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化,国家建设和卫生事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也日趋迫切。这类人才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具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能进行国际交流和研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通过讨论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工作,着重从专业知识和科研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论述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1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博学而精深
研究生教育相比本科生教育而言,本质上是更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而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一般来说,一名医学是在完成了4-5年本科医学院校的系统培训,并在考试合格后才能接受研究生教育。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考者均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这类人群往往具有具有较扎实而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操作技能。但是实际工作中也有一部分研究生因为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或医学专业知识不全面而不能很好地胜任研究相关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应着重加强医学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同时,我们认为本阶段的培训不应只是简单地重复本科阶段内容,重点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更深入的学习。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每名研究生就可大大补充和拓展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如我们专业硕士研究生,首先要必修病理学的全部理论课程,再进行必要的外科病理诊断培训,使其掌握常见疾病和病变的病理诊断。通过加强专业课程的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同时,随着学科的迅速发展,病理学也已经进入了分子病理学时代,对于很多疾病的认识不仅仅是从形态学的角度,更应从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进行诊断和分类。所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就成为分子病理学必备手段,因此,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研究生还必需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如分子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等。所以医学研究生必须首先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才能够做到专业,也就是所说的博学而精深。
2注重科研素质的培养,做到扎实而创新
医学研究生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因此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能力,也就是具有较强的科研素质。所谓科研素质包括丰富的学科知识、缜密的科研思维和全面的实验技术等多方面。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科学知识,才能及时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并发现本领域的热点问题,所以若无丰富的专业知识,科学研究也就无从谈起。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专业知识的获得,除了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经验积累,还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文献检索,早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利器。因此,文献检索能力业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生最基本的科研素质之一。同时,目前普遍认为,医学研究生科学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一个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的环节。医学研究生必需具有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因此,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和科学思维能力,我们每个课题小组每周固定一次在实验室成员间进行学习交流,研究生自行选择与自己课题相关的高水平的最新研究论著,通过检索大量文献以幻灯汇报的形式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共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快速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而且可以学习文献中的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法等,逐步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模式以及科研能力。同时,我们科室每周组织一次学术活动,各个课题研究小组的研究生轮流汇报近期实验进展、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科室学术活动,研究生之间不但充分的进行了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也有助于早日培养其科研素质。
3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做到德才而兼备
传统观念往往仅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调其本专业的知识学习。但是对于现代社会,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科研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从“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再者由于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更多的要求医学研究生将来无论是从事临床还是科研工作,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和医学知识之外,更要具有崇高的医者品格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一部分学生功利心较强,忽视长期的能力培养,片面追求SCI论文,甚至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篡改数据,弄虚作假,违背了基本的科研道德,漠视科研的宗旨和意义。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注重对医学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在首先在思想上杜绝弄虚作假的念头,同时加强对原始实验数据、记录的检查,在实际工作中防止违背科研道德的事情发生。而对于临床型的医学研究生,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则需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感召学生。所谓医者仁心,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榜样。还比如经常邀请本单位到艰苦地区支援工作的医生和老师给学生做报告,通过学习他们身上的大无畏奉献精神以及人性上的闪光点,以人格的力量来感召和教育学生,培养其人文素质。只有具备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操守,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能真正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发挥作用。所以,注重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使他们真正做到德才兼备,在我国的医疗教育事业上做合格人才。
4医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
在国际协作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国家大量需要能够真正“走出去”体现我国医疗水平的医学人才,因此教育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国内众多高校均认为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研究生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其中尤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认为首先应尽可能创造便利条件派遣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短期或长期的交流访问、合作研究。纵观我科研究生导师95%具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和合作研究成果。通过这种培训,首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能力提高,特别是教师的英文听、说能力。很多教师在回国后都能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实行双语教学等教学手段,以实际行动来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同时,国外留学交流也便于导师与国外知名研究机构建立联系,开阔了研究生导师的国际视野,为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创造了条件。其次,教育国际化是另一重要方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必须找准定位,与国际接轨。同时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适当引用原版教材,营造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氛围。通过开展联合培养等模式,选派优秀的研究生到国外知名院校学习进修。在文章撰写等方面要求学生阅读国际学科研究前沿的最新英文资料,鼓励研究生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等。这些手段都有效地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开展。
客观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因此,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考核,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缺乏一套对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评价系统量化的指标体系,尤其是外科,例如,研究生需要担当第一助手完成多少例手术,完成什么级别的手术;甚至在导师指导下以主刀的身份完成多少例手术,需要完成多少例疑难危重患者的管理等等量化管理指标。另一方面,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运行以来,国家尚未对各培养单位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故严密的培养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制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临床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只有1~2年工作经验的低年资医生、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等,由于这些生源偏重于理论考试成绩,缺乏扎实的临床规范化培训,或因医疗软件和硬件的局限,使其缺乏严格规范性临床训练的机会,故学生入学前没有对临床能力考评,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平。
3、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适应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生为目标。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然受到学术型学位教育习惯的影响。导师在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培养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临床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也无监督机制),重科研轻临床,科研选题重基础医学轻临床医学,忽视了对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临床工作时间严重不足,时间都花费在基础实验和论文写作上,并且因缺乏对临床培养具体环节的监管,导致绝大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转未达要求,临床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无法满足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导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时间不足和教育方法单一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的扩大,导师所培养的研究生人数逐渐增多,并且因为导师本身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异常繁忙,尤其是外科系统研究生导师,束缚于手术室时间较长,致使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一对一的临床指导和交流时间相应减少,甚至于个别导师存在“连拖带抱”和“撒手不管”的两个极端现象。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和学术能力相对稚嫩,需导师的耐心指导,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
二、基于以上问题对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建议
1、建立完善的培养和管理体系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与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思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采用理论课、专业科室轮转、讲座、教学活动等形式进行培养。目前,有的院校将理论学习时间尽量减少,将以前的全日制基础理论学习改为周末授课,有效地延长了临床工作时间,是一个较好的尝试。结合导师的专业化训练,以及院校对研究生教育的加强管理,始终贯彻以临床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养模式,促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2、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训的力度
