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数字化艺术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1 17:06: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化艺术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字化艺术设计

篇(1)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篇(2)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好。数字化的进程和艺术设计的出现,在不同领域改变着传统生活与观念,二者的结合,更是碰撞出更为耀眼的火花。数字化艺术设计不仅借助于相关的硬件使设计活动本身变得更为快捷、准确,也充分解放了人,使人力无法达到的某些目标借助于硬件设备完成,从而是艺术设计变得更完美、更贴近人们的需求。数字化设计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很多方面,我们主要对其视觉设计进行研究。

1数字化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其沿革

数字化设计区别于传统的人工设计,它不再是利用人的双手将设计者脑海中的灵感和构思展现出来;也不同于计算机在设计初期仅仅起到工具和辅助的作用,那个阶段严格来说不属于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设计指的是以计算机作为重要的设计工具,将设计者的思想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做成可以展示的效果图,并且利用相关的设备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换句话来说,比起传统的计算机辅助作图,当前数字化设计将计算机的作用提升为设计的一部分。

数字化设计严格意义上来说传入中国的时间为上个世纪末,当时在杭州和北京出现了很多艺术家举办的录像艺术展示,录像艺术放置到现在,可能制作非常粗糙,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但是在当时这已经是先锋的艺术表现形式了。直至今日,数字化设计已经能够做出能够乱真的电影特效和现场的3D投射,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差别被设计师创造性地变得越来越模糊。

2当前数字化设计的发展状况

当前的数字化设计并没有较为权威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基本上数字化设计还是出现在虚拟的声光影技术和动画设计,当然,数字化设计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将虚拟变得更为真实,使很多现实中无法再现的情境表现出来,而更深层次地,数字化设计带给人们了哲学思考:如何能够让我们身处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当前数字化设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其一,我国当前的数字化设计还停留在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阶段,并没有充分地将数字化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特色的数字化设计还未形成;其二,对数字化设计的利用停留在表面,刻意地为了设计而设计,而忽视了其中带给人们的哲学思考;其三,过分地注重数字化手段和展示而忽略了设计才是数字化设计的根本。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和实践制约着数字化设计的未来发展。

3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数字化艺术设计在未来将会朝着下面的几个方面发展:

首先,它将会给其他领域带来一场技术革命,而不限于当前流行的电影产业等与设计直接接轨的产业。所有为了娱乐而生的新生事物都无法保证其生命力,而为了民生而创造出的新事物则更加具有活力。未来的数字化设计将会涉及到智能家居等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这才会更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国,未来的数字化艺术设计在成熟以后也会逐渐加入中国元素的进入,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数字化设计中,充分发挥设计对于传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最后,数字化艺术设计将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不断发展。尽管数字化设计的骨子里仍然是设计本身,但是它毕竟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完成的,计算机技术势必要不断变革,那么数字化艺术设计也会随之不断发展,不断革新,更好地向人们展示设计师的绝妙灵感。

4结语

计算机自身是无法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只有被人所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是因为计算机即便再智能,也只能够执行指令而已,根本不可能跟充满智慧的人的大脑相提并论。人脑确实潜力无穷,但是某些时候拘于现实条件,很多人脑构思出的美好画面根本无法实现,这时候计算机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人们借用计算机强大的各种能力例如运算能力和瞬间的逻辑判断能力,将人脑海中迸发出的灵感变为实在的设计。二者的配合和相互促进必然会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发展更让人期待。当然,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艺术设计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仍需对其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以提升数字画艺术设计水平,更好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当下,数字、信息、网络正在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样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

国内大学相继投入到了这既是严峻挑战,同时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中。然而,尽管有些学校已经采用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但是还在沿用数十年来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电化教学设施设备变成了利用率很低的简单摆设,真正起决定性变化的管理和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却没有随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进行相应变革。面对知识全球化和民族素质提高的教育要求,以及一系列的教育市场化竞争的挑战,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顺应变革的潮流,是各个院校的当务之急。

1、教育环境的变革

信息时代是一个快捷的时代,效率之高、信息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教学环境的变革是信息有效共享与集成,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其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来控制和操纵整个专业系统的教学和管理事务,对教育教学过程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艺术设计高校教育的信息交流、教学互动、资源共享,计算机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用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随时方便地进行检索。专业考试与成绩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课程设置,试题编辑,自动出卷,试题库整理,成绩录入与查询等多项功能。数字化工作室可以使学生自主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以及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

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给学生以更多的信息知识,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网,可实现院、校之间的网上教学,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可以足不出校而面向全国艺术设计教育机构。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存在的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2、教学方式的变革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已经广泛采用现代数字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由此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已成为共识。

这样一来,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有形的教室中,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无形的扩展,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条件,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途径,使因材施教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更加多元化及协作化的学习模式,进一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前,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的个性得以觉醒,创新精神得以彰显。所有这一切,都将最终导致教育理念的转变甚至教育理论的创新。

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上,可以提供多方位的教学服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教学、试验、科研有效结合起来。如网络教学平台中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乃至个别化学习,在线学习、电子邮件、远程教学等各个部分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交互式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的教学形式。更有价值的是,因为每个教学内容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上,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调用,教学信息更容易分享,教学环节更容易整合。

3、教学管理的丰富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还原本真课堂,通过数字监控进行公开课的课堂教学观摩,给予课堂上的教师、学生尽可能少的影响。

