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体育安全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为加强大学生防火防患意识,丰富同学们的防火及火场逃生自救法方法,保证同学们的生活安全。
2.学会如何处理用电、防火安全事故
二、活动内容:
案例(一):XXX日,发生在XXX商学院女生宿舍的一场火灾,无情地夺取X了名大学生的宝贵生命。06信管围绕此话题拉开了此次主题班会的序幕。同学们纷纷发言,结合各类事例来说明提高防火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大家都表示要从自我做起,以大家的安全为中心,并监督提醒周围的一些危险错误用电做法,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观看新闻报道《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以影片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防火教育主题班会。一场场触目惊心的火灾场景、令人寒心的声声惨叫,使在场的同学们切实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真正意识到了防火自救的重要性和生命的意义。钬湻婪队谖慈烩澰蚋由羁痰挠谕悄院V小M欠追妆硎疽悠绞弊銎穑酉附谏献グ踩侍狻
目前,全国各地时有火灾发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和不好的影响。而中学生对防火防患、逃生自救的知很是匮乏。在这种形势下,中学生积极开展防火安全教育工作则显得尤为必要。这种以同学们自身为主体的班会形式更能加强教育作用,使此次防火防患的安全教育培训真正将正确用电深入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里,使同学们心中牢记安全防患,时刻敲响安全的警钟。
总结:通过此次防火防患安全主题教育培训活动,同学们不仅认真学习了学校《关于加强学生宿舍安全教育管理的通知》,更重要的是更加深刻认识到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同学们也都表示要从现在做起,为消防安全建设工作做出贡献,为建设美好和谐的校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模板 时间:
地点:
主题:大学生安全教育
会议背景和目的:由于在校大学生涉世未深,社会经验较少,因此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本班针对近期本校和其他各校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开展交流讨论,意在加强本班同学的安全意识,并在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的同时,带动身边的人重视安全问题,以实际行动支持学院的安全管理,为创造安全,和谐校园出力,为学院更名大学增砖添瓦。
会议过程:
1.主持人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以近期在同学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来纠正同学们对待安全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提醒同学们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由本班纪检委员总结开学以来宿舍卫生检查和晚自习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动员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改正不足,发扬优势。
3.由本班生活委员带领同学们学习有关学生宿舍防盗的相关资料,介绍了常见的各种偷盗方式,针对同学们容易忽略的细节提出了建议并做示范,加深同学的印象。
4.由班内同学发言,与同学们交流防骗技巧。特别地,向同学们介绍非法传销的形式和害处,告诫同学们取财有道,远离非法传销。
5.由本班体育委员介绍各种急救手段和常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自救和救助别人,增强同学们处理突况的能力。
6.由本班宣传委员主持开展一次安全知识有奖竞答。
7.由同学讨论并写下自己对于学校安全管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由班委整合以便上交。
近三年来,全国高校女大学生失联,电信诈骗,校园盗窃和校园暴力等事件频发,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安全知识有所匮乏并且认识上对安全知识不像专业知识那般重视,并且随着校园内外环境的变化,学生逐渐暴露出治安意识薄弱、防范意识欠缺、自救与他救能力不够。因此,我认为在高职院校开设大学生安全课程非常必要,但是如何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并完善好其体系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概念的界定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概念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政策,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二)大学课程体系的概念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按照“平台+模块”复合人才培养的课程架构方式,课程体系由文化素质课、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实践课、选修课五大模块构成。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包含文化素质课、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实践课;选修课含专业拓展选修课、素质能力选修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有些学校将其放在必修课的文化素质课中,有些学校将其归属在选修课的素质能力选修课。
二、大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一)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趋势的需要
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多样,办学理念日新月异,学生都为九五后,比较喜欢彰显个性,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校园开放化,与社会人员互为往来,由于人员的复杂,治安管理的成本和难度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分校区办学,存在交通隐患
现在的高职院校多采用多校区合作办学,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专部分校区有两个,中专部有六个分校区,分布在云南省各地州市,其中有大理、西双版纳、普洱、昆明有三个教学点。学生一般都会在校区之间往来开展活动,大二的学生一般也多会去新校区与新生进行互动交流,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就会存在出行安全和交通安全隐患。
2.大量的外来人员给校区的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
高职院校后勤集团对社会进行食堂、小卖部、超市等门店的招标,就出现了大量的外来人员来学校进行经营。并且学校做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有建筑公司入驻学校进行施工,外来施工车辆和人员流动性较大,不方便管理。盗窃事件较为突出,外来人员违法犯罪事件也会发生。
3.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日趋复杂
近三年,学校附近酒吧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已有5家,而且每家酒吧每年都至少发生1起学生在酒吧打架的案件。网吧有3家,KTV有2家,相对而言,KTV偶尔会有打架的案件,网吧相对而言要好一点,没有学生打架事件。校园周边有这些娱乐场所,会导致学生晚归,酒后打架,不仅给学生带来伤害,也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也造成了学校环境的不稳定。
三、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课程的F状
2016年5月我们对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土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冶金专科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艺术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城市建设学院10 所高校进行了有关安全教育课程的问卷调查,共发放30份问卷,收回27份,有效问卷为27份,占总问卷的90%。通过调查分析问卷,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课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纳入课程体系有难度、学生未能全覆盖接受安全教育
从问卷来看,在同类院校,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素质能力选修课的比率为81%,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到必修课的学校比率为26%,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一般是放在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实习、就业期间进行集中教育,并且都没有学分。
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开设了素质能力选修课,一般上学期开设一个班,人数为60人;下学期开设两个班,人数为120.全校的学生有7843人,选修课主要是针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大一、大二的学生总人数为5858,就一年来讲,学生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的比率为3.072%。
(二)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同类院校中,大学生安全教育开设的选修课,一般60人的授课班,学生的选报率为100%,但是学生上课过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率不高,很多同学只是为了学分而来。当你在授课的过程中,强调本节实践课程占期末成绩的40%时,学生才会很关注和投入,对于课程内容的教学,一般的授课过程中可能就关注20分钟。
(三)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一所学校里面,安全保卫部门是属于边缘部门,不被重视,学生的突发事件也是偶然事件,与学校的主要教学部门、人事部门、规划发展部门等涉及到学校的教学、人才、经济发展问题相比,安全问题就有些苍白,而且是小概率事件,故一般安全教育只是放在了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离校期间进行集中培训。要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还需要学校的领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系统的开展。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初探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的定位
就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性质,可进行三层定位:一是纳入到大学生德育体系,作为三生教育或职业素养的一部分进行全院性的授课;二是在选修课体系内,如果继续开设素质能力选修课,则需对学生有要求,就是每个学生必须选,要求在校期间至少要上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如果将其放到专业拓展选修课,则要求各二级学院或系部要重新制定专业拓展选修课的课程标准;三是纳入必修课的课程体系,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作为文化素质课中的一门课程,共开设两个学期,共64个学时,4个学分。在大一上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分别开设,一个学期开32学时的课程,2个学分。
