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产业发展的趋势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1 16:51: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产业发展的趋势

篇(1)

从当前来看,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强的个人属性,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具备了更大的发展优势。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接入终端呈现出了智能化、多样化、普及化与个人化的发展趋势。

1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1.1 用户增长迅速,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与服务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64亿。国内的智能手机用户在快速增加,根据艾媒咨询所的报告显示,在2013年第一季度时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达到4.2亿,IDC预测在2013年年底智能手机用户将会达到5亿。智能终端的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内外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在移动互联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逐步的向移动互联网媒体转型。例如谷歌公司开发出了开源的系统安卓,腾讯、新浪等也围绕移动平台开发出了多元化的产品。手机应用变得越来越丰富,2012年11月时苹果应用商店总计有100万款应用产。在谷歌的应用商店play store中拥有大约67.5万款的应用,下载量达到了250亿次以上。

1.2 消费与电子商务应用逐步增多

智能终端普及速度想到快速,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时各种应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快速拓展。如今与消费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各种应用快速增加,使得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娱乐与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进行购物、订票、手机支付等各种消费与电子商务活动,同时这一趋势正在逐步的普及。

1.3 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的跨界竞争,加速产业之间的融合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涉及到多个产业,主要有移动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平台、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生产商等等。整个价值链都变得更加的细化与开放,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与跨界竞争的特点。如今,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全球产业巨头都在积极的从多个环节上进行布局,并不断的在产业链的上下进行积极的延伸,同时都将竞争的焦点放在对用户的第一接触点的把控上。从发展策略上来看,各个运营商都在积极的对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以便于将最好的互联网资源引入到移动互联网中来,让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访问这些优秀资源。例如沃达丰所提出的Mobile plus战略。

2 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思考

2.1 加强基础建设,应对不断激增的移动互联网服务需求

随着3G的普及与移动技术的快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应运而生,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移动终端进行使用。随着智能终端与3G网络的快速普及,让移动互联网服务与用户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移动用户的不断增加与移动技术的发展,促使移动网络需要提供更大的带宽,使得移动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来完成更多的事,并促使移动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提出更多的移动互联网服务需求。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不断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提供高品质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同时需要对移动用户的需求进行实时的跟踪以此来更好的、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2.2 加强业务上的合作与创新,对用户使用门槛进行降低

要加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业务上的合作与创新,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并要使得无线网络得到优化,让客户能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更加的舒心。对于3G、WIFI等覆盖需要继续增强,同时还必须要加快4G的试点工作,争取4G能够快速进行普及,为用户带来高品质的无线宽带体验;对于无线宽带的资费门槛进行降低,同时对于流量以及应用服务的消费进行大力的改善;通过终端定制以及合理的补贴方式,对智能手机与上网用户进行大力鼓励与引导。同进行积极的创新,加强产业链中不同节点之间的合作,对优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加强对自营业务与合作业务的开发与创新。

2.3 注重移动安全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用户需要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是在不断的提高。移动安全软件市场增长相当迅速。国内有相当庞大的用户群与相当广阔的应用程序市场,为移动安全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强信息安全工作,以保证移动互联网可以健康的发展,并为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安全提供有效的保证。相对而言,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具有互联网的开放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名性,从当前世界范围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来看,我们不仅仅是需要做好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需要从技术、机制以及体系等多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进行重视,并做好信息安全工作,以能够确保移动互联网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3 结语

无论是从移动终端来看,还是从移动网络用户来看,移动互联网都拥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通信运营商需要能够准确的把握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趋势来采取合理的措施,这样才能够使得移动互联网更好的发展。

篇(2)

优势。

就目前发展的状况而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产业发展条件已经成熟,但自身的发展水平还很低。

一、文化产业发展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十一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部明确提出在五年内文化产业要实现年均15%的增长。

“十二五”规划中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所以,文化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经过经济学家的研究,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我们能够生产的文化产品,拥有的文化品牌,特别是拥有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那么我们的文化产业总量将大于国内城乡居民实际的文化需求空间;反之,我们将连自己的文化市场份额都被其他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景区替代。

二、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多年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一直以文化遗产、优美的风景来吸引广大的游客。单纯的观光旅游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以去年为例,避暑山庄共接待游客人数 98,6345人,实现经济收入1.086亿元。平均下来每个游客人均消费为110.1元。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我们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的是景区门票这种单一的经济来源。缺乏经济活力与竞

争力。

(一)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强景区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文化产业与景区相结合,可以将景区活化起来,使景区变得更有生命力,使景区成为有特色、有内涵的景区。从而在众多景区中脱颖而出。

(二)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就目前而言,景区的收入来源单一,要实现经济的增长,每迈一步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文化产业覆盖面较广,投入小而回报大,被誉为“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促进景区经济效益的增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曾经谈到“虽然很多文化事业单位不愿提及,但实际上经费问题也是使他们主动走上文化产业之路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却没有相应增加,这会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如果福利不改善,待遇不提高,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使整个景区的发展也变得死气沉沉。发展文化产业是景区实现经济增长的

捷径。

(三)发展文化产业,是景区的职责所在。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被世界所关注。当今社会,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和信息传播途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文化产业也提出了新的期望和新的要求。避暑山庄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载体,承担着守护、传承、教育和发展的责任。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求我们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在保护好古代文化遗产同时,世界文化遗产肩负着推动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使命。我们的景区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文化,这些文化又好在哪里,为什么能被认可,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向大众传播的东西。我们需要文化产品作为载体,生动、物化的传播景区蕴含的深厚文化,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

三、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一)先进者的经验

虽然振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多年,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不多。在景区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成功案例中,美国的迪士尼乐园和中国的故宫是东西方的不同代表。虽然所处区域、文化都不尽相同,但二者都同时引用了资本运作文化产业。使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创造了巨大的经济

价值。

就故宫的文化产业发展而言,发展中的体制问题、品牌之争、人才缺乏、资金困窘都是其要面临的严峻问题。据悉,一直以来,故宫博物院都作为一个由政府投入的全民所有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管理。而发展文化产业则是企业行为,不同于单纯的事业管理。为发展文化产业,故宫博物院经历了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变革的阵痛。机构上,故宫博物院于2005年成立了经营管理处,作为专门的机构管理故宫博物院文化产业的经营和发展。体制上,故宫博物院实行事业、产业部门划清,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力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条线各自独立的模式进行管理。现在,服务处更名为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作为独立的法人进行经营运作。并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服务中心的运作几乎是无成本运作,盈利是必

然的。

目前,“故宫”和“紫禁城”两个商标已经被国家工商总局列入驰名商标名册表。经营者认为只有把品牌创建起来,才能把文化产业做起来。解决人才难题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故宫服务中心自己投资,聘用故宫专业人员研发旅游纪念品;二是依靠社会力量,与社会上的工艺美术大师合作来研发文化

产品。

在资金方面故宫主要的商业合作模式都是由企业出资,故宫博物院以品牌或人才技术入股。在双赢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而在日本、香港及上海建设的迪士尼乐园的投资模式均为:当地政府或当地企业占有过半数股份,迪士尼公司持有其余股份,双方按投资比例分担投资风险的运营模式。迪士尼乐园周围的相关产业也都纷纷转变为服务业,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避暑山庄发展文化产业的趋势和方向

1.文化产品突出特色

对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而言,我们拥有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就是具有垄断性的资本。利用这样的资本吸纳资金投资,利用我们本身具有的文化,就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借鉴故宫的成功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的原则。充分合理的利用自身文化资源,把握事业与产业,传统与现代,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文化产业

道路。

按照商品类别和客流分布,重新对整个山庄和外庙进行规划布局,对环境和服务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逐步形成一系列有特色的礼品店。将电子销售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列入发展计划。在服务公众的理念指导下,正确处理文物遗产保护与文化产品经营的关系,做好以文化产品为特色的服务。深度挖掘蕴藏丰富清代皇家文化元素,为产品研发创造条件。通过广为博采,推陈出新,吸收现代高科技生产加工技术,开发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又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经典文化产品,满足游客的文化消费和需求,实现对游客的

