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土木工程专业行业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2 16:30: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土木工程专业行业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土木工程专业行业分析

篇(1)

如今我国经济已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土木工程作为保障人们日常生活正常进行的工程,起工程建设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和提高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信息化建设就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为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土木工程中还需掌握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实施对策。通过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来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和提升员工素质等。

一、 发展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要想不断完善土木工程技术和施工手段,提高土木工程建设的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实施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实施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和施工流程的优化,还可将其融入到电子商务和信息产业之中,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益,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由此可以看出,改变管理者对土木工程建设的传统观念和思想、合理规划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框架、提高土木工程信息技术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 浅析土木工程各阶段信息化建设

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土木工程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可以分为设计、施工、管理和招标几个环节。首先分析土木工程设计信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土木工程最重要的建筑材料钢和混泥土都有了一定的革新,其可靠性和耐久性都有了很大改善,而一些合成材料经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与传统材料相比也更显优良和轻质,这一系列材料的改善,为技术人员设计土木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也可以使技术人员的设计工作大大简化。

良好的土木工程设计是为土木工程更好实施做铺垫,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在土木工程实施中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的完成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在高层建筑的垂直度上、悬索受力的大型桥梁上和大体积混泥土的施工质量上等项目的控制。

土木工程涉及的行业范围十分广泛,如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钢结构加工业等,可以说土木工程是一个复杂行业的信息集合地,并且其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是十分大的。因此,制定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高效的土木工程信息化管理体制,可以对很多复杂集合在一起的行业进行细致和全面的统计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计划,完善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促进土木工程在各个行业有效科学的实施。

三、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对策

(一)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科学管理、技术进步相结合,要不断创新,首先必须致力于三大系统的建设。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大信息系统是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这一信息技术系统的应用,可以让现代建筑师将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通过大胆的构思和神奇的想象充分直观地展现出来,例如,在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模型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各种专业的设计人员可以在同一模板上设计模型,这样既减少了信息传输的时间,也可以使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同时得到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第二大信息系统是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土木工程中信息技术规范、准确、有序和高效的实施,在涉及众多行业、包含大量信息的土木工程中,制定规范有效地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校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确保各个行业健康和高效的发展。

(二) 推陈出新,从整体构建土木工程信息化

土木工程信息化随着时代的推进、技术的改革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它的变化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因此,转变传统的设计和实施观念,结合社会进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创新,积极进取,同时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本国现有的技术和经验,从整体构建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以使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取得跨越式的进步。

(三) 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推动土木工程信息化快速高效发展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的土木工程,对我国国计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全面推进土木工程信息化进程,从科研体制和培养人才各方面对土木工程信息化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当然,对现有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土木工程建设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和行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

四、 对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根据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发展情况,结合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的趋势,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将会在计算机软件、嵌入式系统和互联网三个方面的应用上取得突破。

(一)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土木工程专业软件不仅是土木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体,也是土木工程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不仅可以采集、传递和使用信息,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土木工程专业软件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软件开发技术,二是人工智能技术。

提高软件开发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客户需求将组件进行组装,还可以是软件开发周期缩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样变更有资本投资土木工程专业软件的开发。

(二)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随着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嵌入式计算机也将会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中,因为嵌入式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相比较,其功能是十分强大的,主要表现为:以应用为中心,软件硬盘可剪裁,嵌入式系统可以针对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转化,将有用的信息表现出来供决策者进行良好的决策。经过世界各国专家分析,未来嵌入式软件的功能将会更加强大,即使不用网络,也可以完成原本必须在网上才能够完成的任务或工作,这就使得未来土木工程的整个工作流程分配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三) 互联网的应用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都得到了快速甚至是飞跃发展,如今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已普及,对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就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影响还不是太明显,因此,为了让互联网对土木工程产生深远而有积极的影响,我国应对此作出积极的规划与探讨。为了让人们拥有在广阔范围内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从网络上调用现有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软件组件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开发与应用基于网络的软件。而在信息的使用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土木工程进行远程控制,各行业和专业人员可以对庞大的信息源进行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数据的协同处理。

参考文献:

1、 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路径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到土木工程的设计、土木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各类试验及实践学习,以更好地架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立足土木工程专业自身特点,探究实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更显重要。

一、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培养实践应用技能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时,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经由实践教学及上岗实习等途径得以实现[1]。因此,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属性上看,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需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及时跟进。而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上分析,较常采用的以班级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支撑、以理论教学、定期实习及留置作业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如设计作业及学科论文创新性不强、实验课程设置较少、实习岗位不够充足、实习效果不佳等,要解决这些缺陷和不足,客观上也需要科学完善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做保障。

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凸显的问题分析

首先,高校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一方面,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分配不够合理,另一方面,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上的投入相对有限,制约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用于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和水平的实验室及实习基地较为匮乏,且稳定性不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在数量上难以全面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在使用时间及周期上也比较短暂,这就给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推进构成了阻碍[2]。第三,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在设置课程及后续考核环节也欠缺合理。一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较少,实践教学与岗位实习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二是高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考核中,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过于单一,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及作品雷同度高,形式化严重。