(二)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教研室建设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可建立其教研室,课程的教师可引入学生处人员,各二级学院的党团总支书记,辅导员来作为课程的教师,课程内容可考虑采用微课进行教学,上课可以将视频教学、案例教学、操作演示等方式运用到课程中,并且将微课嵌入手机公众平台,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来进行学习。教师主要负责监管、抽查和实训演练。
2.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的内容是按照学期来划分,主要包括:国家公共安全、反恐安全教育、人际交往安全、急救知识、外出及旅游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运动安全、防范诈骗、身体健康、恋爱心理、消防安全、回家及返校安全、网络安全、防范艾滋病、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传染病防治、实习及社会实践安全、求职安全等。课程体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性授课,如大一的学生主要以人际交往安全、学生生活安全、应急突发事件的讲授为主。
(三)适时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和应急演练
校园的安全宣传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活动而展开。如三月份学校举行排球赛,我们主要宣传的是运动安全。安全演练一般是安排在七月份,学生集中军训的时候,我们会组织全体新生的应急疏散演练。在云南大一新生的军训一般都安排在暑假,由于是高原地区,会给学生一年的身体适应期。每半年会开展一次安全宣传月活动,六月份以禁毒防艾橹魈饪展,十一月份以消防和交通安全为主题开展宣传月活动。
总而言之,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行为及做事风格的形成,学校的安全、文明、和谐与稳定都离不开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又离不开课程体系的建设,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又需要做到,“领导重视、学生配合、教师专业、课件合理、覆盖率高”。
参考文献:
[1]周亮.基于完整课程体系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J].大学教育,2015,(09).
[2]郑琳,蹇瑞桥.安全意识视野下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14).
[3]阴法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工教育,2013,(0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8)02-0027-03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目标,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育以及日常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对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以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1]
一、发现问题
近年来,随着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安全教育的内容也不断完善,2011年,我校还曾为安全教育分配了0.5个学分。目前公开发行的安全教育教材内容一般都涵盖了法制安全、实验(实习)安全、运动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求职就业安全、社交活动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安全救护常识、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等等。然而,这些安全内容却并不是高校安全教育急需解决的。笔者曾对往年校园报警案件进行了整理(这些案件来源于公安机关警情通报),发现每年校园盗窃、网络诈骗给师生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较大。以2013年为例,全年涉校案件73起,造成经济损失合计301444.99元,折算下来平均每5天就有4129.4元的损失(盗窃33起,案值161590元,占53.6%;诈骗38起,案值139854.99元,占46.4%),如表1所示。安全教育内容的面面俱到同高校多发的侵财类案件“一枝独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二、分析问题
(一)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是什么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实际效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但是怎样才算有效教学,是以达到设定目标为标准,还是以技能取向为标准或者以最终成绩为标准,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看法。对安全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主要有: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安全教育手段落后和内容陈旧两个方面的原因[2];对于如何增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有学者从把握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平台、拓宽教育阵地四个关键点上提出了建议[3];对于改进安全教育实效性的范式,有学者引入了物理学“效能”的概念,提出了內外结合的改进范式。[4]
笔者认为安全教育不同于其他教学形式,安全教育是否有效并不是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或技能操作水平来衡量的,而是由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受到了人身侵犯或经济损失来衡量的,这一现象可以用公式加以说明,即100-1=0,意思是说日常安全工作再规范,在1起严重事件面前,所有的工作都是0。例如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14年8月多起女大学生被害事件,人们在强烈谴责这些严重犯罪的同时,总会质疑大学生安全教育出了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事求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要真实反映学生案件防范需求,量力而行,不贪大求全。二是效果明显,要让校园发案率有所降低。
(二)什么样的安全教育内容能引起学生重视
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而学生安全意识的得来不是凭空产生的。哲学上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套用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说,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安全事件在头脑中的反映,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安全案例更有存在感,因此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研究在对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对大部分普通大学生来说,未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不能给予他们直接的冲击和安全意识提高的正面刺激。对学生更多的刺激来自因财产安全意识薄弱、轻信他人、财务保护观念差等引起的身边发生的盗窃和伤害的事件。[5]
以往由于考虑到受害人心理影响,或者由于讲授安全教育的老师本身缺乏接警经验,以及对校园案件梳理不充分的原因,本校发生的真实案件没有在安全教育中得到详细的讲解,这也导致了某些诈骗案例在校园中“长盛不衰”。笔者认为,安全教育一定是“校本”的,本校反复出现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保卫干部要通过认真分析,将手法相近或案发地点相同的案件进行归类,把握防范要点形成安全教育材料,通过学工辅导员将警情及时通报给学生。以学生身边的案例为内容的安全教育或许效果更好,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对如何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展开了行动研究。
三、实施行动
本次行动研究的目标是在教育实践中使保卫工作者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现实教育情境中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并由此做出具体的解释与指导。“改进”是行动研究的主要功能,它既能解决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也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6]
(一)行动的实施与改进
本次行动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15年7月,主要对73起案件进行分类,从中筛选、组织案例教学内容,并于9月份开始在学校安全教育中增加了对校园案件的讲解,相关内容还由学工处筹集经费印刷成册发放至每一个宿舍。截至2016年4月,从公安机关反馈信息得知,2016年第一季度发案30起(盗窃9起、诈骗20起、其他1起),比2015年第四季度37起(盗窃8起、诈骗28起、其他1起)的发案量有所降低,我校保卫处也因此获得了驻地派出所的奖励。通过对本阶段工作的反思,对安全教育提出两个方面的改善建议:一是案例需要更新。第一阶段主要案例来源于2013年校园案件,是否能反映出最近2年内案件情况有待验证。二是校园案例防范材料需要印发到每位同学手中。第一阶段由于经费有限,仅能保证每个宿舍一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拿到材料。
解决了第一阶段发现的问题,我们着手开展第二阶段行动。第二阶段持续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第二次入选安全教育的案例是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间发生的315起校园案件,安全教育内容时效性更强,更能反映出案件变化。第二阶段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仍然主要是借助新生入学开办安全教育讲座,辅助发放印刷材料供学生自学。学工处增加经费预算,将辅助学习材料《安全警示录》由原来的每个宿舍发放一本改为每位学生一本。
(二)行动结果与实效性的检验
2017年1月,针对我校2016年全年发案情况,我们对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检验。2016年校园第一季度发案30起(盗窃9起、诈骗20起、其他1起),第二季度17起(盗窃2起、诈骗12起、其他3起),第三季度15起(盗窃8起、诈骗7起),第四季度18起(盗窃14起、诈骗4起)。这些数据经过Excel处理得到2015年第四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校园案件趋势图,如图1所示。从中我们得出结论:2016年诈骗案件连续4个季度下降,R2=0.9924说明诈骗下降趋势线非常可信。盗窃案件下降不明显,这种结果由盗窃与诈骗案件无区别导致。2016年校园发生的盗窃案件主要是办公室入室盗窃,主要问题并不是学生缺乏安全意识,而在于楼宇防范缺位造成的。诈骗案件主要是嫌疑人通过网络媒体、手机电话等媒介,通过一定“话术”,使受害学生陷入其预先编制的剧情比如冒充老师要求转账、冒充亲友汇款、购物需要重复交易等来完成犯罪,学生如果能事先了解剧情,就能有效识别诈骗。因此,以校园真实案例为安全教育的内容对诈骗案件防范的针对性更强。
经统计,2015年我校全年发案134起,涉案直接经济损失1421541元。2016全年发案79起,涉案直接经济损失442014元。总的说来,本次以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的行动研究遏制住了校园案件高发的势头,如图1所示。
四、对策与建议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现实教育情境,改进教育实践,促进教育变革,最终实现研究成果的小范围推广。通过行动的实施与改进,降低了诈骗案件的发案,提升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拒绝泛化,构建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有同“公共危机”应对的内容相重合的趋势,安全教育仿佛就是一个框,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面装,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泛化”,甚至一些专业性强的实验操作、食品安全、运动安全等领域出现的问题,也都归于安全教育。这种泛化的结果带给安全教育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内容不完善、队伍不规范”。不仅如此,安全教育内容泛化还使安全教育脱离了具体教育情境,因此实效性很难提升。要提升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使其回归具体教育情境,例如,运动安全要回归体育课程,实验室安全要回归教学科研管理。
