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医学教育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对课堂理论性教学感到单调,尤其是在学习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表现较突出。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而如果采用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手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讲循环语句时,我手举一张纸,设其纸厚0.05mm,接着提问: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此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疑问:一张纸和珠穆朗玛峰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话风一转说道:就用这样的纸(足够大),对折若干次后,就可以达到或超过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学生马上会瞪大了眼睛张开嘴发出惊讶的声音。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会怀着急切的心情要编出程序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教师这时恰当地点出编这个程序的几个主要环节,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一定要把程序编出来验证一下,预期的教学效果达到了。
二、幽默,轻松愉快掌握知识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如讲解软磁盘的使用时,5寸软盘将缺口封上为写保护,3寸软盘则是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认为3寸盘和5寸盘一样都是将口封上为写保护,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在两只眼的位置上,告诉学生,3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都瞪着时,是处于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写保护了);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警惕的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都欢笑不已,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趣中解决了。
三、含蓄,提高批评的实效
教学批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许多学生由于定势往往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使得教学批评收效甚微。学生在学习中发生差错是难免的,此时,教师若厉声厉语、指责、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口服心不服;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的语言使学生消除窘态、缓和气氛,就能跳出困境、深化理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一次,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几个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处理呢?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说,天底下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这次在批改作业时,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天工造物,奇妙无比,有好几个人的面孔是一模一样的,就像是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一样,简直把我惊呆了,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学校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开始学生都煞有兴趣地听着,听着听着那几个抄袭作业的学生表情就显得紧张起来了,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到“抄”字时,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至此,一个“抄”字正是教师批评的主题,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基本目的已达到了,教师这时就可以顺势而下,点到为止即可。从始至终没有点名批评,也没有厉声指责,而是用含蓄的语言开导学生,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形式和主阵地,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呢?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对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见解。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满足学生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尊重其个性差异,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取得的细微进步,适时加以赞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上进心。对学生的错误与过失给予必要的宽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取得其信任,从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多用表扬赞赏语言,鼓励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地获取新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要提高课堂效率,老师肯定不能唱主角,更不能满堂灌,而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编自演。由此看来小组合作势在必行,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合理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还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学密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同时运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英语教学有声有色。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等认识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充分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次,利用多媒体创设的声、光、色等和谐统一的视听直观情景,能够逼真地再现很多场境,给学生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Music这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各种音乐让学生欣赏并进行区别。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动画有机结合,模拟生活的语言情景,能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并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想表达的欲望,增强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校英语翻译;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G642;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25-02
作为一门对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生态学从本质上来看属于关系学。教育生态学是立足生态学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生态学中的生态环境主要指教学环境。在教育生态学中,同样将学生和教师作为主体,教学环境中的其他条件或因素均为环境因子范畴。环境因子中存在一些间接或直接与教育相关的因子,这些因子在教育生态学中被称为生态因子。从这一点来说,教育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组成部分除了学校教学环境,还包括校外影响教育的环境因素。教育生态学强调教育与环境之间、教育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相互之间保持平衡与和谐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目前,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教学生态失衡的现象,影响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立足教育生态学视角,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英语翻译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英语翻译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W必须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通过英语进行有效交际。英语翻译能力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中的重要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翻译能力的培养提出三个层次的具体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体现出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对外交流的日渐增加,社会对英语专业翻译人才有大量需求,也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良好的英语翻译教学有助于为翻译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必须认识到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着力促进我国英语翻译人才的快速成长及发展。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大学英语生态教育学的主体包括教师与学生,与英语翻译教学相关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也是构成英语翻译教学生态有机统一体的组成部分。英语翻译教学与这些组成元素息息相关,但纵观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由于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原因,现状不容乐观。
在教材方面,虽然全国性统编大学英语教材有多部,但专门面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全国统编教材却几乎没有。近五年来,各地的英语翻译教材出版了很多,数目加起来有三百多种,但翻开教材细看则会发现,大部分教材无论是框架还是内容都呈现出极大的雷同性,且在内容方面相对当前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来说比较陈旧,部分书籍粗制滥造,质量较低,存在的漏洞较多。而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只有较少的内容涉及翻译,很多教材没有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进行详细讲解,而且英语教材内容多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这使得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突出的边缘化问题,与社会脱节比较严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相对来讲,目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高校的扩招,有时也导致生源和教学资源之间出现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出现严重短缺问题。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学方式有时只能采用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翻译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详细了解,只能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因而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及“对症下药”,这严重影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1)构建生态化的互动课堂。各种生态因子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高校教师要对学生及其他因子的变化进行密切关注,以此制定相应的英语翻译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高校教师必须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有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过程中各个因子的相互协调及平衡。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最大化地避免一言堂现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态环境主体地位,构建能够和学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高校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引导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为学生包办一切的现象,营造轻松自然的英语翻译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展现个性,提高能力。高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探究,不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自己的思维为主导,以减少学生的依赖性。师生之间要构建和谐的互动关系,同时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实现良性互动。在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大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应用竞争机制,实施分组教学,让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这样的互动式教学,学习气氛热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英语翻译教学质量。
(2)合理选用实践性强的教材。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高校应该合理选用实践性强的教材,精心制定英语翻译教学大纲。制定英语翻译教学大纲时,高校应该详细调查了解社会所需人才类型及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做到科学性、前瞻性的统一。英语翻译文本的选择方面,要尽可能选择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文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也要加强和相关企业合作,基于企业实际需求开发具有一定实践性的翻译教材,实现学生校内所学知识和校外就业需求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探索具有新颖性、先进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探索具有新颖性、先进性的教学方法对提高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它也是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生态因子。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能够有效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桥梁,只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和其他学习资源的链接,同时,教师也能在课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灵活的指导,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与听读类基础课程相比,英语翻g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强,教师需要积极引入实践性教学方法,有效地实现教学和实践的密切结合。高校可以和具有一定声望的翻译企业合作,让学生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翻译,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高校若具有一定的条件,也可以建设翻译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师要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有效实现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平衡,确保教育与环境之间、教育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目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并不理想,高校教师应该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生态失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化的互动课堂,合理选用实践性强的教材,探索具有新颖性、先进性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翻译教学质量,从而促进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生态化发展。
作者简介:窦柯静(1981-),女,江苏镇江人,硕士,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英语语言学、英语翻译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方芳.教育生态学视域中的英语笔译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0(20).