三、构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探究

(一)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推行土木工程专业“双证融通”制度

高校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时,首先要强化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在课程设置中合理分配理论知识课程、实践操作课程及毕业设计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对所学的诸如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材料选择、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内容加以实践验证,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要投入充足的资金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配置水平。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可以借助高职院校改革成果,推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双证融通”制度,鼓励学生考取注册结构师、注册岩土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工程师等证书,通过实施双证融通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二)完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完善和改进,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1.借助实验课及分组讨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在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在传授完基本理论知识后,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其自主选择实验内容,通过资料查阅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营造师生交流讨论的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原理,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打下基础。

2.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及上岗实训等教学内容时,应集中让学生进入实训及实习现场,并做好实践教学的指导。在实训操作及岗位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出具实习报告,并由学校及实习企业共同加以鉴定评价。为提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的效果,可以探索实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项目建设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真正参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现场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加以全面培养[3]。

(三)依托信息技术,打造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评价的网络化平台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应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打造网络化操作平台,从而形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线上及线下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通过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一方面可能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及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做好与土木工程企业的信息交流反馈,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在实操、实训及实习后的成果交流及作品共享创造条件,也便于通过网络化平台,让教师及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进行双向评价。

四、结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重点突出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在土木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及实践操作、实训演练及上岗实习等多个环节做好实践教学的软件及硬件建设,并同步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双证融通及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网络化平台搭建,以为土木工程行业培养出理论与实践技能双优的专业人才。

作者:梁文静 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Thoughts and explorations to the improvem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Zhang Minxia, Xu Ping, Wang Youkai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Abstract: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s strong professional, practical, comprehensive and social.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college teaching of civil rngineering,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sessions, various multi-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re proposed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for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我国土木工程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急需一批基础过硬、适应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多层次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1-2]。但在新形势下,我国土木工程教育出现了比较大的“弊病”—毕业生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创新意意识薄弱、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动手能力较差。为迎接挑战,适应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的新形势,我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分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环节,而传统教学更关注理论课程教学,事实上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系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质量、高层次、高素质的土木工程师。

1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长期以来,由于高等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实践教学管理松散、系统性差、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学生实践较少等问题,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土木工程行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整合与扩招,造成师资队伍紧缺和教育资源(尤其是实践教学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在实践教学环节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3]。

1.1 实践教学计划和内容不够完善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实习等环节。其中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一门课程进行,在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学计划的调整,专业课学时压缩使实验课学时减少,致使有些基础实验变成了课堂演示实验,全部实验由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只是观看浏览,实验仍停留在书本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与提高。课程设计主要存在设置的内容过于单一,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存在抄袭现象,其创新意识得不到有效提升。实习环节主要包括地质实习、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实习环节多而涣散,内容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在时间安排上,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过短,学生实习流于形式,系统性不强。另外,实践教学内容难以与工程实际结合,有部分内容滞后,脱离社会需求,学生缺乏对工程项目整体性、过程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全面检验,更谈不上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2 师资匮乏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4]

随着学生的扩招,学生人数成倍增加,给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更大的困难。近年来,虽然高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师资队伍得到扩充,但教师数量相对匮乏。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教师常常要同时指导很多的学生,学生难以与教师及时深入交流。在实习环节中,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联系实习单位和教师指导的难度越来越高。实践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及时和足够的沟通交流,学生的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解答,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实践指导教师相对较少,造成一些高校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松散,不能有效建立和落实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与考核达不到细致严格的要求,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3 实践教学资源投入的问题

教学资源投入不足一直是各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明显。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验仪器设备购置、实验消耗材料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部分高校由于教学资源投入不足,使得实验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实习环节中,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习中需要投入的教学经费较大,而部分高校投入实习经费相对较少,不能有效保证实习的质量和时间。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1.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3]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较多,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在目前较大的教学规模下保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看到、学到、做到”,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来自企业研发和生产的第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思维模式。这种实践经验和思维模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由于土木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特点,长期以来,高校对实训场所、设备和外出实习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于是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寻求企业对实践教学的支持。由于校企双方目标不同,特别是企业受现实生产环境与接纳能力所限,很难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财力来支持高校的教学,即使学校能支付少量的费用,企业也不愿意放手让学生去现场实践。除此之外,各方对于学生的安全责任也是制约企业支持实践教学的一大瓶颈。

2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探索

2.1 优化实习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土木工程专业实习一般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课程实习(如工程地质实习、测量实习等)。在实习内容制定时,应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如在工程测量实习中,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地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都需要进行,但在内容安排方面应该有所区分,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实习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导线、高程、角度等方面,要结合工程项目或拟订工程项目,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工程特点进行施工放线、场地测设、标高控制、道路中线测设等方面的工作, 以提高学生适应工程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应该深入生产企业,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此外,学校可以经常举办小型工程项目设计大赛,让学生真正参与结构设计、优化、施工环节等,让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参与,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2.2 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要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实验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可分为基础性实验、设计性综合实验及研究性实验等3个层面。基础性实验要求学生对材料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进行实验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熟悉土木工程专业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目的是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及实验数据分析能力。设计性综合实验是在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旨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熟练运用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创新意识。研究性实验主要是针对高年级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的具有较强研究性、前沿性的实验项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许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都对学生开设有基础教学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

2.3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需要的师资力量更大,但目前许多高校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要求毕业设计中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能超过10人;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中每位教师指导的人数一般不能超过一个自然班(30人左右)。但许多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因此,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合理的师生比,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更多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时间,学生的疑惑可以得到及时解答,思维可以得到系统的训练,实践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培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确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践性教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土木工程实践性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提高。

参考文献

[1] 阮建凑,陈颖.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66-168.

