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共服务精细化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供电营销业务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1经济环境的影响
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出现一度低迷的状态,而且,国内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调整,经济软着陆的实现,使得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延缓,这些原因造成对供电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经济发展的滞后将造成供电企业的经营利润和营销市场空间被外部企业挤压。
2市场需求的影响
由于电力企业的自然属性所形成的垄断格局,从最初就是“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现象。随着电力体制厂网分开和主多分离等一系列体质的深化改革,都有了巨大的改观。拥有一贯长期沉淀的陈旧思想的供电企业职员缺乏市场需求的观念,不重视客户需求的想象继续存在,而且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那种以生产作为导向的观念仍然村存在,供电企业还没有对需求导向的观念重视起来。企业倡导的“企业各个部门要为营销服务,营销委市场客户服务”的做法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目前,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电力企业供电营销服务的内部环节,存在着企业对市场需求信息反馈滞后的现象,企业人员基础工作的牢固度不强,技术知识系统也很匮乏,而且,政府调整变更了投资计划,所以企业对供电营销市场信息的掌握总是慢半拍,加上周期性的电网建设,市场上形成了供电能力分布不均衡与负荷的需求,就从整体上造成了企业无法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电需求。
3社会需求的影响
电力管理部门经过几次变革后,政府对电力市场的管理日趋严格。人民群众对自身的公众权利维护意识也在增加,对关系到公众的电力企业的关注度也在上升。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基层人员对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还是滞留在传统的发传单、外出宣传、礼仪服务、营业设施环境等等表面层次上,而对如何使企业迅速的掌握客户用电需求、较少社区停电、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升级等深层次上没有给予关注。
总而言之,供电企业中所提供的供电营销服务在社会低迷的经济环境、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等的影响下,形成了供电营销服务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而改变这一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变革。变则通,电力企业只有及时把握市场的需求状态,改变企业的经营观念,调整适合自身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二、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面对电力企业中供电营销服务所面临的困难,电力企业在供电营销服务方面要进行全面的改革,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带动企业营销结构的优化升级。从策略和观念上做好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的管理。
1精益化管理
精益化管理的核心价值是--不浪费,这种管理理念是出自于西方。作为企业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流程现代管理的方式,是企业管理重要的一个环节。精益化管理要求: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深入管理、明确目标等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员工职业化已达到企业管理准确高效到位的目的。
2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管理的意义
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的管理是供电企业良好运作核心业务的需要;满足供电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要求;符合供电企业营销技术进行创兴的需求。
三、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管理的策略
1加强市场维护精益化管理
现阶段,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供电营销服务可以利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对供电需求市场有实时迅速的把握。但是系统软件的开发在电网调度方面具有相同点与不同点。在之前,传统的电网调度系统在运行方面存在着较为分散的缺点,而现代的运行系统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完善。然而,系统集中向综合型方向运行会导致机械设备分担的加重,从而会影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工作效率的提高。开放式的预备性系统会使多个计算机连成局域网的模式,分解电网调度的压力到多个计算机上,进而使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进一步把握市场需求。
2加强客户服务精益化管理
近年来,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有效的解决了不同系统间存在的相互操作问题,这种方法仍然是以将接口标准为主要理论依据的。目前,因为电网调度系统制作的技术不同,电网之间会存在不兼容的问题,所以实现调度系统的随即使用功能还需要时日,系统的生产厂家还要对软件和硬件进行标准化的技术开发。进而把创新技术贯彻到更好的贯彻到客户服务上去。
3加强电费精益化管理
企业应该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客户电量抄表的智能远程化,推广安装智能高端电能表,以达到提高居民与客户的用电远程采集成功率的目的;企业要加强对收取电费的准确性,确保客户的利益不受侵犯。
4加强营销稽查精益化管理
企业要加强营销稽查精益化的管理,这种做法有利于给营销精益化管理提供保障,对营销稽查监控的系统功能,把服务、电费、业扩等各个环节的监督融入整个体系,完善企业营销服务的质检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营销体系与现场稽查体系,以完成对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精益化的全面、实时、科学的监督作用。
5加强营销队伍精益化的管理
为了更好的实行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培养营销服务职工的技能,对职工进行分成次,全方面的技能、礼仪、心理系统培训,使职员成为全方位,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如此,企业要加大对营销服务人员的技能成绩考核,起到督促供电营销服务职员认真工作,提升其工作精确性和专业性的积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的供电营销服务的精益化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企业要从加强市场维护、客户服务优化、电费的精确度、营销稽查、营销队伍的培养这几个方面全方位的对供电营销服务进行精益化的管理,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一是形势的宏观需要。随着互联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事实上已经不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走不走信息化之路,而是怎么走、如何走的选择。在信息化全面渗透的宏观形势下,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二是管理的微观需要。无论对于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还是社会组织个体自身,从管理这一微观角度讲均离不开信息化。前者需要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管理质量,后者需要信息化方式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增强组织体系的运行能力与水平。
三是服务的现实需要。登记管理机关在管理的同时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社会组织个体有海量行业业务信息需求,这是社会组织服务最现实也是最紧迫的工作内容,离开网络信息技术载体,不广泛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业务信息的深加工推送,精准、个性化服务就无法有效实现。
四是创新的发展需要。创新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作为工作手段还是工作内容,信息化都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提供了求新动能和创新可能。从实践看,要顺应法律与制度建设新变革、顺应社会发展与治理新趋势,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是保障。
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任务。但信息化作为先进技术支撑及现代手段服务,也并非万能,不可能一劳永逸。若偏离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本质需求,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不仅不会提高效率,而且会加大社会治理成本以至积重难返。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要业务主导。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一定要以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业务为核心,紧紧围绕业务发展开展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设计、应用系统设计、传输网络设计及安全保障设计,紧密结合业务需求进行诸如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社会组织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等系统建设。
二要统筹规划。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阶段,因此无论从登记管理机关还是社会组织个体角度讲,必须对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系统开发部署等各环节进行不同层次、因地制宜的统筹和规划,切实避免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确保设计、建设、应用科学高效。
三要注重应用。与所有信息化项目建设一样,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是一项技术、资金密集型工程,涉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尤其在应用系统开发方面,必须坚持应用促发展统一设计、集中开发、多层应用的基本原则,避免多头开发、自行应用,确保事半功倍。
四要确保安全。无论从设计层面还是应用层面,安全都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的要件,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充分实现应用目标前提下,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明确统一安全标准,建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应用系统安全。
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环节和主要内容
从业务发展中长期整体需要研究,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要突出的环节及强化的内容很多,但从业务推进阶段性多向需求角度分析,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实际上着重需要做好以下五个平台建设。
一是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平台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的展示性工程,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门户网站。即通过门户网站的要闻信息、政策法规、业务办理、理论研究、通知公告、信息公开、统计调查、服务公示、失信惩戒、社会评价、投诉举报等栏目板块建设,建立形成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披露机制。一方面动态即时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信息、行业信息;另一方面全面整合各社会组织的信息资源,搭建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社会监督,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1、基本思路
