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重要的过渡期,生理与心理不断趋于成熟,他们个性鲜明,而这个时期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关键期,他们不仅需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且面临外界的众多挑战时也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积极应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促进了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生源质量问题也引起相应的关注,其中,对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视。另外,自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精准扶贫的目标和任务后,作为精准资助对象的“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成为一个被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特殊群体。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并提供具有实效性的建议对策。
一、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相比大部分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厚的学生,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的物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他们也因此缺乏自信,感觉自身处于劣势地位,认为自己如何努力奋斗都会差人一截,进一步影响到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他们的自尊心较强,往往倾向于树立远大且不切实际的目标,容易出现犹豫不决甚至频繁变化的现象,情绪体验也出现两极化;一方面渴望通过认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来武装自己,希望能够被认可与肯定,却不注重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又出现消极应对心理,通过旷课、沉迷网络、吃喝玩乐等方式逃避退缩,无法经受失败的考验,抗压能力较弱,缺乏一定的毅力从而半途而废。此外,他们拥有鲜明的个性,思想表现前卫且活跃,但是缺乏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担心自身的学业与前途,只愿从事简易操作的工作,排斥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责任感不足,出现道德的严重滑坡现象,而当代大学生应是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独立个体,无形中又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更不利于帮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然引起高校甚至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高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执行力度也有不足。张琦云等人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中提到在专业设置上,在高职院校中,只有少数师范类学校会开设心理学相关专业。而且有部分院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仍然没有设置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甚至没有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服务平台。
(二)存在认识误区
学生的安全问题应该作为首先被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很多院校只是一味不断地强调学生的安全问题,觉得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是比较安全的,平时只要多注意他们不发生意外,就不会存在问题了,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除了多加关注,就是进行适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真正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此外,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对心理学是没有相关认识的,认为只有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才需要学习,所以,在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时候,多数是抱着修学分的心理进行学习的,并没有把学习精力用到课堂上,而是通过玩手机、看小说等度过时间。
(三)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每所高等院校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但是,根据张莉等人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50%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师生比低于1∶4000,并且超过25%的高校只有1名甚至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更薄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讲授内容涉及专业的心理学相关知识,而大多数任课教师并非心理学专业且未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即兼职教师居多,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非常有限,课程的理论性又较强,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不仅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而且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真正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加强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建档立卡”家庭作为国家精准扶贫资助的对象,来自这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也就成为被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更多的生活和精神的压力,身心健康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帮助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一)合理建设师资队伍,提高专业化
院校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一般为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等,他们当中仍然是兼职教师居多,只有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院校需要投入专项支持经费,选拔优秀的教师作为主流力量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再由他们对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指导、传授经验,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此外,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结合,实现兼职教师专业化、专职教师专家化的新发展趋势,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保持正向的人生态度,缓解他们的压力,转移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更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需求,共同培养出被社会接纳且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家校合作
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理与心理不断趋于成熟,在进入大学之后,远离了家庭,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变少了,父母不能时刻关注到孩子的心理。例如,有些家庭宠爱孩子,使孩子有很强的依赖感,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进行独立的生活,很多方面都会产生不适应感,甚至可能会衍生心理障碍。父母与学生是有着特殊的情感纽带的,他们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掌握着学生的大量基本信息,更是学生的重要支持力量,往往在第一时间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角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洞察到学生的喜怒哀乐,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另外,院校应该积极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对各班的心理健康委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制定相应的社团活动,关爱特殊学生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和融入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院校应该增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构建学习及生活的良好环境,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保驾护航,防患于未然。
(三)完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立网络平台
校医务室的建设对学生起到生理的保健作用,那么学生心理的防护就需要到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服务平台,院校应该建设并完善相应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面向全校的学生开放,定期开展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计划性地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治疗指导,使他们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学会调控情绪等。而且,信息的传播可以让人足不出户也能洞悉身外事。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建立心理健康网络平台是与时俱进的方式,在平台上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满足学生学习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当然,也可以灵活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学课程,师生之间跨越空间也能有效地进行互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倾向进行一些心理测试,及时掌握和监控学生的实际心理动态,发现特殊学生群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及治疗。网络咨询服务也是比较受推崇的,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咨询、发邮件咨询等途径进行相应问题的询问与解决,这样既可以保护特殊学生群体的隐私,也利于学生的真诚倾诉,弥补面对面咨询存在的不足。
四、总结
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严格执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其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在保证他们获取必备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调控情绪,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琦云,颜冠群,黄子文,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学报,2017,16(3):65-68.