篇(4)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7-0050-04

一、调研背景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管理和发展制定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此迈出了重要一步。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具有导向、引领和定位的作用,其中的部分指标是原则性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专业标准》重在指导教师的专业管理和专业发展,职后发展是其关注的重点,而职前培养及教师资格准入则无法参照之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开发一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中职专业教师专业标准势在必行。教育部、财政部于2014年开展了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开发项目。

对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而言,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性强,既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不仅许多教师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即使来自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欠缺。

因此,如何界定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范围,如何明确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成为教师标准建立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笔者利用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济大学的资源,针对全国25个省及直辖市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发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研实施

(一)调研路线

经过多次研讨,本研究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研路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文献调研分析结果、邀请专家咨询后,研究小组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进行了专门化方向划分,然后提炼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及各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能力要求,再提取各专门化方向能力确定具体能力构成。

(二)调研方法

1.文献调研

通过文献广泛检索,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从中汲取营养和养分,以增强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具体思维方法,以各种逻辑方式对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体系。

2.问卷调研

问卷调查是本次调研的主要方法。项目组针对调研内容,经过专家咨询论证会,分别编制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网络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规模和现状,收集教师群体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技术参数,以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通过问卷对在岗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方面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技术参数支持。

3.德尔菲法调研

针对访谈的部分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开展调研。研究小组拟定了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调研对象进行征询,调研对象则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调研对象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4.专家咨询

研究小组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人员和职教专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观点进行咨询。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基本信息调研

本次调研共涉及教师142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75人,其中包括25个省、市、自治区(调研涉及的省级行政区及人数如下:黑龙江省38人、上海市22人、山东省10人、江苏省7人、云南省7人、浙江省6人、福建省6人、6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人、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贵州省4人、河北省4人、山西省3人、四川省3人、重庆市3人、吉林省2人、辽宁省2人、安徽省2人、甘肃省2人、北京市1人、海南省1人、河南省1人、湖北省1人、湖南省1人、天津市1人)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135人,占95.07%)。从学历上看,以本科为主(123人,占86.62%),硕士毕业生为16人,占总人数的11.27%,所获学历专业与教学专业一致性较高,仅有15人(占10.56%)所学专业与教学专业不一致,所获学历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有54人(占38.03%)。从职称方面看,受访教师中具备中高级职称者为113人,占79.58%。从专业方向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方面看,具备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及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者有91人,占64.08%,所获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中注册建造师人数最多,有61人,还有76人所获资格证书与职业实践能力匹配程度较高。

(二)专业能力构成

1.专门化方向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几个专门化方向,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

本研究邀请了142位一线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进行反馈,经过数轮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4个专门化方向的分类,统计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划分的,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有较多教师认为应该划分为独立的专门化方向。我们经过研讨后认为,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与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列举,故将此专门化方向删除。

2.核心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数个一级指标,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8个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表1的结果,我们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门化方向能力分成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监理三个专门化方向能力,分别进行二级指标的调查,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统计结果如表3―5所示。

四、调研结论

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判断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综合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及建筑工程监理。可将建筑工程测量专门化方向划归至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

综合以上专门化方向的能力需求,结合德尔菲法调研结果(见表2),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绘图能力、建筑工程测量能力、地基与基础施工能力、主体结构施工能力、建筑装饰施工能力、建筑设备安装能力、建设工程费用计算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各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根据德尔菲法调研结果划分如下。

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能力、钢筋翻样与加工能力、模板翻样与加工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信息与技术资料管理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专门化方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

建筑工程监理专门化方向:建设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备案阶段监理能力、建筑工程检测与复验能力。

调研结论汇总如表6所示。

基于以上调研成果,笔者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划分,以此为基础,可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概而言之,本研究主要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一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研发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本次调研,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其职业能力的构成。

二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研发提供必需的前提条件,使其更具现实针对性、实施可行性和培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宫雪.论基于国际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32-37.

[2]孟建银.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任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4]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5(10):45-47.

