;(3)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4)教学方法的改革。每一方面的内容都较为笼统,也就是说缺乏可操作性指导。而修订稿突出反映该部分的内容更“实”了,指导性更强了,可操作性突出了。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是:(1)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2)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不但从3个方面把主要教学建议提出来,更是告诉老师具体如何操作。如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一方面要求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另一方面要求细化标准提出课程目标,重点提出“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景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3部分”。且提出“为了更好地表示目标的层次性,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使用能够体现不同层次意义的行为动词。”同时提出了目标难度适宜的要求。总之,该部分内容看上去便于操作,也就是说一线教师不但看得见,还够得着、用得上了。其二,增加了内容丰富且具体的附录,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的附录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如附录“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线教师在使用现代教学方法时的困惑,如过去对探究学习理解上的偏差,出现了将“反复扎堆”当成形式上的探究法。该附录中通过具体的案例明确地给一线教师以指导。附录“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目前尽管还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尝试,但提供“体育与健康行为小组记录表”、“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个人评价表”以及“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班级总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一线教师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因此,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的指导性更强了,更加实用了。
2几点困惑
2.1课程内容表述的困惑
课程标准修订稿把实验稿的“内容标准”调整为“课程内容”,从形式上看合理了、更明确了。但实际上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不少困惑之处。首先,课程内容应该指什么?从该部分中未找到答案;其次,假如将课程目标又重新归到课程内容上的话,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能够划等号吗?基于此,期待人们在解读课程标准的时候在课程内容部分多做一些思考。
2.2课程目标定位的困惑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上尚不十分清晰,就课程目标本身而言,其定位也存在困惑。关于目标的困惑,过去主要集中在如何制定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方面。现在的困惑具体表现在:一是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是什么关系?二是学习目标的表述是内容要求还是目标的具体化?三是“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是什么意思?能够达到的情况是设定合适进行评价的结果吗?这一连串的困惑,足以让人们反思学习目标究竟该如何设定,尤其是该如何表述?
2.3课程评价操作的困惑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所学时间最长的科目,甚至在高中,它也是教学的重点科目,它是教育与理论道德的完美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应该说是所有科目当中的重点科目。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几千年所形成的宝贵思想与灿烂文化铸就了我们今天的思想文化,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有这么多优良的思想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索。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学好思想品德课至关重要。不管是哪种社会形态,哪个阶级,哪个国家,都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支持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发展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而初中正是学生步入青少年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逐步形成,面对社会,他们开始有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所以,在初中阶段一定要培养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由此看来,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可是怎样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与热情又成了一大难题,毕竟它是以课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所以学生难免会感到无趣,有时甚至会有抵触的情绪。因此,做好思想品德课前策动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课前策动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结合所做的教案,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并要求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结果,以此来检测学生一节课的听课状态与接受知识的程度。它与课前策划不同,课前策划一般是指书面上的,还没有实施,不强调结果。策与动是不同目的的两个方面,“策”强调老师的主导主用,“动”强调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课前策动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并根据上课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实施教学,这是“策”的具体表现。学生可以在上完课后及时复习、及时预习、或是去实践,这是“动”的具体表现。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前策动?
1.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的积累。只有教师的知识含量比较丰富,才能做出好的课前策动。一个好的课前策动是具有逻辑性与条理性的,这就需要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含量,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做课前策动。教师的知识含量越丰富,课前策动就会做得越精细、越好,如果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那么所做的课前策动也会不全面,不细致。
2.根据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合理安排讲课内容。一个好的课前策动是讲课的开始,思想品德课也一样。讲课内容是课前策动所提供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近期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课前策动的内容,调整了课前策动的内容也就是调整了讲课的内容。如果学生近期的学习效率低,学习热情不是很高涨,教师可以减少讲课的内容,课前策动要及时地去调整。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或是其他福利机构做志愿者,这样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达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