[2]张莉,甘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4-17.
[3]刘剑斌,邹小平.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5):104-10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当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与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压力也在提高,这就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性问题。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年龄不大,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人生目标与抱负,承受着较重的心理压力。大学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当代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尽规范
首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健全。许多高职院校都建立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是受到经费的限制,专职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其次,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随意性较大。许多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它课程的辅助教学工作。比如一些高职院校会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有一些高职院校认为没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造成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一些高职院校缺少完整的危机预警系统,学生没有加强在校学生心理预案的建设,造成学生潜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抵制。
2.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片面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许多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只有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才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片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具有片面性。一些高职院校只针对那些心理健康水平不足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一来,这些学生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歧视,不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其他学生的心理发展得不到有效的引导,造成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下降。
第二,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医学模式。一些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使用教育模式,而是利用医学模式,对那些具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心理保健工作水平的提高。从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发展危机出发,才是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工作。
第三,一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过于单一,心理健康教育只局限在心理咨询与个人咨询的层面,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建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还要保障这个机构中具有充足的工作人员以及工作设备,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另外,高职院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使其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预算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将其作为一门课程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保证所有学生都具有参与到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的机会。那些受到教育条件限制的学校,也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选修课程中,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自主性与选择性。
3.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使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高。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学校要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学校可以为教师创造交流的机会,就心理健康教学的经验进行分享,实现共同提高。只有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白巧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工作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没有给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一些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专业学习,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成立学生心理辅导咨询机构就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了。这些都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程度和实效性不足。其次,课程设置不科学,理论与实际脱离。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比较单一,缺少专业的教材,课时少,教育普及范围小,大多只对对刚入学新生进行教育,内容上偏重于理论讲解,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再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师资力量达不到标准。尽管有很多高职院校也配备了心理教育专业人员来进行辅导,但是多为心理教育专业的教师,师资力量明显不够。从事心理教育的全职和专职人员较少,多数为兼任或兼职。学校方面对于兼职人员也缺乏进修教育的力度,造成兼职者本身具备的能力就不够强,在面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时,不能做到有效解答和正确辅导,专业水平低下,造成辅导效果也较差。最后,教育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师在教学中照没有从实践出发,创新教学模式,导致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有效解决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课堂上多强调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习,没有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去进行教育,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健康教育效果与水平也差强人意。
二、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转变思想意识,提高重视程度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提高人格修养、实现顺利成才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要充分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转变思想意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步提上工作日程,积极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策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指导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是学生成才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责任。
(二)充分利用电子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良好外部条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说教式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汲取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将其与网络技术进行结合,比如,高职院校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选课,利用网络平台收发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作业,制定电子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在公共网络平台上上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视频,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资源的分享,提高教学成效。
