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学习提高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11-06 17:13: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习提高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习提高计划

篇(1)

本市小学英语教学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在各级领导、学校的关心和重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骨干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一批青年教师逐渐脱颖而出,教学、教研活动蓬勃展开,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但是,本学期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依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1、师资紧,课时少,教学任务重;2、《牛津小学英语》4B和5B教材是各校初次使用,任课教师对教材要求把握不够到位,有一个认识、磨合和适应的过程;3、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全体教师不等、不靠,扎扎实实开展教学工作,实实在在提高自身水平,切切实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师观念

1、由于新课程实验从起始年级开始,英语教师对新课程尚了解不多,为了更好地更新观念,转变行为,英语教师有必要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关心并参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研究;要认识到英语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积极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2、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讨活动,每位教师要认真通读一、两种英语教学研究刊物,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3、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明确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建立初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学生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服务。

(二)、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认真学习《小学教师六认真工作要求》,切实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本学期拟在以下三个方面作更大探索:

1、尝试集体备课。针对本市英语教师普遍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活动设计较为单一,教案书写有待规范以及为解决备课相对封闭的情况,本学期尝试全市集体备课,把备课任务下放到各个学校,每校负责一或二个单元的备课,力求备好、备精,做到活动形式多样,术语表达正确,格式符合要求。教案经教研室认可后,下发各校供参考。

各校教研组下设备课组,每个年级设备课组长一名,在每个单元新授前由备课组长召集,对教材和提供的教案进行研讨,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为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凸显教师个性,各校宜在借鉴的基础上作补充、删减或调整。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各校对所提供教案需有分析和评价及说明所做的调整。

2、改进课堂教学。本学期继续推进课堂教学的探索,⑴、确立课堂教学思路: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模拟或真实交际中理解、模仿和运用语言;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手势、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外语教学。⑵、采用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在活动中学、练、用,强调用语言做事,每个活动的展开要有情景,有语言,有过程,有结果。任务型的活动可以适当渗透其中。⑶、课堂教学中采用集体、个人、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为引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本市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拟进行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

市将于五月份举行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评活动,本市将及早发动、组队,竞赛人数共7人,竞赛形式为2人英语会话,2人才艺展示,2人简笔画和板书,另由1人为教师、6人为学生组成的微型展示课。请有这些方面特长的老师主动报名或由学校推荐。

3、加强评价研究。小学英语课不是唱唱跳跳,玩玩乐乐,它的教学要求在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是直接为中学学习打基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质量意识,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转到学生“学”的角度,要在研究学生如何学得好,记得住,用得活方面下功夫。既要发挥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要研究如何进行检测性评价。教师要加强对检测性试卷命题的研究,既注意形式要符合年龄特点,也注意要求要依据教材,更注意难度要根据学生,以确保及格率,充分发挥检测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自信。并及时做好检测后的反馈和分析。教研室将会在这方面加以适当的引导。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水平

1、抓好教研组长队伍。英语教研组长在各校的英语学科建设中非常关键,本学期将重点抓好以教研组长为中坚力量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听课、评课,学习、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提高教研组长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研组的管理能力,以促进各校的英语教研组建设。

2、促进新教师成长。各校组织新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并加强检查督促,通过说课、听课、评课、讲座、集体备课、教材分析等活动,让新教师过好大纲关和教材关,尽快明确备课、上课的基本规范,适应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强化教研“三化”。各校教研组继续做好教研活动的“三化”,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每周进行。为加强教研活动的专题化,提高教师教研意识,并通过教研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难题,各校的教研活动宜围绕课题或专题展开,并认真做好资料积累,写好专题小结。教研室将关注各校的专题研究情况,期初各校把教研组的课题或本学期定的研究专题报教研室,期末教研室将组织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四)、拓宽发展渠道,促进学科建设

篇(2)

1.精心设计高中化学第一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进入高中第一堂课要让学生感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例如,我在高中第一堂课就演示了高中化学中的几个有趣实验,如“魔棒生烟”“红色喷泉”等实验,并且告知学生这些实验就是今后高中化学的部分内容,学生对这些实验很感兴趣并渴望获知原因。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效果就更好。

2.让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奋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运用好实验这块阵地促进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讲原电池实验:先把锌片、铜片直接插入硫酸铜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再用接有电流计的导线把锌片、铜片连接起来观察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水果做出水果电池,最后用音乐集成块转换为动听的音乐。这样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3.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便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在讲乙酸的化学性质时运用Flash动画演示乙酸体现酸性及发生酯化反应的断键过程,可将抽象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又如,讲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时,用计算机设计多种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这样展示既直观,又立体,另一好处是学生在学习同分异构体时就不会写相同的结构式了。

