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所谓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不断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当前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观点,实行与小学生身心相符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小学生沉重的书包及一些带拉杆箱的书包,都让人不禁有点同情现代的小学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让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实行不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总结起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如下:
1.教师缺乏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虽然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培养,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很少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与生活严重脱离,不利于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生活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更重视学生的因素,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太小,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照顾;或者有教师认为:小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所以需要教师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其实不然,当前的小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对很多事情有主观意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学会尊重学生的生活主体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3.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和评价
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没有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甚至部分教师不愿意承认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这种讳疾忌医的教学思想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观点没有充分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面对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当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以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手段,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呢?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有效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主体性,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化的情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达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现实状况,及时消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利因素,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现状,也可以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手段音、形、色于一体的教学优势,达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滥用多媒体,应当合理利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重视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应当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认真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势、问题与不足,对于优势的地方应当再接再厉;对于不足的地方,应当及时进行改进,用正确的思想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方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此外,在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亦可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强化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引言
高校管理同语文教学的关系一直较为密切,高校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背景和科研论题。成功的管理能够在广泛范畴内影响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也对各门学科起到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科目,是培养大学生人格、思维的重要教学环节,同高校教育管理本身有着互相促进的关系。成功的高校教育管理不仅能够协调语文教学与教书育人的感性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从整体上提升高校语文教学水平,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同样,语文教学的改革也进一步辅助了高校教育管理改革。
一、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工作
(一)管理观念更新
在当下的高校教育管理中,校方逐渐认识到了高校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其涉及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学生及其他行政工作,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学术活动等等内容的管理。教育管理方面,当下的管理观念在不断更新当中,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革,成为了一种创新型的观念体现。例如,当下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学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更注重了解学生的想法,贴近大学生心理特点,新环境就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逐渐向前推进。
(二)制度上趋于完善
当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在创新环境下就制度上来说逐渐趋于完善,注重了校方引导、有章可循,避免了传统管理中简单的模仿,同时在管理的方法上是客观的、科学的,从制度的支持上将高校管理创新作为一种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对于较薄弱的教学环节,当下高校在教育管理创新方面也努力改革,将教学同其他个人综合评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合更多现代技术
当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中结合了更多现代技术,较之于传统更依赖人力的高校管理工作,结合更多的现代技术元素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不少高校对于新科技的运用不仅限于档案归类和基础数据的分析,同时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扩展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学习等线上管理,也可以通过电子平台进行系统的评估,而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和综合测评等环节也通过教务平台来完成,可以说现代科技的运用也是高校教育管理中创新之处的最大体现,不仅仅通过构建合理的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形成了更为科学、公平公正的评价方法和客观合理的教学管理。
二、高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方式传统缺少创新
大部分高校语文的教学现状目前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就教学方式方法来说,通常依靠教师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使用配合教学幻灯片、相关视频短片等等进行课堂教学。总的说来,这些方法还是较为传统的,并没有方式上的创新,尤其是在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新环境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方法阻碍了语文教学同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之间的有效结合和链接,暴露了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脱节的弱点。
(二)教学体制僵化呆板
大部分高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从教学体制上呈现出呆板的教学现状,尤其是大部分高校依靠的大量师资是校内师资进行课堂上的讲解,而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于学生校外知识的拓展和进一步的吸纳丰富,很容易造成高校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应试性的教学,而对于真正基于培养文学爱好和丰富的学科思维来说起到的作用则十分微弱。
三、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下语文教学改革途径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脱离呆板僵化体制的契机。传统的呆板模式下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进行语文教学,使得高校语文教学出现应试性的特点。通过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上,完全能够配合当下的教育管理,更加鼓励学生自主发挥、自我学习,推动学生自我激励机制,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有效进行创新,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模式,配合教育管理创新中对于教学的更灵活的管理、更大的包容性,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研究型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枯燥呆板,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表现机会和锻炼机会,从其深层的机制来看,研究型教学从语文学科领域本身出发,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正在学习的语文科目产生更主动的兴趣和期待。
(二)多渠道的师资力量