(二)注重实效,重塑促进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供给链
安全教育内容不是一场讲座、一次考试就能完成的,作为一个教育传播过程,安全教育内容的生产、传播、反馈应该形成一个环形链。学校保卫处要主动担当,发挥熟悉校园发案情况的优势,占据安全教育内容“供给侧”,遴选与编制安全教育内容,提供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能从中凝练出典型案例的防范要诀。目前安全教育内容良莠不齐,例如遇到火灾是“逃”,还是留在“火场求生”,网络上就有不同说法,这些都需要具体分析。我们期待高校保卫工作者在供给侧拨乱反正,优化安全教育内容。
(三)立足实际,探索孵化安全教育团队的新模式
應当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参与大学生安全教育,高校保卫处责无旁贷。但从规范大学生安全教育角度考虑,学校应该组建一支安全教育团队,除了负责制作优质安全教育案例,团队还要掌握教育“渠道”,能够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内容以公众微信号等“线上”方式或讲座、班会等“线下”方式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去。同时,团队要有“反馈”,既能通过安全教育竞赛、安全讲座认证、安全志愿者认证等形式给予学生激励反馈,又能接收学生的信息反馈。
五、结语
高校安全无小事。近年来,多起大学生受害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较为典型的有2014年多起女大学生失联被害案件,2016年多起大学生遭电信诈骗导致受害人猝死以及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如何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难题。本文结合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了行动研究,进行了一些探索,截至2016年12月,笔者所在高校诈骗案件连续4季度呈下降趋势,可以说通过行动研究,达到了改进工作的目的。笔者认为行动研究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是推进大学生安全防范科学化的重要抓手,值得深入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蒋津辉,钟之华,胡俊杰.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41-43.
[2] 朱卫国,潘彬.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5):65-67.
[3] 安春元.新时期增强高校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几个关键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4-46.
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重要的教育问题之一。据统计,交通死亡是10-24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淡薄和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对大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笔者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状况的长期观察,总结了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几点现状、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
1大学生交通事故现状
大学生参与交通中,常见的交通事故形式有三种:
(1)行走时发生交通事故。随着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几乎完全替代了电脑,成为当今大学生的新宠儿。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从而造就了低头一族。在通过路口时,甚至车子已经到眼前了也没有及时发现。这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长沙发生的一起严重交通事故,2015年6月12日凌晨1时许,一台奥迪Q7越野车沿湘江路由南往北行驶至杜甫江阁路口时,与正在斑马线上横路的两名女性行人相撞,造成一名行人死亡,一人受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她们一直低头看手机,根本没注意车流,麻痹大意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2)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生交通事故。近几年发生了几起较典型的大学生搭乘黑车或出租车而被抢劫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大学生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多,乘坐各种长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也较多,教训惨痛。如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高×,2014年8月9日错上陌生人的车后,失踪多日,经警方侦查,高×搭车途中与司机发生争执,司机将高×杀害后潜逃;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失联,后调查得知小金被黑车司机绑架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
(3)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高校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已经考取驾照,并拥有私家车。由于思想的麻痹,安全意识的淡薄,近几年大学生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已有多起,均造成很大的损失。如2010年10月陕西西安发生的一起恶性事件,一名女士张×在骑电动车时被汽车撞倒在地,驾车者拿随身携带的尖刀在她的胸腹部连刺六刀,导致张×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死亡,杀人者是西安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大三学生药家鑫。2014年1月20日发生的一起5名如皋籍在校大学生在驾车返如途中,在淮安境内发生交通事故,致全部当场死亡。
2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力度不足
虽然近几年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大部分高校对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已经提高了认识,但是还不够,主要体现在:(1)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2)缺乏交通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仅依靠辅导员、班主任对入学新生进行常规安全教育,专业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3)缺乏相应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课件、视频。
2.2大学生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据调查,20%的大学生不能完全认识道路交通标志,90%的大学生闯过红灯,50%的大学生坐过黑车,60%的大学生不知道遇到车祸后该如何正确处理。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基本上没有系统地接受交通安全方面教育。进入大学后,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并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有一些高校在新生入学初开展了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教育,有一些高校的新生一学期只见过班主任或辅导员一两次,大学生无法从正规渠道了解并掌握相关交通安全知识,只能从一些新闻中了解到交通事故,所以很多大学生就对车祸没概念,无法理解车祸如何发生,觉得车祸这种事情离自己很遥远,认为只要红灯停,绿灯行就万事大吉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有很多案例都是司机闯红灯发生车祸的。文明交通的参与,需要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有的学生横穿马路时,低头看手机,听音乐,发生紧急情况时根本就听不到刹车声和喇叭声。总而言之,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缺失,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车祸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校园周围交通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管理
校园周边交通混乱,是很多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很多高校处于闹市区或者郊区,闹市区的车流量较多,管控较复杂,郊区管控容易,但车辆车速过快,在一些阴雨天,或者车流量较多的时候,由于大学生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另外一般高校门口附近都是流动商贩、饭店的聚集地,人员流动密集,一些商贩自制三轮车等占道经营,都是车祸发生的隐患。如某高校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就是司机为躲避商贩,而将路边准备过马路的同学撞到在地,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却永远失去了自理能力,发生这样的交通事故对大学生本人、家庭都是无情的打击。
3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
3.1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责任化
校园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由“分管校领导”总负责,由交通安全工作室对全校交通安全课程进行安排,学院或系,到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各宿舍长,最后是学生,使交通安全教育形成责任化。
3.2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常规化
笔者在高职院校担任汽车专业教师,开设了近七年的交通安全选修课程,共授课人数达2500多人,但选修该课程的人数仅占总人数20%左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法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正规的专业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对选修过该课程的学生回访,进行问卷调查、测试,90%的学生在交通安全意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能对事故做出正确的处理。笔者建议,将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将交通安全教育常态化。同时可以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使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可以组建交通安全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对全校交通安全教育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3.3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内容、方式多样化