我们可以实现教师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很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是听专家报告、参加教研活动,更在于自身的针对性的实践和思考。数字化设备可以为每一位愿意提高自己的教师自动记录着真实的课堂,无需外人帮助,需要的只是上课后在网络上静心点击和自我对课堂的感悟。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欣喜地积累着优秀的教学资源。很多好的教学课案如果不及时地记录下来,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丢失。借助数字化设备,一些优秀的课堂实录、设计过程等将被忠实地记录下来,不仅使宝贵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后便于知识管理,为学校积累具有本校特色的优秀教学资源,也为每一位成长中的教师保留着一份宝贵的财富,一段成长的足迹。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教学实况直接变为网络上可以实时播放的视频流和音频流。这种技术手段的改进,为远程专家实时点评、课后专家远程诊断、教师互评、学生学习、自我反思、网络教研、行政考核等提供了真实感性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提供更贴心的教学服务,建立起更好的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使学校向一流高校的美好前景稳步迈进。

4、设计专业的新增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艺术在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的不断交叉中,衍生出许多新专业,如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目前,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数字化专业亦成为了热门。

不过,就其归属而言,数字化艺术设计还是艺术学的分支。它虽然以计算机为依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技术问题,但始终以艺术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在题材、技巧、观念等方面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当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作品数量还不是很多,影响还不是很大时,数字化设计只是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之一,随着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日益普及,创意经济、文化产业、数字影像、体验时代,成为当下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词。DV、Flash、电子杂志、动画、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新生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设计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正在以新产业主体的形象迅速涌入我们的视野,数字化艺术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之一。

篇(4)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68-01

一、数字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

(一)数字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第一,注重环境的协调性。随着资源的日益贫乏,环境状况的日趋恶劣,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多的考虑生态性设计。设计更多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主题,倡导绿色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努力追求绿色、休闲、健康的空间,材料的选用以节约为主,可循环使用,无污染,就地取材。

第二,情感化设计。时代的变迁使得人们的心理需求变得重要,设计中不得不考虑受众的情感体验,将设计中融入不同的情感来体现人性化特色。

(二)数字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构思

数字时代中,设计师的设计构思方法也有了改变。从以往的徒手表现草图,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通过不同的设计软件可以将设计表现的更加细致、完善。

二、数字时代的设计表达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设计表达方式

传统的设计表达方式是通过徒手绘画的方式,主要有钢笔淡彩、彩色铅笔、马克笔、水粉等表现方式,在快速表现中通常用的是钢笔淡彩、彩色铅笔和马克笔表现技法。

钢笔淡彩是用钢笔勾绘出线条轮廓,再施以淡淡的色彩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层次感等效果的表现技法。

彩色铅笔与马克笔的使用方法大致相似,在绘制好的线条底稿上用彩色铅笔或者马克笔来表现具体的色彩、阴影、立体感、层次感。马克笔表现是目前比较受青睐的表现技法,它能够快速的绘制出效果,画面整齐、干净,效果出众。

(二)数字化技术设计表现技法

1、AutoCAD在设计表达中的运用

AutoCAD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手工绘图无法比拟的高效绘图工具。使用AutoCAD不仅可以准确快速的根据指令绘出图形,而且还可以准确清晰的输出图纸,主要优势表现在:提高了工作效率,比手工制图更快更省时;提高了设计制图的精确度,误差小,修改方便。

2、3DSMAX在设计表达中的运用

3dsmax是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开发的图形软件,它们的建模方法也是以计算机图形学的造型技术为基础,因此在对精细建模、复杂建模和材质的真实感表现上相对其他软件跟具优势。通过该软件可以模拟真实场景来表现设计效果,并能够赋予对象材质,通过调节参数最终渲染出近乎真是效果的图片,非常直观的看到设计完成后的景象。此外,运用该软件还可以做出漫游效果,这种技术现在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尤其在建筑和环境艺术设计方面。观看者仿佛置身于真实场景中进行参观,可以审视不同角度,全面的观察对象。

3、Sketchup在设计表达中的运用

Sketchup是个简单易用的软件,号称“草图大师”,它功能少、易上手,可以很快的创建出各种不同的形态。相对与3dsmax,sketchup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直接观看到最终效果,因为这款软件在使用时展现出的效果便是渲染出来的最终效果。但在修改对象方面却不及3dsmax的功能强大。

4、Photoshop在设计表达中的运用

Photoshop是一款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它是集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在环境艺术设计表达中,它常用来处理由3dsmax或sketchup渲染出的图片,将图片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最终效果。除此之外,Photoshop在绘制景观分区、功能分区、景观节点、景观轴线等分析图纸时运用也很广泛。

三、综合性的设计表达

在进行方案构思的时候,徒手表现是最直观,最快速的方法,徒手可以快速的将脑海中的构思表现在图纸上,并且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修改。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手法表现和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快速准确的表现设计方案。

首先,将已构思好的设计方案草图通过扫描或拍照的方式上传到计算机中;

篇(5)

(一)艺术设计与立体影像数字化电影的关联

高新科技为电影工业带来了织造梦想的手段,更带来了织造立体而触手可及且接近现实梦想的手段,在数字化电影的艺术世界里,几乎全部画面元素都成为可以精确设置的参数,电影艺术真正成为了可以由人来控制并创造饱含了审美活动的艺术设计过程,同时,数字化电影可以保证立体影像的永葆青春与常映常新,演员现场拍摄中的影像与导演所看到影像以及观众最终观赏的影像,其品质完全相同,其去闪烁化与去抖动化更是使立体影像高稳定、高品质的必要支撑,数字化电影透过电脑特效技术,可以将演员置身于任何虚拟而超越现实的场景之中,这些场景的数字化过程使得立体影像的前景与背景关系更易实现①。然而,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都需要艺术设计才能够得以在唯美的大前提下完美地达成,艺术设计已经成为立体影像赖以展现的灵魂。