3.设计教案要有条理性、简洁性、明确性。教案是课前策划的一部分,它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是老师教学的总括,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全在里面。学生当然看不到教案,所以教师在制作教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案的条理性、简洁性、明确性,以便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有条理清晰的思维,这三点特性同时也是教案制作的基础。
4.注重学生的听课结果。课前策动之所以不叫课前策划,这是有区别的,课前策划不强调学生的听课结果,而课前策动则强调学生的听课结果。所以,教师要区分好什么是课前策划,什么是课前策动,要注重学生的听课结果,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5.教学的中心任务要明确。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要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不正确的,不要扭曲了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开设的真正含义。
6.引导学生养成及时预习和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只有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复习习惯,才能确保课前策动的顺利实施。知识是要经过反复的记忆和预习才能被记牢的,引导学生养成及时预习和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可以使老师讲课的效率有所提高,课前策动的效果也会做到最好。
一个好的课前策动是良好教学的开始。没有一个好的起点、好的准备是做不好事情的,思想政治的课前策动也是一样。注重教学过程,但是更要注重教学结果,这是思想政治课前策动的核心,是每个教师所要掌握的必要技能。思想政治课程是国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所设立的课程。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注重的是国民自身道德的修养。一个国家道德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高低,而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以后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所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要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的青少年在他长大成人后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要比没有接受良好思想道德教育的青少年所做的贡献要多得多。
初中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注重培养此时期的道德素质,它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所以,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立就变得尤其重要。而一个良好的课程需要一个好的策动,一个好的策动可以带来好的教学结果,如果老师没有做好课前策动,就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1.学生理解和领会课堂知识受到局限。因为课前策动没有做好致使老师的讲课效率下降,学生本来一节课可以学到三个知识点,就因为老师没做好课前策动致使学生只学到了两个知识点。所以,学生理解和领悟的课堂知识受到了局限。
2.“思想道德教育”没有真正地得到“传授”与理解。由于课前策动偏离了教学的主题,所以造成了学生没有体会到真正的知识。老师只是将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是思想道德教育最深层的含义却没有被学生所理解,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道德教育。
通过以上这些介绍,我们可以充分地理解和领悟到,一个好的课前策动有多么重要,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我们要传扬真正的知识,不要只走形式主义,照本宣科,有些教师没有真正的领会到他们教思想品德课程的真正目的,他们往往把学习成绩和分数作为鉴别学生学习好坏的基础,太注重形式化,没有把真正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其实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这门课程的中心思想。如果教师的教学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那么他所做的课前策动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假如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的成绩非常优异,每次的考试成绩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同学,老师很喜欢他,他自己也觉得学得不错,但是他却随地扔垃圾,不爱护公物,他思想品德这门课学得很好,但是他自身的道德却是缺失的,这就是教育上的一个失误、一个误区。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不要以个人的思想去衡量整个班级,乃至整个社会。要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领会开设思想道德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只有端正好教学的目的,才会制定出好的课前策动。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一个好的课前策动同样也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课前策动,只是做一些课件准备或是教案,没有考虑到一节课过后的教学结果:学生是否领会到一节课所学的知识,什么是教学的难点、重点,哪些是可以忽略的,学生一节课过后的听课效率怎么样,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等等,这些都是课前策动的主要内容。
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前策动的益处有很多,那么它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1.加强教师的讲课效率。一个好的课前策动可以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教师的讲课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知识也就多了,对于学生来说就可以进一步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
2.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一个好的课前策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根据课前策动的安排和特点来讲课,如果课前策动生动有趣、吸引人,那么老师的讲课内容也会生动有趣,学生喜欢听课,并且主动地接受新知识,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课前策动的最大好处是它可以反馈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目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明确教师的讲课目标。教师一节课要讲多少内容要看学生的听课情况,同时也要看课前策动的内容。课前策动可以使教师更明确讲课目标。课堂目标的确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与水平。有目标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所以,课前策动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至关重要。
