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工程管理行业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1 17:06: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程管理行业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工程管理行业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209-02

我国理工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起步晚,教学体系大多模仿综合性重点大学,与文科类高校课程设计同质化严重,没有体现出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本文梳理了国内理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研究现状,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现有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以“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为主题进行检索,共得文献26篇。这些文献主要是对我国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而以“理工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为主题进行检索发现,只有不到10篇的文献,这表明我国学者针对理工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较少。代表性的文献,如田舒(2015)提出理工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而不精”、教师教得“散而不透”等教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周伟(2011)以海南大学为例,认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不够合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存在误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管理和教学硬件亟须加强、师资队伍和师资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2]。归纳起来,我国理工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大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课程设置“同质化”是指不同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门类、教学手段甚至课时安排上相互模仿,以致出现逐渐趋同的现象。有学者在分析西部地方性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认为,许多理工类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起步晚、发展滞后,难免会以一流名校为榜样来进行设置,造成课程设置趋同化。各高校虽然拥有的资源不一,条件优劣不等,但同一专业所开设课程却是大同小异甚至基本雷同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课程设置不根据地域优势、学科优势做出相应的调整或创新,行政管理专业便难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2.政治学色彩浓厚。在行政管理发展史上,行政管理最早是脱胎于政治学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包含政治学类课程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现实的课程设置中,政治学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比很大。有学者在统计全国11所高校主干课程的开设情况时发现,与政府和政治有关的行政学原理、公共政策、政治学理论这三门课的普及率为100%,可以看出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具有强烈的政治取向性。以海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单纯的政治学类课程就有8门,约占专业课程总量的1/5。本应开设的其他学科的课程则被大大压缩,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综合性、复合性的学科特点被抹杀。政治学类课程如此大的占比,说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具有浓厚的政治学色彩。

3.重理论轻实践。行政管理专业被表述为: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但我国现阶段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学者通过比较10所地方性理工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发现,大部分地方性理工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更加突出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而一定程度上缺少对实践技能类课程的关注[3]。轻实践的问题,不仅是存在于理工类高校,在文科类甚至重点高校也普遍存在。

4.理工特色不明显。如前所述,理工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借鉴国内一流名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偏重于政治学类、公共行政管理类及管理类课程。理工类高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的应用能力,而现实中理工类高校在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结合自身特色培养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课程教学与实践。理工类高校的优势是具有众多的实践基地、技能操作平台以及优势专业,如何依托自身的优势学科、实践平台设置特色课程,成为各理工高校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优化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一般认为应从课程结构、突出特色优势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优化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1.课程结构。行政管理专业涉及学科领域多,内容庞杂,而且学时有限,因此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选修课与必修课、专业课与基础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既要分配平衡又要有所侧重,尤其是要适当删减政治学类的课程比例。而且,重整那些过时、重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课程,削减公共基础课程所占比例,增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方式的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例。

2.突出自身特色优势。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虽涉及诸多学科,但也要正确处理博与专的关系。理工类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设置多样化课程,以突出自己的优势课程和办学特色,更好地顺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趋势。这一点国外高校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比如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政策规划与发展学院的本科专业侧重于公共政策、管理和规划,而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事务与环境学院侧重于环境政策的研究[4]。国内高校也有例子,如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子政务安全与认定、网络操作系统、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等特色课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公共气象管理、气象法、气象经济学等气象特色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管理等特色课程。

3.重视实践教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突出特征就是实践性、应用性,该专业设置就是为服务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其课程内容应该来源于实践并付诸于实践。首先,强化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理工类高校优势学科、丰厚的社会资源和较多的实习基地,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建设自己的实践平台;其次,推动行政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如政策分析情境模拟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等,增加案例分析及学生讨论交流的课时;最后,加强贴近实际的社会调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而且社会交往能力、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一并在调查中潜移默化地得到锻炼。此外,实践教学也须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三、評论性总结

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较多,成果相对来说也比较丰硕,但是针对理工类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不多,而且研究发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如课程设置同质化、政治色彩浓厚等问题。这不仅存在于理工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在其他综合性高校或者文科类高校中也同样存在,不具有特殊性。此外,个案研究较少,国内学者更多的是针对同一类型的高校进行研究,往往是通过综合比较5所、10所甚至更多数量的高校,来挖掘它们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但这种研究方式忽视了每所高校的个性和特点。因此,针对理工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个案研究,应该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热点或方向。

参考文献: 

[1]田舒.浅谈工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0):83-85. 

[2]周伟.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海南大学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3):130-135. 

篇(2)

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到来,我国建筑行业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积累以及管理经验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对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以及管理精度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当前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整体状况,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对提高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1、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1 工程管理工作是发现建筑工程隐患的依据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建设过程中不但要保证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必须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随着建筑层高的不断增肌啊,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设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避免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影响,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消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例如,通过施工管理,增强工程人员培训、施工监督力度,确保项目安全生产、建设资金到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1.2 遵循管理效益最大化原则

所有企业经营的目的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建筑企业自然不能例外。而企业效益实现的基础是施工安全,而安全因素贯穿于整个施工环节中,包括投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将这些作为管理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来源。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施工作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的方式,将人力、物力、资金等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确保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2、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经历了近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论在建筑技术、建筑材料,还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等相关行业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作为软实力方面的内容,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与当前建筑工程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需求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水平,主要存在于这样几个方面:

2.1 建筑工程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建设型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因此建筑行业依然是当前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诸多建筑供水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建筑工程管理重要作用的问题,“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依然十分严重。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有技术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不需要通过其他的投资来进行管理,导致很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甚至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2.2 忽略建设项目人才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行业中,因为整个操作程序相对复杂,且建设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通过密切配合的方式才能持续进行。但是,当前建筑行业市场中存在着高端技术人才缺失的问题,而企业往往因为资本需求的原因而不愿意使用高成本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为使用一般人员就能够解决问题,而对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限制作用。而与世界其他国家工程行业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缺少的正是高端技术管理型人才,这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整体发展的绊脚石。