(二)立体影像的艺术性及其保证路径

立体影像与传统的平面影像不同,传统的平面影像的立体感全凭观众脑海中的“立体想像”加以转换,而立体影像则具备先天的视觉优势,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即视临场感,立体影像的审美可以在更高的参与度与更深层次的沉浸式体验中实现,立体影像把对观众的视觉震撼与心灵震撼同步起来,炫目的效果与深刻的体验集于一身,使得立体影像具有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而立体影像的艺术魅力则完全依靠艺术设计方能得以完美地实现,立体影像中的视觉效果以及色彩、光影的组织,甚至影像推进过程中的节奏安排等,无不需要创作团队的艺术设计之脑,艺术设计为立体影像的艺术性提供了堪称完美的呈现保证,立体影像需要更加艺术化的镜头设计,同时亦需要更加符合立体视觉的运镜技巧。

(三)立体影像色彩、光线以及意境的艺术设计

立体影像与平面影像既需要相同的艺术设计元素,又有多元立体化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立体影像在色彩方面要求更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观众观看立体影像时需要使用3D眼镜,而3D眼镜的滤光性会使画面的色彩与光线有一定程度上的弱化,同时,艺术化的色彩与光线设计可以给受众以心灵上的慰籍与温暖。立体影像的主体色彩的光线补偿与运用至关重要,随着叙事结构的不断发展,色彩的变换亦十分关键,色彩与光线的匹配在立体影像中远比平面影像中重要得多,不仅出于立体影像补光的需要,而且立体影像中的光线以呈现立体的真实质感的过程中也需要光线的柔和且饱满,色彩与光线的完美结合可以缔造出真实场景般迷人的意境氛围,为立体影像带来对于观众灵魂的触动,使得影像语言在立体状态下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升华。

二、 立体影像的审美艺术设计

(一)为立体影像赋予美

立体影像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可以使得现代3D立体影像能够实现以往所无法实现的、更为复杂的景别切换,以及空间任意视角的漫游,包括光线的随意引入,从而实现由良好的艺术设计为立体影像所赋予的集色、光、影、音、动于一体的唯美的立体氛围。艺术设计的基本诉求是要以艺术的力量为立体影像增光添彩,同时,艺术设计必须与立体影像的呈现浑然一体,实现艺术视觉上的交融性,还要与数字化电影技术制作的背景相协调,从而在艺术设计的衬托之下,能够与立体影像中所欲表现的人物相符合。艺术设计是全方位的设计,不仅要设计色彩、光线,还要设计围绕着人物的形象、性格、气质、身份等相关要素,在人物与道具、人物与场景、人物与背景和谐统一的情况下获得立体影像的符合审美的最佳的艺术化表达。[1]

(二)为立体影像整体动态效果赋予美

出色的艺术化设计可以将人工画面与实体画面更加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仅仅在过场或者字幕等明显的衔接处才出现,立体影像不仅需要静态的艺术设计,而且更需要整体的动态特质的呈现与动态的视觉效果的达成。立体影像与平面影像不同的是,立体影像还需要借助艺术设计的力量将视觉效果沿着立体视觉加以过渡与延伸,艺术设计作为现代立体影像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其与影像是同步进行且密切相关的,并与立体影像中的其他元素共同孕育出了优秀的极富韵味与意境的立体影像。立体影像字幕的透明化与浮雕化的前景立体显示同样可以实现动态的效果,立体字幕通常以与背景反差较为强烈的色系为主,许多立体影像的字幕都经过艺术设计以实现强化的,如旋转、放射状、集散成型等3D动态效果。

(三)为立体影像赋予灵魂

只有艺术才能够最终成为影像的灵魂,缺乏艺术设计的影像只能是影像而已,而无法成为足以照亮心灵的明灯,对于立体影像而言尤其如此。立体影像中包含了更加逼真的生命体验在其中,因此,对于艺术设计的要求也就更高,甚至就连立体影像中的远景与背景之中的风景亦须加以精心设计,以其能够成为烘托作品主旨的一种和谐的呈现,立体影像的镜头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镜头,立体影像的两只镜头已经成为观众的两只眼睛,从这种意义上来看,艺术设计的任务就是必须为这立体的双目设计所需要看到的全部,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透过镜头看到镜头后面立体呈现的作品的灵魂,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作品的灵魂触动观众的灵魂,艺术本就是神圣的,因此才能够在理智的作用下以艺术设计之手塑造出赋予了灵魂的伟大的艺术作品。

三、 立体影像的3D艺术设计

(一)立体影像的3D艺术设计初探

人体的视觉感官先天即具备影像学习认知与审美知觉功能,为更加充分地满足观众的视觉最佳体验,在数字化电影技术的基础之上,立体影像需要较好的艺术设计方能达成3D影像的最佳呈现。立体影像的景别的数字化分配较为严格,前景、背景、远景、近景等景别的艺术设计均有所不同,近景关乎人物或事物的动作以及立体出屏呈现设计,同时,近景的立体影像亦决定了画面纵深的艺术设计与画面纵深的点缀设计,人物或事物的移动出屏呈现以及抛掷物等的出屏呈现,包括场景中人物位置关系的3D艺术设计都较为重要。[2]配合摄制技巧,立体影像的艺术化前景化入可以实现较好的震撼感,而针对那些场面宏大的大纵深场景,可以依景深进行层次感的艺术化实现,通常大纵深的立体影像,其景深层次感中前景的立体动态可以较好地增加3D的整体艺术效果。

(二)立体影像的3D艺术设计进阶技巧探析

近景的遮挡物的艺术设计与处理可以实现场景中人物与影物的对比关系,人物对话中的镜头切换,应以前景的清晰的艺术化物品作为参照物来表现人物的空间距离感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空间感和位置感。当远景与近景同在一个视野之中进行表现时,可以将近景中的物品艺术化、清晰化、透明化,以实现更加立体的效果,同时,可以对前景进行艺术化设计,巧妙地设计遮挡物,以类似摄影取景框的方式,仅将需要的景物纳入3D远景视野之中,并且设计随镜头移动过程中的物体的由远及近,这样既可以表现人物视角的镜头动态,同时,亦可以充分表现场景的空间感,此类镜头通常以中线的位置直接切入场景中心为常用的艺术设计形式。[3]室内布局中,人物前后物品的层次感,其中尤以前景物品的3D刻划为主,可以透过光线的引入,将前景清晰的3D物品的光线投影置入到远端的背景之中,形成更加逼真的3D效果。