5.强调“策”与“动”的有机结合。“策”强调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教师要有明确的课程策划,组织好讲课的语言。“动”就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与实际行动。学生学习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也可以自发地组织到外面去亲身实践。比如去养老院慰问老人,或是去革命旧地感受精神等等。总之,要把“策”与“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做好思想品德课前策动的益处还有很多,在这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我们只要明确一点,就是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一个好的策划。再有经验的老师,他不做课前策划也是不会讲好这门课程的。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一是“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源泉,思想支配行动。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在学习上的思想变化,鼓励他们多思考、多观察,引导他们形成健康、有益的思想,鼓励发散思维。二是“品德”。它是制约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同时它也是思想的派生物。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的品行要帮助他们去改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学生未来人格的发展,它是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关键,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好课前策动。它是课程的开始,同时也是课程的一个总结,课前策动对于课堂的影响不容我们忽视。课前策动现在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当今教学的理念和活动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前策动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善于去运用它,把它当做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它在教学中的作用还会得到提升,而且会为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前言
中职学校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具有良好身心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各种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进入社会。如何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有良好的体能素质和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本文从现今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初中,学校、家长都非常关注学生的体育素质状况,因为体育素质在中考中所占的30分在家长眼里也是不可丢失的分数。因此,家长会重视学生会不会参加体育锻炼。然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由于中考不理想。进入中职学校以后,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使得很多学校家长对中职学校体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造成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非常缓慢,导致了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不足,终身体育的思想灌输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真正付之于行动上。
3 影响中职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3.1体育教师思想、教学模式陈旧
面对新世纪的激烈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积极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不仅仅通过体育活动来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既具有良好的健康体魄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但是,由于传统思想教育的影响,现今许多体育教师的指导思想并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更新。他们有的还只是注重体育技术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的培养。此外,许多中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动作模式的更新非常少。比如,许多学校人仍然在教学目标上力求统一,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在教学形式上过于讲究规范性,比如,下课铃声响起后必须要中断学生的运动(两节课一起上)进行集合收回器材,打断了学生运动的激情状态,大大降低了他们运动的兴奋性,从而使学生没有了运动的延续性;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过于单一性,比如在练习田径、球类运动时没有把多样性的锻炼方法引入到课中去,内容方法过于呆板,学生觉得枯燥而不喜欢。也忽视了对学生独立锻炼能力的培养,过多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练习。种种原因导致了体育教学模式显的呆板、陈旧,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3.2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不足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健康的身体,学生也不例外。中职的学生又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美的追求早已在心里形成,在这个年龄阶段,女生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体形,男生则希望自己有强健的体魄。但是,许多学生却没有直接参与锻炼的这种意识。根据调查统计,中职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少于20%。会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学生主动参与锻炼意识不足这个原因外,另一原因是因为学生太注重自己的形象,女生很爱漂亮,在一些学生的观念中错误的认为,在体育锻炼时汗流满面会使自己的形象受到破坏,觉得跟自己在平时斯斯文文的形象不大相符。男生则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运动技能掌握比较快比较好的男生十分喜欢参与运动并且喜欢以自己某种教好的运动技术来展现自己。比如,有些男生篮球打的好几乎每天都要参与篮球运动。但是,如果运动细胞较少的男生则认为自己的运动表现会让别人笑话自己。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失去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造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意识弱化,学生的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也是影响体育质量的原因所在。
3.3场地、器材的不足
现在一些学校运动场地少的可怜,器材的缺乏也是学生不愿意去参加锻炼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起丰富多彩的游戏厅、网吧那是天然之别。网络里有好玩的游戏,好听的歌曲,还可以在里面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运动场上有什么呢?单双杠下面是长的旺盛的杂草,少的可怜的篮球场还要和足球场共用,等等。有的学校规模比较小,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学校学生的人数却是比较多。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一些学校里将近6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或者器材不足。也有的学生比较深刻的认为没有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对自己运动的安全是一种威胁,担心自己在运动时候会受伤。只有小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场地或器材可以满足自己的运动需要。至于对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学生还是会把器材或场地的不足列在第一位。造成场地器材不足的原因很多,比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价也在不断的上升,教育的许多经费也在不断提高。中职学校所开设的许多专业中许多专业需要实验室、实验器材等又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经费就无法按需求来分配,这样也导致了体育器材和场地的不能及时购买修补,间接的也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课外活动、竞赛的开展,等等。