3、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3.1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工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极为有益。例如,通过分析现代工程管理对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投资方式的改变对施工项目效益的影响等信息,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科学的解答,这对于简化建筑工程管理手段,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更愿意实施科学的管理方式极为有利,也成为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的重要方式。

3.2增加管理技术的创新力度

对工程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施工人员需要积极的思考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加剧的建筑行业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利用技术创新的方式实现企业新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将高质量的设备和技术引入其中,通过管理技术的创新实现对企业效益的深入挖掘,将技术逐步转化成为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同时,在管理模式方面,企业也应该积极创新,通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方式,使得企业的各项管理策略在该模式下得以高效执行。

3.3 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职业素养

建筑工程由于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参与建筑施工,尤其是一线施工项目的人员主要是农村务工人员,其整体素质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做好施工作业人员,尤其是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 加强对基层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其施工流程化理解能力;(2) 为施工人员制作易于理解的与其劳动作业内容相关的安全操作手册与质量控制策略,提高其安全意识;(3) 培训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例如编制质量控制口诀等方式,增强其接受能力。

3.4 优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在施工之前除了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之外,还必须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将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用到各个建设工程项目中。施工人员为了自身安全及利益,要将安全监管工作重视起来,认识到安全监管工作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若施工过程中出现因为素质低而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或者不遵守安全监管制度,监管人员必须给予对应的惩罚。同时,要对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形成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控制工作,通过合理设置安全监督关键点的方式,保证整个施工目的得以实现。

结论:

从建筑工程的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应该针对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管理意见,仪器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到来,我国建筑行业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积累以及管理经验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对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以及管理精度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当前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整体状况,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对提高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1、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1 工程管理工作是发现建筑工程隐患的依据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建设过程中不但要保证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必须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随着建筑层高的不断增肌啊,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设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避免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影响,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消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例如,通过施工管理,增强工程人员培训、施工监督力度,确保项目安全生产、建设资金到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1.2 遵循管理效益最大化原则

所有企业经营的目的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建筑企业自然不能例外。而企业效益实现的基础是施工安全,而安全因素贯穿于整个施工环节中,包括投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将这些作为管理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来源。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施工作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的方式,将人力、物力、资金等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确保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2、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经历了近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论在建筑技术、建筑材料,还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等相关行业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作为软实力方面的内容,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与当前建筑工程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需求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水平,主要存在于这样几个方面:

2.1 建筑工程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建设型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因此建筑行业依然是当前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诸多建筑供水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建筑工程管理重要作用的问题,“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依然十分严重。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有技术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不需要通过其他的投资来进行管理,导致很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甚至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2.2 忽略建设项目人才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行业中,因为整个操作程序相对复杂,且建设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通过密切配合的方式才能持续进行。但是,当前建筑行业市场中存在着高端技术人才缺失的问题,而企业往往因为资本需求的原因而不愿意使用高成本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为使用一般人员就能够解决问题,而对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限制作用。而与世界其他国家工程行业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缺少的正是高端技术管理型人才,这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整体发展的绊脚石。

3、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3.1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工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极为有益。例如,通过分析现代工程管理对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投资方式的改变对施工项目效益的影响等信息,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科学的解答,这对于简化建筑工程管理手段,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更愿意实施科学的管理方式极为有利,也成为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的重要方式。

3.2增加管理技术的创新力度

对工程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施工人员需要积极的思考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加剧的建筑行业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利用技术创新的方式实现企业新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将高质量的设备和技术引入其中,通过管理技术的创新实现对企业效益的深入挖掘,将技术逐步转化成为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同时,在管理模式方面,企业也应该积极创新,通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方式,使得企业的各项管理策略在该模式下得以高效执行。

3.3 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职业素养

建筑工程由于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参与建筑施工,尤其是一线施工项目的人员主要是农村务工人员,其整体素质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做好施工作业人员,尤其是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 加强对基层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其施工流程化理解能力;(2) 为施工人员制作易于理解的与其劳动作业内容相关的安全操作手册与质量控制策略,提高其安全意识;(3) 培训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例如编制质量控制口诀等方式,增强其接受能力。

结论:

从建筑工程的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应该针对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管理意见,仪器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市政工程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良好的工程管理可满足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整体质量,以及保障施工的安全性等工程要求。因此,从市政工程管理现状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问题成因探讨相应的管理提高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与一般性工程项目相比,市政工程普遍具有规模庞大、施工技术复杂的特点,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内容众多且繁杂,如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则会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导致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市政工程管理渗透于市政工程施工的各个层面,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市政工程施工方案管理等,系y、科学的施工规划和安排可有效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施工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施工问题和损失。

(二)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保障工程施工安全进行

市政工程施工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完整性特征,涉及的施工技术和施工项目众多,整体经济利益庞大,如不加强管理,容易导致偷工减料、违章操作等问题的发生,从而降低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主管单位必须从自身入手,不断提高自身工程管理意识,同时强化工程管理工作实效性,以避免各类施工问题的产生,确保工程施工安全进行的基础上,促进工程整体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只有不断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才能提高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市政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受传统的工程管理理念影响,目前部分施工单位仍无法正确认识工程管理的本质,对于工程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从而导致工程管理工作缺失、管理工作形式化、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由于施工企业管理者不重视工程管理,下属工程管理人员工作懒散、态度消极问题较为严重,无法发挥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管理效率低、实施效果差。

