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健康教育评估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当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本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二战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Clifford Whittingham Beers的时代,已经由以前的精神病人转向了正常人群,也就是所有人的心理保健,心理干预和心理矫治,培养现代人完整的心身系统以及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其基本宗旨为:“完全从事慈善的、科学的、文艺的、教育的活动,致力于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增强对精神疾病与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增进全人类的幸福”(第一届国际心理健康教育大会,美国华盛顿,1990)。其中,伴随着心理学科的高速繁荣,心理状况评估工作者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也研制了各种系统的评估方法,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诸方面了解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为开展评估心理状况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系统性科学依据,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更具科学性。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对象是人,包括了病人和健康的人,所以评估的范围既涉及了疾病,又涉及了健康,而且更重视健康的评估。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任务包括如下方面:1)描述个体或人群有关疾病的特征,主要是从疾病的行为表现或精神病理学水平进行评估,协助临床诊断分类,作为研究病人人组标准,寻找各类疾病的特征性表现。2)描述个体或人群的健康状况,全面地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对构成健康的诸要素进行评估,为研究增进各种人群的健康机制和方法提供依据。3)评估日常健康行为习惯和日常功能的有效水平。4)评估疾病发展中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行为、社会、情感等各种心理过程。5)评估心理、社会等因素在疾病自然愈合过程中的作用。6)评估个体对不同应激刺激的反应,主要指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观察个体对各种应激事件的心身反应性质和程度。7)评估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与心理、社会等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8)评估生活方式对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影响。9)评估个体或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健康的影响。10)评估卫生保健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各种卫生保健设施和方法对提高人群健康的作用,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增进人的健康工作,其服务对象有各种各样的人群(population),也有具体的个人(individual)。对人群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了解,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提高人群健康计划,防治疾病措施的重要依据。对个体的服务可能是病人(patients),也可能是来访者(clients)。前者是生理上或精神上有障碍,需要治疗;后者只在情绪或适当环境上遇到困惑,需要帮助。在帮助或治疗前,就要全面了解他们的心身状况;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正是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生物、心理和社会这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四个方面,而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内容涉及了这全部的四个方面。
当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医学界限,并冠以健康心理学这一新的名称,更加重视人类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及各种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并涉及了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所有领域,已经走向各种健康保健单位、学校、工厂、农村等等。在这些领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告诉我们,尽管疾病的发生可能是物理原因引起的,但疾病的危险因素,症状的严重程度,它的时间过程和预后却与各种各样的心理因素有关;我们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因素和行为习惯可能会积极或消极地影响人类的健康;这些健康教育也让人们避免那些高危的行为,从而减少对疾病的易感性。作为人们健康保健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与诊断正在为人类的健康提供各种有力的服务与支持,它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质量与生命的数量是一样重要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第一能使我们全面了解了某一人群或某一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而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或者对个体作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向来访者提出忠告或建议等。第二能使我们形成对个体的印象,评估的第二个意义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形成对来访者或病人的印象,这具有个别化意义,印象正确与否,取决于评估时获得的信息。第一印象很重要,因其形成后常很牢固。研究表明,三次晤谈后形成的印象与第三十次晤谈时的相关极高。社会心理学家也指出,第一印象往往有“贴标签”的作用。第三它能使我们核实假说,任何科学研究或者临床医学诊断都是不断地修正假说、核实假说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正是作为其中一种方法而发挥作用。比如心脏病“A型个性”的关系就是很好的例子。A型个性或称A型行为模式的提出是心理学对于身心疾病研究的一大贡献,长期以来医学界认为诱发心脏病的原因是高血压、血清胆固醇、吸烟等,但这些因素解释或预测不到心脏病的半数。后来心理学提出易患心脏病的人有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称为A型行为模式。早先人们只是通过自然观察或其它一些渠道得来的信息,形成了成功型的管理人员与心脏病具有某种联系的初步假说,通过采用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法作了大量研究证实“A型个性”与心脏病具有肯定的关系,后来进一步研究表明只是某几种“A型个性”行为特征(如敌意、攻击性等)与心脏病关系密切。A型以外的行为模式称为B型行为模式。现在在临床上用是否为A型行为模式预测心脏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2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患疾病的病情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故教育式应符合个体化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
2.1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通常将相应疾病防治知识编成宣传手册、挂图等,发放给患者进行学习,适用于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注意文字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适当配以趣味盎然的画面,增加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护士要适当引导讲解并加以必要的解释。
2.2提问与测试一讨论式相结合在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健康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要鼓励患者提出问题,护士必须予以耐心回答;护士可选择图册中或已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考核或相互讨论,使患者认识和理解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从提问和讨论过程中也可评估患者对健康内容掌握程度,进行必要补充及初步评价教育效果。
2.3示教法与模仿法相结合常采用放录像、幻灯片或由护士进行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示教,要声情并茂;之后,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反复模仿操作方法,以掌握相关技能。
3寓教育于疾疾发生发展全过程
入院后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分5个步骤:①收集资料用以对患者健康需求的评估;②共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③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④协同执行健康教育计划;⑤评价效果。
3.1入院须知的健康教育新患者刚人院,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常会产生陌生感和孤独无助感。此时,护士应该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病区环境和相关人员等,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及病区这一特殊环境。可发放各种卡片,上面详细介绍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士。入院后为患者家属倒上一杯水,可让患者消除不安感觉,缩短患者与医护之间距离,建立良好服务形象有助于进一步沟通。