二、方法引导,使学生学有所获

1.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加强初高中知识衔接

学生知识的获取,应当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些知识以前出现过,只是未加以深化。如,高中化学必修1实验教学主要是复习初中化学重点实验操作,进一步学习蒸馏、萃取分液等实验操作,这就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又如,学习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之前,复习酸、碱、盐的概念及其电离,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相关知识,只有掌握好这些必要知识,逐步引入新知,才能学好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再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化合价规律及化合物中化合价的判断,氢气还原氧化铜,并从得失氧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先复习上述有关知识,然后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转移等方面揭示其实质,从而全面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学生刚进入高中,面对的学科比较多,学习缺乏紧迫感,竞争意识不强,许多学生坚持自己原有的学法,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独立作业、复习与总结等。特别是复习与总结不够及时,再加上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课堂内容吃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日积月累,在自己头脑中所留很少,知识缺乏连续性,造成部分学生的成绩下滑,学习信心不足,甚至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首先,让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其次,指导学生运用教学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并做好疑问标记,认真参与学习和讨论,提高课堂的有效学习。再次,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做好知识要点的总结与归纳。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优化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和加速发展,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学生们的文化功底也都比较差,因此,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探索,提出了几点有效的策略。

一、注重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等、协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拓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喜欢教师,才能进一步喜欢教师的课程。作为教师,要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言传身教中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用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言语、高尚的人格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心悦诚服中提高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接近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针对学生实际学情设计教学进度

高职院校中的很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也较弱,虽然他们也有学习的渴望,但是因为缺乏毅力而放弃学习。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的这一现状是很困难的,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明白,只有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逐渐培养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基础,来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把握课堂教学进度。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情况来看,他们的知识基础普遍较弱,学习能力不强,如果单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教学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在授课之前,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不断补充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良好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作用,通过引入生动、形象的实例来导入教学课程,促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内容,并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与质疑,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减少学生对学习的疲劳感,消除他们对课程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三,利用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互动,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手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有效推动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主动思索、积极思考,通过讨论或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将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记入学分,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又能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因此,学会学习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主要要求,同时也反映了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这一理念对于在校大学生也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主要就是依靠良好的学习方法自主获取知识,也是他们终身受益的法宝。只有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伟大目标。自学能力是促进一个人成功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它以独立性为基础,以自学意识为核心,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迁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大的自学能力,才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迁移与内化,转变为自己的基本技能与素质。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由自己来支配学习的主动权。

四、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在大学期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的规划,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而且有助于促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以人生规划为发展导向,以此作为基本的学习动力,从而逐渐走向成功。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缺点,善于发挥自身特长,根据自己 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来审时度势、明确目标。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够冷静的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此积极努力、不断发展,这才是具有社会意义与人生意义的大学教育,能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人生规划和奋斗目标,才能提高对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只有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合格大学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引 言

化学作为理综学科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以外,更加侧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化学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巩固学生化学基础,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化学水平。另一方面,打破化学教学的局限性,从教学本质出发,强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统筹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理综学科协调发展。基于此,下文就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协调理综学习并提高化学成绩提出几点认知。

一、理综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理综学生中普遍存在两极化现象,学生偏科严重,究其根本,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是学生对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思维,缺乏一个正确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不当,主观意识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基础不牢、概念模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效率低。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刻板,没有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式教学,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任务而忽略教学实质,导致教学目的与预期的要求相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协调理综学习并提高化学成绩的建议

化学作为理综教学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强调对学生化学兴趣和化学意识的培养。改变以往灌溉式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教学思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积极的学生态度。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更具有动力,更具有主动性,学习质量和效率也会更高。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概念以外,还需要学生善于动脑、灵活运用知识点,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反思问题,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内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思维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之,摸索理综学科的学习规律,找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理综学习“异曲同工”之处,在理综学习上少走“弯路”,找到方向。

一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要规范学习态度,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发散思维,不能盲目笔记和背诵,做题要懂得方法和理清思路,避免出现思维的惰性。做题也不是做的越多越高,要摸清题型,学会看书和查资料,明确题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点和重点。