篇(5)

前言

土木工程作为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种,它在国内的需求空间非常大,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了解土木工程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土木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贴近土木工程市场的人才需求,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好地位社会土木工程建设服务。

一、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的土木工程建设也跟以往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对科学技术含量的应用也越来越高,在以往,很多时候土木工程建设需要依靠土木工程师平时积累的经验来进行建设,着重依赖于人力资源,而现代的土木工程,它需要通过调查、收集、分析大量数据后具体计算设计工程建设图纸,会更多地依赖计算机计算、工程实地测量、地质勘查、建筑设备、施工计算、工程机械等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因此,为了响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充实土木工程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知识,不断更新现代土木工程建筑行业里面的应用技术,使用各种科学技术、先进科学设备更好地协助现代土木工程建设进行。现代土木工程的共同特点。现代土木工程具有现代化、多样化和科技化的特点:

1、现代化。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展,土木工程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它对精确度的要求也比较高,对外观以及建筑物承载能力都做出了要求,这样就要求土木工程建设在实际工程操作中使用能够通过各项数据来表示土木工程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更有规范性。同时在土木工程的设计和建筑设施方面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更有现代化气息,在外观架构设计、施工材料、工程设备上都需要更有现代化气息。

2、多样化。多样化是指既要掌握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土木工程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要有土木工程方面的创新能力;也是指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功能要求多样化,施工设备、施工机械选择多样化。

3、科技化。科技化是指在土木工程中更多的融入了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如使用计算机模拟结构进行试验,虚拟进行,技术分析后得出最佳参数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减少实际操作中造成的损失。

二、现代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影响了土木工程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方向,在现代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技术要求改变的同时,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展现出现代化、多样化和科技化的特点,在培养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同时要关注他在实际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对现代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要求。

1、加强教师力量的投入。

教师是知识的第一传播人,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掌握程度、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土木工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师的自身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的热情、知识的吸收程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大教师方面的投入、强化师资力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吸收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土木工程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进入职场,进行土木工程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运用能力。

2、优化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内容。

现代化土木工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更新速度非常快的学科,它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及实用性。因此,在培养现代土木工程人才时不应该教本宣科,只是死板的传授教学内容,而应该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删除一些已经跟不上社会需求的技术内容,引入比较现代化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理念,并根据当前社会土木工程整个行业的现状,来设计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实用性土木工程人才,帮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土木工程理论知识,为以后职场的实际应用做好准备工作。

3、加强土木工程的实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马克思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土木工程相关技术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增强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才能切切实实地把书本的知识、老师传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成为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培养土木工程人才时,应该强调几个方面。首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利用校企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能够定期在实践环境中学习、检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学习程度,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学习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也为老师接下来的教学方向、教学指导指明方向;其次,强调学生亲自试验的尝试,在具有相关的软硬件设施时,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土木工程科学调研试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奠定扎实的基础。

4、引入新的科学手段,靠近时展需求。

在社会土木工程实际建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上也要跟进社会需求,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把土木工程相关的前沿的科学技术、使用软件都传授给学生,如CAD、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设计等这些工程软件传授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与时共进,为将来进入社会及时适应土木工程建设而提供先决条件。

5、转变教学思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两个主体,传统教学思路是以老师教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被动吸收相关知识来进行土木工程教学的,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应该转换教学思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自主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

土木工程人才的储备对社会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进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只有储备大量的综合素质强的后备人才,才能持续地推动土木工程建设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动手操作能力,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因此,选择贴近社会发展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现代土木工程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经济建设也跟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他更强调相关专业知识的时效性,工程建设设备的搭配使用能力,相关科学技术的使用能力、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贴近社会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培养出更符合社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土木工程人才时要转变教学思路,利用科学的教学设施、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土木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日益成为当今研究生教育的关注领域。应该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对当前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有效补充,它将能更好地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要。特别是随着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求的增大,如何构建有效的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是以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和熟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一定的外语语言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工程设计能力,项目投资分析与控制,项目规划、决策、管理能力,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那么,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将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与传统的侧重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学术型人才有着较大的区别[1]。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上都有明确的定位,将以应用实践为导向,培养在专业技术上受过高水平专业培训的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其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在培养方式、培养内容方面特别关注其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针对该专业领域的特点以及该领域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特定要求,我们提出了“项目”驱动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项目”驱动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有效地推进了高校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打破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实现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的有效汇聚,使得不同创新主体的不同需求的创新模式得到满足[2]。应该说,协同创新给高校研究生教育带来了一股暖流,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空间,丰富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在这样和谐的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里,我们提出了“项目”驱动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驱动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实践与应用为导向,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出发点,解决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为培养目标。其培养过程中将利用校企合作等形式协同创新开发符合专业技能要求的项目库,以项目库中的“项目”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通过完成实训“项目”的各个模块训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积累一定的专业操作经验。应该说,“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能较好地克服理论学习与专业技术技能两层皮的难题,真正实现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有效融合,并且可以将专业方面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得到了解和掌握。