(二)管理制度缺失问题分析

管理制度缺失也是当前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管理制度是工程管理工作有序、有效落实的基础保障,由于管理制度缺失及部分内容过于陈旧,管理人员在管理实施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参考依据,从而导致工程管理形式化、程序化的问题。形式化的工程管理不仅无法发挥工程管理的实际作用,并且会影响市政管理的实施效率和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内容众多且关系复杂,通常涉及多个部分的协作管理,管理制度缺失也为部门间的有效协作制造了阻碍。

(三)管理手段过于陈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但就市政工程管理工作而言,人工管理仍是其主要的工作实施方式,现代化管理技术、方法的实践和应用较为有限,随着市政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展,传统管理手段表现出较明显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信息时代背景下,自动化、智能化的办公模式是市政工程管理发展的必然,只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处理以及存储等管理工作流程,才能促进市政工程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市政工程管理提高措施分析

(一)加强市政管理正确认识,提高对市政工程管理的重视

提高施工企业管理层对于市政工程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加强其对市政工程管理的关注和重视,是提高市政工程管理实效性的基础。只有企业管理层充分重视市政工程管理,并将其作为工程重点工作执行,才能确保各项管理提高措施的有效实施,同时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的形式,打造自身专业的工程管理团队,切实提高企业工程管理水平和团队工作能力,发挥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完善企业工程管理相关制度

系统的制度是各项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保障。施工企业应在相关规范、标准基础上,结合市政工程管理实际需要和工程特点,对现有工程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从而为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保障其在工作过程中有理可依、有章可循,以进一步规范管理人员管理行为,从而提高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实效性奠定基础。

另外,施工单位应在相关制度的支持下,全面落实市政工程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不同部分、不同层面、不同岗位应该承担的管理职责,以及管理工作个范围,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同时根据相关的奖惩制度,加强员工职责管理,以全面提高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完善市政工程管理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市政工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施工企业应建立专职的监督部门,对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监督部门应与管理部门相互独立,监督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的同时,承担着相应的工程管理职责。从工程管理实施的角度分析,监督部门应起到沟通纽带的作用,协调各部门间的管理关系,加强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提高部门间的管理配合度,从而增强市政工程管理的实施效果。

(四)加强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实践应用

随着市政工程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市政工程管理工作愈发复杂,对于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时代背景下,施工企业应加强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实践应用,借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的技术优势,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优化工程管理流程,并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为工程管理的发展和实施,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进而达到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实施效果的目的。

此外,工程管理人员作为工程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其的业务培训,通常系统、针对性的技能培养和素质培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市政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管理在市政工程实施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从自身管理理念入手,全面提高对于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提高措,切实提高企业工程管理实施水平,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仲民.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6(05).

[2]周阳.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居业,2015(10).

篇(5)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的必然趋势。对于我国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部分。但是正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形式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我国的重要行业--建筑业也面临着巨大问题。生存环境、发展前景、技术设备等等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若无法顺利达到当下社会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则对我国建筑业水平的提高产生打击性的阻碍,甚至危害到现代建筑工程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本文针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行详细阐述,并且加以探讨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求提高我国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亦对促进我国建筑业长远、持续地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建筑管理行业面临的问题

管理制度拘泥于形式。我国采取配套形式的策略,导致了我国绝大多数建筑项目采用了自筹自建的方式,这导致的也是这些建筑项目没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模式。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采用专家学者参与研究管理方式力图加强监督力度。但是由于施工方的利益需求,没有实地人员参与管理,管理项目的考核不具效力,权利与责任分散等等问题并未真正让这项管理方式发挥其作用。有管理制度,但是并未落到实处,仅仅是拘泥于形式,这就是我国现代建筑管理行业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现代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缺失与能力欠缺。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加之建筑业是一个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行业,便成为了很多低学历者选择工作的对象。这也导致了在这个劳动密集型行业里,真正拥有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少之又少。而真正的问题又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凤毛麟角的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人才中,存在一种极不平衡的关系--以技术人员为核心,忽视管理人员的必要性。如此一来,真正拥有高质量的管理人员却变成了可遇不可求的人才,建筑行业的管理自然而然无从谈起,管理制度无从实施,管理方式无法适用。其次,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由此导致的是低学历工作者数量庞大,在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缺失的前提下,普通工人因为其低学历与低素养也在影响着行业管理的正常实施,直接导致建筑业管理水平无法有效提高。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行业不仅处于一个管理人员缺失的尴尬境地下,并且普通员工的素养偏低也是导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缓慢,隐患重重的重要原因。

我国建筑行业管理方式落后。建筑行业因为其特殊性,在准备筹划阶段需要大量的信息--图纸、数据等等,这些信息的归档储存、查找使用都成为改革创新必须涉及的方面。信息的查询便捷化、储备完整化、归档的系统化都是我国建筑行业实现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对于我国目前的建筑业环境而言,实体的施工图纸、口头转述的施工方案、随意记录的施工手册,这些“隐患”的存在,都在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而查询手段落后,查询过程繁琐,查询效率低下则成为了影响工程进程的因素,归档的分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与准确性。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尚且不如欧美等国先进,在施工方面又缺少信息的交互与对检,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发展停滞不前,导致投入高,回报低的不正常现象大量存在,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却不能有效及时的对信息进行处理反馈,得不到有效改善,这又是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途径与策略

建立健全具体的管理制度。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管理制度拘泥形式、未真正贯彻到实际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使得管理体制规范化、标准化。具体来说,其途径可以通过大力整治、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增加设立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条款等等来实现。此外,在项目管理方面还可参考引用国际上较为完善的制度,坚持学习优秀的制度与规范,结合实地的建筑事业现状,融合创新措施,将优秀的制度与实际有机结合,提出具有较高针对性的方针对策,提升与国际相接轨的力度与机会。放眼国内,建筑工程管理机制还应建立在现有的体制基础之上,坚持贯彻我国制定的基本方针与政策,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行业标准,完善建筑行业管理的制度。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履行行政与监督职能,健全和促进我国建筑管理体系的完善,以保证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每一阶段的工作都顺利走上正轨。