无论是化学课程还是理综学科其它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实验性质和实践性,内容广泛、课题任务中,包括:理论学习、实验学习、计算学习、推理学习等等多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和总结,摸清自身学习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如:选择题反映学生学习基础,在做题时,不能盲目凭感觉,要做到有理有据,要学会反思,对模糊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重点注意;综合题直接反映学生的知识运用灵活性和对知识点举一反三的能力,要强调对学生耐心的培养,让学生深入到题目本质中,去剖析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欲,理清学生学习思路,锻炼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规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能有效的围绕学生展开,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打下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践,重视实验教学,化学知识点比较抽象,逻辑性思维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掌握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以实验为媒介进行适当的辅助,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且,近距离感受化学的魅力,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学生自主思维和动手操作。当然,化学实验在以安全为前提的下,要让学生自主摸索实验,引导学生多接触实验,切实的去感受实验,通过实验将所学的知识点深化、具象化和形象化。对于繁琐的实验,要有耐心、有计划,要层层递进,迎难而上,要反复练习,鼓励学生去实验,去剖许实验、分解实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不断实验和学习过程中摸索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

总之,化学作为理综学科一部分,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下,要树立全局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主观性的发挥,使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阐述和传授,要以兴趣为基础,以成绩提升为动力,以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意识为目的,协调理综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5)

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我们根据大纲要求和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对复习内容作了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复习中具体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1.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可将高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大专题,同时每个专题又可划为若干个小专题,一般一个小专题用1至2个课时进行复习。

2.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比如:化学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约30个,其中不少于15个在历年高考中的重显率为100%.

二、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这样用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学案激发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能力,提高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课堂给学生。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学案内容

1.高考复习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目的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为动词。

2.基础知识回顾

一是将每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二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辨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3.知识要点

提炼归纳考点知识网络,提示本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内在联系,帮助考生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4.样板题

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精选近两年全国、上海、广东高考题,及省市模拟题),例题只有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

5.知识能力训练

编写知能训练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2)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3)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4)避免教师占过多讲解时间,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

6.跟踪训练

其设置体现“步步为营,步步为梯,步步提高”的原则,避免在同一知识、同一层次上的机械重复,摒弃过难、过大、过深(这不是能力,而是能力的异化)。做到试题设计规范,题型新颖,材料新鲜,编写时力求增加与学业生产、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境题,目的以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使考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习题包括10道客观题和2-3道主观题,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3:5:2的比例来编写,同时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同时可拓宽他们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

四、学案实施

1.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预习,对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课堂学习

(1)知识结构的落实――讨论。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前后排4人)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以悟为果。

每堂课的开始5分钟,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和复习基本知识点。上台学生讲的不当之处,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修改补充。然后教师利用投影仪将本节课所需复习的基本知识点放出。让学生明确疏漏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促进师生共鸣。随着这一活动的举行。学生上台讲解的系统性越来越强,甚至到后来学生不仅能够较系统地复述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做些归纳,甚至还能自编出口诀来增强记忆的效果,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认知方法的传授――精讲。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达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能力。

(3)技能训练的实施――精练。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3;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34-01

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最终的考试成绩,还是解题的速度与质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从当前的全面发展理念来看,上述目标都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所应当追求的,也是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当然,成功的数学教学所能够实现的效果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总结起来一句话:所追求的是教学效益。这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词,也为教师们预留出了更多优化课程设计的空间。

一、立足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提不起兴趣,原因在于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调研发现,学生们的这种学习感受主要来源于过于理论化的课堂教学。对于数学学习来讲,理论性的知识内容固然重要,但若是始终让数学停留在纸面上,必然渐渐成为学生眼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因此,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完成了初步教学之后,向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每年一月份,小张所在的公司都会给员工一次性提高全年月工资。小张2008年的月工资是2000元,到了2010年已经增长到了2420元。如果2011年的月工资仍然按照2008年至2011年月工资的平均增长率继续增长,那么,小张2011年的月工资是多少?这个问题非常实际,虽然看似复杂,但当学生们运用一元二次方程之后,求解过程十分简明顺利。由此,大家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并不是只能用于解方程本身,而是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当数学知识立足于实际生活之后,原本悬于半空的内容便在学生心中生根了。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们看到了数学的来源和出处,也让大家感觉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更是有趣的。如此一来,何愁学生对知识学习没有兴趣呢?