(三)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平台,使学生可以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寻找帮助。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有效、快速地帮助学生快速解除不良情绪。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有利于打破距离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与效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聊天室、在线心理健康服务、电子邮件或者QQ的形式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程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成立一支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高、专职专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全职和兼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和辅导员积极学习,取得全国心理咨询专业的资格证书,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为教师的培训学习创造条件。让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互动的情形下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动态,鼓励教师学习最新的学术文献,通过不断创新和思维转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开展班会专题、电影赏析、拓展训练、情景剧表演和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整体素质水平。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先进人物巡演讲座和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学校内德智双修,形成独立自强的良好人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体系,需要学校、社会、教师等各层面不懈努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教育实践中,必须要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教育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高效进行,只有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优秀人才,从而也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作者:刘凡香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良好氛围的建立,首先取决于观念的更新。对于心理健康问题,许多教育者、家长和学生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盲区。这些认识的不足都是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目标失衡、内容狭窄和方式单一等实践操作问题。在这种把错误的观念下,“心理问题”往往会被等同于“有神经病”,“脑子有问题”等,这样就对存在有心理问题或者疾病的人多少都带有歧视或者鄙夷。高职学生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有某些心理疾病或问题,也会刻意隐瞒或者避而不谈,更别说主动去找专兼职老师寻求帮助,或者到心理咨询室进行相关咨询。而对于抱有这类观点的一线教师和家长而言,一旦了解到学生存在某些轻微的心理问题,都会小题大做,给学生许多过分的关注,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反而加重学生心理问题的程度。
二、整合教育资源,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高职院校要有效开展,目前高职硬件不足的问题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整合教育资源,促进资源优化,从而发挥最大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对工作场所要求往往较高。所以,各所高职院校都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中心等。
其次,加大力度搞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其专业化建设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原有教师的培训。二是引进专业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专业的人进行带头开展工作。一般的管理学出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管理手段,难已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功能。最后,注意多媒体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健全功能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从功能上而言,应包括基础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积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43-02
目前,社会的激烈竞争已经渗入到学校中,在校大学生面对如此的竞争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约占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者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情况者约占1%,并且该比例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各高校大学生轻生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大学生产生轻生念头的原因主要有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以及感情问题等。
未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会认为大学校园是非常美好的,而其中却隐藏着很多问题,困扰大学生的首要问题就是心理健康问题。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处于18~25岁年龄阶段,从心理学观念上看,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尚处于未成熟阶段,因此,这个时期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是必然的。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卑与怯懦心理。有些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一遇到困难,首先就会表现出退缩和畏难的心理,对周围事物较为敏感;(2)嫉妒与报复心理。有些学生发现自己无论是在哪方面都不如别人,就会产生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情绪,有的甚至采取违法行为报复那些曾经让自己受挫的人;(3)孤独与冷漠心理。有些学生会表现得不合群,总是独自行动,基本上不与其他同学进行情感或者思想交流,心里总是孤单寂寞的,并且这些学生对周围任何事物都抱着与己无关的消极情绪;(4)网络心理障碍。网络的应用不仅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便捷,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负面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自控能力较弱,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消磨时间的工具,以致上网成瘾;(5)异往心理迷茫。有一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能够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正确区别开来,对于友情与爱情的界限划不清,而且部分学校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还不够明确,使得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往存在很多困难,从而导致不愿与异往。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且较为严重,亟需探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将其作为全校各部门的责任,而并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室的任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中,尽可能地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解决其中的困难与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建立对加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意义重大,该小组的组长可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担任,应制定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常规教学体系,列入教学计划之中,规范教学管理,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认识心理以及调节心理的技术。再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处事方式、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果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空泛。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心理出现问题都是由于自己不能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认识自己,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高职学生从客观的角度认清自己,坦然地接受真实的自己,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理。
优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必须引起重视,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尤其应当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这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无裨益。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有利条件,挖掘潜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适宜的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学校可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讲座、报告、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为载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其次,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位教师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过程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心灵,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再次,要加强校风、班风建设。幽静的校园、优美的环境和文明端庄的言行自然会使人心情舒畅、气氛和谐,也可为转变学生认知、调整学生心态和行为创造有利条件。人际关系往往是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高职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度超过了学习,在不经意间,成为导致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根源之一。宿舍里同学之间关系的难以相处首当其冲。因此,优化人际关系,将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要成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指导协会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如心理培训、心理剧表演、心理电影赏析等,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