服务。

我们应采用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借鉴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产品开发。开发本着文化资源使用以我为主,吸收社会力量为我所用,产品生产打样由我审核,产品知识产权归我所有的宗旨,不断探索适合山庄发展的文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良性循环道路。

2.合理安排融资方式

资金来源我们可以考虑两个方面的融资方式,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即银行定期贷款或政府扶持,而权益性融资包括风险投资及寻找合伙人的方式。

在权益性投资方面,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的职工变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持股人。在盈利后股息的分红代替单位的福利,这样既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使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真正将景区的发展当做自己的事情。在寻找合伙人的方面我们应尽量与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合作,规避产业发展的

风险。

四、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产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文化分为以盈利为核心的经营性和以非盈利的文化艺术建设为目标的两大部分。在建立文化保护方式的同时,还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对应互补的市场经营性文化产业,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形成当代文化发展的合理架构。要掌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是根,发展是枝干,经济效益就是果树上结满的累累果实。

篇(3)

从当前来看,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强的个人属性,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具备了更大的发展优势。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接入终端呈现出了智能化、多样化、普及化与个人化的发展趋势。

1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1.1 用户增长迅速,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与服务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64亿。国内的智能手机用户在快速增加,根据艾媒咨询所的报告显示,在2013年第一季度时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达到4.2亿,IDC预测在2013年年底智能手机用户将会达到5亿。智能终端的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内外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在移动互联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逐步的向移动互联网媒体转型。例如谷歌公司开发出了开源的系统安卓,腾讯、新浪等也围绕移动平台开发出了多元化的产品。手机应用变得越来越丰富,2012年11月时苹果应用商店总计有100万款应用产。在谷歌的应用商店play store中拥有大约67.5万款的应用,下载量达到了250亿次以上。

1.2 消费与电子商务应用逐步增多

智能终端普及速度想到快速,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时各种应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快速拓展。如今与消费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各种应用快速增加,使得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娱乐与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进行购物、订票、手机支付等各种消费与电子商务活动,同时这一趋势正在逐步的普及。

1.3 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的跨界竞争,加速产业之间的融合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涉及到多个产业,主要有移动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平台、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生产商等等。整个价值链都变得更加的细化与开放,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与跨界竞争的特点。如今,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全球产业巨头都在积极的从多个环节上进行布局,并不断的在产业链的上下进行积极的延伸,同时都将竞争的焦点放在对用户的第一接触点的把控上。从发展策略上来看,各个运营商都在积极的对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以便于将最好的互联网资源引入到移动互联网中来,让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访问这些优秀资源。例如沃达丰所提出的Mobile plus战略。

2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2.1 加强基础建设,应对不断激增的移动互联网服务需求

随着3G的普及与移动技术的快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应运而生,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移动终端进行使用。随着智能终端与3G网络的快速普及,让移动互联网服务与用户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移动用户的不断增加与移动技术的发展,促使移动网络需要提供更大的带宽,使得移动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来完成更多的事,并促使移动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提出更多的移动互联网服务需求。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不断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提供高品质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同时需要对移动用户的需求进行实时的跟踪以此来更好的、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2.2 加强业务上的合作与创新,对用户使用门槛进行降低

要加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业务上的合作与创新,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并要使得无线网络得到优化,让客户能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更加的舒心。对于3G、WIFI等覆盖需要继续增强,同时还必须要加快4G的试点工作,争取4G能够快速进行普及,为用户带来高品质的无线宽带体验;对于无线宽带的资费门槛进行降低,同时对于流量以及应用服务的消费进行大力的改善;通过终端定制以及合理的补贴方式,对智能手机与上网用户进行大力鼓励与引导。同进行积极的创新,加强产业链中不同节点之间的合作,对优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加强对自营业务与合作业务的开发与创新。

2.3 注重移动安全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用户需要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是在不断的提高。移动安全软件市场增长相当迅速。国内有相当庞大的用户群与相当广阔的应用程序市场,为移动安全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强信息安全工作,以保证移动互联网可以健康的发展,并为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安全提供有效的保证。相对而言,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具有互联网的开放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名性,从当前世界范围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来看,我们不仅仅是需要做好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需要从技术、机制以及体系等多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进行重视,并做好信息安全工作,以能够确保移动互联网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3 结语

无论是从移动终端来看,还是从移动网络用户来看,移动互联网都拥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通信运营商需要能够准确的把握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趋势来采取合理的措施,这样才能够使得移动互联网更好的发展。

篇(4)

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用来引导和协调产业内部资源配置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2014年是我国动漫产业得到政府扶持的第十一个年头。

在先前的政府红利期中,人们看到了动漫产业的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重生产、轻市场,依靠产业补贴作为企业谋生的手段,电视动画片销售价格严重偏低等桎梏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问题。

随着产业模式的优化与升级,2013年政府针对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对红利倾向有所调整。在规范市场、推进动漫产品多样性、选优播优机制、提高动漫产品质量和品牌化发展等方面做出引导,鼓励企业立足内需市场,通过提升优质内容、服务的有效供给来挖掘消费潜力从而赢得市场。这表明以前依靠产量攀升所构造出来的风光和华丽将迅速退去其虚有的表象,以市场为主导的品牌战略正在成为动漫产业发展的必然,整个产业将更快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动漫形态多元化,大动漫时代来临

“大动漫”概念是政府适应时展所倡导的基于传统动漫产业概念的一种更为广阔的动漫观。一般来说,动漫跨界的产品一旦成功,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就会被很好地带动起来,消费人群会扩展到具有充足“供血能力”的中青年人群中来,形成互为补充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完整产业链条。

近年来,新兴的媒体平台也给许多独立动漫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随着多媒体终端的发展,平台的开放性和受众的全龄化等特点,大众对动漫的认识有所提升。即时点播、交流分享等互动功能带动了大批成年人成为动漫产业的消费者,而越来越多的动漫人通过影视、短片、MV、广告等载体,找到了各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动漫创意的内在功能和价值被挖掘,如航天、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食品、地产等行业,都在不同形态上渗透着新生代动漫产业的影子。大动漫的产业观点在不断深入,未来动漫产业将趋向于开放性、竞争性、活跃性的良性发展。

三、互联网众筹融资,开启动漫新思维

互联网的开放与分享机制对动漫产业而言在很多方面都拓新了格局。目前,国内中小动漫企业的融资一直是难以克服的障碍,互联网的众筹模式为动漫人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众筹兴起于美国的大众筹资网,是网络商业模式的一种。项目融资人自己的项目、预设融资额、融资时长以及出资回报,在网络上征求捐助者为自己的项目进行各种层级的投资。若融资成功,捐助者按照之前的条约获得相应的回馈,反之,捐助的钱会返回到各自账户。

篇(5)

中图分类号:F49;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035-02

物联网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同时也被许多国家列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概念首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凯文・艾什顿在1999年提出。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的《互联网2005.物联网》中正式采用物联网说法。物联网(IOT)是“物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它包含了三层含义:(1)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2)物联网的用户端可以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3)物联网是可以进行智能控制、自动监测与自动操作的。

一、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十分重视,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同志,就提出要建设信息网络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又颁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物联网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同时出台了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十二五”期间,共启动了28项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2013年10月又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工作的通知》,财政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共同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物联网研发项目的支持,已经累计安排物联网专项资金15亿元,陆续支持了500多个研发项目。

近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综合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充分体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地方政府出台地方规划和行动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对企业为主体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进行扶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积极推广物联网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物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了纺织、冶金、机械、石化、制药等工业制造领域。尤其是智能交通领域的车联网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物联网,市场前景良好,增长速度不断攀升。到2014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5800亿元,同比增长18.46%。