二、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项目”的概述

(一)“项目”的来源

“项目”一般来源于职业情景中,来源于生产实践;以一定的工作任务流程为基础,设计专业技能模块,要求项目模块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完成项目的工作任务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可检验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项目库中的不同“项目”进行学习,能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提高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项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按专业模块分类,可以分为:(1)模块分类的项目,如工程测量项目、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项目、工程实施管理与预算项目、道路勘测设计项目、建筑材料试验项目、结构试验项目等。(2)模块综合的项目,即这些项目中综合了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行业特性分析、生产过程分析等的项目,如参与校企合作的某个施工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护等技术活动,培训机构提供的公路、房屋、桥梁的建筑设计等。按来源分类,可以分为:(1)学校项目库。协同创新为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机构协作搭建学校项目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学校项目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利用学校的空间优势,把与土木工程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的相关生产流程中的部分生产流水线引进成为合作企业的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以工作任务流程为基础,设计成若干个专业实践项目,供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实践锻炼,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第二类是来自学校专业教师的横向科研课题项目,以项目为依托,针对合作企业中出现的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研发和实践,切实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从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2)企业项目库。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协同创新的模式,真正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因此需要高校深入企业,与企业开展实质性的技术合作,建立企业项目库。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测量、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等领域,其真正适合开发为实训的项目,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项目的模块设计,需要体现该专业需要掌握的技术要求;项目操作性强,不宜太复杂,需要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践成果具有较好的检验性,能够将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相应的技术环节。

(二)“项目”的设计

一般来说,如果用统一的一个“项目”把土木工程专业各研究所要掌握的技术能力全部涵盖的话,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对项目的设计,是一道极其重要的环节。首先需要设定项目的总目标,然后根据专业技术要求的不同模块,将总目标细化为每个模块的小目标,然后将专业实践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关键技术嵌入到模块工作任务中,从而使得项目的实践练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的设计要求如下:项目库主要是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不同方向如道路桥梁、工民建、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涉及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从而使涉及的项目工作模块能基本覆盖其工作岗位群。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每个项目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模块,应该既有侧重点又具有可操作性、可检验性。对不同项目的结构设计和类别划分主要是根据专业实践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工作任务来进行结构设计和类别划分。

(三)“项目”的评价

以“项目”为主要载体的课程内容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项目内容设计合理,凸显应用实践能力。每个项目的设计,都需要经过详细的工作任务分析,然后整合土木工程领域专家的不同意见,取得专家小组认可、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从而完成项目的结构设计,保证项目中的工作模块能基本覆盖到工作岗位群[3]。因此,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际操作技能不断得到提升,为将来职业发展积累一定的操作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如项目设计的复杂、难易程度、项目的实训场地问题、项目的师资问题等等,都是学校开展“项目”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三、“项目”驱动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教育部“2011计划”的划分的重大需求来看,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的合作,成立面向整个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平台的运作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加强了高校与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给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创造了新环境、注入了新活力。

(一)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在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专业实践和应用为导向,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特别重视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随着区域创新经济阵地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在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做好区域专业型高层次人才需求的预测、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能力为本位,以协同创新为重要途径,培养适合区域土木工程行业的技术领域所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置

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继承学术硕士培养的优点,围绕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教学改革[4]。在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面对的技术领域或岗位(群)进行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工作分析,确定土木工程专业在道路桥梁、铁道工程、工民建、工程管理等方面所需的实际专业技能模块。高校组织学校资深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对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分解,确定项目能力培训模块。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教学分析,最终确定项目的教学模块。应该说,“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对项目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项目的课程设计中不仅要体现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的基础知识、技术知识、技术能力,而且还要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嵌入到项目的实训模块中,通过完成项目中的各个工作任务实现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因此,以“项目”形式出现的课程设置,需要高校专业硕士指导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边做边改,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项目”中各个模块的设计和实施工作。

(三)师资建设

以“项目”为依托的教学方式,使得对实施“项目”教学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要在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需求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谓“走出去”就是学校根据项目库中“项目”所需技术对教师实训能力的要求,去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一年到两年的技能培训,真正提高指导学生的实训能力。所谓“引进来”,也是当前协同创新过程中,加强高校与企业、行业之间沟通进行人力资源流动产生的互惠互利的重要产物。高校可以根据项目库中“项目”实训的要求,对企业导师的职责分工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和培训,使企业导师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专业硕士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技能培训指导。还有一种途径就是聘请相关培训机构在土木工程领域的资深专业培训师参与其中,这些专家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专业技能,提高项目实施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在此基础上,随着土木工程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出现对师资的知识体系和技术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终身学习,从而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顺利地完成项目的实施工作。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EB/OL].[2015-02-28].

[2]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篇(7)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96-02

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1]。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开设的课程除了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之外,还包括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大量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在250~320之间。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论文研究和职业实践做准备[2-3]。

但是,随着土木工程学科的迅猛发展,目前开设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出现了与当前的研究进展脱节,所学知识不能满足论文研究和职业发展需要的趋势[4],亟待改革和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大学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优化改革的初步方案。

一、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本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参加2015年5月在先建筑科技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听取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专题报道,了解其课程设置情况;通过主办广东省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的机会,与省内十五所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师座谈;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答辩期间,邀请大量兄弟院校和企业专家参加答辩,征求其对于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意见;充分利用各高校网站上有关土木工程学科点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料信息,并对其进行调研、收集和整理。调研结论和收获如下:

1.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应当突出特点,分类培养。根据教育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立专业型研究生的目的是“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有所不同[5]。因此,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该突出重点,坚持分类培养。就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学术型研究生应当注重数学、力学等系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拓宽知识面,加强其基础科研能力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应当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课程体系设置对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邀请拥有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开设实践课程或相关讲座。