[2]张俊.差异性教育生态资源在英语专业改革中的运用――以陕西理工学院翻译课程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3]王丽芳.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
随着学院教育事业高速发展,学院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长,学院在教育教学添置仪器设备资金的投入上也越来越多。仪器设备作为高校从事教学、科研、新技术的开发与对外服务的物质基础,它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合理的利用仪器设备资源,保证教学有序进行及各项科研任务的圆满完成,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潜在能力,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效果,以及如何实现对高校仪器设备维修服务工作的有效管理,使其发挥最佳的效益等问题,是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学院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对设备技术资料进行收集、记录、填写、积累、整理、鉴定、归档、统计及为设备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任务。设备档案应当真实记录和反映设备从出厂到报废所经历的检验合格投入运行。但在实际工作中,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及简单化。设备档案管理没有形成一套严谨、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使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所需的办公配置不到位,没有真正抓好设备档案的建立和使用,认为设备档案是可有可无的资源,只注重设备硬件资源本身的利用价值,对于属于设备软件资源的设备档案,只有要用到时,才想起其使价值。②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只是在工作中自己摸索、总结管理方法,不能形成严谨科学的管理方法。③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流动大,人员的更替频繁。有些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在本岗位工作时间不长,就转到别的岗位,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即使有管理制度,都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到位。
(二)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院用于教育教学的仪器设备数量多,各系部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种类多,在使用中发生仪器设备故障频繁,且故障发生后不能实时上报,特别是在小型、课堂教学等仪器设备上未进行使用登记,不能实现使用过程中的统一管理,导致使用问题不足。
(三)仪器设备检修、报废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仪器设备在档案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管等问题,导致在检修和报废过程中,工作难度较大,造成维修不及时、工作效率不高,影响正常教学。同时,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类别复杂,仪器设备的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维修人员未能掌握排除仪器设备故障的相关技术等原因,故在仪器设备当需要检修又没有及时进行维修时,仪器设备一直闲置,时间长久后,只能报废;当需要申请报废时,不能得到确切的故障根源,反复检修,浪费人力、财力。
二、针对目前学院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针对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研究
从思想上重视高校仪器设备档案工作,反复强调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使各系部、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相关人员有清醒的认识。仪器设备档案工作和任何工作一样,领导的支持和各个部门的重视是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只有当仪器设备档案的作用和重要性真正被认识理解后,这项工作在各个部门工作中的地位才能确立起来,才能真正有人抓、有人管。强化仪器设备档案的信息管理、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基本的设备档案文库,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科学管理和信息共享。
(二)针对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研究
设备使用阶段应形成包含如下内容的资料:设备履历书、使用记录、维修记录、事故记录、功能开发和技术改造记录等。
根据所建立的仪器设备档案,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统一登记,对设备的申报、采购、验收、入库、发放使用、档案建立和报废处理整个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三)针对仪器设备检修、报废中的研究
仪器设备检修报废应形成的资料有:设备检修、报废申请书、仪器设备检修报废鉴定与审批材料、设备报废处理转交单等。
针对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类别复杂,仪器设备的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可把设备检修工作承包给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厂家,特别是对于数量较大的同一类别设备以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维修。厂家具备的技术人员、配件、资料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使得设备的维修能够保质保量,而且伴随仪器设备技术的进步,同厂家挂钩也有助于设备的改造升级。
三、结语
目前,在学院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侧重购置与使用,而忽视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的现象。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随着学校的建设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使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是需要我们一线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问题。本文力求对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做以小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教育从以学生专业技术培养为主逐渐向以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学生培养转变,随之对高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学教育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个人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高职美学教育现状出发,重点探讨了高职美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我国高职美学教育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不仅要专业能力强,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个人修养,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造美的高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高职美学教育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偏重专业技能培养,相对忽略美学教育
近年来我国加大素质教育推行力度,在高职院校中也开展了素质教育或美学教育。但由于高职院校长久以来教育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主,偏重技术人才,而相对忽视美学教育,导致美学教育内容比较枯燥、单一和理论性强,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不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二)学生人文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职教育向来以实用主义为指导思想,认为拿到专业等级证书就有了相应能力,而人文知识没有实际用途。其实人文知识与能力提升是辩证统一的,是帮助学生更好获取能力、适应社会的重要筹码。
(三)学生相对缺乏美学精神
很多高职学生重视专业知识及技能,而相对忽视人文知识、美学教育等,个人修养不够。另外,很多学生都爱美、追求美,但往往会出现美丑不分、审美能力不够等现象,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但美学教育缺失不得不说是主要因素之一。
二、高职美学教育改革方向及具体措施
(一)高职领导要重视美学教育,把美学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美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思维能力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能力是学生今后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必需能力。高职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美学教育的重要性,将美学教育纳入到高职教育日常工作中,根据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及高职院校美学教育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美学教育计划,并严格执行。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老师培训和学习,提高老师美学教育意识,并指导和鼓励老师进行美学教育观念转变,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美学教育内容,尊重学生个性及创造性。其次,加大美学教育财力、物力及人力投入。美无处不在,且形式多变,有音乐美、艺术美、职业美等,高职院校若条件允许适当在校园内进行绿化、布设假山、雕塑等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加强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建设,并适时向学生开放,在让学生欣赏美、放松心情的同时提高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最后,美学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美学教育能促进专业教育的学习,如在学习操作时,可以举办相关技能创新大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可以向学生讲解生产中的规章制度及工厂文化等知识,为学生日后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采取多元化的美学教育手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形势下,高职学生审美价值观等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学生个性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除了要讲解学科知识外,还要深入挖掘内在的审美因素,并将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美,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三)引导学生欣赏和创造艺术美