中投顾问的《“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物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构成物联网产业链中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从应用领域角度看,2015年占据我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其中智能家居领域由于和日常生活高度融合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发展最快的应用领域。智能交通中的车联网以及智能医疗领域,由于需求空间广阔、产品附加值高,在2015年获得了大量的市场投资,在2016年其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高。

预计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理念也日趋成熟。当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活跃,发展迅速,真正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被认为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辽宁省在物联网产业基础、技术研发能力、网络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物联网产业也必将成为辽宁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加速产业信息化智慧化的核心推动力量。

二、辽宁省物联网产业应用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辽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电网、工业自动控制,数字医疗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物联网试点和示范项目,并且取得了初步进展。

例如,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的基于物联网的绿色通信机房,为维护人员提供机房实时能耗水平并提供能耗优化建议,降低了故障发生概率与整体能耗,体现了物联网的智慧应用的优点。通过部署统一标准的各类感知装置,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环境数据,并且遵循统一信息模型和通信规约,系统统一对感知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加工。

篇(6)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156-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骤增,促使环境污染加剧,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国家和人们的迫切愿望。绿化苗木是城市绿化的物质基础,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这就为苗木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美丽中国”被提到重要层面,又促使苗木产业向生态、环保、改善人居、传承文化等高层次不断推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宜居县城、美丽村庄已成为生态文明的象征[2]。这也对园林苗木发展趋势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苗木产业发展机遇

2.1“城镇化建设”的机遇

“十”报告首次将“推进城镇化”纳入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部署――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调整为“新四化目标”,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据统计, 我国2012年的城市化率为52.6%,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普遍超过70%。借鉴日本的经验,只要城市化稳步推进,市政园林工程行业的投资就能够保持快速增长。据此预计,国内园林工程行业至少还有10~20年的繁荣期。

2.2“美丽中国”建设的机遇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大气治理、土壤修复、水域治理等力度加大。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第一条第二款中明确提出:“深化面源污染治理。综合整治城市扬尘。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和防风防沙林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这对绿化行业是极好的机遇。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市)建设。其中,13个省制定实施了生态省(市)建设规划纲要,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建设。美丽、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正在逐步全面铺开。因此,我们坚信,未来中国苗木产业将会有更加具体的政策支撑、更加有力的政府支持以及更加充裕的资金保证。

3当前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3.1苗木种植面积突飞猛进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长期利好,外行业资金大量涌入,改变了苗木行业原有的滚动发展模式,苗木种植面积突飞猛进。近几年,我国苗木种植面积增长很快。据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我国各类花木种植面积112万hm2,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绿化观赏苗木,面积近64万hm2,合960万亩。

3.2苗木生产缺乏统一质量标准

目前,我国园林绿化苗木生产标准尚不完备,一些苗木生产标准缺乏,无法有效地对生产进行规范和监督;同时,由于地域的原因,很多标准无法统一,给苗木生产、销售、验收等增加了难度[3]。另外,缺乏苗木产品包装和标识标准,为假冒伪劣苗木进入市场留下了空子[1]。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苗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3苗木生产专业化、机械化程度不高

当前我国苗木绿化市场没有严格的质量验收规范,苗木产品目标定位、品种及其适应性、投入产出周期、市场容量、种植管理技术与操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均未见改善,专业化有所欠缺。另外,一些苗木生产企业,生产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管理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土地肥力不均、树坑大小不一、修剪工人手法各异等,都会对苗木生长造成不同的影响。以上因素不仅造就了生产的高成本、低效率,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新品种的研发、苗木的标准化生产,进而影响苗木质量,极大地制约着我国苗木产业的发展[4]。

3.4缺乏产品长期规划,无规范销售系统

“种苗的没有贩苗的利润高”现象屡见不鲜[4]。由于近年来园林绿化苗木市场看涨,从业人员中多数从其他行业转行而来,不具备专业的生产和管理技术,缺乏产品长期规划,无规范销售系统,销售方式多为等客上门、朋友介绍等被动状态。此外,苗木电子商务营销手段虽有所显现,但国内苗木质量缺乏统一标准化体系,短期内难以有效整合资源,买卖双方互信基础薄弱[4]。

4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苗木产业发展趋势

苗木生产者一定要把“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三个问题弄清楚,它们分别对应产品定位、种植和销售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苗木产业发展,总结4个发展趋势,即产品定位良种化,苗木生产专业化、机械化和苗木产销网络化。

4.1产品定位良种化

4.1.1种植苗木选择国家、地方审定或经过实践检验

的良种

苗木生产,最重要的是选择种植的苗木种类,这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受益。良种有更好的观赏性、抗逆性和更强的市场生命力。另外,还要注意良种也是与时俱进的,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有些以前的良种不再是良种。例如北京公布了《北京市主要常规造林树种目录》,以前作为良种的北京杨、加拿大杨、黑杨等10多个品种退出了北京绿化舞台,新加入麻栎、花楸、蒙椴、枫杨等树种。

4.1.2重视生态功能性树种的选育栽植

随着全世界各个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功能树种市场也将越来越大。在国外,很多欧美城市选择花苗木的原则,第一就是功能性原则,苗木品种必须具备一定的功能价值,如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在国内,如北京一些单位就展开了吸收PM2.5树种的选育工作。综上所述,在全世界范围内,消费者看待苗木的方式正在转变,功能性、实用性已经与视觉美占据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人们衡量一种苗木价值的标准,将从简单的“美丽或不美丽”,转化为它是否会给居住空间带来更清洁的空气,能否让庭院更加易于打理。

4.2苗木生产专业化

当前我国苗木行业进入门槛低,苗木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因为绿化市场没有严格的质量验收规范,同时,苗木专用的药、肥、除草剂等也很缺乏,还是用大田作物的。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专业化不够。这一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最能说明问题。如荷兰,苗木生产高度专业化,每一个品种都有严格的生产标准,检测监督体系完善,苗木培育从优质种子的选择到种源检测及种子的生产和贸易都要经过全国性检测服务系统(InspectionServiceforHorticultureandArboricultural)的严格检测和管理指导,形成一个苗木生产全过程的监督体系[1]。再如日本,苗圃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肥料用的都是苗木专用的缓释肥[5]。

4.3苗木生产机械化

机械化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在国外很多国家苗木生产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极高。从整地、播种、施肥、防病虫、行间除草、截根到起苗、分检直至运输一整套作业都基本实行了机械化[6]。如美国,一台整地做床机,每人每台每日可整地做床10hm2以上,相比我国苗木行业的人工操作高出很多倍,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与中国相比,日本苗木产业用工很少,主要靠机械提高效率。苗圃大的设备有搅拌机、装盆机、起苗机等,小的有打药机、梯子、修剪工具等,浇水都是喷灌或滴灌。这既节省了高昂的用工成本,又实现了全球节水、环保的生态文明理念和苗木的标准化生产[5]。

另外,以我国现有的制造加工业水平,只要苗木产业和制造加工企业多合作,是有能力制造出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的苗圃专用设备设施的。因此,苗木产业应高度重视新设备的研发,只有在此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取得成本控制上的主动,最终获取高额的利润。

4.4苗木产销网络化

产销脱节、设计施工用苗不协调,是我国园林苗木产业多年的痼疾,其原因就在于各产业间缺少“桥梁”。另外很多大型苗圃苗木销售难的问题,也是因为产销间缺乏好的平台,作为一股主要销售力量的苗木经纪人也多是区域性的,尚未形成全国性网络。此外,网络化还包含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网络的应用,这在我国消费品市场已经很成熟。但在苗木产业因为产品标准化、运输等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缓慢。解决这个难题,国外苗木产业发达国家如荷兰、意大利、日本等的花卉拍卖市场值得我们分析借鉴。还要注意,当下,国内拍卖市场的构建需在考虑传统市场客户要求,可在吸收电子商务模式优点的前提下,切实构建出适合中国发展的竞拍模式[4]。

中国的园林苗木生产、流通、销售一条龙经营模式较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苗木产业的专业化、机械化,影响了苗木产业的健康发展[4]。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下,在国家大力提倡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下,我们需分析和借鉴国外苗木产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经验,促进产业职能明确分工,加快完善苗木产品质量检测评价制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力争使我国苗木产业向着产品定位良种化,苗木生产专业化、机械化和苗木产销网络化的方向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陈艳.多功能苗圃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153~156.