大部分高校在语文教学的具体执行和实施中主要通过校内教师资源进行,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对语文学科的认识逐渐局限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分析等十分浅显的表层认识上,而对于语文教学的真正的人格培养和思维树立缺乏体验和关注。同时这样的单一师资教学也使得高校教育管理中对语文教学的管理限于理论知识的评估和教学安排上,缺乏灵活性和实用性。在新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环境下,多渠道的师资力量成为了必要的教学创新尝试。虽然语文学科讲求的是以文学史为主要教学主线的作品研究,但同语文学科有关的行业事实上都成为了学生们应当了解的社会实践途径。
(三)紧密联系语文教学与网络平台
绝大部分高校的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现代多媒体平台运用的欠缺。不少一线的教学者认为语文教育主要应当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介绍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内容,在效果上表现为一种现场讲演的形式,学生一来在课后难有深刻的印象,二来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也是极为有限的。在创新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模式下,语文教学应当和教学管理中的教学平台紧密联系,更加注重线上同步教学,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尽量辅助网络平台的同步建设。例如,在课后由主讲教师上传课件、文档课件或教学视频等有效的教学回顾资源,同时对于能够为学生拓展知识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补充内容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语文学科教学平台上传到教学网络平台中。其一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获取更多课外的优秀资源链接和拓展,完善课堂内容;其二是对于一部分在课堂上接受较慢的学生来讲,同步的网络课堂和线上资源能够帮助这部分学生重温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作为一种知识的资源和学校特有的知识储存而存在。对于电子视频的上传或教学资源的拓宽链接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甚至可以建立网络讨论专区,对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知识进行问答或区域性的讨论,甚至组织更专业的校内学术研究和竞赛等等。
(四)变革考核形式
考试和学习是不可分割的。传统的教学观念下语文教学更多地偏向应试,当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环境下,就教学领域来说,更具有灵活性和包容性,对学生的考核也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对课堂内容的专业知识考核,同时也包括对学生由该专业生发出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等,并通过辅助网络测评完成最终的更为方便快捷、客观公正的线上测评。变革考核形式,可以将传统的笔试形式变为综合考核,尤其重要的是,在综合考核的方面,可以同语文教学的网上教学相结合,可以通过对网上教学内容的梳理或相关的研究、竞赛等等,甚至线上参与的环节增加学生本人的实践分数和语文学科的综合素质分数,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创造的兴趣,灵活运用混合式的考核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推进高校语文教学,逐步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
结语
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体系已经成为了当下高校逐步开始尝试和普及的创新管理方式,其通过依托更为科学的机构设置、辅助实用便捷的多媒体网络方式等等形成创新型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语文教学同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新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体系下,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法等一系列的创新改革能够在促进高校语文教学进步的同时从总体上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使高校语文教学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体系下完成创新性的升华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东方.高校教学管理中落实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0引言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素质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小学应用语文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既为小学提高听说能力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也对小学的语文技能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不仅要能够读懂课本上的基本课堂信息,要求能独立作文化,更要求能在沟通和表达上准确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建立在语文素质改革教学基础上的,要求小学具备运用语文进行听、说、读、写的实用能力。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听说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些问题,MOOC技术的出现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新的教改方向。
维基百科把MOOC定义为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课程,既是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发展,也是开放教育资源所推崇的开放教育理念的新发展。MOOC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为重新构建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创造出知识传授和学习的新方式。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运用现代技术实现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
1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作者来自于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掌握了小学语文听说学习的情况,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最近几年,笔者也参加了不少教学改革和实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也有着不少体会,以下三个问题最为突出。
(1)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应该适合学生自身能力、水平,贴近学生专业。小学的生源复杂,年龄、工作学习经历差距大。城乡方音口音各不相同,如果不重视他们的个体差异,势必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小学有着更加成熟的心理和生理,面子观点较重、学习目的性很强,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应该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每个人不同的听说能力、现有水平和专业需求。
(2)小学语文听说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应该对课堂学习进行有效延伸。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时十分有限,如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培育目标。实现语文学习和听说练习的课内外“全覆盖”,利用教育技术的发展给语文教育带来的契机,打造各种语文听说练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听说氛围。
2部分学生听说水平薄弱的原因
以铜梁区虎峰小学为例,交际方面,有些学生语音语调不标准,流利程度低,词不达意,口语交际能力不强。学生很难开口,无法用语文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平时与重庆市其他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发现都存在与我校大致类似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背景。
3 翻转课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很难提高听说能力,因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但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学流程一般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传统教学模式课前教师的任务是备课,学生预习课本。翻转课堂课前学生则需要自主在网上观看授课录像、掌握知识点,而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和准备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学习机会。翻转课堂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产生了改变。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教师对学生“满堂灌”,教学进度也只能整齐划一,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通过提供了在线的课堂教学微视频,学生可以自己灵活、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偏好、能力选择任何时间、以自己感到合适的进度学习新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翻转课堂还使课堂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向了学生,教师转换了角色,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反观现有的小学语文听说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学习主要依靠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和课后的题海战术。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苦练答题技巧,缺乏实际的听说技能锻炼,最终还是“听不懂”和“开不了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使教师摆脱繁重的课堂讲授,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组织听说训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听说技能。如果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小学语文听说教学中,有助于把小学语文听说教学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提高实际语文语言技能教学的效果。
翻转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过程。课前的线上学习就相当于MOOC的课程,学生自主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课前线上学习的难点和问题开展课堂活动,课后学生还可以在线上练习MOOC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出语文听说自主学习平台,方便学生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随地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固定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课堂学习进行了有效延伸。课前的在线微课导学、实体课堂教学、网上虚拟社区和大数据综合评估构成了环环相扣的听说练习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模拟出真实语言环境,在仿真的环境中练习听说能有效提高实际的语言听说技能。