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个别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的困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要从全局出发,不要只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与把握自己的心理,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心理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一些心理学方法,从而能够对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自我调控。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尊、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建立危机干预体系 危机干预是人类处理危机、给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必然的应对策略。危机干预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从不良事件中走出来。我国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工作体系,通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工作体系的构建,基本做到了心理危机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避免或减少了心理危机对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冲击。人们有时候会把危机干预当作是危机的被动干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危机干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危机到来时的即时干预,这是被动干预。积极主动的危机干预是预防、即时、善后干预三者相结合,即要积极构建学院、系、班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形成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整合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我国仍然有许多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处于缺失状态,导致各种悲剧一而再地发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要从基层和制度建设开始进行预防和干预,积极推行各种制度(如心理委员会制度、心理异常学生报告制度、院系心理危机学生月报制度等),并且要建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系与班级之间心理信息的相互沟通及交流的完善体系。
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应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院级指导层。此层由学院学工处直接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全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班级心理委员会的培训、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等工作。二是系级延伸层。此层主要由各专业辅导员组成,主要负责对本专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指导,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地汇报给学院心理中心。三是学生自助层。此层主要由大学生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会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活动,反馈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高职院校中每个协会都有权利开展各种活动,大学生心理协会也是如此,大学生心理协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积极开展各种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普通的学生社团不同,大学生心理协会、心理委员会应在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心理宣传月、危机干预、心理剧大赛等),协助心理教育中心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剧表演,鼓励学生还原自己当时抑郁的情境,然后,让其他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给出正确的应对、处理方法,这样能让学生有更为切身的领悟。班级心理委员会要及时将所要培训的心理信息传递给学生,需要建立心理信息报送制度,每天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汇报上去,及时将有需要的学生邀请至心理中心,在班级中可以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心理咨询室已经无法满足如此规模学生的需求,网络也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心理健康网络平台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可通过学校已有的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环节或调解心理压力的技巧,提供心理健康测试或实施心理健康调查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实现校与校之间的沟通交流,能节省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高职院校在网站上可开设留言咨询、在线咨询或电子邮件咨询等网络咨询服务,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心理咨询渠道。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困惑、不悦、压抑等倾诉出来,而且学生对于较为敏感的问题可以直接向教师求助,从而可使学生与心理咨询教师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地将自己所遇到的困惑化解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通过网络更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健康动态,分析研究问题要有针对性,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近年来,因为面临生活困境、情感困惑、就业竞争、性格缺陷等种种原因,有很多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障碍或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值得欣慰的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各高职院校已经通过各种形式,证明了其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提升,有效地解决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余益兵,方明,陈晓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2]韩云萍,王跃,朱丽芬,余燕.课堂教学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5).
[3]李瑞玲,李笑梅,李连玉.对大学生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0,(7).
[4]郑祥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大学生积极人格发展探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4).
[5]曾庆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6,(23).
[6]柳忠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7]郭开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3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已经成为大众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群体,正在日益壮大。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特点,但因为未来发展目标和社会待遇等差异而又具有个别性。就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来说,我们更应该特殊看待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2013年初,对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系1089名学生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大一学生占43%,大二学生占39%,大三学生占18%。调查统计分析显示,大约30%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因为就业竞争很激烈而造成的心理压力的学生占46.5%;因为家庭经济收入底而造成自卑和挫折感的学生占20.5%;因为人际交往所带来不同程度心理困扰的学生占17%;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造成学习压力的学生占10.5%;另外,还有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需要通过寻求他人帮助解决,然而,这些存在心理障碍的高职生们,当自己一人无法从困境走出来的时候,绝大部分选择了向父母、亲人和朋友求助,只有极少数的同学选择专业老师和专业的心理医生。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就业形势严峻是当前困扰高职生的主要心理压力,调查中虽然只有大三的学生面临毕业实习,但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同样感受到了未来就业形势的严峻。
总之,目前困扰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有:就业压力、家庭经济困难、人际交往及情感问题、学习压力等。就此而言,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忽视。另外,还有部分有特殊问题的学生,例如:抑郁症、精神间歇性失常、行动怪异、孤僻症等,虽然这类学生所占比例不高,但是一旦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性是相当大的,因此,应该引起各类高职院校的高度关注。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人生重要课题。从目前各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来看,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症状:孤僻、抑郁、强迫、焦虑、偏执、冲动等,造成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因素。
1、个人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