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艺术教育,如美术教育、音乐鉴赏等,为此高职院校要请专业人士到校开展美术欣赏、音乐鉴赏等讲座,让学生感受到高雅艺术的气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情趣。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社团、比赛等途径不断去创造美和发展美,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己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不要被禁锢在条条框框中,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推动某一项事业的发展。此外,高校还要加强与美学相关的社会组织、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和参观学习,切身感受美学的魅力。
(四)提高老师综合素质和改革教学内容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美学教育现状、学生特点及相关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育及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美学因素及外延知识,寻找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融入现代美学要素,让教学内容富有现代感、饱满感及活泼感,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老师在美学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老师培训,提高老师综合素养。同时老师要刻苦钻研美学教育教学方法,将美学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开阔思维,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遨游,在美的世界里沉醉。
三、结束语
美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是开出真、善之花的源泉。美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要重视美学教育,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突出美学特点及内涵,切实提高学生美学素养,为学生日后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笑伟,杜明侠.高职教师胜任高职教育改革的结构模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二、实践教学的特点和体会
通过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内涵分析,可以归纳出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以下四大特点:①主体性,②场景性,③综合性,④开放性。根据笔者教学经验,通过把全方位多形式的实践教学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效果。①主体性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对于技能掌握都是以自己参与为前提。医学类学习动机及兴趣是学生探究医学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医学的学习过程相对枯燥无味,只有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可以进行病例导入式教学,把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结合,更有利于理解。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实训基地———附属义齿加工中心和临床实训基地———附属口腔医院,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增强主动性,培养临床思维能力。②场景性。实践教学模拟或贴近日后的工作场所,才能和以后的岗位“零距离”。高职院校按照自身定位创建特色,本学校依托附属义齿加工中心和附属口腔医院这两个实训平台,在日常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义齿加工中心了解义齿加工过程中的相关的预防问题。参观附属口腔医院了解院内感染控制、牙科设备消毒、临床废物处理、临床见习窝沟封闭、氟化物防龋、牙周菌斑控制的机械性措施。场景接触,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是将校内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③综合性。医学是全面的学科,就像看病一样,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作为以培养技师为目的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除了修复相关主干课程外,全面了解和掌握口腔相关知识,是塑造合格技师的必备条件。同时只有综合地、全面地授课教学,才能培养综合的、全面的人才,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了解义齿加工过程中相关的预防知识外,也让学生在实验室操作中了解龋病预防、牙周病预防的知识,增加授课知识的全面性。④开放性。实践教学必须向行业、向社会开放。2012—2013第二学期中,苏州姑苏区开展儿童口腔幸福工程,即适龄儿童窝沟封闭活动。作为参加的专业机构,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活动现场参观,并有同学作为志愿者参加,如帮助医生做检查记录、椅旁四手操作等,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教师也会带领学生参与附属口腔医院每年的“9.20爱牙日”活动,学生作为志愿者,为大家提供口腔卫生宣教,把课堂学到的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它主要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更加注重实用效果,因此在词汇、句法上具有区别于一般语言的独特特征,并且还要结合相应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原文形式,而是要灵活处理因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造成的交际障碍,用最自然、最贴切的方式来将其呈现出来,进而有效实现发言者和倾听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具体来说,商务英语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词汇特征。商务英语往往涉及到专业术语,例如firm―offer(实盘)、CIF(到岸价)等,并且在用词中也更加的严谨,翻译人员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翻译和表述,就必须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一词多义的现象在商务英语中也非常的常见,在不同的语境下,很多词语的含义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下面我们以“cover”这个词语为例进行介绍:
It covered the distance in 28 hours compared with the train's six days.(它行走这一段要用28小时,与之相比火车要用6天。)
Make sure that the firm's insurance cover is adequate.(确保该公司上了足够的保险。)
对于这些语境中“cover”的不同含义,翻译者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才能够准确的传递其含义。
2.句式特征。商务英语中广泛应用的主从复合句和被动语态也是其与汉语句式存在较大区别的一个典型特点。汉语句式中常用的是主动语态,而商务英语中为了突出行文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往往采用被动语态。另外,商务英语中还经常会出现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复合长句,尤其是在一些正式的商务文体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并且其中往往涉及“枝状结构”,如主句带从句,从句套从句等,这些都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当遇到此类翻译句型时,翻译者首先要弄清句子主干,不拘泥于原句的语序和结构,遵循汉语的表达习惯重新组合句子中的后置定语、条件状语以及原因状语从句等,从而对说话人的原意进行清晰的表达。
3.文化特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商务英语中也是如此,这必将对商贸交流活动产生影响,这就要求交流的双方必须要关注沟通过程定文化信息的传递。例如,世界知名汽车品牌“蓝鸟”的商标采用的是“Blue bird”,分析其原因是因为Blue bird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
二、语用学视角下的英语翻译分析
语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都是围绕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展开的,特别是在不同语境下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为高校英语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且采用语用学理论分析翻译现象,能够提高翻译水平,并使高校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就业中,提高就业能力。下面着重分析语用学视角下的英语翻译,以望对今后的高校翻译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1.等效翻译原则在高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等效翻译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新模式,其概念是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比较两门语言,并结合语境来对语用意义进行确定的一种语用翻译。这种翻译与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具有很大的共同特点,在翻译中更加从追求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面最大限度的保存原作的内容,并用最自然、最贴切的对等语对内容进行表述,以求等效。例如汉语中的“打白条”,在翻译中并不是逐字将其翻译成“to issue blank paper”,而是采用“to issue IOUs”的表达方式,其中“IOUs”是I oweyou的谐音转变而来,通过这个谐音的利用能够有效实现原语境意思的表达以及沟通和交流的目的。一直以来,翻译人员所追求的目标都是语言的等效转换,只有这样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跨文化交际。