[2]仝朝霞.浅谈园林苗圃地选择与圃地利用区划[J].山西林业,2014(1):38~39.

[3]刘睿颖.园林苗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231~233.

篇(7)

互联网电视功能的发展趋势

十几年前,人们的文化生活尚没有今天这样丰富,电视在每个家庭的文化生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获得了新的观影渠道,通过PC、手机等终端观看网络视频成为了潮流。但显而易见的是,不管是PC还是手机,收看视频节目的效果都无法同电视屏幕相比,而它们之所以获得网民的青睐,是因为丰富的节目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主动选择的空间。此外,PC和手机虽然业已成为人们观看视听节目的流行终端,但观看视频并不是电脑和手机最首要的功能,PC的定位首先是工作终端,而手机则是通讯终端。

相比之下,电视则是天然的娱乐终端。它一般置于客厅,是家庭这个私密环境中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专用设备。互联网电视既拥有传统电视的基本属性,又克服了其节目资源有限性的短板,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围绕家庭娱乐终端这一定位,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具体而言,就是更加突出娱乐性和便捷性。

考虑到电视机所处的位置和屏幕的大小,它的娱乐功能应主要集中于视听节目和游戏这两方面,这也是互联网电视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两项功能。

观看视听节目是电视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互联网电视也是如此。目前互联网电视可供观看的视听节目依集成平台和终端厂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会及时更新最近上映的影视剧、电视台热播栏目,也有些节目总量较少,更新速度较慢。节目的清晰度方面则依节目来源而有所不同,通常来自境内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节目清晰度较高,而引进的境外综艺节目清晰度则相对较差。随着用户对观看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的视听内容定会朝着更加丰富、高清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能根据用户的个性定制,推送不同类型的视听节目。

传统的电视机功能相对较为单一,通过遥控器上数量不多的按钮,用户可以较为顺畅地完成切换频道、调节音量等操作。相比传统电视,互联网电视的功能更多,人机交互性更强,因而也需要用户传递给电视机更多的信息。这样一来,再使用传统的遥控器操作就显得有些繁琐,而这也成为互联网电视发展的一个阻碍性因素。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公布的一组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互联网电视销量虽然突破了800万台,但是接通率偏低,平均激活率只有27.5%,而互联网电视激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操作不便,很多消费者反映,当前大多互联网电视的遥控器都缺乏人性化设计。

提高互联网电视使用的便捷性是许多厂家正在努力的课题。有的厂商设计了简明的按键遥控器,只设有限的几个按键,这样的遥控器与一体机或机顶盒中内置的图形化操作系统相配合,一方面提升便捷性,另一方面也改进了视觉体验。还有部分互联网电视产品对多屏互动功能进行了深入的设计,配合相应的移动端软件,可实现移动终端对电视机的遥控。用户可以在移动端屏幕上简便地执行按键输入、鼠标输入、文字输入、语音输入等操作,相比传统的遥控器,移动端输入的方式明显更为灵活。

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业内各方的合作将更为密切。

呈现更丰富更精彩的视听内容将是未来几年互联网电视的发展重点。为此,领域内集成平台、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等各方的合作也将更加密切。

在我国现有的政策框架下,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在互联网电视内容领域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近一段时间以来,集成平台除了传播境内电视台节目内容外,也在多方寻求内容提供商合作,打造自己的独家内容。今年8月,百视通宣布获得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2013年至2018年合计六个赛季的内容资源,通过互联网电视全场次转播。日后,集成平台同多样化的内容提供商合作,打造自己的特色视听内容群将成为一种趋势,类似的合作也将增多。

在互联网电视产业链中,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是终端厂商。在国外的互联网电视市场中,终端设备厂商正在启动差异化内容的策略争夺市场份额。今年8月,美国时代华纳和韩国三星电子宣布展开合作,在三星智能电视中预装华纳电视的应用终端,实现视听内容点到点的传播。按照我国现行的政策,终端设备厂商亦可以同内容提供方合作,将独家内容置入相应的内容集成平台,用户通过该厂商的终端设备实现观看。考虑到目前持照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仅有7家,而从事终端设备生产的厂商则多达几十家,因而在争夺细分市场方面,终端厂商更容易做出特色。在未来几年,终端厂商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将特色内容作为终端产品特色卖点也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换个角度看,有实力的内容提供方也可以凭借内容优势参与到终端市场中。已经获得市场认可的乐视机顶盒产品,优势也正是自己的特内容。乐视网同持照集成平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使自己的独家内容优势延伸至电视屏幕,业务分布延伸至硬件终端。日后还会有其他视频网站仿效乐视模式,进军互联网电视领域。

其次,一体机和机顶盒两种终端形态共存。

目前用户可以使用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或机顶盒两种终端获取互联网电视服务,本文认为在未来几年这两类终端形态仍将共存。

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已经成为目前电视机市场的主流产品,购置新电视的用户普遍会选择互联网电视一体机,这也是众多机构预测互联网电视保有量将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同样乐观,几百元的机顶盒能够帮助普通电视升级为互联网电视,鉴于普通家庭更换电视机的频率较低,因而存量的非互联网电视为机顶盒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互联网电视的影响

在三网融合、宽带中国等战略的驱动下,电视终端的网络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电视也将随之普及,而这也必将对视听节目的传播秩序形成结构性的影响。

目前用户在电视终端收看视频节目的主要途径仍是有线电视。经由专用的封闭网路传输的有线电视播放质量比较有保障,可实现境内各主要电视台卫星频道、本地频道电视节目的直播。经过双向数字化改造的有线电视在直播之外,还可以实现部分频道的回看,以及影视综艺等节目的点播,用户获得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近几年,IPTV伴随三网融合战略的开展迅速发展,目前已在全国50余个大中城市投入试点。IPTV通过可控、可管理的通信网络传输视频节目,只要将IPTV机顶盒连接互联网和电视机,即可观看电视台节目直播、回看,以及影视综艺等节目的点播,其中影视库内容的丰富程度更是超过有线电视。

然而,从用户的角度看,不管是有线电视还是IPTV,其节目内容的丰富性仍然不及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的开放特性,为拥有内容优势、技术优势的市场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互联网电视领域提供了可能。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有线电视早已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推进有线电视网的双向数字化,推广互联网接入等基础电信业务,而今面对互联网电视的迅速发展,有线电视网IP化的进程或将进一步加快,以争取在基础电信服务领域占领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为防止客户流失,有线电视公司也可能在整合现有频道资源和丰富其他功能方面着力,进一步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就IPTV而言,几年前IPTV因为拥有有线电视所不具备的回看、点播功能而独具优势,随着有线电视双向化的逐渐普及,这些优势已不那么显著。而与同样经由公共互联网传输互联网电视相比,IPTV无论在内容丰富程度还是在功能的多样性上都没有优势。鉴于7家持有IPTV集成播控牌照的机构和7家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的机构高度重合,因而对于IPTV和互联网电视哪一项业务发展得更胜一筹,内容集成机构的态度较为随性。然而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却并非如此,互联网电视通过任意运营商的网络接入均可使用,而IPTV在不同的城市则分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提供传输服务,IPTV仍是其新兴的业务增长点。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大电信运营商在各地捆绑销售宽带服务和IPTV服务或将成为风潮。