以县公司为单元集约管理,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构建以区域、线路、台区为单元的服务网格体系,充分整合现场服务资源,提升现场作业效率。整合用电检查、反窃电、采集现场运维和故障处理、周期核抄、电费催收、现场停复电和优质服务等现场作业,依据用户数、管辖面积和h境等基础数据,拓展客户经理职责,合理测算划分网格,设立集客户服务员、社区(村委)服务员、台区管理员于一体的现场网格化服务综合员,对接政府、社区(村委)、用户,通过整合社区(村委)资源,优化公司内部各相关专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点面结合、一站处理、全程管控、实时响应”的末端融合供电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人在格中转,事在网中办”的服务模式,最终实现“服务诉求在网格内解决,服务隐患在网格内消除,服务质量在网格内管控,服务品质在网格内提升”目标。
2、具体措施
2.1建立管理体系,整体推进
地市公司层级成立组织架构,负责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动态调整和协调推进,推行“定格、定人、定责”三定工作模式,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实行“逐级细分、逐级负责,逐级监控、逐级管理”的推进方式,实行周例会制度,通报研究辖区各方面信息、难点问题,制定工作计划,部署重点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上下联动、全方位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以营销监控中心、班组(供电所)、网格员分层分级履行职责的统一管理模式,监管中心负责横向协调沟通和对班组(供电所)、网格员的监督、工作调度和检查,班组(供电所)负责与社区的联络管理;网格员由监控中心实行统一调度、统一考核。
2.2完备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1)建立精益化管理档案
从台区这一最小单元着手,结合营配调贯通工作,完备服务管理档案。由客户经理牵头,实行客户经理、抄表员、用电检查员、采集运维员、资产管理员、生产抢修员、档案管理员等人员联合进台区,对台区网格内抄表质量、电价执行、计量装置、社区(村委)信息、用户信息、客户电话号码等各种基础性档案开展核查、设置格式统一、涵盖各专业的台区精益化管理档案模板,对缺失的资料限期补充完善,形成“一个台区一档案,一个网格一套档案”,提升现场作业效率,提高管理精准度。
(2)合理划分网格管理范围
在综合考虑区域、线路和台区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台区定界、全面覆盖、无缝对接、科学测算”的原则进行网格划分,以县公司为单元,按照城区、供电所管理范围及台区地理分布划分网格,分别由高、低压网格员对接专变客户和公变客户,构筑以线路、台区为单元“服务有网、网中有格、分格管理”的矩阵式服务网格体系。同时根据台区基本特征信息,以台区特征将网格划分为学区网格、城乡结合网格、纯农村网格、居民网格、商业网格等,并根据不同网格属性,测算工作量和职责,合理划分网格员管辖范围。
2.3打造特色服务,高效推进
(1)推行网格化服务“六个一”工程
为塑造优秀的台区经理网格化服务队伍,全面推行一张服务名片、一本服务手册、一个电力宣传栏、一份服务档案、每月一次社区(村委)联系走访、一个供电服务QQ群(微信群)等为主的社区服务“六个一”工程,依托“一栏两平台”(电力宣传栏、微信公众平台、短信平台),以“三个统一”(统一公开身份、统一工作流程、统一管理制度)为抓手,开展“互联网+”的业务模式、服务模式实践,通过辖区内的电力宣传栏、小区物业、掌上电力、微信、短信平台推送电量电费、停电信息及温馨提示,深入社区开展电价电费政策、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等宣传活动,公布网格员服务电话,充分了解客户的诉求,实现三级网格化管理工作内容全覆盖,运行机制规范化。
(2)提倡“主动优质服务”意识
加强员工思想意识教育,督促网格员转变观念,树立“主人翁”精神、“主动优质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电保姆”式服务。建立网格化服务工作流程,强化网格员调度权限,由网格管理员作为客户直接接触人负责发现、处理、传递客户诉求,追踪并反馈客户问题办理情况,计量和业扩等专业衔接,力争只要客户一个电话,网格员一口对外协调解决。
2.4强化监管和考核,整改推进
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和考核制度。完善服务“网格化”管理职责、流程、制度标准和考核指标,以“分级分类、量化考核、统一规范、科学评价”为原则,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网格内客户诉求办结情况、台区网格“量价费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明确考核标准,以促进网格员工作积极性。
3、预期成效
3.1提升供电企业服务规范化水平
建立“点面结合、一站处理、全程管控、实时响应”的网格化服务模式,结合台区资料摸底,通过详细分析各类服务信息和问题,实施跟踪客户诉求,将涉及客户的诉求、资料和指标等逐一落实到网格中,实现生产、营销和调控信息资源规范和综合运用,将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推进客户信息收集完善、服务诉求受理处置、服务工作质量和企业责任形象的综合提升。
3.2推进供电企业协同化联动水平
通过逐级落实管控责任,强化客户经理网格员的综合调度权限,实现资源整合、末端融合和部门联动,形成“一个管理网络、一个评价体系、一套运行机制、一个服务平台”的营销服务管理格局,做到责任清晰、有人管事、有人做事,为实现“为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的目标提供保障,有效解决“信息不畅”和“专业壁垒”问题,推进部门、班组间信息共享、工作协同。
结束语
摘 要 本文主要对社区用电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本着以规范社区用电服务流程,提高用电服务质量为目的,提出在社区用电服务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新概念,并根据具体的实际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在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精”和“细”的理念,力求在管理工作中有新的突破,为下一步油田社区用电服务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有序的开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规范 服务 质量
胜利油田社区电力专业化改革以来,原社区用电抄、收、维修等业务由新组建用电服务队承担,但由于社区用电工作比较繁杂、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等因素,社区用电管理环节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抄表、核算过程不规范,基础资料不健全,收费台帐不规范,居民户电费回收率低、维修服务不及时等等问题。因此,如何快速有效提升社区用电管理水平,为居民提供优质可靠的用电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从法制管理走向文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社区用电服务工作之中
(一)要在用电服务队中营造精细化管理的认同氛围
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前引入这一理念,并使其尽快被广大员工理解和认同。因此,一是要组织队内职工学习精细管理理论,让职工能够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决不是将简单的工作复杂化、无谓地增加工作量,而是通过落实责任、量化细节、加强监督等措施,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二是基层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其工作核心作用。三是责任制的划分要清晰,职责分工要明确。这是能否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也是各项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关键,真正做到“功有奖、过有罚”,只有这样,才能将用电服务队的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二)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用电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关于精细化管理,有这样一个等式100-1=0,也就是说,1%的错误往往会导致100%的失败。因此,必须遵循“管理无小事”的原则,做到班前布置、中间控制、事后检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渗透到用电服务队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使管理责任具体化,实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一是要在安全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重点完善事故预防机制通过对所涉及的各项生产工作的分类,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应急预案,并要通过实践的工作不断去充实和完善。同时,我们还建议在用电服务队开展 “安全提示”活动,即“班组日工作警示法”,用“警示卡”的形式将原有烦琐的“语言监督”变为无声的“自我警示”,从而培养全队职工的慎独、慎微意识。
二是要在服务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本着真诚服务客户的理念, 加大与社会各界主动沟通力度,定期组织召开与客户之间的研讨会,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和用电需求,为客户出谋划策,在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架起理解、沟通、信任的桥梁,切实保障电力客户的电力权利;其次要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的保障措施上作文章,应当在实行计划停电事先告知,故障停电后主动说明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推行符合自身生产实际的各种“特色服务”。
三是要在用电监督检查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网损。网损率是用电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其管理水平的综合反应。因此,做好客户的用电检查工作,是有效控制网损主要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区域,责任划分到人,根据区域网损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全面优质地完成管辖客户的周期和专项检查任务,检查和处理客户的违约用电和窃电行为,进行用电营业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客户的档案资料并及时更新资料,实行网损月分析例会制度,针对网损高的区域,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检查实施效果,做到有效控制网损。
三、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优质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从而使诚信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优质服务用电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应制定一系列可操作的制度来保证其规范运行,使优质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制度保证的前提下,还应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来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可以通过“接待日”,敞开大门,广泛听取用户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优质服务工作还应制定相应的奖惩考核措施,并跟踪考核,对一些优质服务工作做的好的员工实行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或每季开展“优质服务标兵”评比,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对服务较差的员工,可采取扣发考核工资,通报批评等措施,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提高,使优质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是公共财政建设的客观要求
作为公共支出的最直接的实施者,公共财政建设要求财政部门首先应该是一个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技术性部门。这里所谓的技术性,主要是指财政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把国家各类财政性资金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分配好、使用好,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实现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就成为财政工作的基本内容。