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积累和掌握,需要研究生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训练,因而需要建立严格的临床轮转工作制度,各个临床轮转科室和本科室应建立合理的导师负责制,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各学科培训的联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培训,规范带教行为,严格考勤制度,明确研究生轮转实习的目标。例如,本科室和轮转科室加强对科室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正规诊疗的培训力度;本科室轮转时,研究生更应该提出个性化的诊疗意见,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正确地进行临床实践;外科系统的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增加担当第一助手或者主刀而完成手术的例数。建立轮转科室出科考核制度,将临床工作尽量量化。
3、加强实践技能考核,建立量化的考核标准
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包括基础知识、基本临床操作技能、教学和科研能力等,要建立各方面的量化指标。例如,基础知识包括专科知识以及相应的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相应疾病的诊治思维,重点突出在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析,结合各种辅助检查对疾病的病理和诊治要点进行分析,以此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技能的考核可予以如下内容进行量化,例如,收治患者的数量、病种、疑难病例数、独立或者在上级医生指导下成功抢救的危重患者数、诊断符合率、参加手术的种类和数量、以第一助手或者主刀完成手术的例数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是临床-科研-教学兼备的人才,不仅仅需要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要求。例如,对患者或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对低年级实习学生的知识小讲座,或者对临床见习的学生进行小课示教等。
4、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水平
临床科研是指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研究,其目的是提高诊断水平、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和进行疾病病因分析的宏观研究。导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分析临床问题,对临床问题提出思考,结合导师对临床科研方法的指导,促使研究生进行临床科研研究。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临床科研也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临床科研不再是以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的方式来总结临床问题,而是采取交叉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诊断试验医学序贯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临床课题,因而需要导师花更多时间,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临床课题的选题、设计和方法、以及具体研究过程中进行指导,才能有效保证研究生临床课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医学研究生的素质如何与我国医学的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随着医学研究生的逐年扩招,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跟不上院校的发展。而医学研究生的研究水平也只停留在表层上,未得到深入发展,这一点从他们所研究的课题中可以看出。此外,目前很多院校培养出来的医学研究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虽然满腹理论,但是由于实践少,基本达不到社会用人标准。特别是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今天,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当前医学研究生教育与社会脱轨,不能满足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面对这些新形势,笔者认为,应深入思考研究生教育,并提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内容等。
一、利用多种途径,培养研究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医学研究生的心理素质较为稳定,波动性不大。但是,在新形势下,如就业压力的增大、难以均衡恋爱、学业、家庭等关系,医学研究生很容易产生心理波动。此外,从研究中发现,很多医学研究生定位过高,但与现实存在差距,因而容易产生落差感。如果医学研究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极易导致他们出现自我否定、焦虑等心理。那么,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首先,鼓励医学研究生从容、积极地面对不同的压力。可以从了解压力入手,进而分析压力来源,并结合自身情况,找出缓解压力的方法。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发展动态,依据外界形势调整目标、方向,使之符合自己的心理期望值。其次,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医学研究生的心理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有效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院校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并明确教育侧重点,有助于医学研究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形成。
二、提供实践机会,提高研究生临床业务素质
临床型和科研型是当前研究生培养的两大主流方向。由于研究生培养和发展方向有所不同,但都应注重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促进医学研究生临床业务素质的提高。临床型医学研究生的侧重点在于临床实践;科研型的则把焦点放在科研上,如掌握课题研究。由于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的不同,因而在实践水平上也有所差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众多医院都要求医学研究生同时兼具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如何协调不同方向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成为热点议题,值得深入思考。
笔者认为,无论是临床型和科研型的医学研究生,都应多提供实践机会。为了督促学生实践学习,应建立相对应的考核制度,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通过医学临床实践,学生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并能提前体验医学工作,熟悉各个流程,更好地适应医学发展需求。当然,提供实践机会并不是简单的联系实践点,还应注意指导,引导学生实践的同时多思考、多学习。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医学研究生的实践工作,促使他们的临床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三、注重诚信教育,培养研究生良好的诚信品质
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目前很多医学研究生在展开学术工作时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直接剽窃别人的作品;请人等。如果高等院校不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学术规范意识,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失败的。医学研究生只有树立起良好的诚信品质,其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诚信缺失的今天,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诚信教育,促进他们良好学风和学术道德的形成。此外,还应该注重医学研究生的纪律教育。由于医学研究生外出实践机会的增多,因而应增强纪律教育,以形成良好的学风。针对诚信教育这一块,各高等院校还应制定相对应的监管制度,将医学研究生的诚信建设工作坚持到底。
四、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符合医疗改革的研究生
面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形式,高等院校只有深化教育改革,使培养出来的医学研究生才能更符合新形势的发展。首先,依据自身院校的发展实力进行招生,不能盲目扩招。例如,在招医学研究生时,要考虑教学资源、承受能力,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其次,将课程改革进行到底。医学研究生在完成既定课程学习后,引导他们选修其他辅助课程。在教师队伍方面,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在课堂教学方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多采用研究型学习、讨论式学习等。再次,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给予充分的实践机会,研究生的医学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最后,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医学研究生虽然学历高,但如果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就会造成诸多地方出现医学人才奇缺的现象。其实,小地方也有施展能力的天地。因此,应引导医学研究生明确就业观。
总之,新形势下,作为高等院校工作者,应多思考医学研究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清新形势下,提出与之对应的教育发展策略,医学研究生将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83-02
一、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知识传播的途径和结构。传播知识迅捷、海量和易得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冲击了传统科学知识传播的格局。处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医学科学教材、书籍、杂志等也在多媒体教学中脱颖而出[1]。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IDPF)2010年1月的统计显示,虽然仅占全部图书市场销售的3%,教材较上一年也有四倍的增长。2011年7月开始,随着iPad走进美国高中,随即引发了电子教材的开发。
世界正进入“无纸书籍”的学习新时代,电子课本以及教材包已经悄然迈入教育的殿堂。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教育部近期开展的“三通二平台”建设之际,电子课本以及教材包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抓手[2]。医学研究生教育也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的优势,从国内教育应用状况中探索医学电子课本的示范应用。
二、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学教育资源也愈加丰富。医学教育逐渐成为由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模拟接诊室以及教学医院等组成的完整、丰富的教学单元。选择最新、最前沿的内容进行讲授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生先进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阶段,教学活动大型化、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单一化的状况仍然在很多高等医学教育中存在,传统封闭型、记忆型和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被很多医学院校继续采用。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正逐渐进入现代医学教育。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医学院医学教学中逐步推广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利用计算机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同时,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在国内兴起,不出国门,也能接受世界顶尖名校的免费教育。一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运动正席卷中国。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一种产物。
三、医学研究生教育难点
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在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都合格的医学人才,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技能,进而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4]。这些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必须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医学实践并完成更高层面的专科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现代社会还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能够以患者为中心、实践为导向,具备向公众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所应有的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5]。
