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语文线上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语音是语言的外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交际功能,学好英语的基础是能够正确地发音。要掌握英语这一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就必须学好英语语音。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好英语语音的重要性
1.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培养方向。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能从事各种商务活动并能在其它英语环境中承担工作的应用型能才,能在三资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中担任英文口译,熟练的对书面材料进行英汉互译,并参与企业商务外事活动的专业人员。由此看来,将来的就业环境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要求很高,然而能说一口漂亮流利的英文的前提是掌握好英语语音。
2.语音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英国语音学家A・C・Gimson曾对语音做过精辟的论述:“要学会讲一种语言,只需要学会50%~90%的语法,10%的词汇就够用了,但语音知识却近乎100%的掌握。”可见语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表明,学生的实际发音水平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学好语音有助于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巩固和提高。语音是语言能力的载体和外化形式,词汇需要语音去识记,听说需要语音帮助传递,学好语音,外语学习就有了基础和动力。
二、英语语音教学中出现的的问题
1.学生基础薄,底子差。高职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源整体综合水平是比较低的,特别是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生在头脑中没有什么是好的英语语音的概念,这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障碍。很多学生不但语音语调不够标准,地方口音浓,语言意识和语言交际能力差。有的甚至连基本的48个音素的发音读都不准确,更别说知晓语音的重读、节奏和语调了。在英语教学中,语法和词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语言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语音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结果许多学生在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彼此之间的水平差异不大,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却很突出,这就妨碍了他们听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以考级为导向。目前大部分工作岗位都要求有四、六级证书,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尤其如此。这就导致了学生围着考级转,很多学生以词汇和语法为学习重点,根本不想再语音学习方面付出努力。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考四六级,同学们疯狂地背单词、做模拟题,通过题海掌握了一些考试技巧,一考就过关,考完就忘记。实际上培养了一种考试能力,对提高英语能力毫无帮助。
三、英语教师语音教学的策略及方法
1.培养兴趣,启发式教学。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要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英语语音教学的首要位置。在课堂上,教师可选择―些诗歌、绕口令、童谣、歌曲、电影插曲、电影片段等,让学生聆听,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美的熏陶中获取英语语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领略到良好的英语语音的美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强调实践性,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多种语音教学方法促进语音教学。为了调动学生语音学习的积极性和促进英语语音教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妨采用夸张发音法、手势模拟法、对比听辩法、模仿法、以及录音法等多种语音教学方法。绕口令、韵律诗、歌曲等都是很好的语音教学素材。伴随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语音教学,这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课堂内的实践-语言实验室的实践、网上练习的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完成某项交际任务的实践;二是通过开展“语音语调大赛”、“语音语调模仿”、“演讲”、“电影配音”等旨在通过比赛改善学生的英语发音,提高学生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一个展现个人才能的舞台,在学生中营造一个多听,多说,多练英语的活泼的学习气氛,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加强英语节奏、语调的教学。通过调查发现80%的大学生在语音上的最大弱点不是单个音素的发音以及辅音群的发音,而是重音与节奏问题。必须强化重音与节奏的训练,多让学生做掌握英语重音、重音模式和节奏模式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英语话语中重音与节奏的模式与规律,提高学生语音识别的流畅度,帮助学生学会自觉地模仿正确的重音和节奏,提高话语的流利程度,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以达到实现有效交际的目的。课程教学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调知识,比如一般问句要读升调,特殊问句要读降调等。还要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一些特殊的规则,如一般问句读升调时表示疑问等。除此之外,就是要进行大量的模仿跟读训练。
4.一对一的纠音。做好学生基本情况摸底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英语教师在新生开学后应该立即对学生参差不齐的语音水平进行摸底,建立每个学生的语音档案,然后根据这个语音档案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练习,在语音教学中做到重视大家,照顾个别。
四、结语
英语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语音上存在的问题势必对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会产生负面影响,制约其在英语综合能力上的提高。教师在对教材灵活掌握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系统的讲解,并突出重点和难点。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学习方法和规则,同时积极发现个别同学的发音障碍和问题所在。对症下药给予耐心的指导,积极有效的运用先进设备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模式,努力促进学生提高英语语音水平。
参考文献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立在培养的是德、志、体、美等素质教育项目合格的应用性人才,课堂教育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课堂教育老师可以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传输给同学们,但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很多因素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成绩,也就是学生的运用结果,其中有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个体也就是每一个同学的接受能力,不同的英语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学习态度、课堂情绪,等等,这些都关系到每一堂课的效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英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职业中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从分析目前职业中等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入手,对我国职业中等学校英语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分析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堂上存在哪些问题
(1)课堂没有吸引力。中等职业英语教育多数仍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体,讲远远大于学,课堂时间大部分或者全部都由英语老师掌握着,在这个过程中就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仍处于缺乏状态,部分老师的课堂模式单一,一味的陈述书本,按照死板的步骤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仅仅以背单词、语法、例句以及课文的形式去扩充学生的单词量,整个教学毫无生趣可言,这就使学生完全依赖于老师和课本,缺乏思考,失去了本来的课堂效果。
(2)课堂缺少师生互动。老师在讲课后往往通过考试来获取同学们的掌握程度,但这个分数并不能直接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或者那只是一个方面,理论的,笔头儿上的,这样培养出来的肯定是只能写不能说,缺乏口语表达能力的学生,和我们课堂教育培养全面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单独部署作业用多少时间朗读课文,听英文电台等是没有检验办法的,对于缺乏自制能力的学生来讲也许就会忽略这个动嘴作业,因此,课堂的互动,由老师设计互动题目,提供情景参考,可以是游戏可以是表演或者演讲,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点评,表扬好的创意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可以增进老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从而适时针对出现问题进行排疑解难。
(3)学生情绪不高,心理抵触,自卑心强。一般中职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初、高中毕业生,他们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有的会写不会说,有的词汇量非常匮乏,这和我们中等职业英语教育对学生词汇量认知数以及英汉互译的要求相差甚远,在课堂上,即使老师设计了很多与教学有关的有意思的目的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学生们往往不愿意参加,是害羞,是胆怯,是自卑,这就是一种心理在作怪,往往是不敢参与进来,担心说不好或者说错了别人笑话,教与学不能相互配合就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影响学生成绩。目前的职校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水平偏低,到职业学校学习无非是为了混张文凭以便就业,他们是不愿下功夫,更谈不上吃苦,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活动被动应付,课堂交流不畅,课余不主动朗读,日常用语交流少,大部分学生厌倦英语学习,导致了职业中等学校英语教学的困难。
二、针对中等职业教育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大环境。一要有效利用有声系统,定时播放英语听力材料,创设感受空间:二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这两项活动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提倡互动性教学模式。整个英语课堂就像个互相交流互相请教的地方,由老师安排整个主题和情境,可以是老师先讲一个课程要点,然后针对这个要点老师设计一些问题去提问大家,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组织语言回答问题,整个知识点传输完毕后,巩固大家及记忆,设计一个情景剧似的对话环境,由学生自主编排,自主演示,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活跃了创新思维,勇于表现,敢说,敢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而且对于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3)确保测评的多样性。职校英语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终结性教学评价制度,要围绕今后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建立能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制度,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变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变纸笔测验为各种考试方式相结合。
(4)切实加强英语教学的管理。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不但要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方面将英语教学纳入管理范围,而且还应把教学状况、质量要求检查考核等方面一并纳入真正的管理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和目标的实现。既然英语教学对培养能适应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千百万劳动者和中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仅仅对英语教学进行一般性考查就远远不够了,因此,也应像对其它重要基础学科一样,除做到对教学两方面进行日常督促和检查外,还要有严格的考试。另外,还要加强对教学研究的领导和管理,以保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国平.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思路和措施[J]. 职教论坛,2004(9)下.