1、精细化管理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将会迅速增长,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是我国今后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也将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政府重要组成部门的财政部门,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充分说明了财政部门面临的艰巨任务。为此,财政部门在明晰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的基本现状,采取相应对策的同时,对公共支出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准确掌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和着重点,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精细化管理是公共支出规范化的基础。公共支出规范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现阶段,公共支出不论是从支出安排的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管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地方财政部门面临的工作压力很大。没有公共支出的精细化,或者说,对公共支出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和安排,是不可能完全实现公共支出规范化管理的。
3、精细化管理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公共财政的最基本要求。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关键还是在于资金的有效安排,这就必然涉及到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只有做到了精细化管理,才能使财政资金的安排变得十分清晰,效益的发挥与否十分明了,可能出现的失误能够很及时地得以纠正,财政支出的绩效考核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管理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
二、实现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财政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对财政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应该包括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结合现阶段财政工作的具体实际,笔者认为,着重在以下三点。
1、完善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从精细化管理要求来看,现行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还是属于“粗放型”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只是侧重于解决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的问题,却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和支出范围的问题,省以下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就更显得杂乱。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中央从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然而,这种努力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或者说具有很大的临时性、机动性。非特定情况下的临时性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是非理性的期望。就中央财政来看,这种临时性的表现就是对地方的财政支出安排是盲目的和方向不明的。不论是按照什么因素安排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在给予地方政府自的同时,也使得财政部的监督显得苍白,这又从另一方面弱化了公共支出的绩效考核,会助长管花钱不管效益的现象。
2、成熟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方式。现行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方式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是带有很深的部门干预的特征。中央财政所形成的资金分块管理的管理模式,“统一”了各级地方财政的资金管理,也直接导致了地方财政公共支出的分散性。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了谁能够安排资金,谁就有发言权的现象,这也是导致财政工作(特别是地方财政工作)成为焦点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初,在广东省的“两会”上,原广州地铁老总诉苦“节省18亿,反挨财政部门批”,这应该是值得财政部门深思的。
3、规范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要求。对财政公共支出的管理,与其说是财政部门的职责,倒不如说是已经衍生为一种政府行为。“公共支出”是姓“民”还是姓“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上一部分有识之士的担忧。当前体制下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在支出管理上是鞭长莫及,同时,由于块块之间所固有的项目特征、行业要求、考核标准等的差异性,也使得地方出现了同样是财政部门出来的资金,其管理的重点和要求却不完全相同的现象,给财政公共支出的规范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实现财政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1、合理设置财政部门支出管理机构。改革财政部门现有的、以资金分块管理为原则的机构设置模式。具体设想是在不弱化部门职能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对现有支出管理机构进行整合,为财政支出“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1)成立预算编制委员会。合并现有的所有负责资金安排和拨付的内设机构,成立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委员会。财政部门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必须经过预算编制委员会的审核和签批后,再履行相关法律和行政程序。财政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由部长直接负责,各级地方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由相应财政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负责。为了保证预算编制委员会的正常工作,还要相应建立专家库,财政部门在确定某一方面的财政预算时,就在专家库里相应地随机确定一定数量的专家进行反复研究确定。这样,就可使财政部门从复杂的既管钱又管事的现状中解脱出来,变为单纯的只管钱的技术部门,以保证资金安排的合规、合理、合法。
(2)保留财政资金支付机构。为了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推进,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支付的机构要保留,同时,要突出其规范性的特点。要通过对资金支付情况的分析来检查和落实预算编制是否合规、合理和合法,也为预算编制委员会提供相关意见,为相应机构对资金支出的检查和绩效考核提供初步意见。
作为公共支出的最直接的实施者,公共财政建设要求财政部门首先应该是一个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技术性部门。这里所谓的技术性,主要是指财政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把国家各类财政性资金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分配好、使用好,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实现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就成为财政工作的基本内容。
1、精细化管理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将会迅速增长,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是我国今后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也将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政府重要组成部门的财政部门,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充分说明了财政部门面临的艰巨任务。为此,财政部门在明晰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的基本现状,采取相应对策的同时,对公共支出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准确掌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和着重点,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精细化管理是公共支出规范化的基础。公共支出规范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现阶段,公共支出不论是从支出安排的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管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地方财政部门面临的工作压力很大。没有公共支出的精细化,或者说,对公共支出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和安排,是不可能完全实现公共支出规范化管理的。
3、精细化管理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公共财政的最基本要求。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关键还是在于资金的有效安排,这就必然涉及到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只有做到了精细化管理,才能使财政资金的安排变得十分清晰,效益的发挥与否十分明了,可能出现的失误能够很及时地得以纠正,财政支出的绩效考核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管理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
二、实现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财政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对财政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应该包括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结合现阶段财政工作的具体实际,笔者认为,着重在以下三点。
1、完善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从精细化管理要求来看,现行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还是属于“粗放型”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只是侧重于解决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的问题,却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和支出范围的问题,省以下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就更显得杂乱。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中央从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然而,这种努力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或者说具有很大的临时性、机动性。非特定情况下的临时性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是非理性的期望。就中央财政来看,这种临时性的表现就是对地方的财政支出安排是盲目的和方向不明的。不论是按照什么因素安排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在给予地方政府自的同时,也使得财政部的监督显得苍白,这又从另一方面弱化了公共支出的绩效考核,会助长管花钱不管效益的现象。