但是现阶段,一部分医学研究生教育仍然以讲授、实验、分组实习的传统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实验课时相对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其创新精神。绝大多数医学院校也提到有必要持续减少课堂讲授时间,而不断增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以问题为导向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病案CBL(Case-Based Learning)以及基于团队合作TBL(Team-Based Learning)的学习等,将模拟或模型教学应用于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6]。与此同时,更好和更时髦的教育系统――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作为新一轮的全球学习革命,正在用技术完成教育资源民主化。这场从硅谷和MIT发端的在线学习浪潮,旨在“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MOOC终将满载着顶尖高等学校的精英课程,往免费精英大学教育的未来一路奔去。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势必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优势
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使得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一些难以口头表达、难以肉眼观察到的实物、过程实现最方便、生动和形象的动静态模拟,对于形象理解这些实物和运动过程有着极大的帮助,能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开放性极大地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可以借助计算机惊人的运算速度和海量的存储,提高医学信息量;在计算机特有的查询功能协助下,可以使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定位所需信息和内容;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集合了多媒体的技术优势,由声音、图像、视频及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元素构成[1]。基于宽带网络技术的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保留了类似传统书籍和杂志“翻页”阅读方式的同时,增添了纸质书籍和杂志所不具备的动画、音乐、声效、图文等精彩效果。
五、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部对改革教学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从多媒体元素聚合角度看,明显优于常用的演示文档(Power Point),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很大的发挥余地;此外,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可以在调动研究生的视听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7]。例如在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中建立和应用全数字化人体真实结构三维模型,即数字化可视人体(digitized visible human),无疑将大大改革解剖学的教学,医学研究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手动跟踪每一个结构(如骨骼、肌肉、血管及神经等),将对现代研究生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有着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8]。
六、结语
及时准确地将世界新技术革命、医学研究发展以及医学新学科发展信息反映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借助计算机技术新兴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优势,将在多媒体教学中脱颖而出。从事医学研究生教学的导师应主动学习并且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新技术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相信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势必会在现代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应用优势,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掀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步金梅.Iebook医学科普教材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300.
[2]吴永和,马晓玲,杨飞.电子课本出版与生态发展的阐释与研究――基于标准研究、产业发展与教育创新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1):17-28.
[3]梁茜,张万红.浅谈中外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差异[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432-435.
[4]黄婉霞,张立威,王家骥.中澳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比较与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2,(3):472-474.
[5]Nikendei C,等.德国医学 教育[J].汪青,编译.复旦教育论坛,2010,8(1):93-96.
[中图分类号] R0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b)-0130-04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LONG Li1 KONG Jianqiong2
1.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2.Hyperten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or an example,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main aspect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cluding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hardware facilities, tutors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rough the change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it is illustrated that cooperative education can promote sound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system, teaching infrastructur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mode reformation. Thus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who become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of adapting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 hospital is promoted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Hospital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已有十余年培养研究生的历史。医院于2010年10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等多部门联合批准为首批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同时也为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 健全研究生管理体制
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权责明晰、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体制[1]。研究生教育在我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断健全管理体制,保障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顺利开展。医院设立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临床教学发展、改革和管理进行咨询指导、评议审议和监督检查。在高等院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为医院学位工作的领导机构,开展医院研究生学位评审工作。结合我院特色及国家、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要求,医院制订了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和研究生培养规范。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研究生培养通常采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大学宏观管理,下放权利,赋予医院培养研究生的主要职责,使得医院研究生培养的自相应加大。我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院内采取“三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即通过医院―教研室和科室―导师三个管理层面完成医院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医院指定1名副院长负责领导研究生教育工作,下设科研教育中心,配备高学历专职研究生管理人员,并成立20个教研室,固定教研室和科室兼职研究生秘书,使研究生培养工作能够规范、有序的开展。导师则从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学习、临床能力培训、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和指导。为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医院和大学正在建设校院研究生二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平台将有利于在管理人员、导师和研究生中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彼此沟通。
2 改善教学基础设施
硬件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物质保障,自我院被批准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以来,政府、大学和医院十分重视基地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教学环境,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研究生住宿环境,实行免费住宿和宿舍免费上网,使研究生在宿舍即可进入医院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加强医院图书馆建设,增加馆藏书量,改善文献检索室和电子阅览室环境,与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医学图书馆建立图书资料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每位导师配备教学专用笔记本电脑,以供研究生使用。在临床科室设立示教室和多媒体会议室,为研究生教学实践提供场地。购买临床教学设备,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临床能力模拟考核基地,设立模拟病房和模拟门诊,满足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需要。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筑面积7860 m2,重新规划改建后的临床技能训练室有15间,拥有体格检查模型、急救模型、穿刺模型等多专业多技能模拟训练模型,可同时接受120人培训和考核。医院还为研究生免费开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各级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建设,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共享实验室和科研合作平台,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创造条件。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除靠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人才软件。导师队伍是切实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2]。我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93人,他们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大学重视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基地导师遴选条件和管理办法,在导师遴选中不但突出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而且注重思想道德素质。我院被批准为基地后,新增兼职博士生导师6名及兼职硕士生导师36名,其中65%为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平均年龄为41.8岁,45%的导师有博士学位,具有外校学缘的导师占39%,说明新增导师队伍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较合理。导师的学术造诣、教学技巧、医德医风以及人格魅力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4]。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学和医院定期举办导师培训会。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导师培训会,使新增导师明确自身职责和研究生培养体系,使老导师把握研究生教育形势,转变培养观念,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医院建立了以动态评估和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导师队伍管理体制,对导师的学术贡献和研究生培养业绩做出及时、公正、合理的评价,奖惩分明,打破导师终身制,激发导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推动基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此外,医院还重视导师梯队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和副导师制,将临床能力强、有科研创新意识和带教热情的年轻教师吸纳到导师小组和副导师中,通过协助指导研究生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导师遴选的后备库,保证了医院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4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