(三)立体影像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畅想

不仅未来的立体影像制作设备更加精良,而且未来的立体影像的播映方式也将更加人性化,观众足不出户即可在线点播立体影像,未来的播放设备完全可以实现基于观众端的立体与平面影像的切换,以及遮幅、宽幅、怀旧、柔和等多种可自由切换的影像方式,未来的立体影像的播映精度也将突破目前的1080P等所谓的高清标准,解析度与分辨率都将实现10倍乃至数十倍的大幅度提高,立体的观影在未来也将由传统的双目立体视觉发展为裸眼立体视觉,最终实现更趋近于人类自然感知的虚拟的立体真实。从银幕的形制来看,目前的矩形屏幕将逐渐退出立体影像播映舞台,未来的家庭完全可以实现球幕、巨幕乃至环幕技术,以达成立体影像的更加逼真的立体还原与立体呈现。这些技术进步将使得未来的艺术设计更加得心应手,未来的世纪也将因艺术设计的不断进步而变得更加精彩。

结语

立体影像凸显于世人面前已近一个世纪,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立体影像在数字化电影技术的支撑之下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艺术设计对人物造型、场景制作、色彩、光线等的控制,更是为立体影像赋予了由静态而动态的审美效果,同时,亦在立体影像的设计方面提供了3D氛围与3D人物等的艺术化立体呈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艺术设计在立体影像领域的不断深入,立体影像的世界不仅会变得更加艺术、更加立体,还将变得更加栩栩如生。在艺术设计的助力之下,立体影像也将被注入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以更加丰富的内涵打动人心,触及灵魂。

参考文献:

篇(6)

手绘效果图是设计师用来表达设计意图、传达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的技术手段之一,它既是一种设计语言,又是设计的组成部分。其实,艺术设计中综合多元的图形思维方法也大多建立在徒手画的基础之上的。

艺术设计的表现效果图是艺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是设计师与业主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绘图软件为创作多样化的效果图提供了方便,并对传统艺术设计(以笔+颜料作为主要表现工具)带来强烈的冲击。所以,在艺术设计表现效果图课程中导入“多元并存”的理念,重构设计理念与认知方式,采用“新概念艺术设计表现与数字化技法”(即把传统的手绘效果图与计算机绘图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无论是传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还是计算机数码绘图的表现技法,这两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效果。从专业教学和学习角度来看,它们都不能互相取代,而应相互交融、扬长避短,在不同的设计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来表现具体的设计任务,从而,充分体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

一、数字化图形技术的发展要求设计师重构新的设计理念与认知方式

在人类文明史上,“笔”曾经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在笔的时代,设计艺术主体的认知的手段主要是靠书写或印刷。用笔的过程实际上是设计师对自己的创作对象的观察、概括和传达的过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到人的认知方式。从“笔”到“鼠标、压感笔”就是设计艺术主体重构自己的认知方式的过程。

笔的时代——设计艺术主体对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文本的传播范围和自身感觉器官的局限。也就是说,设计艺术主体是靠书写或印刷品来获取间接的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加快了人们处理信息的速度,提高了认知效率,从而增强了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适应性。因此,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将成为艺术才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将逐渐占据支配地位。当然,笔的价值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后仍不会完全消失,只不过不再居于主导地位。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下的设计艺术专业教育,艺术主体认知能力将在新的条件下的进行分解与重构,原先的社会分工中所形成不同的设计艺术创作方法将带入计算机艺术中来。同一种计算机或同一种软件,不同的设计设计师用起来,也可能有不同风格。

二、数字化图形技术的发展给设计师表达设计意图提供了新的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配置越来越适合处理高质量的图像。计算机成为数码图形制作中重要手段和强有力的载体。辅助电脑设计的诸多软件已成为艺术设计学习与表现的主流。数字化绘图软件能把复杂的四维空间形象绘制在二维空间。设计者可以运用数字化绘图、数字化三维动态等手段,更加真实地反映室内外空间状态及构造、装饰材料的质感及光影。这种数字化绘图技术在艺术设计的后期制作修整阶段已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1.数字化图形技术能较写实地模拟真实的环境,直观反映空间的视觉效果以及材料肌理效果、灯光效果等,为客户的预期判断提供了更为可信的依据。

2.数字化图形技术制作的效果图便于修改,可以在建模到成图的过程中,进行造型、色彩、质感等方面进行反复修改。这样既有利于设计师优化设计方案,也有助于多角度地展示设计构思和表述设计。

3.数字化图形技术的发展与软件开发的不断升级,使其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表现出各种画种的艺术效果。

三、常用的数字化图形软件

1.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支持多种图像格式和颜色模式,可以对图像进行修复、调整以及绘制。它还具备各种图像处理技术如图层、通道和滤镜等,可以制作出各种特殊艺术效果。

2.Painter IX(绘画巨匠)软件具有的仿天然绘画技术。它将传统的绘画方法和电脑数字化图形技术完整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绘画和造型效果。

3.Piranesi(空间彩绘大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绘图的平台,其操作过程可以做到与设计师的思维同步,从而更好地进行辅助设计和表达设计。

4.SketchUp(建筑草图大师),该软件以功能强大、操作方式灵活,设计师往往可以突破以往在二维空间做设计的思路,以一个全新的建模理念和方法,即“智能”的理念,把设计效果图展现在我们面前。该软件的特点是可以启发创意,并将设计的每一个灵感快速地在屏幕上呈现出来,并合理地运用在设计中。