2、成熟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方式。现行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方式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是带有很深的部门干预的特征。中央财政所形成的资金分块管理的管理模式,“统一”了各级地方财政的资金管理,也直接导致了地方财政公共支出的分散性。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了谁能够安排资金,谁就有发言权的现象,这也是导致财政工作(特别是地方财政工作)成为焦点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初,在广东省的“两会”上,原广州地铁老总诉苦“节省18亿,反挨财政部门批”,这应该是值得财政部门深思的。:
3、规范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要求。对财政公共支出的管理,与其说是财政部门的职责,倒不如说是已经衍生为一种政府行为。“公共支出”是姓“民”还是姓“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上一部分有识之士的担忧。当前体制下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在支出管理上是鞭长莫及,同时,由于块块之间所固有的项目特征、行业要求、考核标准等的差异性,也使得地方出现了同样是财政部门出来的资金,其管理的重点和要求却不完全相同的现象,给财政公共支出的规范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实现财政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1、合理设置财政部门支出管理机构。改革财政部门现有的、以资金分块管理为原则的机构设置模式。具体设想是在不弱化部门职能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对现有支出管理机构进行整合,为财政支出“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1)成立预算编制委员会。合并现有的所有负责资金安排和拨付的内设机构,成立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委员会。财政部门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必须经过预算编制委员会的审核和签批后,再履行相关法律和行政程序。财政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由部长直接负责,各级地方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由相应财政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负责。为了保证预算编制委员会的正常工作,还要相应建立专家库,财政部门在确定某一方面的财政预算时,就在专家库里相应地随机确定一定数量的专家进行反复研究确定。这样,就可使财政部门从复杂的既管钱又管事的现状中解脱出来,变为单纯的只管钱的技术部门,以保证资金安排的合规、合理、合法。
(2)保留财政资金支付机构。为了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推进,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支付的机构要保留,同时,要突出其规范性的特点。要通过对资金支付情况的分析来检查和落实预算编制是否合规、合理和合法,也为预算编制委员会提供相关意见,为相应机构对资金支出的检查和绩效考核提供初步意见。
关键词:
地名地址数据;数据标准;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
城镇精细化管理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城镇精细化管理主要运用标准化、数据化、程序化的手段,使管理的各要素精确、协同,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准确。与以前粗放性的城市管理不同,城镇精细化管理必须注重细节。城市管理的细节往往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出行、乘车、旅游、购物、医疗、教育等;同时也与政府关心的要素密切相关,如行政区域的范围与面积、管辖范围的自然资源、企业分布、人口分布、商业分布、GDP分布、交通、应急事务对策等。而以上这些城镇精细管理关注的要素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与空间地理信息密切关联。而地名地址数据库承载着空间地理信息的框架性内容,是城镇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概略描述,是城镇精细化管理决策最直接的、可以形象化感知的数据基础。丰富、细致、规范的地名地址数据将对城镇精细化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分析出发,提出地名地址数据建设要点,并以南京市为例,介绍地名地址数据标准设计内容和数据建设实践,最后提出地址数据应用愿景,以此抛砖引玉。
一、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分析
新型城镇是以城乡统筹、集约高效、功能友好、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表现为“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态势。新型城镇应科学合理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设计合理的新型城镇将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资源享用均等化,最终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要构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格局,地名地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数据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具备规划与管理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1)我国新型城镇建设正处于规划建设阶段,要管理好首先要规划好,科学规划离不开地名地址数据的支持。地名地址数据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详细的空间位置反映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布局,挂接专题数据后将生动反映社会及人文信息的空间分布,形象地揭示新型城镇的区域特征、发展态势、经济分布,有利于新型城镇科学规划。
2)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还具备事务性细化管理的特点,也离不开地名地址数据的支持。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与政府和公众均密切相关,因此应对城市管理细节进行通盘考虑,从而实现有效的精细管理。而地名地址数据客观反映了城市各层级的管理单元分布,将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平台的搭建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撑。
二、地名地址数据建设要点
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正在积极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但目前我国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还存在着覆盖不全、描述不详细,以及权威性、现势性数据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要使地名地址数据满足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并为之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必须建设规范、统一、现势、权威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其建设要点如下:
1)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引导。应充分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需求,如行政区域、社区、小区,甚至楼栋等信息的空间表达,如各类娱乐场所、商业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垃圾站、公共枢纽、餐饮住宿等的空间表达等。只有新型城镇管理的对象空间信息越丰富,才越便于管理。
2)标准先行。要建设统一、规范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必须在国家相关要求的指导下,广泛调研各方需求,编制科学、可行的地名地址数据标准。
3)体现权威性。地名地址信息与民政局、公安局的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地名地址数据库的采集、建库应和管理部门密切联系,在标准制定、数据源获取、更新维护等环节都应与权威部门充分沟通联系、信息确认,以保证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的权威性。
4)统一建库、统一。对于一个新型城镇而言,其地名地址数据库应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要求去搭建,不应存在多部门重复建设、多种渠道等现象。该类数据库建设应由该城市的(数字城市或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领导小组牵头,多部门协作完成,其应依托于该城市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地理信息服务的方式向政府、公众,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数据利用开发提供保障。
5)与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产品相互关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09年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设计指南》中明确指出: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主要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5类,且这5类数据密不可分。地名地址数据与地理实体等其他几类空间框架数据无法分割:它们在空间上、基准上,以及各类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标准、更新维护、版本(现势性)上相互关联。
6)更新维护制度化、程序化。地名地址数据库首次建设固然重要,但要使数据库长期发挥作用,必须建立有效的、便于实施的更新维护管理制度,使更新能够自动触发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进行,可以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使更新工作责任到人,逐级上传,并建立权威部门的审核制度,使更新工作及时、有效。
三、标准设计与应用实践
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的大背景下,南京市规划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3—2014年度开展了地名地址数据标准建设与实践验证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标准设计
(1)数据概念模型设计
地名地址数据是对地名、地址信息的结构化描述与标识。《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地名地址信息以地理位置标识点来表达,利用该标识点实现与其相关的地理实体空间概略定位。地名地址数据包含标准地址(地理位置的结构化描述)、地址编码、地址位置、地址时态等信息,还包括了与其相关的标准名称(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地理实体标识码、建筑物编码等信息,便于与现实存在的地理实体及建筑物挂接。结构化描述的地名地址数据利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相关专题信息的空间匹配、信息挂接展现。
(2)地名地址组成结构
《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描述的地名与地址是密不可分的,面向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其地名信息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概念,还应满足城镇精细化管理需要下的地名信息(即兴趣点POI)的广义拓展,如商业、娱乐、生活服务等地名及地址信息。任何一条记录中既包含了地址信息(包括标准地址与代码、行政区域代码与各级名称、路街巷名称、门牌号及图片、楼栋号、单元号、建筑物唯一编号等信息)、通用的地名信息(包括标准地名及类别、简称、别名、曾用名、地理实体标识码等信息)及广义拓展的地名信息(即兴趣点POI,包括POI类别、邮政编码等信息),还包括了以数据应用为目的的信息(包括数据来源、数据更新、是否、照片与视频等信息)。如图2所示。
(3)数据分类