自2009年开始,以扩大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为标志,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进入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阶段[5]。而且,全球医学教育改革也提出以系统为中心,确立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要求[6]。为顺应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医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临床医生岗位的需要,医院利用临床资源优势,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基地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育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4.1 组织研究生岗前教育和专题教育
岗前教育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奏,是基地研究生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包括入院教育和入科教育。入院教育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内容包括医院人文教育、规章制度和培养模式、医德医风教育、医疗安全和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注意事项、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科研选题和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临床实践能力等,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科室。入科教育由临床科室组织,内容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科室概况、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及医疗活动中的注意事项等。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岗前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进入角色,适应临床学习和工作。
除集中的岗前教育外,医院还为研究生举办各类专题教育讲座。医生面对的是社会人,不但要治疗躯体病痛,而且要抚平心理疾患,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为其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因此,医院加强了对研究生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定期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心理知识、伦理知识、医院文化等讲座,使研究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塑造其人文精神,提高其职业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4.2 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
临床能力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和基础环节,其强弱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硬标准[7-8]。而且,临床能力培养也能突出基地培养研究生的特色优势。我院是原卫生部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定点医院,有开放床位2750张,设分院2所,社区门诊部1个,年门诊诊疗人数170万余人次,年出院患者12万余人次,年手术7万余例,病源充足,能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提供丰富的资源。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包括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分为二级学科轮转和专科临床能力强化训练两个阶段。近两年,我院招收的研究生50%以上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临床能力相对薄弱,教研室和导师针对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轮转计划,实行因材施教。医院为确保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质量,每个临床科室设研究生教学秘书负责其日常管理,由临床业务能力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任研究生带教老师,使研究生在轮转期间也有专人负责。科室带教老师重视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辅导研究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阅片、检查报告单分析、诊疗、病历书写,采用专业知识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手术操作演示等方法,对研究生进行充分、系统、规范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促使其把书本知识转变成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医院还限制研究生管床位数量,使其能精学细学,不致成为科室的免费劳动力。临床能力考核是检验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效果的关键,分为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采取理论考试、实践操作与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出科考核通常在本科室完成,而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分别在医院和大学的考核基地完成。为保证考核质量,医院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和标准,将考核贯穿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训的全过程,以此检验研究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师的带教水平。医院每年还组织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专题培训、参加临床技能大赛,以此促进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和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从今年开始在部分研究生中试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这为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和成就未来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也促使医院不断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
4.3 重视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能力培养对于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研究生建立更加系统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对提升临床能力具有辅作用,对提高培养质量至关重要[9-10]。长期以来,医院忽视了对医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致使研究生毕业后不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不会进行临床示教和讲课。医学是一门传承并不断创新的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只有具备良好教学能力的医师才能使医学教育得以延续。成为基地后,医院重视了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使他们掌握医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医院要求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必须在听课、集体备课、撰写教案试讲后进行。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本科生的临床见习和实习,讲授示教课程,进行教学查房,进而组织简单的病例讨论;也可以参与科室的小讲课、通过讲授临床理论课程等形式完成。基地还采取观摩教学、示范教学、教学比赛、教师听课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另外,对研究生教学能力的考评也势在必行,有待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建立。
4.4 研究生结合临床进行科学研究
高水平临床医师的培养,不仅包括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包括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11]。无论是科研思维的建立,还是创新思维的培养,都离不开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和锻炼的环境[12]。医院着力构建以临床应用研究为主、应用基础研究为辅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研成果产出、转化和应用。我院拥有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国家及自治区级医学中心、8个自治区级医学研究所,这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013年我院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3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67篇,获得科技进步奖12项。研究生创新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中,科研训练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也需要临床研究训练[13]。基地侧重研究生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和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结合科室特色和优势,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与临床实践脱节。课题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涉及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包括调查研究、经验总结、随访研究、实验研究等。经常而广泛的学术交流促进医院的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14]。基地研究生在科研训练的同时,还要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参与研究生学术论坛,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科研思路,激发创新潜能。而且,我院还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各级课题,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15]。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基地还经常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研讲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题也进行开题、预答辩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过程监控。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所以,医院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一般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完成。
综上所述,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医院的人才储备能力和社会声誉,促进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晓霞.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下如何强化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职能――建立校、院、系、导师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78-279,146.
[2]胡伟力,陈怡婷,陈地龙.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 11(1):18-20.
[3]王瑛,邹小莉,李慧,等.临床教学医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3):222-223.
[4]李成峰,南涛涛.论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模式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3):262-264.
[5]赵冬梅,赵黎明.依托行业优势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研究生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28-31.
[6]Frenk J,Chen L,Bhutta ZA,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J]. 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7]陈琪,沈春明,陈地龙,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3, 42(13):1555-1556.
[8]滕怀金,郭建刚,王萍,等.医院办学模式下医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点的建设与评估[J].中国医院,2013,(2):71-72.
[9]李,谢炜.培养医学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尝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779-779.
[10]祖雅琼,陈洁莉,李丽剑,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级医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526-528.
[11]刘晓黎,王晓玉,王远,等.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54-156.
[12]石微微,任依,顾艺星,等.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思维及创新精神的培养[J].中国医院,2011, 15(10):65-67.
[13]王光花,李铭,李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质量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37-40.
[14]王瑛,邹小莉,李慧,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医院发展关系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284-286.
[15]卢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素质培养[J].中国病案,2010,11(1):64,封3.