四、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篇(7)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计算机的诞生,多媒体数字化的飞速普及,对艺术设计和绘画都有巨大的影响。上世纪四十年代面世的计算机脱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日臻完善。比如它的输入方式,起初键盘是唯一的途径,后来道格拉斯·恩格巴特发明了鼠标,摁一下就跨越了过去人机交互的繁杂过程。再如它的信息处理系统,原先的纯文本信息索然无味,是立体声和动态视屏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感官异常受用。包括远程登录、语音识别、人工智能、动态交互等等,所有这些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法宝,都可以成为他们营造和拓展数字化生存空间的利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任务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室内空间进行优化,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表现框架的着眼点。

1 数字化技术软件

AutoCAD软件、3D Studio Max 软件、V-Ray渲染器和数字色彩模式等功能超群,可以让设计师得心应手地融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构建这一全新体系的要素。尤其是3D Studio Max 软件,不断跟进市场,跟进科学技术进步,融建模、材质、动画、渲染于一体,插入V-Ray渲染器效果更佳,以致采用数字化手段制作高质量效果图的设计师须臾不能离弃

2 数值化技术的重要性

市场生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数字化工具日新月异,目不暇接。绘画、摄影、音乐、建筑工程设计先后收纳,获益多多。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些同行作为先行者也多有创见,更让我等坐不住了,各种多媒体软件,比如CAD、3D、PS等,这些软件的诞生为室内设计更快捷、更形象的表达提供非常高的平台,三维立体高度模仿现实空间的设计图片,为我们新时代的设计师提供了更多设计的表达途径,它们突破了传统徒手绘制的局限性、把三维空间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熟练操作这些软件的设计师把自己的设计风格、设计亮点,以一种模拟现实的高度仿真的效果图,呈现给客人,让客人可以提前感受未来家的样子,拉近了设计师和客人的距离,也让室内设计这个产业得以飞速发展。因次数字化表现之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有了非常坚实的社会发展潜力。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理解这些软件,把握它们,如果让室内设计师结合自己的设计知识刚好的运用它们,使它们更多的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实现战略战术上对接和融合,构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表现体系。

3 需求市场的诉求

彩色效果图、平面布局图、平顶布局图、内立面展开图、剖面图、节点图等,是表达设计结果的手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的阐释,可视性程度要求越高越好。因为它们要面对的是专业知识欠缺的业主,是文化水平有限的工人。否则,业主无从深入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工人施工会摸头不着脑。手绘图纸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周期过长、修改不便自不必说,表达还不太完整。进入数字化空间情况就不同了。前述平面布局图、平顶布局图、内立面展开图、剖面图、节点图等,用二维软件很容易绘制,可谓小菜一碟。用三维软件在计算机里建立室内三维模型,再用其中的摄像机功能对该室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最后加以渲染,一份维妙维俏的室内效果图就出来了,整个设计表达得淋漓尽致。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更为市场所接受。而市场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提供了需求空间和技术支持。酝酿中的新一轮装饰装修,是市场扩大和提升的标志,需要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改善服务,提高效率。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的进步,使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数字化艺术的兴起和深化,已经让许多传统的艺术门类旧貌换新颜,可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借鉴。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接入数字化表现手段已成定势。正确地面对它,有效地把握它,是当前不可不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在学术上要百花齐放,多元推进。一方面在技术上要加以提升,使通用的数字化表现软件更适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需要。

4 数字化的运用

在整个设计和制作过程当中,设计师会运用CAD、3D、PS等多个数码软件,现代电脑设计软件的高度的智能化建模和渲染完成,模拟现实室内空间的效果图。给室内设计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发展性.一套完整的室内设计方案的制作到完成需要多种软件支持。通过各种不同数字化软件技术的融合(主要集中在CAD和3D)最终绘制出的高度模仿现实空间的效果图像,能够完整的表达设计师对空间的设计创意,让客户全面感受到房间的空间布局、风格定位、材料的质感、加强空间画面视觉冲击力,刚好的体现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及风格定位,提高它的样板房效应。

最后传统设计通过手绘图来表现设计者的设计思想,无论平面图、分析图、鸟瞰图,都是平面的、静态的,缺乏真实感,存在显而易见的局限性。数字化手段(电脑技术的发展,CAD、3D Max、PS)的介入缩短了图形与现实的距离,有时图形还变成了图像,三维、动态的真实感、可视性非前者所能比拟,设计思想的表达纤毫毕现,一目了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以此参与市场竞争,对业主乃至目标客户的吸引力明显提高,是展示设计成果的理想平台。

参考文献

篇(8)

进入2l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的主流核心产业,数字技术的崛起也宣称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在言必称高科技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这一成熟的学科,也需要在已然枝繁叶茂的老树上开出新花,紧紧的跟上时代的脚步。环境艺术设计的初衷是为城市生活中的人们提供具有归属感、安全、美观的城市空间,为人类提供一个诗意的栖居场所。数字时代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和表现空间。

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在知识型社会的推动下,环境艺术设计已经不仅仅把自己框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也不再是人们眼中狭义的二维空间设计,它超出了视觉的唯一性,向“五感”之美进行有效的发展和推动。所谓“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种基本的人体器官感觉。

原研哉先生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出“五感”的领域一说,他认为设计信息不实无机质数据的堆积,而是“人类五官感觉所能提供的丰富情趣知觉对象物得情感体验”,通过五感可以建立人于设计间的有效沟通。数字科技改变了这五种官感的传统界限,扩大了设计外延,也提升了设计受众感官的感受性。