当学生刚刚脱离家庭进入高职院校后,远离亲人和朋友,陌生环境和自我认知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心理方面的不适应,这就使很多学生面对实际困难时不知所措,难免会产生思家念旧的情绪,进而难以适应现实的学习生活。另外有一部分同学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看问题常常有失偏颇,这就影响与他人正常的交往。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还不够成熟,理想与现实出现脱节,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就业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由于期望值过高,不能清醒的面对现实,一旦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就会失意灰心,进而对生活产生无望的情绪。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上遇到问题,虽然能找到处理问题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但时常会出现一些不成熟的心理,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如果他们的偏执的想法和做法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处理,就会导致心理障碍。
2、学校因素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学校教育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坚持不懈,这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有心理问题的高职生所占的比例较高,而且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往往会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培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中小学对心理健康这方面的培养教育不够重视,作为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更应该切实负起责任来,真正做到为每一位学生负责,为每一个家庭着想。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必要的物资设备。有些院校只是单方面的强调专业知识跟专业技能的掌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很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不到及时地疏导和教育。
3、家庭因素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表明,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影响人早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但一个完整的家庭相比之下应该放在首位。家庭的变化,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家庭关系复杂、家庭矛盾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的变化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4、社会因素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但是人们对这种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另类”教育,觉得“只有普通高等教育才有出路。”由于这种片面的错误认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宁愿打工也不愿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还有一部分的高职生,仍然认为是因为当初分数不够理想,无可奈何才作出的选择。另外,随着现代前卫生活方式的发展对传统道德思想教育的冲击,很多大学生抵制不了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产生了一些道德困惑和心态失调,形成诸多复杂多样的心理问题以及一些不良事件,比如频频出现的酗酒打架事件、偷盗行为案件等。
对于当前高职生复杂多样的心理状况,迫切需要不断加强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倡导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 进一步促进高职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综合水平的协调发展,使他们努力做到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
参考文献:
[1]赵慧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09).
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在受到来自社会生活等多方的压力之下,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了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消除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其得到健康良好的成长,高职院校应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
目前,多数的高职院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并没有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只是作为一门辅助式的课程,对教材的选用也没有针对性,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较多,实用性较差,极大地影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要想真正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让高职院校在意识上重视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要明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手段,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其次是要组织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本校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以此来保证对学生进行因需施教,使心理教育课真正发挥其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一种职业性与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中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的双重身份。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多需相关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三、建立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
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的防治。第一级预防网络是由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与其下设的心理教育指导中心组成。
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下设的指导中心,由有专业心理辅导知识的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对统筹规划好的工作进行具体的实施落实。第二级是在学校的各系建立心理辅导站,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级是在学生当中成立心理协会,在每个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然后由学生会设立的心理部进行统一管理。学校要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起到桥梁作用,及时的发现并反映本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四、抓好入学的心理教育工作
高职生虽然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种情形下,许多高职生在入学之初会产生一种自卑失落的心理。因此,做好入学心理教育也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加强入学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学校是外部条件、是外因,自己的努力拼搏是主导、是内因。学校与成才不是因果关系,自己的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种积极健康的环境中进行成长。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一种教育活动的实践。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教育之中拥有特定的地位与使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更要营造一种先进的校园文化。好的校园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张扬自我个性、释放内心的激情、满足自我精神需求提供一个平台,以此来减轻高职学生心理压力、心理紧张,营造一个轻松、积极地校园氛围,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高职院校适时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磨炼自我、完善自我、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强毅力、竞争意识、互助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高职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状态。
六、结论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积极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高职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为输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艳.建立有效的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高职论丛.2007(9).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79
Abstrac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s the main moral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and skilled talents. Concrete measures are proposed in construction of reasonable management syste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mprovement of mental health lesson construction,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engaging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new way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化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越发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教育部、卫生部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近些年,各高校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开展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高速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既具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如何更好地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有效地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高职教育中一项迫切任务。