3.2急性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急性期可让患者安顿好以后再进行健康教育,不急于实施,等病情稳定后方可实施简短介绍,内容不宜过多。急性期患者因病情影响不愿积极配合,护士可通过自己言行对患者做出具体操作护理,加深护患关系建立良好印象。
3.3慢性及恢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及恢复期患者来说,此时对有关健康问题求知欲较强,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教育内容要丰富。根据患者的各种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并举,系统地分阶段进行进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教育中要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讲求科学性和通俗性。
3.4特殊诊疗检查以及手术的健康教育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各种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大量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各种特殊诊疗检查项目日趋繁多。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特殊诊疗检查和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使之了解其目的、方法、意义、优缺点和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和合作,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以最佳的治疗效果早日康复出院。
3.5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现状和预后,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用药、饮食调节,定期复查随诊,坚持不懈的功能康复锻炼,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可发放康复锻炼内容卡,内容有注意事项、锻炼方法、服药方法、良好生活习惯等。
4健康教育质量的评价
评价是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是计划实施的反馈贯穿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找出薄弱环节,改进今后的教育决策。定期发放调查表进行打分,评价健康行为,表格设置可把健康内容全部包含进去。
5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5.1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护士只有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关心体贴患者、尊敬爱护患者的前提下,才能尊重患者的隐私,才能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愿意接受健康教育信息,并主动参与到过程之中。
5.2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和传播学等边缘学科知识,要认真学习收集资料,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担当教育角色。可开展人人讲座,提高护士专业水平,促进广大护士积极学习,要将心理护理贯穿始终。
团体辅导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多以班级为单位,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开展,有既定的目标和主题,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标准要求不高,比较适合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水平。《课程标准》在团体辅导活动内容“包括自我成长、人际关系、学习管理、情绪管理、生涯规划(中学)”五个方面,突出了团体辅导过程中活动的主渠道地位。北师大版中小学《心理与健康》教育读本学科设计把活动与实践作为心理健康教学的主要内容,设计“活动区”和“实践园”等栏目予以落实。下面从三个方面就初中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做探索。
一、初中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主要形式
根据北师大版中小学《心理与健康》教育读本学科设计的特点,结合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初中生情绪管理辅导主要是游戏活动和心理剧。
初级中学《心理与健康》教育读本各学段每单元都设计了与心理游戏相关的内容,这些游戏集系统化、逻辑化和形象化于一体,在具体的课题教学中有效开展这些游戏,一定能达到改变不良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目的。在团体辅导方面,由于这些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能有效辅助和弥补学校对初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不足的作用。因此,这些游戏的设计颇具匠心,有效实施意义深远。
具体形式有团体行动、小组合作、纸笔卡牌、棋盘竞赛等,这些心理游戏大都利用游戏本身所具有的“有形化无形”的特点和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便于指导实践,学生易于灵活处理,大多能够制订一个合理、恰当的结局和解决方案,达到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教学和辅导目的。游戏颇有趣味性,能有效消除学生戒备和隐瞒心理,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与氛围,使他们能够积极有效地调动全身各感官参与活动,寻找发泄点,释放不良情绪,缓解压力,放松心神。
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恰当地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克服自我面临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初中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策略
情绪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抑情绪,而是在察觉情绪后,调节情绪的表达方式,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中表达适当的情绪。
毫无疑问,学校学生情绪管理的组织者是心理辅导教师。在学生团体心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需要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还需要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在开展学生团体心理活动时,心理辅导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1.倾听与摘要。通过全身心专注地、耐心地倾听、判断和了解学生表达的真正意思,掌握真实信息,归纳整理并向学生及时反馈,制订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案。在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的同时,尊重并给予学生宣泄的机会,营造关注信任的良好氛围。
2.发问与开启。教师使用开放式语句,有意识地探寻学生的感受、经验和行为,引导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内涵与成因做探索。当活动开启或陷于停滞时,教师以口语或飞口语的形式带动学生团体进入互动交流的情景中,使每个人都有参与感,进而提高团体辅导的效率。
3.通情与表露。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体会他们的感受、需求、经验和想法,不加主观见解,可以用建设性的口吻响应,避免鹦鹉学舌,从而获得共鸣,建立信任、关怀的互动关系。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我表露,让学生分享个人类似的感受、经验和看法。
4.反馈与评估。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了解,适时表达反映,增强学生的自我察觉能力,达到“开放”自我的辅导目的。当然,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团体成员的反映是否满意,组长的工作方法与技巧使用是否欠妥当,团体内成员的合作是否充分,今后组织同类团体心理咨询可以做哪些改进,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估,都是团体评估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团体评估包括过程与结果评估、团体互动情况与个别成员评估,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或工具及预订评估的时间,等等。了解和掌握团体心理咨询评估方法是团体领导者必备的领导技能,对团体评估方法的选择一定要在方案中体现,因为评估有时要涉及团体活动前的状况测量。
5.非语言。教师的眼神、表情、距离、动作及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显示对学生的暗示和关怀,加强了学生的示范学习和自我开放。
6.隐私保护。教师要营造安全的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氛围,随时察觉团体中的各种危机,采取必要的安全性反应,使学生免于受到不必要的心理伤害或攻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2]樊新霞,刘永兵,姚鸣.PBL.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10-12;
[3]Gita Sangestania,Mahnaz Khatibanb .Comparis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lecture-based learning in midwifery[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3.33(8):791-795.