我国在2001年了《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该规定对山峰、河流、湖泊、森林、行政区域、矿区、农林牧渔区、交通设施、纪念地等有明显地名意义的地名作了分类规定,其中按自然地名、人文地名分成两个门类,再按照其大类、中类、小类进行细分。但该分类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政府、公众对地名的分类需求,且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对自然、人文的城市框架信息表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明确了地名地址数据分类表达是在国家相关标准的框架上,拓展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餐饮住宿、金融保险、旅游服务、房产楼盘、休闲娱乐、医疗卫生、文教科研、生活服务、公共设施等13个分类,近140个小类,并且其分类体系与国家地名分类体系进行了很好的衔接。
(4)标准特色
《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的制定将有利于统一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生产规则,有利于建设标准统一的地名地址数据库,最终将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支撑。标准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属性信息表,将密切联系的地名、地址、兴趣点等信息三者统一为一体,减少了数据冗余,其数据结构的科学性及信息表达的丰富性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为信息空间匹配、信息挂接展现、查询、定位及分析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
2)通过地址编码、地名分类代码、兴趣点分类代码标识,可以实现任意条件的成果输出,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地名地址匹配)和利用率,实现了面向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多个行业、多用途的目的。
3)地址编码在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社区编号,可以更好地与将来的社区网格管理进行衔接,便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社区化(网格化)。
4)地址拆分提高了将来地名地址匹配的精度和效率,便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各类专题数据与之匹配和挂接。
5)标准中地理实体标识码和建筑物编码信息将有利于将专题和社会经济信息与建筑物或地理实体(如行政边界、河流、道路、院落等)的挂接、联动,便于统计分析、客观展现。
6)照片、视频、网址、邮编等信息使地名地址信息表达更为丰富,脱密信息标识、数据来源、采集更新属性信息及区域元数据便于数据利用和管理。
2.应用实践
在标准制定后,南京市规划局与公安局紧密联系,顺利完成建邺核心地区的地名地址采集建库,并通过实践反复验证并完善数据规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该部分数据已经在南京市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南京、智慧新城专项系列平台上展现。地名地址采集、建库实践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数据标准,使其能够直接指导生产,也为后一步工作提出了思路:
1)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管理平台研发:完成数据归整、质检、入库、更新等辅助工具的开发,为数据建库提供质量保障;另外基于该平台还应实现地名地址唯一标识码编码管理、更新维护、地名地址数据匹配(专题挂接融合服务)、导出等功能。
2)应联合公安局、民政局等权威部门联合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审核、更新维护等相关工作,保证地名地址数据的权威性、可靠性。
3)建立联动更新制度:要使地名地址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中发挥更好的应用,还应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等分级触发更新维护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其现势性、可用性。
四、应用愿景
地名地址数据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使者、社会管理与经济活动的桥梁,是实现各部门数据在地理空间上有效共享的重要纽带。地名地址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及权威性特点,将为新型城镇的科学规划与有效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地名地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家底,客观分析,为新型城镇科学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以往的规划设计在前期现状分析时往往缺乏对人口、经济、基础设施、产业等相关信息空间布局的有效判断,导致规划设计由“拍脑袋”决定,缺乏科学的依据。而地名地址可以与企业分布、企业产值、人口统计、法人数据、GDP统计等规划编制的重要因子进行空间匹配和共享融合,有助于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也有助于揭示人文信息与城镇化进程等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都将为新型城镇的规划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地名地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媒介,通过地名地址匹配,将各种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要的信息与之关联,将可以开发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城市管理应用平台,可以在空间上进行直观展现和动态维护管理,如住宅管理、户籍管理、卫生管理(环卫、垃圾中转站)、集贸市场管理、公厕管理、公众出行、安全突发事故的处理、建筑能耗监测,甚至可以做到电梯、锅炉等质量安全问题跟踪,残疾人员、老年人员定期管理和跟踪,娱乐场所与公共场所定期跟踪管理等细节性的管理。依托于地名地址数据,城市精细化管理将成为一种常态性管理制度,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直观和科学有效,将提高城市管理部门和政府的公信力,从而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3)新型城镇规划设计、规划实施与精细化管理相互促进。新型城镇的科学规划与实施,将促进地名地址的不断更新,而其通过精细化管理获取的各个层级的专题信息与地名地址空间挂接,又将为下一轮的规划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实施面向新型城镇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客观分析—规划设计(调整)—规划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个不断完善并螺旋式上升的闭合环,整个过程将是新型城镇发展有力的推动力。
五、结束语
地名地址数据建设与其他GIS数据建设相比,具有数据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便于利用的特点,它将为智慧地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格局提供科学依据,也是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推手,通过它最终将体现新型城镇的整体观、历史观、系统观的科学发展新理念。
作者:诸敏秋 宋以胜 王芙蓉 尹向军 赵伟 单位: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CH/Z9010—2011[S].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GBT23705—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陈玉萍,张秀.地名地址普查与建库研究[J].测绘通报,2015(6):103-107.
[5]卫启云,渠伟勇,黄鸿,等.城市地理编码的部门信息共享与应用实践[J].测绘通报,2014(10):101-104.
[6]佚名.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十问[J].领导决策与信,2013(25):4-7.
[7]李军.城市管理需要精细化[J].现代城市,2011(2):45-47.
[8]杨萌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J].财经界,2014(4):100-102.
现在我们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应当进一步深刻理解。有人讲: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能不能说明白,而是看他能不能干明白。对这句话,我个人是持有异议的。对任何事情,说不明白,那就是认识不到位;只有把事物认识清楚,才能说明白,也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成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实践也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崔市长把它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到具体工作中,我们确实还有一个提高认识、深化理解的过程。这方面,我看广礼讲得很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的精细化和服务的质量会随着劳动分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不仅是精密细致的问题,更应该看到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行为。在这样一个新的要求下,我们能够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一种行为,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操作,应该说还有一个认识和研究的过程。我认为在实践中,至少要从以下三点来认识和理解:
一是政府职能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政府角度来说,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崔市长说过,要把如何抓好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最高施政准则。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目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众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代表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强,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具体事要有人管,有人负责,这体现了政府的本职要求。说到底,也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履行政府的职责。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十七大报告中将“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变成“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增长是相对总量上的一种改变,而发展方式是全方位的。从全国来看,目前的经济发展是资源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大,但报告中没有提到“总量”的问题。而长春不是这种情况,尽管我们发展很快,但总量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而且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目前又正处于这些问题的爆发期,所以我们要进行“双向革命”:一方面是进行工业化革命,在工业化中期要咬定工业不放松,没有工业基础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也要进行现代化的革命,在目前竞相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我们既要做发达城市、发达地区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做的事,也要做发达城市现在正在做的事。促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跟上时代步伐,那就是抓好民生。所以我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工作中最实际的落实,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三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要求我们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我们平时讲的执行不到位,其实就是管理不到位、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人事局提出过要搞绩效考评。我兼任过三年机关工委书记,对责任制考核中存在的难量化的问题比较清楚。目前,机关责任不容易量化,有些社会化工作也很难用数字来衡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种新的考评手段和方式。崔市长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是我们目前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一个具体推动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要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特别是精细化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二、要选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