2.Grice的合作原则在高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Grice提出会话的合作原则,其概念是在语际活动中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交流双方往往存在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就表现为双方在交流中应该遵守的原则。英语翻译的意义就是忠实、完整的展现交流双方符合目的的、有意义的对话。在翻译的过程中,信息量、真实性、相关性以及简洁性和明确性是合作的四条准则。以“average”为例,第一句为Industrial averages were up.在这句话中,average的意思是平均价格而不是平均;第二句为If a particular cargo is partially damaged,the damage is called particular average.在这句话中,average的含义是“海损”,这就充分体现了翻译的关联性。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理论;高效课堂;行为研究一、研究的背景
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被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所替代: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元化,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度提高,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敢于质疑;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快捷。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精细讲评”,学生被动地“听练”。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制约了教学效益率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有责任去进行研究,真正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应从效率来度量。新的课程改革呈现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如何领会各种新课改理念的精神实质,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教学之余我们可以问一问:我们的教学高效吗?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们的学生需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成长与发展。因此,我们对高中地理课堂高效性进行教学研究,一是课堂教改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一线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课堂上。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研性要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课堂效率就提高了。二是根据本校实际要有实用性。脱离学校的实际的课堂研究是没有生命力的。我校面临的两个实际问题:一是如何使课堂教学高效?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课堂教学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将从学生出发探究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大面积地提高教W的质量。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创意法教育、建构主义、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等。这些理论的主要精神实质如下。
1.创意法教育理论。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前者为左脑思维型,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而在一般教育环境下,往往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在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所以,其“优差”评价都是从左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的。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的学生。但是,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2.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Cunningham,1991)认为: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3.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核心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4.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
根据以上理论我倡导: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高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指导自己课堂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学案)等。
1.文献检索法。运用各种途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关注影响高中教学的因素及其变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课堂教改相关成果信息;深入研究教学原理和理论。
2.综合调查法。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让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
4.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研究,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用理论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成志主编.《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147-02
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有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具备艺术类专业基础和能力,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低,特别是英语学习方面水平较差。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英语教学的有关要求,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改善艺术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和转变英语考试形式的基本思路。
1 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现状
就某高校近几年招生的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高考成绩来看,只有个别学生英语高考成绩较好,大部分学生英语高考成绩不佳。部分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好,同时对艺术类专业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习惯较好,英语成绩自然较好。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文化课学习成绩太差,近而转向艺术类专业学习,希望艺术方面能有所发展,然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其艺术课程的学习。
从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看。艺术类专业具有其专业特殊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艺术专业知识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特别是没有足够重视英语学习。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英语学习就没有兴趣,进入大学后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律性要求较强的大学阶段更是容易放松英语学习。
很多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都来自相对比较富裕的家庭,因为学习艺术类知识本身就需要较高的费用,致使家庭不宽裕的孩子学习艺术类专业的较少。优越的生活环境,给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带来无忧的生活,也往往带来“无虑”的学习,同时由于大量精力在专业学习上,导致文化课成绩不佳。
如何增强艺术类专业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其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需要加强研究的一门课题。
2 艺术类专业英语授课教师情况
由于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文化课学习兴趣不浓等因素,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课堂秩序管理上,导致实际教学精力有限,很多教师不愿意给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讲授英语课。以往出现过极端情况:英语任课教师初期的期望值太高,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思想准备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思想冲击,后期极大地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教学热情。
英语教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教学艺术水平的影响。良好的教学艺术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够培养审美、陶冶情操等,使学生享受教学过程,逐步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然而,掌握教学艺术并非易事,需要授课教师接受良好的教育艺术培养和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淀。就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来看,绝大部分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中长期的教学艺术学习;大部分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往往教学经验积累欠缺,且承受授课压力的心理储备不足。这使讲课过程中不能够与时俱进,无法将教学艺术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并展现出来。