[4] Rachel Spronken_Smith ,Tony Harland .Learning to teach with problem-based learning [J]Actu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09.10(2):138-153.
[5]何比琪.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协作学习模式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
[6] 封桂英,吕探云.我国护理学专业开设《健康评估》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承德医学院报,2006.1(04):431-433;
[7]林岚.趣味教学法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C].《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2011年
要使健康教育活动能持久开展,首先护理人员对整体护理内涵进一步了解,充分认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要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日常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行为,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强健康教育责任感。
2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
2.1神经内科的专科特点 危重患者多,各项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健康教育宣传,将大大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加之神经内科疾病特点是老年人多,部分患者来自农村,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健意识薄弱,主要是求资料,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漠不关心,再则,有的患者活的健康教育局限,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十分重要。
2.2针对相关疾病制定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教育处方 我科对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帕金森患者等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且形式、方法、时间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使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易学易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其内容涵盖了:①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因、诱因、临床表现、预后等;②用药指导:包括所用药物名称、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等;③饮食、睡眠、、休息等的指导;④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⑤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等。
3实施
3.1掌握好方法和时间是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1接待新入院患者时,护士首先自我介绍,再介绍主管医生,同房病友,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随之介绍床单位各项设施的用途、用法及注意事项、医院的陪探视制度、作息时间、规章制度等,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告知患者所患疾病名称,医生下医嘱后针对患者疾病根据健康处方再告知患者饮食、、安全、休息的要求及相关疾病知识:如脑出血患者要求其绝对卧床休息4 w以上,头部可略抬高15°~20°,要保持情绪平稳,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要易消化、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并讲清其重要性及意义。
3.1.2在进行各种护理治疗中,护士要对进行各种操作如吸氧、心电监护、输液、注射、导尿、留置尿管等,针对每项护理操作护士都要详细告知其目的、作用、注意事项,用药时要告知患者药名、作用、方法、时间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后能主动配合。
3.1.3进行晨间护理过程中,护士长抓紧时机,强化健康教育内容,通过抽样考察患者及陪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再次指导,讲明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讲明翻身叩背的方法与目的,更换尿片的正确方法,保持床单元干燥整洁的重要性,床栏正确使用,以防患者坠床等。
3.1.4护士应利用在巡视病房时告知患者科室使用一些先进的仪器治疗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如心电监护所示数字的意义及正常范围,微量泵正常进行的标志,报警的含义等。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及饮食要均衡的重要性,液体外渗的表现及处理等。
3.1.5夜间查房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了解患者的进食、睡眠、大便、小便情况,需抽血患者禁食,并告知其目的,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3.1.6当患者出院时,一些老年人记忆力差或农村患者,应在其门诊病历上再次留下主管医生的电话号码,并由主班和责任班护士做出院健康教育,包括服药、休息、饮食、康复训练及复诊时间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复发或再发的诱因等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保证其身心健康。
3.2健康教育形式
3.2.1口头形式 利用各种治疗和护理的机会进行床边指导,反复多次示范,如指导患者做肢体能力锻炼,边做示范边讲解,直到患者及家属完全掌握为止。
3.2.2文字形式 将有关治疗,有关疾病知识制成板报、专栏、小册子,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3.2.3形象化传播 利用图画、照片等资料既生动形象又简易明了。
3.2.4 电子媒介 利用召开工休座谈会的机会借助录像,等形式进行集体宣教。
4评估方法
在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以问卷及电话回访的形式调查患者及家属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的程度分优、中、差3个层次。优:指患者对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在>85%。中:指患者对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在60%~85%。差:指患者对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在
5体会
研究表示,现代人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军事院校不同于其他高校,高强度的训练以及严格的纪律等多种因素使得军事院校学员同比其他院校学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更加高。然而高等军事院校对于学员的心理健康素质要求远远高于其他院校,所以在高等军事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势在必行的。
一、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的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大院校目前都存在着许多发展的阻碍,下面根据高等军事院校的特殊性,列举几项妨碍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的原因:
1、缺乏课程资源
目前高等军事院校的课程安排已经十分紧凑,要求军人拥有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院校提供健全的教学环境,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现在高等军事院校由于对于该课程的不重视,所以即使开设了此项课程也没有加强宣传力度。因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念的不理解,所以许多军人对此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忽略自身的心理问题甚至否认自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法正常运作。
2、课程质量较低
因为目前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专业计划中,所以课程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大部分军事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是较低的,缺乏系统并科学的教材,课程设置也有单一性、片面性、随意性等特点,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直接导致心理健康课程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3、缺乏师资力量
由于军事学院的特殊性,所以并没有大量引进心理学专业的教师。而社会上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都是偏向于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心理研究,军事学院军人的特殊性,使得此方向的专业教师人员较少。
二、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存在的问题
下面以具体某高等军事院校为例,通过对其中调查而得出的结论,具体分析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统一
教材的选用,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重要的一点。因心理健康教育的盛行,市面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也层出不穷,军队出版社近些年也出版了许多关于针对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较晚,教材编写人员也是根据国外的经验以及自身实践编制的,其侧重性以及全面性都不够完善。高等军事院校所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当是符合中国军事院校特点,具有全面的辅导性,概括性,系统性,以及专业性的科学教材。根据某高等军事院校实例,现使用的教材研究显示此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更侧重心理行为训练。因为目前没有专门的标准,所以出现了许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符合的情况。
2、教师水平偏低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所以许多教师并非专科出身,有的是从其他专业转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也有自学成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需要教师长期系统的进修,只有优秀的教师水平,才能够保证军人的心理健康。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军人会因教师的专业性不够,对于许多问题无法给与专业科学的解答,从而影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积极性。而教师水平的良莠不齐,也是现今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极大的问题之一。
3、评估不全面
对于军人的心理健康情况的正确评估,是能体现一个军人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然而调查显示,在军事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评估时,多数仅采取了单一的问卷调查式评估方法,这样评估方法是存在很多弊端的。第一,学员作答时的认真性不能保证,许多学员因为有意识地回避心理健康问题,所以不如实回答问卷,使得问卷的准确性受到影响。第二,心理健康评估测试的测试题目并不科学完善,许多方面都没有涉及到,使得得出的结论也缺少全面性。
三、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能够在紧张的军事学习中,保证军人的心理素质。中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军人需具备综合的智力能力,拥有合格的身体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心理素质问题不断地被提上台面,由此可见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性已经越来越强,为培养高质量的军事人才,高等军事院校必须要为军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1、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许多心理问题都与不良的情绪有直接关系。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军人管理情绪的能力,使得学员了解情绪成熟的标准以及自身情绪变化特点,从而学会掌握情绪的方法,有助于建立乐观良好的心境。学会如何控制不良情绪,调动自身积极情绪,是每个军人都应具备的素质。
2、提高抗挫折能力
提高学员的抗挫折能力,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正确而客观的分析挫折原因,寻求解决方法,能够勇敢的面对挫折并且能够走出困境。
3、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是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素质。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是当代军人应有的水平。学员在学习中,培养对于现实的正确认识,不盲目幻想,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为日后不同的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4、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在任何情况之下,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都是一项受用终身的技能。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自身优秀的品格,学会如何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与平等,学会沟通与合作,无论是在亲人,朋友,同学或是教官之间,都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都会使学员受益无穷。
总结:
面对高强度的学习,高等军事院校的学员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全球掀起了热潮,高等军事院校应当与时俱进,才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学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着学员的身体健康以及学习能力,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军事院校应当分清主次,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员带来切身的好处。虽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有许多不足,但是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会变得更专业,更全面,更完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6-008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actical effect and feasibility of CAT questionnaire in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COPD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in community stable period COP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CAT questionnaire was filled by the patients themselves in January, June and December 2014. Each time according to the CAT score of the patients, the health education was changed 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changed. Questionnaire effectiveness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AT questionnaire at the last time.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AT score of the patients within one year(P
[Key words] CAT questionnaire; COPD stable period; Health education; Community management
2011年11月,第16届亚洲和太平洋呼吸年会(APSR)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全球策略(2011修订版),其中推荐选用CAT问卷(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进行COPD患者症状评估[1]。2009年由琼斯教授研发完成的CAT问卷[2],可用于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评价,目前国内有研究已经证实了其可行性[3],证实其是目前最简单的呼吸调查问卷。但目前国内有关该问卷的临床研究,多在其与其他呼吸相关评估方法如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的对比或相关性等方面[4-5],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社区管理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于2010年开始将该问卷用于AECOPD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对比[6],取得一定的经验后于2013年开始将该问卷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社区健康教育与管理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2结果
2.1两组各项管理指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管理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病情评估、入院风险评估、专科管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心理维护、管理效果评价工具使用合理、管理问题及时改进、核心制度落实、操作过程检查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各项风险指标评分比较
一、问题提出
目前,不论在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健康与幸福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呼吁:“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也是提供基本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地方。” 我国著名教育先驱者黄炎培早在100多年前就为当时的上海闵行区浦江一小提出了“学做人”的中小学教育三字方针。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获得极大改善,但同时,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环境健康方面又出现了新的挑战。幼儿园到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体道德和性格教育已经成为政府教育政策、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首要重点。特别是在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另外,教育部于2012年12月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 2013年6月18日颁发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在国内和国际越来越关注健康与幸福的背景下,上海市闵行区教育管理者把健康与幸福放在了闵行教育愿景的中心位置(见图1)。闵行区健康与幸福试点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实验,因为此项目包括课程、指导和评估,是一个系统的教育项目。
为了实现让闵行的孩子健康与幸福的目标,闵行教育局在2012-2013学年开始在部分学校试用《健康与幸福》教材(中译本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和麦格劳-希尔教育联合出版)。健康与幸福课程为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的学生提供了综合性的健康与幸福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健康与幸福课程教给学生关于生理、心理、情绪和社会实践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十项基本生活技能的实践活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知识深度。闵行区试用健康与幸福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如何把美国教材本土化,以及如何把健康与幸福课程的内容与学校已有的体育、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闵行区健康与幸福试点项目的实践过程
闵行区健康与幸福试点项目是一个多方协调性项目,包括健康与幸福课程、体育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学校幸福教育活动、家长及社区的参与,见图2。在这一学年中,闵行区健康与幸福项目组重点把握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从教育转型的教育价值取向角度,思考为什么要引进《健康与幸福》,从而确定区、校两级课程实施方案,理清目标、内容、实施主体、实施途径方法、管理及效能评估。
二是从理解国际教育趋势和把握现实可能的角度,思考如何“立基点于本土,求视野于世界”,始终保持事业的“开放性”,与国内外有关出版社、有关教育研究机构进行了互动,加强了国外资料的翻译,中美教学的比较和引入国际教育机构进行效能评估等。
三是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目标出发,思考如何“引方向于区域,生智慧在学校”,始终保持实践的“校本化”,进行了如下工作:一是围绕校本问题的研讨培训;二是基于校情的课程整合;三是立足于经验分享的校际伙伴合作;四是基于学校案例的成效表达。
健康与幸福课程从十个有关健康的方面进行组织,即心理和情绪健康,家庭和社交健康,生长和发育,营养,个人健康和运动健身,个人安全,酒精、烟草和其他药品,慢性病和传染病,消费者和社区健康,环境健康。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中文版),每册书内容均涉及这十个主题。在每个模块中,都要教授活动和批判性思维技能,并实践健康学习的十项基本生活技能,即实践健康行为,设定健康目标,管理压力,运用沟通技能,做负责任的决定,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解决冲突,运用拒绝技能,获取健康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做一名健康倡导者。