提升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与与员工素养。建筑行业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式应当积极与各高校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有有利于高校输送优秀的建筑人才,亦可反作用于建筑业管理人才缺失的矛盾,可以采用建筑行业与学院相互合作的教育模式,在各高校建筑工程管理理专业间增加与企业单位互相合作的项目,以教促学,教学结合。对充分扩展在校学生的视野、转变其对建筑行业管理的错误观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门专业性与实践性较高的学科,将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际实践中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院校与企业的互联以满足我国建筑企业对综合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时,需要在院校在教学过程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全面展开多媒体、互联网展开数字化的教学教育方式。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实训课程阶段,应当大胆让学生参与到建筑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促使建筑管理行业的质量提升。在另一个方面,因为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员工的素养偏低,导致建筑行业管理的不能行之有效。针对这一状况,建筑行业应该尽快创造机会增加在校学生的参与机会,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院校输送人才的综合素质,建立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策略,辅之以工作效率和质量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从而确保建筑行业员工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水平。

三、结束语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建筑业发展亦是日新月异,与过去的趋势相比,当下的状况一方面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了无法忽视的机遇,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挑战。相比机遇而言,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更应当重视其中出现的挑战,解决的措施必须首先自身为落脚点,坚持完善每个从业人员个人的从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完善理论知识。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出发,建筑业企业需要优化管理制度,加强与院校间的合作交流,帮助在校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政府管理部门需要汲取优秀的管理经验,不断修正自身尚未解决的缺陷。只有抱着坚持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心态,才能让我国建筑管理工程水平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金城.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6(10).

[2]陆茜.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12).

[3]薛青春.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门窗,2016(05).

篇(6)

关键词:

技术工程;管理内容;管理方式

通信技术作为电子工程之中的重要一个环节,能够有效地实现信号的输入与输出,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程度上处理信号与分析信号的作用,而加强通信技术工程管理能够提升其对于信号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实现通信工程进步的同时,也能够加好地实现信号的安全传送。所以下文将针对目前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通信技术的基本特征为着手点,提出加强通信技术工程管理的相应对此,以此实现对于通信工程的改善与优化,从而推动我国的通信工程的整体建设。

1通信技术在工程管理上的基本内涵

对于通信企业而言,实现通信技术的工程管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建设效率,并且能够确保通信企业的通信工程能够实现安全生产,而工程管理在对于通信工程的管理上具有多个方面的管理内容,比如工程之内不同的部门与人员的岗位职责,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与处理方式等[1],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通信技术的管理形式,给予通信工程更多的安全管理保障。所以由此可见通信技术实现工程管理不仅仅是通信企业发展建设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所提出的监管需求,目前的通信技术工程管理需要实现多重的监控与管理模式,集政府的宏观监管、通信企业与施工单位的合理管控,监理单位的辅助监理等多个角度于一体的管理模式,才能够促进通信工程提升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所以在通信技术实现工程管理的过程之中也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建设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生产所提出的有效的手段,合理协调工程质量与工程效益之间的关系,并且促进通信技术技术的有效开展。

2通信技术在工程管理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目前通信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之中还存在着相应的不足,还不够较好地满足工程管理的实际管理需求,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有很多,技术工程本身的相应设计程序就存在着不足,所收集的数据信息缺乏时效性与准确性[2],另外通信工程本身的工程特点就是联系性较强,所以在无形之间就为目前的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提升了难度,很多通信工程缺乏严格的施工安排与施工计划,工程管理上存在了漏洞,所以影响了目前的工程建设发展。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之中也存在着不足,因为通信工程作为工程项目而言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与安全隐患,但是目前的通信技术工程管理还不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于项目风险的管理以及对于工程安全隐患的排除与处理行为,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上存在着较多的矛盾[3],这些都是通信技术在工程管理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通信企业需要在明确通信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使得通信技术工程管理能够得到较好地优化。

3加强通信技术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完善通信技术工程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管理行为的执行标准,能够为目前的通信技术工程管理行为提供相应的依据,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通信技术工程管理制度,以此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性。在通信技术功臣管理制度之中需要进一步强调对于工程现场的督导管理作用,细分管理结构,比如说工程督导实行的是办事处经理负责制,所以就需要总经理去授权办事处经理,从而形成对于督导工作的全面管理与负责,所管理的内容有施工材料、施工方式、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安全隐患、事故处理等多个方面[4]。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也需要多方面参考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比如说《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以及《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5]等。另外也要将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位,明确不同的施工负责人,划分好的责任范围,这样能够加强管理的针对性与具体性,比如说工程督导就是整个通信技术的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直接责任人,直接责任人需要针对施工材料进行检验,提升施工效率,避免施工中出现材料浪费等现象。同时隐蔽工程的监管也是直接责任人的管理范围内,促进健全生产与合理施工的同时,行使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在通信技术工程管理制度的设立过程之中需要注重对于工程阶段的划分,这样才能够细化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内容的全面覆盖,可以分为开工准备阶段、现场施工、工程完工以及工程验收等四个阶段,通过细化不同阶段的施工管理内容,开促进目前通信技术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