现在的大学生认为最感兴趣、认为最有价值的课程主要是技能类课程,所以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把交通安全的教育内容转变为实用型课程。高校有优势的教育资源,可以整合资源对交通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开发,使交通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更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征,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进一步升华,把交通安全课程内容进行技能化,通过技能考核来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方式上应该突破,如把教学课堂安排到交警队,交通繁忙的马路上,亦或是交通事故现场,营造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氛围。
4总结
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方面仅局限于宣传教育的阶段,还没有达到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层面,但交通安全教育绝不仅限于表面的安全教育工作。交通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了非常必要的教育内容,交通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基本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大学生人才保障的根本,始终存在于人才教育的全程中,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仅影响到学生个人,影响到家庭,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所以,要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与育人环境、校园及社会稳定、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等相联系。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关注,需要高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通过专业的交通安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增加法制知识,提高预防能力,处理事故能力,使之成为一名文明交通参与者。
参考文献
[1]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章.总则.第六—十条.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化的旅游消费呈井喷之势,满足各种旅游体验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连续几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地位,旅游安全已经并将继续长期面临更复杂的情况。大学生群体无疑是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旅游消费群体的巨大增量,体验式教育的潮流也要求更多关注旅游修行的学习方式,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旅游也是一种教育,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对海南省8所院校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大学生有外出旅游的经历,有88.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心理上处于时刻准备出游的状态。而对于旅游中可能的安全事故,受调查学生反映各异,即在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尽管大学生出游安全问题会迅速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可能也会给大学生外出旅游计划造成短期影响。但比较诡异的是,大学生们并不认为这种心理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包括旅游从业单位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旅游安全教育问题,以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确实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反思。
一、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原因
大学生旅游期间安全事故近年来屡屡见诸媒体,因为大学生群体作为受害者,加之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多元和即时,事故发生会迅速引起社会舆论关注。但不断的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在发生事故原因、事故损害结果方面大体相近,说明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首先,大学生具有自身群体性特征。大学生一般长时间远离家人生活学习,具有相对自由的独立活动空间,这为其假期中甚至在校学习期间参与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其次,大学生精力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和探险无疑是网络空间之外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活动领域,除了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以及著名的城市景观点,一些因奇、险、怪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也是大学生热衷的探险地。比如无人登临的小岛、假日海滩的远海深处、灌木丛生的深山密林,等等。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来看,事故发生要么是大学生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拥挤踩踏而至重大人员伤亡,要么是大学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不向游人开放的危险海域、深山林区等。再次,据对海南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崇尚的是所谓“说走就走”的旅行,出发前往往没有做好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设施准备,不能有意识地评估可能出现的危险,极可能在救生防护能力和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以身涉险。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就会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法律上已经是完全行为能力人,其在校外的旅游安全与在校期间的安全对于高校可能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校园安全与旅游安全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尽管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原因很多,但一般认为安全教育欠缺或内容与方式失当是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状态与突出问题
1.高校在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上,高校在其中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安全教育的内容及实施方式。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关注重点还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与旅游安全相关的教育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比如在学期初和学期末高校一般都会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节假日之前因为社会氛围让安全问题变得更为敏感,所以高校也会进行即时性的宣传教育。从安全教育内容看,重点是侧重于校园及周边安全、侧重于安全意识,方式上重点是警示和提醒。从实际收效来看,有例行公事之嫌,这样的安全教育往往难以引起学生们的高度重视。考虑到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生活在学校而远离家庭,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选择和实施方式的不当是导致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据对海南部分大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在外出旅行之际,自己根本就想不到或者说基本上会忽略安全问题,或者虽然知道应注意出行的安全,但并不知道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伤害。从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角度看,很难将大学生外出旅游期间遭受的伤害直接归责于高校,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部分高校安全教育提的多,但真正投入安全教育的人、财、物十分有限,高水平的专业安全教育师资匮乏,几乎很少进行适合旅游安全教育的设施设备投入。
2.旅游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与针对性不足问题
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原因、自然原因和管理原因。其中社会原因诸如战争、恐怖活动、政治动荡、旅游犯罪等,其影响的是整个旅游环境和过程。这在特定目的地的出境游中需要高度关注,但目前针对出境游的安全教育欠缺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限于大学生群体。自然原因就是指诸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旅游客源地、交通和目的地的旅游安全的影响因素,大学生由于长期在校学习生活,缺乏野外生存能力,发生危难情况自救能力明显不足。管理原因就是指旅游安全产品的提供者、旅游行业从业单位以及相关管理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缺陷,比如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旅游行业的消防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等,大多与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旅游业管理水平直接相关。显然,大学生群体接受的安全教育根本无法面对上述旅游行业安全方面存在的复杂情况,其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上几乎空白。有些高校甚至出现将安全教育等同于安全警示教育,入学前提醒,假期来临之际的旅游安全温馨提示,安全事故发生后警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系统有效的解决最基本旅游安全问题的安全教育,这种非专业的、大学生眼中例行公事式的旅游安全教育,明显流于形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对策建议
按照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质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管理上的失误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管理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对导致事故的原因认识与控制不足,或者说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控制不足。系统安全理论也要求整体环境安全而非部分环节安全,旅游安全管理无疑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旅游法》首次在立法层面确定了最重要的旅游安全责任主体———各级政府。但安全管理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的效果。现实是,旅游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教育中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亟待纳入高校安全教育日程。