二、精心准备问题,灵活学生思维

问题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讲,是一个“常客”。很多时候,无须教师们去刻意计划,也会在教学过程中随口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们回答。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讲,在课堂上提问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甚至已经成为了与学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问题对于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来讲,具有非凡的推动作用,更是优化教学设计的绝佳突破口,教师们有必要加强对这个环节的关注。例如,在对函数知识进行复习时,可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连续性的问题:矩形ABCO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OC=3,OA=4,抛物线顶点在BC上,且经过点O、A,与直线AC交于点D,则抛物线解析式是什么?点D坐标如何?若点M在抛物线上,点N在x轴上,是否存在以M、N、A、D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难度递增的问题串中,综合考查了学生在函数图景里解答四边形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远比单纯的理论讲解理想得多。不难发现,经过精心准备的问题,在内容质量和思维导向上所发挥的作用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构成一个连续性的系列出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预期达到的目标效果灵活调整。教师们一定要意识到,数学课堂上的问题不是随便提出的,要努力做到有提问就要有效益。

三、创新设计活动,揭示数学本质

想要完成对课程设计的优化,除了将原有的教学环节加以强化之外,教师们还应当拓展思路,在基本的课堂教学之上添加一些新的环节,让数学教学在创新中提升效益。其实,这也无须教师们投入过多精力去开创新的教学形式,只要适当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活动设计就可以。例如,在对正方形的特点与性质完成教学后,可以在课堂上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在只有笔和尺子的情况下,如何最快地画出一个正方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马上动手操作起来,并相互讨论,气氛十分热烈。很快有学生提出:画两条相等、垂直且互相平分的线段,顺次联结四个端点,得到的图形就是正方形。教师和学生们就此开始推敲,结合四边形知识得出如下推理思路:从对角线互相平分推得平行四边形,从对角线相等推得矩形,从对角线相互垂直推得菱形,从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推得正方形。新颖的活动形式下,学生们领悟到了知识的本质。课堂活动的开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只要设计得当,便可以与教学过程相得益彰,相互融入。与此同时,课堂活动的加入,也从形式上让学习过程灵动了许多。在活动的带动下,数学课堂焕发出了崭新的生机,学生们也得以在活动的辅助下更顺利地抓住知识的本质。

四、结束语

完整的数学教学,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师生互通配合,并同时兼顾双方感受的交流过程。为此,教师在对课程设计不断进行优化时,应当时刻将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以及知识内容的接受效果放在首位。以此作为教学创新与调整的依据,才能使得教学效果朝着师生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促进教学效益稳步提升,促进学生成长。

篇(7)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9-0026-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习题的设计不仅仅是习题编制者的任务与责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习题的设计。化学习题的设计方法有移植法、整合法、改编法和原创法。举例来说,教师平时给学生布置作业,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化学习题设计方法中的移植法。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化学习题设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重视这一环节的话,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1应用型化学习题

化学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些“生产和生活实际”包括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矿物及其冶炼、工农业生产、合成材料、环境(监测)和人体健康、食品、日用品、科学实验、化学发展史等各个方面。应用型的素材直接来源于实际,被“ 应用”的当然是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应用型化学习题根据其关注面可分为关注科学前沿的化学习题、关注能源环境的化学习题、关注化工生产的化学习题和关注日常生活的化学习题等。

例1. 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小池塘中舀了一杯污水,往容器里插了一根铁棒和一根石墨电极,上面用导线、电源连接起来,过一段时间后,污水变澄清了,底部有沉淀物。

(1)该装置构成了_________装置。

(2)铁棒接在电源的______极,作______极

(3)石墨接在电源的_______极,作_____极

(4)污水变澄清的原因,请写出电极反应式或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两根电极往污水中一插,电源一连,利用电解池原理,一个简易的污水处理装置就做好了。铁棒作阳极 Fe-2e-=Fe2+,Fe2+很容易被氧化成Fe3+,Fe3+ 水解生成Fe(OH)3 胶体,与杂质聚沉,从而净水。把化学知识活化到我们的生活中,为生活服务,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学生会有成功的喜悦,也吸引着他们动手去操作,而化学知识也变得鲜活生动。

2探究型化学习题

所谓探究型化学习题就是以生活或社会中的常见问题作为化学探究的对象,围绕问题展开探索活动,进而将问题解决。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

例2. 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_________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本题是一道较为典型的探究性化学习题,它的命题紧扣课标和各版本的教材,同时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原因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本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一旦做到这一点,思维就很通畅,解题就很顺手,所有设置的探究性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这也是平时一再强调双基重要性的原因,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的原因之所在。