2.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当与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新方法、新技术充分结合,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有限元方法、结构动力学等,应当强调编程和数值模拟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通用的工程应用软件(如Matlab,Abaqus等)进行教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强调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中学习;个别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在施工现场实习教学。

3.研究生课程应当因应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分类设置,动态调整。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迅猛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当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既保证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又使研究生的课程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论文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6]。

二、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和结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优化调整的基本思想包括: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课程体系优化为培养研究生基础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与科技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分类建设,动态调整。

为保证和促进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广州大学确定了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多项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研究生授课管理,奖惩结合,鼓励相关教师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等,其目的就是积极促进理论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具体措施包括:

1.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对于学位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要保证授课学时,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学位论文研究做好准备。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要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开展分学科的专业课群建设[7]。目前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在建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群包括结构工程课群、防灾减灾工程课群、工程管理课群、工程力学课群等。

2.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强化基础理论课程与学科研究前沿的联系。学术型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要面向当前学科的研究前沿,与实践应用相接轨。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已经发展到了用大型计算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的阶段,这些软件都已经成为土木工程行业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必备的工具。因此,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就兼顾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相关计算模型和分析软件的学习,既要让研究生对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又要引导其熟悉和使用先进的计算软件求解结构分析和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专业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因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一线技术人员,土木工程界的设计、施工单位都希望学校输出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经过尽量短的适应期就正式开展工作[8]。因此,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当根据论文研究和职业规划的要求,适度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和比例,充分利用实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其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除了积极派遣研究生去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实习之外,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还积极邀请企事业单位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甚至直接参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采取由校内主课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基本框架,由校外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生课程体系管理

为保证上述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的执行,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具体包括:

1.完善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研究生课程教学督导组,对研究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定量不定期现场听课、监督,给出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建议。特别是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给出的建议,对于研究生课程与工程实践能力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研究生课程学生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及其导师对课程的反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有效管理,动态调整。

2.支持和鼓励相关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建立了常态化的研究生教学研究支持体系,鼓励相关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设立了一系列研究生教学科研项目;鼓励与工程实践关系紧密的课程扩大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对接,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鼓励和支持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不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四、结语

在土木工程行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比例逐渐增大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与当前科技研究的前沿相结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针对这一变化,土木工程学科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也必须做出积极响应和调整优化。本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方案,并给出了教学管理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炎锋,侯昱晟,李俊梅,等.土木工程学科开设建筑火灾安全技术研究生课程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

[2]虞翔,段秋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及学位标准探讨[J].文教资料,2010,(12).

[3]秦力,鞠彦忠,杨世东.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

[4]张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5,4(13).

[5]朱丽华,史庆轩,任瑞,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

篇(8)

0.前言

现阶段,人类已经逐步进入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运用信息化来对工业化加以带动。土木工程的信息化也就是利用自动控制、通信以及计算机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来提升与改进土木工程的施工方式、技术手段,以此不断的完善土木工程施工手段和技术,使其能够更为合理科学,并且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1.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1.1行业影响方面

就土木工程信息化对行业的影响上来看,可以说土木工程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土木工程管理水平、建设水平的一个过程,广泛的涉及到企业管理、政府监管、教育培训、质量监督、勘测、监理、施工以及设计等多个领域,特别是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现将信息知识资源严重分布不均与工程建设面广量大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有效的解决,推动了技术的整体进步。

1.2实现过程方面

就实现土木过程信息化的过程而言,土木工程行业的信息化与其他行业一样,同样也包含六大要素、三个层面的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六大要素也就是信息人才、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法规环境、信息产业、信息技术等。而三个层面则包括:①应用及开发土木信息技术的过程、具体指的是以信息技术诸如互联网为基础,将硬件、软件方面的土木工程信息网络传输标准制定出来,并且对传输土木工程信息的终端大力研制及开发出来,这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②利用及开发土木信息资源的过程,指的是作为提供土木信息者,将企业土木工程局域网建设以及国家土木工程信息网建设完成,这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及核心所在;③土木信息产品制造行业持续发展的过程,指的是将开发制造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一批科研企业及机构发展起来,这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的一大支撑。

1.3技术形式方面

就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形式上来讲,土木工程信息化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全国范围内以利用开发土木工程信息技术为核心,以高科技手段诸如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新技术扩散的一个过程,借助于土木信息共享及在线的实现,以互动、随地、随时的方式将完土木信息完成的问题解决及支持方案予以提供。

2.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的土木工程建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并且具备着非常显著的时代特色。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具备着十分鲜明及显著的知识经济特点,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生产核心要素就是技术知识、各种信息,以现代化的互联网作为工具,其本质表现形式就是土木信息资源的应用、传输以及生产。总的来说,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所具备的属性主要为互动性、远程性以及实时性,也就是以互动的方式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均能够提供信息服务为土木工程界,将地域、时间等相关方面的制约彻底打破。

3.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途径

目前,人类已经步入到了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图形,应用信息系统能够彰显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及建筑美学,可以使土木工程的创作成果达到全新的发展境界。所以,在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应当全方位、多角度的贯穿信息化的理念,并且积极的开辟出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途径。

