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加强审计沟通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1 16:52: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加强审计沟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加强审计沟通

篇(1)

Abstract: The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is filled with wall seepage water leakage problem has long plagu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become. Over the years, I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i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ite, discuss repeatedly from which to explore, and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and find out root cause water leakage and the cause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quality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for a long time, water leakage defect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and techniques necessary to eradicate, water leakage defec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filled wall; leakage; reason analysi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98+.2

目前,大部分建筑物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而为了减轻钢筋砼框架、框剪结构楼体的荷载,填充围护墙多采用轻质砌块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容重轻、隔热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且能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因此,在框架、框剪结构填充墙中得到广泛应用。就我省而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常出现外墙渗漏造成质量通病。每当大雨过后,外墙面上出现一片片的湿印迹,使外墙面层脱落开列、空鼓,室内墙面变色、发霉、涂料起皮,面层起粉,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了业主对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产生不满情绪,给业主生活带来了烦恼与不便。

一、原材料质量方面造成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

(1)外墙选材不当,采用了吸水率大的轻质砌块,砌块几何尺寸不标准,砌筑不挂线的一侧凹凸不平,有的块体之间平整度差20-40mm。这样,极易造成抹灰砂浆厚度不一。如厚度大于25mm,则会形成自坠裂缝,墙体底层灰便会造成漏水隐患。

(2)砂浆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密实度就差,容易渗水。砂浆质量控制不严,用泥砂及细砂代替中砂拌制砂浆,粘性大、和易性差、收缩大、强度低,砂浆的密实度更差。

(3)饰面砖质量达不到使用要求,存在外形歪斜、掉棱缺角、脱边、翘曲和裂缝现象,有的吸水率和干缩变形大,遇到风吹雨打日晒,容易开裂。

2、防治措施

(1)设计时外墙填充墙应优先考虑采用低吸水率的轻质砌块材料,如粘土多孔砖。

(2)轻质砌块的几何尺寸和质量等级,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外填充墙应采用标准的规格砌块,砌筑前先清除砌块表面污物。

(3)砌筑砂浆应选用洁净的中砂,严格按配合比配制砂浆,严禁用泥砂、细砂砌墙。有条件的宜采用防水砂浆,确保砂浆强度,提高砂浆的抗渗性能。

(4)饰面砖应向有资质厂家采购,要等级高、质量优的产品,保证表面光洁,四角方正,厚度一致,颜色均匀,边缘整齐,低吸水率,干缩变形小的面料。

二、砌筑质量方面造成渗水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

(I)施工时贪方便,砌块未经挑选,将缺凌掉角、翘曲变形的砌块用于外填充墙,而且反手砌筑,使外墙平整度差,造成表面凹凸不平,使外粉刷厚薄不匀,产生干缩应力,使外粉刷面开裂,有的起壳,雨水极易渗入砌体。

(2)干砖砌墙,砌体质量较差。由于干砖易吸水,砂浆标号降低,造成砂浆与砖体粘结性差,从而在灰缝与砖之间有渗水缝隙,且肉眼看不到,不易修复,造成长期渗水。

(3)砌体组砌方法不当,形成通缝。砌体的水平缝,头缝及竖缝中的砂浆不饱满,在砌体中形成许多空隙,渗水机会多,流向复杂,难以查找。

(4)抹灰前基层处理不当,砌墙脚手洞、穿管洞等未按规定嵌补密实;砼墙体与砌块搭接处没有处理好,造成外墙渗水。

2、防治措施

(1)应提前做好砌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材,喷水湿润,砌块表面清污、盘角挂线工作,砌块应提前浇水,水应浸入块体内10-15mm。

(2)应重视砌体质量,把干砖浸水、砂浆强度及砌体灰缝饱满度作为重点来抓。墙体砌好后,应经施工员及质检员检查,发现通缝亮点,应修补后,再进行外墙抹底灰。

(3)正确掌握组砌方法,注意砌筑的块型排列,不得产生通缝,以增强砌体的整体性和强度。砌体的灰缝砂浆饱满度应达到90%。有条件的可在砂浆中掺入一定的外加剂,以增加砂浆的保水性和和易性,提高抗渗性能。

(4)除不允许留有脚手洞等的砌体外,原则上尺量少留洞。抹灰前提前检查外墙面的空头缝和孔、洞并做好记录,要专人负责清除缝、孔、洞的杂物和灰浆,并冲洗干净,然后按要求嵌缝、补洞、检查,把好外墙防水的第一关。

三、外粉刷处理不当造成渗水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

(1)砌体浮灰清理不干净,没有浇水湿润,砌块界面没有“毛化处理”,造成粉刷层空鼓、裂缝、脱落。

(2)突出墙面的腰线、门窗、阳台的滴水线处理不当;外墙饰面分格条采用木制分格条,宽厚不一或分格条变形。起条时间不当,起条方法不对,使分格条边棱受损,缝底没有用水泥砂浆勾平抹光,造成渗水。

(3)穿外墙管道周围砂浆堵塞不严,造成渗水。

(4)外墙抹灰时,两步脚手架接搓处处理不当,擀压不实,也会留下渗漏隐患。

(5)外墙打底砂浆无论厚薄,均为一遍成活,造成开裂,砂浆标号太低,施工马虎。

2、防治措施

(1)在粉刷前应将砌体表面浮灰清理干净,提前浇水湿润,并做好砌块界面的“毛化处理”,有条件的可在抹灰前用胶质水泥浆向砌体上刷工1-2mm厚,以增强砌体表面与外粉刷的粘结性,随即开始抹灰。

(2)突出墙面的窗台,腰线应预留足够的高度,使流水线的坡度正常;滴水槽嵌条必须拉通施工,深度,宽度不小于10mm,距外墙面不小于20mm。外饰面分格条的规格应为宽度20 mm左右,厚度12mm左右,最好采用铝合金或塑料制品。采用木条时,要保持不变形、干净、湿润。掌握好起条时间,刮清分格条面的多余砂浆,用小锤轻打分格条,使其与抹灰层分离后取出,注意不要损坏缝口。清除缝内灰浆,清扫干净,及时处理,防止沿缝渗水。

(3)穿外墙管道周边宜用干硬性砂浆分层堵实,外饰面钦完后沿管周边注上玻璃胶或密封胶。

(4)外墙抹灰到一步脚手架甩搓时,应在搓端抹实压平,定浆后,可用尺板压逼再用铁抹子切成反搓。当下层接搓抹灰前,应向搓口充分洒水浸润,然亏再刷一道素水泥浆,待浆液吸入墙体后再抹灰接搓。这样便于衔接,不易出现斑痕,且接搓处密实,不会有缝隙。当墙体平整度差≥30mm,应分两次或几次预先进行补抹,达到与墙面基不相平后再统一抹灰。

(5)外墙抹灰较厚部位应分2-3层施工,抹灰砂浆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调配成浆,不得偷工减料。

四、温度裂缝和不均匀沉降造成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

(1)框架、框剪结构与填充墙交接处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匀,产生开裂而渗漏。

(2)外墙门窗框受温度变化而产生翘曲变形,使窗框与墙体间产生缝隙,造成渗水。

(3)框架、框剪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应力变化,在填充墙阴阳角或门窗洞口、窗下墙体及一些薄弱部位,产生水平或45°方向裂缝而渗漏。