3开放型化学习题

开放型化学习题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化学习题课效率偏低的重要方法。针对化学开放型试题答案多、变化灵、信息广、迁移快等特点,恰当地设计开放型试题必将成为化学教学和考试改革的一个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开放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条件不完备”,“解题方法不惟一”,它属于非常规性问题。开放题的解答则可以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基础上通过独立分析、独立思考,提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获得多种解题途径,或在解题过程中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因而无论在问题结构方面,还是在解题策略上,开放题都具有与传统封闭题截然不同的特性。从结构形式上看,开放题具有组成要素的非完备性和解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从解答过程和解题策略看,开放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性。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3. 给你两瓶均匀透明的液体,一瓶是淀粉溶液,一瓶是硫酸溶液,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区别它们?

这是一道典型的内容开放题,内容开放题是指解决问题的知识不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化学知识,还可能用到其他知识。解答这道习题,方法很多:比如说可以用pH试纸或者酸碱指示剂来检测溶液的酸性;利用导电实验来检测溶液的导电性;用半透膜比较溶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利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通过加锌粒或Na2CO3能产生气体的是硫酸;加BaCl2 或Ba(OH)2溶液能产生沉淀的是硫酸;滴加碘水出现蓝色的是淀粉……方法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更多的设想,大家讨论一下,哪种方法最简单可行,对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极为有利。

开放型习题中还可以体现科学方法,利用类比推理等方法来解决习题,看下面一道习题。

例4.填空:

(1)Na2OCO2Na2CO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CaO_____________

(2)NaCl天平 容量瓶

盐酸 _____________

根据题目所给的例子,(1)所填的应该是与CaO反应的酸性氧化物,以及反应所生成的盐,答案可以是CO2、CaCO3或SO2、CaSO3 等。(2)类比推理出所填的应该是盐酸的量取仪器和配置溶液的仪器,根据精确度的不同要求可以是量筒、移液管或酸式滴定管以及烧杯、容量瓶等。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4 活动型化学习题

在活动型化学习题的解决中,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收集验证问题答案的证据,在活动中还可以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获得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程序性知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活动型化学习题的解决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解答其他类型的化学习题所无法实现的。通过化学实验、参观、访谈、讨论、查阅资料等活动解答化学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在一种较为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活动型化学习题除了要关注学生在解决习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表征能力、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能力外,更需要关注在解决习题中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体意识等。因此,活动型化学习题不但要注重学生解决习题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在解决习题过程中的体验。

例5. 我们所购买的商品经常使用一些包装材料,它们都是与化学联系很紧密的,但是在选择什么商品用什么包装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也很多。请你就商店或超市里五花八门的包装材料进行分析,并对包装材料的处理从化学的角度予以分析,填写下表:

例6. “加碘盐”中含有KIO3,能否利用厨房里的常见物质来检验到底是不是加碘盐?

厨房就是实验室,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KIO3要先转化成I2,通过I2的检验来检验KIO3,在此转化中需要还原剂和酸溶液。厨房里有食醋,再找几片维生素C片,I2的检验方法我们一般用淀粉溶液,厨房里有淘米水。现成的试剂都有了,学生通过自己寻找试剂,自己设计实验,然后自己动手,乐在其中,兴趣盎然。

活动型化学题在考卷中比较少见,因为在考试过程中不可能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做实验验证等等。但是在教科书和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安排一定比例的活动型化学习题,对于锻炼学生的能力还是大有裨益的。

活动型化学习题还要注重在习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活动型化学习题的解决形成了交流、讨论的良好氛围,改变了传统习题解决以学生个体为主体的单向训练模式,出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探究的平等参与关系。因此,活动型化学习题的解决不仅使学生增加了自信,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5综合型化学习题

综合型习题分两大类,一是化学本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如无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化学知识的综合,多种理论概念的综合辨析,实验条件或现象的比较等;二是多学科之间的综合,如化学与物理学或生物学知识的综合等。综合型的能力要求自然比单个知识点的题目高,也是符合实际需要的。

例7.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近20年来,对以氢气作为未来的动力燃料氢能源的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

(1)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氢气的方法是( )

A. 电解水 B. 锌和稀硫酸反应

C. 光解海水D. 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

(2)因氢气易燃易爆,贮运安全极为重要。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写出其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氢气的电子式________,氢气分子内的化学键是________。