1.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观念。
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校园社会化不可避免,高校关门办学几不可能,从大学生持续全面发展考虑,旅游安全教育与传统安全教育(重点是心理健康、网络安全、防火、防盗等校园内安全教育)一样重要。当然,高校有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安全意识,特别是规划旅游行程时,应引导大学生努力克服从众心理,充分了解行程情况,并做好安全评估,防患于未然。
2.旅游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需要创新。
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安全教育而言的。传统的安全知识讲座、板报、宣传横幅等安全教育方式,在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上发挥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旅游安全涉及时空范围更广,参与因素更为复杂多样,对安全体系构建的要求更高。大学生旅游具有兼具“游”与“学”的属性,是某种意义上的体验式学习。所以,最有效的旅游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应该贯穿着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技能训练、安全文化熏陶,在具体方式上应突出体验与经验积累,体现多方互动参与,重视情境设计。简单地说,将安全教育等同于纪律或者思想道德教育显然效果欠佳,而用真实的或者高度仿真的训练活动来开展旅游安全教育应是最直接有效的,比如消防自救逃生演练,溺水体验、野外生存能力训练等。
3.探索旅游安全教育课程化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是科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大学生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技能,无疑将终身受益,也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故大学生安全教育理应成为高校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在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人们旅游消费需求井喷的背景下,即使暂时不能将旅游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旅游安全教育课程,也应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提供远程的或者尽可能仿真的旅游安全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韦庆辛.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2).
[2]赖咏梅.浅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建设[J].新西部,2011,(21).
[3]刘长春.大学生旅途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8).
[4]葛敬炳.高校学生旅游安全管理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5]赵士德,郭小莉.浅析我国旅游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31-0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对走在信息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很深的庞大群体,上网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了解时事、查询信息、交流感情和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自身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已经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和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据调查,77.64%的高校都开展了网络安全教育,积极进行正面宣传,拓宽教育视野,扩大受众面,增强宣传力度,起到一定的引导教育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效果并不十分乐观。调查中,有57%的学生表示通过自学获得网络知识,26%的学生表示通过同学获得网络知识,而仅有17%的学生是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对“网络安全教育”感到“满意”的只占16.7%,近50%的认为“不满意,一般”。在回答“你认为如何提高高校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这一问题,32.54%的同学认为应“培养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队伍”,20.44%的同学表示应“创新网络安全教育方法”,33.64%的同学认为应“重视高校网络安全心理教育”,13.38%的同学认为应“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实时了解学生动态。”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僵化、方法陈旧、教育队伍匮乏、教育流于形式。
1.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僵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垃圾不断增加,国外许多高校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关课程。目前,国内各高校虽然也已开设网络课程,但是授课内容主要还是信息化技术层面的相关知识,更侧重于技术理论知识,而对于网络安全和有关法规的内容涉足不多,并未开设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不足,使校园网络安全隐患不断增加,因此各高校应将网络安全问题融入到教育系统中,将课程教学与日常宣传有效结合在一起,为网络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
2.网络安全教育方法陈旧。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基本上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采用“两课”、讲座、谈话等形式,表现形式单一,不仅师生之间缺乏双向讨论与交流,还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根据调查,大学生在选修网络安全课程、听网络安全相关讲座、参加网络安全学生活动、阅读网络安全书籍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基本在“偶尔”和“从来没有”之间。大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低于参与意愿,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要创新网络安全教育方法,实现网络安全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多样化与趣味化。
3.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匮乏。在传统安全教育中,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教育优势。但是网络安全教育中教育者的地位并非如此。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对于网络安全教育者来说不利的是,相当多的教育者对于网络知识的掌握水平及其运用网络技术的经验远远逊于教育的对象――大学生,这种网络使用能力的严重不对称情况进一步加大了网络安全教育的难度,明显限制了网络安全教育效果的发挥。因而,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他们应该不仅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敬业精神,还具备网络技术、网络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4.网络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现有的网络安全教育更重视网络安全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对于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效性,只是形式上的说教,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且现有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关联不大,不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需要,难以引起大学生们情感共鸣,教育内容并未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并未深入学生生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最终不会得到大学生的认可,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责任。
1.充实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网络发展非常迅速,为了迎合大学生在观念、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新要求,网络安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扩展、完善内容,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常识。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我防范教育。普及网络安全技术防卫知识,加入防火墙的原理、系统安全的检查和修补、硬盘的工作原理和保护方法。“在课程中应加入计算机系统的安装、防护和设置等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等方面了解,有效运用硬件和软件资源提升防护能力”。第二,自我约束教育,通过规范和约束大学生自身的网络行为,形成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比如教育大学生不在网络上随意攻击谩骂他人、不以非法手段窥探隐私、不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不随意下载没有付费的网络资源等,合理合法地利用网络。第三,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要运用法律武器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对危及网络安全的行为要勇于抵制,比如遇到网络诈骗要及时举报、避免他人受害等。
2.丰富网络安全教育方法。在新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等特征,网络安全教育表现形式也应多种多样:第一,改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引导式教学,可采用“讨论型”、“案例型”等方式,通过正反两方面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和法制意识;还可以张贴海报、办宣传专栏及举办讲座等方式及时普及网络安全的新防范方法。第二,积极谋划建立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高校网络活动平台,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教育的沟通互动功能、咨询选择功能、预测预防功能和覆盖渗透功能,建立网上网下互动机制,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问,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第三,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舆论氛围,大力开展各种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多姿多彩、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中陶冶性情、启迪智慧、愉悦身心、满足精神需要。