1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是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能够跟上大学期间学习生活的节奏,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助于今后顺利找到理想职业,有助于迅速融入和适应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1.2 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法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抗压耐挫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始终拥有积极健康、奋发进取的良好心态,增强学生抗压耐挫、抵抗诱惑、调节情绪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能力全面协调发展,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1 学业方面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凳蔷过全国统一高考,未能进入理想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些学生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心理上无法接受,不能正确面对高职院校的学习与生活。再加上大学的教学方式与高中相比完全不同,不再是老师监督下的填鸭式教学,而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讲授为辅的自主式学习,部分学生因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跟不上教学进度,以至于多门考试不及格,这将给部分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厌学、弃学。
2.2 就业方面问题
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都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网络信息显示的就业现状指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象。②高职教育虽然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但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这些都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茫然与困惑,担心毕业找不着合适的工作,导致学习没有热情,意志消沉。
2.3 生活与人际交往方面问题
如今的高职学生都为“90后”,从小娇生惯养,独立自理能力较差,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沟通。在大学校园集体生活中,人际关系比高中复杂得多,部分学生不懂得互助、谦让、包容,总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以至于人际关系紧张。③此外,校园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攀比风,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问题,生活质量远不及其他同学,从而产生自卑感,进而封闭自己,不与人交流。
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3.1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部分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健全的工作机制,完善的政策制度,工作落实不到位。④虽设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却挂靠在学工处或校医院等部门,甚至有的院校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基础设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制定具体的内容和规范,且服务工作宣传不够到位,这势必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师资队伍建设缺乏专业化
许多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分工不够明确,心理辅导老师多由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班主任或者一般思政老师担任,没有聘请专业心理学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地充实和提升自己,但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经费对他们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导致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化。
3.3 教育渠道单一, 内容缺乏针对性
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都是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该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定为选修课,课时安排较少,教育理念比较陈旧,这都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除了相关课程,部分学校虽通过讲座和社团活动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但内容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
4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4.1 构建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学校学工处、宣传部、思政教学部门应该协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目的、任务、内容及实施方案等,对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开展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管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⑤其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引进一定数量且经验丰富的专业心理学老师担任心理咨询师,与学生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进行专业的心理沟通与辅导。再次,学校应协同各学院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社团、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建立从“学校-学院-社团-班级”的管理路径,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动态,将学生心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4.2 改进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自我、学习自我调节等技能的主要途径,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对课程进行合理化建设,将其纳入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设定为素质必修课,按照国家的要求安排足够的课时数。心理健康课程应根据高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针对性地在各年级开设。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运用分组讨论、游戏互动、户外实践等形式,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安排,除了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加入一些实际生活案例,通过讲授身边的故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外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心理剧扮演、素质拓展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⑥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育人效果。
4.3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知识背景,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除了注重从业人员的聘用工作,更应该注重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以及整个团队的发展。首先,心理健康辅导团队应由心理学专家、心理学专职辅导老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充分发挥各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相互交流,促进学习,共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其次,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师资队伍朝专业化发展。最后,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健康科研中心,鼓励大家针对心理辅导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课题研究,提高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4 积极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高职院校在注重发挥心理健康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首先,通过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社团开展一些丰富多彩且具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如心理手语操比赛、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手抄报比赛、青春辩论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其次,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辅导工作。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手机APP、校园贴吧、QQ群、微博等网络形式,定期给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由于网络可以匿名交流,具有隐蔽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心理咨平台,让学生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帮助自己缓解压力,走出心理困惑,获得切实所需的心理帮助与辅导。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基于学生诉求的高校发展型资助模式研究”(15SEW-Q-047)
注释
① 李琪.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2).
② 李敏.新闻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探究.新闻战线,2015(2).