这是一道化学学科综合型化学习题,考察了热化学方程式,经济合理的制取方法,电子式的书写,还考察了化学键的类型,一道题涵盖了多个知识点,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跨学科的综合题,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信息杂交、融合、互补和泛化,犹如火柴和火柴盒的碰撞一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滋生和激发。

例8. 如图,烧瓶内湿润的泥土中生长着几根新鲜的柳枝,枝条旁立有一支装有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小试管,瓶内充填有体积比为1∶4的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瓶口紧包着一个气球,使烧瓶刚好悬浮在玻璃缸的水中某一位置,隔一天观察,可发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理、化、生综合题,要解答这题最重要的思维是要把植物的呼吸作用、氢氧化钠的性质与物体的浮沉条件三者不同类属的学科知识建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不同思维模式的迁移与整合,使整体性的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

例题的参考答案

例1. (1)电解池; (2)正, 阳; (3)负, 阴;

(4)Fe-2e-= Fe2+

O2+2H2O+4e-=4OH-

4Fe(OH)2+O2+2H2O=4Fe(OH)3

例2.(1)氢氧化钙; 碳酸钙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2)放热

将少量固体B放入小试管中,加一定量水,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将少量固体B放入小试管中,加一定量水,试管上安上一个带导管的胶塞,导管通入有足够水的烧杯中,若放热则气体膨胀,烧杯中的导管冒气泡。

(3)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例3. 用pH试纸或者酸碱指示剂来检测溶液的酸性,酸性的是硫酸溶液;

利用导电实验来检测溶液的导电性,能导电的是硫酸溶液;

用半透膜分辨溶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能透过半透膜的是硫酸溶液,透不过的是淀粉溶液;

利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有丁达尔现象的是淀粉溶液;

通过加锌粒或Na2CO3能产生气体的是硫酸;

加BaCl2或Ba(OH)2溶液能产生沉淀的是硫酸;

滴加碘水出现蓝色的是淀粉

例4. CO2、CaCO3 或SO2、CaSO3

量筒(移液管或酸式滴定管) 、烧杯(容量瓶)

例5.略

例6.把少量食盐溶于水,加入几片维生素C片剂,再加些白醋,加入淘米水,如果溶液最终变蓝,说明食盐中加了KIO3。

例7.(1)C

(2)2H2(g)+O2(g)=2H2O(l)H=-571.6kJ・mol-1

(3) H∶H共价键

篇(8)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涉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糖、脂类、蛋白质等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但由于护理专业学时少,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学生水平不一,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一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如何在学时少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自主式学习的必要性

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快速掌握学科主要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参与感。如果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其学习兴趣,那么,其对知识的掌握自然水到渠成。而自主式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

二、开展自主式学习的主要方法

自主式学习不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完全让其自学,而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其今后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后, 也能自主地进行终身学习。开展自主式学习时,教师并非提出问题后就不再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应作为一个引导者,阶段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指导。学生可以围绕所提的问题发散思维,并制订学习计划;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资料,回答教师所提问题;后由教师或学生总结要点。教师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

三、 开展自主式学习的实例

下面举例介绍如何开展自主式学习。学习内容不一定以整章为单位,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如在讲糖代谢知识时,可提出以下问题: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糖尿病,是哪类代谢紊乱?又为什么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调节血糖的激素有哪些?等等。

以脂肪分解代谢为例,课前教师先告知学生本节要掌握脂肪分解代谢的部位、过程及催化反应的酶,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减肥所消耗的脂肪最后转化成什么?减肥过程中人为什么会越来越瘦?左旋肉碱是否真有减肥的功效?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后阅读教材,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也可以出练习题。此外,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反馈性问题,或是让学生画出这部分内容的概念图,概念之间的关系用连线来表示,使学生形成更清晰、更完整的印象。除了在课堂上直接反馈,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也是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 。以维生素这章为例,维生素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学生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所以这章节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但要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掌握维生素知识,还要了解维生素的结构及功能。教师可从比较容易理解的维生素缺乏症这节内容出发来提出问题,再根据班级人数平均分组,由小组长分配任务,查阅资料。最后,结果的反馈可由教师或学生主持,小组解答,其他同学还可向该组提问。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制作成课件演示最后的成果。这种自主式学习方式结合了讨论式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不断思考,可拓展思维,锻炼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

总之,自主式学习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实则是在有教师指导的前提下,经过精心设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的学习过程。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也是自主式学习的精髓所在。