篇(8)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801(2007)01-0100-07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在我国已经从国民经济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属于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共有99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7.52亿人)的1.3%,文化产业当年实现增加值3 440亿元,占GDP的2.15%。这一数字表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GDP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远低于发达国家。未来1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哪些特点?其基本走向如何?引起这些变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把握大势,抓住机遇,正确决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趋势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考察一个产业发展趋势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从产业生命周期分析;二是从产业属性分析。从产业周期看,一个产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4个阶段,不仅不同阶段在增长速度、组织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着产业前景和发展潜力;从产业属性看,主要是看该产业是否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强的关联度和高创新率,如果属于“三高”产业。那就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否则,即使是一个新兴产业也难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文化产业从发展周期来说,目前尚处在成长阶段:从产业属性分析,又属于“三高”产业。基于这两点判断,在未来1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将会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以较快速度向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性和区域性影响的民族文化品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一总趋势支配下,未来10年我国文化产业在增长速度、组织演变、技术进步、区域布局等方面将呈现如下六大趋势。

趋势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平稳增长,我国文化产业将出现一个高速增长阶段

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阶段。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广告业、电视业等都呈现了高速发展。但最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增速趋缓,出现了一个平稳发展阶段。由于2004年以前缺乏具体统计数据,从2004、2005年的情况看,专家估计,2004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约为10%,2005年的年增长率也大概为10%。2004年我国GDP的增速为10.01%,2005年为9.9%,因此,可以判断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增速要略高于当年GDP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对于处在发展初期的我国文化产业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速度。有关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要明显高于GDP的平均增速。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美国在过去的24年里(1977-2001),版权产业(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的平均增速也是GDP同期年均增长率的两倍。我国文化产业增长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需求方面来说,类似于上世纪80、90年代那种需求集中释放的效应已经不复存在:从供给方面来说,由于体制原因、企业自身原因,我国文化产业供给能力的进一步增长受到了制约,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如果说过去几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期、调整期。那么在“十一五”期间和今后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就会突破平台,结束调整,呈加速发展态势。

首先,从文化产品总需求角度分析:

国内需求方面:未来10年,我国国民经济还会继续保持以年均8%到9%左右的速度增长,这种宏观背景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2005年我国人均GDP为1703美元,到“十一五”末这一数字将超过2 400美元,其中发达地区将达到600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4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5000美元。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我国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将继续下降。国际经验显示,在这一阶段,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国际需求方面: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国际市场对我国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出口将大幅度增加。文化贸易在未来10年有可能扭转目前的巨额逆差,实现大致平衡。

文化产业是“最终需求依赖型产业”(相对于中间需求依赖型产业),文化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相对于需求收入弹性小的产品),在人们收入达到一定层次以后,随着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会以比收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就为我国文化产业快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速度奠定了需求基础。

其次,从文化产品供给角度分析:

第一,未来几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逐步到位,事改企、企改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将极大解放我国的文化生产力,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体制保障和制度保证。

第二,未来10年我国的技术进步会呈加速趋势。技术进步是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由于技术进步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运用,我国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将会明显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为产业扩张提供了技术条件。

第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这些政策的效应将在未来几年内显现出来。

一个产业会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主要取决于产业的供求关系。如果既有旺盛的需求,又有充足的供给,那么,这个产业的快速增长就会由可能性变为现实。综合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可以预期,我国文化产业在未来若干年内将摆脱目前平稳发展的态势,而进入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增长率会从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13%或更快的速度(我国文化部将“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率指标定为15%)。从产业生命周期来说,我国文化产业目前整体上仍处在“成长期”,远未达到“成熟期”,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才是正常的。如果在这样一个速度平台上持续增长10年左右,我国文化产业的综合素质和实力将会发生一个质的飞跃,文化产业产值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由目前不到3%上升到8%左右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趋势之二,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进

一步下降,新兴文化产业将取代传统文化产业占主体地位

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在未来会呈加速增长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产业内部所有产业或行业都会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实际情况是,有的行业发展慢,有的行业发展快,内部分化不可避免。以图书出版、报纸、电影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而以网络服务、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将取代传统文化产业占主体地位。

首先,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将进一步下降。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一直是传统文化产业占支配和主体地位,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就遇到了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以其中最大的行业图书出版业为例,从1995年到1999年,我国出版社的年利润增长率分别是62.7%,43.4%,29.8%,17.5%。虽然在高位增长,但增速是逐年下滑的。近几年,传统文化产业部门更是显出“滞胀”的特点,不仅与新兴文化产业的高速增长有较大的差距,甚至低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资料表明,这些年我国图书出版的增长率一直较低,平均增长率低于GDP的增长率。2000-2005年我国年均GDP增长9.3%,而出版业图书定价总金额的年均增长率是6.6%。从规模上看,目前我国新兴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超出传统文化行业近1倍,创造的价值已经接近传统的几个产业部门。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动是衡量行业兴衰的最直观指标。从行业盈利能力看,电影产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大多数电影制片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图书出版业积压严重,已经出现信用危机;报业在2005年更是急转直下,收人大幅下滑,出现了全行业的不景气局面。据统计,目前我国平面媒体能实现盈利的不超过总数的20%。

其次,与传统文化产业的疲态相比,新兴文化产业增速惊人。过去,我国新兴文化产业一直居于次要地位、附属地位。但近几年来,新兴文化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其中的两个代表性行业数字出版和网络游戏看:2004年底,我国互联网出版总销售收入达35亿,年均增幅达50%,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约250亿。IDG出炉的《中国游戏产业市场2006―2010年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4.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52.6%。预计到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出版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21亿美元,2006年到201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5.5%。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要不了多少年,我国的新兴文化产业将超过传统文化产业而占据文化产业的主体地位。

格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传统文化产业受到了新兴媒体的冲击。这种冲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读者消费偏好的变化。新兴媒体由于新颖性、互动性、体验性、便捷性、信息量大等优点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年青一代获取资讯的渠道大多依靠网络等新兴媒体,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读者群已经呈现出老化趋势。有人戏称,“如果谁还在看报纸,就说明他已步入中年”。美国学者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甚至断言:2040年4月,最后一位读者在读完最后一份报纸后将其丢弃。二是新兴媒体分流了报纸固有的广告市场。新兴媒体是传统媒体的替代品,而且是比传统媒体优异得多的替代品。它的崛起有一定的必然性。

深层原因则是体制原因。传统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体制比较僵化,机制不活,市场竞争力弱:过分强调文化发展的意识形态功能,监管过严,限制太多;政府与文化单位的关系不顺,管办不分、以办代管以及政企、政事不分;国有文化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结果事业不是事业,企业不是企业,产权单一,公司治理结构落后,包袱沉重。这种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束缚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则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受传统体制束缚小,机制灵活,自主经营,适应性强,富有竞争力。

当然,传统文化产业的衰退是相对的,是在文化产业比例中的下降,而不是绝对值的下降。实际上,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如图书出版、电影、报业等的普及率、市场饱和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试想美国平均每人每年看5次电影,我国每人平均5年看1次电影),这有很大的差距。传统文化产业只有突破体制束缚,改变增长方式,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应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在未来才能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之三,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高,市场结构呈现垄断竞争的趋势

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是产业演变的重要标志。在一个产业形成阶段,是众多小企业共存的组织结构:到了成长阶段,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格局;到成熟阶段,是大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并存的垄断竞争格局:到衰退阶段,是少量大企业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这是产业组织演变的一般规律。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仍然处在成长阶段,产业组织结构“小、散、乱、弱”问题严重。以出版业为例:美国出版业的集中度介于中集中寡占型和低集中寡占型之间。1993年美国出版界CR4为30%、CR8为52%、CR20为83.6%。近些年来,随着传媒业并购的加剧,集中化程度明显提高,美国前20家大出版公司的收入占美国全部出版业收入的85%以上。而国内出版产业集中度还属于原子型,CR4一直维持在6%左右,CR8维持在10%左右,CR20维持在20%上下。其他行业的组织结构也大致如此,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的组织结构还远未达到成熟程度。