(收稿日期:2014-02-26本文编辑:苏畅)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内科研项目(编号20130257)。
[作者简介] 龙丽(1976-),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与医院管理。
本刊教学研究栏目介绍
探讨医药院校的教学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主要包括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与现状、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成果探讨、名校文化建设等内容,以及医药院校和医疗科研单位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在探索医学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及其效果,同时也对国内外针对医学、药学院校的学生教育及广大医药工作者的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须附中英文摘要,英文表达要规范准确,符合医药英文学术论文表达习惯。标引关键词4~8个。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应不低于13条,且近两年的文献应占30%以上。
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025
进入“十二五”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后,面对机遇和挑战,人才培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生德育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对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研究生德育教育,本文对医学研究生德育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新时期工作提出了思考。
一、资料来源
调查问卷涵盖了研究生个人信息及50道问题,包括德育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等内容。
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调查采取无记名,发放给首都医科大学三所附属医院研究生,三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70份,收回257份,回收率95.1%。调查对象:男生108人,占被调查总人数42%,女生14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58%;博士研究生8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32.4%,硕士研究生174人,占被调查总人数67.6%;入学前,研究生30%来自大中城市,35.6%来自城镇,32.8%来自农村。
二、结果
1.研究生整体素质
在社会公德方面,85%以上者在公共汽车上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74%以上的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在孝敬父母方面,85.6%研究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主动打电话问候父母。在奉献精神方面,91.6%研究生乐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90.8%研究生认为自身道德修养水平还不错,94.7%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好的医德医风。
结果显示,对于我国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水平是否存在差异,10.8%的学生认为无差异,80%的学生认为有差距,9.2%的学生认为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受社会功利思潮的影响(见表1)。
2.研究生德育课程开设情况
调查显示,目前各医院基本都开设了医德医风、学术道德和医患沟通等方面的德育课程(见表2)。
3.研究生德育课程适宜形式
目前,医院的德育课程一般以专题讲座方式开展。通过调查,研究生对部分德育课程的形式提出了建议,学术道德:53.6%选择专题讲座,48.8%选择主题活动;医患沟通:53.1%选择专题讲座,45.2%选择案例分析;心理健康教育:56.9%选择专题讲座,55.7%选择主题活动;责任教:58.2%选择主题活动,48.5%选择社会实践。
4.研究生德育教育的主体
调查显示,对于德育教育的执行者,62.3%研究生认为是导师,17.8%研究生认为是教育处老师,11.7%研究生认为是医院党委,8.1%研究生认为是德育课教师。
三、讨论
1.研究生基本素质
通过调查,目前研究生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讲究社会公德、为他人着想、提倡奉献精神。由于研究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入学前已通过层层选拔,不仅对其学业,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质都进行了严格的考查,学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另外,研究生来自大中城市和城镇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是基本素质明显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研究生德育课程
调查显示,目前各临床医院比较重视研究生医德医风、学术道德和医患沟通方面的培养,对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和生涯规划关注较少。
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承载着社会、家庭和自我的较高期望值,有很强的成就动机。 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学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国外研究多认为医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因此,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另外,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持续递增,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明显,研究生就业已经与农民工、下岗职工再就业并列,成为困扰我国就业问题的三大问题。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帮学生分析社会现状及自身优势,拟定个人就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尽早走入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因此,生涯规划课程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3.导师德育教育的地位
研究生在校期间,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导师。导师不仅是学业指导者,更是道德示范、思想引领和人生领航人,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研究生导师的德育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导师的道德修养水平对于培养研究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衡量指标。
导师在研究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与研究生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其思想教育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有些导师认为研究生年龄较大,已经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不需要再进行德育教育;有的导师则重专业轻德育,这些都不利于研究生全面成长。因此,要不断强化导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让导师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理念融入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使研究生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2011年北京首次提出了北京精神,“厚德”已成为北京精神的品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符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淑芳,梁翠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展[J].河北医药,2011,33(24):3792-3793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38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为满足医学研究生对医学图像加工处理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各医学院校在医学研究生的计算机教学中纷纷引入了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够适应医学影像设备在医院广泛应用的现状,掌握基础的、主流的相关医学图像处理的计算机数字处理技能。医学图像处理是围绕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多学科交叉性的学科,其以计算机为载体和主要工具,对不同医学影像设备所采集和生成的医学影像进行目的性的二次处理,进而辅助于医疗工作。
涉及数字图像处理的医学图像主要包括:计算机射线照相检测(Computed Radiography,简称CR ),数字化X射线照相检测(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DR),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正电子发射机断层扫描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超声成像(Ultrasound,简称US)等。对学习者来说:首先是通过医疗图像设备获取相应的医学图像;其次是了解待处理的图像及其特征,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相应的计算机算法方案;再次是使用相应的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或Matlab)按照算法方案进行特定图像的处理;最后是对处理结果进行验证,如果结果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则将处理结果用于医疗。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是基于图像处理的理论,针对医学中医学图像相关内容,结合医学图像处理的过程而展开的教学活动。
1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分析
本文以S医科大学为例,对其研究生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进行了剖析。
在课程基础方面,需要完成医学影像学基础、计算机公共基础学、医学诊断学等部分课程;在课程实践方面,需要有计算机实践中心作为支持,并具备计算机应用环境,安装Photoshop和Matlab等专业处理软件;在教学时间方面,依据内容为64学时;在教学内容方面,依据聂生东 等编著,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图像处理》教材为准,教学内容涵盖了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典型方法和使用技术三个主要方面,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在教学考核方面,将理论性考核与技能实践性考核相结合,实现综合性评价。
2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为进一步对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教学进行分析,本文对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以下为调查结果。
2.1 对医学图像处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调查显示近50%的医学院校没有针对研究生开设独立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而是部分地将相应的教学内容移入到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部分章节,课时少、内容概括,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其次,在已开设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学校,超过30%的学校将其设定为非指定选修课或者为影像专业的专业考查课。
2.2 教学内容简单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是多学科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其对计算机使用及编程内容要求较高,同时涉及很多数学建模、算法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这对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和运用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实际教学中内容难以深入,难以实现其教学目标的要求。