一、视觉感受的延伸

在“五感”之中,视觉是最为直接的感官,当代美国德裔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1]在对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的评估中百分之七十五来自于视觉。视觉自身具有的张力往往能强化设计的视觉冲击力,提升设计创意的震撼力,增强设计表达形式语言的解说力。视觉有助于快速而有效的对设计受众进行信息传播和设计沟通,赋予设计更丰富、更深邃的艺术魅力。

随着数字化介入到设计中来,新的形式及概念的提出使得许多作品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视觉化表现,也从二维的空间里解放出来,逐步向三维和四维的空间去延展。设计表达也通过裸眼3D技术、4D技术,全息影像等技术,能更加准确,清晰的将设计以最接近实体的方式表现出来,设计表达方式得到了延伸。其中四维设计是在建筑三维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时间轴度量的第四度来协助完成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也就是在计算机上用4D模型再现建筑的建造过程。这在大型建筑尤其是异性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对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数字时代下,设计师的工作正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变为计算机主导设计。从设计草图到计算机出图,无论是AutoCAD图纸还是效果图都能方便的在网络上传输、修改,信息传递及时、方便,效果逼真。例如,环境艺术三维设计软件Sketch Up,配合vary使用就能“所见即所得”不需要复杂的渲染和硬件支撑就能得到效果。全息影像技术在建筑外观上的运用,使建筑在夜晚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景观设计中近年来较流行的水幕、纱幕技术亦是利用高科技创造出的视觉神话。

二、触觉感受的延伸

触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心理学中研究的触觉是狭义的,是指皮肤受到客观物体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感觉。广义则包括压觉、振动觉和温度觉等等。人的触觉能感知材料、纹路、温度、软硬程度、震动等,这便形成了我们对事物的多元化认知。触觉设计以体验为向导,将受众融入设计,从中获得审美体验,是根据人类的触觉体验进行的设计。触觉设计更多的是人们对不同材料触摸时心理上的感觉,这种感觉更为细腻和微妙,因此更容易打动人心。

材质和肌理的运用便能很好的的运用到触觉当中,从而为设计提供更为多样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触觉当中也有视觉化的体现,如材质的样式,肌理的纹路,这些种类多样性的东西若能有效的运用到设计里,不仅能提供视觉体验上的新意,也能让触觉深入到人的心理,从而使设计更具感染力。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让・努维尔设计的阿拉伯世界中心,墙面外部是玻璃幕墙,幕墙后面是不锈钢的方格构架,构架上有数百个一米见方的金属图案,这些图案组合起来是阿拉伯清真寺的图案。而这些图案全都是用作遮光窗帘的光敏镜头,这些镜头上面有非常精巧的电子设备,通过光敏传导器来控制“镜头”的开合,镜头的张合完全与光照的强弱程度相关,因此它不仅是有阿拉伯文化图案肌理的外墙更是一个全自动的电子遮光幕墙。这个高科技的产物最终抓人的不是图像化的表象,而是其在技术帮助下肌理的触感触碰到了观者的心灵引发涟漪般的共鸣。

数字时代,触控技术,触屏、热感等技术推动了人机交互的发展,同时也为室内智能设计提供了可能,将人机交互体验推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只是手指轻触便能轻松改变环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三、听觉感受的延伸

无可否认,信息化的今天,新媒体为设计提供更为便捷和有效的途径对信息进行传播。其中,听觉作为声音的感知器官,也在设计领域里发展着炙手可热的功效。听觉刺激在公众头脑中产生的记忆和视觉相比毫不逊色,而且一旦和视觉识别相结合,将会产生更持久有效的记忆,声音的传播手段相比图像也更具灵活性和广泛性。语音识别技术扩大了公共空间的信息接收受众范围,也推动了无障碍设计的发展。

建筑界的女魔头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曾经以“纸上谈兵”著称,其设计大胆、前卫,设计的造型往往都在挑战建筑材料的物理属性,为结构力学计算增加了重重困难,现在运用电脑虚拟技术可以在方案的事实过程中探讨、完善和深化方案,为方案的可行性提供支持。已完工的扎哈的设计――广州歌剧院流线型的外观为音乐厅享受音乐的功能设置了障碍,为了取得良好的声学效果,在3D模拟技术的帮助下,通过计算机调试找到了利用建筑本身作为音乐厅的扩音器。座椅和不规则的墙面都通过计算机的调试和现场数字音响的协同,最终为人们提供了超级听觉盛宴。

四、嗅觉和味觉的延伸

嗅觉是一种远感,味觉是一种近感。二者是鼻子与嘴的关联,二者相通则能更为有效的发挥作用。真实的嗅觉和味觉能更直接、更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数字化时代能通过虚拟的嗅觉和味觉体验提升设计受众在环境中的愉悦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者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各自的特色和功效,为设计的形式增添的不少的新意,让设计在某些限制下能够更加多样性的发展,从而使设计之间没有界限,更加单纯。

篇(9)

我们经常谈论生存空间、想象空间、虚拟空间、情感空间、个人空间……,新世纪又带给我们一个数字空间。对于不同的空间,我们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发现,不同的审美形式,不同的观念。有人认为,创造新的美学形式是人类最多产的根本性行为。创造出新的艺术观念,就找到了使人们从无到有进行交流的方法。人类的这一活动,一直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基础。

牛顿在空间中看到一个坠落的苹果,发现了重力定律。塞尚则在一堆散落的苹果中看到了新空间。在牛顿眼中的,是一个自然空间,他看到了空间中物体存在的形式。而塞尚眼中的物体与空间是一个整体,“空间不再是只供艺术家表现形式的空荡舞台;空间会受到其内物体质量的影响。而这些物体反过来又会被自己周围的空间所改变。”牛顿与塞尚对空间的不同观察,都产生了伟大的发现。在走进全新的数字空间时,我们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会看到怎样不同于牛顿与塞尚眼里的苹果呢?我们的作用又如何?