篇(9)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的负担、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1.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课的开篇课《大家都来学化学》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实验,如果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胡蝶”、“喷水显字”、“溶液变色”等,一下就把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可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兴趣大增,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乐学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学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己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在讲解物质变化时,涉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蜡燃烧为例,先熔为物理变化;燃烧有效,新物质产生为化学变化。明显看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化学变化一定伴随随物理变化,区别是化学变化必须有新的物质产生。在介绍物质的签别方法时可以联想到厨房里的糖、醋、酒、食盐等。酒和醋又可以联系到溶液混合物,进而可以想到水体的污染与保护,深切体会一下身边的水资源情况。

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及除垢的方法,并探究石灰石、白灰和生石灰三者的关系。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帖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补充有趣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产生的疲劳,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做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激发和有效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效果。

在上《大家都来学化学》一课时,除了做好课本中的几个实验外,可以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例如,利用铁与硫铜反应制做“铜树”,利用碳酸盐与稀酸反应来鉴别珍珠的真伪。在复氧化碳的性质时,补充“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氢氧化钠溶液的喷泉”等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增加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学生到了更多知识。

此外,在做演示实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改为随堂实验,如“分子的性质实验”、“氧气的性质实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等。这些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费时不长且无污染的,都可以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通过实验,逐渐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及原理,培养了学生技能的同时,大大增强学生自信心。只要用心研究,认真思考,敢于动手,就能学会化学,更能会学化学。

二、在备课上要下功夫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要上好一堂课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了解教材的内容安排和学生的情况。

一方面,备教材、教法。依据新课标、统编教材、教学参考书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做什么实验,用什么教具,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如何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等。

另一方面,学生情况怎么样,有多少学生愿意学,学的好的有多少,学困生差在什么地方,他们的心理特点怎样,有无心理障碍等因素都应了如指掌。只有这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是提高课堂教学重要保障。

三、塑造教师典范的语言风格,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1.增强课堂语言艺术,变枯燥为乐趣

怎样有效调调控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才能收到最佳化学教学效果,这就需要不断研究和运用优美的语言艺术,努力提高设问艺术水平,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从而增强化学教育的艺术感染力,提高所有学生对化学知识信息的接受能力。通过形象生动的述,将抽象的化学原理化为具体的生活实例。将枯燥的化学概念置换成有趣的设问语言,这样就可以映射相关的化学新课程。

如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利用这首诗歌作为课程导入,组织讲述“石灰三角”专题,要求学生寻找三种不同的物质即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通过组织开展课堂设问的探究活动,加强理解三种石灰石之间相互转换的递进关系,熟记三个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O2+Ca(OH)2=CaCO3+H2O

化学新课程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互动联系,有机整合知识体系,文理汇通。化学教师语言生动幽默,妙趣横生,才能促进化学课程的教学通俗易懂,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转贴于

2.合理设问,增强师生交流

化学新课程要科学设置课堂互动交流途径,着眼多元化发展的的交流,安排教师进行合理设问,启发学生参与。可以由学生进行个人探究,相互提问,共同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还可以学生和教师相互提问,共同质凝。

教师形成用设问语言来构成化学知识体系的理念,严格紧扣化学新课程标准,重视教材内容的层次感,循序渐进分类编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设问语言,绝对不能一律使用“是不是”、“好不好”等来进行思维方面浅层次提问。当然也不能不分主次,也不管是否有创意,只是一味的发问,这样会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的被动启发状态,就会感觉师生对话单一乏味,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中,要明确课堂教学设问的主旨。师生通过共同探究,现场进行课堂语言的深度交流,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水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应用的发展趋势,培养新情景下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一定的结合新情景的开放性问题,广泛联系生活、生产,密切接触自然,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给学生充足的适应新环境机会,体现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特点。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开展的,教学活动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当前信息飞速发展,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新的信息技术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到教学领域,化学教学也不例外。

在化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首先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过程,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分析内容的编排以及要提问哪些问题,做成多媒体课件。还要把握好时机,播放课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巧妙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程的初始阶段,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气氛中学到知识。

在教学《大家都来学化学》这节课时,学生第一次学习化学,一上课就播放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化学制品与化学变化的影片,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自己生活悉悉相关。教师提出问题,没有了化学制品的生活会怎样?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就会使整个课堂活跃。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思绪一直被教师引导着,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2.运用多媒体的教学,突破重点和难点

篇(10)