[2]田玉梅. 浅谈英语课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朱凌云.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G633.3
就我国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来看,一直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在素质教育中,减负是素质教育开展的先决条件。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学习学习负担减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心理的变化,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对于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围绕学生来展开教育,积极做好“减负增效”。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意义
“减负”就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增效”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按时、按量完成作业,没有完成任务的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1]。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一直摆出一副严厉的表情,课堂氛围比较沉重,学生需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对于初中语文而言,减负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适当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
2.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因素
2.1教学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种传统观念的诱导下,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布置什么任务,学生就得完成什么任务,学生的学习比较机械,学习效率不高。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教师过重的是要求学生背诵,背诵不出来,就罚学生抄写课文,在这种情况下,无疑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教学氛围沉闷
就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强调的是纪律,要求学生保持绝对的安静,教师的严厉使得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不敢回答教师的问题,生怕回答错误会 受到老师的惩罚。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得学生不敢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措施”
3.1转变教学观念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减负增效”,作为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3]。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文章《春》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在学生找出文章的比喻句后,就学生找出的比喻句,学生展开讨论,讨论该比喻句的妙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加深学生对课堂的理解与掌握。
3.2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环境是实现“减负增效”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减负增效”,作为教师,就必须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4]。例如,在学习《真正的英雄》这一课文时,我在开始前,我先与学生展开一段互动对白,问:你们心中真正的英雄是谁?通过这个问题,先与学生进行课前热身,在课堂氛围活跃后在导入课文,从而让学生轻松的在课堂上听讲。另外,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辞,要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一定的肯定,有策略性的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从而鼓起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
3.3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就当前初中教学来看,题海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上习题外,还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同时还要被大量的教辅资料所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应付的心态,抄袭他人的作业,应付老师。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那种题海战术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对于作业而言,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5]。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进度,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精选作业题。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要结合学生的能力来分层布置作业,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将作业难度分成难、中、易三个级别,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循序渐渐的完成择业,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借助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结合了声音、文字、图像、音频等多种功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6]。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摘抄教师的在黑板上的笔记,教师过多的是强调死记硬背。而借助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学生可以接触到课堂上以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事业,同时,学生与教师还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交流,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4.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减负”是语文教学开展的先决条件,对于学生而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减负增效”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合理优化作业布置,结合学生的能力来布置作业,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蓉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 语文建设,2014,24:15-16.
[2]曹斓巍.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做到减负增效[J]. 考试周刊,2015,12:27.
[3]郭英.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17:90.
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内涵,使其在当代仍然散发活力,与其他文化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体系。茶文化以物质文化为支撑,代表着民族的信仰和观念,也展示出茶文化和茶思维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特色文化与语文文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面对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内在乏力,外在创新度不足的情况,引入我国特色茶文化,促进语文教学内容的创新变革,可提升学生好的人文底蕴,并实现自我意识的提升。而如何有效融合茶文化与语文知识,推动语文教学的全面优化,是新时期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茶文化思维方式与内涵
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具有物质元素和文化精神的文化体系,而茶思维作为文化之上对个体有着价值引导力的内容,极具艺术和文化价值。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不但需要对文化精髓进行传播,还需要借助茶思维来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发挥茶文化体系更为深刻的作用。从育人的角度来看,茶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茶思维蕴含积极进取的精神,茶文化有着物质层面的内涵,因为茶叶生产与农业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不断的发展中,汲取各类文化内涵,形成文化交融的形态。早在两千多年前,茶文化就融合当时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为茶文化赋予新的内涵。其中影响茶文化最多的就是“修身”这一理念,要求饮茶者在文化氛围中沉淀自我,注重自我的方式和提升,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二是茶思维蕴含中庸的价值追求,茶文化内涵中的“和”强调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应如同茶叶生长一般,学会尊重规律并顺从规律。强调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通过一言一行感染人并改变人,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保持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的稳定。
2茶思维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价值所在
2.1丰富语文人文底蕴,增强学生知识贮备量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通过文学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并形成认知观念,为学生奠定认知世界的基础。针对这一目标实施的教学内容,大多以古文学和现代文学为主,其中古文学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表明茶文化与语文这类人文学科有着密切关联。以此为突破口,立足茶思维将更多茶相关的理念和文学理论,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增加语文人文底蕴,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增加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全面性。茶文化在长久的发展中,与艺术和其他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茶艺、茶经、茶诗、茶歌等,其中最具特色的诗词歌赋,可成为特色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全方位认知。而贴近学生生活的茶文化,更能够降低传统文化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借助书籍等载体开展阅读活动,可使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的历程。使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形成对文化的认同感,并逐渐生成文化自信,不但使我国本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得到传承和传播,还利于奠定茶文化重要的地位,促进茶文化以及茶思维的推广与发展。
2.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优化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育改革深入的背景下,初中语文强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改变以往教学模式过于关注学生成绩的问题,使教学重心落实到思想引导和道德素质扩展上,凸显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文化知识,并能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茶文化经过几年的积淀和传承,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有着丰富的文学载体,蕴含着大量的道德思想,并在发展中完成品质的传承。从茶文化发展的角度作出分析,茶文化与饮茶的行为和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各民族群众在饮茶中注入的精神力量,使茶文化形成特色的哲学体系。在人们饮茶和感受茶文化营造氛围时,能够展示出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茶叶自身所具有的保健功能,以及浓厚的文化气息,更是对饮茶者进行熏陶,增加自我管理和修身养性的意识,促进思想品质和素养的提升。例如借助茶相关的阅读材料,挖掘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以此为案例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了解哲学含义,激发茶文化的教育功能,全面优化中学生的素养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能够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对文学等较高的审美观念和情趣,自觉抵制负面和不良的文化,实现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2.3促进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