4 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4.1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的素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待教案编写方面,教师首先要做到认真。上课就像导演一场戏,而教案充当的是“剧本”角色,这个重要性是很明显的。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有没有一份好的教案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而教案的编写和教师的能力水平也息息相关。教案质量的高低又和教师的认真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份教案做到格式规范、文字清晰这些一般教师都可以做得到。但是,如果细化教案有的教师就做得不是很完善了。如教案的内容选择是否有针对性。体育课不同于文化课教学,对于同一年级基础不同的班级和个人,若统一的教学方法会不适应不同的班级和学生。所以,针对不同的班级或学生必须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能等进行分析后再进行合理的教案编写。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发挥学生的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教师“以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摆脱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上造就应该改变这种观念。课中运动的主体应该是我们的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各项活动。教师应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真正的“演员”,但是学生“演”的效果如何则要看教师“导演”能力了。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除了跑就是跳,排好队伍一个一个按规定路线做等等这些局限性太大,会大大限制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新颖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激情,在课中应多引入教学竞赛、娱乐、游戏等等,教师要不断调节轻松愉快的气氛。对于一些素质练习可以按学生的体质、技能差异等进行合理的分组,而对于不同的分组一定要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要对体质弱技能掌握比较差的学生改进练习方法,不能给他们过高的要求而让他们望而生畏。此外,体育教师还要学会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来鞭策体质好有良好运动技能的学生再接再厉,鼓励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
4.2在体育活动开展中要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体育课中活动的主体,体育课的高低取决于学生锻炼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的体验对此项运动会更加关心。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哪怕是一点点。这必须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弹性的浮动标准,要求对不同学生客观的分层次让他们体验到成功。
在体育课上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常常更新或以新的形式出现。为了让学生觉得有新意体育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要不断重新组合。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这样才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活动的开展一般都伴随着疲劳、紧张、竞争等特点,学生在参与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意志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采用相应措施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使学生明确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树立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在艰苦条件下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为即将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3改善场地、器材不足,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摆正体育教育的目的,积极争取学校对体育教育的支持。目前在各个学校,学校教育经费是划分拨款是体育教育获得经费的主要渠道,也是中职学校体育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对此,要想改善学校场地不足,器材缺乏的现象,学校对体育教学经费也应加大拨款力度,合理利用经费用之于体育教育。根据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现象的特点实行少补多还,以保证体育器材的基本添置和活动开展的基本开支。此外,有能力的学校也可以依靠社会的力量,利用中职学校的特点加大学校和各企业、社会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投资赞助以此增加场地、器材的设施。
5 结论
5.1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设施有关。
5.2针对不同的原因找出克服的方法,从各个方面来考虑造成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加以改善
5.3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区分教师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导致了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在现在体育教学中应大胆积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倡导快乐体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华永淦.对我国学校体育夸世纪之展望[J]体育学刊,1996,6(2).
[2]曾桂兰.学校体育研究现状的理性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06).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93-03
空间教育教学就是利用云空间开展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所谓“人人通”就是每个人有一个云空间。“十二五”期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是“三通工程”,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三通工程”的最终目的。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这个平台,我校在分析校情、学情的基础上,以满足教育教学要求为前提,为所有教师和五年级以上学生提供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全面互动,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去。
一、教师空间人人通,教与教全面互动,共同提高
(一)把教师空间建设成教师的备课中心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新教师一般要精心做一个过程详细的教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般不做教案,只在教材上略加备注就上课。聋校由于教材的特殊性,在网上可供借鉴参考的资料相对较少,很多老师或多或少存在“闭门造车”的困扰。我校往常惯用的教学检查,即为年复一年的检查纸质教案,许多教师都在检查前突击补习,费时又没有实际价值。采用了云空间集体备课,极大程度地调动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师空间中建一个“教学教案”目录,各位教师把教案放进去,或者把别人的教案拿来观摩借鉴,并且附上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心得感悟。我校各教研组成立网络备课组,基于各位老师的优秀教案进行点评,形成互动。原来用于誊抄教案的时间用于借鉴、反思、提高,时间花费少了,效率提高了不少。