数字空间中的新语言数字化空间,指的是由0与1组成的变幻无穷的数字集合体。他们有规律地组成一串串数字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无限发展着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容纳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发送、接收并存储。在这里产生的新的交流方式,几乎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感官功能,思考、情绪、声音、视像、触摸、感应……。在数字化空间中的“物象化”,其实质是一个数字结构形成的过程。

展现在数字空间中的视觉组成部分一数码艺术,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发展而逐步完善。从1950年第一台图形显示器问世,即可以以点的形式显示文字与图形,到20世纪印年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开始逐渐形成。一些外部设备,绘图仪、光笔、数字化仪、彩色显示器等相继出现。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内存容量及运算速度成倍提高,而性能价格比则大幅度降低。1981年,IBM推出了正式以“Pc”命名的个人计算机,以及后来采用微软公司开发的“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使人机对话变得一目了然。计算机美术设计系统和相应大批优秀设计软件的产生,也进一步使计算机图形技术得以大范围的推广,视觉语言成为数字空间中交流与传播的主要媒介。

数字空间中艺术家全新的工作流程新的工具带来了新的工作流程。一只鼠标,一个键盘,面对显示屏,我们便可以开始工作。无需庞大的案台,成堆的颜料、图书以及型号不一的画笔,这一切变得轻松而自在。调整便利,存储容易,携带轻便,传递快捷,查询简易……。面对各种各样分门别类的图库资料、信息、软件、插件,设计师会突然觉得想象力的贫乏。各种即时的输入设备及输出系统也是越来越先进,色彩丰富、显示精细。

新的表现形式。新的媒体不同于以往的绘画、设计,艺术行业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一个可集文字、语言、音乐、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使数字成为一种桥梁,产生了网络化传播系统和结构,成为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介。新的视图表现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图像变得更加生动,技术在图像中的含量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明显。艺术之美与技术之美的融合,使表现的范围更宽广、更丰富,艺术作品的产量大大增加,时代特征更为明显。

多维空间的展示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到有了时间的四维空间,我们的思想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物体的每一个角度,每一种运动、表情,都可以全真模拟。我们开始需要认真研究每一个物体的结构、动态、表情、所处环境的变化。在多维空间中我们的视角更为宽广,物体展示、三维模拟、动画制作、幻想表现,都成为新的展示领域。

交互的艺术以往的艺术作品浏览,观者是被动的。我们往往在苦思冥想中揣摩着艺术家传达的情感,寻找共鸣。数字空间中“体验”、“身临其境”的欲望可以得到满足。作者同观者的交流变得更为直观,更为亲近,“过程”成为艺术的新的浏览方式。

淡化了的学科界线行业间的界线正在数字空间中逐渐变得模糊。人们需要专业以外的知识越来越多,稍纵即逝的数字激流诱人但迅猛,为能抓住这一瞬间,人们需要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去理解与体会。生物学、物理学、艺术学、电子学、数学、天文地理、音乐、心理学……,它们共同构筑了数字的美丽而神奇的空间,是一个充满知识的空间。

数字空间中的数码艺术与艺术家在数字化空间中成长起来的数码艺术,有它自己的特点与要求。超自然的想象、激动人心的情节、巧妙的构思、机械化但又要充满人情味、出色的视觉效果,以及能满足艺术表现的技术条件和具有新思维的艺术人才。在这新的艺术形式中,一大批从事数码艺术的艺术家开始出现。人类的大脑似乎需要再一次进化,我们习惯于将左脑的抽象思维、数字意识与右脑的图像、音乐的感悟能力分离。在今天,人们更希望将这两边的思想交叉而达到统一,最大化地发挥大脑的左右功能。在艺术形式改变的同时也使艺术观念产生了变化。丹纳在《艺术与哲学》一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订下一条发展的路,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通过他改弦易辙。”我想没有人能拒绝这种变化,人们需求的改变,观念的转化,会使艺术家必然重新寻找新的语言符号。我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教育,以及思考内容都在随着观念的改变而转变到适应它的轨道上。

例如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使高校中新的学科、新的课程——计算机图形设计课、三维动画、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等数码艺术课开始增设,同时也要求相关的师资力量的储备与加强。但是目前懂得电子计算机专业的人不少,艺术教育的专业人才也大有人在,但是能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数码艺术设计的人员地很少。普遍开设的课程为软件操作应用,没有一定的数码艺术研究深度。艺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尚且有些脱节。一些人只将计算机片面的视为一种工具,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思考方式、教学方法。艺术设计队伍的突然庞大,虽然使美术的普及更社会化,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一夜之间工艺设计成了“民间美术”,变得“通俗易懂”。会几个美术设计软件的任何人,都认为掌握了美术设计软件的操作便掌握了艺术设计的“秘诀”。大量缺乏一定审美角度的作品在泛滥,拼凑资料、改头换面、形式拙劣、色彩凌乱……。在网页设计中,技术的快捷也带来了低水准艺术品产生的快捷,一些俗媚的个人网站时有出现,不堪评说。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艺术工作者似乎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狂热的追逐着技术的脚步,而一步步远离艺术的本质。更多的人疲惫不堪、通宵达旦地研究电脑技术,夸大了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认为掌握了技术便可有高质量的作品出现——即“技术决定一切的思想”。其实“作品的成功,不是在于技术的新颖和稀有,而是在于运用技术表现艺术原则的成熟程度。”我们应在了解数字技术的规律和应用特点的基础上,发挥我们的艺术创造力,才能创作更好的作品,当然这的确需要我们花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与体力。

篇(10)

设计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特征的独特的创造形式,正如贝律铭曾经说过“设计是需要的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变化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科技高度社会化的今天,数字化时代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是深刻又深远的。