在《健康与幸福》课程本土化试点过程中,闵行区采取了7项校本化、本土化措施。即课程实施标准的研制及课程核心内容的梳理;本土化内容适切点的遴选及相关人员的培训;闵行区教研联合体的校际互动研讨31次;原版教材三年级、六年级两册《教学指导用书》的翻译工作;80多节教学案例的征集评比和25节课堂实录的网上交流;学科渗透、课题研究及家庭社区结合等多形态实施途径的探索;12份课程实施前测调研报告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效能评估。
三、 健康与幸福课程项目评估方案设计与过程
为了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创新,上海闵行教育学院与美国麦格希教育测评中心合作对试点学校的国际课程教育进行了健康与幸福知识的测评, 并对学生的行为和态度的变化和学校教师的变化进行了系统评价。测评健康与幸福能够帮助教育决策人更好地理解在哪些方面能引起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鸣,并为教育者、父母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新的优先顺序,以便在孩子最宝贵时光中支持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
测评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对学生健康与幸福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行为、态度、价值观的调查。
1.健康与幸福课程知识和技能评估设计
此次测评是为了提供以下健康教育实验证据,即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其健康的行为;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根据健康教育标准不断进步。
健康与幸福课程知识测评与传统考试有三点不同。第一,评估题目是根据国际健康教育标准而制定的,这样,测试结果就能很容易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解释。评估报告可以证明,学生有能力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个人健康和幸福。第二,评估结果表明了学生学习国际健康教育标准以及课本中十项生活技能的情况。这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第三,评估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名并将学生分类,而是了解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策略方面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评估方案时我们参照了三个相关文件,一是美国州际学校督学会(CCSSO)学生健康教育评估计划概念文件,二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健康教育课程分析工具, 三是美国国家健康教育项目评估标准。
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NHES)共有8条,每一条标准都对应一系列性能指标(包括幼儿园到12年级,每一个年级都对应若干指标)。在为闵行健康与幸福课程试点项目设计知识测评题目时,我们把健康与幸福课程内容与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联合国教科文健康与幸福教育框架、中国三个课程标准进行了匹配研究。根据匹配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评估框架,包括健康与幸福教育的3个综合性标准,即身体和情绪健康知识(标准A)、实践健康行为和减少患病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标准B)、社交及沟通技能以及提高健康与幸福的能力(标准C)。这三个标准在评估报告中的简化名称为“健康知识” 、“个人健康技能”和“生活/社会实践能力”。针对每一条标准,我们都从健康与幸福课本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
2.行为、态度、价值观调查以及健康与幸福测评模型
闵行区健康与幸福课程试点项目的总目标是为本区学生提供全面的健康与幸福教育,让他们对生活拥有正确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做一个有健康幸福能力的公民。因而,闵行区健康与幸福试点项目评估另一个目的是,测评健康与幸福课程对学生态度、行为的影响。为了保证测评的有效性,我们参考2013年国际经合组织幸福感测量指南,以及来自健康测量文献中的跨理论模型。这两个文献为如何测量行为和态度的变化和测评工具的开发以及如何解读数据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们为闵行区健康与幸福课程实施制作了针对学生的4个方面的测评:知识、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以及两种评价工具:考试卷和调查问卷。学生知识和技能测评主要是运用国际健康教育标准和指标,开发试题。为了测评学生在2012-2013学年健康与幸福课程试点期间的行为变化,我们为每个年级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以及家长调查问卷。这些调查问题反映了和健康与幸福课程内容及十项生活技能相关的学生行为、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变化。问卷题目必须注重紧密结合健康与幸福课程实施内容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此次测评除学生试卷及调查问卷外,我们设置了相应的教师和家长问卷,从多方面采集数据来了解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掌握的健康知识和行为、态度、价值观上的变化。
普罗查斯卡(Prochaska)的跨理论模型(Trans Theoretical Model ,TTM)已经广泛应用于行为研究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的研究中。普罗查斯卡提出了行为改变的5个阶段,适用于多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行为态度变化的研究。他认为,通常一种行为的改变开始于无意图阶段(没有准备)、意图阶段(正在做准备)、准备阶段(做好了准备)、行动阶段(行为改变)、维持阶段(能保持持续行为改变和具有自我效能感)。
从跨理论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为的改变是一个过程,而且在行为改变过程中还会发生“回流”现象。这个理论模型不但能帮助我们设计行为及态度变化的调查问卷,而且它也为我们利用教师、家长问卷的回答来分析、确认学生的回答提供了依据。应该注意的是,跨理论模型同样适用于分析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对健康与幸福的理解变化和支持。课程评估可以了解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在实施健康与幸福课程的哪一阶段:有实施的愿望,准备实施,开始实施,持续性习惯性的健康与幸福实践。总之,跨理论模型为教师和学校课程管理的评估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3.评估方法
此次评估的实验组来自9所小学1597名三年级学生和3所中学332名六年级学生,对照组来自9所小学1510名三年级学生和3所中学311名六年级学生。
健康与幸福项目实施效能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每所试点学校项目实施的具体效果,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评估方法。
方法一:学年末用学生试卷来检测学生对健康与幸福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和十大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
方法二: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来评估学生在健康行为和态度方面的转变。
方法三:通过教师和家长问卷调查来核实和评估学生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转变,及家长和教师对课程的满意度,教师教学情况和可改进的地方。