引言

高中的有机化学的内容与无机化学内容相比,知识脉络比较清晰,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也较容易理清。但是由于有机化学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泛的分支,相对来说,化合物的变化也较复杂。因此在解决有机化学习题时,方法性比较强,学生若不能够掌握这些解题思路,在遇到有机化学习题时,则一时难以找到突破口,为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带来了极大困难。以下是一些高中有机化学习题中的典型例题及其解题思路。

一、烃类分子式的确定

烃类分子式的确定一直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典型题目,也是有机化学初学者容易出错的题目。常见的确定烃类分子式的方法主要有:差量法、关系式法、通式法平均值法等。

1.差量法

差量法的主要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的一些差量,如固体的质量差、气体的体积差、某一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差等。这种方法通常将差量看做是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端的一项[1],将差量与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形成比例,从而得到所要确定的烃类的分子式。

例题1.常温常压条件下,某气态烃20ml与O混合点燃后,发生了爆照,反应结束后,混合气体的体积变为50ml,试确定该烃可能的分子式。

分析:该题中只给出了烃的反应量是20ml,并没有给出第二个能与之列成比例的量,因此此题可以采用差量法解决。解题关键在于找出已知差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

的所有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什么?

解析:此题涉及的转化关系较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推断题,为了理清思路,深刻掌握题中的所有信息,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表示题中的转化关系。通过这种直观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思维导图

通过图中的转化关系我们可以知道,由A到H,碳原子数减少了2个,因此我们可以根据H的结构简式确定A的结构简式,从而采用顺推的方法,解决题中的其他问题。

结语

高中有机化学的习题除了上述提到的计算题和推断题外,还有很多种类的题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准确地把握题意,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一步步地加以分析,找到转化关系,问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此外,在解决高中有机化学的习题时,还有一种十分常用的方法――转换法,转换法能够将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加以简化,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易懂[3],也是高中化学习题中一个较为常规的解题方法。总之,学好高中化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方程式和实验现象,更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

篇(11)

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材、教师、学生三元素组成的。从根本意义上看,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极为重要。其中,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蓝本,它限定了知识的范围,控制了教学的标高,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脱离教材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但教师完全照本宣科,即使学生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也无法适应培育人才的需要。化学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材的方法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往往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老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仅表现在他对知识的传授方面,更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

一、调整教材的编排体系,突出知识专题的讲练

1.按知识的有序性调整章节顺序。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2的教学中专题1的最后一部分《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的教学中,我把该部分加入到专题3的部分中,这样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学习起来更加方便。

2.按知识的网络性组编知识专题。在必修2的专题2的教学中,我把氧化还原反应穿插其中,将电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氧化还原原理联系起来,这样让学生有了一个专题的总结,利于更好地学习原电池的模型。

二、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们获得理性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是化学能力结构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学材料,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形成感觉、知觉和观念,进而通过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定律和学说,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如何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化学习题教学就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发挥化学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2.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而且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解后评析可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但绝不能将习题的评析变成“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方法,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三、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相结合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观察、实验、电化教育、参观等),采用多种启发方式(如:讲述、谈话、提问、讨论、实验、读书指导和各种各样的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一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概念,了解概念的“适用范围”和“本质”。概念清楚了,还要会用,不只在答题时用,更重要的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二要探求规律,注意归纳总结。中学化学里有许多分散的知识,但是不少知识在做“横向联合”时就往往能找到一些规律。找规律不仅是学会知识的好方法,而且是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培养自己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探讨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由很多事实总结出规律的归纳法,以及由此及彼的推导,即演绎法。学习化学时,这些方法像“钥匙”,能教会学生如何学好化学。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习题练习的时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学习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途径

教师要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地、有目的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精神等。教学活动中要减少主观性、盲目性,就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原理和方法。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的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要研究化学学习的类型和过程(化学学习的类型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知识的运用、有科学方法和学习态度等);要研究影响学习化学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学生素质和个性品质等)和情境因素(教材内容和老师素质等);要研究学习方法和培养能力的途径。如:观察方法及能力的培养、思维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实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心环节就是为了学生爱学和会学。化学知识的特点是“多、乱、杂”。难学、难记,学生视为“第二门外语”。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心理障碍,我们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力求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微观知识宏观化,零乱知识条理化,使之循序渐进,强化掌握。此外,我们还应不断地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教学能力,在习题练习中掌握化学的知识,建立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这样高中化学才能改变现在的不受学生欢迎的尴尬局面,真正成为学生心中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宝贵钥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