3 转变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鉴于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以及当前艺术类专业英语课授课教师情况,我们应该加强研究,积极改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艺术类专业学生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特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庭教育不够严格。这导致他们形成了比较懒散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他们被动地听从老师的要求,甚至有时还有抵触情绪。任课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学习,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要善于以身垂范。俗话说,身教大于言教。作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是笔者积极努力的方向。每次上课,笔者都会提前20分钟进入教室,大声地阅读英文网站的文章或教材中的课文等。这样就给提前到教室的学生以示范作用,而他们也很好地感染陆续到来的同学,从而形成了集体诵读的良好氛围。习惯一旦养成,他们会把这种读书的习惯带到课外,带到早自习。近日有媒体报道,在过去20年里,北京某高校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取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高校保安考大学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笔者所在高校就有保安和保洁人员拿到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现象。这与高校的学习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保安在校园里能够经常看到读书的大学生,这对于保安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任课教师的英语学习习惯对于英语较差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能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第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学习有三个环节非常重要。一是识记。单词、短语、语法、句子及课文,都需要学生记住。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要在课堂上给予相对充分的时间练习,课下留出适当的学习任务。二是理解,对需要记住的英语知识进行充分、生动地解释,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枯燥地区死记硬背。三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难度适宜的情景环境,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编写情景对话,并进行阅读背诵训练,最终在课堂上以对话的形式在班级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对话进行指导,纠正其中不规范的地方。
第四,教师要加强教学艺术研究。教师要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研究,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英语学习中的各个训练环节,多读、多写、多听、多说。英语教学如果能够和艺术类课程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完善艺术类专业英语考试方式
适合学生的考试形式,能够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的现状,笔者认为要着力转变英语考试形式,从考试的角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在高校招生过程中,适当设立英语单科分数线要求。让准大学生们了解到,即使是走曲线高考之路,也需要文化课基础。从而使他们在入学前就能够深刻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大学入学教育阶段向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介绍英语学习及其重要性,因为英语学习对他们以后的继续深造以及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让他们知道,没有良好的英语成绩,基本上就没有继续升学的机会;没有良好的英语成绩,很难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
其次,对于在校大学生,要结合高考成绩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估,选拔性地参加相关英语考试。比如,可以充分向在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宣传BOEC(Beijing Oral English Certificate)等考试。这个考试适合基础较弱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经过一个时间段的训练,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初级或中级考试。通过考证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兴趣。而对于基础好,学习热情高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鼓励他们参加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适当鼓励他们参加CET4-6考试及BOEC高级考试。因为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同时考试也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最后,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考试形式要结合他们的特点。英语语法、阅读理解等的学习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但是英语口语可以通过较短时间训练得以快速提高。像期末考试这种学业考试可以引入英语口语测试,给学生可供选择的情景,让他们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口语交流,这样比传统的试卷形式灵活,更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完善考试方式等,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提升其综合素养和能力,进而为开发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潜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61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77-02
大学生,在当代中国是一个承载着任命太多期望的群体。在当代大学校园中,他们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当水平的综合素质。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组成校园文化的比较重要载体,组成了当代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社团中以艺术社团占大多数,艺术社团活动在开拓视野、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想觉悟、促进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大学生影响较大。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大学生艺术社团已经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群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载体,大学生社团活动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大学生艺术社团发展中的问题
社团发展的缺乏动力和持续发展力,一些模糊发展甚至畸形发展的情况日益显现出来。据统计,已有半数以上的社团缺乏应配套的活动场所;一些社团忽视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不注意存留相关的社团资料和照片等;还有些许社团活动由于指导老师投入的精力不够、缺乏整体策划。
(一)大学生艺术社团发展缺乏充分的制度保证,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大学生艺术社团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状况,根本原因是社团建设缺乏充分的制度保证。大学生艺术社团作为学生自由的活动组织,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实践性。社团活动持续有效开展必须以来完善的保障机制。完善的保障机制,从内容上来看,它包括过程保障、组织保障、资源保障、政策保障;从过程来看,它包括过程保障和结果保障。
(二)较多大学生艺术社团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
许多大学生艺术社团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即使有也仅仅配备一名指导老师,在这些指导教师当中,不少是义务兼职,学校相关部门并没有对这些老师指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导致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所以投入时间和所花费的精力也较少,仅仅挂名并没有亲力亲为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许多老师专业能力也有限,指导不够到位。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社团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或者说指导老师知道不够到位,致使许多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学生负责人的素质得不到提高,社团发展迟缓。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并对有专业素养的指导老师进行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大学生艺术社团总体呈现不平衡发展
目前社团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社会实践类、文体娱乐类。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学生一般喜欢娱乐文体活动,所以文体娱乐类较多,社会实践类较少,理论学习类和学术科技类就更少了,这种分布结构非常不利于拓展校园文化建社,也影响了社团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经费不足,抑制发展
高校社团经费大体有以下几个来源:第一,社团会员的会员费,这部分金额较少。第二,校方资助,由于主管部门本身的经费也不多,能专门拨付给社团的经费也就更有限。第三,外界赞助。此外,许多高校的社团活动场所十分匮乏,此类因素制约了社团发展的脚步,也较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艺术社团成员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是社团骨干成员,这是社团中的核心,但是许多社团都缺少这种核心力量,大部分社团由仅仅几个主要的负责人撑着,在社团刚刚招新的时候,许多人踊跃报名,干事若干。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许多人发现在这里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出现懈怠的状态,甚至退团,即使勉强留下来的,也很少有艺术特长。其次,社团负责人工作能力较弱,并且缺乏一定的工作魄力和开拓精神。许多负责人只是看到了负责人的光环,还不是真正喜欢此种社团,工作一旦忙碌起来,就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有写条件较好的负责人由于兼职较多,对社团发展关注较少,同样不利于社团的日后发展。
二、大学生艺术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资源优化配置,引领良性发展