2.3 教学工具单一,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调查显示,70%以上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使用的是Adobe公司的Photoshop软件工具,不容置疑Photoshop是功能强大的图像编辑处理软件,但医学图像处理很大程度上要设计特定算法及组合方案,是更高级的图像处理,如边缘检测、对象识别、智能分析和配准等,这是Photoshop难以实现的。目前,公认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较好的软件是具有编程功能的Matlab和C++等工具。
2.4 缺乏合理的教W团队
目前,90%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从事计算机教育工作的教师承担,其重要问题在于计算机教师属于理工学科范畴,其对医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有限,难以实现图像处理与医学问题的结合。同时,这个问题也体现在医学图像处理的教材中,纵观现有的医学图像处理教材,其作者90%以上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者,导致教材只是在浅层实现图像处理向医学方向的靠拢。还有部分院校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由医学影像专业的教师承担,其问题表现在相应的教师没有较深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素养。
2.5 其他方面
除了上述主要问题外,研究生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问题还表现在教学实践性差,教学案例医学针对性不足,教材内容可用性不强等方面。
3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发展对策
基于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限制和主要问题,未来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要想在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上运行,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认知程度
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各级医学院校和学习者本人都要认识到医学图像处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医务工作者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全信息化时代、综合素质时代和高科技时代,相关人员一定要认识、并重视医学图像处理在辅助医学诊疗中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组建合理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体系
医学图像处理的多学科性要求其学习者要有一定的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基础,这也是医学图像处理可以进行深入学习的前提。因此,要在医学本科生阶段构建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医学诊断学、影像学等知识基础架构,使医学图像处理成为这些课程的延续与深入。
3.3 组建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科研教学团队
教学是大学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职能,同时大学教师还有科学研究的义务。组建医学图像领域的科研教学团队,将多学科的教学研究者,以科研为目标组合到一起,实现彼此间的交流、合作和领域渗透,打破目前教学在师资方面的限制。
3.4 建设医学图像处理实例资源库
医学图像处理实例是提高课程针对性,明确未来业务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的最直接手段。要想使医学图像课程可持续发展,建设医学图像处理实例资源库是十分必要的。
3.5 采用先进的教学形式,注重教学环境的建设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定位上比较注重于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技能的培养,是实用技能的素质教育,因此,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因此,应注重新教学形式的引入,如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SPOC教学模式等。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构建高性能、全数字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实践平台环境,这也是教学的基础保障。
3.6 依托互联网实现医学图像处理教育的延续
目前,限制医学图像处理教学效果的另一因素是教学学时有限。医学图像处理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和工程,有限的教学学时严重阻碍了学习的深入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应借助互联网等现有的科技形式对教学进行进一步延续。
4 结 语
随着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医疗诊治的工作中包含大量的诊疗相关图像,这些医学图像作为医学诊疗的辅助,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医疗相关工作者必须掌握医学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发现、获取、提并利用这些医疗图像的价值。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进入到大学教育体系中,为了更好地完成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以研究生为例对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进行了剖析,并从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未来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29-02
重症医学是一门发展极快的新兴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医学的实践基地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其特点是疾病急、危、重以及多学科交叉;正因为如此,重症医学的教学有别于一般的医学课程,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重症医学的专科研究生是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应重视对其临床思维能力、科研理念、医德医风、伦理学和沟通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重症医学的研究生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重视整体观念、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1 理论授课形象化
理论授课主要是让研究生对重症医学专业有个大体上的认识,为以后进入临床实践做好必要的理论和心理准备,理论授课重点讲授重症医学的主要收治范围、病种、特点以及救治规范。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累计的经验,尽可能的列举一些特殊的病例,可以通过图片和影像资料的形式,在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各种危重症病例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但可以激发研究生对重症医学这一相对崭新和陌生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初步的了解,还能有助于缓解和减轻学生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的紧张和不适应,为培养研究生整体观念和临床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临床授课案例化
临床带教实践中,各级医师都应加强带教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危重病面对的各种具体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采取启发和诱导提问等方式教学。例如,对于一例肺炎合并脓毒症,进而演变为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危重患者,在一开始教师先不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全面具体的分析,要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去分析和思考患者病情的发展特点,有条理地分析患者从肺炎起病进而发展为脓毒性休克的病情演变过程,给予学生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学会应用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来分析和思考患者为什么会从肺部局部的病变,发展为多脏器病变,具体哪些脏器系统发生了功能不全、其程度如何,发病机制是什么等问题,学生充分思考和回答后才给予分析总结,并介绍脓毒症的临床防治要点和具体治疗方案,再结合脓毒症的治疗指南,介绍脓毒症救治的临床路径和前沿观点,着重培养学生对危重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的诊治思路,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3 临床考核技能化
在目前,学生在临床实习完毕后,学校或教师往往对理论知识的考试比较重视,而却忽视了操作技能的考核。重症医学恰恰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仪和呼吸机的使用、动静脉穿刺术等操作技术是重症医学专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主要手段。然而,来自日本对36所医学院六年级3303名学生的调查发现,80%的学生不能进行标准的心肺复苏[1]。我国现阶段的医学生教育现状亦不容乐观,由于部分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再加上执业医师规范化诊治,以及患者和家属的自我保护和法律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很难进行充分的操作实践,随着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CRRT肾脏替代治疗仪、PICCO连续心输出量监测、ECMO体外膜肺氧合、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等已应用到ICU的临床救治,这些治疗和监测手段要求专科医生掌握更多技术含量更高的操作技能。为此,我们在研究生的临床带教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操作技能的示范、训练等,还要强调基本技能的培训和考核,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重症医学各种抢救技能的能动性,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信心,只有掌握了重症医学基本技能,学生才能进入重症医学科“医生”这个角色,而不再是没有抢救技能的“旁观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改变了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被动局面,因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加强科研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266-02
一、科学研究对医学生的意义
(一)利于提升医学生的主体意识
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还是以教授为主,医学生在本科的医学教育中主要对医学诊疗知识进行学习,不重视医学研究,缺乏创新的观念。这决定了我们目前医学领域独特的医学建树较少,多为常规诊疗的局面。在和国外的对比中,我们发现由于医学创新能力的缺少,我国广大医学工作者一直在延续国外已经成熟的医疗技术和观点,缺少自主创新。因此在学习阶段加强科学研究教育工作也即提前为医学生打下预防针,为未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利于丰富医学生知识储备量
通过科学研究学生既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当前在我国医学生教育当中普遍存在重视书本知识,轻视科研能力的现象,大多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书本还是书本,较为狭窄,而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就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学习之门。进行科学研究之前,学生们需要对指导老师指定的题目或者自拟的题目进行调研,其中包括发表文献的回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复习所有的相关文献之外,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献所阐述的问题,他们还要查阅更多的教科书、相关材料,这种学习过程属于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不同于老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传授,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知识面,扩大了视野。
(三)利于提升医学生实践能力