(4)伸缩缝沉降缝未按要求处理,特别是水平缝和竖向缝交接处最易渗水。

2、防治措施

(1)砼框架、框剪结构与填充外墙交接处,沿高度方向每500高设2Φ6拉结筋,伸入砌体内不小于700mm,当砌块砌至最后一层时,在抹灰前可用砌块斜砌塞紧。有条件的可在交接处及一些薄弱部位贴一层≥300mm宽的铁丝网片,以避免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均而产生开裂。

(2)外门窗框的安装尽量采用先立框,后砌墙的方法,砌块与门窗框之间的间隙应保持在10-16mm之间,并用干硬性砂浆填实。如采用先砌墙后塞框的方法,则其缝隙应用掺入胶粘剂的水泥砂浆分层嵌实。

(3)伸缩缝、沉降缝应认真处理,做到既能伸缩、沉降自由,又能防水。

五、建筑构造不当造成的渗水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

(1)框架或框剪屋面板与女儿墙交接处防水未处理好,屋面积水从墙板交接处渗入。

(2)有些框架、框剪结构主裙楼交接处,裙房屋面防水处理不当,裙房屋面积水渗入主楼内。

(3)外墙立面装饰构件,如铝合金幕墙,大锈钢饰件等,与外墙面、女儿墙接触封闭不严造成渗水。

(4)隐框玻璃幕墙玻璃之间打胶不严密,打得太薄,有气泡、针眼或胶老化失去防水性能万一渗漏。

2、防治措施

(1)屋面女儿墙采用砖混结构时,女儿墙与屋面板连接处宜做60°斜嵌砼;屋面防水卷材至挑沿下,做滴水槽;屋面女儿墙,当采用现浇硅时,施工缝宜留在屋面板向上300mm,做屋面防水时,防水卷材应卷上女儿墙250-300mm处,使屋面积水渗不出女儿墙。

(2)施工裙房屋面时,防水卷材应卷上主楼外墙外皮300-500mm,不让裙楼屋面积水渗入主楼室内。

(3)铝合金幕墙、不锈钢饰件等一些装饰构件,与外墙面、女儿墙压顶部位的连接,应充分考虑到变形的影响,凡接头及螺栓周边均应打上优质玻璃胶或密封胶,确保接缝的密封。

(4)隐框玻璃幕墙玻璃之间打胶应确保厚度,打胶要严密、顺直,并应选用优质胶,确保使用年限。

六、其它方面因素造成的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水措施

1、原因分析

(1)室内靠外墙的厨房,卫生间地面未作防水或防水不严,室内积水沿楼面与外墙交接处渗出。

(2)外墙脚手架连墙杆,悬挑脚手架拆架时只用氧乙炔割除,有一截留在墙内形成渗水通道。

(3)现浇砼外墙,固定模板用的螺杆孔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

(4)外挑预制空调器洞与墙交接处处理不好及空调洞内泛水不明显。

(5)铝合金门窗框后塞口、窗洞留得太大,窗框四周塞缝不严,或塞缝时窗台清理不干净甚至未作塞缝处理,窗台未作泛水,窗顶滴水线不明显。

(6)铝合金推拉窗下滑出水口太小,遇到大雨时,形成积水渗入室内。

(7)建筑施工井架口,上人电梯口,塔吊附墙处预留施工洞封闭不严,留下渗水隐患。

(8)住户进行室内装饰时破坏了外墙面,形成渗漏。

2、防治措施

(1)室内厨房、卫生间应做好防水处理,室内地面防水应卷至四周墙面300-500mm。

(2)外墙脚手架连墙杆、悬挑脚手架拆除时,将墙内钢管全部割除再按要求堵洞。

(3)现浇砼外墙拆模后,立即将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孔凿成喇叭口用掺入膨胀剂的砂浆堵好。

(4)挑出外墙的空调器洞应在抹灰前安装好,与墙交接处蒙上一层300宽铁丝网与墙面同步抹灰,空调洞内按要求做好泛水。

(5)外门窗洞口位置留置应正确,大小适中,一般每边大20mm,窗框塞缝要求定人位,塞缝前应将杂物、浮灰清理干净,窗顶滴水、窗台泛水应明显。

(6)铝合金窗宜优先采用下滑挡水较高的70系列推扛窗或平开窗,推拉窗出水孔间距宜≤300mm。

(7)建筑施工井架口,上人电梯口等施工洞口处理应严格按程序施工,不留施工隐患。

篇(2)

一、内部审计沟通障碍

我国当前企业内部审计沟通障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沟通交流缺乏全面性、内部审计宣传力度相对薄弱、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决策层存在隔阂以及级别不对等沟通困难。

1、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沟通交流缺乏全面性

基于我国现行大多数企业尚未形成合理的内部审计队伍专业结构,再加上,其内部审计人员从业素质普遍低下,导致其知识单一,沟通交流严重缺乏全面性,一方面是现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来源于会计岗位,其虽较为熟知会计知识,但缺乏企业营销管理知识和工程管理知识,以至于其现行拥有知识不能够满足内部审计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现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较为薄弱,造成其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不能够完全把握生产管理及营销作业流程,进而,使得其各项审计工作仅仅局限于查账、发现问题、处理处罚等方面,难以充分发挥其内部审计应有的职能。

2、内部审计宣传力度相对薄弱

近年来,我国各企业虽不断加大内部审计建设,但截至现阶段,企业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尚未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以至于不能够积极的置身于内部审计建设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内部审计宣传力度薄弱,即宣传手段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现行各媒体、多种形式进行内部审计宣传,同时,部分审计部门对其宣传存在着抵触心理,综合上,使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宣传力度较为薄弱。

3、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决策层存在隔阂

企业决策层对内部审计部门顺利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伴随着企业的突飞猛进发展,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工作负担,再加上,现行企业决策层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对企业决策层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导致二者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高效性,久而久之,势必将对企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4、级别不对等沟通困难

对于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而言,其职级相对等,而在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负责人往往起着指挥的作用,派遣内部审计基层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进行相关审计,因此,这就造成了审计基层人员与被审计负责人的级别不对等,若是部分被审计负责人利用职权,干扰审计工作,将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加强内部审计沟通的有效对策

加强内部审计沟通的有效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内部沟通与交流、和谐内部审计上下级关系、构建与被审计单位的新型关系以及加强语言沟通技巧应用,构建横向的和谐关系。

1、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内部沟通与交流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内部沟通与交流的前提条件,第一,不断完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内部审计项目负责制,明确各审计人员的职责,同时,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切实保障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实施;第二,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内部人际关系建设。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之间具有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思想以及不同的资历,因此,对统一工作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所以,应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统一思想,实现优势互补,使其形成合力;第三,培养复合型知识内部审计人才。打破内部审计人员的单一专业知识结构,鼓励和呼吁注重多种知识结构的组合,并适当提高内部审计人员选拔难度,切实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内部审计队伍。

2、和谐内部审计上下级关系

首先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以工作成效改变企业决策层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审计工作中,要把涉及到企业利益和职工关注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审计结论和处理、处罚意见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真正发挥内审工作对企业的“促进、提高”的作用,体现内审工作价值,使企业决策层充分了解内审工作为企业带来的增值作用,进而支持开展内审工作。

二是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决策层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二者之间畅通的沟通渠道。一方面,要定期的向企业决策层汇报审计工作状况,并针对各项管理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对有关问题应及时做好请示和汇报;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决策层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确保二者之间能够了解各自的职责,尽可能的减少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决策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3、构建构建新型的审计与被审计关系