在当前大学生艺术社团发展过程中,缺乏资源是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在全体学生当中还是占少数,愿意参加到社团里面的更是少数。资源合理利用,并且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促使大学生艺术社团生存和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艺术社团建设的内部管理机制
A、提高社团成员的管理机制,必要时可以淘汰。
首先要在学习成绩和艺术特长方面有所要求,如果成绩较差的成员要予以辞退。其次要对社团的负责人提出更好要求。要把真正有特长有组织管理能力的积极分子选,作为社团的领头人。学校也应该定期举办社团负责人和成员的培训班,或者社团之间的交流会等,希望通过此种形式,提高社团负责人和成员的素质修养,从而促进社团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B、加强交流力度,使艺术社团走出去、引进来。
艺术社团活动质量要提高,要走得出去,积极向校外拓展延伸开拓,多参加校外的一些义演活动,提高自身。同时,对于外校高水平的社团又要热情的请进来,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促进社团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2.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为艺术社团发展的提供有力物质保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社团建设的投入方面要加大。学校要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艺术社团以优惠和支持,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其次是艺术社团经费的投入要加大,对于一些品牌社团更是要加大栽培力度,给以重点扶持。另外,还要鼓励社团与一些校方企业进行联合,争取一些企业的赞助。
3.让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多多参与社团指导工作。
首先提高指导老师的水平,定期组织指导老师外出培训学习,相互交流,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要充分调动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许多学习的指导老师都是由特长的老师兼职,本身教学任务已经很重,有时无暇顾及社团的指导工作,所以学校相关部门应该给老师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和鼓励政策,例如把指导社团的课程也纳入教学课程的范围,给指导老师发放相应的课时费等等方法,并结合学生社团的活动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其次,学校相关部门要指定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社团指导老师的所应享受的合法权益,解除这些老师的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社团的指导工作当中。
4.重视社团中学生负责人的培养。
社团学生负责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关乎社团品质的高低,因此,一定要注重学生社团干部的建设工作。学校可以定期的对社团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他们外出学习,参加各种交流会,并且严格社团负责人的考察制度,不合格的一定要进行淘汰,提高社团负责人的整体素质,进而带动整个社团的发展。
5.打造品牌社团。
根据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应运而生应是独特的社团,此类社团也可依托学校的专业优势,打造精英品牌社团,提高社团的品质,争取打造一支对全校、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品牌社团。此类社团一旦成立,防止前紧后松情况的产生,要注意做好传承工作,一代一代传下去,作为学校的特色社团,进而可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三、结语
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对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艺术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识和素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日益强调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较之之前的发展,由于许多高校并不重视,使得社团发展十分缓慢,致使大学生社团也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要实现大学生社团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社团自身建设,还需要广泛宣传其重要的深远意义,让更多的高校认识到其重要性,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促进高校艺术社团高效、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1-0014-06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开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按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开足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课程)、 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高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而实际情况是高等职业院校大量压缩上述课程,尤其是工科专业大量安排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突出技能教育,很少开展艺术教育。对工科学生来说,艺术教育不仅指艺术学科的教育,如音乐、美术、书法等,也泛指在专业学科中实施的艺术教育。如何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对工科学生的作用,开展适合工科学生特点的艺术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并亟待化解的问题。
一、高职工科专业开设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原因
(一)高职院校和系部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普遍没有开设艺术教育,系部不设置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教育完全被边缘化。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1.社会对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认识普遍不足
第一,高技能人才紧缺,导致对艺术教育的忽视。高技能人才紧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加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过分强调势必导致对艺术教育的轻视与排斥,这是我国高职艺术教育势微的根本原因。第二,从中国整个高等教育的格局看,高等教育形成了“理强文弱”的局面。国家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因而科学技术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科技教育的实用和功利价值得到充分显性,使得在高等教育中理工科的统治地位得到确立,由此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文理分家,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全社会对人文教育忽视的同时,也更加显示出社会对艺术教育认识的不足,导致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只是单纯地围绕市场转动,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过多地强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同时受经费的限制,工科专业将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的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当作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虽然很多有识之士对艺术教育非常重视,但却不是当务之急,也没有显性的政绩考核,对于工科学生来说,艺术教育的缺失似乎就成了必然。
在社会大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竞争日趋激烈,工科招生和就业比文科容易,学生多,政府拨付的经费多,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就能得到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功利性色彩日益浓厚,人文属性渐趋模糊。这就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片面促进人的功利意识、物质需求和生产生活技能的发展,课程设置没有了艺术,艺术教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二)教师职业倦怠和艺术素养欠缺
目前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财政拨款额度仍然低于普通高校的财政拨款额度,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收入普遍较低,职称和工作量决定教师的收入,教师不得不应付科研和上课,在繁重的科研和教学压力下,大部分教师比较疲惫,没有心思和精力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同时工科专业又没有专职的艺术教师,工科学生的艺术教育成了空白。另外,由于受教育的背景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工科专业的教师本身的艺术修养不高,工科教师普遍存在粉笔字和钢笔字不佳、毛笔字不会的现象,鲜见喜欢高雅音乐和美术等其他艺术的老师。教师职业倦怠和艺术素养欠缺,无法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
(三)工科学生缺乏对艺术教育的全面认识
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绝大多数是由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经过高考录取而来,他们在中学阶段基本没有进行艺术教育,或者只是在小学及幼儿阶段进行过简单的艺术教育,进入大学后他们对艺术普遍不感兴趣,对艺术教育采取漠视的态度,即使有的高职院校开设艺术教育的选修课,他们的积极性并不高,只是为了拿学分而学。他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非常肤浅,对艺术教育的理解依然停留在中小学中所提倡的音乐和美术教育阶段,认为艺术教育在中小学开展就可以了,在大学阶段不需要开展,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无关紧要,艺术需要长期积累,也不是当务之急的大事,缺乏对艺术教育的全面认识。造成这些现状有如下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偏差使得高职院校也越来越趋于工具化和功利化,因而忽视了学生的精神追求、价值信仰、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二是工科学生学习的目的越来越功利,他们只单纯强调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只有机械、电子、建工等方面的知识才是有用的,艺术只不过是消遣娱乐,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只想学一门技能找一份能够赚钱的工作。
二、艺术教育缺失对工科学生的影响
(一)影响工科学生价值取向