3.建设网络安全教育队伍。为了顺应网络时代的新挑战、新要求,更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各高校还应该积极探索队伍建设的新方称新途径,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好、工作能力强、自身修养优、工作效果佳的高水平网络安全教育队伍。第一,提高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培训,使得不断掌握网络技术,了解网络文化,学习网上教育方法,提高鉴别、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第二,强化网络安全教育队伍的网络监管能力。监管并不是为了限制信息交流及学生的行为监控,而是为网络信息的传入起到“过滤”的作用。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进行网上网下互动,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第三,培养网络安全教育队伍的危机处理能力。对可能产生的网络舆情做出应急处理,及时、有效、迅速的做出反应。
4.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实践。为了增加大学生的道德鉴别力、选择力和自控能力,网络安全教育除了教授理论,应当更加注重实践结合的环节,鼓励大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网络社会里。开展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技能相结合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能使大学生知行合一,将安全意识用于网络技能实践中,也能在网络技能的使用中提高安全意识,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实践。第一,在课程设置上加入有针对性的提升网络安全技能的相关内容,如怎样区分盗版软件,在社交网站上如何避免暴露个人信息等,在针对性极强的实际操作中将技能与意识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网络操作的安全性。第二,使大学生掌握自我保护和处理安全问题的有效办法。比如教育大学生保护好个人隐私资料,不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不随意接受来源不明的邮件;传授识别虚假网站的方法以及账号被盗后紧急处置的方法等,提高他们对网络风险的认知及防范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充实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丰富网络安全教育方法、建设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其安全防护能力,规范其网络行为,提高其网络素养。
参考文献: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正常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基础。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事关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也事关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最基本和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至关重要的前提要件。
(2)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搞好学校治安工作的现实需要。随着民主法制的不断推进,高等学校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逐步纳入社会主义法治轨道。《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对学校、社会有关各方在安全教育管理中的职责、权利、义务进行了确认。当前校园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一些不法分子抓住校园治安管理偏弱、治安漏洞较多及大学生思想单纯、防范意识差等特点,把大学校园及大学生作为作案的主要对象,在校园中盗抢滋事,经过“严打整治”,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形势正在好转。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一些坏人坏事不能作理性的认识,自我防范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容易上当受骗,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轻而易举地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骗或威逼利诱,同时一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了种种影响安全的隐患。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时期,乘虚而入的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切向钱看”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受主义,对那些涉世不深、阅历不广、缺乏社会经验、良莠不分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二、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重视不够,认识滞后,体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在认识水平方面,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认识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安全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在体制建设方面,领导机制不健全,学校安全教育到底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以什么形式纳入学校教学系列,从上到下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搞点安全教育,也只是零敲碎打,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
(2)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 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 而现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
(3)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烦躁、抑郁、性格孤僻、交往障碍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并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校园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应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需做到以下:
(1)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一是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逐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采取主题班会、专家讲座、系列安全活动、知识竞赛、播放纪录片、广告宣传等形式,向学生普及交通、消防、饮食、财产、人身、心理健康、传染病常识及医疗知识,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防敲诈勒索、防交通事故、防害教育等,逐步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二是重点时期、突发事件,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在安全事故多发的特殊时期,如开学、放假、平常节假日、外出实习、社会实践与兼职、毕业前夕、学校集中施工期等,要提前做好安全预警,尤其是交通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多发地段。针对校内外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时,要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和思考,一方面,要求客观面对安全问题,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安全恐慌和扭曲、夸大突发事件的现象;另一方面,抓住事件的本质,开展深入教育,深化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加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危机应变能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需从学生自身做起。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自理能力,是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基础,高校通过开展大学生的生活互助活动,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减少对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家长的依赖性,逐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教育者更要重点培养大学生面对危机或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危机判断能力,要注意培养大学生面对危机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在遇到危险情况下大学生要保持冷静和镇定的态度,要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危机判断能力,很多大学生都经历过被骗被偷的事件,要学会从教训中吸取经验,增强自己的危机判断能力。
(3)整合教育力量,实现齐抓共管。首先高校要把学生安全管理教育纳入学生教学课程和学分管理体系,改变目前学生安全教育课余化的状况,要加强学生安全管理教学的教材体系建设,结合各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实际, 组织有经验教师编写高质量的融教育性、常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学生安全管理教育教材,以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落实。其次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 调动各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利用教学工作岗位的优势, 从不同角度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 渗透安全知识内容, 实现学生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同时, 除本校各专业教师外, 要结合教学实际,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专业知识较高的师资队伍。除本校教师外, 通过建立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协作网的办法, 在公、检、法、司政法部门、武警消防部队、医疗卫生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聘请有关专业兼职教师,赋予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最后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及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理顺学生安全管理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式的安全教育管理网络, 形成社会、家庭、院校各组织、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全员推进”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新格局。