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大量的实践工作。医学生在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中,在分析提出问题后,自己必须动手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实验结果往往与预期不相符,所以如何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如果调整试验方案,除了需要分析能力之外,还需要动手能力的提高。在重复多次试验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很明显的提高,这些毫无疑问对今后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的帮助,可以使他们能够运用在科学实践中获得的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甚至创造出更加适合病人的新的诊疗方法。
二、加强医学生科研教育的必要性
(一)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我们国家已经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墨守成规已经不再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前进,我们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需要新思维、新思路,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无论是高等医学教育还是涉及民生的临床医疗工作都需要创新,决定这些创新的还是我们未来的栋梁医学生。他们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水平的高低及走向,所以如何加强医学生这些能力的提高目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转变以往医学教育中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增加以创新为主的教育思路,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最新发展要求。
(二)培养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是我国医学今后发展的趋势
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临床医疗工作者。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所以要求所有医学工作者不断地进行学习。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医学也在不停前进,大学里医学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临床日益更新的变化。所以要求所有的医学生除了在掌握医学基本诊疗知识之外,还要具有自学、创造性学习及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我们的医学院校广大教师除了教授最基础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手段之外,教授和培养学生的创性能力、自学能力及归纳整合能力是非常必要及必须的。传统的医学院校教育模式已经落后,医学生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在医学课程中加入如何提升学生科学研究思想和能力的科学研究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仅是学习,还要创造。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医学生在今后的诊疗实践中能够提升独立思考及随机应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后的临床工作对广大医生的要求一定会提升,只会死背书本的医生很难适应新的医疗体系,所有医生除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外,对疾病的深入认识,对疾病的开拓诊疗更加重要。
(三)加强科学研究教育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高等医学院校之间,甚至于与国外高等医学院校之间的合作往往都集中在学生们的科学研究交流之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性非常有利于这种合作交流。医学院校之间的竞争就是学生素质之间的竞争,抛开医学生入学前的基本素质、医学课程的学习及科学创新研究能力的提升代表着医学院校教育的水平,其中科学创新素质的提高对于广大医学生来讲是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方面,对于整个国家医疗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社会医疗水平的前进往往需要的就是这些医学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医疗工作者。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一直侧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当学生们进入到医学院校后,教育则更重视医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国外的医学院校强调文献收集、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在回顾了大量文献后,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这些培养对于今后的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及必要,对比国内外研究生,我们发现国外的学生的确在提出问题等方面要远远高于我们本国的研究生,这正是我们医学教育倾向于学习型,而非创造型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国医学生教育模式应该更加鼓励教授指导学生多进行学术交流,就某一问题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开放某些实验室,以增强医学生科学实践经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国的医学生教育除在本科阶段需要增加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阶段更不应该被忽视。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虽然比较着重科学研究,但也存在地区、学校及科研水平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严重制约着我国广大医学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前进的步伐。我们要合理安排研究生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时间比例,让医学研究生们能够在有限的几年中科研工作能力得到扎实的提升,但也要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只有这样综合素质全面的医学研究生在今后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才能崭露头角。
三、加强医学生科研教育的措施
(一)提升科研教育的重视度
科学研究对于医学生未来的发展极其重要,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因此,不仅是学校,国家都应转变对医学生科研教育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其的重视度,从实际出发加强医学生的科研教育工作。当前重中之重就是要给医学生指定本科科研指导教授,面向医学生开放实验室,给予其参与科研的机会。由于目前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科学研究培养主要集中于研究生阶段,但是我们目前能够考入并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所以给医学本科生配备指导老师,使其在文献回顾及试验阶段均有专门老师代教,对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对本科生都是不完全开放的,学生无法在一个全面轻松、方便、能够使自身潜能全面发展的实验室中进行学习和培养科研能力。所以建议在配备了本科生指导老师的情况下,让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可能只是一些比较容易的操作,但对他们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容忽视的。
(二)加强科研设备的引进和完善
科研设备是医学生在学习阶段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任何科学研究离开科研设备都将成为纸上谈兵,难以获得实际的成效。尤其是医学专业是极其严谨的一门科学,在任何一个过程当中都不能出现疏忽,轻者是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不解,重者或许在学生参加工作当中导致病人生命危险。因而,政府应加大对医学专业科研设备经费的投入,学校自身应加强对科学设备的管理,降低损耗以延迟设备的寿命,使其发挥更大的教育与科研功能。目前本科生教学中的仪器设备是以往陈旧的设备,在操作上对学生本身的培养性不强,学生毕业后往往很少接触这些他们曾经用的实验仪器,在科学研究中无法跟上最新的实验技术发展。所以高等院校除了改变制度,准许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外还应该加大投入,及时更新本科生实验所用设备。
(三)提升医学院校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了医学生自身素质提高之外,科研活动中指导教师的重要性也决定着医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第一,包括高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在内,所有科研活动相关的参与人员必须更新现代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渗入科学研究技术的最新信息,最新的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跟自身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广大教授可以在介绍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外,提供部分领域科学研究的临床素材,寓科学于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可以采取提出研究问题,让医学生采取自学、分组讨论及回顾文献等方法,使学生掌握领悟学术研究中的基本思路、基本程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性,以便于今后自行进行科学研究时具有更好的创新思维。其次,要针对具体参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导老师放宽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研究教育积极性;同时进行量化考核,并且做到奖惩分明。高校行政部门应该首先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医学生的科学研究代教中,多服务于广大教师,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以达到广大教师愿意,并且踊跃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另一方面,同时在教授过程中,也要制定相关审核措施,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教授水平。鼓励以课题组形式,多进行组内及组间学术交流,多举办科研讲座,提高科研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JGB11)
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医学事业培养高学识、高能力、高素质等综合能力高的医学专业人才的重大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医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大计【1】。由美国著名的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循环系统,又被称为“戴明环”,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可分为四个阶段:计划(Plan,简称P)、实施(Do,简称D)、检查(Check,简称C)、处理(Action,简称A),通过四个阶段不停地周而复始地循环,实现质量水平的改进和提高。PDCA循环法是保障质量体系高速运转的基本方式,是提高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同样适用于医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
1、应用PDCA循环提高我校医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
1.1计划阶段
1.1.1分析我校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医学人才,但目前我校医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中还存在不少问题:(1)、技能操作能力低:学校录取环节缺乏技能考核,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实习时缺乏对临床技能操作的重视;(2)、临床与科研未兼顾:部分学生读研只为了混文凭,只重视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只在临床上工作,不重视科研,不懂科研,而有些同学只是会写文章,不会看病;(3)、读书报告会不重视:本该由导师组织,科教科组织出力不讨好,办不下去;(4)、新开课程不学习:我校新开《临床医学新进展》,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不上课、未能通过考试;(5)、沟通能力差: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更注重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不够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部分医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需求,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甚至发生医患纠纷,使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对医生这一行业感到失望。