首先是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以及独立性。对那些极少数问题严重、屡查不改的被审计单位,应该充分运用内审制度等手段予以处理,坚决维护企业利益与审计的权威性。同时应在原则和各项规章的允许范围之内,运用内部审计制度等手段,针对于缓解内部审计和被审计的矛盾问题,切实保障审计结论和过程的客观性、公正性、合理性;其次是通过审计“服务”,增进理解,构建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关系。内部审计工作除要对部门、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外,还要对部门、单位的领导负责,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为企业服务的一面,通过审计,查找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并积极友善提出改进意见,使企业得到改善和提高,真正达到审与背审目的的一致性,从而改变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片面看法,构建和完善双方良好的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

4、加强语言沟通技巧应用

良好的语言沟通是缓解内部审计沟通障碍的最有效方式。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应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倾听。倾听是加强语言沟通技巧的关键性环节,只有保障倾听的更准确性,才能够进行良好的语言沟通,因此,倾听时,应抓重点信息,即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在对方讲述过程中,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对方的中心思想对自身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为进行与对方的沟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说话。说话时避免语言内容空洞繁琐,其将述内容应有针对性,切实做到“一针见血”,同时,尽可能将严肃的问题轻松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后是谈话。谈话是倾听与说话的双向过程,进行谈话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的语言应具有中立性、客观性、目的性、明确性、公平性、启发性以及平衡性,学会运用幽默的言语化解彼此之间的种种不愉快,进而,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沟通与交流的顺利有序开展。

5、构建横向的和谐关系

内部审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内审部门应与财务、营销、生产、人力资源等部门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在审计活动中更好地相互合作并取得更多的支持,联合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如:开展审计活动时需要从其他职能部门了解企业相关情况;审计中发现问题时,获得其他职能部门的意见有助于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在审计意见的落实和事后监督等方面都需要与其他职能部门相互协作支持,才能实现审计成果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杏芬.整合审计下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J].财会通讯,2011,(25)

[2]隋爱东.如何利用风险评估进行内部审计立项[J].中国内部审计,2011,(09)

篇(3)

1.2审计方法不完善形成的风险目前虽然铁路内部审计已经摆脱了手工查账的传统审计方法,但是信息化审计运用仅停留在简单查账阶段,对审计项目管理、审计事项分析、审计风险预警等方面还有待全面开发应用。面对建设项目众多审计查证范围,信息化审计除了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外,还可以弥补经验判断错误、对重要指标重视不足等引发的审计风险。另外,目前铁路内部审计对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掌握还不全面,如尚未结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倡导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对铁路建设项目风险控制点进行有效研究,缺乏对风险点的认识和把握,容易形成审计盲点和风险。

1.3人员管理不到位形成的风险一个优秀的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在业务上应精通会计核算,了解建设工艺与流程、法律法规、概算计价、建设管理等基本知识;同时在职业素养上应具备认真、谨慎、客观、正直等品质,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目前对相关审计人员的管理还缺乏规划。首先,铁路建设项目审计力量不足,专职建设项目审计人员较少,抽调的非专职审计人员业务知识还有待加强;其次,审计培训较少,审计人员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多,业务水平、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给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项目审计任务带来一定困难。

1.4其他机构检查引起的风险近年来,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等机构对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审计日趋频繁,由于审计角度、范围、方法不同,往往能够发现内部审计未能提出的问题。如政府审计关注整个项目的投资效益、工期变化带来的造价增加;社会审计通过专业人员详查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往往都是对同一领导机构负责,这在审计目的、被审计单位范围选择、审计发现问题处理等方面都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有很大不同。由于审计角度不同,目前铁路内部审计人员很难从更深层次上对以上问题进行审查,对建设项目管理风险的揭示缺乏全面性。

2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2.1强化审前调查应正确认识审前调查对于风险控制、审计效率的重要意义。审前调查应了解各参建单位的基本情况、建设项目的进展状况,对银行账户、资金到位、资金支付、概算梳理、招投标、合同、Ⅰ类变更等情况事先设计好调查表格,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重点审计范围与内容,并充分考虑审计力量、审计计划时间等因素,编制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审计方案。另外,应选取一定比例的上年计划销号项目,纳入次年审计计划项目,结合项目概算分劈情况,重点对收尾资金使用进行审查监督,进一步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立项管理,避免审计盲区。

2.2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复核机制、审计沟通机制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强化审计风险控制。逐步研究和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漏洞,确定重点审计内容,同时对风险采取回避、转移、承受与控制等应对措施,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内。审计复核应包含审计组内复核、审计机构复核2个层次,对审计工作记录、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结论等审计实施全过程进行深层次复核,复核结果应明确,个别待跟踪追查事项应指定专人落实。审计沟通应涵盖审计组组内沟通,审计组与各参建单位沟通,审计部门与同级财务、计划、建设等部门沟通,可以采取时时沟通或专门沟通的方式,对沟通事项、人员、时间、方式等予以统一,一般情况下对沟通结果予以记录,规范审计程序,控制审计风险。

2.3推进审计队伍建设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和职业胜任力2个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强调的是发表审计意见应独立、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感彩,对问题事项的查证应认真、谨慎,对查实问题的处理讲原则,在审计过程中遵守审计准则、审计纪律等。职业胜任力是指审计工作的业务水平应与岗位相匹配。建设项目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既应掌握财务知识,又应了解工程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同时审计过程中还应学会相互配合,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机构在培训审计人员时应将职业道德和职业胜任力相关内容一起抓,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教学工作,对法规选用进行归纳与讲解,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同时,还应加强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的交流,了解其审计思路,学习审计理论与实务操作方法,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提高整体审计水平。有计划地培养建设项目审计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审计力量。审计机构内部应加强与稳定专职建设项目审计人员队伍,同时通过审计轮岗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培养部分非专职建设项目审计人员,使其胜任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在审计时,还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加入到内部审计项目中,并对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篇(4)

作为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参照性标准,COSO内控体系是由五个职业会计师团队共同研究四年的成果,其中蕴含许多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对企业的管理、审计、决策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内部审计管理而言,为了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需要,应当借鉴COSO的内控管理框架,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

COSO框架中将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有效监控五个构成要素,这五个要素之间并不存在顺序上的先后,而是相互交叉影响、反复加强的一个过程,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多维联系系统。

(一)控制环境。对企业控制的建立以及实施有重大影响的一系列因素的总称。是企业的一种基调、氛围,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和核心。它包括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

(二)风险评估。为了达成组织目标而对相关的风险所进行的识别和分析,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辩认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

(三)控制活动。为实现管理目标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业绩评价、信息处理控制、职务分离,业绩复核、保障资产安全等。

(四)信息与沟通。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及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五)监督。内部控制系统需持续监控。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内外部因素的不断变化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进行检查以及评价的过程。