总而言之,学生安全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以及教育成败的大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的义务,更是教师的天职。尤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所担负的责任更重,更要积极配合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一、案例背景
校园诈骗事件一直是高校平安校园构建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各类高校均出现过不同类型的多起校园诈骗事件。如网络、短信、恋爱、购物等诈骗手段。面对形式多样、手段先进的各类诈骗,再加上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淡化。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防诈骗的有效途径及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回顾
案例一:吴某,一年级的女生。来自农村家庭,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是个贫困生。某个下午,一名40多岁的陌生女子闯进宿舍,拿着一袋洗发水说:“同学,这瓶洗发水我五块钱卖给你,你十块钱能把它推销出去吗?”吴某拿着洗发水看了看,是个名牌,在超市至少卖十五元,那个人看吴某对她的“诱饵”感兴趣,就打开她那装的鼓鼓的书包,“你看,我这里还有牙刷、肥皂――全是名牌,一律一块钱!”吴某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推销人员趁热打铁:“你们平时也都在用这些牌子的洗发水的,这个比超市卖的便宜多了。我以低价格卖给你,你自己用不完可以卖给其他同学,价格可以稍微高点,这样这一包东西可以让你最少挣到三四百块钱!”面对眼前利润的诱惑,加上吴某早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所以最后吴某决定买下她所有的货,问其他同学借了钱,用1000块钱买下了这些东西。可当推销员走后不久,就发现:每瓶洗发水都只有半瓶,并且气味奇怪,用起来也没有泡沫。这时再追出去已是人去楼空了。
此案例分析:一年级学生被骗主要发生在购买外来人员推销的各类商品。新生入学时都是刚离开父母、家庭独立生活的高中生,思想单纯、涉世未深。正处于诈骗分子最容易趁虚而入的阶段。同时,新生对诈骗人员推销的一些商品或服务存在需求性,并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因为刚入校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自然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对象。
案例二:范某,二年级的女生。该生主动与年级辅导员取得联系告知被一名自称丁某的男生威胁,该男生自称是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事情的经过是该女生与另一姓戴的女生是高中同学,也是好朋友。戴某是另一所高职的学生。上大学后仍有来往,都曾去过各自的学校游玩。戴某与丁某通过微信认识,认识一周后就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一次烟花大会上戴某将范某介绍给了丁某认识。几天后丁某打电话给范某说戴同学要与自己分手,想让她帮忙劝说。后来又打电话说他们分手都是范某造成的,威胁她让她做他女友,如果不同意并把此事告诉戴某就会采取行动报复范某。后来接连几天都有类似的电话或短信。但经过学校保卫处调查此男生并非他所谓的某高校的学生,同时与戴某学校取得联系,要求配合处理此事。经过两边学校的跟进,此事并未出现严重的后果。
此案例分析:二年级学生主要发生在交友不慎引起的感情受骗。二年级学生学习、生活都已慢慢适应,对学校与周边的环境也很熟悉,除同学、朋友外也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微信这种新手段结识朋友。正处于感情空窗期,喜欢通过恋爱丰富大学生活。由于恋爱经历少,无法分辨感情真假。因此出现人财两空的局面,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案例三:顶岗实习期间,王某接到一个面试通知,对方自称是集团公司,在招聘网站上看了王某的简历,而他们正好要招聘销售人员。“那时候王某正在找工作,每天差不多都会接到几个电话”,他也没有怀疑。后来他上网查看了这个公司的官网,感觉还是很正规的,虽然地点在上海,要进行语音面试,王某觉得还是合情合理。在第一轮语音面试中询问了姓名、年龄、身高、体重、血型、毕业院校、所学专业以及性格特长等个人基本信息,第二轮面试一位号称姓董的“主管”又询问了王某只要的要求及征求了他对公司加班、出差的看法。
等他得到被此公司录取的正式通知,要求他携带身份证及两份复印件、学历及奖励证明、一寸免冠照片5张、一个月的生活费到上海报到的时候,王某还觉得很欣慰,觉得可以到上海开创一番新的事业。没想到的是,列车到站后噩梦就开始了。他的工作是“网络销售”,这里也不是他在网上查找到的集团公司,他们只是借用了此公司的名义。王某不甘心自己被骗,还是硬着头皮留了下来,结果在此后的几天里他发现差不多每个人都是被骗来的,上当的人大多数是将要毕业的大学生。
此案例分析:三年级学生主要是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被骗。该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找工作的高峰期,无论是网络上、报纸上的招聘信息还是朋友介绍的面试机会,都会尽量去参加,出现“病急乱投医”的局面。在这种盲目择业的过程中,对面试的工作人员缺少警惕心,在没有弄清楚单位的背景、性质、真假,就把去参加面试,有些甚至还会给诈骗单位上交所谓的押金、保证金或中介费等。
三、案例启示
大学生们社会经历少、自我保护意识弱、容易相信陌生人等特点,使得诈骗分子的魔爪伸到了高校,造成高校诈骗案件频频发生。给校园的正常秩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作为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高校,在维护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诈骗事件的再次发生,为大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的校园环境。
1、高校要以课堂为主载体,加强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生活指导》课,今后可以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到授课计划中,通过课堂上教师系统地教授,增强学生们安全防范意识。并邀请公安部门专门人员开展安全讲座、进行各类诈骗场景模拟训练、发放安全教育手册,播放案例影片。让安全教育具体化,将安全防范意识植入脑内。
2、建立诈骗事件应急处置系统,与公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普及学生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报警意识。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在系部、班级建立一支维护安全稳定的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力量。无论是在校区还是宿舍,发生诈骗事件,要有第一时间报警的敏感性,并将信息给老师、同学,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作为学校的保卫部门,接到报警后要立即与所在区的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告知嫌疑人相关信息,便于在其他场合行骗时抓获犯罪人员。
3、安装学生宿舍门禁系统,强化学生宿舍人员出入管理
在宿舍各楼道也可安装电子监控,出现可疑人员可第一时间解决。加强宿舍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尽量熟悉每一位入住学生的长相,或检查进出人员的工作证或学生证。
【参考文献】
[1] 包迎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为了更好地宣传交全知识,更好地珍视我们生命,在此,我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3、当我们时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
大学消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一
在几个小时的学习《消防安全法》的培训中,使我受到了启迪,开拓了思维,获益匪浅,消防安全心得体会。下面,我就参加本次演习训练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认清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火灾的发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种灾难,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大问题,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消防工作是其他工作的保障”,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到尊重生存权、尊重人权的高度,本着对社会,对公众负责任的态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时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消防常识的学习。火魔无情,当我们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在等待消防救助的时间里,如果我们能利用地形或身边的物体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让自己的命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为生命赢得更多的“生机”。火场逃生不能只能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时对消防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储备。危机关头,才能应付自如,从容逃离险境。所以我们一定要熟悉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火场逃生,人员疏散及自身自救的方法。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当面对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保持良好的心态,镇静自若尤为重要。因为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才能冷静理智地去实施消防自救和逃生,就极有可能拯救自己,甚而助救他人。反之,就会出现不辩方向,慌不择路,致使失去有利的逃生机会。
经过这次消防培训,使我对消防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认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对消防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当真正火灾到来时,我们一定要记住以下的原则:
1、“报警早,损失少”这是人们在同火灾做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
2、“边报警,边扑救”在报警的同时要及时扑灭初起之火。
3、“先控制,后灭火”在扑救可燃气体、液体火灾时,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灭火一次成功。
4、“先救人,后救物”在发生火灾时,如果人员受到火灾的威胁,人和物相比,人是主要的,我们应贯彻执行救人第一,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的原则,先救人后疏散物资。
5、 “听指挥,莫惊慌”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动用周围的物质进行灭火,因为慌乱中可能会把可燃物质当作灭火的水来使用,反面会造成火势迅速扩大;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镇静,采取迅速正确的措施扑灭初起火。这就要求大家平时加强防火灭火知识学习,积极参加消防训练,制定周密的灭火计划,才能做到一旦发生火灾时不会惊慌失措。
6、消防基础知识
1,幼儿园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宗旨是:A,人人必须遵守消防规章制度;
B,爱护消防设施和器材,学会灭火器的使用,;
C,把消防工作与生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D,加强消防意识,时刻保持警惕
作为公司的一员在预防火灾及灭火过程中应具体知道哪些知识?