3.2优化通信技术工程重要的管理内容

在整个通信工程的开展下,还有一些管理内容需要进行重点规划,才能够加强内部的实际管控能力,实现通信技术工程的有效开展。比如说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之中,需要通信企业针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大量的调研,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其判断依据是定量风险评价的实际结果,从而针对其分析结果来制定相应的计划,比如说应急方案、预防方案等,以此来进行风险的转移以及风险的规避,对于项目计划阶段之中具有识别性,或者已经分析评价完成的风险需要进行相对严密的管控[6],从而实现风险监控体系的有效建立,提升工程管理的科学性,以完善的责任制度来促进风险管理的进行。除了风险管理之外还有市场管理,市场管理则是需要注重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规范性的角度上来看,除了需要从原有的市场管理模式之中寻求规律,同时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去找寻符合自身工程的管理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市场管理的优化与加强,首选就是市场投资,可以利用相应的管理模式,去扩大融资渠道,加强对于通信技术投资方向的引导,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管理的调整;在管理模式上也需要去结合宏观的管理调控模式才能够去实现通信技术工程管理的群面进行。

3.3提升通信技术水平

通信工程管理除了需要从施工角度与施工管理上进行优化,同时在根本上的通信技术设计上需要进行相应的提升,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工程也面临着挑战,除了需要去提升通信技术的影响之外,同时也要利用数据的收集与发展,为通信技术水平的提升奠定相应的基础,因为大数据作为信息产业的一种资源,能够为目前的通信工程的实际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比如说提供接入层网络解决方案,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前提下还能够提升通信技术企业的运营效率、5G试点工作、融合网络等多种设计方案[7],另外想要提升通信技术水平,在通信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之中,也需要加强关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实际建设,这就需要工程项目的实际设施与社会通信技术设施相适合,比如说区域数据中心、宽带中心、智能电网等相关设施,所以想要加强对于通信技术工程管理的优化,就需要从通信技术水平处进行着手,实现对于通信技术水平的提升,以优秀的设计来推动目前的工程管理工作进行。

3.4细化通信技术工程管理发展方向

在通信技术工程管理的发展过程之中,需要去细化工程管理内容与工程管理的实际发展方向,这样在优化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才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首先就是工程管理的人员配置,需要向技术专业化、实践化、创新化方向发展,因为通信技术所涉及到的领域相当之广,比如说计算机知识、电路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等,在通信技术工程管理的相关专业上所学习的内容也较为普及,但是针对性较弱,所以在细化工程管理人才配置的过程之中,也需要加强其针对性,提升其实践能力,收集实践经验。整个通信工程在应用上也需要向多样化与实用化方向发展,这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体现,同时避免应用的过度差异化,这样能够便利后期定额计算的工作[8]。在工程的工序上也要实现相应的规范性,与其他的技术部门以及监督部门等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以完善的通信系统,来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有序关系,这一点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细化通信技术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能够为工程管理的实际工作提供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够促进工程管理内容的实际优化。

3.5建立完善的通信技术工程管理评价体系

通信技术工程管理是需要贯穿工程始终的,所以需要去建立完善的通信技术工程管理评价体系,来保障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针对工程建设的实际内容,进行总结与报告,从而由通信企业上级对于工程管理工作进行评估,针对不足之处要进行指正,设立明确的绩效机制,这样能够确保工程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4结语

通信工程本身就具有复杂性、专业性较强的基本特征,所以为通信技术工程管理工作也增添了难度,在进行通信技术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需要在认识目前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明确在通信工程之中进行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工作评价体系、细化工程技术管理发展方向、提升通信技术水平、优化管理内容、完善管理制度等多种方式,满足社会的基本通信需求,利用良好的通信工程的实际建设,来进一步促进我国通讯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玲玲.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路径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石化,2017,(05):123-124.

[2]孙英,赵淑梅,孙国罡.UML建模技术在通信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6,(11):54-55.

[3]柴兴恒,张建.对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6):91.

[4]顾新华.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21):38.

[5]岳修军.铁路通信工程管理技术的特点及应用[J].科技传播,2016,(07):80-81.

[6]胡忠虎,曾翠萍.浅谈铁路通信工程管理技术的特点及应用[J].经贸实践,2016,(05):110.

篇(7)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不管国民经济如何发展,工程项目建设必然会保持其主导地位,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出积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近年来,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项目越来越普遍,建设内容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从建设工程项目概念入手,就项目管理的方法论做了简单的研究,仅供同行参考。

一、工程项目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工程管理项目内部控制薄弱

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多企业喜欢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丰富的经验管理对工程项目的控制的确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处理现场管理方面具有不可以替代的作用。但工程管理经验其有很大的主观性,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和培训,缺少一套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少从事工程行业控制的人员,专业素质不是很高,还不能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和量化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这也是不能单方面凭借经验来判断关键环节。而且在工程管理过程中,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管理新形势下的工程项目往往带来偏差,给下一步的工程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2、相关的工程管理法规和制度不完善

相关工程管理的法规和制度的不完善是严重制约着工程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国家工程项目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规范比较笼统。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时,往往将制度挂在墙上,而缺乏制度的执行力。所以,一旦发生管理事故问题,“极易出现范围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即使有法规制约,相关管理部门不对企业管理计划做详细的审核,常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一些虚假的招投标流程和人情工程,依然存在。”

3、竞争中过分重视价格的作用

在目前国内的工程项目管理市场中,由于业主处于主导地位,导致建筑企业“僧多粥少”,这就决定了现在的市场是买方市场。因此众多的项目管理公司为了能够承揽到项目,不得不纷纷采取了降低价格的措施。而业主在选择单位时,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大部分都倾向于选择报价最低的单位,而对项目管理单位提供的服务质量则考虑的不多,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单位的健康发展。在国外,业主选择咨询单位时考虑的首先是质量,其次是价格。为了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健康发展,应积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防止各项目管理公司为争夺项目而互相压价的现象成为恶性循环。