二、COSO框架对现代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一些启示

立足于现代内部审计的公司管理与治理的统一,企业资源的整合体定位,为充分实现内部审计监督、确认、咨询、增值职能,借鉴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内核,结合现阶段内部审计转型期的整体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思路、制定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提升审计价值。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设立高层级的内部审计部门,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定位与其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和审计质量的保证不无关系。通常内部审计隶属关系层次越高,内审的权限越大、独立性越强,内审的职能作用就发挥得越好。反之,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权责将无法体现,其审计的效力就会受到影响。在财务会计等其他平级部门之下设置审计组织,或者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或其他混岗方式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就会被减弱,很难确保内部审计质量。参考英法等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经验,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总裁或董事长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的机构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权限就大,就能很好地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科学性、有效性。因此,单独建立审计机构,向最高管理者直接负责,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地位超脱,具备较强的独立性,这是内部审计的理想定位。内部审计的地位是与其应发挥的作用相平衡的,责权利应是对应统一的。但也不应过分强调内部审计的地位,有为才有位,理想的定位应与实践现状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部审计的环境控制、过程控制、风险识别和控制、信息交流反馈和内部审计程序的监督激励机制等制度,严格规范审计程序,切实将内部审计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塑造崇尚审计氛围,激励优秀员工助力内部审计,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控制注入新活力,为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提供不竭的内部资源。

1.培育和开发人力资源。内部审计管理机构要定期对各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建立优化内部审计发展环境效益的人力资源库,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培养一批高级审计人才和高级审计管理人才,带动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2.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单位主要领导的审计知识培训,提高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要性认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优化审计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岗位制度,坚持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完善内部审计人员选拔、业绩考核、激励制度。

3.建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一个单位想要在短时间内独立的培养出大批、全能的内部审计人才不太现实且成本较高,可尝试建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科学利用外部人才资源,积极引进一批固定的不同领域的专家顾问,探索建立外聘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也可在一定系统内设置人才库,吸收本级或所属单位各专业优秀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随时在本系统进行联审联查,或者解决内部审计领域专业配套问题。

(四)确定审计目标,强化风险评估,风险导向强化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目标是理念核心,它是整个审计思维流程的导航,导航偏离正确方向,影响整个企业管理风险增加,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总目标包括内部审计要审什么,怎么审和审到什么程度,公司对审计风险的容忍度等,这些目标的确定要与公司治理层充分沟通确定,这是审计质量管理的前提;在总审计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综合考虑企业最高管理层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对企业面临风险及风险成因的分析结果、本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的状况三大要素,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审计计划;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审计重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重点审计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检查风险,减少审计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工作成效。

(五)强化审计质量的过程控制,注重责任追究环节,建立后续审计制度,规避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1.建立内部审计结果的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将审计责任追究制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明确质量责任,特别是重要审计项目的质量要确定专人负责检查与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影响质量的要素解决于萌芽之中。内部检查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校正性过程,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效果性。

对于内部审计的结果,应当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明确、清晰的指标、标准,来判别从主审人员到审计组长再到复核部门、主管领导对内部审计结果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它与审计队伍建设的动机正好相反,后者是以激励机制为主,而责任追究制度则是以惩罚机制为主。健全的追究责任制度是内部审计质量的有力保证,通过内部审计责任追究控制,正确确认审计责任,明确划分各层次的责任,做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责任追究的积极作用。

2.建立后续审计制度。通过后续审计,使内部审计机构了解审计结论和决定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审计报告中所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是否切实可行,执行中暴露哪些问题,是否有漏审和错审的问题需要补审和纠正等,内审机构可获得这些审计反馈信息,从而使得审计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检验和确认。同时后续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评价纠正措施的合理有效性,因此,后续审计能促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深入问题的实质,提出有针对性、合理有效的整改措施,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六)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建立审计过程的全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审计思路和方案,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1.加强人际沟通与合作。人际沟通对于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获取相关、全面、可靠的信息,确保内部审计意见得到有效落实,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成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⑴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建立与管理层沟通渠道。在沟通中能了解组织的发展目标,能针对管理层关注的问题和管理层的期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有针对性地制订内部审计计划、实施内部审计项目并提出内部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加强与管理层沟通有利于取得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能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内部审计目标实现。

⑵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建立与被审计对象长期沟通协调机制。只有主动沟通,善于倾听,才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评价功能。

⑶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与各机关部门横向的沟通协调机制。保持与各相关部门的良好沟通,建立部门间的沟通联动机制,可及时了解组织各职能部门的动态,寻求审计问题的解决办法,落实审计决定,实现内部审计结果的高效利用。

篇(5)

风险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风险问题已经影响并制约了众多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随着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体系的建立,结合监管部门法律、法规的出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风险控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同样受风险问题影响,在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不足

1.审计质量不高

从设置内部审计范围上看,部分国有企业内审方案主要是针对财务账项审计,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对其基本经济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违规专项审计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审计质量不高;从开展内部审计准备工作看,部分国有企业在设计审计方案前,因人员配置不足,多数采取的是同级互审方式,这种方式执行过程受人情、裙带关系、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前期调查成为“走过场”,最终审计质量不高;从内部审计方法与技术上看,部分国企财务管理采取了信息化、集约化,但内审方面做得远远不足,甚至很多仍然依照事后审计、现场询问等方式进行,缺乏先进性,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2.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业务水平、敬业精神、道德标准及个人修养都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很多国有企业中,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采取的用人制度不一样,比如编制内正式员工、非全日制人员、外聘人员等,而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基本都是编制内员工,部分员工认为国企较为稳定,没有失业风险,造成员工消极怠工,安于现状,内部审计成为“走过场”。这类问题的出现,多是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养低下的表现,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不强,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同时,这类问题的出现,也与企业内部审计岗位员工的培训不到位存在必然联系。虽然部分企业存在对这一特定岗位员工的培训,但培训内容跟不上形势、培训中缺乏对敬业精神与执业素质的引导,再加之员工参与培训时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因素,导致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待提升。

3.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意识

国有企业中,多数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属于平级关系,如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各部门权力平等,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各司其职。在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时,前期现场调查、索要数据资料时,其他部门不能积极配合,甚至存在问题隐而不报的现象。此外,内部审计主要针对的是内部同事,部分人员认为开展审计容易“得罪人”,这一思想导致内部审计时畏首畏尾,沟通不畅,无法深入探究审计的结果的真实情况,影响审计质量。

二、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现代社会经济信息化、自动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造成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多元化性和复杂性,导致内部审计风险凸显。而部分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往往缺乏风险控制措施,内部审计风险因素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审计质量。只有在风险导向下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保证审计质量。

1.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为了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需要从国有企业风险控制出发,做好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及控制等工作。充分认识风险因素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提升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在风险导向下认真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期准备,重视进场前的风险调查,识别出关键风险控制点,细化至审计方案中,避免出现重大风险遗漏。同时,不断改进加强内部审计方法,迎合企业信息化、自动化、集约化发展方向,主动从改变“事后审计、现场询问”方式入手,结合新的审计手段,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2.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意识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在L险导向下,充分认识内部审计风险因素,明确审计工作职责,考虑内审人员素质与责任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带来的干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从提升内审人员职业道德、个人素质、执业责任等角度解决人员综合素质给内部审计质量带来的影响。要合理设置内部审计岗位,从专业技能水平、岗位从事年限、学历层次等多方面选拔内部审计人员。同时,需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及道德教育,在精神层面给予内审人员“正能量”,在能力上跟紧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架构,持续提高技能水平,从而提升内部审计的完成质量。

3.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沟通与配合不畅给内审工作带来的影响,充分认识到沟通与配合的重要性,并主动寻求加强沟通、配合的重要措施。首先,可通过提升国企整体沟通与配合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在管理层到员工的思想上形成配合意识。其次,需要沟通与配合的不仅是内部职能部门,也包括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沟通、配合,外部审计接触行业问题复杂,可给内部审计提供更多的借鉴。因此,在审计范围、审计报告的应用、审计工作底稿应用、审计程序设计、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需要积极沟通,完善并提升审计过程和方法,改善审计效果。