初中阶段的学习作为学生确立学业目标,形成较强文学基础的关键期,只有学生有着对学习正确的态度,并形成对我国文化的认知能力,才能提升我国青年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的建设提供后备力量。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使成长在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受着多元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思想观念的多元取向。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不认可,不但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播,还降低语文教学的成效。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并借助创新的方法和内容,减少学生学习的抵触感。利用特色茶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茶思维,了解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修身养性的必要性。在无形的渗透中,改变着学生对传统文化刻板的印象。使初中学生在思想发展的关键期,受到茶文化的浸润,激发内心的强大能力,并受到其影响,表现在语文学习中,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最具有希望的青年群体,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也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3浅谈茶思维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3.1深入挖掘优秀茶思维教学素材,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体系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中,深入挖掘优秀茶思维教学素材,不仅有利于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实现语文教育教学整体创新,还可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营造浓厚茶思维教育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茶思维能力,激发起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语文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多途径深挖茶思维教学素材,围绕教学目标,重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创新。由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编写初中语文教材题型时,缺乏对茶思维内容的融入,而导致整个语文教学计划中缺少相关内容的体现。所以,就需要围绕茶思维,重新修订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一些茶方面的教育内容。有助于促进茶思维与语文教育教学相融合,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帮助。首先,在编写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时,可以单独将有关茶思维的历史名篇定为一章节,在其中编写一些关于茶的发展历史、诗歌、文章及发展历程。也可将茶思维相关内容打散编写进教材内的各个章节中,实现对茶思维的完全渗透,以保证对茶思维的培养更加持续,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其次,初中语文专业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广泛搜索有关茶思维的教学素材,整合语文教材内容,构建线上语文教育资源库,作为语文教材内容的拓展。以此来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做支撑。此外,如果教材内容编写周期较长,那么语文教师也可通过自定义一些茶思维相关教材,在与内容相适配的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普及一些关于茶思维的知识与内容,对于促使学生形成更为立体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3.2基于茶思维渗透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教育教学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有效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引导其全身心投入到知识学习当中,有效集中课堂注意力,实现高质量学习与教学课堂。因此,茶思维下的初中语文专业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应以渗透茶思维为主,根据目前初中阶段学生个性特点、个体差异情况、发展需求等。秉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育人理念,建立在尊重学生课堂话语权与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成效。首先,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趣味性与文化性,语文专业教师应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线课堂、情景创设、案例导入等先进教学模式。围绕茶思维渗透目标,对语文课堂教进行创新。对于营造浓厚茶思维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茶思维的学习与掌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相关内容时,语文专业教师可事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制作语文教学内容、茶思维内容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视频,时长为5~10分钟左右。之后在课堂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引导学生在一边直观地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相关知识,一边受茶思维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茶思维。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为学生表演一些功夫茶,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功夫茶全过程,并邀请学生上台学习表演与品茶。在这种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会更好的集中,对茶方面的知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掌握,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并学习茶思维。
3.3依据茶思维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茶思维,可通过将茶思维中的知行合一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首先,可通过将茶思维与初中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事先设定以“三个一”为核心的能力目标,即“一笔兼有文质的文章”“一口流畅的口语表达”“一种合乎情理的思维模式”。之后在积极组织开展以茶思维为主题的朗诵、辩论、演讲、模拟情景小舞台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尝试采取一种合乎情理、开放谦虚的思考形式,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培育学生正确茶思维与三观的目的。其次,应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实践活动开展的连续性与层次性。在具体实践中,可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合理分配相应实践学习任务,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针对性。比如,有的学生写作能力良好,可鼓励其撰写能够体现茶思维的小剧本、主办报刊等,发挥学生写作优势,突出学生闪光点;比较容易羞怯自卑、不善言辞,则可尽量鼓励其多参与一些与茶思维有关的演讲、朗诵及课本剧的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整体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可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设计不同实践学习活动,有利于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理念。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初中生,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演讲、朗诵、课本剧的活动,强调解除他们的心理束缚,增强学习自信心;针对高年级阶段的初中生,鼓励引导他们定期参与社会调研、热点分析、基地实践等活动,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到社会上、茶企业中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知行合一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定期在学校内组织饮茶文化内容演讲为主题的竞赛或茶文化知识问卷比赛等活动,围绕学生日常所学理论知识设置相应学习问题与任务。有利于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茶思维的知行合一思想,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4促进语文诗词与茶思维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通过以茶思维为载体,加大对茶诗的学习,教授识茶、泡茶、品茶等技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品味茶汤的魅力。对于促使学生进一步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受茶文化的不断熏陶,逐渐形成良好茶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学坡《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征战,建溪春色占先魁”等等。此词详细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境和品茶的口感与体验,并将之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因此,在学习此首诗词时,需要教师先教导学生学会怎样采茶、制茶、点茶等专业识茶知识。之后在诗人品茶感受的引导下,亲自感受茶叶的滋味与口感,使学生形成一种仿佛品了甘露一般舒畅的感觉。其次,还可通过在校内建设茶艺室,带领学生亲自到茶艺室进行自主泡茶、品茶与点茶,细细品味茶的甘甜、有神,从而便能深刻体会孙东坡先生的真情实感,认识到孙东坡先生为何独爱饮茶的真正原因。最后,在通过将诗词与茶思维相结合,生成特色创新校本课程,实现流动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浓厚茶思维渗透氛围。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但要认识到学科素养的重要性,还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改变当前青年学生发展动力不足,学习被动的局面。然而,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学体制的影响,教师往往会过于重视教材内容的讲解,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以及丰富教学资源的应用,使学生接触到人文知识过于片面,自身的素养和道德品质得不到发展。面对新的挑战和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主动转变观念,以茶文化为特色,将相关的文学知识带入到课堂中,并在阅读、写作等教学环节中,渗透茶思维和茶文化,增加语文的人文底蕴,丰富语文教学的层次感,有效带动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不但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激发学生文化传承的意识,促进茶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也实现语文育人效果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心忠.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249-255.