4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小学语文听说教学面临很多新的任务和挑战。传统的小学语文听说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亟需使用新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小学的语文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小学语文听说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小学语文听说课程的革新。
第一、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在强调整合、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背景下,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解决生态保护、物种繁衍,要解构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物理学上的术语,要研究建筑物与环境、建筑物与政治历史的关系等等,我们怀疑自己还是不是语文老师。那么语文课与其他课的分界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不管选文的内容有多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是要重提“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词句篇的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的灵魂!品酒师与饮酒者的区别就在一个“品”字,语文课应是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品咂咀嚼,这是综合性学习所不能代替的。
第二、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如何培养?尤其是现在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遵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正在使用的新教材已不再开设语法专题,学生无从知道短语、句子成分、句子主干、复句类型,所以有英语老师冲着我们喊:英语语法无法贯彻下去,是你们语文老师的失职。我认为一个学生如果不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仅仅靠涵咏品味、整体感悟等方式积累语感,那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的学习绝对是不利的。语感是指对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领悟,语句数量无限,内容无限而形式有限,所以可以从形式入手,教给学生语法知识,让学生通过掌握语法规则、培养语法思维习惯去培养语感。
第三、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不能忽视教师的“桥梁”作用。新教材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理念固然不错,游泳池边教不出游泳健儿。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还给了学生,自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自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基本前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但问题是学生现在所面临的教材,其生活内容常常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个桥梁非语文老师莫属。
二、教师不要抢了学生的“饭碗”
教学中,教师要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并搭建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才易接受。课下教师和学生可以是朋友,但课上,老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学生就是主角,切不可老师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唱独角戏,真正的抢了学生的“饭碗”。
三、一定要切中语文教学的“命门”
要上好一节“五实”的课,就必须抓住一条铁的定律: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这条定律不是我们的无端臆造,更不是空穴来风,它是那些战斗在我们教育一线上的众多的教育成功人士的共同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我们任何一个走在教育一线上的老师们,务必把准“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育命门,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活动和效果更加熠熠生辉。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3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
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意义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网络信息教学手段采用多种现代化的元素,如多媒体软件中使用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都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元素。通过这些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会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清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小学语文中《黄果树瀑布》一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将其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丰富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网络信息量极大,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到各种资料以及语文教育的前沿动态信息,并将这些资料作为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更新语文知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找到相关案例,在案例讲解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晰地标注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如将一些重点词汇、修辞手法、优美的句子用醒目的颜色和字体表示出来,让学生明确教师讲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价值挖掘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十分广泛,很多语文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上,忽视了对语文教材的挖掘,忽视了教材的地位。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经过国家教育部门严格审核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将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教材中的很多经典内容没有被挖掘出来,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追求教W形式,忽视教学内容的提炼
在互联网急剧发展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程形式,使语文课堂向带有美术性和音乐性的课堂转变,课堂趣味性确实有所增加,但是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被大大降低了,带有深厚文学底蕴的语文教学被打破,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制约了学生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网络信息技术的措施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一些生动的教学案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文学常识,使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以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对枯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教师不但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还要通过网络媒体丰富教学资源,如搜索与教材知识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知,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量。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师还要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层次。网络信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建立气氛轻松、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3.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促进教学
教师可以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提高的舞台,如微信群、QQ群、语文教学论坛等。教师可以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定期文学常识、优质文章,为学生推荐经典著作和优质书籍,为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提供大量支撑。教师还可以定期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线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生生和师生关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网络信息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借助网络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选择性地运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各学科的教学水平。
然而忽略作文教学研究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影响了语文新课改的继续推进。语文新课改成了一个不和谐的工程。阅读教学走在了研究的前沿,而作文教学研究则在原地踏步。作文教学成了制约语文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因此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求作文教学研究能有一个突破。
一、作文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要研究作文教学,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作文学习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性质。换句话说,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多重要?