③ 吴白乙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在大学生人群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以学制短、学历低为特征的高职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名义上属于大学生范畴,但他们较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要面对更多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变化,承受更多的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多重压力常造成他们的心理困惑和障碍,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四个转变
1.部分院校思想认识不够统一,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还存在经费投入力度不够、管理工作不够规范等问题。
2.部分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不高
虽然被检查所有院校均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但由于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去,实际的工作并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强,普遍缺乏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主动咨询的学生很少。
3.是专职队伍还比较薄弱,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部分学校存在专职队伍人手少,兼职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少数院校存在只派个把人守场子的现象。同时专兼职队伍理论修养、业务水平不高,对一些心理危机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造成一些自杀事件不能及时有效阻止。
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实现实现“四个转变”:
4.从局部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观念转变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5.从重视治疗心理疾患的工作模式向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的工作模式转变
把对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和有效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实现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的心理辅导(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机结合,形成大学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6.从课堂的、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实践的、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
特别是开展有利于自信心、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增强和水平提高的体验活动和行为训练,实现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同课外心理素质、心理调适能力实践培养的有机结合。
7.转向 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 合的队伍结构
开始形成以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咨询)教师为主体,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为辅助,以学生骨干和心理健康社团为依托的,运作有序、功能互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1.重视高职学生独立、自信、负责的意志品质培养
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应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学校可通过人格培养的特征性训练、小组活动、集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人格培养的特征性课程培训包括自信心训练、责任感训练、问题解决训练、个人成长训练等,意志力的培养是和独立自信的人格培养相联系的,不具备独立的自信的人格,“意志力”在外部压力的强迫中是不可能持久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大学生源自内部的意志力培养。辅导员教师和任课教师要在平时生活学习的点滴小事中注意培养学生“我既开始,我必完成;我既决定,我必贯彻“的独立负责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激发他们自主发展的内控信念,鼓励他们经常用内部语言自我激励,克服惰性,在成功的体验中培养其独立、自信、负责的品质。我们只要抓住大学生独立、负责、自信的人格培养这一根本问题,学生中的许多心理问题就会不攻自破,心理健康教育就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2.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帮助高职学生实现未来发展目标
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工作,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可以请一些成功人士来校作报告,开讲座,使学生从他们的成功奋斗史中认识职业选择的重要性、成功者的品质、成功的规律和方法。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将帮助大学生确立合适的发展方向,从而减少大学生因选择失误、发展受限而造成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困惑。
3.创造条件,保证心理求助和心理咨询渠道的畅通
建议在《大学生入学手册》中增加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如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机构的地点、服务时间、服务范围及网址等。要让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了解和利用就象利用学校里其他的服务机构和资源一样方便和快捷,使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得到必要的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内容,并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对新生心理健康进行筛选、排查,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早期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芳.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心理辅导. 职业教育研究,2009(7)
[2] 谷霞,赵应艳.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28-01
一、灵活运用,开展多种教育方式
内容体系的完整呈现,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其内容体系的科学完备,有时候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呈现内容的形式的影响,多样的形式能更全面地呈现出内容的全部,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特征的学生的需求,使更多地学生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到知识的精华,提高教育效率。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艺术,更需要细心雕琢,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1.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治疗相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和治疗主要是同时面向与一群特定学生进行交流达到矫正或者治疗这群学生目标的心理治疗。一群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其心理体验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交流的过程中抵抗情绪会被因“同病相怜”而产生的同情和关爱而取代,往往能更好的沟通交流。个别心理辅导和治疗则主要是针对具有某类特殊问题或者问题分析内容关于个人隐私的个别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必须将团体治疗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充分照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更自然地进入学生内心世界,分析症结,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实际的帮助。
2.教育与自我教育方式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和一些常用心理方法,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防范意识,增强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障碍或者疾病了解以及调节方法。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网页专栏、心理知识小专题、活动竞赛等方式进行。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这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明确自己的目标,注重自己积极人格的培养,主动自觉参与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不断地抓住锻炼成长、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二者的结合,学生主动性与教师专业性能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课程学习与学科渗透相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均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一学期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往往只能给学生讲授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和自我认识的基本方法,然而受到必修理论课总课时的限制,无法再给心理健康教育增加课时。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在学科间进行渗透。任何学科知识的有效教学都会受到学生心理活动变化的影响,所以,在任何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渗透。也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在高职整个教学体系中不断体现和强化,从而帮助学生在保持一致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获得强化和动力,促进自己趋于完善。