[2]闫立兵.多媒体互动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张永琪.茶文化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福建茶叶,2021(04):198-199.
[4]刘玉兰.基于茶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福建茶叶,2020(12):222-22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95-01
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本应充满生气灵性的学生成了教育流水线上出品的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产品,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主体的激活,这就难怪孩子满脑子的问题都不翼而飞,语文课堂成了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要切实扭转这种现象,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把“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落到实处,唯一的途径就是放开手脚,把课改的步子迈得更大些,而不仅仅是形式上在搞所谓的课改,“骨子”里仍不放心学生,而应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领悟知识、激活思维,积极开创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新格局。
一、语文创新教学的理念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一项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地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触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以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换言之,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也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给予“鱼”。
因此,必须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探究式的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
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
1.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语文教学观念应:由内容分析本位转为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导航,否则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导航:(1)意见分歧处点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对有些问题产生分歧,我们不要简单地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2)我们提倡阅读过程中的多元化理解,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而置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于不顾,这样不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然会削弱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多元化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确的价值取向上进行理解。(3)朗读课文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学生的朗读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时,教师可进行适时的范读以帮助学生正确体会把握文章的情感,以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民族自信及民族本土文化认同的途径,呈现开放和自由的特征,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日积月累,厚积而薄发。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
(一)增加储备,重视积累
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潜移默化中对我国本土文化的自觉认同。在教授过程中,是一个系统性的行为,要深入,要拓宽,不能仅仅流于形式。使用教材进行课文解读时,教师要对传统文化因素进行解剖式讲解,选择多层次多角度多方法进行恰当的讲解,以陈述性为主的知识类型可以通过导入的方式进行认知,以情感类为主的内容要结合课文进行深入讲解,以培养价值观为主的内容要正向引导,通过理解其真实含义促进行为,学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各有千秋,情感类和价值观类不是短时的效果,是需要持久的渗透才能有所体现,在教材中所占比重大,教师可以触类旁通,连续发力,形成一个连续的氛围。在此基础上,要适时的进行阅读量的扩展,课堂内与课外读物相结合,增长见识,提升兴趣。
(二)掌握节奏,感受韵味
形音义组成了汉字,象形文字蕴藏着中国的千年的文化底蕴,是生活信息的传递和记录,是人们交往实现沟通的方式,感彩浓烈。它承载着特殊的韵味,音体美融于一身。朗读中,抑扬顿挫的呈现文字,感受文章的内涵,正是对传统文化美的诠释,有别于其他任何学科,是语文的特殊性所在。诵读是融合朗读和朗诵之间的适中的阅读方式,强调阅读时需要抒发的情感,又不注重形式化的手势和表情,是情感的自然流淌,与文字情景交融的体会。提升诵读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开拓。初中语文教材选择的文章是中华千年文化的精髓所在,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例,四时不同景色描写,特点各异,气势磅礴,景色开阔,第二段的诵读需要感情上扬,激情四溢。第三段的描述则对应阴雨天色,景色寓意心情悲伤,诵读的语气就要缓慢低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体会文章的韵味,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精巧。
(三)激发兴趣,多样教学
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优秀文化的灵魂,是一N精神所在,这种熏陶是以启发性为主,让学生通过认知到认同,理解到践行,被动到主动,自觉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多元的教学模式,课上课下,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竞赛演讲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
(一)整体感知,把握灵魂
整体感知是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和感情基调,通常采取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通读全文,对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复述。先读再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印象更为深刻,更能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和传统文化的表达。《端午的鸡蛋》就是借助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家乡民俗传递作者汪曾祺对家乡的怀念。地方特色的描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对其进行梳理,并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谈感受,谈见识,加深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种方式是介绍背景。背景的介绍是与作家创作动机分不开的,了解了写作背景这一关键,就容易把握文章的感情主线。特定的背景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映射和反映,教师对背景进行整理,对历史进行阐述,能够强化学生记忆,改善课堂效果。
(二)知晓古今,以词传情
字词的学习是初中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读一读,写一写”环节对文章中生字词,成语,易错字词整理。教师通常采用默写方式进行强化记忆,这种方式虽然在字词记忆上确实有效果,但是属于死记硬背,学生没有理解中华文字的精髓所在。可以进行三步走:
第一步走,了解教学汉字的起源。教师讲述每个汉字词的起源,为什么出现,表达了什么,初始形态及演变过程。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汉字范畴,对于课文中生僻难字的数量并不多,教师要根据字形字义进行阐释。以《背影》中的狼藉为例,“狼藉”错写成“籍”。“籍”是书简上记录文字,把人口出生的官方记录做成册,竹简用“竹字头”。“藉”是拜祭时用的草垫,草垫用“草字头”。借助中国的文化话汉字的起源,学生一下子就心领神会了。
第二步走,通达古今音。初中语文的教学是普通话的教学,语音是普通话的重点。在古文教学中,常常出现古音古韵,必须按照音韵的规律进行学习,感悟作者情感的跌宕。对于古音特殊的表意,教师要特殊注意。杜牧的“远山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xia”而不读“xie”,符合古诗韵角的要求,是音律美的体现。
第三步走,繁简对照。要在掌握简笔字的基础上,了解繁体字。繁字体尤其能够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同音、近音等字的辨识,更多的了解汉字的构造,迅速把握文章中的生字字形,触类旁通,能读、会写,知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23-02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没有知识很难在这个社会上有所作为。当代虽然有些成功的企业家是没有什么文化背景的,但是在未来社会里,成功者一定要具有知识储备。所以,很多家长空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家教作为一种课下辅导形式,具有灵活性和专一性,所以受到了很多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家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学生成绩的作用,但是也给教育带来了一些弊端和麻烦。
一、家教事业对语文教学的帮助
家教作为一种课下辅导形式,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这种学习模式,不仅补充了学生在学校掌握不扎实的内容,还让他们巩固了一些知识。而且这种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地点上课,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新鲜感。这种教学模式在当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有些家教公司已经上市,足见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家教教学模式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有很多的帮助,既可以让学生把学校的知识重新复习一遍,而且还可以很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还给学生开辟了另一个小学校。很多积极主动的学生,都喜欢这种教学方式。随着孩子成绩的提高,家长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语文作为一种语言性质的科目,很多学生讨厌背诵和写作。但是在家教过程中,学生因为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所以他们也会理所当然地喜欢这种学习方式[1-2]。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讲,家教是非常有必要性的。他们在学校有时候听不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但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自卑心理作用下而没有勇气去问老师问题。所以这些学生的成绩会直线下滑,这也是当今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例如,一些学生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因为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所以产生各种自卑心理。当教师讲一道题的时候,他们也在认真听,但是效果可能非常差。但是当教师问所有学生,“你们听懂了吗?”同学们的声音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都懂了”。好学生可能听懂了,但是学困生往往是不能够听懂的。据课下调查,很多学生其实并不懂,他们这个时期的特殊心理,让他们放不下尊严,都装作懂了。初中学生的心理是这样的,他们表面有时候会攀比一些衣服,但是其实他们攀比最严重的就是学习成绩。很少有学习成绩水平不在一条线上的学生能够玩到一起,好学生瞧不起学困生,学困生不跟好学生玩,这样的种种,就导致了学生层次的严重划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就会逃避课堂内容。如何让他们重拾信心,只能通过课下的多倍努力,才能够和别人走到一条起跑线上。所以,家教对于他们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好学生来讲,家教也是非常必要的。好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相比较,找家教的目的可能有所不同。他们找家教,完全是为了突破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障碍,例如中考题型中,最后两道大题,他们是非常看重这个的,因为这是拉开自己和其他学生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3]。所以,他们找家教的目的不是补充基础知识,而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对压轴题型的掌握能力。所以,家教给这些学生讲课就非常有针对性。因为不需要家教去给学生讲内容结构,而是学生自己提出所要学习和补充的内容[4]。