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首先,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听、说、读、写。写作是人们交际中的一种重要的工具。这个层面很好懂,也就是说,写作的工具层面。其次,写作也是人重要的存在方式。这是指写作的哲学层面。一个人的存在是在关系中的存在,一个人对于存在的体悟是需要一面镜子的。就像苏轼的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人没有体悟到自己的存在,我们说他的存在是遮蔽的状态。而写作可以让人去反观自己的存在,可以“去蔽”。这样人才获得了主体性的存在,他成了一个自由的人。
因此,作文是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写作对于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高也极为重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作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毋庸讳言,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归纳一下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文教材作文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应该是平分天下的。但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是以阅读为主,还是传统的文选型教材。课文的教学重点也主要是对课文的理解赏析,很少从写作的角度去设计练习。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为写作单独编辑教材。另外在当前的教材中,作文训练往往是附在单元课文的后面,缺乏独立的训练系列。
其次,当前作文训练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很多作文训练特别重视对于文章形式的训练。比如有的老师总结了若干开头的方式,然后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去模仿。老师很注重遣词、造句、谋篇、修辞手法的训练,以为这样就能让学生写出好文章了。其实这一种训练模式是把作文教学当成了机器生产,把作文当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但是没有生活与情感的形式训练只能让学生写成“八股文章”,缺乏实质性内容。
课堂提问是每一个教师在为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样小学语文教师也是如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师再为小学生上语文课的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将课堂提问教学模式运用的恰当,就会激发小学生的大脑思维,让他们养成愿意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所以只要是任何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再为小学生上语文课的过程中,都会少不了课堂提问。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受到自身能力的影响,并没有从课改的核心理念入手创新教学教法,仅仅只是从形式上作出了调整,“满堂问”的现象不在少数。就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抓不住文章的脉络与层次,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一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通常有十几到二十几个内容,貌似面面俱到,把什么内容都教了,实际上令学生什么都没学到。例如,我了解到有的语文老师几乎两分钟就有一个问题,学生弄得非常紧张,慢慢的都没有学生举手了,课堂提问效率很低。
2.提问过易或过难。
为了让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们总喜欢设计一些过于容易的问题,好令到全体学生可以争先恐后地答出来。例如,有的老师喜欢提“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行不行?”、“大家说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揣摩出问题的答案,起伏之声不绝于课堂;也有另一类过易的问题,如“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孔明智退司马懿,最后谁赢了?”等这样的问题过多地反复出现,这类问题仅是从教材内容出发,基本没有开放性答案,学生根本不用费脑筋去思考,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长此以往,所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本无从谈起。小学语文课堂中也不乏有过难的提问,为了展示出教师的高水准以及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新问题,教师往往容易脱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水平,提出一些艰深的问题,让学生不知所云,无从答起。这样的情形往往容易出现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身上。这样一来,课堂的有效性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提问过难,会导致问题低效甚至无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低下。
二、激发学生积极提问的方法
1.引导提问。
新课改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正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真实体现,但是不少教师还没有重视到学生能够主动提问的优势所在,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四十五分钟自己占用了三十分钟,根本没有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权利,更不要说学生主动提问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思想动态,把握时机运用好激励性口头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存疑的知识、看法、观点提出问题,主动提问,这样才能让教师清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那里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那里存在疑问,从而可以对症下药,解疑答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擅用提问语言、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特别是对自己还存在疑问的知识和理论要点提出疑问,因为这些疑问不单单是学生一方面的问题,同样反映了教师在教案、备课等方面存在的漏洞。通过小学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来提问,就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的疑问展示给老师和同学,通过师生的互动,将问题加以解决。
2.激发提问。
小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性所决定,特别是争强好胜的心理使主动提问能够实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擅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对那些喜欢主动举手、主动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提升全班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对一些性格内向、不愿意出风头的学生采用激发式教育方式,抓住小学生心理激发其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以及敢于辩论的能力,让学生只要有疑问、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举手提问,这个提问既可以是教师的回答,也可以深思学生间的回答,从而实现师生间的互动。
3.疏导提问。
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停留在学生只是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而是要针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点评,特别是对一些学生的错误认识和理解,更要尽快的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正确的路线上来。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擅用学生提问,最终疏导学生提问,将学生的疑问进行科学合理的疏导,最终使学生提问能够得到最为正确合理的解答。
虽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提问策略,相信,一定会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使小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启发,让小学生养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积极回答的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给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发挥的空间,将教学活动围绕小学生为主来展开,教师作为辅助者。因此,教师要运用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式,将以前教师提问、点名学生来回答的被动教学方式,转变为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上运用适合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是必须要得到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为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学生课堂主动提问的现状