3.1构建施工、设计的控制及技术信息系统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与网上的大量相关信息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将项目承包内容加以完善,增强项目承包内容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因而这也是计算机手段的一种应用表现。采用信息技术就意味着工程师工作量的减少,有助于审美理念的提升、设计概念的优化,有助于相关构思的实现以及设计理念的创新。

3.2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材料设备采购、施工招投标、方案优选的信息系统

目前,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与计算机信息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土木工程行业服务的开发性也随之增强,这便使得设计方案优化的实现就显得尤为必要及重要。所以,必须重视组织方案的改善,将资源的利用及整合进一步实现,将其中的优化措施加以改善,促进组织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的提高。

3.3构建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及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人们日常工作及生活均无法脱离的,只有与相关技术理念结合起来,才能够将相关作用的发挥不断的加以完善,改进前进力度,实现有序规范的模式,加强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内容的有机整合,并且将信息系统管理实现对土木工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当加强管理及查询的整合力度,重视土木工程项目的验收及检查,将检查和审核的结果纳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并且采取信息化的管控手段。信息技术往往会涉及到广泛的内容,而要想将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予以整合,那么就需要将各方面的管理加强,妥善的进行分析,实现决策的优化,以便于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行业要想得以可持续发展,那么应当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大力的整合产业模式,加强理念与措施的有机整合,实现工程的改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加大施工方案创新力度,与此同时,还应当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基础,以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强资源整合及部门合作,拓展土木工程的专业范围,从而促进土木工程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科]

篇(9)

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1]。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开设的课程除了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之外,还包括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大量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在250~320之间。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论文研究和职业实践做准备[2-3]。但是,随着土木工程学科的迅猛发展,目前开设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出现了与当前的研究进展脱节,所学知识不能满足论文研究和职业发展需要的趋势[4],亟待改革和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大学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优化改革的初步方案。

一、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本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参加2015年5月在先建筑科技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听取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专题报道,了解其课程设置情况;通过主办广东省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的机会,与省内十五所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师座谈;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答辩期间,邀请大量兄弟院校和企业专家参加答辩,征求其对于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意见;充分利用各高校网站上有关土木工程学科点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料信息,并对其进行调研、收集和整理。调研结论和收获如下:

1.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应当突出特点,分类培养。根据教育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立专业型研究生的目的是“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有所不同[5]。因此,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该突出重点,坚持分类培养。就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学术型研究生应当注重数学、力学等系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拓宽知识面,加强其基础科研能力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应当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课程体系设置对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邀请拥有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开设实践课程或相关讲座。

2.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当与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新方法、新技术充分结合,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有限元方法、结构动力学等,应当强调编程和数值模拟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通用的工程应用软件(如Matlab,Abaqus等)进行教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强调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中学习;个别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在施工现场实习教学。

3.研究生课程应当因应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分类设置,动态调整。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迅猛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当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既保证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又使研究生的课程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论文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6]。

二、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和结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优化调整的基本思想包括: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课程体系优化为培养研究生基础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与科技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分类建设,动态调整。为保证和促进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广州大学确定了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多项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研究生授课管理,奖惩结合,鼓励相关教师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等,其目的就是积极促进理论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具体措施包括:

1.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对于学位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要保证授课学时,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学位论文研究做好准备。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要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开展分学科的专业课群建设[7]。目前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在建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群包括结构工程课群、防灾减灾工程课群、工程管理课群、工程力学课群等。

2.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强化基础理论课程与学科研究前沿的联系。学术型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要面向当前学科的研究前沿,与实践应用相接轨。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已经发展到了用大型计算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的阶段,这些软件都已经成为土木工程行业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必备的工具。因此,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就兼顾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相关计算模型和分析软件的学习,既要让研究生对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又要引导其熟悉和使用先进的计算软件求解结构分析和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专业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因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一线技术人员,土木工程界的设计、施工单位都希望学校输出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经过尽量短的适应期就正式开展工作[8]。因此,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当根据论文研究和职业规划的要求,适度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和比例,充分利用实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其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除了积极派遣研究生去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实习之外,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还积极邀请企事业单位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甚至直接参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采取由校内主课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基本框架,由校外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生课程体系管理

为保证上述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的执行,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具体包括:

1.完善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研究生课程教学督导组,对研究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定量不定期现场听课、监督,给出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建议。特别是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给出的建议,对于研究生课程与工程实践能力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研究生课程学生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及其导师对课程的反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有效管理,动态调整。

2.支持和鼓励相关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建立了常态化的研究生教学研究支持体系,鼓励相关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设立了一系列研究生教学科研项目;鼓励与工程实践关系紧密的课程扩大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对接,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鼓励和支持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不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四、结语

在土木工程行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比例逐渐增大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与当前科技研究的前沿相结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针对这一变化,土木工程学科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也必须做出积极响应和调整优化。本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方案,并给出了教学管理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炎锋,侯昱晟,李俊梅,等.土木工程学科开设建筑火灾安全技术研究生课程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

[2]虞翔,段秋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及学位标准探讨[J].文教资料,2010,(12).

[3]秦力,鞠彦忠,杨世东.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2013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sychology,ManagementandSocialScience.