二、家教的弊端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因为学生的各异性,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教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并不是适合每一位学生的。例如一些本身素质水平就很好的学生,他们是不需要家教的。课下就应该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但是当前请家教的人大部分是家长要求的,其实很多学生并不乐意。因为,他们的课余时间被无情占用了,这会导致他们厌学,甚至是不接受家教和学校教育的现象的出现[5]。而对于一些好学生来讲,他们自己创造的学习方式可能最适合他们,但是如果家教教师给学生传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他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最终可能导致学生成绩的下滑。例如,一些学生是考取重点大学的苗子,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已经非常好,而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情况。但是家长给他们请家教之后,可能会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由两方面引起。首先,是家教教师的素质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是经过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来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但是教师本身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可能比这些学生水平低很多,所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很简单的例子,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身的学习方法,而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可能不是很大。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就非常自信,当他们接受不了家教教师的教学模式时,他们就会出现厌学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和初始目的相悖的现象的产生。
总之,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家教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给学生参与课下培训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徐德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发初中生热爱语文课[J].中国科技博览,2010,(05).
[2]徐丽颖.浅谈初中语文课中的兴趣与心态[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当前,对传统的“讲授―接受”的语文教学模式冲击最大的当可谓合作学习,它是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而出现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尤其在语文教学中作用尤为突出,它的实施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学习失败的恐惧,激发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学习成为愉快的情感体验。它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定义
简单而言,合作学习是指依据学生不同的性别或自身能力,在遵循平等、合理的原则下,按一定比例,将男女学生合理搭配,混合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最大限度地组合在同一起跑线上,小组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共同学习,力争掌握每节课内容,真正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的帮助型的学习模式。它具有五个基本要素:一是团体制,即每名组员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同时,还要为小组中每名组员的学习负责;二是担责制,即每名组员对承担的学习任务分别负有个体责任;三是交流制,即每名组员均可以自由平等地相互解释所掌握的知识点,在互相帮助的前提下完成好作业;四是信任制,即每名组员之间都可以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沟通;五是评价值,即实施对各小组各项工作进行评价,查找不足,研究对策,以力求更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提高其有效性。
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郾当代的初中学生的家庭结构构成日趋复杂,不囿于传统的三人世界,每名中学生不管居于什么样的家庭中,基本上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的溺爱使大多数初中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在学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合作意思淡化、唯我独尊。在此种状况下,新课标提出应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帮助初中生摒弃不良习惯,培养合作意识,为其将来立足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郾当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跳不出传统教育的怪圈,思想解放力度不够,自身素质提高不够,停滞于传统教学思想,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潜在的才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有些教师尝试转变,但换汤不换药,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学习没有互动或互动仅仅处于一种微不足道的地位,学习效率低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论的严重脱节,制约了基础教育的改革。
三、合作的方式
1?郾学生合作。最小的合作体是同桌间的合作,易于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相互启发,相互研讨,共同进步。
(1)“优优”合作,就是将两个优等生放在一起的合作。由于二者水平较高、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可以将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交付于他们,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强强联手。
(2)“优差”合作或称交叉组合,此举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适用,对学习困难生有着较好的带动作用。
(3)“差差”合作,这是不太提倡的一种组合,此举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激发自卑心理,使他们丧失学习积极性。但在特定情况下,反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郾小组合作。这是最常见的学习小组组合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之间没有压迫感,“能者为师,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克服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小组应用率较高,一般以四人为单位前后结合。
(2)教师根据学生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水平等方面,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各组成员在能力、水平方面要大致均衡。可先由一名学习、能力、组织方面较强的同学暂任小组长,组内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和借鉴,后由其他同学相继担任,可采用轮换制。
(3)还有一种不常用的但较受学生欢迎的合作形式,即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使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3?郾全班集体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而教师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四、合作的过程
1?郾合理而有效的引导。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教师需要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和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语文,它一旦为个体所掌握,就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因此,“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智慧培育智慧”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归宿,也是语文老师的归宿。
2?郾灵活而有机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倡导组内成员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培养学生“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谦虚精神。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多渗透学法的指导。
五、合作的总结提升
教师在点评时,既要点评知识方面,又要点评各组活动的情况,使学生知道在合作时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不好,使学生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来取长补短,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教师点评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保护的作用。