4、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项目管理公司面临的是世界范围内竞争的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管理公司要想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取胜,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企业资源利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缩短生产和采购周期,严格控制成本、质量,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经济效益。在这一方面,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收集有关项目的信息和资料,积极实施公司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其中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而且能使企业对市场的变化更加敏感。与此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信息系统为员工提供各种自助服务,以及协同工作环境,从而大大改进工作效率。最后,信息化还能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并保证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性。

二、工程项目管理改进的措施

1、更新房建工程项目管理理念

更新项目管理理念就是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使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这就意味着老一套的烂笔头功夫要被数字化取代,同时这一更换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具有全面的操作能力,不仅是对工程项目的熟悉还要对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通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脑软件系统也根据建筑行业的需求设计了相关的使用软件,方便操作,使管理更加清晰透明有条理。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系统的有效应用,在项目信息技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上述情况的影响,在工作流程建立和数据中心的再造过程中各部门要打破单一的区域性,科学的将各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与工作关系。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筑行业需要进行的工作包括:引进新的项目管理理论,根据实践进行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思想的研究创新;进行具有工程项目管理与软件开发双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借鉴国际上知名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积极开展IT工程的治理工作,并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责任体制,运用IT管理技术以规避信息化应用风险。

2、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但是法律、法规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约束性。但由于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发展十分迅速,有些管理法规已经不太符合市场行情,以至于减弱了相应法律、法规的有效性。一项能有效约束行业市场的法律法规最好能组织高校的法律人才和行业龙头企业,参考国外行业法规、调查国内市场情形、经过详细论证,出台工程项目管理行业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阶段管理过程。同时,建立奖惩分明、细致缜密的行业规范体系,同时,从严从重惩处不遵守法律规范的单位和企业,尽快扭转工程项目管理行业我行我素的被动局面。

3、施工与设计有机结合

设计与施工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又是两个不可分割,紧密衔接的环节,特别是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的确定,需要经过多方面的研究论证工作。设计单位对大型高层建设的设计,无论它多么完善,如果从施工角度上审视,都有这样或那样不足的地方,需要补充和修订。如在装修阶段实行“样板”带路,根据现场效果进行设计调整;又如外装修时,单从设计效果图式与模型来看往往与实际效果有很大出入,一方面效果图有夸大、渲染的作用,另一方面楼盘由于所处的周边环境不同,其产生的立面效果也有所差异。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以修正。对设计的深化是项目经理把工程建设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进行总体策划、综合管理与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

4、增强创新精神促进管理工作的实施

当前的项目管理中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管理责任制,但是就责任制应用中的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不断精干主体,并且不断明确生产过程,减少管理层次,将金字塔式的管理改进为扁平式管理。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建立激励、约束、监管机制于一体的管理系列制度。建立竞争机制要在机制中配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应用;不断在企业内部培养创新型人才,并开展成员激励机制,保持机构的旺盛活力;建立管理约束机制,需要企业制订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奖惩机制,督促工作人员参照技术标准进行流程化施工作业,进而提高工程质量并且做到文明施工。

结束语

项目管理在房建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工作还相对的较为薄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努力完善。相信通过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全方面努力,项目管理工作对房建工程的影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篇(8)

二、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在项目建设管理上,我国结合国内实际,并参照国际惯例,实行了项目审批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及重大项目稽查制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是,许多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到实施中的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重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不重视可行性研究。相当一些项目建设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存在有的项目已经开工,而初步设计甚至可行性报告还未审批或有的项目边设计、边报批、边施工,甚至有“三无”工程(即无立项、无报批、无图纸)出现。如2008年5月1日《楚天都市报》登载的黄石大冶湖一号老桥改造工程就是典型的“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报批、边施工)。

(二)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管理效率较低。质量、进度、成本是项目管理的金三角,是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许多项目由本地的设计院或建筑公司承建,建设单位完全依靠经验,而非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管理,使这三方面的控制失调,从而导致工程质量较低。

(三)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制未真正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项目法人无法独立履行职责;招投标还存在有的地方或部门、行业利用各种手段,排斥潜在投标人,搞地方和行业保护或不依法招标、招标不规范、串通招标投标,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工程监理制贯彻不到位。

(四)合同执行不严格、合同文本不统一,许多条款欠缺,或主要条款不够详细。

三、我市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面的做法

2003年10月在对上海、深圳、珠海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荆门市成立了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其主要职责是代表政府行使业主在建设期间的管理职能,负责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组织实施。推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其核心就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进行改革,按照“投资、建设、监督、使用”四分离的原则,建立责权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和专业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按照这一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规范政府投资工程运作程序,对建设单位、投资单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具体为:建设单位或投资单位主要履行资金筹措、项目委托及监管等业主的职责;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代表业主负责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实行“交钥匙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工程依法进行监督;使用单位负责参与项目的设计审定和工程的竣工验收。

(二)具体实施中,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从范围上讲,目前只是在城区范围内推进;从项目上讲,我们先将政府投资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城市公共设施工程以及政府各部门投资建设的房屋纳入了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集中统一管理。

(三)从三个方面着力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其一以合同为基础,明确各方责权利。我们在组织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合同为基础,重点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项目业主的关系、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项目使用单位的关系。其二以法规为依据,规范工程管理行为。主要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把好工程投资关;严格招投标制,把好工程发包关;推行风险包干,把好工程签证关;实行联审直达项目,把好资金拨付关等措施着力规范工程管理行为。其三以制度为保障,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完善了从工作人员职责,一直到与业主、施工企业、中介组织关系,内部运作模式及施工管理过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重点推行了项目负责人制度、招投标审查制度、投资控制制度及有效监督制度。四、建议

(一)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摸索适合各地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向社会开放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市场,吸引众多专业项目管理企业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参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

(二)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各项报批手续,加强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