前段时间,我到日本丰田公司考察时了解到,他们用一个很小的流程改革,促进了整个丰田公司的大发展。通常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但丰田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能生产三到四种车型。他们就是通过在流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改革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以什么角度切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要提出“政府成本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政府行政有时候是不讲成本的,从政府角度看了也很着急。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入手,科学利用我们政府可掌控的各种资源,实现成本
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因此在行政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 二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建好城市,把一个美丽整洁的城市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群众对政府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下功夫,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亮点。崔市长提出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民生无小事”等原则,是我们抓好民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因此,民生工作也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把百姓关心的煤、水、电、气、热等问题落实到每个家庭,是我们工作中的大事。如果我们真正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那么精细化管理工作就应该把关系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
三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目的就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加温暖。我们每个部门都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人人有管理、事事有管理,每个角度都有管理,那就做到精细化了。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按这个要求去做,整个精细化管理也就会上台阶、上水平。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强调协调配合,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开展下步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今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蓄力量。传统的方法还是典型引路,我认为今天做交流发言的几个部门都可以作为典型。希望大家再进一步挖掘深化,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在其他部门中推广。按照崔市长要求,我们明年要继续开展“查找改”活动。因此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一个成果,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延伸和深化,进而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查找改”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果说“查找改”活动是阶段性的,那么精细化管理就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渗透到我们各项工作中去,同时也要注意与政务公开、政务管理结合起来,与“查找改”活动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作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精细化管理这个平台作为强化政府职能一条主线抓实抓好。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要防止认识上的偏颇和行动上的偏差。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搞“繁琐哲学”,也绝不能因细废大,更不能因推行精细管理而忽视或弱化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精细不是“小器”,应该是一种深度、一种行为,是培养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成一种人的内在气质和工作习惯。我们要树立一种精神,把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长期工作中,经过十年、二十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逐渐把精细化管理变为长春市政府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内涵。
现在我们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应当进一步深刻理解。有人讲: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能不能说明白,而是看他能不能干明白。对这句话,我个人是持有异议的。对任何事情,说不明白,那就是认识不到位;只有把事物认识清楚,才能说明白,也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成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实践也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崔市长把它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到具体工作中,我们确实还有一个提高认识、深化理解的过程。这方面,我看广礼讲得很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的精细化和服务的质量会随着劳动分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不仅是精密细致的问题,更应该看到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行为。在这样一个新的要求下,我们能够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一种行为,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操作,应该说还有一个认识和研究的过程。我认为在实践中,至少要从以下三点来认识和理解:
一是政府职能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政府角度来说,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崔市长说过,要把如何抓好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最高施政准则。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目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众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代表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强,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具体事要有人管,有人负责,这体现了政府的本职要求。说到底,也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履行政府的职责。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十七大报告中将“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变成“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增长是相对总量上的一种改变,而发展方式是全方位的。从全国来看,目前的经济发展是资源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大,但报告中没有提到“总量”的问题。而长春不是这种情况,尽管我们发展很快,但总量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而且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目前又正处于这些问题的爆发期,所以我们要进行“双向革命”:一方面是进行工业化革命,在工业化中期要咬定工业不放松,没有工业基础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也要进行现代化的革命,在目前竞相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我们既要做发达城市、发达地区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做的事,也要做发达城市现在正在做的事。促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跟上时代步伐,那就是抓好民生。所以我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工作中最实际的落实,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三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要求我们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我们平时讲的执行不到位,其实就是管理不到位、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人事局提出过要搞绩效考评。我兼任过三年机关工委书记,对责任制考核中存在的难量化的问题比较清楚。目前,机关责任不容易量化,有些社会化工作也很难用数字来衡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种新的考评手段和方式。崔市长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是我们目前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一个具体推动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要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特别是精细化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二、要选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
前段时间,我到日本丰田公司考察时了解到,他们用一个很小的流程改革,促进了整个丰田公司的大发展。通常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但丰田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能生产三到四种车型。他们就是通过在流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改革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以什么角度切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要提出“政府成本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政府行政有时候是不讲成本的,从政府角度看了也很着急。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入手,科学利用我们政府可掌控的各种资源,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因此在行政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