(二)把教师空间建设成教师的个人资料中心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备好课的基础,在教师空间中建一个“个人资料中心”目录,把平时积累的教学资料通过浏览平台、同事空间以及平台和空间的资料积累在个人资料中心以备用。许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料因为换电脑、搬家失踪,非常可惜,现在云平台使得资料的长期留存成为一种可能,在空间存储上云平台又以其无限性打破了以往存储空间的限制。同时,积极发动教师根据学科教学需要,自制、收集课件,按学科、年级、学期进行整理,形成与当前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利用学校平台进行整合,进行资源共享。使资源建设成为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机制。
(三)教研组长牵头,空间组合,搞学科教研
利用云空间进行网络教学研究在我校已经实现。我校各学科带头人在自己的空间中建立导航。导航后链接一个本学科分类教师联系表,把一个学科的分类教师的空间地址链接上,也可以建好友群,构成一个学科群,这样就可以指导、帮助本学科所有教师的教学教研了,促进本学科所有教师共同提高,同时可以互动,相互学习、帮助、借鉴。 学科带头人在自己的空间中展示最新的教学动态、成果、思路,将最新的优秀教案集、优秀题库、优秀课件库等等共享;学科所有教师在自己的空间展示实践经验、创新成果、体会,这对于新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尤为有效。
由于我校是我市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全省同级别聋校不超过十所,地域的限制使得外出培训、听课交流、与同行切磋的机会显得格外珍贵,云空间使培训老师能及时分享自己的培训心得,让其他老师受益匪浅。
此外该平台也为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去年,我校教研组进行校本教材的编排,正值暑假,不便集中交流,但当老师把自己的初稿放在云空间,教研组迅速利用网络平台,群策群力,足不出户地顺利完成了校本教材的编排工作。
(四)展示优秀教师的成果,建设学校资源中心
云平台自推广以来,逐渐受到老师们的喜爱,老师们也越来越依赖云平台,大家无私共享的资料,使得云平台日臻完善,成为我校资源宝库。学校云平台也是我校教师空间的家,它具有管理、示范、服务的作用。学校机构平台把学校的校级教学教研资料中心等展示出来。建设成一个教研教学中心,我们将学校机构平台链接到学校的网站,成为网站二级目录,也可将学校网站链接到世界大学城学校机构平台上,成为机构平台自主管理的模块。平台与校网形成关联,为我校参与市级平台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空间人人通。学与学全面互动,共同进步
湖州市聋哑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三十五分钟完成的,那是他们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战场。但是由于他们先天听力受损,接受知识难度大于普通学生,课堂教学显得势单力薄。云空间的学生空间学习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初中生而言,可以通过老师引导合理利用空间自主学习,而小学生因为基本认知能力尚未形成,首要任务是学会对云空间的基本管理和操作,为此,我校信息技术校本教材中,融入了相应的知识,为他们能更大程度发挥云空间的各项功能,做好准备。即便如此,我校高段的部分小学生也时常运用云空间,进行预复习及课外知识拓展。
随着云平台在教师中的广泛运用,学生空间也通过建好友群的形式或相互链接地址的形式,与教师空间构成空间组合。
(一)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的成长中心
聋生由于听力受损,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沟通,云空间恰恰弥补了这个缺憾,他们在空间写日记,记录成长轨迹,可以写读后感。也可以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学与学互动。教师定期网上浏览、批注,师生互动。在学生空间统一建一个学生在学校成长情况栏目,或称之为“学生成长档案”。分学期分阶段记录聋生在学校的成长情况。
(二)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的作业中心
教师常常把章节复习题或假期作业放到教师空间里,聋生回到家中做。聋生也可以点播相应教师空间的部分课堂教学的录像,查看课堂的课件、资料等,做到课堂课程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三)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个人特色展示中心
聋生可以把自己的照片,自己制作的Flash、电脑绘图、电脑小报等等发到空间,使空间成为自己的展示中心。
(四)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中心
聋生可以讨论话题,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教师也可对讨论进行批注,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聋生可以浏览其他学生空间和教师空间,查找有用的学习资料,互学互促,空间自主学习。云平台已经渐渐成为聋生离校后取得帮助的首选途径。
三、教师空间学生空间人人通
聋生听力受损后,内心渴求更多的关怀。对他们的德育工作比普通孩子困难很多。心理健康教师或是班主任常常感觉沟通困难,而云空间搭建了一座聋校师生间沟通的桥梁,许多面对面羞于讨论的话题都可以在云平台上讨论。师生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互动,交流思想,解决个别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如青春期心理、生理困惑等,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此外,我校班主任更是将云空间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开设个人博客、相册、视频,并为班级架设了班级小站,提供以建立班级主页为核心的班级内部互动圈功能,包括小黑板、课程表、班级相册、班级博客、班级作业、班级日志等,使之“方便教、方便学、方便辅”。
有了这个平台,学生常常登录班级小站,关注点评,师生感情更为融洽。
四、建立网上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校的家长大多手语不灵活,随着聋生日渐长大,他们更渴求能和家长有心灵沟通,云平台允许家长和学生共用一个号,家长可以看到学生的日记、个人空间、成长档案,双方沟通更为便捷,不少家长都感慨:现在能清楚知道孩子每天学点啥,做点啥,也能更了解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云平台也全面支持家校互通,为家长了解学校教育、运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家长通过空间,查看学生在学校的状况,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和任课教师进行联系。 家校合作,家校互通由此得以实现。
为了辅助平台在我校师生中推广实施,我校技能教研组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将云平台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云空间的使用技巧,多媒体教室的配备不断完善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此外还多次展开教师培训,请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兄弟学校来我校传经送宝,展示平台优势,积极鼓励老师加入平台。各个教研组成立网络研讨小组,共同参与管理小组网络平台。回顾我校云平台的推广之路坎坷而又崎岖,但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对于我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空间教学改变了师生联系互动的方式,师生关系更和谐,家校的配合更紧密,空间教学也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云空间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指导,也改变了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行为评价方式,提高了学校的运作效率。总之,我们要以现有校园网络平台为基础,以教育教学资源为信息源,创建并完善云空间。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使得聋生能更轻松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 周洪宇.让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4,(10).
[2] 王怀玉.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 卫才友.我心目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5).
[4] 朱云珍.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融合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