4.应急性教育方式与长期性教育方式相结合。应急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一些学生由于心理障碍或者问题产生的突发性的行为异常进行的,对于这类问题,一般需要运用一系列教育方式将学生情绪及时安抚,避免其对他人造成伤害或者伤害自己,之后再将学生作为重点辅导对象开展工作。目前,这类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成为一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除了开设课程、讲座进行大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其他的咨询、谈话等方式一般都是针对已经确定有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障碍或者问题的学生开展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要面向高职全体学生的,所以,对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采取“一时热”的一学期课程学习,而应该向时间跨度上长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二、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构建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是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径。
1.更新管理理念,理顺管理框架。高校的“学校―年级―班级”管理体系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相应地分为“学校心理咨询―年级心理教育―班级心理辅导”的三级管理机构①,同时可以组成由学院领导、处室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心理委员等组成的从上而下的管理流程,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管理理念的建立,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将学校自上而下进行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将服务对象向学生倾斜,尤以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为突破口。
(二)焦虑心理。很多高职贫困生对于贫困没有形成正确认识,认为贫困就是自己的耻辱,进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还有些贫困学生由于家庭负担非常重,导致思想压力很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焦虑、烦躁不安甚至是悲观厌世。当前出现的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也会让一些高职贫困生面临发展机遇不平等的情况,这也会让高职贫困生产生危机感和焦虑感。
(三)虚荣心理。很多高职贫困生认为贫困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他们不愿意表现出自己的贫困,甚至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举动。有些高职贫困生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面,不顾自己的实际困难,与那些条件好的同学一样穿名牌、下饭馆,盲目攀比,而且还有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样不但影响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而且给自己带来了更重的经济负担。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四)依赖心理。近年来,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补助及社会对于贫困生的资助都在不断增加,获得补助的贫困生数量也不断增多,个别贫困生也因此产生了依靠心理,当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缺乏独立自强的精神,过于依赖学校和社会,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只是将问题推给别人。一旦学校和社会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会将怨气撒在别人身上,这种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五)偏执心理。有些高职贫困生因为自己的贫困而对别人产生一种戒备心理,看待问题不够全面和深刻,也不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对于自己有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对他人也不能够做到宽容,表现出比较狭隘的心理,这也导致他们容易出现不理智的情况。
二、在心理健康课堂中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另外一种则是面向个人的心理咨询。就效果来说,面向个人的心理咨询要更好一些,因为心理咨询保密性良好,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倾诉,而且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然而,心理咨询的这种方式对于群体心理教育时就显得十分不利了,因此,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心理健康课程中,从而让每个贫困生都能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针对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
性。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自卑心理,当前社会,无论是家长和学生都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对于高等学校有着明显的等级观念,重点本科、普通本科、三本以及高职院校,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眼里,上高职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正因为这些等级观念的存在,导致很多高职学生存在一种自卑心理,认为高职学生就是低人一等。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引发了其在各方面的自信心下降。如果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学习和生活,这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点。贫困生普遍存在敏感心理,渴望融入集体,但是却又害怕受到伤害,即使是有些善意的帮助,在他们看来也是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有些贫困生宁愿自己一个人忍受贫困,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资助,不希望自己的贫困被别人知道。而在心理教育课程中加入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够避免这种尴尬,而且人性化的教育形式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前基本上所有学校都有心理咨询教师,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从而调整自己的状态,然而,这种咨询只是被动的,只有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而且愿意接受帮助的学生才会进行,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这种方式是没有效果的。
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对学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问题,这样,每个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号入座,通过相应的心理教育方法,激发每个人的热情,达到良好的心理教育目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不但要照顾贫困生的感受,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也要能够帮助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这就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积极心理学能够满足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积极心理学用于培养人们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能够促进人们心灵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出人们内心的潜能。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面对困难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痛苦和失落的心理,甚至会对生活感到厌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会感受到快乐,如果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做事的时候就不会感受到快乐,甚至会感觉到枯燥乃至痛苦。因此,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他在学习和成长的时候感受到了快乐,那么他才会继续学习和成长,如果感受不到快乐,那么其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也会逐渐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