但这种组织结构是不可能长久的。有两股力量在促使文化产业的组织结构变革:一是市场的力量;二是政府的力量。所谓市场力量,就是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加剧,竞争中实力强的企业通过自身的滚动和对其他企业的并购行为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张。产业集中度就会不断提高。所谓政府力量,主要是产业政策的作用。因为“小”而“散”的产业组织,必然导致产业内过度的、无序的竞争,不利于产业成长,也不利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无论从文化安全角度,还是从提高国际竞争力角度,政府都会有意识扶植大企业发展,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而这正是目前我国政府文化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过去几年,我国政府一方面实施“集团化”战略,对培育文化企业集团不遗余力,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企业集团成长,甚至不惜用“拉郎配”的手段撮合企业联姻。虽然通过政府行政干预手段促进大企业、大集团成长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它也有积极作用,那就是大大缩短了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化的进程。资料表明,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大型文化产业类集团企业近百家,其中出版集团15家,发行集团6家,报业集团41家,期刊集团1家,广电集团13家,比较典型的演艺集团5家,比较典型的文化产业集团数十家。我国政府的“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果。另一方面,为了克服过去“小

而全”的倾向,我国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和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集团化趋势是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相对于高度离散的组织结构来说,集团化趋势的竞争优势是明显的,它对优化我国文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业关联度具有重要意义。

正因为集团化具有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可以预见,我国文化产业集团化的趋势还将继续。随着文化产业不断成长壮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让位于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活动将更加频繁,并购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跨国并购也将出现。预计在未来10年内,我国文化产业的每个行业都会形成10个左右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有可能出现若干个类似于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等经营模式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的传媒巨头、娱乐大王。其结果,必然形成以大企业(企业集团)占支配地位的、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市场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与巩固,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相当有利的。当然,文化产业组织有其特殊性,它与规模效益特别明显、集中度特别高的产业如汽车、飞机、电信、石油等还是有区别的。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意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小企业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永远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趋势之四,企业空间聚集加快,产业发展呈现簇群化趋势

产业簇群(industry clusters)是指一群具有竞争性、互补性或互相依赖性的企业或行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产业簇群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方式,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

第一,产业簇群具有规模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簇群深化了劳动分工,实现了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导致了参与分工的所有企业的规模经济性。簇群内部同质企业的密集分布、激烈的竞争和频繁的合作,有利于企业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是典型的学习型群体,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

第二,产业的簇群化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簇群是知识、人才、信息的聚集地。供应商、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这里能方便地搜寻经营、需求、供给等各种信息,可以节约搜寻的时间和费用并提高效率。

第三,产业的簇群化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簇群内的企业面对的是共同的市场、共同的供应商、相似的生产技术、相同的劳动技能要求以及相似的自然资源,而且产、学、研相互借助,互为平台。因此,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的整合程度,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

总之,产业簇群具有分散发展不可比拟的优势,国际知名战略家波特认为,拥有声名显赫的产业集群正是发达经济之所以发达的原因,这些集群作为“本垒”,培育了所在国或地区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从而奠定了其在全球经济中不寻常的竞争能力。正因为如此,簇群化成为当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文化产业园是产业簇群的一种表现形式。发展文化产业园,有利于改善文化产业布局结构,是地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本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捷径。我国文化产业园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但发展势头猛、数量增加快。如果按一个省平均10个文化产业园计算,全国就有不下300个文化产业园,实际上有的省市远不止10个,如上海已经宣布启动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市的发展规划是要成为伦敦、纽约、东京那样的“国际创意产业中心”,到2007年底,形成70至80个创意产业园区,吸引3000至5000家各种创意类企业在园区内集聚。湖北省准备在未来几年内投资73亿打造15个文化产业园。目前,北京已经形成的有名有姓的10个大文化产业园区,加上其他没有正名的园区,估计总共不下20个。

当然,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园区太多、重复建设。一些地方存在着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的现象。另外,政府涉足太深,房地产开发色彩浓厚。有的规划论证不充分、定位不准确,导致经济效益不理想、产业化水平低。但总体而论,文化产业发展的簇群化、园区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在未来10年,随着文化产业园热的继续升温,我国文化产业园的数量还会增加。在某些地区将产生若干具有区域竞争力甚至具有国际声誉的文化产业园区。

趋势之五,由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将明显提高,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文化产业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图书报刊业的发展、电影电视的出现都与科学技术的突破和运用息息相关。近年来,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更是对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传播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

第一,数字技术的突破和运用直接导致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诞生。

第二,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并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高科技甚至能使正在衰落的产业摆脱困境,出现“复兴”。

高科技正在使电影这个“夕阳产业”充满新的希望。随着高清晰度数码成像电影摄影机的研制成功,电影拍摄正在进入“无胶片”时代,电影业的运行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电影在拍摄阶段已经数码化,对拍竣的内容进行电脑特技加工时,一切便变得异常方便,费用也成倍节省。没有了胶片,也就不需要洗印拷贝,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运送拷贝,不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和创造昂贵的恒温条件来储藏拷贝。数码影院应运而生。在这种影院里,没有传统的放映机,也没有放映员,只有一名负责接收从光纤或卫星传送过来的数码影像的技师。而且,这位技师能同时为同一地段的数家电子影院服务,即把一部电影的电子影像提供给多块银幕使用。

传统的图书出版也因高科技的出现“脱胎换骨”。传统的纸制图书要消耗大量的纸张和油墨,从而造成对原始森林的过度开采,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而造纸业更是环境污染大户。“数字出版”则是环保福音。数字化印刷与胶印相比,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胶印不可比拟的作用。随着网络化的普及,“绿色出版系统”更加先进。系统将各类信息由计算机排版,变成电脑文件后,通过网络直接提供给读者。这里既不需要众多的印刷机和庞大的厂房,又不需要纸张、油墨,没有了造纸、印刷业的污染,保护了森林资源,也减少了城市噪音。

第三,数字技术的突破和运用,极大地加快了产业融合的速度,产生了崭新的业态。这个新的业态就是“数字内容产业”。数字技术为一切与数字文化内容传播有关的部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无论是文件、照片、音乐、视像,还是语音对话,都可以通过同一终端设备或网络传送及显示,从而使图书、报刊、杂志、音像、广播、电视、电影等信息内容融为一

体。因此,数字时代将消除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娱乐业、信息产业、家电制造业的传统行业壁垒,使众多关联产业整合为“数字内容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总体上科技含量比较低,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比较弱,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近几年,我国开始重视高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问题,文化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显著增加,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印刷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改善,出版业由于激光照排技术、卫星传播技术、计算机新闻采编系统、数字化流程管理等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告别了“纸与笔”的时代,网络出版等现代传播手段也得到了积极应用:电影数字技术正在对电影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数字影院”在我国不断增加;报业科技有了质的飞跃,传统照排制版工艺正在淘汰,许多报社引进了高清晰度计算机直接制版(CTP)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出版时效、改善了印刷质量,真正实现从新闻信息采集、编辑、组版、审校,到计算机直接制版全程数字化运作和管理;图书馆科技迅速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另外,高新技术在文化产品的营销、管理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可以预料,随着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将明显提高,产业融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由此带来的国际竞争力也大为提高。

趋势之六,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将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出现了不同地区你追我赶、共同发展的局面。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加剧,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实际上在拉大。以东、中、西有代表性的省份为例:东部浙江省(人口4677万)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66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中部地区安徽省(人口6000万),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200亿元左右,还不到浙江省的1/3;西部地区青海省(人口518万),2004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全年营业收入11.21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非常突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以及创收能力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大于GDP的地区差距。

篇(9)

一、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背景

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以来,促进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发展就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融合更是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势。而在国务院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也可以看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将达到4亿人以上,这其中55.1%的人未来有意向进入收费场馆进行体育运动,90%多的人员具有培训需求。由此可见,体育行业的市场空前广阔,依靠传统的体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庞大的用户需求。

二、体育媒体“阔气出手”, 开辟互联网直播新时代

体育赛事是每个体育平台必不可少的,而体育赛事其本身就是一项极具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竞技运动。因此,市场对体育赛事的强烈需求使得市场化运作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大。赛事直播从过去的赛事转播演变为独家直播,很显然是各平台向通过这些内容来吸引并聚合更多的用户,每一个用户同时也是其他体育产品的潜在用户。