二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建好城市,把一个美丽整洁的城市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群众对政府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下功夫,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亮点。崔市长提出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民生无小事”等原则,是我们抓好民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因此,民生工作也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把百姓关心的煤、水、电、气、热等问题落实到每个家庭,是我们工作中的大事。如果我们真正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那么精细化管理工作就应该把关系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
三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目的就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加温暖。我们每个部门都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人人有管理、事事有管理,每个角度都有管理,那就做到精细化了。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按这个要求去做,整个精细化管理也就会上台阶、上水平。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强调协调配合,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开展下步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今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蓄力量。传统的方法还是典型引路,我认为今天做交流发言的几个部门都可以作为典型。希望大家再进一步挖掘深化,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在其他部门中推广。按照崔市长要求,我们明年要继续开展“查找改”活动。因此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一个成果,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延伸和深化,进而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查找改”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果说“查找改”活动是阶段性的,那么精细化管理就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渗透到我们各项工作中去,同时也要注意与政务公开、政务管理结合起来,与“查找改”活动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作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精细化管理这个平台作为强化政府职能一条主线抓实抓好。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要防止认识上的偏颇和行动上的偏差。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搞“繁琐哲学”,也绝不能因细废大,更不能因推行精细管理而忽视或弱化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精细不是“小器”,应该是一种深度、一种行为,是培养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成一种人的内在气质和工作习惯。我们要树立一种精神,把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长期工作中,经过十年、二十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逐渐把精细化管理变为长春市政府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内涵。
一、要充分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现在我们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应当进一步深刻理解。有人讲: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能不能说明白,而是看他能不能干明白。对这句话,我个人是持有异议的。对任何事情,说不明白,那就是认识不到位;只有把事物认识清楚,才能说明白,也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成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实践也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崔市长把它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到具体工作中,我们确实还有一个提高认识、深化理解的过程。这方面,我看广礼讲得很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的精细化和服务的质量会随着劳动分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不仅是精密细致的问题,更应该看到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行为。在这样一个新的要求下,我们能够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一种行为,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操作,应该说还有一个认识和研究的过程。我认为在实践中,至少要从以下三点来认识和理解:
一是政府职能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政府角度来说,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崔市长说过,要把如何抓好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最高施政准则。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目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众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代表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强,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具体事要有人管,有人负责,这体现了政府的本职要求。说到底,也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履行政府的职责。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十七大报告中将“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变成“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增长是相对总量上的一种改变,而发展方式是全方位的。从全国来看,目前的经济发展是资源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大,但报告中没有提到“总量”的问题。而长春不是这种情况,尽管我们发展很快,但总量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而且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目前又正处于这些问题的爆发期,所以我们要进行“双向革命”:一方面是进行工业化革命,在工业化中期要咬定工业不放松,没有工业基础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也要进行现代化的革命,在目前竞相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我们既要做发达城市、发达地区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做的事,也要做发达城市现在正在做的事。促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跟上时代步伐,那就是抓好民生。所以我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工作中最实际的落实,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三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要求我们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我们平时讲的执行不到位,其实就是管理不到位、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人事局提出过要搞绩效考评。我兼任过三年机关工委书记,对责任制考核中存在的难量化的问题比较清楚。目前,机关责任不容易量化,有些社会化工作也很难用数字来衡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种新的考评手段和方式。崔市长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是我们目前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一个具体推动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要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特别是精细化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二、要选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
前段时间,我到日本丰田公司考察时了解到,他们用一个很小的流程改革,促进了整个丰田公司的大发展。通常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但丰田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能生产三到四种车型。他们就是通过在流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改革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以什么角度切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要提出“政府成本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政府行政有时候是不讲成本的,从政府角度看了也很着急。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入手,科学利用我们政府可掌控的各种资源,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因此在行政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
二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建好城市,把一个美丽整洁的城市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群众对政府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下功夫,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亮点。崔市长提出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民生无小事”等原则,是我们抓好民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因此,民生工作也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把百姓关心的煤、水、电、气、热等问题落实到每个家庭,是我们工作中的大事。如果我们真正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那么精细化管理工作就应该把关系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