1.1.2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医院在医学研究生录取环节增加技能考核,使医学生更加重视自身临床技能的培养。在硕士培养中,完善临床能力考核标准,加强临床能力考核。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大部分要分配到临床一线,只有具备较高的临床工作能力,才能独立处理及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否则空有一张医学硕士文凭,却不能很好的救死扶伤,服务于人民【2】;(2)、重视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科研研究思维能力的训练。完善临床能力考核标准,加强临床技能考核,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3)、由导师主导创办读书报告会,增进学生们的学识,加强医学研究生间的交流,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4)、新开课程,提前告知上课形式及考试考核办法、上课时科教科老师清点出勤率,任课教师实行招募制、试讲,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学与实践相结合【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到课率、通过率;(5)、开设系列医患沟通课程,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技能。让医学生学会区别对待不同的患者,及时有效的开展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工作,让医学生有意识、循序渐进地在实践中学会建立良好和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4】。
1.2实施阶段
(1)、学校、医院在录取医学研究生环节中加强技能考核,综合医学生各方面素质,择优录取;(2)、加强医学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学校、医院、科室、导师共同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培养环节采取提醒制、考核制,在每一环节到期前一周至一个月提前提醒导师,避免到时未完成培养、考核任务;(3)、导师定期组织读书报告,医院、科室组织学生参加本校或外校的学术活动;(4)、增加学校课程相关的新知识,拓展医学生的知识范围,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规范医学生的学习纪律;(5)、教师言传身教,注重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确保足够的沟通时间,增加“医患沟通”技能考核【4】。
1.3检查阶段
由学校和医院、科室组织、建立检查监督小组,定期检查相关问题的执行情况,并制定相关的考核方法,开展双向评估、质量监控【5】。
1.4处理阶段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11-02
“基础医学”源于“实验医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9世纪以来,医学实验为人体发育过程的生理学现象和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可靠的、更为直观的依据。基础医学所涉及的课程体系庞大,基础医学实验更加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应用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1988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高等学校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的试用办法》,提出为适应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和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聘用研究生助教担任部分教学工作,大力推行研究生助教参与本科生教学的制度。研究生助教(Teaching assistant)是研究生教学助理的简称,研究生在校攻读高等学位期间,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受聘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辅助工作,如教学准备、作业和考试的评定,实验准备及指导等。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若这一培养制度的管理模式和实施方法得当,必将在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及研究生能力培养上得到双赢。下面以我校等国内研究生教学助理的管理现状为例,结合国外一流大学的先进管理经验,探讨研究生助教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一、研究生助教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尤为迅速,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临床医疗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较为优秀的研究生也逐步纳入到我校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及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更优化的管理研究生助理的教学过程,已成为我校,特别是我教研室高度重视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教学助理”的目的不明确,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包括我校虽然逐步将教学助理制度纳入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并以学分的形式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学校及教研室更多地关注教学助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作用,而往往忽视了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忽视了高等院校最终应以教书育人为基本出发点[1]。就研究生本身而言,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体制及就业形势下,更多地关注导师课题进展、毕业论文设计等科学研究工作,有余力者甚至会参与一些社会兼职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另外一部分在导师的要求下参与到实验课教学的研究生,往往也很少能意识到教学助理工作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真正意义和内涵。
2.岗前培训组织及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提交申请成为教学助理的研究生,虽然在本科阶段系统学习过基础医学理论及实验操作,但授课本身作为一门艺术,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及学习,并且医学实验过程涉及器材准备、试剂配制和调试仪器等工作,更加需要相关部门组织严格的岗前培训并且对培训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成绩合格的研究生方可承担教学助理的工作。反之,如果研究生助教不经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助教岗前培训,不仅不能起到帮教、助教的作用,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甚至会损坏实验器材,干扰实验课的正常进行,失去本科学生的心理信任,使其产生抵触情绪,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3.缺乏鼓励政策,能动性不高。教学助理大多是为了缓解导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担任的课余工作,当然除有积累学分的因素在内,一般占用学生个人的工作及课余休息时间,应该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管理机构应按其教学数量及质量给予研究生一定形式的酬劳。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设立专项经费及基金用于研究生助理的工作报酬,大多是根据研究生导师的科研经费或研究生培养经费情况,由导师酌情分发给研究生一定的“工资”。因此,教学助理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心理及物质补偿,缺乏工作动力,主观能动性不高,更谈不上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管理模式
教学助理这一概念借鉴于美国哈佛大学,相继被很多世界一流大学公认为培养研究生教学能力的重要模式之一。并且这些国外大学在教学助理的管理及培养方法上不断地推陈出新,积累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优秀经验。
1.以学生为本,设立专门助研管理机构。许多有经验的国外高校,如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都成立了专职的组织机构,称为教学中心(Teaching Center),统一规划、集中组织管理教学助理工作。中心包括10~20名委员会成员,分别来自大学不同院系,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在不同领域探寻提高教学助理的各方面能力[2]。在实际工作中,教学中心还有意培养他们在教学的科学和艺术上更加自信,更具创新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类机构不仅在管理工作上能发挥自身优势,还能充分实现教学助理的价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教学中心的主要任务除对教学助理进行岗前及定期培训外,还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和本科生教学质量,按照考核标准计算学分和工资分配。目前国内大学大部分并未成立专门的教学助理管理机构,研究生助教的学习管理由研究生学院负责,教学任务却由各所在教研室下达,这就容易造成研究生助教的管理和职责分配之间的矛盾和漏洞。
2.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国外先进大学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管理和组织研究生助教的日常学习[3,4],使研究生产生浓厚的自主学习兴趣,培训形式主要包括开设周工作坊(Weekly Workshops)、教学研讨和咨询,举办基础教学研讨班,推行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教学资源支持,发行教学指南(Teaching Guideline),开展暑期课程与教学设计比赛(Summer Teaching and Course Design Competition),运用教学成绩单[4](Teaching Transcript)等,其中多种有价值的模式值得国内大学去借鉴。开设周工作坊,指的是学期内每周开设形式灵活、针对性强的教学讨论会,教学助理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和不懂的问题参加适合自己的讨论专题周,请教教师和专家教学顾问以及通过相互之间探讨,提高教学能力和兴趣。
我国目前的教学助理管理,虽然从助教申请承担助理工作到教学成绩评价体系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整个工作流程基本是由研究生向导师提交助教申请,或者口头表示希望帮助导师分担教学任务,在未经过严格系统的岗前培训或者随堂听取导师的课程后,即可直接参与教学。导师在助教教学过程中完全放手,没有全程跟踪及监控教学过程,使助教成为“主教”,更无从考核和评价教学成果的好坏。纵使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聘用助理研究生担任医学实验课教学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在某种程度讲,聘用教学助理在个人的专业知识、责任心、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格修养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同时,以我校生物技术系为例,大大地减轻了我们对本科生开放实验室的劳动负担,这样实验室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学习,再次,如果学校方面成立专职管理机构,有效利用研究生良好的资源,再加上管理方法灵活,不仅盘活了实验室资源,更提供了研究生教学实习的优秀平台,真正做到学校、学生和教师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白艳玲,张金红,刁虎欣,等.研究生助教参加本科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09,(3):78-79.
[2]彭敏.美国大学教学助理管理制度研究——基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个案分析[J].大学(学术版),2012,(9):73-79.
[3]CLAUDIA R K. Innovations in teaching assistant development:an apprenticeship model[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8,41(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