艺术设计在我国来说算是个新兴的行业,其发展尚处于待发展阶段。然而,在数字化时代,艺术设计却带来了巨大移位,造成这种大位移的因素首先归因于时代。数字化时代必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文明。当今时代的媒体技术、网落技术、光电技术、自动化的声控技术、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群体,各行业产生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对艺术设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终将造成艺术设计科学的更新换代。

综观艺术发展历史,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没有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结合,艺术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古埃及艺术家借助于几何学上的垂直投影法,将三度视觉概念转化成二度的形式,为我们留下了古埃及墓室壁画和法老浮雕,更有借助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创造出气势宏伟的埃及金字塔,利用长方形石块的侧面雕刻出流芳百世的狮身人面像。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在研究试验科学的基础上,在绘画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最终为我们创作出了《蒙娜丽莎》、《施洗者圣约翰》、《最后的晚餐》等一系列佳作。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西方工业革命强有力的冲击,艺术家们的观念与实践都富有了新意。以往在人们的印象中是设计从属于实用美术这一大的范畴,人们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理解设计,仅仅认为设计是“衣、食、住、行”,甚至理解为“工艺美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呼声响起在各界。“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科学家与艺术家们共聚一堂,各抒己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使我们认识到艺术和科学之间有一块新的交汇地――设计。科学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抽象和总结,艺术则培养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了人们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设计则是二者的结合,没有科学技术条件,设计尤其是当代设计就失去了依托,没有了灵魂和生命。

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并且将构成本世纪至少头一个10年的主要特征。人类经历了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的变革之后,最终走上数字化的道路。而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中,我们的设计师该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艺术设计的位移呢?

1 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

十几年来,我国的设计行业在市场化的经济、政治背景下有了长足进展。仅从设计表现出发,不难看到,设计表现的内容和技巧都发生了极其迅速的变化。但是从中折射出来的观念的左右变化却突出了两种弊端。先是封闭在象牙塔里,忽视设计的根本目的,脱离社会实际,盲目夸大艺术表现,把设计附属于艺术;之后又片面强调设计的社会应用价值,甚至为了应用的目的而放弃了艺术的审美功能,仅把艺术当作一种图解的工具,反映了庸俗的实用主义观念。在数字化时代里,要求人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获取、传递生产信息,树立“科学与艺术”真正统一的观念,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2 设计者应具备深厚的美术功底和完备的设计思想

艺术的发展之路就是对传统的继承以及对新事物的借鉴、吸收,数字技术的发展已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语言。不可否认,它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计算机毕竟只是一个高效、便捷的使用工具,是设计的手段,而设计的基础应是设计者深厚的美术功底和完备的设计思想。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大量成功的作品尽管完成在电脑上,但它大部分的价值是前期富有创意的手绘草图。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工具,但如果一味地依赖,机器将成为创造的羁绊。艺术的宗旨是自由的创造,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不断涌现的新事物,目的是在艺术的创作中获得更大的自由。

3 顺应时展的潮流,明确数字艺术设计将继续向多媒体方向发展

篇(11)

二、数字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一)开发学生创新意识

艺术不同于数学和物理等理性学科,它没有太多必须遵守的规矩和不可更改的定理,它的表现形式是多变的、新奇的和无重复性的,越有创新力的创意,越能够创造出非同寻常的艺术作品,因此在艺术设计中想象力是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灵魂,有了创新意识,才会有创作的激情和设计的动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除去天生部分之外,更多地是通过后天锻炼所得到的,数字化带来了更大范围的知识领域和创意空间,任何创新的想法都可以借助软件来验证可能性并得到实现。数字化时代中,网络的应用可以使创意实现横向交流,当面对一个设计主题时,设计者可以借鉴之前所接触到的创意来启发自身的想法,从而实现集众家之所长的效果。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同样可以运用数字化的这一特点,不断提出新的设计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然后与优秀的创意做出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二)拓宽学生视野

艺术不是局限性的,艺术的想象更是天马行空,不会给人以漂浮之感,只是会让人们觉得空灵而又美妙,才会更加抓住人们的心灵。设计者视野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艺术设计的广度,如果设计者对设计内容的认知不够全面和深入,那么他就会采用最不会出错的设计方式,这样虽然可以避免重大失误的出现,但是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会显得平凡而又缺乏灵气,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随着数字化互联网的应用,让世界变为了一个整体,即使人们想了解地球另一端国家的文化,也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资料,这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有关欧洲教堂建筑艺术时,可以带领学生在网上寻找相关的文化和宗教信息,帮助理解设计的内涵,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相似的作品就能够独立分析,在接到同样内容的设计主题同样可以以所了解的知识为依靠来进行相关的设计活动。

(三)便于沟通和交流

艺术设计活动不能闭门造车,否则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但缺乏生气,还会显得与社会背景格格不入,设计者之间的沟通并不意味着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完全公开,而是将自己一部分的思路展现出来并分析反馈的情况,然后做出调整。一个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即拥有比较广泛的市场接受程度,因此不可能完全抛弃外界而仅仅在自己的思路上完成设计工作,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设计能力还不够成熟,更加需要通过交流来不断地提高自我。由于学生的人数众多,有时候导致教师无法一一作出指导,即使能够兼顾到每一个人,那么指导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来进行交流,比如在学习设计中东宗教艺术作品时,可以将作品通过网络介绍给当地的居民,收集他们对于作品的评价,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方式。

(四)解放双手,提高设计的效率

艺术设计虽然不是一项能够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活动,但是艺术同样具有保质期,如果一件艺术作品的设计时间过长,即使它的创意十分完美,也会逐渐被社会潮流所抛弃的。而如何才能够缩短艺术创作的周期,最合理的解决法就是缩短绘图和模拟的时间,这就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软件。解放双手,抛弃直至绘图的设计方式,将数据和信息录入电脑,在软件的协助下尽快地模拟出结果,从而为后来的修改省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