对于这些平台而言,赛事直播已经超越了形式的存在,背后是一整套社群化运营的东西,这也是互联网+体育简单而直接的体现。

以乐视体育为例,乐视体育花“天价”购买版权,同时与体奥动力合作,获得2016和2017两个赛季中超联赛在中国大陆、港澳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独家新媒体转播权。这是乐视体育在女超、中超之后又拿到的一项国内重要的足球IP。标志着基于乐视的所有平台、终端和乐视体育,以及乐视体育旗下的章鱼TV和搜达足球,都将对中超联赛每赛季240场比赛全部实现高清网络直播。这不仅开辟了中超联赛转播新时代,同时也让数亿中国球迷和海外球迷能够随时随地收看到全程直播赛况,体验前所有未有的互动节目与实时数据分析。

乐视体育通过互联网创新突破了产业的传统瓶颈,基于(移动)互联网新平台探索中超联赛全球化传播和商业化创新的新路径,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示范性和革命性意义。

三、以运动APP为纽带,打造互联网健身新潮流

互联网+体育在当前对于大众而言,主要还是体现在全民健身方面。在我们的传统认识里,健身活动通常需要有特定的人群、固定的时间和足够活动的场地。但是由于当前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人们未必能够轻松的在方便的时间里满足所有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健身人士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在“互联网+体育”的时代下,一系列的运动APP应运而生。在这些APP中,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健身的时间和场地,通过互联网迅速帮你找到陪你跑步、教你打球的人。同时为你推荐最适合的运动场地,实时记录你的数据,反馈到专业人士那儿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进一步的指导,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的沟通。另外一点,在这些运动APP中,普遍都带有社交功能。能够在健身的同时和客户端里更广范围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心得,接触更多的新式健身项目,无形中也提升了自己对健身的兴趣。

现代人们追求的便捷、个性化的消费是新的发展趋势,而运动APP的诸多功能也正适合了这些要求,将体育产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挖掘出体育产业的更大潜力。

四、在互联网时代下,追逐体育产业发展新趋势:

从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来看,“创新”将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主流。现如今的消费市场,人们都在追求突破,剑走偏锋,为求在市场中分得最大利益的一杯羹。互联网+体育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也在进行技术革新,突破传统的商业模式,确立自己独特的明确的产业形式,创新体育客户端,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体验。

另一方面,人们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同时就会更加追求精神享受,所以在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上,服务理念也是需要提升。将现有的体育资源最优配置,合理人性化的组织体育活动。以体育元素为指导,体育组织为关键,产品服务为重点,构建新型体育产业形态。同时,实时关注客户端用户的反馈信息,切实掌握第一手的需求资源,明确目前消费人群的主导消费方向,构建稳定的盈利方式和商业模式。将体育产业市场细分,关注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地域特色体育文化以及电子竞技、极限运动等,拓宽体育产业领域。最后,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大力扶持下,构建起学校、市场、企业协同发展的体育产业链条。

在互联网思维普遍渗透的背景下,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体育产业与经济领域不断走向深度融合,呈现出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利好的政策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中国体育产业将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将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很新、很重要的时期,体育与互联网之间更多的融合,也将会成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29-02

前言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还不够长,体育产业起步较低,规模较小,体育产业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体育产业”一词在我国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85年国务院对《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发批准,进而划归体育产业为第三产业;在1992年的时候,国务院的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颁布,也清晰地规定了体育产业为第三产业。而1995年的时候,国家体育总局《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的提出,更是以文件的形式阐述了体育产业的概念,且明确了国内体育产业不仅要跟当前体育运动特点相适应,牵涉到的体育项目应当具备合理的结构、齐全的类别,以及规范地进行发展,使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创建跟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进而为群众更好地进行服务,以及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在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国内逐步地形成了体育产业,其包括体育娱乐服务和体育健身以及规模较大的体育竞技商业化系统等,涵盖体育中介服务和职业联赛等齐全类别的第三产业集群。与此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数量比较小、起步晚、起点低,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依旧比较小,在体育产业的发展当中依旧面临不少需要处理的问题。下面笔者在分析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1.形成了较多类别的体育产业群。归根结底,体育产业属于一种经济活动,要么说是一种体育经济活动,其要跟经济发展的规律相符合,也就是体育产品应当跟市场经济的规律相符合,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营销等,都类似于其他的经济活动,需要具备层次性、齐全类比、合理结构的系统。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基于其他经济活动的引导作用之下,由结构上而言,国内体育产业比较合理的布局业已形成,也具备比较全的类别,逐渐地完善了重复发展低端、产品单一、作坊式生产的不足之处,大致包括体育咨询和中介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产品和加工、体育运动技术培训、体育竞赛商业化市场、体育品牌营销等。

2.实现了较为理想的体育产业效益。尽管国内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比较小的比重,可是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大大地提高了效益。国内业已变成当前世界最大的制造体育用品的基地,只是福建省就具备4 000多家制造体育用品的企业,实现了300亿元的年产值。在持续增加数量和提高效益的过程中,国内的自主品牌逐步地走向全世界,像是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些自主的品牌,像是红双喜、安踏、李宁等。作为一种新健身休闲方式的体育旅游日益受到地方政府和国家的关注,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已经具备体育旅游60 000万余家的关于体育旅游企业。四川省立足于水资源,对登山和漂流项目进行了开发;华北和东北立足于冰雪产业,逐步地发展体育休闲经济活动;青海省通过青海湖举办自行车比赛,有效地统一了体育休闲和旅游;宁夏对国内有关的沙漠体育项目进行了开发;内蒙古以大草原作为出发点,对传统的蒙古比赛项目进行了开发,像是那达慕节、体育表演、赛马等。总之,全国各地在持续发展体育产业类别的过程中,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以及推动体育产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3.体育产业发展中渗透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因为社会越来越需要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并且体育产业吸引了很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所以这持续地扩大了民营体育产品企业的数量以及规模,尤其是沿海区域,以福建和浙江作为代表的体育产业发展迅速,职业乒乓球联赛、篮球、足球、排球等需要企业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从2004年起,恒大集团涉足了很多的体育项目,投资的额度也越来越大。高尔夫和保龄球等高端体育休闲产业的投资逐年增多;各个地区有效地体现广告效应的作用,诚邀企业对大型的体育表演与竞技活动赞助;以社会资金作为主导的体育健身服务、体育休闲旅游、体育有关广告等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

二、国内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存在低端发展与重复建设的现象。近些年来,各个区域为了实现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影响力的提升,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发展经济,导致一味地发展高端体育产业,例如被叫作贵族运动的高尔夫运动,地方政府为了发展高尔夫体育产业,不兼顾实际的经济现状、地理条件等,一味地建设大面积的高尔夫场地。并且,一些高尔夫场地由于商业操作模式不完善,常常被用作其他用途,这使很多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浪费。保龄球运动也面临如此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的保龄球道有2 000多条,一些球馆由于缺少充足的客源而关门。尽管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客源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可是近些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未曾结合自身的实际资源实施规划,一味地发展有悖于区域实际情况的体育休闲产业,如一个区域滑雪热兴起,其他的地方就盲目地模仿,这就导致比较多的低端体育项目的出现,并且服务水平也比较低,因而难以确保客源与实现经济效益。

2.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够均衡。因为国内沿海区域较早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比较繁荣,所以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而类似于其他的经济活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沿海区域发展迅速和发展良好的态势,例如针对国内体育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来讲,福建省就具备至少4 000家的企业,这显著地优于其他的省市。并且,针对其他的体育服务项目来讲,不管是服务的质量还是数量,沿海区域体育产业呈现出显著的优势。与此同时,这一系列的差距不会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变化,尤其是针对体育产品制造业来讲,沿海区域的发展质量与速度跟内地正在逐步地拉开距离。近些年以恚国内以奥运经济项目作为核心,开展市场化操作实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然而因为项目间存在不同之处,尤其是存在观赏性与参与性的不同之处,导致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的体育产业发展迅速,然而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冷门项目。开发的传统体育项目比较稚嫩,无论是经济的规模和数量,还是经济效益,都难以媲美上述的项目。