伴随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师已经非常注重对于提高小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自主性和主动参与性的相关问题,但是如何引导是个关键。目前课堂上的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的一些方式方法还显得有些略显机械,并不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体现出优势所在。因此,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参与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提问,学生不会提问,甚至是畏于教师的权威不敢提问。
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在课前就把提问预先设好,由教师在适宜的时间提出、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等环节,基本没有给予小学生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机会,学生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持有什么观点?尤其是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根本没办法表达出来。单单从教师最基础的职能――传道解惑方面来看,都没能完成,学生内心存在的疑惑根本没有得到解答,因此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改革形同虚设。
虽然新课改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是很多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什么变化,“换汤不换药”,教师还是用以前的套路教学,还是霸占着课堂,并没有转换自己的身份,依然高高在上。这就造成小学生由于心理作用,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更不敢主动提出问题,这就造成小学生即使对新知识没听明白,也不敢问,从而影响了新知的掌握。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学难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积极提问的方法
巧妙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p检查和巩固所学知识p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听课效率。笔者谈一谈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一些技巧。
(一)引导学生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标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能够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但是依然有教师还是不重视学生的主动提问,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动提问有哪些优势。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45分钟内,几乎都是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了30分钟,不给学生的思考和发言留出时间,更不用提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了。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心学生的思维动态,把握时机,利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敢于把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师才能掌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听课情况、对新知的接受情况,有利于教师针对问题存在的知识点,再次加强教学和辅导。由于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会使学生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将问题最终解决。
(二)激发提问
小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争强好胜的阶段,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让他们能够主动提问。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对那些总是主动举手、主动提问的学生多多给予表扬,进而提高全体学生主动提问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一定要多多将关注点放在一些性格内向、不愿意主动举手的学生身上,采取激发式教育方式,抓住小学生心理激发其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间的互动。
(三)疏导提问
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停留在学生只是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而是要针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点评,特别是对一些学生的错误认识和理解,更要尽快地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正确的路线上来。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巧妙,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因而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只能使教师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得到实现和完成,但是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才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学生正是由于对知识和理论的存疑才会产生提问的欲望,想把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提问也能够促进教师发现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乐于提出问题,这样的课堂才能够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刘圣良.在“互动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J].黑龙江教育,2014(1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37-02
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学生的终身热爱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出发,巧妙设计学习的方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点,抓住孩子渴求知识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孩子爱听故事,喜欢游戏的特点,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儿歌情境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因为孩子因为自制力差,活泼好动等特点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不知不觉,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本领。
一、合作探究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对高效课堂的呼唤
合作探究学习理念,倡导的是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究学习,它与当前学生被动学习是相对的,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符合学生快乐、个性发展的需要。小学生语文水平较低,学生之间存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要在小学语文小组学习的划分中体现对差异的尊重和对差异的合理分配。一般情况下,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三到五人为准,当然,四人一组为最佳选择。这种精细化的划分主要是为了保证各小组的融洽合作,也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各小组成员的语文学习情况。当然小组成员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把语文写作能力强、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全都分到一个小组,要注意优差生的合理分配,要保证每个小组中既有语文成绩拔尖的学生、又有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当然还要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样可以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优势互补,可以保证各小组语文学习实力的均衡。