当然,教无定法,教改之漫漫长路在我们脚下,只要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完善教学,相信就一定会走出一条有效的教改新路来。
参考文献:
[1].浅析初中语文合作学习[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一、初中男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前期调查与分析
初中语文,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石的学科。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还是将来出国深造等,语文素养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社会的要求和人们的共识。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为此,学校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对初一至初三六个班中的男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统计如下。
调查的项目小学语文学习状况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初中语文学习心理初中语文学习成绩
班级人数优秀一般差浓厚一般没兴趣愉悦冷淡困惑优秀一般差
初一(2)(5)5249.6%38.2%12.2%28.6%50%21.4%20.7%46.6%32.7%15.5%45.6%38.9%
初二(7)(10)5451.7%40%8.3%19.7%47%33.3%16.7%41.6%41.7%10%43.3%46.7%
初三(13)(14)4944.3%43.7%12.0%9%37.7%53.3%9.3%32.3%58.4%8%33.3%58.7%
从调查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男生一般在小学时的语文学习兴趣强烈,且成绩较为优异;进入初中,随着语文感性特征的凸显,男生语文学习兴趣递减,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语文学习中存在普遍的现象是:女生的学习成绩大多好于男生,随着年级的递增,男生的学习困惑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伴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内容的不断调整和深入,语文内容的形象性和感性日益突出,男生原有的以识记为主的学习方法逐渐淡出舞台。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试题,往往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屡试屡败。他们困惑、迷茫、焦急、烦躁,无从排解心中的郁闷,有的严重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自身心理地健康发展。
可见,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从升学要求来讲,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必须进行语文测试,若这一学科成为学习上的严重障碍,则于升学深造不利;语文又是一种素养及文化修养,作为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公民,以“语文”来体验生活和观察世界,以“语文”来思考问题,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迫切要求。因此,现在超前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对培养初中男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改善公民素质,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产生的深层探因
1、初中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导致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工具性、思想性为其本质属性,以知识性、文学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般属性的基础学科;它的根本特性是人文教育性,它的主要内容是文学教育,即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工具性是语文的附属特性。
到了初中,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日渐凸现。和小学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内容更是抽象、灵活、感性。语文是一门值得回味的、动态的、情感的审美学科,而不是僵化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体系。再加之初中语文明线上是关于语文知识的传授,暗线上是关于思想情感的渗透,学生的着眼点很大程度上只关心“知道了什么”,而不关心“我体验到了什么”。初中男生大多长于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而短于形象思维。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困惑心理的必然性。
2、青春期生理机制的不断变化,造成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正处于人生豆蔻年华阶段的初中男生,他们渴望理解,向往美好。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及身体发育的日渐成熟,他们对异性的态度由封闭、被动转为好奇、主动。开始关注对自我的认识,对青春期的自我认识,对人际交往学习的认识,尤其是与异往和校外人际交往;对未来社会对人要求的认识。因此,上课时注意力极易分散,没有小学时的“正襟危坐”、“聚精会神”。课余时间,他们倾向于与他人交往,注重发型、衣着打扮。这客观上导致兴趣点分散,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时初中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十分脆弱,有时外界的“一事”、“一言”会导致他们几天精神萎靡,不能自制。如果消极负面情绪得不到劝慰和疏导,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既而严重影响学业进步。这就与语文学习需要的“执着、坚韧”精神,大相径庭,格格不入。
3、受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性的影响,引发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初中女生对于识记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如语文、英语、社会思品等兴趣浓厚。因为它们容易感知,容易产生联想与想象,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此相反,初中男生生活上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感情上往往不够丰富细腻,不愿意关注现实生活。初中男生特定时期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对待语文,如同“九天玄女”,“高处不胜寒”。我们知道要学好语文,需要情感的投入,生活的体验,甚至体察细微,身体力行,这就使初中男生不寒而栗,畏惧心理油然而生。再加之初中男生语文学习的“模式化”思维严重,回答问题总喜欢像数学那样“找框框、寻套路”。然这一招并不灵验,结果愈考愈挫,丧失了学习信心,产生了困惑心理。
三、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有效策略
如何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如下策略:
(一)“数据分析+三年跟踪”的积累资料库策略
根据抽样调查的表格数据,进行抽取样本对比分析,着眼于三个参变量:“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一定的量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质变,男生在语文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应该从语文学科发展的特征、男生生理变化特征、男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诸多因素去考虑,进行三年的跟踪,然后制定合理有序地矫正措施,帮助他们消除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其主要数据分析表格设置和操作程序有:
1、初一新生入校后立即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他们进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状况、心理状态等。具体包括《初中语文学习心理调查表》、《初中语文知识重难点掌握程度调查表》、《初中语文学习认知水平调查表》等。
2、初一下学期结束后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男生的语文成绩的波动状态及语文学习心理动态。具体包括《中小学语文知识衔接点调查表》、《初一语文学习困惑心理调查表》、《初一语文学习自信程度调查表》等。
3、初二下学期结束后,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男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其语文成绩变化、本阶段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程度、困惑心理的缓解及消除程度。具体包括《初二语文学习状态调查表》、《初中语文想象思维能力调查表》、《初二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缓解程度调查表》等。
4、初三学生中考结束后,立即进行信息反馈,了解中考语文答题的心理状态及在此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缓解、消除程度及在中考应试中发挥的作用。具体包括《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意向调查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调查表》、《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消除程度调查表》。
(二)“群体亲近、疏导+个性教育”的心理辅导策略
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困惑心理,一般是不易被察觉到的。究竟有哪些困惑,这些困惑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往往是秘而不宣,教师一般只能从分析表象去感知。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让学生消除心理隔阂,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必须最大可能的赢得学生的认同,让他们首先愿意听语文课;只有愿意听课,才有听懂的可能,也才有学好的可能。平时采取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谈话式、书信式、网络式。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出的困惑,从自身的客观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等方面加以全方位的思考,然后做好分门别类的安抚和疏导。其具体做法如下:
1、增强学习信心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瞬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习信心;要把语文学习的落后归因于努力不够,书读的不多,而不要认为是他们能力低,头脑笨。例如某实验班中的小戴,因患小儿麻痹症,性格内向,言语不多,成了班中的学困生。可是一次偶然的表现,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我。有次上课,从来不抬头的他,竟然抬头看我上课,我心中大喜,于是灵机一动,及时地对他进行表扬,鼓励同学向他学习-----抬头挺胸,认真听讲。接下来的课中,发现小戴始终抬起头,认真听我上课。课后我顺势而导,进一步鼓励他:“你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很激动,老师相信你能学好的,老师也会帮助你的!”后来,他变了,渐渐地卸下了自卑的包袱,增强了学习信心,消除了语文学习上的困惑心理,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地改变,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2、提高学习兴趣虽然初中男生的性情比较豪放粗犷,但心理比较脆弱,对他们也要多加关心。我们提倡作文、试卷面批面改,多写激励性评语,多与他们交流,使之乐于与老师相处,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依赖感。这样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作文要求,我每次都要特意“照顾”男生,尤其是对作文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更是倍加呵护,生怕戳伤他们的自信心。提出每次作文只要满足一个要求,作文就打80分,如果让我在作文中还能发现到其他优点,每处再加一分。这样,他们的作文自然打上高分。我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赢来了学生对我的尊重。学生“爱屋及乌”,从心理上开始接纳作文,渐渐地喜欢上作文,自然更乐意上语文课了。