1、应懂得本公司有几种消防系统及分布情况;
2、应明了各种救火工具的摆放位置;
3、应学会报火警;
4、应学会最基本的灭火器的使用;
5、应学会最基本的灭火方法和逃生方法。
大学消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二
这一周是消防安全周,在周四的班队课上,章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关于消防安全的视频,使我颇有感触,也给我们这些同学敲了一个警钟。
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着屏幕上的大火熊熊地燃烧着,火光把天都照亮了,热浪袭人,烟形成了蘑菇云,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烤焦……一片火海,浓烟滚滚,一条条火龙蔓延在房屋内……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突然涌上我的心头,好像有一只虫子在啃食着我的心。火灾实在是太可怕了!
然而,火灾的危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每个人都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几乎所有的火灾都是由当初的不重视与不小心,才酿成大祸。火灾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我们必须得引起重视!小细节决定大问题,如:把蚊香放在靠近窗帘或床的位置,在床上吸烟,随地乱扔烟头,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往往是一场火灾的“罪魁祸首”。
所以我们必须得谨慎处事,“火灾”这种玩笑可开不得。一旦发生火灾,也不要着急,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量力而行。火势不大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批塑料雨衣;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能盲目地跳楼,可用绳子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顺势滑下;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办法自救时,可拿手帕或手电筒,往外发出求救信号。
火灾是无情的,它不会眷恋任何一个人。所以在无情的大火面前,我们应该有效地进行防范,尽量逃避火魔的侵害,摆脱灾难和痛苦。我们不妨做起以下几点:
1、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
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草垛要远离房屋。
5、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6、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7、利用电器或灶塘取暖,烘烤衣物,要注意安全。
8、不在禁放区及楼道、阳台、柴草垛旁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9、家庭装饰时要尽量避免采用可燃材料。
火灾的危害大于天,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等到发生了事故,才会回过头来觉醒。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关注消防,护我家园吧!
大学消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三
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当前,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轻视消防作用,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
那么发生火灾时怎么办呢?发生火灾时,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量力而行。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火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灾熄灭。如果火热较大,正在燃烧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
1、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地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2、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区。
3、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
4、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
5、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6、遇有火灾,不要围观。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喜欢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
7、不能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
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现代教学楼由于楼层逐渐增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学生密度大,加上课桌、课椅等可燃物较多,当发生火灾时,逃离比较困难。一旦楼房着火,应当按以下方法逃生:
1、当发现楼内失火时,切忌慌张、乱跑,要冷静地探时着火方位,确定风向,并在火势未蔓延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法理依据。
2006年9月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上海市颁布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规定要对全体在校大学生普及安全教育。《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均明确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一直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各高校势在必行并要行之有效的工作重点。
(二)现实诉求。
1.大学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安全问题也纷繁复杂。据对百度新闻案例的整理分析,目前大学生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高发期,其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学生安全事故总量历年增长。案例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事故几乎呈现直线式增长。从2010年的11起事故增至2015年的157起,增速极快。大学生安全事故快速增长,安全形势严峻,大学生安全教育亟待改进和完善。二是大学生安全事故普遍存在。从案例发生的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安全问题分布范围广泛,各省普遍存在。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布于我国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山东、浙江、江苏和广东大学生安全事故发生比例较大。三是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多样。对400个案例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多样,自杀、跳楼、溺水、车祸、被骗、失联、中毒、伤人、旅游被困等事故层出不穷。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亟待维护和保障。四是受害者群体分布广泛,事故后果严重。对事故受害者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受害者年级跨度从专科至本科至硕士、博士均有,学生年级跨度从一年级至毕业生,院校也覆盖了专科、本科院校。此外,在400起案例中,受害大学生人数高达1,953人。
2.“空气式”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空气式”大学生安全教育现象。所谓“空气式”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大学生安全教育像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即各所高校都有大学生安全教育,但又似“空气”透明,安全教育重视不足。多数学校采用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形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且安全教育仅为辅助教育,被放置在次要位置。二是指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如空气成分,有用氧气占比不高,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内容有待完善,教育效果有待增强。目前,承担安全教育的主要是保卫和学生管理部门,教师缺乏专业训练、系统知识和教学经验,形式多为理论说教,教育效果较差。此外,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安全教育内容均有待拓展。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剖析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学科属性。安全学科是新兴的综合科学学科,其应用涉及社会文化、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土木、矿业、交通、运输、机电、林业、食品、生物、农业、医药、能源、航空等种种事业。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单列为一级学科,其下设“基础灾害”、“类别灾害”、“理论安全”、“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五大二级学科。其中安全管理学是各行业所共用的用以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二级学科。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保障大学生安全的学科,属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范畴,即属于二级学科安全管理学。
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由于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这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理论基础。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涉及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学的分支,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弹性原理、故致因理论、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安全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均可服务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二是大学生安全管理是要规避大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因此,行为科学的个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以及组织行为理论等需要纳入大学生安全教育范畴。三是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是个系统教育,安全系统管理学离不开经济学、心理学、信息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持。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还需要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支撑.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实问题。识别大学生安全的风险因素、探究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是高效、全面、合理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先决条件,本文将根据搜集到的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析其面临的风险因素以及突发事件的类型。
1.大学生安全隐患。根据大学生安全事故产生原理,结合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主要受到两方面风险的影响:一是内部隐患,即大学生自身问题带来的风险,如个体身体问题、心理问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二是外部环境隐患。如大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周边环境带来的隐患,具体如表1所示。
2.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大学生安全风险隐患复杂多变,这决定了大学生安全事故属于多源并发性安全事故,类型多样,事故涉及大学生人身、财产、心理安全等多个方面。大学生人身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车祸、自杀、被杀、受伤、猝死、失联、、禁锢、触电、踩踏事故等。其中车祸、自杀占比较高,分别为29.75%和27.5%。近年来,大学生失联事故呈现多发趋势。大学生财产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被盗、被抢、诈骗等,其中诈骗事故占比高达13.5%。大学生心理安全事故主要变现为抑郁、自闭、感情纠纷等现象。此外,涉及大学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也时有发生。
四、结语
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安全事故复杂多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授课方式等受到巨大冲击。面对新变化和新的大学生主体,本文通过阐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并针对性提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建议以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项目等,为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提供建议和意见。
作者:吴倩倩 殷杰 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华侨大学旅游安全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4):82~84
[2]张继延,潘道广.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