(三)设计对工程投资影响很大,设计人员要多深入现场,熟悉现场情况,认真地考虑设计方案,做好经济评价分析,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高于施工、便于施工。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往往投资少、施工快、效果好,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拆迁协调;施工图设计也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对路基处理、土石方比例、排水出口等要详尽明确,避免工程造价增加。

(四)选择素质高的施工队伍。目前有的招投标项目限制了一些优秀的施工队伍参与投标。招标方案中投标报价的比例占得很大,实际上到最后比的是预算编制人员的预算水平,而且拟派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也未参与进来,为以后的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变数。中标的有些并不是综合素质很高的队伍,管理起来费心费力,效果并不好。

(五)监理要切实发挥作用,要对施工内容、设计图纸等相当熟悉,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对工程施工要有很好地控制能力,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事后频频返工,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好的监理要多走、多问、多汇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

(六)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能力,既要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又要保障工程质量,还要学会运用各种管理软件或计算机管理网络来很好地控制工程进度,也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工程最新进展情况。

(七)做好资料归档。每年管理项目多且杂,涉及到很多施工图纸、招标答疑、图纸会审、领导指示、会议纪要、工程联系单、设计变更等,要安排专人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参考文献:

[1]黄一刚,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2004-12-4.

篇(9)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状况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并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由于建筑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其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建筑工程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作为工程核心的建筑工程管理,它带给整个工程的影响也越来越强。然而建筑工程管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妨碍了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去修缮。所以,必须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督促建筑行业进行自我规范,才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帮助其提高利润。

1、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1.1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国家虽然对建筑工程管理做出了明确规范,但是没有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在实际过程中对工程管理人员约束性很弱。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都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建筑工程管理,最终会使得建筑工程效率低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是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工程变更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更会造成工程的利益损耗。建立专门的工程变更管理机制才能避免或者降低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是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会发现根本没有这项制度。工程变更管理很不严格,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1.2管理理念落后

很多企业在短期利益驱使下,决策者更重视的是施工技术、机具等的不断升级改造,力求通过工艺上的先进性掌握市场上的主动,而对管理较为轻视。因此,在企业中资金分配极为不均衡,导致技术越来越强,机具越来越先进,施工质量、进度、现场的事故发生数量以及工程造价等的目标却很难实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理念落后造成的。

1.3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按照行业性质分,建筑工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世界各地的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建筑施工岗前培训和施工定期培训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队伍管理。

1.4管理人才的缺乏

由于建筑环境比较复杂,而目前很多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观念仍然比较陈旧,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工程管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成本投入两方面等都存在滞后的特性。在建筑工程管理层中,都有一种观念偏差,就是认为因为以前即使没有先进的机械也能够搭起建筑,所以就算没有较先进的施工机器设备仍对施工效率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很多管理人员正是抱着这样守旧的管理观念而导致管理不善。另外,很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比较低,文化素质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比较突出的管理人员很缺乏,再加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缺乏创新,因而施工管理不善。

2、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完善工程管理体制

为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尤为关键.建筑企业首先应明确规定工程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要求,使各项管理工作能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合理开展,极大程度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应当尽可能加快管理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在借鉴优秀的管理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必要的管理工具,重新调整、改进现行的管理规范和操作,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朝着先进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是由施工质量控制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要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要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变更保持高度重视。要完善工程变更管理机制,要逐步建立签证机制。工程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工程施工人员所提交的工程变更申请。对于那些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要及时签发,同时还要做好档案记录工作。对于那些不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就不能草率签字。工程变更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把工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工程变更管理人员身上,草率签字不仅对自身不利,同时还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3实现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密集性的建筑行业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非常重要,只有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针对建筑施工管理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各个部门人员需求的统计,要科学评估施工过程,要严格施工实际要求来配置施工人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必要建立合理高效的流动机制。建立合理高效的流动机制非常重要。建立这种机制能够使得施工人员管理更加高效,灵活,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能够进行及时处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动机制的建立。施工人员科学高效的流动机制的建立对于提升工程施工人员的自身效率很有帮助。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的研究,通过不断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2.4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为了提升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就应该重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尤其是其专业水平的提高。(1)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并及时阿奶其进行对新技术的学习与交流。(2)要注重培养施工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3)不断开发新技术并挖掘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4)及时对优秀人员进行嘉赏,以提高其积极性。(5)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行业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微晚,应该多举办一些和国外的技术交流研究会议,以提高我国的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文化素质水平。

2.5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根本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因此实现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必然措施。针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化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展开培训。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有助于建筑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顺利施工并提高其效率。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而后又分析了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在今后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上文提到的控制措施来处理。

参考文献

[1]韩向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03:46-48.

篇(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建筑企业为了可以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内容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安全工程以及施工技术工艺等等,特别是大规模的施工设施,对安全使用以及总体质量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1建筑工程管理意识不强

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是主体,也是不可或缺的,而管理者更加重要,然而很多工作人员由于在岗前尚未接受专业的培训教育,就直接进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进而导致多数建筑工程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以及施工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且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中,违反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来操作,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埋下诸多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也有很多建筑工程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施工管理制度,以导致其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容易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很多建筑企业因为自身忽视建筑工程管理,也造成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体系始终是有待完善的,而且建筑企业没有合理制定管理方案,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时缺乏科学的制度依据,这样就很难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很多建筑企业的有关领导也不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积极开展,没有将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在该情况下,建筑工管理的有关内容由于资源的不科学配置,也无法真正落实,这些问题都容易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工作水平。

1.2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没有认真落实

最近几年,我国社会各个领域日益重视建筑工程管理问题,而且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发展,而且伴随着建筑工程管理规模的越来越大,其开始朝着多样化和机械化的发展,所以有关建筑企业必须要不断创新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具有科学性、高效性和合理性[1]。但是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开展中,很多管理行为都是不规范和不科学的,这样就容易影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并且有些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并没有认真落实建筑工程管理的安全工作,也没有科学划分工程安全管理内容,甚至没有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此外,部分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仍然运用以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这些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需求,也更加无法满足当地建筑工程在管理上的需求,甚至严重阻碍当代建筑工程管理的稳定发展,这样既不可以显著提升建筑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又容易导致很多安全隐患出现,还会直接威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和管理者的生命安全,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有关规范。