当今,我国思想价值观教育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社会一些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工科学生价值观。工科学生锐意进取,面对现实敢于迎接各种挑战,但同时又表现出轻视集体、轻视他人,唯我独尊,对自己有益的事就做,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漠不关心,缺乏为班集体为社会的奉献精神,即使是学校、系部和班级组织的活动和比赛也不乐意参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存在着困惑和迷惘,对人生价值的评价、选择存在片面和偏执,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工科学生人生价值观尚未成熟,艺术教育的缺失,使工科学生无法通过艺术教育获得正确的审美观,无法通过艺术获得快乐的生活和愉悦的心理状态,无法通过艺术的手段满足个人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转而注重金钱和物质的享受,不注重精神享受和提升。
(二)影响工科学生人格完善
大学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他们思想单纯,对学校和社会充满好奇,表现出青春激扬,但由于生活的背景和阅历的限制,存在着意志不坚强、内心不平静、情绪不稳定、思想不健康、认知不正确等人格弱点。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到工科学生人格的完善:一是思维方式侧重于逻辑思维。我国的应试教育重智育轻美育、重物质轻精神,忽视思想和道德的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我国高中文理分科,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工科学生的学习背景为理科,进入大学后,学生是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艺术,这使得工科学生的思维侧重于逻辑思维,属于收敛型的思维状态,思维的结构不完善。二是在行为方式上容易选择极端。我国学生带着不确定性进入学校学习,整个社会环境不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家长、学校、同学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学生之间缺少贴心朋友,就会变得孤独和迷茫。在缺少完善的思维结构和认知的情况下,抗挫折能力和应变能力变得脆弱,没有艺术手段,心理压力和矛盾不能得到正确的排泄。比如,有的学生时常感到生活倦怠、无聊、苦闷,遇到挫折甚至还有轻生念头,有的学生时常出现伤心、悲痛、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存在着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好心劝告的现象,稍微遇到挫折或情感问题便选择过激行为。
(三)影响工科学生艺术素养
由于计算机、游戏机、智能手机的普及,没有了艺术教育,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单调,有的学生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晚上打游戏玩手机至深夜,白天上课昏昏欲睡,甚至逃课或者上课也玩游戏,这样的状况造成精神萎靡不振,而且还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有的学生沉迷于魔幻小说的虚拟世界中,追求刺激和情节。利用微信和QQ聊天、追星、传递低俗的图片成了部分学生的闲暇事务。没有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感官刺激、及时行乐、抽烟喝酒打牌说脏话成了时尚。部分工科学生不进图书馆,不听高雅音乐,缺乏对音乐、书法、美术、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欣赏,不能从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获得愉悦感,过着一种远离艺术的生活。没有了艺术教育,导致部分学生趣味低俗、格调不高,缺乏高尚情操和优雅旨趣。
三、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工科学生健全的人格
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艺术使人在理性和感性冲突之间找到平衡,使人的情感向艺术化和审美化转变,情绪得到释放,心情变得宁静而祥和,人格得到升华,从而形成和谐的人格结构。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听觉和动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能够形成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可以使合作和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聚精会神、坚持不懈和有的放矢,这些品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艺术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化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的过程。艺术教育使工科学生机械枯燥的学习和生活变得轻松、美好。艺术教育淡化了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自我认识、思考、设计、选择的能力,艺术教育使工科学生获得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多的成功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工科学生克服价值观念的偏离,使他们接受美的形象和意境,形成高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工科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辨别能力,对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等人格的各要素有机地统一、平衡和协调,人格趋于完善。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对工科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查看事物的现象和动向或对事物进行调查和考察,观察是训练人的五种感官收集信息,通过观察获得知识和技能,是学习和创新的首要前提。艺术教育通过观察收集信息,信息越丰富、准确,越有利于对事物的认识乃至创新。优秀的艺术作品有独创性,构图或造型美观,韵律美妙,线条优美,内涵丰富,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体会艺术作品,分析、判断、综合体会艺术家的真实情感,在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人的感觉更加细腻和敏锐,这无疑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同样,观察贯穿工科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做中学、学中做”是工科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必须要动手操作,必须观察教师、师傅和同仁的动作,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在熟练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动作有所改进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们在已有认识和形象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随着各国艺术的交流,不同的艺术相互交融,在欣赏不同的艺术过程中,人们的想象变得更加活跃。艺术思维能够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尤其是被深刻感知却无力名状的事物,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比如,爱因斯坦迷恋音乐和文学。不同的人才爱好艺术,不同的思维方式结合艺术思维,思维模式更全面,想象力更丰富。
对工科学生来说,艺术教育并不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艺术技能的精湛程度,而是通过艺术,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达到一种美的境界。感受和领悟艺术作品就是把艺术符号变成个人想象的“形象世界”和“情感世界”, 联想和想象力得到强化。由于评价艺术作品非标准化,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没有条条框框的局限,越是有独特个性,艺术风格越鲜明的艺术越有生命力,所以,经常接触艺术作品,接受艺术美的熏陶,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本身就是人创造的产物。艺术能够扩展人的心理空间,激活人的创造性心理活动,从而表现为创造的行动。艺术教育尊重不同人的创作风格,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艺术欣赏、艺术技能的学习、课外的艺术活动等,训练和培养了学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他们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施时获得更深的感悟和创造的灵感。艺术思维侧重于直觉,具有跳跃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在发明创造过程中,艺术思维使人灵光闪现,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艺术思维改变人们有序、精确和线性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感知世界更全面和立体,在艺术思维的审视下,世界是丰富的、弹性的和张力的,多彩的世界给人们提供创造的空间。
优秀的艺术作品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每一个时代最前沿的展现,优秀的艺术家是每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通过艺术教育,了解社会文化的发展,欣赏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在更深更高的层面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克服落后陈腐的观念,借助艺术思维和艺术作品的阐释方式,用新眼光新方法改造事物,推动社会进步。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工科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艺术和艺术教育提升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使人变得优雅和从容,艺术和艺术教育提升一个民族的审美品位,使一个民族变得安宁和祥和。从美感形成的角度看,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审美的潜能,艺术教育能够唤醒这种潜能,并能够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的意境和生命的境界,通过艺术教育,感受、欣赏、理解和创造艺术作品,人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就是启迪、引导、示范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了审美能力就能更好的感知美、发现美。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审美欣赏能力是对感性世界的无限丰富形式的一种感受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有助于工科学生发现世界的丰富多彩,感悟其包含的丰富意蕴,陶冶情感。审美鉴赏能力是对世界美和丑、真与假的辨别能力和体会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有助于工科学生对各类信息有正确的感知、阐释、理解与评价。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吸收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产生一种审美情感的愉悦,从而使心灵获得净化,精神得到升华。