方法四:通过校长访谈来评估学校的管理和健康与幸福课程本土化的实施情况。
四、 结论
通过测评,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三年级实验组健康知识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成绩。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学生回答更积极,实验组学生在健康行为变化和态度变化方面比对照组同学有显著的积极选择和答复。六年级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对学校在健康知识成绩方面有统计显著性差异。 96%的三年级实验组学生和87%的六年级实验组同学认为健康与幸福课程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很大。
第二, 家长调查问卷结果表明,三、六年级家长对孩子们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给予肯定。 三年级和六年级家长对学校实施健康与幸福课程给予高度评价。95%以上的家长对学校教授健康与幸福课程很满意。
第三,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发现,96%的教师认为,健康与幸福课程的实施使得他们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85%的教师认为,他们会更多地鼓励学生积极与人沟通。70%以上的教师认为,对学生个人学习、生活能力与家长的关系更加关注。
第四,通过校长访谈发现,健康与幸福课程的实施能够满足建立健康幸福校园的长期战略目标的需求。实验学校校长计划通过学科整合、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等措施对健康与幸福课程进行完善。所有实验学校都计划在2014学年继续进行健康与幸福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并逐年在更多年级和课程中渗透推广。
第五,整体来说,健康与幸福课程对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行为和态度的变化方面有积极影响。评估报告的结果对健康与幸福课程试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UNESCO, 2010. Module 8: Health Educ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肾病
老年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国外统计,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约1/4死于尿毒症,老年糖尿病是产生尿毒症的第二个原因。我科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71例老年DN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自我防治及自我护理能力。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1例,男24例,女47例,年龄50~76岁,住院天数1~182天。其中肾功能正常但有蛋白尿30例,肾功能不全代偿期28例,氮质血症期13例。
1.2 评估方法。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一般状况、心理状况、疾病知识的来源、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程度,主要采用一对一询问的方法,并对评估的结果进行记录。
2 实施方法
2.1 健康教育对象。患者、家属和患者照顾者。
2.2 健康教育方式:①计划性教育。采取面对面的个体教育方式,把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给病人,使其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以及注意事项,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②随机性教育。通过病区内的宣传栏、板报、知识手册等各种渠道向病人提供健康知识,对于病人的疑问责任护士应及时给予解答。
2.3 健康教育内容。
2.3.1 心理指导。老年糖尿病肾病是慢性疾病,病情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患者易产生忧郁、悲观、失望情绪,对坚持治疗失去信心。针对这些心理反应,应耐心疏导,更多关心同情和尊重患者,细致地向患者讲解老年DN的有关知识、诱发因素、发展结果及疾病控制后的良好前景,使患者对所患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2.3.2 饮食治疗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坚持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重要性,在老年DN中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措施,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摄入有严格要求。少食各种含糖较高的食物,忌食单糖、有刺激性的食物,并戒烟酒,提倡选用粗制米、面、杂粮、绿叶蔬菜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在DN早期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对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除限制钠盐摄入外,对蛋白质摄入宜“少而精”,以0.6g/kg・d的高生物价值动物蛋白为主,必要时适量输氨基酸、血浆或全血,并针对病情在胰岛素保证下,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1]。
2.3.3 用药知识指导。
2.3.3.1 胰岛素的应用指导。胰岛素是治疗老年DN的重要药物,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减慢老年DN发展的关键:①帮助患者熟悉胰岛素的品种,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制剂、浓度和剂量,准确使用1ml注射器抽取所用剂量作皮下注射,用前认真核对。②指导患者正确抽取药液,当长效胰岛素和普通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取普通后长效,抽取长效时要用两手掌搓动药瓶,使药液均匀后抽吸。③合理科学使用注射部位,选择上臂、股部、臀部、腹部等部位注射,每次注射要更换注射部位。最新建议是,早晨注射腹部,晚上大腿,这样会使血糖水平更加稳定[2]。注射时间应在餐前30分钟,注射后要及时进食。④胰岛素要保存在冰箱(4℃)中冷藏。经计划性教育45例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在住院4~7天内均能掌握使用注意事项。
2.3.3.2 降压药物使用指导。高血压不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因素,但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故积极控制血压十分重要。老年DN患者用降压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经常监测血压,以防不良反应发生。
2.3.3.3 低血糖反应的防治指导。老年DN患者,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或其他诱因存在时,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可表现为饥饿、心慌、出汗、乏力、手抖、脸色苍白等症状,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可口服糖水缓解,必要时测血糖并采取应对措施。本组71例患者无一例因出现低血糖反应而导致生命危险。
2.3.4 预防指导。老年DN易发生感染,感染可致疾病恶化,故应保持全身及局部的清洁,特别是下肢、口腔、阴道的卫生,有呼吸道感染、疥、痈、结核及外伤时要及早治疗。避免劳累,适当活动,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嘱患者坚持定期到医院复查,若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3 效果