二、信息技术与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融合
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教师可以利用磁带、光盘、以及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播放教材配有的光盘,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正确理解,还可以有效的对教师以及学生的普通话进行训练。学生会在传统的朗读训练中出现厌倦感,而且有些教师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无法提高。对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
在对《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必须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那份美感。为了使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不仅可以随意的控制朗读素材的进度,还可以充分的展示出作者的思想感情[5]。利用声道的选择进行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作者写作的技巧以及情感都可以在画面中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的有所体会。
三、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是学生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开始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甚至终身受益。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多数学生的拼音学得还不够扎实,如果课前不预习,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就不能够完整,流利的读下来,更别说在课堂进行有感情朗读了。及时复习巩固自己的语文知识,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加深印象,作为重点学习目标,实践证明,预习,复习不仅仅对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效果,它对所有年级段的学生都有着重要作用;另外要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有许多学生甚至高年级学生都不会听课,关键是小学低年级段没有打好听课的基础,听课不仅仅是听,还要学会认真思考,与老师进行有效互动,只有学会听课,才能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才能认真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会听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惯,从小养成至关重要;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流利说话表达的习惯,认真朗读,认真书写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让一位学生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相对落后还是因为基础不够扎实,也就是拼音基础不够扎实,因而导致在自主拼读音节的过程中相对较慢,句子朗读不够连贯,不流利,句子读的不熟,自然就不知课文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俗话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的同学在读课文时磕磕巴巴,但是说起话来却非常流利,这充分能说明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教师还没有掌握教会学生的方法,因此,教师切不可因为学生学习落后而把学生定位为“差生”,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正在等待着在上面画上宏伟的蓝图,他们的学习生涯才刚刚开始,他们成长的空间还很大,切不可使任何一位学生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正处于整个学习阶段的基础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关注以上问题,才能为学生的语文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作为考核学生语文水平和提升学生语言素质,中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相比于城市的学生,农村学生不管是在学习环境和教学设备上都存在着差异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校作文时面临的诸多难题,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基本应该从充分了解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阶段的情况的前提下,再分层次教学。
作文写作是提升学生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国相关文件规定:中学作文的最基本要做到文字表达通畅,主体明确,行文规范,要能根据日常发生的事情进行写作,由此可见,作为教学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更要教会学生去写文章。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和城市的教学水平不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导致了农村教育出现了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城乡差距大的局面。作为一名基层农村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此感受颇深,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薄弱处,这不仅是由于整体环境的原因,还是农村语文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多年来无法做到有效解决。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自身出发,从农村的具体环境出发,结合作文教学的一些科学方法,从几个方面去讨论。
一、 农村作文教学现阶段情况
1、 无话可说,表达能力差
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文之初就从内心有所抵触,带着这种抵触心理,即使勉强构思出来,也是在内容上、思想上有所欠缺,整体表现为文章犹如流水账,内容空乏,思想深度不够,甚至还有词不达意,生搬硬套的情况,这都是表达能力差的体现。
2、 教师队伍层次不齐,自身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作文课,很多老师根本就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出现了一些不负责任的状况,比如单纯的让学生去背,去默写优秀作文,而且对于作文批改没有认真处理,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去创新。更有一些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时有意无意的引导学生套作,其结果就是,有些学生干脆对原作文改名换姓,敷衍了事。
二、 作文教育中分层教学理论
1、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生理、环境、兴趣、心智发展速度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客观造成了学生主体之间个性发展的不同。现代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学生的个性差异已经引起教师们的关注。对于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新要求:作文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并且要依据学生的差异,区分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帮助和提升。
2、学生个性发展要求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重视、包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他不允许我们用同一模式去替代丰富、富有特征的个性发展,要求我们张扬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并充分利用学生个性化差异,比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等,在个性发展中找到自身准确定位,发展自我,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个体上的差异与个性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创新中学作文教学,依据作文教学的规律和要求,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智力、兴趣、爱好等个体特征设计教学,分层推进。区别对待,有效提升作文教学的针对性,丰富中学作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三、 分层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学生主体分层