3.体育产业的制度和规划不够健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体育产业具备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比较高的软件以及硬件条件。然而,国内发展体育产业一味地注重资金的价值和意义,而忽视了企业的管理,针对一部分较大风险的体育运动项目,也缺少有关的准入制度,未曾结合不同的项目分级管理企业的资质与开发能力。这样一来,导致企业的混乱局面出现,这不利于体育产业的良好发展。其中,国内体育产业低端发展和重复建设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一致性的规划缺少,地方未曾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条件科学地规划和发展优势体育项目。

三、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制定体育产业的准入制度。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经济产业的体育产业具备通常的经济活动的共同特点,然而也具备自身的特殊性,对参与的企业具备相应的要求,因此针对大型体育竞技商业化运行、高危体育产业来讲,需要执行体育产业的准入制度,先是划分体育产业为一些类别,根据各种产业项目,制定一致性的企业准入指标,具体地要求企I的管理,推动体育产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2.企业的参与应当与经济活动的规律相适应。体育产业产品在流通、销售、生产等方面应当跟其他的经济产品相同,即坚持市场的规律以及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发展体育产业应当立足于体育市场的发展,持续地健全体育产业市场机制,确保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注重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跟西方发展国家相比,国内体育产业滞后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体育产业专业管理人才缺少、素质水平低、缺少有关的管理经验等。为此,国内需要培养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不可以仅仅将体育产业专业设置在体育院校,应当将体育产业专业设置在一部分综合性的大学经济专业当中去,以及提高招生的质量,进而确保相关人才的质量。

4.注重扶持和鼓励体育产业的发展。尽管国内也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可是其在社会经济当中占据的比重比较小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常常忽视,要么只是文化产业的范畴。为此,地方与国家应当颁布和实施大量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像是实施税收优惠、通过社会资金开发体育产业。

5.科学地布局体育产业。国内体育产业主要是在沿海发展,内地的发展速度比较慢。近些年以来,在沿海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影响下,地方与国家应当以此为契机,向内地发达区域引导企业进行发展,从而使布局的体育产业优化。地方政府部门应当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条件,注重优势体育项目的发展。

结语

相比较于其他的经济活动,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制定体育产业的准入制度、企业的参与应当跟经济活动的规律相适应、注重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注重扶持和鼓励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及科学地布局体育产业等。

参考文献:

[1] 马春林.我国中部城市体育健身俱乐部品牌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体育科学,2011,(2).

篇(11)

核心区域产业将率先一体化。随着京津、武广、郑西、沪宁等一批城际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部的联系更加紧密,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更加明确。在现阶段,高铁建设可能会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出现,但表现并不明显,目前高铁连接的区域投资环境都在不断改善,区域间存在一定的比较效应,相对发达的地区可以利用积累起来的品牌优势做强总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先期可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营造较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产业发展后来居上,目前中国产业的梯次转移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东业西移,南资北移已经成为事实,各个区域应该充分发挥高铁带来的区域发展机遇,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这不仅有利于区域间分工和协作,有利于形成比较好的区域联动发展效益。总的来说,各区域要顺应国内高铁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变革情况下,紧抓全球服务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之下,积极根据本地的特色产业优势,谋划未来。

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加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地域协同分工,形成有序的产业等级体系。作为中国最大经济体,长三角区域拥有完善的区域交通体系,具备高度外向型经济和国际化氛围,随着沪宁、沪杭高铁的开通,以及京沪高铁的建设,长三角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应继续强化上海的核心地位,壮大南京和杭州两个次中心,积极培育和发展苏州、无锡、常州和昆山三级中心,同时形成细分市场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协调合作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产业竞争力。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良好的区域环境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转移扩散,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要重点强调不同等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细分市场的定位,通过差异分工和区域合作,深化每个城市的产业的重点领域。上海逐步形成为制造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杭州形成以现代商务休闲、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为核心的高附加值产业体系,宁波以现代物流商贸和电子商务为主的商贸产业体系,苏-锡-常等城市形成完善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确立上海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目标,推进全球营销。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在协同分工的基础上,要树立上海现代服务业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全方位运营和管理中心地位。制定专项扶持计划,鼓励和协调公私合作,通过中央政府、行业的国内外企业以及服务供应商通力合作构建相应的生态系统,将上海打造成为面向跨国企业的全球服务和研发交付体系的重要一环。在3-5个新兴领域建立先发优势,成为行业全国和世界的典范。从寻找跨国公司合作到通过整合行业内多家小规模企业进行国内行业整合,利用合作、联盟和并购快速建立规模,为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提供支持以及获得全球化能力,为跨国公司的全球运营模式提供创新基础,这些扩张能够促成现代服务业品牌的全球营销和带来更多的业务。

珠三角区域:搭建平台,深化粤港合作,加快发展生产业

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强大的计算机产业支撑,完善的加工制造业体系,为珠三角发展金融服务业、物流、创意产业等服务产业提供了巨大的配套发展空间,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以深圳和广州为龙头,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高度开放的生产业中心。但在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的过程中,珠三角生产业也面临着突出问题,比如与港澳的区域交通联系、信息化建设、劳动力的业务技能和外语能力、人才的储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等,在与港澳对接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把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好,才能在承接港澳服务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深化信任合作和拓宽业务范围,充分用好用活区域优势。

以生产业发展为新契机,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全球知名的制造基地,珠三角正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制造业需要提升结构和进一步增长,同时,服务业作为珠三角地区后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面临需要加快发展的紧迫形势。如何通过促进国际服务产业转移和加速国内制造业的服务内需释放,并与制造业更高阶段成长形成良性互动,对于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全局意义。利用好区域优势,结合国家生产业政策的区域指向,珠三角地区要以生产业发展为新的契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积极推进建设以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基地,成为保持珠三角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企业规模。加强珠三角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示范区的建设,强化载体功能,引导生产业的集聚发展,培育生产业主体,加快引入一批国外龙头企业建立分包中心和承接基地,提升接包能力和业务渠道,积极承接其全球服务产业转移和国内企业转型升级的服务需求,积极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鼓励扶持企业开展国际资质认证,鼓励有发展能力的中小专业服务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营等方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尽快壮大规模,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生产业企业。

环渤海区域:强化北京、大连等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突破高端服务业

北京、大连等中心城市在环渤海地区内发展高端服务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也是带动整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引擎。但是,北京、大连、济南为中心的京津冀、东北地区和山东半岛的经济腹地范围的高端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且大部分城市面临重工业化的困境,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动力不足,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区域状况和产业基础,环渤海地区的区域战略为:强化北京、大连和济南的产业的服务功能,带动天津、沈阳、大庆、青岛等城市的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高端产业研发联盟。依托重点功能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拓展高端服务业发展空间,巩固逐步打造环渤海地区高端产业研发联盟,建立主要行业的互信网络的研发联盟,中心城市与腹地范围城市的产业形成资源互补,充分挖掘消费电子、汽车、清洁能源、生物技术、文化创意、高端旅游等细分市场,展示从事高附加值业务上的能力,向客户提供新的价值。同时,承担政府信息化的重大责任,升级公共及私有部门 IT设施,积极参与全国信息化建设。

努力打造全国高端服务业人才高地。环渤海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综合技术能力强,创新环境优良,国际化程度高,是培养高端服务业人才基地的最优选择。环渤海地区应紧紧抓住自己的教育资源和软件产业发展优势,面向服务市场,积极推进人才工程,创办新型学校和培训机构,利用先进的师资力量,强化语言和IT技能的学习,打造全国高端服务业的人才高地,为区内和国内的其它地区培育更多优秀的高端服务业人才。