三、总结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保障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风险导向下,要通过提升审计质量、强化人才培养、加强沟通配合等,防范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国企内审工作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为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6)

其次,金融衍生交易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复杂性等特点,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金融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成为深入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审计的瓶颈。

最后,不完全信息博弈对金融审计构成了困境,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与被审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表现在审计人员与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通。

首先,把握重点,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重点风险业务产品的审计。

金融创新的风险重点主要集中于金融衍生产品,审计前必须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全面了解。一是了解创新产品的种类和业务量,看是否将金融衍生业务交易演化成主业;二是了解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试点推广、操作流程、风险环节及其内控制度,看是否能保证金融创新业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其次,充分准备,加强与被审计金融机构的有效沟通,确保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

审计前,审计人员必须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甚或是实地跟班学习,就某些关键性问题与被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观摩,以掌握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如信托、理财、保理等)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环节等方面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金融、法律等专家的意见。衍生金融产品一般会涉及较深的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可考虑聘请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协助审计。

再次,多方协助,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的有效沟通,以求监管信息及时共享。

篇(7)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和内部管理的全过程。面对审计资料无纸化、审计数据海量化的新挑战,内部审计对业务的监督逐步由现场手工查证的传统方式过渡到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监控与现场核实结合的新方式,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的沟通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情况简述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和审计管理活动中,以计算机为工具,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审计作业和管理手段,全面、及时、有效地检查和监督经营管理信息,维护资产安全,更经济、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能的活动过程。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推广有赖于企业内部网络化和计算机软、硬件投入程度的加大。近年来,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税务、财政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创建完善了财务收支和各种内部管理的网络系统。这些机构的内审部门也基本实现了与内部其他相关部门的网络互联,为实现信息交换网络化开辟了快速通道,为开展网络审计、实现实时监控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这些较大行业和系统积极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建设,硬件投入和更新较为及时,软件开发也初见成效,使内部审计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引起沟通的主要变化

沟通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 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以及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等,均给出内部审计活动如何进行沟通的指引。审计沟通的技巧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审计方式对比,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沟通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增加了与业务主管部门和一线业务人员的日常沟通。近十年来,各种业务电算化建设速度非常迅速,业务处理大集中模式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面对着繁多的平台模块、各不相同的数据表定义,内部审计师不可能具备业务主管部门和一线人员所具有的相关系统知识和技能。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类业务系统功能模块的具体用途和数据关系,有针对性地使用审计软件创建审计模型、查找审计疑点,内部审计师必须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和一线业务人员的日常沟通。

(二)增加了与审计软件开发人员的沟通环节。传统审计以现场作业为主,审计人员主要面向业务经办的一线业务人员及其管理者,通过审阅、核对、复算、盘点、观察、鉴定、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进行取证。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下,对审计软件应用的需求逐步加大,开发适用的审计软件对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参与设计审计软件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与技术开发人员进行良好沟通,才能将成熟的审计方法和技巧融入审计软件中,建立适用的查证疑点模型,有效建立业务系统与审计系统之间的关联,提高查找疑点的准确性。

(三)增加了远程沟通审计业务疑点的机会。受审计资源的限制,传统审计是在本系统内部选取某几个分支机构作为具体抽样对象开展现场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主要在审计对象的工作场所内进行查证。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下,借助审计软件,运行适当的审计模型,可以广泛地发现系统内存在的重大风险以及普遍性问题,不受地理范围的限制,真正实现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审计软件的运行,可以得到几十条、几百条、甚至上万条需要核实的疑点,除少数存在重大风险的疑点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到现场进行重点核实外,对中等风险的疑点可以通过系统追查业务的具体流向以确定问题所在,其他大部分低风险的疑点可以通过远程沟通方式进行核实:如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询问疑点的情况,移交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协助核实,对风险轻微的可以移交审计对象自查。由于远程沟通并非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审计对象可能会由于不了解审计工作而抗拒配合对问题的核实,又或是随便应付了事,因此,远程沟通需要审计人员更多的沟通技巧。

三、如何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有效沟通

(一)加强与管理人员和一线业务人员沟通,加深对业务系统的熟悉程度

在信息化时代,内部审计人员只有熟悉审计对象业务系统、了解审计客体信息的构造和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专用技术,实现应有的监督作用。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以制度形式,制定与驻地审计对象的日常工作联系制度,要求审计对象定期将业务系统的发展状况、功能扩展、优化更新情况,以及新业务流程等文件报送审计机构。其次,日常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应关注业务系统发展的新动态,可以根据专业方向定期与业务管理人员联系讨论业务发展的新动态,参加业务主管部门的培训班,保持业务知识的更新。再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短期跟班工作等方式加深对系统实际操作的了解,实地向一线业务人员了解具体业务流程,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与深入研究,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尽快深入了解业务动态及相关系统功能,为有针对性地将审计技巧融入审计软件打好基础。

(二)加强与软件开发人员沟通,实现审计技巧与审计软件开发的有机结合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组成审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结合的研发小组,开发合适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首先,需要高级管理层重视,以内部审计章程的形式,要求所有业务系统的开发必须留有审计系统的数据接口,为获取完整的业务数据提供条件。其次,内部审计专家应从审计实务出发,将审计原理和内部审计程序转变为流程图的形式,以便开发人员理解审计作业流程,编译出符合审计规范的软件。再次,内部审计专家应针对本机构业务系统的具体特点,研发各类查证和分析技巧,并与开发人员一同选用适当的统计工具和常用的审计函数,使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出简明易懂、符合审计人员工作习惯的软件。

(三)增强远程沟通的公开性与透明度,顺利获得审计对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帮助和支持

在进行远程沟通时,首先要取得沟通对象的信任,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注意将审计目的、测试的范围、疑点核实的反馈方法等具体事项向每个审计对象进行详细说明,并取得审计对象上级管理部门与审计对象机构负责人的配合,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提高沟通的层次。其次,必须与审计对象声明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明确核实工作中的审计联系人和提供核实材料的责任人,避免审计对象敷衍了事、避重就轻、无端否认事实等情况。再次,必须要保证远程沟通过程的信息交流通畅,内部审计应公开查证人员名单、联系方式,定期公布审计工作进度,让审计对象理解和自觉配合审计工作,及时提供完整、真实的信息。

(四)重视内部审计软件应用的培训,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目前,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依然秉承传统的审计技术,只会使用审计对象的管理系统进行简单查询,对审计软件的使用也只是处于查询、编制工作底稿的初级水平,远未达到掌握数据库和灵活使用审计软件进行模型编制、多纬度分析的高级水平。内部审计机构应注重加强对审计软件的培训,使所有内部审计人员熟练掌握操作知识与技巧,培养一批既精通审计业务,又了解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一是制定经常性的培训计划,编制从基础级到提高级的各等级培训教材,鼓励员工参与培训,逐步提高应用水平;二是推行应用水平等级考试,将考核成绩纳入内部审计职业准入的条件之一,并结合激励措施引导学习和应用的自觉性;三是要注重对业务查询、模型编制、疑点核实等使用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不断提高和加深对审计软件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一) 编制科学的审计方案。把现场管理的关口前移至审前调查阶段,重视审前调查,编制科学的审计方案。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必须从审计现场管理的源头抓起,加强审前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现场工作开始前,召开业务会对审计实施方案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对未成熟的方案要重新修改直至通过。让实施方案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审计工作中,依据方案,结合实际,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真正调查研究,避免审计过程中审计重点与工作方向出现偏差。