2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

2.1正确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施工材料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如果建筑企业想要大大的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必须要科学的控制以及管理施工材料,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施工材料浪费的情况,确保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不会有所上升,进而为建筑企业创造大量的经济效益。并且作为建筑工程的管理者,需要对施工材料的购买渠道进行严格的把握和控制,要求采购人员应该选择正规的、大品牌的生产厂家,确保采购的施工材料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而且管理者在施工材料进入工程施工现场前,也要对其开展抽查检验工作,使用专业的检测设施全方位检查,以保证施工材料合格[2]。并且管理者必须要科学控制施工材料的采购量,充分掌握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清楚明确建筑行业市场对施工材料的实际需求,根据现阶段建筑工程对施工材料的实际需求情况来采购,防止购买偏多的施工材料而造成很多资源浪费,这样也可以确保施工材料质量达标。

2.2构建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体系

要想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体系,所以建筑企业要想有效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必须要不断改善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体系,而且必须要积极创新其他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以加强建筑企业的整体管理意识。并且建筑企业能够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各方面情况,制定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责任机制,而且将管理内容真正落实到个人身上,每个管理所负责的施工环节和施工区域都是存在差异的,而且必须要确定每个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责任,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如果建筑工程其中一个环节存在问题,就必须要追究该环节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而加强管理者的安全责任意识,保证所有管理者都可以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建筑工程管理职责,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4]。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必须要结合相关部门制定的施工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设置独立的监管部门,由管理者严格监管工程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保证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式都符合有关标准,防止在工程施工中埋下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明显的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2.3重视施工进度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建筑企业必须要对施工进度管理引起高度重视。为了不耽误正常的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确保所有施工工序都可以有效完成,防止建筑工程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第一,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必须要结合工程的施工现场环境情况以及规模大小,明确工程的施工周期。然后,需要充分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图纸信息的对接、图纸的科学化设计以及施工现场环境的调研等等。在施工过程中每项作业工序都必须要规范化,还要细分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具体操作流程。

2.4增强施工现场环境安全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质量容易受到施工现场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由于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施工现场环境日益复杂,所以其风险也不断增多[5]。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必须要重视施工现场环境的科学化管理。第一,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科学安排优秀的管理者,组建一支施工现场管理团队。第二,确定管理职责,正确划分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工作职能范围以及工作要务,让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工作意识。同时,管理者必须要主动参与到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管理、施工工序管理以及施工材料管理等等。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管理者能够根据有关的预算方案以及合同条款,以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性[6]。此外,建筑企业要想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必须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技术手段。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远程监控体系,进而方便管理者科学管理以及统筹监控工程施工现场环境,防止在施工中存在风险隐患而导致成本加大,降低工程施工质量。

2.5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者的综合能力

篇(11)

现如今,DBB管理模式在我国电力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其它行业中也有所应用,比如像金融工程行业、项目咨询管理行业等。DBB管理模式之所以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有效利用,主要是因为管理模式具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并且往往会严格按照设计、招标以及建设的顺序进行管理。但是,该模式在发展中需要在完成上一阶段工作之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此外,DBB管理模式具有非常强的通用性以及应用面,并且具有规避风险以及减少投资成本的主要作用。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分析,DBB管理模式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项目周期比较长,管理费用比较高,会引发各种不必要的纠纷。

(二)CM管理模式

所谓的CM管理模式主要是要求项目委托人在项目开始之前聘请专业的CM管理人员对项目以的施工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中按照顺序的实施内容,并且在对项目进行规划以及设计的时候,往往需要受到委托人的管理形成一个联合小组,在项目的分项工程设计中对外进行招标,这种模式能够将项目建设的周期进行缩短,并且也能够降低管理费用,能够减少项目的风险,能够进一步加快项目的收益,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分析,CM管理模式在承包费用上比较高。

(三)EPC管理模式

在上个世纪末端美国建立了EPC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出现主要应用在工厂、发电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此外,该管理模式的委托方在负责项目竣工之后的验收工作,承包商主要承担了工程中的主要风险。在实际管理之中,项目委托方在通过委托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进行设计,保证工程的全面管理。

二、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

(一)积极采用滚动开发模式

所谓的滚动开发模式主要是在流域水电开发中所建立的一种管理模式,滚动开发模式利用专门的队伍对水电开发进行梯级式的分阶段管理,比如,专业队伍中具有一部分成员对工程的前期建设进行负责,并且专业工程队伍中的另外一部分成员则实施后期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并且还能够进一步加快工作力度,能够降低建设成本,能够提高管理水平。此外,滚动开发模式在对人力以及物力的使用方面同样具备比较明显的优势。

(二)将PM模式加入到传统管理模式之中

现如今,传统管理模式对电力工程的全过程、全要素等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加入PM模式之后能够实现这一个目标。PM模式不仅可以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最大化处理,并且PM模式更加具备组织性,能够促使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得到适应化发展。

(三)积极引入EPC管理模式

现如今,EPC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电力工程管理中最为主要的管理模式,该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对比,其服务方式更加具备人性化,并能够提高建设效率,在缩短电力工程项目工程方面同样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将创新理念与实际现状进行结合

对于以上所提到的几种模式,均引自国外,在国外管理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在引入的时候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可以构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并要求团队人员的素质水平,无论在技术、经验还是知识方面均需要得到提升。这样一来,才能进一步优化其管理模式,才能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