3、加强个别交流要重视同男生的个别交流,针对男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效果及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做好记载。针对意志薄弱的男生,我们采用认知疗法、转移注意力疗法,经常鼓励他们要知难而进,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地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对上进心强的男生,则采用升华的方式,让他们将目标转化为动力,不断提高自己;对较自卑的男生,除采用认知疗法外,重在采用过度代偿疗法。当然,对于各种心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采用某种疗法,更多的是综合疗法。
例如在与张某谈话中,了解到造成张某厌学心理的真正原因,便下定决心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为此,我多次找他谈话,勉励他,相信“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的理念。帮他制定学习计划,作息时间表,并再三叮嘱,要克服缺点,遵照执行。先从上课,再到作业,由浅入深,提出要求,不断约束松散拖沓行为,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值得欣慰的是一学年下来,张某进步显著。
4、鼓励自我认同心理学家艾里逊认为:青少年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了解自己,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同观。现代心理学家研究成果已证明:个人的自我认同水平对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我们要求男生在生活中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因为好的姿势和面部表情会改变人的心境、气质、态度和自我感觉。要鼓励男生学会自己相信自己,学会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个别咨询的时候,尤其强调要宽容善待自己,用这种积极的方式去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拥有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状态。
5、倡导心理咨询男生的心理状态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因此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鼓励男生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向专职的心理教师和咨询师倾诉,真实反映各种心理困惑,然后根据心理学原理,加以及时疏导,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参与学习。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生平时有问题可以去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问题等。
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发展性辅导的心理课程等。
(三)“四动+八化”的语文实践活动策略
1、引发多角度互动策略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困惑心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文课难听懂,二是语言品析难理解。初中语文课程固有的性质,要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因此,生动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一剂良药。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语文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把单一的耳听,化为“手动、口动、脑动、眼动”(四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掌握语文知识,感受语言魅力,引领学生去遨游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2、充分体现“八化”策略繁琐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正面问题反面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局部化、运动问题静止化、恒等问题不等化、一般问题特殊化(八化)。例如,抽象问题具体化,是针对男生擅长于抽象思维,而短于形象思维而提出的,对于言语教学而言,抽象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问题,应引导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从最简单的生活体验入手加以剖析,从而感悟思想内容。又如,陌生问题熟悉化是指在新情境、新的问题背景下,诱导学生如何理解感受,直至深刻体验。很陌生的问题,只是问题的表象,其解决方法思路都是已学过的或十分熟悉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再如,正面问题反面化是对时代久远,学生体验不深的古人作品,正面入手往往较复杂,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一时难以理清头绪。如对文中人物的评价问题,可以直接有效地从反面入手。还有一般问题特殊化,是指“一般的条件”“一般的结论”不易发现,其语文特征,若从极端情形、特殊角度考虑,则豁然开朗。如,对诗歌“意象”的领会,就应采用“特殊化”策略,引导男生领悟诗人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情怀。
(四)“激活最近发展区+有的放矢”的长足实效策略
语文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因此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防微杜渐,是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重要环节。尤其要做好的是以下几方面:
1、注意衔接,平稳过渡搞好中小学内容的衔接,可以弥补男生在学习内容与思维方法上的落差。小学语文基本上是平面型直观性语文,进入初中转化为立体型情感性语文。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如开学后就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就要明确告知学生,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程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偏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学多,学生学习地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2、找准难点,有的放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优劣,并不全取决于记忆和背诵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最终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用学生的眼光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认真研究教材,深入学生,选择教法。在语文学习方面,男生比较理性,学习较随意,喜欢做以识记为主的基础题,而对以感性理解运用为主的阅读写作,以及综合性题目就变得束手无策,勉为其难了。尽管男生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强,但他们思想松懈、自由散漫,上课不记笔记等缺点,导致他们往往捕捉不到课堂讲解的重点和能力训练点。因此,教师要指导男生“敞开心扉”,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规范语言表述。对探究性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先指导他们学会筛选信息,分析问题,形成自己观点,然后学会用语言来表述自己观点等语文思想。这样有的放矢的将“困惑”转化为若干易于解决的小问题,“困惑”也就不困惑了。
3、循序渐进,春风化雨“分散难点,逐步提高”,也是预防困惑心理产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规律。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时适度台阶。一节课只突破一两个难点,一次作文只实现一个小目标,一套试卷只设计两到三个难点问题,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信心倍增。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引导,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男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又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情感触发,让每个人都能学有所成。
4、精心打造,激活特区初中语文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思想方法、情感体验上,都存在很多难点,这些都是初中男生易产生困惑心理的重要根源。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供学生最近发展区,使语文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身上具有程度不同的八种智能,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技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拥有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而男生似乎在语言智能上,天生不及女生,教师要充分挖掘男生身上的其他多种智能,并利用其某一高程度智能,唤起埋藏于心底的成功的喜悦,来树立其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使之信心十足的发展言语智能。例如,利用男生喜欢历史的特点,在上《隆中对》一课时,课前就布置男生去完成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以及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的时代背景。结果发现课堂内男生特别兴奋,极力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显然不错。