(二) 严格现场取证程序。审计证据是影响和决定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是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审计证据质量主要体现在客观性、充分性、合法性、相关性、目标性五个方面。在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证据要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其资料的简繁要依据信息含量和价值大小处理,在保证证据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对重要事项的取证,有针对性的收集、归档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二是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在采用审核、观察、监盘等审计方法时,由于取证的要求不同,所收集的审计证据也不相同,应分别加以明确规定,以规范审计取证行为;三是恰当处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应要求证据的提供者进行签名或盖章,无法获取签名盖章的证据,要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考虑证据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

(三) 做好审计组人员的分工及现场调度,加强审计现场组织管理。根据总体审计目标,把所有审计事项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充分考虑审计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分配其适当的审计任务。对重要审计事项能够迅速集合处于分散状态的个体共同开展审计工作,对不再作为重点审计的事项,及时分配审计人员到其他岗位,达到及时协同、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开展审计业务的目的。这一过程主要在于审计组长的领导,审计组长要切实做好组织领导,布置工作,督促落实,指导其他审计组成员审计检查、收集证据、沟通协调等工作: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成果,以及如何调动审计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强化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化管理。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保证审计质量为目标,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编制工作底稿时,应遵循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

(五) 强化审计现场沟通管理。审计现场的沟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审计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现代化审计现场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按照各自分工进行审计是相对独立的,但他们又组成一个审计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计活动,某个审计人员发现的线索对于另外一个审计人员的工作也许至关重要,有些事项的审查本身又需要相关事项的审查结果进行印证。这就要求在审计现场有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和氛围,并有一个组织者来确保这些有用的信息得到沟通,定期召开审计组现场业务例会和审计组与分管领导碰头业务会议是解决信息传递与沟通的有效途径。例如,陕西省审计厅每月第四周召开审计业务会议,由厅主管领导、办公室、法制处、计划统计处、审理稽核处、审计业务处、监察室主要负责人和审计组长组成的会议成员,遵循简明、效率和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事项详细汇报和研究,这一制度保证了审计信息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审计人员在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的前提下,注意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协调。沟通可以采取询问、座谈等不同方式,要避免生硬的态度和不文明的语言,学习换位思考,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尽可能的使其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避免被审计单位出现某些抵制审计的情绪。在审计交换意见阶段,审计人员要认真研究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反馈意见。

(六) 加强审计现场信息管理。一是加强对审计信息认识的管理,重视审计信息对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作用;二是加强对获取与开发审计信息的能力与效率的管理,按照专业标准、综合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技术快速准确获取审计信息;三是加强储存与处理审计信息管理,把审计信息的储存与处理的技术、方法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管理;四是加强反馈审计信息管理,突出审计信息反馈的能力与效率,使审计信息能有效的为社会各方面服务;五是加强审计信息载体的管理,要求对审计现场全过程的各种工作进行记录记载,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通知、审计工作方案、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结论、审计建议、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保管,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总结审计工作和日后的年度审计提供使用依据。

(七) 做好审计现场考核管理。注意审计现场的学习和审计人员的培训管理。加强审计现场考核,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审计人员执法行为的考核;二是对审计组阶段工作的考核:三是对项目审计进度的考核;四是对项目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开展现场审计考核管理可以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两种方式,将考核成果录入成果考核登记表,与年度目标责任挂钩。

二、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机制保障

(一) “人”的保障:加大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培养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高层次、高技能审计人才。培养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判断能力及执业经验,还要有较高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能力。审计机关要以职业能力建设为目标,坚持实务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专业职称与提高学历教育相结合,参审实践锻炼与脱产培训学习相结合,办班培训与联网培训相结合,着力完善学习培训教育的扶持、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开展各种业务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的力度,重点加强财政、投资(工程)、绩效、经济责任和计算机审计等专业培训。同时,注重审前学习培训,做好开展审计现场一L:作前的知识准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领域)背景、市场状况、经营规模、行业法规、组织结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体系,以及绩效状况等。

篇(9)

内部审计中监督与服务关系的具体体现

1.审计监督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管理层在面对全球激烈竞争时作出反应,主动要求结构调整、转变经营模式、防范风险、改善流程,需要及时、可靠、相关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撑,在这种趋势下,内部审计被视为帮助改善治理,支持关键治理程序的最合格的职业团体。武钢作为中央企业,肩负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钢铁产能过剩,国内供需矛盾极为突出,行业性亏损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武钢走出去战略步伐加快,内部审计通过监督高风险领域的管理和运行,重点监控境外资产、对外投资以及巨额资金的去向。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强对高风险领域的审计监督,促进其规范动作,减少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的风险。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检查和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及履行职责的工作质量,为公司的发展起到“决策参谋长”的作用。2.审计监督服务于企业管理提升“为流程把脉、向管理献计”,内部审计不仅要在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更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献计献策,提出可行化建议,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审计部派驻子公司监事会发挥长期驻点监督的优势,持续推进子分公司规范管理,持续推进流程优化。审计部加大工程的监督力度,对重点工程跟踪审计,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开始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重点关注工程的设计优化和投资控制管理。有的领导根据审计结论,借助审计的推动力层层抓落实,既促进了审计成果的转化,也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能。在审计监督服务经营方面,内部审计起到了“保健医生”的作用。3.审计监督服务于企业效益增加利用在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专业特长,内部审计可以就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以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如: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可以找出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堵塞制度漏洞,筑牢效益大堤;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促进清廉、加强管理,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开展成本费用专项审计,能够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工程预决算审计,可以准确核定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成本,减少资金流失;开展联营企业、承包单位目标责任审计,可以及时发现效益不高、指标不实、兑现不力的问题,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堵住出血点,维护企业利益。在审计监督服务效益方面,内部审计起到了“经济卫士”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履行好监督职能的同时,如何把握好服务职能