[4]张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5,4(13).

[5]朱丽华,史庆轩,任瑞,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

[6]赵茜,朱记伟.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分析[J].人才培养改革,2014,(12).

篇(10)

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85-01

建筑产品和一般产品的区别比较大,主要反映在建筑产品的投资量比较大、投资获利周期比较长等方面,并且建筑产品的投资、生产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应该进行周密细致的经济效果分析,保证在投资、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最佳的经济效果。运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土木工程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还可以提高土木工程从业者的经济分析能力。否则,将会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工程经济学概述

所谓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是一项在工程技术实践活动中的经济效果研究的学科,主要是以工程项目为主体,并且是以技术经济为核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研究如何利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服务以及作业的最大功能。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工程经济学强调的是现有环境条件下,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分析,是一项针对于工程项目“未来”经济效果的分析。

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最早开设工程经济学专业的学校,主要是针对于学校内部工科背景的毕业生,目的是提高工科毕业生对于成本控制和经济分析的重视,避免在工作中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随着工程经济学对于我国学科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我国的技术经济与工程经济之间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我国现有的在人才培养中的工程经济学专业,这些对于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以及对于我国土木工程从业者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工程经济学对于我国土木工程从业者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土木工程从业者应该保持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不断提高经济分析、评价能力,并且在技术方案选择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自身的相关能力,提高技术方案选择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于现在的建设项目进行成本管理,保证选择质量高的技术方案,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实现资金的最优化使用。

(二)技g影响

土木工程从业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肩负着对于项目技术传承的使命。因此,需要在满足工程项目相关功能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方案与创新设计的有效结合。在建设的过程中,利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保证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项目建筑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于技术方案、施工的技术和机械设备进行优化选择,才能保证最终使用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最优的。

(三)社会影响

工程经济学对于土木工程从业者的社会影响主要反映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见证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1世纪中,新材料和节能工艺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建筑项目的能耗,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承载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语

土木工程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土木工程的从业者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程经济学对于工程项目成本降低、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土木工程从业者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篇(11)

土建法规课程是高职土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一门对学生在工程建设中形成法律意识和法律综合素养的重要专业课程,更是为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专业课程。因为土建法规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从事这一行业,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的土建法规教育,让他们把法规的规范带到这个行业中去,是土建行业施工过程更加规范化、合理化,避免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也可以为土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这也是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所在,首先我们要对土木工程建设的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更深层次明白土建法规的实践意义。

一、土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土建法规的出台是针对土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土木工程建设是现在的一个热门行业,但是土木工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旦爆发,我们的经济和安全都会收到威胁,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从深层意义上理解土建法规的实践意义。

(一)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很多建筑公司所雇佣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素质比较低的,这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他们对土木工程建设的规范化操作仍然不太了解,这就会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市场要求。这对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注重这个问题。

(二)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漏洞

土木工程建设中对施工现场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一旦施工出现问题,工程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十分关键的。我们必须重视施工现场的作业和各种机械的运行,管理好现场,掌控全局。

(三)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事故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是时有发生,大部分事故原因调查显示事故是由于工程施工作业不规范,人们缺乏这方面的安全意识。

二、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优化措施

土建工程的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所以土建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加以重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促进土建工程的健康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工作人员是土木工程建设的主要劳动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工作质量。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建筑公司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二)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工程质量。而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施工现场完成的,所以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一定要严格,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只有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施工过程才能规范化,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三)优化现场施工方案

现场施工方案是施工遵循的总策划,所以施工方案的策划一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做到施工方案最优化,避免施工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直接地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土木工程的质量。为土木工程的健康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质量问题是土木工程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们要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时时了解工程的进度和安全问题,有利于后续工作的进行。定期质量检查也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考虑解决方案,防止事态严重化。

三、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

土建法规的出台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为了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只有土建过程中严格遵循土建法规的要求,土建一般是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的,而且土建工程的质量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所以土建法规的存在和严格遵守是非常必要的。

(一)顺应时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建O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当今社会,提高土木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是建筑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而对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每一步的规范化,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规范每一个步骤,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的门槛,使得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提高,更有利于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健康蓬勃发展。

(二)提高土建工程质量

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于土木工程的质量要求都不会下降,而且质量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质量的把关也是十分严格的,因而我国对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每一步的规范都做了规定,只要施工人员按照土建法规完成土木工程建设,那么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一般的不会有问题的。此外,这也显示了我国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以人民的安全为前提的。

(三)满足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经济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系。而且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低成本,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市场的普遍需求,所以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就显得更加重要。很多投资公司在选择建筑公司时也非常注重建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规范化。所以严格按照土建法规进行施工操作,提高建筑公司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满足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小结

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在于规范施工作业和施工现场,避免出现安全性问题,促进土木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良性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意义,才能认真了解土建法规,把它带乳真正的施工过程中去。我们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才能土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满足我们社会主义特殊时期的市场需求,顺应时展的需求。所以土木工程建设法规的实践在土木建设行业是必须进行而且十分有效果的。土木建设法规就是针对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很有针对性,所以它的实行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