四、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加强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升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艺术教育的地位
实施艺术教育,改变教学观念是先导。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进一步确立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升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艺术教育的地位有多种途径:一是在国家的政策层面,必须确立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目标。教育部颁布的《意见稿》能够有力的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如何进一步落实到位至关重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单位应该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此项规定。二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科规划和发展的层面上,切实执行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方针。三是在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方面,重视艺术课程建设,不能视其专业课程的点缀,改变其原有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地位,确立其为核心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
1.成立有效的组织机构
成立有效的组织机构是实施艺术教育到位的一项基本保证,这一组织机构直接隶属学校,由一名校领导直接负责,人员组成应该包括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工科院系的领导,他们的职责是在工科院系制定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对艺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管理进行规划与督导;组织艺术教研活动;进行艺术教学质量评价;定期检查艺术教育实施情况并直接对工科专业开展艺术活动进行指导。
2.提升工科专业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艺术素质
虽然高职院校工科艺术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相比,在课程的安排上不必分门别类,艺术教学的专业深度也应适可而止,但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工科的学科知识背景,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这样的艺术课教师才懂得工科艺术课程该如何教,如何才能教好。艺术教师应该纳入工科院系的管理,艺术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了解工科专业特色和工科专业对艺术教育实用的知识。工科院系也应该将艺术教师等同于专业教师,在职业发展上提供帮助,在课酬和其他福利性收入与同一级别的专业教师一样。规模比较大的工科院系,可以以工科专业为依托,创办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艺术专业,这样,既可以拓宽学校的学科专业门类,又能够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开展,提高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高职院校有培养艺术专门人才的艺术专业,在学校相应的组织机构的协调下,工科专业可以依托艺术专业,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三)深化高职院校工科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1.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展开广泛的实证性调查和咨询,为专家、教师、学生建立一种民主交流的平台。课程设置不仅仅只局限于音乐、美术、书法等常见的艺术课程,课程设置还应参照专业的特色,开设与工科专业相结合的课程,在开设的艺术基础课程上,增设艺术与工科相融合的课程,如音乐与数学、艺术与科学、艺术与建筑造型、汽车设计艺术、计算机设计与艺术等等,以促进工科学生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共同开发,构建学生全面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完善多课堂的艺术教育内容
第一课堂建设首先是整合艺术资源,倡导艺术课综合教学模式,比如一个班级同时讲授几种艺术。其次是高雅艺术进校园,比如交响乐、京剧引入课堂,由于高雅艺术曲高和寡,没有通俗艺术那样易懂、易学,因而在教学中要大力宣传和推介。拓展第二课堂空间,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经常性的不定期的开展文艺汇演、艺术展览等。第二课堂,既要有艺术特长生的“准专业”的表演,同时也要鼓励和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艺术才能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建立更多的艺术社团,如合唱队、乐队、书画社、摄影社、演讲社等社团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有益的艺术活动,定期开设相关艺术的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拓展第三课堂,将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相衔接,充分开发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与社会各界有关的企业、基金会、艺术团体、学会、博物馆、美术馆、文物馆等开展互动,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
(四)根据工科学生的特点和艺术教育特性来改进教学方法
1.联想学习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艺术教育,要有意识地用联想的方法将艺术教育与学生日常所学的专业教育相联系,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训、实习、作业等实践环节相结合,找到切入点,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工科专业的技能,让学生感到艺术离自己日常生活并不遥远,比如,创作“汽车维修操”、“建筑工人进行曲”等。
2.碎片化学习
智能手机的普及,促进了移动学习模式的发展。在课堂上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艺术教育,增加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外,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碎片化学习。按百度百科的定义,碎片化就是将完整的分解成零碎的,我们理解为碎片化就是多元化。碎片化学习就是把学习无缝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碎片的时间开展学习,使学习成为自发和自觉的行为。智能手机随身携带,随着4G网络的发展、wifi的广泛使用、微信和QQ技术的成熟,开展碎片化的学习十分方便。工科学生空闲时间比较多,在空闲时间也不知道做什么,但他们操作智能手机动作娴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可以延伸工科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碎片化的学习重要的是建立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是累计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碎片化学习的过程。艺术包括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利用智能手机的微信、QQ、短信功能开展艺术教育的碎片化学习,可以链接图片、声音和动画,包括各种视频、音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简单、快捷。成绩管理系统可以为每一位老师设立专用账户,任课教师上传成绩,总成绩由管理系统直接生成。
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由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而来)是在最近十年间由北美引入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就是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智能手机、多媒体等信息化的平台,教师预先提供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一起针对教学视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此定义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包含三个环节和三个要素,三个环节是:问题引导环节、观看视频环节和问题解决环节。三个要素是:一是技术要素,主要是制作教学视频;二是流程要素,就是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是环境要素,就是信息化平台。翻转课堂的学习由关注教学过程转变为关注教师、学生、内容、视频、环境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教学全过程,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艺术教学,翻转课堂不能代替全部课堂教学,艺术技能的训练和情绪的处理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工科学生处理互联网、计算机、智能手机、多媒体的能力比较强,艺术教师可以就某一个艺术形式和课题布置给学生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或者两者共同完成,然后利用教学视频在课堂开展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艺术的同时也可锻炼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 媛.我国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2]薛 芳.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3]高 瑛.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4]王 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李景兰,祝西莹,付胜利.工科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0):137-139.
[6]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3.
[7]蒋乃平.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育人的重要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47-149.
Art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Z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