1.改变思维定势首先,从查错纠弊的角度去查找问题,从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层次上分析问题。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要提高经济效益,内审人员要为决策者和管理层服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内审人员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距离被监管单位太远,以免对所监管单位的许多情况不了解,无法发表意见;又不能距离太近直接参与到流程中,妨碍内审人员对经济事项作出客观评价。其次,从微观角度去查找问题,从全局、战略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单位进行常规或专项审计工作来实现其职能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查的是一笔笔资金,一项项业务,一个个项目,这些都是局部问题,但审计人员不能被这些微观现象所迷惑、限制,要用全局的、战略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要善于从一笔笔资金流动中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通过对大量微观信息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具有全局性、有建设性的防止问题重复发生的措施,为领导提供完善体制、改进机制方面的建议,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三是让被审计者从排斥审计到主动接受审计,并借助审计力量提高管理水平的角度接受审计,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完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内部管理的切实需要,要善于运用内部审计这把“刀”,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内部审计仅仅是来查问题、挑毛病的观念,变被动接受审计为主动配合审计,重视审计建议的落实。2.改变审计模式被审计单位往往都认为审计人员就是来查处问题的,所以对审计容易产生抵制情绪,甚至可能发生阻碍审计的行为,使审计难以深入地开展。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和我查你提供资料的方式,逐步转向信息平台支持。内部审计部门要不断开发应用审计软件,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建立起一套贯穿审计业务前台和后台的审计信息系统,与同行业的经济指标进行对标分析,提高工作效能,为组织价值增值寻找到目标和方向。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要加大内部控制审计力度,为企业内部控制免疫功能提供及时的诊断,使企业潜在的“病毒”得以及时控制和整治,不断化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增强企业“免疫功能”,使企业得以不断自我调整和发展。对审计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剖析。内部审计还应寻求多种监督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监督工作不出现漏监、虚监、弱监,通过预警监督模式、防范模式和惩戒监督模式,实现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模式。3.改变沟通方式以往内部审计沟通主要在审计结论作出之后,并以审计公告的形式公之于众。事实上,沟通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该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规划阶段,内审人员要与组织高层进行沟通,了解组织近期或长期的工作任务,围绕组织高层的中心工作来选择审计项目,取得管理高层的信任,从而保证审计成果得到充分重视。在审计实施阶段,内审人员要与被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告之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及审计人员的安排等,同时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生产特点、控制系统及风险等,在沟通交流中考虑被审单位的感受,消除被审单位的排斥心理,营造理解与合作的气氛。现场审计结束后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审计报告出具前也应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对发现的问题开展交流,让被审单位了解审计的意见及作出这样决定的道理。内审人员除了要处理好与被审单位及相关人员的关系,也必须处理好与组织内的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人际关系。通过定期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沟通,完善组织的信息与沟通程序,这是组织治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基础,同时积极有效的沟通又会促进内审人员与有关人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即使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也使审计结果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把握好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必须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基础,融入企业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把握好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必须从加强自身建设出发,使监督与服务型审计的效果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不断体现出来。

作者:张晓薇 单位:武钢集团公司

篇(10)

关键词: 新建高校;内部审计;专业;沟通

Key words: new college;internal audit;professional;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185-02

0引言

随着高教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异军突起。高校的财务资金周转量加大,学校建设的速度、规模进一步加快。同时高教系统也反映出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不断加大,传统的封闭型教育“清水衙门”的平静正在被打破,部分学校出现了职务犯罪数量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职务越来越高,手段越来越隐蔽,对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同发展速度已不相适应,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不尽人意,还存在不少问题,急待加以研究和解决。

1问题提出:新建高校内部审计的困顿

1.1 新建高校内部审计地位的不确定性内部审计职能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地位,所谓内部审计地位就是内部审计结果向谁报告的问题,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模式表现出来。

1.1.1 从机构设置来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①校长直接领导的独立审计部门;②由校长直接领导的与其他部门(如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审计部门;③非校长直接领导的独立审计部门;④非校长直接领导的与其他部门(纪委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审计部门。

1.1.2 从领导关系、人事任免和经费来源来看①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直接接受高校分管本部门工作的校领导的领导;②在业务上接受行业协会的指导;③大部分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公开竞聘德才兼备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任免;④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办公事业经费,尚无自筹经费,这难免会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

1.2 新建高校内部审计结构的复杂性结构就是指不同类别或相同类别的不同层次按程度多少的顺序进行有机排列。内部审计结构就是内部审计组织、审计行为、审计内容和审计人员等方面的有机排列。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决定了内部审计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1.2.1 内部审计事项的丰富性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资金不断的投入,需要确认和咨询的内部审计事项越来越丰富。

1.2.2 内部审计人员的精炼性内部审计事项的丰富性,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精炼的特质,“精炼”主要是内部审计人员具有精炼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审计沟通艺术。

1.3 新建高校内部审计的外部化《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十九条指出,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部门、单位负责人批准,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有关事项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化(外包),指高校管理层将本单位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从实践上看,新建高校内部审计往往存在人员少、知识结构不合理和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劣势。因此,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必须加强必要的沟通,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的解决,可以拓展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思路,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组织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2原因探析:新建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2.1 对内部审计地位认识不足目前,一些新建高校的组建与发展工作千头万绪,学校的重点和主要精力很难关注到内部审计工作,因此内部审计的开展从开始就存在先天性的不足。

2.2 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滞后

2.2.1 现代审计的高要求与审计人员素质不相适应学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教育经费管理的不完善;工程投资难以控制;复杂经营活动中容易隐匿的问题;经济责任在形成过程中难以分清。这些都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内部审计把审计监督拓展到学校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同独立审计相比,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业务素质都有较大差距,存在明显的劣势。审计部门深感人手不足,难以完成目前繁重的工作任务。

2.2.2 现代审计的高要求与审计人员工作思路不相适应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狭窄的弊端已多有显现,审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重视现场审计,忽视审计的准备阶段和后续整改工作,造成审计程序不完整,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

2.3 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落后

2.3.1 审计方法与经济活动的繁杂性不相适应目前,高校的内部审计,大量的还是搞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审计。只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差异性作为审计的重点,忽视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忽视对学校教育经费整体运作的定性分析、未来效益的预测、偿债能力研究以及经济责任界定,造成审计的深度不够、范围狭窄、作用层次低等问题。

2.3.2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滞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大大增强了审计的及时性,事后审计将逐步被实时审计所代替。高校审计人员对对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应用滞后,远远地落后于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内部审计人员严重制约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提高,制约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

2.3.3 高校内部审计证据的较高要求增加了内审的难度由于内部审计事项与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联系密切,一些敏感事项涉及的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内部审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其复杂性和隐蔽性往往会使内审人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直接影响结论的公正性。证据的较高要求也在考验审计人员的专业和沟通能力。

2.4 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2.4.1 内部审计风险与内部审计标准关系密切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都不尽完善,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更是一片空白。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随意性较大,只能依据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结论的权威性,也加大了内部审计风险。

2.4.2 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容①有关信息使用者开始要求内审部门对相关会计信息等进行审签,无疑增加了内审人员的执业风险;②自高校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以来,实行全收全支的新收支管理模式,将所有来源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大大增加了学校内审工作量,内审工作重点需要由过去的查错防弊和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的审计逐渐转变为“确认与咨询”;③高校内审部门的工作通常来自于学校组织部和分管副校(院)长的行政安排,审计人员大多数时候没有选择被审计单位的权力,因而风险高领域不能被及时发现;④随着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更新、删除可以不遗留任何痕迹,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不易被发现,审计人员的检查风险也随之加大。

3对策研究:新建高校内部审计的拓展方向

3.1 找准内部审计在高校组织中的定位要找准内部审计在高校组织中的定位,应该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3.1.1 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新建高校的决策者们,要真正把内部审计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列入党委议事议程。设立独立的审计处,不能随意撤并审计机构,不能随意与其他部门(纪委、监察、财务)合署办公或挂靠,必须做到能够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从人事、经费、权限上真正实行完全意义上的独立,这是内部审计工作性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得出的结论。

3.1.2 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离不开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而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其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程度以及审计工作成绩的取得。审计部门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3.1.3 做好内部审计的规划在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框架下,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校领导的指示意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年度工作的安排,精心研究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年度内部审计项目和工作计划,确定年度重点审计项目。

3.1.4 根据上述标准,我们认为内部审计应该确立这样的组织定位,如图1所示:

3.2 加强内部审计专业能力建设

3.2.1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从内部审计人员设置来看,多者三人以上,少者1到2人,有的还是兼职人员,我们认为无论单位大小,都要重视人员配备,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和年龄梯队。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少于2人。

3.2.2 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审计技术手段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把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当作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围绕“增加价值、改善组织营运,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个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