三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目的就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加温暖。我们每个部门都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人人有管理、事事有管理,每个角度都有管理,那就做到精细化了。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按这个要求去做,整个精细化管理也就会上台阶、上水平。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强调协调配合,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开展下步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今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蓄力量。传统的方法还是典型引路,我认为今天做交流发言的几个部门都可以作为典型。希望大家再进一步挖掘深化,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在其他部门中推广。按照崔市长要求,我们明年要继续开展“查找改”活动。因此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一个成果,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延伸和深化,进而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查找改”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果说“查找改”活动是阶段性的,那么精细化管理就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渗透到我们各项工作中去,同时也要注意与政务公开、政务管理结合起来,与“查找改”活动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作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精细化管理这个平台作为强化政府职能一条主线抓实抓好。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要防止认识上的偏颇和行动上的偏差。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搞“繁琐哲学”,也绝不能因细废大,更不能因推行精细管理而忽视或弱化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精细不是“小器”,应该是一种深度、一种行为,是培养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成一种人的内在气质和工作习惯。我们要树立一种精神,把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长期工作中,经过十年、二十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逐渐把精细化管理变为长春市政府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内涵。
一、要充分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现在我们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应当进一步深刻理解。有人讲: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能不能说明白,而是看他能不能干明白。对这句话,我个人是持有异议的。对任何事情,说不明白,那就是认识不到位;只有把事物认识清楚,才能说明白,也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成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实践也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崔市长把它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到具体工作中,我们确实还有一个提高认识、深化理解的过程。这方面,我看广礼讲得很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的精细化和服务的质量会随着劳动分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不仅是精密细致的问题,更应该看到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行为。在这样一个新的要求下,我们能够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一种行为,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操作,应该说还有一个认识和研究的过程。我认为在实践中,至少要从以下三点来认识和理解:
一是政府职能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政府角度来说,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崔市长说过,要把如何抓好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最高施政准则。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目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众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代表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强,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具体事要有人管,有人负责,这体现了政府的本职要求。说到底,也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履行政府的职责。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十七大报告中将“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变成“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增长是相对总量上的一种改变,而发展方式是全方位的。从全国来看,目前的经济发展是资源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大,但报告中没有提到“总量”的问题。而长春不是这种情况,尽管我们发展很快,但总量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而且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目前又正处于这些问题的爆发期,所以我们要进行“双向革命”:一方面是进行工业化革命,在工业化中期要咬定工业不放松,没有工业基础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也要进行现代化的革命,在目前竞相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我们既要做发达城市、发达地区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做的事,也要做发达城市现在正在做的事。促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跟上时代步伐,那就是抓好民生。所以我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工作中最实际的落实,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三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要求我们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我们平时讲的执行不到位,其实就是管理不到位、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人事局提出过要搞绩效考评。我兼任过三年机关工委书记,对责任制考核中存在的难量化的问题比较清楚。目前,机关责任不容易量化,有些社会化工作也很难用数字来衡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种新的考评手段和方式。崔市长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是我们目前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一个具体推动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要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特别是精细化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二、要选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
前段时间,我到日本丰田公司考察时了解到,他们用一个很小的流程改革,促进了整个丰田公司的大发展。通常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但丰田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能生产三到四种车型。他们就是通过在流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改革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以什么角度切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要提出“政府成本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政府行政有时候是不讲成本的,从政府角度看了也很着急。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入手,科学利用我们政府可掌控的各种资源,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因此在行政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
二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建好城市,把一个美丽整洁的城市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群众对政府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下功夫,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亮点。崔市长提出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民生无小事”等原则,是我们抓好民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因此,民生工作也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把百姓关心的煤、水、电、气、热等问题落实到每个家庭,是我们工作中的大事。如果我们真正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那么精细化管理工作就应该把关系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
三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目的就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加温暖。我们每个部门都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人人有管理、事事有管理,每个角度都有管理,那就做到精细化了。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按这个要求去做,整个精细化管理也就会上台阶、上水平。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强调协调配合,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开展下步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今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蓄力量。传统的方法还是典型引路,我认为今天做交流发言的几个部门都可以作为典型。希望大家再进一步挖掘深化,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在其他部门中推广。按照崔市长要求,我们明年要继续开展“查找改”活动。因此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一个成果,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延伸和深化,进而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查找改”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果说“查找改”活动是阶段性的,那么精细化管理就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渗透到我们各项工作中去,同时也要注意与政务公开、政务管理结合起来,与“查找改”活动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作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精细化管理这个平台作为强化政府职能一条主线抓实抓好。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要防止认识上的偏颇和行动上的偏差。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搞“繁琐哲学”,也绝不能因细废大,更不能因推行精细管理而忽视或弱化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精细不是“小器”,应该是一种深度、一种行为,是培养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成一种人的内在气质和工作习惯。我们要树立一种精神,把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长期工作中,经过十年、二十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逐渐把精细化管理变为长春市政府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