春风雨云渡,舟过水无痕。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绝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就能见效的容易事。所以教师平时要指导男生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的知识(甚至看似无关的),办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精彩美妙的语言素材统统存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壮大、丰富、充实。“钱包”鼓了,学生自然就“材”大“气”粗、左右逢“源”了,自然会培育出心灵的绿洲,释放出灿烂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小班化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初中语文小班化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措施。分层教学作为小班化的配套教学措施,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较大。在此,本文主要对初中小班化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心理水平,将学生进行分层,结成学习小组,当然,学生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依据学生的发展可以灵活调整。在分层的过程中,要注意具备小班化的特点。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极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形势。学生分层是初中小班化语文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后续分层教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分层教学的接受程度还是有待提高的,尤其是在小班化的情况下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新环境、新教学方法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过程之一,教学目标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方向,并且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本文认为,初中小班化语文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针对所有的学生,要求学生掌握课堂的基础知识点,培养一些基础的学习能力和各项语文能力。小班化的分层教学不同于单纯的分层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后续的知识学习架构来进行,对所有学生提出一些基础性的要求,能够保证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第二层,针对大多数学生,要求掌握阅读、写作技巧,理解文章的一些关键点,并且对作者的思路和情感有所感悟。第二层主要是针对一些中等生,他们的基础毋庸置疑,但要想进一步提高就需要格外努力。小班化的作用在这一层面的体现最为明显。第三层,针对少数学生,要求拥有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强化语文能力,并且能够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学习。
三、教学内容分层
语文分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教学内容的分层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有时候是对某一项语文能力进行分层,有时候也可以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分层。在此,本文以教学内容当中的知识点分层为例。第一层,主要是让大多数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第二层是针对大多数的学生,帮助他们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并且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和知识体系;第三层主要是针对一些尖子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来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方式,并且在课上能够充分消化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课下能够积极地自主复习。教学内容的分层必须与小班化的各项工作结合到一起,比方说,当学生的数量减少的时候,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当某一群学生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必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导向,让他们在新的环境当中更好地学习。
四、作业分层
根据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过于简单的训练对于能力的提高没有明显效果。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多布置提高型、应用型作业,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当中不仅可以灵活地运用知识点,同时在课下的巩固练习当中,可以取得一个更加积极的成果。初中小班化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不仅结合了小班化的优势,同时还结合了分层教学的先进理念,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避免混乱的情况产生,并且要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以后可以“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本文对初中小班化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目前学生的学习。但是,未来的小班化分层教学必须进一步优化,同时要在一定程度上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建立针对性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实施小班化语文分层教学,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这种方式能够将语文教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准。
参考文献:
[1]王根平.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科学教育,2011(3).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其成效也不断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但是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段内容都适合分组合作教学,也并不是每一次小组合作教学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分组教学的运用仍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就从这些误区着手,简要谈谈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若干想法。
一、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误区
(1)教学过于形式化。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地让同排或前后排的学生组成一组,采用表面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无从下手而浪费时间。还有的教师非常频繁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便疲于应付。尤其是各种公开课中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凡此种种,都只是形式上的热闹,却无法形成积极的教学效果。
(2)学生参与度不高。有些学校的小组合作教学虽然经过精心设计,也执行实践得不错,但是却存在合作学习的每个学生参与程度严重不均的现象。笔者曾在某重点中学听过一堂公开课,当教师要求学生就课文中的一个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时,一些学习活跃分子频频发表看法,跳跃的思维俨然小组中的权威,而其他一些学生则成了看客,缺乏思考坐享其成。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3)学习放任自流化。在一些教学设计的小组合作教学中,可能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合作,但教师却丧失了其职责,让学生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学习状态。实际上,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结构的差异化等因素制约,要让初中生在毫无教师指导的情况完成自主学习是不太可能的,他们仍然需要教师在的点拨与指导下才能完成有效的学习。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措施
(1)合理设计语文课程,营造和谐创新氛围。在语文小组学习中,一方面学生要建立起积极的相互合作关系,每一个组员要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其他组员积极学习。只有小组成员形成相互交流和尊重的良好氛围,才能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新型的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合作学习进行开放式交流,能够为学生表达观点和想法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敢想、敢问、敢于追求创新。
(2)运用素材指导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学生要学会主动学习,就必须学会创新,就需要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获得基础,如果仅仅是从教材中去创新,学生是很难下手实践的。因此,我们在小组教学中要为学生架桥搭梯,通过一定的感性材料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获取信息。首先是选择有价值的素材,其次要细分素材的重难点来进行讨论,再者要组织设计能展开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讨论。课堂小组讨论如果执行得不好,很容易出现冷场或跑偏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讨论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同时难度尽量适中。
(3)注重调控激活学习思维,满足学生创新需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由传统对学生个人的表扬发展为面向小组的整体性表扬,他们更多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后,才能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集体表扬和鼓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学生创新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适时进行宏观调控,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能够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这将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适时要走下讲台,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
(4)积极评价并激励学生,培养学习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探索问题,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实现组间更大范围的交流。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和动口的交流,更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从多个角度去习得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当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才有可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创造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出不同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毫不吝啬赞赏的语言,以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为主,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中要弱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元化思维,让学生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路。唯有如此,才能在坚持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早日达到创新教学的目标,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