中学作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分层要按主体综合考虑。我们要在研读中学教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中学语文课程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作文综合素质,比如作文的兴趣、阅读面、不同的文体、语言表达、观点的深度、作文的创新能力、作文态度、感悟能力等,客观的确定学生所在的层次。
同时,要注意到学生随阅历的增长,学生的个性也在发展,这就需要动态的为学生进行分层。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发展不断调节层次,以适应新阶段的学生。动态分层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信心,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2、作文目标分层
作文分层教学要真正达到实效,对作文目标进行分层设计非常关键。作文的目标分层的基础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正确解读。关于作文教学,现阶段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以下大概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从多角度去观察,同时日常多参加活动,丰富人生阅历。对社会、人生、自然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对于乡情亲情的描写,可以从家乡纯朴的民风入手,从民风中去体会包含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丝丝感情,然后再着重描写农村人质朴、淳厚的感情,他们对故土的热爱,他们同邻居和睦的关系,他们尊老爱幼的美德等等,同时,还可以描写当地的传统节日,从侧面烘托这些良好的风俗习俗对农村人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积累素材,同时要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所闻所见,去表达自身情感。对于题材选择,可以尝试多方面入手,如果注重情感表达,就写作诗歌和抒情文,如果注重叙事就写作记叙文和散文等等。同时,还要养成检查、交流的习惯。要学会同他人分享自己的写作感受和经验,正确、乐观的看待自己的写作过程。
3、学生的指导分层
学生的指导要注意根据学生能力引导学生特长的发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比如优等生可以安排他们大胆构思,独立作文;中差生可借助范文进行引导,缓和写作难易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针对性的指导。
4、学生的评价分层
作文评价要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为目的。评价是一种总结,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提高。
一、职业院校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般而言,入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的储备上都是比较薄弱的,大部分学生的水平都处在中下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常的思维方式,许多学生都存在严重的“偏科”状况:读职业院校的目的也就是单纯的学一门技术,然后走出职校大门开始工作,对于语文等基础课程没有丝毫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要想在这样一种现状之下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应当功利性地只教授专业技术知识,让学生变成流水线上的有用的工具,却忽视了一个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因此,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中,应当回归人文教育。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
1、语文教材应具有独特性
(1)语文教材的体例应当着重体现思想内容。如在教材中加入爱国篇、情操篇、励志篇等,这样不仅避免了语文教材的严肃呆板,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思想和情操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团结和谐的群体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做出贡献。
(2)在教材中增加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风俗人情、经济发展,让其懂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同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懂得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存在的差异,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身处何种社会环境,都可以很好地去融入和适应,尽快地进入自己的职业角色。
(3)职业院校的语文教材应当同普通高校区别开来,侧重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性。要增加一些社会调查之类的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考察、探究能力。
(4)对学生应用语文的综合能力进行加强教育。在这一方面,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奠定良好的文化素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能够很快地反应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进行解决以及准确地判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提高应对新问题的能力。
(5)加强应用文体知识的教学,特别是实用文体能力的培养,如说明书、统计、分析报告、实验报告、合同、协议、操作程序、机器维护等文体的撰写,以适应生产、经济建设第一线、最基层、最具体的工作岗位的需求。
转贴于
2、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并不全然在于学生自己的问题,老师也应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学校在这一方面,应当加强老师的师德建设,倡导在师生交往中对学生倾注人文关怀。老师应当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现代文明和未来文明。一个社会没有人文精神,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残缺的人。因此老师应当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体现关怀发展,以自身作为准则,积淀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书育人上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这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老师这样一种熏陶之下,得到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3、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中,老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处于一种支配和控制的地位,而是应当将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一个容易让人接触的角色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做好一个学生的帮助者和倾听者,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个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老师应当清楚的是,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无生命的整体的班级,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自己思想和情感需求的学生,因此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听学生的心声。尤其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不应只是教师的“独白”,而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一种互动的对话,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接纳和人格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应当认清语文课所承担的素质功能、文化功能、交流功能,设计开发出适应职业院校特点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行的语文教材。只有认清语文课的功能,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课才能在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走出职业语文教育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