3.2.3 刻苦钻研业务,提升专业能力。政治素质是高校审计人员的灵魂,专业能力就是高校审计人员的生命。审计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业务,审计人员要精通审计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审计技能,通过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方式,认真学习审计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①增强内部控制能力。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价,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和关键控制点,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维护校内经济环境,规范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校的改革和健康发展服务。②增强管理审计能力。强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以便对组织的措施表达意见,对组织经营进行更好的控制。③增强绩效审计能力。加强对内部财务、基建(修缮)、物资(设备)采购、科研经费等方面的审计。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是经济效益,即对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分析,通过办学和科研为学校增加的收益,确定诸如教学课时、科研项目的完成数量,教学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等。在办学过程中为学校增加的现金流量、科研成果转化收入。以便帮助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④增强质量审计能力。质量审计就是:“为独立地核实或评价和报告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规定或合同要求,由人们对有关行为或决策的质量方面进行的系统检查。”⑤增强风险审计能力。“风险是指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的衡量标准是后果与可能性。

3.3 充分运用沟通艺术沟通是一门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地沟通交流,有助于化解误会、消除矛盾和解决问题。如果沟通不当,往往会出现被审计单位“怕审计、烦审计、躲审计”的情况。

3.3.1 内部审计沟通的基础①制度基础。高校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是规范内部审计的根本点和着力点,也是我们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校的管理评价体系之后,才可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由此确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层次,用法规文件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②程序基础。内部审计应严格遵循审计工作程序,审前制订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的内容、范围、时间、分工及责任等,针对不同的环节来设计沟通的步骤,就能够准确把握沟通的特性和技巧。

3.3.2 内部审计沟通的技巧①准确把握沟通方式。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具有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技能,以便能清楚地和有效地传达诸如审计目的、评价、结论和建议等事项。”a)口头沟通。b)书面沟通;②学会积极倾听。倾听全部信息,不要只听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信息。在倾听中有针对性地采用鼓励、询问、回应、重述等手段,确保对问题的全面正确理解;③避免沟通中的禁忌。审计沟通中接触的不只是财务专业人员,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过多使用专业术语除了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外,别人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无法与你沟通。

3.3.3 内部审计沟通的巧妙设计内部审计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任务,因而沟通方式也要进行巧妙的设计。①在准备阶段。a)审计人员应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b)召集相关会议。有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审计涉及部门的负责人出席。通过审前会可以使被审计对象详细了解本次审计的目的、性质和具体安排,有利于审计实施阶段的沟通;②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就具体审计事项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查询;③在报告阶段。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的理解,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之前就报告中的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等与被审计单位进行认真充分的沟通。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提出书面意见,并将该材料作为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保存,避免今后出现异议;④后续审计阶段。就审计意见、建议的整改情况、存在的困难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同时征求其对审计的反馈意见。

4结语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还刚刚起步,应当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认识内部审计确认与咨询的职能。内部审计人员应着力提升自己的各种专业能力,加强内部审计沟通,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挥现代高校内部审计的作用,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高校经济管理的参谋部,内审人员应成为高校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专业浓缩精品,沟通铸就未来。

参考文献:

[1][美]劳伦斯・B・索耶.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上、下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5.

篇(11)

随着我国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自身审查的机构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实现其预期的经营目标,不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更需要一个良好、协调的环境才能实现。而在内部审计的建设过程中,软环境的建设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如果软环境建设不当,可能导致内部审计失效或者无法开展。

内部审计软环境包括企业组织内部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审计冲突的化解和建立各种亲和力。这些因素是保证内审人员工作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内审人员充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可靠保障。根据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第260条在关于“人际关系和交流”中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具有与人打交道和有效地进行交流的技能,第01款同时指出“内部审计师应懂得人际关系并与被审计者保持令人满意的关系”,02款又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具有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技能,以便能清楚和有效地转达诸如审计目标、评价、结论和建议等事项。”因此,内部审计软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与管理层的沟通与协调、与被审部门人员的沟通与协调、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等方面。

一、与管理层的沟通与协调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要在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对内部审计权威的认可主要来自内审人员所在的组织,要由企业管理当局授予才能实现。

1、向管理层推进内部审计的“顾问”形象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其职业化的弱点所在,其原因大部分在于内部审计的“带察”形象,若能改变这一形象,在管理当局和公众眼里树立起组织“顾问”的形象,则独立性问题将会弱化,至少可以削弱由于认证服务所带来的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疑虑,扩大其社会认可。但这并不是抛弃“警察”这一角色,毕竟认证服务是内部审计服务的基础。这里所要求的是要在管理当局与公众眼中树立起对内审的第一印象―“咨询专家”,从而减弱“警察”这一职业形象给内部审计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针对这个问题,IIA对于内审的新定义和准则框架所做的修正,充分体现了这一改变,将咨询的功能明确地表述出来并融入到准则结构中。企业的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应在加强职业内部对新的职业形象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向企业中的各级管理层,尤其是最高管理当局推广这种职业形象,以增进他们对内审“顾问”职业形象的认识。

2、积极化解与管理层的冲突

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的一项管理控制职能存在并发挥作用,内审机构和人员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内审人员应当在守法、诚信的前提下,以其所服务的组织的意志和利益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也就是说,内审人员忠诚于组织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即不违法和不欺骗,只有在这两个前提之下,内审人员的忠诚才能全部献给组织。如果出现管理人员要求内审人员为了企业的短期利益而从事非法、虚假行为的情况,那么,内审人员应通过种种方式化解与管理者之间的分歧,设法纠正其错误行为,必要时可通过审计委员会反映到董事会、股东大会,使不法行为得到制止。因为从长远来看,内部审计职业的利益和其所服务的组织利益是一致的,内审人员只有坚守其职业道德,才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对内部审计职业和企业来说,才能真正地实现双赢。

3、减少传递误差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他们不是内审专业人员,对于内审部门提交的报告,会出现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没感知到有用的信息数据,或是对感知到的信息做出了错误的理解和解释的情况。对此,内审部门应加强与管理者的沟通,向其详细介绍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并突出重点问题以引起其重视。内审部门应与管理层建立交流与反馈机制,及时将管理层需了解的情况以及企业内部发生的有关事项,与管理者进行沟通,以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误差的可能。

二、与被审人员的沟通与协调

由于信息不对称,被审人员肯定要比内审人员更了解所要审查的内容,因此,审计人员要使其工作有效率和效果,并保证纠正行动得到切实实施,就要获得被审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但是,由于被审人员视内审人员为警察而非顾问,因此审计常招致抵制或不合作。内审人员在组织内部完成各项审计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冲突。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内审人员对此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方法。因此,为避免职能冲突,内审人员应改变其行为态度,与被审者建立一种合作态度,用积极的、谦虚的、平易近人的姿态开展审计工作,并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与被审计者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此外,还可以利用审计会议方式进行沟通,利用学习及咨询机会沟通,选择面谈方式进行沟通,利用会见方式进行沟通等。

三、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之间应加强理解,做好内部审计职务的分工,深化内审人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对于分歧应协商解决,部门领导要充分发挥作用,掌握解决工作冲突的技巧,以及下属人员的分工,避免重复工作,借鉴内部控制分工原则,实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学会倾听,及时为下级人员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及时总结以前的冲突经验,防止或预先计划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良好合作是实施有效审计的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有效的内部审计软环境,使内部审计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和沟通,是内部审计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