71例患者及家属经以上健康教育和指导,据调查统计,健康教育前,病人对这种疾病的知识了解甚少,对预后感到不安和害怕,急切希望获得有关知识,通过健康教育后,能够简单描述发病的原因、症状、表现以及控制的措施,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正确的用药方法。
参考文献
受环境等诸多危险因素增多的影响,我国近几年癌症发病率明显增加,而在癌症患者中自觉症状最明显的就是疼痛,约90%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发生疼痛[1]。疼痛是一种心身不适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是一种生理感觉和心理反应的结合。疼痛可以改变患者的活动性、睡眠形态或导致失眠[2];癌症疼痛(下文简称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易使患者丧失生活勇气[3]。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以口头宣教为主,患者对教育内容印象不深刻,容易忘记。为提高癌痛患者自评疼痛的正确性及对疼痛治疗知识的正确掌握,本院肿瘤放疗科和肿瘤化疗科在传统口头宣教的基础上,制作了癌痛评估和治疗相关知识的宣教视频,并应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同时利用微信平台加强宣教,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纳入标准:病理诊断确诊为癌症的住院患者,疼痛(NRS评分)≥3分;具有言语交流能力,能配合进行健康教育。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23例,按住院时间段分组,2015年3月至8月住院的61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住院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5.3±12.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48例、小学10例、文盲3例。观察组:男28例,女34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56.7±13.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45例、小学12例、文盲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口头健康宣教的模式,即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癌痛相关知识的宣教。宣教内容:向患者出示疼痛评分卡尺,教会患者使用NRS疼痛评分法[4];告知口服药物止痛的必要性、服药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此外,及早干预疼痛,指导患者采用放松、冥思、热敷、冷敷、深呼吸、想像等方法减轻疼痛。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疼痛视频教育。
1.2.2.1视频的制作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3名疼痛护士、1名疼痛医师、1名宣传科摄影师组成视频制作小组。根据疼痛治疗、护理流程,征求科主任、疼痛专科医生、专科护士意见设置剧本,视频制作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患者、家属、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将宣教内容(NRS评分法、脸谱评分法、主诉疼痛评分法,疼痛评估的部位、性质、分值,口服止痛药物的重要性,服药注意事项,药物副反应观察及应对措施等)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拍摄结束进行剪辑、添加字幕等后期制作。
1.2.2.2实施方法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先进行口头宣教,下午(约15:30)播放视频组织患者观看,共播放2次。视频观看结束后,若患者有不理解的地方,责任护士会为其解答。建立“疼痛患者之家”微信群,群成员由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组成。将疼痛宣教视频发至微信群共享,以便患者有需求时观看。
1.3效果评价
1.3.1疼痛自评方法正确率
自制调查问卷,于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天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能同时指出疼痛部位,描述疼痛性质,说出过去24h最痛时和最不痛时的疼痛分值为疼痛自评方法正确。正确率=疼痛自评方法正确例数/本组总人数×100%。
1.3.2疼痛治疗药物知识掌握情况
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是否知晓止痛剂最佳使用途径(静脉、肌内注射、皮下、口服、塞肛),是否知晓医嘱用药的方法,是否知晓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否知晓应对措施。问卷由责任护士于患者入院后第3天发放,患者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后及时整理、记录、分析,并由疼痛专科护士进行核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疼痛自评方法正确率比较。
2.2两组患者疼痛治疗药物知识掌握情况。
3讨论
3.1疼痛视频教育能提高癌痛患者自评疼痛的正确性
随着“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和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的开展,健康教育在肿瘤病区内显得更加重要[5]。目前健康教育多以口头宣教为主,缺少宣教规范且随意性大,不同护士宣教内容不同,健康宣教的质量因人而异,无法做到同质化。患者疼痛自评不正确,不利于医生用药,不利于止痛药物剂量的调整,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导致患者对镇痛治疗失去信心。视频信息技术能规范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生动,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6-7]。本研究拍摄制作的疼痛健康教育视频将NRS评分法、脸谱评分法、主诉疼痛评估法相结合,内容通俗易懂,适用于各种文化层次的患者,能使患者更快地掌握疼痛评估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对照组疼痛自评方法正确率82.0%,观察组疼痛自评正确率9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疼痛视频教育能提高癌痛患者对疼痛药物知识的掌握
教育视频详细讲解了止痛剂最佳使用途径、医嘱用药的方法、服药的注意事项、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图文并茂,利于患者学习,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同时推送在微信群里,患者可随时、多次观看,改变了以往护士凭个人知识与经验给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不规范和不统一性,达到了教育同质化,重复学习提高了患者的记忆。研究结果显示,各项知识的掌握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艺琼.恶性肿瘤围术期心理护理对癌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9):2134-2135.
[2]司秀荣.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术后患者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12):72-73.
[3]胡丽娟,毛惠娜.综合医院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的管理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28.
[4]高万露,汪小梅.患者疼痛评分法的术前选择及术后疼痛评估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3):3892-3894.
[5]李庆萍,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